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3:30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关节;关节镜修复;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3(c)-0041-02

effectsofrehabilitationafterarthroscopicrotatorcuffrepair

LiXiangtonGJianping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theFourth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Liuzhou54500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sofrehabilitationafterarthroscopicrotatorcuffrepair.methodsthirtyfourcaseswerestartedrehabilitationtrainingafterarthroscopicrotatorcuffrepair.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shoulderscoreswereadoptedforevaluationaftersurgeryatthehalfayear.Resultsin34patientsafterthetreatmentwasexcellentin6cases,goodin16cases,generalin10cases,poorin2cases,theexcellentandgoodratewas64.7%.Conclus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couldsignificantlyimproveshoulderjointfunctionafterarthroscopicRotatorCuffRepair.

[Keywords]Rotatorcuff;Shoulderjoint;arthroscopicassistedrepair;Rehabilitationtraining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常见的病变之一,是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1-2]。2008年3月~2011年6月本科对34例肩袖损伤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共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5岁。右侧21例,左侧13例。其中部分肩袖损伤2例,中小型肩袖损伤28例,巨大肩袖损伤4例。术前病程3d~7个月。术后康复介入时间为3d~4周。

1.2治疗

1.2.1第一阶段(术后0~3周)(1)术后悬吊制动。(2)钟摆练习。(3)主动/辅助与被动活动训练(肩及肩胛关节被动活动,主动辅助下关节前屈内外旋)。(4)中立位短力臂下肩三角肌前曲外展后伸等长收缩。(5)肘以下关节主动活动。

1.2.2第二阶段(术后4~7周)(1)据手术情况解除悬吊制动(一般术后4~6周)。(2)继续第一阶段的练习,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增大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滑轮、棍棒、滑车、肩梯等器具辅助训练。(3)关节松动术。(4)中立位的长力臂三角肌等长收缩。(5)水平面以下肩胛稳定性练习。

1.2.3第三阶段(术后8~13周)(1)关节松动可进展到3~4级,改善关节活动度。(2)渐行肌肉力量训练,开始肩周肌肉组织等张力练习。一般术后12周进行抗阻力练习,从闭链练习逐渐进展到借助弹力带的开链练习及哑铃等练习。(3)恢复患肩上举至90度以下较低功能性活动如穿衣、洗脸、刷牙等。(4)高级闭链肩胛稳定练习。

1.2.4第四阶段(术后14周以后)解决残余活动度问题,继续增强肌力训练,肩胛稳定性训练等。训练使肩周肌力和柔韧性达到正常水平。在关节囊和韧带的柔韧度和稳定性恢复后才可尝试过头运动。每日训练1~2次,坚持治疗半年以上至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肩关节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关节的疼痛10分、功能10分、主动前屈活动度5分,前屈力量5分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5分进行评分。最高分为35分,优35~34分,良33~28分,可27~21分,差≤20分。

2结果

患者在医院治疗时间6~15周,后在指导下院外自行康复训练,术后半年随访,按肩关节UCLa评分标准评分:优6例,良16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为64.7%,疗效较满意。

3讨论

肩袖是肩关节稳定结构,也是肩关节的动力结构,一旦肩袖损伤后,粘连、短缩、瘢痕形成在所难免,影响关节功能。手术目的是阻断病理过程、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撕裂口的大小、肌腱断端回缩、粘连的程度、肌肉脂肪变性的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术者手术熟练程度、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情况等[3-4]。强调术后康复训练持续应6个月~1年,肩关节的功能才有可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恢复[5]。康复训练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及增加组织营养,减轻术后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具有减轻疼痛,减轻粘连,软化瘢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缓解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等作用。康复训练时应尽早进行[6],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活动范围从小至大,肌力训练强度由弱到强,避免引起过度疼痛,肩袖再次撕裂等,注意肩胛关节的活动训练,恢复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节律,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训练需个体化,必须考虑到所受累的组织以避免影响组织的修复,同时正常组织早期训练防止萎缩粘连等。如冈上肌的较小撕裂可以允许早期的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涉及冈下肌和小圆肌或肩胛下肌的撕裂将延缓相应肌群力量的恢复。较大撕裂组织的创伤更严重,创面修复更复杂,则需术后早期康复程序应保守,制动时间及主动活动开始时间均应适当延长。

经康复训练治疗,术后半年大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可,优良率为64.7%。而恢复功能差的2例患者术前病程在半年以上,且未得到系统康复治疗,术前关节活动度已明显受限,肌肉萎缩明显,肌力减弱。考虑与术前病程长有关。有研究表明[7],肩袖损伤修复越晚,肌力减退越明显,而最终的肌力恢复情况也越差。以往对于肩袖损伤手术指征为肩关节持续疼痛,影响生活、工作或运动,经保守治疗6~10个月无效的可考虑手术治疗[8]。近年有人[5]提出肩袖损伤手术时间应提前,在肩袖损伤诊断明确后经封闭、理疗等保守治疗1~2个月无效;存在明确外伤史,经保守治疗3~4周肩关节疼痛、力弱无任何改善;病史超过3个月,短期内出现进展性的肩关节疼痛、力弱症状等情况下可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后期康复训练继续进行,大部分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会有提升,肩关节功能可进一步恢复。

[参考文献]

[1]崔芳,王惠芳,王予彬,等.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37-39.

[2]白雪.肩袖损伤经关节镜下修复后综合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4):1111-1113.

[3]GladstoneJn,BishopJY,LoiK,etal.Fattyinfiltrationandatrophyoftherotatorcuffdonotimproveafterrotatorcuffrepairandcorrelatewithpoorfunctionalouteome[J].amJSportsmed,2007,35(5):719-728.

[4]张作君.肩袖损伤的诊断要点与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11):871-873.

[5]姜春岩,冯华,洪雷,等.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49-252.

[6]张荣花.创伤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2a):41-45.

[7]murraytFJr,LajtaiG,mileskiRm,etal.arthroscopicrepairofmediumtolargefull-thicknessrotatorcufftears:outcomeat2to6yearfollow-up[J].JShoulderelbowSurg,2002,11:19-24.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2

2.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中图分类号:G82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阳市田径队专业从事标枪训练的运动员肩部受到的运动创伤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标枪肩”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以便更好的为运动训练提供服务。

关键词标枪运动员肩部运动创伤治疗康复训练

标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因为在其动作完成期间伴随有反关节用力,身体的多轴运动,就要求运动员有相当的协调能力和柔韧性。肩部运动创伤是标枪运动员常见的运动创伤之一,尤其是肩袖损伤,发病率高,病期长.治疗困难,若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得当,对运动员的日后训练影响最大,有些运动员是因此伤不得不离开运动场。所以,应该充分注意和积极治疗,以免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标枪运动中因错误技术动作和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或柔韧性不足造成的损伤比较常见。为了及早治愈这些损伤,必须找到方便、有效、适合运动员的治疗方法和有利于保持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手段,以便更好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高标枪运动竞技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标枪运动员肩部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章,了解“标枪肩”的有关研究。

(二)专家访谈法

走访有关教练、队医、体育科研人员,了解他们对“标枪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看法。

(三)实践法

通过对多例“标枪肩”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总结出促进“标枪肩”康复的有效手段,使运动员早日摆脱运动创伤的困扰,全力投入训练。

二、分析与讨论

(一)肩部损伤的解剖学分析

肩部主要是由肩关节及其周围的一系列软组织组成。肩关节为球窝关节,关节囊松弛,关节活动范围大。关节囊上方有肩袖以此加强肩关节的上方,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肱骨解剖颈的边缘,其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滑囊,关节上举时以此为支点,才能保证关节正常的上举活动。由于标枪训练中需要经常反复进行上举和上肢“鞭打”动作,易导致肩关节上方肩袖与肩关节前上方的肩峰和喙肱韧带反复撞击摩擦,使得肩峰下与关节之间的组织受到损伤,此时关节上举时由于两者相撞会出现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反而加强进行不当的活动,或者遭受一个外来的暴力,可能把肩关节上方的肩袖组织撞击损伤撕裂,从而演变成肩袖的损伤。此时因为失去了上方的支点,关节上举时肱骨直接与肩峰相撞,因为疼痛无法完成这些动作。如不及时加以治疗,病情迁延不愈,日久甚至引起肩关节周围炎,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关节粘连严重影响运动训练。

(二)检查

1.压痛。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根据压痛部位的大小,可以确定肩袖破裂范围的大小。

2.弹响。肩袖裂口经过肩峰下时则弹响,尤其完全破裂者更为明显。

3.疼痛及活动受限。肩关节外展至一定范围内出现疼痛,导致部分技术动作无法准确完成。

三、治疗与康复训练

(一)手法治疗及拉伸训练

急性期忌用手法治疗,在功能恢复期可在肩关节周围使用穴位点按、拿捏、弹拨、摇肩、牵抖等手法,并配合肩外展及上举被动运动,争取及早恢复肩关节功能。

1.刺激肩部穴位,选取受伤运动员肩井、秉风、肩、肩、肩贞、天宗及阿是穴,各点按3―5分钟;掌心按揉局部进行放松,按揉时应切实带动皮下组织。

2.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次。

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次。

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以上4个推拿动作共80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次做30下甚至40下,每天1次,14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

(二)加强肩部肌肉的力量训练,纠正不良姿势

以加强冈上肌,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的力量为主进行力量训练。通过肩部肌肉的力量保证标技术动作的正确,从而预防创伤进一步加重。

(三)注意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四)针对不同个体,辨证施治,采取不同的理疗手段

如,伤病处于急性期或伴有红肿热痛的采用局部冰敷,可以有效降低炎性渗出;伴有明显外伤史的受伤运动员,使用微波进行消炎和促进创伤的恢复;伴有受寒症状的,使用tDp神灯以达到祛除风寒湿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安利.田径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田径.2001(2).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3

中山大w孙逸仙纪念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李卫平解释,肩关节脱位主要是指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的脱位,它包括前脱位和后脱位。主要由于外伤引起,包括运动伤、车祸伤以及任何让肩关节超过其极限活动范围,引起的关节盂唇及关节囊复合体撕裂的损伤。肩关节脱位是全身关节最常见的脱位,约占40%以上,而运动创伤通常是肩关节脱位的高发病因,约占20%以上,常见脱位的动作包括极度外展、外旋或单纯极度外旋(类似于打排球时挑起击球或羽毛球类的扣杀动作)。

非专业运动员更易肩脱臼

李卫平介绍,专业体育运动员脱位的概率较低。而普通人群没有专业训练肩部三角肌,所以当运动、车祸及暴力伤时都极易引发肩关节的脱位。业余爱好投掷运动的竞技体育类型的普通人群,诱发肱盂关节脱位的概率明显上升,而高强度竞技水平的运动,是肩关节脱位的高危因素,如篮球、羽毛球、体操(单、双杠)等。运动跌倒时,上肢伸直支撑着地时亦易出现肩关节脱位。

复位需第一时间到专科医院

李卫平表示,发生肩关节脱位时,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或出现“方肩”畸形,手不能触碰对侧肩部。这时,最好在第一时间到医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复位。一般初发脱位到复位的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不恰当的自行复位或者置之不理,极易引起骨折或陈旧、锁定型脱位,给后续治疗带来麻烦。

李卫平指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由初次脱位、复发性脱位发展而来。肩脱位复位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固定制动,或不进行手术干预,都容易发展为习惯性脱位。习惯性脱位一般指手臂在活动到某角度时就发生脱位,而这种类型的脱位常常已经伴随着关节盂唇及关节囊严重撕裂、退缩或者缺损,以及关节盂和肱骨头的骨缺损。这一阶段的肩关节脱位,则需要通过Ct检查确定骨缺损的程度后才能知晓可否通过微创关节镜方式完成对脱位的修复。

术后注意康复锻炼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投掷运动员,肩关节不稳定,肩周炎,康复治疗

1.研究目的

肩关节不稳定(主要是指盂肱关节不稳定)的定义为在活动时肱骨头与肩盂之间存在有症状的移位,是投掷运动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投掷运动员受此病困扰,影响运动成绩,甚至因此结束运动生涯。而许多医生对此病尚认识不足,一些患者仍被以“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等予以对症治疗。结果失去治疗的时机,引起肩关节周围动、静力性稳定结构的继发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投掷运动员的肩关节不稳定进行总结,以普及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病例分析法、运动力学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功能解剖,从严格的解剖学角度考虑,肩由七个不同的关节构成。而一般认为它由三个关节和一个联合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联合.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正常的肩关节,在灵活和稳固之间存在着精确的平衡,盂肱关节形同球窝,肱骨头限制在浅盘状的肩胛盂内。肩胛盂的关节面仅相当于肱骨关节面的1/3~1/4,这些使得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大关节的同时,也潜伏了易发生不稳的特性。肩关节的稳定约束结构由静力结构和动力结构组成。静力结构有:盂唇,关节囊,盂肱上韧带(SGHL),盂肱中韧带(mGHL),盂肱下韧带(iGHL)和喙肱韧带(CHL)。在肩关节内收位,盂肱上韧带和喙肱韧带阻止肱骨头向下方移位;中度外展位,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阻止肱骨头移位;高度外展位,盂肱下韧带稳定肱骨头.动力结构有赖于三组肌群的协作: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的肩袖肌群,包括三角肌、喙肱肌、大圆肌和主要的肩袖肌(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起自脊旁止于肩胛骨的肩胛轴肌群,包括斜方肌、前锯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起自脊旁的背阔肌和起自胸骨旁的胸大肌均止于肱骨,构成了肱骨轴肌群。

3.2运动学,投或掷是盂肱关节在被动和动力性制约下的一个完整有效的运动。这些制约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投掷过程中的运动性和稳定性达到复杂的平衡。有效的投掷动作需要高水平的神经肌肉协调,以及盂肱关节、肩锁关节和肩胛骨胸壁关节的复杂三维运动。投掷动作可分为以下几期:挥臂期、抬臂期、加速期、以及投掷期。抬臂期又分为早期和晚期。由于作用于投掷运动员肩部的力量呈复杂排列,因此特定的损伤发生于投掷的特定期。

3.3分类及病理机制,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也是最不稳定的关节。可分为前方不稳定、后方不稳定和多向不稳定。前方不稳定可定义为由于肱骨头在肩盂内过度向前移位而引起的疼痛或恐惧感。反之为后方不稳定。不稳定的病理改变可能在关节的肩胛骨或肱骨一侧,或者是关节的周围组织结构。也可能是由于家族性因素和内在胶原不正常所引起,还可能是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肌腱的病变造成。投掷运动员多是由于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牵拉关节囊韧带造成松弛,继发肩袖和肩胛带肌肉的疲劳和微损伤,导致关节不稳。

3.4症状表现,肩关节不稳定的症状首先是肩关节疼痛,发生于肩关节运动至某一特定区域。而且常没有明确的损伤病史。其他不稳定的症状包括肢体酸胀无力、“关节不稳的感觉”、“失效”或伴有神经性症状的打软,即所谓“死肩”综合症。

3.5治疗

3.5.1康复治疗,首先是缓解疼痛,通过休息、口服nSaiDs类药物、局部封闭,缓解肩袖等损伤组织的炎症水肿。疼痛缓解后应针对肩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机制进行体育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分4个阶段:

制动康复训练阶段:肩部用肩支具或者三角吊带制动,局部作无热量超短波、磁疗。制动时,进行腕、肘关节的功能活动。

保护性康复训练阶段:在肩胛平面以下做肩部主动运动。

肌力强度康复训练阶段:增加肩部运动的强度和范围,逐渐达正常肩部活动度。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肩部协调性和强度训练,比如抓举、肩绕环、振臂、扩胸、轻器械投掷(小于标准的重量)等。

3.5.2手术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骨骼发育缺陷及损伤性关节不稳定,根据不同的不稳定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常用的有肩关节囊紧缩及加强术,骨阻挡术,肩盂及肱骨头下截骨术,肌腱修复术,肌肉移植术。肩关节后不稳定的手术要达到两个目的,即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并防止再脱位。

目前已经报道的手术方式不少,但至今尚无公认的明确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针对肩关节不同病理改变的术式有三种:关节囊紧缩修补、肩胛下肌(冈下肌)短缩和骨性矫正手术。其中,开放性关节囊紧缩成形术被认为是肩关节后不稳定治疗的“黄金标准”。但即使正确实施了此手术仍屡有失败的报道。究其原因,可能是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的病理因素除关节囊病变外,常常还包括骨性结构异常。手术治疗如果只纠正了关节囊松弛的问题,而没有纠正其存在的骨性异常,肩关节后不稳定就难以获得彻底解决。

4.结论与建议

对于后方不稳定的治疗仍存在争论,通常采用物理治疗至少6个月而无效,则采取手术治疗。运动员通常很难恢复到他们以前的比赛水平,只是获得了稳定和解除了疼痛。

一般意义上,手术治疗是不提倡的,以非手术治疗可达到治疗的效果。总之,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和治疗对大多数人来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只有在平常的训练中多加强运动员、教练员与临床医生的联系,运动队的医疗队伍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加强运动员各方面的研究,才能使肩关节不稳定的运动员提早接受治疗,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亚波等译.骨科运动医学的最新观点与争论[J].运动医学,2002,(6).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5

摘要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方法不当都可能给人的身体造成一些损伤,羽毛球运动也包括在其中。虽然羽毛球运动是隔网项目,但是由于羽毛球运动运动强度和竞赛时间长,身体一些部位负担也会很大,再加上运动方法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些损伤发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损伤康复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佳绩,同时它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本人与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群的接触,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发生过损伤,主要集中在膝、腰等部位,损伤成因与羽毛球运动者年龄、体重、负荷强度、自我保护意识等因素有关。随着现在羽毛球爱好者人数的逐渐增大,这是一个很严峻同时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一、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分类

(一)按运动损伤的组织结构分

软组织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比较常见。如肌肉拉伤、肌腱扭伤、断裂伤等。关节与韧带损伤,有急性和慢性的关节与韧带损伤。其中以慢性关节、韧带损伤较为多见,如:膝、踝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等。骨骼损伤主要是肩关节、肘关节脱位,但羽毛球中较少出现。

(二)按损伤病程分

1.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的或一瞬间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病急,往往在受伤的即刻或短时间表现出来,伤者一般都能清晰的叙诉出受伤过程与原因,病程短,病理变化以渗出、肿胀为主,体征表现较明显。如肩部、腰部肌肉的拉伤,膝踝韧带的扭伤、断裂,腕关节扭伤等。

2.慢性损伤(包括劳损和肌肉损伤):在羽毛球运动中损伤较多见的是慢性损伤。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往往以组织变性、增生、粘连为主,体征表现不明显,并带有反复发生或多变的特点,伤者对损伤过程、原因常叙诉不清楚。

二、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训练水平不够

主要是身体基本素质和专项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般基本素质方面,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都存有不足的问题,但其中以力量或肌肉耐力不足为主原因。在专项技术,主要是技术动作有错误,技术水平低,其中肩、肘关节部位损伤、踝关节滑膜慢性损伤中更易见到。为此,应针对个人自身的训练水平,身体素质状况,运动技术特点与错误动作的出现,心理素质等所存在的问题,给以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无论是羽毛球俱乐部培训还是羽毛球教学,初学者都应在教师或教练的正确指导下,以学习规范的羽毛球动作为重点,并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和掌握羽毛球基本技能。应先学分解动作,再学连贯动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二)准备活动上存在问题

羽毛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运动者处于不停的奔跑、移动、起动、骤停等一系列交替性运动之中。因此,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有专项的准备活动。对曾经损伤过的部位要谨慎小心的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以全身体操、肌肉牵拉、活动关节、慢跑为主,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为原则。此要做好结合学习内容、结合羽毛球运动特点而设计的专门性准备活动,用来提高机体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有些研究表明,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运动开始的间隔,以1-4分钟为宜;在准备活动的时间上,以身体觉得发热稍微有些汗为好;在准备活动中有适当的力量练习内容,对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增进肌肉抗拉伤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三、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措施

(一)手腕关节损伤的康复

首先,在技术方面,在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手腕的发力和运动角度,也就是说应该加强手腕关节的灵活度。其次,在身体机能方面,要加强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例如:可用小哑铃或沙瓶负重做腕部练习,增加腕部力量。

(二)踝关节损伤的康复

首先,从解剖学的角度可知人体跳起腾空落地后,身体对踝关节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容易造成踝关节的扭伤,因此对这类损伤的康复重点在加强小腿各踝关节部位的力量。其次,重视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如蹲杠铃、负重提踵、跳绳、跳低栏、凹凸地面行走等专项练习,训练中初学者可以加用护踝,支持带,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损伤的发生。

四、结论与建议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工伤;臂丛神经损伤;康复训练;疗效评价

臂丛神经损伤是指是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类型,由于功能恢复缓慢及致残率较高,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臂丛神经损伤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手术、物理疗法(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针灸、推拿疗法、穴位注射、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抗抑郁疗法、心理疗法等[1]。随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肢体功能恢复的条件,但规范化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它在促进臂丛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再生有一定疗效,现将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40例工伤导致臂丛损伤患者分随机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在观察3月无明显改善行外科显微手术治疗。致伤原因:15例为车间工人,患者为上肢被机器运输带卷入所伤;18例为建筑工人,其中8例患者为高处重物坠落压砸肩部所伤,4例为机动车撞伤,其他伤害6例;4例患者为矿山工人,山体塌方致伤;余3例为其他伤害。每组2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5.6±3.1)岁,其中全臂丛损伤9例,上干损伤6例,束支损伤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3.2±4.3)岁,其中全臂丛损伤11例,上干损伤5例,束支损伤4例。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治疗,包括患者在家自行康复训练或当地推拿理疗、针灸等。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心理辅导及抗抑郁治疗、低频的脉冲电疗法、中频的脉冲电疗法、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等。规范化康复治疗步如下。

1.2.1一般治疗及心理辅导患者在重创后易产生悲观情绪,无法坚持长期的康复治疗,应让患者充分认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必要时通过药物、理疗缓解患者疼痛,给予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再生,术后2w内配带外展支架,保持功能位,避免牵拉,减少压迫,预防肌肉及关节挛缩。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神经肌电刺激[2],同时进行运动及感觉康复训练,定期随访,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训练方式。

1.2.2低频脉冲疗法与中频脉冲疗法利用teReSa-神经肌体仪对患者进行低频脉冲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同是电极放置部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治疗强度。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疗程为3个月。利用taFC型中频电治疗仪进行中频脉冲治疗,同样选好适当的治疗部位,调整治疗强度。一般20min/次,2次/d。记录患者恢复情况。

1.2.3中医推拿及针灸治疗对上肢及颈肩部进行穴位按揉和经脉拿揉,包括手阳经、手三阴经、合谷穴、天鼎穴。进行4次/w,每次约0.5h;针灸病侧华佗夹脊穴、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行旋转、提插等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调整穴位。

1.2.4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及术式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①术后2~4w患肢各关节做被动活动训练,未固定关节进行伸、屈运动训练,训练3次/d,一次30个;术后4w练习屈肘运动,逐渐进行主动运动训练,手指的伸屈、捏、抓运动及对掌运动,进行耸肩运动及外展、屈肘功能训练,训练2次/d,一次每个动作100~300次。术后4~6w开始进行增强肌力的运动,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及劳作。②感觉功能训练包括使用针刺患肢及冷热刺激,让患者闭眼-睁眼-闭眼的程序,反复强化训练,3次/d,15min/次。辨别觉的训练使用钝头针在手掌来回移动,让患者注视压点协助判断压点位置,然后闭眼感受压点的触觉,并使用不同质地材料的物品反复摩擦增加分辨能力,3次/d,15min/次[3]。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组及对照组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臂丛神经损伤功能评价(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价标准专题研讨会提出的方案),根据分值分级:13~16为优,9~12分为良好,5~8分为可,1~4分为差。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拜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臂丛功能评估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臂丛神经功能评估分值高于治疗前(p

3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牵拉、绞伤、砸伤、对撞伤及产妇生产牵拉伤所致,本文主要对工伤患者的术后规范化康复治疗进行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过规范化康复治疗后臂丛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本次研究中,主要康复治疗采用神经肌电刺激、针灸、推拿疗法、运动及感觉功能训练、心理辅导等,低频脉冲疗法能够增加损伤神经远端再生,改善运动轴突同肌肉的重建,从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中频脉冲疗法可使肌肉被动收缩,预防肌肉萎缩,防止受累关节僵直[4,5]。针灸、推拿疗法有助于提高肌力,缓解组织痉挛等作用,能够调和气血,康复肢体的功能[6]。结合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康复治疗的效果,因此显微外科手术为患者康复提高了条件,规范化康复治疗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俊明,徐文东,张丽银.上肢神经损伤的康复(自我训练及家庭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3-132.

[2]张新,吴洪,冉春风,等.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33-26.

[3]江澜.外周神经损伤康复治疗及肌电图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4):288-289.

[4]吴可晚,朱艺,陈琳.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后手掌不同部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1):28-29.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7

李方祥:男 1955年5月31日 医学博士

现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副院长;运动创伤外科主任;备战29届北京奥运会医疗专家组成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创伤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运动创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微创手术关节镜下对膝关节十字韧带重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以及肩关节肩峰撞击综合症,钙化性岗上肌腱炎,肩关节盂唇损伤,肱二头肌腱损伤、踝关节不稳定、脊柱疾病等手术治疗。

名称: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下)

病理描述:

膝关节内部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分为前、后十字韧带,它们在膝关节内部成十字交叉状,因而得名。本期将继5月号医疗之后,继续介绍前十字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feLigament或aCL),起于胫骨髁间前区内侧斜向后上,止于股骨外髁内侧的上部,其作用在于膝部伸展时可阻止胫骨向前位移。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是足球、滑雪,篮球、田径、体操等运动项目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在篮球运动中,多数是由于小腿过度扭转而导致的韧带撕伤。事实证明,在进行相同运动时,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十字韧带损伤,但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解剖学差异所引起的。

症状:

在受伤的时候你可能会听到断裂的声音,接着膝盖就开始肿胀,第一感觉就是膝关节不稳固而且伴随剧烈的疼痛,尤其在吃劲的时候,疼痛特别明显。膝部活动度受限制,标志性的表现就是腿部不能伸直。

治疗:

前十字韧带损伤从受伤程度上可分为部分损伤和完全损伤。而从受伤位置上可分为韧带前内束或者后外束损伤。

前十字韧带部分损伤后应早期治疗,治疗原则是膝部制动和康复训练。膝部制动是采用石膏、热塑板固定,而近年来这些已逐渐被新研制的膝支具所代替,膝支具有佩戴方便、舒适、便于康复等优点,已在运动创伤领域得到多方面应用。支具一般佩戴4~6周后去除。对于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导致关节不稳定,或者前十字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应及时手术重建。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已经成为标准手术,近年已在国内开展。镜下重建手术有创伤小、操作精确、功能恢复完善等优点,而且手术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对于未成年患者,主张保守治疗,待骨成熟后再进行韧带重建手术。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8

方法:对12例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的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重点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等。并对其进行5~36个月随访。

结果:经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训练,患肩活动总体满意。

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和手术后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对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工肱骨头置换康复指导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0-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在不慎跌倒时容易发生骨折,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保守治疗的方法已部分被手术方法代替,关节置换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08年7月~2011年10月,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1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36个月,平均随访(26±9)个月,功能评定参照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aSeS)进行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的情况出现。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能参加不负重工作。现将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69~83岁,平均(76±7.5)岁,其中8例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4例为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术前常规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均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人工半肩关节假体。手术时间在受伤后2周内进行。

1.2护理体会。

1.2.1心理护理。详细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年龄、文化程度,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的宣教。平时在床边办公时,我们利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语言及抚摸,拉近距离,以达到减轻交流的难度与障碍,让患者愿意主动说出内心的想法,更好地为治疗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搭建沟通的平台。

1.2.2术前护理。

1.2.2.1及肿胀的护理。保持肩关节中立位,用肩肘固定带固定,移动病人时需托扶住患肢,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疼痛。早期采取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1.2.2.2为病人作好如下准备。做好常规的各项辅助检查,详细了解病史,注意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术前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2.3护理人员的配备。由经验丰富的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带班组长,与管床医生密切配合、沟通,指导责任管床护士护理工作并根据病人的情况详细制订康复护理计划。

1.2.3术后护理。

1.2.3.1一般护理。术后根据麻醉师指导予以取合适卧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各管道通畅情况,注意患肢皮温、色泽、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敷料渗血、术口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置于70°外展和10°外旋位,抬高患肢,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避免患侧卧位。行患肢由远到近的按摩,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并进行观察及评估,警惕有无手指麻木、肢体青紫、出血等神经血管损伤症状出现,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处理。

1.2.3.2引流管护理。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因不当等引起管道脱落。本组病例未出现管道脱落、引流不畅及引流液过多现象。

1.2.3.3疼痛护理。术后切口及康复训练时疼痛应针对手术情况作相应解释、劝慰;指导放松技巧及通过不同方式分散注意力等;必要时遵医嘱予止痛剂,使病人得到安静休息。

1.2.4康复功能训练。在主管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损伤情况,骨质疏松程度,假体的位置,有无其他合并伤,有无内科合并症,有无术后并发症等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将康复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1.2.4.1第一阶段(术后0~2周)。病人全麻清醒后即行手指伸屈活动,术后手臂用悬吊巾固定在70°外展和10°外旋位,悬吊巾固定2周。

1.2.4.2第二阶段(术后2~4周)。2周后,只允许进行被动、辅活动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避免主动屈曲和外展肩关节。

1.2.4.3第三阶段(4周以后)。术后第4周开始,增加辅助下的主动性活动练习。包括患者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扩圈的半径运动等。

1.2.4.5第四阶段(8~10周)。术后8~10周开始无限制性的肩关节活动练习。一般在术后3~6个月肩关节功能可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2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其中8例患者活动范围满意,1例患者术后2周拆线出院,出院后在家中按医生指导自行功能锻炼。术后10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下移大结节与肱骨干骨性愈合,右肩关节能完成梳头及端碗等动作,能外展至90°,生活基本能自理。2例肩袖肌力不足,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的情况出现。

3讨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一项较新的手术技术,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康复指导训练是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和保持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关键,护理人员掌握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老年创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尤其是术后有系统、针对个体进行康复指导、训练。术后不主张早期功能锻炼,待局部组织存在部分愈合及连接后再开始活动度锻炼,国内姜春岩等[2]采用术后颈腕吊带严格制动2周,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练习从术后第3周开始进行。术后系统、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将最终影响患肩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由于本组病例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仍须大量病例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康复治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607-609

[2]姜春岩,朱以明,鲁谊,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大结节不同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6,26(7):459-464

[3]贾曼,占松莲.高龄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指导.护理学报,2006,13(9):57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联合肩托;肩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06-02

在神经内科临床症状中,脑卒中属于一种脑血管病症,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1],常表现出发病急促、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征。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常会遗留有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障碍,对患者活动能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大心理状态变化,造成巨大心理创伤[2]。目前,在相对发达国家,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已获得普遍应用,临床疗效显著。笔者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肩托治疗,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经临床症状判断与头部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84例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时上下肢肌力均低于3级,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不足40分。将重要脏器中存在疾病患者排除。84例患者中男48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67.5岁。其中脑梗死56例,脑出血28例;左侧偏瘫30例,右侧偏瘫42例,12例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自然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方法从急性时期开始即事先防止患者出现偏瘫肩痛。患者为平卧位时,注意防止患者出现肩后缩;患者为侧卧位则应该保持其与躯干保持垂直,同时伸展其肘部与腕部;患者为侧卧位时,则将患者躯干向后仰,置于枕头后方,同时防止哈U拿着肩部直接压于其体下;患者坐位时,则良好支撑其肘部、腕部以及手部,防止患者其上肢对屈曲腕关节下拖。采取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有机结合,在早期肌肉按摩基础上鼓励患者循序渐进以“健”带动“患”展开主动运动;采用向心性加压手指等常规康复训练。

1.2.2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肩托治疗具体为根据患者自身身材大小挑选出适合患者肩托型号,将患者肩托与肩完全贴合至患者对侧腋下,采用肩托上方尼龙搭扣进行固定。

1.3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Bi(Barthel指数)的aDL评分。得分为100分则aDL正常,得分为71-95分则aDL功能存在轻度缺陷,得分为46-70分则aDL功能存在中度缺陷,得分为21-45分则aDL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得分为20分以下则aDL功能存在极严重缺陷。禁止患者在卧床进行上肢功能恢复训练时使用,通常可以用在患者坐立站立以及行走过程中。

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开x2检验。若计算结果符合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Bi评分结果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结果都有所提高,但对照组患者Bi评分改善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Bi评分结果显著高于治疗前(p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9.52%(25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枢运动神经常会出现不可逆损伤,其功能恢复并非单纯靠药物就可恢复[3]。在治疗中,应创建能够对损伤神经加以修复,或可实现代偿的条件,从而使受损运动反射经良好刺激获得重建。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肩托治疗可固定住患者偏瘫侧肩关节,从而避免患者由于拉扯肩部周围肌肉,从而挤压相关关节。提高患者上肢肌张力程度,以此来有效降低患者痛感,早日恢复患者患侧功能。经过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可减少患者肩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在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治疗时,采用康复治疗联合肩托方法展开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这说明,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肩托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确切,可以大大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淑君,王淑敏,韩艳华.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6-0307.

肩关节损伤康复训练篇10

这不,潘石屹在微博中透露他与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一起进行平板支撑训练,引得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继而引得不少运动爱好者争相效仿。尤其是那个华人后裔骆家辉,年已花甲,却能平板支撑51分钟,更是刺激起人们挑战这一纪录的热情,一股新的健身潮不经意间涌向四方。

这股热潮给我也带来不少问题性电话、电邮和微信,咨询者多为以平板支撑训练作为主要锻炼手段的人,且多是在他们出现了一些运动性关节损伤之后,其伤痛部位在脖子、肩背、腰部,甚至膝盖。

看上去十分平静和安全的一种时尚运动,为何也会带来伤痛呢?还是让我们从这个训练的本身开始认识吧!

学名,核心力量训练

其实,平板支撑训练并不是什么新兴运动,而是一种即使在国内也施行多年的核心力量训练,它源于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又基于国外康复医学的研究。早在1985年,人们就发现腰椎的一系列疾病往往与腰椎的稳定性有关,腰椎伤病治疗和康复的方法则以恢复腰椎稳定性为指向,肌肉作为腰椎的主动辅助稳定装置,也成了康复的主要目标。因此,紧贴腰椎的小肌群训练以后延展到更大意义和范围的大肌群训练,即包括腰椎、骨盆、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统称为核心力量训练。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这种本用于专业运动队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逐步让百姓接受和采用,平板支撑就是其中之一。看上去它有点像我们熟悉的俯卧撑,不同的是俯卧撑做上下动力运动,主要锻炼上肢和胸肌;而平板支撑是一种静力运动,要求在前者的起始位置上保持一段时间,主要锻炼的是人体的核心部位,即下腰部、髋部、骨盆周围的肌肉。由于静力运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肌肉持续发力,在高度紧张的肌肉里,血液比俯卧撑那样一收缩一放松的交替运动相对减少,因而肌肉出现疲劳就非常明显。如此的运动,骆家辉能够坚持51分钟,实属不易。而不少人做这种运动时不同部位产生疼痛症状,在我看来,也实属正常,因为他们违反了人体运动力学的规律。

人类区别于其他四肢动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进化中解放了上肢(前肢),可以站立行走,即使是睡觉,也是平躺在床上,很少像牛马那样四肢着地。站立时,动物脊椎的肌肉结构有点像美国著名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呈悬吊式,脊椎下面悬挂着躯干里的各个内脏。原本也是如此结构的人进化为两腿支撑身体,整个脊椎已经习惯了直立结构,由下向上地承受重量。平板支撑让我们重新回到动物时代,用四肢作为支撑点,整个身体重量由于地心的吸引力向下作用,使得肩、膝、躯干、核心部位的肌肉必须保持稳定性收缩,以维持平板那样的姿势,因而极易疲劳,再加上动作姿势不正确,就易形成劳损甚至出伤。

毛病,在于技术变形

平板支撑运动者常见的身体问题有如下几种──

颈部不适。这大多与运动者在俯卧位置上长时间地抬头,眼晴前视有关。因为那样会使颈部肌肉痉挛,刺激到颈椎,引起这个部位不适。正确的动作应为头部沿着脊椎方向自然伸直,眼睛往下方看,颈椎保持自然的生理曲线,不过度后伸。

肩部不适。这种症状多见于女性运动者,不少女性支撑一会儿就感到肩部难受,动作扭曲,最后不得不放弃练习。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人类进化后,上肢已不像行走工具下肢那样承重,其力量和稳定性相对较弱;二是由于一些女性美有余而健不足,本身就软弱无力,肩关节稳定性差,造成上肢不堪身体重负。所以,平板支撑时,受到长时间挤压的肩关节就会出现劳损和疼痛。正确的肩部姿势是肩头尽可能放平,要平如其名──平板,两个肩胛骨之间不应有任何的塌陷,而且从头到脚都要像长板凳一样呈直线,上臂与上身之间尽可能形成90度角。可见,这需要肩关节有一定的力量素质。

腰部不适。腰是平板支撑运动的主要锻炼部位,也是运动者的重灾区。从解剖结构上说,为了承受上身的重量,人体下面的腰椎比上面的要粗壮,而且,腰椎从上到下有一个适应直立生活的生理曲线──往前弯曲。然而,这种直立时的优势在做平板支撑训练时,却会对腰椎构成问题,即容易出现腰椎向下运动的危险。由于腰椎连着骨盆,练习中如果维持不好,也会造成骨盆前倾、塌腰。如果再伴随着抬头的不良姿势,那下腰部就下塌得更加厉害,使腰椎的生理曲线幅度和负荷过大。要知道,四肢着地的动物支撑时腰椎是平的或是拱形的。

生活中,大部分人由于久坐少动,腹肌和腰肌力量本来就较差,平板支撑时,很难使骨盆保持正中而不前倾塌腰。当身体不能维持一条直线时,腰部不适就会出现或增加。

膝关节不适。一些人由于脚的位置不正确或者膝关节原本有劳损,做平板支撑时就会产生明显不适。这是因为这种运动要求双膝保持伸直,需要大腿后面的股四头肌长时间静力收缩,小腿后面的腓长肌也要参与膝关节的稳定,膝关节前后群肌肉必须协调发力。如果出现绷着脚尖等不协调的现象,发力时就会出现膝关节负荷过大,产生不适。

其实,正确的平板支撑姿势不光要求核心部位的稳定性要好,还需要全身所有关节的共同参与,并成为一根链条;链条中所有关节周围的肌肉也要保持在正常位置,维持各个关节的稳定性。一旦平板支撑者的技术变形,超出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关节就会受到挤压、拧转、错位,劳损与创伤也就不可避免。因而,正确的技术是参加这项运动,防止伤病的首要和基本要求。

切记,标准应是第一位

若想以平板支撑作为自己的主要锻炼手段,我有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条件的可咨询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尤其是有较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以及肩部、膝关节疼痛的人还是先去做检查。事实上,也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训练方法,避免自身伤病的加重,同时达到平板支撑训练强化全身肌肉,特别是核心区域力量的效果。如肩周炎患者,可以用仰卧起坐来替代性地强化腹肌力量。

二,平板支撑训练之始,最好请教练或有经验的伙伴来指导动作,力求动作从开端起就规范正确,形成定势。切记动作标准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由于疲劳使动作变形了,就应马上停止练习。我们要挑战的是正确动作的时间。

三,参加任何运动,都应以提高身体负荷能力为目标,包括肌肉力量、心肺系统功能和柔韧性三大健身要素。而这些能力的增长需要时间,不可冒进。一般来说,每周运动量的增长幅度不超出5%,生活中,可以每次练习后第二天伤痛没有加重作为大体尺度。开始运动时,肌肉会出现酸痛,这是正常现象。若出现了关节疼痛,第二天仍不能恢复,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就应及时找医生或康复师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