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13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1

关键词:国家考试舞弊对策理论实践

目前国家考试种类有众多,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国家教育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医学考试等。在各类国家考试中,形式多样的舞弊行为经常发生,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法制威信,因此,研究国家考试舞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国家考试舞弊的定义、内涵与界定

在国家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违反考试规定的现象和行为,并由此派生出法制问题、教育问题、道德问题、处罚问题、权利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违反考试规定又有违纪(Discipline)和作弊(Cheat)之分,从词条上分析,违纪是违反了纪律或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作弊是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舞弊(Fraud)则是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显然舞弊不只涵盖了违纪违规和作弊行为特征,更增加了具有产生后果的涵义。

1.国家考试舞弊的定义。国家考试舞弊现象繁杂,但对其定义往往只限于具体行为和现象,很难见到相对权威的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达。考试舞弊行为从时间顺序上涉及考前、考中、考后直至分数公布以前的整个过程;从对象上可分为考生、非考生,个体、群体,等等;从后果上可分为对考试结果无影响、有影响。我们认为,考试舞弊是一种源于主观,显于客观的,采用不当手段以图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它与时间、空间、行为、后果存在关联,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为便于对考试舞弊行为界定和处罚,从广义来说,国家考试舞弊可定义为:在国家考试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影响考试信度和效度的一切行为。

2.国家考试舞弊的内涵与外延综述。近年来在国家考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各类失窃、泄密、顶替、篡改、偷看或传递答案等情况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后面隐藏着的社会背景使国家考试内幕纷繁复杂。与传统考试舞弊相比,市场经济条件加现代科技,极大地丰富了考试舞弊的内涵。其中,既有传统色彩鲜明的夹带、偷窥、传递和窃密、替考等行为,又有现代气息分明的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夹带、偷窥、传递和窃密、替考等行为;既有主观故意性的舞弊行为,又有客观无意的违规现象;既有个体封闭式行动,又有团体协作型行为。还可以分为泄密型、麻痹型、窃取型、替换型舞弊等。综上所述,我国国家考试舞弊内涵可以表达为:在市场经济为条件下,为实现某种个人(或集团)目的,运用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的影响考试公平公正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在主观上违背考试目的,影响公平公正;在客观上弄虚作假,获取不当利益;在表象上行为失范违规,破坏考试秩序;在本质上反抗社会约束,个人私欲膨胀。从里及外,考试舞弊践踏社会秩序和法制,妨碍社会正义和公正;破坏政府公信力和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品性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考试舞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估价的[1]。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考试舞弊的外延之所在。

3.国家考试舞弊的界定。国家考试中的诸多违反考试规定的现象与行为,分为主观性或客观性的行为,轻度或严重的行为,影响后果或不影响后果的行为,等等。现代考试组织技术尚无法甄别某违规行为是否为主观或客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只能从客观行为上予以判别和处罚。界定舞弊行为,似乎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违规不影响考试结果的,如考前考生携带违规物品进入考场,不按要求在规定座位上入座,监考者与某被监考生间存在直系亲属关系,等等;二是违规且影响考试结果的,如考生偷窥他人答案或自带的小抄,考生委托他人替考,等等;三是破坏考试过程的,如攻击考试组织管理人员,在考卷绝密阶段传播试题答案,等等。我们不妨把三类行为依次界定为,违纪行为、舞弊行为和违法行为。如国家考试规定不允许将草稿纸带出考场,不允许在规定时间内交卷出场,考生无论有无意识违反了上述规定,其行为即构成违反考试纪律,属考试违规;而利用违纪带入考场的手抄或电子产品并使用,明显对考试结果产生影响,则属于舞弊行为;破坏国家考试正常进行的,则属于违法行为。国家考试具有其严肃性和独特性,因此即使是把在普通考试中进行的作弊行为,施用在国家考试中,后果也会有不同,制裁惩罚也应不同。在此,在界定舞弊行为时,界定清楚违规、舞弊、违法等概念十分重要。

二、国家考试舞弊的现状、成因及趋势

考试舞弊与考试孪生俱来,舞弊的花式同样充斥着人类智慧,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眼中钉、肉中刺。当代市场经济加信息化社会是考试舞弊形式发展最多,速度发展最快,后果发展最严重的时代,防止国家考试舞弊已到了维护国家稳定、维护法制社会、维护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历史阶段。

1.国家考试舞弊主要现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与高科技在国家考试过程中紧密结合,形成利益错综复杂、形式千变多样的考试舞弊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国家考试舞弊呈以下三个新走向,一是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许多舞弊事实上已经从过去单一地追求成绩向追求利益与金钱发展,逐利的和赚钱的团伙越来越多地与考生形成舞弊的共同主体;二是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行为正在从夹带纸条、伺机抄袭、替考等考场内的封闭状况,向考场内外相互配合,甚至跨省市考点间的联结作弊,特别是采用网络、手机、电子词典、针孔摄像机、无线电耳机等高科技设备传输信息的方向发展;三是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团伙:当前所有大规模作弊,无一不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弊行为,他们寻找命题、制卷、运输、保管环节中可能出现漏洞,甚至打通考试组织管理者、雇佣替考解题,无所不为,集团成员中有明确目标和分工。所有这些,给当前考试组织管理构架带来三个不适应,一是对防范的范围不适应,防范对象从考生所在的学校(单位)扩大到社会;二是防范技术不适应,防舞弊技术总落后于舞弊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其突出;三是处置手段不适应,处理舞弊行为往往仅从道德层面开展,缺乏法律处罚依据,抓获舞弊参与者后,无论政策或法规,尚无有效的惩罚手段,舞弊者尚处无代价或小代价之中。

2.国家考试舞弊的成因探源。国家考试舞弊的成因相当复杂,首先,社会原因是舞弊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导致人才选拔竞争加剧,致使舞弊冲动频发,加之国家处在社会转型阶段,道德失范的现实与传统人情的世故相融合、诚信的缺失与利益驱动的相融合等,使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成为舞弊发生的温床。其次,考试法制缺损是舞弊频发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处理国家考试舞弊的惟一依据仍停留在有关部门的规章层面,国家关于选考人才的法律几乎还处于空白,舞弊者受处罚成本与舞弊成功收益呈“剪刀差”。最后,高科技利用是舞弊加剧的另一原因。互联网以其覆盖面广、隐蔽性强、传播速度高等优势,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家考试舞弊的平台,各式各样的高科技设备,使作弊手段越来越高,作弊隐匿性越来越强,而反舞弊技术尚远远落后于舞弊技术,反舞弊在道德层面处于优势,在技术层面却处在劣势。[2]

3.国家考试舞弊的发展趋势。从国家考试舞弊现状来看,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彻底根治国家考试舞弊问题的道路还很漫长,考试舞弊花样将会不断翻新,手段将会更加隐蔽,危害将会日益增大。其发展趋势将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团伙化倾向将更加严重。以营利为目的的考试舞弊团伙,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诈骗、窃取、收买等各种手段,攻击考试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化、有分工、有避险经验的舞弊产业链已初见端倪。二是高科技设备技术将被更广泛地运用于考试舞弊,考试舞弊产品的翻新速度越来越快。无线传导、电子信息、生物仿真、纳米技术都正在被运用到舞弊产品中来,使查处发现舞弊更加困难。三是舞弊形式从考场(点)内向考场(点)外延伸,舞弊信息已能够实现全国考点共享。舞弊环节成系统化,在系统外部从报名到参加考试有造假、冒名顶替的舞弊风险,在系统内部从命题、制卷、运输、保管、阅卷、登分等更有因人、因设备、因技术、因管理等因素而促成考试舞弊的风险存在。

三、对国家考试防舞弊策略与措施完善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国家考试中存在舞弊现象的分析研究,仅用一般意义上的加强考务管理,强化诚信教育,完善监考措施等防范办法,已难以根治国家考试中的舞弊顽症,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考试舞弊现状,必须从改革和创新现有国家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和操作技术入手,进而建立新的国家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和操作系统,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明晰考试权利,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

考试是现代社会甄别人才、资质审定、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考试法规,对国家考试行使的主体、职权、程序、责任等进行规定,明晰考试权利和处罚,根据国家考试舞弊现状,立法中应该对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处罚办法予以明确,特别是对考试舞弊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行为表述、法定量刑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展国家考试舞弊犯罪化研究,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

2.改革考试机构,创新国家考试管理系统。

权力是权威性资源的核心基础[3],国家考试权属于国家,国家考试组织机构应该代表政府,考试组织管理应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目前国家考试管理系统应向三个方向迈进,一是成立国家专职考试机构,将各类国家考试整合并归,统一管理;二是各级国家考试组织机构形成由国务院派驻省、省派驻市的垂直管理模式,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实行国家考试工作人员资格认证,建立专业化的国家考试管理人员队伍。

3.利用现代技术,重构国家考试模式。

防考试舞弊问题既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又是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能为考试舞弊推波助澜,更能为消除考试舞弊立下战功。从考试技术层面来分析,当前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从宏观上推进,应积极探索研究标准化考试实验,改一考定终身为多考选人才,科学建立考试海量题库,建立专门考试基地和标准化考场,采用网络考试为主的形式,采用指纹身份认证等办法,杜绝替考和偷窥答案等舞弊现象发生;从中观上实施,应改进现有考试技术,如可充分运用现有电子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特别,采用一场一卷多卡,甚至多卷多卡的考试形式,如同一张考卷可印刷若干种不同版本,打乱后发放给考生,考生通过在考卷上粘贴条形码的办法进行识别,进行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相应成绩;从微观上操作,应加强高科技对抗手段研究,采取多样有效的电子技术防范措施,如采用电子监控术、屏蔽技术、侦探技术等手段来防范高科技作弊情况的发生。

4.完善征信系统,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国家考试采取社会化报名形式,在报名信息纳入国家考试数据库保存的同时,将考生考试信息中的有关条目与考生社会诚信信息联通,分为若干级别,按规定或权限向社会开放,使考生参加国家考试的诚信状况成为携带终身的个人诚信记号,实现社会共享共用,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诚信风尚作探索。

5.开展多样化考试与录取试点,改革人才选拔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单纯笔试的考试模式,如加大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比重,再如扩大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对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专业参考个人志向、爱好、身心条件等[4],采用推荐、日常考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加试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综合因素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信砚.社会稳定及其基本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版),1999,(1):9.

[2]廖平胜.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张耀萍.高考改革中的利益主体分析.中国考试,2009,(10):49.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2

文/马沙1孙慧慧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

产养殖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备

受关注,也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者

的收入,但是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的一些弊端亟

待解决。本文先简要说明了现代的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然

后根据这些弊端提出对应的对策,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技术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措施,其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据着不可

或缺的地位,它是水产养殖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只有水产养殖者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才

能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增大利润。

然而在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需要我

们相关部门和水产养殖者共同的努力,提出

相应对策才能得以解决。

1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

当今社会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虽然已经

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

养殖者增加了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也有一些弊端需要解决。

1.1水产养殖者科技知识匮乏

由于很多水产养殖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缺少水产养殖专业的知识,也缺乏获取

科技知识的意识,所以他们仅仅依靠养殖经

验和习惯,没有科学合理的技术做支撑,工

作效率低,而且污染和浪费严重。一旦水产

品出现发病甚至死亡的现象,也只是怨天尤

人,不查找造成水产品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和自身原因,极大的影响了水产养殖者的收

入。水产养殖者的科技知识匮乏是阻碍水产

养殖技术推广的根本。

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直接影响

推广效果。如今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者都不是专业人员,其年纪都较大,知识结

构体系也比较老旧。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把握

先进、科学的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起来的

效果不言而喻。另外,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使得水产养殖技

术推广工作水平不高。

1.3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

水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是水产养殖者最关

心的问题,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也是阻

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一个弊端。

水产养殖者养殖水产品就是为了销售出

去赚钱,改变家庭的生活条件。但是大多数

的养殖者都缺少营销经验,仍然采用原始的

销售手段,并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销售渠道过于单一,水产品的销量并没有提

高,影响了养殖者的收入,这就直接影响了

新养殖技术的引进。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弊端解决对策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影

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对一些文

献的阅读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

策,希望能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2.1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

由于水产养殖者对于养殖技术的了解很

少这一现象制约了养殖技术的推广,所以当

务之急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培训力

度。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也应提高对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把发展水产养殖业

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培训方面,第一,由于现有的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者的素质普遍偏低,为加强他们

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应采取“派出去”

的方式。同时也应采取“请回来”的方式,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水产养殖技术推

广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团队,

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第二,在政府和相关部

门的扶持下,每年都应如期举行水产养殖技

术的讲座和培训,免费赠送给水产养殖者一

些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第三,要加强

和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积

极与国内知名的养殖企业保持沟通,学习养

殖技术。一旦水产品出现病害,共同商讨处

理方法,确保水产养殖者在出现问题的最短

时间里得以解决。

2.2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因

地制宜能够大大促进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

调整,确保养殖者增收致富。

首先,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新的水

产养殖技术,如毕节市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

养殖鲟鱼、鲑鳟鱼等名优鱼类和冷流水养殖

技术;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鱼类资源

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加快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的速度,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之

路;再次,应加大推广养殖力度,逐步形成

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为一体

的水产养殖技术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加

工、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者真

正实现增收的目的。

2.3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销战略

为使周围水产养殖者能够提高水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做好

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

销战略、做好营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作为水产养殖者来说,不仅要了

解周边城市水产品的市场行情,还需密切关

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迅速

抢占水产品批发市场,使得市场份额大幅度

提高。

其次,要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提倡健

康水产养殖。对于鱼、虾等产品要处理好药

物残留问题,贝壳类要处理好体内的有害物

质等,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只有质

量安全提高了,才能培养起水产品的客户群

体,扩大销售量,打出属于自己品牌的知名

度。另外,产品包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

节,设计好产品包装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

眼球,促进他们的消费。

最后,也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的效果,做

好产品的宣传。开展网上销售,充分展现水

产品的营养、质量和保健的功效,提高消费

者的认知,销售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每年

举行几次水产品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的消

费。

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水产养

殖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

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说明,虽然水产养殖技

术已取得进步,但在推广过程中仍不理想。

我们应通过加大水产养殖知识的培训力度,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园

的示范作用,并推行健康的水产养殖来解决

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笔者相信在政府的扶

持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水产养殖行业一定

能增产增收,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会祥.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J].乌蒙论坛,2013,(4):38-40.

[2]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

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2):30-31.

[3]王毅.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3,(7):141.

作者单位

1马沙平度市水利水产局渔政渔业技术推广站山

东青岛266700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3

【关键词】我国考试作弊问题;有效客观对策;研讨

考试作弊早已不是什么时尚的话题,古已有之,[1]从605年到1905年,我国1300年的科举史其实就是一部作弊与反作弊斗争的历史,[2]……据说故宫里还留有一件袍子,上面写满了四书五经,那是科举考生穿进考场作弊用的,[3]看来称作弊与考试是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一点也不为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打手势、使眼色、传纸条……这些古老、传统的作弊手段渐渐淡出江湖,而多样化、隐蔽化、专业化的高科技作弊群体则陆续浮出水面,极大地增加了考试防范、打击的难度。[4]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同时承受着其负面效应的煎熬,人们还知道,技术的步伐常常比道德、法律的步伐要快得多,特别是在通讯、信息和无线电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手表、纽扣、领带、签字笔、钱包、挂饰、钥匙、U盘等随身携带的小型物件都有可能偷拍试卷,橡皮、尺子、笔、眼镜及眼镜盒、项链、发夹、手镯等都有可能是作弊信息接收的终端,更怪的是瓶装饮料喝着喝着也有可能变成作弊信息接收器……这些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工具无一不是科技与作弊的完美结合。据某高校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把作弊行为视为合理化,在考前曾有过作弊动机的高达48%,预谋作弊和随机作弊的各占12%和36%,[4-5]……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就不再是一种耻辱,而是被视为一种技能,一种炫耀的本领,一种获取好成绩的捷径,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还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中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时代的焦点,成了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本人通过十多年的研究,略谈一些个人对考试作弊问题的有效客观对策的看法。

无庸置疑,考试作弊主要分为夹带、请人代考(考试本人不进考场,代考人进考场;考试本人与代考人同时进考场,互换一门或几门的座位及试卷的考试)、高科技作弊三种,对于夹带的考生可在进行视频时,对每个教室的视频转动的同时,加上对考场里每个考生不停转动的方法,以观察每位考生分分秒秒的动向。对于请人代考的考生可采取除验证身份证的真假的方法外,最好是用验指纹的方法。对于高科技作弊,为了从源头和机制上根治社会作弊团伙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团体作弊行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如下建议:

1先进的作弊测量仪器设备的改装。

对于高科技作弊,关键是作弊信息的获取(包括试题的发出、答案的收取),不管采用哪种方法作弊,只要有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便迎刃而解,让高科技作弊的考生都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无一漏网者,其方法:便是以考生的名义购置一套高科技作弊的设备(包括作弊耳机、手表、笔、橡皮、眼镜、纽扣……以及未来发明的作弊设备),或在考场收缴的各种高科技作弊工具,交来让研究公司进行改装。既然我们的手机在频弊器下不能发出、收到信息,而高科技作弊的设备能在频弊器下发出、收到信息,那么我们的测量仪器设备可利用这种高科技作弊的设备的重要部分(能在频弊器下发出、收到信息的设备部分)或利用其原理,与我们手机显示信息的设备部分进行改装或与雷达显示信息的设备部分进行改装等,让每个考场的每个考生只要他(或她)发出、收到了高科技作弊的信息,我们的测量仪器设备屏幕上马上能显示出是几组几位(此仪器成本相对低些,每个考场需添置一个)或是哪个考场的几组几位(此仪器成本相对高些,但一个考点才需添置一个)。这种改装测量仪器还可进行专利申请,同时还可出口,以降低成本,运用到每场考试的每个考场中,真正达到以其人之道防治其人之身的目的,以解决我国高科技作弊的测量仪器设备滞后的问题。

2对于客观题,采取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的形式。

所谓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是指同一科目、内容相同或不同(题目难度大至相当)、多套试卷或多种试卷,卷面的格式也不固定、不统一,答案也不能简单地统一为aBCD……,对错,打√打×,改加一些较难的符号或较难的字(不认识的字或符号,对于听取答案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且不同的试卷或同一套试卷里都可以出现许多种不同的答案符号(包括同一题目在同一或不同套试卷里答案符号不一样)。在客观题与主观题试卷完全分为两部分(本)的情况下,对于客观题卷,当年出的题不一定要在当年考试,第二年或隔几年考试也没关系,至于每年每次一门考试一共有多少套,(全国的统一考试,只有一个人知道,由他调配;省里的统一考试,也只有调配的那一个人知道)其他人,谁也不知道(包括出题老师),同时不能让新闻媒体报到有多少套试卷(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只能报到什么考试采用的是一题多卷或多题多卷,其他什么都不要说;另外考生必须知道的才告之,其他什么也都不要说。考试后也不要把试卷及答案放到网上,第二年或近几年内都可在略有改变或不变的情况下再次使用,有时也有意不用,这个也同样只有那个调配的人知道(调配的人就像人民币的印制管理者一样),其他人都不能知道。那些网上放的只有准备不用于考试的模拟题目及答案。这样让高科技作弊的公司及作弊者造成一种神秘感,对考题总是一头雾水,这将有利于遏制作弊。

3实用而又漂亮的考试专用服(包括鞋子)的使(租)用。

教育部要求所有考点均要配足配齐金属探测仪等能够有效防范作弊的设备,[6]但在实际操作时,有的考生还故意穿着戴有大量金属装饰的衣服进考场,让金属探测仪叫个不停,根本分不出是衣服的金属装饰引起的,还是作弊的工具引起的,或是用衣服的金属装饰来掩盖作弊仪器。另外是在测量考生的鞋子时基本上都叫,而有些作弊工具刚好是放在鞋子里的,这种情况让监考老师几乎是束手无策。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建议考生统一穿(购置或租用)考试专用服装(包括鞋子)分为秋(夏)装和冬装两种,这种服装没有一个口袋,没有一处能放小纸条,另外配一个挂在脖子上的口袋用来平时穿时装小件物品,考试时则放在考试教室指定地点;这种服装没有一个金属装饰物品,金属探测仪检查时,没有一点声音者才能进考场,否则不能进。考试专用服装(包括鞋子)平时也可以穿,还可作为校服用,既实用又漂亮,美观又大方,冬装暖和,秋(夏)装凉快,有一定的特色。

4齐全、统一的考试工具的租用。

在统一配备考试文具时,应将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科目考试可以使用的科学计算器和艺术类考生用的作图工具等一切考试用品包括在内。[7]有条件的地区或没有条件的地方都可采用考试单位统一购置,考生购置或租用的形式。

5考试作弊技巧大全网站的设立。

网站要把各种考试作弊的经验逐步放在网上,设置好密码,专供监考的老师们学习的,有条件的地方,在监考的老师每次监考前像做试卷一样地抄写一遍更好,有利于在监考时认别各种神秘的作弊现象。

作弊的经验如:

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式对讲机——反屏弊系统,即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式对讲机与隐形耳机结合使用,接收器是个钱包(发夹或手链、手镯)状的东西,可以随时开关,直接将信号发到耳朵的隐形耳机里。[8]

收答案时,千万不要一边看(或听)一边在试卷上钩或在答题卡上涂,而应用铅笔等把答案快速地记在试卷上字多的地方,比如阅读理解的文章行间,这样老师就算看见了也只会以为你在做注解,抄上去后再去钩再去涂,再擦掉[8]……

作弊手表能接收无线传来的答案,能存储和显示,考生可以很方便地反复翻查答案.而且现在最新的手表都有水银开关,只要晃一下手臂显示的答案就会变回时间,避免被监考老师看见。[9]

……

针对我国考试作弊的现状和动向,应从实际出发,不可能一口一个胖子,或一步登天,一次就杜绝所有的作弊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熟视无睹,而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强有力的具体措施,逐步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考试作舞弊现象的发生,逐渐根治这深恶痛绝的棘手的作弊问题,杀住这种考试作弊的歪风,努力创造出有利于考试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为社会进步,时展选拔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起保障作用,为选拔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才起决定作用,以提高国民素质和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诚信形象。

参考文献

[1]李郁;清代如何对待科举考试作弊者:脸上刺字发配充军[n];法治周末;2011年2月19日

[2]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作弊与反作弊[n];人民日报,2010年7月8日

[3]不作弊不舒服斯基.作弊高手的自我修养[m].

[4]揭秘公务员考试作弊手段:打手势、传纸条“过时”“高新技术”唱主角[n];北部湾晨报;2012年11月20日

[5]陆锦冲,徐淑玲,储志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与高等教育的诚信重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

[6]史上最严考研昨日开考作弊情节严重者或停考三年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4

[关键词]:高校招生高科技考试作弊治理对策

一、高校招生考试考生作弊的原因分析

1.考生自身的责任

在现代,许多考生缺乏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没有自立意识,自我约束差,都是导致作弊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许多考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在平时学习中不刻苦认真,使学习成绩不理想,在面对自身前途时就选择用考试作弊来蒙混过关。究其原因考生没有认真对待考试本身,对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认识不清是考生作弊的首要原因。

2.学校本身的责任

在平时学习中,许多老师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些学校在考试前给学生划一些考试范围,这样就给学生在考试作弊上提供了可行性,同时也让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如考前突击的学生考试成绩理想,还有在考试中许多学校为了提升自己学校成绩,对监考不负责,为考生提供了作弊的条件,加上现代学生作弊手段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技术手段强、隐蔽性好,在监考时难以被发现等,才让高校招生考试作弊有机可乘。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分注重文凭引发作弊行为。社会、家长、学校长期对高校招生考试的认识比较偏激,使得高校招生成为每一个考生决定自己命运的转折点,所以高校招生考试也就成了考生决定自己前途的关键。这样就给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使考试作弊现象增多。同时社会的不良风气,如社会上的替考、代考等都助长了考试作弊之风的蔓延。

4.体制不科学

这些年虽然社会不停的在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一时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人才还以考试来决定,学生所有表现无不牵涉到成绩,也因为一考定终身这样的评价体系,才使得一部分学生会通过作弊的手段来取得高成绩。

二、高校招生考试高科技作弊主要特点

1.考试作弊扩大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校招生考试人数不断增加,也给考试作弊提供了市场。

2.考试作弊形式多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作弊形式趋向多样化发展。在过去考试作弊无非就是偷看、夹带纸条、做记号,而现在考试作弊都是事先计划、有预谋,考试作弊形式多样并具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

3.科技手段先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高速发展,移动通信和网络的普及,使得考试作弊的工具层出不穷。现代许多高科技作弊手段,都利用快速便利移动信息工具进行作弊。

三、高校招生考试高科技作弊的危害

1.对学生心理和思想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作弊成功的学生,先是会产生一种不安心理,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这样他们在学习上就不再努力,每次考试就会产生依赖作弊的不良心理。

2.造成效仿、攀比从而恶性循环,使作弊蔓延扩大

考试作弊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这是因为当一个人作弊没被发现,还拿了高分,就使的其周围的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就会造成效仿、攀比从而恶性循环,使作弊蔓延扩大。

3.考试作弊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学生靠作弊取得高成绩后,就产生了侥幸心理,不再努力学习,这样就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同时也损害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破坏了学习风气。

4.使学校失去了诚信

考试作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效果下降,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了质疑,长此以往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使学校失去了诚信。

5.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高科技作弊给社会带来危害,助长了不正之风,还有人利用假的高科技作弊工具骗取钱财,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四、治理高科技考试作弊的举措和成效

1.从源头治理

为净化考试环境,国家出台了一些列维护考试公正的措施,严格规定考试作弊是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考试中的行为,有效的维护和规范了考试秩序,杜绝了考试作弊的现象。

2.各地出台了相应政策

随着国家治理考试作弊力度的加大,各地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也相应出台了禁止考试作弊的的规定和规章,进一步来维护考试秩序。同时加大了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3.应用先进的无线电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高科技作弊时有发生,这样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在国家和个地方机构密切协作下,有效的查处了一批考试作弊案件,严厉的打击了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违法行为,有效的保障了高校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

4.国家加快建立考试诚信档案

随着高校招生考试的不断健全,国家也加快了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的建设。这措对净化考试风气、维护公平公正考试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五、高校招生考试高科技作弊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树立学生的诚信观,让他们知道考试作弊的耻辱,诚实才是真正的美德。大力加强考风考纪,建立健全学生诚信的档案,强化学生的思想,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

2.改进考试形式,完善体制

要改进考试形式就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也就是教育和考试分离,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和灵活掌握所学的内容的应用,改进考试形式。

3.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

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这样使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把学习变成一种负担。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国家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要全面发展。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这样也就减少了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

4.做好考前工作,正确树立考试观

学校和老师要在考前做好考试作弊危害宣传工作,通过对学生宣传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让学生真正了解考试作弊的严重性。从思想上重视考试,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加强考前宣传工作,从考试作弊的长远影响出发,让学生明白,考试作弊在处罚力度上的严格,同时还要影响考生的未来等危害进行宣传,让考生从自己自身了解考试作弊的危害,这样就可以端正考试态度,树立正确观念,认真对待考试,来杜绝考试作弊。

5.完善监督机制

防止考试作弊的现象就要完善监督机制,就需要动员学校和老师,在考试时不给学生作弊的机会。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先了解作弊的工具和手段,在监考时要认真负责,严把监考纪律,在巡考时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完善监督机制,堵塞考试漏洞,不给考生可乘之机,才能降低考试作弊机会的发生。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5

当前,高校的作弊现象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一种偶发性事件,也不再只有考试作弊这一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文化怪胎在高校这块净土上蔓延。事实上,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仅仅是在社会广泛存在的作弊现象中的一大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美国人大卫・卡拉汉(DavidCaUallall)提出作弊文化这个概念,用来显示美国社会成型的作弊风气。不止是美国,作弊文化已经在全世界疯狂蔓延。

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成绩中等以上的舞弊者占80.66%。其中,目的是“帮助”同学的占8.86%。在各大高校三令五申,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场监控之后,作弊事件仍然有增无减。

导致大学生作弊毒瘤蔓延的四大诱因

1.学生的畸形心态兴风作浪

一部分学生对目标过度渴望导致采取偏离的考试手段。有的学生不关注个人努力和学习过程,仅仅将焦点放在考试的结果上。有的学生并没有努力学习,或者努力了,但学习效果不好,为了得高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对优秀的考试成绩的极度渴望和迫切要求下。作弊则堂而皇之地成了他们达到目的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一部分学生存在“怕吃亏”、患得患失的畸形心理。在作弊已成为普遍性事件的今天,因为“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岂不是很吃亏”的错误心理作祟,很多人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下,走上作弊这条路,从而用“别人作弊我也作弊,谁都不吃亏”这样一种结果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这也是受社会世俗观念影响而导致心理扭曲的典型表现。

2.学校的考试模式画地为牢

一是考试形式利于作弊。虽然,现在的考试形式正在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但因受限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固有的笔试形式为作弊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是考试内容利于作弊。一方面,在考试中,特别是文科考试中,试题多数是书本内容的呈现,在这种强调记诵能力的考试模式中,小抄、夹带书本等无疑是得高分最便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考试片面追求客观性,每道题的答案唯一,偷窥、抄袭等作弊方式可以帮助考生获得更高的分数,让考生从心理上加重了对作弊优势的认可。

3.社会的不良风气推波助澜

一是社会诚信缺失。“人无信而不立”这句箴言告诫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尔虞我诈、欺骗、造假等不良风气的蔓延.也潜入了高校这方净土,让原本纯真的大学生染上了这一社会恶习.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思想、品行尚未定型,然而身处于这个充斥着作弊文化的大环境中,他们很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引导,从而难以严于律己,用诚信的价值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是对作弊和剽窃行为的社会认同度大幅增加。2005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期关于考试作弊的调查,题目是:如果和您的利益无关,您是否介意身边的人考试作弊?这项调查在互联网上公布后的12个小时内。有8454名调查者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弊现象选择“介意”的比例为23%,明确选择“不介意”的占51%,而选择“说不清”的有26%。选择“不介意”和“说不清”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77%。这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一种文化趋势:对考试作弊的熟视无睹,或者对考试作弊的社会承受度在增加。然而,一旦形成了这种认同作弊的文化,团体监督几乎陷于瘫痪,高密度的作弊就会发生。

4.科技的毒副作用助纣为虐

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高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作弊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网络的发展给作弊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网络是一个连通全世界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有权利享用其包罗万象的丰富资源,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虚幻色彩模糊了人们对剽窃、作弊的认识。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Lipons)是《在大学中诚实为人行事》的作者,认为“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没有明确所有权的空间(ownership)。产生了一种虚拟的一切免责的(virtualfree-for-a11)氛围,使得学生获取欺骗性的信息或论著”。很多人认为网络资源共享,不存在剽窃、作弊的问题,觉得从网络中获得的资料都可以为己所用,而不用标注。加上有关规范网络的法律不健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作弊,缺少一种尺度的限制,就让作弊者更是有机可乘,导致学术作弊等案例大大增加。

二是先进的作弊工具让作弊文化更加猖獗。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手机、无线耳机、mp3、录音笔、数码相机等一些具备作弊潜质的高科技产物都在考场上站稳了脚跟。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让作弊行为在高度隐蔽的环境下更加安全,这就降低了作弊的风险性,增加了作弊的诱惑力。因此,在高校考试中,只要有人感到自己有作弊的需要,都会考虑使用这一手段,这就加速了作弊文化在高校的风行。

思考

解决越来越猖獗的大学生作弊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肃考纪,加强考场监控力度,规范考试行为。要建立制度严格的作弊惩罚条例等一系列在客观上制约作弊的措施,要让作弊者明白他将为其行为付出怎样的代价,从而在心理上惧怕作弊给其带来的后果。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6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

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7

【关键词】考试作弊防范治理

此文章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JK008成果之一。

考试是学校检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考试本身是给大家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会,为有志之士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更多的人才能脱颖而出。但是目前,在学校内考试、社会公务员招考、中考、高考、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认证等考试中,存在现象,甚至十分猖獗,蚕食人们的诚信之本,严重损坏考风,威胁公平竞争,影响社会稳定,值得人们深思。

考试作弊现状

考试分为校内考试和社会考试两种。对于校内考试,是测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内考试中存在的作弊现象:主要有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传递纸条、接发信息、交换考卷、偷看资料、替他人答卷或故意将答卷暴露给他人抄袭、在桌上刻写有关考试内容、手上写公式等,这些是传统的作弊手段。

社会考试,主要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司法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这些考试,涉及面广,人员层次复杂,全国每年达4000万人次,这些考试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牵涉到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重大的考试,如高考,牵一人而动全家,影响巨大。近几年,考试中行为十分猖獗,不仅个体舞弊频发,而且团体性的舞弊事件也呈上升势头。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出现群体舞弊案,2009年陕西专升本考试舞弊案,2010年1月16日广西公务员考试舞弊案,2009年12月山西太原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舞弊案,2010年研究生等招考舞弊案,2010年山西太原高考考舞弊案……社会考试作弊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从产销各种作弊器材,尤其是高科技器材(手机、手表、眼镜、作弊文具、笔、橡皮、尺子、对讲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话等),卖试题,卖答案,传送答案,一条龙“服务”,把间谍设备用于作弊。特别是目前成人考试是作弊的重灾区,虽有部门管理,但查后无法处理。且社会考试每次在校园进行,都对校园是一次污染:对于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校内大部分厕所,张贴有买卖试题答案或作弊工具的信息;考试作弊的纸条等杂物遍及校园,对在校学生有极大负面的影响。

考试作弊的特点

从目前考试作弊情况看,呈现如下特点:

1.从个体转向规模化。原来考试作弊仅仅是个人行为,现在已是向群体行为转化。如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就是学生、家长、教师及兜售考试作弊器材者,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高考试题答案的作弊案。

2.团体化。现在考试作弊,从试题,买卖答案、作弊工具出售等一条龙“服务”,分工具体,相互勾结,因而形成团体化。

3.信息化。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防止相邻考生互相抄袭实行aB卷;防替考,查身份证和指纹;接着又使用电子屏蔽仪和金属探测仪,防止利用手机等发答案信息;现在把可视电子监控和无线电移动监测车用于监考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进步与便利的同时,也有它灰色的一面。特别是3G手机技术用在考试作弊中,对监考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原来花钱购置的大量的屏蔽器将变成一堆废铁。电子作弊工具及技术更新换代快,比防作弊技术发展更快,真是防不胜防。为了适应考试防范的需要,考试组织者不得不随着作弊工具及技术升级购买新型的防范设备,也造成考试成本剧增。从监考角度看,监考已从原来的“人盯人”,到现在的“电子对抗”,真是考试作弊信息化。

4.从违纪演变为违法犯罪。原来考试作弊仅仅是考生个人的行为,但现在既有考生、家长、教师、兜售考试作弊器材者、管理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参与,并有信息和设备与金钱的交易现象,从违反考试纪律演变为违法行为,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从考虑作弊的成因来看,有两个层次上的因素:一是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直接影响着教育观、学习观和人才观,“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的观念在当今社会还根植于人的思想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考生本人都希望和梦想着通过“国考”、“高考”、“中考”等林林总总的考试“入仕”而“治人”成为“人上人”。正是这种价值取向,驱动考生冒险作弊;二是政策导向。目前我国在人才选拔任用制度上的存在着以考定终身和唯学历的现象,以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途径,国考、省考,凡进必考成为人才“入仕”的唯一选择;在社会各单位用人聘用中,重学历、重各种证书的情况比比皆是。

2.从考生个人原因来讲,考试作弊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从客观方面讲,考生作弊是迫于压力。因为现在的考试基本上是“一考定终生”,在高度竞争的环境里,如果能通过作弊提高分数,那么将可考上较好的大学、有更多获得奖助学金、就业机会,并顺利拿到学位、资质或好的社会地位等。在强大的压力下,舞弊的动机非常充足。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8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在连成小型局域网的计算机教室内进行的课堂教学(以下简称“网络课”)。网络课的技术特点包括:一人一机,可独立操作软件;可上因特网或校园网查找资料;可发帖子或切换任意学生的操作。

网络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不足,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

现象一:网络信息资源不良

学生上网进行了一次网络学习,去浏览有关中学生动画制作的网站,查找有关动画制作的信息。但无论是在“百度”里面搜索,还是在“google”里面查询,所得到的信息是广告泛滥成灾,大量网站内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诸多严峻的事实迫使教师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搜寻找好有价值的信息,再提供给学生。现在,信息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来,无疑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利于教育教学的同时,其实又在影响着教育的成效和教学的效益。

对策:

当教育界都对信息技术大加褒奖,形成了信息技术会对教学带来新气象、新变化这些共识的同时,我们是否从根本上考虑了去建立一个支撑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平台。与美国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相比,我国网上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这种无须争辩的事实已经制约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很多可用的信息资源,还不时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如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等等。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要紧紧的依靠国家的扶持,在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人员、美工、媒体制作人员、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内容专家、教育心理专家、教师、管理人员、评价人员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以此消除“网络信息资源不良”的尴尬,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

现象二:信息技术=聊天+游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给教师的感觉就是“乱”,诸如男生玩游戏、女生聊QQ、上课纪律随便等等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对策:

1.加强教研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解决课堂问题的关键。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也有助于学习者学习的维持。但当前信息技术课的定位,对学生动机的培养不利,大多数学生把其当为副科,或者是紧张主科学习的放松方式,再加上网络的诱惑,自然会造成课堂的散乱。为此,课程的定位是改革的重点之一。另外,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和科学的教学设计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型知识和操作型知识,然后对它们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

对于理论型知识,学生不太感兴趣,学习动机也不会很高,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对网络始终有强烈的兴趣,为此,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为依托展开教学是可行的,对学生动机的激发也很有帮助。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教师教学之处告诉学生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然后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等,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己搜索资料,通过自主探究或是合作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问题较多的地方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软件集体指导。另一种是教师先对概念或原理进行讲解,再提供一些资源或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或实践来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操作型知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基础好的不想听,基础差的又跟不上,采用分层教学是有必要的。应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为达到不同层次目标,本文采用了任务分层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标,其中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2.加强管理。

有效的管理可以带来良好的效应。任何事物都其两面,一定的措施往往能把事物不利的一面转变为有利的一面,为此在开通网络的前提下来改善目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的民主管理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方面,当事人及时进行交流。

现象三: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诚信危机

课程实施与考试评价的集体作假

对策:

1.“看似充实”的信息技术必修课课程表与“营养不足”的教学现状

课程表上信息技术课大多赫然在目,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被其他科目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在高中阶段为了迎接高考,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更是经常成为其他高考科目补课、备考的备用课时。信息技术被部分区划为非高考科目,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被歧视的弱势科目。

2.信息技术会考中的集体作假:学校和教师在用考试教孩子学坏

很多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但又不愿在信息技术会考中落后于其他学校,所以,很多校长就“顺理成章”地犯起了他们一再教育学生不要犯的错误――作弊,而且作弊的花样也绝对达到了校长水平,包括集体作弊:即以学校为单位甚至以地区为单位整体作弊;教师帮助学生作弊:即教师帮学生提前搜集题目,或者考试时教师帮学生答题;校际协同作弊:即在学校相互交换监考老师时校际协商相互帮对方学生作弊。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9

【关键词】科技之利科技之弊道德

“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义随着实际运用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科技这一概念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却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因为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学这特殊的智慧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魔力,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科技使得人类社会异彩纷呈,就像有人所说的那样,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够探测到更广阔的和更微小的世界;从古代的以步步远到现在的上天入海(飞机、航天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潜艇等),人类已经可以驰骋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深深的足迹;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与交流,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已经开始变成一个地球村……科技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物质影响和非物质影响是无可估量的,人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历史前进的步伐,领略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无穷魅力。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必将继续引起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而所有这些变革都将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今天,科学技术对我们人类而言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它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总之,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为人类开创美好的未来。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冀,但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技也有损害人类的负效应一面,对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最典型的莫过于目前面临的全球温室效应、核武器威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趋势具有毁灭人类的潜在威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长,加上利益因素的驱使,使处于加速创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随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失效与颠倒,甚至摧毁整个人类和地球。科技的毁灭性威力,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成为影响巨大、最具潜力的大众媒体,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更加锋利。生命科技能够治疗疾病,经过基因改良可以产生更多新物种,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预自然,使人类可以对生物生命进行“任意修改”,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谓的遗传基因污染,这种新的污染源很难消除。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以往科学计划有很大的不同点,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它将产生复杂的人类伦理、法律、社会问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很多人没有形成根本的环保意识,从而肆意挥霍和破坏生态环境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蓝,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枯竭的资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这是威胁人类现在和未来的最严重的问题。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们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是让世人及时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负效应追究其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因此可以说: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科技在善的手中,便为善,恶的手中便为恶!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类还需要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等措施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而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对科学伦理道德的研究,通过道德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使人类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必须要有一种严格的道德制约。

第二,加强科技伦理的教育,要让科技人员重视伦理问题,自觉地用伦理价值规范及其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并在科技—伦理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公正性和公众利益优先性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科技与社会伦理价值体系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机制。

第三,加强科技伦理常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管理决策者和新闻媒体,应尽可能保障公众对科技的知情权,这样公众才能对科技所涉及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具体的讨论,通过磋商,对当代科技在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

第四,在宣传伦理知识的同时,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调节科学工作者行为的评审体制、社会法规和政策制度,并通过这些运行机制获得强制性时,才能有效地吓阻违规行为,同时使遵守规则者获得心态的平衡。

总之,科技不能完全独立地发展,人类的智慧必须时刻关注这把“双刃剑”,才能开辟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何国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庄嘉.人类要关注科技进步这把“双刃剑”[j].长白学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j].河南科技,2001,(9).?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经济法问题;分析和研究

智慧城市不断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智慧城市的建立可以对不同城市运用情况和管理进展、城市发展进程等等进行优化和完善,改变城市和人们群众以及土地资源关系,提高城市服务能力,进而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效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大目标。

一、智慧城市主要含义

城市是社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建立的城市群体。城市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归属体现。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和生产资源和物质资源具有紧密联系,其是伴随生产和生活方式进步而进步。智慧城市建立理念,起始于iBm机构,智慧城市这一理念的源起具有事实理论依据,而不是凭空产生,智慧城市和是现代化可学技术和时展整合而成,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总的来说,智慧城市的产生首先要符合几个必要条件:物联网技术手段、云计算技术手段。

二、智慧城市建设活动中,经济法律问题

(一)信息技术体系经济法律弊端体现

在当下构建智慧城市活动中,信息技术体系法律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慧城市的构建具有狭隘性,没有站在全社会以及技术总体要求的角度出发。我国不断颁布的国家标准法律制度和标准化法律章程等等法律体系,对于传统城市建设活动还较为适合。伴着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智慧城市构建活动脚步加深,互联网和物联网体系的不断发展,当下众多信息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不能和实际运作缜密结合,进而对我国智慧城市构建带来弊端影响。其二,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对信息资源保护具有片面性。造成我国法律体系对信息资源保护具有片面性的主要原因是:当下我国的信息技术较为薄弱,没有核心技术手段。尽管伴有一系列可利用信息技术,但是其服务主体是外国企业,进而严重阻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立。再者,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采购条例中,不具备严禁法律管理章程,依据我国采购条例的其中一条给出,当下信息技术和智慧化城市的发展脱轨严重,阻碍了智慧城市发展。

(二)市场建构活动弊端体现

在市场构建和和实际运作活动不相符,市场计划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等等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消极影响。造成这一现象发展的原因包括下文价格因素。其一目前我国物联网管理规范的松散性,其没有合理化管理章程。依据我国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给出,虽然其对产品的性能给予相关要求和标准,但是物联网技术产品和传统产品具有不同性,进而原始的质量管理章程不符合对物联网的等新型技术产品的管理和规范,将影响智慧城市建立。其二,电信管理章程的弊端体现。自2014年开始,国家领导和相关部门就对电信产业发展进行信息的规划,以促进电信产业发展。但是站在整体角度来看,其针对电信产业服务环节完善具有瑕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信产业广泛应用,服务范围狭隘性对我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也带来不好影响。伴着数字鸿沟弊端发生,这一弊端将会恶化。其三,对于消费人员讯息的保护弊端体现。在二零一三年初期,我国出台了信息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条例,这一条例出台后,在对我国消费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方面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全社会来看,并不能就整体维度进行管理,且不具备强有力约束性。

三、智慧城市建立活动中,经济法有效运作

(一)增加调控职责性,建立计划法

在智慧城市构建活动中,建立计划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计划的建立,首先要对计划主旨内涵、计划运作主体、管理个体、编制环节、和计划运作活动中,相关体系和环节的关联性等等,建立相对法律章程,降低法律管理效率低下现象发生。其次,要增加法律的责任性,增加法律规范性。对于触犯法律和违反契约的行为,给予相应制裁和惩治。对于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和制裁,是法律庄严性和权威性体现,增加法律威慑力,是确保法律条例有效原作和发挥最大约束力保障。经济法法律承担具有多样化形式,包括责任制度、经济责任、信誉和诚信体系、刑事责任。

(二)物联网系统的行为管理规范

市场责任管理条例的一则给出,市场的发展在于法律体系的管理和规制。在市场管理活动中,规制法章程和国家宏观调控具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进行简短辅助和直接管理,加快了经济法的发展,完善了经济法规制功能。在当下物联网技术属于起步阶段,物联网市场体系还没有大规模运作,进而需要建立一个灵活和积极的管理环境,为其构建科学环发展目标。所以,对于物联网产业的运作模式,要给予足够灵活运作空间,来促进经济法在物联网主体行为管理活动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对消费主体隐私进行保护

对于消费者主体隐私进行保护,首先应依据我国实际市场运作情况和国情,构建一整套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我国的法律是体系,其在对消费者信息保护条例构建时,可以依据西方国家紧凑型立法形式,建立一体化个人信息保护章程,增加对消费者主体保护。其次,也应该对于当下消费主体信息保护条例进行完善。假使单一依据当下消费者隐私保护法的第九款,无法对消费者进行全面隐私保护。应该依据实际市场运作活动和我国国情,增加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利用经营人员和消费人员的不同行为构建整合的法律规制,对消费人员和经营人员共同管理,达到消费者信息保护最大化,为消费者个人隐私安全性做保障。

四、结论

城市是社会和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伴着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建立的城市群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被提起。智慧城市构建活动,是一个缓慢和复杂任务。因此,在构建活动中,需要对不同环节和弊端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改善智慧城市加努力活动中不足,特别是要关注经济法问题,将极大影响智慧城市建立进程。进而,在智慧城市建立时,要把经济发研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充分法律经济发积极意义,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吴余龙,艾浩军,刘兰英,季胜男.智慧城市———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9(23):191-192.

[2]邬明罡,张桂芳.美国智能电网优势显著政府、法律起关键作用[J].世界电信,2015,26(14):88-89.

[3]罗海林,赵冬臣.论产品标准制定的消费者参与机制———兼谈<标准化法>的修改[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4):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