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0:23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1

【关键词】内部收益率;增量内部收益率;互斥项目

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技术改造项目,都要对各种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做好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是保证决策正确可行的基础,而该项工作的质量又直接取决于评价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那么正确地选择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是十分重要的。内部收益率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经济评价指标,但是内部收益率仍然有其优点和不足,也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本文拟对内部收益率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1.内部收益率的含义

内部收益率,即iRR,是使项目从开始建设到寿命期末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等于零的折现率,是公认的除净现值以外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经济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可通过解下述方程求得:

pV==0

其经济涵义是: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按利率i=iRR计算,投资期内一直存在未收回的投资,而在寿命结束时投资恰好被完全收回。内部收益率本身不受资本市场利息率的影响,而是取决于项目的现金流量,是每个项目的完全内生变量,所以被称为“内部收益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市场贴现率,则项目可以接受;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贴现率,项目不可接受。然而,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加辨别的套用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2.内部收益率法的缺陷

内部收益率之所以在投资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于它用一个数字就能够概括项目的特性,涵盖项目的主要信息,这是净现值法无法做到的。然而如果项目的现金流量是非常规现金流量时,应用iRR会产生多重收益率,这将导致iRR失效。另外,在评价互斥项目时,投资规模的差异和时间序列问题也会导致iRR做出错误的决策。

2.1多重收益率问题

当项目的现金流量是非常规现金流量时,会出现多重收益率的问题。非常规现金流量是指在项目的寿命期内,各期的现金流量按时间顺序改变符号超过一次的现金流量。假设有个投资方案投资期为2期,第0、1、2期的净现金流分别为-100,230,-132。可以看到,该项目净现金流的符号依次为负、正、负,改号两次,这就是非常规现金流量。

由于iRR的计算方程是一个形如a0+a1x+a2x2+…+anxn=0的n次方程,必有n个根,故其正实数根可能不止一个。实际上,对于产生非常规现金流量的投资项目而言,只要iRR方程存在多个正根,则所有的根都不是真正的项目内部收益率。在上面那个例子里,可以求出两个内部收益率,10%和20%,在这种情况,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将无法做出决策。

2.2评价互斥项目时出现的问题

所谓互斥项目是指多个互相排斥,不能同时并存的方案。如果同时拥有两个以上的互斥项目,至多只能采纳其中一个,这时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可能出现两个问题:规模问题和时间序列问题。

2.2.1规模问题

对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而言,收益率大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假设有两个投资方案a和B的投资期都是1年,其中方案a投入现金10元并且在1年后得到40元,B投入现金25元并且在1年后得到65元,可以计算得到方案a和B的净现值(假设贴现为25%)分别为22元和27元,iRR分别为300%和160%。

由于投资方案a和B的初始投资规模不同,使得a的内部收益率大于B的内部收益率,B的净现值大于a的净现值,如果使用内部收益率法则会选择a,然而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资金短缺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我们就应该考虑到投资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因为一个投资额很小的方案,纵然收益率很高,其所的利润总额总是要小于投资大而收益率略低的方案。本例中方案B虽然较a收益率较低,但它在同一时间内能获得更多的绝对收益,所以还是应该选择B。这种情况根据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决策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2.2.2时间序列问题

如果两个互斥方案的投资回收速度不等,即使两个方案的初始投资额相等,iRR仍然可能提供错误的判断,与npV法相悖。假设有两个互斥投资方案C和D的投资期都是3期,并且都在第0期投入现金100元,其中C在第1、2、3期末分别收到现金100、10、10元,D在第1、2、3期末分别收到现金10、10、120元,可以计算出C在贴现率为0%、10%、15%时的净现值分别为20、6.69、1.09元,D在贴现率为0%、10%、15%时的净现值分别为40、7.51、-4.84元,方案C和D的iRR分别为16%和13%。

我们看到,贴现率比较小时D的净现值较高,而贴现率较大时C的净现值较高,这是由于C的大额现金流入早于D,贴现率高时倾向于选择C。是因为这里隐含一个假设:现金流量可以按同样的利率进行再投资。当贴现率为10%时,根据投资项目利润最大化应该选择D,然而根据内部收益率法选择的结果却是C。因此这时采用内部收益率法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3.内部收益率的改进

对于多重收益率的问题,当项目出现非常规现金流量时应当避免使用内部收益率进行评估,应该使用净现值法。

当遇到规模不同或者现金流量分布差异较大的互斥项目时,由于内部收益率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时可以使用增量内部收益率法进行评价。增量内部收益率(ΔiRR),是指两方案各年净现金流量的差额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对于规模不同的互斥项目,当ΔiRR大于贴现率,说明初始投资大的方案优于初始投资小的方案;当ΔiRR小于贴现率,说明初始投资小的方案优于初始投资大的方案。对规模不同的项目采用增量内部收益率的原理是分析增加的投资带来的更多的现金流入是否能够带来高于贴现率的收益率。

对于现金流量分布差异较大的互斥项目,增量内部收益率同样有效。如上例所述对互斥方案C和D的选择可以采取增量内部收益率法。将方案D的各期净现金流减去方案C的各期净现金流,得到各期的现金流量差额分别为0、-90、0、110。可以计算出在贴现率分别为0%、10%、15%时的净现值分别为20、0.83、-5.93,ΔiRR为10.6%。当贴现率为10.6时,增量投资的净现值为0。因此如果贴现率小于10.6%,方案D优于C,反之则应选择C。这时的选择与投资项目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采用内部增量收益率进行投资决策时,最好使用初始投资比较大的项目减去投资额比较小的项目。如果出现初始投资额相同的两个项目时,应当确保第一个非零的现金流量为负值,这样应用内部收益率评价投资项目的方法仍然适用于增量内部收益率。

4.结语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诸多动态指标中,内部收益率是被广泛使用指标,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对初始投资额不同或现金流量分布差异大的多方案进行投资决策时,内部收益率法往往会得到错误的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在iRR指标评价互斥项目时,采用增量内部收益率的方法,最终选出正确的投资方案。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维斯特菲尔德,杰夫利F.杰富.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误区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中,电力工程项目经济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常以内部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的利用充分的反映了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收到的最大利益,对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以及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电力工程项目经济中的内部收益率主要受内生的现金流量特征所决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的反映一个电力工程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但是内部收益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在某些特殊的项目中难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因此人们开始趋向于利用外部收益率来代替内部收益率,这种现象的产生直接导致了电力工程项目经济在评价的过程中走进误区,“再投资学说”以及“计算复杂程度及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是最为普遍的两个误区,因此,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误区的辨析分析了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再投资学说”的误区

“再投资学说”在现阶段是经济学家支持在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采用外部收益率代替内部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是当下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的一个主要误区。对于“再投资学说”而言,传统的观点认为内部收益率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再投资学说”难以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的“再投资学说”主要是指在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资金都是动态的,电力工程项目每一期投资获得的收益都可以作为下一期的资金进行投资利用,所形成的再投资利率就是所谓的内部收益率,经过多次重复投资逐步实现投资成本的增值。但是在实际的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每一期工程建成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者是净现金流量已经很难再完全投入到原有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去,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的经济效益不能计算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收益率水平之中,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力工程项目每年回收的资金一般都比初始资金少,并且回收的资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时间也比较短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再投资不仅难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收益率低于基准收益率的现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利用基准折现率来作为真正的再投资利率,然后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综合考虑社会利润率、行业投资报酬率等外部因素计算出现的收益率更能够符合实际的要求,这里所形成的收益率我们称之为外部收益率。但是基准折现率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并不是通过科学严谨的计算得来的,而是通过对市场的考察与分析,然后再由相应的投资部门采取决策形成一系列参数,所以基准折现率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基准折现率作为再投资利率将会严重影响外部收益率的准确性,最终造成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年现金流量终值之和不准确现象的出现,所以说“再投资学说”是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的一大误区。

二、“计算复杂程度及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误区

电力工程项目经济在利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计算,内部收益率在计算的过程中更要涉及到高阶方程,整个计算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准确计算出使净现金现值和等于0的折现率,而这种折现率一次性计算出来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人们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试算逐渐缩小计算的范围,从而最终得到使净现金现值和等于0的折现率。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繁琐,并且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无解以及多个内部收益率的现象,而多个内部收益率出现的情况下人们又很难准确的判断出哪一个是真实的内部收益率。陷入“计算复杂程度及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误区的人们普遍认为外部收益率在计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方法比较简便,并且还可以避免计算结果出现无解甚至是多解的现象,对外部收益率进行计算所获得解始终是唯一的,因此可以在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采用外部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然而在对电力工程项目经济的外部投资率进行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如果是在电力工程项目多次分期分批等额投资的前提下进行外部收益率的计算,那么计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现金流量就比较简单,但是计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高阶方程同样会使外部收益率出现无解或多解的现象。而如果电力工程项目多次分期分批不等额投资,那么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现金流量就会比较复杂,在高阶方程的影响下同样会使外部收益率并非始终存在唯一解。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电力工程项目多次分期分批等额投资还是在多次分期分批不等额投资的现象下,通过现金流量对外部收益率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都涉及到高阶方程,所发生改变的仅仅是现金流量的简单与复杂,整个计算结果依然存在着无解或者是多解的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人们主张采用外部收益率代替内部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误区,而“再投资学说”以及“计算复杂程度及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则是对该误区的一个拓展和阐释,通过对“再投资学说”以及“计算复杂程度及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两种误区的辨析能够更加确立内部收益率在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的主体地位,在后期的评价过程中通过对内部收益率的改进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水平,确保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的稳定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鸿群,张密.电力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误区辨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S1:307-312.

[2]韦钢,吴伟力,胡丹云,刘佳.电力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比较[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01:83-87.

[3]陈晶晶,叶萍.电力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J].电力学报,2007,04:503-504+508.

[4]刘莉.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分析[J].机电信息,2013,09:168-169.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3

关键词轨道交通,投融资管理,资本配置,反推法

1问题的提出

轨道交通项目,其性质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但由于项目投资额巨大,整个项目的财务效益并不一定非常好。按传统的基础实施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对轨道交通项目进行自有资金和全部资金两个不同的现金流量分析,同时进行两组不同的赢利能力分析并得到不同的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和全部资金的内部收益率,在一般情况下其总投资的收益率不高,难以吸引到社会投资。

社会投资的特性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吸引社会投资注入轨道交通的必要条件就是保证社会投资能够得到足够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真实的社会基准收益率)。因此,在确定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本投资时,可将资本来源渠道区分为社会资本与国家资本两大类,根据轨道交通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确定出能够满足社会基准收益率的总投资量。在这一前提下,能够达到社会基准收益率的资产是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投资注入的。而对于另一部分没有足够收益支持的投资,考虑到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应由国家进行投资或提供投资补贴。从尽可能吸引社会投资的角度看,可将社会投资作为自有资金进行分析,在确保社会投资达到基准收益率的前提下,确定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比例关系。本文运用这种区别于传统方法的“反推法”进行财务分析,利用某轨道交通线(以下简称m线)的资料,对如何配置与量化项目总资本并选择相应的资本渠道进行探讨。

2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配置确定方法———“反推法”的理论分析

2.1确定国家支持程度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全部投资不能都达到项目内部收益率要求。可行的办法是在整个项目中进行收益调整,引入社会投资。对不能保证投资收益的资产应首先由国家进行财政扶持。

图1为m线在国家不同的投资策略(投资回报要求)下,其它资金(总资产减去国家支持投资)的内部收益率变化曲线。(这些曲线并不一定是线性曲线,其凹凸性可根据m线的财务分析具体数字确定。)其中,a点表示没有国家支持投资,此时全部资金的内部收益率为FiRR1,达不到基准收益率(ic)的水平。从财务角度上看,m线总资产的内部收益率达不到基准收益率的要求,但在国家无偿投入一部分资金支持后,剩余资产的内部收益率将会上升。

在项目总资产达不到基准收益率的前提时,国家进行支持投资。F(x)曲线表示国家采取无偿投资的策略。由于国家支持投资要求回报很低,对资金内部收益率有一种“跷板”效应。一是将收益转移到其它资产上,二是其它资产随国家支持投资的增加而减少,使得其它资产的内部收益率上升。因此,随着国家支持投资的增加,其它资金的内部收益率会逐渐提高,直到国家支持投资达到aC水平的时候,其它资金内部收益率达到基准收益率的水平。这时其它资金已经达到了完全社会化的要求,此时可以社会化的资产数量为CB。

F0(x),F1(x)表示不同的国家支持投资策略(不同的回报要求)下,国家支持投资对其它资产内部收益率的影响。国家投资策略的不同,反映在F曲线系上就是各F曲线斜率(弹性)不同。随着国家投资要求回报的增加,F曲线将发生顺时针转动。如图,若F曲线系为线性,则国家支持投资回报要求越高,曲线越平坦。假设F0(x)表示国家支持投资只要求还本,不需要付息时的情况,这时国家支持投资达到aC0的水平,就能使其它投资内部收益率达到基准水平,此时社会化的资产减少为C0B。而在国家要求支持投资有收益回报的时候,国家支持投资数量必须为aC1,而轨道交通总资产中可以引入社会资金进行整合的部分则下降为C1B。

因此,可利用m线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尽可能争取国家的无偿支持投资,以达到最佳的资产整合效果。争取国家无偿支持资金量的最大比例可以确定为aC。

2.2确定低财务成本融资工具

确定国家支持投资数量aC后,需要继续遵循内部收益率的“跷板”效应来进行资产整合,以盘活剩余的资产。

进行资产整合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吸引融资成本较低的资金注入。这些资金要求的收益率低于轨道交通项目资产可以提供的内部收益率。吸引到这些资金是有保证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它资产的内部收益率(如图2所示)。

以G(x)曲线为例,当低成本融资工具引入的资金量增加到De水平时,剩余轨道交通资产的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社会基准收益率ic,因此,剩余的eB资产可以完全社会化。

低成本融资工具虽然融资成本低,但仍然有一定的回报率要求。因此,G曲线比国家进行无偿支持投资的F曲线平坦,类似于国家支持投资要求回报的情况。同样,G曲线系中,融资工具的不同,导致资金回报率要求不同,也可能出现不同斜率的G曲线。图中,G0(x)资金要求回报率就大于G(x),因此G0(x)曲线比较平坦。

2.3剩余资产社会化程度的确定

根据保守条件下的分析,在进行国家支持投资和采用低成本融资后,仍然有剩余资产不能达到基准收益率(图2中的FiRR3),因此不能完全社会化。对于这部分剩余资产,同样可采用资产内部收益率的“跷板”作用,确定可社会化资产的最大数量,其思路与前述相同。但不同的是,前两种资金引入时,都以这两种资金要求的最低收益率(内部收产率)为标准,而社会资金的引入,前提是社会资金进入资产的整合必须满足资金的回报率。根据财务测算,可得到在一定的社会基准收益率下,剩余资产的最大可社会化程度,如图3所示。

通过财务分析,可计算出在剩余资产中可以社会化的最大资产比例,即图中的FG段资产。根据资产内部收益率调整的“跷板”效应,当FG为最大时,不可社会化的资产GB最小,而且这些不可社会化的资产内部收益率为0。

3“反推法”在轨道交通m线资本配置方案确定中的效用对比

3.1传统研究方法下的m线财务状况

根据m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财务分析,在现有资本配置(资本金占30%)前提下,m线的基本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综合因素导致m线财务效益综合评价不乐观:财务净现值为负,内部收益率远低于基准收益率;由于贷款利息偿还的因素,导致运营期间贷款偿还负担过大,运营期间财务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0%,为经营成本的3倍左右;考虑折现率为6%时,计算期内运营收入的净现值虽然可以弥补经营的维持成本,但只能回收初期投资的20%左右,在保证客流预测的前提下,仍需13年才能产生财务赢利;而在整个计算期内,无法偿还贷款本金。

3.2“反推法”下m线资本投资配置方案

根据“反推法”的财务分析方法,可得到如表2所示的国家社会投资可能比例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在国家无偿支持投资占m线总资产的39.4%(40.5亿元)时,可以保证其它资产内部收益率达到6.01%。这些资产达到社会基准收益率,其所有投资可进行社会化;国家投资只要求还本而不付息的时候,则只能使17.7亿元的剩余资产达到6%的内部收益率,说明只有17.7亿元的轨道交通资产能够吸引到社会投资;而国家投资要求回报为0.53%时,则必须由国家全部投资,无法吸引到社会投资。因此,从m线目前的财务分析来看,只有争取到一定的国家支持投资,整个项目资产才可能盘活。

4结语

(1)从财务分析的角度用“反推法”对资本配置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确定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本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该方法的应用必须以真实可靠的财务分析数据作为基础。

(2)在整个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不能达到基准收益率时,可通过资产收益调整的方式,使部分资金内部收益率达到社会投资所要求的基准收益率,以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

(3)确定能够真正反映各种资金来源回报要求的基准收益率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

参考文献[2]陆化普,朱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35~137.

[3]高曹,朱忠隆.“网运分离/干支分离”模式下磁浮交通项目财务评价影响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5):15.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4

关键词:项目投资;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

科研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与分析是企业财务活动重要的部分,因为项目投资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大。因此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新投资项目由于处于项目的初始阶段,科研人员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专业方面的局限使他们无法从整体上看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财务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新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管理,结合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将风险量化并告之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评估项目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是否存在,在对新项目进行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则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使核心的决策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有关风险的信息资料。

对新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从调研阶段开始,项目的调研阶段主要是由新项目科研人员,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如设备购置价值、原材料价格、单位用量、损耗率、人工、工时、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部的年需求量和该项目目标利润率等等基础信息,并据此出具调研报告。

其次,财务人员根据新项目科研人员在调研阶段出具的调研报告,根据其中的基础数据信息结合财务的分析方法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项目各风险值的说明,如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的测算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同时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对比可以让管理者知道投资回报期是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范围之内;通过估计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如销售量、销售价格、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性成本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项目的投资决策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利润值等)将相应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以此来预测新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分析投资决策指标,明确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的话,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以及总固定成本(f)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等。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bep=f÷(p-v)。

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并提供给我们的管理决策人员,比较根据目前市场信息所预测出的销售量,是否达到了该最小值,如果没有达到就看其改善及增加销量的可能,以从销售方面确定产品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评价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获利指数(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5

【关键词】科研项目;投资;项目论证;经济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的依据

经济效益评价不是编制单位及人员凭空想象的,而必须针对立项属性及特征,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审理项目的实际需要所编制的经济评价系数和方法作为客观依据。其中,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993年第二版),是企业投资立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确立和应用的最直接依据;国家税收法规政策是评价项目创造税收能力的客观依据;市场平均价格是计算效益和费用的客观依据等。这些依据,可以确保建设单位立项分析经济效益格式、结构、内容和方法等规范,在编制可研报告时必须明确列出。

2.经济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投资项目评价不需要长篇累牍的单纯定性分析,而是要求“用数据说话”。经济效益评价需采用财务估算指标和效益分析指标两种。财务估算指标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成本费用、现金流量等,是进一步开展投资效益分析的基础数据支撑;效益分析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财务净收益、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盈亏平衡点、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项目安全率、投资利润率等。

2.1盈利能力分析

财政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分析属于融资前分析,是从项目投资总获利能力角度,考察项目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所以,该分析旨在考核财政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可以创造利润和税金的能力,包括销售收入即税金水平、发生的成本费用负担和最终的利润贡献等。

2.1.1产品销售收入

首先应确定项目的计算期,设定为n年,作为经济效益的评价期;再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将之划分为建设期(n′)、投产期n″和达产期(n-n′-n″),各期均遵循以销定产营销策略,以便将各期产量直接作为销售数量,依照现实市场价格即可估算收入。

(1)建设期销售收入。主要是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物资销售和生产机器设备安装试产产品销售收入进行测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

(2)投产期销售收入。依据市场开发进程,对项目投产年开始逐年递增直至达到稳产年(达产年)期间的销售收入进行测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

(3)达产年销售收入。当项目运行平稳,市场局势稳定,产量基本固定在预期高产数值上,运用各年均等的产量和预计价格,测算各年销售总收入。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单位价格×(n-n′-n″)。

2.1.2销售税金及附加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生产加工货物应该缴纳增值税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教育费附加等两项附加税费。结合经济效益评价期测算的总收入和税法规定,计算如下:

(1)其中:进

项税额=外购货物(含固定资产)成本×适用增值税率+购销货物运费×7%

(2)如果项目生产的属于“特定消费品”,还要进一步测算应纳消费税额。公式为:

(3)应纳流转税附加

流转税附加是以增值税和消费税税额为依据附加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依据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市区为7%,县城和建制镇为5%,其他地区为1%;教育费附加征收率全国统一为3%。

流转税附加=(增值税额+消费税额)×(1+征收率)

2.1.3总成本费用估算

(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根据投资项目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主要原料、人工、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直接成本与重大间接成本,进行分项计算;对一些品种多而耗量小的辅助原料等,则可汇总估算。一般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估算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的价格参照当地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价,单位消耗参照同行业生产情况进行估算;②固定资产折旧费,按照直线法提取并分摊进单位成本;③修理费根据项目的特点,结合同行业类似企业情况按照固定资产的的一定比例估算提取,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中应分摊数额;④工资及福利费根据当地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提取并均摊到单位成本之中;⑤编制项目《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项目总成本费用

项目总成本费用除单位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项目借款利息支出、财政资金占用费支出、和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营销费用及其他可预见费用。

(3)年经营成本

项目经营成本包括原材料购入、直接人工、水电消耗、其他材料消耗、修理费用等成本。根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项目所在地实际,估算出投资项目的单位经营成本和年度经营总成本,并将成本估算结果编列成附表。

2.1.4投资利润及利润率

根据需要,可从所得税前和(或)税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计算所得税前和(或)税后财务利润指标。税前利润只反映项目方案自身盈利能力,是项目方案比选的依据;税后利润能判断在不考虑融资条件下财政投资对项目的价值贡献,是财政投资决策的依据。分析时,首先要对营业收入、建设投资、经营成本、相关税费和流动资金等现金流量进行识别与预测;继而考察整个计算期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然后依据项目建成达到正常生产能力时实现的销售毛收入额减除增值税额后的销售额,分别减除附加税费、总成本费用后,确定项目利润总额;最后,依照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出企业所得税和税后净利润。

投资项目总利润(税前)=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应纳企业所得税=投资项目总利润×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

投资项目净利润(税后)=投资项目总利润-企业所得税额

2.2投资收益分析

需要计算反映项目投资财务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有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静态指标有项目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

2.2.1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的年利税总额与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年利税总额=年产品销售收入-年总成本费用

式中的年利税总额可以是项目投产年开始到达计算期最后一年各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也可以是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及流动资金。

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应与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进行比较,若大于(或等于)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则认为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否则不可行。

2.2.2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指能使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计算器年数。

项目内部收益率一般通过计算机计算,手工计算采用差值法计算。将求出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与设定的判别基准ic进行比较,当FiRR≥ic时,项目可行。

2.2.3财务净现值

式中,ic为设定的折现率,其他符号同前。

项目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值指标,反映项目在满足按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之外所能获得的超额盈利的现值。项目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表明项目可行,达到或超过了设定折现率要求的盈利水平。[2]

2.2.4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实际上是一项静态指标,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从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若从投产年算起需要特别说明。公式为:

项目投资回收期可以借助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当项目累计净现金流量由负值变为零时的时点就是项目投资回收期。将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收期越短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越好,投资回收期的判别基准是基准投资回收期,可根据行业水平或投资者的要求确定。

2.3不确定性分析

主要是对涉及到相关不确定内涵因素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进行的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安全率分析两个方面。盈亏平衡分析主要应用盈亏平衡点及其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两项指标,安全率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安全率和敏感性进行分析。

2.3.1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和收益转折点,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它可用销售量来表示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用销售额来平衡点的销售额。其基本作法是假定利润为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关于盈亏平衡分析的平衡点,是多方案相对评价指标,此值应越低越好。

2.3.2项目安全率

该指标主要反映投资项目达产后的安全可靠性水平。通过从投产年到分析期最后一年的各年平均可盈利或增值的净产量占平均设计产量的比率测算,该比率越高,项目安全性越好。

2.3.3敏感性分析

是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对某一个或一组关键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不确定分析技术。其实质是通过逐一改变相关变量数值的方法来解释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财务净现值、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等关键指标受变动因素(如市场价格波动、总投资增减变化等)影响大小的规律,以此检测经济效益指标对某个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敏感反应度。分析时可用总量法和差量法,分别计算有关因素变动对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也可采用各因素不利变动的临界限度分析法,计算有关因素的变动极限。假定某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5%,财务净现值6376万元,税后全部投资回收期2.87年,期敏感性分析如下:

分析结果表明,当最不利因素发生时如产品销售价格下降5%时,项目的税后全部投资收益率仍能达到25.6%,远高于资本成本,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2.4经济效益评价结论

一般来说,当财务净现值大于0,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投资回收期超过项目经济寿命,说明财务效益较好,可以判定项目从财务上来看是可行的;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最后可以确定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均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树锋.刘浩丽.国家税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2):65-66.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6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投资预算预算管理

投资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地位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投资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部分,它与经营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一起共同构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投资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投资预算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成功与否。投资预算是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受到投资金额、投资期限、投资领域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高度依赖于投资预算。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投资预算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的支出金额更大。因此,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投资预算管理的功能

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功能。企业的投资预算管理总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它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通过定量化的设计和展示来反映企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通过对投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投资中趋利避害,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规划功能。投资预算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一个过程。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步骤进行一个大概的设计,促进企业整体稳步前进和发展。

协调功能。通过投资预算管理,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分工,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明确定义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权限空间和责任范围,使各部门、各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既避免了职责交叉,又消除了职责真空,从而实现了各部门、各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进而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控制功能。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在活动之前,就对之后的投资活动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在活动之中对项目的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对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实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初步描述未来投资活动的过程,使企业准确把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风险,从而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使之后的投资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投资预算的项目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所谓净现值,就是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年的投资收益的总现值与投资成本的总现值之差,其实质就是企业投资利润的总现值。其贴现率为资金成本或资金的机会成本。若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项目可行;若净现值小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成本大于收益,投资亏损,则该投资项目不可行;若净现值为零,说明该投资既不亏损也不会盈利,则企业需根据其战略规划和需要确定是否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贴现率,CF为现金流量为各年的净现值流量。净现值法实际上是利用贴现现金流的方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项目评估。

2.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iRR)就是根据企业设定的最低收益率标准进行投资项目进行财务评估的方法。内部收益率是使其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若内部收益率大于其资本成本或企业所能接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该方案可获利,项目可行;反之若内部收益率小于其资本成本达到的投资收益率,该投资项目将亏损,项目不可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为各期净现金流量,iRR即为企业的内部收益率。

3.获利指数法。获利指数(pi)法是指一项投资活动未来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和初始现金流出值的比率。若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项目可行;若其小于1时,项目不可行。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为项目各期净现金流量。

4.回收期法。回收期法就是依据企业收回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为标准确定项目可行性的一种投资预算方法。回收期是指公司用项目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增量来收回项目全部投资所需的年限。其决策的标准就是投资回收期应小于设定的时间时,项目可行;否则项目不可行。其计算公式:

tp为回收期,CF为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之和,CF为项目投资期间的税后增量现金流量。

5.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是指预期年度税后利润或年均税后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其评价标准是投资收益率大于企业目标报酬率时,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p为项目年平均税后净利润,S投资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残值。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是政府部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意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是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取向,实现投资预算过程的民主化,让更多公众参与投资预算的制定与管理,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并采纳其合理部分,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决策程序:不同的投资项目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进行审批,而完全忽略了社会的参与。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7

[关键词]投资项目;效益评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137-03

一、财务效益评估

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是从财务角度,采用实际或者预测的财务价格计算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分析项目的评价指标和费用,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借款偿还能力,进而确定项目投资的财务可行性。

(一)项目的利润及分配情况

1.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生产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或项目达到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总投资之比。它反映的是效益与代价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当项目投资利润率≥行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是可行的。

2.投资利税率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生产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或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税总额与总投资之比。其中,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年销售税金。投资利税率的计算公式为: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当项目投资利税率≥行业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是可行的。在评估一些税大利小的企业的财务效益时,用投资利税率比用投资利润率更合理。

3.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指项目生产经营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或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资本金之比。它反映的是项目资本金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利润率=(年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二)财务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1.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从建设之日起,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它反映的是投资项目的资金偿还速度。其表达式为:

ptt=1(Cit-Cot)=0

式中:pt为投资回收期;t为项目计算期;Cit、Cot为第t年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财务效益评估计算求出的投资回收期<部门或行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时,项目是可行的。且投资回收期越短,项目的财务效益越好。

2.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将投资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按设定的基准折现率ic折现为建设期初的现值的代数和,它作为一个动态指标,反映的是项目在计算期内的获利能力。其表达式为:

FnpV=nt=1(Cit-Cot)(1+ic)-t

式中:FnpV为财务净现值;Cit和Cot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与流出;n为项目寿命期;(1+ic)-t为折现系数。当净现值≥0时,说明其收益恰好等于或超过行业的平均收益水平,该项目是可行的,且净现值越大,项目经济效益越显著。

3.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资金净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反映的是项目对其所占用资金的报酬、补偿和恢复能力。其表达式为:

nt=1(Cit-Cot)(1+FiRR)-t=0

式中,FiRR为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得到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应与各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比较,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内部收益率<基准收益率时,项目不可行。

(三)清偿能力分析指标

1.借款偿还期

借款偿还期是指项目投产后用于偿还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和建设期利息所需要的时间。其表达式为:

id=pdt=1Rt

式中,id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和建设期利息之和;pd为借款偿还期;Rt为第t年可用以还款的资金。项目的借款偿还期在贷款机构期限之内的,说明该项目是有偿还能力的。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项目财务抗风险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式中,负债合计=(应付账款+流动资金借债+其他流动负债)+建设投资借款;资产合计=(应收账款+现金+累计盈余资金+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净值+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净值。当项目的资产负债率≤行业的平均水平时,项目是可行的,且资产负债率越低,项目抗风险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3.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反映的是项目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表达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式中,流动资产总额=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流动负债总额=应付账款+短期应付票据+未付的工资和税收+一年内到期的其他债务。流动比率越高,项目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4.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往往用来补充说明流动比率。其表达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存货)/流动负债总额)×100%。通常情况下,速动比率大于1为好。

二、国民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估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估的核心部分,采用较能真实反映资源价值的影子价格计算项目费用和效益,从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以确定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估是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大小来考察的,因此在评估中有必要分析和计算项目的经济费用与经济效益。

(一)经济费用

经济费用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付出的代价,它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以内以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费用。根据投入物的不同,直接费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表现为其他部门为供应本项目投入物而增加的社会供应量;减少对其他项目投入物的供应而转移过来的那部分效益;国家因增加进口而多耗的外汇支出或因减少出口而损失的外汇收入。而间接费用则是指由项目引起的但在直接费用中未得以反映的费用。

(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部分。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产生并在项目范围以内以影子价格计算的经济效益。根据产出物的不同,直接效益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表现为项目投入生产以后所增加了的国内的中间产品或最终消费品;被替代企业因为减产而节省的资源的效益;增加出口所增收的外汇及减少进口所节约的外汇。而间接效益则是指由项目引起的但在直接效益中未得以反映的效益。

(三)转移支付

项目与其他社会经济实体之间,不发生资源变动的纯粹货币性质的转移,叫做转移支付。这些转移只反映资源分配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在项目和其他社会经济实体之间的相互变动,最终并不影响社会资源的增减,因此,它在国民经济效益评估中应予以剔除。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税金、补贴、国内借款利息及土地费用等项内容。

黄凌栖:投资项目效益评估方法的探讨三、社会效益评估

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估,是从社会角度分析出于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对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评价投资项目对实现国家或者地方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做的贡献。

(一)社会价格的确定

1.社会价格

社会价格是指在项目收入对社会会产生影响的前提下,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其表达式为:社会价格=影子价格+收入分配影响。收入分配影响是指项目收入对社会的影响。

2.社会价格的确定

项目产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一般包括三个方面:C、V、m。其中,C指项目费用流量,V指目前的消费,m指积累,则V+m为项目的净收入。因此,C+V+m即为产品的社会价格。要注意的是,这时的社会价格是在未考虑收入在地区之间分配的价值差异情况下确定的。

(二)社会效益评估指标

1.定量指标

(1)就业效果指标

单位投资就业人数=新增总就业人数/项目总投资=单位投资直接就业人数+单位投资间接就业人数

其中,单位投资直接就业人数=本项目新增的就业人数/本项目直接投资(万元);单位投资间接就业人数=相关项目新增的就业人数/相关项目投资(万元)。若某地待业率高,则其单位投资能提供的就业人数越多越好;若某地劳动力紧张,则该指标的权重应减少。

(2)分配效果指标

分配效果指标,用来检验项目收益分配在国家、地区、企业、职业之间的分配比重的合理性。其表达式为:国家收益比重=项目上缴国家财政的利润、税金/(利润+税金)×100%;地方收益比重=项目上缴地方财政的利润、税金/(利润+税金)×100%;企业收益比重=企业纳税后的利润/(利润+税金)×100%;职工收益比重=职工个人收入/(利润+税金)×100%。

在分析时应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项目资金来源构成要与收益分配比重相适应。衡量比重时应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二是项目的地区分布状况。地区越贫困落后,国家收益比重应越小,地方和企业收益比重应越大。

2.定性指标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

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当地人口、人民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当地城市建设、社区服务设施、社区安全稳定、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影响。

四、不确定性分析

由于投资项目的数据受客观条件和主观预测能力的局限,评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计算这些因素对投资决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程度,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

(一)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计算分析产量、成本和盈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盈亏平衡点的位置进而判断项目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在平衡点上,企业盈亏相抵,该平衡点越低,表明投资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根据生产成本及销售收入和产量之间是否呈线性关系,盈亏平衡分析又分为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和非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在此仅分析线性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见图1。

图1线性盈亏平衡分析

如图1所示,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a称为盈亏平衡点,即产量为Q0,销售收入为B,成本为C时达到收支平衡。在a点的左边,总成本大于销售收入时,项目发生亏损;在a点的右边,销售收入大于总成本,项目获得盈利。

(二)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测定各种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所导致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从中找出敏感因素并判断其敏感程度的一种方法。

1.敏感性分析的作用

敏感性分析大致上反映出一个项目的风险程度;敏感性分析提高评估中经济效益指标的可信度;敏感性分析可以鉴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为项目的实施过程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敏感性分析提高管理者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之可以从风险的角度选择优秀的方案,从而提高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方法分类

根据评估中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的个数,敏感性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就是研究因一个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影响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在分析时,假定其他因素都不改变,只分析最敏感的一个因素,因而单因素敏感分析往往忽略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往往可以得到敏感性曲线。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多因素敏感性分析要研究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不同变化幅度的多种组合情况。若分析两个因素同时变化的敏感性,可得到一个敏感面。

3.敏感性分析的步骤

敏感性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选择不确定性因素;设定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范围;找出敏感性因素并计算敏感性变化幅度;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参考文献]

[1]周惠珍.投资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池晓辉.项目投资决策的不确定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蒲建明.项目投资与融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吴德庆.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瞿天易.长期投资决策的研究——林业投资决策引发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5).(责任编辑:张彤彤)(上接第127页)

五、结语

综上所述,几种循环经济模式各自的特征又能对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吸取成功模式的经验,运用到自身的生产过程当中,开拓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任务。企业应形成并逐步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共生链,全盘考虑各个生产环节中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形成切实可行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合理的循环经济模式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获得环境效益,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李伟,白梅.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9(4):80-83.

[3]曲格平.循环经济的经典模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报,2001-07-24(15).

[4]蓝庆新.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6(2):65-67.

[5]西闻.广西贵糖创新发展循环经济[n].消费日报,2008-01-09(a02).

[6]王志刚.鲁北化工集团工业生态园发展循环经济概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5-26.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

abstract:withthehighwayconstructionspeedtospeedup,investmentisalsogrowing.inordertomakethehighwayprojecttobewholeoptimization,increasetheinvestmenteffectsandtherationaluseoffunds,musttotheproject'seconomicbenefitsofevaluationandinvestmentriskanalysis.

Keywords:highwayprojects;investmentanalysis;Financialanalysis;Risk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投资力度也日益加大,而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其不同方式的使用和用途必须经过仔细、全面的分析。为了使高速公路项目得以整体优化,提高投资的效益和资金的合理利用,我们必须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以及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为此,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行了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方式的浅析,以求达到帮助投资企业找到正确分析工具的目的,提高投资经济效益。

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分析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从工程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对拟建项目所进行的计算、分析、评判。以考察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建设项目经济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它是在项目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采用现代分析为法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内投入产出诸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预侧、研究、计算和论证。比选推荐最佳方案.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比较项目的建设费用和效益,多方案论证.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其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一样,可分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本文重点介绍的是从企业财务角度分析、测算项目的费用与效益,考察项目的获利能力,清偿债务能力,以及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3.项目投资分析方法

任何投资项目方案的提出和实施,投资者在关心取得或提高某种使用价值,即物质方面的效果外,也一定十分关心投资后能取得多大的经济效益。因而经济效益评价也就成为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为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按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投资项目的动态评价指标不仅计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大多数动态评价指标考虑了项目在整个寿命期内收入与支出的全部经济数据。因此,它们是比静态评价指标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介绍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分析方法,是考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动态回收期法、净年值法等。

3.1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指某个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与投资期内的各年投资额的现值总和的差额。即项目整个期间内所产生的各年nCF的现值之和,或说是项目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差。

计算公式为:

式中:npV为净现值;Bt为第t年的效益金额;Ct为第t年的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it为第t年的投资;i为社会折现率;n为项目使用寿命。

如果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则该项目可行;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项目不可行。如果有多个互斥的投资项目相互竞争,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是最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

其优点:1)考虑了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较合理地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正的经济效益;2)考虑了项目整个期间的全部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3)考虑了投资风险性,因为折现率的大小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

3.2净现值率法

净现值率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与原始投资额现值之和的比值。净现值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净现值率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可以从动态的角度反映投资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可用于不同投资规模的方案比较。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投资i的现值;npVR为项目净现值率。

3.3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是指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总和与原始投资额现值总和之比。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投资项目是可行的;如果现值指数小于1,则投资项目是不可行的;对于多个互斥投资项目,应选择现值指数最大的投资项目。

现值指数法的优缺点与净现值法基本相同,但有一重要区别是,获利指数法可从动态的角度反映项目投资的资金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投资额不同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在实务中通常并不要求直接计算获利指数,如果需要考虑这个指标,可在求得净现值率的基础上推算出来。

3.4内含报酬率法

内部报酬率法是指使投资项目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即使投资项目在经营期内各期净现金流入量现值总和与原始投资额现值总和相等的贴现率。它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一般讲,投资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越高,其效益越好。

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内部收益率(%);1为试算的低折现率;2为试算的高折现率;为采用低折现率1时的净现值的绝对值;为采用高折现率1时的净现值的绝对值。

4.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估

投资项目财务分析是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关于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据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项目经济分析的第一步,是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重要决策依据。

4.1项目融资前财务基准收益率

项目融资前财务基准收益率,是以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25%和项目贷款75%的规定,按照资本金机会成本进行计算确定为4.46%。

4.2营业收入

本项目的运营收入主要是依靠运营期内各收费站收费组成:

运营收入=收费标准×收费交通车辆×公里数×天数

其中收费标准参考项目当地的相关规定,类推本项目车辆收费为0.5元/车・公里。本项目实际建成后,能够取得0.55元/公里的收费许可的可能性较大。但由于本项目与既有高速具有相同的服务功能,存在分流竞争的问题,因此,不能单一地从项目自身条件确定收费标准。另外,考虑其它支出费用的逐年增长,收费标准按每年递增3%考虑,每5年提高一次收费标准。根据当地的公路收费标准,本项目中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和桥梁作为单项工程进行单独收费。

考虑到通过本项目的车辆中有少量特种车辆不需要交纳过路费,如执行公务的军车、警车、消防车等,故实际交通流量按预测交通量的98%计算。经推算,可直接计算出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在30年运营期间的收费收入总和。

4.3营业支出

本项目的运营支出主要考虑由财务费用、经营成本、税收及附加组成。其中拟建本项目贷款还款方式按照15年等比本金偿还方式偿还贷款,贷款年利率按5.35%计算。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养护、管理以及大修费用。根据2007年3月16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所得税税率按25%计算。经推算,可直接计算出投资高速公路项目在30年运营期间的运营支出总和。。

4.4财务分析结果

基于上述分析工具的综合分析,高速公路投资企业可获悉如下效益测算结果:1)项目的运营年限为30年的收费收入总额;2)考虑到资金折现率(取银行现行利率),项目在评价期末累计盈利净现值;3)项目前期亏损年限及亏损总额;4)投资财务的内部收益率;5)静态回收期和动态回收期。这些数据指标就可以帮助投资企业判别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价值。

5.风险分析

进行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弄清和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对经济效益评价的影响,避免项目建成投产后不能获得预期的利润或造成亏损现象,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结合某高速公路项目,进行项目建设经济风险分析。

5.1投资风险分析

1)远期宏观经济的衰退,项目存在一定的融资压力;2)与既有高速公路的分流竞争,存在与既有高速公路公司协商确定收费标准的问题;3)与既有铁路复线的客运竞争;4)重大控制性工程的的建设风险,如特大型桥梁和特长隧道等;5)存在断头路的风险。

5.2财务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影响本项目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收费收入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建设资金短缺等。1)运营收入风险。该风险基于交通流量和收费标准。尽管交通流量测算考虑了诱增、转移和旅游增量,但是综合运输和经济发展速度取值偏高,由此导致预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另外,收费标准考虑以最近高速公路收费标准的批复为参考,本项目的实际收费标准以最后批复为准;2)投资增加风险。现在的投资总额采用工可报告的估算值,待初步设计批复后,投资概算存在超过估算的可能性;另外,征地拆迁费用过高直接导致投资利润降低;3)运营成本增加风险。拟建项目潜在的交通事故、项目公司管理水平不确定性以及电价上涨等因素将造成项目运营成本提高,财务收益降低;4)工期延长风险。特大型桥梁和特长隧道的建设技术要求较高,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贷款资金来源未落实、资金能否按期到位将直接影响工期延长,由此导致投资成本增加、财务收益降低。

6.结语

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分析大多是基于高支低收的原则进行分析测算,考虑到区域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以往道路运营实际情况,未来实际的交通流量可能比分析报告中的预测值有一定幅度的增加,项目未来收益增长幅度在本报告基础上将会有所增加。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帮助投资企业如下得出分析结论:1)在拟定的收费标准以及资金筹措情况下,项目融资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否大于基准收益率的要求,以判断项目的财务评价是否可行;2)项目运营收入、运营成本、投资增加和工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财务可持续性综合风险可否通过优化设计或者采取补偿措施来规避和控制;以保证项目投资的可持续性3)无论项目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投资项目的企业也应在与地市政府谈判时应力争取较低的征地拆迁费用、配置土地、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以更多的冲抵掉前期亏损,以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9

基准收益率又称为基准折现率,是行业或企业或投资者依据所在行业的历史投资绩效,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以接受的投资收益的最低标准水平,即可接受的最小收益率(minimumacceptableRateReturn,maRR)。

基准收益率既是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的标准,又是项目财务分析评价中折现现金流量法需用到的折现率。根据项目的关注方不同,一般将内部收益率分为3种: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各方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这3种内部收益率所对应的基准收益率不同。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在不考虑资金来源情况下的项目运营情况在财务上反映的一个指标,对应的判断标准是融资前项目投资的基准收益率。表面上看与资金来源无关,但实际上是反映的项目经营层能否履行好股东方所赋予的权,在经营业绩上的盈余至少应等于股东方的资金成本。所以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会根据具体的项目得出不同的资金成本(waCC),一般包括权益资金成本和借贷资金成本。

借贷资金成本比较容易确定,即项目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时所规定的利息及其他融资费用。但权益资金成本不容易确定,对投资来说,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成本。对整个行业来说,全行业的权益资金成本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对应的基准收益率。对于各投资方来说,可以参照行业的基准收益率也可以有明确的收益率。

总体来说,3种内部收益率对应的基准收益率都需要确定权益资金的成本,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开始研究项目资本金和项目投资的财务基准收益率。

目前,我国的基准收益率是管理机构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确定的,并且官方公布的行业基准收益率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数值;在国外,基准收益率是由企业决策部门根据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和企业财务情况自行确定,并且随着经济条件和企业发展情况的变化而经常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日益发达,企业成为投资决策的主体,要求高收益、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更强,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加灵活自主,相应对基准收益率的时效性、灵活性及适用性的要求更高。虽然目前与当时测算基准收益率所处的经济环境、所考虑的财税制度、价格条件和产业政策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推荐的基准收益率却几年内都不做调整,不能反映市场状况,也不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引导投资。与国外相比,国内确定的基准收益率缺乏时效性和灵活性,其不合理性日渐凸显。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发改投资[2006]1325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的专家推荐指标作为基准收益率。钢铁行业基准收益率只有专家调查结果,没有行业测算结果,更没有协调结果。

钢铁行业具有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财务基准收益率确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也将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并且随着钢铁行业和国际接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钢铁行业必须根据行业自身情况、市场情况以及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确定本行业可参考的基准收益率,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

二、基准收益率确定方法比较

目前,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法既有定性方法也有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德尔菲法和项目模拟法,徐成彬[1]利用德尔菲法研究了15个行业的基准收益率,2006年公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部分行业的基准收益率也是利用德尔菲法确定的[2]。王琳娜[3]利用项目模拟法确定了基准收益率。虽然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可以集合专家的判断、准确性较好,但是该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工作量较大、研究周期较长,而项目模拟法的实际模拟过程往往难以实现,所以这两种定性方法的实用性都不强,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多见。

定量方法主要有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代表的风险收益模型,包括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ibbotson扩展方法(ibbotsonBuildupmethod)以及扩展累计模型(theBuildupSummationmodel)等;还有加权资本成本法(waCC)以及waCC与几种方法的结合,比如Capm和waCC的结合、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waCC的结合等。

在这几种方法中,apt、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ibbotson扩展方法和扩展累计模型都是以Capm为基础建立的研究模型,其中apt认为资产收益率不仅受市场风险的影响,而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但是具体有多少因素很难确定,nai-fuChen、RichardRoll和Stephena.Ross等人列举了4个影响未来收益的因素,ericScorensen等人设定了7个影响普通收益率的宏观经济因素,因为具体因素很难确定,所以该模型的实用性不强,只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Fama和French认为套利定价模型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应该是3个,分别为:公司规模、B/m(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比)以及市场组合本身,所以提出了三因子apt模型,即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但是在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研究中,该模型的3个因素很难确定,所以没有学者使用该模型研究行业基准收益;ibbotson扩展方法在Capm的基础上加上了公司规模报酬率和公司特有风险报酬率两个因素,但是难以找到有效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行业特有风险报酬率和行业规模报酬率,所以ibbotson扩展方法用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基准收益率,对行业基准收益率的测算还有一定局限性;扩展累计模型是对ibbotson扩展方法的补充,是针对小型非上市公司基准收益率的评估,对行业基准收益率的测算也有一定局限性。

在上文列举的几种方法中,在确定基准收益率时,使用较多的是Capm以及Capm和waCC的结合,王刚[4]利用Capm测算了我国1998—2006年20个行业的预期收益率,袁尧[5]利用Capm测算了33个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研究》(第三版)中部分行业基准收益率的测算也采用了Capm[2],王玲[6]采用waCC与Capm的结合研究了商业地产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毛世平、吴敬学[7]运用Capm与waCC的结合测度了种植业投资项目的财务基准收益率,兰峰[8]利用waCC与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的结合研究了再生水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纵观几种常用的方法,在确定行业或项目资本金的财务基准收益率时,主要使用Capm来确定,在研究具体项目的基准收益率时,利用waCC和Capm的结合来确定。

三、基于Capm模型的钢铁行业基准收益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Cap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在1970年他的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提出的,是对单一风险性资产定价的理论,最早用于证券股票的投资组合定价中,后来用于基准收益率的确定方面。该方法理论严谨、实用性较强,虽然假设条件较多,但仍是国内外学者确定权益资金成本的一套常用方法。

本文运用Capm测算了钢铁行业2000—2010年的行业基准收益率,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其中,e(R钢铁)是指钢铁行业的预期收益率,即为所求的基准收益率;R是无风险收益率;β钢铁为钢铁行业的风险系数;e(Rm)为期望市场收益率。

1.无风险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R是衡量整个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成本,因此最具有稳定性和保障性,对于现实生活中,具有国家担保的国债是最稳定的,所以在选用该数据时常常考虑国债利率。考虑到钢铁行业投资周期长的特点,本文在实际计算中选取了2000—2010年的5年期国债利率,并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行业的风险系数

钢铁行业的风险系数β钢铁反映的是钢铁行业相对于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值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风险也就更大。在发达国家中,由于股票的盈亏反映了市场的真实变化,所以可以用股市的β系数来表示市场的风险状况。我国股市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股市不够成熟,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优秀企业陆续上市,股市发展走上了正轨,为了更好地反映钢铁行业的波动情况,本文的研究周期为设定为2000—2010年。在计算β钢铁中,本文选取30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它们在2010年粗钢产量为3.0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9%,其企业规模涵盖了大中小型企业,产品种类涉及板材和长材、普碳钢和特钢,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计算公式为:其中,个股i的市值取为其年平均市值,样本总市值为所选个股市值的累加,βi指个股i相对于股市的风险波动系数(i=1,2,...,30),Ri,Rm分别指个股i及大盘的收益率,CoV(Ri,Rm)为它们的协方差,VaR(Rm)为Rm的方差。

(1)市值的计算。

市值即为股票的市场价值,计算公式为:日市值=日收盘价×日总股本数,个股i的年平均市值为股票i在该年内所有日市值的平均。样本总市值即为所有个股市值的总和。

(2)个股风险系数βi的计算。

个股风险系数βi是个股i相对于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在实际测算中通过收盘价来确定个股i及大盘的收益率以求得βi。考虑到个别股票具有骤涨骤跌及数据奇异等客观因素,除了计算日收益率,本文还通过每周五的收盘价计算了周收益率,并最后将两者平均以修正各自的不足。以宝钢为例,由图1可以看出,2010年宝钢股份(600019)相比于大盘波动较为平缓,即宝钢股份在2010年的系统性风险较小,当年宝钢的风险系数为0.97,说明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图2给出了宝钢股份2001—2010年分别按照日线和周线计算的风险系数,2003年以后其风险系数比较接近,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本节计算了钢铁行业各上市公司的各年风险系数,图3给出了其大致的取值范围,通过对比发现,影响个股风险系数的与公司规模、主营业务及各年盈利有关。

(3)钢铁行业风险系数β钢铁的计算。

通过对市值及个股风险系数的计算,由公式(2)即可求得钢铁行业的风险系数,具体如图4所示,日线和周线分别计算得到行业风险系数为1.195和1.150,图中1.17为日线周线的平均值。说明钢铁行业相对整体市场的风险并不是很大,但却一直都是在大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运行的。

3.期望市场收益率

在Capm模型中,期望市场收益率e(R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反映的是市场平均收益率,应用中的关键是确定市场组合,市场组合是市场上全部资产按照其市场价值比例构成的投资组合。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本文总结了3种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的方法,分别为:利用GDp增长率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9]、利用社会资本收益率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10]以及利用2000—2010年我国股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公开批露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4]。严格来讲,期望市场收益率研究的是市场组合的资本投入所获得的收益率,而GDp增长率的内涵是年度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并不是资本所获回报的反映,只有在其他数据都缺失和不容易获得时,作为近似的期望市场收益率来使用。社会资本收益率也可以很好地代表市场组合,但是社会资本总额既包括营利单位的资本也包括非营利单位的资本,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研究资本收益率,相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和行业来说,只能是作为基准收益率的下限。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来说,通过股票市场所有上市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确定的期望市场收益率既可以代表市场组合又可以排除非营利单位收益率的干扰,可以从整个营利单位的角度来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所以本文采用该方法确定期望市场收益率,所得数据如图5所示。

4.钢铁行业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及应用

通过对模型中3个因素的测算,可以得到2000—2010年钢铁行业基准收益率,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前3年由于股市波动较大且我国股市不够成熟,2001年和2002年均产生了较大的股市波动,在使用时采用2003—2010年的数据,这样才能正确反映真实的情况。经过计算2003—2010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2.62%。

总体来说,在具体项目中可以用13%作为钢铁行业权益资金的成本,即项目资本金的基准收益率。假设某钢铁企业a在投资具体项目B时,按照国家对钢铁行业40%资本金率的规定,记权益资金和借贷资金的比例关系为4:6,通过waCC来测算该项目的税前项目投资基准收益率,waCC模型简记为:式中,Ke为权益资本成本这里取为13%;KD为借贷资金成本,这里依银行5年贷款利率2003—2010年的均值,剔除通胀的影响加上一定的融资费用取为6.5%;e/e+D、D/e+D分别为权益资金和借贷资金各自所占比重,这里取值为40%和60%;t为所得税税率,这里取为25%。

则该项目的税前项目投资基准收益率为10.83%。考虑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最后可将其确定为11%。本文得出的项目资本金财务基准收益率(13%)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的数据相同,与税前项目投资基准收益率(11%)略有不同,但这是在2006年专家调查的结果,如果按照本文同样的方法进行测算,则在2006年时取2001—2005年的均值,项目资本金基准收益率和税前项目投资基准收益率应分别为10%和9.3%,说明行业测算值低于专家调查结果。

5.钢铁行业基准收益率与其他财务指标的比较

基准收益率是衡量一个行业或项目的基准收益水平,它在财务上与其他财务指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图7看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上市公司及全钢铁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铁矿石等原料价格飞涨致使行业的销售毛利润大幅下滑。通过测算,2010年期望市场收益率已开始略高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说明钢铁行业的投资吸引力正在降低。

投资项目内部收益率篇10

一、租赁项目定价的基本特点及条款

(一)租赁项目定价的基本特点租赁项目定价与银行贷款定价有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影响租赁项目定价和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因素均是利率和手续费;差异在于,银行贷款中的偿债现金流安排通常遵循严格的格式合同,而租赁项目中的现金流安排则相对灵活得多。比如,承租人可以指定若干租赁期内的具体应付租金额,以契合其季节性的生产和销售资金安排。另外,租赁项目定价中,租赁公司通常在期初向承租人收取保证金(即押金),在租赁期末予以退还,以赚取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租赁项目定价的合同条款一则典型的融资租赁合同的财务条款如下:2001年8月10日,a上市公司与B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约定a上市公司采用直租方式取得一条高密度乙烯管生产线。(1)租赁标的物:高密度乙烯管生产线(全新),预计使用寿命9年;(2)该生产线在2001年8月5日已经可以投入使用,该日公允价值为10亿元;(3)起租日:2001年8月15日;(4)租赁期:2001年8月15日-2009年8月15日,共96个月;(5)利率:8%;(6)租金:采用等额租金后付法计算租金。首笔租金于2002年8月15日支付,以后各期租金在下一年的8月15日支付;(7)手续费:起租日一次性收取,为项目金额的1%;(8)保证金:起租日一次性收取,租赁期届满日退还,为项目金额的5%;(9)租赁期届满时,a上市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生产线的选择权,购买价格为1万元,预计该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

二、公司整体定价水平提高的策略

(一)提高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一是提高项目各要素的定价水平。提高项目的利率、手续费和保证金是提高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的根本途径。但上述定价要素水平的高低与租赁公司目标客户群(具体承租人)、租赁公司对风险容忍度的关联很大。通常,是租赁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和项目的风险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要素的定价水平。二是缩短经营资产周转天数。可以在项目定价要素既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经营资产的周转天数(即缩短租赁项目的租赁年限)提高净资产净利率,进而提高权益净利率。具体推导过程如下:缩短经营资产周转天数,则净经营资产周转天数缩短(净经营资产周转天数=经营资产周转天数-经营负债周转天数),从而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增加(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360/净经营资产周转天数)。根据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若税后经营净利率不变,则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增大,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上升。进而,在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不变的情况下,权益净利率上升。

(二)提高净财务杠杆若租赁业务的净收益率,大于因业务开展而负担的税后资金成本,则可以通过提高净财务杠杆提高权益净利率。具体推导过程如下:若经营差异率>0(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增加负债可增大净财务杠杆(=净负债/权益),进而增大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在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和税后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权益净利率随之上升。

三、具体项目收益水平评价方法

(一)传统收益评价体系的缺陷传统租赁项目收益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收益率法和回收期法(包括静态回收期法和动态回收期法)。

一是内部收益率法的缺陷。内部收益率法(iRR法)是业内最常用的项目收益评价方法,通过将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必要报酬率比较,以确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但该评价方法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iRR只反映收益“率”,不体现收益“额”。对股东而言,只有实实在在的收益“额”才可以增加财富,收益“率”只是反映投入、产出的效率。显然,项目的收益额与项目的投资额、收益水平等因素同时相关。即使投资额大的项目收益水平稍低,其总体的收益额仍可能比投资额小收益水平略高的项目大。(2)iRR的计算结果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例如,一项投资的寿命期为3年,现金净流量如表1。

经计算,当折现率取7.19%或59.75%或122.54%时,上述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合计等于零,即该项目的iRR存在多解,iRR1=7.19%,

iRR2=59.75%,iRR3=122.54%。iRR解可能不唯一,原因在于:从iRR的定义((Ci-Co)t+(1+iRR)-t=0)看,iRR方程是一个n次多项式方程,数学上存在无解或者多解的可能性。(1)出现无解的情况:当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分布均是负值或正值时,iRR函数曲线与水平轴无交点,iRR无解。这种项目投资很少见。(2)出现多解的情况:当项目现金流量的符号变化超过1次时(如期初投资时现金流量符号为负,后逐步收回投资,现金流量符号转正,追加投资后现金流量又转负,而后又逐步收回投资,现金流量符号转正),就可能出现一个以上的iRR解。对于iRR多解的情况,需要从其经济含义加以验证。就上例而言,iRR取7.19%较为合适。租赁项目投资很可能出现iRR多解的情况。原因在于,租赁公司一般通过收取保证金、质押金、手续费、咨询费等方式调整项目收益,由此可能出现手续费、咨询费等租赁费用在项目存续期间分次收取,保证金、质押金等预收款项在项目存续期间陆续退还并支付相应利息的情况,以致租赁公司向承租人收取的实际租金净额符号出现多次变化。如果由此产生的iRR多解的值较为接近,很难做出合适的项目收益率判断。

二是回收期法(包括静态回收期法和动态回收期法)的缺陷。采用回收期法评价项目比较直观,其中动态回收期法还修正了静态回收期法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缺陷,使得回收期数的计算更加精准。但回收期法未考虑项目整体的盈利性,只关心项目回收期内的现金流量,未考虑回收期后项目的收益状况。该评价指标可能促使租赁公司更关注短期内盈利的项目,而忽视战略性的回收期间较长的项目。

三是传统项目评价体系的共同缺陷。传统项目评价体系的共同缺陷,在于把任何项目投资视为一次性的交易,而忽视以后双方交易的可能性,未将可以预见的未来合作情况纳入到项目收益的评价范畴中。另外,对交易时点的选择也缺乏科学有效的评判方法。实际上,任何经济决策均具有期权的性质,当前的项目投资可能会对今后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比如,只有在和客户开展第一次合作后,才有可能开展后续合作。由此,可以引入期权理念,采用扩张期权、时机选择期权的方法评价项目收益。

(二)改进租赁项目收益的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

一是等额年金法。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看,净现值法是较好的项目收益评价方法。但项目净现值受项目投资额和项目期限的共同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就是收益最好的项目。而企业更关心的,是一个项目平均每年能为股东增加多少财富。故可采用等额年金法,将项目实现的净现值总额调整为年均可实现的净现值数额(等额年金=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例如,一项目的租赁总额为1000万元,2年期,租金按季等额后付,利率为7%,收取10万元手续费和20万元保证金,保证金在租赁期末退还,不考虑其他因素。租赁公司提供如下租金支付计划,具体见表2。

根据上述租金支付计划,可计算得出租赁期间项目的现金流量,其中起租日现金流量为-9700000元,第1期-第7期现金流量为1350429.23元,第8期现金流量为1150429.23。若租赁公司认为该项目的必要报酬率(税前)为6%,则项目的净现值为231669.82元,从而项目平均每年实现的净现值=231669.82/(p/a,6%,2)=231669.82

/1.8334=126360.76(元)。

二是引入期权理念评价项目收益。租赁公司应当综合考虑承租人在可预见期间(包括当期和以后期间)的所有租赁需求,以做出恰当的租赁投资决策。以下以一则扩张期权(在首期租赁投资时考虑第二期租赁投资的影响)为例加以说明。例如,a公司拟筹建一条醋酸乙烯生产线,分两期进行,并计划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a公司董事会授权投资部研究筹资方案。经研究,投资部提出如下方案,并报请董事会获得批准。a公司投资部认为:为保证两期生产线筹建工作的连贯性,建议只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合作。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期项目:计划2012年1月1日投产,投资总额(即租赁总额)为2亿元,资金一次性到位,生产线使用寿命(此即租赁年限)为7年。可以接受的利率水平为7.5%,即每年支付租金3776.01万元。可以接受的租赁手续费为100万元。第二期项目:计划2015年1月1日投产,投资总额(即租赁总额)为3亿元,资金一次性到位,生产线使用寿命(此即租赁年限)为10年。可以接受的利率水平为9%,即每年支付租金4674.60万元。可以接受的租赁手续费为200万元。B租赁公司认为a公司为行业龙头,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a公司拟筹建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当前的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下游化工企业的需要,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B租赁公司认为,该项目风险很低,预计实际可以收到的项目租金(即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仅5%,项目的必要报酬率(税前)达到8%即可。假定当前无风险利率为4%,租金为每年末收取,B租赁公司做出以下判断。

(1)不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的净现值。不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的净现值=-20000+100+3776.01×(p/a,8%,7)=-240.58(万元),由于净现值小于零,在不考虑第二期项目投资的情况下,不进行租赁投资。(2)考虑第二期项目扩张期权后的项目净现值:不考虑期权的第二期项目在2015年1月1日的净现值=-30000+200+4674.6×(p/a,8%,10)=1567.03(万元);不考虑期权的第二期项目在2012年1月1日的净现值=(-30000+200)×(p/F,4%,3)+4674.6

×(p/a,8%,10)×(p/F,8%,3)=-1593.05(万元)。注:不能直接根据2015年1月1日的净现值折现求2012年1月1日的净现值,因为投资额(包括内扣的租赁手续费)用无风险利率折现,而租金作为风险资产应当用项目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扩张期权的价值,扩张期权价值C0=S0[n(d1)]-pV(X)

[n(d2)]。其中,期权的标的资产价格S0=第二期项目现金流入在零时点(2012年1月1日)的现值=4674.6×(p/a,8%,10)×(p/F,8%,3)=24899.15(万元),期权的执行价格现值pV(X)=第二期项目实际投资额在零时点(2012年1月1日)的现值=(30000-200)×(p/F,4%,3)=26492.20(万元),现金流量标准差5%,期权到期日前的时间t=第二期项目投资到零时点的间隔=326492.20×0.2238=308.28(万元)。考虑第二期项目扩张期权的项目净现值,考虑第二期项目扩张期权的项目净现值=不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净现值+扩张期权价值=-240.58+308.28=67.70(万元)。(3)项目投资决策,B租赁公司认为,由于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净现值等于67.70万元,大于零,向a公司醋酸乙烯生产线投资是可行的。

四、租赁资产定价的延伸思考

(一)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当前,国内成熟的租赁公司,尤其是快速发展中金融租赁公司,均按照其业务类别(如船舶租赁、飞机租赁、工程机械租赁、医疗器械租赁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从其组织结构和职能设置看,类似于准事业部制或战略业务单位。因此,适合将这些营销部门视为相互独立的责任单位进行业绩评价。由此,可以在租赁公司中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设置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评价责任单位的租赁投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在评价模式上,可采用期限匹配原则,即针对责任中心每一笔业务所依据的资金特性,参考外部资金市场同质资金的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以给出该笔业务的Ftp,作为该项目必要报酬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具体操作上,可绘制内部资金收益曲线,按照租赁投资的原始期限(租赁年限)或重定价周期(租赁公司通常根据央行利率变动情况,按照约定的间隔期限调整租金金额)在内部资金收益曲线上找到对应期限的点,并以该点收益率作为该笔租赁投资业务的基础Ftp价格。

(二)借鉴经济增加值基础的业绩评价体系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调整后的投资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经济增加值的公式看,经济增加值至少体现了以下理念,值得租赁公司在制定业绩考核办法、项目经济性评价时参考。(1)经济增加值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与股东财富的创造相联系,符合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2)经济增加值计量体系对于会计利润的主要改进,在于经济增加值扣除了股东和债权人要求的必要收益(即扣除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的成本),认为剩余的收益才是真正的收益,而会计利润仅扣除实际支出的成本;(3)经济增加值评价体系有利于防止次优化。如果一个租赁项目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那么就应该投资;如果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较少,就应排队等候;如果不能创造经济增加值,就予以放弃。由此,可以更好地协调租赁公司各责任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财务评价体系对于项目投资的评价,主要是针对项目经济性的评价,对于项目本身风险因素的考虑并不多。因此,还应根据承租人性质、所在行业、以往合作经历、项目期限等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承租人和具体业务做出风险评级。租赁公司根据项目经济性和风险评级的结果,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