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4:24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1

关键词:eBit-epS分析法最佳资本结构基本原理图直线关系直线斜率

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在企业总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下,企业的资本成本也是最低的。在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地利用债务筹资,科学地安排债务资本的比例,是企业筹资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企业应该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方法主要有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eBit-epS)分析法(每股收益分析法)、比较资本成本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运用eBit-epS分析法有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其中一种方法计算出债务和普通股等各种筹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epS),比较epS最大的方案是最佳的筹资方式,此种方法容易理解;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找出每股收益(epS)无差别点,当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或业务量(Q)大于无差别点eBit或业务量(Q)时,应当选择财务杠杆效应比较大的债务筹资方案,反之,选择普通股筹资方案有利。本文对第二种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一、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

eBit-epS分析法是通过计算不同筹资方式下每股收益都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eBit)或业务量(Q)水平,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佳资本结构融资方案的方法。本文先以两种最简单的筹资方式负债筹资和普通股筹资勾画出eBit-epS分析法原理图,其中横坐轴表示自变量eBit或Q,纵坐标表示因变量epS,具体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如图1所示。

二、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的直线关系

本文用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i表示某种筹资方式下的利息费用,t表示企业所得税税率,D表示原筹资方式下优先股股利,n表示普通股股数,则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股收益epS=[(eBit-i)(1-t)-D]/n。企业在按照负债和普通股追加筹资时,因为两种基本筹资方式下i、t、D和n都是已知常数,则因变量epS随自变量eBit的变化关系可以用epS=(1-t)eBit/n+[-(1-t)i-D]/n表示。此等式中如果自变量eBit用自变量x表示,因变量epS用y表示,常数(1-t)/n和[-(1-t)i-D]/n分别用常数a和b表示,则等式epS=(1-t)eBit/n+[-(1-t)i-D]/n正好符合直线方程y=ax+b。综上所述,企业的债务筹资和普通股筹资基本原理图不是其他线性关系,而是相对应的两条直线。

三、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的直线斜率

基本原理图中纵坐标轴因变量epS与横坐标轴自变量eBit的直线关系表示为epS=(1-t)eBit/n+[-(1-t)i-D]/n,利用直线关系y=ax+b,可以看出直线斜率a=(1-t)/n。企业在追加筹资时,由于追加普通股筹资相对单纯的负债筹资来说增加了一部分追加的普通股股数,因此,上述斜率的分母企业追加普通股筹资的股数n比追加负债筹资的股数大,在1-t为固定常数的前提下,则负债筹资的斜率大于普通股筹资的斜率。同时因为斜率(1-t)/n是大于零的,可以看出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企业追加负债和普通股筹资都是上升的直线,只是负债追加筹资比普通股追加筹资的直线上升的陡峭。

四、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横坐标轴的直线起点

根据公式epS=[(eBit-i)(1-t)-D]/n,对于横坐标轴,若epS=0,则负债和普通股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D/(1-t)+i。在无优先股追加筹资时,负债和普通股两种追加筹资方式下D/(1-t)相等,除了原有资本结构中的利息i原外,负债筹资比普通股筹资的利息i增多追加筹资增加的利息i新债。进而可以看出,普通股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1小于负债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2。

五、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的无差别点及运用结论

(一)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中的无差别点。综上所述,普通股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1靠前于负债筹资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2,然而负债筹资直线斜率大于普通股筹资的直线斜率。基于此,可以很容易得到上面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负债筹资和普通股筹资存在交点(即无差别点),在eBit-epS无差别点上,无论负债筹资或普通股筹资方案,每股收益epS是相等的。假设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对应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则负债筹资下的无差别点epS=[(eBit-i原-i新债)(1-t)-D原]/n原=普通股筹资下的无差别点epS=[(eBit-i原)(1-t)-D原]/(n原+n新股),其中,i原表示原资本结构中的利息费用,i新债表示追加负债筹资新增的利息费用,n原表示原资本结构中普通股的股数,n新股表示追加普通股筹资新增的股数。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对应的eBit=n原i新债/n新股+i原+i新债+D原/(1-t)。

(二)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的运用结论。企业追加筹资时,哪种方案下epS较大,该种方案就是最佳筹资方案。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预期eBit小于无差别点eBit时,普通股筹资方案下的epS大于负债筹资方案下的epS,则此种情况下普通股筹资有利;相反,当预期eBit大于无差别点eBit时,选择财务杠杆效应较大的负债筹资方案有利。在理论和实务分析中,运用eBit-epS分析法正是运用上述结论进行筹资决策选择。

六、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的引申

企业追加筹资不仅仅是上述的单纯的负债筹资或普通股筹资,常见的还有负债与普通股混合追加筹资和优先股追加筹资等,下面就企业负债和普通股混合追加筹资、企业优先股追加筹资做一简要引申:

(一)企业负债和普通股混合追加筹资。相对企业单纯的负债或普通股追加筹资而言,部分负债和部分普通股混合追加筹资(混合筹资)可以看成两种情况的一种折中。若画原理图,则混合筹资是处于单纯负债和普通股筹资之间的一条直线,即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3处于eBit1和eBit2之间,其斜率高于普通股筹资的斜率却低于负债筹资的斜率。与此同时,对于最终运用何种方式进行筹资决策:混合筹资和负债筹资比较时,把混合筹资看成类似于单纯的普通股筹资;混合筹资与普通股筹资比较时,则把混合筹资看成类似于单纯的负债筹资。这样就可以利用上述关于eBit-epS分析法基本原理图的结论进行筹资决策。

(二)企业优先股追加筹资。实务中,企业在追加筹资时,通常不把负债追加筹资与优先股追加筹资看成一组备选方案。究其原因,企业在追加优先股筹资时epS=[(eBit-i原)(1-t)-D原-D新优先股]/n原,其中,D新优先股表示追加优先股筹资增加的优先股股利;企业追加负债筹资时epS=[(eBit-i原-i新债)(1-t)-D原]/n原。由此可以看出,追加优先股筹资时,i原、t、D原、D新优先股和n原都是能确定的常数,在画原理图时,因变量epS与自变量eBit也正好符合直线方程y=ax+b,而追加优先股筹资和追加负债筹资两条直线的斜率都等于(1-t)/n原,追加优先股和负债筹资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即无交点(没有无差别点)。若追加负债筹资与追加优先股筹资付出的代价相等,即新增利息支出i新债等于新增股利支出D新优先股,则优先股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4=D新优先股/(1-t)+D原/(1-t)+i原大于负债筹资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eBit2=D原/(1-t)+i原+i新债。基于此,企业优先股追加筹资在画原理图时,在横坐标轴上的起点居于负债筹资之后,并与负债追加筹资是一条平行的直线。

(三)关于eBit-epS分析法原理图。通过上述分析,企业在追加筹资时常见的方案有四种:(1)追加负债筹资;(2)追加普通股筹资;(3)追加负债和普通股混合筹资;(4)追加优先股筹资。四种筹资方案的eBit-epS分析法原理图可以用图2表示。

七、关于eBit-epS分析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具体运用

例:某公司原有资本1000万元,其中普通股400万股(面值1元),留存收益200万元,银行存款400万元,年利率10%。假设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现准备扩大经营,增资600万元,有三种追加筹资方案:

a方案:全部发行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按1.5元/股发行400万股。

B方案:全部发行债券。发行600万元债券,年利率15%。

C方案:同时发行债券与普通股。发行债券300万元,年利率12%;同时按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为1.5元/股增发200万股普通股。

当企业的预期eBit分别为180万元、200万元和260万元时,运用eBit-epS分析法分析企业应采用何种最佳筹资方案?

计算分析步骤如下:

首先,把a和B看成两个备选方案,假设a和B两方案的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1。则根据(eBit1-400×10%)(1-25%)/(400+400)=(eBit1-400×10%-600×15%)(1-25%)/400,可得eBit1=220万元。因此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小于220万元时,选择a方案筹资有利;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20万元时,选择B方案筹资有利。

其次,把a和C看成两个备选方案,假设a和C两方案的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2。则由(eBit2-400×10%)(1-25%)/(400+400)=(eBit2-400×10%-300×12%)(1-25%)/(400+200),可得eBit2=184万元。在得出结论时,与普通股筹资的a方案相比,可以把混合筹资C方案看成单纯的负债筹资。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小于184万元时,选择a方案筹资有利;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184万元时,选择C方案筹资有利。

最后,把B和C看成两个备选方案,假设B和C两方案的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为eBit3。根据(eBit3-400×10%-600×15%)(1-25%)/400=(eBit3-400×10%-300×12%)(1-25%)/(400+200),可得eBit3=238万元。在得出结论时,与负债筹资的B方案相比,可以把混合筹资C方案看成单纯的普通股筹资。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小于238万元时,选择C方案筹资有利;当预期息税前利润大于238万元时,选择B方案筹资有利。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利用两种方法得出追加筹资决策的结论:

方法一:

方法二:

由上述两种方法可以看出:当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小于184万元时,选择a方案筹资有利;当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处于184万元至238万元之间时,选择C方案有利;当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大于238万元时,选择B方案有利。因此,该企业的预期eBit分别为180万元、200万元和260万元时,分别选择a、C和B筹资方案有利。S

参考文献:

1.骆永菊,郑蔚文.财务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2014年度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4.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2

关键词:大病统筹;城镇居民;商业保险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是由个人缴纳或者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封顶线以上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它是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

一、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依据"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原则建立的,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就使得医药费的报销水平较低。为有效缓解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某些地方政府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帮助患有癌症、肾衰、白血病、心梗、脑瘤、关节置换等重大疾病、复杂疾病的居民分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

二、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原则

商业保险公司在负责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原则是指要确保大病统筹基金投资具有较小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取得预期的运营收益,这是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最根本原则。这个根本原则由大病统筹基金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否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大病统筹基金比其他一般的基金的运营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流动性原则是指其运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流通、变现,以保证大病统筹基金支付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活期存款,作为必要的储备基金,以避免支付过程出现阻碍,背离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设立的宗旨。

3、收益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收益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大病统筹基金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的前提下,运营要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为原则。大病统筹基金存在一个收缴、支付延迟期,其支付能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这就要求大病统筹基金运营必须考虑收益性原则。

三、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在商业保险公司实际运营统筹基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与欧美的商业保险公司相比,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建立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还未真正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各商业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机制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用人机制、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这会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不及时、成本增加、风险上升等问题,进而影响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能力,延迟支付时间。

2、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化经营。这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在涉及到大病统筹基金的风险管理、准备金提取、业务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然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缺少参与大病统筹基金营运的经验,对其政策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3、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充分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针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有关法律、制度,对其监督缺乏具体的依据。此外,仅有中国保监会负责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监督工作,监督力量有限,监管模式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商业保险公司出于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把大病统筹基金投资于风险比较大的金融产品上,一旦投资受损,将削弱大病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

四、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改进

1、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强化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各个环节上,加强成本控制、风险防范,提高基金支付效率、效益。完善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其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对参与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业务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聘请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深化他们对所从事业务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的将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运用到大病统筹基金上来。

2、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管

加快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有法可依。在监管方面,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监管模式:一种是"谨慎人"监管模式,它要求商业保险公司在对大病统筹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必须像处理自身资产一样进行谨慎、小心处理,这种监管模式是以存在着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完善,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管理完善为前提的;另一种是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即在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要对大病统筹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进行简单的数量或比例限制,以达到控制运营风险的目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国家。鉴于我国市场体系还有待完善,资本市场水平比较低,运营风险控制不足等情况,我国现阶段应该采用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待到时机成熟时,在转向"谨慎人"监管模式。

五、结语

目前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主要运营方式是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这种运营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各方面的优势,又可以避免政府直接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带来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等问题。尽管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其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实践的增多,其经营经验将不断积累,管理体制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这种由政府主导监督、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的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模式,必然会对缓解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淑蓉.管理式医疗突破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J].中国发展观察,2007,(5).

[2]李留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化保险运作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2008,(8).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3

关键词:运筹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70-01

1背景

运筹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和量化的方法,对有限物资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是管理人员做决策时的有力科学工具。目前,运筹学已经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搞好运筹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在运筹学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运用运筹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非常有必要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强调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高校运筹学授课面临问题

目前,运筹学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已成为教学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运筹学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居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将重心放在理论讲解上,课堂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方法单一,没有从根本上结合专业特点对运筹学进行深入思考,丢失运筹学的原有特色,忽略了运筹学多学科的横向交叉联系和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算题上,而不会处理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不怡当。运筹学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发展,课程包括若干分支,而一般来讲,教学时数有限,运筹学教学不可能囊括运筹学的所有分支。这就导致运筹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来讲解,或完全依附与所选教材,导致教学的片面性。

(3)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运筹学解题运算量大,重复劳动多,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将注意力放在课堂讲授和解题运算板书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遍反应是缺乏课堂活力,感觉课程比较枯燥。学生在课余时间将大量的精力花在做作业锻炼解题技巧上,无法顾及提高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模型的解法技巧,但其抽象能力、运筹学实践能力却普遍偏低。另外,运筹学的考试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涵盖课程的核心内容。

3运筹学课程改革手段建议

运筹学应是以问题驱动为主,学科驱动为辅,互相支持,相辅相成。运筹学的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改变理论教学偏重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重点放在运筹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系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1)教学方式的改变。根据目前运筹学发展的趋势,在讲授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加入运筹学软件学习内容。教学中应当以对应软件替代烦琐的运筹学手工计算,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动脑思考,结合运筹学理论,运用软件去解决问题。方法一,全面引入电子表格教学法,电子表格教学法是近年来美国各大学全面推广的一种运筹学教学法。就是在excel中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excel的命令和功能进行决策和优化。注重如何对问题进行描述与建模,并运用计算机求解,使得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简明直观、容易理解与应用。方法二,教学过程中选用LinGo软件,目前它的版本包括LinDo,Gino和LinGo(包括LinGonL)软件,LinDo软件包的特点是程序执行速度快,易于方便地输入、修改、求解和分析一个数学规划,目前LinDo在教学,科研和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国外运筹学方面的教科书随书附上LinDo软件的学生版本。运筹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转变为一种软件教学,这并不是摒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有针对性将传统教学方式升级为应用性教学。

(2)教学内容的补充。运筹学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运筹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运筹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模型的逻辑功能和应用机制,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特点正确选择求解方法,掌握解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案例,最好是运筹学的方法在大、中型工程或商务项目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部分与数学建模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根据运筹学自身特点,课程设计最好是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完成特定的学习项目。每组人数4到6人比较合适,在设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必须与专业学生的需求一致,设计内容包括数学模型的逻辑建模、验证、调整和求解。

4结论

运筹学是管理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软件式讲解式教学和设计课程的补充将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这一课程的讲授效果,逐步培养学生有效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用科学量化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晓,王黎萤.《运筹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0期.

[2]王旭.管理运筹学的课程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年03期.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4

关键词:成本效益原则财务管理

一、成本效益原则的涵义

成本效益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性概念,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原则与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获取最大收益采取的手段,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成本效益原则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种决策判别工具,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产生的收入大于为此发生的成本支出,则该项成本是有效益的,应该发生,否则,就不应该发生。

二、成本效益原则在税收筹划中的运用

税收筹划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收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却在实际运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造成税收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税收筹划其实也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它是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它的目标包括税负最小化,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所以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

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因此,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例如,某企业生产中使用的部件,可以选择自己生产、可以选择外包(核心技术、关键步骤保留),也可以选择全部采购(包括国内采购和进口),在税收筹划时,既要考虑三种不同方式带来的收益、相应的成本费用,也要考虑税负的影响。只有在“未来取得收益-相应的成本费用-税收负担”>0时,方案才可取。并从可取的方案中选择“未来取得收益-相应的成本费用-税收负担-其他方案的最好机会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可见,税收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税收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成本效益原则在内部控制中的运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而在经济活动中组织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避免因浪费、盗窃或不当经营决策而产生的损失;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规避经营风险;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要遵循七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全面性原则;三是针对性原则;四是一贯性原则;五是适应性原则;六是成本效益原则;七是发展性原则。

第六个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内部控制建设应合理权衡建设成本与预期效益的关系,在保证内控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和控制内控建设的成本投入。也就是说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内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切实可行。

在内控制度建设和运行中,会运用各种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在经营活动中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的支出,是确保各控制环节的有效运行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付出的成本。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现时的,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估量的。而内部控制的效益则是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得到良好运行所应达到的控制目标,是避免或减少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这种效益是未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体现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的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时,在可能获得的收益与不设置相应控制可能产生的损失之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行权衡和取舍。只要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大于其成本,就是经济合理的,就应当设置和运行该项控制;反之,则不应当采用该项控制。

四、成本效益原则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

企业做一项投资时,往往会面临多种选择,就需要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选择适当的投资方案。投资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是系统地分析各种可选方案的投入与产出,从而最优化地配置和利用资源,保证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投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

投资回收期法,即用回收期衡量收回初始投资的速度的快慢,时间越短越好。

投资收益率法,即平均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净现值法(npV)与现值指数法(pVi)都是将一项投资产生的未来收益的总现值与项目总投资额的现值比较。净现值法采用的是两者的差,当差额(npV)大于0时,表示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现值指数法采用的是两者的比,当比值大于1时,表示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

投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净现值法,即将建设期、经营期产生的现金流分别折现,计算经投资后产生的总的现金流净值,当现金流净值大于0时方案可取。在投资建设期时,将分笔投资折现到第一次投资,得出投资额现值。在经营期时,开始产生经营现金流入,对应有成本支出,包括导致现金流出的付现成本、折旧摊销等的非付现费用,

五、成本效益原则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企业在筹资决策中往往会面临多种方案的选择,比如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外部筹资又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务筹资等,两者各有利弊,增发普通股能够减轻资本成本的固定性支出,但股数增加会摊薄每股收益;采用债务筹资方式能够提高每股收益,但增加了固定性资本成本负担,且受到的限制较多。这时就需要通过运用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方案筛选。

最常用的方法是无差别平衡点,通过假设两种可行性方案结果相等,找出没有差别时的临界点或转折点,以此可以判断比较方案的优劣性,进行定量分析,作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企业目前资本结构为:总资本1000万元,其中债务资本400万元(年利息40万元);普通股资本600万元(600万股,面值1元,市价5元)。企业由于扩大经营规模,需追加筹资800万元,所的税率20%,不考虑筹资费用因素,有三种筹资方案选择:甲方案:增发普通股200万股,每股发行价3元,同时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利率保持原来10%;乙方案:增发普通股100万股,每股发行价3元,同时溢价发行500万元面值为300万元的公司债券,票面利率15%;丙方案:不增发普通股,溢价发行600万元面值为400万元的公司债券,票面利率15%,由于受债券发行数额的限制,需要补充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利率10%。

从本例中可见,筹资决策时,同样需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获取收益的同时考虑相应成本,从中选择“收益-成本”的净额最大的方案。

六、成本效益原则在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有各种成本支出,按照形态划分,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厂房费用、机器的折旧和维护费、管理人员的薪资等,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线性变动的成本,比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

成本效益原则在经营活动中的运用,最典型的就是盈亏平衡点的运用,只有当生产销售的产品获得的收益大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企业才能获利。

七、结束语

财务管理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权衡方案带来的收入、成本可利于全面考虑方案的优劣,做出最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仇颖.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要遵从成本效益原则[J].中小企业科技,2006年第9期

[2]樊行健宋仕杰.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J].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3]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5

关键词:运筹学;考核体系;探究路径;能力导向

运筹学作为囊括了诸多学科实践的一门新兴学科,尤其是在管理、决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筹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算法理论,与此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只有真正从多年教学实践与体会中汲取有益成分,切实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运筹学课程改革的初衷。

一、明晰运筹学基本学科特点与当前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一)刍议运筹学基本思想方法

运筹学近些年来一直深受军事、管理、经济以及工程技术等行业领域的重视,特别是在管理领域中成为国民经济部门提高效率,创造财富,节约资源的核心学科。运筹学学科教学侧重于直觉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决断能力的塑造,对于很多应用学科(譬如财政经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发展具有相当突出的作用。目前运筹学的课程教学内容、理念以及计算软件都发生了较大革新,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决策为主线,从手工计算的求解过渡到依循计算机软件,運筹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都受到了新时展浪潮的冲击。

(二)教学目标欠缺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运筹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甚至将运筹学变成了数学课程,强调过多的公式与理论推演,这样侧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也让很多学生误认为运筹学就是单纯的数学学科,遂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推导诸多定理和性质十分重要,但是一味的在追求理论的推导,势必限制运筹学的普及与运用。当前运筹学相关的经典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数都是侧重于数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大背景下,很多针对性的配套教案与实验材料较为匮乏。由于统筹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学生机械式记录笔记为主,继而致使学生欠缺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实践动手解决案例的能力,现实中遇到问题不能有效应对,时常对统筹学学习怀有恐惧心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过于关注同一题型的不同求解方法,而没有深入问题本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快速获取的知识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整体教学手段的单一,极难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实践环节薄弱,考核形式深受局限

虽然对于实验实践教学重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由于教学软件、案例资料自己相关教材的辖制,教学内容自然而然显得过于单调。一旦将教材、求解软件光盘一同提供给学生,学生往往仅将现有问题的参数录取软件中,只追求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这种不系统的案例研讨与实验教学环节渐渐成为了运筹学教学中的薄弱一环。与此同时,运筹学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单一化的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内容往往考查相关基本概念与定理的推导、求解,学生套用公式就能得出相应结果,但是这样的模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容易产生高分低能的状况。

二、探究促进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革新之路

(一)明晰教学目标导向,科学制定教学大纲

由于运筹学内容广博精深,为更好的在有限的课时之内传授关于运筹学的基本原理与运用方法,需要在制定运筹学教学大纲时采用“导入案例——引例分析——模型抽象——探讨案例——建模应用”的一体式教学设计。运筹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运筹学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际管理、运用方法,将决策问题的能力转变为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并根据运筹学原理理论和相关计算机解析结果,最后做出综合性评价。通盘的考量整体教学课程安排,尤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每个部分都要明确教学目标,切实落实实践导向的要义。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

运筹学的分支都是置身于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之中,每个章节间都有很强关联。如果每章都单独教授完所有算法,在有限的学时内是不可能的,所以优化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要点进行筛选,精讲精练。运筹学教学模式的转变离不开新教学方式的尝试,倡导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探讨结合的方式是不二选择,在案例背景的分析前提下,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扮演总体组织与控制的角色可以通过Lindo工具来启发学生自主提炼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小组汇报的形式来提问和补充,以达到强化学生学习与运用的能力的目标。

(三)开设数学建模专题,构建完备考核体系

很多时候运筹学课堂练习都是规范性的问题,学生难以将现实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在数学建模方面显得有所匮乏。由此必须在相关案例探讨和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建模的训练,增设相关数学建模专题必不可少,譬如线性规划中的产品规划问题、投资组合问题、合理下料问题、人员调配问题都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掌握数学建模的0~1变量设计法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样创新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也亟待革新考核方式,可以将运筹学考核细化为若干部分,内容囊括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又体现出现代教学方式的创新,增设一些上机实验、数学建模实验与课题答辩的环节,并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转变。

结语

一言以蔽之,传统化的运筹学教学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运筹学教学探索新模式必须有效结合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紧密融合思维方式、突出与计算机实验的关联,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尽管当下探究运筹学教学模式的尝试有所成效,但是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志猛.启发式教学在运筹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58-59. 

[2]张长青,刘芳亮.运筹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王吉权,王福林,夏吉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9(8):76-78.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6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管理运筹学是用定量方法研究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以经济管理活动中计量方法的应用为主体,研究各种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及优化途径,以增强决策者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考虑和解决问题,增强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管理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各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今后解决实际决策优化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管理运筹学基本思想和原理、方法,产生学习兴趣并较好地学好这门学科,是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管理运筹学的特点

1.1系统性和最优性。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组织整体的营运情况。各部分的工作目标并不一致。运筹学研究问题不是对各部分的决策进行孤立评价,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解释运行系统的现象,并把有关相互关联部分的决策结合起来考虑,从系统整体利益出发,寻找一个最优化方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形成了运筹学独特的、科学的、严谨的工作方法,即通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模型求解、解的分析与评价,求出最优决策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

1.2实践性和应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其理论、方法、模型都只是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运筹学的目的。目前,运筹学已在军事、经济等广泛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如:联合航空公司的人员排班问题、潘德罗索工业公司的产品组合问题等。

1.3多学科交叉性。运筹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管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筹学是在战争环境中产生的,是由数学家、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分别利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多学科交叉对军事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最优决策。

1.4多分支性。运筹学从上世纪30年代末产生以来,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完善体系结构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各分支相对独立,教学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2.管理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使学生畏难情绪大

管理运筹学课程建模过程复杂,运用数学知识相对深奥。对于大多数属于文、理兼收的管理类专业学生,数学底子薄,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这门课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这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习热情。

2.2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偏离

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教学中更多地倾向于讲授运筹学各种算法及其原理、数学模型的构建,使得学生深陷于复杂繁琐的计算而不善于处理实际问题。培养出的管理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数学理论的重复推衍,但面对实际问题仍然不知从何下手。一门课程下来,老师完成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完了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但学生如何真正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差,甚至不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3教学手段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运筹学教学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较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注重模型运算的结果,而对结合实际应用训练不够,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只能硬搬照抄,缺少应有的灵活性,甚至无从下手。

2.4教学结果的评价手段不尽合理

运筹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结果的评价一般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查一些定理和概念。期终以考试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对理论和概念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一些复杂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也采用死记的方法。这种不合理的考试手段,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考完试后就把所学的内容忘记了,更谈不上应用。

3.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运筹学的教学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学生平时反应该课程较难且枯燥。因此,课堂上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讲课尤其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门课的价值——如用航空公司人员排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排号机等实际企业的应用例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打消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并对管理运筹学进行重新定位。运筹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筹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愿意为其付出的足够的努力。

3.2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运筹学是一门具有较多分支的学科,因课时数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运筹学是数学方法,而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必须紧密地结合经济管理实践的特点。避免学生将运筹学作为单纯的数学方法来进行学习。我们应尽量选择能够最好地体现运筹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用数学工具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讲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建立的步骤与求解的方法,并结合相关运筹学软件操作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实际案例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筹学的经典案例,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分析、运算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涵养的同时,对该学科有更为感性的认识。通过运筹学案例讨论,使学生逐渐了解一个具体的管理运筹实践当中涉及了哪些要素、哪些运筹学基本理论。使学生对运筹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的、系统的认识。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课堂研讨、大作业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管理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多种方式相互交融、相互穿插。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宜在多媒体和黑板板书之间动态转换。多媒体教学拥有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量大、便捷等明显优势;具有方便观看、节奏感强和边讲边演示的特点,且图形色彩鲜明、可视性强、效率高。当然,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对一些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讲解等,采用板书的形式能放慢节奏,学生可以边听边思考。因此必须坚持传统教学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4采用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的全面考核方式

很多学校对学生与教师的考核仅凭其卷面成绩来判定,但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多种考核并举的方式。考核的方式可以由试卷考查、实验实践考查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不同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各部分所占比例。这样不仅能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加强,教师教学热情得到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多种考查方式的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xn0022)。

参考文献:

1.伍学滨,邓小英,梁青.合作式、探究性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0

2.薛伟霞.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中“三位一体”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3.王广民.研教相融推进运筹学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4.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2

作者简介:

黄燕琳(1964—),女,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7

一、开设“运筹学”课程的必要性

ie是一门技术科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活动,迄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2]。

运筹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在解决军事方案选择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战后,人们发现企业生产决策与战役决策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因此很多学者将运筹学运用到ie中来,成为了ie的理论基础之一,使ie取得了重大发展。运筹学中的数学规划、网络计划、博弈论、排队论、存储论等理论和方法,可以用来描述、分析和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以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为背景的运行系统,以寻求最优结果。实践证明,运筹学在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工业工程专业有必要对运筹学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教学中,可通过教授、自学、复习、作业练习、辅导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掌握运筹学整体优化的思想和若干定量分析的优化技术。并结合工业工程的特点,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实用价值,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建立模型,提高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能力和技巧。目前“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偏重理论推导,应用和实践较少

“运筹学”是一门数学思想较浓厚的课程,涉及到较多算法的定义、原理和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使得一些老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定义的解释、定理的推导和手工演算的教学中,对于实际的应用只简单地讲解一些案例,导致学生对运筹学产生认识误区,并且只会计算,面对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一部分学生还由于过繁的理论演算对运筹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并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

(二)与后续专业课脱节

一些院校在设置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一般是在基础ie、人因工程等专业课基础上,再拼合传统的经济管理课程和机械类课程,使得许多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紧密配合。“运筹学”的教学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按照课时安排,在经济管理方向的传统讲授章节中选择较为熟悉的内容授课,较少考虑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内在联系,与相关专业课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单一

目前“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黑板上推导,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平铺直叙,较少结合案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此外黑板上推导的时间较长,教学过于繁琐,不仅大大影响教学进度,还使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运筹学”课程的评价方法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要点大多集中在重点章节的重点方法的计算上,考查范围不够全面,并且过多地强调方法计算,无法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上述“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和该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运筹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教学内容要淡化数学证明,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

(一)选用合适的教材

工业工程专业开设至今,该课程的教材大多采用经典类的运筹学教材,这类教材侧重于运筹学基本理论的数学推导,而联系实际的案例较少,适用性较差。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采用大连理工大学韩大卫主编的《管理运筹学》作为教材,它强调了优化技术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普遍反映良好。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案例教学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入,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能否将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影响学生未来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这种新的就业环境对“运筹学”等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摒弃那种只讲理论而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各个理论分支,再介绍这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人物,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由案例引出数学模型。争取做到每部分的讲解都有相关的辅助案例,并且时时联系经济含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平时教学中增加案例之外,还可在每学完运筹学中一类知识后,以培养学生分析求解能力为目的,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与现实应用相关联的典型案例,作为学生课后案例分析的资料。在随后的课堂中,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分析过程,引导大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不仅熟悉了如何用运筹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学习了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多媒体和黑板教学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形式较灵活,不仅效率高,还可以展现丰富的图形、声音和图像,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对于运筹学教学来说,黑板又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它能够良好地表现问题的分析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较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因此,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上述两种手段,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如运筹学中各分支的定义、原理、性质等基本理论和图形、例题等可显示在课件上,而对于一些算法的演算过程诸如单纯形法、表上作业法和匈牙利法等,则要采用板书教学。

3.充分利用优化软件模型的求解和检验是运筹学中较为复杂、枯燥又耗时的环节,利用运筹学软件来求解模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目前常用的软件有Lingo、winQSB、matlab和excel等。可在课堂上开展演示教学,将节省的时间用来进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问题的扩展;还可开设上机实验课程,系统地教授学生使用运筹学软件,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独立编程的能力。

(三)建立与相关专业课的有效联系

在运筹学授课范围和授课内容的边界确定上,一定要考虑其与后续课程的关系,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地融入到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之中。如运筹学的规划论、存储论和决策分析等在“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工程”等课程中都有一些篇幅的应用;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线法,对后继课程项目管理有很大的价值;而排队论又是“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重复,应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做好统筹安排,建立运筹学与相关专业课的有效联系。

(四)改革评价手段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8

关键词:纳税筹划平台减轻税负理财效益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在遵守、尊重所在国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旨在实现纳税最小化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的谋划与对策其实质是节税。但作为纳税筹划本身而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行为如何为企业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以合理运用是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筹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2,优惠平台的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是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而产生的,符合国家税法的制定意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筹划法。即给予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以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某些生产性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则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2)临界点筹划法。一是价格和产量的数值确定在什么位置以寻找最佳节税临界点,使企业获利最大;二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有一个临界点问题,这个临界点可用来作为是否转移的参考依据。(3)人的流动筹划法。包括个人改变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变其居所两个方面的筹划,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干脆将现在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挂靠筹划法。指企业或个人原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经过一定的策划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也能符合优惠条件,如本来不是科研单位或科研所需要的进口仪器设备,通过和某些科研机构联合,披上科研机构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业享受减免税。

只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就有纳税人对其进行利用。在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因为不知道而错失良机。(2)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应尽量利用,没有条件或某些条件不符合的,要创造条件利用。(3)应尽量保持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争取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批准,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3,漏洞平台的运用

漏洞平台是以漏洞的存在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或空白之处(1)机构设置与配合以及税收地域管辖是相对漏洞较多的领域。如我国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增值税属于共享税,由国家税务系统进行征收,但地方税务系统往往捷足先登,将纳税人定格为营业税纳税人,这是一个税收结构设置与配合上的空白;(2)机构所在地的判定标准是依注册地、还是管理中心或经营地存在不确定的地方(3)税法总纲虽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办法。如电子商务的研究近几年刚兴起,这方面的税收问题是个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这些空白,大规模地发展网上电子交易,从而省去大量税款。

利用漏洞平台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财会人才,只有专业化人员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进行筹划;二是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只依据税法而不考虑征管方面的具体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会太高;三是要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没有严格财会纪律便没有严肃的财会秩序混乱的财务状况显然无法作为筹划的实际参考另外又因为利用税法漏洞和空白一样具有隐蔽性,一次公开的利用往往会导致以后利用途径被堵死‘四是同样要进行风险—收益的分析。

4弹性平台的运用

有税收,便少不了税率:有税率,便难以避免税率幅度的存在。弹性平台筹划主要集中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上。在资源税的弹性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由于税额因矿产资源的优惠悬殊而跨度巨大,这就为利用税额幅度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如原油税额为每吨8元一30元,黑色金属原矿竟然达到了每吨2元一30元,有色金属原矿更达到了每吨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纳税人想办法在跨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低切入点。

在运用弹性平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弹性平台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虑到征税方,因为弹性平台的筹划要达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实现税率低,税负轻、优惠多惩罚小,损失相对较少的目的。

5规避平台的运用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9

[关键词]运筹学管理科学伦理

〔中图分类号〕F224.3;B82-057〔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7)02-0060-05

按照我国的学科分类,管理学下面分管理科学(managementscience,mS)、工商管理学和宏观管理与政策,而运筹学(operationsresearch,oR)归于管理科学里面。但是按照国际学界的观点,有人认为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人则认为管理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我们这里将两者作对等的概念来看待。但是为了不与工商管理混淆和简便起见,我们用管理运筹学一词代替管理科学和运筹学。一般来讲,我们一提到管理运筹学,联想到的都是精密的数学运算与求证,其中伦理成分多半会被我们忽视,因此长期以来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研究管理运筹学中伦理问题的文章。不得不说,这是管理运筹学研究和伦理学研究的一个缺失。然而事实上,运筹学中很多理论,如社会系统(social-systems)、人性系统(human-systems)以及软系统(soft-systems)等理论的出现,都直接与商业伦理相关。然而迄今为止,这些理论成果在国外主流的商业伦理理论文献中得到的关注也还显得十分欠缺。

相对于工商管理而言,管理运筹学更关注模型的最优化问题,因此显得更为“科学”。这导致了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在很多时候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人文”面,而有意地将自己归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他们认为运筹学与伦理的相关性非常小,甚至是负相关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管理学大师Simon曾经说过,与自然科学不同,管理运筹学仍然是一种“人为的科学”,[1](p12)所以理应关注人性的东西,把伦理责任作为了一个基本的考虑点和出发点。

一、管理运筹伦理研究:从产生到现在

从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始,管理运筹学主要运用在一些理工科的研究领域,其中理性分析与效用最大化显得十分重要。这要求充分利用精美的数学运算,因而很多分析不得不忽略对社会和政治的关心。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管理运筹学应该清除掉社会系统、人性系统和政策等“杂乱”的东西,甚至也要求学生和实践者都应该“坚持他们领域的事实和逻辑”。[2](p497)这与后来著名经济学家Friedman(1971)所提倡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提高利润”的公司管理目标的观点是十分相近的。然而其实早在1953年12月1日美国管理科学学会(timS)成立大会上,以G.B.Dantzig为代表的数学学派和以C.w.Churchman为代表的哲学伦理学派,就对管理科学中的伦理问题展开过争论,算是拉开了对伦理研究关注的起点。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管理运筹伦理又开始淡化。究其原因,部分可归结为这个时期对哲学研究的缺失。因为在整个20世纪60-70年代,哲学在英美管理理论中可以称为缺失状态。[3](p307-312)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伦理运动出现,其直接动力就是反对前面提到的Friedman等人的狭隘的计算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思想。1971年版的美国工程学课本中说:“工程师、计划人员和经济学家(必须)意识到政治进程对决定社会优先权的合理性。”①

20世纪80年代,专门的伦理标准以及研究刊物开始出现。1983年美国运筹学研究协会(oRSa)的伦理委员会专门制定了专业标准的伦理手册,以后很多管理运筹学的研究者也开始意识到现存理论必须对伦理进行关注的事实,如Checkland(1989)就担忧“在运筹中的效率来自对工作条件的安排,这会将人的因素影响减到最小”,[4](p279)这是极端危险的。80年代后期,部分研究人员感到理论研究出现了很多问题,纷纷想在管理运筹学理论上有所创新,甚至想提出一些替论,这种思潮正好与商业伦理运动碰到一起。1989年,一本专业性的刊物《人性系统管理》(HumanSystemsmanagement)开始致力于哲学和管理研究,整个管理运筹学由此开始逐渐从传统的研究对象(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中走出来,朝一些其他方向进行探索。因此,由此形成的新运筹学方法论与传统显出一些“变异”的特性,伦理主义开始在研究中得到成长。另外,《商业伦理杂志》(JournalofBusinessethics)也开始面世。与此同时,在权威的运筹学课本中也写道:“公正和公平的标准、雇佣与教育、能源和环境、个人隐私和自持、伦理和美德、个人安全和保障都将成为企业内部的核心要素。”[5](p490)

20世纪90年代是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时期,许多学者都纷纷注意到了这个问题。1994年wallace专门编写了一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模型化过程中的伦理问题,[6]同时期在欧洲更是兴起了一股研究伦理与运筹学之间关系的热潮。特别是1994年,欧洲很多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有关管理运筹学伦理的文章,《欧洲运筹学研究》就是刊登此类文章的代表刊物。其中代表人物是马里兰大学的Sauli.Gass,撰写了像《运筹学的多面性》等多篇文章,表达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极度关注。[7][8][9][10][11]在1999年的世界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inFoRmS)的会议上,斯坦福大学的Howard教授专门就管理运筹职业中的伦理议题做了报告。与此同时,1999年美国统计协会(aSa)制定了详细的伦理引导手册。②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研究人员更是加强了对运筹学中伦理内容的关注。2000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的欧洲会议上把伦理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2002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成立了欧洲运筹研究协会和伦理工作组,并在2003年4月在法国北部城镇枫丹白露举行了第一次会议。2004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又由Brans,Gallo,Lemenestrel&Vanwassenhove等人提交了相关的会议论文。[12][13][14]很多研究者和实践人员也积极地参与反对将社会的内容清除出管理科学领域的活动,同时也劝戒实践中的企业家,不要不加区别地对人员进行所谓的“军事化”的机械的非人性管理。

二、管理运筹学关注伦理问题的原因:价值与责任

应该说,运筹学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最初的研究往往聚焦在理论的构建上,忽略了伦理问题和具体的应用问题。我们认为,管理科学的研究,既要关注起点,即从人出发,又要关注终点,即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对于一门应用学科来说,要被很好应用到实践当中,伦理问题是一个基本要考虑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考究一下管理运筹学的价值与责任问题。

《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webster’snewworldDictionary)将伦理学定义为“对行为和道德判断标准的研究”。这个定义实际上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个人在行为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标准,以伦理的方式进行活动;另一个内容是遵从职业的伦理标准。伦理学并不仅仅是对我们习惯接受的事情进行描述性研究,而是试图发现事物应具备的本质。因此,伦理既是对我们寻求的最终价值和“善”的评论与研究,也是对我们在试图获取最终价值与“善”中所使用的方法的评论与研究。

管理运筹学无疑是一种科学,而关于科学的价值问题,很多人提出过看法。一些意见认为,科学是价值中性的。这样的观点来自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方法论上讲,科学研究者们必须客观地看待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二是从研究本身来讲,一个研究对象主观上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中性或者说没有个人价值偏好会使问题的分析变得简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在影响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在受着人类社会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运筹学作为科学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人们的管理决策提供工具。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不同,后者是模型化真实的自然世界,而管理运筹学是模型化人类系统。由于人类系统的复杂性,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变化。单纯依靠个人的主观感觉或者对某种事物的欣赏去进行管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像物理学一样,管理学也必须借助数量化的工具去管理我们真实的人类环境,把一些杂乱的真实世界的元素模型化。这样,才能为组织和机构的正确决策提供较为清晰的决策工具。虽然数学模型本身是没有道德标准的,但是模型的最终目的却是在某些具有道德标准事件中运用。另外,在模型之前我们往往必须做一定的假设。模型是在这些假设成立时的推论结果,如果假设不满足,推论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因此,在考虑假设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伦理的因素。作为一个经常在管理运筹学领域进行模型化的研究者,应该在模型的选题上就考虑对公众的意义。

而且,相对其他科学而言,管理运筹学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大。一旦一种运筹学理论被应用,那么就会影响到诸如企业的员工、公司产品或者产品的消费者以及股票投资者等等。这样一来,运筹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所分析问题的前后关系,明白结果对人们的影响。正如tomKoch在其文章中讲到的:“我们是生活在城市中而不是生活在研究里。”

关于管理运筹学的责任问题,Gallo(2004)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包括各种形式的知识,都必须与别人分享,并且能够被他人运用,合作而不是竞争应该成为研究行为的基础。Gallo指出,我们做研究,不仅要考虑到现在而且要考虑到人类的未来。所谓责任,就是要重视运筹学与人类世界之间的关系。关于运筹学,Churchman(1994)曾这样定义:运筹学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和工具,来处理一个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使系统控制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法。值得指出的是,他这里指出的最优,包含了伦理上的最优。在文章中,他表达了对一味追求“成本最小化而非(伦理)最优化”的担忧。[15](p99-110)

三、管理运筹学研究:方法的伦理性转变

由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伦理问题也日益重视,现在,这样的效用计算方法正被改变,他们开始在研究方法上注入一些伦理的内容。强调伦理内容的新决策分析形式,如多重标准决策分析(multicriteriadecisionmaking,mCDm)与伦理决策分析(ethicaldecisionmaking,eDm)日益受到重视。从目前来看,运筹学方法正朝着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从决策分析到后决策(伦理)分析。由于经济理性概念由原来机械式的完全理性发展为有限理性,使得它在内容上加入了许多人文的因素,如公平、利他主义等等。后来,这种理性形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伦理决策分析(ethicalDecisionmaking,eDm)。管理运筹学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都十分同意把伦理分析引入决策分析,或者推荐相似的方法。例如mason和mitroff(1981),Linstone(1984),ackoff(1994)等,他们提出的以调查为基础的方法、多重原则法以及非最优化的做法等,都是与eDm十分相似的。同时他们也认为对于管理者的教育,应该时刻提醒他们要认识到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并且去解决他们。[16](p78)与传统的决策分析关注现金流不同,mDa关注下面三个领域。(1)描述。mDa对于如何对战略进行描述是十分重要的,公司要应该让员工去了解,公司应确定要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模型中的人员有权利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事情,而不是无知地处于一个系统之中,被当作一种工具却好不知情。(2)伦理理性。传统的管理科学经常以问题的主观概率去谈论理性选择,而mDa中所谈论的都是理性和伦理的共同问题。这是因为大家都明白了在管理科学中长期以来依靠概率和期望价值为基础的决策,仅仅是“随意”或者非理性选择的受苦版或者复杂版。意思是,虽然我们努力把分析变得理性,接近于自然科学。但是最后结果还是发现,从头到尾的分析仍然是主观的。(3)合理模型。mDa会根据情况选择合理的模型,如果有人能够较为科学地知道所选模型的预测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导致错误。

(二)从最大化到(伦理)最优化。传统的缺乏伦理分析的最优化不考虑社会成本,不估计其他方面的利益,仅仅以计算公司的最大化为目标。管理者一般只是急于想了解潜在的利益或损失。没有哪种理论建立了多重的标准去告诉人们如何去权衡损益,尤其是整个社会的损益。内部协调对于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来说,并不是新鲜的东西。现在在运筹学社群中,冲突决策的决策方式也被接受,人们不再把眼光放在最大化,而是最优化上。那么最优化是否成为运筹学的中心呢?Churchman教授说几十年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最优化。但是新的时代的来临,最优化的概念比起那些高深的数学证明显得更加深刻。[17](p386)根据Zeleny的说法在伦理分析框架下对于最优性没有绝对的定义,他从六个方面指出了最优性特点,并确定了两个分类标准。[18](p2)

(三)从博弈论到极端博弈。现代博弈论叛离了它的初衷,对于解释管理学的问题显得极其微弱,相关应用也很缓慢。在许多方面,只是精美数学的滥用,以数学证明伦理。当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看上去更实际的概念模型也开始出现。这种“后博弈理论”被吸收到管理方法论和管理学语言中,典型的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这种“后博弈理论”在实践中能被广泛地接受并证明在实践中有用,可以用于解决问题。这种“后博弈理论”被Singer在1995年称之为极端博弈论。[19](p163-178)在极端博弈论中,每一个博弈方都被认为在多重理性基础上,为获取成功而努力追寻。每个人都像处于一个复杂和动态的世界中,约束不仅来自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而且来自对自主对未来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类更好生活的关注。这里强调决策的主观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一个战略如果想取得成功,诀窍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模型用自然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是晦涩难懂。而且要想获得竞争成功,经验主义的运用也是经常必要的。[20](p41-48)

四、管理运筹学研究的未来:问题与建议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应该说伦理问题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而且,很多机构团体也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规定。如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ieee)的伦理规定有10大要点,规定得非常详细和精确。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ofComputingmachinery,aCm)的伦理标准分四个部分24个具体的执行标准。

尽管伦理问题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者和机构团体的关注,但是实际运用并不理想。Cowton和Gass(2003)指出,除了2003年3月日本开始正式使用外,其他管理科学国家协会没有把这些伦理规定运用下去。尽管管理运筹学中的伦理问题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就受到了美国运筹学研究协会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再次提出,但没有实质的行动。因此,Cowton和Gass说在管理运筹学研究范围内,对伦理的关心的历史是极其短暂和脆弱的,奇怪的是很多专业的组织和团体很久以前就建立了他们相关的伦理标准。[21]

相对于国际研究者和企业而言,我国国内的重视程度更加缺乏。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十分危险的。今后我们的研究,既要讲求精密科学性,又要讲求伦理性,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我们给出如下建议:1.研究设计的选题阶段。研究者和企业要把注意力放在股东和与之受影响的人群,考虑模型结果对他人和人类世界的伦理影响。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疑问。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挑战带来了我们对伦理的进一步重视。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对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迅猛,一方面数不清的基础学科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十分惊人。然而进入21世纪末以来,很多问题也接踵而来,社会发展日益不稳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变得十分剧烈。面对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也感到被大量危险所包围。我们要思考如何生产清洁的能源,防止污染,解决原材料短缺,防止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等。所有这些自然的和人类本身的问题都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虽然科学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在科学运用过程中缺乏对伦理的考虑,后果是不能想象的。如果我们连出发点就没有考虑这些问题,那么就不能指望结果的完美。2.实施阶段。企业要明白:“如果我不做,其他人就会做”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行动理由,企业力图为别人树立一个榜样,不可低估自己的非伦理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发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新教育员工,施行绿色战略(GreenStrategy),这也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建议政府通过法律形式,对违反者进行充分的惩罚,并严格执行的保证措施,另外也可以从其他压力集团(如绿色和平组织等)获得支持,培养社会责任感。3.评价阶段。对被采用的决策结果评估不能单看短期的财务收入,而且要看长期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力。另外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知识合作和交流应该受到鼓励和加强,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考虑多方面的评价。4.继续研究更好的决策方法和价值判断方法,同时加强决策的柔性和预防性。管理运筹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应承担起人类21世纪面临的新挑战,发展新技术和方法去解决或减少这些问题。面对新问题,我们要加入或者取消一些原有模型的变量,判断不能依靠单一标准。同时要运用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管理办法去应变外部环境可能做出的改变。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动态的管理方法也被提出来,如Rotmans&Vanasselt(1999),Detombe(2001、2002)。在对标准决策和动态系统结合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成果,如Brans等(1998)。

最后,还想说明的是尽管管理运筹学加入一些伦理内容会增加我们精密计算的难度,但是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来讲,这是必要的。否则,管理运筹学就将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Simon.theSciencesoftheartificial[m].themitpress,1969.

[2]Zeleny,m.multipleCriteriaDecisionmaking[m].mcGrawHill,nY,1982.

[3]Burrell,G.theabsentCentre:theneglectofphilosophyinanglo-americanmanagementtheory[J].HumanSystemsmanagement,1989,(8).

[4]Checkland,p.B.SoftSystemsmethodology[J].HumanSystemsmanagement,1989,(8).

[5]Zeleny,m.multipleCriteriaDecisionmaking[m].mcGrawHill,nY,1982.

[6]williama.wallace(ed.).ethicsinmodeling[m].elsevierScience,1994.

[7]Gass.S.i.themanyFacesofoR[J].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1991.

[8]Gass.S.i.modelsattheo.K.Corral[J].interfaces,1991,(21).

[9]Gass.S.i.ethicalConcernsandethicalanswers[C].inw.a.wallace(ed.),ethicsinmodeling[m].ergamon,1994.

[10]Gass.S.i.modelworld:ethicsinthnotSoRealmS/oRworld[J].interfaces,1994,(24).

[11]Gass.S.i.Viewpointsonethics[J].Journalofthe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y,1994,(45).

[12]BransJ.p.themanagementofthefutureethicsinoR:Respect,multicriteriamanagement,happines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Vol.153,2004.

[13]markLemenestrelandLukVanwassenhove.ethicsoutside,within,orbeyondoRmodel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Vol.153,2004.

[14]Gallo.Giorgio.operationsResearchandethics:Responsibility,SharingandCooperation[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Vol.153,2004.

[15]Churchman,C.w.managementScience:ScienceofmanagingandmanagingofScience[J].interfaces,24(4),1994.

[16]ackoff,R.L.HighereducationandSocialStratification[J].interfaces24(4),1994.

[17]Singer,a.e.&Singer,m.S.management-ScienceandBusiness-ethics[J].JournalofBusinessethics,1997(16).

[18]Zeleny,m.SixConceptsofoptimality[R].presentedattimS-oRSaJointnationalmeeting,Boston,april,1994.

[19]Singer,a.e.CompetitivenessasHyper-Strategy[J].HumanSystemsmanagement14(2),1995.

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篇10

   此次交流会的人数虽少,但人员层次较高,内容范围较广。四天的会议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运动会的经验交流,又有机关行政办公如何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也有院校如何培养系统科学人才的经验交流,还有学习和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体会。大家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系统科学在体育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议综述如下:

   1对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认识

   系统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科学的兴起是本世纪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必须学习应用系统科学。

   大家认为,学习系统科学能够提高人们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干部素质,首要的是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提供了一种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而系统科学则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连结各种具体科学的桥梁。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实施运作的程序化、分工的具体化、责任的明确化、关系协调的清晰化和完成效果的最佳化。

   大家认为,掌握了系统科学思想,才能树立总体观念、全局观念和战略观念;才能在观察问题时走出“就事论事”的圈子,“更上一层楼”;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全局在胸,统筹兼顾;才能“弹好钢琴”,使管理工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大家认为,推广应用系统科学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体育的各项工作。正确认识系统之间与层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搞好体育工作一项重要前提。如系统科学位置与层次的理论,使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竞技运动与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又相互制约。因而认识和划清了人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区别与联系,是理顺体育工作重要的思想认识条件;竞赛是体育工作的杠杆。不同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竞赛有不同的目标、性质与功能。如,全运会、省运会和市运会等,属于竞技运动系统,应提倡拔尖,提倡破记录,要体现更快、更高、更强,体现高名次、高水平;业训竞赛实质上是选才育才,不宜强调出成绩,争名次,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多出人才;群众性竞赛也应大大提倡,但不应用业训竞赛取代群众性竞赛。训练是一种动态的组合过程,有许多因素组成,用系统的思想把握得好,组合合理,则整体功能大于其各元素之和;系统科学能促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运动技术,启示我们要全面造就运动人才,全面认识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促使我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和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

   系统科学在体育工作的应用中,影响最大、最成功的就是组织和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自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成功地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来,已经举办和正在筹备举办的一些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都在更自觉地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筹备、组织和管理。会议期间举办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省市体委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了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筹备和组织管理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所取得的效益是明显的。天津市体委认为,首先要把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搞,而不仅是看成一个单纯的体育赛事。他们组织实施第43届世乒赛的做法是:根据总目标,首先,建立世乒赛系统工程树型结构,组委会设置了14个部室,实际包含了指挥、决策、竞赛技术,物质保障三个大的子系统,各部室明确其职责,分层管理,并通过预算保证世乒赛大系统的整体效应,制定了“第43届世乒赛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其次,严格遵循管理工作的动态过程组织实施。第三,采用计划网络技术组织管理,如,天津体育馆工程建设等。第四,进行空间、时间上的动态管理,采用了倒计时的方法,保证了世乒赛如期圆满举行。第五,坚持分合统一原则。筹备初期成立了4个部室,组委会成立后,工作全面辅开,扩展到14个部室,临近开幕时,又合成几个中心。第六,利用编发简报等手段及时反馈信息。第七,按照现代管理的原则,使用“下八律”管理方法。世乒赛组委会从秘书长到处长,直接领导的单元平均在4至5个,保证了领导的精力和效率。“二八”律管理思想,把握了一条,无论工作变化多大,在筹备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支稳定的骨干队伍,从组织上保证了执行层的力量。

   江苏省体委认为,第三届城运会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筹备和承办过程中,运用了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他们的做法是:(一)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统筹规划城运会筹备工作,对整个筹备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拟订了《江苏省承办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初稿)》和《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计划网络图(初稿)》,对本届城运会的筹备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对每个阶段筹备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要求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都作出了比较周密的安排。(二)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精心组织城运会筹备工作,在《总体方案》、《计划网络图》的基础上,主要抓了几个环节:1、办赛、参赛两手抓,明确分工,分线作战。2、办赛准备工作由省统一部署、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实施。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三)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切实加强城运会筹备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分层管理、程序决策,强化组织领导。(四)充分发挥综合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综合部门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加强综合协调,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注重政策法规建设。他们认为,运用系统科学进行筹备和承办大型运动会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干部队伍素质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知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技能;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因此,建议国家体委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或轮训,帮助地方体育部门培养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工作骨干,使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在全国体育系统进一步推广、应用,使体育系统的科学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云南省民委和省体委的同志认为,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深刻的政治性、参与的群众性、广泛的影响性等特点,加上运动会项目自身的特点,带来了组织工作上的规格高、标准高、要求高、评判困难、协调困难、时间紧张的“三高两难一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组织工作上力求按C3i系统的要求建立健全指挥系统。注重了三方面的工作:组织指挥的高度统一;方方面面的广泛协调;工作机构职责和权力的层次区分。具体做法是:(一)建立有权威的层次分明的指挥机构。(二)明确职责、严格分工、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三)严格计划管理、宏观控制主要工作进程,微观细化各项具体工作。(四)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作用,建立信息中心,形成信息网络。(五)注重搞好协调。(六)抓好热运行。(七)注重民运会的特殊性。他们认为计划网络法是组织大型活动中实现宏观决策、科学管理、统筹规划、既抓主要矛盾,又能照顾全局的现代管理的好方法。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统一组织指挥,宏观控制全局;二是有利于按程序协调各部门工作;三是有利于抓主要矛盾;四是有利于调动各个系统的积极性;五是有利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他们体会到:运用计划网络法组织大型活动必须抓好计划(统筹)、协调、热运行(试运转)三个主要环节。

   正在筹备举办第三届亚冬会的黑龙江省体委在会上进行书面交流。他们认为,系统科学的运用,为举办好第三届亚冬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管理的保证。从近两年来的筹备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看,所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他们借鉴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的经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去组织管理筹备工作。做到了两个突破,一是思想方式上的突破;二是方法、技术运用上的突破。主要作法有:(一)突出筹备工作的整体性。首先在成立组委会和执委会之初,就力图体现系统科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为筹备工作运转一开始就从整体上考虑创造了条件。同时制定通过了亚冬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确定了总目标,并根据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反映了筹备工作应从整体部分整体,再反馈到整体的科学过程,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注意考虑筹备工作的综合性。(三)明确统一的目的性。(四)科学管理。实行层次管理、动态管理、程序化管理,确保工作井然有序和最优化运行。(五)科学决策。分为三步:第一步是难点、结症把握法,第二步是分类决策法,第三步是效益反馈法。(六)采用系统工程技术,运用网络技术、流程图技术和类流程技术。他们认为,计划网络图是系统工程中一项极为有效的重要技术,着眼于解决系统内的宏观问题。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对系统内的各项工作的运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最佳安排,正确反映和描述各项活动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可以反馈检查结果,便于对大系统中的各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把握各事件中的联系,并以直观的图解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决策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他们在绘制中,学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网络图”,对几个基本要素进行特殊处理,采用时间等坐标方式,运用了倒计时显示法,确定了关键路线和关键节点,采用了奇数标号和模糊数学的概念,引入了反馈机制,标明了系统内在逻辑关系和事件联系多维网状结构。他们认为运用网络图技术,不仅仅在于它的编制,更重要的是执行。因此他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各部门根据总体网络图规定和任务目标,编制了本部门的二级计划网络图加以细化和充实,同时在关键阶段还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细化网络图;二是每月制出月工作计划予以配合;三是强化反馈机制,在实行计划网络图常规检查的同时,增加了月工作计划检查,并定期以催办与落实的文件方式向各部通报。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计划网络图的宏观调控的作用。

   刚刚开始筹备1999年全国第三届城运会的陕西省和西安市体委的同志,把草拟的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带到会上征求意见,与会同志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此次会议的内容更加丰富、实在。

   3运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体育界成功地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举办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组织了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亚运会筹备和奥运会申办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协调、指挥,对筹备和申办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我国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起了直接示范性作用,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对全国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与现代化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受到国际、国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其中,《第11届亚运会筹备工作计划网络图》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计划网络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计划网络技术是体育界推广应用系统科学的突破口。

   大家认为,系统科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从我们体育系统来讲,在亚运会的组织和申办2000年奥运会工作中,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成功经验,为体育科学管理起了示范作用。但应该认识到,系统科学在我们体育界的应用,不仅仅表现在大型运动会上,也不仅仅是采用了计划网络图的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整体工作的方针、思想和战略上。比如,体育为国家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服务,为基本路线服务的思想,协调发展的思想等。

   4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机关行政办公工作

   近两年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体育界的推广应用向更宽的范围发展,不仅仅应用在大型运动会和大型活动上,在机关行政办公中也已经开始应用。

   天津市体委和国家体委训竞一司的同志认为,机关职能的转变对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管理者应当树立新的观念,如工作效益、时间效益、总体统筹、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观念等等。因此,首先要求管理者特别是在办公厅(室)这一类综合办事部门的干部,更应当学习、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学习弄懂计划网络技术。

   天津市体委运用计划网络图的做法是:1、按照业务分工和总的要求,各部门将工作要点中属于本部门负责的大块工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目标,突出任务的起始和完成时间,提出需要配合的协调的部门,报办公室。2、办公室从总体角度分析各项任务的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顺序,确定承担任务的主要部门、配合部门。3、综合协调,将没有落实到部门和有矛盾的任务反馈到各部商讨、协调、确定。4、按时间顺序编制全年任务分解表。5、报委主任办公会批准。6、绘制网络图。

   对于如何在机关行政办公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体委一司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开展工作,收效甚好。他们在学习北京亚运会和申办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制度保障、程序决策、计划网络图、流程图、热运行、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矩阵结构、倒计时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