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十篇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十篇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33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1

盐城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简称“中考”)模式为“学业水平考试+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实验实践技能考查的学科说明由市教科院制定。

1.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总分760分,其中地理生物考试以a、B、C、D四个等级评定成绩,都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科目的考试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安排在6月16日-18日进行;市招生考试中心负责考务工作,集中采用计算机网上阅卷;体育考试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另行发文公布)执行。考生各科成绩统一合成后。各学科考试形式、分值等见下表。

学科分值考试时间(分钟)形式备注语文150150闭卷其中写作占60分数学150120闭卷英语120+30100+20闭卷+人机对话其中人机对话考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20分钟物理化学170150闭卷其中物理100分、化学70分思品历史100100闭卷思品历史各占50分体育40按《2017年盐城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执行地理生物60开卷初二年级课程结束后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考试,具体时间由市教科院通知。市教科院统一命题、阅卷。2.实验实践技能考查实验实践技能考查包含理化生实验考查和实践技能考查两部分,考查结果按学科以a、B、C、D等级呈现。

(1)理化生实验考查:理化生实验考查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按照市教科院制定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具体方案另行通知)。其中,理化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三年级的4月份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查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

(2)实践技能考查:实践技能考查科目包括信息技术、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等。其中信息技术由市教科院统一命题,考查形式为上机操作,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在初二年级的5月份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艺术、劳技、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内容与方式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研究确定,由学校统一组织考查,考查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应项目评价。

2017年以后入学的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期评价相结合,测评结果以分值计入中考成绩(具体方案另行公布)。

3.综合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学生在初中三年中①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包括社会活动与公益活动)、②交流与合作能力、③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④运动与健康、⑤审美与表现、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6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与实际表现。其中综合素质①、②评定结果为合格、不合格,其它各项评定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初一、初二、初三各科学期成绩纳入综合素质评定。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2

一、依据课程标准,抓好物理实验基本知识的复习

(1)认真仔细研究中考说明书,全面把握中考的方向。中考说明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制订的细化要求,每年都有一些变化,全面了解说明书对教材中实验的考查要求,这样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

(2)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提高实验基本技能。当前中考对基本仪器、仪表的考查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选择仪器(含量程)入手;二是从仪器的使用规则入手;三是从仪器、仪表的读数入手。复习时可采用对比复习的方法,找出异同点,加强记忆。

(3)熟悉各个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实验方案,特别是中考说明书上强调的21个探究实验;还要注重“StS(科学、技术、社会)”考查。

(4)掌握对图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例如能从图像上直接得出所需数据的能力,能从图像上分析出数据的变化特点,能根据图像总结出规律等,会一些简单的图像绘制,例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中的i—U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等。

二、抓好“5种实验题型”的复习教学

(1)估计、估算题。近年来估算类试题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成为中考新宠。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估算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长度、速度、时间、温度、体积和容积、质量和重力、温度和热量、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等,此外还涉及一些估算方法类题目。

解答估算题通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估算你熟悉的物理量入手,再结合相关公式,推算出你所不熟悉的物理量。二是将不熟悉的物理量,通过相关公式转换成你熟悉的物理量,然后再将不合理的答案一一排除。

(2)电学实验故障分析。初中物理电学故障只有几类:短路,断路,电流、电压表正负接反,电压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成了定值电阻或接成了导线(接短路了)。

(3)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法、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复习中应该使学生能够识别这些方法。

(4)开放性试题,开放型实验题。这类问题往往答案较多,解题方法多样化,要选择简单明了的答案进行回答,回答时要有清晰的逻辑并使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求解开放型实验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对实验过程的评估、对评估类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从实验元件选取、实验操作、实验推理、实验方法等入手,根据平时实验的要求,看是否违背实验规则,从而来评估方案、结论是否正确。

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

(2)教材中的插图和科学探究活动目录中的内容。

四、深入研究精选习题,提高学生答题表达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3

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三沙市社会事业与后方基地管理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一)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4

从枣庄市教育局获悉,近日公布的关于印发《枣庄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枣庄2018年中考时间为6月10日-12日,希望考生及家长抓紧这两个月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取得理想成绩!

考试时间和科目

文化课总分为680分,地理(50分)+生物(50分)合卷考试主要是初二学生参加,直接加入中考成绩,当然如果今年初三的孩子上次没考好的话,还可以再考一次,以分计。

即这次考试,大部分初三的孩子要考五场,总分为580分,全部初二的孩子要考一场地理生物合卷总分100分;部分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初三孩子以第二次参加的形式跟着考这一场地理生物合卷。

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汇总后的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考试成绩报送市招生办。

考试科目

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5

2018年中考继续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阅卷采用网上阅卷形式。

方案明确:

自2021年起将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学科纳入初三学生中考计分科目,具体考试形式、分值等另行通知。

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初三学生艺术学科素养考核。

学业考试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体育,共计5门。

考试形式

语文、数学、物理与化学三科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数学考试允许考生自带无编辑存储功能的计算器。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和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两种形式,其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时间以省教育厅文件为准。物理与化学考试试题分物理、化学两部分,考试在同一场次进行。

自2021年起将道德与法治、历史两门学科纳入初三学生中考计分科目,具体考试形式、分值等另行通知。

考试时间安排

文化科目考试日期定于6月16日、17日两天。

考试用时: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英语100分钟,物理与化学130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体育考试时间和办法另行通知。

毕业、升学成绩计分办法

语文、数学试卷总分各为130分。整卷实际得分为考生升学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超过100分的,毕业成绩按100分计。

英语考试总分为110分,其中闭卷笔试部分为9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部分为20分(由省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统一分值30分折算为20分),两项得分相加为考生升学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超过100分的,毕业成绩按100分计。

物理与化学试卷总分为130分,其中物理部分为80分,化学部分为50分。整卷实际得分为物理与化学升学成绩。物理部分得分乘以1.25,所得分数为物理毕业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化学部分得分乘以2所得的分数为学生的化学毕业成绩,分数达60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

体育考试总分为30分。考生得分达18分即为毕业成绩合格,升学成绩按实际得分计。

升学考试总分共计530分。

命题要求

1.各科考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留有必要的空间。

2.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努力体现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各科试卷题量适中,并合理设定试卷难易度,杜绝偏题、怪题。

市区职高预备班学生的考试时间和办法另行通知。

学业考查

初三阶段学业考查科目为:思想品德、历史、理化实验技能、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音乐和美术,并与初二阶段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实验技能考查成绩一同列为中招录取参考。

(一)思想品德、历史科目考查

1.思想品德、历史科目考查安排在5月18日下午进行,各科考查时间均为60分钟。其中历史为闭卷笔试形式,思想品德采用开卷笔试形式。

2.考查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分标准,各市(县)区各自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

3.思想品德、历史全卷满分各为100分,均按a(100分—90分)、B(89分—75分)、C(74分—60分)、D(60分以下)四个等级计为毕业成绩。

(二)理化实验技能、劳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科目考查

1.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安排在4月8日—4月10日进行,劳动技术考查安排在4月9日—4月27日进行,研究性学习考查安排在5月4日前完成。

2.考查全市统一要求、统一内容,各校负责实施,各市(县)区负责监督、检查。学校在考查前将考查方案报市教科院和市(县)、区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备案。

3.考查成绩均按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计为毕业成绩。

(三)音乐、美术科目考查

音乐、美术科目的考查注重学习过程,以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为主要依据。考查工作由学校组织,考查结果作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审美与表现”评定等第的重要参考。

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初三学生艺术学科素养考核。

补考

补考工作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

1.学业考试文化科目毕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准予补考一次,补考时间安排在6月底。补考及格者,毕业成绩以60分计,作为学校审查学生毕业资格的依据,但升学成绩仍以全市统考成绩为准。

2.思想品德、历史考查毕业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准予补考一次,补考时间安排在5月18日考查结束后的第一周内进行。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6

一、注重实验内容的过渡与衔接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在很多地方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有衔接的部分,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装片的制作等。因此,实验课前我先给学生梳理初、高中实验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对学生说明初中与高中生物实验课的不同之处,以此有效地切入高中实验课的教学,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

例如,在进行“观察各种各样细胞”实验时,我就在实验前问学生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显微镜,因为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中已学习过,学生不会感到陌生。然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忆初中实验做过的相关步骤和要领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尤其是高倍显微镜,这就让学生从初中的实验过渡到高中的实验操作中。同时,在实验课中我向学生明确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1)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在实验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标本可以被放大多少倍?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个数与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个数有什么区别?”通过初、高中实验内容知识的铺垫衔接,大大提高了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体现学生的参与探究和情感价值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生物实验教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注重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及创新,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并通过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新得出实验成果,而不能仅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实验内容,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实验内容,我就会让学生收集身边发生的热点新闻、医疗健康、当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素材,让他们了解生物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些学生通过对工厂废气、废水的处理开展生态环境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又切实落实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验教学除了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操作情况外,还要体现探究性。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我要求学生将此实验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洋葱,于是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我会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提问“为什么实验前要漱口”“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其他植物细胞时用清水?那么,能用清水代替生理盐水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进而自主地获取知识。在“观察叶片上的气孔”实验中,我让学生自选植物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在一些较厚的叶子上撕取表皮更容易。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从感性上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习“酶的专一性”实验时,学生提出质疑:“胃蛋白酶能把胃自身催化分解吗?”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酶的反应条件以及细胞膜结构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等理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发现、主动地评价,从而获得新知。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7

关键词:气体制取;学习疑难;解决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2–005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要“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气体制取是初三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也是化学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学习内容包括药品的选择、制取装置的确定、操作步骤的安排以及如何检验、验满等。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听课经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和发生装置的设计是学生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笔者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这些学习疑难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1疑难分析

案例1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考虑如何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大部分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有同学想到“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紧握锥形瓶,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同学建议“应先在锥形瓶加水到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把导管放入水中,双手紧握锥形瓶,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首要步骤,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并未接触该装置且生活中也未遇到相类似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根据“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当要学习的内容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难度将大大增加,学生将无法有效建构新知识,所以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束手无策。虽然有个别学生想到方法,但由于不明了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所设计的方法都不尽合理。如“先把导管放入水中,再双手紧握锥形瓶,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由于体系不密闭,即使气密性良好,也不会在导管口观察到气泡。再如“应先在锥形瓶加水到浸没长颈漏斗下端……”,虽然解决了体系密闭的问题,但改变体系气压的方法又不合理,因为水会吸热,光靠手部热量,不会在体系内产生明显压强差。

1.2解决策略

1.2.1运用引导性材料启发学生思维

案例2教师先让学生回顾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思考该方法的原理,即利用手部热量改变装置气压,造成压强差。教师质疑:如果试管底部有破洞,此方法是否有效?引导学生归纳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装置必须是密闭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案例1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此装置是否为密闭体系?如何使装置密闭?如何有效改变装置内的气压,产生压强差?学生思维活跃,设计出多种方法。方法一:堵住导管口,从长颈漏斗口加水,若形成液面差,则气密性好;方法二:将导管放入水中,从长颈漏斗口加水,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方案三:用水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用注射器在导管口推拉(或吹吸气)……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因此属于下位学习),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1]。案例中教师通过复习、讨论、归纳,展示引导性材料,即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则(密闭)和原理(产生压强差),那么后续设计方法则变为下位学习,学生思维桎梏被打破,学习变得水到渠成,学生轻松完成新技能的同化。

1.2.2运用分类思想进行专题研究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虽然简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装置,大多学生依然一筹莫展,且近年各地化学中考此类试题也屡见不鲜,因此在课时充裕、学生层次较高的前提下,可设计专题课突破难点。运用分类思想,抓住主要特征,利用实验、讨论、点拨、剖析等手段,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实质、掌握每类装置的常用方法。在课堂结构安排上应注意装置呈现要由简单到复杂、思维水平要由低到高,流程可如图2所示。

最终可引导学生归纳“设计气密性检查方案的原则与基本思路”,内容如下:

(1)原则:“密封”(通常可加水液封)。

(2)检验原理:使封闭体系不同位置的仪器空间之间产生压强差,并且通过产生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主要通过气泡的产生、液面的高度差、活塞归位等现象来进行判断[2]。

(3)检验方法: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要改变密闭体系内的气压、产生压强差,可改变温度或气体体积。若改变温度,可用手捂法或酒精灯微热法等;若改变气体体积,可用注射器推拉法或水压法等。

2发生装置的设计

2.1疑难分析

案例3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书本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多套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并在纸上画出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组装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甲设计了图3的左装置;学生乙设计了图3的右装置;学生丙将左装置的锥形瓶换为试管;学生丁将右装置的试管换为锥形瓶。教师询问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装置设计,学生沉默以对。

发生装置的设计是初中化学中锻炼学生装置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绝佳题材。根据课本提供的实验仪器,可设计九套发生装置,但案例中,集体智慧下,也仅出现四套装置,且是课本提供的装置原型或原型反应容器的互换。可见学生的思维仍然困囿于课本,他们提供的设计只是简单的模仿,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本案例中,发生装置的设计成为了教学中的疑难点。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缺陷,可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并没有向学生小组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而是要求学生根据书本图片来设计装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前运演阶段(约2~7岁左右)、具体运演阶段(约7~12岁左右)、形式运演阶段(约12~15岁左右)[3]。初中学生处于由具体运演向形式运演发展过程中,即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本着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原则,在教学中还应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案例中出现的仪器学生并不熟悉,其中烧瓶、锥形瓶、长颈漏斗甚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陌生事物,就要求初三学生脱离具体仪器,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图片)进行逻辑运演,实在是强人所难。

2.2解决策略

2.2.1借助具体仪器,促发具体运演

案例4教师以四人为一组,每组分发两套仪器,每套仪器包括烧瓶、试管、底部有破洞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注射器、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弹簧夹、多孔塑料板、烧杯、集气瓶、导管若干等,以及大理石、稀盐酸等药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之后,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展示作品,过程中不断有同学补充、交流、评价,出现了不少创新设计……

本案例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仪器。学生操作这些仪器,多次尝试后,都能自主设计出合理的发生装置。而生生交流、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碰撞,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但是这种运算还是有局限的。一方面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另一方面,这种运算是孤立的、零散的,还不能形成有机系统。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点拨归纳,帮助学生由具体运演向形式运演发展。

2.2.2运用事物发展规律,引发形式运演

案例5教师先利用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阐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然后从原型开始,运用“反思不足改进装置”的逻辑运演模式,使装置不断变化,具体流程如图4。

我们知道事物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如自然界从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演化到高级智慧生物(人类)。从简单到复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从简单的原型开始,持续不断地发生细微变化,最终发展为复杂的新事物。教师采用这一朴素的事物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颇有新意。对于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运用这种形式运演的方式教学,受益可能更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实验教学,应多点“做中学”,少些“讲实验”或“看实验”,同时教师要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来设计教学,在实验中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2.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8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7〕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主动适应新高考改革,实现学、考、招有机衔接,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招生运行制度和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三)改革目标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到2021年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多元录取模式,健全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保障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实施步骤

——2017年,认真领会上级改革精神,加强学习研究,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新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18年,加强初中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公布《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覆盖开展中考改革方案宣传,修订完善高中招生录取办法。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开始,毕业时将按照改革后的招生录取办法进行录取。

——2021年,按照《马鞍山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逐步形成科学高效、多元评价、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和省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也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考试科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课程均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包括听力部分,物理、化学、生物学考试包括实验操作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2.考试方式。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科目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考试内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确定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绩呈现。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合格”或“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

(1)省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学科考试,考生成绩按原始分呈现。

(2)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以及体育与健康考试,考生成绩按原始分呈现。

(3)音乐、美术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

5.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市(县)教育局组织实施。

体育与健康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由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办法,市(县)教育局统一组织考试。

音乐、美术学科考试由市(县)教育局按照省颁布的学科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

生物学(含实验操作考试)、地理、信息技术三门学科的考试在八年级下学期举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含实验操作考试)、化学(含实验操作考试)的考试在九年级下学期举行;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相应学科结束时进行。

(二)改革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为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修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组织、指导学校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初中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市(县)教育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1.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维度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

2.评价办法

(1)建立档案。各初中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框架内,通过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成长记录系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规范操作。各初中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突出写实记录,避免集中突击。每学期末,各校要组织管理员、教师整理遴选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导入学业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学校开展的涉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活动记录,加强公示,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准确。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数据自动导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系统”,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抽查。

(3)等级评定办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采取纪实报告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记录和等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维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价的等级比例按学校实行总量控制,各学校比例相同。各学校除思想品德维度外,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四个维度评价为a等级的学生不超过参与评定学生人数的30%,a、B两个等级的学生不超过80%。

3.结果运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纪实报告形式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和等级。将五个维度评价结果转换成等级值,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构成。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实行“4+4+1”的成绩计算模式,其中“4”代表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4”代表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1”代表综合素质评价。地理、生物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考试成绩合格作为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门槛条件。

2.完善录取程序和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2021年毕业时采取新的招生录取办法。

(1)市区省示范高中。继续实施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10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市区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主要依据是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绿色指标;

(2)市区其他普通高中。市示范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学校)招生在市教育局规定的批次内进行;

(3)县(区)普通高中。各县(区)教育局应结合实际,制定县域内省示范高中指标生分配办法,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4)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统一纳入志愿批次管理,使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统一招生录取平台。

3.建立多元评价和录取机制。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满分为20分,五个维度a、B、C、D四个评价等级分别赋分为4分、3分、2分、1分,各维度等级值之和即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总值,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总值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市级以上示范高中可以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自主招生。鼓励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试点实施自主招生。

4.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和政策加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学校数量和招生比例。省级示范高中及民办高中可以按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的5%申报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市级以上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要纳入自主招生管理。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招生程序、招生数量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报省教育厅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并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后开展专业技能测试,纳入普通高中招生录取提前批次统一管理,确保自主招生各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除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保留的加分项目外,其他政策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三、保障措施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合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教育局成立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对中考改革的统筹规划,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前公布相关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中考各项改革。各县教育局于2018年6月底之前,制定出台本县中考改革方案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做好宣传引导

要多渠道、多形式认真做好中考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充分知晓中考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方法举措,确保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听取*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建议,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

(三)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四)强化政策配套

修订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录取办法,出台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初中教育教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本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确保在外地就读的我市户籍考生回到户籍所在地享受同等的招生录取政策。

(五)健全管理机制

健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诚信机制,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跨市招生、超计划招生;制定公布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负面清单,严禁民办普通高中擅自提前招生、违规掐尖招生、超计划招生和单独组织考试,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考试秩序。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白城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与选拔规律,深入推进白城市考试招生制度建设,构建更加科学高效与高考相互衔接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推动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3.坚持科学规范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考、招有机衔接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4.坚持合理导向原则。统筹规划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按照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改革目标。到2020年左右,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实行“两考合一”,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1.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共13门课程。

2.考试内容。命题将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观为考查内容,着力提升考试评价的育人功能,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3.命题方式。我市现阶段继续采取委托吉林省教育考试院命题的方式命题。命题将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增强综合性,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增强应用性,注重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性,减少单纯记忆类、机械训练类试题,加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

4.考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九个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其他科目实行闭卷考试。蒙古族中学的考生仍考汉语文和蒙古语文(蒙授、加授)两种语文。试卷的组合方式为:语文、数学、外语单独成卷;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物理、化学合卷;地理、生物学单独成卷。

(2)体育与健康科目初一、初二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行确定,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初三毕业年级考试执行《白城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3)理化生实验操作。物理、化学、生物学三个科目实验操作考查以现场测试方式为主。依据学完即考的原则,由市教育学院制定理、化、生三个科目实验操作能力考查的标准和要求,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

(4)外语听力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继续执行《白城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力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满分分值调整为30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三个科目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市教育学院确定考试标准和要求,县(市、区)具体组织实施。具体方案须报白城市教育局审批。

(6)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考查由各地根据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办法由县(市、区)确定并组织实施。

5.考试时间。八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地理、生物学两门科目的文化考试和生物学实验操作考试。

九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七门科目的文化考试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的实验操作考试及初中毕业年级体育与健康科目测试。

6.成绩呈现。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单科等级根据单科原始分确定,等级设定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10%)、B(30%)、C(30%)、D(29%)、e(1%)。如果出现满分人数超过考生总人数10%的特殊情况,则满分者均为a,后续等级所占比例相应扣减。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以分数呈现,初中学生毕业时以等级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等级呈现。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客观记录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建立规范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档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方面,客观记录、综合反映和多元评价学生在初中三年的成长过程。

2.完善评价程序和办法。依据学生个人重要或典型活动写实记录、收集审核的事实证明材料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进行等级评价。

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形成学生电子档案,为招生录取工作和高中阶段学校服务。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每学期末,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对遴选出来、拟用于招生使用且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于每学期末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每学年末进行一次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等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均采用计算机操作的形式进行,每学年呈现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维度的评价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以等级呈现。毕业时综合三年的评价情况,按照七年级占30%、八年级占30%、九年级占40%的权重求平均值,换算成等级。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a档不超过本年段学生总数的40%,C、D两档总量控制在10%以内,其他为B档。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采取“4+4+1”录取计分科目模式。第一个“4”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科目。第二个“4”指的是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科目。“1”指的是在地理和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结束并公布分数后,由学生任选一科作为计分科目。

2.计分科目与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笔试90分、听力3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初一年级10分、初二年级10分、初中三年级30分),物理70分,化学50分,道德与法治60分,历史60分,地理50分,生物学50分。满分700分。

3.把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于划定招生学校录取标准,学业考试成绩同等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自主招生学校要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作为录取主要条件之一。

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努力促进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5.继续实施指标生(推荐生)政策。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指标生(推荐生)政策,指标生(推荐生)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75%。指标生(推荐生)的招生政策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措施。

(四)试行自主招生政策。有自主招生需求的普通高中学校,可向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自主招生申请,经批复同意,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省教育厅报备审批,通过后,方可试行自主招生,并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为期三年的动态管理。三年后,由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试行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学校继续进行自主招生。试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要根据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需要,依法依规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自主招生指标应控制在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以内。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管理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确保考试安全和公平、诚信考试。

1.做好招生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根据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以及区域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等原则科学核定招生计划、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2.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吉林省初中学生中考录取有关奖励政策》规定设置中考加分,不得另行增加任何加分项目。结合实际,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3.规范招生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4.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各项改革任务从2018年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全市同步实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基础教育科、职业与成人教育科、体卫艺科、法制科、教育考试院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履职尽责,紧密协作,全面做好考试招生各项工作。各学科考试均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督导室、法制科、教育考试院进行全程督导与检查,促进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的健康发展。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改革总体部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细则,确保改革推进平稳有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深化教学改革。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发展素质教育。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关于切实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教师要全面把握学科,运用科学方法,力求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考查方案篇10

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能否长期坚持,关键是对国民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化学课程性质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美国西博格教授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可一些地方受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让初中化学教学强行与高考接轨,人为地弱化初步中化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一、化学在中考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与高考性质不同。可一些地方把中考与高考对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分值都上调到150分,而物理下调到85分、化学下调到60分。分值下调势必压宿考查的容量,很难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考查。

二、化学实验被严重弱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方案中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几年前一些地方在中考中增加学生物理、化学的实验能力考查,这一举措促进了化学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如今中考物理、化学分值下调,实验技能考查也不被重视,很多学校的实验技能考试,只是由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学生进入实验后只是交实验报告,面对实验台上的药品、仪器却一头雾水。

三、科学探究被形式化,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的主题,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实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科学探究落实在“做科学”上,而是停留在“练科学”上。

四、对化学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由于中考化学学科分值下降,社会、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化学已成为一门边缘化学科,客观上化学学习远比学习记忆性的文科困难的多,所以学生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文科学习上。

几点思考:

一、中考制度如何改革?中考是基础教育结业考还是高一级学校选拔考?如何定位,这些年一直摇摆不定,有时分两轮考,一轮算结业,一轮算升学,但两轮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家长负担太重。再如试卷分两卷,一卷作结业评价,一卷作升学选拔依据,两卷考又会增加试卷长度和考试时间。现要又有人提出取消中考,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取消中考不现实的。高中分流,教育部门总得提供一比较客观的依据供家长选择。十二年义务教育条件还不具备,中考作为基础教育结业评价的定位还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按照这一定位,中考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之间的分值差异就不宜过大,同时还可以实行两轮中考,初二时进行历史、地理、生物考查;初三进行语文、数学、外语物、物理、化学、思想品德考试。中考试成绩应由多方面组成:笔试成绩和技能成绩,如外语有口语成绩,物理、化学有实验技能成绩。

二、化学实验教学应给予足够重视。评价中国教育,大家都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这和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实验教学密切相关,在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把科学探究单独设立主题,让学生在“做科学”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前些年,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省政府投入巨资扶持苏北农村中学,建起了较高质量的实验室,下拔了药品和成套设备。可是苏北农村中学的实验开出率仍很低。很多仪器、药品到今天还没拆封,实验室水路不通,易损、易耗仪器、药品无法及时补充。原因有(一)、由于编制有限,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和管理者,(二)学生实验是在黑板上,试卷上进行的。年度对实验室考评,看看资料,走访一下学生,而学生是否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无人过问。(三)长期习惯纸上探究,老师在黑板写实验计划,学生在试卷上猜想和假设,在试卷上做探究、在试卷收集数据、整理资料,在试卷上进行交流、反思。有一种怪现象:真正动手实验的学生考实验时还考不过没有动手实验的学生。

重视实验教学,一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定期补充药品、仪器。疏通实验管道,维护实验器材。二要加强实验室管理,配齐实验室管理人员。三要强化实验室软件建设。四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也应是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评价。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合作意识、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后自我评,同组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综合这些因素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等第形式进行评价,与中考笔试成绩一起作为初中学生化学学业成绩。

三、基础教育如何评价?做法一:全面考试,用全面应试教育,促进全面素质提高。初中阶段学习内容都要纳入评范围,中考八年级进行一部分如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九年级五月份进行体育、信息技术、英语口语等中考。六月份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思想品德考试。把多次考试成绩相加,再划定各类高级学校录取线。这种全面考试,只是选拔考试,因为只要学生参加,不论成绩如何都毕业,这样基础教育等于放任自由。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中学学生连整数四则运算都无法进行,小数除整数必须借助计算器。语文方面应用文能有多少会写?错别字连篇,把大量网络语言应用到作文上。英语虽然现在全民学英语,大有在基础教育中进行洋务运动之势。可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比语文,数学好。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时,有时要全面考察,有时又宣称减负。基础教育已经到了无所适从的地步。

学习评价是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有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作为初中学生化学学业评价到少应有三个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等第;学习档案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