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几种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17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1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综合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148-01

一、专业审计方法

(一)实质性测试方法

查账的方法有很多种,经常使用的有详查法、抽查法、审阅法、复合法、核对法、盘存法、函证法、观察法、鉴定法、分析法、推理法、询问法、调节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属于实质性测试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详查法。详查法也称精查法,是指对被审查单位被查期间的所有经济活动、工作部门及其经济信息资料,采取精细审查程序,进行周详的审核检查。详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2.抽查法。抽查法也称抽样审计方法,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方法,有选择地抽取一部分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其检查结果对其余部分的正确性及恰当性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抽查法是审计检查的方法,是按检查手续的粗细对检查方法的分类。

3.询问法。询问法也称面询法,是指针对某个或某些问题通过直接找有关人员进行面谈,以获取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方法。询问的方式:一是个别询问;二是集体询问。询问的策略:主要包括创造适宜的询问气氛,恰当地提出问题并注意询问技巧等。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有两人以上审计人员在场;(2)对询问对象、询问内容要予以保密;(3)要认真做好询问笔录,并在询问结束时交被询问人签名;(4)对涉及多个当事人的询问,应单独并同时进行。

(二)符合性测试方法

主要用于对内控制度的测试,其主要内容:一是对企业现行内控制度进行认真地检查或测试,以确定其是否存在;二是检查或测试现行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或能否达到预期结果。

1.健全性测试。健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检查企业各个业务环节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或采取问卷方式,借以判断内部控制系统不应缺少的控制在业务中是否存在。

2.有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证据、重新处理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已经建立内控制度的业务进行的检查。通过对某一类型或子系统的业务测试,检查该业务有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二、综合审计方法

(一)边实施、边总结、便推开的方法

对于一个较大型的被审计单位、特别是初次审计的,要按照审计方案确定内容及分工,对一个项目或每个项目的其中一个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试点,在试点审计过程中要掌握规律的东西,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开工作。

(二)审计与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一是采取审计机关与社会审计组织联合审计方法,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二是被审计单位审前要进行资产、负债、损益鉴证,否则难以搞清企业的家底。

(三)审计与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实践证明有很多账内、账外的情况是通过座谈方式发现的、特别是对发现一些重大问题、线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说这个方法很重要。一般应开好三个座谈会:一是领导班子座谈会;二是中层干部座谈会;三是退休职工及一线工人座谈会。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找一些同志单独谈话。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应围绕审计内容展开。

(四)内查与外调相结合的方法

在审计中经常遇到一些不进行外调就难以定性的情况,但不一定所有这样的问题都要进行外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职工反映比较强烈、有关部门非常关注的重要经济事项,必须进行外调把问题搞清楚。如果因审计手段所限没有把问题搞清楚,就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说明,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五)查账与查物相结合的方法

这个方法讲的主要是资产盘点问题。资产盘点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固定资产的盘点等。如果不对资产进行盘点,就很难确定账面资产的真实性。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必须进行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点。

(六)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七)建立档案与积累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2

该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要考虑彼此间各方面的差异,并把这些差异作为审计的基础。某些工程具有非常相似的施工图设计,然而在基础、现场实际条件,还有其他相关领域却存在差异。站在审计工作的角度,应将该种审计方法运用到这些有差异的部分。某些建筑工程在设计方面大体相同,然而在建筑面积方面却相差较大,此时,应该按照建筑面积的比例,对建筑工程的各分项工程进行工程量的对比。由于它们具有几乎相同的比例点,所以,可根据这一点,利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建筑面积的造价以及分项工程量的审计。

2重点抽查审计法

重点审计法常用于那些工程量大、造价高且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使用重点抽查审计法时,要特别关注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发生工程变更的部分;要特别关注基础性的工程以及隐蔽性的工程;要特别关注应用新工艺、新材料的部分;要特别关注施工双方进行独立协调之后有补增的工程项目。该种审计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方法。[4]

3筛选审计法

建筑工程在面积与高度方面有区别,分项工程的各个方面却较为相似,包括工程量、造价以及用工量等。在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时,可对之前审计过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将之分为工程量、造价以及工程量等几个独立的基本值表。同时,还应该在此表中对建筑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科学的确定。该种审计方法较为简单,可快速掌握,适用于快速审计,大多用于住宅工程的审计,还有那些不能进行全面审计的建筑工程。

4全面审计法

在建筑工程领域,按照施工次序或者根据预算定额编制过程对全部项目进行分别审计,就是所谓的全面审计法。全面审计法的展开过程,与审查次序,还有制定施工图预算的相关步骤几乎相同。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全部工程项目的详细审计,在审计结果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审计水平。缺点是,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常用于工程量较小、工艺相对简单、造价编制水平不高以及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造价单位。

5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将工程项目按照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划分为若干组别,然后根据需要对同一个组中的各个分项工程量展开审计工作,还能够把计算基础相同又或者类似的工程量有机联系起来,然后再对本组中剩下的分项工程量进行研究。该种审计方法速度快、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5]

6标准图审计法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措施

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为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尽量节约审计成本,在审计不同建设项目时,应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

一、建设工程造价审计的几种主要方法:

(一)全面审计法。

全面审计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少、质量高,缺点是工作量大,审查时间长,速度慢。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以下情况:技术力量薄弱或信誉度较差的施工单位;投资不多、工程量小、工艺简单的项目,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甲方审计乙方的预算。

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很多建设单位仍常采用全面审计法。

(二)重点审计法。

重点审计法就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计核法,其与全面审计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计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幕墙工程等。高层结构还应注意内外装饰工程的工程量审核。而一些附属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往往忽略不计。其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另外对费用的计取、材差的价格也应仔细核实。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减少,效果较佳。

(三)分组计算审计法。

分组计算审计法就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例如,一般建筑工程可以进行如下分组:(1)地面、楼面、楼板、天棚及建筑面积计算为一组;(2)门窗、门套及门窗线条及墙面、圈梁、踢脚线为一组;(3)柱、梁及钢筋项目为一组;(4)基础、土方等项目为一组;(5)墙体砌筑与墙体抹灰项目为一组等。在第一组中,地面与天棚的工程量在一般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只需要计算一个工程量即可,如果顶部或地面做法有特殊要求,如设计的天棚为迭级吊顶,则迭级部分增加的工程量加上地面水平投影面积即为吊顶天棚的全部面积;在第二组中,计算墙体工程量时,必须要扣除门窗洞口的工程量,所以,门窗工程量与墙体工程量是一次完成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计算道理基本上与上述内容相同,不再赘述。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四)对比审计法。

对比审计法是用已经进行建筑装饰完成的项目预决算或虽未完成但已审计过的项目预算对比审计拟建项目预决算的一种方法。对比审计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可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灵活掌握。

1.两个工程采用一套图纸,但施工条件不同

这里所说的施工条件是指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时间的变化。众所周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与建筑工程一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单件性。因此,即便是设计的图纸一模一样,受其施工条件变化的影响,其工程造价也会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条件下,利用已知项目的报价,调整由于现场条件变化,如施工方法的不同、施工机械类型的差异等所引起的工程造价的增减,可以做到迅速确定拟审计项目造价的目的;另外,考虑施工时间的不一致,进一步调整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相关费用,使拟审计项目的施工图预决算趋于合理。

2.两个工程的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

可以根据单位造价指标进行估测,而后,进一步分析差异,确定准确结果。如进一步测算两个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之间的比例,比较分项工程报价,而后形成总价。

二、不断改进完善工程造价审计的几种措施

(一)审计人员在招投标阶段及合同签订阶段审计人员就要介入。

在招投标阶段,为确保招标文件的严密性和完备性,审计人员要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避免出现招标文件内容不合理或招标范围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为保证标底价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也要加强对标底的审核工作,,使签订的合同中约定的承包内容具体化,为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和材料调整价差提供依据。在合同签订阶段,审计人员应注重审查合同的准确性、完备性。把关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条款,对材料价格、取费依据、计价方式、索赔处理等均应作明确规定,以利于结算审计工作掌握主动。

(二)严格要求送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对每一个送审项目都要求施工方将结算资料分类装订成册,由建设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报审。所有结算资料要真实完整,杜绝补签资料现象。这样,既促使甲乙双方更加重视资料整理的及时和完整,又可减少造假证据的机会,同时对加强项目前期和实施过程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监督作用,使工程项目管理更趋规范,建立起实用、高效、统一、协调的标准和造价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三)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工程造价审计人员是造价审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审计结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许多单位的审计人员,一般都是财会专业经培训后上岗,并非是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掌握的建筑工程相关知识较薄弱。现实中要求工程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学习财务审计知识法规,还需加强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索赔知识。应利用多重考核手段,如结业考核、绩效考核、选拔考核等方式培养出业务水平过硬的工程造价审计人员。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先进事迹思想,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与工作态度。

(四)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

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是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一套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可以从各个方面保障审计工作的公正、有效。所以,我们要不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手段,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科学先进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再辅以新的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的几率。

(五)完善和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相关行业规范及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的行业规范的健全,可以有效的约束工程建设中诸多不合理行为。完善工程建设及审计行业规范,可以使得工程建设以及工程审计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的行业规范不但有利于工程企业和造价审计部门内部的监督和工程企业和造价审计部门之间的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审计部门对工程企业的监督审计。(作者单位:沈阳市皇姑区教育局中小学房产管理所)

参考文献: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4

政府审计风险的产生存在着客观条件与主观原因。其客观条件是:(1)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使得审计范围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使得传统的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受到挑战,审计作业风险显现。(2)我国《宪法》赋予了政府审计组织审计的独立性,然而现行的体制安排造成审计独立性的制度性缺损。审计人员在履行其宪法责任时往往遭遇来自同级党政部门的体制隶属关系上的干预,政府审计组织被动屈服导致政府审计违宪而产生政治风险。(3)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构成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外部约束力量,必然形成法律风险。(4)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与政府审计能够发挥的作用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大,这种社会期望正逐步演变成一种社会性“审计疲劳”,审计面临社会压力的信用风险。主观原因方面:(1)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在审计工作中因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欠缺而产生的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失误,带来审计风险。(2)由于政府审计直接涉及经济活动,利益的诱惑与讨价还价已成为政府审计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隐患,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尤其是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时,过多地考虑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从而产生道德风险。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监督机构,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运行和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政府审计风险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大的。对于政府审计而言,审计失败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将影响到依赖和利用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作为决策依据的企业管理当局――国家、企业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消费者、企业职工等。然而,由于政府审计工作长期低调和体制性口蔽,其风险问题无从谈起,对其的关注、研究也是从最近几年才开始的。

目前,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风险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且基本上是对国际公认的社会审计风险模型的简单改良,与中国政府审计风险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指导性较差。本文在风险因素识别基础上,构建政府审计风险模型。通过对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指出风险的控制措施,以此促进政府审计机关的制度建设和责任规范,进而指导政府审计实践。

二、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析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对构建政府审计风险模型提供框架性的思路指导。我们可以把政府审计风险视作一个系统,政治风险、组织风险、执行风险、文化风险构成了系统要素,而系统又是开放的,它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转换,所以,外部的环境对审计风险也有影响作用。

(一)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政府审计风险由于审计文化中群体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道德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审计组织在同一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全体成员则具有一种强烈的一体感,这就非常有利于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协调一致。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容易消解。审计文化渗透到其他各个系统,其优化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系统风险;组织系统的改善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系统风险,同时可以对政治风险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政治风险具有和审计组织系统风险同向变动的特点;在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政治风险、组织系统风险和能接受的审计执行风险呈反向变动,政治风险、审计组织系统风险越小,可接受的审计执行风险越大(见图1)。

(二)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有政府审计风险系统论认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整体,各个部分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而反作用于整体,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政府审计风险的几个风险要素中,政治风险、审计执行风险、审计组织系统风险和审计文化风险属于内部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起决定作用。环境风险属于外部风险,对政府审计风险起影响作用。对于政府审计机关来说,政治风险和环境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组织系统风险、审计执行风险和审计文化风险属于可控风险,因此,审计机关只有着力于降低这三种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整体风险。

(三)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看政府审计风险系统论认为,系统是开放的,它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当它与其它系统相互作用时,并不是代表孤立的要素本身,而是作为整体的要素与环境发生作用。环境系统具有多层次性、多方面性,环境系统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结构机制充分显示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有些外部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刚性,对于政府机关来说来说是比较难改变的,只有去适应它才能进行正常的审计活动。

三、政府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社会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是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特点,与社会审计风险自身的特征相适应,而我国政府审计风险是系统性风险,不仅仅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风险,它在政治系统、组织系统、执行系统、文化系统都存在风险,审计环境的复杂化又加剧了风险的产生,政府审计风险是这几种风险合力的作用。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政府审计风险可用下图(图2)表示:

基于这几个因素,本文构建的我国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5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企业受传统审计实践影响,在部分人的认识里,内部审计通常指的就是内部财务审计。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后,审计理论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利用是否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可分为内部财务审计及内部经营管理审计两大类。

虽然我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得比较早,但实务中内部审计在单位组织结构中的职能定位、如何充分切实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等问题一直未停止探讨。以下就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定义、组织定位、实施、与外部审计关系、审计队伍建设等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指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合法、合规、相关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可以这样认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

二、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

内部审计要在企业中生根发芽、健康发展,必须把握“监督”与“服务”的分寸,强化对组织目标的服务职能。因此,内部审计根据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职能定位。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有设在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三种模式,分别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纪委书记等负责。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内部审计的组织定位会发生变化。

从现代企业治理机构考虑,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经营管理系统设置审计部门,职能性审计计划和报告须经审计委员会批准认可,日常性的行政性审计计划和报告向管理层主要领导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管理、资源计划决策权属于审计委员会;这种模式较科学有效,也为国内外理论界广为倡导。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应清楚地意识到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其积极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内部财务审计的实施

1、审计方法的运用

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通常主要有:查询法、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盘存法、估计法、分析法等等。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在审查书面资料时会采取顺查和逆差两种方式,也会进行详查和抽查。对客观实物进行证实时,可能采取盘点、调节、鉴定几种方式。在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可能会通过观察、询问、函证、调查表等方式实施。当然,审计抽样有多种方法,如:固定样本容量抽样法、停—走抽样法、发现抽样法、平均值估计抽样法、差额估计抽样法、比率估计抽样法等等。审计人员在分析性复核时,更多的会采取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几种方法。而穿行测试法、文字说明法、制表法、流程图法等方法会经常在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中使用。这些方法为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审计程序的规范

(1)对环境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如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政治环境、行业背景等。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可以控制的一些因素,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企业战略、系统、技术和企业文化。这些都是影响财务会计报告真实性的直接因素,审计人员必须予以关注。

(2)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发现舞弊征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资金短缺对营运周转的影响、融资能力的变化、产业发展和资金的供给平衡、技术研发投入对产品的影响及其风险、客户的可持续发展及现金流状况、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及供货状况、经营政策的变化、行业周期的影响、管理层完成预算目标的可能、产品单一或少数产品对企业的影响、管理层的职业道德、企业人力资源流动情况及价格水平。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有助于发现舞弊征兆。

(3)进行风险评估。企业财务审计中,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现实的财务造假涉及财务报告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会计科目都可能是不真实的,因此需要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的评估要具体而详细,并且与总体风险水平相一致。也就是说风险导向审计与“系统性”的造假相对应,也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关注异常事项或重大经济活动,同时也应对经常发生的小错弊事项予以足够的重视。

(4)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客观地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对于任何潜在的负面指标或迹象,需要认真分析,多方查证,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审计人员不仅应了解会计审计问题,对于企业的营业性质与风险及交易的经济实质,也必须彻底了解。作为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好奇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对于看似无关的问题或线索,能锲而不舍,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

(5)深入现场调研。深入生产及管理现场,通过询问、观察及查阅等方式,直接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能更好理解企业会计核算。审计人员对现场情况勘察及业务数据的分析往往更有助于发现问题。

(6)积极利用专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向工程、技术、市场、人事、金融、会计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请教,弥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保证在审计过程中能更高效。(7)执行具体会计科目审计程序。对具体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等的审计,目前都是比较成熟的审计程序,无论是政府审计或是社会审计,通常都制定了一般情况下适用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适当选择、保持职业判断,取得适当审计证据,为审计报告或结论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8)及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必须综合考虑在审计中涉及的各方面情况,及时、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客观评价。审计报告正式出具前必须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并将沟通过程和内容记录存档。审计报告的出具必须考虑审计风险,措辞应严谨,结论应有据,分析应条理,建议应可行。

3、审计风险的考虑

审计人员在财务审计中要注意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要有全面的财务与法律知识;规范审计调查取证的操作水平;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内控制度;正确履行规定的审计程序。

四、与外部审计的关系

1、与外部审计工作的配合

企业通常所需要接受的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上级审计几种。政府审计的机构涉及审计署、财政部、税务局、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社会审计机构涉及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而上级审计机构涉及到直接上级或间接上级实施或组织审计的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

审计人员应了解外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及时间安排,在审计过程中与外部审计加强沟通,并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外部审计机构顺利实施审计工作。当然,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的配合仍应符合其在组织中的职能定位。

2、外部审计结果的利用

在收到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通知书时,内部审计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分析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能够避免重复发生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是实现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制度基本保障

企业应在审计人员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具体要求,以保证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素质,满足机构正常运作的需要。

2、后续教育培训

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宽广、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培训方式可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题”和“系统”相结合。审计人员应自觉加强学习,“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6

摘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和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工程造价的审核。

关键词:造价审核审核内容审核方法

一、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预结算的审核,主要是工程量是否正确、单价的套用是否合理、费用的计取是否准确三方面为重点,在施工图的基础上结合合同、招投标书、协议、会议纪要以及地质勘察资料、工程变更签证、材料设备价格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竣工资料,按照有关的文件规定进行计算核实。

(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误差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小于设计室外高度,计算时仍按图计。楼地面孔洞、地沟所占面积未扣;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等等;正误差表现在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项目的遗漏。因此对施工图工程量的审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一是分清计算范围,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二是分清限制范围。三是应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防止计算错误产生。对签证凭据工程量的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能见有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2)套用单价的审核

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法令性,它的形式和内容,计算单位和数量标准任何人使用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在审核套用预算单价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一致。其次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特别是项目工程与总包及分包都有联系时,往往容易产生工程量的重复。另外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对有最高限价的材料的定额套用的规定等。

②对换算的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同时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

③对补充定额的审核——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3)费用的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如计算时的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二、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

通过几年来的工程实践,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审计经验,对工程造价的审计有一定的个人见解,现给大家进行共同分享。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投资不多的项目,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和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幕墙工程等。高层结构还应注意内外装饰工程的工程量审核。而一些附属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水池、垃圾箱)等,往往忽略不计。其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另外对费用的计取、材差的价格也应仔细核实。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减少,效果较佳。

(3)对比审核法

在同一地区,如果单位工程的用途、结构和建筑标准都一样,其工程造价应该基本相似。因此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工料消耗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计算,找出其差异较大的原因的审核方法。

(4)分组计算审查法

就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如一般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地面垫层、地面面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涂料面层编为一组,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求出来,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此些基数就能得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5)筛选法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7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常用的几种方法,通过每一种方法的详细论述,从而明晰每种审核工作方法的重点和难点,并再此基础上就如何改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方法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给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多收益,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从而使得审核工作更加繁琐。此外,一些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往往在工程造价方面做许多手脚,暗箱操作和幕后操纵使得建筑工作在估算工程成本方面,往往多于实际许多,这样就导致出现了实际审核出现项目繁多,环节复杂,计算基础不一,工程造价预结算虚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运行。这表示预结算审核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经济相结合的全面、复杂、综合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具体的工作,不但需要计算时认真、细致、不少算、不漏算,还要求审查人员要尊重实际,不多算,不高估冒算,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自身信誉,在以上基础上保证“量”与“价”的准确合同,做好工程结算去虚存实,促使竣工结算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若不能严格把关,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造价审核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耐心细致的做事品质。

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几种常用方法。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运用的方法许多,各种方法的重点和优点缺点也不同,常用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现在建筑工程企业运用最普遍和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按照施工图的总体要求,结合组织设计、施工合同和协议,从而全面审议工程的数量、单价及费用开支等情况的过程。这种方法适合一些投资金额不大项目内容又比较简单的项目更是适用此方法。运用此种方法审核,可以达到工程效益最大化,审查质量也较高,效果较好。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工作量较大而且存在一定的重复劳动,周期较长。

2、重点审核法。

不同于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是选择其中一些关键和重点部分来审核的一种方法。其一般是侧重一些重点工程,如基础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对补充单价进行重点审计,如是否将应该计取材差的价格直接进入了直接费,补充单价的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计算是否合理等等;对计取的各项费用进行审查,如已计取的费用不符合国家、地区和部门的规定,或不符合施工合同的约定,则应重新按正确方法计算。该方法相对程序较为简单,工作量也小,效果也很好。但和全面审核法相比,其范围要狭小许多。适合非关键工程的审核。

3、分组计划审核法。

分组计划审核法是按照建筑工程的类别来划分的,它根据建筑工程相似的各个部分和环节为依据和类别。按照工程量划分,然后分组组合进行审核,这样既能审核一些基数,也能横向和纵向进行分析比较。此种方法工作量小,审核速度快。适合工程量比较大的建筑工程,方便省时。

三、提高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高素质的造价审核人员。工程造价审核人员是指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和工程项目情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项目工程造价问题进行审核活动的专业人员,应具备解决审核项目工程造价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能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各专业之间的联系,要懂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工程计量、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熟悉施工规范和施工程序,并有较强的市场观念,保证项目工程造价的准确程度,客观、公正地体现工程造价。科学严谨,保证公平,公正的进行审核。

2、深入现场,掌握真实的情况。由于结算审核是工程建设的事后审计,审核人员对某单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体形较为复杂或装潢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面面惧到,逐一标明。因此,在审核阶段阶段必须要深入工地现场核对、丈量、记录才能准确无误。一个优秀的造价员不但要深入工程实地掌握实际情况,还要深人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价格。做到胸中有数,避免造成计算误差较大,使自己处于被动。

3、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工程量审核、套价审核、取费审核三步走原则进行工程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时要重点抓大子目,同时要兼顾小细节的把握。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对工程量的审核,因为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工程量是休戚相关的。因此,在进行工程项目以前,要对工程量进行最大准确的预算。科学论证,现实考察,数据考量,准确计算,保证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减小误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我们要分清重点和关键,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总体质量。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细节的雕琢,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从细节处入手,才能预防一些不该有的资金流失。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分清主次重点,分门别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正常运行。

4、实行复审制。为提高审核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应对审核项目采取一级审核、三级复核制,即造价人员审核后,由项目负责人复核,最后技术负责人终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专门性、知识性、技巧性、政策性比较强的一项工作。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不仅可以替委托方降低成本,为投资节约资金,也是提高服咨询行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只有加大对审核工作的支持和建设力度,不断纠正审核工作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规范其职业道德,在审核工作中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做好工程结算审核,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从而促使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罗艺,浅析施工工程造价管理[J],企业管理,2011,5

[2]]葛强,张勇等.谈建筑企业对项目造价全过程的控制[J],新疆农垦经济.2010,9

[3]高科社.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J],陕西建筑,2009,8

[4]孙星.浅谈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10,7

[5]周萍.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8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企业责任人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审计类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经济责任审计愈加重要,同时其凸显的问题也愈明显,因此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研究势在必行。

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被定义为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责任人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自经济责任审计运行以来,领导人员权力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监督和制约,政府廉洁、勤政的迹象确实得到了更好的维护。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以及我国法制本身的局限性,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在很多方面的缺陷,正是因为这些缺陷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

1.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法律法规表现形式的层次较低、效力不够大。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文件仅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以下党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关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细则》、《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等几个法规性文件。

2.经济责任审计很难有效防范管理层勾结舞弊。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的界定是以承认会计核算资料可以基本真实的记录经济活动为基础的,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方式的一种重点也是为了防范领导层舞弊导致的会计失真。会计信息一般是经财务人员之手编制出来的书面资料,这些书面资料可以是客观的经济活动的反映,也可以随财务人员主观意识稍做扭曲。因此如果领导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勾结舞弊,则审计工作将很难进行。

3.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界定难、审计风险大。

由于配套政策落后,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往往难以找到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指导。界定、确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和关键。鉴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和被审计对象的特殊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难以准确界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划分经济责任的边界难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的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情况比较复杂。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容易,但划分经济责任为领导个人责任,还是集体责任就比较难。

(2)确定经济责任的承担者难

有些问题的出现是集体行为,要把这类责任分解到具体的领导者,具体到主要领导应承担的份额,就难以划分。

(3)全方位的审计评价难

许多地方和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但是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审计评价体系。目前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往往限于财务审计,重在进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受自身建制和执业范围的影响,难以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全方位的审计评价。

4.现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功用没有被有效的发挥。

由现行的“惩防体系”,我们可以越来越意识到事前、事中的防范比事后的惩罚更加有效。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也重在监督和防范。然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般在领导人员离任后进行,由于职位已发生变动,审计结果不会对他们的仕途产生影响。从而一些“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等一系列的短期行为蜂拥而出,而离任后,也无须对从前的行为承担完全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预警功效。

二、对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几点设想

1.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建立整套健全的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在内的法制体系,并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完善这一法制体系,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根据舞弊动因理论,管理层勾结舞弊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领导人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观。针对这一要素可以对领导人员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培训,提高其素质,从根源上防范舞弊的发生。

(2)机会。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这一点可以改变现行的机制,将财务部门从组织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使财务人员的经济利益同组织脱钩,财务人员不受组织领导。改变这种隶属关系,尽量使领导人员与财务人员没有个人利益的共荣,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不必考虑来自领导层升迁和下岗的压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勾结舞弊的机会。

(3)压力。管理层承受的压力也是产生舞弊的动因之一。在我国领导人员的考核非常强调政绩,强调任期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高压之下必有勇夫”,因此为舞弊提供了可能。为避免这种无形压力,可以取消现行的设定任期的具体任务,正如大中专院校“四、六级”改革一样,只需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指标体系,将领导人员任期的政绩全部以数字量化,同时建立一套合理的竞争激励体制,引导领导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使现行体制向着更正确、更健康的方向迈进。

(4)发现以后的惩罚。针对该因素,应加大舞弊惩罚力度,使舞弊的成本远远大于舞弊带来的各种利益,从而使欲舞弊者望而生畏。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9

1.1经济长久健康的运行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对农村地区来说,审计工作重在找出农村整个财务工作的漏洞之处。就可以针对这些漏洞把农村地区本身的财务工作加以纠正改善。这样,农村地区的经济就能健康地运行下去。

1.2财务经济状况的公开化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对农村财务的具体审查核实。审查核实以后,便可以把财务的实际状况告知村民。村民在财务宣传栏中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每个月本村村民共有多少收入和多少支出。同时,财务宣传栏还要把收入分别有哪些来源、支出有哪些去向都公布出来。这样,农村地区财务经济状况便真正做到了公开化。

1.3经济支出的合理化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审计工作把农村地区的实际财务状况给全部公布出来,所以审计人员可以分析经济支出中的不良之处,提出一些更为合理的经济支出对策。这些对策尤其要侧重于以下3方面:农村企业的现实发展;农村科技的现实发展;农村条件的现实改造。当经济支出从这3个重要方面真正落实之后,那么农村的实际经济支出便能真正做到合法合理。

2强化农村财务审计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建设法制化的审计工作

俗话说:“无规矩便不成方圆”。从法律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话,这句话说明了法律约束的必要性。对农村地区来说,审计工作也要约束在一定的法律或法规之下。所以,农村地区的权力部门有必要出台一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条例。在这部条例中有必要指明审计工作的以下几点重要内容:追回款的法律约束;审计处罚的法律约束;专账管理的法律约束;审计反馈的法律约束。让上述这几方面的审计工作都按照法律程序来有效执行,从而使农村地区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做到合理合法。

2.2建设良好的审计环境

长期以来,政府在农村地区所设置的审计部门不被当地重视。即便是审计部门提出了合理合法的审计建议,当地部门对这些建议也常常是视而不见。所以,为了充分转变审计部门的这种不利地位,本文认为农村地区的审计部门要多跟当地的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联合执法,对当地部门形成一定的威慑,让当地部门能慢慢重视起审计工作,并能真正落实审计部门提出的各种意见或建议。这样,农村地区有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工作能顺利有效的开展,农村经济也自然而然得到一定的改善。

2.3提升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

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审计工作收到的效果甚微。所以,提升农村地区审计工作实效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为了真正提升审计的实效,本文认为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查明经济支出跟支出的去向是否属实;查明各部门的具体支出、收入是否都符合要求;查明各部门签订的各种合同有没有依法兑现;查明相关债务有没有按规定一一落实。审计人员要特别注意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只有做好了以下几点工作,审计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原始资料的审查;复印件的审查;证明材料的审查;审计报告的合法生成;审计结论的合法生成。审计部门按这些规定实实在在做好了审计工作以后,那么农村地区经济状况的合法合理也就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2.4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的工作素质

审计部门的领导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多向审计人员做宣传,告知每位审计人员提升自身工作素质的必要性,让每位审计人员都有严肃严格工作的强烈意识;审计部门的领导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多为审计人员做培训,尤其要培训每位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能力;审计部门的领导要带头做好追究责任的工作。当审计工作中发现了某些部门有不合法合理的收入、支出状况时,审计部门的领导要敢于给出批评意见。对于某些严重违法违规的农村干部,审计部门的领导更要敢于跟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联合追究农村干部的责任。只有这样,农村地区的经济才能长久且健康地运行下去。

3结束语

审计的几种方法篇10

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其目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一、绩效审计在边防部队推行的难点

(一)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警营内外对绩效审计有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效益只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领域而言,而对于非生产领域的政府部门和非盈利组织机构,尤其是边防部队不存在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边防部队也就无需开展绩效审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边防部队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是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开展绩效审计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甚至边防部队也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还存在片面的认识。这种对绩效审计认识的滞后和不到位将会阻碍绩效审计工作在边防部队的顺利开展。

(二)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评价标准是关乎绩效审计能否深入有效进行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完整意义上的绩效审计必不可少的技术要件,其功能在于为保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提供指南。然而,较之于财务审计而言,评价标准难以确定问题一直是制约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技术因素。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3e”的审计均可归结为成本与效益的分析和比较。由于边防部队的活动范围主要涉及缉枪缉毒缉私、打击偷私渡、预防和处理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执法执勤等许多方面,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无形的、非赢利性的,这就给成本与效益的估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给绩效审计的评估造成直接的困难。因此,能否解决评价标准是关系到绩效审计能否规范化开展的关键。

(三)受现行审计体制的制约,绩效审计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现行的国家审计监督体制是行政型模式,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的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权责关系不明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自己使用公共财产同时又反过来审自己的“内部审计”关系。在边防部队,绩效审计的受托经济关系存在同样的问题。首先,一些单位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自身进步,特别是当审计查出问题涉及到上级与本级利益关系时,往往从本级利益出发,对审计发现的一些严重问题压制不报,隐瞒事实真相,或避重就轻,轻描淡写。其次,由于审计部门受本级领导,经费由本级供给,干部的使用、调动、任免权在本级,所以审计部门很难保持超然的第三方地位,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削弱了各级审计部门对各级单位的绩效审计和监督作用。这正是制约边防部队审计部门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因素。

(四)传统财务审计工作比重过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西方国家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财政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相对较少,合规性已经不是审计的主要关注目标。但是,目前在边防部队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定量的违法乱纪行为,这是审计部门每年必须要做的工作。这种状况的存在意味着审计部门不得不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财务审计工作中去,使得审计部门常常处于濒于应付的被动地位,绩效审计工作则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而不能正常顺利地开展,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绩效审计工作的难度。

(五)审计人才结构单一,人员素质尚难以胜任绩效审计要求

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边防部队工作绩效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边防部队的工作,并有能力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单位的业绩,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在边防部队,审计人员的配置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技能素养差距大的非均衡特点,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人员占了大多数,而掌握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计算机、法律、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知识的非财经类专业人员则严重缺乏。这种人员配置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二、边防部队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边防部队审计的领域尽管仍然主要是传统的财务和合法性审计,但是绩效审计也已初见端倪。如最近几年兴起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边防部队每年度组织的专项资金审计。

此外,笔者认为,在绩效审计的推行方面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审计部门应组织进行绩效审计的培训,让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审计部门可以选派一些审计人员到绩效审计搞得好的地方如深圳去学习,现场观摩绩效审计的操作,积累实战的经验。

再次,在边防部队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的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的路子、方法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