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十篇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十篇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8:59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1

[关键词]免疫功能缺陷;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88-03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RRt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感者除较健康小儿多罹患几倍的呼吸道疾病外,多有食欲不振、盗汗、体重不增、面色萎黄等表现,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环境和机体自身等多重因素,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缺陷类型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两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原因引起。免疫功能检测是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引起反复感染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因,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对比其与健康儿童免疫功能和igG亚类含量,旨在为患儿RRt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96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51例,女45例,平均年龄(3.4±1.1)岁。其中,0~2岁24例,3~5岁43例,6~12岁29例。同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1.6)岁,其中0~2岁组20例、3~5岁组22例、6~12岁组20例。纳入标准:(1)有病理学证实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儿有严重的心脏、肝脾、肾类疾病;(2)患儿家属不配合。两组儿童采血前均无使用丙种球蛋白、血浆、免疫调节剂和皮质激素史。

1.2方法

对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收集两组儿童的空腹静脉血5mL,低温条件下保存,取离心后分离血清,用于检测患者tgG亚类。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儿童的igG亚类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血清igG2和igG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分析

数据显示,在3~5岁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ga分别为(1.05±0.51)、(1.50+0.52)g/L,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RRti#R患儿血清igG亚类缺陷类型

96例RRti患儿中igG亚类缺陷共17例,检出率为48.9%(47/96),各类igG亚类缺陷例数。见表3。

3.讨论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小儿呼吸道感染在日常治疗、诊断占有重要的地位,呼吸道感染的内容逐渐改变。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且具有反复、严重、持久等特点,因此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常见和致病力低的细菌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源。此外患者处于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呼吸道感染的病发率较高。本文探究免疫功能缺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提供相应的经验和治疗的依据。

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类,igG是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总含量的75%,因此igG在患儿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次实验结果表明,0~2岁的患儿和正常组中,iga含量均有所降低;3~5岁的患儿iga含量降低明显。考虑到患儿的年龄较小,免疫系统尚未完全的发育成熟,抗感染能力不强,iga含量都降低,此结论与相关学者研究相似。提示在患儿的呼吸道黏膜失去iga等免疫球蛋白等的保护,更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2

(浙江省金华市秋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金华321017)【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14-0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1]是儿科常见病,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状态。RRi的最基本原因为小儿免疫功能的不健全,免疫水平低下。在1种或1种以上后天原因的作用下,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故病因复杂。为探讨其发病原因,现将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11年6月收治的56例RRi患儿临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44例,女12例;城镇41例,农村15例;早产儿26例,过期产儿2例;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29例,混合喂养22例,病人年龄、性别和症状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诊断标准采用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即:0~2岁: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5岁: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l2岁: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但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应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4)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其间隔期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3、反复感染的病因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先天因素、营养不良、慢性病灶、治疗护理不当、缺乏体格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关[2]。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90%以上是病毒所致的,而呼吸道病毒有130多个型别,且变异繁多,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不能持久,血清抗体不能防止再感染的发生,因而不能用计划免疫的方法来防治;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会造成菌群失调、免疫功能紊乱,易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另外,儿童耐寒力弱、室内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3.1先天性因素:未成熟儿、低体重儿由于先天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抗感能力下降,易罹患RRi。如小儿有呼吸系统先天发育不良性疾病或畸形,如食管-气管瘘,食物、异物经食管-气管瘘进入呼吸道引起堵塞或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肺部淤血,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另外,若罹患经母婴传播的疾病,如aiDS,由于免疫功能受损[3],可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3.2自身因素:小儿呼吸道短、窄、直,无鼻毛(过滤能力低下),支气管纤毛运动差,粘液分泌腺发育不良(清除吸入微生物作用不足),肺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肺泡数量少,故肺含血丰富而含气相对较少,易于感染。由于呼吸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差[4],小儿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难以有效的防止尘埃,异物颗粒到达肺泡,而粘液、纤毛的作用亦差。小儿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数量不足,肺泡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均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或缺陷,胸腺、脾脏、淋巴结及淋巴组织不成熟,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整体抵抗力低下。3.3后天因素:患儿未实行母乳喂养,特别是未进食初乳。母乳含微量元素较多,钙、磷比例适宜,且含较多消化酶,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初乳中的多种抗体,具有免疫及抗感染作用,未吸食初乳者抵抗力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小儿生长发育较快,如添加辅食不及时,人工调配不合理,极易发生腹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易发生RRi;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增加皮肤、粘膜的抵抗力,有促进免疫力的功能。缺乏时,可致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化障碍,损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功能,致抵抗力降低;锌参与蛋白合成,还参与和免疫有关酶的作用,缺乏时可使胸腺及脾脏萎缩,免疫功能低下;铁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血素和其它酶的重要成分。铁缺乏时,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发生改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阻。淋巴增殖反应减弱,iL-6、iL-4活性降低,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功能下降。另外,当钙缺乏时,可使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清除功能下降,也使巨噬细胞能力下降[5]。3.4治疗因素: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90%为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及细菌混合感染。临床中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导致细菌耐药,给治疗带来困难。而疗程不充分,当症状稍减、体温始降时,马上停药,这种情况使致病菌暂时受抑制,一旦受凉、过劳、抵抗力下降,就会再次发病。反复感染又加重免疫功能损害。此外,皮质激素的不当使用也是原因之一,其能迅速改善疾病症状,但可掩盖病情,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假愈"或新的感染,使感染加重,免疫功能更加低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首先明确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如营养不良、护理不当、严重疾病恢复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免疫功能检查,以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引起的反复感染。用药应根据病情或既往用药史,正确选择抗生素,一般连服3天,如病情不好,方可考虑换药,切忌频繁换药,而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产生抗药性,疗程7~10天。对那些慢性病灶,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可考虑进行扁桃体摘除或鼻窦手术。治疗上还可选用增加抵抗力的药物,一般疗程需2个月以上。加强户外活动,增加适应外界环境及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护理,科学调配饮食。参考文献[1]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41.[2]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2-273.[3]李凤敏,王爱华,张海燕,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的相关性探讨.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2-1413.[4]蒋玉红,魏强,秦璞.缺铁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功能改变的初步观察.中国小儿血液,2000,5(1):16~17.[5]孙海丽,刘亚玲,李佩玲.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138-1139.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3

关键词:鸡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038-02

鸡呼吸道疾病是鸡病中最为复杂、最难控制、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近年来该类疾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特别是肉鸡业发展的头号疾病。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有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寒冷的冬季更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且发病更为频繁、病情更为严重,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鸡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鸡呼吸道疾病常常不是由单一病原引起,原发性感染比较少见,多呈继发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由病毒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低致病性禽流感等;由细菌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主要有传染性鼻炎,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由支原体引起的有慢性呼吸道病;此外,有些鸡呼吸疾病是由鸡舍内氨气、其他废气和尘埃等生物因素以及营养不良、突然更换饲料、鸡转群、断喙、公鸡、接种疫苗等引起的。天气的急剧变化特别是急剧变冷亦可诱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

2鸡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

2.1加强免疫预防,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做好免疫接种,提高鸡体特异性的免疫力,降低对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是预防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这四种呼吸道疾病要进行二次加强免疫,才能确保鸡体的抗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鸡群进行免疫时,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剂量,接种疫苗的量不能过大以免产生免疫抑制,但量过少也不行,量过少(不足)不能产生免疫应答。此外,要全面考虑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药物和环境温度对疫苗的影响,本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鸡群的健康状况等,确保免疫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新城疫、禽流感可采用表1所示的程序进行免疫。

鸡群通过二次加强免疫,可大幅提高鸡体特异抗体的滴度,大大增强了鸡群对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可有效预防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2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加强饲养管理和鸡舍的环境调控措施,控制好舍内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其他废气以及尘埃对鸡的刺激。营养不良、突然更换饲料、鸡转群、断喙、公鸡、环境温度的骤变、鸡舍内的氨气和其他废气以及尘埃的刺激是诱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非传染性因素。排除这些诱因,并定期使用对病毒和细菌均有良好活性的消毒剂对鸡舍、环境、用具、鸡体以及饮水进行消毒,同时限制人员、运输工具和设备在养鸡场之间的流动,是预防鸡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2.3实行全进全出制

养鸡实行全进全出制,可以在停养期内对鸡舍、环境、场地、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成鸡与雏鸡间或上一批鸡与下一批鸡之间的疫病传播继代,阻断疫病再传播的机会,是预防鸡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4防止传染源的侵入

购买苗鸡和种蛋时,要进行调查了解,从没有鸡呼吸道疾病的鸡场购买,以防止种源性病原的带入。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4

免疫力低下的判断

医学上有一个判断免疫力的标准,就是依据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判断,这分两种情况,见下表:

注意:

1两次上呼吸道感染之间间隔7天以上。

2下呼吸道感染指的是支气管炎或肺炎。

3在临床上常见一些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炎、肺炎交替发作,这种情况可以将两者次数相加,但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而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不能加上呼吸道感染次数。

4整个次数需观察至少1年。

先天性免疫缺陷

还有一种先天性免疫缺陷,是指小儿生后三天两头反复发生一些较严重、化脓性感染的幼儿,如常患中耳炎、气管炎、肺炎、脓胸、皮肤的伤口容易感染红肿甚至流脓,也多伴发育不良,这类孩子是先天性缺乏某些抗体或合成酶不足,这可以通过化验确诊。

经常生病不等于免疫力缺陷

人体免疫是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每当微生物侵入人体,就会诱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同时免疫系统还把信息贮存起来,当下一次这种微生物侵入时,相应的免疫物质就对这种细菌发动进攻,进而消灭。也就是说没有患感染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婴幼儿所拥有的免疫能力十分薄弱。所以,适当的生病并不全是坏事,不用担心宝宝生几次病就是免疫功能有问题。

真正免疫力缺陷的人极少,如果幼儿仅是感冒、发烧、咳嗽,几天就会过去,不是免疫缺陷问题。因为宝宝在公共场合,就充满了许多微生物病原体,再如大人下班没洗手,手上沾着病毒就抱宝宝,这都可能造成宝宝生病。

每个幼儿的体质及所处环境不同,宝宝生病次数也有差异,一般“小病不断,大病不犯”,在有惊无险地逐渐长大,临床上常看医生的大部分是那些半岁到4岁的幼儿,过了这个年龄段,宝宝生病的次数就会逐年减少。

3岁以上宝宝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即接近成人;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抗病力已和成人相当,各个宝宝皆是如此,父母不需要过于困扰。

与免疫低下有关的疾病

与免疫低下有关的疾病分为3种情况:先天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低下和生理性免疫低下,前二者属于病态,需要治疗,生理性免疫低下一般不需要治疗。

1.先天性免疫低下

医学上也称为免疫缺陷病。这类疾病并不常见,是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有家族遗传史。临床上一个共同的表现是:反复感染,患病病情严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先天性免疫低下一般治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措施,多数需要终生治疗。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先天性免疫低下的宝宝,现在也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这种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

必须强调,有免疫缺陷的儿童因其免疫功能不足,一定不能接种各种活疫苗,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

顾名思义,是由于后天的某些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免疫低下。引起后天继发性免疫低下的原因很多,常见于感染、某些药物、营养不良和其他疾病。

只要去除引起免疫低下的病因后,免疫功能才可以恢复正常。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极易发生反复感染,当心脏畸形校正后,宝宝的情况就会明显改善;再如因营养不足造成的免疫低下,则应注意平衡饮食,校正偏食,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及时供给制造免疫的营养因子,免疫力就会提高。

3.生理性免疫低下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5

免疫力按其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即人一生下来就拥有的,又称固有免疫,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以及溶菌酶、补体等多种可溶性因子等;获得性免疫,又称适应性免疫,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包括B淋巴细胞分泌的iga、igG、igm等体液免疫因子以及t淋巴细胞介导的各种细胞免疫等。

反复感染,抵抗力低是“祸根”

儿童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功能均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各种免疫功能(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尚不健全,故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年幼儿童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统计证实,在引起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中,95%以上是各种病毒。迄今为止,除少数特定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外,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若病毒毒力较强、患儿抵抗力差或并发细菌感染等,疾病容易从鼻咽部、扁桃体等上呼吸道发展至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由于反复生病,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小孩学习,家长不胜其扰,多希望给孩子使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那么,哪些孩子需要使用增强免疫力药物?临床上,有些孩子先天体质相对弱一些,非常容易得病,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少数孩子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包括固有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年平均发生3~6次上呼吸道感染;发展中国家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儿童死于肺炎。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儿童和青少年数量达到2~3亿,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加之城市居住拥挤、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人口密集等,造成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

孩子若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提高免疫力。我国相关学会曾制定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可作为家长给孩子使用增强免疫力药物的一个依据。

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标准(仅供参考)

年龄(岁)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m年)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m年)

反复气管支气管炎

反复肺炎

0~2岁

2~5岁

5~14岁

7

6

5

3

2

2

2

2

2

两类增强免疫力药物

目前,临床上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主要有免疫调节西药和中医中药两大类。

一、免疫调节西药

主动免疫药物各种疫苗,如灭活减毒的多价抗菌疫苗、死菌体或活菌体制成的多价菌体疫苗,可帮助机体获得主动免疫。在我国,儿童接种免疫疫苗由国家组织、大规模实施。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水痘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等。近年来,肺炎(双球菌)疫苗、甲型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陆续上市,儿童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接种,以增强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力。

被动免疫药物主要包括γ-免疫球蛋白、免疫血清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被动增强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力。通常,先天或后天(化疗/放疗或疾病继发)的免疫缺陷患儿,可根据免疫缺陷种类,采取特定的免疫替代治疗或针对性治疗,如免疫球蛋白缺乏的患儿可补充免疫球蛋白等。但要注意,这类药物大多为血液制品,存在感染乙肝、丙肝等风险,故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后再用药。

免疫调节剂多数是口服制剂,服用方便。有些孩子虽没有明确的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暂时性免疫功能下降(俗称体质较弱),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可根据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多数是生物提取物或化学合成制剂。注意,少数患儿由于体质特异,使用免疫调节剂后可能产生皮疹等副作用,一般较轻微。

常见免疫调节剂①生物类:胸腺肽(刺激t细胞免疫)、核酪(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等;②菌苗类:泛福舒,含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克雷白菌、臭鼻克雷白、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卡他等8种菌冻干溶解物;③多糖类:羧甲基淀粉钠,能刺激胸腺和骨髓;④化学合成制剂:左旋咪唑、匹多莫德(3-L-焦谷氨酸四氢噻唑啉羧酸)等。

二、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在国内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传统的“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在调节儿童免疫、增强抵抗力方面,疗效肯定,而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内治法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年幼,起居不当,护理失调,免疫功能相对成人“幼稚”,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体质则“肺、脾易虚”,容易罹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其中,营卫不和、肺脾两虚、气阴两虚等是最常见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表现,此时,可采用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减)、补气(黄芪制剂、玉屏风散)、肺脾双调(参苓白术散、童康片等)、益气养阴(槐杞黄、冬虫夏草、铁皮枫斗)等方法进行调养。若孩子虚实夹杂或属于特殊体质,则需要根据中医辨证进行相应治疗。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6

关键词: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

中图分类号:S85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对家禽损害甚大,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才能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情,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1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关系

禽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其发生特征是传播迅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对禽群的侵害非常严重,如果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体的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才能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家禽传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饲养环境空气中氨气浓度过大、尘埃过多、家禽环境污染严重,都会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家禽长期在浓度20mg/kg氨气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肉眼和组织学病变,甚至感染nDV。像鸡呼吸时尘埃颗粒会阻碍其气管和支气管,这些尘埃往往都带有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2热应激和霉菌毒素

根据相关试验证实,热应激会影响某些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粮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黄曲霉素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1.3细菌和支原体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是一种潜在感染,由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致使禽群体带有这2种病原。如刚出世的雏鸡就部分带有病菌,在环境适宜情况下,会迅速蔓延和传播。支原体单一感染时,禽群只是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就会形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由于副嗜血杆菌可以使支原体毒力大幅度增强。像养鸡场有支原体感染,加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协作发生,常常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加入,也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甚至死亡。

1.4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谓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机体在某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无应答。像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等,都是常见免疫抑制病。如鸡群感染iBDV和大肠杆菌后,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击,就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如果使用毒力比较强的iBD疫苗时,可以影响nD和iB疫苗免疫应答能力。

2常见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曲霉菌病、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等,掌握其发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有效控制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2.1传染性喉气管炎

这种传染性喉气管炎不仅能够感染家禽,对野生禽类也能形成感染,如野鸡、孔雀等。主要是通过饮水、用具、饲料进行传播。舍内通风较差,维生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较差,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头有过量的渗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脑水肌肉注射,能够缓解禽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注意加强护理,特别是舍内通风要改善,饲料可以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也可以接种疫苗。

2.2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天气闷热潮湿缺少维生素a都能够促使鼻炎发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潜伏期,发病初期有稀薄鼻液,呼吸不畅,眼结膜发炎,常常流泪,精神不好,食欲减退。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链霉素在饮水中加入,100万单位/kg水;磺胺类可以选用磺胺噻唑,也是饮水中加入,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饲料中喂养,2g/kg饲料,连用5~7d。还可以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要注意预防复发,可以在疗程结束后,隔7d再用药1~2d作为巩固。

2.3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注意是通过空气飞沫和饲料、饮水、用具等媒介传播,舍内过热、过冷、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都会促使此病发生。目前没有太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适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等防止其继发感染,一般连用3~5d。要加强护理,保持舍内通风,适当增加维生素,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2.4传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多种家禽和哺乳动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烟曲霉菌,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苦难,食欲大减,饮水较多,后期腹泻,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3片/kg饲料,也可以将硫酸铜加入饮水中,0.5g/kg水,2种药物合力连用5~7d。还可以在饮水中加碘化钾治疗,5~10g/kg水。

2.5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主要靠接触、尘埃、飞沫等方式传播,寄生虫病、运输、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都可促使此病发生,特别冬季是流行季节。一般感染有10~21d潜伏期,表现为慢性病程较长。此病多发生在雏禽,呼吸道发炎,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继而呈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加入饮水中。链霉素80万单位/kg水,也可以加入泰乐菌素,2g/kg水,连用5d。还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饲料中,连续用7d。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进行轮换或联合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3.1改善饲养环境

农村养殖环境污染较严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为多种同时长期存留,这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要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消除污染源,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尘埃漂浮,保持良好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滞留。还要注意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侵入,建立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出入要换鞋,定期对禽体和舍内外进行消毒,要加强饮水管理,保持水质干净,注意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净,接种疫苗的前2d要停止饮水消毒。饲养用具也要重点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0.01%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对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烧碱液喷洒。

3.2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即使有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会很轻微。

3.3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禽体免疫器官,导致机体免疫应答降低,一些疫苗免疫失效,还会使鸡群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因此,要加强免疫抑制控制,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禽群,尽量减弱免疫抑制的发生程度。

4结语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防控难度也比较大,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领,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要做好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传播渠道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改善养殖环境,为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永丰,张海建,孙艳红.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09).

[2]陆秀娟,吴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11).

[3]何伟.家禽几类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12).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7

[关键词]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我市鸡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带来了一个不利的环境,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我市的鸡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投资100万元的养鸡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的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冬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频频肆虐,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一类重要疾病,可导致蛋鸡、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各日龄鸡伴随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肉鸡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为此本人就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见于一些山地养鸡的专业户,他们一般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雏鸡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其发病数约占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数的45%左右。

从病例的实际情况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或200日龄左右。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第2次免疫前后。发病率有时会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

1.临床症状

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部分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部分病程长的鸡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脂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且粘液增多;少量病鸡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疫苗,规范操作:将灭活苗和活苗免疫有效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雏鸡和开产前。雏鸡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存在,对活苗免疫可能产生干扰,而母源抗体对灭活苗的干扰不是很严重,此时要选用灭活苗点眼滴鼻等黏膜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开产后可用活苗免疫,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免疫间隔。按照疫苗使用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免疫前后最好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严格控制其他疾病,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3.2做好环境和鸡舍的消毒和卫生:要制定一套消毒制度,鸡舍一般一周带鸡消毒一次,鸡舍环境一般一月消毒一次,并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防鸟措施。

3.3选好鸡群

选择优质的鸡苗,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并且母源抗体水平均匀,便于建立好的基础免疫。选择好的饲料,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水平均匀度。适当的进行鸡群保健,在鸡群应激强时可以使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拌料。

3.4治疗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之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使用iV或者clone-30饮水免疫,并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鸡体抵抗力。然后要适当的投一些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继发病的发生。对于一些曾经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考虑使用卵黄抗体治疗。对于死亡病例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乱扔。并要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粒子浓度。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病,但以雏鸡最为严重,有时中鸡和产蛋鸡也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缺乏营养等因素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症状

常见于40日龄以内的小鸡。鸡群突然发病,出现张口呼吸、咳嗽、食欲逐渐减少、羽毛松乱、怕冷、常打堆。

2.病理变化

鼻腔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出血、气管内有粘液或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肺水肿或出血。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媒介物的传播作用也不重要。故鸡场的消毒、鸡舍的合理间隔、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采用“全进全出”和批量空置场舍的饲养制度,对预防本病有效。

3.2免疫接种:一般可在4~10日龄用H120疫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H52疫苗滴鼻或饮水,以后每2~3个月用H52疫苗饮水1次。蛋鸡开产前肌注呼吸道型、肾病变型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活的弱毒疫苗时,为了避免传支病毒疫苗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应先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至少隔7天再进行本病疫苗免疫。

3.1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提高育雏室温度,防止受寒,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抗菌药物及增加维生素用量,在饮水中添加4%的红糖或0.75%的柠檬酸钾,可降低病死率。

对于肾型传支发病鸡群,使用肾型传支疫苗紧急接种,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添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并能阻止疾病的流行。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目前在全国都有发生,其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流行性。

1.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常呈现头颈上伸的张口呼吸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严重者会咳出血性黏液。

2.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轻者,可见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微红;严重者,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严格病鸡隔离、鸡舍带鸡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流行的有效方法。

3.2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认为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药物仅是对症疗法,可使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

3.3免疫接种: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对30日龄的鸡按1头份剂量进行滴眼或滴鼻。

3.4治疗:用倍宁(300斤水/瓶)饮水,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同时用氨茶碱集中饮水或喷雾,防止窒息死亡。同时用肠炎110(300斤水/瓶)防止继发感染。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8

【关键词】参贝颗粒呼吸道感免疫球蛋白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RRti)是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症候群。各地区统计表明,呼吸道感染在儿科门诊中占80%左右,其中RRti高达30%,1~3岁尤为高发,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RRti的各种病因及易感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儿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水平低下是当前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发病机制,但反复感染与免疫功能低下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药对肺脾两虚并痰浊内阻型RRti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

1药物来源及制备

参贝颗粒由南沙参、浙贝母、射干、山药等14味中药组成,由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制剂研究室制备,10g/袋,相当于原生药23g。匹多莫德由太阳石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10091。祛痰灵口服液,江西济民可信铜鼓中药有限公司生产,10mL/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6020470。

2临床资料

2.1病例来源

将2006年6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云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符合RRti的患儿按求诊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30例。2组一般资料见表1、表2。表12组患儿的构成特点比较2组患儿性别、平均年龄、初诊前1年呼吸道感染次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22组患儿的易感因素构成情况比较2组患儿的易感因素构成情况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2.2诊断及纳入标准

执行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年龄为1~3岁(较为高发)。辨证分型标准参照全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的感冒、咳嗽、肺炎喘嗽标准,将肺脾两虚并痰浊内阻型纳入研究对象。

2.3排除标准

(1)呼吸道解剖异常;(2)药物所致免疫功能低下且仍需继续治疗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呼吸道异物、先天性喉喘鸣、结核病、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寄生虫病、艾滋病;(5)其他中医证型;(6)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

3治疗

3.1治疗方法

中药组用参贝颗粒,0.5g/(kg·d),分4次口服,给药时间为1个疗程(2周);西药组用匹多莫德片800mg、祛痰灵口服液20mL,分2次口服,给药时间为1个疗程(2周)。观察小儿服药后的临床疗效;1个疗程后,观察3月内的呼吸道感染次数;从2组患儿中各随机抽取12例检测初诊时和1个疗程结束3月后的血清igG、iga、igm。

3.2数据处理

所有检验均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0forwindows),运用微机计算。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

4治疗结果

4.1疗效评定观察指标

①疗程前、后3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②症状:咳嗽情况、面色、大小便、腹部情况、食欲、汗液、毛发、痰液、性格、精神、体质量、夜间睡眠情况、感染缓解情况。③体征:舌象、指纹、肺部听诊、咽部检查、颈部检查。④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包括igG、iga、igm。

4.2疗效评定标准(自拟)

显效:①疗程结束后3月内呼吸道感染不超过1次;②3月内发病次数较原来减少3次以上,第2,3,4项正常;③两次发病间隔时间超过1.5月,第2,3,4项正常。符合以上任一标准者均为显效。好转:①疗程结束后3月内呼吸道感染2次;②3月内发病次数较原来减少1~2次,第2,3,4项改善;③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月,第2,3,4项改善。符合以上任一标准者均为好转。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者。

转贴于

4.3治疗前后2组igG、iga、igm比较

见表3。

表32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比较表3表明,2组患儿的igG、iga、igm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中药、西药都能明显提高RRti患儿的igG、iga、igm水平,且疗效相当。

4.42组疗效比较

见表4。2组疗效经χ2检验,p>0.05,说明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2组疗效相当。表42组疗效比较

4.52组治疗前后3月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见表5。

表52组治疗前后3月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注:与同组初诊前3月比较*p<0.05

表5表明:(1)2组治疗1个疗程后,同组治疗前后3月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说明2组治疗均有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疗效相当。

5讨论

5.1西医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现状

RRti的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病毒和细菌,其发作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呼吸系统或相关系统的慢性病变、免疫系统功能等密切相关。由于各种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免疫功能状态的高低,故免疫功能状态在RRti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机体受抗原反复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处于疲惫状态,免疫反应降低导致反复感染,反复感染导致免疫球蛋白消耗增加,可能是其降低的又一原因,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多强调综合防治,采用抗感染药物和各类免疫调节剂。抗感染主要是针对病原体选用抗病毒、杀菌、抗支原体和衣原体、抗真菌药等。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胞免疫调节剂、体液免疫调节剂、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5.2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参贝颗粒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为指导遣药组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2],南沙参富含三萜皂甙和淀粉,具有祛痰、解热镇痛作用,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浙贝母含有浙贝母碱、去氢浙贝母碱,有镇咳、镇静、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射干含射干定、鸢尾甙、鸢尾黄铜甙,具有抗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抗透明质酸的作用;山药能明显调节肠管节律活动。全方通过润肺止咳、运脾化痰、益气固表,全面调理小儿的肺脾功能,提升其自身抵抗力,而达到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之目的。临床观察表明参贝颗粒具有抗病毒、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临床治疗肺脾两虚并痰浊内阻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肖培新.孔光一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59-60.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9

【摘要】中医学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分属于“体虚感冒”、“久嗽”、“肺炎喘嗽”、“虚证”、“自汗”等疾病范畴,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患儿肺、脾、肾不足的体质特点有关,辨证属本虚标实。现代研究一般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致病的外在因素主要以病毒为主,细菌、支原体也不少见;其发病内在因素主要与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及营养物质缺乏有关。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患儿体质关系的研究提示,患儿肺、脾、肾不足的体质状态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今后应推进中医体质的现代化研究,从实验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制;综述,指导性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常见的疾病。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RRti诊断标准[1],将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超过一定范围的儿童,定义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简称复感儿。RRti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不同而异,一般与某一部位感染的相应临床表现一致,且反复发作,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深入研究复感儿的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将有利于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

1中医学对RRti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古文献中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体虚感冒”、“久嗽”、“肺炎喘嗽”、“虚证”、“自汗”等疾病范畴,均因体虚易感邪而致[2]。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均不足。肺气虚弱,卫外不固,易于受邪。肺与脾为母子之脏,即土能生金,肺气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脾健则肺强,脾虚则肺弱;金水相生,肺肾相关,肺与肾相互滋生、相互依存。肾虚不能承上以滋肺,肺虚不能养下以滋肾,肺病日久必伤及肾,致肾阴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气需有后天之气不断化生气血来滋养,而后天之气又必须依赖先天之气的温运资助。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抗邪能力下降,则致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故本病的关键不在邪多,而在正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皆不足。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属本虚标实[3]。

陈燕萍等[4]指出肺脾不足、卫外不固虽常为复感之因,但肾虚却贯穿于RRti发病的全过程,为RRti发病的关键。对此,王小青等[5]提出,肾虚可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及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中某些调节环路失控,扰乱机体内环境,削弱机体抵抗力,以致机体反复感染。李建军等[6]认为当今小儿恣食辛热食物及滥用补品,耗伤胃阴,感邪之后,更易耗阴伤液,“久发者,气无不虚”,终呈气阴两虚之证。虞坚尔等[7]认为本病多累及肺肾。肺虚卫表不固,易遭邪侵,又无力祛邪外出,久之病邪由表及里,转伤肾气,终致肺肾不足,疾病经久不愈。周健铖[8]提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土不生金,肺气更虚,易于复感;久病伤肾,肾为元阳之根,肾气虚更致肺脾不足。结合现代免疫学观点“中医正气的作用与免疫功能相类似,尤其肺、脾、肾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认为本病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影响免疫功能,抗邪能力下降而致。陈义春等[9]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关系密切,其病位在肺、脾、胃,往往形成感染—脾虚—再感染—脾虚的虚实挟杂,正虚邪恋,本虚标实之证。韩文宁等[10]注意到复感儿存在咽红、扁桃体肿大、指纹淡紫、甲皱微循环障碍等气虚血瘀表现,根据“肺朝百脉”、“气血相关”等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肺脾肾不足而致气虚血瘀为复感儿之主要病机。曹宏等[11]从气虚血瘀之病机入手,运用益气活血法防治本病收效良好,认为瘀血是在本病反复发作过程中各种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形成,反之瘀血又进一步加重气机郁滞与脾胃虚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关键。丛丽等[12]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当代小儿复感的病因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往以虚为主,现在则以实为主。提出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喂养不合理,主要病机是食滞内停,郁而化热,熏蒸于外,致使表卫不固,诱发外感,久病又进一步克伐气血,致患儿卫外功能更加不足。王明香等[13]认为复感儿的病机为肺脾气阴不足而致气虚血瘀。郁晓维[14]阐述了江育仁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机理是“不在邪多,而在正虚”的观点。

2现代医学对复感儿发病机制的探讨

21RRti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211RRti与体液免疫冯学斌等[15]从92例RRti患儿血清中检测免疫球蛋白(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4523%;黄照国等[16]对56例RRti儿童进行igG和iga检测,结果复感儿组检出单纯igG缺陷14例(占25%),单纯iga缺陷22例(占393%),igG、iga同时缺陷12例(占214%)。iga在机体早期免疫中有重要作用[17]。陆东明[18]对110例复感儿进行igG和iga检测,结果复感儿组有607%的患儿血清igG和iga水平同时降低。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最多的一种(约占80%),为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在人体体液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19]。igG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中和毒素,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巨噬细胞Fc受体,改变循环复合物分子量,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的免疫反应,igG可在组织间隙中对扩散较慢的毒素发挥其免疫作用[20]。

212RRti与细胞免疫袁杰灵[21]测定RRti患儿t细胞亚群的结果表明,RRti患儿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

213RRti与t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是由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维持t细胞的增殖,促进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诱生LaK细胞,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iL4为主要由活化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促进tH细胞向tH2分化,抑制tH细胞向tH1分化。iL4能促进t细胞、B细胞生长和分化,具有诱导ige分泌的作用。iL8是近年来发现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如肺内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多核白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其具有多效性功能,为炎症性疾病的重要介质,间接参与炎症反应,反映疾病的炎症状况[23]。王吉安等[24]的研究表明,18例RRti患儿的血清iL12、干扰素γ(iFnγ)、iL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正常组。RRti患儿血清中iL2R比正常组C3明显上升,iL2比正常组明显下降,iL4比正常组明显上升。iL2与iL2R成直线相关,iL2下降及iL4上升抑制了患儿t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及活性,抑制了B细胞分泌抗体,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214RRti与补体李桦[25]检测35例RRti患儿补体C3,经与30例健康儿童比较,RRti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继发性C3缺乏多由感染所致,由于感染使补体成分代谢亢进或补体合成障碍不能产生趋化、溶菌、吞噬作用,同时又易反复出现急性、迁延性或慢性呼吸道感染,促进C3进一步缺乏[26]。

215RRti与自然杀伤细胞于贵杰等[27]检测2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n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患儿nK细胞活性较正常小儿显著降低,而Rossi等[28]亦证实RRti患儿的nK细胞活性下降,nK细胞在人体防止病毒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绝大多数RRti患儿中病毒是致病因素,因此认为nK细胞活性降低为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

216RRti与外周血的活性氧簇(RoS)malgorzata等[29]通过设立健康对照组和RRti组,采用化学发光试验对RoS进行了测量,发现RRti组的RoS测得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oS由粒细胞促发合成,在消灭病原菌和调节免疫应答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oS的减少可能是免疫应答混乱的原因,而这种免疫应答混乱在临床上可能导致反复感染。

2009年第26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2RRti与病毒感染CourielJm[30]报告绝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是病毒,最常见的病毒是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黏膜炎莫拉菌是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的非病毒性病原体。

23RRti与下呼吸道黏膜纤毛结构异常的关系Chilvers等[31]指出,健康儿童呼吸道上皮的微纤毛在做规律性的协调性的摆动时,可将最邻近的黏液推进到咽喉部,然后被吞咽下去或被咳出,这些黏液对于病原体起到了物理和化学屏障作用,使气道内病原体、脱落细胞及过多的分泌物等得以消除,是人体呼吸道最重要的防御功能之一。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毛结构异常均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马渝燕等[32]对符合RRti诊断标准住院患儿进行支气管黏膜活检的结果显示,47例RRti患儿中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结构异常38例(809%),其中22例(468%)为纤毛超微结构异常,16例(341%)为早期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黏膜结构正常9例(191%)。结合临床,11例(234%)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27例(574%)诊断为继发性纤毛上皮结构损害。提示下呼吸道纤毛结构异常是儿童RRti的病因之一,约半数患儿存在支气管纤毛结构异常。

24RRti与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孙利炜等[33]对396例RRti患儿染色体Dna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aa基因型的发病相对危险度为1410,Ga基因型的发病相对危险度为301,GG基因型发病相对危险度为015;具有a等位基因发病相对危险度为514,具有G等位基因发病相对危险度为019。这说明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aa基因型和具有a等位基因可能分别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基因型和等位基因。

25RRti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关系冯学斌等[34]对92例RRti患儿和42例健康儿童取清晨空腹血,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RRti患儿血清微量元素Zn、F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细胞增殖功能与血清Fe、Zn呈正相关,CD4细胞百分率与Fe、Zn呈正相关;补充Zn或Fe后,RRti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恢复正常,igG亚类缺陷被纠正,且临床症状缓解。锌是胸腺内分泌物的必需元素,缺锌后可影响淋巴细胞增殖,使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减弱,以致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下降,直接影响淋巴细胞活力;iL2受体表达也降低[35],胸腺细胞凋亡加速[36]。因此,当机体缺乏微量元素锌时,免疫机能低下,易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陈同辛等[37]测定35例隐性缺铁复感儿的免疫功能并与无缺铁复感儿比较,发现其CD3+减少,CD8+增多,而CD4+无明显改变,提示RRti可能与缺铁有关。李敏[38]检测345例复感儿血清微量元素,结果血清铁、锌、钙、镁均低于正常值下限。刘运广等[39]检测46例复感儿,结果其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26RRti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罗社声等[41]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35例RRti患儿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以3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结果发现RRti组pH值

3RRti与体质的关系

小儿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外在因素作用下及自身调节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消长的特殊状态。在一定时期内,体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某种条件下,它具有可变性,稳定是相对的,可变是绝对的[42]。钟柏松等[43]证实,体质不同则RRti的发病率不同,脾肺两虚型体质RRti的发病率约为65%,气虚型约占10%,气阴两虚型约占20%,肾虚型约占5%,佐证了体质对该病发病的影响;并对87例易感儿(其中肺脾质24例,脾肾质63例)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查,与均衡质49例对照的结果显示,易感儿肺脾质和脾肾质均存在免疫功能不同程度的低下。苏树蓉等[44]对小儿体质调查及分型研究表明,易感儿多属脾肾质。潘瑛[45]发现RRti患儿igG改变多见于肺虚型患儿,iga异常多见于临床中医分型脾虚型患儿。说明了小儿肺、脾、肾不足的体质状态与其免疫功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转贴于

4讨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探索,中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RRti的病因及影响因素涉及方面较多,因此给该病的防治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可喜的是,中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已上升到体质学方面的研究,认识到辨质论质,改善患儿的偏颇体质,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切实的意义。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属临床观察的较多,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体质认识还有待从以下方面深入研究:应尽快明确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中医体质分型,对各个体质类型进行深入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体质类型研究与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推进中医体质的现代化研究;并从实验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提高中医体质的临床应用水平,做到辨质论质,治病求本,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更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S].中华儿科杂志,1999,26(1):40.

[2]张桂菊,曹宏.浅谈祖国医学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机理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4,17(5):19.

[3]曹立菊.从肺脾肾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医学琐谈,2006(3):69.

[4]陈燕萍,姚敏,朱慧华,等.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J].上海医学,2003,26(1):63.

[5]王小青,胡书轩.补肾法治疗小儿RRti机理探讨[J].新中医,1997,29(3):2.

[6]李建军,周炜.自拟养阴扶正胶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3):233.

[7]虞坚尔,陈慕涵.补肾固表方对肺肾两虚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3):35.

[8]周健铖.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4,36(5):35.

[9]陈义春,吴隆庆.健脾扶正汤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106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158.

[10]韩文宁,张雯,李锦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法[J].吉林中医药,2003,23(6):49.

[11]曹宏,张桂菊.益气活血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初探[J].国医论坛,2003,18(5):15.

[12]丛丽,高萍.易感儿的治疗当以消导为主[J].吉林中医药,2005,25(4):11.

[13]王明香,陈诗鸿.益气活血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3):136.

[14]郁晓维.不在邪多而在正虚——江育仁教授防治呼吸道复感儿的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4(4):7.

[15]冯学斌,黄薇,刘凤,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gG亚类缺陷与微量元素缺乏相互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4):211.

[16]黄照国,林 娜.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免疫球蛋白缺陷的关系[J]. 右江医学,2006,34(6):615.

[17]吕有道.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析[J].中原医刊,2005,32(21):49.

[18]陆东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状况分析[J].工企医刊,2003,16(5):64.

[19]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71-587.

[20]胡亚美,颜纯.临床儿科诊疗关键[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48-852.

[21]袁杰灵.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状况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4):526.

[22]曾伟斌.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0):14.

[23]otti,neumannFJ,KenngottS,etal.procoagulantininflammatoryresponsesofmonocytesafterdirectballoonangioplasty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amJCardiol,1998,82(8):938.

[24]王吉安,孙秀玲.iL12及其他细胞因子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小儿急救学,2004,11(5):309.

[25]李桦.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1995,17(3):172.

[26]张艳.小儿顽固性肺炎的体液免疫状态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05,18(7):65.

[27]于贵杰,李静华,王新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观察[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26(3):208.

[28]Rossime,marranciS,Demarcoa,etal.Reducednaturalkillerfunctioninchildrenwith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J].pediatriamedicaeChirurgica,1993,15(1):1.

[29]malgorzataKowalska,HalinaKowalska,LidiaZawadzka-Glos,etal.Dysfunctionofperipheralbloodgranulocyteoxidativemetabolisminchildrenwithrecurrentupp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ediatricotorhinolaryngology,2003,67:365.

[30]CourielJm.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childhood[m].in:ellism.infectionsoftheRespiratorytrac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27.

[31]Chilversma,oCallaghanC.Localmucociliarydefencemechanisms[J].pediatricRespiratoryReviews,2000,1(1):27.

[32]马渝燕,刘玺诚,江沁波,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支气管黏膜纤毛结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9):535.

[33]孙利炜,赵艳玲,邓琳非,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78.

[34]冯学斌,刘凤,房崇云,等.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谱、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1):6.

[35]王美嫣,许积德.营养与免疫[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6(2):113.

[36]徐世侠,马波,叶广俊,等.硫酸锌对体外培养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2):122.

[37]陈同辛,田月秋,应大明,等.隐性缺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6):364.

[38]李敏.34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1):78.

[39]刘运广,杨贵彬,林娜,等.反复呼吸道患儿血清B-胡萝卜素,维生素a、e含量与免疫功能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1):7.

[40]杨谊平,夏经.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β-胡萝卜素、Vita、e含量测定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3):161.

[41]罗社声,江米足,陈莲香,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胃食管反流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0):615.

[42]张吉仲,苏树蓉.小儿体质特点的形成及护养浅论[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2001.

[43]钟柏松,苏树蓉,石锦萍,等.易感儿体质与体液免疫变化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1(3):38.

[44]苏树蓉,钟柏松,黎欣.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6,37(10):613.

呼吸道免疫力低的原因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12月本院收治的RRti患儿2-6岁100例,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修定的RRi诊断标准进行确诊【5】,其中男50例,女50例,2-4岁62例(62%),4-6岁33例(33%),6-14岁5例(5%);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年。所有半年内未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排除心脏先天畸形、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病、先天性气管异常、活动性结核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呼吸道异物等患儿。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剂治疗,匹多莫德选用苏州长征-新凯制药有限公司的口服液:开始1支/次,2次/天.2周后减为1支/次,1次/天,连用2个月;配合维生素aD滴剂(伊可欣)口服,700u/次,1次/d,4周为1疗程。两组患儿在第1次就诊明确诊断后及治疗完成3月后分别采血检测免疫学指标2次,用单向辐射状免疫扩散法测血清igG、iga和igm的含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1.3疗效判定

治愈:用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用药1个疗程后,病程明显缩短、发病次数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体征基本缓解;有效:用药1个疗程后,发病次数减少不明显,但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发病次数、病程及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体液免疫功能监测及治疗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见表1)

2.2治疗前后感染病程及发作次数比较(见表3)

2.2治疗前后感染病程及发作次数比较(见表3)

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不良反应

2例患儿开始服用匹多莫德轻微恶心,坚持服用症状消失;3例服用维生素aD剂患儿出现轻微头晕,未予处理,2天后自行缓解,无其他不适。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3、讨论

由表1、表2看出,治疗组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能减少每年发病次数,缩短发病病程,显著提高疗效。本研究中,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率高达94%,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吸道感染的好转率相应较低,说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与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细胞免疫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6】,匹多莫德可促进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趋化作用和杀伤作用;可促进iL一2和干扰素的产生,诱导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辅t细胞功能,从而增强t细胞对B细胞的调控,促使B细胞充分分化,增强机体抗病毒及抗菌能力。本研究显示治疗组t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CD8显著下降.说明治疗组中匹多莫德可刺激t细胞增殖。微量元素缺乏使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反复感染,而长期感染必然导致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维生素aD滴剂含有维生素a及维生素D。维生素a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其完善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乏则使呼吸道上皮细胞及其完整性受损,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易致病原体感染;维生素a缺乏还可损伤t、B淋巴细胞功能,使患儿抵抗力下降。钙剂能增强气管、支气管纤毛运动,使呼吸道清除能力增强,同时又提高肺巨嗜细胞的吞噬能力。

因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抗感染的同时进行微量元素适当的补充,可增强免疫力,缩短疗程,增强疗效。本研究也显示匹多莫德联合维生素aD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能减少每年发病次数,缩短发病病程,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匹多莫德与维生素aD剂联用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能有效控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减轻临床症状,并且两种药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可增强患儿及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口服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慧中,胡仪吉.如何认识反复呼吸道感染[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83-86.

[2]张关云.转移因子、维生素aD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9(2):27-28.

[3]常克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及体液功能及血清SiL-2R水平监测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6):352-354.

[4]南江草,郝莉.维生素aD滴剂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