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十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十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3:17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1

昨日,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按照议程,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该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招标投标信用制度,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其他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公示,建立行业信用黑名单制度、市场禁入制度等,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城市管线条例》。该条例强化了管线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并在管线的档案管理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该条例对目前人大街道工委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回应和解决,并对人大街道工委的性质和职责进行了明确。该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20xx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重庆市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缔结友好市省关系的决定》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重庆市与白俄罗斯明斯克州缔结友好市州关系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市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一届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决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渡口等7个区的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两位同志辞职的决定;表决通过了3项人事任免事项。

重庆市城市管线条例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城市管线管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城市管线的有序建设和正常运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管线规划、建设、维护、管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线,是指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本条例所称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城市内用于集中敷设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基本原则)城市管线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部门职责)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城市管线建设和维护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城市管线综合协调管理机制,统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

发展改革、财政、经济信息、公安、规划、市政、文化、质监、安监、通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市管线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鼓励技术创新)鼓励城市管线建设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推广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

第二章城市管线规划

第七条(管线总体规划)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管线权属单位编制管线专业规划,依法报人民政府审批。

城乡规划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各类管线专业规划进行综合协调,组织编制城市管线专项规划和综合规划,依法报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乡规划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包含管线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管线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管线的容量、管径、位置、走向和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附属设施用地范围等。

第九条(规划编制要求)管线规划编制应当集约利用空间,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等需求并具有前瞻性。各类管线应当与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人防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衔接和协调,避免平面交叉和互相干扰。城市中心区域不得规划新增中低压架空线路,已建中低压架空线的,预留迁改下地线位。

第十条(办理规划许可)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规划管理手续。

第十一条(放线验线)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并办理规划验线手续,经城乡规划部门确认无误后方可动工。

第十二条(管网普查和数据管理)乡规划部门应当组织地下管网普查,建立地下管网综合数据库,实行动态更新,并与其他部门实现无偿信息共享。

第三章城市管线建设

第十三条(提前告知)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时,应当提前告知管线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城市管线年度计划)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组织编制本行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

管线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管线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安排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同步实施)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管线工程建设时序,组织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管线工程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

第十六条(招标投标)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及设备采购等依法应当进行招标并达到相应规模的,通过招标投标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第十七条(建设手续)管线工程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办理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开工手续、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测量以及档案移交等建设手续。

第十八条(交通方案审批)管线工程应当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最短时间内完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影响城市道路通行或者交通安全的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编制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方案,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

第十九条(管线迁改)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或者轨道交通工程需要迁改现状管线的,管线权属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管线迁改按照原标准、原规模、满足同等工程需要实施。迁改费用由道路或者轨道工程建设单位承担,但因新建、扩容、提高标准和功能等所增加的费用,由管线权属单位承担。

管线迁改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计算按照本市相应工程计价依据进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按照国家以及本市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道路建设单位职责)道路建设单位应当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合理安排管线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道路设计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管线现状资料;

(二)组织管线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综合、初步设计综合和施工图综合,形成管线工程与道路设计综合图,经相关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后,报法定部门审批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三)事先通知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保护工作;

(四)督促和检查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一条(管线建设单位职责)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配合道路建设单位开展同步建设;

(二)核实并会签施工场地内管线现状总平面图,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和检查测绘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绘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实施的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职责)管线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经审查备案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并设置施工警示标志。

施工中对城市管线、市政设施、人防工程、文物及其他建(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

第二十三条(相关单位职责)管线工程勘察、测绘、设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管线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监理。

第二十四条(管线竣工测绘)管线工程覆土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竣工测绘,形成竣工测绘数据文件和管线工程测绘图。

管线工程竣工测绘报告应当经城乡规划部门验核,办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手续。

第二十五条(档案验收)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

第四章城市管线维护

第二十六条(管线权属单位职责)已建成管线,由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管线巡查维护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和定期维护,设置管线安全警示标志,保证管线完好、安全运行;

(二)定期评估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的运行状态;

(三)定期普查,及时更新管线信息档案;

(四)对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等可能产生重大危险情形的管线进行重点监测;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发生管线事故后,按照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抢修,并向有关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督促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加强管线的运行维护管理。

第二十七条(工程建设中的管线保护)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开展方案设计之前,应当收集施工现场、毗邻区域管线准确、完整的现状资料,并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供,要求相关单位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措施保护既有管线。

施工单位应当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现状资料,城乡建设主管等部门也应当主动向其提供管线现状资料。施工中发现未建档管线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查明管线情况后方可施工。明知管线情况仍野蛮施工造成管线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八条(故障抢修)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同时按规定通知市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并在24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

第二十九条(应急预案)各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编制各行业管线应急处置预案,并告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管线应急处置综合预案。

第三十条(废弃管线处理)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定期排查管线,清查、登记废弃和权属不明的管线,明确责任单位,及时处置。

第三十一条(管线安全禁止行为)禁止下列影响管线安全运行的行为:

(一)非法压占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挪移管线;

(三)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线安全警示标志;

(四)接驳管线;

(五)排放、倾倒腐蚀性液体、气体;

(六)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

(七)损坏、位移、拆除井盖等附属设施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危及管线安全的行为。

第五章城市综合管廊

第三十二条(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城乡规划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应当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城市管线、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

第三十三条(优先建设区域)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应当根据功能需求,规划建设城市综合管廊。

有条件的旧城改造区应当规划建设城市综合管廊。

第三十四条(管线入廊)建成城市综合管廊的区域,凡在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城乡规划部门不得另行规划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既有管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有序迁移至城市综合管廊。

城乡规划部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管线行业主管部门不得另行审批已纳入城市综合管廊的管线建设工程,管线建设单位不得在管廊以外位置另行建设。

第三十五条(项目储备和建设计划)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城市综合管廊地方标准,统筹组织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建立项目储备制度,编制城市综合管廊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协调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时序。

第三十六条(鼓励社会投资)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三十七条(有偿使用)城市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向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维护管理)城市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由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负责,入廊管线维护及日常管理由各管线权属单位负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行政责任)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编制城市管线专业规划、综合规划的;

(二)未编制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

(三)未告知组织编制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的;

(四)未组织编制城市管线应急处置综合预案的;

(五)另行规划或者审批已纳入城市综合管廊的管线建设工程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十条(对管线建设中违法行为的处罚)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管线建设未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管线建设单位处50000元以上20xx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管线保护规定的处罚)管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对管线维护中违法行为的处罚)管线权属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未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履行职责的,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的,处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以上20xx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危害既有管线安全的处罚)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由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的,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反第七项行为的,由市政部门依法处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2

abstract: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integratingurbanwastewaterpipelineintoutilitytunnelsinmountainouscityarediscussed,thisresearchstatesopinionsonassociatedissueswhenintegratingwastewaterpipelinesintoutilitytunnelinmountainouscity.

关键词: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

Keywords:mountainouscity;utilitytunnel;integratingwastewaterpipelinesintoutilitytunnel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74-02

0引言

综合管廊是建于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1]。综合管廊可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号)、《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出台系列文件,大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入廊管线的选择对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影响巨大,直接关系到管廊建设的区域、断面形式尺寸和管廊造价。通常纳入管廊的给水管线、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热力管线、再生水管线,部分预留有直饮水管线、垃圾真空输送管等管位。由于污水为重力流,且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支管线接入频繁,国内建成的综合管廊中,鲜有污水大规模入廊案例[2]。

我国广义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2%,狭义山地约占33.3%,山地城市在建制市中的比例达到35%,建制县中的比例高达51%。山地城市中大量的城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众多城市还将污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因此,开展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问题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1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和平原城市类似,例如:运营维护更加方便,延长污水管道使用寿命,避免沉降带来的污水管道破损渗漏等等。

此外,山地城市道路坡度较大,在局部路段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在不增加管廊埋深的情况下保证污水重力自流排放。山地城市建设成本较高,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宽度较窄,雨污水管道受管位空间限制,经常被布置到机动车道上。污水入廊可以大量减少机动车道上检查井的数量,提高行车舒适性,同时将各种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内,有利于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2山地城市污水入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

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形特点,污水干管通常位于地势较低的河道溪流边上,干管沿河道溪流敷设,沿途收集道路污水管道汇入的污水,最终送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道路上的污水管道一般为污水支管,管径大多在d400~d600之间。《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指出宜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发展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重要的公共空间,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区域建设综合管廊。这就造成综合管廊规划路由往往与污水干管布局错位,也难以通过排水系统的优化调整将污水干管纳入综合管廊,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一般纳入的是管径较小的污水支管,小管径污水支管大量纳入管廊会显著提高建设成本。

2.2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问题

为了实现土石方就衡,降低建设成本,山地城市道路纵坡大多呈高低起伏的波浪形,道路起点至终点为单向坡的情况较少。在重力流管道不入廊情况下,综合管廊坡度一般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因此管廊的纵坡也是顺坡逆坡交替。如果污水入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道路逆坡段的管廊顺坡埋设,以保证污水在管廊内重力自流排放,但这将造成管廊整体埋深加大,大幅增加综合管廊建造成本。二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的位置将管廊内污水接入与管廊相邻的其它道路直埋污水管道,由于管廊覆土一般达到2.5~3.0米,管廊本体高度一般也在3米以上,即从管廊接出的污水在接入点对下游污水管道的埋深要求一般在6米以上。这种方案主要是增加部分直埋污水管道埋深,较方案一投资更少,但管廊内污水需较为频繁的接入廊外直埋污水管道,入廊污水系统性较差。三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处设置小型污水泵,在管廊逆坡段采用压力输送。这种方案需在管廊系统中增加若干污水泵,提高管廊设计负责程度,后续运行管理也极为不便。

3论

虽然与传统直埋敷设方式相比,污水入廊存在诸多优点。但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首先,山地城市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使得污水入廊的投入与效益之间不成正比。其次,山地城市道路高低起伏的波浪型纵坡也给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造成较大的困扰。因此,山地城市污水管线不可盲目大规模进入综合管廊,应该结合道路竖向、排水系统方案、道路红线宽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谨慎研究污水入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3

关键词: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地下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综合管廊概况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中,根据规划的要求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的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可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电缆沟等三种类型。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地下空间肆意浪费、市政管线损毁事故频发等问题,保障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提升城市整体环境,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综合管廊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它还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科技部、住建部都已把综合管廊作为新城建设、旧城全面改造的一项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新科技在做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2综合管廊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2.1国外情况

综合管廊的发源地就在欧洲,早在1833年法国巴黎开始有系统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综合管廊。1861年,英国伦敦修造了宽12英尺、高7.6英尺的综合管廊。1890年,德国也开始在汉堡建造综合管廊。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地下有综合管廊30公里长[1]。

日本国土狭小,更加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综合管廊在日本开始兴建于1958年。1963年,日本颁布了《综合管廊实施法》,并在1991年成立了专门的综合管廊管理部门,负责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到1981年末,日本全国综合管廊总长约156.6公里,按照规划,到21世纪初,将达到526公里。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国土辽阔,但因城市高度集中,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矛盾仍十分尖锐。美国纽约市的大型供水系统,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层的综合管廊中。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市,也有很发达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2.2国内情况

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米的综合管廊。1977年配合"纪念堂"施工,又敷设了一条长500米的综合管廊。2002年,上海市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展示性综合管廊―松江新城综合管廊。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综合管廊建设的试验。珠三角相关城市已经开始建设适合本地特征的综合管廊工程,并且部分已经投入了使用。其中广州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容纳管线最多的综合管廊―全长17公里的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包含三舱断面的干线综合管廊、单舱断面的支线综合管廊,以及配套的缆线沟,管廊内容纳了电力、通信、高质水、杂用水、热水等市政管线。

在我国台湾省已经建成了比较发达的综合管廊网络,并先后制定了《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施行细则》、《共同建设管线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共同沟建设及管理经费分摊办法》等多个法规及条例,推动综合管廊的建设。

3管线敷设方式的对比及优缺点

3.1传统直埋敷设

传统直埋敷设方式采用全部直埋的方式敷设管线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的优点,但也有各管线分散施工,占用城市地下空间较大,特别是新城一般要求道路车行道下不布置雨污水管线的情况下,局部路段在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内无法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等缺点。各管线分散建设,各自的检查井、室较多,环境视觉效果差,不利于该地区高标准的建设。

3.2综合管廊敷设

采用综合管廊敷设主要有如下优点:

1、根治“拉链路”,避免因埋设、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反复开挖,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2、因综合管廊完善的附属设施配置,对各种管线的维修保护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综合管廊内的管线由于不直接与土壤、地下水、道路结构层的酸碱物质接触,可减少腐蚀,也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3、城市架空管线进入综合管廊,这不仅减少了架空管线与绿化、地块及城市的连续性的矛盾,节约了土地,而且使新城区更加整齐和美观。

4、由于综合管廊内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这不仅节约了城市用地,而且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提高了规划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6、为各种管线综合管理并能利用先进的监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维护管理,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的安全度。

7、由于管线增设、扩容较方便,管线可分阶段敷设,管线建设资金可分期投资[2]。

4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分析

市政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路灯、通信、煤气、天然气、热力管线等,管径从Ф50mm到近Ф2000mm,根据管线的性质不同,选择纳入综合管廊中的管线时,应综合考虑。对于常见的市政管线进入综合管廊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电力管线

目前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建有不同规模的电力隧道和电缆沟。电力管线从技术和维护角度而言纳入综合管廊已经没有障碍。适宜纳入综合管廊。

2、通信管线

通讯管线一般包括电信管线、有线电视管线、信息网络管线以及交通信号管线等。通信管线纳入综合管廊需要解决信号干扰、防火防灾等技术问题。随着通信光纤的发展,通信光缆直径小、容量大,进入综合管廊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适宜纳入综合管廊。

3、给水管线、中水管线由于是压力管,对综合管廊影响小,可设在综合管廊内。

4、燃气管是压力管线,燃气一旦泄漏,将对人体和管沟造成危害,在条件容许时,尽量不敷设在综合管廊内。在局部地段燃气管也可以单仓设置形式纳入管廊。

5、热力管线自身散热较大,如果设在综合管廊内,将引起综合管廊温度升高,对电缆敷设不利,需作隔热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若热力管线温度不高(如地热等),增加隔热保护板后可设在综合管廊内。

6、雨污水管线由于是重力管线,若敷设在综合管廊内,会增加管沟埋深,大大增加管沟造价,尽量不设在综合管廊内。

5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浅析

国内外综合管廊建设常用有三种形式: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综合管廊。

5.1断面尺寸的确定

在确定综合管廊断面尺寸时,首先应确定设置在此段管沟内管线的种类、数量,然后根据管线种类、管径大小、管线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来布置。原则上应尽可能地把同性质的管线布置在同一侧;当管线种类较多时应把电缆、控制、通信线路设在上侧;横穿管廊的管线应尽量走高处,以不妨碍管沟内通行为准;管线之间的上下间距及左右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当断面受限制不可能加大而管线又太多布置不开时,可将小口径管线并列布置,中间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宽度。

确定管沟高度时,能满足管线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沟在地下所占纵向高度太大将影响管廊外其他管线的通行。确定综合管廊宽度时,需考虑维修管理时便于通行,局部地段受条件限制可适当压缩,但应满足人能通行。

一般干线综合管廊的内部净高不宜小于2.1m。支线综合管廊的内部净高不宜小于1.9m;与其他地下构筑物交叉的局部区段的净高,不应小于1.4m。当不能满足最小净空要求时,可改为排管连接。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内两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人行通道最小净宽不宜小于1.0m;当单侧设置支架或管道时,人行通道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9m[3]。

5.2综合管廊系统布置考虑的因素

1、城市功能因素

综合管廊建设目的是为了集约用地、减少二次开挖,那么他就必然应该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或交通运输非常繁忙、地段重要不宜开挖的地段,所以在综合管廊的系统布置上也必然应该考虑在城市的中心区或重要的产业区进行布置,以便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优势。

2、道路的因素

综合管廊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避免资源的浪费,所以在综合管廊的布置上尽量考虑在新建或需改扩建道路下布置综合管廊,以便做到在道路的建设或改扩建的过程中,一次性的建设综合管廊。同时综合管廊的布置也应与路网建设相匹配,应选择在区域的辐射性最优道路下布置综合管廊。

3、规划管线的因素

综合管廊的布置上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规划纳入的各类市政管线,通常综合管廊内考虑容纳的管线主要有电力线路、通信线路、供水管线以及中水管线等。由于各种管线的特性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在综合管廊的布置时考虑的重点的不同。①供水管线、中水管线:一般为压力管,主管口径较大,会使得综合管廊的断面过大化,经济效益差,所以纳入综合管廊的较多的是支管,口径往往在1m以下;②电力管线:高压电力线路有架空线和电缆沟(或电力隧道)两种形式,往往在城市的会选用架空线路的形式,而10kv的电力线路,在城市中现在大部分都采用的是电缆沟的形式,在综合管廊的规划中就必须考虑到尽量能容纳初选区域内高等级的电力线路及10KV的电力线路,故在综合管廊的规划中,将把电力线路的纳入作为基础和重点考虑;③通信线路:通信管线目前大部分采用光纤,占用的空间很少,纳入综合管廊对通信管线的管理和远期的维护都带来很多益处。

4、综合管廊系统布局原则

应以城市土地规划结构布局为核心,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主城区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综合管廊系统。综合管廊规划需结合相关规划,并考虑一定的远期预留。本着“高效、经济、适度、实用”的布置原则,综合管廊的重点研究区域为:①高密度开发区,管线接入接出较频繁,扩容可能性大的区域;②管线集中的道路(尤其是结合高压电力管线)。

5.3综合管廊平面布置要求

1、综合管廊原则上设置在道路下,平面中心线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不宜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

2、综合管廊应尽量布设在道路一侧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下,这样便于综合管廊投料口、通风口等附属设施的设置。

3、为了减少与排水管的交叉,综合管廊应尽可能的远离居住区用地红线。在不得已靠近道路边时也要确保有1米的距离。

4、综合管廊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宜采用垂直交叉方式布置;与相邻地下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性质确定。

5.4综合管廊附属系统

综合管廊的附属系统包括电气系统、信息检测和控制系统、通风系统、消防及排水系统、标识系统。

除了以上这些位于综合管廊内部的附属设施外,还有部分附属设施位于共同沟外的地面上,包括人员出入口、通风口、材料投入口等。这些附属构筑物作为共同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共同沟内外的联络作用,共同沟内的管道及附属配件运输、安装,人员进出、应急逃生等均需通过附属构筑物来完成。

6结语

综合管廊作为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部分,在保障城市供应、克服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线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品位的前提下,对有效集约城市地下空间、节约用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其建设对优化城市环境、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管廊在功能上要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在建设上要利用地下空间的有限资源,这就需要通过实施统一的规划及科学的设计,把握好建设综合管廊的时机,使其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近年来综合管廊在国内已经逐步呈现新兴发展的优势,在规划设计及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综合管廊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实施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平,曲东.浅谈综合管廊建设[J].山西建筑2011.37(6).204-205

[2]穆宜,王小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初探[J].供用电2010.27(6).45-47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4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早在2014年5月,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就曾指出,我们的城市外表亮丽光鲜,但地下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过多。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61号),对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出目标和要求。

同年4月,吉林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达成将吉林省作为全国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的意见,并于7月正式签署了《全国综合管廊建设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合作协议》”)。吉林省在“全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成为举全省之力推进的典型。

回应总理关切,吉林省做了哪些尝试?

举全省之力干地下管廊建设省里开5次专题会统一思想

2015年4月9日,总理在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陪同下就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进行专题调研。

“各地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愿望,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担负起本地区的发展重任,尽最大努力,让人民尽早过上好日子!”总理说。

随着总理调研结束,4月23日,北方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在吉林召开。住建部部长陈政高透露,“住建部将会大力支持吉林发展,加强与吉林的联系沟通,促进吉林城乡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这次会议之后,吉林省委省政府下了决心,以全省之力干管廊。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强调:要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地上地下统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功能,补齐短板。

“突出抓好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和发展质量。”吉林省长蒋超良指出。

吉林省住建厅副厅长袁忠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合作协议》签订一年多来,吉林省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实施,明确了“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城市综合管廊投融资模式、建设运营模式、评价管理模式。

“刚开始确实不理解,推的过程挺困难的。”吉林省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韩东男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全国方兴未艾,仍处于启动试点阶段。其他省份均选择某城市作为试点先行先试,而吉林省则举全省之力探索新生事物,“部分地方政府对于管廊建设的理解不是那么深,有一种被动的状态。”

“就统一思想这个事儿,省里开了好多次会。”韩东男直言,“今年以来,姜有为副省长就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统一各地对管廊建设、对ppp模式的认识。”

“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吉林省住建厅厅长孙众志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又能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保证社会资本可持续回报,也是政府部门推进ppp追求的”

根据这份《合作协议》,吉林省要在2015―2020年,完成1000公里左右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投资1000亿元。

按照这样的标准,综合管廊每公里造价匡算为1亿元。

而与财政部确定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不同,吉林省的管廊建设要在没有中央财政的支持下,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形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管廊建设。

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是管廊建设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资本金筹措意见》,明确管廊建设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20%,其中,由省级负责筹措落实15%。目前,吉林省省级财政以股权投资形式共计投入资本金37.2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投入巨大,商业模式很重要。ppp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让社会资本进来,没有收益他来干什么?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保证社会资本合理的、可持续的回报,也是政府部门推进ppp所追求的。”吉林省住建厅城建处处长甘茂东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要按照标准规范双方责任和义务,否则最后可能演变成财政收拾烂摊子。”

“ppp模式更重要的是解决政府对建设、管理、运营不专业的问题,实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孙众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指出,“地下综合管廊是百年工程,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采用ppp模式可以解决长效机制的问题。”

眼下,吉林省各城市政府对综合管廊建设十分积极,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全省37个城市编制了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工程设计、招投标和社会资本谈判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2016年以来,住建厅共组织召开了两次全省管廊调度会,一次管廊建设现场会,将年度工程建设计划全部落到市县,将详细工程指标落实到具体路段。

“管廊建设和ppp都是新事物,我们也是边干边学,”韩东男表示,“专业人才是稀缺的,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给住建部打电话,请财政厅给财政部打电话,学建设,学金融。”

吉林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全省累计形成廊体48.86公里,消耗钢筋10512.6吨、混凝土619765.8立方米,完成投资50.26亿元。

目前,四平市、松原市、白山市和长春市已经完成SpV公司(特殊目的公司)组建,7月11日,167.43亿元贷款得到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授信;白山市完成SpV公司注册,公司营业执照已发放,社会资本方首批注册资本金投入使用;通化市于7月12日正式开标,待公示期满后即签订特许经营合同。

案例解析Ⅰ

“央地共建”的四平模式:小步快走,产生示范效应

2016年4月下旬,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经过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在全国20多个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以第三名的综合成绩成为吉林省唯一一个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已开工18.93公里,完成成品管廊9.034公里。

不过,成为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先行者”并不轻松。

2015年7月,四平市在吉林省率先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回首从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年来的日日夜夜,四平市副市长王宇仍然记忆犹新。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四平市是举全市之力推进管廊建设,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历历在目。

“与国内同类规模城市比,四平是农业大市,财政小市,经济实力排名靠后,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如何在经济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尽快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王宇坦言。

在成为试点城市之前,启动资金短缺是四平在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难题。

王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为解决这个问题,四平采取了小步快走的办法,先规划小规模的管廊小环线,快设计、快开工,让一般企业都有资金能力承接,先与一些投资人形成初步合作,产生示范效应。

“将管廊建设结合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及地下空间利用等统一考虑,使潜在的投资人产生心理预期。未来预期乐观,有实力的投资人乐于接受条件,为组建ppp模式公司奠定基础。”王宇直言。

2015年9月,四平市管廊项目进入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目录,确定采用“存量转让+投资、建设、养护一体化+入廊单位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模式运作。引入的社会资本与四平市政府投资平台公司成立管廊公司,注册资金为项目投资总额的20%,其中城司持股20%,社会资本方占股80%。由管廊公司负责运营,对运营成本设定了调整公式,运营期内,SpV公司通过入廊费、运营管理费以及政府可行性缺口补贴,为项目公司的社会方股东获取合理回报。

今年3月29日,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与四平市城司组建成了SpV公司,管廊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四平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

“管廊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协调市政、土地、规划、环保、财政、发改等不同部门,没有政府一把手的重视很难做到。”王宇介绍。

为建立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四平市成立了由市长王振才任组长,5位副市长和1位省政府参事任副组长,29个相关的市直部门、管线单位参与的管廊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管廊项目的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

在已经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廊体内,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管线从上至下依次排列。“市政管线都会按照这样的顺序集中放在这里,各类管线有了家,道路就不用再天天挖了。”王宇说。

据介绍,综合管廊整体建成后,将对所有管线实行统一管理,智能监控,在监控中心就能随时了解每一处的运行状况。管廊设置的专门的通风口、检修口,可以实现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便利维修。

“目前已经出现了央企之间比着干的局面,相互比进度。”王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案例解析Ⅱ

“规范高效”的公主岭模式: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

在记者的调研采访中,公主岭项目被广泛认为是“推进特别快”。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经过招投标和多方谈判,公主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式开工。

在该项目中,由中国中铁、中财基金与公主岭市政府出资代表共同成立项目公司,承担公主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的综合管廊总长度为20740米,投资估算总金额为25.3亿元。动员会之前,公主岭市政府、中国中铁、中财基金三方就该项目正式签署了合同。项目合作期为n+25年,n为建设期,运营期为25年。合作期满后,中国中铁将本项目无偿、完好移交给公主岭市政府指定机构。

不过,即便是被认为“推进很快”的公主岭项目,仅专项规划就修改了20余稿,招投标过程更是历经了70余轮谈判。

负责具体安排操作的公主岭市财建投资公司总经理王雁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公主岭项目严格按照ppp项目的5个阶段19个流程一步步规范操作,“从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到项目执行包括项目移交,一个好的项目落地,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非常关键。”

“建设地下管廊是城市的需求,是能够彻底解决马路‘拉链’、城市‘蜘蛛网’等城市病的工程,而公主岭的财力不足以修建这样的百年工程。”公主岭市副市长高立君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事实上,早在5年前公主岭已经规划了贯通新老城区、长度达7.19公里的岭南大街,但由于财政资金限制一直未能开建。

“恰逢国家管廊建设和ppp政策给公主岭城市建设带来了契机,公主岭才能借力社会资本进行城市建设。”高立君表示,“借力ppp模式,公主岭的经济建设得以推进。在现有财力的情况下,我们今年实行了150多亿的项目,用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发挥了杠杆作用。”

“我理解ppp模式是与政府性债务管理相连,是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王雁夫说,“是政府投资模式的顶层设计。”

“在这个大背景下,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调整看待ppp的视角。”高立君补充道。

不过,高立君表示,在管廊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管廊规划中入廊管线包括供水、供热、电力、通讯等多个部门,按国家指导意见入廊单位需付费入廊,政府方通过制定强制入廊政策、入廊收费标准来收取费用。但目前国家及地方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相关部门在协调各单位积极入廊、收取入廊费用时面临困难。

王雁夫直言,“如果能够解决相关法律保障问题,就能成为保障契约公平,维护多方权益的抓手。”

破局后的难题:

未来上万亿资产产权如何明晰

作为城市的“地下动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正在各地加速推进,但缺资金、推进慢、入廊难成建设难题。

事实上,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四平市委主委王玉芝提交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建议。这成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8609件中,20项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王玉芝表示,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地下管廊建设也存在融资难、收费难、入廊难等问题,因此她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资金补贴,出台一些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实际考核结果鼓励多干多补。

针对入廊单位收费标准问题。今年2月,吉林省住建厅同省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管廊有偿使用的目标、原则、价格机制、费用构成和保障措施。目前已经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增补进《吉林省定价目录》。

7月13日,住建部组织召开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重点督办建议答复工作座谈会。王玉芝代表对该项建议的答复表示满意,同时提出地下综合管廊相关规划设计资料应为信息,要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信息保密和公共安全标准的研究。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未来将形成上万亿的资产,产权将成为影响后期运营管理的核心问题。”王玉芝表示,建议国土资源部要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具体的制度、实施细则或指导意见等,指导地方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产权登记制度落实到位。

此外,由于我国七大类近30种市政管线归口多个部门管理的现状,也不利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后的统筹管理和监督。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一份完整的地下管线“家底图”,难免出现管线“打架”、道路反复开挖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5

关键词:航站区;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

综合管廊可将多种类型的地下管线进行整合,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线路长、空间小、环境差等特点[1]。对其进行智能化设计,可有效改善长距离综合管廊设施管理现状,减少管理资金,加强城市运维的安全性,提高管理效率。

1工程概况

以山东新机场为例,新机场工作区以及航站区综合管廊工程量较大,包含三条管廊主线(南六路、南八路、南十路)以及t2、t3航站楼联络管廊等六条地下城市综合管廊等,同时涉及管廊支线和东西两个机场泵站。管廊整体长度约12km,管廊内配置了电力、通信以及热力等管线。管廊截面包括单舱、双舱、三舱、四舱。该项目综合管廊目前处建设阶段,框架结构运用整体现浇闭合,顶底板厚度为0.3m,隔墙厚度为0.3m,外侧墙壁厚度为0.3m,同时在各个舱室地端设置了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0.2m×0.05m。舱室内设计有应急出口、投料口以及通风口等。应急出口设计为圆形检查井,投料口设置为矩形口,将洞口净尺寸设置为0.8m(净揽)×7.0m(净长),在设计中,通风口分为自然和机械通风口。

2系统网络框架

2.1系统的网络架构

在系统网络架构设计阶段,采用分布式架构,为分级管理以及多管理中心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项目各时期、长时间建设以及系统今后的运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应用通信和分离框架,给使用服务集群、无线客户端以及服务器连接提供支持。系统网络设计期间,可以利用星型网络,其可稳定地同上层监控层以及下层控制层连接,网络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2]。在监控系统中,有两条网络线连接设施,以确保运行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升管理区设备信息传输的时效性,使其更好地配合工作人员,将多组安装用于视频工作站以及监控站。上层和下层之间数据交换主要由核心交换机完成,控制层运用两条网络线进行连接,作为备用,主要用于传递设备实际采集的数据,在设计分区控制站和主站网络过程中,采用以太网络[3]。在进行管理时,主站相较于分区控制站,具备总控制权,主站可对分区人员进行调配,并且可设置人员权限,同时可以管理和监控某个分区现场设施运行状态。

2.2上层监控层

上层监视层为整个管廊网络结构的首层,而集中监视层为整个管理系统的中间层,对硬件设施也有相应的需求,如打印机、电脑、服务器和不间断电源系统等设备必须配备齐全,利用单模光纤可以进行如同千兆以太网的链接,从而使整个上层监视系统结构更具完整性[4]。上层系统在联接下层过程中,通过稳定性较强的冗余星型网,使系统稳定性得以保障。

2.3下层监控层

现场控制层,即下层监控层,其由分监控中心以及自身管辖范畴内的执行单位构成,其中包含每个分区控制系统DCS、pLC设备、就地控制计算机等,使辅助室具备完善的监控系统和控制系统。

3智能化系统设计

3.1机房设计

为进一步实现综合管廊的集中运行管理功能,将管理中心机房设置于整体航空区域,并实施分级维护,在航站区域建立管理分中心。本项目分中心位于服务大楼,占地面积近100m2,同时安装了监控屏幕,将系统核心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放置。管廊设计过程中,结合防火分区设置弱电间,在两个防火分区临近处部位,位置较为集中,给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与通风机室毗邻,可提升设备监控质量。在对弱电室进行维护和检修阶段,相关人员可以从检修井、爬楼梯以及任何舱室进入,每个弱电间可对临近2个防火区进行管控。

3.2基础网络与有线、无线通信系统

3.2.1基础网络系统在综合管廊智能化设计阶段,基础网络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具有传递信号以及分析、处理等作用,对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提供支持。由于综合管廊应用期限较长,在电力、能源以及通信等通道中占有重要位置,若传输距离较大,则在设计网络系统过程中,以工业建筑相关标准为参考依据,采用光纤环网模式,确保网络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网络系统是安防、环境以及设备监控等系统的承载体,要求也相对较高,不可相互影响,因此三层网络结构为首选,在前端组建独立环网,配置相应的聚集交换设备,而后整体同核心交换设备数据连接。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图像数据在通常情况下呈现为静止状态,只有在人员检测或解决异常情况阶段,画面在特定范围内出现动态变动,当下,大多数监控厂家可使用合理的计算机技术将静止状态画面实施数据压缩,因此,在摄像机数量相同的状况下,网络传输数据流量低于民用建筑。基于此,在设计此项目安防网络时,采用了电环网的模式。若某处通信发生中断,环网可将数据由其他途径传回,以强化网络运行中的可靠性。综合管廊存在特殊性,需要严格监测氧气以及其他有害的浓度,为综合管廊检修人员提供安全保障。监控系统收集数据的精准度非常重要,而网络的稳定性和及时性对其采集数据精准度有直接的影响。此项目选用了双环网节结构,对线路以及交换机等进行了备份。3.2.2有线通信系统此项目不具备大量有线通信电话分机,使用同消防电话并用的方式,但系统依然保持单独性。在各个设备间中均配置一部电话分机,为维护和检修人员同控制中心联系提供了便利,对于防火分区,在其每个出入口位置配置电话,便于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拨打救援电话,满足了消防救援的需求。3.2.3无线通信系统综合管廊内部设计阶段,设置了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其主要是对电话系统进行补充,在出现紧急或突况时,其可为检修人员联系管理中心提供便利,使管理中心人员清楚掌握现场状况。使用数字化多信道无线对讲,将主设备配置在管理中心处,在每个弱电间间隔1000~1500m处设置信号放大器,以确保管廊被信号所覆盖,在末端间隔100m处配置天线,并且在各设备处均配置天线,提升信号全覆盖强度。

3.3安防系统

综合管廊内部的安防系统集多种系统为一体,如视频监控、防入侵监测、门禁等系统均属于安防系统。结合航站区域空侧以及陆侧安全隔离相关要求,对安防系统设置提供了针对性的保护。3.3.1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综合管廊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如设备运行情况、管路通道、内部状态以及出入口等,便于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和掌控综合管廊现实状态。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对网络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和图像等进行随时调取和观看,且可将图像投放到大屏上。由于此次项目的综合管廊在航站区域内,管廊内部的管线主要为航站楼以及运行大楼等关键的建筑提供服务,因此,应最大程度地确保摄像机点位存在整体覆盖率。在本次项目中,各防火区域两侧防火门位置均配置了两台摄像机,并向中间区域对射,同时在两台摄像机之间设置了一部中速球机,以便于工作人员对重要区域进行观察。另外,人员出入通道、通风口、设备室以及监控中心等均是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采集的视频存储时间为一个月,末端摄像机需具备1080p的分辨率,且有红外功能,采用弱电室内UpS电源加以保护。3.3.2防入侵监测系统在设计防入侵监测系统阶段,为了提升其监测功能,选用了红外对射以及红外微波技术,若综合管廊出现“入侵”状况时,可同场地报警器相连接。与此同时,报警信号可连接设备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将其传输至中心监控工作室,且开启照明系统,同时与视频监控系统有关企业的摄像机信号进行联动,进而形成语音报警信号。3.3.3门禁系统门禁系统主要利用门禁控制来完成,在监控中心、综合管廊等位置的出口处和入口处开展出入管控,使综合管廊安全防范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结合城市综合管廊技术相关要求,此次对相邻防火区间的防火门监控和门禁等系统采用了统一控制的模式。日常主要由门禁系统实施控制,若出现火灾等异常情况,防火门监控系统则拥有更高的控制权限,门禁系统会中断其他电源,消防电源除外,进而自动释放门磁。3.4通风系统综合管廊地下通风系统选用设备送风和排风方式,将管廊中存在的多余热量和其他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在防火分区中均配置送排风系统,同时在防火区前端和末端设计进风和排风井及风机室,送风机主要将外部空气传输至管廊内,排风机通过井将管廊内的其他有害气体排出,充分发挥通风换气的作用,使综合管廊内部空气保持新鲜。通风系统设计时,考虑了综合管廊的特殊性,将采用手动控制和远程操控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将通风系统主管的电动防火阀关联系统风机。3.5智能照明系统航站综合管廊内管线类型较为多样,且具有集成度高以及覆盖面积大等优势,但由于管廊长度偏长,加大了线路铺设难度,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在对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采用分段和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在对通信和数据的处理中,借助总线和中央控制系统来完成。图2为智能照明系统控制流程图。

4智慧管廊管理平台及新技术应用

4.1管理平台设计

航站楼综合管廊在进行智能化设计时,需要满足下列要求:(1)综合管廊监控整体处理方案需结合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2)地理信息管廊系统应具备专业性,在鉴别管线、设备位置以及信息状态阶段,应充分依据GiS和Bim技术进行。(3)管廊平台应具备统一性,提升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进而强化运维水平和响应速度。(4)设计的系统对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有较高的支持性,可同时满足航站智慧平航升级需求。(5)系统开放,同时对第三方系统具有兼容性,且对通用接口协议提供支持,具有连接高级别监控系统的功能。

4.2新技术应用

此次项目中综合管廊距离长且环境复杂,为有效降低人工巡检强度,使用了轨道式巡检机器人。充分利用机器人和图像识别技术,有效弥补了以往在线检测以及人工巡检中存在的缺陷。机器人不仅具备红外功能摄像,还拥有探测器和传感器,可随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不断出现新突破,本次项目设计将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等进行融合应用,同时给出了智能系统优化设计策略,可最大化满足综合管廊智能化运维管理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国栋,刘兴玉,叶海涛,等.综合管廊智能化运维管理技术分析[C].//2021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1:93-94.

[2]丁小强.基于“Bim+GiS+iot”技术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1.

[3]韩佳彤,周建国,郎世明.城市综合管廊智慧化监控与运维管理系统实践与探索——呼和浩特市丁香路综合管廊项目为例[J].建设科技,2020(11):92-9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6

关键词: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将设置在地面、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是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的城市生命线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不但可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而且有利于各种管线的增减,还有利于管线的检修维护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模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的越趋紧张,地下综合管廊的逐渐推广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本工程位于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为线性工程,总长3.2km,自西向东沿规三路、薛赵路及绿地大道呈“S”形布置。综合管廊覆土深度为2.5m,采用明挖法,拉森钢板桩支护。绿地大道及薛赵路段管廊均为矩形双舱现浇钢筋砼结构,断面尺寸分别为5.95×3.4m及5.95×3.6m,规三路段200m综合管廊为单舱现浇钢筋砼结构,断面尺寸为3.5×3.2m,管廊顶板及外墙壁板厚度为300mm,中隔墙墙厚250mm。

2、施工特点

2.1由于该工程地质情况复杂,软土厚度较大,地表水系纵横交错,极易发生不均匀沉降,故地基采用水泥双轴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局部地区采用预制方桩加固,复杂地段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对施工生产带来很大便利,尤其对管廊主体结构起到有效支撑作用。

2.2基坑围护结构根据各施工段土质情况分别采用拉森钢板桩、新工艺HUC钢板桩、Smw工法桩。摒弃了传统的大放坡,明显减少了施工用地、土方运输及基坑两侧土方坍塌,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更提高了施工质量。

2.3在管廊主体结构施工中,管廊底板腋角吊模为施工难点,由于木模不好安装定型,便采用钢模施工,大大提高了腋角处混泥土结构的尺寸准确度与外观质量。

2.4为了消除管廊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因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产生应力过大而出现渗漏现象,综合管廊按照25-30m分段设置变形缝。因此变形缝处橡胶止水带的安装和混泥土的振捣,是施工的重点、难点,所以需安排专人在施工过程中检查施工质量与混泥土振捣效果。

2.5该综合管廊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因此管廊外侧防水涂料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水泥基防水涂料施工完毕后,应认真检验管廊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6管廊主体结构完成后,待灰土回填至管廊顶以上1m左右时,需拆除钢支撑与拉森钢板桩或H型钢。在回收拉森钢板桩时,为避免拔桩设备的震动和土的侧向压力对管廊产生破坏,拔桩设备要与管廊主体结构保持一定距离,拔桩顺序应与打桩顺序相反,拔桩后形成的桩孔应及时注浆回填处理。

3、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3.1综合管廊施工

3.1.1施工流程

地基处理围护基坑开挖垫层钢筋模板混凝土防水涂料回填

3.1.2施工方法

、地基处理:

地基采用水泥双轴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局部地区采用预制方桩加固,从开挖效果来看,采用水泥双轴搅拌桩处理的地基从质量、止水等方面都较好。

、围护:

本工程全线为深基坑,基坑围护采用Ф650Smw工法桩和拉森钢板桩。Smw工法桩:Ф650@450三轴搅拌机成桩,搅拌桩内插H型钢将搅拌桩的抗渗能力与H型钢的受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施工结束后H型钢回收。采用一道钢支撑Ф609(t=16),支撑水平间距一般为6米。主要用于规三路标准段及节点、绿地大道、薛赵路节点。拉森钢板桩:主要用于薛赵路、绿地大道标准段,采用一道支撑,支撑水平间距6米。

、基坑开挖: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在井点降水20天后,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1米后进行,按照“竖向分层、纵向分段、随挖随撑”的原则组织施工。根据已完成的搅拌桩和拉森钢板桩位置,采用挖掘机施工,以“后退式”施工抓去表层土,开挖至支撑面标高时,用“抽条法”施工,完成支撑的架设。支撑要及时撑好并施加预应力。在支撑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并在基坑底每25米处设0.8*0.8m集水坑,以便能及时排出基坑积水。

、钢筋:

在基础垫层浇筑完成后进行一次放线,根据放线调整竖向钢筋位置,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放线,进一步核实竖向钢筋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浇注梁板混凝土。绑节点时,要注意保证池壁和柱子垂直,特别是丁字大角,绑完水平筋后,要吊钱坠及拉通线检查是否偏移,为支模板打好基础。

(6)、模板:

①、底板模板

底板边模采用钢模板,根据管廊结构尺寸,订做好钢模板,根据弹好的边线安装模板,最后用钢管脚手架固定、支撑,上部吊模高度不得小于50cm。

②、壁板模板

因本工程壁板模板为本工程的重要工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墙壁均为直形壁,且墙壁清水混凝土墙,要求墙壁表面光滑。标准断面拟采用定型钢模,钢模面板采用5mm钢板加5#槽钢焊接成井字形布置,以1米为一段落进行拼装。非标准段拟采用规格为1830mm×915mm×18mm高强度抛光面模板,对拉螺栓固定,立楞和横档均用Φ48钢管,钢管立楞净间距不大于35cm,对拉螺栓间距为450mm×450mm。

、混凝土:

该工程所有外露混凝土均达到清水混凝土要求,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质量目标。即混凝土一次成型,包括:轴线通直、尺寸准确;棱角方正、线条顺直;表面平整、清洁、色泽一致;表面无明显气泡及黑斑;表面无蜂窝、麻面及露筋现象;模板接缝、对拉螺栓和施工缝留设有规律性;模板接缝与施工缝处无漏浆现象。必须从模板体系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浇注,养护和修补等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装饰效果。

、防水涂料:

刮涂防水涂料施工应严格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用量不小于1.5kg/m2,厚度不小于1.0mm),必须保证涂层均匀。一般分两道施工,第二道施工在第一层涂料初步固化(1~2h)后方可进行,第一道应与第二道的涂刷方向相垂直,使得管廊壁板与顶面外侧防水层相连形成连续的封闭防水层。

、回填:

基坑回填时需两侧均匀对称回填灰土,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为500mm左右,回填至基坑顶分层夯实次数为4次,灰土中石灰掺量5%,灰土回填至管廊结构顶板,灰土压实后方进行顶板上部回填。

由于基槽底部施工面积狭窄,故此部位的灰土夯实采用人工打夯机对回填土进行夯实。回填灰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枞横交叉。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总结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规三路、薛赵路、绿地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作为我公司承揽的第一次类似工程,而且面临工期紧张、地质复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本问真实的反映了综合管廊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和细节,为类似工程施工中提供了参考和经验,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7

关键词:市政设施;市政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市政与市政规划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主要由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卫、防灾等各项工程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市政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政设施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市政设施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城市综合实力”。

市政设施的规划,是指各相关专业部门开展的涉及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各类型专项规划。可见,市政设施及其规划是植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子课题,并且也反过来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市政设施的规划配置,必须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中得到体现,其后续建设才能有依据并得到支持。

二现状设施情况与现有规划情况

2.1现状市政设施情况

市政设施常见的现状问题简单概括为两类:一是设施总量的问题,二是设施统筹的问题。以某城市为例,见表l,不难发现市政设施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总量不足、落地困难”。

表l市政基础设施汇总表

2.2现有市政规划情况

(1)2012年战略规划的市政缺位

2012年,某城市发展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因此,在2012年开创国内大城市战略规划之先河,首要解决的关键点也正是解放被严重制约的用地束缚,指导城市建设中“大干快上”的扩张和突破式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与用地不足的关键性和结构性矛盾。综观2012年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着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交通等三个核心。其中,“土地利用”指引用地扩张方向,“生态环境”辅证用地扩张的合理性,“综合交通”为用地扩张配备硬件条件,都是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息息相关。

可以说,2012年的发展时代需求,客观上导致了对市政规划的忽视,市政设施的内容未能被纳入战略规划统筹考虑。

(2)作为城市规划附属的市政规划

在上述背景下,市政规划完全被作为了城市规划的“附属品”,市政规划附属于城市总规的分区方式,分为a城区、B片区和C片区,三个片区各自相对独立,人为的造成了市政体系的割裂。同时,各市政专项的职能部门是从自身的角度来编制专项规划的。而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城市总规是市政规划编制的依据,城市总规需要对各个专项规划进行统筹。规划实施的现实情况反映出总规的统筹力度严重不足,设计单位根据经验和根据需要编规划,没有很好的保证规划的实施。

常见的市政规划的做法未体现可操作性,暴露了规划实施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编制上位规划(如总规)仅提出对市政目标原则、建设方针及总体布局的要求,但是市政各专项大多都有土地和空间的需求,总规等上位规划却没有作出实质可行的安排,专项设施的选址、落地较多的依靠下层次规划落实。另一方面,下层次规划(如控规)根据总规进行落实时,对政设施实施缺乏明确的、有力的依据,又面临不具备现实用地条件的问题,或采用见缝插针式的填入市政设施,或难以建设实施,城市规划的统筹作用和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现代市政实施的战略思考

市政设施是城市的“必须品”,市政规划却是城市规划的“附属品”。规划实际操作中“市政专项乏力、层级控制不清”,客观上造成了市政“总量不足、用地困难”的后果。

市政规划必须建立“大市政”的整体思维,加强城市规划对市政各专项规划的统筹,从体制和技术两个层面分别做:既要做“技术”的规划,又要做“体制”的规划。技术层面,强调市政规划编制“定量+定位”的两个层次,即要求市政规划的编制先预测设施量和用地量,再明确用地需求和用地选址,两个层次缺一不可。体制层面,发挥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制定以城市规划为基础的市政规划编制体系。

3.1建全规划编制体系

健全通过城市规划解决市政问题的层级体系,明确在不同的层次上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根据战略规划,明确市政供给源和供给机制,明确市政输运通道的组织形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相匹配的市政设施发展规模的总量预测,给定用地选址和通道走向;根据控规等下层次规划,落实用地边界及通道线位,直接体现在控规成果中,用以指导建设,如表2所示。

表2市政设施规划在不同规划层次中的研究内容

3.2创立技术手段

市政设施既包括设施本身,又包括“管线、廊道”,因此对市政设施和市政通道这两个问题均应综合考虑,分别提出方案对策:

(1)针对市政设施

首先,加强传统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传统的市政规划通过“各提规模、纳入总规、落实用地”的理想考虑,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是由于实施主体与规划编制主体不同,实际操作上困难重重,转而采用“个案处理”的方式,“来一个解决一个”。市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适应“谁的专业谁负责”,“谁有需求谁提要求”、“谁主管谁跟进”的实际情况,综合统筹考虑。

其次,明确定量与定位要求。定量方面,市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给出所需市政规模的最大和最小控制指标;定位方面,市政主管部门提出明确的选址区位和用地面积,并由规划主管部门核准。条件允许的,则在城市规划中予以落实;条件不允许的,规划部门给出变更建议,最终在各层次规划上予以落实。

(2)针对市政管道

传统市政规划方案中存在遗漏和不能解决的“顽疾”,如市政管线铺设过程中的“马路拉链”现象,就是由于市政各专项分多头主管、各自实施,不利于实现集约管理。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倡导“综合廊道和共同沟”的做法,实现“理想化、远景式”的市政综合。

第一类是地上通道,市政综合廊道。所谓综合廊道,是以生态廊道、交通廊道为基础,为市政基础设施有序布局提供的廊道空间。例如,在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廊道不断被蚕食、市政廊道建设无序且随意切割用地等问题,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城市用地布局的效率。因此,迫切需要统筹建设稳定的综合廊道。

第二类是地下市政通道,市政综合管沟,即“共同沟”。在城市地下挖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中布置。综合管沟投资相对较大,综合管沟的建设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而非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由政府推动并协调各管线单位的利益。但是,对综合管沟的建设应有合理的预期:不是一拥而上,不是排他的的建设,避免出现“只建设不应用”的局面。

四.结束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8

关键词:地下市政管线,地下空间,综合管沟

1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对地下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的地下市政管线的直埋敷设方法必须反复开挖路面进行施工,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与市容,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地下管线的敷设一般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如压力管让自流管、小管径的让大管径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等等,但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使敷设的地下市政管线在城市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保证地下市政管线按规划实施,确保地下市政管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在管网综合规划工作中非常重要,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城市为合理充分地使用地下空间,先后采用了综合管沟[1]。迄今在我国,对综合管沟的使用尚处于发展认识摸索阶段。建设综合管沟是解决地下市政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2中国近几年城市地下市政管线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管线的种类不断增多,城市架空管线将逐步转入地下,这样,地下管线将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多,同时,违规管线建设还存在。

2.1地下市政管线屡屡挖断

北京的自来水管因为第三方的破坏平均三天发生一起事故,我国的自来水管道每公里每小时漏水4立米以上,而瑞士每小时才漏水0.7立米。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水务处处长说:“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漏水率大约在5%至6%之间,而我国规定不能超过12%,却高达20%。2005年我国由于供水管网漏失率而损失的自来水接近100亿立方米。”

2006年8月23日,甘肃省酒泉市通往敦煌市的通信光缆因野蛮施工中断。酒泉以西的瓜洲、敦煌、肃北,阿克塞四县市的固定电话、小灵通、互联网和数据通信中断,所有的银行业务因为通信中断而停止办理。

2.2城市道路翻挖的代价很难准确估算

根据《江西省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用标准》规定,按低标准保守估计,城市道路每开挖1米,城市规划额外的费用就多了1.4万元。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的费用是根据不同路段、不同路面情况和不同配套设施的情况来分别计算的。根据((2005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2005年末,如果有1%曾经“开膛剖肚”,那么全国就有2470公里道路曾经开挖,最直接的就是市政修补费用开支增加3458万元。另有数据表明,南方某市去年因施工导致地下市政管线损坏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万元,而其所在的省每年因此至少损失1亿元以上。

实际上,还有更多的耗费包括施工污染、安全隐患,交通堵塞、汽车油耗、行人误工误时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烦躁引发的工作效率低下等等简直难以估量。车辆被迫改道和缓速状态下的耗油量累计也是惊人的。城市道路“马路拉链”现象,不仅妨碍市民出行,停水断电,中断通讯、网络和电视等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造成爆炸、火灾、毒气等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3地下市政管线管理制度现状情况

“马路拉链”的成因根本在于各级政府管理不到位,城市地下市政管线问题不仅是管沟管廊建设问题,而且也是管理问题。从中央到地方要有政府主管领导抓才能化解危机,管线管理应该从部门管理中剥离,成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关键的问题是目前国家对管线问题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根本原因是经济没有发展到相应的水平[2]。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主管市长强制性的领导管线主管部门,这个城市的管线问题就能基本解决。

管理机构、职责及管理现状:好多城市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地下市政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而且在管理的职责上受到相关部门的制约,因而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没有很好地执行起来,少数项目报来后,也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某些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领导对此项工作都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特殊性。以致于给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城市地下市政管线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燃气、路灯,电信,联通等13种之多。今后随着城市的发展还有可能增加。如此众多的管线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给规划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就大多城市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各种管线专项规划滞后,起不到指导和控制市政建设的作甩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随意变更规划,地下管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规避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重复开挖,重复建设;排水体制混乱,没有按规划要求实施;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下管线建设;地下管线情况不明,管线竣工资料不反映实际,给今后的规划管理造成困难。

3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的建设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的设计内容:总体设计、工艺设计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交叉口、各类孔口布置设计等;结构、围护、地基加固;附属设备,以及给水、排水、照明、供配电、通风,消防、标识、建筑、防灾报警,电控监视等。综合管沟内各类管线技术包括电力电线、通信电线、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等技术设计等。综合管沟的设计宗旨原则是:安全、合理、经济、简单,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这里以北京市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进行分析。

3.1北京市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北京市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里,关于消防、安防、门禁、道路等信息系统,已经用技术解决了。中关村西区的公共设施地下分三层,总建筑面积四十余万平米,分为综合环廊部分和空间开发部分。其中综合环廊地下一层为车道,构成西区的交通大动脉;二层为物业用房;三层为水、电、气、通信等能源信息管廊。地下管廊工程是中关村西区公共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量的综合管线,交通通道和各类配套设施。其智能化建设包括楼宇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实现与消防报警系统、机房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地下交通管理系统的集成管理系统。在中关村西区项目中,采用的线头部分都考虑防火和防潮问题。网络线超长的问题是把网络设备立在管廊的某一个位置,主要通过数模转化和光纤技术来解决。中关村西区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是对地下市政管线进行综合管理的尝试,而且有望解开中关村交通拥堵的死结。

3.2城市建设综合管沟的项目经济可行性

由以上论证,可以得出采用综合管沟来埋设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与传统直埋式管网系统相比较有如下优点:(1)综合管沟可减少道路开挖的次数,从而保证了路面畅通,保持路容的完整与美观,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延长2-3倍。(2)综合管沟能有效缩短管线施工的工期,还可避免盲目施工所引起各种管线的损坏,使管网故障率减少到最低程度。(3)综合管沟埋设管道的空间利用率高,能进入内部作定期巡回检查,并可随时进行换修,因此各管线间的故障及相互间的影响大为减少,还可以全面回收旧管材。(4)有利于管沟内各种管线的运营管理和集中维护,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和投资效率,抬高管理层次。(5)建设综合管沟虽然造价有所增加,但其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远高于所增加的初期建设投资。采用综合管沟可以减少引起的其它行业停营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可延长各种管线寿命;可以对进入综合管沟内的各行业进行租赁经营对投资进行回收。总起来说,修建综合管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出综合管沟自身建设时所增加的一次性投入,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努力推行综合管沟技术的原因之一。

综合管沟的推广,在我们国内进行的还不是很多,还有很多不成熟的环节。但是通过近几年各个城市的实践,可得出结论:(1)综合管沟集中布设地下市政管线的优点,已被社会各界所认同;(2)综合管沟技术的推行,不存在根本的技术;(3)综合管沟的最佳实施方案因地而异;(4)推行综合管沟的关键在于统一部署、多方协调。

4结语

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要求,根据全国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精心的规划、建设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沟,必然成为今后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9

【关键词】线路设计城市电网建设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运行和设计所依赖的许多基础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走廊日趋紧张,并对城市环境相互协调性要求越来越高,多回输电线路是今后电网规划建设的必然趋势。土地和环境景观等资源的占用不再是无偿或微不足道了,线路建设中用于征地赔偿和搬迁以获得走廊使用权的各项费用,在建设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能质量尤其对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单位走廊面积传输的电力容量,减少线路走廊的占地面积,以节约线路投资;应用新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以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新变化,是电力规划设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路径与杆型

城市有限的走廊很少采用单独回路,而双回路或多回路在线路中心两侧需要相等的半走廊宽度。所以,架空线路选择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靠道路、绿地一侧的半走廊可自由利用,也易与城市规划部门意见一致。在某些情况下,采用单侧三相垂直排列的杆型,虽仅架设一回线路,但与电缆线路比较,效益却很可观。

狭窄的路径走廊,促使钢管杆的出现,它在技术上能满足输电线路的要求,如价格与角钢塔可比时,其应用领域将更广泛。钢管杆不仅造型美观,安装快捷,占地面积省,符合现代城市环境对架空线路的高要求,而且还与城市地势较为平坦,走廊宽度小,线路施工不方便等特点相适应。

2、走廊宽度

线路的走廊宽度由塔头尺寸、风偏、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减少线路走廊宽度的关键在于控制塔头尺寸和风偏。采用固定挂点的直线杆塔以及固定跳线的耐张塔,是减少塔头尺寸和限制导线风偏的有效措施,也是控制走廊宽度的有效措施。按《规程》,塔头尺寸要满足以下三组数据的要求:

(1)运行电压和内、外过电压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2)导线的线间距离d,按下式计算:

d=0.4Lk+U/110+0.65f

(1)

式中: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线路电压,kV;

f――导线最大弧垂,m。

(3)需要带电作业的杆塔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一般城市架空线路的档距较小,弧垂也不大,导线的线间距离比较容易满足规程要求。以110kV双回路杆塔为例,当塔头按“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最小线间距离”4.0m设计,且直线杆塔采用V形串或组合式横担或横担型绝缘子,耐张塔跳线采用固定方式的情况下,Lk=0,可以充裕地满足上面的(1)、(2)点要求。由于带电作业的方式灵活多样,根据设计和运行经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也不宜因考虑带电作业而增大塔头尺寸。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带电作业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带电作业。”又规定110kV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m,考虑人体活动范围30~50cm,这种塔头设计可以同时满足带电作业的要求。风偏包括悬垂串和导线弧垂的风偏,若采用固定挂点的直线杆塔,风偏仅余导线弧垂风偏一项,此时,走廊宽度B可表达为:

B=2{bh+fsin[arctg(g4/g1)]+s}

(2)

式中:bh――最宽横担的宽度,m;

f――导线最大风时的弧垂,m;

g1――导线的自重比载,n/(m•mm2);

g4――大风时的水平比载,n/(m•mm2);

s――《规程》要求的安全距离,m。

采用V形串时,要注意:

①在大风时,一串受拉,应保证另一串不受挤压。其开口角度

应根据绝缘子串长度Lk和摇摆角大小进行计算;

②为保证相导线间的间隙满足规程要求,横担要加长Lksin(α

/2)的宽度(为V形串开口角度);

③若使用复合绝缘子,则要考虑开口处的两个均压环碰撞问

题。

3、防雷接地

工业发展,使城市大气环境污染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1989、1990年我国北方电网相继发生大面积污闪事故。随着复合绝缘子的逐步推广,它显著的防污性能已在各种恶劣的自然气候中得到检验,与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有了鲜明的对比,积累了许多运行经验。它还具有几乎免于维护的特点,可有效地延长线路的清扫周期,大大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停电损失,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城市电网的各个电压等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架空线路不仅有走廊对它的空中限制,地面以下的基础和接地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建筑物拥挤的地带,杆塔接地常与四周的建筑用地、煤气、通讯等地下管线矛盾。通常的水平射线无法伸展,加上垂直接地极亦不易达到接地电阻的要求。此时可采用深埋垂直接地极,深埋环,浅埋环结合的综合接地装置:在每个基坑的四角各打一垂直接地极,接地圆钢沿基坑周边把垂直接地极连接起来,构成深埋环;将四个深埋环引至浅层,浅埋环环绕整个基础联系起深埋环。

4、架空线路的发展趋势

架空线路与走廊的矛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城市架空线路设计中,要考虑的范围及现场情况的复杂多变也不同于以往概念的架空线路。规划、设计人员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条件下,要想方设法控制架空线路的行动范围,充分限制走廊宽度,以挖掘走廊的潜力。

走廊的日益紧张,发展的趋势将是多回路,大截面。国内外在同塔多回,多电压等级架空线路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积累了丰富的设计运行经验。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现阶段,城市电网的负荷密度高,负荷高速增长,促成了大截面输电线路的出现。在狭窄的城市电力走廊条件下,线路建设的成本构成有了很大变化,计算《经济电流密度表》所依赖的基础条件已经变动。多回路,大截面必然要求免维护或少维护、高可靠性的架空线路。复合绝缘子在节省维护这一点上的优越性得到人们的共识,并已大面积推广使用。而高可靠性在城市中的意义更显重大。所以,架空线路的组件:导线、避雷线、绝缘子、金具、杆塔结构、基础、接地的安全系数应适当提高。人们着眼于架空线路的长期效益,对一次性建设投资甚为宽容。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篇10

关键词:休闲旅游廊坊资源客源

近年来,廊坊市充分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现代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大群体、有特色、出精品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全力摸清底数的基础上,重点实施旅游精品开发战略,全面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产品,相继推出了以六大高尔夫球场、三大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健身旅游,以辽宋地下古战道、辽代白塔龙泉寺、曲家营古音乐为代表的古迹文化游,以东方大学城、文化艺术中心、自然公园为代表的观光游,以金丰农科园、民间采摘、农家乐、民俗旅游为代表的生态游,以国际会展中心、第一城为代表的会展游,以新世纪步行街、香河家具城为代表的购物游等六大旅游精品系列项目。2007年度,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3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1亿元,其中会展游、乡村游接待人数突破了百万人次,成为旅游客源增长的亮点。同时,一批极具市场潜力的旅游项目也正处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筹建之中,如集民俗绝技、孔雀园、森林景观和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永清大千世界主题公园项目,三河成功大广场项目、安次区落垡湿地自然景观项目、广阳水库景区项目、再现“胜水菏乡”的胜芳新城项目等,这些旅游产品的相继推出将使廊坊的现代旅游城市特色更趋明显。

一、廊坊市发展休闲旅游优势明显

1.较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近年来,廊坊市以温泉养生、温泉娱乐为主体功能,以温泉观光为辅助功能,完善京津廊会议市场和京津廊大众休闲市场,充分利用本地会议发展旅游,大规模的林地,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富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条件,采取温泉旅游与其他旅游的项目组合开发的模式,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温泉休闲产业,形成伊斯兰风情商务旅游区,廊坊市区城市温泉旅游区、永固霸田园温泉旅游区、南部古镇古洼温泉旅游区等四个有特色的温泉旅游热点区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六大高尔夫球场的经营与服务,形成以高尔夫运动为主体的户外休闲活动主题园地。另外,进一步提升廊坊会展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程度,针对京津休闲市场,策划市场指向性强的休闲、购物、文化、体育等专题性会展项目。打造一批会展、商务、会议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复合型品牌旅游产品。

2.环境建设成绩斐然。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环境质量大为改善。营造了生态文明林400个,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垃圾处理率95%,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32天。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3.发展机遇空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提出要逐步减少区内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将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河北省于2008年开始精心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前期论证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有重点,有步骤地展开建设和营造工作,为廊坊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4.客源市场巨大。京津人口总数约为3000万,消费能力在全国处于前列,是环京津休闲旅游成熟持久的消费市场。廊坊市2007年接待游客的85%来自京津。同时,京津拥有的私家车总数为500万辆,加上比邻地区的私家车,总数超过700万辆,自驾车游客由京津出发,可以1小时到达廊坊市的绝大多数景点,十分便捷。随着京津的发展,京津两市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增长的进一步加快,廊坊市休闲旅游的客源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5.便捷的交通区位。廊坊市位于京津之间,不仅有明显的距离优势,而且以京津地区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充分享受其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等优势,如陆路交通就有9条铁路干线、10条高速公路、12条国道以及若干条省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成为廊坊市休闲旅游项目的依托。

6.节假日的调整。新的节假日制度实施后,“五一”休假时间缩短,全年节假日次数增多,节假日的灵活性与变化性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廊坊市这种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短途旅游的发展。由于拥有临京津、陆路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等优势,为短途旅游、休闲游、深度游、散客游尤其是自驾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一,整体竞争力和消费带动力弱,旅游综合效益不高。廊坊市的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旅游综合效益不高。与北京、天津郊区县的旅游业相比,旅游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低,旅游消费的经济拉动作用较弱,这与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区位市场优势还很不匹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一是观光型旅游产品居多,休闲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力度不够,尚未占据市场及消费的主导地位,旅游产业休闲化的趋势还不明显,2007年度,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游客不足20%;二是多数景区小、弱、散、差,3a级以上景区不足20%;三是部分重要旅游资源,在客观上与相邻地区存在产品的雷同,且处于相对劣势。满足不了游客的休闲旅游欲望,从而导致一些游客不再到廊坊游览类似产品。

第三,产品规模档次、服务管理水平较低。从规模档次看,一方面,部分地区不注意错位发展,如部分地热温泉,在产品类型、档次和功能上与京津郊区的类似景点雷同,受区位影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旅游企业对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深刻,尚未形成自身的产品特色,建成的精品景区较少,产品品质较低,创意不新颖、特色不突出、规模体量小、建设水平低、功能设施差等问题依旧普遍存在。从服务水平看,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京津游客的消费需求,弱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