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启蒙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11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职业启蒙;职业兴趣;自我认知;职业理想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125-02

人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学生时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智能优势,不了解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志向,那么他的学习将是被动的,他的兴趣和特长将可能被埋没、浪费,而不能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服务。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培养志向,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志趣?

近年来,笔者从职业启蒙教育人手,通过班级特色课程对此进行实践探索,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职业启蒙”这门班级特色课程,借助家长资源。利用班级特色课时间介绍各类职业及相关知识,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和模仿各种职业行为,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人生职业规划的种子,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各种职业,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为将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与目标奠基。

目前,笔者班级的学生家长已经开设了涉及16种职业的18个专题讲座,如“穿越时空的世界建筑之旅”“汽车建造与交通安全”“走进”“法律和律师”“科学工作者与未来科技生活”“心理科医生与健康用脑”“护眼知识与眼科医生”等。每节课孩子们都很投入,回家后还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对职业的了解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不断思考,不断寻找自己的兴趣,学习效果显著。

一、在职业了解和体验中认识世界。激发兴趣

“职业启蒙”特色课程实践证明:把学生领进多姿多彩的职业世界,学生不但从小了解职业的形态和各个职业的相关要求,还能从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

1.倾听专业讲座,走进多彩的职业世界

把各行业出彩的家长引进“职业启蒙”班级特色课堂,给学生作专题讲座,以介绍自己从业经历或职业故事为主要题材,讲述相关的职业“做些什么”“该怎么样做”。学生通过倾听讲座,初步了解相关的职业知识、从事该职业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具备什么素养,从而逐步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和职业的意义。

例如,一位建筑师家长在“职业启蒙”班级特色课堂上为孩子们作了“穿梭时空的世界建筑之旅”的讲座,他从什么是“建筑”说起,以自己的职业经历为例讲述了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乐趣。介绍了从古至今世界著名的建筑、未来的建筑,以及立志当建筑师的小朋友需要做些什么。整个讲座的过程,家长以开启“世界建筑之旅”这种探究的方式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孩子们在参与“建筑之旅”的过程中深深地被建筑的多彩世界吸引住了,他们在踊跃地发言和质疑解答中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讲座结束时,孩子们还沉浸在“世界建筑”的旅途中,对建筑师的了解意犹未尽。当《我的建筑形状书》《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建筑奇迹》《献给孩子们的世界建筑之旅》《建筑学探秘》这四本生动易懂的建筑绘本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争先阅读,为进一步了解建筑知识和建筑师的职业世界高举小手。显然,孩子们探秘“建筑”的兴趣被点燃了,正如讲座结语里所述“通过交流,增进对建筑知识的了解,激发对建筑作品的兴趣”。

诸如这样的课堂情景在笔者班级“职业启蒙”特色课中比比皆是,“如何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让男孩子对汽车制作的整个过程痴迷不已:“法律与律师”里正义的世界让本来已经立志当教师的女孩子毅然改变志向:当律师可以为更多人主持公道:“走进”中的英勇顽强让很多孩子有了橄榄色的梦想……

“职业启蒙教育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社会职业,根据职业认知,激发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思考。”职业启蒙课程的目的并非让孩子们了解某一职业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在于为孩子们打开“职业世界”这扇大门,为孩子们的人生规划种下一颗种子,让孩子们走进专业人士开启的“职业世界”之门,去参观、去感受职业世界的多姿多彩,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研究,去发展自己。

2.阅读、交流职业书籍,激发职业兴趣

除了倾听家长专业的讲座,笔者引导孩子们在课余阅读儿童职业启蒙相关书籍,如家长作讲座时推荐的《献给孩子们的世界建筑之旅》《一度电的旅行》等各职业知识书籍,教推荐的《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我长大了》等职业相关书籍。然后开展以职业认知和职业兴趣为主题的阅读交流活动,创设“职业启蒙”学习交流的良好氛围,促进孩子们对职业启蒙课的思考和吸收。孩子们在主题阅读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各职业的具体工作情况和相关的职业知识,并在阅读、讨论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认知,进而逐步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二、在实践模仿中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职业启蒙”课堂上和书籍上获得的往往是浅层的职业认知,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模仿才能对职业世界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对职业的深入了解,孩子们才能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找到真正的职业兴趣。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2

【关键词】律动教学;舞蹈;启蒙教育

1引言

律动是指在音乐或者节拍的带领下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在舞蹈教学中使用比较广泛。律动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通过音乐节奏的引导直接表现在身体的运动方面上,落实到舞蹈教学方面就是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学生自由的变换出各种舞蹈,这种学习方法更加自然,不在拘泥与舞蹈的规矩和形式,以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出发,并做到真正的自由表现。律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之中,完全放松自身的一种舞蹈表达方式。所以,律动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更加能够唤起学生对舞蹈的感受、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能都做到投入。启蒙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启蒙教育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也就间接的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某一行业做出自己的成绩,能够将自己的兴趣挖掘出来,并坚持下去。律动教学在舞蹈启蒙教育中的使用有着很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以后的舞蹈教学中更加重视律动教育,并认识到律动教育的价值与实际意义,把这种教学方式传播出去,发扬光大。

2律动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舞蹈学习的重要性,在具有经济能力的前提下,更多的家庭开始培养孩子的舞蹈爱好,并把舞蹈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启蒙教育对学生的作用非常关键,启蒙教育是使初学者对某一技能的基本认识,入门知识。启蒙教育的对象一般都是年幼的孩子,对孩子来说任何技能在他们那里都是一张白纸,启蒙教育可以给予孩子们对这些技能最初的认识,使他们掌握最进本的入门常识,而这样的启蒙教育也就为将来技能的深入学习和使用打下了基础。舞蹈启蒙教育的如何开展与教师对舞蹈的认识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对舞蹈本质认识透彻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教师对舞蹈就是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教学绝对不是一个效果。自从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对律动教学一直在摸索实践,并通过长期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舞蹈教学的一些律动教学方法,这也就为律动教学在舞蹈启蒙教学中的使用埋下了伏笔。在国外,德国舞蹈家威格曼将律动教学应用到了孩子的舞蹈启蒙教学中,日本也有很多教育从业者对律动与舞蹈的启蒙教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国内,我国的幼儿舞蹈教师黄式茂开创了律动教学在舞蹈启蒙教育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的舞蹈教师更是大胆实施了律动教学,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并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直好评。随着人们对舞蹈教育方式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律动教学已经得到了社会上得广泛认可,结合律动教学很多舞蹈教师又继续对舞蹈的教授方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要求,更加适合舞蹈的学习。例如英国皇家芭蕾舞教材就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一种学习舞蹈的教材,在西方现代舞蹈的熏陶下,我国的传统舞蹈表现也开始了新的变革,通过每年举办的舞林大会,我国的舞者和美国舞者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切磋,也是彼此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优点,经过交流学习对双方都有很积极的作用,使双方都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是自己更好的学习进步。舞蹈的启蒙教学更加注重孩子对舞蹈的感觉,采取律动教学可以更好的去引导孩子们的舞蹈感觉,让孩子更好的去发现自己。英国皇家芭蕾舞的训练就是抓住孩子的启蒙学习阶段,让孩子在音乐的环境下自由发挥,然后结合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性引导,这样就能够更加迅速的培养孩子们的舞蹈类型。每一项舞蹈表演都有它自身的技术和乐感,在启蒙教学阶段,教师通过抓住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然后观察学生表现出来的舞蹈形式,给学生的舞蹈技术和乐感进行归类,然后针对适合学生的舞蹈再进行几种训练。换言之,前期教师只负责探索,只需通过律动找出孩子们的舞蹈倾向即可,后期才使针对性的训练,比如针对有芭蕾舞蹈天赋的孩子就要培养他对芭蕾舞的乐感和基本技能,以及动作的规范性和规格。在基础训练之后,还要更加强度的进行肌肉训练,因为孩子的肌肉记忆不强,所以需要更加反复的去练习。

3律动在舞蹈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自上个世纪律动在舞蹈教学中使用以来,律动教学通过其显著的教学成果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律动教学在舞蹈上得成功使用不仅使得舞蹈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充满乐趣,也使得舞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革,舞蹈的教学也向着自然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深入舞蹈教学改革,改进舞蹈的学习方法,提倡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舞蹈的学习也充满了更多的乐趣,人们也开始对舞蹈的教学进行更多的反思,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舞蹈在启蒙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为了培养真正的舞蹈人材,提高舞蹈的欣赏价值和学习乐趣,律动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个观点也正在被社会接纳和推广。传统舞蹈教学注重的是舞蹈基本姿势和动作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适应能力,就是一刀切,舞蹈的标准就是这些,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孩子们的舞蹈天赋,使孩子们的舞蹈创新几乎没有,因为这和应试教育类似,统一的标准,同样的要求,不允许孩子们跨出标准,久而久之孩子们的思维就会被束缚,身体变得僵硬,除了学到的舞蹈姿势之外,别的都不会了,这是舞蹈教学的弊端。随着律动教学的兴起,舞蹈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律动为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启发,因为律动提倡的是自由,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去自由的蹦蹦跳跳,而不是拘泥与那些基本的舞步,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中去,也就可以发散自身的思维和活力。律动教学是因材施教,俗话说每个孩子都是个小天才,没有笨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事实也是如此。通过律动教学,老师可以根据孩子在音乐中的自由表现,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并结合孩子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这就是因材施教,这样就不会埋没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关键的教育,对于舞蹈学习来说更是如此,幼儿时期培养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到后期的进一步学习,所以在孩子的舞蹈启蒙教学中使用律动教学方式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律动教学在孩子的舞蹈启蒙教育中已经使用很长时间,考虑到孩子并不能像大人那样去健全的考虑问题,具有成熟的心智,幼儿的律动教学有着更加广泛的意义。比如,在舞蹈的启蒙阶段,孩子们根据音乐自由做出自己得舞蹈动作,如果我们鼓励这种表达方式那么孩子们在跳舞过程中就会更加的有信息,能够放开胆量去舞动、去表达。孩子的舞蹈启蒙教学并不需要复杂的动作,就是一些简单的、易懂的、易学的舞姿,启蒙教育的核心并不是让孩子学会这几种简单的动作,主要是是通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建立孩子学习舞蹈的信心和兴趣,这就为以后长远的舞蹈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律动教育虽然讲究自由,但并不是绝对的自由,律动舞蹈教学允许学生自由的发挥,但是并不意味着放纵学生胡乱跳,凡事都有规程,基本的规程和原则还是要遵守的,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从学习之初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一直按照野路子来。恣意妄为、胡乱非为不是我们律动教学的目的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律动允许的自由发挥是有目的的发挥,是在舞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的学习舞蹈,毕竟学习不是玩耍。学生的舞蹈启蒙教育也就是让孩子对舞蹈的表面有个大体了解,并不需要深入进去探索。律动教学也是结合了这一目的将孩子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由,丰富多彩,因为律动不仅是舞蹈表现,还可以宣泄自己得情绪,真正的做到舞蹈表达情感的目的,这也是舞蹈创立之初的首要目的,表达自我、宣泄自我。通过律动教学孩子们不仅可以通过蹦蹦跳跳获得肢体的协调,还会掌握舞蹈的基本内涵——表达自我,所以律动教学的开展对舞蹈启蒙教学有着很积极的影响,律动教学会将舞蹈启蒙带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4总结

综上所属,通过律动教学在舞蹈启蒙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律动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并且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律动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受,通过结合自身的有规律跳动和舞蹈知识将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当中。律动教学在舞蹈启蒙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更加有效让学生学习舞蹈,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福媛.奥尔夫音乐教学原则在中国儿童基础舞蹈教育中的应用[J].舞蹈,1995(05).

[2]郑慧慧.非职业舞蹈教育的性质与特征[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3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由着名的父教专家东子的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其实不然,接下来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爱。

这种爱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很多教育家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

有位着名的父教专家愿意为家长奉献的父教新概念提出了一些建议:

1.作为“启蒙之师”的爸爸要有权威性。

2.“启蒙之师”还应具有感染性。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4

同志曾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把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当前独生子女中,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爱的情感培养。一味满足孩子物质和生活需要,使孩子养尊处优。这就自然唤不起孩子正常的爱的情感,从而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当然就不能发展到爱同伴、爱家乡,更不能发展到爱祖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启蒙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1.建设一支爱国的幼儿启蒙师资队伍

在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认识,教育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爱国启蒙教育的意识,才能热情投入到爱国启蒙教育中。组织教师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看图片展览,看《长征》讨论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对幼儿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幼儿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讲座等活动。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幼儿聚在一起,更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大家要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教师要向幼儿传授民族团结,民族和睦这些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在幼儿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的意义和认识,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把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变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要求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为幼儿作表率,在幼儿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渗透爱国启蒙教育

“爱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应该教些什么?如何定位?在博大精深的众多资源和题材中,提取出那些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这些都是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把幼儿期爱国启蒙教育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幼儿初步具有爱父母、爱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德,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应将爱国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以渗透教育为主渠道,在生活中、游戏中、节日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可感知的各种情景,让幼儿亲处其境。

3.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责任,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责任。否则,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无法实现经常性、随时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抓好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发挥家长、社会各界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整个空间。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5

关键词: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教育开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启蒙时代”。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出于好奇心理,善于学习和模仿,而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和传递的知识类型也会影响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感知和后期的成长。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

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

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2)结合孩子的实际教育环境进行引入

虽然幼儿教育阶段是教育的第一道大门,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此教育阶段有着重大影响!当然知识对于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传播,在对幼儿园教育时期,应结合主观和客观环境灵活教学,所引入的地域文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应结合地域特点分享与之相关的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等,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陕西渭南的可结合“华山”,即“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加强孩子对正义和孝义的追求。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不仅加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兴国安邦之本,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都未落后。幼儿启蒙教育阶段的各种改革和创新,为孩子后期的教育做好了铺垫。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各个阶段对教育的创新都是对有生命的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引入培养了孩子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教育环境的探索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01).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6

1了解幼儿家庭情况

了解家庭情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第一且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幼儿各家庭成员的工作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程度等。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给幼儿造成极大影响。家庭的生活水平、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家庭各成员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材料。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可以对孩子的性格特点有了大致的概念。这样,我们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启蒙教育,才能避免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2与家长紧密合作

新生幼儿入学后,必须在十日内及时召开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目的除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外,更重要的是把学校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目标等告知家长,请求家长配合。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参加哪些活动,每天学习的都是些什么内容,甚至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水平和其他要求,请家长提出宝贵意见,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建立好与家长长期沟通的方案。

3分组管理,重视幼儿个性培养

按照孩子的不同性格,将孩子们进行分组管理与教育,在启蒙教育中应针对各孩子的智力层次、性格差异选取适应的方按,彻底扫除孩子往常的恐惧。要让孩子感受到温暖,逐渐培养孩子的主观意识,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小主人。

4逐步完善幼儿园活动设施

幼儿具有好动、好玩的天性,幼儿的启蒙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所以,游戏活动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智力启蒙。幼儿园应在向上级申请援助的同时,充分就地取材,设计、构造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和心理特征的玩具。如用废弃的汽车轮胎做钻圈,在大树下做秋千等。只要在设计制造中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多简易活动设施都是可以制作出来的。

5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构建和谐氛围

加强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集体观念,使每个教师都具有关爱之心,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母亲,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严格遏制偏见意识,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要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6开辟音美课堂,诱激孩子天性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儿童;生涯启蒙;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71-02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明确提出初步了解技术和职业生活应是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标志着世界开始重视“职业启蒙”。[1]“职业启蒙”的开展依托于生涯教育(辅导),即依据一套系统的计划,通过生涯辅导人员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然后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从1994年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生涯教育的目的是为所有学生提供职业准备,包括从幼儿园到社区学院或大学的学生。我国台湾地区也在法欧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本土化,经过多年实践,至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学前阶段的生涯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期。

幼儿园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职业启蒙至关重要,此阶段是孩子们生涯的起点,是他们开始探索自我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起点。在幼儿园孩子们所接受到的教育,特别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方面的引导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人生的发展。笔者基于3~6岁孩子的认知水平,考虑从幼儿园教育的游戏设计和角落设计入手,建立儿童生涯启蒙教育“3w”体系,实施“家校”互动,使游戏开展和功能区开发协同作用,唤醒孩子的生涯意识。

一、“wHY”

按照舒伯生涯发展理论,3~10岁是孩童发展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以自身的“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非常重要,通过不同的职业体验类活动,获得自我肯定,建立信心。儿童职业体验馆作为一个“舶来品”,馆内有规范的微城市设计、仿真的职业体验场所,多样化的职业类型。由于其“寓教于乐”的教育价值,非常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职业体验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满足多数孩子对生涯发展的渴望。因此,幼儿时期开展儿童的“生涯”教育启蒙活动非常必要。

二、“wHat”

1953年,舒伯在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论,即为职业行为和职业态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叫做发展任务,一个发展任务就是个体在生活中的某点上需要面对的新的成就或责任,此任务的完成会带来幸福和成功。幼儿园的生涯阶段性任务是生涯启蒙,启蒙教育的载体可以是游戏、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一)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指无论我们能力高低,也无论外界评价如何,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事情。兴趣与能力无关,在能力、技能尚未全面开发的儿童时期,兴趣探索是最容易融入到幼儿生涯教育的元素。霍兰德兴趣理论把人的兴趣类型分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3],把职业也分为以上六种类型,比如工程师、园艺师等是实用型职业,实验师、科学家是研究型,演员、作家是艺术型等。如果人的兴趣类型和职业的类型一致,就表明两者匹配。喜欢整理玩具的孩子的兴趣类型是事务型,事务型的兴趣类型对应职业如会计、程序员等;喜欢搭积木、拼图,一般是实用型,对应的职业比如工程师、科学家等;在团队活动中,如果小朋友经常主动担任领导者是企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企业家、市场营销员等;喜欢为他人服务是社会型,对应的职业比如护士、园丁。

幼儿园的教室角落布置,可以体现生涯启蒙教育的幼儿观和教育观。3~6岁儿童的兴趣探索可以以功能区开发为载体,幼儿园的角落区域可以包括:积木角、桌面玩具角、科学小活动角、图书角、家庭角等。各个活动角用不同的家具分隔开来,这样便于儿童清楚地选择活动区。与此同时,教师可纵观全局,及时记录、整理、对比。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间喜欢停留在哪个角落,那么就可以基本判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表1)。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认知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幼儿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来确定孩子的兴趣类型,进而再和家长进一步交流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以确定孩子在现阶段的兴趣类型,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课外教育中进行个性化兴趣培养。

(二)技能的培养

技能分为三类: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是和职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这个一般放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可迁移技能是指职业内外能够通用的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美国1989年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中[4],明确了指出属于小学生的12条职业能力中包括与人交往等四项可迁移技能和良好工作习惯重要性的认识等两项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是关乎人的品质的问题,可以延伸到幼儿园教育,进行尝试性开展。

良好的工作习惯的培养对于4~6岁的孩童来说可以从个人用品资料放置有序做起,比如整理各活动区的玩具架,要求摆放整齐、分类清楚。与人交往、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重要的技能之一。美国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较早,他们重视个人对团体的贡献,比如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集体排演小话剧,家庭之间的“玩伴日”活动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多地开展集体活动,提高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性。另外,每个活动区幼儿的活动尽量保持开放性,以通过交往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技巧。

(三)角色的认识

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表明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生涯角色,比如儿女、父母、员工、学生、伴侣、公民等,帮助孩子们认识了解各个角色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提升孩子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现实和模拟两种活动载体来实现。模拟途径是指幼儿园定期模拟各种情景,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等,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现实途径主要是依靠家庭教育开展,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妈妈”、“爸爸”、“奶奶”等典型人物一天的生活。两种途径相互结合,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启发,引导孩子们加深对各种角色的认识。

(四)外部世界探索

生涯启蒙需要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外部社会、探索外部世界,并且和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物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和家长必须鼓励幼儿积极地与自热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大自然、周围的人和物直接作用进行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和外界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和外界互动。比如独生子女家庭,朋辈互动空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万里之外的小朋友下围棋,在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

三、“wHo”

“wHo”指的是儿童生涯教育开展的学习共同体,包含生涯教育的主体(孩子),客体(家长、教师)。主客体在游戏中互动,在互动中成长,两者组成了“学习共同体”。

幼儿教师作为儿童生涯启蒙教育的支点,需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结合对孩子的了解,给幼儿提供适合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们互动。同时,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以提升互动的深度和互动的范围。从事不同职业,对职业生涯有自己理解的家长也是幼儿生涯启蒙教育的重要资源。幼儿园“职业日”活动,可以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向孩子们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对象等方面描述各自的职业生活。在生涯启蒙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始终应该注意保持以“孩子”为中心,从“我教你”、“我管你”到“我们一起成长”,转变教育理念,在平等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

四、结语

生涯启蒙教育包括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部分。幼儿园阶段小朋友的好奇心最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作为小朋友的人生导师,应从理念上重视、从行动上协助小朋友认识自我,带领小朋友探索外部世界,协助小朋友开始生涯之旅。

参考文献:

[1]黄晟扬,王鱼龙.美国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4,(1):109-111.

[2]焦冰清.美国职业生涯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1):37-39.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8

【关键词】中外启蒙教育职业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7-02

2012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缺失。笔者针对此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赣州市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晚,制度不健全,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改革。

一我国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通过“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而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以笔者所在城市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笔者通过对赣州三中、黄金中学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完成问卷的学生赠送小礼品一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市几乎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职业启蒙教育,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自身的职业特点也知之甚少,最后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对象可以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例如,日本的《学习纲要指导》,美国的《从学校到就业法案》,瑞士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它们都给职业启蒙教育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早。例如,美国规定,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渗透职业生涯理念;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将规定从11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国外成熟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特点,我国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和差异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教育,因此它必需服务于全体初中生,但同时我们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类似却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初中生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一个群体,教师应尊重其思想,并根据其职业兴趣、理想和抱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使其构建积极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

2.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的灵魂在于其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切忌理想化和空论化。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性,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充分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职业构建,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并可以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主观上的一些职业认识,及时地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巨大。职业启蒙教育应具有普遍适应性,同时又应该针对城乡、南北等特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具体而言,普适性就是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政策法规、基础能力训练应该具有普遍适应性,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针对性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普适性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城乡差异,南北差异所造成的学生所需特殊技能及特殊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兴趣爱好、社会体验等,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相适应的辅导活动,传授相匹配的理论知识。

三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1.国外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参考国外的职业启蒙教育书籍,以及一些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执行职业启蒙教育。

第一,健全的法律制度。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把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写入法律法规,作为一种义务执行。

第二,专业的师资队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从事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应科班出身,而且还应是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者。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老师把最新的职业知识、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第三,强有力的企业阵容。职业启蒙教育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更强调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达成一致,取得企业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还需要与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制度。例如,日本和瑞典的学校就与周边的企业达成共识,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

2.我国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第一,构建学校、企业、家庭一体化的职业启蒙教育。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有效整合三者的优势,使之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正能量。

学校教育: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活动课、公选课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总而言之,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理论,以及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动态和各种职业的特点,同时有效的认识和开发自身的优势。

企业教育:学校应与周边企业达成共识,让企业认可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设立的,并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做相关讲座,使学校和企业有利合作,发挥最大合力。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平和的心境,并及时了解和疏导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沟通和指导。让孩子了解自己,认可自己以及欣赏自己,并适时地给孩子做符合其年龄的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及自身特点,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相关政策的构建。我国地广人多,南北差距大,要全面实施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还必须依靠相关政策的支持。(1)将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制定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类教材。这样就能保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能接收到最基本的职业启蒙理论知识。(2)设立专职教师。职业启蒙教育应聘任专门的老师,而不应该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代劳。作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老师,他应该是接受过专门教育的高学历老师,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真正把握和传授该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使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同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9

乐器之王钢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传入中国也有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钢琴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弹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学龄也越来越小。这些现象虽然推进了钢琴教育的发展,但对教授钢琴的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琴教育是一门非常专业的艺术学科,特别是在幼儿钢琴的启蒙教学上,则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孩子最大限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钢琴启蒙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采用引导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音乐兴趣。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来说,首先应当让孩子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喜好,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弹奏手型的时候,老师不妨用形象的语言去“打比方”,可以将半圆的手型比方成小屋子,手背是房顶,手指头是房子的大柱子,房顶是圆形的,因此手背要向外隆起,而柱子要稳就需要手指头的有力支撑,否则小房子就会倒了。

二、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

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孩子舒服的、顺其自然的受到音乐的熏陶,因为这类感受是多方面的。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舒适的氛围,当这种作用反应到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音乐也能对对幼儿的身心有很好净化与熏陶的作用。假如家里面摆设一架钢琴,孩子在同龄人当中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如果亲手弹奏出动听的乐曲,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喜好,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给他们谐的学习环境和培训。

三、规范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学方式要规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孩子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钢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与认识的教学方法。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教师演奏时的动作、手型、姿势、表情都会使儿童受到极大地感染,通过模仿与理解就会比较准确快速地学到新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技能技巧,运用到演奏的过程中。基于此,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使用pK的形式进行回课;开展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活动会,让学生之间谈谈学琴的体会,家长之间说说怎样才能让孩子练好琴等等,另外还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调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具有互相比拼的意识。

四、计划科学的练琴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找到适合于孩子自己的练习途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映出孩子练琴态度的积极性,钢琴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要慢练。幼儿在刚开始学的阶段,弹奏的能力比较弱,练习新曲子的时候,切忌急躁。慢练能使孩子对曲谱当中的各种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让大脑、手指和键盘有足够的时间来相互统一协调。最重要的一点是,慢练能够夯实学琴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出现错指法和错音的机会与频率。

(二)分段练。在学习比较长的曲子时,如果没有掌握方法,就会感到很吃力的,也影响到识记曲谱。所以,将曲谱分成小段来练习,可以降低难度,增强孩子的理解与把握。

(三)难点与重点单独练习。相对于这一点,对幼儿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曲子当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难点与重点,一定要反复练习,如果没有掌握这些要点,弹奏时就会出现整体的节奏不协调、不统一。不反复练习,难点的问题就会变得越发突出,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四)分手练习。为了对每一个声部都了如指掌,有些曲子在练习时一定要分手练,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能够取得化难为易的效果。

五、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孩子的启蒙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用电安全;启蒙教育

一、用电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生命大于天”。一次很小的失误,一个很小的坏毛病,就可能引起一起重大的事故。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与发展,素质教育与安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即使在重视校园安全用电的大背景下,每年因为用电而导致的中小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就多达14460件,细化到每一天,就是每天有大约40名儿童殒命在“电老虎”的爪牙之下,十分令人痛心[1]。所以,加强用电安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电安全“启蒙教育”是每个人受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其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启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体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切入点和引导,而智力的启蒙、情感的启蒙、主体资格的启蒙、科学思维方式的启蒙、健全人格的启蒙等都是其应有的组成部分[2]。

家庭与学校的用电安全启蒙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且启蒙教育应高度重视w生的这一角色。将用电安全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不是靠灌输和死记硬背可以解决问题的。它不仅需要老师的通俗的理论讲解,还需要学生认真体会与实践。只有让学生加入其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用电安全的启蒙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终,学生也能更好地将用电安全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生用电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然而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用电安全常识了解较少,不规范用电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一些由于用电不当引起的触电身亡的事件以及引发的火灾事件屡见不鲜。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造成用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用电方式有误以及用电事故发生后束手无策。这些原因换言之就是学校和家庭都缺少了对小学生用电安全的启蒙教育。

三、小学生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本着“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克服麻痹思想,进一步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学生在生活中有用电安全保障[3]。用电安全这一启蒙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用电规范是避免用电事故发生的先决条件。用电安全启蒙教育是规范用电的基础。

(一)学校方面

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教育,包括交流电的知识、用电事故的预防、选择合格的安全电器等。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进行启蒙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以及了解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学校可以结合各种方式将安全用电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观看安全用电的视频,提供相关用电事故的新闻报道。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相结合。用电安全也需要小学生实际进行操作。除了安全用电规范之外,学校也需要讲述一些常规的用电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办法供学生参考。比如阅读电器使用说明以减少事故发生、处理由于用电不规范引起的火灾、以及人体触电后如何救治等。

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用电安全教育,特别是假期前集中进行一次用电安全演练及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大于天的意识。着力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及操作能力。

督查工作常态化,定期对安全用电情况拉网排查,及时整改接头松动电线老化等常见隐患,第一时间消除不留死角,建立实施备案销号台账。

(二)家庭教育

用电安全教育不应只依赖学校,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由于孩子安全意识不强,对用电安全知识了解甚少,生活中存在很大隐患。所以在生活中家长应针对用电安全常识对孩子进行再教育。

(三)社会教育

各用电机构要对其电力供给的装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重视细节,不留死角。主要检查电源线是否老化,负载是否达标;检查变压器设备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警示标志是否醒目[4]。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要立即进行整改。

组织学生学习了解供电部门对用电安全知识、图标及专用术语的学习,观看安全用电影像及文字资料,认识警示标志,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共创和谐社会。

四、小结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学校有责任做好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安全用电抓起。立足小学生认知特征,以校园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通过教育提高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兰.用电稽查中关于安全用电的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

[2]董玲玲.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大江周刊: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