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35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1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和社会在给儿童带来了丰富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也给家庭美术教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1.民族众多、美术教育资源丰富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及越南。区内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各具特色,民族、民间美术文化及活动繁多,美术乡土教育资源丰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美术教育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间活动和民间美术作品种类繁多,诸如阳朔漓江渔火节、对山歌等祭祀、祈福活动,民族服饰花纹、绣球、民间扎染、刺绣等,都具有极强的教育、审美功能,都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这些不胜枚举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儿童进行民族、民间的美术教育,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了重要条件。

2.广西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条件差异较大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较发达地区滞后。迫于生活压力,多数家庭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关注度不高,影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尤其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忽视家庭美术教育,认为美育可有可无,是多此一举。不少家长“重技能、轻素质”,过于重视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无视儿童美育培养,这对孩子成长不利。更有的家长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教育责任。这种偏见和态度,让一部分儿童从小就想着如何像家长一样挣钱发财,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地区、民族之间受教育程度、文化差异较大

不同家庭之间因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美术认知水平不同,对家庭美术教育的认知度不够,艺术教育活动与审美教育脱离。家长在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往往急于求成,专注于成效而导致以下几种现象的产生:第一,过分专注学到了什么,单纯为训练而训练,将儿童美育与美术考级培训混为一谈。很多家长把美育等同于技能的训练,以致“升学加分”成为了美术培训的唯一目的。这种所谓的“美育”,使得学生“喜欢美术,但讨厌美术课”,反而成为真正的美育的“绊脚石”。第二,过分强调儿童美术创作的自发性,任其涂鸦。家长不注重对儿童美术教育科学的引导和把握,缺乏有利、合理的发展方向,导致学生“学无所成”。第三,在美育过程中总想按照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儿童,以成人的价值观去引导儿童创作,在不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特征的情况下对其作品和行为妄加评论,忽略儿童的认知特点,致使“小大人”的儿童认识观的出现。

4.不同地区学校美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偏远地区师资匮乏

广西众多少数民族分布于崇山峻岭之间,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基础差,硬件设施落后,美术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不少地区连教学课本都难以人手一本,严重地限制了当地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面对这种问题,除了国家、当地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各种扶植政策和学校努力地开展素质教育外,以家庭为中心的美术教育也是弥补和改善中小学生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利用社区、家庭的独特地位,在区别于学校环境之外进行美术教育,成为了弥补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新渠道。

二、开展家庭美术教育的几个方面

1.在自然、劳动中培育儿童对美的体验

利用广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带领儿童融入大自然中,领略自然之美、风土人情,培养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利用当地的民间、民族资源,培养儿童从小热爱自身文化传统、尊重优秀文化的情操;留意身边随处可见的民族服饰、纹样、民间手工艺品和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引导孩子去发现、了解民俗文化、传统活动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从而启发儿童树立家乡美、劳动美的审美观念。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植物园或自然景区,让他们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鼓励儿童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关注庄稼的生长状况或者生活中一些易被忽略的点滴。

2.体验创造美、学会欣赏美

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去看画展、雕塑展、文物展,培养孩子从小对人类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生活在城市的家庭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参观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并根据美术馆里某一幅作品和孩子一起探讨作品之美、画家的意图,一起重新创作一张相同题材的作品,等等。家长应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孩子的观察力和创作意识。农村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到附近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或手工艺聚集处,让他们了解建筑的结构、成因等,如三江地区的风雨桥、农民画和刺绣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体验生活美,创建和谐共生的环境

美国教育认知学家杜威说:“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善于捕捉模仿,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做人做事的态度往往极大地关系到儿童今后的健康发展。家庭式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家长成为儿童美育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自身的态度和行动告诉儿童什么是健康的、和谐的、共生的社会生活,并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愉悦体验。

三、家庭美术教育的具体做法

1.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家庭是儿童最早能够接触的美术环境之一。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来创设温馨的、优美的家庭环境。例如,有的家庭在墙壁上悬挂一些装饰品、绘画作品,本民族的头饰、服装、乐器等,在博物架上陈列一些工艺品等,这样能使孩子们在具有造型美、色彩美的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家长还可以在家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等,种植一些植物,让孩子学着照顾、观察动物和植物,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动植物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以外,还需要在家庭环境中加以培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亲子美术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一些美术要素,如形状、色彩、造型等。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壮锦、刺绣、绣球等具有民族纹样的工艺品,让儿童了解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有规律的造型纹样,和孩子共同设计出新式的纹样并刺绣出来;陪孩子一同欣赏名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找一找不同画家笔下的线条和色彩有何不同,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等等。家长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儿童感知美、发现美的规律和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的美存在于生活、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欣赏内容时,要着眼于孩子的生活,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善于利用居住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物质资源。例如,在城市,可以带孩子欣赏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警察叔叔指挥交通;带孩子逛街时,可欣赏各家商场的橱窗布置、物品的摆设;在公园游玩时,可让孩子观察各种树木、花朵。在农村,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近传统老艺人,观看、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听老人讲故事,了解动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在田野里散步,观察田里的农作物,欣赏点缀在农田里的乡村住宅;等等。

4.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2

【关键词】传统美德;特点;内容

一、运用通俗、精彩的传统美德故事,能有效改善幼儿不良家庭常规问题

1.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

(1)我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代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故事千百个,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并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教育目的,在这里称之为德目。

(2)故事内容重品德教育、重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真人真事。如“黄香扇枕”“孔融让梨”等典故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辈有序的道理。“立木为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虚怀智救灾民”是培养幼儿善良的品性。

2.幼儿家庭常规的分类及内容

幼儿家庭常规具体分四类: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学习常规和纪律常规。实验期间对参与联动教研实验园及联手园内42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请家长写出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难于教养的困惑问题及应对方法。经过回执242份问卷整理,总结出家庭常规的具体内容。

(1)生活常规。能轻拿轻放茶杯、碗勺,每天都能按时吃饭,吃饭或吃点心、水果前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大、小便后洗手。每天起床后和睡觉前都刷牙,睡觉前有固定的程序,例如刷牙、换睡衣、听故事、然后亲亲家长道晚安,睡觉前能把脱下的衣服鞋帽放在固定的地方,睡觉时能保持安静。洗澡时有固定的习惯,例如和家长一起唱歌或玩玩具。

(2)活动常规。每天都和同伴或家人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知道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能和家里来的客人小朋友一起玩,团结友爱不争抢,学会礼貌和谦让。喜欢新鲜事物,例如以前没有玩过的玩具或活动,勤于探索和思考,喜欢问问题。每周都和家人一起参加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例如做游戏、看电影、去公园或外出就餐,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周末早上起床后有固定的活动,例如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玩具。

(3)学习常规。每天都进行与年龄相称的学习活动,例如数数或给图形涂颜色。每天阅读图画书,能认真地看一本书,画画、看书时保持正确坐姿,爱护图书,不撕书、扔书。培养勤于学习读书习惯。能认真听大人讲故事,不做小动作,遇到问题会向大人请教,做到不懂就问。每天都和家长有单独交谈的时间,例如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或晚上睡觉前。外出时会带一些玩具或图书,例如就餐馆等餐时孩子会玩玩具、画画或者看图画书。

(4)纪律常规。等待和家庭成员一起吃水果点心。安静听别人讲话。知道如果不遵守家庭常规有什么后果。知道如果进行下一个活动会被提醒,例如家长说:“在玩五分钟睡觉。”

3.传统美德故事对幼儿在家庭中进行教育的应用

李岚清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有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美德”教育,对幼儿进行熏陶和引导。要科学地运用美德故事,从不同的德目中进行思想教育。善于用发现的眼镜看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正确引导家庭常规的具体做法,对孩子产生各自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相对接的传统美德故事进行正面教育。

例如:家长发现幼儿在活动常规中某一现象(家里来了小客人,不能与其好好相处,不把玩具和水果送给小朋友)发生问题,家长就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礼让教育。在生活常规中发现幼儿由于方法不得当,不小心做错事了,害怕爸爸妈妈说他,于是就说谎不敢承认。家长就可借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进行诚实教育。在学习常规中发现幼儿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玩具,不专心做一件事情,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就可以用“鲁班学艺”故事进行做事细心教育,借用“囊营夜读”故事进行勤学教育。在纪律常规中出现不遵守时间限制问题,就可借用“鲁迅遵守时间”故事进行说话算话、守时教育。

二、家庭教育中利用恰当方法,促进幼儿常态化家庭常规发展

1.情境熏陶法

情境熏陶法,就是创建趣味直观、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效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如:家长可利用服装、道具、图片进行讲故事。

2.音乐教育法

音乐教育法,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有段,通过音乐这一艺术的穿透性,有效促学习速度与质量。音乐的渲染,能从人的意识层面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往往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如在讲故事时配上相适合的轻音乐,或在故事中的对白中,家长和孩子进行唱着说,趣味更浓,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绘画表现法

绘画表现法,是艺术教育的另一种表现手法。《指南》中强调,艺术重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在讲故事之前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视频,通过视、听觉刺激,故事的情节画面在大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家长可与幼儿一同进行把故事画出来,再讲一讲。

三、优化教育环境,对幼儿家庭常规培养起推动作用

1.创建了合理、适度、宽松、自主的精神文化家庭环境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能够注意到对幼儿的教育张弛有度,创建自由、自主、的空间,保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对幼儿来说家是幼儿的避风港,家长能够掌握好尺度,不要过于严厉、适当即可,给孩子们一个渠道去疏导自己的情绪。

2.家长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方法,提高自己对幼儿传美教育的有效性

家庭是所天然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教师。所以家长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一,善学、勤学、会用。在实验期间,我园家长能够认真研读我们课题组选编的传统美德故事与教子妙方,仔细观察孩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传美故事寓事渗透;还参加一些国学公益讲座,经常阅读一些与传美教育相关的杂志和书籍,学习其中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等等,并把这些习得的方法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第二,善于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他们崇拜的人物,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把榜样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所以家长要善于提供良好的榜样。“曾参杀猪”的故事就是家长自身注重修养的一个榜样。

3.幼儿园支持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畅通无阻的渠道,使教师和家长彼此都能了解到对方在对孩子进行哪方面的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园一般会把教育孩子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到家长通知栏,或通过家长微信平台、家长会等渠道及时呈现给家长,家长可以以此为据简单设置一些与幼儿园相同的环境设施,使家园环境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四、结束语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教育路径民族文化传承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是一种艰辛和伟大的艺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没有框架的束缚,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应性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家庭教育内容、方式不同,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时代特征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变化。因为落后的文化素质,现阶段教育目的是提高生存能力和教孩子怎么生活。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在家中发生,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互动,家庭教育既包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又包括孩子对父母的教育。

一、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

随着伊斯兰教传入维吾尔族社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内容与宗教文化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也丰富了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伊斯兰文化、民族文化及现代文化共同造就了现在的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伦理道德、生产和生活、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等。

1.道德教育与伊斯兰文化教育

道德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品质。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做好事①。在维吾尔社会,道德修养高低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的重要标志。在人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不是有良好的道德行为。道德教育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伦理道德主要表现在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社会责任感、节约、勤劳等方面。

尊老爱幼,勤劳美善是每个民族非常传统的美德。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以以身作则和劝说的形式展开的。父母在家里教导孩子要有礼貌,要尊老爱幼,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及时跟他们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及时改正。孝顺父母是维吾尔族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穆斯林有句话说“天堂在母亲脚下”,每个穆斯林最大的愿望是死后能够去天堂,而“天堂在母亲脚下”足以说明孝顺母亲的重要性。如果母亲对子女的行为不满意,这在教义中就是非常大的罪过,没有得到母亲认可的人是无法进天堂的。我们对父母好,子女也会对我们好,维吾尔族有种说法是“你在这辈子打了父亲,你孩子必定会打你”,这是一种有因必有果的表现。孝顺还表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我们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未来对社会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节约和爱惜食物也是一种美德,伊斯兰教禁止浪费,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每一餐父母都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维吾尔族有种说法“如果踩地上的囊的脆片,人会变瞎”,这表示不珍惜食物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食物脆片在地上,维吾尔人肯定就会把它捡起来,放在别人踩不到的地方。维吾尔人在吃、用方面非常节约。“人活的时候浪费的很多食物、生活用品等,死后必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教育。勤劳也是一种美德。维吾尔族有360种手工技艺,这些技艺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下一代②。劳动是强大的教育力量③。在劳动过程中,既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道德修养,又要锻炼身体,在力量和能力上得到发展。勤劳是长辈对女孩子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女性必须会做饭、会家务,出嫁之前长辈会教她们做家务,不会做家务对维吾尔族女性而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2.生产、生活教育

维吾尔族有独特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非常有名的和田地毯和田玉、核桃、红枣,库尔勒的香梨,哈密的红枣、哈密瓜、刺绣、织布(atlas)等。南疆地区是维吾尔族集中的地方,其中农民比较多,这种特殊的人口性质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孩子从小看父母做这些农活,等到适当的年龄,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里的活,跟着父母织地毯、捡核桃、捡红枣、学刺绣等,这种特殊生产方式决定这些地区家庭教育的内容。生活方面主要是饮食和服饰方面的习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父母监督和指导孩子的饮食和穿着。维吾尔族不能吃非清真的事物。饮食教育主要指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饭的时候注意什么等方面的教育。在饮食方面,不是所有肉类都是清真的,清真的肉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宰杀的牛肉、羊肉等穆斯林能吃的肉类④。因此,父母、长辈在家庭教育中,每天提醒他们都不能吃非清真食物。酒类是伊斯兰教禁止的,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喝酒。吃饭之前,一定要说“以真主的名义开始”,餐后要接杜阿宜,感赞真主的慈悯,感谢真主赐予的食物。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具有非常强烈的性别色彩,这个在服饰方面尤其突出。颜色上,女生穿鲜艳的衣服,男生穿暗色的衣服,穿着打扮上,女孩子不能穿太过暴露,紧身或透明的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葬礼上女孩子一定要戴头巾,穿长袖的衣服。过节要穿新的衣服,有种说法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穿新的衣服,哪怕挂着一根新的针也算,这是对节日的尊重”,这个是对节日的一种尊重。维吾尔族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穿着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些女生穿着非常西方化,穿短的、薄的,而且透明的衣服,这是无论在宗教或者习俗里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西方文化占据优势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是维吾尔族,要铭记我们的文化习俗,尊重民族文化。

3.民族艺术和审美教育

维吾尔族民间艺术包括歌舞、戏曲、相声、话剧、刺绣、编织、雕刻、建筑艺术等⑤。孩子接触民间艺术的第一场所是家庭⑥。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看到家里的雕刻食品、乐器、挂毯、刺绣工艺品等,从小就培养艺术敏感性及独特的审美。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歌舞资源,像十二木卡姆、刀郎舞是最典型的、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接触歌舞。刺绣类型很多,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自己的特点,刺绣的用途很多,帽子上、衣服上、结婚时的枕头、被子上都有刺绣,手工刺绣非常珍贵,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用机器来刺绣,这个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维吾尔族的编织技术也有很长的历史,在编织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是和田的地毯,和田地毯类型多样,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地毯,只要有条件的家庭,在墙上、地上就可以看到地毯。莎车的刀也非常有名,在手柄和刀刃上都可以看到各种样式,家里装修的时候,也会看到民族风味的一些木雕、石雕等。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

1.以身作则式家庭教育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好地形容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自己那样的人,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式的家庭教育作用于儿童时期。

2.劝说式的家庭教育

有关劝说的书籍、童话故事、寓言、诗歌、谚语有很多,说明维吾尔族人重视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内容主要是道德、智慧、科学,珍惜幸福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要过多吃喝,要有羞耻心,要慷慨,警惕嫉妒、说三道四的行为,成为有用的人等。这些文学作品为劝说式的家庭教育带来丰富的资源。

三、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主流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内容,现代学校以传递主流文化为主,父母的观念也在变化,父母对主流文化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文化的传递。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的内容以主流文化为主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学校教育提倡的是主流文化的传授,非主流文化面临着同化或者消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责任变得重大,可是时代也影响着长辈的观念,因此家庭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减弱,时代提倡主流文化,父母提倡主流文化,民族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受到限制。

2.家庭教育内容上城乡差异大

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农业上的技能。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父母教给孩子各种现代化的知识,以纺织业为主的地区教给孩子的是纺织方面的技术。父母生活背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四、结语

维吾尔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维吾尔族家庭教育是维吾尔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教育形式。现阶段学校教育主要传递主流文化,忽略民族文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庭教育就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对培养民族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亚尔买买提・塔伊尔.维吾尔族子女教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4:9-12.

②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③胡继渊.家庭教育的任务及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④能吃的肉类是指牛、羊、驼、鸡、鸭、鱼、虾等,伊斯兰教禁止吃猪肉,自死物,血液,还有很多动物.

⑤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3.

⑥祖拜热・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庭教育及其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3.

[2]胡继渊.家庭教育的任务及内容[J].上海教育科研,1994(09).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4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073-02

家庭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可以通过家庭音乐教育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儿童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方式,与儿童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体会音乐的魅力,让家庭音乐教育走出误区,回归本真的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卡尔・奥尔夫(1895一1982),德国慕尼黑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他与同代人及其后继者共同创造发展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音乐教学体系。

(一)教育理念

奥尔夫强调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元素性”音乐教育入手,利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和音高元素,以人类最根本、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音乐实践形式――简单的拍手、打击乐器及即兴合作等方式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身上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他们自发的要求。奥尔夫体系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明确指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儿童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二)教育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它强调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规律,教授者可以即兴组合成各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灵活多变的方法。这种生动多样的灵活性正是源自对音乐活动中儿童各种生动、自由的即时表现的细致观察和积极反馈,并能够随时给予儿童最即时、最有效的指导。其主要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地诉之于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奏乐的具体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三)教育内容

奥尔夫体系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其课程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个方面。其中嗓音造型是指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声音造型是指乐器演奏活动。其中节奏学习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以培养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

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是家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音乐素质包括三个因素,第一是儿童音乐生理因素;第二是儿童音乐心理因素;第三是儿童音乐实践因素。学前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音乐的四个性质(音的高低、音色、长短和强弱)和特点,学前家庭音乐教育应围绕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展开,目的应该是帮助儿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二)以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音乐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家长应将培养儿童的音乐审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帮助儿童形成探索音乐的环境和条件,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家庭音乐教育还应该增加儿童的审美体验,充实其生活经验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三)以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

家庭应重视通过音乐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把音乐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人”的问题上,力求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在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全面而健康地发展。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这一终极目标必须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即让儿童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目标为前提。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视角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原则

(一)即兴性原则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即兴的歌、舞、奏,这是奥尔夫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儿童表达音乐的方式也有其即兴性的特点。比如即兴用音乐来创编故事或用不同音高来模仿小动物等,这样可让儿童的天性在即兴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也由此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真正热爱上音乐。美国教育家登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个人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而在美国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地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

(二)交融性原则

无论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还是在家庭音乐教育中,艺术都是一种主客不分,物我交融的状态。在儿童的世界里,音乐与生活也是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的整体,它反映了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创造。同时,儿童对音乐美感的“获得性遗传”是其音乐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先验的获得即是儿童生命中“本能的缪斯”,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声音和动作的创造性力量,它是儿童进行音乐、游戏及其他生命活动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我们要遵循音乐、生活、游戏相融合的原则。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5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所引起的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 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涂涂沫沫2 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 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意大利益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大师,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 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 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 善于言传身教;4 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 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 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美术师资流失专职教师社会家庭

当时代的步伐跨进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也应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各种客观的原因如农村与城镇存在地区的差别,交通不便,经济建设较落后,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慢,生活水平不高,以及主观的原因如自我提升再学习不自觉,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观点,看问题较片面等,造成了美术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完成,美术教师得不到重视,或者与其他科老师地位不平等,造成美术教师的流失,以致形成美术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恶性循环。在很多地方,美术课仍因为是“术科”而在人们的眼里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正常进行。现就如何正确对待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谈点个人看法。

一、我国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不重视所谓的“术科”。重视主科,轻视美术科,副作用是美术教师的地位也比主科老师的低。这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产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所以,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是愿意花更多财力物力把主科的教学硬件软件设施完善、更新,把任科的老师送去进修,而术科和术科的老师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术科”老师的存在有点无足轻重。学生也认为美术课不重要,上不上也无所谓。

2.社会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材是离不开三方面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是三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育机体。其中以学校教育为最基础,最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证和延伸。学校教育的力量、力度本身就有限,如果缺少社会、家庭的支持,单单是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在我们这些乡村中学就更明显了。因为社会的发展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机遇,有些家长日夜忙于做生意,或外出打工根本就没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甚至日常生活,更不用说会与孩子沟通,与学校、老师沟通。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以为一切事儿可以由老师搞掂,不需操心。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不过问。对一些要检测要升学的科目,家长尚且不关心,就更不会关心美术这些课程了。另外,在升学的问题上,其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650分以上,而美术专业只需450分左右,两者的差距会让人认为只有成绩不理想的人才读艺术。这也是让人漠视艺术教育的原因之一。

3.美术教师本身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个别美术教师本身就因为所任课的科目不用考试而不认真对待。也因为不是所学专业,上美术课就马马虎虎,不钻研教材,不熟悉、掌握本专业,不能把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每节课都由学生自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觉得没有新意,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些教师因为工作繁重,而又得不到重视,地位、待遇不平等的原因,心里有情绪,所以工作上得过且过。另外,也有些美术教师因为自己的同学从事另外一些行业,在收入上有很大的差距而心理失衡,“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安心教学。因为出不了成绩,所以更不被重视,待遇更低,就更不安心教学。

二、提高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质量的方法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以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出发点。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做到按课程表上课,按教学大纲教学。充分挖掘校内外的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陶冶美育情操的主要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更加具有了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学校要肯定和强调美术教育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减少或避免因为要升学要成绩而使学生失去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要通过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发展学生的超越学科本身的素质。

第二,提高家庭、社会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密切的关系。根据脑科学,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右半脑主管形象思维,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右半脑有直接关系。科学使用训练人的大脑,特别是右脑,不仅可以延缓因年龄增长而智力急剧钝化的现象,还可以使人更聪慧。所以一个儿童早期有没有学习好美术,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今后成才是有密切关系的。家庭、社会应该对学校美术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给予学校美术教育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加强美术教育的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师力量较强,有专用美术教室,及既可教美术素描、色彩、工艺课,能升能降倾斜的又可改为一般教室用的桌椅,并配置必需的教学用具。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成才的条件,为学生创设成才的环境,为学生搭建成才的舞台。一切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打基础。

第四,加强美术教师师资建设,稳定和发展美术教师队伍。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师资。加强美术教师师资培训力度,为美术教师成才创造条件,让美术教师多接受新信息,交流教学新方法,提高兼职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活动,安排专业的美术教师指导兼职美术教师学习基础的专业知识;定期进行教研活动,一起钻研教材,共同探讨新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待美术教师应与其他任科老师一视同仁,在评职、评级上应公平公正,并根据美术科的自身特点,建立相应可行的考核制度,创设教研、评比、进修的条件,以提高美术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验学习资料》

《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7

关键词:美育美育资源开发整合

前言

美育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五育之一,包括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相较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而言,美育是目前学校教学工作中最薄弱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主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美育资源不足,并且教学方式大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极大的制约了美育的发展,研究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家庭为单位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点,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行为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影响着子女,可以说家庭教育更多的是起到一种榜样示范的作用。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家庭生活中,大到房子的装修、家具的摆放,小到服饰搭配,无不体现着家长的审美,而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有意识的使儿童参与到家庭环境的设计中,例如对家具选择与摆放提出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儿童自身也要主动的去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美,并且尝试给出自己的评价。[1]

二、以学校为单位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系统的教育方法,以及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和立美教育时,学校是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的最主要的场所。

1.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1.1艺术类课程

根据周庆元教授的说法,艺术类课程应该包括两类:一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审美课程”,例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科技艺术、雕刻、造型等;第二类是依照美的规律塑造学生的“立美课程”,例如礼仪、形体、艺术体操、行为美学、服饰、朗诵与演讲、伦理等课程。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选其中的一门或几门对学生进行授课,如果课程的选择很具有地方特色,甚至可以开发成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2]

1.2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主要从语文课文着手。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例如,要从《春》这一课的学习中,使学生领悟到春天江南的温馨、艳丽以及生机勃勃的自然美;从《木兰诗》中,是学生深深折服于花木兰机敏活泼、淳厚质朴、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性格,课文中的语言美更是无处不在,值得教师和学生细心挖掘。

除此之外,从历史、地理、体育等课程中也可以挖掘出美育资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最好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尤其是美育类课程和语文课程,可以多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视频、音频,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美学体验;二是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讨论,通过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立美标准;三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一些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场所,它打破了课堂和教材的束缚,能使学生在接触社会中受到直观的审美教育。

2.在实践活动中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社团活动,二是校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兴趣小组或社团,如音乐社团、舞蹈社团、礼仪队、艺术体操队等,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学校文化节,运动会等校级活动使这些社团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实践锻炼一方面增强了对美的兴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在校园文化中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校园文化中可以利用的美育美育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显性文化,如校园建筑风格学校标语等。首先是校园环境资源的挖掘利用,学生每天处于学校环境中,这些资源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如校园景观、绿化美化、校园标语、路灯、学校校服等都可以成为美育资源,。其次是教室环境资源的挖掘利用,同学们可以根据本班级的特点对教室进行装饰,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会逐渐清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之处,明确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全班学生共同努力布置的教室,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得以体现,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三、以社会为单位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1.从自然环境中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在平凉市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如崆峒洞、太统森林公园、庄浪云崖寺森林公园等。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而且可以增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带领学生参观这些自然资源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讲解这些景观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参观欣赏,收获会更大。[3]

2.从人文环境中挖掘和整合美育资源

人文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传统的节日、民间习俗,如具有地方色的婚嫁习俗,饮食文化等;二是指一些人文景观,如泾川大云寺、崇信龙泉寺、以及大量的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物、广告等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美育资源。尤其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广告,为了达到竞争的目的,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艺术效果都不乏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正好对学生进行审美和立美教育的题材。

四、结语

美育资源无处不在,在挖掘与整合美育资源的过程中,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立美教育必须将三者有机统一到一起,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协调、组织,确保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的审美和立美教育能够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进行。[4]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吴文生,石胜钱.湘西传统美育资源的特性及其开发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0.02.

[2]周庆元,胡绪阳,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03.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8

一、界定相关概念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通知》将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的子女称为“农民工子女”,作为一个统称,农民工子女不仅指随父母进城务工就业的子女,还应当包括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本课题组主要的研究对象是7~13岁的学龄儿童。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审美情感教育主要涉及审美教育和情感交流两个层面。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他们移情的产物,与其感性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所产生的审美愉悦是一种外显性的高峰体验。这种感情是一种全身心的情感体验,是对优秀艺术作品所传递出的情感的再度体验。

二、透视农民工子女审美情感教育现状

(一)家庭对儿童审美情感教育培养意识淡漠并存在交流障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处于社会化早期,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长成”教育或者说是“养成”教育。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但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讲无疑是一种奢望,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他们基本上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能力、爱好、审美、人格、感情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基本缺失了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家庭抚养人迫于繁重的生活压力,对子女教育管理的时间不足;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倾向于金钱补偿,缺乏必要的亲情沟通,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及时有效的疏导。

(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学校教育资源不平衡

相对于城市中小学先进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大量的城市公共资源,农村中小学的条件十分简陋,许多农村的中小学校审美素质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紧张,专业教师匮乏,人员结构失衡,教师队伍老龄化趋势凸显,而且兼课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所谓的“副课”常被挤占,审美素材单调陈旧,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渠道不畅。

(三)农民工子女易受外界不良风气感染

由于缺乏成人的监督和管教,个别留守儿童往往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时间观念差,爱迟到、旷课、进网吧。调查发现,历年青少年刑事犯罪案件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隔代抚养的农村留守儿童。

三、农民工子女审美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社区教育的基础设施、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社区教育辅助功能缺失。对于社区教育辅助功能的发挥,我国城乡整体上都比较落后,但城市社区略好于农村社区。而面对这项缺失,城市有很多补偿功能存在,农村却几乎没有。村民们只是凭着朴素的道德观念和对传统习俗的坚持生活着,他们对孩子们的教育身教多于言传。而这种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分数制”严重制约了儿童审美素质的综合提高

在残酷的升学就业压力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分数取向”和“学习取向”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一方面当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要被考试而被记分时,他们很可能对学习任务产生厌恶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关心分数,渴望取得高分,只注重“死记硬背”的方式,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思维肤浅的学生。

四、提高农民工子女审美情感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育儿童的审美情感

一方面,要围绕“情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重视欣赏教学的开展。要提高艺术欣赏教育在整个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地位。不仅包括课前组织学生参与作品的挑选和归类,还包括让学生仔细“读画”体验。在规范教学流程的同时,使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其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当地社会文化资源,开展体验性审美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感知与体验”被视为完整的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农村民间习俗形式多样,扎根于农村的美术课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并教会他们如何从农村丰富的绘画土壤中汲取素材。

(二)学校应为儿童的审美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大教育阵地之一,除了承担教育的功能外,还承担着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通过为留守儿童建立素质教育档案,为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参考。更为重要的是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树立新型育人理念。对于部分留守儿童家庭作业无人辅导的现象,学校可以发挥职业优势,对留守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组织各种兴趣比赛或兴趣小组等,发掘学生的各方面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可以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开通心理信箱、校长信箱等等,对个别特殊的学生要发挥班主任和德育导师的能动性,给学生以特殊照顾等等,营造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三)家庭教育要重视对儿童审美情感的正面引导

对儿童而言,家庭是他们由生物人转化为具有情感智慧的社会人的重要变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克服性别、年龄、学科歧视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具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和谐而温暖的家庭氛围会对儿童健康的身心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根据孩子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进行引导,才能促进孩子特长的形成,为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教育方式上提倡“赏识”教育,即鼓励、激励孩子,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关怀和关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尽可能地与留守儿童进行审美体验交流,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启发和引导,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

政府财政是开展类似社会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资金到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并通过开展专项调研活动,掌握留守儿童审美情感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导向作用,加强社会舆论对此问题的关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多维度的协调有助于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提倡并践行“大家庭”的思想,全社会形成“多维互动”的教育合力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美文化;差异

一、何谓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概念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导致在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家庭教育对于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因为家庭是人降生以后第一个归属的集团,在那里形成着基本的人格。

(二)家庭教育重要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了教育的主要方面。据专家统计,在中国,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而在一个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5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30%。虽然家庭教育在中国和美国教育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是占最大部分的。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2]。首先,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和基础。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

(一)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美国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孩子需要尊重父母,而父母也要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称呼上可以任意的呼喊自己父母的名字,就像叫自己的朋友一样。父母不经过孩子同意,是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更不会去涉及属于孩。子隐私的日记、信件等这一类的东西。

中国的孩子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在父母面前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他们自己。在家里不能和自己的父母有平等的沟通理解,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很多中国孩子感到压抑,影响他们的成长。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美国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比如: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

(三)让孩子做一个有自信的人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抑或在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的家长制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比如美国家庭特别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足球队、排球队做教练的往往是学生家长。每次比赛父母都来助阵或服务,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更可以历练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不可忽视的道德教育

美国家庭和中国一样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中国父母擅长历史教育,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古训对孩子进行说服式的道德教育。而美国的家庭道德教育中,一方面宗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做礼拜、用餐前进行祷告。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但在思想教育上,美国父母更注重的是行为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人,比如走在大街上绝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烟头儿。无论是乘坐地铁到商场购物,甚至上公共厕所都自觉排队。孩子跟大人一样前后都保持一定距离没有拥挤现象,更没有出言不逊恶语伤人的。到处都见到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笑容可掬,呈现一派祥和亲切的气氛。

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在体育上,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美国对比起来,这种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静态的、消极的保护,温室培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和科学,而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狭窄,不够科学。比如家庭教育中的体育,中国的父母往往比较在意孩子的体形、体态这些体育中低层次的内容,重视保证孩子的营养、注意疾病预防,却容易忽略体能锻炼,孩子的户外运动少,多呆在家里看电视,肥胖症增多。智能可以分为实能和潜能,实能即实际能力,即你知道什么,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我国家庭教育忽略的是技能,如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工作技能等等,而美国在社会性的培养上特别重视这些技能,在他们看来,这些技能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更加忽略的是潜能,潜能分为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

二、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原因

(一)历史背景差异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顺从、听话教育被从小就灌输着,相对而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

(二)经济形态差异。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是个“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要合法)。

另外,“商品经济使生产关系总处于躁动不安的变化之中”,职业更换不断,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顺境。因此,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为宏观、宽泛,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学业成绩优秀,能考上好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三)社会条件差异

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无后顾之忧。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

全靠他自己去奋斗,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并不多。(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许瑞华,刘丰.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J].现代企业教育,2006(7):150.

[4]孙琼如.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教书育人,2002(14):2-5.

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篇10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大师,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