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支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05

通信技术支持篇1

[关键词]技术标准信息通信技术政策支持

一、有计划地参与、跟踪和采用国际标准

对国际标准的参与是指积极参与事关中国利益的国际标准审查及相应的国际会议,争取使国际标准反映中国重点领域技术要求。在中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来反映本国技术要求,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策略。

采用、跟踪国际标准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国际标准作为世界各国协商一致的产物,反映了国际普遍达到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是多边贸易都能接受且最具公正的标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依据,也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有力武器,更是中国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把采用国际标准放在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突出位置,是促进中国企业站在国际经济发展的同一平台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

技术标准最终都将由市场来检验自己,所以标准的市场导向非常重要。这个市场导向一是指标准影响的产业和产品最终都将由市场上的消费者来决定;二是指标准制定应该以企业作为主体。企业要逐渐取代政府成为制修订标准的主体;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产品,其设定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并成为企业、广泛参与的产物;政府应由标准制修订的直接组织者逐渐成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监护人、委托人和用户;标准生产中的各项投入不但要准确核算,也要开辟多种渠道,合理解决。与此同时,标准在实施时,既要满足公众利益的需要,不以盈利为目的,也要适当地收取成本,实现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在这种机制下,各类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将不再具有行政色彩,而成为像etSi那样的标准的组织和协调机构。整个标准化生产体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级标准化组织靠生产技术标准这种特殊产品为政府和全社会提供公益,并从中获取相应的回报,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技术创新化-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策略

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在现代iCt标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核心专利、版权、标识等知识产权都会成为标准竞争的利器。通过推广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知识产权能够借助于技术标准的扩散获得权利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至关重要。同时,逐步建立完善本国的知识产权政策,要将知识产权政策、产业研发创新政策和标准化政策协调起来,通过将企业的创新技术融入标准中,将企业的研发优势延续到产品开发中,进而获得市场优势。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寻求标准突破策略。即利用产业转型、产业融合或者产业扩展机会,积极寻求标准的制定。而这种机会主要是由于iCt技术彻底创新和融合导致的产业标准构架的重构造成的。在iCt技术开发的初始就要有计划地将企业专利工作、标准化工作与创新研发工作同步。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同时,力争把这些专利渗入到相应的国际标准中去,通过标准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知识产权的效用。

四、建立自愿联盟性标准

政府是技术标准体制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欧盟的标准化运作模式,积极寻求政府参与标准化的程度和有效的方式,是中国标准政策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各级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应通过对系列标准的宣贯实施,推动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奠定基础。第二,鼓励企业在采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反映到标准中去。第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支持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草案,争取成为国际标准。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借鉴国外企业的有益经验,采用研发联盟、技术联盟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研发iCt相关技术。第四,建立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快速便捷地获得最新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信息提供服务。第五,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训,协助企业培养一批熟悉国际标准审议规则并具有专业知识的标准化人才。第六,通过非政府途径,建立政府间接干预的标准化的市场协调机制。

中国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较差且拥有核心知识产权较少,依靠单个企业建立一个拥有市场扩散能力的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2G移动通信的实践证明,开放的兼容性联盟标准更能够在标准竞争中取得优势,欧洲开放式的联盟标准或混合标准方式是较为有效的标准形成和运作模式,它是美国市场事实标准和日本法定标准模式间有效的折中,能够相对较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利益和私有知识产权之间两难折中的范围。这样,在兼容性联盟标准中,几个企业互相制约,不会形成某个企业对标准的垄断,从而破坏公共利益的结局。同时,企业之间通过交叉许可解决了知识产权与标准制度冲突的难题,又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力,为下一步标准扩散打下基础。尤其对于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均有限的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既可分摊高额的开发成本,分散新技术开发和标准化的不确定性风险,又可以获得兼容标准的网络效应,彼此取长补短,获得事业互补效益。尤其可以减少企业标准之争,达到共赢目的。

参考文献:

通信技术支持篇2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应用;研究

5G移动通信技术是在对传统的4G、3G与2G等通信技术特点和优势进行不断总结和改进基础上实现一种新型技术,它也是未来通信工程领域中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现代化生产中,通过将现代生产需求与5G通信的技术功能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我国各行业生产逐渐向着无人化与少人化方向发展,实现现代化生产与技术研究的全面提升,也是未来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目标领域和发展方向。其中,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受现代化发展的信息技术等时代背景影响,在各项通信技术研究与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对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的通信建设需求有效满足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下文将围绕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5G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优势分析

1.15G移动通信技术

5G移动通信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在4G与3G等技术基础上兴起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特点,有关研究显示,与4G技术相比,5G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达到4G的100倍左右。由此可见,5G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传输速度不仅存在大幅的提升,而且其通信质量也具有显著改善,在通信工程领域所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更高。此外,根据5G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技术参数分析,可知由于其通信传输的标准频谱在中高频段表现较为集中,使其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虽然具有传输速度更快的特征和优势,但也会导致其覆盖成本增加,同时由于5G通信传输中采用毫米波频率的设置较宽,但存在绕射和衍射不足情况,需要通过对mimo引入应用来促进其天线增益提升,最终实现网络覆盖的范围拓展。如下图1所示,即为5G组网的基本结构形式。

1.2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

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与传统的4G技术相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多天线传输优势。5G移动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也是当前通信领域中具有较高安全性与覆盖性、传输灵敏性特征的最新技术手段,它在通信传输中通过多天线传输方式,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信号传输效果,从而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不仅在传输速度上大幅提升,而且能够实现对新兴资源的有效运用,技术优势更加显著。mimo技术的引入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传输中进行支持的天线数量明显高出4G技术约十几倍,使其传输基站的信号接收与容纳量显著提升,在一定层面和mimo技术的多输出与多输入特征基本相似,因此,在不同用户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5G移动通信技术对mimo的导入应用,从而对各个不同用户的信息传输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使其技术应用的作用和优势更加显著。小基站传播优势。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应用中,其多天线传输形式会造成传输尺寸的不断减少,同时对传统通信技术的大基站传输弊端进行有效避免,通过小基站部署与传输应用,促进其信号传输与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在通信网络布置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与设置,从而形成更加密集与强大的通信网络,为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基站建站与通信应用的功耗与大基站相比更高,因此,在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中进行小基站部署与应用的成本也相对较高。波束成形优势。波束成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应用,是通过对有限能量的有效聚集,从而在特定方向实现传输,以对其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降低和控制,同时通过形成很窄的波束,来降低其他信号的干扰影响,并促进传输距离增加。此外,5G移动通信中波束成形技术的应用实现,还能够促进频谱利用率提升,即通过计算对信号传输的最佳路径进行确定后,使其按照设定的传输路线进行传输,以避免信号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远距离传输引起的衰减风险发生。

2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结合上述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分析,在对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进行研究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从通信工程建设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智能通信工程领域的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通信中的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2.1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全双工通信技术。全双工通信技术在5G移动通信技术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能够促进其通信系统的灵敏性显著提升,同时实现移动通信过程中的频谱运用水平显著提升,且其提升水平能够达到一倍甚至更高,从而对同一地区与同一频谱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支持,并降低数据传输中对无功功率的消耗,具有更为显著的通信应用优势。(2)多载波技术。与传统的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最大可达到1GHz的标准。而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这一特征优势,与当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多载波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中,对传统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的频谱效率以及抗多径衰落等不足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多载波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对发送端数据功能和作用和应用,进行滤波器组有效调制,从而在滤波器组的作用和优势支持下,为多载波运行的更加高效与合理性提供支持。(3)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时代,数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通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对大数据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对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加工等处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数据平台进行支持。其中,云计算就是实现大数据应用的支持平台。5G移动通信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领域的应用,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和平台应用,与一般的数据处理和应用平台不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省略掉对数据的下载和存储等过程,是通过直接在云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使数据应用更加方便。

2.2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1)通信工程建设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城市未来通信工程建设中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紧迫性特征,并且不仅能够促进城市通信网络的覆盖增加,而且在促进用户满意度提升方面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当前,我国的城市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通信网络构建所花费的物力与人力成本较高,同时会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对通信容量产生较大限制,不能满足其实时通信需求。而5G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工程建设中应用,能够通过端与端连接进行直接通信,在有效满足数据传输的近距离通信需求,从而对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要求进行满足基础上,还能够有效避免中间节点的干扰影响,促进其通信传输的速度与效率提升,降低通信过程中的资源损耗。除上述作用和优势外,我国城市通信工程建设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实现多结构、多渠道与自由配置的复合型通信网络体系建立基础上,通过网络联动,推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2)智能通信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建设与发展中应用,是以智能化为首要考虑和发展的目标,它能够促进智能通信建设与发展,从而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其中,5G移动通信技术在智能通信建设中的应用,除表现为手机等移动终端与电子设备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将5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电子显示牌以及路灯等公共设施的智能化管理中也能够实现较好应用,并促进城市建设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快速发展(如下图2)。以5G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为支持,进行智能通信以及智能城市系统建设中,需要先对其具体架构进行明确,从而在网络全面化建设与应用基础上,通过信息的安全与高效传输,为智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3)物联网通信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物联网通信中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通过5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能够根据其网络信息的需求,在针对性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推动下,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增多,使得物联网的接入设备数量及类型也越来越多,同时也对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移动通信和物联网平台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使得在现代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进行通信工程领域的物联网平台建立(如下图3所示),具有更加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因此也推动了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通信的联合应用。(4)云端生活与5G移动通信技术随着信息快速传输与实时分享支持下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时代到来,促进了云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对信息存储数量的不断扩展,并促进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升,在现代信息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中,云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通信传输速度不断提升下,也会为云技术的更为广泛应用和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是5G移动通信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实现,也为云技术以及云端生活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基础条件。比如,在进行大量的数据文件传输中,通过5G移动通信与云技术支持的数据传输,不需要对数据文件的可存储空间及其内存大小进行考虑,而是在5G移动同学滚技术的支持下,即能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与高效传输。此外,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及其在云技术开发应用中的优势表现,还可以从5G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更加人性化与便捷化的云服务开发和应用实现,以及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终端设备云层面持续拓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可见,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在云端生活的开发和应用上有广泛的表现,而且对云端生活的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通信技术支持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探讨

1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对于城市轨道建设及运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交通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及部门及时的加以解决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城市人民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2信号维护支持之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设备,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不仅能够起到保护行车安全的作用,同时对于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也能够其到极大的积极效果,因此在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这一系统的应用率是非常高的,同时也为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对于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来说,其基本原理及工作内容便是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整个信号系统的设备进行监测,根据监测,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能够有效的判断出所有被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设备的运行状况出现了问题,那么系统则会自动的对出现问题的时间进行确定,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地点进行定位,这就为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修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从而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因此可以说,信号维护支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须不断加以完善的。

3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3.1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无论在性能还是在对技术的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对相关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调查显示,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已经涵括了包括微机监测系统、电源监测系统以及维护监测系统在内的三部分内容,其中前两者主要是针对停车场或车辆段来讲的,而后者则是针对整个系统来讲的,目前,微机监测系统已经完成了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应用,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技术含量以及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后两者同样。

3.2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我国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虽然在不断发展,但需要维护的问题以及内容也在不断的增加,且系统发展的步伐明显已经无法充分有效的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为解决这一矛盾,最为有效的做法便是完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其次,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过程中,相关领域并未形成一定的维护标准,这就使得相应的维护过程没有标准可以支撑与依靠,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定会导致维护过程的混乱,因此,维护工作也便无法顺利的实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使用性的保证是非常不利的。最后,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并未形成一系列有关信号维护支持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信号维护的过程对信息的采集不全面。对轨道交通设备的维修工作需要根据对其各方面信息的了解来实现,而如果相关人员无法全面的了解有关设备的各项信息,那么整个维护及维修的过程便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设备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也便无法得到保证。

4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的策略

通过上述文章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同时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被解决,因此,提出一系列有关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策略便开始变得迫不及待,具体而言,其完善过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技术含量与轨道交通中出现的问题的频率以及问题的难度之间存在矛盾,而这又是阻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困难,因此,想要使这一系统得到完善,首先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对这一矛盾进行解决。具体而言,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予以支持,一方面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还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在国内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技术,从而使上述矛盾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次,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存在技术标准缺乏的问题,而技术标准的缺乏对于维护以及维修过程的实现十分不利,因此,国家必须针对这一领域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这是使领域内技术水平能够得到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措施。最后,针对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如果相关的技术标准能够得到完善,那么便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具体的解决过程还是要靠对技术的完善来实现的。总的来说,解决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要根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信号的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其次,要对各个信号检测系统的报警设备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号采集不全面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行。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人民生产及生活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一项重要系统,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状况的保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这一系统在无论在技术标准方面还是在信息采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严重的阻碍了城市交通的顺利运行,因此,国家及有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关的策略,以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能够得到完善,从而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伶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J].市场研究,2015(7).

[2]贾萍.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的必要性[J].城市轨道交通,2012(04).

通信技术支持篇4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信息革命的产物,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在信息革命的浪潮的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展,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而兴起的新兴产业也不断在出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背景下,通信技术作为支柱性和基础性产业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也成了研究的重点。近几年,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方面效果明显,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融合,大大推动了信息化水平。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介绍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概念。计算机通信技术连接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两端,是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支持平台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其终端实现数据信息交换的过程。计算机支持的通信形式可以是纸质文件,也可以是声像文件。一个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包括了数据通信设备、终端设备、传输信道及通信软件等内容。计算机通信技术与电话传输通信共同构成了人类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的主要交流工具。

(二)计算机通信的特点:(1)兼容性强。与电话传输通信相比,计算机通信的形成更为多样,纸质文件如表格、图纸、涉密资料、图片,音像资料如电影、歌曲,语音功能如视频聊天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因此相比电话传输通信,其兼容性更强。(2)传输效率高。在曾经的语言模拟信息传输状态下,其速率往往只有2400bit/s,每分钟也只能传输18000字符左右;而在数字信息传输环境下,其传输速率已达到64kb/s,传输字符已达到48字符/s,而且随着光线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速率空间将进一步释放。(3)呼叫等待时间短。基于电话传输状态下的通信时间一般在3~4min,而基于计算机通信状态下的通信时间绝大部分时间缩短在5s以下,接近三成的时间控制在1s内,最为关键的是,计算机通信由于抗干扰能力强,从而保证了通信状态的畅通和传输质量。

二、计算机通信技术实际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因其传输量大、传输速率高、处理数据快和良好的信息保密功能而在工业、国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的融合催生了诸如多媒体通信技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等。

(一)实时远程通信。实时远程通信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应用,尤其在互联网融合的应用环境下,电脑(主机)与电脑(主机)间通过网络实现连接,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信功能得到保障,且方式更加多样化。如类似qq、ems聊天工具支持的信息发送、视频聊天等功能,e-mail所具备的大容量数据传输等,这些都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所衍生出的通信交流方式。

(二)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承载了集语音、数据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其生成的语音流、数据流和视频流借助宽带网络技术支持实现高质量、高速率、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传输。伴随着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的日渐成熟,多媒体通信技术已演变成了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出现,在市场的推动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主流。如数字电视支持下的网络电视已渐趋普遍,视频电话、视频会议等形式也普遍得到应用。

(三)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随时随地实现无障碍通信,这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初衷,而且目前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随着便携式计算机用户的保障性增长,基于任意时间、任何地点的通信传输必然成为技术演进趋势。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支持下的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卫星通信技术等为便携式计算机实现有线通信状态下的同样功能提供的可能。

三、结束语

通信技术支持篇5

1.1政策环境的支持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科学信息技术,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优化电子信息通信资源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应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使两个行业由统一的机构进行管理,所以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提出建设SG186工程,以建设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作为目标,实现电力信息及数据的资源共享。要想实现该战略目标,必须要以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为基础,电力通信网络能够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网络信息数据的整合。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建设拥有坚强智能电网、优良资产及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公司,这样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扩大数据网络的接入范围,提高电网公司的数据通信网的覆盖范围。由此可见,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有国家政策环境的支持。

1.2经济环境的支持

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提高以及国家电网近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网通信工作人员发现,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能够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从经济环境来看,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有助于实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降低电力网络的管理成本,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率,能够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促进国家电网的集约化发展目标,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此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网企业需要在运营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简化网络结构、降低运营投资成本,而这两者的融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1.3文化环境的支持

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突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创造新型融合网络通信环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电网企业员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根据用户的具体服务要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能够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其次,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有助于电力网络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员工工作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够促进电网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另外,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能够创新员工的工作方式,能够促进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满足虚拟办公的需求。

1.4技术环境的支持

从技术角度分析,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涉及到多项关键技术:(1)核心网技术,ip/mpLS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网络结构的稳定性。(2)接入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光纤接入网、无源光网络的应用,都能够为其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3)软交换技术,该技术应用极为灵活,能够支持多业务操作,因此能够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合。(4)软交换系统,该系统的应用能够简化网络数据传输,能够提高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上述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都为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因而这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是较高的。

2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具体策略

首先,电力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通信调度室,保持机房与调度室的独立性,这样能够保障电力信息与通信的全面融合,能够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对调度信息及通信进行统一监控,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电力通信技术能够为电力信息的传输提供渠道,信息监控的结果反馈也需要通信调度来实现。整合工作流程,能够实时监测通信运作状况,有助于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监控系统,有助于强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有助于员工及时掌握信息传输状态及反馈信息,促使通信系统运行的统一调度及运行目标的实现。其次,需要将基础技术的融合作为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基础。电网企业需要建立健全通信管理体系制度,完善相关的技术要求,这样能够进一步规范电力通信运行维护工作,操作的可行性得到强化,为通信作业的顺利开展及现场督查工作提供基本的规范性指导,保障操作的可行性,确保员工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全面提供通信质量。另外,企业需要引入资金及技术来构建信息化的系统运行平台及信息监控中心,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操作该系统,通过imS系统的应用来对电网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系统信息来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及时分析并处理好信息系统故障,进一步落实系统的维护工作,进而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与运行水平,这样有助于真正发挥该系统应有的作用,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后,企业还需要积极开展基础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及指导活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培训活动,这样有助于保障员工掌握相关技术,更好地应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最终促进这两项技术的融合。

3结束语

通信技术支持篇6

[关键词]otn;原理;特征;技术

中图分类号:tp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331-01

1otn系统技术原理与结构特征分析

1.1otn系统的技术原理分析

otn是一种利用G.709协议进行规范的新一代光传输网络技术,otn光传输网络技术在实际通信传输应用中,从传统的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形式,逐渐演变并形成一种进行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管理实现的新标准,从而形成一种光传输网络新技术。与传统的通信网络传输形式相比,otn光传输网络技术在传统的数字传输方式基础上,继承了数字传输中SDH网的优点,并且还进行了网络传输新能力与新领域的扩展,能够实现对于大颗粒的2.5G以及10G、40G业务的透明传输,并且在进行这些业务的通信传输过程中,还具有SDH网络的异步映射和业务透明传输等功能,在此基础上还扩展了otn系统技术所独有的前向纠错技术,实现分层次与多网域的通信传输监视管理。

此外,otn光传输网络技术在实际通信传输应用中,不仅能够支持光传输网通信通道的运行以及管理、维护等功能作用,同时还支持光信道的性能监测能力实现;另一方面,otn光传输网络技术中的激光器主要是通过对于不同光纤的波长管理实现对于通信传输网络的管理。最后,在otn光传输网络技术中,由于光域使用的是帧结构的数字封装技术,因此,otn开放式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在进行通信传输应该用中,还具备有wDm/SDH网的管理功能和高可靠性特征。otn开放式传输网络技术在实际通信传输应用中,在通信传输技术与设备两个方面,不仅有对于传动的SDH以及wDm技术设备的优势继承与组合,而且还进行了业务传送能力的拓展实现,对于通信传输中的多种形式灵活组网功能也能够进行支持,还在对于原有的光网络设备改进融合基础上,提升了现有光网络设备的应用性能和优势。

1.2otn光传输网络技术的特征分析

otn光传输网络系统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功能特征。首先,otn光传输网络系统技术在实际通信应用中,具有多种信号封装和业务透明传输的功能特征,这主要是由于otn系统技术中应用的帧结构具有支持多种信号映射和支持透明传输网络体系的功能作用,像以太网技术形式等。其次,otn系统技术在实际通信传输应用中,还具有大颗粒业务调度以及带宽复用、交叉、配置等功能作用,也就说说otn系统技术在进行通信传输应用中,由于进行通信传输的业务为整体颗粒映射的状态,在通信传输过程中,不仅能够节约通信传输的通道资源,保证原有传输业务的完整性,同时还能够实现更优质通信通道的提供,便于进行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再次,otn系统技术在通信传输应用中还具有完善性能字节,从而提高通信监控与管理能力,和加强网络通信传输中的组网与保护能力,有效降低通信传输网络的组网成本的特征。

2otn关键技术分析

otn技术既不属于全电域技术也不属于全光域技术,而是一种电与光的融合技术。故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组网时需要综合应用到如下几种技术。

2.1otn组网与传输技术

otn网络的组网技术与传输技术是相互独立的,需分别对两种技术进行分析与讨论。

otn组网技术中包含光层、电层以及混合层调度技术。其中,三种调度能力的实现分别是由支持oDUk的交叉连接、支持波长的交叉连接以及同时支持上述两种交叉连接的功能而实现的。这种组网技术能够更好更灵活的实现分组业务的适配与调度。在此技术基础上适当应用数据分组技术、以太网传输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基于otn技术的组网技术中另一关键技术为生存性机制。该机制允许组网网络中的电层不同oDUk子层设置不同的保护恢复机制,如子网连接保护、共享环网保护等保护机制可同时存在。在光层方面,该机制同样支持多种保护方式的应用,如光通道1+1保护、共享保护等。

otn网络在传输方面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为可支持前向纠错的otn帧结构,该帧结构能够支持更高速率和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服务。当前已实现的otn网络传输速率可达n×40Gbit/s。otU4标准中的帧格式设定甚至可以将其提升到n×100Gbit/s。

2.2otn管理与智能控制技术

在otn网络的管理关键技术方面,其所规定的帧格式允许在多个层面对传输开销等信息进行监测与控制。在otn网络的电层中,其除了兼容对传统层次的管理之外,还添加了多达6级的tCm管理;在otn网络的光层中,其除了兼容SDH业务侧J0与B1的管理外,还添加了对段层和通道层的管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广域传输的信号仍旧为模拟信号,故光层的逻辑性能监测实现是间接通过电层开销信息管理与监测来实现的。在otn网络的智能控制关键技术方面,其添加了基于波长粒度和oDUk粒度的控制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就进一步的提升了用户的网络带宽与数据业务适配,使得网络通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基于多种粒度的带宽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得控制功能能够在光层、电层、混合层等不同层面实现。

3otn的应用策略分析

otn网络包含多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应用策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层面的选择。考虑到基于otn技术组建的网络在传输带宽、传输速率以及网络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可以看出,其更适合在大型网络、干线传输网等层面进行应用。

2)组网技术的选择。常规的otn组网方案与步骤为引入otn接口,管理维护应用,组网,保护技术应用等。该组网方案更加适用于已经形成了足够的组网与保护功能的网络层次。

但是随着otn网络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其组网方案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首先对现有的wDm网络进行扩容,然后在其基础上引入otn接口与wDm传输混合组网,之后在当前网络中引入调度与保护功能并启用开销管理功能,最后对多个网络进行业务适配。

3)与业务层网络的关系选择。otn网络内的传输数据量很大,若在业务层使用传统的ip网络流量转发策略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还会造成能量的浪费。若使用直通功能对ip网络内的核心路由器流量进行转发则不仅可以节约网络资源,还能够降低设备的能量损耗。

3.结束语

总之,otn系统技术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光传输网络系统技术形式,在实际通信传输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性能优势与特征,进行该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文玉,张海懿,汤瑞,吴庆伟.otn关键技术及应用策略探讨[J].电信网技术,2010(11).

通信技术支持篇7

【关键词】三网合一技术发展趋势

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向数字电视网络、宽带通信网络和新一代互联网演化的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使技术功能趋于相同,业务范围趋于一致,市场趋于融合,形成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局面,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语音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一、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

(1)基础数字技术的发展。基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全面的使用,使电话、图像和数据等业务都使用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分配和交换,所有的业务都使用统一的“0”、“1”比特流。在未来的信息传送平台上,将不再区分业务的种类,所有的业务都采用统一的处理方式,因此三种业务分割三大市场的情况将彻底消失。(2)宽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是宽带技术的主体。三网融合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一个网络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能够支持多种媒体业务传送的网络,像音频等媒体的传送一般要求的带宽较大,容量巨大的光纤通信技术就成为了最佳选择。宽带技术特别是光纤技术的发展为三网合一的业务信息传送提供的必要的带宽支持。光纤通信技术作为通信的支柱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具有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网络是三网合一理想的传送载体。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在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电视网和电信网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支持用户需要的功能和业务。软件技术正在向为多媒体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为三网合一提供技术支持。现在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了三大网络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基础。(4)三网合一的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同步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已经很成熟,能满足当前高速通信的要求,逐渐成熟的atm交互技术也为宽带业务交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宽带的接入网络采用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以后,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同时为用户提供电话、视频、图像和数据等业务,还可以提供多种高速的信息服务业务,很好的解决了宽带传输的瓶颈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对电话、电视、网络等各种业务的需求。(5)统一的tCp/ip协议。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采用统一的tCp/ip协议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统一的tCp/ip协议是三大网络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为三网合一奠定了基础。

基础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语音、图像、数据等业务都可以采用统一的编码传输;宽带技术的发展为图像、多媒体和数据业务提供了带宽支持和速度支持;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的功能不断的升级,支持更多的业务。多种技术的支持,使三大网络在网络层上实现互相连通,业务层上实现互相交叉渗透,tCp/ip协议在应用层上为三网合一提供通信协议,使得各种业务能够实现互通。网络的业务水平影响着网络的规模与发展,语音、数据、视频、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促使三网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

二、三网合一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一方面,人们需要更快、更好、更直接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同时包括图像、数据和语音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就是带宽大,传输速度快。另外一方面,将来会出现很多更智能的终端设备,甚至会出现戴在身上的网络终端来代替电脑的显示器。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出现,用户对终端业务的需求也对网络通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日益更新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三大网络的统一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网融合后的网络,将是一个覆盖面广泛,功能强大,业务综合齐全的信息服务的网络,是多媒体通信的网络,也是全球一体化的综合网络。大容量的光纤构建地面的骨干网络,卫星多媒体系统为全球的用户提供接入,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可以在任何终端、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视频、图像等高质量服务。

三、结论

三网合一并不是简单的电视网、电信网和互联网的相加,其最终的目的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三网合一的各项条件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是三网共存并且逐渐融合的局面。但是综合化、数字化和光纤化是未来网络建设的潮流,基于光纤的网络代表着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三大网络最终能够实现融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通信技术支持篇8

一、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一)鼓励加大研发投入。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88号)执行。

(二)支持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备条件的企业可申报国家、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国家、省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三)加快技术进步。中小企业投资建设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其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和配套件、备件,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的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五)鼓励发明创造和标准制订。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

(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信息技术供应商、服务商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援与相关服务。鼓励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七)加强人才培养。鼓励中小企业加大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人才培养,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按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执行。

(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大学、职业院校建立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职工素质;鼓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和实习指导。鼓励各类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采取政府、企业、高校、社会投资共建等方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人才培养输送渠道,满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

(九)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机制,激励员工发明创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可采取新产品销售提成、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形式,予以奖励。

(十)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中小企业产品应当优先采购。

二、加强投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

(十一)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商业银行对纳入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技术创新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计划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各地可通过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补助,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予以一定的风险补偿。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知识产权部门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企业信息化项目、品牌建设项目等,促进银企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十二)加大对技术创新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信贷原则,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对中小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所需的、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信贷原则的核心技术软件的进口及运用新技术所生产设备的出口,相关金融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十三)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按照中小企业特点,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畅通中小企业支付结算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票据等支付工具服务中小企业,丰富中小企业支付和融资手段。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对资信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可核定相应的授信额度予以重点扶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各类征信机构发展,为金融机构改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提供配套服务。

(十四)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通过税收优惠、风险补偿和奖励等政策,引导各类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或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改进服务方式,对一些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易于实现市场化的优质创新项目给予保费优惠。

(十五)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企业。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和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政策支持和风险补偿,激励其拓展投资业务,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十六)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板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创业板市场。

三、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十七)加大创业服务。各地可利用闲置场地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初创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经营场地、创业辅导和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孵化和公共技术服务。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的创业辅导服务,各地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十八)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共性技术转移、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科研成果、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国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各地要加大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十九)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各地要根据区域中小企业的产业特点,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打破“小而全”,提倡分工协作。重点支持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或具有产业优势的地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支持平台。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技术平台的政策支持。

(二十)开放科研设施。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开放科研仪器设施,为中小企业服务。各地中小企业管理、科技、教育、知识产权部门要密切合作,建立共享设施数据库,定期相关信息。要加强共享科研设施管理,简化中小企业使用手续,降低使用费用。

(二十一)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优化技术资源配置,促进中小企业间、中小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要逐步建立网上技术信息、技术咨询与网下专业化技术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系统,提高技术服务的即时有效性。

(二十二)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管理。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配合知识产权部门落实《专利法》,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区域性专利辅导服务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查询、申报指导、管理与维护等服务;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诉讼与等援助服务。加大对侵权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密切跟踪国外行业技术法规、标准、评定程序、检验检疫规程的变化,对中小企业产品出口可能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监测,提供预警服务。国家知识产权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制订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促进政策。

(二十三)加强新产品认定和标准化服务。鼓励行业协会、服务机构根据国家、地方有关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证评价办法,帮助中小企业申请新产品认证,提供相关服务。鼓励行业协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知识培训,加强对中小企业申请行业标准制订的指导和服务,对涉及跨行业的技术标准制订,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简化手续,提供便利服务。

(二十四)营造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引导服务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人才服务系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对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评聘以及科技人才评选、奖励、培养等应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四、健全保障措施

(二十五)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各地可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建设,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与担保体系建设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展。

通信技术支持篇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在我国,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中心,而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

对于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金融学术界的重视。1970年以来出现的金融发展理论系统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发展在理论上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1,2]。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面,Greenwood[3]、King[4]、pares-tis[5]、Beck[6]等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年来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产业结构问题的探讨,就我国国内而言,谈儒勇[7]运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丛林[8]、张金瑞[9]、庄卫民[10]等分别对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揭示了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支持机理。此外,文献[11~15]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为国内学者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对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国内金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刚起步,已有的研究成果不是太多,文献[16~20]主要从宏观视角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并局限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考察,没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划分来深入揭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理。

本研究认为,金融通过支持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来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目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过程,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需进行必要的产业选择。因此,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主要包括金融支持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其中,在产业结构达到合理化状态后,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升级,即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最大程度地提升产业群的高附加值实现能力,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推动型模式向技术创新驱动型模式的科学转变。因此,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来实现产业技术结构优化配置的过程。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从金融发展视角,针对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基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协调作用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支持架构,本研究将为我国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金融财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性架构经过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之后,尽管产业结构在产业类型结构和产业比例结构方面已经实现了优化配置目标,但是从产业结构的产值状态来看,还是处于低水平的产值状态,因此还需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这就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

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就是指产业结构由低水平产业状态向高水平产值状态的动态发展过程。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以下特征:产业结构的发展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推进发展;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演进;从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结构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产生结构演进;顺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的产业结构演进。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产值状态由低水平逐步向高水平的动态演进,而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根本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是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核心动因。

本研究认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将以两条基本路径为主线,以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为传导机制,建立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性架构(见图1)。从图1可以发现,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机制主要在间接与直接两个层面发生作用。其中,在间接金融层面的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机制主要由政策性间接金融中的政策性与补贴性信贷机制和市场性间接金融中的商业性信贷机制组成,而在直接金融层面的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机制,主要由政策性直接金融中的风险投资与市场准入机制和市场性直接金融中的资本市场发行与并购机制组成。图1以虚线表示的目的是为了强调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机制的基本构造,并非指某一流程。经金融资源的三次优化配置机制作用的产业结构应呈现产业技术结构优化配置的状态,即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功能实现。

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低水平产值状态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往往是资源推动型模式,而高水平产值状态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属于技术创新驱动型模式,因此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过程,就是通过金融支持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由低水平产值状态的资源推动型发展模式向高水平产值状态的技术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从而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

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持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支持技术创新来改善产业技术结构,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不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引进与模仿创新,都可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增加产品的技术与知识含量,改善产业技术结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极大地促进产业结构由低产值状态向高产值状态演进。现代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依赖高效的技术创新活动,而金融是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的重要条件。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技术创新改善产业结构的路径来实现的。

本研究认为,金融资源的初次优化配置是实现产业选择功能的,而金融资源的二次优化配置是实现产业合理化功能的,因此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路径就是在前两次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再对金融资源进行三次优化配置,来优化产业的技术结构,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过程,具体而言,主要通过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两种路径来实现。其中,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路径主要包括政策性间接金融和市场性间接金融;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主要包括政策性直接金融和市场性直接金融。

1.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是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的基本路径之一,而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主要包括政策性间接金融和市场性间接金融,因此探讨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机理,就必须从上述两个视角分别去深入分析。

(1)政策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政策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主要过程归纳为:

①为了实现政策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政策性银行对技术创新型项目实施低利率的政策性贷款,并为技术创新型项目贷款提供便利的操作服务,以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因为政策性银行的主要定位就是作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不以盈利为目标。通过政策性银行对技术创新型项目的资金扶持,有利于产业技术结构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

②为了实现政策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倾向进行干预,如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对技术创新型项目的低利率贷款业务,由于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对于市场利率与实际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部分,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方式补偿给商业银行,以建立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改善产业技术结构,使得产业发展由原有的资源推动型模式朝着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目标的技术驱动型模式转变,并在根本上推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

(2)市场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市场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主要过程归纳为:

①市场性金融的主要载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预期收益率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信贷理论表明,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并非与信贷利率成正相关关系,由于信贷市场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如果商业银行一味地提高信贷利率,往往会造成信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导致发展前景不理想的项目或产业获得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必然是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较强、正处于良好发展阶段的项目或产业。而对原有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产业的产能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因此对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商业信贷与商业银行稳健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从而有利于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商业银行的市场性金融支持。

②获得商业银行市场性金融支持后的技术创新项目,一方面因其产能水平大大提升而导致盈利水平也大大提升,从而为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商业

银行市场性金融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高成功概率也为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重大的示范性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引发其他产业也不断实施技术创新,从而有效改善产业的技术结构,真正实现市场性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

2.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是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的另一路径,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主要包括政策性直接金融和市场性直接金融。

产业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依赖于技术创新的支持,也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发展过程来看,高新技术项目通常要经历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其中:种子期是指产品或技术的实验阶段;成长期是指产品技术进入市场并获得市场认可,局部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的阶段;扩张期是指产品被市场普遍认可,企业加大营销网络建设和广告投入,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阶段;成熟期是指该产品的竞争对手已大量涌现,企业的产品增长曲线已趋于平缓,产品的利润率已回归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阶段。因此本研究认为,研究直接金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支持问题,主要应探讨直接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问题。

(1)政策性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政策性直接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机理,应从高新技术项目的发展过程来分析:

①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初期(种子期和成长期),考虑到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初期所呈现的高风险性,同时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成功为投资者所带来的巨大投资回报,将会吸引部分风险博弈资金进入高新技术项目的直接融资领域,如果把众多的风险资金聚集起来,并将风险资金集中科学地配置于不同的高新技术项目,这一过程就是风险投资过程。风险投资机制设立与存在的理论依据就是基于高新技术项目所呈现的高风险与高收益的对称性,因此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初期,风险投资机制利用其高风险博弈倾向的资金运作特性,克服了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金融因难以承受风险而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缺陷,为高新技术产业初期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投资机制是为贯彻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目标而设立的,因此风险投资基金的募集应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再吸收部分社会资金,这样的资本组成模式更能体现风险投资机制的政策性直接金融含义。

②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中后期(扩张期和成熟期),考虑到高新技术项目所带来的产品或技术已被市场普遍接受认可,为了实现高新技术项目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政府可通过政策性直接金融手段给予支持,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全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处于高新技术项目发展中后期的载体企业提供低费率信用担保方式,使高新技术企业顺利在金融市场发行企业债,发行企业债所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设立高新技术企业股票发行倾向机制或创业板市场,使得处于扩张期和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发行方式来顺利募集资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策性直接金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2)市场性直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理市场性直接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机理,也应从高新技术项目的发展过程来分析:

①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初期(种子期和成长期),由于高新技术项目的载体企业规模较小,持续高盈利能力尚未真正表现出来,因此难以通过发行企业债或股票等直接金融方式获得资金支持,但是企业所拥有的高新技术项目所呈现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将引发资本市场上那些正在寻找优质项目的上市公司的并购欲望,而完善的资本市场交易机制为上市公司并购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使得正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新技术项目因获得上市公司充裕的资金支持而快速发展,这正是市场性直接金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作用机理之一。

②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中后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由于高新技术项目的载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已被市场认可,企业的持续高盈利能力已逐步体现,这时载体企业可通过发行企业债或股票等直接金融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由于载体企业的持续高盈利能力已被市场所挖掘,载体企业发行的企业债或股票将具有较大的投资吸引力,而载体企业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吸引力就是载体企业顺利实现资金募集功能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中后期,正是通过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性直接金融支持机制,快速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应包括产业选择、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三大过程,其中产业选择过程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产业类型结构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合理化过程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产业比例结构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产业技术结构的优化配置。而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过程中,根本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将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根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划分,本研究认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的金融支持体系,应包括产业优化选择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金融支持等内容,而且这三个层面内容是缺一不可的,都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过程中金融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本研究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金融支持机理,并为我国制定科学高效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金融财政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金融支持这一重大课题,多年来一直受到金融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产业发展的重视,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更是为金融学术界所重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战略意义是非常明显的,本研究为这一重大课题作了前期研究基础,为金融学术界继续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KingRG,LevineR.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a,108:717-738.

[2]paganom.FinancialmarketsandGrowth-anoverview[J].euro-peaneconomicReview,1993,37(2):613-622.

[3]GreenwoodJ,JovanovicB.FinancialDevelopment,Growth,andtheDistributionofincome[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0,98(5):1076-1107.

[4]KingRG,LevineR.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Growth:theoryandevidenc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3b,32:513-542.

[5]parestis,pDemetriades.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assessingtheevidence[J].theeconomicsJourna,l1997,107(5):783-799.

[6]Beckt,LevineR,Loayzan.FinanceandtheSourcesofGrowth[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58:261-300.

[7]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22-31.

[8]丛林.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54-257.

[9]张金瑞.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9-33.

[10]庄卫民.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63-67.

[11]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6-49.

[12]罗肇鸿.高科技与产业结构升级[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57-59.

[13]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85-89.

[14]黄燕.产业素质升级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71-75.

[15]周冯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5-78.

[16]孙莉娜.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J].投资研究,2003(1):21-27.

[17]蔡红艳.阎庆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J].管理世界,2004(10):25-32.

[18]伍海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分析[J].求索,2001(5):30-35.

[19]赵丙奇,陈惠芳.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02(8):25-31.

[20]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19-24.

通信技术支持篇10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信息技术也不断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很显著,不断的提高电力信息水平和供电质量是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基础保障。本文主要通过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对于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的策略,通过科技化的应用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确保电力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

关键词:

电力信息;电力通信;通信技术;融合

引言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是电力传统模式的改革重点。通过对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数据的收集,通过语音和信息化形式,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更科学、更安全、更高效的控制电力系统的工作。在电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并且涉及的方面都比较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传统的电力技术对于信息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电力信息数据的传输工作,保证用电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且可以合理进行供电分配。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设备也明显增多,用电需求不断增大,这对电力的供应也形成很大的压力,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成本,给人们提供更有力的供电保障。

1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很多的电力企业已经不断的融入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甚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和渗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电力企业如果想做到长远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对于建设方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提升和信息应用带动了这个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可能表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转变,但是在内部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现在的电力系统已经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进步,这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益和方便快捷的运行模式。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一面,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1政策环境的支持

我国对于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各个行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发展。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合理的优化电子信息内部结构,进行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让电力企业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得到了我国战略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展开了建设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通过大数据集成化的发展,实现电力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因此必须要以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为基础保障,提高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情况,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完善电力系统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由此可见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2.2技术环境的支持

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应用,目前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越来越被电力企业重视,信息通信技术逐渐从开始的小范围应用,扩大到大范围的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通过对于网络资源的配置优化,采用互联网宽带技术等实现电力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收集共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更为有力的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3经济环境的支持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结构还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来实现经济的提升,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的落实。现阶段的电力企业非常需要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才能加快电力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不断地降低企业成本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电力企业由于涉及的方面繁多,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平台系统可以进行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快速的处理工作。

3促进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策略

3.1提高电力工作人员个人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必须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企业对于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定期的举行技术培训和转恶业学习,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技术人才的合理操作,才能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的工作。

3.2健全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需要制定健全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对于电力系统实现全方面的管理和有效的规范化保障,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都已经拥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电力通信管理系统也有了比较不错的发展。出了对于电力通信管理的加强,还要不断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完善电力通信技术。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养鹅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

3.3实现电力信息资源共享

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对于电力企业所收集和上报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方便电力系统各部门对于资料的查阅需求,并且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施的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自动报警处理,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的修复、维护电力的正常运行。

4结语

通过对于上面的详细讲解,我们可以知道电力企业如果想保持长远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实力必须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高效的服务质量和供电效率才能增加大家对于电力企业的好感,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云飞,梁云,黄凤.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电力业务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