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17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农时关键季节和突出重点贫困村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出培训新菜单,组织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全县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7万人,每位受训农民接受3次以上的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县农林局牵头,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菜单,由各村(居)根据本村(居)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专业。培训单位根据各村(居)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每村(居)全年实施3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向受训农民发放一份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3个小时,每次培训活动形成一套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到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拟定新兴产业培训菜单;落实培训教师;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到11月底。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这一目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培训监督检查、组织现场交流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组织实施与工作机制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县农林局、财政局根据全县镇村人力资源状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村,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由农林局负责牵头、县农干校与镇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县农林局与农干校签订培训合同;县农干校与各镇(区)农技推广中心签订培训合同;镇农技推广中心与村(居)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3.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地方实际,根据本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农林部门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各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居)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

4.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居)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成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第一轮培训围绕冬季大棚生产和春耕、春管、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要根椐秋收秋种、农产品营销以及来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在11月底前完成。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

(二)工作机制

县农林局负责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工作;县农业干部学校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全程管理等,并协助相关方面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1.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民培训工程实行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研究和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承担培训任务单位法人负责制。县农业干部学校承担培训的具体实施,培训单位的法人对培训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培训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等行为的,将严肃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3.目标责任合同制。县农林局与县农业干部学校签订目标责任和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培训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农干校与各镇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

4.网上公示制。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情况上报,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镇(区)每月25日及时报送培训进度。

5.检查监督与验收制。对全县培训情况,县农林局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12月底进行总结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对通过检查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取消培训基地资格,3年内不得承担培训任务,并按照培训合同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资金管理

1.培训工作以村(居)为单位进行组织,培训资金管理要核算到每个村(居)、每场培训。各村(居)通过点菜单选定培训内容后,培训单位要以村(居)为单位制订每场次的培训预算,报县农林局、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执行。

2.省级补助资金必须确保40%用于发给农民的教材及资料费,其余40%用于支付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误餐费及后续跟踪服务等,20%用于宣传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费用。任何方面不得再提取任何管理费用、工作费用。

3.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前期准备工作。每场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形成培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培训经费支出明细、参训人员数量、培训经过等情况,经县农林局审核后,集中到县财政局统一报帐,报帐资料中必须提供教师讲课费(包括交通费、误餐费)发放清单、购买资料及印刷资料的详细清单。

4.培训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管理单位为县财政局。财政局要严格审核培训预算,严把报账关。对预算结余和报账结余资金,可继续用于增加培训场次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应行政领导的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强化监管

建立农业部门、县农业干部学校和讲师团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培训的监督检查;县农林局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督查,并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滥用挪用;县农林局对培训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需保密外,均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对培训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绩效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滚动淘汰。加强讲师团成员的管理与考核,实行挂牌服务,向农民发放联系监督卡,全程接受农民的监督,将农民满意度和跟踪服务作为考核讲师团成员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并对讲师团成员的补贴预留20%,待年终考核通过后支付。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着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抓住冬春有利时机,结合送教下乡、“农民读书月”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优势快捷高效传播农业技术,积极组织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发挥大培训的“双联”作用

上联科研院所和专家技术,下联农村基层和广大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承接和传向农村,把专家教授、培训教师、农技人员请到农民中间去,实现专家进村、技术落地、农民受益。

(二)坚持发挥广谱性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科技明白纸等手段,重点围绕冬季农业生产和春耕备耕,结合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三)坚持发挥专业农民培训的主体作用

将承担的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创业培训、绿色证书等工程项目任务,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紧密结合,用工程项目推动农业科技大培训,用大培训促进工程项目提质增效。

(四)坚持发挥农民职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时机,深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力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进农村、办进合作社、办进农业企业,把理论教学和实用技术培训紧密衔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农业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继续办好“空中课堂”、“村头课堂”、“田间课堂”三大课堂,深化“农民读书月”活动。每年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期间,开展有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1500万人次,阳光工程等项目提质增效培训55万人,农民职业教育在校学员生产技能专项培训3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2万人。

(一)办好“空中课堂”

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结合“农广在线”互联网络平台,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农耕文化大讲堂;充分发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等栏目,以及各级农广校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开办的相关栏目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

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粮棉油高产优质及防灾稳产技术,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畜牧、水产标准园建设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指导,以及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

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重点面向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动态、种业科技、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

农耕文化大讲堂,每月举办1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主要内容包括,农耕文化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农耕文化与农业功能拓展、休闲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等。

(二)办好“村头课堂”

深入推进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行动,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技大集等活动结合,把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专学历教育等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地就近接受培训。“村头课堂”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紧密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生产特点,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周密安排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重点加强冬闲田开发利用、冬春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冬春防灾减灾及疫病防控、春播春管等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办好“田间课堂”

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组织农民到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种养殖场、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在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中,注意发现和培植“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把“田间课堂”留下来、固定住。

(四)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

推广“农民读书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结合,引导农民“读一本好书、学一门技术”。以“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平台,开展专家讲座、品种推介、技术培训等;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载体,开展读书演讲、推荐优秀读物、建立农民读书会等,实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与“农民读书月”活动互促共进。

四、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定计划

各级农广校要深入调研,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握产业发展要求,摸准农民培训需求,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总体方案中。请各省(市、区)农广校于每年年底前向中央农广校报送年度工作方案。

(二)集中动员促行动

每年12月,中央农广校组织召开卫星视频会议,启动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各级农广校要同时安排本地的启动会或现场培训会,做到同步启动、上下联动、迅速行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

各级农广校要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有关力量和资源,形成大培训工作合力;要明确责任要求,建立考评机制和办法,把各项培训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大培训万村联系点”制度,中央农广校在每个省(区、市)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省级农广校在每个地(市、州)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地(市、州)农广校在每个县(市、区)确定1个大培训联系村,各县(市、区)农广校按照产业布局或培训班次确定一批大培训联系村,使大培训联系村总数达到1万个。

(四)加强宣传造氛围

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开展经常宣传、做好集中报导。中央农广校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开设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专题专栏。会同各地农广校组织开展“大培训记者百村行”活动,形成《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百村调查手记》。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增强农民实用技术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农民受益”的原则,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努力提高农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目标任务

全乡培训农民工1700人次(其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800人次,阳光培训人数1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科技入户培训示范户116户,带动推广1300户)。

三、培训对象

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本乡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

四、培训内容及方式

由专业培训机构或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才以定期培训的方式,重点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疏菜、果树管理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引导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分为县、乡两级开展。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6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2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6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5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0期次,组织参观学习20次。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村基础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眼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二)围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特色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特别要抓好包尖白菜种植、瘦肉型猪养殖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四)围绕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植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合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各级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六)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九)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十)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一)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年12月10日—年12月2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年11月26日—年5月31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年6月1日—年6月1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刘志峰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张耀武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农牧局、畜牧水产中心、林业局、人劳社保局、供销社、科技局、县委党校、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农民大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力量。一方面,要制定培训计划,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按照县达培训任务,确定培训重点,制定具体方案,并于12月30日前报县农民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另一方面,要完善培训档案。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根据自职能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建立培训档案(包括每个培训班次的培训安排、讲课材料、培训台账、现场全景照片)。同时,要整合培训资源。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整合现有教室、场地、设施等培训资源,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大培训活动标准。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实施现代农业“双百双十”人才工程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利用冬春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防灾减灾、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培训。采用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广泛动员。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推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与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工作格局。

(三)完善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力量,依托各类农业项目实施单位,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需求反馈机制,做到“农民点菜、专家下厨”,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要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农民急需的科技信息,农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农业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业信息、设施农业以及现代农技推广方法、农业产业化经营知识和农业现代化知识、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市、县分级分类开展,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农技推广骨干。

(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由集中授课、考察学习、生产实践和技能考核四个环节组成,内容涵盖专业知识、生产技能、政策法规、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通过开展相关产业知识的培训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有较高文化科技素质和较强专业生产技能的农民参加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从业素质和技能。

(三)农民创业培训。开展集中授课、生产实践和跟踪服务三段式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专业最新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创业基本技能、网络信息技能四大模块展开,根据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不同类型安排不同课程。通过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组织带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取得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内容新菜单,由村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具体培训内容。重点培训冬春田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技术。通过“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的方式,对广大农业从业者进村开展两次以上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培训,鼓励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直通车、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的务农本领和科技应用能力。

(五)农民中专学历教育。紧贴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围绕主导产业设置专业,把教学班办到农业特色区域镇村、办到农业产业园区、办到农产品加工企业,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知识送到农民家门口,使他们不离岗、不离土,结合农时季节边生产边学习。抓住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学费的政策,利用农业部门自身优势,壮大办学规模,大力培养有学历高素质的现代职业农民。

(六)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针对规模种植、高效园艺、高效畜禽等不同类型的示范户,开展蔬菜园艺、花卉苗木、畜禽水产、农作物立体种养、生态安全清洁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培训,着力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冬春季节,在全市持续开展大培训。按照省、市农委统一部署,多方协作,上下联动,市农委相关单位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开展大培训工作,重点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农业实用技术、农业中专学历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户等教育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加强与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各省农委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程相衔接,按照“双百双十”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围绕规定的教学模块和学时,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对市级农技骨干、县乡农技人员、村级农技员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冬春季节培训农技人员350人,全年培训1000人。

(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化服务人员,如种养大户、专业户、农业企业(园区、基地)工人、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和沼气工等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冬春季节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全年培训1万人。

(三)农民创业培训。培训重点针对种养规模较大、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大户、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开展培训,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由兼业化的小农户,向专业化的现代市场主体和职业农民转型升级。冬春季节开展农民创业培训1500万人,全年培训5000人。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全市所有村镇,采取送科技下乡、专题讲座、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切实提高农业从业者的务农本领和科技素质。冬春季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全年实现20万人的培训目标。

(五)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按照省校制定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各分校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及早谋划招生工作,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质保量完成招生任务。

(六)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重点培养种养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将其培养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共同提高科技素质。冬春季节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5000户,全年培训1.5万户。

五、推进措施

市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重点组织以下活动。

(一)启动冬季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2012年初举行在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视频会议暨启动仪式后,召开全市各县区农委分管领导、农广校校长、科教科长及市农委各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市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二)开展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大培训行动。在省农委统一组织下,重点落实阳光工程培训要求,规范开展培训,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

(三)举办现代农业科技远程培训与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由省农广校牵头,各市、县(市、区)农广校参加,利用农民教育培训网视频课件和中央校远程网络系统,举办现代农业科技远程培训大讲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

(四)组织“农业专家宣讲团”。市、县区农委组织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家组成技术宣讲团,分片对农技人员开展重大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发挥“现代农业指导服务团”作用,挂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村,开展定点指导和全程服务。

(五)开展农业信息培训。利用为农服务网培训一批远程会(诊)断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实时的技术服务;挖掘农家致富手机报便捷、快速功能,为农民动态、定期提供各类技术和信息,并组织部分重点科技示范户开展集中交流学习。

(六)深入开展农民读书月活动。根据中央农广校《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在省农广校牵头下,市县分校组织农民利用冬春季节进书屋、读好书、学技术,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

(七)配合开展专题活动。积极配合农业部、省市农委稳粮增产、畜禽防疫等专题,开展专项培训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成立农业科技大培训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落实和总结宣传等工作。各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小组,组织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面参与。要统筹利用各个方面、相关项目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实践平台;实训体系;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18-03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农业方面的各个领域当中,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提出的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现代化,服务都市型郊区经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实现首都的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知识化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为办学宗旨,以服务地方“三农”为己任,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改造传统农业。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保证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培养一批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推动首都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首都农业竞争力。

一、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

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通过引入厂商国际认证课程供学生来选修,这样仅仅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无法弥补实践的缺陷,从而导致企业对证书认可度下降;各个学校每年寒、暑假期间派教师短期集训并参加实践培训,但是大多数的培训周期过短又流于形式,不足以完善改进高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校与国内软件企业或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定向就业培训班,吸纳学生人数十分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缺乏普遍性;学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参观实践或短期培训,学习周期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过程,无法形成独立的软件开发思想。所以,现在国内高校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业生因实践能力不足和缺乏,导致就业压力大,与此同时,企业人才匮乏的窘境也在不断持续。由于农业信息技术的人才的培养环节中可用于实践教学的实验室数量较少,使得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现有的实验室功能低,实验内容多是检证性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则很少或没有,因此,应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建设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综合实验室,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具有能把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于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领域的能力。

二、数字农业模拟平台的建设

信息分析与处理技术是以数据处理技术、模拟模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等对农业信息按照利用目的的需求进行处理分析,给出指导农业经营和生产的有用信息,为农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支持。建设数字农业模拟平台,建立实验室物联网模型,通过模拟农田环境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利用信息分析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决定耕作的种类、方式,在模拟农业环境中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进行精耕细作,实现变量施肥、喷药、灌溉等生产过程,集合了农业灌溉、施肥、温室调控等几大领域的功能,为数字农业实训提供强大的技术原型支持。同时,解决了国内许多高校都面临着嵌入式系统课程孤立、体系不全,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通过数字农业模拟平台中的信息分析系统和上机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使学生掌握数字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与实施过程,达到学生实训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信息处理技术实践平台的建设

信息采集与获取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农业信息采集与获取技术已经成为获取各种农业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高新技术对基础农业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采集是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采用GpS接收机、传感器搭建信息获取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取农田位置信息、农田水分信息,使学生掌握GpS接收机、传感器设置,并能够使用GpS与土壤水分传感器结合来记录农田位置信息和水分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的实践训练。通过搭建信息处理技术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利用便携式GpS-GiS数据采集系统开展直接野外信息采集和农业专题信息提取的能力。同时搭建智能农业可视化平台,其是农业信息化展示与学生操作的互动实践平台,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环境内,以沙盘模型形式集中表现智能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通过该平台的操作,可以完成农田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等的研发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采集、分析数据、开发管理程序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新技术、新技能,提升学生解决相关农业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四、农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为现代农业信息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共享平台,依托该平台,通过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平台,使学生能够理解现代农业信息共享中必备的网络和安全知识,掌握网络的应用和管理技能,具备网络规划和组建能力。通过该平台开展相关的网络创新性实验,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现代农业信息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因此,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资源,能够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利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培养学生掌握条码、RFiD标准与规则,并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锻炼学生现代农业信息管理能力、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信息与数据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来解决农业信息管理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开放式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农业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系统开发、运行、管理与维护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实训体系的配套建设

建立相关课程实践案例库与实践平台体系相对应,广泛利用案例库开展课堂实训与阶段实训,编制学生实训指导手册,逐步深化CDio的思想,完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融入企业深度参与的培养过程,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举例说明几个案例库的建设,建设计算机图形技术案例库,不仅要求学生学量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要求算法的实现,要求程序的编写和调式能力,该课程案例库包括校园3D漫游(虚拟校园)、农村旅游景区web3D漫游(虚拟场景)、展览馆3D漫游(虚拟建筑)、生态涵养区域3D漫游等内容;建设数据库原理实训案例库,针对数据库技术应用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对数据库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给定一些应用型信息管理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期内完成对问题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建设软件工程案例库,对it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测试三大部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与应用相结合的团队级、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案例库,以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活动信息为对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存储、传输等具有明确时空尺度和定位含义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将知识融入案例之中,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课程案例教学,使学生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掌握数据库、3S、农业专家系统应用的原理与方法,具有农业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模型构建、开发实现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他们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线,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地掌握理工科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完善实训体系,建设实践平台,配备相关课程案例库。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实训环境中完成相关技能训练,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企业用人单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2]王玉洁,等.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专刊,2006:32-34.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引导、推广与培训,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16年,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20人。

三、培训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可兼顾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培训所需劳动力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因地而宜,分类实施。结合各乡镇贫困人口规模,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确定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培训。

四、培训形式和项目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扶贫产业项目,本着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县扶贫办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由各乡镇、村和委培单位具体实施。

(一)“农家课堂”培训。以种植,养殖为目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迫切需要的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管理、低产改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培训,将课堂安排在田间地头、饲养场院。

(二)示范点培训。组织农户到本地或外地实用技术培训点进行培训。原则上以就地培训为主,也可以结合产业开发进行异地培训。

(三)规范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档案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培训项目计划方案。2.培训通知。3.培训教材。4.培训人员和授课人员花名册;授课人员花名册:包括授课人员的姓名、单位、职称、授课时间、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乡(镇)和村(屯)名称、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

五、培训资金补助标准

2016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5期。各承训单位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定于6-12月期间,每人补助200元,补助资金专用于讲课费、误餐费、资料费、交通费、后期跟踪服务费用等。合计利用专项资金30.4万元。

对当年参加就业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专项能力证书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凭证一次性补助1400元。

六、培训教师聘请

实用技术培训,需聘请培训教师,由承训单位和委培单位聘请,讲课费在培训费中开支。聘请教师需提供如下资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

(二)技术级别聘任证书复印件;

(三)讲师登记表。

七、工作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和委托培训机构要根据县下达的培训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尽快将任务分解落实,特别要抓好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教师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二)实行实名制培训。培训单位要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档案,做到一期一档。做好培训现场影像资料的存留。每期开班前一周,报县扶贫一份预培训人员明细表,备扶贫办开班当天现场监督。自行培训视为自动取消项目。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8

根据茶发[**]5号文件精神,为落实《**县**-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今年继续实施“新世纪221人才工程”,(即每年重点选拔培养10名县以上有影响的学科〔行业〕带头人,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0名,重点培养100名农村实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制定本方案,现将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成立“221”人才工程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一)、选拔培养20名学科(行业)带头人

1、牵头单位:县人事局

2、责任单位:卫生局教育局劳动局

农办科技局商务局

卫生局:重点选拔培养6名医疗工作者为县医疗卫生方面学科带头人。

教育局:重点选拔培养6名教育工作者为县教育方面学科带头人。

农办:重点选拔培养4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县农村实用技术方面带头人。

商务局:重点选拔培养4名经营管理人才为县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带头人。

3、要求:①、出台工作方案,组织评选,将有关资料汇总并上报县人才办。

②、被选拔对象必须在市以上有相关的荣誉和知名度。

③、落实有关政策与待遇。

④、在**年4月底以前,各有关单位将选拔对象上报县人才办。

(二)、引进优秀人才20名

1、牵头单位:组织部人事局

2、责任单位:编办农办教育局卫生局

科技局商务局劳动局财政局

3、对象: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或本县急需的高技能、高技术职称人才。

4、工作职责:

组织部:总揽全县的人才工作,制定引进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具体牵头引进党政、专业技术等各类优秀人才。

编办: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编制。

人事局:负责引进行政及专业技术等优秀人才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搞好本年度的公务员选拔工作。

财政局:为人才引进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教育局:负责引进优秀的师范本科生、**急需的专业生来茶任教。

卫生局:负责引进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和优秀医学高职称人才来茶工作。

商务局:负责结合招商工作引进各类专业及经营管理型人才。

科技局:负责引进优秀的高科技人才。

5、要求:每个单位摸清各类人才需求底子,制定引进方案,报人才办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并将今年引进的人才与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人员抄好花名册送县人才办备案。

(三)、重点培养100名农村实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牵头单位:农办商务局

2、责任单位:科技局劳动局

3、工作职责:

农办:负责80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要求出台方案,确定人选,组织技术、业务培训。

商务局:负责2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重点培养,要求出台方案,确定人选,组织业务培训。

科技局:负责农村科技示范户的选拔上报,农村实用技术研究成果立项,上报及成果转化服务等工作。

劳动局: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企业技术员工培训,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9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工返乡为契机,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思路,实行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就近就地转移培训与异地转移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训任务

年全镇计划培训新型农民2800人次,包括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473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其他培训127人次。其中,重点培训蘑菇、三黄鸡、果业、烤烟、蚕桑及水产等农业种养技能;职业技能以车工、制衣、个体工匠培训为主;加强农民文化、经营管理、道德、卫生及健康等素质的培训。

三、工作内容

(一)调查摸底、宣传动员。4月底前对全镇所有劳动力资源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涵盖劳动力总数、年龄结构、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就业意向几方面内容。新型农民培训要作为农民知识化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村、单位务必做好宣传工作,让在家及回乡的农民工知晓政策,得到学习或提高技能的机会。

(二)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依据此次调查结果,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参训人员分布等。做到培训面广、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培训计划一旦制定出,就由各村、单位在前期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带好各自的劳动力赴指定地点参与培训。镇政府负责组织、联络相应部门或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授课,针对培训对象,采取“专业对口、易于接受、上手快、实用性强”的授课方式,并以点带面,让参训人员成为广泛传播专业技术的能人成为实操中的“教师”。以此推进我镇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农民知识化的基础不断牢固。

(三)引导就业,强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培训服务体系。目前我镇已建设有农民培训中心和相应教学设备,培训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记录,并有针对性的录制光盘。利用专家授课的机会,我镇每期培训班都会推出2-4名优秀学员进行重点培养,使之成为我镇的专业骨干,并逐步将其培养为农民教师。镇里统一印制新型农民教师、服务人员及在各地能人名单的便民联系卡,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一是便于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指导,二是对培养出的新型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更广阔的路子,使农民群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农业技术培训方案篇10

工作总结

忻府区10万农户,33万多农业人口,是忻州市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2004~2005年度我区实施的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专业、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专业和温室蔬菜大棚高产种植技术专业为培训内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省农业厅,把2004年度的“山西省农业科技下乡入户工程启动仪式”放在了我区奶牛养殖业发达的义井乡真檀村举行,这不仅是对我区农业部门的高度信任、对全区农业科普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区乃至全忻州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自承担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二00四年~二00五年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阎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未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来、区团委书记李文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西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04年冬2005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05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05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05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⑴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⑵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3)玉品种优化技术(4)玉米化控技术(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1)奶牛品种改良(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3)奶牛高产养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曹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