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16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1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局面的开创,是对国家传媒教育“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同时,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裂变和升级,智慧教育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与新兴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传媒专业智能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有助于传媒专业主动适应智能化社会变革,及时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更新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打造部级一流课程,形成智能教育新范式。

(三)优化传媒专业师资力量

智慧教育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传媒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智慧教育模式下的传媒教师将获得极大丰富,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吸纳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第二,传媒行业一线教师,丰富实践教学;第三,经过培训和调整的传媒专业教师。

(四)培养卓越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智慧教育能够深度实践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媒专业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培养既懂传媒业发展规律又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机制

传媒专业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智慧教育是实现传媒专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传媒专业从传统教学到智慧型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传媒类专业智慧教育系统机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模式、专业资源构成、专业运作效率三个层面。

(一)智慧教育层次机制:革新传媒专业结构模式

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教育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教育的宏观层次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教育体系总体结构的集中体现;教育的中观层次是从学校职能组织入手,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和管控;教育的微观层次是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传媒专业结构革新以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为准则,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维度深入认识和理解传媒专业改革背景,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注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思路,挂钩传媒专业行业发展现实,依托智慧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及教育系统,囿于外部环境—学校组织—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多维交互,生成和建立传媒专业智慧管理和多重机制。

(二)智慧教育形式机制:调整传媒专业资源构成

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探索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资源构成。首先,是教学环境的资源构成,智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在“智慧+”背景下,智慧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管理和控制,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静态、单一场景转换为立体、生动、多维的交互呈示;[2]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资源构成,例如应用较为深广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从本质而言,这类课程是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最后,是师资力量的构成,让行业资深从业者走进校园,加强学术型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实现师资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图1传媒专业智慧教育形式机制智能时代使传统传媒专业教育工业时代特征、信息孤岛等壁垒日益凸显,专业资源构成混乱与异化。传媒专业建设需从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着手,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三个层面进行资源的重新匹配和融合。线下物理教学环境与线上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实现教学环境的重构;学术型师资和传媒业界师资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多元化呈现。最终,提升传媒教育服务品质,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堰塞湖,实现传媒教育机制的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三)智慧教育功能机制: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

传统的教育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存在机制效率低下且缺乏适应能力等问题,条分缕析的标准化流程和按部就班的机械化运作远离了智慧教育的场域。智慧教育改变了这种局面,从行政化、程式化走向弹性化、自发化,激发教育活动和热情。激励机制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是推进教育进程的基本保证;制约机制是教育体系各部门间的分权和制衡,为教育运行提供自由环境;保障机制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育经费、技术设备等物质保障。二是学校观念、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传媒专业应发挥智慧教育功能机制的效用,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首先,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性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具备连续反馈、及时改进和形成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弹性;其次,传媒专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实战性等特征,组织机构应遵循传媒专业发展规律,破除束缚其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联系,投入资金支持,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对话和合作,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耕智慧教育文化赋能。如图2所示。

四、智能时代背景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坚守学科立命之本,遵循专业发展逻辑和旨趣;另一方面需以行业动向为依托,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宗旨。其构建路径如下。

(一)运用智慧平台,架构跨界与融合的传媒专业生态体系

智慧平台是集成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设备,具有支持数据分析的泛在网络连接系统和汇聚多方资源的全面向交互能力。[3]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智学网等。智慧平台形式多样,包含在线课程课、拓展资源、教辅材料、测试题库动画教学工具等。智慧平台横向可以打通学科专业各领域资源,建设完整资源库;纵向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成员,将教学过程完美串联。传媒专业需要借助智慧资源平台实现生态体系的重新架构。通过智慧资源平台渗透数学、哲学、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传媒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传媒专业由工业化走入智能化。同时,实现教师对传媒专业优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二)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化立体化传媒专业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是顺应智能时代新时代要求用于开放远程教育领域,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包括标准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阶梯智慧教室等形式和跨校区协作智慧教室等形式,每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各有优势(如图3)。智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域,其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体现服务教学的基本思路;其价值需通过对具体学习过程的支持来体现。总而言之,智慧教室应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实施学习活动。[4]图3智慧教室的类型按照智慧学习空间的构成形式,传媒专业学习空间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一是建立传媒教学智慧教室,多屏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体验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智慧教室的参与感和实践导向有利于传媒创新创业课程的展开,例如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等课程;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是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对传媒实验教学全媒体化、平台化、信息化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智慧教育服务,搭建综合性个性化传媒专业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一方面要能通过联接教学社群、知识库和学情分析等方式接受学习者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演进;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教育云,为学习者提供符合智慧教育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如图4所示。传统传媒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与学的断层,缺乏一以贯之的专业教学核心匹配序列去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投入产出效果。针对此,传媒专业应通过完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与学的交互模式。第一,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情的精准分析,便于学生即时进行学习诊断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第二,通过教学社群划分课程主线,确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赛课程及毕业设计等社群模块,与学习者学习社群对接,以作品或成果为产出标准,与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精准匹配;第三,借助智慧服务建立传媒专业知识图谱,通过信息抽取、实体融合、跨媒体计算等技术,构建高质量媒体知识图谱,精准构筑每位学生的学习场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传媒教育要以智慧教育的运行规律为基准,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多学科、投入新设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传媒专业的改革创新需要运用智慧教育模式从机制的理论建设和路径的实际运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机制的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路径的实际运作是新时代探求传媒专业教育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其最终归旨是打造国家一流传媒专业,培养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技能型传媒人才[6]。

参考文献:

[1]飞鹏,汤京淑.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评价——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19).

[2]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

[3]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4]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庄榕霞,杨澜.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9).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2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战略;路径选择

在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个国家都开始引进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慧教育顺应了教育发展潮流,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和途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必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

一、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期盼的要求,存在一系列发展难题。智慧教育通过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系统运行的智慧化水平,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从而形成突破点,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全面改革。要想是我国的智慧教育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以及关键的。笔者认为,正确的发展战略必须是结合我国国情所指定出来的战略。

(一)大变革战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必须结合这三大特征来发展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并没有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传统模式仍是教育的主要运作模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如果不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的,教育部门必须尽快突破固有的认识。为此,教育部门要尽快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尽快实施大变革战略以重构教育生态系统。

(二)科教融合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教育所处的环境比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系列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科技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同样,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为了实现教育的更好发展,我国必须尽快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实施科教融合战略不仅有助于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有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可谓一举两得。

(三)协同创新战略

智慧教育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相反的,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在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就必须结合多方力量。为此,我国要积极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加快体制创新,协调好政、产、学、研这四方面的力量,将这四方面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这有助于实现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障碍战略

教育改革的成果应该惠及每一位人民群众。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人数为8000万,在这8000万的残疾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身体的残疾而无法接受教育。事实上,和正常人相比,残疾人更需要接受教育。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智慧教育的出现为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为了使残疾人也能够接受教育,我国应该积极实施无障碍战略,关注残疾人的教育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教育,这有助于教育的普及以及残疾人教育问题的解决。

二、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路径选择

要实现智慧教育的良好发展,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也是非常关键的,结合我国的现状,可以采取如下的发展路径:

(一)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要发展智慧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各类教育服务的智慧化管理以及智慧化运行。但建设智慧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不意味着推到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相反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现有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之上的。

(二)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

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也是发展智慧教育所必须实行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应该选择建立在那些信息化水平较高并渴望实现智慧教育的学校。在建立智慧教育示范区之后,有关部门应该对示范区的智慧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及时进行经验的总结,以便日后将这些经验推广至全国各个学校。

(三)组建教育企业联盟

智慧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为此,我国应该积极组建教育企业联盟。和学校相比,不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要高得多。为此,有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以及合作,将企业的力量进入到教育中来,发挥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作用。有关部门以及学校在组建教育企业联盟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高信息化水平的、对智慧教育有兴趣的企业。

三、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发展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推广智慧教育活动,发挥出了试点学校的示范性作用,逐步推进、以点带面,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的发展经验,将课程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学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打造出具备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区,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智慧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胡敏,杨现民,李海霞.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3

一、学贵为师

1.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导师的《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的一种价值追求》一书立足于当代人类社会转型期,对教育如何变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她跳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范式之争,回到生命本身、生存本身来理解教育,阐明生命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变革的—种可能性、一种价值追求。正如导师认为的那样:以生命论宇宙观、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方式,审视现代教育,有可能为跳出机械论宇宙观、线性思维方式的羁绊,跳出科学与人文纷争,使教育走向整合与统合,寻找一种出路。

2.深入浅出的写作模式

《陶养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的一种价值追求》一书共有7章:智慧及其相关问题;生命智慧及其源泉;生命智慧的显现与价值;智慧教育的时代呼唤;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主张;生命智慧的早期开发;生命智慧教育的教师。无论是从整本书的构成还是从每一章的构成来看,成书内容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做支撑,也有活泼阅读生动的案例做补充,阅读起来不至于晦涩难懂。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与导师相识的感觉。以第一章为例,导师用了大篇幅来介绍“智慧”。首先以师生讨论“智慧”所展示的问题为引子,从“智慧”的字词含义,从智慧与聪明、明智、智力、智能、经验等多关系的角度,特别是智慧与知识的关系,来揭示智慧内涵的多样与丰富。突然想到了“文如其人”这个词,我认为在导师身上十分贴切。导师是个严谨的人,对于关键概念的理论工作令人钦佩。

3.关于“智慧”的三个维度

阅读全书,可以看出老师从智慧、生命智慧、智慧教育三个维度展开,而侧重点则是探讨生命智慧的内涵、特质,生命智慧的泉源及其显现。阅读中我领悟到:生命智慧不是外在于生命的,而是就在生命之中,生命智慧不是找到的,而是生命智慧潜能的适时的生长与显现。因而当我们对待生命智慧的基本态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相信生命、“殷勤”等待、虚怀若谷。另外,生命智慧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第一,遵循生命的特征。首先,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其次,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现实存在的状态;再次,是给生命成长以时间;最后面对个体成长中的“噪音”,应“创造性地等待”。第二,遵循左右脑工作原理。教育要同时注意左脑和右脑的开发,使其均衡发展。第三,关注身体。身体不仅是个体生命的载体,而且是生命智慧的源泉之一,是生命智慧的“居所”。因此,生命智慧教育不仅不能不关注身体,而且还应将其作为—项基本原则。

二、亦贵得友

1.鞭策之友

阅读书中的文字,无时无刻都有一种受“智慧源”的感染,虽然现在自己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但是读到以下文字,内心更明确了师范教育中我要去努力和提升的方向: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人最好的生存方式。教师要实现自主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心胸、提升境界、陶冶情操,成为一个既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有专精的学科知识的教师;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习哲学、学习教育史,了解中外教育的思想精华以及教育的经验,并且在教育职场的实践中逐渐地用这些哲学的、历史的知识来充盈自己、丰富自己,使之变成个人化的教育哲学的信念、理想和情操。忽然想起了导师的另一部著作《生命德育论》中提到的“优质的自己”,当我把“教师”、“优质自己”这两词慢慢品味,在内心书写着自己‘馓白”后的思考,这一份情感,应该说是“小智慧”让我欣喜,让我无以言表。

2.为师之友

朱小蔓导师在总序中写道:“教育要挖掘、培植和开启人的道德智慧,而道德智慧的教育是靠教师来落实完成的。价值,教师是要在做中学习,在做中做人、成人,在做中转化人,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智慧的人。”在这本书中导师用一个章节的内容潺潺细流般地向我们道出了如何成为一个生命智慧教育的教师。“生命智慧教育离不开教师,但只有智慧型教师才有可能陶冶学生的生命智慧。”导师在对魏书生、刘彭芝、杨瑞清、郑汉文四位老师的点滴事例来探讨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基本观点是智慧型教师本身是充满生命智慧之人,是生命智慧的陶养“源”。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有善良、美好的人性信念,有强烈的生命感,是生命关怀者;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意识与能力;充满教育智慧与教学机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的“一体者”。智慧型教师那临场的天赋、即席的创作、完美的应答以及润物细无声的绝妙,是孩子们成长的福音,是人们对教育、对好教师永远的景仰。

3.治学之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从导师完成这本书的历程来看,是需要一种执著与勇气的。从选题来看,导师着眼于“生命德育”,是因为基于博士期间对于生命道德教育的研究。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与一些中小学校长、教师接触处,他们对当代学校教育现状的反思,让导师更明确地意识到研究生命智慧的必要性。这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功夫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从文本完成的过程看,无论是从她的合作博士田正平的叙述中:她一次次到浙江、南京、北京等地的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一次次到浙江、北京、沈阳、陕西等地的学校调查研究;还是从成书的内容上,《我就是要上去》《郑汉文:“体验”现象学》等,这些老师在观察中、记录中完成的案例撰写,都凝聚着导师治学的一份严谨与用心。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4

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已经大量投入使用,然而,这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冲击和新的变革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目前也面临着新时期的挑战,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满意度不断降低,究其原因如下: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中学英语雷同度较高;教学理念和方法仍旧比较传统;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使得教师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使高职英语教学紧跟时展步伐和趋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英语教育从业者研究的重点。

1智慧课堂概述

有关智慧课堂的研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对于智慧课堂的解释由两种:一是基于智慧语义,相对于知识课堂与应试课堂而言,以师生智慧共生为价值追求的课堂即为智慧课堂;一是依据知识建构理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应用,所构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中提及的智慧课堂属于后者,简言之就是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课堂它是大数据时代翻转课堂发展的最新成果,其教学平台集成了师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种资源及应用功能,可实现随时随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互动。钟绍春教授认为:信息化教育就是要用技术手段让学生更主动、更智慧地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构建智慧课堂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刘濯源教授提出:教育4.0就是在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信息载体和传递方式,以教学权威组织与自主学习社群相结合为组织形式的教育新形态。学者余建波也指出:教育4.0时代的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

目前诸多学者已达成的共识是:“智慧课堂”是基于数据的高效教学课堂,是实现了教与学立体沟通与交流的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及合作探究的课堂,是鼓励创新与开放生成并发展智慧的动态开放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采取机智性行动及时调整、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进程的课堂。智慧课堂的创新与应用特色在于:基于智慧教室,实现最新科技成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基于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学设计;基于动态测评,实现教学机智;基于“微课”随常制作与推送,实现常态化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汇聚,为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决策提供智慧。

2课堂智能化

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网络、台式计算机、投影仪,把教学内容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教师过分注重课件,忽略了板书和师生交流;课件的快节奏切换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没有时间思考并且记笔记速度难以跟上;投影仪的效果和教室里不同位置会影响到课件的观看;课堂学习没有延伸到课外等。而智慧课堂把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网络、云计算、移动终端、交互式一体机、人工智能等)融入到教学中,创建出人性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持有的移动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不限时间地点地进行学习以及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分析知识掌握情况,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帮助教师做出准确的学业诊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模式智慧化

中学英语教学以传递语言知识为主,高职英语若仍停留在“讲―-听”层面上,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就很难走出当前的困境。智慧教育强调培养智慧型人才,智慧不等同于知识,是思维的结果。智慧课堂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发学习主体的参与、体验、互动,从而实现知识的习得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体。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5

【摘要】“智慧校园”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结合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建设,依托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基于“智慧校园”的教育生态体系,在学校综合管理、教学教研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探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电子书包;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61-04

“智慧地球”理念在2008年提出后,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研究最热门的课题。伴随着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的发展战略[1]。2010年至2020年,广州市将全面实施“智慧广州”战略,重点打造新设施、新应用、新产业、新技术和新生活等“五个新”的智慧城市工程。而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是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环节。所谓“智慧校园”[1],是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教师、学生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利用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支持,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学习、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的教育生态体系应用新模式,为广州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智慧广州”战略的实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3]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指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采用政府推动、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全面提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每所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提出:“要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智慧型的学校管理、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智慧型的教学环境、智慧型的教学系统、智慧型的教学模式,培养信息时代智慧型的学生。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它是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够实现教学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实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跃升,对推进智慧教育体系建设和“智慧广州”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广州市共有十个区、两个县级市,教育总量大,学校层次多,目前,各级各类学校3000多所,在校学生总人数200多万,在职教职工总人数15多万。

经过“十五”、“十一五”建设,广州教育信息化已经从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阶段、整体推进与整合应用阶段向大网络、大平台、大服务阶段迈进,实现了转型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接入市教育科研网工程”,架起了通往全市基础教育各个角落的信息桥梁,使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从城区和部分农村学校延伸到所有边远农村学校,光纤总长度已超过30,000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光纤城域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广州“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6],形成了共建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省级资源、共建合作资源、采购通用资源、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群,目前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总量达100tB,市级应用系统达50多个,并打造了“同步教学资源包”、“精品课例库”、“教育考试考生身份验证管理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名师辅导网”、“天河部落”、“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等一大批彰显本地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稳定、规范、多元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区域、学校、学段之间水平差异仍然较大;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鸿沟仍存在;缺乏有效支持学科教学革命性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大规模创新应用实践研究的措施和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队伍稳定性不够等。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索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实验先行、改革探索、以点带面”的原则,2013年5月启动了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选择6所教育信息化基础与环境好、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教师信息素养较高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样板校,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约100所特色智慧校园示范校。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高度共享、协同创新,分步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建设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中心、学校业务应用等“智慧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把云计算[6]、虚拟化[7]和物联网[8]等新技术引入“智慧校园”建设中,建立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先进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智能化校园系统,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对整个教学、科研、服务等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班班通、教务通、家校通等功能。

1.“智慧校园”智能化的环境建设

一是“智慧校园”网络基础环境建设,在学校现有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和升级,配置网关设备、网络交换机、无线路由ap转发器、服务器、数据存储等硬件设备,实现校园信息服务无线和有线的无缝结合、无线网络全覆盖、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二是智慧教室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每间智慧教室配备70寸的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电子书包[9]、智能网络中央控制系统平台、智能全自动高清录播系统等硬件系统,配置一套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与反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智慧型教学支持系统;三是配备基于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建设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和校园智能管理系统等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校园”系统管理平台,能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校园信息化服务;四是依托云计算和虚拟化等信息技术打造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网络和资源环境的支撑,为学校实现“教学教研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数字化”和“与社会沟通智能化”提供智能化服务。

2.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根据“智慧广州”建设的总体要求,启动智慧型教育体系的研究,并以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切入点,组织首批6所样板学校开展实验研究,探索依托新技术,构建素质教育生态体系的新模式,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制定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小学“智慧校园”应用模式探索

1.在学校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在完善和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智慧教室、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校园智能监控系统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把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独立的系统平台,利用统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流完成相互关联的数据调用,融合成一个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在教职工管理(包括教师人事信息、教师业务信息、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学生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试卷分析、作业管理、素质评价)、办公事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考务管理、日常处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在线考试、备课管理、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体卫管理、招生管理、德育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当学生、家长、教师一走进校园,“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就能感知到他的存在,可以无处不在地为他们提供帮助:给学生主动推送适合他能力、兴趣、进度的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为教师主动推送教案、课件,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家长定制他所需要的教育信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动态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服务等[10],从而实现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和智慧化的服务。

2.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构建新型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新模式,大力开展面向学生、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积极倡导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总结推广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革,通过优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探索和总结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数字化探究实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方法和规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应用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组织专家和实验校老师开展调研,开展“智慧校园”相关实验课题的研究。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智能交互LeD平板电视电脑一体机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电子书包进行阅读教材、在线学习,与教师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在教师端给学生发送练习题,学生答题后进行在线反馈。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的答题记录、考试成绩等进行自动统计上传,并进行智能跟踪及评价。同时师生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整合和共享应用广州市“数字教育城”教育云平台的资源以及区、校的教学资源。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

在前期开展广州城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异地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佛肇同城区域间网络教研活动、穗港两地的“一课两讲”活动和全球华人网络学习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深化网络教学教研的创新实验研究,利用先进的智慧教室实验平台使城乡校际之间、广佛肇同城区域和穗港澳台地区的网络教学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常态化,使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取长补短,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区域范围内的广泛、有效和创新应用。积累基于“智慧校园”环境进行教学教研和应用实验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打造实现智慧化教学和智慧化教研的新模式。

3.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利用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一卡通智能感知系统和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与3G技术的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卡能够集上网身份认证卡、门禁卡、饭卡、借书证、钱包等用途于一身,学生凭智慧卡就可以进电脑室上网、进校出校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书、校内消费结算,以及宿舍、实验室的身份识别等。通过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可以在学校各类考试、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者点击鼠标,就可通过“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结语

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是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建设“智慧校园”,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有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系统、教学模式、教育科研等方面促进教育创新,开展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注:本文为广州市财政投资教育信息化项目(2013—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项目编号:GZit2012-npF3-0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官方微博.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校园[DB/oL].cnii.com.cn/xxs/content/2011-11/29/content_937516.htm,2011-11-29.

[2]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2012-03-13.

[5]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DB/oL].wenku.baidu.com/view/daee93f2ba0d4a7302763a03.html,2012-02-09.

[6]王同聚.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型和应用设想[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24-26.

[7]徐大勇.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1):85-86.

[8]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32-135.

[9]黎加厚.“电子书包”的遐想[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11.

[10]宋金州.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2-53.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6

一、教师“讲话智慧”的题解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与“智慧贫乏”并行,致使人类生存危机频频上演。于是,“恢复智慧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1]。那么何为智慧呢?

追溯到古代西方,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智慧”一词,他认为“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自知无知的人是最有知的”;亚里士多德也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对“智慧”提出确切的定义“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等。姚新中教授在文章中写道:“当代西方学者认为,智慧概念具有三重含义:认识的过程,美德和善。作为认识过程,智慧包括如何获得并扩展认识主体的知识;作为美德,它以价值的形式表现行为的社会性;作为善,智慧是个人欲求的状态或境况。”[2]的确,在对自然科学顶礼膜拜的西方,尚且对智慧如此重视。那么,对人文科学尤为重视的古代中国又会如何呢?

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的文字和文献记录中,“智”亦作“知”,具有聪慧、智谋、知识、才干等多层内涵。《说文解字注笺》曾解释道:“知,智慧及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因此,在古代中国人那里,智慧被解读成“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并通过特定的知识形式表现的”[2]。如同《易经·赛卦·象传》所言,“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智慧意味着趋利避害,在丰富知识基础之上作出明智之选。因此,荀子提出,“知有所合谓之智”。除此以外,《墨子·尚贤中》中讲,“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3]宋朝的梅尧臣在《桃花源》一诗中写道,“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惠屏去无年华。”不仅如此,在古代佛教中,也将智慧视为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从而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智度论》卷中讲,“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4](此中“般若”意即智慧)《敦煌变文集》中更有,“神通能动于十方,智惠广弘于沙界。”

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古老印度佛教的智慧观,似乎都在明示,智慧是知识,但高于知识,因为“知识是一种从生活中分离、结晶出来的东西,是已然生成的东西,而智慧则是一种活生生的、永不封闭、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是向一切可能性敞开着的”[5]。故而,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生活之道。通过智慧,“人类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身、自然、道德规则和宗教义务等问题,学会如何发现各种现象中的意义和规律,以指导人类的行为”[2]。

那么,何谓“讲话智慧”?这种卓越的智慧特定于教师,不仅是一种知识智慧,也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职业特性使教师的智慧集中体现于出色的讲话,讲话不同于日常的随便说说,而是具有特定的时空范围,集中表现为教师的授课时段。教师讲话的过程也即教师本人卓越智慧的展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传播知识、点拨智慧的过程。教师讲话智慧具备“德”、“才”、“情”三大特质。

二、教师“讲话智慧”的特质

1.德

爱因斯坦曾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同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认为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德性的提高与完善。《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概括而言,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智慧成为大多数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同方向。儒家更是将智列为美德之一,“三达德”、“四德”、“五常”中都蕴含智,肯定了智慧的道德蕴涵。可以看到,在传统儒家那里,作为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尤为重要的一环,智具有极为深广的伦理内涵和外延。智是对判断标准的把握,是善于知人与自知的正派作风,是个体先天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孔子有言,“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孟子道,“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荀子讲,“知者知人”,“知者自知”。(《荀子·子道》)而“德”常被认为是智慧源泉的内在动力与力量。“德”由字形考证,由“心”、“彳”、“直”组成。其中“心”与情境、心态相关;“彳”意为行走或行为;“直”,取“值”。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注解“凡彼此相遇当曰值……古字例以直为值”,[6]意为相遇相当。故综合而言,“德”字本意为“心、行之所值”,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在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循道而为,广积善行,发展社会,发展个人事业。先秦思想家老子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以看到,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范畴,“道”即指自然与人世运行共通的真理;“德”指人的德性、品行及王道。正如《周礼·地官》注中所讲:“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7]故“德行”不仅意味个人的智慧道德,更意味着个人日常践行。明学大师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因此,“行”与“言”相比,更能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故可以看到,王夫之所讲“身教重于言传”。在教师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言辞,更为重要的是日常自身的“行”,教师应将“行”视为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才能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并成为学生行为的模范,才能达致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影响及效果。只有具备了个人之“德”,才能拥有“师之为师”的“行”,才具备了讲话智慧的前提。

2.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先生一语道破教育的先决条件,即教学对教师的才学要求。那么,何谓“才”?“才”指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表达为教师出色的讲话,授课过程中语言文采的哲理性、精练性及流畅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话要讲得通透、明了、简短、流畅又不失典雅艳丽,使人百听不厌、如沐春风。如同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悟”一样,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更是一种心智健康发展的开发与陶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练通透的话语表达,典雅悦目的文采展现及发人深省的哲理点拨,一点点地完善“教人而非教书”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如同《论语》所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的“因材施教”;“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这一切皆是教师“才”之体现。

3.情

“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中国古人讲“情深而文明”,“情”源自个体对生活的态度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职业及自己的学生具有真情,其次要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热情,最后要对自己的课堂具有深情。具备了此三情,才能从自身做起,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过程,融入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一方面使教师自身愉悦,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强学生个体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孔子、王阳明、伊壁鸠鲁学派、卢梭等,都曾对教学中的情感力量提出有益见解。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进行情感教育,将教育中的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恰当地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良好发展的必然趋势。纯理性的教育不仅压抑着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也深刻阻碍着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现代教育更应追求以情为本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机械、死板的知识接传过程,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育人之过程。现代教育不是仅仅追求“知”的通识教育,而是追求“知的教育、意的教育和情的教育兼备的人性教育的系统工程”[8]。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德行、出色的言论、快捷的思维、卓越的智慧,才可以称之为“教书育人”的榜样,才能成为学生敬仰和效仿的榜样。

三、教师“讲话智慧”的炼成

教师“讲话智慧”需要凝练。“炼”即具有特定目标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沉淀与积累,形成的一种讲话特有的风格。“炼”的过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炼思维、炼积累、炼表达、炼心理。

1.炼思维

贝斯特曾在《教育的荒地》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以及“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可以看到,“智慧”与“思维”具有密切、直接的关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9]的确,“思维”是真实又让人难以言喻的东西,它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能力。现代教育中的多种学科,例如哲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信息学,都将思维列为自身学科的研究对象。如果说,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那么思维则是智慧的方向标,思维要是错误,再有智慧也是徒劳。“思维”可以通过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来进行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思维的培养与练习视为“讲话智慧”炼成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智慧与思维的双向互动,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2.炼积累

“积累”亦作“积絫”,意为逐渐聚集。《汉书·叙传上》中讲,“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10]同样,对于教师而言,积累不仅指知识层面,也可涵盖教学经验、人生阅历等。古人言:“温故而知新”。积累不仅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指个人综合认识能力,即教师个人对知识的储存不仅要具有专业性和丰富性,又要力求创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积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分秒秒的坚持。任何质的成功,都离不开量的积累,教育教学亦是如此。成功从来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开始起,持续累积锤炼而成。一个成功的教师离不开对知识日积月累的学习,离不开日益增多的教学经验,更离不开岁月沉淀的人生阅历,唯有此,才可能通向成功之路。

3.炼表达

法国艺术家丹纳说:“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的确,对于教师而言,语言表达至关重要。语言展现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优秀的语言表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充分、更流畅、更有效。如果说,思维是前奏,那么语言表达则是思维最终的结果展示。“表达”涉及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它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分别代表“怎么说”、“说出来”以及“听进去”。中国人讲“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亦是如此。教学过程中,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语言的吸引力和声音的表现力。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洒脱自如的语速,必会使学生沉浸于艺术享受般的课堂,不仅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魅力,亦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表达的训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表达,在表达中生活。做到日常生活表达的练习,优秀的课堂表达才会成为可能。

4.炼心理

“心理”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反应,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这其中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也即知、情、意。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爱”,只有爱才能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充满真情、热情、深情;只有“爱”,才能在面对生活、工作、学生的难题时,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因此,在对心理的历练之前,应该先明白“爱”,唯有此,才能拥有健康心理的基础。其次,在良好心理的培养过程中,要对生活、对学生“从容、宽容、包容、共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通向良好心理的健康发展之路,才能通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

可以看到,无论思维、积累、表达还是心理同样都需要“炼”。这意味着在岁月积淀的过程中——境界的升华。

走笔至此,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讲话智慧,已深深镌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这个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教育也具有愈来愈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讲话智慧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它关系着一种能力,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教书育人的人本主义教育之道。

参考文献

[1]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姚新中,洪波.知识·智慧·超越—早期儒学与犹太教智慧观的伦理比较.伦理学研究,2002(1).

[3]谭家健,孙中原.墨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王丽芳,王海明等.大智度论(敦煌写经历代小楷精选).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俞吾金.智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杨天宇.周礼译注——十三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社,2004.

[8]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4).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7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学智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2-02

自2012年“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便备受关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计划”,将“互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同年,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探索了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信息通过多种媒介实现了免费共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占有者,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不再行之有效,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方式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不再适用于信息与智慧时代的学生群体。因此,面对“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各类新兴的信息技术的冲击,教师若要培养智慧型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教学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1“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的内涵

“互联网+”理念早在2012年由于扬提出,此时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改变。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即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不单单是指互联网+教学或学习,更是指“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所形成的智慧教育,也就是师生间通过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智慧教学模式。

伯明翰(2004)[1]从道德角度定义教学智慧,认为教学智慧表现为道德上的复杂性,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与形成,进而提升教师教学品质。田慧生(2005)[2]提出教学智慧是一种内在品质、状态和教育境界,其特点为和谐自由、创造开放、关注个性以及崇尚智慧。韩大林(2007)[3]把教学智慧定义为一种教育方面的真、善、美融合一体的教学境界,体现了教师应对形形的教学环境的综合素质,教学智慧不仅是教师对教育人生与世界的真理认识,还是教师追求完美教学生活的一种方式。谢敏(2016)[4]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并界定教学智慧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师遇到的各类教学问题,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一种技术与人文间和谐美好的、高度平衡的状态。

结合“互联网+教育”和教学智慧有关定义,“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和学校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教学理论与感想,积极学习与掌握智慧时代新型的信息教学手段与方式,并通过恰当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其中学生的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独立思考、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必备品质则表现为学生自身的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

2“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教学智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影响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教师知识结构、课堂环境、学校文化和教育教学政策五个方面。

2.1教师教学观念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并未使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4]。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时代与智慧时代下仍旧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去看待和思考各类教学问题,立足于教育内部来审视教育的信息化,并未已全然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因此,“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在教师所遇到的教育问题和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未改变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改变其教育教学的观念和心态。教师只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观念来统筹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才能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知识来培育智慧型学生。

正如王石曾说: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他们接受了互联网,把互联网跟自己做的事情结合起来,淘汰了你[5]。同理在教育界,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不会取代教师的,但是,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师。因此,当互联网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思维来接受课堂教学的种种改变。教师只有转变了教学观念,教育才能真正产生变革。

2.2教师知识结构

智慧的生成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授知识来促进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智慧品性。从本质上讲,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智慧。学生智慧的形成需要借助于所学的知识,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更是与教师知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知识结构不仅仅作用于更好地培养智慧型学生,还是促进自我教学智慧生长的基础和动力,教师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6]。

首先,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担任某一学科所必须具备的系统性学科知识,教师所具备的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越扎实,理解学科知识越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表现得越游刃有余,并且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应对学生的突发性质疑。其次,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教育心理学、文史哲学以及教育技术学等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教师形成教学智慧的有力保障。最后,实践性知识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总结教学工作和反思教学成果所形成的知识,是教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所得到的产物,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源泉。

2.3课堂环境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环境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环境主要包括关键性教育事件、师生关系和教室环境三个方面。

2.3.1关键性教育事件

关键性教育事件是在教师发展成长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育事件,这类教育事件会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态度、行为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然而,关键性教育事件本身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教师通过对关键性教育事件进行敏锐觉察、专业判断以及理性反思,并剖析出关键性教育事件所含有的教育思想和赋予关键性教育事件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从而改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实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正如大卫・特里普所说,“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而是意味着通过分析判断、研究那些看似普通、一般、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教师的意识、观念和课堂行动,寻找其中有规律的普遍意义,在成功的教育中有重要关键作用。”[7]这就要求教师从日常变幻莫测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用心去捕捉提炼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键性教育事件。

2.3.2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形成的相互关系[8]。师生关系不仅包含教学过程中的授受关系,还包含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以及师生间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我们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地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再只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信息时代和智慧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拥有者,教师的权威建立于鼓舞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再作为资料库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素养和智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持久而真实的教师威信。

2.3.3教室环境

“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室相比传统的课堂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学者们将“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室称为“未来教室”。未来教室环境是一个集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智能空间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教学环境[9],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无线网络、数字摄像、甚至3D体验等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体验使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乐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便捷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在课外学生能够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未来教室环境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班级规模大,座位编排不合理等影响到教师教学智慧发挥的问题。因此,“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室环境是未来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

2.4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智能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称,是全校师生在继承学校传统文化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为师生共同遵守和维护的各类行为规范和制度[10]。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学校是人表现、发挥和确定自己位置的最好场所”。长期形成的学校文化会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例如,一个学校热衷于通过教学改革来追求声誉、地位和利益,甚至把其提升为关乎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疲于奔命地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更不用提智慧地教学了。由此看来,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加强学校文化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心热情,而且能够引导教师锲而不舍地追求和提升教学智慧,进而培养出智慧型学生。因此,学校文化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前提,同时对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5教育教学政策

教育教学政策是国家各级行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决定。教育教学政策属于一种公共政策,它在本质上是政党、政府和其他有关组织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政治行为,也是教育利益和权利分配的相关规定。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政策通过强制性来保障实施教师奖惩、职务评审、教师考核和聘任、教师培训以及其他相关政策,以此来激励、鼓舞和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同时,教育教学政策通过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公众对教育的看法和意识形态,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铺垫了良好的社会气息。而且,教育教学政策通过一定的约束来规范和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可以说,生活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教学、生活、科研都离不开教育教学政策。教育教学政策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也不断影响着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教学所依存的外部环境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智慧的形成[11]。

只有充分了解、深度剖析并理解影响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各类因素,才能运用一切可能的资源,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教师、学校和社会间形成教学合力,促进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形成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ermingham&C.phronesis.amodelforpedagogicalReflection[J].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2004(5):55.

[2]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3]韩大林,刘义霞.教师教育智慧的含义与基本要素[J].内蒙古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70-73.

[4]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5]王石,王石.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万科王石互联网思维[eB/oL].

[6]冯善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2):3-5.

[7]邓妍妍,程可拉.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中的关键事件[J].中国教育学刊,2008(9):66-69.

[8]蒋玉兰.重新认识师生关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4):63-64.

[9]陈卫东等.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42-49.

[10]徐春梅.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智慧形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8

“我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出自《论语・子张》)这句话延伸为‘学不优则不商不仕’,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获得的能力、智慧)不优秀,就不要从商从政,否则就会变成‘学不优则不三不四’。”

“我们用教职工的智慧解决教职工的问题,我们用学生的智慧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用众人的智慧解决众人的问题。学到的东西如果只是储存在脑海中,只能称作为知识,用出来的才是智慧。”

“有的人有学历没能力,有的人有文凭没水平,有的人成才不成功,这些都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一个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智慧,使学生走向成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如果一个学校总是强调学历、学位这些表象的东西,我看这个学校必败无疑。”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智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外国人有外国人的智慧;老板有老板的智慧,员工有员工的智慧……智慧来自于社会,也要回馈于社会,因为它是属于大家的……”

以上连珠妙语,出自广州青联委员、花城学院院长罗德达之口。其实,采访罗德达的过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闻采访过程。始见罗德达,短暂的客套过后,宾主没有再按常理“出牌”,大家的互动更像是无拘无束的神聊式的思维激荡。一问一答之间,快人快语的罗德达在阐述办学理念时,从国学、传统文化、大爱与仁爱、企业管理、学历与能力、mBa、mpa、mSe、emBa、师道、孝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聊到成功之道、人生理想、、宇宙万物,话题包罗万象,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如散文一般“形散神不散”,最终的结论会自觉地“百川归海”,融入无疆的“智慧大洋”之中。

智慧教育实乃大势所趋

说起智慧话题眉飞色舞,各种资讯信手拈来,但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罗德达却是言简意赅。

他语带“禅机”地说:“讲起我的经历,不算坎坷。我1994年从天津商学院毕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曾经在广东南湖旅游中心工作,铺床铺、端盘子等所有服务员干的活我都会干。一路走来,感触颇深。你问我为什么会办教育,这叫做水到渠成,天注定。”

何谓成功者?成功的背后必有汗水。四个字“不算坎坷”,个中艰辛人们不妨展开想象,或许个中滋味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后起之秀,创办于2003年的花城学院与省内外多家知名高校联合办学,是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单位,荣获“2010年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培训学院”称号。花城学院“学习超市”的模式及“送教上门”的方式广获好评。2010年该学院聘请省内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科研院校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企业家等200多人担任全日制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精彩之笔。

对于办学和教学,罗德达并不是个纸上谈兵之人,他曾经获得过“第二届广东省培训机构十大杰出教师”称号,平时当然也参与授课,因此对教育产业现状和学生需求了然于胸。

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学位教育五位一体是花城学院的“特色”,对此他有这样的解读:“目前,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但很多学校生源不足,不是因为学费贵的问题,也不是用人单位不要人的问题,更不是学生不愿学的问题,而是教育和培训产品自身的问题。那么多学校做同质同类的教育培训,导致产品过剩和形式单一,要么学历教育,要么学位教育,要么职业教育,要么技能教育,都比较单一。这样最终使教育更加僵硬老化。我们把五位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概念一推出,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目前,我们在不断地提升这样的教育概念和模式,也在积极践行更高层次的智慧教育,这应是教育的最佳理念和出路。”

何谓智慧教育?罗德达这样解读:比如有些企业家只想把资产交给孩子,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能留给孩子的,只有智慧、思想,而不是只留给他们资产。一个学校如果算计学生,学校早晚会消失;学校对学生持续有帮助,学校就会持续存在、生生不息。智慧教育的核心就是学校让所有老师自动自发地对学生、对学校负责、高效地工作;就是让学生自动自发、高效地学习,获得智慧;就是让全体教职工建立自我、拥有智慧,走向成功。具体地说就是让教职工乐教,让学生乐学。智慧教育的成效在于全体师生的气质、心境、胸怀、格局的提升,达到一个艺术般的境界。

罗德达喜欢研究“势”,近期特别研究了教育培训行业的“势”,也就是大势所趋的“势”。他认为,如果一个产品与“大势”不合拍,企业纵有再好的纲领和机制也没用。如果一个产品与“大势”合拍,则意味着“牛市”来了,谁买“股票”都会赚钱。由此类推,如果教育产品符合“大势”,就很容易推广。在智慧时代,对个人而言,一般的技能教育、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已非大势所趋,而智慧教育才是大势所趋。

任何人都有开启智慧的法门

为了更顺畅地开启智慧之门,罗德达除了在社会中学习并获得智慧外,也会虚心向智慧型企业领袖、智慧思想传播者学习,除了自己积极学习外,还定期送教职工进行智慧培训,开启教职工智慧的法门。虽然每一次学习培训都要花去一大笔的花销,但罗德达认为物有所值,因为智慧种子一旦点燃,就能燎原。

花城学院倡导的整个学校的自动运营运行的智慧体系,就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发力的自动自发、高效的运营体系。记者问及有的学校学生为何不愿学习?他说,不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是因为学校和家长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泯灭了。人天生就好学,比如很多人喜欢打游戏、街舞、诗歌等,我们自以为那不是正道,所以强加给学生“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没有兴趣,这是悲哀!另外,很多学校提供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当下的需求,不能“引爆”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的喜欢和渴望,所以他们会有抵触心理。

“人天生就拥有智慧,只要有人将其点燃。我院市场营销本科精英班不仅实行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还加入了智慧教育元素。例如将50个学生分成10组,按组进行团队竞争学习,每个组相当于一个公司,有董事长、总经理等各部门的负责人。一个人(学生)迟到等于整个团队迟到,一个人不积极就是整个团队不积极,一个人获得成绩等于整个团队获得成绩,一个人获得荣誉等于整个团队获得荣誉。他们在经营他们业绩(分数)的时候,每天有评分,每月有评分,每学期有评分,然后给以鼓励和荣誉,让每组达到荣誉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最终促使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动自发高效地学习。”

罗德达直言,在某种程度上学历就是一张纸,花城学院现在的教学重点不在学历教育,而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博大精深的、是学生和家长真正需要的、也是社会真正需要的。花城学院的未来必须从这个角度来挖掘核心价值。他问记者: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一个拥有文凭,一个拥有智慧,你要哪一个?一个拥有学历,一个拥有能力,你要哪一个?

罗德达说,“引爆”智慧教育的法门,就是要有智慧型的学校领袖、导师来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相互“引爆”智慧,就像一串爆竹被点燃一样;就是学生要不断地提问老师、给老师难题,从而超越老师。其实,尊重老师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老师,这也是献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罗德达认定,研究智慧教育最应该研究如何开启学生智慧的法门。目前,他研究了开启学生智慧的六个有效法门。他毫无保留地说,法门一就是指引学生不管到哪(眼见耳闻)就把哪(眼见耳闻)当学习背景,研究它的过去、现况、未来,指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即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然后一转身变成“一切我所用”,也就是立即用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法门二是指引学生尽情地删除――主要是删除多余进入核心、删除虚伪进入真实、删除疲惫进入轻松、删除“脑”进入“心”,删除糊涂进入“声、光、光、电、气”;法门三是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以“无关局外”的心态进行学习,达到“无关生智、局外生慧”之效;法门四是指引学生直接进入学习乐园,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等形成一体,持续活泼地学习;法门五是指引学生尽情地与老师、与同学、与他人尽情地以头脑风暴法进行“碰撞式”学习,启发学生智慧;法门六是指引学生按学习兴趣以五至十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成各自的“校园红尘静土”,进行相互促进学习、学习分享等。

人性相通,智慧也一样

谈笑风生中,罗德达不断向记者“传播”开启智慧之大用:在这个强者恒强的时代,智慧可成就一切,智慧乃人生最大财富。

智慧教育所需几何?罗德达的结论是:智慧教育不一定非得花高价钱请来老师。有的老师虽然才高八斗,但无法用语言“说”出来;有的学生很优秀,很有智慧,但未能“引爆”。这是没有掌握开启智慧的法门所致。掌握了这个法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智慧之人。

将智慧化繁为简为我所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罗德达谈教育,聊天下万物,用自己的智慧来“戏”读古代先贤的智慧。他说,人性都是相通的,智慧也一样。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早就传播出去了,西方人早就吸收了不少也提炼了不少精华。只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提炼出小部分精华并实实在在落地用于教学的话,效果难以估量,譬如师道、孝道,但事实是有几家落地呢?

花城学院的智慧教育路线是走传统教育和智慧高端教育结合的路线。所有课程除了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外,还额外增加了智慧教育的课程,比如:企业运营智慧、企业文化智慧、薪酬智慧、营销智慧、公共关系智慧、销售智慧、财务智慧,职业规划智慧、就业谋职智慧、演说智慧、交际智慧,及兵法智慧、国学智慧等,研发了100门智慧课程。对花城学院的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开放,附加在传统教育中,让学生获得额外的智慧价值。非花城学院在读学生可申请免费参加花城学院周末智慧公开课。

智者胸襟:你成就了多少人?

与罗德达上天下地一般神聊,是个挺过瘾的事。他讲起话来手势翻飞,举手投足之间充满“戏”胞。罗德达承认,在未真正获得企业经营智慧的真谛之前,自己曾经有许多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经常说属下笨,是‘猪’,结果我自己成了‘猪头’。”但现在他不会怨任何人、任何事,他认为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智慧就是财富,智慧比财富重要,这句话绝对正确。对于罗德达来说,智慧可以是一个内涵十分浩大,但“落地”后又可以成就师生、成就他人的简单词汇。他认为,如果一个老板经营企业很困惑、很痛苦,是因为他往往把钱看得很重。人为什么痛苦?是因为人不想要痛苦。现在有智慧的企业家不是为了攀比赚了多少钱,而是比培养了多少员工,成就了多少人。

将智慧的策略融入事业之中,用独到的眼光、大胆的创举,创造条件培育有智慧的英才,进而成就他人,为造福社会尽力,才显出容人容物之量。说起教育行业的竞争,罗德达剖析了“渡人”的心得:“同样是经营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运营得比我好?那是因为他的生存能力比我强,他的企业比我更有智慧。譬如以前总疑惑员工为什么不用心去工作?他有百分之百的劲,却只使用百分之十的劲。现在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是因为员工以前是给老板干,老板给多少钱,员工就干多少活。现在我转换分配机制,真正实现员工不仅为老板干,更为自己干。他的地盘他做主,他的收入他决定,他的责任他承担。因此既成就了员工,也顺便成就了自己。”

罗德达说,智慧的运营机制可以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即使晚上加班到12点都是为自己干。他希望通过自身践行智慧教育体系获得的一些经验,能分享给奋斗在一线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办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打造智慧园,欲圆“以智惠天下”梦想

在各种人群的智慧中,罗德达最看重企业家的智慧。在他看来,能称为企业家的人都很有智慧,他正在雄心勃勃的规划心目中的“智慧人脉帝国”―全国连锁智慧园(中国企业家智慧交流中心)的美好蓝图。

在这个蓝图里面,就像有一个自动运转的体系,设有企业家会所、企业家养生中心、企业家健康俱乐部、企业家会员电子商务中心,企业家智慧课程中心、企业家资源整合平台、企业家公益慈善平台等等,仿佛依稀呈现在了眼前。成立智慧园,目的是实现智慧园会员之间的智慧碰撞、智慧升值、智慧落地,更实际地说可以实现企业家人脉共享,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梦想。

他说,智慧园的经营宗旨是以企业的经营智慧为核心,全身心的为企业家服务,打造中国企业家智慧交流品牌,实现企业家不断生发智慧,让企业家以智会友,以智生财、以智惠天下。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9

关键词开放大学智慧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4.011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basicconceptsandcharacteristicsofthewisdomofeducation,combin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domesticandforeignintelligenceeducation,theresearchdiscussesthewayofboostingthewisdomeducationinopenUniversity,andtheconstructionofthebuildingofopenUniversity,andpromotesthedevelopmentofsmartcity.

KeywordsopenUniversity;wisdomeducation;method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相继提出智慧城市战略,其目的是力争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中处于优势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三十多年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已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令人关注的重要战略问题。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健康顺利发展的保障。开放大学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①②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索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终身教育资源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终身教育需求,推动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向智慧城市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教育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育即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与智能仪器设备等为铺垫,以大量的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通过各项配套保障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企业及相关机构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教育即具备“教育”的属性,又具有“信息化”的属性。从其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等几个方面。第一,其开放性就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瓶颈,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与个性化;第二,共享性使得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全体学习者所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第三,交互性即是实现人机之间的沟通和学习者人与人之间的在线远程学习交流;第四,协作性体现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有效的相互协作的机会。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征。第一,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性能更加可靠,更便于使其标准统一;第二,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更便于共享,更易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第三,智能化使智慧教育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行为个性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第四,多媒体化使得智慧教育相关设施设备一体化、教育信息表述多元化,使得相关教育资源内容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多彩。

2国内外智慧教育相关发展状况

智慧教育对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促使现代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重大变革。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国内外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许多成功案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目前,国外走在前列的以美国、韩国和日本为代表。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尝试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校600名师生可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获取虚拟电脑桌面,并可方便地使用其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终端进行学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许多可以使用手机参与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过程与内容写成博客或录制为视频在网络上共享。有些教师也开始尝试利用手机来加强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如在课堂中提问时,不再只是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并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还有的教师通过twitter平台与学生一起协作创作故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日本总务省于2010年启动了部级教育信息化项目――“未来校园”智慧教育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和连接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六至十二岁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电子学习资源。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与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一起,于2011年6月推出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即从2015年起将在相关学校推出“量体裁衣”式的智慧教育体系,用电子数码教科书取代传统的纸质教科书。韩国政府为此将投入约合21亿美元的资金来完成此项战略,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计算机、各种智能数字终端进行学习活动。

近年来我国各省份和城市围绕智慧教育建设也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湖南省为了进一步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了职教新干线,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学习互动交流平台。湖南职教新干线现已建有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教学内容视频25万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积极开展智慧教育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智能教育模式,构建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学习云等,③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3助力智慧教育实现的开放大学建设策略与路径

3.1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定位及目标

开放大学是智慧教育实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

3.1.1明确定位

开放大学是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和终身教育的支撑体系,不仅为全民学习提供服务,同时还为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平台提供支撑,充分体现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和社会责任。第一,要立足省情和市情。制定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二,要面向未来。努力将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满足全民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需求的新型大学和终身教育平台。第三,通过创新不断谋求发展。以社会的学习化进程为出发点,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立足点,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有生力量,实现开放大学建设助推智慧教育的目标。

3.1.2明确职能目标

一是办学职能,继续办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当前仍以专科和本科为主,并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开展面向社会的研究生教育。二是服务职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环境,采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三是管理职能。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决策咨询、发挥好业务指导、过程监督等管理职能。

3.2进一步加大开放大学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助力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

开放大学在远程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积淀,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网络,较早地涉足了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SaaS等现代信息新技术。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基础设施及长效运营体系建设力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等方面距离智慧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距离。因此亟待搭建实施智慧教育的相关平台。

智慧教育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成熟为智慧教育体系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它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因此,借助已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长效运营支撑平台是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所不可缺少的,该支撑平台包括:一是智慧教育的计算与安全能力核心的云计算与云服务管理平台;二是保障系统运维的常态化的集中式的系统运维团队及专业面向客户服务的呼叫中心。

3.3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与整合

现有教育资源与应用已达到一定积累,亟待整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行业的各类参与者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数字资源,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当前教育运行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各种教育产品的“炮楼”模式,不适合交叉、跨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因此智慧教育体系构建必须充分解决好跨界问题,从而实现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又如当前我国网络在线教育在连续性方面仍显欠缺,主要表现在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成年、职业、老年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完备,受众缺乏终身的、延续的教育场所。

开放大学应着眼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围绕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坚持内涵式发展,立足区域、面向全国,借助国家和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彰显区域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使教学资源得到可持续的更新。一是充分运用开放大学系统的现有课程体系;二是同自学考试系统的自考课程互通;三是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向各级各类学校、企业、科研单位与社会相关机构征集优质课程,从而促使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历久弥新。

3.4积极探索“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以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为代表的智慧教育运作模式

“教育超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办学模式,它的构建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而且有利于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教育超市”实行开放式教学,能为各类受教育者提供层次多样、质量高、数量足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加人文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在搭建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时应注意以下策略:

(1)明确定位与服务目标。应充分体现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兼顾,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形式之间互通,通过在线教育超市平台内容丰富的优质课程满足广大学习者多种层次的需求,并赋予他们充分的选课自,为渴望通过学习提升自我的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2)构建科学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功能模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的运行永葆活力的源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公共基础课程超市与专业课程超市。在设计公共基础课程超市时应注意既要课程内容符合相关专业修业的基础性要求,又要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应变能力等需求;在设计专业课程超市时要在保证专业体系完备性的同时尽量突出专业特性。

(3)构建健全的自选课程制度。应摒弃原有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中只能在狭窄的专业计划限定的范围内选课的制度,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符合学习者需求的选课制度,使学习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又要注意有利于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探索实施学分银行制度。课程在各层次高校教育间的互认互通及转换,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搭建各类教育之间的有序衔接和灵活沟通的“学分银行”平台,是解决当前各类教育资源各自为政、学分不能互认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中可借鉴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模式,即通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全国和省市级高校学分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课程学分评估项目和评估标准,确定各个高校教育的各门相关课程学分兑换系数及跨行提取学分的相关标准,从而建立起网络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间学分互认互通的立交桥,促进各类教育间的有序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5)完善课程导师制度。网络是面向社会公众在线教育超市的主要载体。构建完善的导师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进行全过程指导,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构建课程导师队伍时,应从长远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导师队伍的专业学科类别、职称、年龄等因素,以保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制订统一的课程遴选制度。包括课程遴选的评估入市、检验复评、退市的标准,应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成面向社会公众的在线教育超市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升级的良性循环。

注释

①江兴代.教育超市――现代教育新模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篇10

关键词:智慧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一、智慧教育的概述和特征

1.智慧教育的概念

智慧教育是我国信息化教育逐渐成熟后的必然走向,智慧教育思想最终是由哲学家提出的,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发展智慧的过程。我国著名学者靖国平则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为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教育指的是通过在智慧环境下的智慧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型学习达到期望培养值的教学方式。

2.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实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经之途,与现阶段的信息化教育方式相比较,智慧教育有着其独特的教育特征。首先,智慧化教育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智慧化教育包含技术与教学、技术与科研以及技术与管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其中,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育下的各种移动终端都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载体,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将学习重心从科学技术转移到学习本身,这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

其次,智慧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出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公民,为了达到智慧地球的目标,智慧教育是需要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共同努力实现的。近年来,在世界各个大学的努力下,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运动和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ees)运动席卷全球,将优质的交易资源通过网络共享传播到全世界[1]。智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共享,使得全世界的学生和社会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适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现教育管理的绿色高效这是智慧教育的指导理念也是其最重要的教育特征之一,也是实现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化的全球发展为实现智慧教育以及绿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经费以及学校分布等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教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动智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智慧教育在实际应用方面提的比较多,国内外的许多it行业率先采取了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例如方正、华为以及iBm等。我国从2011年起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智慧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其中,尹恩德、祝智庭等学者从不同的教育对智慧教育做出了阐述。祝智庭教授构建了理解智慧教育的基本图式,描述了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教育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认为智慧教育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2]。

目前,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们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对推动智慧教育的云平台建设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除了建设智慧教育的云平台以及普及智慧教育理念之外,更需要的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智慧教育体系,为智慧教育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策略

1.智慧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也不喑鱿衷诮逃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教学阶段、电气化教学阶段、信息化教学阶段以及智慧教学阶段[3]。实施智慧教学,就是在智慧教学环境下,通过对现阶段的各种教学设备以及先进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展开教学活动。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在智慧环境下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构建智慧型教学课堂。例如,利用智能电子设备备课,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同步教学互动,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等。

2.智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智慧学习是智慧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智慧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智慧环境下进行完全以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习者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智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智慧教育的云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学习者在智慧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清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3.智慧化评价,为智慧教育提出针对性建议

传统的教育评价较为单一,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率的衡量标准,评价标准显得片面、不真实。在智慧化教学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教学评价要求。因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智慧化教育的评价体系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等进行教育数据的采集,并通过计算机将教学档案数据进行云端存储,通过计算机建立全面、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

四、结束语

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对我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用于探索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实行智慧化教育需要对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学习制度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发展,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佳佳.教师情感智慧发展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