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32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1

征信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全体公民树立诚实守信意识,并将其作为最起码的公民行为准则,因而需要对全体社会公民而不是与银行有关的部分公民进行征信知识的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涵盖各地区、各民族,各个产业、行业、专业领域,各种职业、职业群。因此,将征信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能够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将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溶于受教育者的各个阶段,有效解决征信知识宣传教育中存在的宣传教育对象的局部化与征信体系建设全局化的矛盾。

二、将征信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在校的大、中、小学各类学生有22320万人,加上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艺术学校、体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总共约有24327万人正在接受国民教育,这些学生当中步入社会寻找工作、进行创业的人数,2005年340万人,2006年410万人,2007年将达到700万人左右,每年占我国新增待业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如果将征信知识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亿万学生接受社会信用知识的教育,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征信知识宣传教育中存在的宣传教育对象范围有限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每年以学生为主体进入社会的就业人口中的违约失信现象,大大改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现状。

三、将征信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能够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社会信用知识教育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高中生;积极人格观;影响因素;调查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其中,积极的人格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积极心理学研究了包括乐观、自我决定性、爱、宽容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但是现有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成年人,鲜有针对高中生积极人格的研究。那么,在高中生眼里,积极健康的人格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哪些因素会影响高中生积极人格的形成?本研究在上海郊区青浦区进行,研究的对象为农村高中生,希望通过广泛调查,探究农村高中生的积极人格观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培养农村学生的积极人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来源 

在预调查中,被试共172人,随机取自上海青浦一重点高中,其中男生79人,女生93人。正式调查以整群随机的方式,在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中选取被试358人,其中男生169人,占被试总数的47.2%。女生189人,占被试总数的52.8%。除去废卷,有效问卷为302份。 

2.问卷 

预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分两部分。考虑到高中生对人格一词理解有些难度,在问卷中将“人格”改为“性格特征”。第一部分,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我们拟定调查的维度为学习、人际交往、其他方面。请被试就每一维度尽可能多地写出他们认为一个高中生应具备哪些积极的性格特征,并就所写的词汇排列出前十位。第二部分,请被试写出他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积极性格的形成,并对所写的因素排序。 

正式调查问卷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33个被列举的频次在10以上的词汇。借助《现代汉语大辞典》(第5版)为每个词汇标注解释,再请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语文老师对以上词汇进行整理和删除,最终保留20个意见相对一致的词汇,分别是:自信、宽容、诚信、尊重他人、孝顺、活泼、独立自主、耐心、幽默、勤奋、乐观、积极、大方、不耻下问、友善、坚持不懈、热情、乐于助人、谦虚和真诚。考虑到所选择的词汇意义都积极向上,如果用5点评分对每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中庸选择,其区分度有限,所以我们采用对偶比较法来比较它们的重要性。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将20个词汇两两组合成190组,请学生二选一。 

第二部分,对预调查得到的29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根据频次的高低以及各因素涉及的范围,最后归纳、保留了20个词汇。用5点评分法,请学生根据每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选择相应分值。 

3. 研究步骤与资料处理 

正式施测是在各自学校的机房内完成的。事先请人将问卷做成网页形式,学生点击进入网页后完成调查。分两个部分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比较、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学生对积极性格特征的认同情况;其次是比较积极性格特征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二、结果分析 

 

1.对积极性格特征的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农村高中生眼中的积极人格品质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尊重他人、孝顺、诚信、乐观、自信、活泼、独立自主、乐于助人、友善、宽容。与塞里格曼研究得出的24种积极人格比较,有一致的地方,如宽容(恕)、诚信(实)、乐观、友善(善良)等。还有一些则突出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如孝顺、勤奋、乐于助人等。总体而言,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我们就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所认可的积极人格品质作了比较分析,发现虽然选择有一些差异,但在统计学上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调查结果 

依据所得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前五位的是:与父母关系(3.53)、班级风气(3.44)、朋友类型(3.40)、个人理想(3.36)和父母教育方式(3.25)。 

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后五位的是:所阅读的书籍(2.88)、同学评价(2.76)、突发事件(2.66)、家庭经济状况(2.50)和传媒(2.44)。 

为了揭示高中生对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因素的看法的潜在结构,我们对数据作因素分析,得出六个公因子,它们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052%。从因素负荷情况可以概括出各因子如下: 

factor1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个人爱好、个人理想、朋友类型、同学关系。 

factor2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 

factor3受教育因素——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 

factor4社会因素——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 

factor5班级因素——老师、班级风气。 

factor6家境及他人评价——家庭经济状况、同学评价。 

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2.491%,说明被试认为它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影响非常大。而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班级因素、家境及他人评价这几个因子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形成作用依次减弱。 

三、讨论与反思 

 

1.关于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的选择情况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孝顺除了传统意义中的赡养与尊敬父母外,还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虽然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但现实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种种不孝的劣行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奉养父母,老人无家可归,以及近几年出现的“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现象,令人痛心疾首。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就学校教育这一层面来看,在孝道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孝道知行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将“孝道”真正落实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势在必行。 

马斯洛在研究人的发展需要时,提出了需要在心理学上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所谓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使自己既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别人。”即尊重包括自尊、尊人两个基本方面。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即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尊人是个体对他人、社会、自然等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也应尊重他人,满足他人尊重的需要。 

但此次调查只体现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其实,学校中的尊重教育内容包括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等多个方面。当然,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准则,是达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尊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尊是一切尊重的基础,是正确认识自我存在价值与能力发展的前提,也是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承认的前提。而尊重社会教育,可以培养个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承担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就在于个体对社会的尊重及尊重的程度。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的尊重教育。 

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的内涵更丰富,指人们诚实守信,重约践诺,信守法律和契约的道德状况。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反思我国传统的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其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诚信教育中有意识地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虚假、欺诈等丑恶现象,多是一些美丽的、内容空洞的说教,脱离了现实的生活,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仅让中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去。青少年正处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强化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诚信教育,使他们养成诚信品质,确立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进而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学校要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矛盾,针对一些不诚信的现象,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层次,对他们进行贴近实际生活的诚信教育。 

2.关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 

数据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主要有六大因素,涵盖家庭、社会、班级、个人等方面,其中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理想、个人爱好、朋友类型、同学关系等具体内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被问到“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那时就开始出现理想的萌芽状态,这些理想也成了激发个人前进的动力。当然,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个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方向。而在高中阶段,理想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阶段有自我理想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动机更强,应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能力也更强,更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及早树立远大理想,促使他们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在高中心理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伴关系是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良好的同伴关系往往是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外部表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个体逐渐培养了沟通、合作的技巧。青少年正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这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缺乏同辈交往的儿童与青少年将来可能有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如犯罪、学业水平低、退学和其他心理不适应。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青少年交友的对象,要引导学生结交益友,发展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课上,可以通过设计竞争与合作的活动,以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良莠,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关系。 

家庭因素是第二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三方面的内容。鲍姆令德根据长期的研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在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性格比较乐观和积极。 

排在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等内容。这些都和青少年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 

排在第四位的是社会因素,包括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高中生毕竟还是生活在象牙塔内,尽管现在的传媒介质非常丰富,内容也包罗万象,但对在校读书的高中生来说,影响力还是稍逊一筹。 

排名第五的是班级因素,包括老师、班级风气。班级因素的影响力这么弱,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且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按理说老师和班级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3

一、教育工作

每学期初对所有在校班级进行假期思想动态的调查,调查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的思想状态,及时掌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不同的思想状态,对今后学生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有特色的活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本学年我系按照2018年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目标,针对全系学生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其中包括有落实党的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我系针对全系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诚信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使学生在安全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在6月初我系邀请学校的征兵宣讲团对16和17级学生进行了征兵宣传讲座,通过此次讲座,学生了解了征兵的政策,并在会后有多名学生报名征兵。9月份17级学生刘超然应征入伍。

18级新生入学后对新生展开了一系列入学教育:学生手册的学习、诚信、安全等,10月针对18级新生进行了专业思想教育,使新生在入学初期能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如何学,学什么有一定的了解。

二、管理工作

我系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措施得力,奖励惩罚恰当。在年初有按要求上报学生工作计划,年终上报工作总结,按学生时限要求上报各种材料。

为准确掌握我系学生的学风状况,特制定针对性的有效可行措施,推动我系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促使全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制定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班主任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中,及时解决问题;学生会每月定期进行学风检查,通过学风检查,在我系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今后在学风工作中将继续加强。

配备专职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数与在校学生数配比为1:50。学生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学生中,解决问题及时,《班主任工作手册》填写客观、翔实。

三、服务工作

我系重视“成才和感恩”教育,无欠费学生。6月初我系针对所有学生开展了“国以诚相待,我以信相还”主题演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培养同学们诚信文明的意识,并初步学会将诚信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文明待人。

在学校的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中,我系对在校的三个班级进行了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调查问卷和心理电影展播效果良好。9月份18级新生入校后,针对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多次心理团体辅导,效果良好。

9月份重新认定贫困生,认定程序法规范,资料准确完备。国家奖励助的评选、校级的三优和奖学金的评选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顺利完成。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机制;

诚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是人类文明的无形资产,是伦理道德建设的底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诚信建设更是社会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党的十报告中,“诚信”二字被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更加凸显了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的重要组成,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未来发展的新领军者,必须肩负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有意识、有能力、有作为地担当起青年应尽的使命。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命题,是引领校园文化风尚的切实主题,也是探索知行合一形成长效机制的时代难题。以笔者所在的天津师范大学为例,该校有着50多年优良的校园文化传统,近几年注重在诚信文化建设上全方位、多角度、合众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特别在诚信教育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实践道路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集中宣传、统一部署,不断巩固和传承诚信教育工作成果

当代大学生有许多鲜明的时代特征。但不容忽视的另一种现象是,在责任意识、合作精神、恒心毅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完善。特别是在校园中,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欠贷不还、简历造假等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是关乎国家事业、民族未来、社会稳定以及校园和谐的重大课题。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师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一体化”育人理念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让校园修身文化成为大学生立德正行的人生追求。因此,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学校党委定位明确、思路明晰,各有关部门形成共识、齐推并进,对学生而言教育为主、管理为促,重在实践、内化于心。

在诚信教育中,天津师范大学一直坚持有定位、有目标、有策划、有落实、有宣传、有总结的“六个有”的原则,确保诚信教育做深、做透和做实。一是有定位。学校在策划阶段时,就其定位成一个全校型的品牌活动。二是有目标。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诚信文化与责任意识养成、倡导学生践行诚信行为,让学生能够对诚信文化及诚信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能够将个人诚信意识自觉、逐步地转化为诚信行为。从而使诚信教育与责任意识有机地结合,有效地促进和保障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优良校风学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优化。三是有策划。无论是学校开展的活动,还是学院的特色活动,学校都做了科学的策划,有系统宏观的活动构建,也有具体明确的创意、主题、口号、项目和相关安排。四是有落实。对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都在工作小组的统筹部署和安排下扎扎实实地做好。五是有宣传。学校高度重视活动的宣传工作,每年的诚信教育活动均在校内外各级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六是有总结。活动每做完一步,学校都对“诚信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召开了天津师范大学“诚信教育”总结会,通典型代表发言、座谈交流、专家讲解、成果展示等环节,各基层学院的师生分享经验,相互学习,不断巩固和传承诚信教育的工作成果。

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开拓和丰富诚信教育活动载体

天津师范大学将诚信教育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协调诸多教育主体和各类资源的密切配合,注意结合大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形成体系与制度。

(一)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天津师范大学每年开展的诚信教育宣传月活动,始终秉承“突出主题教育,深化服务内涵”的工作目标,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是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津师范大学每年均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主题报告;此外还积极联络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资助、征信工作调研,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资助诚信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持;针对应届毕业生,每年集中开展“诚信季”主题教育,特别是针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专门召开“毕业还款工作大会暨诚信教育宣讲会”,为贷款学生答疑解惑,宣讲诚信还款。专题讲座令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教育效果也更为突出。

(二)组织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诚信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开展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有效途径。因此,诚信教育若只停留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则其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将理论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大学生文明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进而保证诚信观念在其思想深处的“固化”和教育效果的长久作用。天津师范大学通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多年来,各学院结合自身专业通过开展“主题文化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赛、舞台剧、征文、演讲、图片展、评选诚信自强之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诚信文化,宣讲诚信事迹,倡导契约精神,不断丰富了诚信教育活动载体,同时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教育体系。

(三)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宣传引导

除传统的教育宣传模式外,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宣传优势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教育针线的重要宣传手段。为此,天津师范大学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4年4月,该校学生处联合校党委宣传部在师大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和“天师勤读”微博、微信平台共同发起了“我眼中的诚信”主题讨论,充分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倡导诚信文明、学习诚信榜样、践行诚信文化”的热潮。新颖的宣传方式得到了该校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短短一周内,各媒体平台便累计收到话题回复一千余条,进一步拓展了诚信教育的宣传载体。今后,新媒体、自媒体等活跃于青年学生群体之中的媒体平台,也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宣传媒介。

三、改革创新、勤于探索,致力建立和健全诚信教育体制机制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活动,在丰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载体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是推动诚信教育工作持续开展的动力和保障。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诚信品质,指导受教育者如何养成诚信之德,并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做一个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都诚实守信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大学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有着特别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该校于2011年启动了诚信文化课程建设。作为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诚信导论》课由十位校内外专家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为学生“讲授诚信知识、解读诚信内涵、传承诚信文化”,与此同时,广大基层辅导员全程听课、辅助教学,并实践讲授。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和丰富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连续4年,该课程的平均出勤率达到97%以上。课程建设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理论指导,更使诚信教育在规范化、专业化、长期化的体制机制建设道路上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与社会征信系统相呼应,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将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经济活动情况、个人行为状况记录存档,成为诸多学校考核评估学生诚信状况的基本依据。天津师范大学的各基层学院也分分探索创新,建立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的诚信教育机制。其中,该校数学科学学院的“诚信银行”建设便是其中的代表,且收效显著。数学科学学院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熟悉的银行运行模式结合起来,建立了“数学科学学院诚信银行”。他们巧妙运用银行的投资理财形式,从“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奖惩机制建设”等几方面入手,通过模拟“诚信银行”的实际运作,使学生理解个人诚信“自负盈亏”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2004年6月.

[2]罗成翼,黄建美,刘镇江.开设“大学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3]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年第1期.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诚信档案应该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品行评议”、“学习成绩”、“贷款状况”、“奖惩记录”、“个人意见”、“学校意见”、“备注”等内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简历需要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第一,广泛征集意见。学生的个人信用信息要经过老师、班干部、学生的意见征询。有条件的话还要征询社会上有关大学生诚信的各个部门,如银行、电信、医疗、学校附近餐馆等。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部门对学生诚信度的认识和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诚信档案真正反映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第二,专人负责填写。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有教师、学生会、团委中抽出固定的人专人填写,把每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信用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并对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实;第三,把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信息同入党、就业、奖学金评定和大学生评优挂钩。使诚信档案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二、大学生失信教育与处罚制度建设

大学生失信教育与处罚制度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诚信状况获得否定性评价后必然遭遇的权利减损,它表现了诚信制度制定的归属所在,更加突出地彰显了诚信的道德和法律价值。

在失信行为发生后,尤其是大学生做出失信行为有明显的主观恶意,而且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或者产生较为恶劣的影响时,仅仅依靠单纯的说服教育是难以收到实效的,必须依赖于约束力更强的特殊教育方式,即失信处罚。在对大学生进行失信处罚前,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失信行为的认定,按照失信行为信息收集―失信行为评估――失信行为认定结果送达等环节进行认定。根据失信行为的情节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不同,对不同程度的失信行为给以不同的处罚措施,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失信处罚的运用种类包含训诫、教育行政处分、社会公开谴责、司法介入等。

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教育互动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直接场所,社会是诚信教育的大课堂,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这三方面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家庭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家庭也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都来自一定的社会,从属于社会的教育目的,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学校诚信教育也必须同社会的需要相一致,同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相协调。

在发挥高校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理实施各项教育。一方面,三者的教育目标要相一致,都应该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纪律的要求,坚持全面发展,争做一代新人。其次,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联系,形成“教育环”模式。学校同社会的联系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出校园,通过参观、实地调查访问等接受教育;另一种是请进来,邀请社会上的先进模范人物或有关人员作报告、开座谈会、介绍情况等,把社会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

四、注重诚信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的结合

第一,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带共性的诚信教育问题。如工作和学习的诚信态度,这些问题虽不同于具体的专业内容,却来源于专业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待专业态度、观点,是其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主要表现。在各种专业学习开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学习表现出来的本质性的思想问题,以专业学习为中心,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学习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把诚信教育工作做到实处,以带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二,发动专业课教师做好诚信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熟悉专业的内容和特点,也比较了解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活动和学习内容的接受规律,能够较为清晰的掌握在什么环节上的思想问题以及该有什么方法解决。发动他们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说明工作,这样的诚信教育将更具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

第三,将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个人就业设计结合起来。职业道德应当在大学学习初始阶段就抓起,对职业的忠诚和在职业行为中守信是对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设计、个人简历信息要真实,承诺兑现,应表现出良好的诚信素质。

五、整合高校内部各方面资源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依靠高校的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党组织、行政部门以及共青团、学生社团等群众团体和广大师生,建立诚信教育工作的综合体系,相互配合、协同努力。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6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所谓微时代,是指以短小精悍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此类信息在进行传播时,媒介为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载体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对微时代的信息接受速度非常快,现今,大学生获得信息、传递信息都以微信、微博为主。微时代对大学生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更加凸显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

高等学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大学生走向社会时,诚信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拥有诚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另外,诚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必须要科学地开展诚信教育。

2.由大学生群体特殊性决定

在社会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将是建设的主力军,是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承载着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责任。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大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另外,尽管大学生属于成年人,但是其思想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容易出现失信行为,基于此,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适应大学生群体特殊性的必然选择。

3.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简历造假等失信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屡见不鲜。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各个高校均开展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然而在实际的诚信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式单一等,进而导致诚信教育效果较差,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较低。

二、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3G技术发展及普及的过程中,信息接收终端移动得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与3G技术、电子纸技术相融合,增加了上网的功能。电子纸几乎没有任何的重量,具备非常好的可折叠性能,这样一来,受众可以随身携带电子纸。随着物品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信息接收终端所接收到的信息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这种传播特性真正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大范围的传播。

在微时代,作为载体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便携设备体积较小,尽管信息展示框的面积也会随之变小,但是能够随时随地接受信息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以手机为例,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为100mm×400mm×20mm,而电脑屏幕的平均尺寸为13英寸,但是由于手机便携的特点,促使其更受青睐。人们一般会在自己无聊或零散的时间里查看移动终端,这种特点决定了人们浏览的内容必须要短。

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传播速度上来看,信息传播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从传播内容上来看,信息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更强。微时代所传播的信息内容短小,如微博,人们在信息时,字符数不能超过140个,这决定了信息内容的“小”,且微博的不局限于电脑,只要具备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信息,这使微博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当人们在浏览微博时,从接收信息到消化信息,时间很短,信息者要想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注意,需要对信息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

三、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被提倡,不过,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为应试教育,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诚信教育,这样一来,诚信教育就未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还不健全,正处于逐步的完善当中,在这一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但是,由于高校不重视,导致诚信教育的相关机制不够完善,且诚信理论教育较少,这些因素都导致高校的诚信教育效果较差。

2.诚信教育内容空洞

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现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重点教授的内容,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诚信意识。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大而空的理论,教学方式以讲道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实际情况、个体差异,这样容易打消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诚信教育的教学效果。

3.诚信教育力度不足

当今社会中,各种失信行为不断出现,这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使诚信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校需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适当地加大教育力度,从而真正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高校的诚信教育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诚信教育无法与社会变革相适应,导致无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

4.诚信教育对象大众化

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基本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实际上,在开展诚信教育时,采用集体教育方式十分必要,通过集体中先进学生的带头作用,可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不过,如果采取单一的集体教育方式,会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第一,在集体教育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大学生个别的失信行为,无法深入了解,这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很难认同教师的教育,无法形成健全的诚信意识;第二,诚信教育容易形式化,在传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较差;第三,在集体教育方式中,大学生的主动性较差,而且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导致教学缺乏活力。

四、微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更新诚信教育理念

在当前的大学诚信教育中,诚信教育并未真正地实现与网络的有效结合,依然采取班会、宣传等教育方式,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微信、微博是当代大学生比较常用的交流沟通工具,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平台,通过微平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主动接受诚信教育,同时充分利用传统的教育平台,便于保证诚信教育的严肃性、权威性。另外,在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灌输诚信教育的相关理论,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诚信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还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意识。

2.梳理诚信教育内容

在微时代,针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个是正面引导性的教育内容,另一个是负面消除性的教育内容。首先,诚信教育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无论是微信的内容,还是微博的内容,都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将诚信教育的主体内容。生动地显示出来,学生在观看完毕之后,能够认可教育内容。微博、微信所的内容不仅包含文字,还可以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诚信教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诚信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去,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其次,诚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在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微信、微博上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而且较为繁杂,这些海量的信息中难免夹杂着不良信息,大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再加上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

3.创新诚信教育方法

在进行诚信教育时,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创新教育方法是提升诚信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形成活泼有趣的诚信教育氛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诚信学习。其次,搭建多样化的教育平台,通过此教育平台,诚信教育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自主选择所需信息。再次,加强对微平台的监管,学生会利用微平台信息,教师要对信息进行监管,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学生的诚信价值观,进而判断出学生的诚信情况,避免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

对于大学生来说,诚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微时代,诚信教育面临更多的要求,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要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优点,通过微媒体与教学相结合,搭建诚信教育微平台,进而提升诚信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避免学生出现失信行为。同时,通过诚信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其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仁成,穆丽娜,顾潍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诚信教育研究[J].才智,2012,12(22):300-301.

[2]崔轶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1(1):94-96.

[3]李志芳,姜倩倩.微时代视阈中高校学生心理素质与自杀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12(1):50-52.

[4]夏道玉,左雪松,左雪红.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81-84.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7

关键词:诚信经济;技工院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45-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进程中,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也出现了一些道德沦丧、非诚信行为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市场呼唤诚信经济,社会需要诚信教育。技工院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的摇篮,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道德教育,凸显德育的有效性,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德育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是指言行一致,讲信誉,守信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追求的一种至高无上的高尚品德和人生境界。注重诚信的人物和事迹普遍受到世人的赞誉。

诚信经济的界定

关于诚信经济,根据诚信的涵义,结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笔者认为,是指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在参加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时都应诚实守信。诚信经济应具有以下特征:(1)诚实不欺诈。即诚实待人,善意经营,严格禁止欺诈、造假、散布虚假信息等不正当行为。(2)守信重承诺。即忠实于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国际惯例,遵守诺言,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约定。(3)公平竞争。即在竞争中人格平等,规则统一、透明,不滥用优势地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不强制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不限制和遏制他人的合法竞争。(4)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包括经营活动无条件地满足人的基本权利的实现(如人身自由权、人身安全权、人格尊严及财产安全等),禁止采取不合乎经济伦理的行为,如贿赂、胁迫、偷窃和不公平歧视等。

市场经济中的诚信行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灵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成功企业共同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要求企业确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产品质量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在诚信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以同仁堂为例,其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同修仁德的敬业精神,货真价实的职业道德,讲信义重人和的行为规范,代代相承,流传至今,从而使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历经沧桑,逾数百年而不衰。

我国市场的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是指社会中诚信道德的严重缺失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一些商人利欲熏心,金钱至上,尔虞我诈,为了满足个人的嗜好和利益,利用各种手段欺诈、造假以谋取不义之财。如签订的合同不履行,到期的贷款不付息、不还本,假发票任意填写,偷税漏税,骗汇逃债,质量欺诈,价格欺诈,专利侵权等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企业见利忘义,置商业伦理于不顾,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抛弃了诚信经营的传统,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制假贩假活动猖獗。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桥梁安全事故等让人揪心和痛心的重大事件,其行为严重地背离市场诚信原则,导致个人形象、企业声誉、国家利益均遭损毁。

由诚信危机反思学校德育的弊端

市场诚信危机现象表明,我国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德育的角度出发,认为其实质反映的是人们的道德素质问题。反思学校的德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德育目标错位一是知行脱离。将道德教育当作一种以课本为载体的知识体系,并主要通过课堂进行传授,很少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道德,忽视了道德教育本质上的实践性。二是层次倒置。较多地向学生强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等崇高的道德理念,忽视了对其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差异不分。将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等少数先进人物的操行,推及人人应奉行的道德规范,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养成教育,以致造成了德育“假、大

、空”的现象,出现了一批“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导致德育的实效性差。

德育方法机械一是重灌输。满足于道德说教,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常训诫。忽视与学生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沟通交流,不能满足学生的内在心理和自我教育的需要。三是偏强制。忽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简单地用奖惩式、指令式、强制式纠错的方式压服学生,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德育内容陈旧技工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定向性的特点。然而,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职业特色,且未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而得到及时更新,难以满足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德育评价主观学校通常沿袭每学期写操行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且主要由班主任完成,评价的主体单一,主观因素多,标准模糊,难以发挥德育评价的作用。

创新技工院校德育的策略

针对市场诚信危机、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技工院校必须研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质、时代特征、职业特色的德育方式,努力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成效。

树立德育新理念人的行动多半是靠理念支配的,教师应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新理念,深刻领悟教育的真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地“做人”和“做事”。一是“以人为本”理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服从”向“服务”、从“批评人”向“培育人”、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化。二是“指导式”理念。教师不应再扮演道德权威和裁判员的角色,而是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指导学生对各种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的道德状况,自觉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三是“生活化”理念。德育应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来进行,应贴近学生成长的社会现实、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帮助学生“成人”与“成才”。四是“活动化”理念。道德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学校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富有意义的、自然的、新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以提高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修正道德行为。五是“主体体验”理念。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觉、自愿、自律的行为,只有主体通过知识学习、交往活动、日常生活和职业探求的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整合,实现人的成长、成熟。六是“和而不同”理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交往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也随之逐渐形成。教师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导向的前提下,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坚持道德教育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注重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在多元价值观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七是“职业化”理念。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一个职业化的企业员工,在外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应符合特定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既包括不同职业普遍认可和遵循的社会一般规范,也包括由某职业特有属性决定的特殊的规范和标准。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职业化的态度和行为,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情感,健康的职业人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尽快完成向企业员工的过渡,实现其社会化、职业化及可持续发展,以体现技工院校德育的职业特色。

科学设置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目标的构建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注重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落实职业院校德育总目标的前提下,在设置学校德育分目标时,应做到:一要注重人性化。要体现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关怀,要关注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开发其潜能,使学生在现实道德生活环境中,学会判断、学会选择,提高道德判断能力,促进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二要体现层次性。学生不同的年龄、成长经历、道德现状和专业特点,决定了学校既应确立全体学生普遍适用的道德目标,也要有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层次鲜明的德育目标,

并应实施德育目标的分层管理,从而使每个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都有所归依,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引导功能。三要趋向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在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需求满足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校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在分析辨别、选择吸收、批判抵制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德育经验,使德育目标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适应生存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整德性的人。

建构德育方法体系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德育在方法上既要讲究理论性、知识性,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道德生活的文明成果,又要注重实践性、操作性,使学生能在现实的道德问题上辨别是非,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中得到锻炼,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还要注重体验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实现从知识认知到情感体验及发展、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封闭的校园到社会生活实践的转变。为此,作为德育教师,一要坚持继续发挥普遍适用的榜样示范法、说理疏导法、课堂讨论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在德育中的作用并使之完善;二要灵活运用平等对话法、情感体验法、审美渗透法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能促进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德育方法;三要积极采用生活历练法、实践活动法、网络教育法等可以经过现实生活、实践活动把道德认知内化到学生个体价值体系中的德育方法;四要与企业深度合作,创设工作场景,针对职场心理,努力探索视听教育法、角色演练法、模拟训练法、事件处理法、行为矫正法等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的德育方法;五要大胆借鉴国外的价值澄清法、两难问题讨论法等德育经验,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使之有机结合,依托媒介的多样化,创新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其他德育方法,从而建构出形式和手段多样化并具有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德育方法体系。

丰富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只有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相统一,才能更具现实性与可行性,才易于被学生广泛认可和接受。为此,学校除满足职业院校德育大纲中所明确的内容要求外,还应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活化德育内容,注重尊重、诚实、爱心、良心、自信、责任、习惯等基础性道德教育;强化文明礼貌、真诚交往、以信立人等明礼诚信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多元文化意识教育;突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人格、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生涯等使学生具备职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行为规范的职业化教育;加强公共服务意识、基本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重视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网络道德、生命观、生态伦理教育等等。从而使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更加直观,对美和善的判断与辨别更加清晰,进而将其真正内化为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在道德、价值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

改革德育评价模式德育评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导向、诊断、强化、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学校应创新德育评价模式,在评价体系上,应以德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德育内容、专业特点及现代职场需要,从学生现实的德育活动、德育行为出发,确立评价的指标要素、评价标准、权重和等级;在评价主体上,应有学校相关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成员、学生个人、用人单位的参与;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自主评价、反思性活动评价、情境评价、案例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使之更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

优化德育环境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到环境的耳濡目染。孟母择邻而居,三迁其所,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尤其是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可以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情感的陶冶,道德的发展。学校要通过构建涵盖价值目标、办学理念

、教育理想、校风、教风、学风、校训,以及校园自然环境布置、校园网站等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其正确的思想、行动、言论、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班级文化,创生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面内容的能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校园道德文化,营造出具有尊重、公平、公正、平等、友爱、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等特点的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应精心选择并有效利用政府及职能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历史古迹、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乐于助人、热心公益、重情尚义、诚信经营的道德模范人物等社会德育资源,为学校的德育服务。同时,还应耐心细致地与家长沟通思想,育目标,为学生的习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最终要靠教育工作者实施,建设一支由学校、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学生家庭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高素质强有力的德育队伍,是增强学校德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此外,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使教师以优秀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业务水平、表率作用教育和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8

关键词:诚信教育 道德教育 为人师表 教育活动 诚信行为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铸造诚信社会风尚,也应从孩子抓起。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可见,诚实守信的品质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教十余年来的几点感受。

一、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对中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兼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教师可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学生社会道德规范:一是言教,二是身教。前者不能缺少,后者更为重要,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

2、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素材,比如我国法律将“诚实信用”与“平等”、“公平”一起规定为经济活动的三大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等二十个字被《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我国的两大治国方略,道德能够补充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因而要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包括诚信建设。……还可以收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在政治课上演讲交流,课后写心得体会。

3、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观看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上门参观、走访,举办以诚信行为为主体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征文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例如我校三月份举办的诚信征文大赛中,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都踊跃参加,有几十篇获奖论文张贴在校园的橱窗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校园里弥漫着讲诚实、守信用的气息。

4、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

“狼来了”的故事,对这一代孩子已经深入人心,他们懂得了说谎的危害。学生中违反纪律、考试舞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诚信的行为多半是由于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他们明知不对而为之,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寄希望于老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对自己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而当他们获得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及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例如我在我的班级里设立了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扫地、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舞弊等,都记录在班级日志上,一学期凡是有不良记录者不得评选为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

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认识,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行为。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有许多误区,如娇生惯养、受长辈溺爱,从而滋长了怕苦、怕累、爱慕虚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等。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德教育极为不利。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9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大力开展平安班级、诚信班级、和谐班级、活动型班级的创建活动,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6人。单亲家庭学生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1名。就全班学生而言,学习风气良好,有较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积极分子,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大多思想上积极向上,有一定的班级荣誉感,部分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班风较正。班委成员有一定工作的热情,有一定的方法,工作较积极主动。有极少数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完全将心思用到学习上,怕吃苦,有畏难情绪;另有几个同学纪律涣散,平时不太服从老师的教育。但就整体而言,主流是好的。是一个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班级。

三、目标任务

1、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班级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爱班守纪、明理诚信、自强有为”的良好的思想品质,进一步增强班务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2、建立班规,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确保班级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保无重大违纪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及违法事件发生。

3、“做文明人、创文明班级”为活动主题,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法制教育,促进优良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工作措施

1、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守则》和《规范》为标准,持之以恒,逐条落实,扎实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把着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通过严格的长期的训练和管理,使学生做到讲卫生、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做到仪表整洁,行为文明,维护秩序,热心公益。

2、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继续开展“平安班级”创建和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文明从脚下起步”,增加广大师生交通安全观念,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

3、加强诚信教育。培养中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初中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坚决杜绝中学生考试抄袭、替代作业等不诚信现象。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七年级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5。加强感恩教育,通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责任感。

6、以“营造书香班级,陶冶学生情操”为活动主题,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学生的读书积累,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和完善,让读书滋养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倡导师生共同重视读书的良好风尚,让读书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

7、通过电话家访、亲自到学生家家访、接待家长等形式,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理。积极开展以关注现实,亲身体验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学习各行业模范人物敬业爱岗、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工作安排

二月:养成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月、节俭教育

1、组织学生报名、开学典礼。

2、班级规范、制度、纪律的学习和收心教育。

3、成立团支部和班务干部队伍。

4、新学期的设想主题班会。

5、安全教育活动周。

6、组织建立班级特长活动小组并开展活动。

三月:民族精神、爱国教育月

1、召开以“爱自己、爱家、爱校、爱国”为主题的四爱教育活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一次主题征文、一期板报。

2、组织一次外出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

3、举办一次法则及安全教育讲座。

4、成立班级心理辅导咨询站。

5、班级特长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四月:诚信教育月

1、开展一次“文明礼仪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

2、期中考试的诚信动员。

3、期中考试评比、表彰。

4、各班召开家长会。

5、运动会和班级特长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五月:学生风采展示月

1、先进班级的班会的观摩活动。

2、校园之星的评比与展示。

3、读书征文活动。

4、文艺活动的准备。

5、班级特长活动小组开展活动

六月:结束工作

1、后进生转化工作交流会。

诚信教育的特征篇10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贷款回收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贷款学生恶意拖欠贷款、贷款违约率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较严重,已成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已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当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相应的问题的途径,以期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教育、控制贷款违约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盐城市某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及回收情况

盐城某高校是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苏北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20%左右。在国家及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动下,该校由2008年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截止2013年1月,根据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数据统计,该校获得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人数为2927人,总合同数为4431笔,贷款金额达2272.253万元,逾期人数为93人,逾期合同数为126笔。数据充分说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对该校学生学费欠费率的控制和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大多数贷款学生都能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条款及时足额还款,但也有部分贷款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以多种理由恶意拖欠贷款,造成了违约情况的出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晰贷款责任,确保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有效回收,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将成为高校、各级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部分贷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未能按照贷款合同条款,恶意拖欠贷款,造成贷款逾期。贷款学生诚信缺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诚信监督体系和违约惩罚体制的缺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对其他国家助学贷款,其还款机制更加灵活、贷款人家庭具体情况更便于了解和跟踪调查,有利于贷款发放、贷款的催缴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毕竟是无需担保和抵押的信用贷款,借款人信用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日后按时还款的意愿。而目前全国性的社会征信体系、贷款违约惩罚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网络查询系统也尚在调试阶段,部分贷款学生和家长诚信意识淡薄,导致了恶意和非恶意拖欠贷款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按照贷款政策相关规定,国家开发银行及各级学生资助中心有权向媒体及信息系统公布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关部门对此处理还是非常谨慎,对违约学生的震慑效果不佳。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还贷经济压力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每年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同时由于贷款毕业生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社会资源相对较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就业比较压力大,初次就业工资水平也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还要承担原本并不富裕家庭日常生活开销,除去自身的日常开销,还要考虑买房、结婚、生子等现实因素,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工作压力大、频繁更换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助学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贷款学生无奈选择拖欠贷款,直接导致了贷款违约现象频发。

(三)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主要的奖项评比往往将智育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给学生一种“只要成绩好,就能评优、获奖、贷款”的错觉。现代的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忽视了对诚信意识的培养。其次,虽然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诚信教育也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对待诚信教育却流于形式,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师往往将教学局限于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注重诚信道德能力的训练和诚信道德行为的培养。最后,一些高校很少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及个人信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导致学生对贷款违约和丧失个人信用对自己将来生活的影响缺乏认识,觉得暂时违约没有关系。

(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外界事物较快,很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一些经营者的拖欠赖帐、造假卖假、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行为,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尔虞我诈、急功近利、言而无信等现象。当代大学生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格培养受到了这些不良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诚信认知过程中产生错觉,认为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认为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等等,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在美国,信用是公民立足之本,信用体系完备,法制健全。依托高度发达的生电子信息网络系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十分完备。在这个系统中,逃税、贷款违约等记录会伴随个人终身,对以后办理信用卡、贷款购车买房都会造成影响。没有信用在美国寸步难行,借款人都不会拿子自己的信用开玩笑。我们也要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以制度的约束促使个人养成按时履约的习惯,对于恶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其警戒,从而形成“一朝失信,终身失利”的制约机制,有助于贷款学生重视个人的诚信行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

(二)做好贷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贷款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扶。首要要做好贷款学生就业摸底工作,建立帮扶档案,对贷款毕业生进行登记分类管理,定时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向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的贷款毕业生发放一定的求职补贴,帮助他们暂度难关。同时要根据他们具体就业困难的特点,按照重点关注、优先推荐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与指导,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引导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鼓励贷款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

(三)高度重视高校诚信教育工作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是贷款申请、催贷还款的重要参与者,有义务承担起对贷款学生进行全面系统诚信教育的责任。首要,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进行学生的诚信教育。如可以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来弘扬校风校纪,宣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育人氛围。其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月活动。在活动期间,以“诚邀你我、与信同行”为主题,举行诚信教育讲座、诚信教育主题班会、诚信教育主题演讲、诚信教育专题片观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相关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资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加增强了贷款学生诚信观念,树立了强烈的责任意识。

(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行为规范。诚实守信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产,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优化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开展多种途径诚信教育宣传,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诚信意识。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人们对诚信的认同感,让人们在诚实守信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素养。同时舆论在诚信道德建设中起着引导、监督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舆论环境。因此,要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和舆论监督力度,让社会形成一种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正确诚信观,通过优化诚信舆论环境,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诚信的培养和保持,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四、结语

总之,努力降低贷款的违约率,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学校、金融机构和贷款学生的共同努力。政府积极推进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贷款学生要珍惜自身良好的信贷记录,才能有效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张曼.从重庆高校毕业生还贷现状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8)

[2]黄映芳.论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