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魅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40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1

【关键词】低碳技术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8-02

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几乎都明确地记载着这样的史实:即人对自然的认识有一个从神秘性崇拜到科学性解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历史性的人那里,世界是附魅的,这种附魅从对自然野性的恐惧到对诸神的敬畏再到对科学技术的真理信仰。自然科学在日益开拓自己疆域的过程中逐渐趋于对自然的完全彻底的认识,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生长起可驾驭一切的统治力量。附魅的过程也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历史的人变成现实的人,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着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的世界,为人而存在的世界。从技术的历史和逻辑发展来看,低碳技术的返魅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即从古代技术的附魅到现代技术的祛魅转向低碳技术的返魅。作为返魅的低碳技术总归还是技术,能否跳出附魅――祛魅的怪圈,需要我们从价值、影响、目标等维度找到一个把握低碳技术发展的新视角,需要我们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

一、低碳技术的转向

古代技术的附魅:历史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古朴和谐,囿于那时的人们相信自然界存在某种超越于人类之上精灵般的力量,相信人类命运受制于天上的星宿,自然界具有着难以捉摸的神秘性、神圣性,不可认识、不可战胜,既令人们心驰神往又无限沉醉,“魅”的自然意蕴由此产生。“魅”在古书中被解释为魑魅、怪兽、老怪鬼,又有迷惑、令人迷乱的引申之意。远古先民故对神秘的自然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之情,这是自然之“附魅”。到西方中世纪,人们将对自然的敬畏转化为对上帝不可抗拒的意志的敬畏,害怕受到自然界神秘力量上帝的惩罚,这同时也带有一种原始。远古先民凭借一些融化在日常活动中的简单技术,纯粹有用性的偶然技术,可以从自然界有机整体中获取生存所需的一切,技术与科学没有发生联系,人、技术、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用自然技术勾勒出了一幅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和谐风景图。

现代技术的祛魅:如果说在古代技术的附魅时期,人类的意识与自我意识尚未分化,理性思维能力尚未觉醒,那么,自文艺复兴以来,在启蒙运动和科学进步的理性火光交互发展过程中,使人类逐渐排除世界观中的神秘主义光环,审视自我,唤醒了征服、控制自然的自我意识与理性思维能力。人类早期附魅的神性自然观逐渐被祛魅的机械自然观所取代。“祛魅”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是指非神性化,祛除“神性”及其“魔力”。韦伯的“祛魅”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完全控制,尤其是理性对人的控制,强调理性的后果就是强化了主客二分。近代西方认识论的演变过程是一个世界祛魅的过程:人们日益确信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认识的奥秘,没有什么人类所不可驾驭的神秘力量,人类运用掌握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能动性向自然开战,并且变本加厉,妄图征服自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空前提高,偶然的技术发展成为自发的、必然的和自动的,不再服从于外部目标而是转而服从于自身固有逻辑的技术,技术总是把自己的结果强加于人类,无论人类是否愿意,人类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技术社会

低碳技术的返魅:不可否认,现代技术的祛魅的确推动了近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但是在机械、还原论自然观视野下对自然的祛魅的过程中,又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过度崇仰人类的理性和科学技术的力量,祛魅的同时也在被遮蔽。也就是说,当人们从宗教附魅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又不自觉地进入到理性的附魅之中。当人们反思科学技术的功能时,科学技术成为独立的与人相对的力量,导致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断裂。格里芬认识到,“后现代科学必须消除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伦理与实际需要的分离。当然,要消除这些分离,就必须就我们对知识的整个态度进行一场巨大的革命。而目前,这样一种变革是必要的,也是人们企盼已久的。”[1]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整体有机论与科学的统一,也即“返魅”自然观的出现。他说:“鉴于现代科学导致了世界的祛魅和科学本身的祛魅,今天,一些因素正在聚集起来,形成一种后现代的有机论;在这种有机论中,科学和世界都开始返魅。”[2]“返魅”从技术上讲是寻找主客体相统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向,并非重返古代技术的附魅时代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也并非对现代技术祛魅的完全摈弃,而是对其在否定之否定基础上的扬弃与内在超越。低碳技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整体有机论合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其技术的附魅―祛魅―返魅逻辑进程的历史必然性。低碳技术在当下生态文明时代被认为是一种返魅,通过新的技术消除被遮蔽的以及过去祛魅带来的弊端。低碳技术的出现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觉醒是人们对自然观进程由解构到重构,由遮蔽到解蔽的理性展现。

二、低碳技术的哲学思考

和传统技术相比,低碳技术的出现符合了整体有机论,用一种实证的方法证实了人类可以走向主客体相统一,低碳技术当然会缓解人与资源、人与自然、人与地球之间的矛盾。但只是缓解,只是量的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作为返魅的低碳技术总归还是技术,能否跳出附魅―祛魅的怪圈,需要我们从价值、影响、目标等维度找到一个把握低碳技术发展的新视角,需要我们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

第一,当今的低碳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方方面面,造就了或即将要造就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同时低碳技术也如历史上技术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似乎低碳技术的实际内涵也只有到了它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作用和影响在人造物世界中的凸显,才能部分地或彻底地暴露出来。因为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有代价,都隐含着不可预见的后果。斯科特・拉什曾指出:“用技术手段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危险和灾难的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又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那就是,这种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可能会牵扯出新的进一步的风险,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的混乱无序,可能会导致更为迅速更为彻底的瓦解和崩溃。”[3]“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4]而当低碳技术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时,政府也会强行推行所谓的低碳标准衡量下的低碳技术。格里芬认为:“现代范式的一个灾难性的特征是,它使得强制性的力量变成了一切变化的基础。”[5]并且这种强制性的力量往往具有着权威性、习惯性,主导着人的行为。

第二,当今的低碳技术的发展目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目标充分表达的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是人类目标清晰呈现的结果。然而,法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埃吕尔曾说,技术“按自己特有的感觉来折射人类利用它的意志和人类为它计划的目标。事实上,不管人类为任何给定的技术手段所给的目标是什么,它总是将必然的结局隐藏在自身之中,并且在技术这种固有的结局与人类为之计划的非固有的目标之间的竞争中,总是前者获胜。如果技术与人类的目标不切合,一个人企图让技术去适合自己的目标的话,一般立即可以看出,修改的只是目标而不是技术”[6]。对于当下的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我们人类应该少一点麻木,多一点清醒,少一点昏沉,多一点警觉,因为盲目抵制低碳技术的发展是愚蠢的,而一味地附魅于低碳技术的发展是缺乏远见的。“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那么,技术本质的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就会向我们打开”[7]。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究竟应该做什么?人能做什么?这是一个主客关系问题。体现人的主体性的是人的创造性的物化成果,亦即技术。技术可以解蔽,可以澄明,但技术也会遮蔽。一方面,我们一味地发展技术、使用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无助地去反抗技术,把技术当作恶魔来加以诅咒。这是现代技术规定给人的命运。风险社会的来临,虽不完全是科学技术的后果,但在科学技术面前,一切神秘的东西都无所遁其身。今天,无论人们怎么对作为返魅的低碳技术欲盼、惊奇与着迷,它还是“座架”,它还是会遮蔽事物本来的面目,让人类陷入技术的附魅,要对其进行祛魅,恢复事物本来的面目。主客二分的矛盾人类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但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有解决的意向。实际上,从人类与技术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上看,低碳技术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人类最后的技术,人类只有不断地努力,相信将来会有比低碳技术更好的返魅技术的出现。

参考文献:

[1][2](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5,43

[3]斯科特・拉什.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m]//李惠斌主编.全球化与公民社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8

[5](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15

[6]Jacquesellul.thetechnologicalSociety[m].translatedbywilkinsonJ.newYork:alfreda.Knopf,1964:14

[7]宋祖良.拯救地球和人类未来――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2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2

摘要:以广西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就高职院校教师魅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得出,高职教师魅力具有聚合性与公认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稀缺性与可变性等主要特点,影响高职教师魅力的因素具有多元性,其中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容仪表、科研创新、交往能力等因素对高职教师魅力度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分制;高职教师;魅力

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达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要求,实现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目标,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特别在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情形下,其群体教师魅力度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提升高职教师魅力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职生的强烈愿望和热切企盼,也是高职教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课题组成员于2009年-2011年通过多次个别访谈、座谈讨论、听课观摩、让不同班级学生书面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魅力教师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2011年下半年课题组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教师魅力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18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约为96.4%。以下是有关调查的统计数据。

一、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的理解和判断

1.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80%)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很能吸引人、教育人、指导人和影响人的力量。”过半数的学生(57%)不认同“高职教师的魅力仅仅指教师具有良好的品质。”而对“只要专业技术水平高,教师就有魅力”之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8%)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8%)高出20个百分点。多数学生(73%)认为“教师魅力是教师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表风格、信念智慧等魅力要素按一定结构契合而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也有少数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例如,36%的学生认为“高职教师的魅力主要指漂亮、潇洒的外表”。

2.学生对高职教师魅力之价值的判断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77%)认为,“魅力教师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60%的学生不赞成“教师魅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影响不大”的观点。许多学生(62%)认为,“课程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对比2008年9月至10月初步调查的结果(67.52%),学生对课程的魅力与该课程教师的魅力之相关性的认识基本吻合。“80.41%的学生对‘教师魅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不大’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总之,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师魅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可持续发展潜能、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3.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关注度和新期待

许多学生(56%)对“教师魅力完全是教师个人的私事”持否定态度。对“多数学生并不在意教师是否有魅力”的说法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49%)比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6%)高出23个百分点。教师魅力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决定了较多学生对教师魅力的密切关注。

多数学生(63%)“渴望有更多的教师具有魅力”,反映了学生希望早日学有所成的强烈愿望和教师魅力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的重要价值。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期待。例如,大多数学生(78%)认为,“工学结合背景下,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熟练掌握实用先进技术并善于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更有魅力。”赞同“学分制条件下,能够开发、开设2门以上重要课程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的学生比例(49%)比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例(21%)高出28个百分点。认为“教师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9%)比认同“教师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更有魅力”的学生比例(51%)高8个百分点。学生的新认识、新期待反映了工学结合与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掌握实用先进技术、提升教师新课程开发能力、促进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与结构变化的新的积极预期。

4.学生对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之关系的认知

据调查,多数学生(58%)认为,“个体教师魅力与群体教师魅力的关系犹如舞台上‘独舞’与‘集体舞’的关系,个体教师魅力是群体教师魅力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群体教师魅力是个体教师魅力生成的条件和归宿。”然而,29%的学生对此认识模糊,13%的学生认识错误。

二、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要特点

1.聚合性与公认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聚合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构成要素的多元性及其结构的有机统一性,也就是高职教师魅力是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科研创新、仪表仪态等魅力要素的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和谐统一。高职教师魅力的公认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不是自封的,而是由主要服务对象――学生公认的,多数学生(61%)认为,“真正的魅力教师必然是受到绝大多数人欢迎的教师”。

2.实践性与时代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实践性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磨砺而逐步生成的,教师魅力度的提升、教师魅力结构的优化、教师魅力的展现与检验也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教师魅力离开教育教学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职教师魅力的时代性是指不同时期高职教师魅力具有不尽相同的具体构成要素和结构功能,高职教师魅力随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职教育目标任务调整、不同时期学生对教师魅力的期望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主观性与客观性

高职教师魅力的主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受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指数”高低因评判主体(主要指高职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如多数学生(63%)认为,“对心目中的魅力教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职教师魅力的客观性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的构成要素(道德人格、教学艺术、知识能力和仪表仪态等)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客观实在,另一方面是指高职教师魅力作为一种“吸引力”,反映的是“吸引者(教师)”和“被吸引者(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这种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魅力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

4.稀缺性与可变性

多数学生(59%)对“魅力教师难得,是稀有资源”的观点表示赞同。多数学生(54%)认为,“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小或很小’”;34%的人认为该项比例“一般”,只有12%的学生认为该项比例“大或很大”。这说明高职院校魅力教师比较缺乏,确实具有稀缺性。提升高职教师魅力,培育更多魅力教师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过半数的学生(51%)不认同“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中曾遇到很多有魅力的教师”的说法。

此外,高职教师魅力还具有整体性、结构性与层次性等特点。

三、影响高职教师魅力的因素分析

1.年龄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49%的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35%的学生赞同“30岁以下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14%的学生赞成“41-5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只有2%的学生同意“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更有魅力”之观点。据了解,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数量的魅力教师,然而从总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魅力教师数量分别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确实存在差异性。学生认为,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最有魅力,这与31-40岁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和事业基础,更富有工作激情、活力和创造力等因素有关;而51-60岁年龄段的教师魅力度最低,这与该年龄段教师身体状况和工作精力不如以前,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弱化,“功成名就”不愿或无力再去拼搏超越等因素有关。

2.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

据调查,无论是就总体而言,还是就理论知识教学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而言,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的影响,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占45%、38%和32%);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学生比例也比较高(分别占27%、31%和32%);赞同“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比例比赞成“男教师魅力大于女教师魅力”的比例分别高出10个、11个和6个百分点。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确实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的影响,学生对“女教师魅力大于男教师魅力”的认同度相对高一些,反映了女教师的语言表达、仪表风格、关爱亲和、耐心细致等见长性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调查对象所在系部、学校的教师男女比例不均也会影响学生关于“性别对高职教师魅力之影响”的判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就总体而言,学生持“说不清”态度的比例与认为“男女教师魅力相同”的比例之和达到72%,这说明性别虽然对教师魅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性别不是影响教师魅力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男女教师各有自身优势,只要加强修养、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扬长避短,无论男教师还是女教师都能够在高职教育舞台上展现魅力风采。

3.影响教师魅力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影响教师魅力度的因素中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心理素质(58%)、思想道德(58%)、理论知识(51%)、仪容仪表(50%)、专业技术(50%)、教学方法(43%)、语言表达(42%)、教学理念(29%)、交往能力(29%)、科研创新(14%)等,涵盖了道德人格、知识技能、教学艺术、仪容仪表、科研创新、交往能力等多种魅力要素。其中,道德人格魅力要素(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所占比例平均值居首(58%),知识技能(理论知识/专业技术)、仪容仪表与交往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教学理念)、科研创新等魅力要素所占比例平均值分别是50.5%、39.5%、38%和14%。此外,教师的学历职称、组织管理、健康状况、理想信念、教学年限等因素对教师魅力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来提升高职教师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1]12号)[DB/oL].2011,(2011-10-19)[2012-

02-22]..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3

一、体育教师的个人形象魅力

个人形象,不仅是指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社会学者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形象在人格发展及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的形象魅力主要从良好的仪表、健康的体魄等方面展现出来。体育教师的外表长相虽然不能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发型、妆容、服饰等来提高自己的仪表形象。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型,一套充满活力的运动服都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结合,体育教师健美的体形和健康的体魄,是作为体育教师的核心形象魅力所在,也是体育教师外在形象中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一个身形矫健、动作潇洒、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美,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注重修炼自己的个人形象,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学生被体育教师的个人形象魅力所吸引,对体育教师感兴趣,那么久而久之对体育教师的兴趣自然而然会迁移到体育课的学习上来。

二、体育教师的语言魅力

体育教师的语言魅力可以表现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体态语言两个方面。体育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教学语言的清晰度和学生学习的效度为正相关。[1]体育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运用得准确贴切、扣人心弦,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妙语所至,学生才能恍然大悟、深有所得。体育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言语要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在队列指挥时,语言要短促洪亮、令人振奋;在指导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语言要轻缓诱导、及时到位;在鼓励学生时要真挚感人、饱含情感。一个语音、语调、语气、语速都充满自信和活力的体育教师自然能够让学生热血沸腾、无比振奋。[2]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势等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直观地表现运动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过程和时空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把有声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把生动的直观与明确的言语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师的专业魅力

体育教师是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继承者、传播者、促进者、研究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历史使命。[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魅力,才能适应新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魅力可以表现为学识魅力和专业技能魅力。

(一)体育教师的学识魅力

体育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目,它不仅含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还含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个有魅力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马卡连科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绝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但是一桶长期不更新、不流动的水,会变成死水。所以体育教师不能只做“一桶水”,而要做源源不断的“长流水”。体育教师的学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体育教师要经常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储备、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体育教师要勇于淘汰那些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是过时的或陈旧的理论、观点和知识,从不同科学发展的交叉点去发掘新知识,使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是本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使自己的体育课成为特色课堂。通过有特色的体育课和体育教师的学识魅力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

另外,体育教师还必须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关注每年国内外举行的大型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对各种比赛内容、比赛规则、比赛技战术运用和各类体育明星了如指掌,娓娓道来。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有魅力的体育教师。

(二)体育教师必须修炼专业技能魅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运动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专业技能。《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个系列(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运动项目中掌握一项运动专项特长,还要熟练掌握多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即所谓的“一专多能”。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一个运动专业技能低下、没有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当然也就毫无魅力可言。

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又称为教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4]沈义良在《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一文中提出,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两大部分,即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其中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身教的能力和班级管理的能力等。现将教学能力归纳为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5]体育教师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将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育教学技能运用得炉火纯青、随心所欲之时,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会成为其教育教学的魅力。

四、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体育教师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是体育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6]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如同一剂黏合剂,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聆听他的教诲。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魅力

“德高为师、身正谓范”,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体育教师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主要表现在: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职业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朴实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7]体育教师不该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体育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体育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体育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才能取得育人的良好效果。

(二)崇高师爱的魅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体育教师的爱是人格魅力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人格魅力的核心。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具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备课、上课、考核、评价、反馈的全过程中,体育教师都要时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可以表现在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用宽容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寻找他们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用理解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

(三)敬业奉献的魅力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奉献的人。有了这种爱岗敬业的理想和信念,就会自觉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师工作和履行教师义务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一丝不苟的实干精神及奉献精神。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在夏日的骄阳下和冬日的寒风中,挥洒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人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我们体育教师敬业奉献的魅力。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有魅力的体育教师,必须内外兼修,不断修炼我们的形象、语言、专业能力和人格方面的能力,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魅力,才能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为祖国培养和输送出一批批身心俱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平,代晓敏.体育教学魅力散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1(1).

[2]顾伟.新课程背景下展现体育教师个人魅力的四大黄金法则[J].运动,2010(6).

[3]陈碧华.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塑造新型体育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4]张彩霞.谈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与高中师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18).

[5]沈义良.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9).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4

论文摘要:近代实验科学通过数学化而使自然界祛魅,致使自然界可为人类所操控,人类福利因此而得到改善,但科学却愈来愈丧失对人类价值的关怀,且颇为悼谬的是神化科学的现象不断出现。因而整个20世纪西方思想界针对科学的批评也层出不穷,科学知识社会学则独辟蹊径,通过对科学活动的内部考察,得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结论。这些结论具有哲学上的相对主义特征,因而也受到激烈批判,但在社会学意义上,却实现了对科学之祛魅,为我们更为理性地考察科学活动本身提供了思路。

对于技术而言,对其有价值的是科学发现本身,而并非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是如何工作的,因为技术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主题,故我们受技术主导的思维对后一问题并不感兴趣。即使感兴趣的话,也不过聚集于关于科学家的传奇故事方面,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则非要把我们的视线瞥向这一看来奇怪的问题。其用意何在?通过对其思想背景的考察与对其理论的剖析,可以知道其宗旨乃在于祛科学之魅,以反身性的原则追问科学活动本身。

1.科学对自然的祛魅及当代遭遇

祛魅成为当代思想的热门话题,要归功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等思想家的洞见。马克思曾经断言了资本对现代世界的祛魅,韦伯也曾尝言现代文明的演进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韦伯主要在社会学意义上分析了文明的祛魅过程,在他看来世界的祛魅过程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引起: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祛魅。而对自然是如何被祛魅的解答,最深入的莫过于胡塞尔的分析。在其晚年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自然之魅是如何被解除的”得到了深刻的解答。

由伽利略开创的实验科学实现了自然的数学化。在数学化过程中,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对象被化归为量的差异。伽利略认为宇宙是一本用数学来书写的大书,洞悉其中的奥秘,既不能靠神秘的体验也不能靠浪漫的想象,只能诉诸观察实验与推理计算。这就使得依靠体验与想象去把握自然的思路受到阻滞,而综观东西方文化,天或者宇宙的神秘性,都是文学艺术等创造活动的源泉,以及在前现代还是道德及法律的立足点,是维系人类精神生活与公共生活的根本。伽利略开创了探究世界的经验科学方式,其结果使得自然的神秘性不断褪去。

把自然数学化获得了关于自然物的真理,科学进而经由指导经验观察与技术上的成功,而受到了人类的普遍赞叹。天文学家在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分析天王星运动时,发现单用太阳和其它行星对它的引力作用,并不能圆满地作出解释。当时推测在天王星轨道外可能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1846年,德国科学家加勒在按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位置附近,发现了“海王星”,和计算的位置只差1度。这一标志性事件经常被视为科学成功的经典座标。

作为这种化归的产物,人们渐渐形成一种观念,在这种观念中科学被视为真理的化身,其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把主观性从人类认识中不断清除掉,甚至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清理掉,而代之以所谓科学的人生观。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转向了对科学的崇拜,因为科学显示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空前胜利,如果人能理性地认识自身,要将全面地改造人类本身。由此一来,科学便成了救世主,而这一点也正是启蒙的期望。然而,洗去自然神秘性的科学活动本身,对大众来说又成为神秘的领地。事实上,科学对于人类精神非但没有带来大的改观,甚至回避了人类的精神性,而且又重新成为神秘的领域,当然也就成为20世纪各种文化思潮普遍批评的对象。

对科学的批评成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界的重要倾向。现象学存在主义流派的对科学的文化批评中,胡塞尔甚至责难,科学对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不管不问。胡塞尔讲道:“关于人的生存到底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单纯关于物体的科学显然什么也不能说,它甚至不考虑一切主观的东西”m。作为与科学活动保持密切联系的科学哲学内部,也不断地把科学活动置于批评的立场。如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的工作。科学知识社会(ssk)则独辟蹊径,从事对科学知识生产活动本身进行观察与解剖的工作,从而试图揭示科学家科研活动的神秘面纱,因而成为一支对科学批评最为尖锐的理论劲旅。

2,ssk的强纲领及其经验研究—对科学的“祛魅”

2.1‘理论上祛科学之蚁’

为了从理论上祛科学之魅,还科学以其世俗面目,以使人类的精神生活从对科学的崇拜中释放出来。ssk提出了对科学活动及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理论纲领,这一纲领以所谓“强纲领”著称于社会学与科学史、科学哲学界,它是由其核心人物布鲁尔和巴恩斯提出的。布鲁尔在(维特根斯坦与曼海姆的数学社会学》(1973)一文和(知识及社会意象)(1976)一书中,巴恩斯在(科学知识和社会学理论)(1974)一书中,先后阐述了对科学活动与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四条原则。第一是因果性,指能够导致某种信念或者知识的所有条件都应当视为该知识形成的原因,因而都应该客观地加以分析。第二是公正性,指不论真或假、合理性或非理性、成功或失败,都要无偏见地加以对待。这些相悖的方面都要得到解释。第三是对称性,指在解释的式样上要求有一种对称性,如同样的原因应当能同时解释真实的和虚假的信念。第四是反身性,指原则上它的解释模式能够应用于社会学本身。

在强纲领的指引下,ssk迅速形成了科学争论研究、实验室调查和科学话语与文本分析、科学编史学研究等许多有影响的经验研究领域,实验室调查是这种经验研究的代表。要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揭示真理产生的具体情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当代正在进行着自然科学活动的实验室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在ssk看来,是最富有说服力的。

2.2“以经验研究揭科学之面纱”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5

讲指导魅力要有奋发向上,奋发向上是科学开展的动力。奋发向上,它是由指导魅力而派生、繁殖、唤宣布来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建立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的宏大精力动力,是一种发奋向上的进步精力。古代“夸父追日”的精力是奋发向上,“精卫填海”的毅力是奋发向上,“愚公移山”的固执是奋发向上,“闻鸡起舞”的勤勉是奋发向上。精力形态一旦焕宣布奋发向上,在科学开展上,对任务就有热情、对事业就有热情、对目的就有痴情。创业之时坚持蓬勃奋发向上形态、易;守业之时坚持蓬勃奋发向上形态、难;完成科学开展,坚持蓬勃奋发向上、更难。“风激沧溟立,惊涛拍翠峦“。奋发向上使我们永远年青,永远焕发,永远向上,永远作为。今日,在获得节节成功中,进一步推进科学开展,指导干部要破骄满立礼让,破低沉立振奋,破消极立极积,破老气立进步,永葆创始、立异、向上的奋发向上,去迎接愈加美妙的明日。

讲指导魅力要有志气,志气是科学开展之本。科学开展不是径直的,直线上升的,往往有迂回、有奋斗、有艰苦、有弯路,需求我们去攻艰、化难、解忧,就要有志气、大志。“人无志而不立”。“人而无志,不知其可也”,“全军可以夺帅,匹夫不成夺志”。《淮南子兵略训》说:“兵有三势,有气焰,有地势,有因势”。全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凌青云,气如飘风,就能所向无敌,无往而不堪。“夫志,气之帅也”。志气,是完成科学开展之本;“有志者事竟成”。志气的高与低、硬与软,是由一小我的精力魅力决议、反射出来的。志气的自身就属于一种指导魅力。“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贞不拔之志”。北宋理学家张载说:“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但凡成大器者,都是襟怀洪志的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志寄隆中对,谋取三分世界;王安石素有“矫世变俗之志”,才干面临旧党的对立,竭力履行变法,成为不朽的变革家;王贞仪“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大志胜丈夫”,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却以石破天惊之志,成为一代女科学家。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面壁十年图破壁”,的“不到长城非英雄”,都以惊人的文句,表达出特殊的志气。“人必有志,学宜耐劳”,“花鸟尚绘春,人生莫虚度”。在今日理论科学开展观的年月里,听天由命,畏首畏尾,患得患私,只会功亏一篑干无所成;只要不畏艰险,直面应战,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会有收成、有成功;有政绩,有奉献。

讲指导魅力要讲正气,正气是科学开展的包管。中华民族是一个前史悠长的伟大民族,她之所以伟大,一个主要的缘由是具有弘扬正气的精力质量。在几千年的前史长河中,不断具有崇尚正气的优秀传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历史”,以及“寰宇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等,都是中华民族千古传颂的不朽名句,是对那些民族精英真实的写照。这些名句所表现的讲正气的伟大精力,孕育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鼓励着一代又一代时代英才锋芒毕露,正气是“指导魅力”之骨、之神、之魂。由“指导魅力”出现出的正气,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完成科学开展,会遭到各类歪风邪气的搅扰,在精力上一旦受邪气的陶冶,科学开展就会功亏一篑。“名节源于党性,糜烂止于正气”。一小我只要站在伟大魂魄面前,才会感应本人的弱点;身处正气的气氛之中,才会拷问本人的魂魄。共产党员唱响了“正气歌”,有了正气、节气,才干讲党性不讲私交、讲准则不讲关系、讲公正不讲人情,不以情绪替代政策、不以准则拉取情面、不以权柄谋取私利,然后出现出“风正、不变、心齐、气顺、劲足”的科学开展的大好情况,就能永往直前。

讲指导魅力要讲勇气,勇气是科学开展的胆略。《左传》讲:“夫战,勇气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之矣;出乎其萃,拔乎其类,怡若登自然”。勇气是一小我内涵的精力质量,是支撑人生的钢梁,是成就事业的法宝。指导魅力与勇气比拟较,一小我凡具有优越的精力魅力,都是具有勇气的胆略、本质、档次。分开了勇气,指导魅力就掉胆、掉力、掉志,也就掉胜。只要勇气在胸、在身、在前,才干开拓科学开展的新场面,进步中再长的路也能走到止境,再高的山也能攀爬高峰,去领会“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骄傲。有勇气才干打败劲敌,有勇气才干保卫庄严,有勇气才干迎来科学开展的新成功,有勇气才干高唱“大江东去”,培养一代风流人物。让我们以勇气去翻江倒海,叱咤风云,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6

摘要:高层管理人员领导魅力的塑造是民营旅游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首先回顾了领导魅力的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民营高层管理人员领导魅力塑造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从构建核心领导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加强领导者和员工的科学规范培训,执着于公司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优化,建立完善的领导力评估体系,完善和落实公司激励机制,塑造魅力型领导文化等六个方面的措施构建民营旅游企业高管人员的领导魅力。

关键词:民营旅游企业;领导魅力;高层管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60-02

在经济全球化、员工知识化时代,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往往被看作是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我国大部分企业往往重视管理能力,忽视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管理者的领导能力,特别是高管人员的领导魅力塑造。旅游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和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领导魅力的塑造非常关键。

一、领导魅力的相关理论

(一)领导魅力的概念

韦伯于1947年在组织理论中将魅力定义为存在于少数人身上的具有超凡影响力的天赋。豪斯在1977年认为领导魅力是指领导者促使部属对其产生信任和感情,并接受领导者指挥的无形力量。其后,一些学者进一步发展了领导魅力的概念,认为领导魅力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包括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特质的认知,从而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领导魅力的度量标准

对领导魅力的测量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下属直接感知到的领导魅力;二是通过测量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来代表领导者的魅力,因为领导魅力离不开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巴斯等在开发变革型领导量表时将领导魅力维度用12个题项测量,具体为:自豪、超越自身利益、尊重部属、展现权力和信心、谈论价值观、道德模范、顾及道德和伦理因素、注重共同使命、乐观地谈话、唤起对重要事情的认知。但从他的测量视角看,这些测量题项基本都属于领导者个人特质方面的,没有体现下属对其的感知。Kirkpatrick和Locke1996年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愿景、愿景实施和沟通方式三个方面测量魅力型领导行为。Congers和Kanungo1998年开发出了一套测量领导魅力的C-K量表,该量表包括对环境的敏感度、战略愿意及表达、个人风险承担和非常规行为五个维度。waldman等2001年从7个方面测量领导魅力,分别为:在现实目标过程中显示出决心、传达高绩效的期待、传递使命感、提供超前的愿景、对我的领导又信心、使人感到围绕着他/她很舒适、使人尊重。总之,领导魅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领导者的魅力型领导行为以及下属对领导者魅力领导行为的感知。

二、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领导魅力塑造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旅游企业领导人才匮乏。旅游业作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企业却良莠不齐,各类旅游管理人才也是参差不齐,一些中小旅游企业反映人才难求,众多旅游企业正面临着领导力断层的问题。民营旅游企业领导人才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行业地区的成熟度不同。在国内一些欠发达地区,内外部环境都会制约旅游企业领导人才的发展和提高。二是旅游企业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造成人才匮乏。一些民营旅游企业根本就没有人力资源部门,很难系统地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旅游营销人才进行规划。

(二)旅游企业领导能力缺失。多数民营旅游企业领导者注重企业的基础管理,对自身领导能力的提升不足,缺乏授权理念,使自己陷入日常繁琐的事务中,无暇顾及整体规划。同时,员工内部素质的高低也对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梯队没有搭建起来。由于旅游经济活动总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领导者要想赶超世界旅游经济变化的潮流,首先必须赢得部属的信任,其次应将自己的见解清楚地传达给员工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要塑造企业愿景,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带领员工全身心地投人工作。懂管理、擅经营、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塑造成为当务之急。

(三)魅力型领导发挥作用的基础没有形成。旅游企业由于经营模式的特殊性,领导者要想成为魅力型领导者除了自身特质的提升外,还需要倾注大量精力夯实领导力发挥作用的基础。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的塑造等。在人力资源方面突出的问题是领导人才储备不足,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差,领导力培训和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过分关注绩效导向,忽略领导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多元化,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理念;领导文化建设形式化。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向规范化发展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民营旅游企业,领导者往往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做重大决策,缺少来自内、外部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这样个人决策方式很难保证决策结果的质量,必将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随着民营旅游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推进,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必将对领导方式、领导风格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者要想通过塑造自身的魅力达成管理的目的,必将付出更多的努力。

(五)知识员工对领导魅力的塑造构成强大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众多民营旅游企业的员工学历越来越高,整个旅游业的员工知识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然而,在知识员工密集的旅游企业,魅力型领导与这些知识型员工之间很难形成魅力型领导关系。这是因为知识型员工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有很强的自主性、个性强烈和蔑视权力、工作过程难以实施监督和控制、工作流动性高等特点,这与魅力型领导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领导风格是难以相容的。因此,面对比知识型员工密集的旅游企业,魅力型领导风格的有效性往往无法完整的体现出来。

三、民营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领导魅力塑造策略

(一)构建核心领导团队并使它高效运转。民营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又有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仅仅靠某一个领导者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核心领导团队,是当务之急。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团队能够促成企业领导力的提升,同时又有力利于塑造魅力型领导。因此,民营旅游企业在配置核心领导团队时要特别注意领导特质的异质性,即从领导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气质结构、职业经历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从激励制度等方面吸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进入人才梯队,构筑科学合理的高、中、基层领导团队。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民营旅游企业的领导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人员、制度、流程和文化几个方面入手,夯实基础管理,形成良好的团队运作环境。

(二)加强领导者和员工的科学规范培训。在旅游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今天,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升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规范、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是民营旅游企业领导者必须持续关注的战略要点。其次,规范、科学的培训与开发体系是员工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参与培训活动,可以提升领导者和员工的理念,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进而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获得组织的激励与认可,同时还可以为将来的发展储备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组织中获得更广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储备了更多的后备人才,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执着于公司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优化。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是一个企业运营的规范性文件,是员工工作的直接依据。作为民营旅游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资金的短缺等原因,大部分的领导者率先会抓业务管理,导致内部基础管理的薄弱。而且,旅游企业其产品特点的多样性、地域的分散性、顾客的差异性,寄希望运用同一套规章制度和流程,必然会造成服务的某些失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必然会追求内部制度的规范划和流程清晰化,员工也会从良好的运作规范中感受到领导者的知识、才能和做企业的魄力,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魅力型领导发挥作用的强大磁场。

(四)建立完善的领导力评估体系。一个企业的领导力提升必须有完善的、科学的领导力评估体系。在评估体系的建立时,民营旅游企业在建立和实施领导力评估体系时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借鉴行业标杆企业的一些做法,必要时聘请第三方机构来完善和推进领导力提升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自身企业的领导力评估体系,通过企业领导力评估体系的测评,检查企业领导力提升的状况。同时,要把领导力评估体系的考核范围、标准、方法、考核结果与部门、岗位、晋升和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完善和落实公司激励机制。魅力型领导者一个重要的领导行为模式就是要能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民营旅游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从事的旅游产品特性、区域的差异以及员工的素质建立分层、分类的激励机制,并且要做好短期和长期激励的平衡,必要时要为员工打造发挥能力的平台。这样公司的全体员工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领导魅力的彰显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六)塑造魅力型领导文化。领导力和企业文化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企业文化就是公司领导者的文化,他们的言行举止、理念和价值观往往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有得到了领导者的认可和支持才会成功。因此,领导者必须要不断塑造自身的魅力来缔造、融合、管理企业文化。另一方面,领导者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不断认可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会不断融合,从而增强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使命感,这又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领导力。民营旅游企业的文化,往往就是老板文化。领导者更应该看到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家族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在领导文化塑造时,既要秉承过去艰苦创业时期的优良传统,应该倡导积极、开放、兼容并包、广纳贤才、善于纳谏、汲取外来文化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罗珉.魅力型领导理论述评.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1):1-6.

[2]梁倩.如何提升中小民营企业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商场现代化.2008,9:94-95.

[3]郭华.我国民营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5,4:94-99.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7

关键词:教师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影响

教育工作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良好的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将对教学产生积极、深刻、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物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课程,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够将自身学科素养及人格魅力运用到教学中影响学生,那么不仅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将对学生的认知、世界观、行为习惯等产生积极影响。

1.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对初中物理教学影响概述

1.1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包含的内容及方式

物理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包括:专业而精深的物理知识水平、必备的教学机智和创造力、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能力、积极严肃的教学态度、为教学献身的精神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能力、谈吐、气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学生的一种能力。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表现的方式众多,具体包括:幽默的教授、细致耐心的讲解、良好的时间观念、兢兢业业的态度等。

1.2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对物理教学影响应实现的目标

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对物理教学影响应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学科能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高效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明白物理现象的特征和原理,能够结合实际应用等;二是个人能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乐于探索、积极发现、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

2.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在物理教学中的发挥方式

2.1教授学生科学理解物理知识

教师传道授业,首先要对物理知识有深刻、科学的理解。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应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碰到不熟悉的方面应积极询问其他教师或者查资料,专心备课,为教学传授奠定扎实基础。教师应该利用对知识的熟悉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知识理解和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的引导,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让学生更愿意听信老师,相信老师。

2.2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物理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更倾向于探究和思考,这恰恰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大症结所在。不少初中生已经适应了灌输式的教学,对于探究和思考往往比较茫然或者存在惰性心理。作为物理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或现象,或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教授这些内容,则效果不言而喻。教师要能够专业地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对于新兴事物或现象也能讲述其原理,通过讲解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乐于听讲。物理课堂应该从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开始思考,进而学习探究。

2.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正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黄金阶段。思维方式的培养能很好地表现出教师的素养,优秀的教师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由现象到本质,而不是照搬课本。通过科学的思维,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更清晰地明白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掌握正确思维方式,学习更轻松、更快乐,便会崇拜教师的知识和魅力,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

3.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3.1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课堂中的模范作用

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好的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影响,教师极高的教学素养及人格魅力在这方面将会产生很大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如果在课堂中做到:按时上课、完整整洁地做板书、作图和答题方式规范、实验一丝不苟、做任何事都保持认真态度等,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养成如此习惯,教师的模范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效果显著,一定要充分利用。

3.2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物理是一门要求动手能力和实验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验与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产生创新想法。因此物理教师不能为提问题而提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只有真正的疑问才是进步的关键。对于物理问题的解答,既需要教师通过讲述相关实验和结论解答,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自己归纳。物理教师素养的体现是传授学习之道、学习方法、实验方法,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让学生感觉学习是快乐的、有成就感的。

3.3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在物理课堂中的创造作用

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对物理教学的创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造氛围环境,如果物理教师有极高的人格魅力,那么他(她)的课堂将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关注,课堂氛围活跃积极,师生互动频繁高效,学生更乐于接受知识,学习效率极大提高。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魅力;二是创造性地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教学是指不拘泥于固定教案和课本,教师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连,从常见现象中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能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思考,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如开拓式实验、探讨式教学、分组讨论等,真正把教学教“活”。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一方面教师以身作则,经常创造性教学,并传授给学生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鼓励和提倡学生多进行创造性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生活经验中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素养及人格魅力对教学的影响深刻而长远,但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教师富有耐心地在教学中渗透和改进,从各方面提高素养及人格魅力,教学相长,真正把自身素质提高和教学水平提升落到实处,为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8

关键词:文学;狼形象;复魅

1、狼形象的恶化

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狼形象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恶魔化”历程。从神话和图腾崇拜中半人半神的狼,逐渐演变为半人半兽的狼,直至到了后期被定性为单纯象征了兽性和野性的一种动物符号。人类远古神话阶段笼罩在狼身上的神性光环消失不见了,自然界中的一个真实物种被简化成了“恶”的代名词。

西方中世纪兴起过捕狼的热潮。“10世纪英国国王埃德加(edgarLepacifiqu)统治时期,下令全国灭狼,有捕捉300只狼以上者给予奖金,因此在欧洲大陆相继形成了一个捕狼高潮。”风靡一时的猎狼运动使欧洲大陆的野狼数量急剧减少,但并没有给野生的狼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狼来说,真正的灾难发生在基督教诞生后。基督教禁止将神性赋予自然界,开始了对自然的祛神秘化,人成了自然界中的独白者。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toynbee)所说:“人与剥去了昔日神性光环的自然环境分离,人获准掠夺不再神圣的环境的权利。人类曾经怀着敬畏之情看自然,而这种情感遭到了犹太一神教的排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如此。”野性和兽性是与宗教推崇的光辉人性截然相反的,对人性的颂扬把狼从神圣的祭坛赶了下来,它们不再是人们的文化英雄、救世主。

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与狼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野狼在丧失了自己的狩猎地后,为了求得生存有时会捕捉放牧在草场上的牛羊。这种天生的狩猎本能并不能为人所谅解,狼成了人类私人财产的竞争者。这个形象被固定化,人们的仇狼情结也逐渐积淀下来。

文学艺术,是作为唯一符号动物的人的情感体验载体之一。对于人类的艺术活动来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对狼的种种情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人们的仇狼情结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文学中随处可见: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淮南子》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

《杜陵叟》

汉人乃步卒,吾人则骑士。驹犊群岂能抗拒豺狼。

——勒尼·格鲁塞《草原帝国》

虐人害物的暴政、残暴无序的统治等等都可以以“豺狼”喻之,汉民族对狼的仇恨从这些诗句中可见一斑。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中,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左拉的《人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等,都有关于狼的描写。作品中的狼形象被抽象为“兽性”的代名词,它们和人性相融合,狼性(兽性)已经成为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人的面具下涌动着野兽的气息。狼,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象征,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恶的象征流传下来。狼形象从自然中实体的狼走向了人的内心深处,楔入了文化与人格的互动关系中。这一固定化的程式在二十世纪有了新的改变。

2、现代性中的复魅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魅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3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就语文教学内容来说,形式多样、充满着无穷的魅力。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学科的魅力却没有体现出来,这是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学形式单一造成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沉闷枯燥的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当然也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这个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立足于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魅力,用各种方式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一、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对课堂教学有着关键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使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有人格魅力,这是教师魅力的核心。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错误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只有保持一定的尊严,才能使学生信服。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这样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好。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宽容。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少一些严厉的斥责,多一些关心和理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例如当学生有迟到现象时,教师先不要对其进行批评,而是了解缘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直接斥责好得多。总而言之,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只有爱学生,才能化解教学中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要发挥知识储备的魅力。俗话说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基于这个关系,由此可见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学生都喜欢和佩服知识渊博的老师,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立即为学生解决,扫清他们的障碍,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的知识能力是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素养,不光自己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索魅力无限的语文世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创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外部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在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加愿意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课堂氛围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泼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关系和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并且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教学的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对于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才能做出积极的回应。教师只具有自身魅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状况,明确学生的优缺点,并且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更好地与学生相处,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课堂要有趣味性。快乐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幽默艺术,适当用这种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增加课堂魅力。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举行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或者游戏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在游戏或者活动中渗透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记忆起来感觉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快问快答、短剧表演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文言文相关知识。

三、更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单一也是造成课堂沉闷、缺乏魅力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没有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并积极应用到教学中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和吸引力。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营造具体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学情境能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例如w习一些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音乐等,让知识更加直观。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改编,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直接表演短剧,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自然科学的魅力篇10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教育家,无不是有魅力的教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有魅力的。虽然,他的一生大多在游学或流亡中度过,但是无论在多么困苦的条件下,他的身边总是有许多学生相伴。孔子晚年,子贡与他朝夕相处,成为孔子巨大的精神安慰。孔子去世,子贡按常规服了三年丧,之后,又独自守墓三年,表现出对孔子无比的虔敬。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是有魅力的。他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先后开过1000余节公开课,成为语文教学公开课听众最广的一个人。他有38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马来西亚。他撰写的教学体会文章和教育改革及方法的专著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有魅力的。季先生的魅力,来自他拒绝一切装饰的平易和素朴。他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农民,声音低沉,平易近人。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威严和压力。季羡林走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忽然一辆自行车停在他面前,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车上下来,问道:“你是季羡林教授吗?”“是我。”“季先生,我没有什么事,我只想当面向您说一句:我很敬佩您。”说完,年轻人向季羡林鞠躬,转身上车,飞驰而去。甚至正开着车的年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的是季羡林,便立刻停下来,打开车门,走出汽车,双手合十,向季羡林深深鞠躬。人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季老虽然离我们刚刚远去,但他的平常心、平常态、平淡至极的无言,必然会照出世人渺小、浅薄和虚华,也必然会引发我们深深的敬畏之情!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能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深厚学识的魅力,恰如指引孩子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地驰骋。

一位有魅力的教师,还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完美的人格唤醒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他能以爱的情怀去教育学生,以海的博大去宽容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它具有理性精神和挺立人格,有着纯正的生活追求,决不跪着教书,始终保持内心的澄澈与清明。他举止文雅,浑身散发着书卷气和激励人向上的力量。他不仅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

说到这里,我们似乎更能看清自己,进而重塑自己,并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