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1:37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1

一、总体要求

以乡镇和农村液化气市场整治为重点,以行业质量安全规范为抓手,按照“属地管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液化气供应模式,切实消除小液化气行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并逐步建立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综合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

年目标:摸清全县液化气行业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监管档案;编制完善液化气专业规划;开展典型乡镇示范整治试点;全面推进各乡镇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摸索具有代表性的整治规律。

年目标:全面实施液化气行业整治活动,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引路作用,大力推进我县城乡液化气供应市场的规范化。在有条件的乡镇推行“预约配送”式供应体系;其他乡镇则通过扶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公司直营站、提升改造一批基础条件一般的供应站、查处一批经营条件恶劣且整治不到位供应站和销售点以规范市场。

年目标:通过对液化气经营企业的城乡经营市场的安全专项整治,达到基本消灭违法经营液化气现象,液化气储配站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各供应站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日常安全管理有序;液化气行业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明显提高。确实做到为城乡居民提供量足、质优、价格合理的燃气产品、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燃气使用环境。

二、整治重点

1、整治范围:各乡镇范围内,根据《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划分的从事瓶装燃气综合经营或瓶装燃气供应经营单位和个人;

2、整治重点:不按照规划设置站点的行为;站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违规倒灌充气现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

三、工作步骤

根据县政府对全县“十小”行业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县液化气行业的整治将分三年组织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各乡镇根据整治范围对小液化气行业进行一次调查,以行政村(街道)为单位,摸清小液化气行业的分布、数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优化布点:编制完善城乡燃气专业规划。按照《条例》的规定,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十小行业整治与规范的要求,做好燃气专业规划的修编工作。要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点的原则,明确燃气事业的发展目标,优化布局,提出控制性的规划方案,为燃气设施、瓶装燃气供应站点的建设、管理和行政执行法提供规划依据。今后凡不符合规划的燃气项目和供应站点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和设置;按照规划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一律不得挪作它用。

3、严格标准、控制源头:年月底前,根据省燃气管理条例、省瓶装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燃气专业规划,对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所属的供应站和瓶装燃气供应经营单位进行许可审核。对不符合燃气专业规划的,实施关停;

对符合燃气专业规划,达不到《条例》和整治标准要求的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所属的供应站,要改造提升,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关停;

对符合燃气专业规划,达不到《条例》和整治标准要求的瓶装燃气经营单位,整改后达不到要求的,实施关停;依法注销相关证照。

4、规范服务:在调查摸底、整合站点设施的基础上,统一服务标准,确保连续、安全、标准量化供应,未经批准,不得停止供应液化气。进一步加强(瓶装燃气综合经营单位)管理,销售的液化气实瓶应标注以下内容:

(一)企业名称(委托充装的还应有液化气充装企业名称)。

(二)液化气充装量。

(三)气体质量承诺。

(四)服务投诉电话号码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电话号码。

实施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

5、依法加强监管:年下半年,确保落实,会同整治成员单位全面推进,确保落实。

6、总结提高,健全制度:在总结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包括各点的档案、制度、日常监管制度、应急制度等)。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建设局牵头成立小液化气供应点质量安全整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建设局张铧局长担任,配合单位为县工商局、公安局、安全监督局、质量技监局、发改委(物价局)。各乡镇要落实联络员并制定整治本乡镇整治方案。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2

(一)全面排查液化石油气事故隐患。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查处违反《省燃气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行为,排查治理在经营、经销、运输、检验、使用等各环节的事故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清理规范液化石油气经营市场。完成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的规划、布点建设,严格实行液化石油气经营许可、供应许可管理,坚决取缔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经营许可证或供应许可证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

(三)强化充装源头环节的安全监管。按照特种设备与气瓶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杜绝充装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气瓶、非自有产权气瓶、无电子条码气瓶等违规行为;加强液化石油气贮灌场所的安全生产和消防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四)落实好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公共场所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餐饮、小吃店、夜排档等重点单位和个人,具备相应的气瓶安全使用知识、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自觉遵守安全使用规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二、职责分工

各镇乡、园区、各部门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思想认识出发,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力协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我市的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工作。根据11月21日市政府会议精神,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由市质监局牵头,各镇乡、部门职责如下:

(一)镇乡园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本辖区内的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供应站点进行登记造册,掌握经营门市的基本情况;对餐饮、夜排档等重点场所,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检查,督促加强现场管理,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二)住建部门:负责做好全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和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及经营安全管理工作。抓好液化石油气国家法律法规、燃气标准、规范及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按规定权限办理燃气经营企业、供应站点的资格审查及批准,查处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供应许可证的非法经营企业、供应站点;对用非法制造、报废、改装的气瓶和超期限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的经营企业、供应站点,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进行查处。

(三)质监部门: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等法规,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及液化石油气充装环节的安全监察工作,加强对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使用登记管理和电子条码管理,严肃查处超过检验周期、超过使用年限及报废的钢瓶,监督钢瓶检验单位对报废钢瓶进行破坏性处理。

(四)交部门: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瓶装气体的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进行检查,查处无危险品运输资格从事瓶装气体运输的机动车辆,严肃查处不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运输液化石油气瓶的违法行为。

(五)工商部门:凭许可审批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核发营业执照;与住建部门协同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依法查处短斤缺两、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维护液化石油气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六)公安部门:处置违反公共安全的非法囤积钢瓶、违规过气、暴力抗法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抽查;加强对宾馆饭店等餐饮行业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管理,督促他们正确规范使用;在路面执勤中强化对运输瓶装气体车辆的检查,重点检查所有进出我市的瓶装气体运输车辆(含电瓶三轮车),并知相关部门进行检查。

(七)城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城区范围内无证经营的燃气供应站或代充点;加强对城区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的马路小吃和夜排档市场的安全和秩序监管,劝导用户选择合法的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供气,并直接与供气企业签订安全用气合同。

(八)安监部门: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协调相关部门重点整治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及无证上岗行为,对各液化石油气经营站点、重点使用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教育、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进行督查。

三、时间部署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镇乡、园区、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明确整治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和要求。

(二)自查自纠阶段。各镇乡、园区、各部门要按各自职责,组织、督促和指导相关单位依照《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和整治工作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全面排查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排查结束后请将《液化石油气经营站点基本情况统计表》于年12月31日前报市安委会办公室。

(三)集中整治阶段。各镇乡、园区组织对本辖区内的液化石油气经营站(点)、餐饮饭店等重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严厉查处,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四)总结验收阶段。各镇乡、园区、各部门对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镇乡、园区、各部门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于2012年3月20日前报市质监局安全监察科。

四、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各镇乡、园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液化石油气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按照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各镇乡、园区、各部门要把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与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时总结专项整治的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确保整治质量和整治效果,达到整治目标。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3

关键词:LnG加气站BoG回收功能

中图分类号:U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28-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需求、节能环保、治理雾霾大背景下,天然气及其相关行业得到了快速蓬勃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预计2020年需求将达3000亿m3。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柴油、汽油的价格高位运行,液化天然气(简称LnG)作为优势燃料,在长距离运输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底,中国LnG动力车总保有量大约为130,000辆,预计到2020年中国LnG动力车总保有量大约为800,000辆,届时中国LnG动力车对天然气燃料的总需求量也将增长至目前的10倍,从18亿m3提高到180亿m3。针对此需求,LnG加气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目前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运营LnG加气站共有1962座,预计到2015年底将会增长至2600座以上。

1BoG的产生原因

LnG加气站不同于CnG加气站,供应的产品为低温天然气。由于吸热或压力变化造成LnG的一部分蒸发为气体BoG(boiloffgas)。

LnG加气站中,通常将LnG低温绝热地储存在储罐中,运行时经低温绝热的管道转移至潜液泵、加气机等设备中。虽然LnG储罐和运输设备都采用低温绝热结构,但存运设备与外界环境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热量交换,加上LnG具有低温性、易蒸发气等特点,在储存运输设备中难免会产生蒸发气体。此外在加气站的运行工艺流程中,特别是LnG卸车和加气过程,系统结构也跟环境存在接触,这也会导致BoG的产生。一般在LnG加气站中,BoG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储存运输设备漏热;第二,卸车和加气过程中的空间置换;第三,LnG潜液泵运行时产生热量;第四,其他一些原因,包括环境大气压变化以及卸车时压力闪蒸等。

2BoG的产生量

由于实际中每个LnG加气站的储罐容积大小和管道长度不同,BoG产生的气体量也不同,为便于比较和计算,我们以常见的加气站为例进行计算,假设以二级LnG加气站为例,站内设置2座60m3储罐和敷设150mDn40低温管道,进行BoG蒸发量计算。

2.1LnG储罐日蒸发量计算

该工程选用2台LnG储罐,单罐容积为60m3,储罐额定日蒸发率为0.30%,每罐用完的周期为2天,为简化计算,按照均匀用气计算,即储罐日蒸发量为145nm3。

2.2管道日蒸发量计算

该项目站内低温管道长度为150m(D45×3.5),考虑低温阀门以及其它设备,站内管道当量长度为260m(D45×3.5),每平方米管道吸收热量按25w/m2考虑,即日总吸收热量为79354kJ。

液化天然气气化包括显热和潜热两部分,在饱和状态下,计算主要以潜热为主:

Q总=Q潜=rm

式中:Q总为液化天然气气化吸收总热量(kJ),即79354kJ

m为天然气质量(kg);

r为液化天然气气化潜热(kJ/kg),取515.4kJ/kg

经计算,站内管道系统吸收79354J热量后,气化216nm3/d。

2.3LnG槽车释放量

卸车完毕后,一般LnG槽车内气体压力为0.4mpa,如果将气体进行放空处理,将造成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考虑将其回收,当槽车压力降至为0.1mpa时。每辆LnG槽车可回收天然气162nm3。二级站日加气规模为2.5×104nm3,每天需1辆LnG槽车到站,即平均每天需回收243nm3天然气。

合计每日本站BoG的排放量大约为604nm3。

3BoG的回收方法

为安全运行,此部分BoG气体若不经过措施处理,只能通过放散管放散掉,对于LnG加气站的运行成本无形中就增加很多。针对此问题,我们是否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把BoG气体进行回收。

3.1进入城市管网

LnG加气站产生的BoG气体通过站内设置气化调压计量装置换热调压后进入城市管网。流程为:LnG加气站产生的BoG气体均回到LnG储罐,通过空温式气化器和电复热器换热成为常温气体后,根据城市管网的压力机制经过调压器调压后进入城市管网。此方法的回收优点是设备投资少,只投资气化调压计量装置,投资额约为4万元。以每日BoG的排放量大约为604nm计,每标准立方米的回收价格约是2.0元/nm3,与直接排放比较,回收收入是1208元。不利条件是此方法要求站外附近有城市管网,站外没有城市管网就没法回收。(见图1)

3.2设置CnG加气功能

在站内设置小型CnG压缩机,将产生的BoG气体气化后加压为CnG,设置CnG加气机或者将CnG外销至CnG加气站。流程为:LnG加气站产生的BoG气体均回到LnG储罐,通过空温式气化器和电复热器换热成为常温气体后,为减少压缩机的频繁启动,设置缓冲罐储存和缓冲,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进入CnG加气机或停在站内的CnG拖车。此方法需要设置设备为小型CnG压缩机,投资约为60万元,压缩过程中的运行成本为0.4元/nm3,外销回收价格约是3.0元/nm3,以每日BoG的排放量大约为604nm计,回收收入是1812元,一年内可回收投资成本。不利条件是当站内设置加气机时,由于CnG车辆行驶路途较短,主要是在城市及周边运输,加气站若距离城市较远,较少的CnG车辆来加气,满足不了BoG放散量的回收。当站内设置的是外销时,需增加CnG拖车提车位,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规定,LnG加气站的建站等级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建站投资。(见图2)。

3.3BoG再液化

原理:液氮的液化温度为-196℃,LnG的液化温度为-162℃,在LnG加气站中,采用低温液氮作为载冷介质循环供冷使BoG再液化。

方式:液氮管道在LnG储罐的气相空间内形成液氮盘管,构成液氮冷凝装置。将装载有LnG的槽车和LnG储罐通过进出液管连接,开启LnG储罐内的液氮冷凝装置,液氮储罐中的液氮流经LnG储罐的气相空间,使LnG储罐中的BoG冷凝转化成LnG,直接降落在LnG储罐液相空间,此种方式需要LnG出厂前增加液氮盘管,站内需要设置小型液氮储罐。投资约为30万元左右。成本是消耗液氮成本,回收价格还是LnG价格。缺点是:加气站周边不能够容易买到液氮的,此法处理比较不方便。(见图3)

3.4BoG发电

LnG加气站产生的BoG可经过在站内设置的小型天然气发电机并网发电,这样既可以满足站内用电需要,也能输出电量。需要设置小型发电机,投资约为30万元左右。以上述产生的气量为例,每日可发电1800度左右,站内自用400度电,每度电的回收价格0.3元,可回收收入为420元,2年内可回收投资成本。(见图4)

4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BoG回收方式均能降低加气站的运行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减少大气污染,起到节能减排作用。不同的BoG回收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随着LnG产业的发展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相信各种新技术将会在BoG回收上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顾安忠.液化天然气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尹.BoG压缩机在LnG接收站的应用[J].压缩机技术,2009,6(218):35-38.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4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规定,高度为10层以上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以上的其它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为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时,应采用管道供气。在刚刚通过的《广东省燃气管理条例》中又明确规定:十层以上房屋建筑的燃气管道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尚未安装燃气管道的城镇,十层以上房屋建筑应当鳞集中供气系统。该条例再次强调了高层建筑实行燃气管道供应的必要性。

在我省的绝大部分城镇,液化石油气小区管道供气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尚未达到小区供气的区域,甚至还未开始搞小区供气的城镇大量存在。这些城镇和这些区域的高层建筑集中供气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气源。城镇管网化是燃气发展的总趋势,所以,作为要被城镇管网取代的临时供气系统,在用户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仅为房屋的报建而花大量资金建设一个气化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采用瓶组集中供气,方式用两种,一是强制气化,二是自然气化。强制气化不仅其设备昂贵,按照规范来建造瓶组间和气化间,还要绝对保证电源、热源的供应。相比之下,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便是自然气化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CB50028—93)规定,瓶组的气瓶总体积不超过1m3时,可将其设在建筑物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总体积超过1m3应将其设置在高度不低于2.2米的独立瓶组间。而且独立瓶组间与其他建、构筑物要有足够的防火距离。也就是说,在房屋建筑规划的同时,要划出足够面积的地来建独立瓶组间。据调查,一般瓶组采用的都是50Kg的钢瓶,体积不超过1m3,则气瓶总数不多于8个,那么8个50Kg钢瓶的供气能力满足多少户呢?这就涉及自然气化能力问题了。

二、单瓶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

(一)气化原理

自然气化是指容器中,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依靠自身显热和吸收外界环境热量而气化的过程。

容器尚未导出气体时,液化石油气的压力为液温与气温同为,时的饱和蒸气压p0。开始从容器导出气体后,压力下降,相对应的液体温度也同时下降。如图1所示的实践,经过S时间后,液温达t0'并保持不变,此时压力为t0'时的蒸汽压p0',容器内的气化速度为V0',气化将继续下去。从开始导出气体到S时间内,利用显热的气化速度和原有气体的导出速度的总和从v0'减少到零;相反,靠传热的气化速度由零变为v0'。经过S时间后全靠传热气化。

实际上,容器内导出的气体压力要满足调压器入口最低允许压力ps的要求,也就是说,液温必须在不低于ps时的温度ts的范围内气化,速度为V0。

(二)自然气化能力的计算公式

在以t0为最低允许液温时,S时间内容器的气化量为

G=G1十G2+G3(1)

式中

G——S时间内总气化量(Kg)

G1——S时间内依靠自身显热的气化量(Kg)

G2——S时间内原有气体向外导出量(Kg)

G3——S时间内依靠传热的气化量(Kg)

上述三部分气化量分别为:

G1=1/VG'Cpm(t-t0)(2)

G2=(V—G'V)(p—p0)(3)

G3=1/VKF(t-t0)*S*1/2(4)

式中

V——气化潜热(KJ/Kg)

G'——容器内的液量(Kg)

t0———最低允许的液温(℃)

t——空气温度(℃)

Cpm——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热(KJ/Kg·K)

V——容器的内体积(m3)

v——t—t0液化石油气的平均比容(m3/Kg)

p——气态液化石油气空化前的密度(Kg/m3)

p0——气态液化石油气t0时的密度(Kg/m3)

K——总传热系数(KJ/m2·S·K)

F——容器液化石油气的湿表面积(m2)

(三)影响因素和设计条件的确定

由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影响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因素有剩液量、液化石油气的组分、调压器的进口压力、容器的种类等等,这里只谈谈比较难确定设计条件的主要几个因素:

1.液量没有液量就没有气化而言。如果钢瓶用到不能满足用户需要时的液量(即剩液量)过多,会给换瓶带来困难,换瓶次数会因此增加。剩液量少,则湿表面积减少,传热气化年度也相减少;导致设计气瓶总数增多。我们认为,设有气体自动切换装置时的剩液量为充装量的50%,设时为30%。

2.组分液化石油气为烃类的混合物,成分以丙烷、丁烷为主,组分比例由4:1~1:2不等。由于这样大的变化,计算时只能根据当地所供应液化石油气的组分取近似值,这就给计算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而在气化过程中,沸点低、蒸汽压高的组分气化能力大,因此,在气液量不断减少的同时其组分也随着气化过程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液量的减少,丙烷的比例越来越小,丁烷的比例越来越大,气化能力也就越来越小。同时液化石油气的比热、气化浴热、沸点、密度热恒等性质也起较大的变化。由这种变化对气化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是绝不能忽视的。而剩液量中的组分及其性质在设计中的变化是很难确定的。

3.环境温度、设计压力和最低液温设计的环境温度在理论上应当是30—50年本地区的历史最低温度。但是,瓶组自然气化只是作为过渡气源的方式,没有必要按此框框来设定,而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温情况和供气情况,适当调整。

设计压力就是气化的最低压力。正在气化中的液温随压力变化,压力越低,液温也越低,温差就会增大。从式(4)中可看出传热气化量与温差成正比的。我们认为,设计的最低压力就是调压器的进口压力ps,一级调压系统0.17mpa(绝),二级调压系统为0.20mpa。

最低液温就是液化石油气达到最低设计压力时的液体温度。此温度虽然可以根据相平衡的图表来计算(如《燃气输配》、《燃气规划》中的相关图表),但由于最低压力过小,计算所得到结果往往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加上液化石油气组分的偏差,剩液量中组分及性质的变化,常常会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结论。

4.总传热系数在众多影响气化能力的因素中,最难确定的便是总传热系数。

钢瓶自然气化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液化石油气自身沸腾的对流换热,液化石油气与钢瓶内壁换热,通过壁厚、漆层的导热,外壁面与空气的传热等。因此总传系数与环境温度、液化石油组分、沸点、热容、比热、导出气量,与钢瓶的壁厚、漆厚及环境气温、空气流动情况等等因素有较大关系。由于这些因素的多变性,要从理论上用传热学原理计算出总传热系数确是很艰难的。

既然通过计算的方法得不出结果,那么就应当由众多实验中取得。对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要完成这些实验取得数据,就有很大的困难。并且,国内也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在一些专业资料中,所给的值都是较大的一个范围,并相差很远。如《燃气输配》中认为,在地上容器可取K=41~62KJ/m2.S.K,对于地下容器可取K=10-20KJ/m2.S.K;《燃气工程手册》则认为,对地上50Kg钢瓶,在无风状态可取K=7~8.2w/m2℃,在空气少许流动时可取11~17.5w/m2.℃当气化过程中由于液温使容器外表面结露或结冰时,K值为正常情况的三分之一,对地下容器可取3~6w/m2℃。单位换算后,两者相差数百倍。这种差别使设计人员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在利用公式计算单瓶的自然气化能力时,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用的数据很难取定,给计算带来重重阻力。所以在一般的设计计算中,这种计算方法很难达到目的。

三、自然气化能力表

自然气化表是采用实验数据制成的计算图表。国内尚未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一些专业设计手册也只略为介绍几个日本50Kg钢瓶的气化能力表。下表便是从接近现实条件从中选取的一些数据。

50Kg钢瓶高峰负荷时的气化能力(Kg/h)温度(℃)50不带气体自动切换阀0.790.37带气体自动切换阀1.500.99使用条件是丙烷占60%,丁烷占40%,高峰负荷时间为2小时。

四、供气能力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如果总瓶数为8个,则应当一半是工作的,另一半为备用的。4个50Kg钢瓶在5℃;高峰负荷时间为2h,丙烷占60%(充装时的比例)的状况下,带自动切换阀和不带自动切换阀的总气化能力为6.0Kg/h和3.16Kg/h。以每户居民用户都有一个双眼灶和一个热水器为热负荷的计算依据,由燃气的低热值和相应的同时工作系数可计算出供气能力分别为36户和16户。

五、环境温度对供气能力的影响

前面谈到,瓶组集中供气作过渡性的气源供应,其设定的环境温度应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我省的大部分城市,持续低温天气的时间很短。一年当中温度在10℃以下的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这样,在考虑把气瓶设置在建筑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时,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温度的气化裕量,而在低温时则对其加强管理,应当是可行的。

如果把环境温度定在10℃,情况会怎样?

首先,从计算公式(1)、(4)可知,利用显热和传热气化的气化量与温差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其他设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把环境温度由5℃提高10℃,液化石油气气化中的G1和G3会增加一倍。G2保持不变,但在G中只占很少一部分。故此总的气化能力增大将近1倍,瓶组的供气能力也差本多翻一番,由原来的36户和16户增加到72户和32户。

其次,当温度低于100C的时间内,就会出现剩液量增多的现象,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防爆风扇等设施,来增加瓶组间内的空气流动而得到一些改善。也可以在设计工艺时,在气体自动切换阀前加装旁通阀门来改善,因为在气瓶总数不变,把工作瓶定为6个,备用瓶为2个,其相同的气化能力会增加50%。

在相同条件下,当设计独立瓶组间,气瓶总数达到40个时,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的供气能力可达370户。

总之,只要在低温天气时,采用一定的措施,改善系统和工艺,加强管理,瓶组自然气化的裕量就可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可以把环境温度适当提高。

六、结束语

实现管网供气是燃气发展的总趋势。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作为过渡性的供应气源是解决高层建筑使用燃气、小范围区域管道供气,最终实现管网供应的有效途径。在我省的大部分城市的瓶组自然气化,视其情况可以把环境温度提高到10℃,充分利用气化能力裕量,应当是可行的。总而言之,居民用户72户以下的气源供应,在未实现小区供气和网管供气之前,应首先考虑瓶组自然气化集中供气,并设置在房屋建筑附属的瓶组间或专用房间内;72户以上,400户以下可以考虑建独立瓶组间并采用自然气化,400户以上的就应当采用强制气化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广东省煤气管理条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

2.《燃气输配》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编。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5

第一条为规范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人身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液态石油气体。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液化气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市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液化气经营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并监督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液化气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市质监、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液化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液化气经营遵循依法经营、公平交易、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市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控制的原则,组织编制全市液化气行业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全市液化气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液化气发展规划,报市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设立、改建、扩建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应当符合全市液化气行业发展规划,并经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按规定办理有关建设手续。

第九条申请设立、改建、扩建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应当向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安全评价报告;

(三)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后,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决定。

第十条液化气储配站和瓶装供应站(点)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第三章经营许可

第十一条液化气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经营液化气应当依法取得液化气经营许可。未获得液化气经营许可的,不得从事液化气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从事液化气经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依法设立的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

(二)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与之相适应的装备和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液化气储配站应当具有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运输、接卸、储存、充装、计量设备和安全设施,储罐容积不低于二百立方米。

液化气瓶装供应站(点)有相互毗邻并采用防火墙有效分离的管理用房和瓶库房,瓶库房面积不小于二十平方米,有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内部及周边安全间距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化要求。

第十三条从事液化气储配站、瓶装供应站(点)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符合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有关条件。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液化气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颁发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并书面说明理由。

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颁发液化气经营许可证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申请人凭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

液化气经营者变更液化气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应当向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实行一点一证制度。

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经营者应当在期满前三个月,向发证机关申请,经发证机关确认,经营期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且没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延长三年。

第十五条禁止伪造、转让、冒用液化气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申请改建、扩建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的液化气经营者,在改建、扩建期间应当中止经营活动,由发证机关收回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改建、扩建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具备经营条件的,由发证机关发还经营许可证。

第十七条液化气经营者需要停业、歇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液化气储存设备、库存液化气,不得留有事故隐患。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环保、消防等有关部门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液化气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用户管理档案;

(二)向用户提供液化气安全使用说明书,告知报修电话,指导用户安全使用液化气;

(三)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从业人员参加培训、考核;

(五)使用检验合格并有检验合格标识的气瓶。

第四章安全和监督

第十九条液化气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本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接受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液化气经营者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并建立档案,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液化气经营者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其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液化气经营者应当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安全费用由液化气经营者自行提取,专户储存,用于改善安全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整改等。

第二十三条储存液化气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储存在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的瓶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二)设置防火、灭火、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设备和通讯、报警装置,并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检测、维护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三)符合安全、消防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制定严格的人、车、物出入管理制度;

(四)储存设备、计量器具、容器和运输工具等设施设备应当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五)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应当每两年自主选择具有安全评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中发现设施设备存在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发证机关和所在区县(自治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充装液化气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充装液化气应当在液化气储配站内的固定设施上进行,禁止从罐车直接向钢瓶充装液化气;

(二)充装前在液化气储配站内的固定排残设施上排除残液,禁止私自处理残液和在钢瓶之间翻倒液化气;

(三)充装的液化气质量和计量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残液不得超过总充装量的百分之五;

(四)在充装后的液化气钢瓶上张贴警示标识和安全标签;

(五)充装站不得向无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和无运输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充装液化气。

第二十五条运输瓶装液化气应当随车携带加盖液化气经营者公章的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液化气经营者不得将瓶装液化气委托给无危险货物运输资格的单位或个人运输。

第二十六条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

第二十七条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质监、公安、工商、交通、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制定液化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八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液化气经营者的安全工作、经营活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液化气经营储存场所进行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液化气经营者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

(二)发现液化气事故隐患时,责令立即排除或限期排除;

(三)对有证据证明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四)发现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责令限期改正。

有关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第二十九条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液化气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建立液化气安全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处置液化气事故和安全隐患。

发现安全隐患,液化气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发生事故,液化气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同时报告当地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

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液化气事故、安全隐患应当立即报告液化气经营者或商贸行政管理、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立液化气储配站或瓶装供应站(点)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撤除违法建筑,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擅自改建、扩建的,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液化气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未取得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液化气的,冒用、使用伪造或使用转让的液化气经营许可证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相关工具、设备、物品等,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液化气经营许可证有效期满未申请延期继续经营的,责令停止经营,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仍不办理手续继续经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四款规定,未办理液化气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变更手续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转让液化气经营许可证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吊销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改建、扩建期间未中止经营活动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拒不执行的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液化气经营者停业、歇业期间未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液化气储存设备、库存液化气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液化气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液化气经营许可证: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二)、(三)、(五)项、第二十四条(一)、(二)、(四)、(五)项规定的;

(二)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责任制、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三)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

(四)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

(五)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未进行检测、评估、监控的。

第三十七条液化气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运输瓶装液化气未随车携带液化气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千元罚款;委托无危险货物运输资格的单位、个人运输瓶装液化气的,由区县(自治县)商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液化气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除本条例规定由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外,其他行政处罚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

第三十九条商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给予行政许可或超越法定职权给予行政许可的;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城市燃气;天然气;管网;气象影响;建设管理

一、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的意义

城市燃气是指供给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作燃料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随着天然气资源的不断充足,干线管道和支线管网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下游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天然气在城市燃气市场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大有赶超液化石油气、替代人工煤气的趋势。

城市管道燃气是城市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燃气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关系到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城市功能的有效发挥。燃气的调峰与储气问题目前已成为一个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棘手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燃气日用气量的准确预测,是供气企业进行调峰调度和落实气源的基础依据。城市燃气的实际用量受节假日、气象、用户类型构成、气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季节和气象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气象因素对城市燃气用气量影响的规律,对于提高燃气负荷预测精度,保证燃气供应系统的经济、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燃气行业集中度提高,安全保供为重中之重随着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和城市燃气公用事业的逐步放开,港资、民资、国际跨国公司等资本竞相涌入,加之改制后的国有燃气公司摩拳擦掌,使得现有城市燃气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成熟优质的管道燃气项目渐显稀缺。因此,只有以足够的实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众多效益好、规模大的燃气项目作为支撑,才能掌握城市燃气行业跨区域整合的话语权,进而在城市燃气行业的变革中胜出。

城市燃气联系千家万户,具有公益性、安全性、季节波动性及连续性等特点。近年来,燃气行业的发展大多通过“跑马圈地”的方式占有市场,掩盖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少城市燃气企业尚无能力采用储气设施、应急气源和可中断用户等方式应对可能存在的供需矛盾或紧急状况。随着天然气用户的增多,保障安全稳定供气已成为各燃气公司生产运营的重中之重。

二、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为城市燃气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天然气是最低碳的化石能源,大量利用天然气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天然气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承诺的现实选择,因而为天然气在城市燃气行业中替代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开拓了广阔前景。

2.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引领城市燃气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2020年以前,我国天然气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接近两位数,且消费中心继续南下东移,利用区域遍布全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与此同时,从基础设施到国家政策,均为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天然气管道进一步完善,有关国家颁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中,明确将城市燃气类中的城镇居民生活用气、公共服务设施用气、天然气汽车用气以及分布式热电联产等列为优先类。

3.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城市燃气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50%~55%。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各级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燃气行业的支持力度必将越来越大。

(二)面临挑战

1.城市燃气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面临挑战。非国有资本大量进入城市燃气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五大跨区燃气公司优势明显,业已占领较好的燃气市场,空白市场很少,新市场的开发存在较大难度。

2.城市燃气涉及面广、协调工作量大,企业运营面临挑战。城市燃气属于市政行业,业务开展易受到当地政府各部门的干预,协调管理工作量较大,在燃气建设施工和新用户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

3.价格因素对燃气销售量造成较大影响。国家正在对天然气价格机制进行改革,预计未来天然气上游供气价格将长期处于上升趋势,且随着油品等可替代能源价格的波动,供气价格也可能出现剧烈波动。

4.城市燃气行业属于公用事业,关乎国计民生,社会责任大,对于安全平稳供气的保障程度要求很高。各城市燃气企业需要具备先进规范的管理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并在储气调峰设施、应急气源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划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天然气趋势展望

(一)天然气将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

我国天然气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燃气行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2020年我国城市燃气气化率将接近80%。城市燃气的需求分布,仍将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三个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为集中,如环渤海的北京、天津,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东南沿海的广州、深圳、佛山等。西南地区城市燃气需求量也较大,特别是川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资源产地,同时天然气利用历史悠久,设施较为完善。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进口,预计国内天然气价格将逐渐与国际实现一定程度的接轨,价格的提高将会给城市燃气销售带来较大的压力。但随着国际油价和其它可替代能源价格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在天然气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的形势下,我国天然气市场对天然气价格的可承受能力也将逐年提高。

(二)液化石油气成为天然气的有益补充

随着我国天然气气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燃气行业中,天然气取代液化石油气已是大势所趋。但液化石油气凭借其灵活机动、基建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势,仍可在气化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的村镇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消费结构仍以民用气为主,所占比例将保持在60%以上的水平。从分地区需求情况来看,东南沿海、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仍将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消费中心,这三个地区需求量之和占全国总需求量的70%以上。液化石油气价格市场化程度很高,主要与国际油价联动,两者相关性明显。而国内各地区液化石油气价格各不相同,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东南沿海等主要消费市场价格最高,西北地区等资源产地价格最低。

(三)人工煤气最终将退出燃气市场

人工煤气在制取过程中严重污染环境、消耗大量煤炭,在运输过程中压力级制低、腐蚀管道,在使用过程中热值较低、毒性很大。即便如此,人工煤气在油气资源短缺的年代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不断丰富、供应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具备了置换人工煤气,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优化能源结构的充分条件。因此,人工煤气将逐步被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所取代,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三、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中气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选取

(一)夏半年用气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以当日燃气用气量为因变量,以当日温湿指数以及平均云量,前一天日用气量、温湿指数、平均云量,前两天日用气量、温湿指数、平均云量等八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因子舍选。应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各年度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因子舍选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夏半年用气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温湿指数。平均云量由于相关性相对较差,在因子舍选中被抛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负荷预测的角度讲,需要获得当日或未来几日的温湿指数,其预报有温度和湿度的双重误差,最终的实用效果将受到影响。因此是否选用温湿指数作为预测夏季日负荷预测的解释变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冬半年用气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以当天日用气量为因变量,以当天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平均气压、累积温度,前一天日用气量、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平均气压,前两天日用气量、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平均气压等十二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应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各年度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因子舍选计算,结果表明,影响冬半年日用气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另外日平均气压也对用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物理成因机理不够明晰,且其相关性稳定性较差,对于提高建模精度贡献不大,因此在主成分选取中被抛弃。

因此,无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在所有的气象因素中,日平均温度都是对燃气用气量作用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变量,因此对燃气用气量的温度响应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相关分析和因子舍选,得到影响夏半年燃气日用气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温湿指数,即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可考虑将其应用于实际负荷预测工作中。

经过相关分析和因子舍选,得到影响冬半年燃气日用气量的主要气象因素为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可选用回归分析、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多种负荷预测方法对燃气日用气量进行预测。

实践研究证明,室外气候特征如风速、云量、降水量、天气概况等对城市燃气用量的影响不大,反映室外气候特征的综合气象因子如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等,对燃气用量的影响也不大。不同的城市,由于用户类型构成、气候条件、人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可能气象因子对用气量的影响也不同,但研究方法类似。探索和分析气象因子对燃气用量的影响,有利于明晰燃气负荷的成因机理,为城市燃气用气规律总结和负荷高精度预测提供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担负着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任,借助国家天然气业务的快速发展,依托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城市燃气行业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大整合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应急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开创我国城市燃气市场健康、有序、成熟、繁荣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伟.我国天然气消费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外能源.(2010)

[2]彭世尼/苏小红/黄强.城市燃气负荷预测方法及其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7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违法经营使用燃气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目前,我市仍然存在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充装使用超期报废液化气钢瓶和未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而自行经营(供应)燃气等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强化燃气安全监管工作,按照“统一组织、部门联动、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排查消除燃气安全隐患,彻底整顿燃气市场秩序,促进燃气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二、整治内容

1、液化气供应站点违规销售掺混二甲醚液化气的行为。目前,我市很多液化气供应站点违规灌装、运输、销售掺混二甲醚的液化气。由于二甲醚对液化气钢瓶橡胶圈具有较强的腐蚀作用,长期使用极易导致液化气钢瓶泄漏,引发燃气安全事故。

2、燃气供应站点违法设立、违规经营和违章操作的行为。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未取得燃气供应许可证,不得从事相关燃气经营活动;燃气供应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目前,我市有些液化气供应站点未经燃气主管部门许可非法设立;有些液化气供应站点供应许可证未按期年审,已经不具备合法燃气供应资格;燃气供应站点经营场所达不到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普遍存在违规使用充装超期报废钢瓶和违规倒气等现象。

3、个别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个别燃气经营企业虽然取得了燃气经营许可,但在经营过程中,不依法经营,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淡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燃气储存、输配、充装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管理混乱,从事安全管理、作业和抢险抢修人员,未按规定接受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安全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入户安检、燃气安全宣传不到位。

4、未经审批擅自建设和运行燃气供应设施的行为。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项目,应当符合燃气专项规划,并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工程项目审核手续。个别企业未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开工建设CnG加气站;部分镇街社区违规安装使用天然气瓶组供应站、私自制造高压容器。

5、销售不带熄火保护装置及其他不符合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的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无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禁止上市销售。目前,我市燃气灶具市场仍然存在大量不带熄火装置的燃气灶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6、城镇居民、工矿企业、学校食堂、宾馆、饭店等用户使用超期报废钢瓶的行为。

7、个别餐饮服务业户非法安装(使用)燃气气化设施的行为。

8、部分燃气用户因缺乏安全用气常识导致使用不当,引发安全隐患的行为。

三、实施步骤

本次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6月24日至6月30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电视台、新闻中心设立宣传专栏,连续播发、刊登《全市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通告》;及时报道专项整治相关内容。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燃气安全心中留”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增强燃气安全防范意识。开展燃气安全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发放燃气安全使用明白纸,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注燃气安全的浓厚氛围。各镇街以及教体局、高教办、公用事业局要将《实施方案》和《通告》送达所有燃气经营企业、液化气供应站点和有关食堂餐饮服务业户,将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当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个人,并要求认真自查整改。

2、自查整改阶段(7月1日至7月15日)。在镇街以及有关部门的督促指导下,由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自查自纠。一是所有燃气供应站点要按照《市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建设标准》(见附件2)和《办理燃气供应许可工作流程和标准》(见附件3)的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并立即停止灌装、运输、销售掺混二甲醚液化石油气等行为;二是各燃气经营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三是相关企业和单位自行拆除未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而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的燃气工程;四是燃气灶具经营业户停止销售无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具;五是停止使用超期未检或报废钢瓶,并到市煤气公司更换合格气瓶。各镇街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见附件5),对各自辖区内的相关企业、单位及个体工商业户的8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逐一检查落实,确保自查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市公用事业局要重点对非法安装及使用瓶组气化设施的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并为各镇街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提供技术指导;市教体局要重点对城区中小学餐厅食堂液化气使用自查情况进行督促整改;高教办要对大学园区高校食堂液化气使用自查情况进行督促整改。

在燃气供应站点自查整改工作中,要按照“整治规范一批”的要求,区别对待,分类督促,逐步规范。各镇街及有关部门对按照要求认真自查整改,并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发放燃气供应许可证,并作为市煤气公司的供应站点,统一由市煤气公司供应合格气源,规范经营。对在规定时限内整改不到位的,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依法予以关停取缔。自查整改结束后,各镇街及有关部门要将相关档案资料移交市政府督查室、市公用事业局。

3、集中整治阶段。(7月16日—7月25日)。由全市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两个集中整治检查组,按照“关停取缔一批”的要求,分组分片进行集中整治(见附件4)。公用事业部门负责城镇燃气经营企业的管理,对从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整改不达标的,要坚决取缔,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吊销燃气经营(供应)许可。城管执法部门要依法查处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擅自销售、代灌液化石油气的经营站点,未经审查批准建设城镇燃气设施的行为;严厉处罚向无供应许可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的行为。质监部门要对充装非自有产权液化石油气钢瓶及不合格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依法予以处罚。质监、工商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储存、销售液化石油气中掺混二甲醚等掺假使假行为;严厉打击制售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等行为。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要对违规运输燃气的车辆予以依法查处。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法对厂矿企业、宾馆、饭店、食堂、商贸单位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燃气设施及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查处。公安部门对执法检查中拒不接受检查和行政处罚,甚至暴力抗法危及执法人员安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在集中整治阶段,两个检查组要按照“关停取缔一批”的要求,对拒不整改和逾期整改不到位的燃气供应站点,坚决予以关停取缔。对燃气经营企业自查后仍不达标的,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仍不达标的,停止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年审,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注销燃气经营许可证。凡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燃气工程,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对仍在销售不带熄火保护装置燃气灶具的,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4、巩固提高阶段。在认真总结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省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把“新建、改建、扩建燃气工程项目须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建设”,作为燃气经营(供应)手续办理的前置条件,未经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不得办理规划、建设、消防、工商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市公用事业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强化燃气安全源头管理;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强化燃气市场监管;各镇街要安排专人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复查,杜绝死灰复燃;市煤气公司要对下属供应站点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运营,健全完善燃气市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督查室、住建委、公安局、消防大队、城管执法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教体局、交运局、经信局、开发区园区管理局、公用事业局、新闻中心、电视台、高教办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专项整治检查组,分别由市公用事业局刘伟副局长和市政府督查室一名副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公安局4人、消防大队2人、城管执法局4人、质监局(从事压力容器监管工作)2人、工商局2人、安监局2人、交运局2人和公用事业局6人组成。公用事业局负责安排执法车辆,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强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由专项整治检查组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汇报。各镇街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认真做好本辖区的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严肃工作纪律。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选派法律意识强、有经验、懂技术的业务骨干参与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增强执法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两个集中整治工作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到人员到位、检查到位、查处到位,并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的原则,认真填写集中整治日报表,检查组组长和检查人员签字后,报市政府督查室。各镇街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全力配合集中整治检查组开展工作;自查整改阶段,各镇街要将每周的督促整改情况及时报市政府督查室。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8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燃气管理,保障燃气供应,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

第三条燃气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安全、确保供应、规范服务、节能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燃气工作的领导,并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

第二章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

第八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能源规划,结合全国燃气资源总量平衡情况,组织编制全国燃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燃气气源、燃气种类、燃气供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等。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对燃气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燃气设施。

第十一条进行新区建设、旧区改造,应当按照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

对燃气发展规划范围内的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征求燃气管理部门的意见。

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竣工验收情况报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

燃气应急预案应当明确燃气应急气源和种类、应急供应方式、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

第十三条燃气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应急措施,燃气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承担相关应急任务。

第三章燃气经营与服务

第十四条政府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燃气经营者。

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的燃气设施,投资方可以自行经营,也可以另行选择燃气经营者。

第十五条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凭燃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禁止个人从事管道燃气经营活动。

个人从事瓶装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照国家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燃气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

(八)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或者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

(九)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

第十九条管道燃气经营者对其供气范围内的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承担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

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供气、用气合同的约定,对单位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二十条管道燃气经营者因施工、检修等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的,应当将作业时间和影响区域提前48小时予以公告或者书面通知燃气用户,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恢复正常供气;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燃气用户。

燃气经营者停业、歇业的,应当事先对其供气范围内的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妥善安排,并在90个工作日前向所在地燃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方可停业、歇业。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燃气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

(一)管道燃气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未及时恢复正常供气的;

(二)管道燃气经营者因突发事件影响供气未采取紧急措施的;

(三)燃气经营者擅自停业、歇业的;

(四)燃气管理部门依法撤回、撤销、注销、吊销燃气经营许可的。

第二十二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确保所供应的燃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燃气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对燃气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燃气销售价格,应当根据购气成本、经营成本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和调整管道燃气销售价格,应当征求管道燃气用户、管道燃气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通过道路、水路、铁路运输燃气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规定以及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国务院铁路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道路或者水路运输燃气的,还应当分别依照有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或者危险货物水路运输许可。

第二十五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对其从事瓶装燃气送气服务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事瓶装燃气充装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有关气瓶充装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燃气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燃气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燃气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四章燃气使用

第二十七条燃气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则,使用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和气瓶,及时更换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使用年限已届满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等,并按照约定期限支付燃气费用。

单位燃气用户还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维护人员燃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八条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

(六)盗用燃气;

(七)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

第二十九条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燃气经营者进行查询,燃气经营者应当自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燃气用户有权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作业。

第三十一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种类和气质成分等信息。

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应当在燃气燃烧器具上明确标识所适应的燃气种类。

第三十二条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应当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的安装、维修服务。

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五章燃气设施保护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二)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

(三)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

(四)放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五)其他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四条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当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三十五条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不得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可能危及燃气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经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第三十七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查明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燃气管线的相关情况;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与管道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管道燃气经营者应当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批准。

改动方案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明确安全施工要求,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第六章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第三十九条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

燃气经营者应当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者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者,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

第四十一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对燃气经营、燃气使用的安全状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通知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及时组织消除隐患,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二条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经营者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抢修。

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根据有关情况启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十三条燃气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

对燃气生产安全事故,依照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的;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的;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的;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的;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的;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燃气经营者未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或者未对燃气用户的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或者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的,依照国家有关气瓶安全监察的规定进行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依照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的,或者未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的,或者未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可以处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的;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的;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的;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的;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的;

(六)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的;

(七)未设立售后服务站点或者未配备经考核合格的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人员的;

(八)燃气燃烧器具的安装、维修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

盗用燃气的,依照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之一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进行爆破、取土等作业或者动用明火的;

(二)倾倒、排放腐蚀性物质的;

(三)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或者种植深根植物的;

(四)未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建设占压地下燃气管线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依照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毁损、擅自拆除、移动燃气设施或者擅自改动市政燃气设施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损、覆盖、涂改、擅自拆除或者移动燃气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建设单位未会同施工单位与管道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或者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未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燃气设施,是指人工煤气生产厂、燃气储配站、门站、气化站、混气站、加气站、灌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市政燃气管网等的总称,包括市政燃气设施、建筑区划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的燃气设施以及户内燃气设施等。

(二)燃气燃烧器具,是指以燃气为燃料的燃烧器具,包括居民家庭和商业用户所使用的燃气灶、热水器、沸水器、采暖器、空调器等器具。

第五十四条农村的燃气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本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详解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七条,主要规定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城镇燃气工作的基本原则,城镇燃气监督管理体制,促进燃气科技进步,建立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与燃气知识宣传普及。

总则在整个《条例》中起着统领性作用,集中反映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是整个《条例》制度安排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习和掌握《条例》,首先应该理解和领会总则的各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燃气管理,保障燃气供应,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燃气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释义]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目的的规定。

近年来,我国城镇燃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到20xx年年底,全国人工煤气供应总量达382.4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总量405.9亿正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1208.7万吨。全国用气人口约5亿人;其中,城市用气入门约3.45亿人,用气普及率约91%;县镇乡用气人口约1.57亿人,用气普及率约49%。燃气的普及应用对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燃气行业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地方对燃气发展统筹规划不够,重复建设燃气设施、不配套建设燃气设施等现象比较突出。燃气设施无序建设、重复建设、任意改建以及燃气配套设施建设不健全等现象比较突出,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混乱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第二,燃气应急储备和应急调度制度不健全,燃气安全供应能力不足,应急保障能力不强。燃气的安全稳定供应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生产。而目前城镇燃气气源保障能力不容乐观,供需处于微弱平衡,管网之间互相支撑能力弱,储气能力有限,保障冬季用气峰值需求压力大。各种突发事件,都可能引起燃气供应中断。

第三,燃气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燃气经营者违法经营,无序竞争,造成燃气经营市场秩序的混乱。此外,燃气经营者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燃气运输管理不规范,对从事瓶装燃气送气服务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不严格。驾驶员等有关运输人员无证上岗、不按规定路线和时间驾驶等违反交通运输安全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燃气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第五,燃气用户对燃气的危险性认识不够,缺乏安全用气常识,随意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不及时更换到期或者非安全型燃气器具,由此造成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第六,燃气设施保护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造成了大量的燃气安全事故,影响了燃气正常供应,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施工,未事先与燃气经营者进行沟通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由此导致施工不当损坏燃气设施,造成燃气泄漏等事故。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为损害燃气设施的现象,如侵占、占压、毁损燃气设施等。

第七,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机制不健全,政府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与配合不够明确,在各地的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中,燃气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公安消防等部门时常出现权责“错位”或者“缺位”。同时,燃气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有待完善。针对城镇燃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总结燃气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草拟了《条例》送审稿,于20xx年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收到此件后,多次征求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等地方人民政府以及部分科研院所、企业、专家的意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和部门协调会,并赴上海、江苏、辽宁等地进行实地调研。20xx年3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和建议752条。各方面意见普遍认为,燃气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条例》草案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燃气管理的实践经验,比较成熟,建议尽快出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对《条例》草案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xx年10月19日,经国务院第1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的立法目的,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条例》旨在加强城镇燃气管理。为了加强燃气管理,《条例》明确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职责、履行职责的手段,规定了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等管理相对人的义务,对政府及其部门、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条例》旨在保障燃气供应,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燃气供应涉及千家万户,供应不及时、供应中断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为此,《条例》第二章规定,燃气发展规划中应当明确燃气供应保障制度,并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并规定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在出现燃气供应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燃气供应。安全是燃气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燃气是危险物品,发生燃气安全事故时,不仅危及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往往危及公共安全。为了保障燃气安全,《条例》对燃气经营、使用、运输、储藏等均作了一系列规定。例如,《条例》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燃气经营者应当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燃气经营者、用户不得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藏、使用燃气;在燃气没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等。同时,《条例》没专章对燃气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了规定。

再次,《条例》旨在维护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之间是供气、用气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主要由合同约定。对于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有专门规定。因此,《条例》并未对燃气经营者和燃气用户之间的合同关系作详细规定,而是从保障燃气安全、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燃气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燃气用户的用气行为作了规范。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既要遵守供气、用气合同,履行约定义务,也应当遵守《条例》,履行法定义务。《条例》关于燃气经营者经营服务活动和燃气用户用气行为的规定,目的也在于平衡双方利益,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条例》旨在促进燃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虽然燃气事业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阻碍燃气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制定《条例》,就是要解决燃气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有利于燃气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促进燃气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设施保护、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包括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

[释义]本条是关于《条例》适用范围的规定。

本条第-款对《条例》调整的行为作了规定。按照该款规定,《条例》主要调整下列活动:

一是,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活动。《条例》第二章对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然气发展规划制度,明确了规划的组

织编制、内容、审批程序,强化了规划的权威性。确立燃气应急保障制度,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在燃气储备、供求状况监管、应急处置中的职责作了规定,要求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二是,燃气经营和服务活动。《条例》第三章对燃气经营与服务作了明确规定。确立燃气经营许可制度,结合各地实践情况,对燃气经营许可的条件、程序、实施主体、禁止行为等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燃气服务制度,明确了燃气经营者的服务义务和禁止性行为,强调了燃气经营者应当提供普遍服务,详细规定了燃气经营者应当履行的服务义务。明确了燃气经营者对相关燃气设施运行、维护、抢修和更新改造的责任,要求燃气经营者建立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等,对从事瓶装燃气送气服务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从事瓶装燃气充装活动应当遵守有关规定。完善了燃气定价机制。明确了燃气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

三是,燃气使用活动。《条例》第四章对燃气使用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燃气使用制度,对燃气用户的用气行为予以规范,明确了燃气用户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确立了燃气燃烧器具的标识制度和安装维修制度。

四是,燃气设施保护活动。《条例》第五章对燃气设施保护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燃气设施保护制度,明确了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的划定以及在保护范围内的禁止性活动,明确了有关单位从事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时应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确立了市政燃气设施改动审批制度。

五是,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活动。《条例》第六章对燃气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规定了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隐患等情况的告知和报告义务,明确了对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置措施,明确了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措施,规定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依法进行燃气管理的法律责任等。

六是,与前述五个方面相关的燃气管理活动。《条例》对燃气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燃气经营服务、燃气使用、燃气安全等的监管职责、监管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

本条第二款排除了不适用《条例》规定的情形。主要是其他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具体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其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的调整;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下简称《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沼气与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主要是农村农户的分散独立适用,未形成规模和经营条件,与城镇燃气经营、适用有较大区别,主要受有关规范农业活动的法律法规的调整,故将其排除在适用范围外。这里的沼气,是指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沼气含有多种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秸秆气,是用农业作物的秸秆,例如苞米芯、玉米、高粱、稻、麦的作物秸秆、柴草等通过气化系统生成的一种燃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本条第三款对燃气作了界定。按照本款规定,燃气是指作为燃料使用并符合一定要求的气体燃料。首先,本条例规定的燃气应当作为燃料适用;其次,燃气应当是气体燃料;最后,燃气的燃烧值、气质成分等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含煤层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其中,天然气,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足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煤层气是通过地面钻井直接从煤层中抽采出来的,吸附在煤层中的可燃气体,是天然气的一种。其成分主要是甲烷,另有少量的氮气、二氧化碳和烃类气体。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作为燃料使用的液态石油气。人工煤气,是指以固体、液体或气体(包括煤、重油、轻油液体石油气、天然气等)为原料经转化制得的,且符合现行国家质量要求的可燃气体。人工煤气简称为煤气。除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外,燃气种类还包括生物质气。目前,作为城镇燃气供应气源的是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但不能排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再出现其他作为城镇燃气供应气源的燃气种类,所以《条例》用了“等”字。

值得指出的是,《条例》名称为“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调整范围为“城镇”燃气管理。这里的“城镇”,是指城市、镇行政区域。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行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让农民用上清洁、干净的新能源。在实践中,瓶装燃气由于其运输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在农村地区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使用瓶装燃气,还有部分城镇燃气设施覆盖到的农村地区已开始使用管道燃气。考虑今后燃气发展的一大特点是配合新农村建设,加快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向新农村延伸和覆盖,满足农村地区工业、商业、居民生活和当地建没对燃气的需要,结合现在农村没有专门的燃气管理法规的现状,《条例》附则规定:农村的燃气管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燃气工作应当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安全、确保供应、规范服务、节能高效的原则。

【释义】本条是关于燃气工作基本原则的规定。

在燃气管理工作中,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

燃气发展规划是加强燃气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协调各种条件,对各种规划要素的系统分析和总体安排。制定规划有利于统筹安排燃气行业科学合理发展,平衡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各类燃气气源发展应用,提高燃气利用效率,引导燃气行业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强燃气供应安全保障工作,保障燃气供应的安全、稳定。为规范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审批,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条例》第二章明确了全国和地方层面燃气发展规划的组织编制主体、审批程序和内容。全国燃气发展规划规定的是燃气发展的原则性、战略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指出发展目标,科技进步目标,对各地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燃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各地编制规划的重要依据。全国燃气发展规划,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组织实施,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全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发展情况,根据各地的需求情况,站在全国角度编制的全国性规划,同时也是国家能源规划的组成部分。地方燃气发展规划,以部级燃气发展规划为依据,由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经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保障安全

燃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易中毒的气体燃料,城镇燃气安全涉及千家万户。随着近年来城镇燃气供应量的快速增长,燃气安全事故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有关部门管理的不到位、燃气经营者行为的不规范、燃气用户安全用气知识的缺乏等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具有意外性、突发性,一般表现为中毒、爆炸、火灾等,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有的燃气安全事故,还易引发二次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往往造成群伤群死,给社会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直接影响社会运行秩序的稳定。

《条例》第六章对燃气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作了规定:一是,明确了燃气管理部门的责任,要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对燃气经营使用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生事故后要采取相应措施,对责任事故依法追究;二是,明确了燃气经营者的责任,要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建立健全燃气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发生事故后要采取相应措施;三是,明确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隐患后有报告的义务。

同时,《条例》其他章节中对安全保障也作了专门的、系统的规定:第二章规定,在燃气发展规划中要有安全保障内容等;第三章规定,在燃气经营中,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要有安全管理制度、有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责任和义务、不得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在运输中要遵守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有关规定等;第四章规定,在燃气使用中,用户应当遵守安全用气规则等;第五章规定,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活动,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保护装置和警示标志。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有安全防护措施等。

(三)确保供应

燃气供应直接影响到城镇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障。《条例》第二章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应急储备制度,供应严重短缺或中断等事件发生后,要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措施;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燃气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和个人应配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燃气管理部门,承担相关应急任务。

《条例》第三章规定,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不得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因特殊原因需要临时调整供气量或暂停供气的应提前48小时公告,停业、歇业的应事先对用户的正常用气作出妥善安排。其中第2l条规定,燃气管理部门对影响燃气用户正常用气的四种情形,要采取措施,保障供气。

《条例》第五章规定,燃气经营者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方案,报燃气管理部门批准,方案中要有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

(四)规范服务

《条例》进一步明确对燃气工作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燃气管理等有关部门为燃气经营者、燃气用户提供的服务;二是,燃气经营者为燃气用户提供的管理和服务。

《条例》第三章规定,管道燃气销售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应当征求管道燃气用户、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照国家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燃气经营者对从事瓶装燃气送气服务的人员和车辆加强管理;燃气行业协会应当促进燃气经营者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条例》第四章规定,价格主管部门、燃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对用户就收费、服务等事项进行投门以及其他部门对用户就收费、服务等事项进行投诉的,应当在收到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诉的,应当在收到投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种类和气质成分等信息;燃气经营者对用户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进行查询的,要在收到查询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确立燃气燃烧器具的标识制度和安装、维修制度,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应当在器具上明确标识所适应的燃气种类,生产单位、销售单位应当设立售后服务站点、提供售后服务。

(五)节能高效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燃气节能潜力巨大。《条例》规定结合全国燃气资源总量平衡情况,编制并实施燃气发展规划,规范燃气经营、服务、使用行为,宣传普及燃气知识,有利于加强对燃气节能的管理,实现提高燃气利用效率的目标。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燃气工作的领导,并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释义】本条是关于人民政府对燃气工作责任的规定。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燃气工作需要人民政府的管理和引导。燃气工作涉及燃气管理、发展改革、财政、公安、质量监督、安全监管、工商管理、能源等多个部门,需要政府的统一协调和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燃气工作的责任主要包括:

一是,加强对燃气工作的领导。目前个别地方对燃气管理未予以高度重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事故频发。政府必须充分重视燃气管理工作,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措施对燃气市场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是,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对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工作起指导性作用。燃气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将燃气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方面提升了燃气管理工作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涵。

三是,其他工作。包括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加大对燃气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燃气设施;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组织编制燃气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燃气供应严重短缺、供应中断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动用储备、紧急调度等应急措施,等等。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燃气管理工作。

【释义】本条是关于燃气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是全国燃气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国的燃气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按照现行国务院机构设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主要包括组织编制全国燃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国家燃气服务标准,指导燃气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国家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的标准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燃气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燃气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目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是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的设置不一致,有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有的是市政管理部门。燃气管理部门的职责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在规划、施工等环节对燃气设施建设工程的审查和监督;对燃气供求状况实施监测、预测和预警;依法实施燃气经营许可,加强对燃气经营活动的审查、审批和监督检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燃气用户的正常用气;依法加强对燃气质量的监督检查;受理燃气用户就燃气收费、服务等事项进行的投诉并予以处理;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燃气种类和气质成分等信息;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燃气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的管理;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加强对燃气安全事故和隐患的管理,对燃气经营、使用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事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包括发展改革、公安消防、质检、安全监管、工商等部门,应当依据《条例》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燃气管理有关工作。例如,燃气管理、质检、工商都负有燃气质量监管职责,质检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燃气质量监管,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负有监管职责,燃气管理部门从监督燃气经营者经营活动的角度对燃气经营者提供的燃气质量进行监管。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燃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释义】本条是关于促进燃气科技进步的规定。

国家鼓励和支持燃气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结合燃气行业的特殊性,国家鼓励加强对燃气经营、使用、安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燃气管理研究,以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来提升燃气行业的总体水平。国家应当从奖金、政策、人才等各个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燃气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安全、节能、高效、环保的燃气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是推动燃气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只有在实践中检验,才能逐渐成熟、完善,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和有关单位,都应当积极推广使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共同推动燃气事业的发展进步。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

【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方面职责的规定。

安全管理是燃气工作的重中之重。燃气安全工作,贯穿于燃气工程建设及设施保护、燃气的生产储存和输配、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燃气用具的生产和销售、燃气安全事故及隐患的预防和处理等多个环节和步骤。加强燃气安全监督管理,是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就是通过规划、应急保障、经营许可、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设施保护、事故预防与处理等一系列制度,把燃气工作日常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和做法,通过法规、制度的形式予以确立、规范,形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宣传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是燃气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各地燃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煤气胶管脱落或者使用非安全型燃气器具致人伤亡事故、因市政施工损坏燃气管道事故、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煤气致人伤亡事故等。这些事故多是由于燃气用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燃气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使用常识,对燃气设施的保护和检查不重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措施,加强燃气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燃气安全知识,力争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燃气事故的发生。当前,应尽量创造条件,在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中开设安全知识课程,提高青少年在城市燃气等方面的识灾和防灾能力。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做好燃气安全知识的公益宣传活动,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燃气安全意识。

第二章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保障

本章共六条,规定了燃气发展规划与燃气应急保障的相关管理制度。对燃气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与备案,燃气设施配套建设、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应急储备制度、燃气应急保障能力等进行了规定。

第八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能源规划,结合全国燃气资源总量平衡情况,组织编制全国燃气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能源规划以及上一级燃气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

【释义】本条是对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部门、编制依据、规划批准实施和备案管理的规定。

依据本条例规定,燃气发展规划分为全国燃气发展规划、省(直辖市、自治区)燃气发展规划、设区市燃气发展规划、县(市)燃气发展规划。部级燃气发展规划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各地的需求情况和全国燃气气源特别是天然气气源的情况,站在全国角度,编制全国性规划,规定燃气发展的原则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指导各地编制具体的燃气发展规划。本条例规定全国燃气发展规划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并组织实施。燃气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明确燃气的发展方针、原则、目标、内容等,是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燃气发展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能源规划的需要,对指导各地、各城市编制燃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全国还是地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燃气管理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组织编制燃气发展规划,指导燃气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部级燃气发展规划对各地、各城市的燃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地方的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部级燃气发展规划为依据。从当前来看,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以及二甲醚等新型燃气已被大力推广应用,如何平衡各类气源应用、提高燃气利用效率,统筹安排燃气科学合理的发展利用,亟待国家层面编制燃气发展规划,指导各地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各类燃气的发展利用,推进燃气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燃气发展规划重点考虑燃气发展预测、气源方案、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设区市、县(市)的燃气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全国和省级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其规划范围应覆盖乡(镇)村。重点考虑本行政区域的燃气设施工程建设、规模、管网铺设范围等具体事项。地方燃气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备案。燃气发展规划成果一般要经过燃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对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进行技术审查,作为政府批准燃气发展规划的依据。

经批准的燃气发展规划,具有法律效力。燃气管理、发展改革、规划等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审查审批燃气设施建设工程。

各项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规划组织编制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实际情况,对燃气发展规划进行修订,修订燃气发展规划应当报原审批机关,由原审批机关批准后组织实施。

承担燃气发展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规划成果应包括:(1)规划文本;(2)图纸;(3)规划说明书;(4)基础资料汇编。

第九条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燃气气源、燃气种类、燃气供气方式和规模、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燃气设施建设用地、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释义】本条是关于燃气发展规划内容的规定。

本条例出台前,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有关燃气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都明确要求燃气管理部门编制燃气发展规划。许多地方也根据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开展了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比如,山东省、山西省已经编制完成本省的燃气发展专项规划,上海、浙江、江苏三省以及珠江三角洲已经分别完成长三角燃气发展规划和珠三角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燃气发展规划编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各地编制的燃气规划内容不一,编制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就燃气规划的内容和质量作统一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各地的燃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因此,本条对编制燃气发展规划的内容作了明确而统一的规定。燃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分类的不同,编制内容、深度应当有所区别,但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1)燃气气源和种类。为城市提供燃气的来源称为气源;燃气种类,一般按照燃气来源和生产方式可分为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和生物质气。其中,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可以作为城镇燃气供应的气源。燃气发展规划应当通过技术与经济的比较论证,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的资源、能源、交通运输条件和财力、物力状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近期、远期结合的气源方案,确定气源种类,既要考虑可行性,又要兼顾连续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供气方式和规模。城镇燃气供应方式包括管道输送和瓶装两种方式;供气规模是指燃气的供应总量、供应区域和用户数量。

(3)燃气设施布局和建设时序。这里的燃气设施布局,主要是指市政燃气设施的布点,比如门站、加气站、灌装站等,燃气设施的布局应当结合近、远期城市居民的生活方便的需要。建设时序主要是指根据当地的社会状况和用户需求,对燃气设施的建设确定合理的时间、顺序。燃气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通过方案论证确定工艺流程、气源站点的位置、规模和建设时序。

(4)燃气设施建设用地。对于将来要建设的燃气设施,应当通过认真、科学的论证,决定为其预留的燃气设施建设用地,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中。燃气设施建设用地属于城镇基础设施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范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内容,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禁止擅自改变用途。本条例第ll条对预留燃气设施用地作了明确规定。

(5)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由于燃气设施多设置在主要交通道路、生产生活区和建筑居住小区之间,为有效保护燃气管道、管道燃气阀门、燃气调压站、燃气储气设施及液化石油气灌装站设立的保护距离称为燃气设施保护范围。本条例第33条对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的划定,以及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的活动作了规定。

(6)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燃气供应保障措施,是指为保证燃气的正常供应,用户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使用燃气所采取的措施,如:新建燃气接收门站及对门站的改、扩建,更换燃气老旧管网,建立燃气调度指挥系统,建立人户检查安全体系等采取的措施;燃气安全保障措施,一般是指各种燃气应急保障预案的建立,燃气事故抢修、抢险方案的制订,各种抢修人员、车辆、工具、仪器的配备,以及对燃气管网及各类燃气设施的检查等。本条例第12~13条和第六章对燃气供应保障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作了详细规定。

以上事项为编制燃气发展规划应当具备的项目,规划编制原则、编制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文本和图纸内容等其他事项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大纲、标准规范等执行。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燃气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对燃气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燃气设施。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9

【正文】当今世界,城市燃料燃气化,城市燃气管道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燃气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它主要由政府投资、财政补贴作为主体,且具有国有企业所有制形式。随着市场的改革,监管制度政策的改革与创新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深化与延伸。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管道燃气设施,液化气供应站(点)也应运而生。液化气供应站(点)作为国家一级防火单位,是安全防范的重点部门,储存的易燃易爆物质数量大,构成重大危险源,由于其地理位置分散,网点众多,事故潜在风险高。燃气行业的垄断性地位逐步被打破,燃气企业同样面临市场竞争,燃气企业的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1.燃气行业监管存在的弊端

1.1.缺少现代监管理念,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政府管理部门习惯于担当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传统的燃气企业自然垄断地位及事业单位的编制,个别领导者利用手中的职权,随意进人,企业人员超编,责权利不到位,导致行业管理出现许多“真空”地带,缺乏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树立起按公平的规则依法监管的现代监管理念。由于传统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和现在的社会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干预过多以及人事组织干预等等的现象。使得国有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应有的激励机制。

1.2.监管机构执法力量不足

许多垄断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后,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消费者的职责和权利,造成政府部门管理无法可依。地方燃气管理条例不够健全,致使企业在燃气管理中存在盲区。企业的主体地位难以完全确立,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建立燃气市场准入机制也是理顺燃气市场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利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远远不足。[周庆凡.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石化,2009,(05):7-10.

]

1.3.燃气管道安装质量监管不到位,留下了安全隐患

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被列入“社会公共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然而,在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现场质监员对燃气管线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沟槽深度不达标,钢管埋设没有做好防腐处理,或将已被损伤防腐层的钢管直接埋设地下,土壤潮湿加快了燃气管线的腐蚀,因管线锈蚀穿孔而漏气,给燃气管线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

1.4.液化气供应站(点)监管意识薄弱,安全隐患严重

液化气供应站(点)以其投资少、见效快、服务灵活等特点,发展迅速。尽管各地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管理办法,还存在安全隐患。许多液化气供应站(点)未经审批违章建设,造成了一些先天患。防火间距不足,液化气贮罐及加气机与周围建筑物、电力线路的防火间距较小。消防安全措施不到位。液化气供应点没有设置消防给水,罐区及加气区的消防器材配备不足,没有采取必要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存在无证上岗人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完善行业管理制度

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方政府必须规范行政职能,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对燃气行业的管理要摆脱随意行政干预的做法,按政企分开的原则,明确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代行企业职能,企业也不能代行政府职能。主导职责是那些涉及燃气事业根本利益的任务,如:燃气发展规划、燃气使用安全、燃气价格。责任要明确,管理要到位。加强燃气法规建设,组建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燃气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对燃气发展、安全质量、设备状况、稳定供气、用户服务、价格成本等进行客观的考核和社会评价。

2.2.引入灵活的监管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

监管是一种激励,更高层次的监管应是激励监管。给燃气企业选择目标的弹性,实施激励监管,促使企业释放能力。更新发展观念,服务科学发展,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行业监管的核心就是提高效率、加强人性化服务,促进这种方式的高效就是引入有效的竞争手段。更新执法理念,依法履行职责,明确对每个监管对象监管什么,如何监管,如何考核,如何问责;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

2.3.加强行业安全质量监管,提高员工素质

燃气安全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严格审核制度把好设计、施工关。凡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液化气储气站设计、施工的单位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落实防爆防静电措施,对能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的贮罐、管道要作防静电跨接和搭接措施,卸车台、加气机、加气枪等部位须设置单独的静电接地系统。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一切火源,并健全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定期考核,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灭火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经考核后持证上岗。[安平.液化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J].安全与健康,2008,(09):44-45

]

总之,提高燃气行业管理水平,要坚持走多元化供职的行业监管之路。注重吸引和培养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提高员工素质,安全警钟常鸣。要重点抓好燃气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制,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提高燃气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城市液化气管理条例篇10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mBR超滤系统自动控制

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城市的建立,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城市发展的速度相比就略显得滞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目前主要为垃圾焚烧和填埋,本文主要介绍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电气自动控制在其中的一些实例运用。由于填埋场渗沥液中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总氮浓度高,随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执行,渗沥液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为了达标处理,目前渗沥液处理工艺多采用生物+物理组合工艺,工艺运行相对较复杂,对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配备完善的在线仪表和控制系统,可对关键运行参数(pH、溶解氧、流量、压力、液位、电导率等)进行在线监控,并与相关设备(水泵、风机、搅拌器、曝气设备等)进行连锁,提高渗沥液系统运行自动化控制水平,保证运行效果;同时降低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工艺流程合理确定自控设计方案

以上海综合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该项目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主要的工艺流程为:调节池+水解酸化+厌氧反应器+好氧硝化+二沉池+生物沉淀池+超滤+反渗透工艺,

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工艺流程自控系统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按工艺流程配置和完善必要的液位、流量、压力、温度、pH值、CoD、氨氮、电导率、浊度、溶解氧浓度等检测仪表。

(2)检测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控制信号的连接、传送、显示、控制等。

(3)根据工艺控制流程对电气设备和检测仪表等要求设置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系统的各个站点及布置。

(4)建立渗沥液系统的数据通讯系统,实现中心控制(室)站与各现场控制站的数据传送、处理、控制和储存等。

2、结合工艺设计pLC控制系统

渗沥液处理的自控系统分为二级控制,中央控制室、现场控制室。中央控制站和现场控制站用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连接,使整个系统能迅速处理各种控制要求,现场控制站与远程io单元采用profibus开放型总线连接。

图6-1计算机网路简化系统图(上海综合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

中央控制站和现场控制站用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连接,使整个系统能迅速处理各种控制要求,现场控制站与远程io单元采用profibus开放型总线连接。

现场控制站分别是:调节池控制站、厌氧工艺控制站、沼气预处理控制站、火炬燃烧控制站、ao生化池控制站、mBR超滤控制站、污泥脱水控制站、除臭控制站等。各现场控制站采用西门子的S7-300/200系列pLC。中央控制(室)站和现场控制站采用工业光纤以太网连接,工业光纤以太网为10m/100m自适应,并采用环形结构具有冗余功能,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

中央控制(室)站处于自动运行时,中央控制站能监视系统中所有设备和工艺参数并采集和储存数据,和各个现场控制站实行通讯。在正常情况下系统通过中央控制站进行运行和监视。

中央控制(室)站处于手动运行时,可进行设备的调试和维护保养,此时现场控制站可对各自范围内的设备进行独立控制。

中央控制站两台互为备份的监控计算机采用冗余组态软件进行监控。

现场控制站的pLC可以独立的、自动的对它所负责的工艺区域进行控制,而并非一定需要中央控制站的介入。它将采集到的设备数据及运行状态送到通讯网络中,为别的现场控制站pLC和中央控制站服务,同时接收其它现场控制站pLC及中央控制站送来的数据。

现场控制站对主要电气设备采用pLC自动控制和就地控制两种方式,在mCC或就地控制箱上设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就地手动操作具有最高的优先权,转换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时操作人员只能实现机旁操作,只有在转换开关置于自动位置时才可由pLC按照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自动控制,因此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状态的切换。同时电气设备和检测仪表的运行状况、参数,故障信号等被送到中央控制室。

现场控制站采用冗余和非冗余配置相结合的方式(只在重要的控制站使用冗余系统)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并配远程i/o组件,集散控制使得整个渗沥液处理控制系统各个部分之间能够完全协调工作。

每个远程i/o组件均配有总线接口模块和其他若干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总线接口模块通过总线接收控制站的命令,实现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3、超滤系统自动控制

3.1.系统介绍

以mBR的超滤系统现场控制站为例,此站包含4套超滤系统,单套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为800t/d。分别由4个pLC子站控制,每个pLC子站包含有西门子300系列pLC一台用于实现逻辑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用于配电及电气连锁,嵌入式触摸屏(Hmi)一台用于就地操作,触摸屏选用西门子的mp277-8系列。300系列pLC的通讯由Cp343-1模块通过光纤连到膜处理车间内交换机。交换机与膜处理车间控制室内现场主控制站通讯,协议为以太网。4个pLC子站将超滤膜组的运行参数例如压力,流量等送至现场主控制站,并从现场主控制站读取系统控制参数,例如自动启动停止命令,压力控制点,流量控制点,前级水箱液位,后级出水水箱液位等。产水自动控制启动顺序如下:pLC子站处于自动状态下===》现场主控制站发出启动指令===》pLC子站接受指令启动自动流程===》产水泵启动===》循环泵启动===》清液外排泵启动===》仪表数据处理。

3.2控制条件

a当原水池液位高于400cm且产水池液位低于100cm时,系统启动产水泵,当原水液位低于300cm或产水液位高于170cm时系统停止产水泵。

B当产水运行时间大于产水周期时,产水停止(停止时间取决于产水停止时间},当产水液位条件满足时继续产水。

c当产水运行时间大于反洗周期时(系统自动记录产水时间),系统启动反洗泵,当反洗时间大于反洗设置时间时停止反洗泵,反洗泵启动条件(产水液位高于100cm启动,低于30cm停止,原水液位低于450cm启动,高于470cm停止)否者继续运行产水直到条件成熟时启动反洗泵。

d当产水运行时间大于药洗周期时(系统自动记录产水时间),系统启动药洗,当药洗时间大于药洗设置时间时停止药洗泵,每次启动药洗周期时有切换周期决定系统酸洗或是碱洗。当药洗时间大于药洗设置时间时停止药洗泵,药洗时同时启动反洗泵。药洗启动条件(产水液位高于100cm启动,低于30cm停止,原水液位低于450cm启动,高于470cm停止)否者继续运行产水直到条件成熟时启动药洗。

结束语:

随着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水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自控系统在里面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项运行参数的采集和渗滤液处理各流程的运行工况、工艺参数的变化都与自控系统密不可分。自控系统还对于优化各工艺流程的运行,保证出水水质,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到缩短调试周期短,更加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和管理;结合工艺减少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低,是将来自动控制设计在这一领域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