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0:24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素养所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历史观、人文性、时代性、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中历史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而是将学生的素质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的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正视历史,纠正学生错误的历史观念,从而树立高度的思想认知,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形成“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更具有优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时代的发展需要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祖国的富强而贡献力量,要求高中生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二)有利于完善德育建设德育教学已经融入到高中教学的各科之中,在历史课程中渗透学科素养对提升学生的德育十分重要,德育是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影响并教化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历史学科素养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愫和家国情怀,是德育教学的最好素材,能够引导学生对人类的起源以及发展具有全面的认识。其次,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学科情感,从历史人物的事迹以及故事上展现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对于高中生而言,正处于青春期,是思想价值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历史学科素养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历史观,让其正视历史,并以史为鉴,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不懈努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对策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唯物史观陶行知先生提到:生活处处都存在教育,社会既是生活的场所,也是开展教育的场所。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生活化方式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将生活和学习历史相结合,加速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当讲解“西方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运用历史图片、资料展示等,将英国在革命前的社会现状,君主立宪的建立过程等进行图片分析,加深学生对该段历史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对英语革命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扮演,以便于学生亲身体验到历史的事件,感受历史发展的趋势。借助资料分析和情景演绎的方式,教师要让学生立足当时的历史场景,学习运用历史史观判断历史事件,选取西方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关键事件,如:法国的巴黎公社,引导学生正视历史,并用辩证的方式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变革,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二)深入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材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最好素材,历史学科中呈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爱国事迹以及家国思想,因此高中历史教材具有独特的家国情怀教育优势。在“互联网+教育”的推动下,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出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家国情怀教育更深入、更具体。比如:在学习近代史中“八国联军侵华”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找一些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以及圆明园内文物被拍卖的场景,也可以将当时的一些资料影视展现给学生;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长征路线以及长征途中的艰苦环境等,学生通过对视频以及图片的观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同时还能够触动学生思想感情,让学生感悟到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性,从历史痕迹以及历史资料中挖掘学生的爱国情愫。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根据地等参观历史文物,并为学生讲解文物的故事和由来,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唱红歌、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从真实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历史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将历史事件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提升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小组合作通过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学生设置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历史学习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样使得学生之间的协作性更强,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增强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实是历史发展中的真是内容,研究史实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罗列出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的战役,如黄海战役以及威海卫战役等。虽然这些战役比较琐碎,但是教师可以使用甲午中日战争这条主线,把这些战役有效地串联起来,为学生在脑海中搭建知识网络构架,然后再详细的填充史实,引导学生深刻的体会历史学习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历史主线,为小组设置不同的史实探究课题,如爆发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对社会有哪些影响?等等问题。最后,教师将这些探究的问题进行整合,让学生自己总结问题中所涵盖的历史知识,这样历史学习的氛围就会更浓厚,历史学习的脉络也会更清晰,从不断地探究和思考中,强化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并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能够展示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同时也让历史教学更加多样化,因此教师应该加以重视。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2

一、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主要专业学历提升路径

1、“专升本”

江苏省的“专升本”是指取得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学历之后,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成人高考,招生院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考生取得入学资格之后,再进行两年左右的课程学习,考核通过可获得本科学历,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学习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在各校外函授站学习或在招生学校成教院学习,主要采取业余和函授方式。

2、“专转本”

江苏省的“专转本”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高职院校的大三在校生符合报名条件可以报名(从2014年开始)参加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专转本”考试,招生院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考生取得入学资格之后,专科毕业再进入录取院校学习,学习课程考核合格,符合毕业条件,可以获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该种形式是目前“专转本”最主要的形式;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第六个学期,由所在院校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条件和人数向自主招生院校推荐,招生院校单独组织考试,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三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高考考生报考该项目,被高职院校录取之后,先在高职院校学习,到大三高职院校安排符合转段条件的学生参加当年专转本的报名,由分段培养本科院校审核报名学生的转段条件,符合即录取,录取之后学生在高职毕业之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考核合格之后获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3、“专接本”

江苏省的“专转本”本质上属于自学考试,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可以报名“专接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高职院校根据报名人数组班按照“专接本”教学计划开设学习课程,学生学习之后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可以取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4、自学考试

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就可按照自学考试报名的安排报考自己需要学习的专业相关课程,可以通过自己自学或者选择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可以取得本科学历,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二、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存在的问题

1、职业性衔接不够

职业性是对高等教育职业功能偏好的一种倾向,其价值取向着重在于为满足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培养学生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2]。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职业性已经凸显,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和职业资格内容的深度融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主要有“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和自学考试,不管哪一种提升路径,在职业性衔接方面都不够。从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安排来看,自学考试仍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偏重理论学习,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实践应用性。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存在职业性衔接不够的问题。

2、课程设置重复

由于高职阶段学习和本科阶段学习是根据两个不同院校安排的教学计划实施,所以两个阶段有大量课程安排是重复的,影响本科阶段的学习,专业能力提升有限。以会计专业为例,自学考试会计本科专业考试计划安排的课程主要有:税收学、公司法与企业法、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审计学和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都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重复。“专接本”课程安排同自学考试,也是如此。“专升本”会计专业各招生院校开设课程主要:基础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审计、会计电算化等等,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也重复。“专转本”会计专业各招生院校开设课程大都数与现有高职院校开设课程重复。

3、招生人数偏少

高职学生渴望提高自身学历。刘任熊、李畅通过问卷调查,在高职学生对学历的满意度调查中,62%的高职生对学历不满意,高达79%的高职在校生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这种现象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个人接受职业教育意愿还不高的社会现状的直接反映。同时也反映出,大部分高职在校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教育能改变命运,或认为学历对改变命运方面有“加速剂”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提升学历现有路径中主要是通过“专转本”这个路径。其他路径,“专升本”含金量不高,自学考试又太难,难以通过所有课程学习。

4、学习费用偏高

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现有的学历不满意,想通过较短的时间和较低的费用提升自己的学历。刘任熊、李畅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表示要提升自己的学历,提升学历的主要方式是专升本、自学考试、自考专接本、成人本科等。63%的高职在校生希望在大专毕业后一年内将学历提升至本科,85%的高职生希望用不高于10000元的花费获得学历提升。在现有制度下,高职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获取本科文凭的方式并不多,绝大多数提升学历的方式必须在大专毕业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能实现;高职生大多数提升学历方式的费用远超过10000元。以江苏“专转本”为例,优秀高职生通过选拔考试后进入本三院校学习,必须接受两年的本科段教育才能获得本科学历,这两年学制期内仅学费就至少需要30000元。

三、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现有的专业学历提升路径的建议

1、加强制度设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将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同属于国民教育的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通用型应用人才和研究型、学术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岗位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将两类教育变成并列关系,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为普通高等教育兜底。国家的高考选拔录取划定分数线是按照本科(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和专科(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个层次划分,从国家层面转变观念,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这样高职院校学生就可以在一个类型的教育体系内通过上述路径提升自己的专业学历。

2、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加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性对接

专业是指按照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专业标准即专业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强制性的各专业的科学规范和基本要求[3]。专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目录、专业的能力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开办专业的基本条件、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制定专业标准可以理顺职业教育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专家参与,制定统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确立统一的职业能力体系。实施形式可以采用4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也可以采用“2+2”的高等职业教育专本衔接教育。在制定专业标准时,就要充分考虑各阶段的职业性体现和不同阶段的职业性对接,既要安排好各阶段的体现职业性的实践课程,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又要充分的融入职业资格要求的内容,分不同阶段来组织实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现有提升学历路径的职业性衔接不够的缺陷。

3、一体化设置课程体系,避免重复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有了顶层制度设计,职业教育自身成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分为本科、专科不同层次,这样专科学生提升专业学历就可以在这一类型教育内完成。其次,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为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前提。再次,不管是通过哪种路径来提升专业学历,都应在专业标准的基础上,一体化设置4-5年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而不是每个阶段单设课程体系,这样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之间的递进关系,合理安排授课的学期,可以避免重复教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还要改革现有提升专业学历的招生制度,比如“专转本”的招生,入学考试不能仅仅考核几门文化课程,必须要考核专业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现有的职业院校学生才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善于从学生思维、学生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改革,对于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吸收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现实性、社会性的学科,学好历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同时还是不断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关键,对于个人综合能力成长和历史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初中历史学习来说,各种考试几乎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动力和核心支撑,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也很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导致急功近利教学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历史素质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历史教学效果的实现,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降低了教学效果。首先,从教师资源上来看,不少初中的历史老师多数都不是专业的历史老师,教师资源紧缺,无法保证教学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从目前历史教学资源现状来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匮乏,降低了教学的灵活度;很多时候学生往往不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来学校查找相关的书籍和内容,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难以切入历史本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历史教学来说,由于不少的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足,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有效的切入到教学本质之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意识的形成,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提升,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它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忽视了个人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从根本上来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结合历史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从历史知识本身出发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这对于不断地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飞跃。

2.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

培育学生的历史阅读和信息梳理能力,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善于阅读教科书,从中来获取大量的历史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成绩,这对于个人历史综合水平提升有着无比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善于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正确方法。当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遇到障碍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引导他们按照一定的次序来进行阅读,从而来不断提升历史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对于信息的有效梳理,比如可以借助于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个人历史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这对于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

3.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

实现网络化历史教学方式,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对于历史发展而言,它往往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现实性。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是其主要的学科特点,很多时候学生们无法对事件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进行清晰掌握。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理清历史事件的线索,有效地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进行内在树立,从而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以此来对事件发生规律有清晰地认识,这样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4.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价,对于不断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效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进行历史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优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鼓励,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现,能够从根本上来强化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实现历史教学改革十分必要,对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这在根本上强化了历史学科的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改革探索,能够从各个维度来进行历史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70-72.

[2]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no.458S1:170+206.

[3]孙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四个要点[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no.115511:75-76.

[4]郭延庆.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37;no.164S2:145-146.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4

一、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在时间上比较长久,在空间上来说内容比较丰富,与此同时,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包含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也有那些比较有趣味的风俗习惯或者地方风情。历史课程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或者特色,从而使得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比较有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历史老师讲述历史事件或者相关的历史人物。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热情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动力。然而,假如学生仅仅将历史课程当做一门娱乐课、一门休闲课,而不能够领会到该课程的灵魂或者重点内容,就不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或者水平,与此同时也就不能够达到历史课程开展的目的。

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查以及研究,发现现在我国国内的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者漏洞。

历史教师以及学生不能够正视历史课程的重要程度。在以前的升级考试过程中,有些地区并没有将历史课程作为其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就可能使得有些教师或者学生觉得历史课程不是特别重要,从而使得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部分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时间安排严重不足,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将历史课程安排在下午的时间,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走神或者犯困。

由于学校以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对历史课不够重视或者关注,所以学生就会放松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或者研究,有些学生在历史课讲述过程中做其它作业,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老师讲述的相关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对待。

二、部分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尽管我国教育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同时也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部分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所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或者对教师的考查方法,甚至对学校的考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内容。

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可能使得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历史成绩,从而让学生对于某些历史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掌握。如此可能会使学生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根本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思维方式,更不用说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创新思维方式。

三、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相应的历史教师迅速转换教育教学观念,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历史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在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改革或者新型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讲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能够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或者热情,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或者教学质量。

2.教师需要时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不被市场所淘汰。与此同时需要历史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历史知识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或者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同学,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历史课本中难度比较大的历史知识,可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了解或者知道该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学生能力比较强或者对于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其进行掌握。

3.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或者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或者探究能力

大部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就是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不如教师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加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或者分析,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主动的探究能力。

总之,要想彻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教学,掌握到历史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路喜亮.试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J].学周刊B版,2010(05):45-57.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教师

初中历史活动课就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初中历史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活动促发展”,就是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学校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了初中历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没有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深入认识,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有效的展现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一)历史活动课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历史活动课教学模式的认识,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历史活动课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但是效果不明显,没有发挥真正的价值和意义[1]。在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过程中,内容重复度较高,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和规划性差,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历史活动课教学的乐趣,失去了历史活动课开展的作用。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方式完善性差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缺乏对教学活动内容和科学、合理设计,一些教学活动仅仅是通过学生自行讨论的方式,或者随意留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活动。没有将历史教材内容和活动完美的融合[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大纲进行科学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充分领悟知识理论体系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历史活动课实施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历史学科为主体,以各类其他学科为辅助,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水平。

(一)设计科学而有效的活动主题

在进行历史活动课程之前,教师必须要确定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的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主题的确定。这个活动必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更好的理解历史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掌握水平[3]。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确定这篇内容进行历史活动教学的主题。这篇课本的学习目的主要在意使学生深入了解二战后美国处于世界霸权地位的原因和表现,以及“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所以在活动的设计中,必须要注重围绕这一主题。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辅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活动课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力度。教师将枯燥而乏味的历史内容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直观理解历史内容的同时,加深对历史内容的掌握和记忆,充分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和人物情感。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历史教学的意义。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查找一些清末时期的视频画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当前的场景,加深对书本中内容的理解。插入一些圆明园的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富国强兵”的重要性,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必须要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学习历史是为了深入掌握过去发展历程,更好地进行现代生活。历史不是单独存在的,历史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在历史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实际生活内容或者小故事的讲解,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和研究,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点和历史学习的潜能。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当时历史故事和情节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四个到六个学生形成一个讨论小组,通过提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活动讨论,并展现学生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三、结束语

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潜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更加直观和深入地掌握历史知识,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真切展现。学校相关领导和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历史活动课的认识和重视,科学地制订活动目标,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我国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

【参考文献】

[1]郝建彬.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56-57.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有效的45分钟内,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课堂教学收益实现最大化,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以及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历史教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避免纯说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刻思考的。兴趣是引导人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如自主阅读,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积极分析资料真实性等,但是以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高效的记忆效率和考试的高分,历史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机械式背诵所谓的“考试宝典”,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一个人理论性的说教,如此,又何谈学习的兴趣。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转而开始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各种屈辱条约,如《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及与其相对应的年份和国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条约签订的双方,模拟当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况。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永远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毋庸置疑,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以往我们较为常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全然没有导入过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须知课堂伊始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之后的一系列教学内容都将受到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完善的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率先展示美国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如此,以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内心的疑问点燃,进而有效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程标准自推行以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实践中针对此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一课时,就曾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图片,一幅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的漫画,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法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据教材的解读,说一说何种人的反抗意识最强?(3)你们认为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最终成功了吗?通过这场革命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此,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此时的他们想必一个头两个大了,但是细心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到教材中寻找到的,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师课堂“大满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概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教学的领路人,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向导,激发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7

关键词:管理;学校;后勤服务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校人数不断增多,这对学校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提升后期服务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现状

1.后勤人员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对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作为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信息化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但其也有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参与者需要有较高的学历。根据相关统计:国内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中有73%的为初中学历,18%的学历为高中,大专以上文凭为总数的9%,但是在后勤从事工作的人员仅仅有30%想要继续学习。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2.后勤服务人员具有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年龄越大提供的劳动质量及其创新意识越低,然后就是服务水平的降低。当前国内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年龄超过40岁的后勤人员占总人数的65%,这和“90后”“00后”为主的校园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不管是交流方式还是思维意识均存在一定的代沟,存在显著的匹配性差异,这对国内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

3.后勤缺乏资金,服务质量的提升受到阻碍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原来校舍和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扩建校舍或者营建新校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导致学校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需要的资金也增多,但是由于现实资金情况的影响,在短期内教育教学经费难以大幅提升,与后勤服务单位所需资金存在显著矛盾,因此,资金不足是影响学校后勤部门服务质量的另一因素。

二、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措施

1.强化人员的管理与更新

由于当前国内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存在显著的“低学历、高年龄”情况,严重影响后勤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就需要学校建设科学、高效以及完善的现代化后勤服务体系。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差异化、分层等方式进行。如,可以使用“内退”“分流”“赎买”等方式解决学校后勤部门人员存在的上述情况,同时对学校的社会改革步伐深入分析和研究,革新学校后勤用工制度,依托市场化进程,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努力招聘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熟悉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这对后勤实现信息化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重组学校后勤部门,出台各项措施,保障后勤部门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强化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

实现学校后勤部门的信息化需要有足够的智力支持,这就要求后勤部门需要有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通过思想教育,提高工作队伍的向心力,使其综合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强化思想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态度和境界不断提升,满足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学校后勤的发展需求;其二,创新培训工作内容,丰富后勤服务业态,从整体上提升后勤服务队伍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其三,鼓励后勤工作人员进行进修教育,在信息化背景下,后勤服务管理内容、形式、手段等更新,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提升工作经验,这对学校科学高效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

3.管理制度务必注重环保节约再循环

对后勤管理部门而言,资金不足是最严重的问题,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对节能和再循环加以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构建节约型校园”,而节约后勤建设是上述的基础,同时这对学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样,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发现,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后勤保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必须提供科学的配套服务。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实际情况,改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果,重视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要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这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永权.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

[2]张建明,张洁,张连春.大学生安全危机诱因及防控途径[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黄柏玮,吕斌.大学校园食堂低碳绩效研究以北京大学康博斯食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8

摘要:通过对国外警察教育培训形式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的三大特点,并得出启示,使警察教育培训有法可依,自成体制,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不断适应世界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警察教育警察培训职业培训

欧洲警察教育培训界认为,警察教育(policeeducation)是一种获取与警察相关的知识的过程,该学习能够帮助接受教育的人员获得某种层次学历或学位。另外,国外还有“policetraining”一词,可以译作警察培训。一般认为,警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警察培训偏重技能的训练。由于欧美警察学界多认为警察是以技能为主,故西方多用“policetraining”,即警察培训一词。相对应的,我国一般使用“公安教育”这个概念。公安教育是指从事警察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机构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国家和警察职业发展的需要为根据,对预备警官和在职警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就是说公安教育包括公安学历教育和公安职业培训。

一、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的形式

纵观世界各国,警察教育培训都涉及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方式,只是侧重点不同。总体来说,20世纪末以前,侧重于学历教育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埃及、泰国、朝鲜以及东欧国家,侧重于警察职业培训的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法、日等国家。

(一)以学历教育为主

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代表性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的警察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其教育机构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院校、士官武备学校、苏沃洛夫式教育机构和司法培训班等,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内务部高级警官学院、警官大学、警察专科培训学校和培训中心四个级别。其中,内务部直属的院校多达20多所,都已经开展包括硕士、博士学历在内的警察高等学历教育。

近年来,俄罗斯实行的“双机制教育模式”既满足了警务部门对学历的要求,又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时间,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讲,在学校前两年的面授课程结束后就可以拿到专业文凭,可以到警察部门工作,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以函授的方式学习三年,毕业后可以拿到高级文凭。不仅如此,俄罗斯还逐渐整合各地条件较为成熟的警察院校,建立综合性的警察大学,以满足对高素质警官的需要。综合性的警察大学可以培养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培育师资及科研队伍,还可以为培训国家干部,提高职业技能。

(二)以职业培训为主

以职业培训为主的代表性国家有英国。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现代警察制度的国家,也是最早建立自治体警察的国家。1829年,罗伯特·比尔建立了伦敦警察总局,这是的他就十分注重警察的教育培训,认为“招募、训练适应人员是警察有效执法之本”。也就是说,现代警察制度在诞生之时就已经确立了警察培训的制度。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英国的警察教育与培训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现状和发展的模式。具体来说,英国没有警察学历教育,警察内部的教育培训体系与国民教育部门完全脱离,只承担职业培训的任务,学员毕业后不授予学位和学历。警察若想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需要到社会院校攻读学位。警察培训和晋升密切相关,必须通过培训才能晋升。也就是说,警察是再“培训——上岗——培训——晋升”的循环中完成的,这也就要求培训的内容必须贴近实战,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美结合的代表性国家是韩国。韩国的警察教育培训体系承担着双重任务,但这两个任务是由各级各类警察院校分别承担的。韩国警察院校共有三所,分别是警察大学、警察综合学校和中央警察学校。警察大学承担四年制的学历教育和高级警察培训,警察综合学校承担普通警官的升值培训、干部后备力量培训和各种业务培训。韩国的警察教育培训由中央和地方的警察机关集中管理。中央警察厅设有教育部门,专门负责警察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教育计划、组织管理和毕业分配等。

二、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的特点及启示

(一)有法可依

世界许多国家的警察法规,都有关于警察教育培训的规定。法国《国家警察培训法》中明确规定警察教育培训的组织机构、类型、时间和方法等。俄罗斯、埃及、泰国等国家规定警察必须是警官学校的毕业生,所有警察都必须在学院经过三个月的正规培训才可以上岗。日本警察法明确规定警察学校的等级、培养对形和目标等,建立了从警察的录用、晋升到各级警官培训的一整套制度。

我国也可以效仿这种做法,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各级警察教育培训的内容和要求,各级警察学校在警察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院校人员的组成和轮换制度,受训人员所应有的经费与物质保障。

(二)自成体系

许多国家的警察教育培训自成体系,不受国家教育部门的制约。警察教育训练由警察部门统一制定警察教育规划,统一布置,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警察院校、培训中心或基地,实行警察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晋升进修、专业深造等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符合警察工作特点的教育培训[1]。如俄罗斯内务部干部总局下设教育培训局,负责对全国警察教育培训的统一领导,直接管理警察院校,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经费预算和各层次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等。

我国可以学习这种做法,这样可以调动警察个人、警察院校和警察机构的积极性。警察个人明确晋升的要求,知道自己如何学习深造才能满足条件,有主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警察院校明确自己在警察晋升培训中的任务和职责,有权利接纳和淘汰学员,有介入警察教育培训的积极性。警察机构有接受所属警察晋职申请并推荐其参加进修考试的权利,因此其可以明确提高警察素质的要求,与警察院校合作培养警察。

(三)高等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警察应有高等教育背景的观点,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使其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处理涉及人权、种族、弱势群体以及等敏感的事端,也可以更好地处理违法犯罪案件。目前,美国有千余所高等院校开展有关执法的学历教育就是源于这一背景。

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重视警察教育的国际、地区都注重警察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可以在发展在职培训和突出实践教学的同时,积极发展警察高等学历教育。这样可以普遍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这也为开展与警察执法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茂焱.关于警察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2]尹小林.中国警察职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9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能像毕传伟这样,有机会通过提升能力改变命运了。近日,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出台“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决定5年内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其实,这不仅是农民工个人的提升,更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如果刚辍学就去学技术,肯定比现在过得好,也不用走这些弯路了!”27岁的刘乐告诉记者。他的家乡在鲁东南的一个小山村,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18岁便辍学进城打工。

刘乐尝尽了没有技术的苦。临沂、日照、青岛、嘉兴、上海、济南都待过,水产加工、空调装配、仓库管理、服务员都做过……“没技术,没文凭,也不知道能干什么。最长的干了两年,最短的只干了两三天。”

家里狠狠心,拿出5000元学费,让他学驾驶。就是凭着开车的技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往社区超市销售面包。今年春节,凭着多年积攒的收入,他把一台崭新的大众小轿车开回家,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这个农村小伙儿的生活体体面面步入正轨。

“农民工参加培训,能帮助他们在城市稳定就业,大大提高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更重要的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这表面上是技术升级,本质上是人的升级。广大―线产业工人水平的提升,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保证。

诚然如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4.04亿人,其中农民工占到2.77亿人。然而,这个挑起现代产业大梁的群体,综合素质、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存在明显弱势。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高中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23.8%,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仅占7.3%,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4.8%。

“户口迁入广州了!我从一位农民工变成了‘新广州人’”。来自广东揭阳农村的吴钦德高兴地告诉记者。能够在自己打工的城市落户、扎根,是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梦想。可是,城市落户政策“卡脖子”。很多人跃不过“积分制落户政策”的“龙门”,只能对着“高技能先落户、低技能后落户、少技能难落户”望洋兴叹。

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切都将发生变化。“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出台,将给更多农民工凭借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这一计划已经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积累:2010年,共青团广东省委联合北京大学等,遴选100名符合条件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北大;2014年,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探索“产业与教育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提供服务,每年完成全省3000多名农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任务……

农民工培训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好事更要办好。那么,农民工最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把培训办到农民工心坎里?

“‘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将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帮助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葛道凯介绍了计划的主要目标。

计划提出5项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农民工学历,包括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并提高专业技能;二是提升农民工岗位胜任能力,并对节能减排、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开展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或技能储备培训;三是对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发展潜力,具有较强职业发展需求和自主创新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四是提升农民工综合文化素质,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权益保护、心理健康、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常识、疾病防治等;五是搭建面向农民工开放优质网络学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农民工随时学习、终身学习,

“通^培训提升能力圆了我的大学梦和城市落户梦,是我个人的巨大飞跃,我感觉很幸福、很踏实。”听说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吴钦德非常激动,“这样一来,就能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民工通过边工作边学习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组数字令人振奋。根据计划,我国每年将在全国范围内资助30万农民工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资助150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农民工能够在国家支持下提学历增水平,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了!

那么,资助形式怎么确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副部长万珍丽说:“资助形式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比如杭州市总工会进行的农民工培训,对市级以上劳模全额资助;区县和系统劳模资助90%;对市区级技术能手、创新能手职业技能带头人,资助80%;其他资助70%。”

只有晚上和周末才有时间;他们经济收入有限,承受不起太高的培训费用:他们迫切希望培训提升能力,对“花架子”不感冒,最希望培训内容真正管用……“如果对农民工开展的培训不适应他们的特点,说一万遍‘欢迎农民工参加培训’也是假的。”葛道凯一针见血、

那么,怎么处理如此之多的“矛盾”?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直击“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针对性不强”的难题。要求参与高校开发优化与岗位直接对接的专业课程,努力实现学历和培训课程紧密对接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并根据农民工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研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和弹性学制。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直击“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和效果”的难题。要求探索建立网络教学与面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学习等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立全国行动计划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开放资源与支持服务。

建立政、工、校、企联动工作机制直击“农民工学费负担过重”的难题。建立健全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要求地方工会加大对行动计划的投入,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安排相当比例用于农民工继续教育培训。

国内提升学历的方式篇10

关键词:历史教学成效学习热情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成效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历史教学工作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努力提升历史教学成效。

一、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有效激发历史学习热情

初中生已经具有了较为独立的思想与人格,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历史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尊重所有学生

在学生的眼中,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味地以成绩作为看待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客观上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历史教学成效极为不利。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成绩优秀还是后进的学生,都应坚持一视同仁,不歧视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倡导民主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为教学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关爱后进学生

历史教学中,后进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而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帮助后进生寻找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倡导班级优秀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学活动,提高后进生历史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3.激励引导学生

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教学成效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发掘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多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多感受成功的乐趣,从内心增加对历史学习的激情,为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将探究模式融入教学,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应当改变以往那种灌输教学的陈旧模式,兼顾学生能力发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成效。

1.要求开展有效预习

许多教师在历史学习中缺乏科学的预习习惯和方法,这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主要针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详细背景以及与本地区有关的相关内容进行准备性学习,或者搜集相关资料,提高教学活动的基础水平,增强历史学习活动针对性。

2.组织探究讨论活动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活动,教师应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以探究题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深圳特区的历史作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深圳在设立特区前后的变化如何?群众生产生活变化如何?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沿海开放区的设立有何历史性意义?实践验证了这一决断成效如何?建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通过逐层深入的探究引导,辅之以教师在关键节点上的点拨,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方式实现学习目标,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3.指导科学归纳梳理

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给予恰当引导,帮助其归纳、提炼初步学习成果,提高探究式学习成效。可以采取相互点评式以及汇报交流式两种模式进行,采取相互点评式就是让相邻学习小组进行互相评价,补充完善,交流点评就是在全班进行小组代表汇报,集体点评,进一步完善学习答案,优化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成效。

三、将主题活动融入教学,有效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时机,开展主题活动深化教学成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成效的教学目标。

1.延伸课堂教学环节

历史课堂教学之中,通常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情感升华、内容拓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此时结束教学似乎有些唐突。教师可以运用这一契机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学环节的拓展来深化教学成效。如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撰写活动,尤其是选择一些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发生的显著变化内容的文章或书籍,撰写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改革开放等决策高瞻远瞩性的理解,有效深化了教学成效。

2.创设模拟教学情境

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是标志性的历史内容,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再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一批典型人物的伟大精神,笔者布置学生排练了一出小戏,主要题材源自于《铁人王进喜》中面对困难向前冲的典型场景,通过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学生对于这一当年的英雄人物精神品质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悟,有助于学生感悟并有效转化这一精神,内化为成长的动力,提升了教学成效。

3.开展专题辩论活动

对于一些在学生理解中具有争议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开展辩论交流活动,以此来强化教学成效。还以《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负面看法,认为改革开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国外腐朽没落的东西,对改革开放的成效性产生了怀疑。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相对观点的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在摆事实、讲道理中实现观点的统一,输的学生心服口服,双方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牢固,增强了教学成效。

四、将社会实践融入教学,有效提升思想教育成效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教育成效。

1.开展教育基地参观活动

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各种思想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开展社会热点调研活动

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科学运用历史观点解决各种思想困惑。教师可以针对与历史有关的社会热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如教学“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专题调查,通过身边群体以及社会变化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化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