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反应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37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1

关键词:汇率传递;价格;传导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其变动首先会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定价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而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贸易收支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汇率是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经济变量,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汇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汇率传导的含义和传导机制,以揭示汇率-价格机制运行的内在关系。

1汇率传导的含义

汇率价格传导也称为汇率的传递弹性(exchangeratepass-

throughelasticity),是指汇率变动所带来的与之相关价格因素的变动。汇率价格传导是理解汇率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描述汇率与价格关系的主要形式,即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改变的程度。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汇率传递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一些学者主要从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变动的效应来定义汇率传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ohno(1989)认为“传递概念是指汇率变动反应在进口价格上变化的程度”。根据mann和Hooper(1989)的定义,狭义的外汇价格传导是指进口价格对名义汇率波动的变动率,即汇率波动所引起的进口价格的变动。广义的汇率价格传递是指因汇率波动而对国内价格产生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些学者对汇率传递的界定给予更为丰富的涵义,把汇率传递效应从进口价格扩展到出口价格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如menon(1995)、mcCarthy(2000)等把汇率传递定义为“国内价格水平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因此,一般来讲,可以将汇率传递定义为按照目的地货币表示的贸易商品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2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机制

汇率价格传导机制是指名义汇率波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化的渠道和路径。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价格水平有重要影响,而且其对于不同的价格指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是不同的。Goldberg和Knetter(1997)将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分为直接传导机制和间接传导机制。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的波动对于进口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作用;间接传导机制是指汇率变动对于国内其他价格的间接影响,如工业品出厂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等。其传递路径如图1所示。

2.1直接传导机制

汇率变动会引起不同国间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其最直接影响到的是进口商品价格,然后通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对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产生影响。

首先,由于进口商品中包含了消费品,汇率通过影响进口商品中的消费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消费者价格。汇率变动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汇率变化对进口消费品的影响将是完全的,但由于市场不完全、配送成本等因素的存在,汇率对进口消费品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一国进出口行业垄断程度、进出口贸易厂商定价的能力以及进口商品的配送成本越大,则汇率传递效应越小。汇率对进口消费品价格的影响虽然是最直接的,但是影响Cpi的程度则要看进口消费品在居民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一国居民的消费品进口比重越大,则汇率变动通过进口消费品价格影响Cpi的效应越大。

其次,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口品中的中间产品和原料、燃料等价格进而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消费者价格产生影响。进口商品中中间产品和原料、燃料等并不是直接进入消费市场,而是要进行再加工才流通到最终产品市场上,此类产品的价格变动是通过最终产品的成本变化间接影响国内价格指数。中间产品和原料、燃料只是厂商生产的一部分成本,汇率变化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由该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燃料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决定。

产品成本中进口中间品与原材料、燃料所占比例越大,汇率变动对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就越大。而汇率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将进一步影响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并最终影响消费者价格。当然,还要考虑弹性因素,汇率对进口消费品和进口投入品的传递弹性、进口消费品品在总消费品中的比重以及进口投入品占总中间投入品的比重等。这些因素的高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对物价的传递。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2

关键词:汇率;国内生产总值;传导机制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以一国货币来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是国际经济中调节国家利益的主要杠杆,对于一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和生产活动的最常用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和国力及财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通过对一国价格、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的影响,在国内生产总值形成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汇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有三条直接的传导机制:价格、外商投资和进出口。

(一)价格传导

汇率的价格传导是指人民币汇率变化所带来的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的改变。汇率对价格的影响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

第一,汇率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这是汇率对价格影响最直接的传导渠道。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价格将会随着人民币汇率提高而下降;反之,当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价格将会随着人民币汇率降低而提高。由于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后,其价格也被纳入国内市场价格的统计,因此会带动整个价格水平的变化。

第二,汇率对国内商品价格的影响。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虽然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国内市场上,国内商品仍然是主流,国内商品价格的调整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水平。国产商品价格与汇率的关系看似不如进口商品直接,其传导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成本变化。一些国产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要用到进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由于汇率的变化带来这些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动,因此影响到国内商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产生作用。二是需求变化。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当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后,消费者将在国产商品和进口商品之间重新配置其消费组合,并尽可能因为两种商品的比价改变而发生替代效应,由此引起国内商品的需求发生波动。根据微观经济学消费者理论,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波动将会形成新的均衡价格。综上,通过进口商品价格及其需求的变化,汇率的影响向国内商品价格传导,并进一步作用于整个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

综上,汇率对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的传导作用是同向的。当人民币升值时,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价格都可能下降,从而降低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反之,当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价格都可能上涨,从而提高国内市场价格水平。

(二)外商直接投资传导

汇率的外商直接投资传导即汇率变化所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改变,是汇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又一重要传导机制。

第一,汇率通过对外投资成本的影响,作用于外商直接投资。汇率变化对于外商投资的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以人民币升值为例,对于外商投资者而言,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在内的我国各项投资品以其本币表示的价格都将上涨,也就是投资成本整体提高,这意味着同样规模的投资金额在进入我国境内后,其实际价值将发生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外商的投资意愿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减少对我国的投资,转而寻觅其他的投资国。特别是在越南、泰国等一些投资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成为新兴的外资流入国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加剧我国与他们在吸引投资方面的竞争。

第二,汇率变化趋势通过对外国投资者预期的影响,作用与外商直接投资。尽管汇率的变化可能会对外国投资者的即时投资成本构成冲击,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意愿,但是当汇率调整在外汇市场中形成较为广泛、一致的预期时,外国投资者的行为可能再次发生变化。仍以人民币升值为例,一次升值可能会抑制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但是当人民币处于稳定升值的通道中时,外商可能会产生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更多的考虑未来的投资收益,即资金进入我国境内后,除获得生产经营性收益外,还可以坐享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利益。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很可能刺激外商直接投资向我国的流入。自2005年下半年人民币步入快速升值通道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明显增加,其原因除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富于吸引力外,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无相关。事实上,除了在统计中显现的外商直接投资,还有一部分国际投机者所控制的热钱涌入,这些资金具有更为明显的赌人民币升值的动机。

(三)进出口传导

汇率对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的进出口传导机制即汇率变化对出口和进口分别造成的影响,包括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和汇率对进口的影响两个方面。

1.出口传导

汇率对于出口影响传导的关键环节在于价格。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以外币标价的价格将会上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外国对于我国商品的需求;反之,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商品以外币标价的价格将会下跌,从而刺激外国对于我国商品的需求。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与出口负相关。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负相关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外国需求对于我国商品价格较为敏感,否则汇率通过价格机制向出口的传导可能就不通畅。

2.进口传导

汇率对进口的传导即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可以有两个传导途径。

第一,替代效应。同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一样,价格变化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也是汇率对进口作用的重要传导环节。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下跌,国内市场可能发生进口商品对国内商品的替代,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进口相应增长;反之,人民币贬值,进口商品以人民币标价的价格上涨,国内市场发生国内商品对进口商品的替代,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以及进口受到抑制,即人民币汇率与进口可能呈现正相关关系。

第二,收入效应。人民币升值,我国居民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增强,进口需求可能增加;人民币贬值,我国居民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下降,进口需求受到抑制。从这个角度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与进口呈正相关关系。(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3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影响因素;趋势分析;解决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

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633.2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发展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贸易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贸易流量的调整上,而且表现在贸易结构的调整上。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建立比较精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而汇率变动的贸易结构调整效应一般与可维持的趋势性汇率变动有关,因而建立在简单时间序列基础的计量经济分析是毫无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汇率变动的贸易流量调整效应得到了更多的实证研究。

2.人民币名义汇率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各国的贸易价格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名义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反映出一国在国际上相对价格竞争力,名义汇率对某一产业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偏离则反映出一国在该产业的国际相对价格竞争力。一国的总体贸易价格竞争力可能在总体上处于均衡状态,但对各个产业来说,其相对价格竞争力可能发生变动,但各产业间的变动相互抵消,因此一国总体贸易价格竞争力仍然保持稳定状态。在直接标价法下,当实际汇率下降时,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价格降低,其价格竞争力增加,外国商品相对价格提高,价格竞争力下降。当实际汇率上升时,情况正好相反。根据大量研究表明,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和长期内部都不可能被接受,它的指导性很差,因此,比较优势在现实中不能充分实现,并且在现实中,汇率变动确实对贸易竞争力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于各个产业来说,汇率变动可以引起其相对国际价格竞争力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对分析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结构变动取决于经济体内部各种产业的产出机构,而产出结构取决于该产品的国际价格竞争力,因此,国际价格竞争力就成为贸易结构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图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图

图21994-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图(单位:亿美元)

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

1.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国家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

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

4.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

总结:总的来说,在我国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下,同时我国的劳动成本在不断上升,贸易品的价格优势在下降,我国企业生存的最好对策就是提高我国产品的档次,走品牌路线,不再走以前的低价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我国企业要好好利用人民币升值的这个机会,整体地提高企业的水平,真正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颖.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2]陶双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4

论文摘要: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缺乏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缺失,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育人效果。基于主体性德育理论及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可尝试建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规章;制订可操作的学生自主量化考评评分细则;明确职责,建立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检评队伍;确定学生自主量化考评项目和流程;建立对学生自主量化考评结果及时评估反馈机制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德育

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是学生德育由“他律”嗣归“自律”的有效手段,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革新方向。该项工作既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也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

一、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的建构原则和方法

(一)建构原则

平等性:营造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嗣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性:创建班级民主气氛,广开言路,让学生大胆发表对班级事务的看法、意见。

活动性: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的载体与舞台。

个别性:弘扬和尊重学生个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反馈性: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促进研究向更深层次推进。

开放性: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参加各项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个人素质。

(二)建构方法

调查法:调查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在学校建设中的能动状态和自主意识,以此编制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

实验法:创设条件,营造环境,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均等机会,让学生亲临其境,发挥才智,增强才干。

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行为效果,重在引导、激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使其树立信心,增强后劲,健全人格。

问卷法: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道德评价能力。

分析法: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综合、概括,探索出学校班级自主管理一般规律性的认识或成果,检测、矫正研究。

二、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实践

(一)建立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制度

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既包括学生自主管理班务,参与校务管理,又包含学生民主推荐的行为规范监督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检查、评比。班干部自己选,工作自己干,自己评自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幕后策划。

根据这一内涵和有关法规,建立系列考评制度,包括《来安职高学生道德行为准则》、《校园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来安职高关于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来安职高关于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若干处理规定》、《寝室管理条例》、《量化考评检查工作规程》、《量化考评评分记录、核算办法》、《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

(二)确定考评项目

通过调研,充分考虑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环节,确定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的8个项目及各项目分值。具体为:集会200分;课间操200分;早出勤200分;晚自勤200分;晨练200分;卫生1130分;寝室抽查40分;违纪违规减分。

(三)组建检评队伍,确定检评小组职责

建立一支以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为主体、学生会参与、教师负责督查的检查评比队伍。包括7个小组:一是学生违纪违规督查组。成员:4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课内外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明查暗访,一经发现,当即记录,并据有关规定酌情扣分,按周上报、汇总。二是考勤组。成员:一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检查、记录各班学生早、晚自习出勤人数,并核算出勤率,按周上报汇总。三是学生集会检查组。成员:1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每班1人。职责:着重查看学生的出勤和穿戴情况,并将有关数据按规定量化核算,上报汇总。四是卫生检查组。成员:2名教师和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若干。职责:对卫生情况量化打分、排名、上报、汇总。五是课间违纪违规暗访组(含中午治安巡逻)。成员:组长1人和监督员8人。职责:发现违纪违规行为,立即查实、记录,按规定扣分、上报、汇总。六是就业跟踪调查组。成员:2名教师和就业(实习)学生信息员若干。职责:对就业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反馈结果及相关信息。七是学生行为改善状况调查组。成员:4名教师组成。职责:对学生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提供个案,分析材料等。以上各组安排的学生均为动态的,调整不称职的,已毕业的学生由新生替补。

(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周”活动

“学生自主管理实践周”即每周有一个班级不在教室上课,在班主任和班长的组织下,分布在学校若干个岗位,参与校务管理,行使对师生的检评和督查权力。

(五)“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操作流程

操作体系:校考评组一指导教师一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一各班、学生日常行为。

检评系统:各班学生日常行为一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员检查记录评分一指导教师分数汇总一校考评组汇总一排名公布、嘉奖。数字汇总层次:周汇总一月汇总一学期汇总。周汇总为a,月汇总为B,学期汇总为C。

三、学生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运作取得的成果

第一,形成一整套培养、选拔、聘用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检评队伍的方法,营造了学生自主管理班务校务的氛围,为学生能力培养、民主意识提高提供了平台,增强农村职业高中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学生的主体意识、守纪意识增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违规率明显下降,学风、校风得到根本性改善。

第三,实施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方略,学生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大为提升,促进学生对班务完全“自治”和参与校园管理机制的建立。

第四,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的“整体效应”凸显,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生毕业率、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大幅度提高。

第五,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延伸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师德建设、学校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及就业观念的培养等,并辐射到周边同学校和地区,被各类学校所借鉴,大大丰富了现代化教育理论体系。

四、对自主量化考评操作体系建构的建议

职校自主管理量化考评应依据各校和学生具体情况,在现代教育和管理理论指导下,因地制宜、渐进开展,不能“一刀切”、照搬照套。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5

“浮动汇率至善论”:固定汇率为一切金融危机之首要原因,浮动汇率则是消除金融动荡之万应灵丹。该理论之谬误有三:其一,浮动汇率逻辑推到尽头,必然是人人各自发行货币然后相互浮动。其二,浮动汇率将导致全球货币供应量自动无限增加。一旦汇率完全浮动,没有人能够控制全球货币供应量。其三,人类历史一再证明,固定汇率时代很少发生金融危机,浮动汇率时代则是危机频频。

“全球经济失衡论”:把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当成全球失衡。美国之所以出现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是因为某些国家拥有大量贸易顺差;他们之所以有大量贸易顺差,是因为他们刻意“操纵”本国货币汇率。最近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政治化举措,皆源自所谓“全球经济失衡论”。

“货币政策万能论”:只要中央银行放胆开动印钞机,向经济体系无限量注入货币,则经济复苏就指日可待。此乃伯南克“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天量货币扩张已经为下一次全球泡沫和金融危机埋下伏笔,通胀预期恶化早已是尽人皆知。

“资产泡沫无害论”:资产泡沫乃是投资者理的结果,我们既无法判断什么是泡沫,也没有理由去干预资产价格。该谬论最有力的倡导者当属格林斯潘。譬如2003年之后,美国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格林斯潘(亦包括伯南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至海啸袭来,他们才如梦方醒。

“金融市场均衡论”:金融市场总是自动迈向均衡,资产泡沫只是均衡状态的暂时偏离,不是金融市场的内在特征。追根溯源,该理论继承的是古典经济学“货币中性”和“二分法”哲学,再加上人的“全知全能”,所以从基础上说就是完全错了的。

“金融危机外生论”:市场经济体系总是存在一种自动迈向均衡或自动纠正的力量,如果没有外来干预或冲击,经济体系将永远自动平稳运转,不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样严重偏离均衡的现象。“市场原教旨主义”之理论基础就是金融危机外生论。

“全球储蓄过剩论”:美国的贸易逆差等于其他各国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则等于储蓄过剩。今日世界,贸易顺差又集中于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和石油输出国家,该谬论的鼓吹者(譬如伯南克)就宣称:这些国家(主要是中国)应该为金融危机承担责任。此谬论荒诞至极,却是当今最流行、最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谬论。

“金融开放优先论”:全球化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皆有益,全球化的优先之举就是开放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要优先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开放金融市场。金融开放优先论是“华盛顿共识”最主要的政策。

“系统风险不变论”: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整体风险恒定不变,市场参与者越多、金融工具越多、交易规模越大,每个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金融体系总体风险不仅恒定而且可以精确计算,每个金融工具乃至每个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亦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系统风险不变论是当代金融学的基础,却完全无视人类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内在的“风险递增原理”。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6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高中英语众多的学习内容中,词汇是基础。只有学生掌握住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才能更好的开展英语学习。词汇的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是需要结合短语、语法、语境、使用习惯等来广泛开展学习的。语法既然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词汇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词汇的教学往往是单一的来开展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过死,不会灵活运用。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视,首先要从教师开始,只有教师加大对词汇教学的重视,增加适当的时间,把词汇教学做到细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词汇教学的质量。在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机械式的词汇教学模式,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提升教学质量,还适得其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学。词汇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师就可以适当的结合教材,构建英语词汇教学的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英语的学习中,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词汇的学习也需要结合语境。在日常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机的结合英语教材,把词汇学习带入到具体的英语句子、段落和文章中去,搭建一定的词汇学习情境,这样就会事半功倍。词汇学习完之后并不代表就结束了,因为词汇的学习需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那么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及时的做到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升词汇教学的质量。举例来说,abuse很多学生都知道是谩骂、辱骂的意思,但是他还有虐待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掌握.再比如,学生在学习词组turnover(打翻)之后,学生就可以自我总结,掌握更多的词组,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类似词组:turnback(返回)、turndown(关小)、turnoff(关掉)、turnup(调大、出席)等等。

二、及时反思词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教学误区,那就是英语教师始终认为,英语词汇的教学就是简单的讲授词汇,其实不然。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虽然英语词汇的教学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如果能从词汇的教学和掌握规律出发,一样可以提升词汇教学的质量,做到事半功倍。为此,在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授词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学习方法。对于词汇的学习方法来说,多种多样,需要依据相关的内容开展学习。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可以实现系统化教学,依据高考的需要重新整理词汇大纲,可以依据重点句型或者词汇搭配来记忆单词;学生可以以一个词汇为原点,折射出更多的用法,特别是对多义词来说;学生也可以自我总结,对于类似的词汇或者反义词都可以整理出来,方便记忆等。如学习Fruit的时候,可以总结水果英语词汇:Cherry(樱桃)、Fig(无花果)、arbutus(杨梅)、Grape(葡萄)、Lichee(荔枝)等等。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7

论文关键词:外汇管理信息系统信用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原有的外汇信息系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效的外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

外汇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建立规范、高效、诚实、信用的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对于提升我国信用等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形象以及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建立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要求,外汇局对应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相应开发了国际收支统计监测、汇兑业务统计申报系统、银行结售汇管理系统等十几个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运用,增强了监管的时效性,方便了涉汇主体的外汇收支活动,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扩大,以及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这些信息系统在数据共享、预警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远不能适应外汇管理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外汇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外汇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数据共享性差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基本是每增加一项新的外汇业务就要增加一个系统或报表。外汇管理的外汇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已有十几个,基本覆盖了外汇局所有业务领域,但由于每项外汇业务需求的提出时间先后不同,指标设计口径不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充分发挥子系统有机整合后的整体优势,对于有效利用外汇数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且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资本账户的放开以及证券、保险和服务业的进入,为了保证有效监管,每项业务都要增设新的系统,那么,外汇管理的信息系统要以成百上千计算。

2.外汇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原始建立高效的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对外汇信息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数据的采集方式和统计监测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行的统计监测系统游离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之外,以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为例,客户国际收支交易的涉外收付信息虽已存在于银行自身业务系统中,但在进行申报信息的报送时,银行仍须将这部分信息录入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中,既加大了银行工作量,又存在二次录入错误的可能。目前,外汇局与银行、企业的信息传导载体还主要是纸质报表,大部分数据采集来源于手工台账登记,然后手工汇总后通过专门的统计程序上报。这种数据采集方式不仅会发生因填报人在统计内容理解上的偏差而导致人为统计错误,还会由于手工采集速度的限制而导致在信息掌握上的滞后性。加入wl’o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增长迅猛,跨境资金流动日益频繁,新的交易种类不断涌现,跨境收入金额迅猛上升近10000亿美元,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跨境资金流动,如果都要用手工台账方式统计汇总,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3.外汇信息监测系统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高效的外汇流动预警、预测机制是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指标的设置必须体现管理者的意图,从目前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和其它系统看,还停留于信息的采集、汇总阶段。仅局限于对各类具体业务的事后统计,缺乏必要的信息加工、利用、分析和反馈机制特别是缺乏对异常信息的的监测、筛选以及对外汇流向的事前预测,加上外汇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信息反应迟缓,所以对违规、违法的外汇流动的监管就缺少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十分有限。

4,外汇信息监测系统不能反映涉汇主体的交易全貌账户是统计的基础。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已在全国推广实施,但该系统不能反映全部企业或企业全部的外汇收支活动。一些对公单位的结售汇,如出口结汇、捐赠结汇、进口购汇及其相应的收支等,可以不通过外汇账户进行收付,致使外汇账户收支不能完整地反映涉汇单位的涉外经济活动。特别是作为对银行外汇业务监管的主线的结售汇未能在该系统得到体现。另外,该系统还未含银行自营外汇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账户,企业开证付汇保证金账户等,因而导致外汇管理部门在对企业外汇收支活动监测中,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使企业的一些外汇违规行为因账户系统的局限性没有及时暴露和制止。

二、构建我国外汇市场信用体系的思路

外汇市场信用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规范的行政执法和内控制度,畅通的政策宣传和反馈渠道,高效的外汇市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联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科学的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等。其核心内容是高效的外汇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外汇管理已经建立了十几个信息系统,但是由于这些系统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直接管理的烙印。这些信息系统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设外汇市场信用体系,首要任务就是对相关外汇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逐步建立高效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1.更新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2006年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外汇管理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实行平衡管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外汇管理经历着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现场检查向非现场核查、行为监管向主体监管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再延用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政管理思维方式,显然是难以解决复杂和深层的问题,外汇管理的有效性越来越弱,而且管理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现在外汇资源已由稀缺转为相对过剩,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外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也必须随之转变,并且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在统计指标和统计内容的设计上,应紧紧抓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彻底摒弃面面俱到的管理理念。国际经济的交往相比国内经济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的交往中,抓住主要矛盾,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化。这也是对我们的管理能力的一个考验。

2.建立以外汇账户系统为主轴的信息监测系统账户是统计的基础,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和资金存量的“蓄水池”,也是监管分析资金流量和存量的重要窗口,因此,建立一个高效外汇管理信息监测系统,必须以改革现行的外汇账户系统为着力点。指导思想:只要有外汇收支行为的单位都必须开立外汇账户,凡未开立外汇账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行为,银行都不能受理,所有的外汇收支都必须在外汇账户中反映(其中:包括银行结售汇业务)。具体思路:以时间划分:账户可分为长期账户和临时帐。以业务性质可分为经常项目账户,资本项目账户和特殊账户。经常项目账户为长期账户,一个企业只能开立一个经常账户,账户的发生额原则上只能是贸易项下的,外汇局通过经常账户的发生额与海关出口或进口报关额核对,数据相差太大,外汇局可追查其原因,并可取代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外商直接投资项下资本账户的一般为临时账户,可根据外商的进资计划确定账户有效时问,并根据外商的投资额确定账户的最高限额,上述只要有一项指标达到,账户自动关闭。同时,以账户系统为主轴、根据不同的外汇业务性质开设不同性质账户,并根据账户性质设立不同的子系统。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8

关键词:人民币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一、引言

对外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我国制造业成本相对低廉,以20世界90年代为标志我国外贸收支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我国的贸易顺差,是经济全球化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产物。我国工业和制造业产品大量出口的同时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攀升。与我国形成了鲜明对照的先进工业国家大量从我国进口的同时,却严格限制其拥有的核心技术的产品向我国出口,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2006年超过日本,已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位。在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央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1美元兑8元人民币;2007年人民币整体上呈现单边升值趋势,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震荡中不断改写;从2005汇改之初至2008年人民币经历了大幅度升值,四年间大约升值了22%。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又突破了7元大关。自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重启汇率改革到2011年6月19日“二次汇改”已经持续了一年。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再次表现出加大的波动性,继续升值进程,一年内总计升值大约为5.4%。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自2004第一季度贸易逆差后时隔六年我国首次出现季度逆差。本文基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影响展开研究。本文所采用的都是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二、研究经济增长与汇率的经典理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一)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概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S效应)是研究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变动趋势的最有影响力的基础理论。该假说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解释了实体经济的增长为什么会引起该国实际汇率的升值,为什么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比增长缓慢的国家更容易经历实际汇率的升值。美国经济学家Blassa(1964)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amuelson(1964)分别发现了这一理论。两位学者把一国贸易划分为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他们研究的起点是“什么穷国非贸易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一重要的经济现象。

Blassa和Samuelson发现在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会导致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发生系统性偏差。他们的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实际汇率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水平较低。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将其货币兑换成发展中国家货币时,可以购买比国内更多的商品和劳务,违背了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原理。并且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往往会面临实际汇率升值,但是实际汇率的升值是经济平衡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会影响本国的产品竞争力,这就是B-S效应。

(二)B-S效应与人民币升值的相关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较快增长,近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引发了大量学者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否能有力解释我国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现状的思考。付琼(2011)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把人民币汇率变动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升值压力形成阶段(2001年-2005年7月)、渐进升值阶段(2005年7月-2008年)、暂时稳定阶段(2009年至今),认为我国劳动生产率正在快速追赶发达国家,这会长期推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俞萌(2001)也认为现行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典型的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尚不发生明显作用:美国学者麦金农(mcKinnon)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可能通过提高国内通货膨胀率水平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长期看汇率不会一直上升。Lto(1997)在分析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的汇率走势中得出了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反的结论,认为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部门并不会直接带动其他部门工资水平同方向的变动,原因在于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剩余劳动力在不同部门的转移削弱了劳动者要求提高报酬的动力,并认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实际汇率往往是贬值的。王泽填,姚洋(2008)采用184个经济体1974年-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比研究发现,结构转型和农村人口比重是削弱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因素,与ito的结论类似。

日本学者关志雄、美国学者J.Frankel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别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了估算,结论分别是人民币被低估32%和36%,估算结果可以认为人民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2010年11月我国前央行货币政策顾问樊纲表示人民币确实被低估,要应对当前的国内通胀,应该允许人民币渐进升值。

三、2002年以后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化

(人民币元/100外币,累计中间价)

(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2005年汇改以前,人民币对美元大致保持在100美元兑827.00元人民币。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从2005至2008年人民币经历了大幅度升值,从08年年底开始升值势头明显减弱,汇率变动曲线趋于平稳,2009年和2010年年均升值大约为1.27%。

(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

2006年后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是主要趋势,大致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处在同一个时期。

(三)人民币对英镑汇率

2007年以前人民币对英镑汇率基本保持平稳,从2008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升值期,升值趋势一直持续到2009年6月。在2009年6月人民币经历了小幅贬值后又进入了基本平稳的波动期。

(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

人民币对日元有升有降,2007年开始人民币进入了持续的缓慢贬值期。

(五)人民币对港元汇率

香港政府自1983年推出新汇率政策,政策内容实质上是按7.8港元兑1美元的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因此港币走势大致与美元相近。人民币对港元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升值的迹象。2006年至2009年有一次比较明显的升值,其后又保持了缓慢的升值,汇率波动变得相对平稳。

以上可以看出,讨论的人民币升值这一热门话题实际上是人民币对美元、英镑、港元的升值。但是一直以来港元和英镑的涨跌情况基本上都跟美元走势一致,并且在对外贸易中70%以上的合同是用美元标价的,美国催促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最高,因此我们更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情况。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摆脱官方定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始于1994年。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4月4日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我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是以银行同业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但是,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盯着美元下的有管理的浮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为了防止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浮动范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及周边贸易国家经济的复苏调整为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1994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2004年以前我国贸易顺差伴随着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增长逐步扩大,这期间我国对美元汇率也基本保持在8.2左右。进入2005年,我国贸易总额、贸易差额和汇率几乎同步地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2008年是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2%,平均每年升值约5%。伴随2005年-2009年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我国在2008年却实现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顺差额,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达到历史高位,贸易总额达到历史性的25616.4亿美元。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出现贸易顺差开始下滑,2011年一季度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可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2009年-2011年一季度我国顺差缓解的原因有汇率滞后效应发生作用的影响,也和我国最主要顺差来源美国、欧盟国家在金融危机后进口骤减有关,另外新兴经济体在加工贸易和低端产业中逐渐站稳脚步与我国产品形成竞争也是原因之一。

(二)2002年-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地区分析

亚洲、北美、欧洲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地。亚洲、欧洲、北美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下,与各洲的进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但是整体而言,近几年来我国的进出口都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一直都占到了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0%以上,是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和出口市场,亚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地,我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北美洲。我国出口顺差依赖性比较强,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逆差来源于日本、韩国、东盟、台湾和澳大利亚,并且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差额在不断扩大。我国进出口依赖性比较明显,产品多为富有弹性,这样是不利于我国外贸产业安全的。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2011年第一季度对巴西、俄罗斯、南非的进出口分别增长57.7%、34.2%和107.1%,贸易伙伴更加多样化。

(三)人民币升值对现阶段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复杂的,只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不会降低我国贸易总额,贸易顺差将会得到缓解

从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实际情况看,贸易总额总趋势是上升的,因此汇率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影响不明显。但是自2009年我国顺差下滑以来,贸易顺差一直下降。

2、人民币升值后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

据中央财经大学的一项研究课题-“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研究”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将近57%的中小企业税后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利润率在10%以下的企业占到了85%,利润率普遍不高导致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自然很有限。按调研的数据计算,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5%,57.85%的中小企业将面临破产。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测算,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据清华大学李宏彬等人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出口值将分别减少0.86%1.16%和1.89%。

3、人民币升值会使劳动力价格优势被削弱,就业压力加大

我国出口长期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我国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部分出口企业产品定价低、利润薄,大都采用薄利多销的战略立足于国际市场,然而人民币升值改变了这种局面。汇率升值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变的昂贵,结果是大量产品滞销,减少雇佣劳动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首选方案。外贸企业在吸收劳动力当面显得力不从心,人民币升值将会恶化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

4、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我国贸易结构调整

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而大量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亚洲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的出口结构与我国类似,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可能相对上升,国际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据商务部对我国重点联系的2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换汇成本为1美元兑6.71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0.77%,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5、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成本

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开采、钢铁、石化、航空、电力设备行业需要大量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以进口原油为例,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量高达2.39亿吨,平均价格为564美元/吨,同比上涨28.7%。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为689/吨,同比上涨了24.3%。美元贬值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能够降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从而减少输入型通货膨胀威胁,有助于缓解国内通胀形势。

6、人民币升值可以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关系,减少反倾销诉讼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劳动要素成本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价格优势我国已经占领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近年来,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急剧增加。2005年,法国政府认为大量涌入的中国纺织品使欧洲面临严重的挑战,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因此法国政府对我国和欧盟施压,认为中国和欧盟应该就保护欧洲本土纺织品行业达成协议;欧盟在2006年开始就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美国从2009年开始对我国钢格板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等等。通过汇率机制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小至缓解反倾销压力,大至表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大国努力促进世界贸易健康发展,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维护与贸易伙伴的密切合作关系的决心。

美国要求我国在人民币汇率趋向于自由浮动之前应该允许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此麦金农教授认为通过人民币升值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是不正确的。麦金农教授在驳斥汇率对贸易有预见性影响的同时又指出,低储蓄率和过度借贷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人民币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之间不相关。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其客观条件,巴拉萨-萨缪尔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汇率升值的客观原因,别国无法操纵我国的汇率问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根本上是由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继续稳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才能用好这把“双刃剑”赢得这场汇率战。

参考文献:

[1]吕江林.国际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马君潞,吕剑.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经济评论,2008(4):119-124

[3]付琼.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考――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升值[J].经济纵横,2001(1):31-35

[4]俞萌.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2001(5):24-28

[5]ito,takatoshi,isard,peteret.“economicGrowthandRealexchangeRate:anoverviewoftheBalassa-SamuelsonHypothesisinasia.”[J].nBeRworkingpaper,1997

[6]王泽填,姚洋.结构转型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J].世界经济,2009(4):38-49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9

在分析FDi流入问题时,一般会考虑到汇率所起的作用。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又有其独特的变化路径:1994年汇率并轨后,至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前,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围绕一揽子货币上下浮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波幅增大。

一、汇率水平与FDi流入

汇率水平变化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使同一产品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需求的国际转移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效应。汇率水平变化的竞争力效应会对FDi产生影响:对“市场导向”型FDi而言,东道国货币贬值将提高进口产品相对价格、降低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这也会吸引FDi的流入。当然,若企业投入品来源主要依赖于进口时,东道国货币贬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削弱了企业竞争力,这又会抑制FDi流入。对“成本导向”型FDi而言,东道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成本导向型FDi的流入,而东道国货币升值会抑制FDi流入。对中国而言,大量流入的FDi中成本导向型居多,一般认为人民币贬值有利于FDi内流。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以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减少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FDi应该呈负相关关系。

二、汇率波动与FDi流入

汇率波动率一方面反映了汇率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反映了一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尽管灵活的汇率会促进国际资本尤其是证券投资资本的流动,然而,与证券投资资本不同,对FDi这类长期资本而言,由于存在较高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多为风险规避者,过高地汇率波动率会抑制FDi的流入。因此,一般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率与FDi呈负相关关系。

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与FDi流入

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长期处于错位状态,对FDi的流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人民币被低估时,FDi流入会增加;而当人民币被高估时,FDi流入会减少。

四、国内开放程度与FDi流入

国内开放程度对FDi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的效应: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

由于GDp没有月度数据,无法计算进出口贸易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因此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同比发展速度作为变量。进出口贸易总额当月值数据也是以美元表示,但在求同比发展速度时已经去除了计量货币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一数据也是以现价表示,所以同样要利用Cpi进行调整。由于此处采用的是同比发展速度,所以只需要用Cpi的同比指数调整。

五、结论

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以间接标价法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加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减少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不太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中,由于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占较大权重,而人民币名义汇率长期以来主要盯住美元,不能很好地反映货币本身的价值,所以得到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没有与FDi流入呈负向关系。这种影响也通过汇率错位反映出来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错位十分显著,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确实对FDi的流入产生了影响。国内开放程度与FDi流入呈负向关系,这表明国内开放程度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补充效应。

有机化学反应汇总篇10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钉住汇率有管理浮动汇率汇率制度改革

自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年来的市场表现说明,人民币汇率已经异化为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虽然这一制度在稳定外汇市场、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下,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势在必行。

1人民币汇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单一钉住汇率比较刻板,不能及时反映对外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当我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周期不尽一致,尤其是两种货币的利差较大时,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增加。一般地说,一国汇率制度或货币政策的安排是同它的经济周期相一致的。在钉住汇率下,钉住国的汇率必然随着被钉住国汇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钉住国的经济周期同被钉住国不一致时,钉住国汇率变化的方向很可能对其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这种情况必然带来其国内货币政策的扭曲,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2在世界经济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决定出口不是名义汇率而是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名义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状况,加剧了国内外物价的脱节,不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的汇率大幅波动时,不利于发挥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节作用。而实际汇率的贬值将改变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例,促使出口增加。而实际汇率的升值将导致出口能力下降。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化不太大,但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0%以上。但由于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是钉住美元的,当我国贸易出口竞争国通过贬值扩大出口时,就必然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压力。为了钉住美元,我国不得不在贸易中做出较大的牺牲。

1.3不利于培育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汇率风险来自于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由于汇率的变化,使得在外汇交易和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不断增加,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作为外汇交易和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并运用灵活的风险管理技巧,才能规避交易中的风险。然而,在单一钉住汇率条件下,汇率的变化被人为的因素所左右,从表面上看,汇率的风险降低了。但由于被钉住的汇率是浮动的,因此这种人为地控制汇率变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人们的风险意识,对于外汇交易的主体必然是不利的。

1.4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不完善,对国内企业实行的强制结售汇使得中央银行承担了每天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

强制性的结售汇不仅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强制性的结汇还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但当外汇储备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如果在国内企业外汇需求不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还要继续买入市场多余的外汇。而买入外汇的同时需要支付人民币,这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5加剧了资本外逃

资本外逃是一种不正常的资本流动,随着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出现资本外逃的现象。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然而,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却不同于墨西哥、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一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不是因为投资者出于恐慌或怀疑而导致短期资本流动;二是我国的资本外逃也不是对政治或经济危机、税负加重、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作出的反映。实际上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除了在于来自压抑的金融环境、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以及不完善的法律监管外,还在于对外汇风险的规避。虽然政府承诺保持不贬值,但是在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情况下,周边国家货币的贬值却加剧了人们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资本外逃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促进因素

2.1.1国内金融市场的更加开放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体系和组织体系。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利率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基础产生影响;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后,将对国内金融交易服务提出全新的要求;服务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心,也将受到来自国外金融中介机构激烈竞争的挑战。

2.1.2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多变

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一是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二是金融市场的电子化极大地提高着市场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三是市场创新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使市场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1.3亚洲货币合作的进程加快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过分依赖美元的汇率安排威胁到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亚洲国家要维护金融稳定,不能依赖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必须积极开展亚洲货币合作。其模式有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日本与东盟十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三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加强亚洲地区的贸易和金融的合作,已成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要求。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角度,我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通过货币合作促进成员间贸易的进一步增长、稳定成员间汇率和促进区域的金融稳定。

2.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根据我国实际,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汇率水平;二是确定汇率调整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绝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方利益,把汇率制度改革同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汇率制度的新趋势联系起来,制定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近、中、长期目标。

(1)近期目标是逐步由单一钉住过渡为钉住一篮子货币,以适应贸易与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像一些小国那样只对美元作出反映。当前,欧元诞生后的国际货币市场已呈现美、欧、日三分天下的态势。由于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进行贸易与资本往来,一旦国际贸易形势与世界货币市场发生变化,与美元的单线联系将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因素的变动。因此,恰当的选择应该是钉住一篮子货币,通过篮子货币及其权重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联系程度进行合理反映。事实上我国货币当局近年来一直采用一篮子货币来监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合理性。尤其是美国、日本、香港、欧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台湾十大经济体与国内的贸易占对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可以将上述十个经济体作为一篮子货币。基本思路是设计一个多种货币所构成的虚拟货币,人民币汇率在进行调控时不再钉住美元,而是钉住人民币与该虚拟货币的汇率。同时,该虚拟货币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包含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币种,二是该虚拟货币的汇率能够反映中国产品在所有境外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三是该虚拟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反映出短期国际资金流出(入)中国市场的可能变化方向。

(2)中期目标是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实现人民币弹性目标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弹性汇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限弹性制,包括对单一货币的有限弹性和合作安排下的有限弹性;另一类是较大弹性制,包括按照一套目标调节汇率、管理浮动和独立浮动。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有限弹性难以实行,因为我国不能像亚洲和拉美洲的一些小国那样长时期地只对美元做出弹性安排,也不能像欧元区那样对外实行共同浮动。另外,我国也不能实行独立浮动,因为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货币;也不能实行管理浮动,因为我国当前的汇率调控手段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先进。因此,我国只能按照一套指标调节汇率即实行目标管理。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对国民经济计划给定的目标,确定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目标范围或变动幅度,一旦汇率超过了这一范围,政府就进行干预,使其恢复到目标水平;或者根据经济情况变化而修改目标范围,使汇率真正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当然人民币汇率区间大小的确立应综合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交易余额;季度国际收支余额的变化;国际储备的充足性与变化趋势;人民币利息水平。就目前形势而言,扩大人民币浮动幅度应分步骤实施。

(3)远期目标是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的有管理浮动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国际经验表明,资本管制只能起到短暂的隔离作用,而不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仍受到严格管制,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加入wto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我国金融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在中国放开资本项目的呼声日渐升温并提上议事日程。为防止我国经济遭受激烈的冲击,应该逐步地取消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从而为人民币将来的完全自由浮动与国际化提供一个市场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如.迈向全球化经济的思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戴相龙.对中国金融改革主要问题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

3张学友,刘本.人民币汇率的选择.西部论丛,2002(8)

4李婧.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J].世界经济,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