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42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1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是一门多元的、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积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文章探讨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决策能力与技能水平。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教学模式;模式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有效的初中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初中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初中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观念不符合现实生活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美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致使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初中美术教师过度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未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观察生活,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现象。

(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美术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美术教材不科学,使得美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进而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学生需要新鲜的素材和灵感,然而,初中美术教材只提供一些固定的美术图片,未能像实物那样给学生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让学生画一幅杭州西湖的风景画,但是,美术教材中没有杭州西湖的样本,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杭州西湖,不了解杭州西湖的具体特征,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绘画作业。

(三)初中美术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并不受重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局限于教材之中,从而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差。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师只注重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意识,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低,进而大大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一)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师生共同完善的学习方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教案而言,“导学案”具有更强的教学引导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初中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初中美术学习中。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备课,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师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试验活动,共同撰写“导学案”初稿。初中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参考学生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并据此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初中美术教师还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导学案”的优势与不足,做好记录,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是美术的来源和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Y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色彩特征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洁工的工作服大部分是黄色的?用黄色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发展为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既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求对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态度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给予正确评价。具体来说,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多用肯定、赞赏、鼓励的方式评价学生美术作品,多挖掘学生作品中的美好.对学生在创造中出现的进步和创意进行公开表扬。对于学生美术作品创作中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应在单独沟通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在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找准下次努力的方向。

四、小结

美术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6).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2

音美专业课程革新研讨精品源自高考试题

加强和发展艺术教育,关健在于建设一支数全足够、质蚤合格而稳定的艺术师资队伍。在高等艺术师范教育中,专科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75%以上,因此,研究与探讨高师专科音乐、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对发展艺术师范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目前,高等艺术师范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领布和《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给高师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法规上的保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使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对美育教育极为重视;普通中学音乐、美术必修课的开设使艺术师资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这些因紊为高等艺术师范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晚。

但是,高等艺术师范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高师院校在艺术师资的培养规模上跟不上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据估计,中学艺术教师缺编达三万余人。第二,一些高师艺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有盲目向专业艺术院校看齐的现象,很多学生将成为纯粹艺术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致使中学艺术师资出现“分不来,留不住,用不上”的现象。第三,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缺乏特色,没有基本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社会对艺术教师的要求。第四,艺术教材缺乏,甚至出现本科、专科、中师使用同一种教材的现象。这些问题已引起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和高师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广大艺术师范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呼声。1994年底以来,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全国高师院校分别在南京师大、黄冈师专、西南师大、首都师大、安阳师专、西安音院等院校召开了有关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和高师专科音乐、美术教育专业的课题组会议,就改革高师专科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加快教材建设步伐进行了部署。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在“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的墓础上,根据音乐、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形成了(高师专科二、三年制音乐、美术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方案》。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着重突出了几个特点:

1.科学构建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设五和各门课程合理的比例以及科学的排列顺序。课程结构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来科学构建。高师专科艺术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初级中学教育发展雷要的初中艺术教师,因此.课程结构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初中艺术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特点,充分考虑了初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现了为墓拙教育服务的指导思忽。

2.突出师范性。在课程方案中,要求在专业基拙知识、基本理论、墓本技能学习训练的同时,渗透美学、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职业课程的知识与理论,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凡与初中艺术课程相对应的专科教材,都安排了教学法的章节。加强了教育实践环节,保证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时问和质蚤,同时增设创作实践作为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他们今后从事中学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拙。

3.突出地方特色。在课程方案中,增加了一些中国传统艺术的必修课程,以私扬我国传统艺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适应各地初中教学工作的需要,方案保证了特设课程的课时,使地方和学校能结合本地实际,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三、课程改革必然引起教材改革,高师专科音乐、美术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制订为教材建设提供了依据。为了改变目前师专艺术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状况,国家教委体卫艺术司组织全国高师院校艺术系的有关教师,开始编写一套高师专科美术、音乐专业课程必修课教材(美术专业11门,音乐专业10门),并委托高教社等出版社出版。此套教材的出版将遵循几个原则:

1.每门课程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方案中的学科课程墓本要求为依据。教材内容应根据课时安排食化,突出适应教学需要。

2.每门课程教材由高师专科学校、本科院校、艺术院校的教师联合组成编写组。教材编写学校及人选由艺术司根据各高师院校和出版社推荐确定。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多媒体;游戏;愉快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唯有这样才能在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由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采用愉快教学法,以此达到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就愉快教学法如何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这一问题做的简单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实施愉快教学

传统的美术教学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实施愉快教学,以此来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无疑迎来了美术教学的春天,为美术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进行“图案基础――写生变化”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关于“变化”的方法:展示几组简笔画,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在投影上进行自己的创作。如此,自然能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二、借助游戏,实施愉快教学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借助游戏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即使是初中生,对于游戏的热爱也丝毫不逊于小学生,因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游戏来实施愉快教学,以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如,进行“诗情画意”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的教学打好基础:让学生分组默写古诗,并为之配上一幅插图,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如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愉快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从而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同时,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

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君.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策略浅谈[J].现代教育教研,2012(7).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4

摘要:人们的审美观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然而在审美的启蒙期,初中的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美化孩子心灵方面,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对于初中美术的审美教育教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如何培养及加强孩子审美教育的问题上,就初中美术教育这一平台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

美术教育教授的不仅是一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美的精神。初中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和审美素养。在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基础上,不断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教授关于美术方面的只是技能。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教学模式,结合专业的美术欣赏知识,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审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教学目标

所谓审美教育,即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以及创新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身边以及社会中各种分繁多杂的人和事,也能美化心灵,提高自身的修养,对于社会来说,对于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总的来说,初中的审美教育是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完整的个性,提高审美素养和意识,拥有健康健全的审美观。所以说,在初中审美教育这一方面,教育方式和教育导师起着重要作用,本着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这一原则,教师应该掌握适当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出色地完成初中审美教育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以利用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一定的震撼,深刻的印象也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生动形象的情景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学效果远远比传统式的教书授课形式好。这一过程中牢牢抓住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以别致的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共鸣,方能达到一种好的教学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孩子们束缚在井底一般的一成不变的空间里,四周雪白的墙壁扼杀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想象空间,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培养无疑是不利的,所以说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意识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美感

美术总是以一种具体的形式来展示艺术的美和造诣,但是审美却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东西,它在于学生自身的领悟和感受,所以,在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美术的展现形式是具体的轮廓、色彩、位置、形态等,诸如奔腾的骏马、落日的余晖,给予孩子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冲击,然而重点是学生对于美感的认识和感受,所以教室应该加强引导,注重对学生美感和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

3.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教学形式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学习状态,以更充沛的精力来感受和学习初中的美术课程。轻松融洽的气氛配上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所了解的事物。注重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以艺术教育的方式可以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空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诸如课堂讨论,使得一种教育教学变成了一种智力和能力提高的活动,效果无疑是显著的,所以说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关键。

4.作品欣赏

对于美有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之后,便是审美观的形成,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正是关键性教学目标。欣赏不仅是通过眼睛去观看,更是要唤起感情的呼应,在情感的带领下去欣赏美。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每一笔都表达了深刻的含义,学生要多接触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去参观一些博物馆和重要的美术展览等。当然,这一过程中,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关键环节,因为情感的培养和升华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对于艺术的领悟又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说尽可能地欣赏美术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三、搜集审美素材,做好审美服务

1.培养形式美感

前文也有所涉及,美术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艺术的魅力,初中的美术教学首先接触到的肯定是具体的表现形式,诸如线条、图案以及色彩等。所以说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是结合这些具体的表达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这些具体的形式主要分为线条、色彩以及图案三种。首先提到的要数线条,因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状态存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轮廓表现出来,线条囊括了了种种形状,不同的粗细、疏密以及干湿程度的搭配组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也抽象出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掌握线条这一形式来感受美,是一种独特的方式。其次是颜色。当然,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野,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事物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学会如何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通过色彩来感受艺术,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最后是图案,每一个图案都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和组织搭配,良好的组织形式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反衬对比的手法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之,熟练感悟和掌握这些法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重大作用。

2.把握情感之美

美术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活动形式,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接触到的空间里,但是对于美术的认识和感受却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好的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震撼和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感,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情感是教育是一种深刻的教育方式,可以借助很多方式来传达,诸如参观展览、临摹写生等,不同的视角和主题也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会把握情感的微妙变化和在欣赏作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

初中是一个身体和心理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孩子的审美教育至关重要,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健全其审美观,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其审美素质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所以要牢牢把握初中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这一关,为祖国的未来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5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6﹞84号)精神,引导初中学校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依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铜陵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考试科目及方式

(一)考试科目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省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个科目。

(二)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闭卷)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信息技术实行上机考试方式;体育与健康实行现场测试方式;音乐、美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二、组织实施

(一)命题要求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颁布各学科考试标准,省统一考试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全市统一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由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制定考试内容和办法,由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根据省颁布学科标准或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

(二)考试时间

各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在学科教学结束时进行。

八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

九年级下学期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

体育与健康由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规定制定考试内容和办法,由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坚持多次考试制度,学生可在初二下学期或初三下学期参加考试,以成绩计入录取总分,考试于当年4月底前完成。

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安排在每年5月上中旬完成。

音乐、美术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时进行。

省统一考试科目时间安排如下:

6月16日后一周内为信息技术考试时间,考试形式为分场上机考试,每场30分钟。

(三)组织考试、阅卷和招生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考试组织,全市统一阅卷,统一登分,各县区统一划分等级;实行网上评卷,确保阅卷公平、公正及成绩的可信。

三、考试结果表达与使用

(一)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以分数呈现;音乐美术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二)考试成绩使用

1.作为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各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齐全,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证书。学生参加统一考试不及格的科目,由学校组织补考,补考成绩只记合格、不合格,补考合格可以作为义务教育证书发放的依据,但不作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

2.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之一。各科目分值的设定,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设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为主要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原始卷面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其中信息技术成绩作为高中阶段招生门槛,暂不纳入总分,在条件成熟时,将信息技术纳入计分科目)。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6

一、把握学生心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教学内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

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一个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一种情绪。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内容,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用方面要灵活多变,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满足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乐于接受。

2、给学生以希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自己绘制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就会振奋,并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与信心。在教学安排上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觉得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作为美术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不同的发展方向,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消化和掌握知识,营造一个愉快、宽松又充满艺术情趣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课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新学期伊始的第一节美术课对那些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而课本中的第一课全是理论,很是枯燥。如何把这些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呢?笔者决定在画展厅上第一节课。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了进去。对这一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别好,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

艺术一旦脱离现实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与意义。这一点对中学美术教学尤为重要,从而要求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生活中的美,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如在讲图案设计时,可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导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59-01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异彩纷呈。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导学案作为新课改下教学活动的导学载体,广泛应用于多学科教学活动中。然而,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美术课传统教学的方式仍很突出。怎样实施新课改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现行广为开展的导学活动,不乏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实践探究,现浅谈认识。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发挥学案导学优势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活动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突出学生主体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实际,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案,它的编写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地位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则是随处,二者之间形成了阻隔甚至对立,使教学活动难以高效进行,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新课革强调教师为主导性主体,学生为发展性主体,教学是主导性主体的教师与发展性主体的学生交互作用的过程,这样教师从原先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演奏的合奏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只有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在教学中的自觉的有效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既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注重美术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发挥导学优势,有利于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结合美术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实情,灵活设计导学载体

新课改下的美术课程,要求通过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实现对学生应有的公民美术素养的培养。初中美术课程涉及领域宽,知识面广,课业内容多样,技能训练性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参与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为重要。美术学科导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应针对学生实情,灵活设计导学载体。

首先美术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参与者,因此,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学生参与性。特别是欣赏・评述课型的课,离开了学生的参与,可能导致课堂毫无生机。不妨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知识的分享者,讨论的组织者,结论的总结者。我在教学七上《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一课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课前给学生布置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并从家里带来一件美术作品。我也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收集了大量的作品图片。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展现出来,同时通过课件展示作品图片进行欣赏,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美术有哪些门类?怎样进行美术作品的分类?你带来的作品是哪一类?用什么材料完成?讨论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解决学生如何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及宋代中国画《出水芙蓉》;通过分组讨论两幅作品在题材、工具材料、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区别,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作品呈现的不同艺术效果,教师再点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其次美术导学案的学习过程设计需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学习活动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导学案的质量。初中美术课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四类课型。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导学案在编写上对美术学科的课型使用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课型可以设计为简案和详案,比如说,造型・表现课型可以设计为简案,这类课型一般知识性学习目标不多,主要需要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建议,故而可以简单些。

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学情可以设计难易不同的学习活动,甚至是以学习建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给学生的课堂发挥创造宽松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三、采用多样教学形式,开展导学活动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期、顺利地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测评等第道德与修养分a、p等、其他四项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总评等第最高为5a),等第由所在学校确定。

3、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领导

(1)市教体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普教科、教研室、体育科、招生办、电教馆、行风办等处室负责人和各学区办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普教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开展培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

(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在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有关年段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名单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职责为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指导建立班级评定小组,处理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咨询、监督;处理投诉和举报,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成立评定小组。初中学校各毕业班要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在本班的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一般以3—5人为宜。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前将小组名单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评定者,则需更换。

4、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一要强化宣传,创设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方法、措施和内容等,通过板报、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增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评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二要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坚持不培训不参与的原则。学校要提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的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各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在各学期的获奖证书、创新成果、获奖作品等。三要建立制度,落实保障。首先是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其次是建立诚信制度。参与学生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必须是由公正处事、诚信待人、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再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纪违章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2)评价操作。测评工作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定等相结合方式,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概括。在制订评价实施细则时,对于“a”、“e”等的认定,应尽可能多采用操作性强的办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确定,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某一测试项目评定为“e”等有重大分歧的,应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

(3)结果确认。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交学生本人确认签字并加盖校印,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市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交学区办,一份交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时间安排

1、*年3月,《*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指导方案》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

2、*年4月,①正式发文并部署工作;②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教育;③各校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宣传《实施方案》和《指导方案》,并建立校级工作小组和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好针对性培训工作。

3、*年5月,完成各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评定工作并公示。

4、*年6月1日前,各校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测试方法

(一)综合评语

1、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程序

班级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其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整体描述,撰写“自我描述性评语”,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2)同学互评。同班同学间以一定形式交叉认可“自我描述性评语”,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教师阅读、审核签字。

(3)教师评价。评定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反映的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讨论定格,然后由班主任主笔撰写综合评语。讨论定格一般分为突出、较好、一般。极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对高一级学校负责,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栏中予以如实说明,但所写内容事先须征得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最后,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予以确认。

(二)测评等第

1、道德与修养

(1)测评内容: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考核内容的调整,较好地体现学生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行为习惯、学会负责、团队精神、热心公益等方面的养成以及表现。

(2)测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袋(或素质报告手册)记录的情况,既要突出当前学期的考核,也必须综合以往几个学期的考核结果,制定测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3)等第确定:测评的基本结果为“a”,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测评结果为“p”:

①初中阶段有违法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记录在案的;

②初中阶段违反校纪校规,累计受到二次及上处分的;

③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尚未撤销的。

2、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

(1)测评内容:音乐、美术和书法。音乐50分,美术50分(其中书法30分)。

(2)测评方法:由学校组织音乐、美术、书法测评(具体测评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计三项总分。

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音乐类竞赛活动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团体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音乐测评可直接得50分;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现场美术(含书法)类比赛中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美术(含书法)测评直接得50分(书法30分)。

(3)等第确定:按三项成绩,75分及以上的为a等,60-74分为p等,59分及以下的为e等。

3、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1)测评内容: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年*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方案》(虞教体字[*]4号),体育平时成绩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水平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满分为5分。(2)测评方法: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由各校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3)等第确定:

①根据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成绩之和(满分为20分),20分为a等,19--12分为p等,11分及以下为e等。

②凡在2007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得县级及以上比赛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在初中阶段获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三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最终等第可直接定为a等。

③丧失运动能力的身体残疾的学生(凭残疾证)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凭县级医院证明)可免测,等级评定为p等。

4、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

(1)评价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实验操作。*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以实验操作测评为主。

(2)测评方法:实验操作测评由市教体局组织,结果呈现为等级制;

(3)等第确定:按实验操作测评成绩,17分及以上为a等,16.5—12.5分为p等,12分及以下为e等。

5、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1)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测评方法:参加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9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存在问题解决手段

各门学科的设立,都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都能体现学科独特的存在价值,美术学科也不例外。但现今的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辅课地位。有时校方只是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只把课时量开足,形式上这堂美术课存在,全然不顾课的质量如何,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虽然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很精美,但往往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如果选送的作品和案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较大距离,学生操作起来跟实际水平就会有很大的差距,有时只有倾慕之情,有时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课时量缺少、硬件设施缺乏等,这就要求美术老师“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努力工作,积极探索”,为初中美术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传统观念的存在和专职老师的匮乏。

初中美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初中教育中的辅课,处于“弃之不能,食之无味”的地位。有人认为“学画画不务正业,比不上学文化课有出息”,导致初中美术的普及,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改变学生对美术的看法。

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上课的局限性。一项调查表明,现在符合专职美术专业毕业的老师极少,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其困难,导致某些学生提出的美术问题得不到满意的回答,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上课内容的枯燥,教学活动的寡无情趣、索然无味,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相应的美术满足,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应该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为初中美术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2.教学手段的陈旧。

其实一堂好的课,往往是看老师能否真正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文章。在美术教学方面,有些美术教师只单调地传授知识和简单地开展技能训练课,并没有把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创新思维真正地挖掘出来,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任务去对待。例如在上初中七年级教材《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说一下它的特征、作用和书上列举的案例,再讲一下常见的两种标准的制图方法:比例标识法和方格标识法,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践。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21世纪学生的特点。我们只有创造一个好的情境和好的教学方案,跟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运用一切可利用的硬件和资料,才能充分地把学生的潜在意识和创新能力挖掘出来,学生也才能学以致用。

3.美术知识的贫乏。

在初中的美术教育阶段,教师不应把学生当作美院的学生来对待,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专职画家来培养,而应注重学生的基础文化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对造型本身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具和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不断涌现出新的思维、新的理验和新的环境,这要求我们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新的材料和它的作用,创造更多的艺术成品。

二、初中美术教育解决的手段

1.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容易地把课堂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初中美术教学重要的一种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风格、特征,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在教学上,一些手绘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电脑里迅速完成,从而减少教师示范的时间,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电脑还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课件,弥补在教学上的一些缺陷。就学生而言,电脑美术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吸收多元化的思想,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

2.通过对文化情境理解来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最基本的东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而且这种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思想传统、语言文字、道德习俗、行为方式的总和,不是由哪个人、哪个部门、一个群体所决定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文化也在发展,从以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发展。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文化的交流是更加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用开放积极的态度接受外国文化,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

3.接触与绘画有关的其他门类。

初中美术课不应只局限于绘画,学习内容还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课程设置也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我们应通过美术的学习进行一些更为全面的教育。解决的方法是尽可能地涉猎与绘画有关的其他门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注重技能基础性的训练。如:雕塑课,雕塑与绘画同属于操作性的艺术门类。在对绘画和雕塑方法研究的同时,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选用相关的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绘画和雕塑之中,而不是一味地去强调他的形体、外轮廓、质感,这样能避免“十个同版哈姆雷特的出现”。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方案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教师置换培训;目标

河北师范大学承接了“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以下简称教师置换培训),笔者承担了美术学科的培训任务,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培训具有显著的成效。本文中的教师置换培训是指,由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到河北省各地参加顶岗支教实习,由此置换下来的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脱产研修。参与美术学科培训的主要是河北省农村和县城的初中美术教师。笔者曾经在第一届的教师置换培训中,对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和培训后对河北省县域内的初中美术教师做过调查,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在对调查做过分析之后做了一些思考。

一、对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建议

1、关注教师需求,提高教师置换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前对参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美术基础及其对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然后组织学科教学专家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并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力求方案符合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素质提升的切实需要。每期培训结束之后,根据参培教师的反馈情况再次对培训方案作相应的修改与调整,使下一轮培训更加贴合参培教师进行专业提升的实际需求,从而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师置换培训方式应多元化,并关注教师的主动参与

教师培训的方式是整个培训工作的载体,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带来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观摩研讨、经验交流、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微格教学等方式。丰富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使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也能够促使参培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探讨、解答困惑,同时也使参培教师之间能够保持良性互动,进行校际经验交流。

教师培训应把参培教师作为主体和中心,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调动参培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成人,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培训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给予材料,使参培教师反思、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学经验,在平等、合作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整合原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只有在参培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学习中来,他们才能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体验。

3、教师置换培训内容应同时并重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美术教师缺乏的一般是学科教学知识,但是由于县域内美术教师有一部分是非美术专业出身,他们欠缺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急需在此方面得到提升。教龄时间在10年以上的美术教师相对比较缺乏美术专业的前沿知识,笔者发现,在调查的初中美术教师中,教龄达到10年以上的教师比例占到五分之二多,所以培训内容不能忽视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在重视美术学科教学知识的同时应适当关注美术前沿知识和美术技能知识。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对科研持淡漠的态度,不少美术教师觉得科研比较难做,还有一些教师不知道教研该怎样做。所以,教师置换培训应适当关注美术科研课程与活动的设置。

4、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拓宽美术技能

参加教师置换培训的初中美术教师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他们不仅年龄跨度大、教学经验不同,职前所学专业也不尽相同,即使是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在职前学习期间或学油画、或学国画、或学设计、或学动画等等,美术专业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有一部分美术教师是非美术专业出身。因此,在教师置换培训中尤其是进行美术专业知识教学时应当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师知识结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使参培教师都能在原来的美术专业基础上得到提升。

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一般比较单一,这是由师范美术院校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所决定的,但是却不适合美术新课程教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要求降低美术技能的难度,并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置换培训的美术技能学习应当以拓宽为主,而且这也适合非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参与学习,并且充满兴趣。

5、教师置换培训应关注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和职业激情

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教师培训不断,尽管培训者为培训煞费苦心,然而不少一线教师却是应付式的、被动地培训着。另一方面,从教师工作的热情来看,如果一位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就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进取心减弱、工作中缺乏激情与创新等种种状况。更何况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地位非常不平等,在县域内的教学环境中常常不受重视,这就更加容易造成县域内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激情的缺失。

然而教师培训一般更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关心教师如何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如何更好地工作,却很少关心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情感发展和精神世界,而这正是激发教师热忱地投入到工作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置换培训应当关注激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培训激情和职业激情,可以有计划地为他们安排精神生活菜单,用活动构建参培教师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参培教师在置换培训中快乐学习,丰富培训期间的生活;又能够促使参培教师关照自己的精神世界,涵养理想,增强调适生活的能力,由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里的挣扎转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教师的精神世界得以构建才能在美术课上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把人文精神引进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山村小学现已在全国教育界声名鹤起,于2007年9月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他们成功的秘密,就是用激情实现超越。校长董春玲从做校长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让教师在激情与理想中开心的生活着。因为她觉得: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不会培养出一个有激情的生命;一个没有梦想的教师不会培养出有追求的学生”。如果通过培训能焕发县域内美术教师的职业自信和生命激情,使其成为一个顽强向上、充满激情的群体,把职业转变为事业,那么县域内的美术教育必定会绽放光芒。

二、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置换培训的目标定位

通过以上几点的思考,笔者认为河北师范大学初中美术教师首次置换培训(第一次培训之后,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还会有提升性的置换培训)的目标应当按照三维目标编制,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员在多元灵活的教学方式下,能够主动提高和拓宽美术技能,致力于提升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并在激励机制的促使下参与科研、关注科研,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员在校际交流——学习规划——理论学习——技能实践——展评总结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学习、合作学习、专家授课、微格教学、导师带教等学习方式,完成理论提升、作品展览、课例展示、教学比赛、课例研修等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趣味的学习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学员能够体验到愉悦和意义的价值,能够在开发潜能的基础上,涵养理想和激发职业激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