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37

智能时代背景篇1

【关键词】app会计教学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189-02

智能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技术使得智能手机和paD成为众多人追崇的终端设备,利用网络和终端设备,app赢得了普遍青睐,从而传统的会计教学越来越呼吁高效、便捷的方式。会计教学中使用app平台具备各种优势,可以很好地补充课堂教学。本文试分析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的特点及app运用于会计教学中的优势,构建app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模式,并从学习、测试、资料、互动等基本模块和环节对会计教学app设计提出建议。

一、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形式。传统的会计教学形式主要以面授为主,智能时代背景因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加速了教学形式的变革,会计专业的教学形式也不断转变,出现以中华会计网校为代表的网络教学,这种视频学习、在线答疑的灵活教学方式受到很多在职学习人员的热捧。教学形式从黑板、投影转变成视频、音频、电子书、电子笔记等多样化的形式,这比传统的面授优势更明显,受到各层次会计学员的欢迎。

(二)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的会计教学资源局限在教材、习题册等纸质资料上,而在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强烈推动会计教学的变革,传统的会计教学资源既缺乏生动性,又缺乏学习环境的投入性,已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要求,由此多种丰富的会计教学资源应运而生,有些软件开发企业研发了各种学习软件、模拟自测等自主学习软件,涉及到基础知识、难点突破、模拟真实环境、模拟考试系统等,从多方面辅导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测,有些软件模拟会计工作环境,为岗前培训带来了便捷。这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了会计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授课和指导。

(三)较高的教师素养。现在的学生时代感很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教学,又需要大量利用信息化平台使用会计软件,如果教师的知识落后,即便再有教学经验,也会使学生缺少价值认同感。因此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能力过硬,更要求教师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甚至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开发软件,这就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和专业素养要求。

(四)先进实用的教学理念。会计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学生完成学习后,能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会计教育更呈现出现代化和先进性。传授传统的手工做账已远远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满足人们对学习环境的时代诉求。

二、app运用于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一)学习条件优势。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及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现在几乎每个会计学习者都拥有一台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并且都能进行熟练的操作,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智能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装备,这为移动学习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学习效果优势。会计学习app具有的便携性、灵活性、个性化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面授学习方式的不足。

1.学习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不用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学习,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任何内容,这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2.增强主动学习意愿。采用app进行会计学习,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可以在线和学习群体进行交互学习和探讨,这样减少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依赖性,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学习兴趣:采用app进行会计学习,界面活泼、操作简单、内容精辟、互动频繁,使枯燥的会计学习拥有了美感,因此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app在会计教学中运用的模式

(一)教学方式的运用模式。app的特点众所周知,便携、交互简单,通过会计教学app,教师能够实现分发作业、学生答疑、重难点内容重现等功能,以此获取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教师再通过教师端进行统计分析,直观获取学生学习情况。

(二)学习方式的运用模式。学习环境的变革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脑力劳动群体协同作业的工作方式成为一种新的主要工作方式。这种新知识工作以网络为载体,以群体智慧为力量,借助信息化工具,生成和呈现个人成果,分享群体协同作业。学生使用paD或智能手机在会计学习app上进行协同作业,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协作学习的体验。

(三)资源与工具运用模式。在资源运用上,会计学习app要加强群体沟通与分享,实现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工具运用上,会计学习app要能够使学生借助学习工具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会计教学app模块设计的建议

运用会计学习app进行学习,是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依托,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学习活动。会计教学app应该具有学习、测试、资料、互动等基本模块和环节。

(一)学习模块。学习模块是最基本的模块,该模块以知识学习为目的,包括学习的基本内容、重难点讲解等输入性内容。视频学习方式可以选择当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课程将重要的知识点碎片化后单独讲解,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通过app客户端参与学习。多个碎片化知识点通过学习者一一学习后最终形成整体化知识,并且深谙于心,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阅读学习方式可以选择电子书形式,将各个章节的内容形成思维导图,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更方便学习者随时查阅。学习者通过多次反复阅读知识点,可以夯实基础,还可以将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顺利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测试模块。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自我测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测试模块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测评,考查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模块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测试完成后,系统根据预设答案进行评分,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试分数和对题目的分析解答。这样一方面能够鼓励学习者,测评像玩游戏一样,闯过一关有信心和兴趣进入下一关,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另外测试模块可多次进行,鼓励着学生愿意反复多次测试,这样也能将枯燥的会计学习变得更活泼、生动和吸引人。

(三)资料模块。资料模块在会计学习app里非常重要,它不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一线教师或专家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学习笔记。资料模块里的资料包括重要的知识点,对文字难以理解和描述的部分会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比如在会计教学中账户结转的问题、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问题,可以以简短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在app中快速查询到该内容的资料,打开后进行查阅或播放,以让学生更直观、更轻松的理解重难点知识。另外,资料模块中还应包括资料链接。对于会计教学app这种小型学习软件,能够容纳和预设的资料是有限的。于是设计者可以在该模块中添加一些常用知识点的链接,比如“营改增”这个内容,可以链接权威网站的解释,更可以链接优秀期刊中关于这个内容的最新动态和学者们对这个内容的探讨。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也让搜索变得不再复杂,使学生更能高效应用已有成果,更新学习内容,拥有先进理念。

(四)互动模块。对于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app学习来说,互动是整个app的灵魂。整个学习充满互动则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一个良好的会计学习app在互动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在互动中使用者才体会到学习的氛围、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互动模块可以包括即时互动、留言互动和分享互动。

即时互动比较流行,当前的QQ和微信是主流产品,很多app也都有即时互动的功能模块,目的在于让参与者能即时接收和发送消息,交流学术问题、疑难问题、个人观点意见等,让学习过程随时随地都有沟通。留言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答疑,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留言的形式,app里的教师或专家只要有空就能回答,学生可以获取比较权威的解答,更方便了一些性格内向,在传统面授课堂中羞于提问的学生。分享互动充分体现了会计学习app群体协作和群体智慧的特点,参与者将自己学习的心得、阅读的好文章等内容到互动中,让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阅读和分享,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更给app建设完善提供了参考资料。

总之,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思考和规划教与学的先进性。开发和利用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前提下随时随地访问该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app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课中强调重难点,课后布置作业、互动学习。利用app移动学习可以创新会计教学的模式,探讨高校会计教学翻转课堂的利用,为高校会计教学和社会会计教学开辟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常倩.全媒体时代会计面授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1)

[2]宋晓玲.面向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应用程序(app)的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3]马玉慧,赵乐,李南南,王硕烁.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学研3D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2015B107)

智能时代背景篇2

诺基亚;中国市场;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42-02

一、诺基亚中国历程概述

1.诺基亚中国成就

2004年诺基亚第一次完成全球和中国双料第一。中国逐渐成为诺基亚中流砥柱的市场,也是诺基亚重要的生产、研发和创新基地。2004年,在《财富》中文版发起的首次“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评比中,诺基亚入选前十名企业[1]。

2.智能时代下的诺基亚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逐渐失去去全球霸主地位。市值逐渐蒸发,管理层变动,下滑颓势不可抑制。日本是继美国、中国和印度之后第四大手机市场。2011年8月底诺基亚彻底退出日本市场,人们开始关注诺基亚中国市场发展前景,讨论其在中国还能待多久。

二、导致诺基亚中国危机的原因

1.世界手机产业格局调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按销售额的变化衡量,典型的产品生产周期包括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2]。现在普通手机已经进入衰退期,而智能手机正逐渐成熟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世界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未能预见危机并作出相应革新的诺基亚必然会受到冲击。

2.诺基亚固守传统优势

诺基亚以耐摔耐用性颇受消费者亲睐。然而诺基亚要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就必须舍弃这一传统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普通手机的成功麻痹了决策层,使其坚持传统优势,失去抢占智能手机市场先机。

3.一成不变的营销模式

王煜全认为,[3]诺基亚营销模式是在大城市主推最新机型而在二三线城市主推次新机型,依次类推把每一层利润都赚足。但是iphone采取的大片营销模式是在产品之前就疯狂造势,让人们对新产品无比期待,一就去疯抢,然后又使用饥渴营销。

三、诺基亚中国市场竞争力分析

1.竞争优势

(1)品牌知名度

在大量忠实的消费者心目中,“诺基亚”就是质量的保证。其品牌效应在中国手机市场可谓独树一帜。怀旧的消费者会继续考虑使用诺基亚。

(2)不缺资金、技术和人才

诺基亚是全球500强企业,拥有雄厚的研发资金。事实上诺基亚早在2002年便推出其首款3G智能手机――诺基亚6650,并在杭州成立专门开发面向3G的网络平台技术的研发中心。诺基亚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资金、技术和团队条件。

(3)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低端市场对诺基亚需求还很大。并且诺基亚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较其它中低端品牌有优势。

2.竞争劣势

(1)手机的外观和功能局限

诺基亚耐摔耐用的特点约束其在外观和功能方面创新,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时尚需求。

(2)普通手机市场利润薄

普通手机产业已经进入衰退时期,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在市场份额缩小的情况下,诺基亚仅凭普通手机难以与其它手机制造商抗衡。

(3)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理念

诺基亚并不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却没能抢占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自负地低估了智能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她需要一个开放的企业理念。

3.诺基亚所面对的机会

(1)智能手机市场远没有饱和

智能手机市场还远没有饱和,这给诺基亚更多希望和动力。新总裁到来,改变守旧模式,带领开发团队研发智能手机,争取凭新产品站稳脚。

(2)与微软合作

诺基亚舍弃封闭的塞班系统,选择微软的win7系统。其与微软合作希望能得到微软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4.诺基亚所面临的威胁

(1)中低端市场竞争者众多

中低端市场新品牌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技术款式创新者。一些曾经衰退的老品牌重出江湖,进入市场竞争。总体来看,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供过于求,利润微薄。诺基亚中低端市场逐渐被瓜分。而且消费者对时尚和功能的偏好必将从城市蔓延全国。

(2)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等占了先机

苹果iphone等已经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拥有一大批追捧者。诺基亚这个时候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获得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5.结论

只要转型得当,诺基亚就可以利用优势客服困难继续在中国停留。诺基亚应该尽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不过由于比其他竞争品牌晚了好几年,诺基亚很难再回到霸主地位。

四、诺基亚要留存就得变革

诺基亚的对手不是某一个品牌,而是整个产业格局的调整。诺基亚需要一个开放的理念,要勇于创新。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一方面,诺基亚应尽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另一方面,诺基亚应该浓缩创造力只专注于几款机型。按照以往的模式,诺基亚一年之内会推出好几款机型。如果诺基亚只着重几款经典机型的推广,就能节约成本,同时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新浪财经.诺基亚简介[J].2005,11,15:finance.省略.

[2]陈文汉主编.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155.

智能时代背景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背景;音乐教育;实践

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提高重视度,并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复杂性特点,完善音乐课程教育体系、提供多样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在促进音乐教育信息化时代协同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现状

第一,缺乏对信息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且教学观念有待创新。现阶段,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很多高校音乐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然以落后的教育和评价模式为主,没有根据信息化教育时代的相关要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让音乐教育工作信息化时展同步进行。多数学校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未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而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背景下,出现课堂参与感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同时,部分学校在音乐教学当中,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作目标,缺乏合理设计,未能采用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音乐能力,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内容的系统性训练,在发展学生音乐信息化素养和音乐技能方面存在不足。第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需要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加大对各种智能化设备和设施的投入,进而才能不断解决传统课堂教学问题,降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负担。目前,音乐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还面临智能化教学课堂体系构建不完善的工作问题。学校在加大音乐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力度方面有待提升,未能根据音乐教育特殊性和教育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完善相应的音乐教育设施和设备,对于音乐教育的信息化设备和资源配置不足,进而使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较低,没有有效发挥音乐信息化教学优势,推动音乐教育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比如,缺少计算机、录音设备等等,极大的制约和影响教学的进度,导致音乐教学效率降低。第三,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工作,还面临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的困境。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和讲授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复杂多样的音乐教育内容和理论知识,未能结合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需求,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培养。同时,给予学生自主发言和参与点评的机会较少,未能采用分组教学和合作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同时,在结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技术,构建音乐教育教学平台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过创建属于班级信息交流平台的方式,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与学生的网络互动。第四,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当前音乐教育在开展中,未能根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开展基于音乐教育资源和音乐教育平台的一体化教学活动,而且在新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并且能够结合信息化时代的优势,极大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等等。在音乐教育实践创新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并通过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音乐鉴赏和音乐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渐打破传统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结合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和学习环境,进行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并根据智能化的网络资源,对音乐音像、图片、相关文本等资料进行有效使用,拓展学生学习和获取资料的渠道,让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的音乐学习中,更加直观的了解音乐教育内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立体化学习,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视觉信息和学习环境下,强化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策略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必须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且还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情操的培养需求,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和功能。首先,在转变教学观念中,需要积极注重教学思想的转变,同时,教师还要结合音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现状,对信息化的音乐教育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认知。同时,音乐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能力培养需求,透彻地对信息技术进行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在未来音乐教育中,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合理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和活动设计等。其次,信息化环境背景下,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云储存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共享,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要合理通过信息技术和云储存技术,探索与挖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音乐教育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音乐平台,为学生收集带有图像、声音、文字的表现教学信息或音乐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魅力。最后,音乐教育的实践创新,需要加强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现阶段,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网络数字资源的使用能力,增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教案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将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具有开放性、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完善音乐教学课堂氛围和环境。一方面,在智能化教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对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并且通过健全的录音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实现智能化教学课堂体系的构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正确认知。同时,在构建智能化教学课堂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教育和视听能力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或者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流行音乐的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等知识分享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期间,也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创作、利用信息技术收集音乐教育资源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帮助学生通过云储存技术和信息技术了解更多音乐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平台,并且在平台的教学中构建视频公开课、系统专业理论与技法知识教学等课程,通过良好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网络教育资源与传统课堂教育资源的融合。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时展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育模式,可以为传统音乐教育课堂的改革工作提出新思路。并且在以学生为本的角度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实现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更好参与到音乐艺术实践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合理制作网络化的教学课件和视频,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视频,向学生传播音乐教学知识和内容,同时,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视频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实践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另外,在多样化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定期通过公众号向学生分享音乐学科知识和教学内容,并且积极搜索和挖掘网络音乐视频公开课程的教育资源,然后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完善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四)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信息化教育方式,可以为开展立体化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和基础。在开展立体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技术的优势,开展网络音乐会、网络音乐制作、网络音乐讨论等活动,并且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网络音乐会和网络音乐制作中,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同时,在音乐教育的视唱练习方面,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还需要通过开展网络视唱练习活动、音乐表演活动等,加强学生艺术情操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平板计算机和智能型手机,对网络化音乐知识进行学习,并结合各种音乐教学设备和软件,提升音乐市场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适当的音乐表演活动和自主学习中,调节不良情绪,促进学生自身的良好发展。另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可以采用开展声乐活动和乐团活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和现代元素,以网络线上课程为主,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和音乐修养。

智能时代背景篇4

关键词:大数据;室内设计;数据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大爆炸”的信息时代。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这一概念,即“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1]近些年来,用户对于室内设计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设计的美感,更需要理性对待设计本身。这要求设计师在大数据时代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传统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方法将会被颠覆和改变,设计开始进入“用数据说话”的时代。

1大数据背景下室内设计发展现状

如今,随着云计算、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类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开启了我们崭新的生活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师借助新型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将数据与设计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室内设计固有的思维模式。1.1设计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室内设计思维模式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理性思维为辅。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满足客户的物质精神需求。然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设计师更加注重理性思维设计,通过挖掘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作出可信赖的市场预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啤酒与尿布”的故事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经典案例。沃尔玛公司正是通过分析顾客的购物篮中的商品集合,判断出顾客的购买行为。原来,当年轻父亲去超市购买尿布时,往往会为自己购买啤酒,沃尔玛对这一独特现象进行分析,于是将啤酒与尿布放在同一区域,提高了商品的销售收入。[2]这一商业空间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数据变成了有力量的工具和资源。1.2计算机辅助室内设计的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表现大致可以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手绘表现,第二阶段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如CaD、3DStudiomax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表现,第三阶段是现今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营造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和实时的人机交互的设计表现。[3]早在20世纪初,计算机辅助设计就已经进入我国市场,他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表现,它的设计过程是设计师以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相关规范为依据,根据室内的平立面及施工详图和三维模型,不断地进行设计及深化,把设计构思表达在图纸上来实现最终方案。这样做会限制设计师的思维发挥,也不利于客户的理解,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总是存在思想上的偏差。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终端体感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得到了不断的革新。其中,VR技术以及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建筑室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1)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VR技术是一个能够任意想象和开拓以及发展的空间,该空间不仅可以再次展现真实存在的空间环境,还能够使体验者感觉到创建虚拟世界的真实性。VR技术重点强调人的参与性,在室内互动设计要兼具艺术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等多重特征。对比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VR技术可以实现三维户型的动态表达,即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虚拟场景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体会。在这一虚拟环境下,人们可以全方位地观察和审视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仿佛身临其境,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的位置进行观察,从而可以让用户更加清楚地了解空间结构与装饰风格。(2)Bim技术虽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但是在室内设计这个分支领域的应用也不容小觑。区别于传统的设计模式,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突破了过去用不同软件分别完成不同任务设计的模式,解决施工资源浪费、设计图纸错漏、效果图失真等问题。设计师可以通过大量运用数字化参数设计软件来演算和调整早期的方案和想法,并在Bim模型的基础上,研讨形体的可行性方案。Bim是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师们可以在三维模式随意查看,并能准确地查看到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从而避免了施工中的浪费。[4]Bim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对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设计师来说,Bim技术为室内设计带来了新模式。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有效地传达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参数化设计使模型搭建更加高效,推进了室内设计模块化生产。

2大数据背景下室内设计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也演绎大未来。伴随着人机交互、计算器学习、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室内设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另外,室内设计数据的整合和优化共享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1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和智能处理技术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人类追求的目标。它将使计算机拥有类似人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包括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多媒体、生物认证和机器翻译等技术。[5]无线传感装置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对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现代住房的安全度、舒适度。借助于物联网等方式,用户可以实现即使身在异地,依然可以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远程查询和调控。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为人民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未来的发展趋势。[6]2.2室内设计数据的整合与优化共享。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海量信息数据,如何处理和优化这些信息变得尤为重要。公共数据信息的优化共享可给室内设计行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价值,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将有关室内空间设计的数据进行筛选、优化以及整合,使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准确。因此,室内设计数据的整合与优化、共享对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设计的方式和方法,VR技术和Bi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给室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是未来室内设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马辉刘媛媛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峰.大数据时代高校教材出版模式变革[J].中国出版,2014(6):33-35.

[2]孙亭.基于云计算的微博推荐系统研究与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蔡丽娟.虚拟现实与室内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9117-9118+9112.

[4]黄兆嘉.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1.

智能时代背景篇5

一、首先明确智慧旅游发展概况及新常态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其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随着该战略的逐步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已经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化也在逐步推进,在线旅游市场在旅游产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

放眼“十三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下“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智慧旅游建设在新的经济环境、新的旅游发展态势下,也将迎来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专家预测:新常态下智慧旅游的建设将适应大众旅游和散客潮时代的来临,将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下持续健康发展;将通过公共管理绩效转化为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的转变,把旅游业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针对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的现状,依托院校强大的教育资源与国内智慧旅游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多种方式培养智慧旅游建设的人才。

二、把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旅游人才是落实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智力支持。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智慧旅游人才”,即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人才

随着互联网对旅游业影响的与日俱深,互联网改变了旅游业的市场基础、产业链和生态圈,乃至于整个产业形态,线上旅游综合平台ota、专业旅游服务eta、旅游搜索平台等新概念企业快速成长。新业态的发展,新企业的成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择业、就业的新机会与新平台,更需要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智慧旅游人才”。

2.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从旅游行业的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酒店还是旅游景区,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技能的从事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业务流程等旅游管理职业技能,需要胜任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行业经营与管理工作。

3.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性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组织的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的行业就业意愿低、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认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生存现状

近些年,在政府主导下,部分院校完成了由传统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变,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无法完全适应智慧时代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清。我国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从相邻学科、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发展成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因而目前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普遍存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大而空、不清晰的状况。第二,旅游类基础课程薄弱。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管理类和经济类的课程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高校在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设置中差异度较大,缺乏更高的共识度与统一性。第三,课程设置创新度不够。“智慧旅游”背景下,目前各高校在此领域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与创新不够,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课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多样化旅游人才的需求。

2.“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智能时代背景篇6

关键词:智慧旅游高职旅游人才培养

2014年,通过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智慧旅游是通过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改变提供单向的旅游资讯,实现从旅游前、中、后所有资讯中取得信息,整合设计,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因技术创新带来的便利与独特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的出现改变了旅游消费决策模式,提高了旅游消费正确决策和旅游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可能性。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树立与新型服务业匹配的服务意识,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智慧旅游对旅游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的各个领域已被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一)对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管理和旅游体验中的充分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掌握以微信、微博、论坛为代表的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运用能力,通过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借助通信与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微信朋友圈等虚拟社区群,以游客互动、分享旅游体验为核心,传递、感知、甄选相关旅游信息。树立“随时随地营销”理念,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游客满意度。

(二)跨学科综合知识的要求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信息化的普及,旅游服务越来越倾向由标准化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随着智慧旅游孕育而生的旅游新业态,如养生、研学、探险等旅游产品的出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跨学科综合知识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除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还应掌握生态学、地理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具备智慧的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三)对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充分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游客需求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创新符合旅游者需求的新的旅游形态,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旅游体验。同时,还可以运用旅游大数据对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挖掘旅游者的喜好、需求,利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消费模式,开展精准营销,满足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二、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智慧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这种需求错配、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本专业就职率。智慧旅游背景下,这种匹配失衡越发凸显。高职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停留在对传统旅游的导游、计调等岗位的培养。据调查分析,旅游行业市场对于传统导游、计调等岗位从业人员的需求已经饱和,而对新型旅游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却日益增多,这种错配直接导致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本专业就职率低的现象。

(二)学生实训实操技能无法与智慧旅游企业人员所需技能对接

第一,由缺乏行业经验的理论课老师担任实训课教学工作,教师缺乏对智慧旅游企业的操作方式的了解,使得实训实习课程趋于形式化,实践教学被作为“辅”的环节。第二,学校缺乏仿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管理操作系统,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具体。第三,集中实习流于形式,大部分院校因没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相对应的实习场所,从而学生们的实习期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人才特质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学不致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大多数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频频碰壁,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

(三)缺乏与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智慧型”教师

智慧旅游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提出的要求,懂旅游、懂技术、懂教学的三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急缺的,师资的缺乏,无法实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随着智慧旅游发展的深入,新型旅游技能型人才和旅游管理类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力军,就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培养方向,构建适合智慧旅游发展的课程体系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两个方向走:(1)保留支撑智慧旅游落地服务为主的导游专业。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保留必要的考证课程外,增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终端技术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善于利用智慧景区服务设施开展对客智慧服务的能力,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营销”的意识;选修课增加本土文化知识、本区域旅游景区资源知识、本土民歌鉴赏与演唱、旅游服务心理学等课程,培养导游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服务意识,提升导游专业学生综合素质。(2)增设以线上服务为主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网络营销等,此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了旅游专业基础课,还应加大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的比例,同时还可考虑适当增加如信息管理、网站开放与设计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

(二)加强培养学生在各岗位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首先,加大实训实习课程的课时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其次,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相应的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等校内仿真实训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线上”“线下”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模拟仿真实训学习条件,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此外,还可通过校企合作在学校外部搭建校外实习基地;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里手担任专兼职教师;与智慧景区、旅行社等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合同;还可以邀请智慧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课程,全面提高智慧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

(三)加强智慧型师资队伍建设

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教师需紧跟时展。我们可以引进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信息技术强的专业教师。旅游基础知识专业教师应吸取智慧旅游的前沿理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创造机会深入到智慧旅游企业中,掌握一线旅游资讯。此外,学校可建立相应的人才聘用制度,让业内知名专家和行业经验丰富的老前辈组成兼职教师队伍,成为智慧师资的有益补充。智慧化的师资队伍是对智慧化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利保证。高职院校作为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深刻体会到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性。通过分析,探讨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需对路的智慧型旅游人才,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1(5).

[2]刘丽华,何军.“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务业重构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134-135.

[3]郭鹏.面向智慧旅游的大数据计算系统[J].科技经济市场,2016(4):10.

智能时代背景篇7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1大数据下智慧旅游概念

大数据指的是以云计算为主的信息存储与分析方式,通过将大量且多变的非结构数据存储下来,进行随时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为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与互联网、云计算与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各项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契合旅游信息框架与基础设施建设,使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能够做出更加多样、明智的选择。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云计算技术为辅助,构建旅游预测与反馈服务平台,形成基于旅游行业的海量数据,有助于旅游者个性化旅游与数字化旅游。

2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模式构建

2.1政府旅游部门应当确保旅游行业管理科学化

政府旅游部门可以选择计算机终端访问旅游子平台,能够准确快捷地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监管与旅游流向和流量情况,进一步实现旅游行业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分析未来某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2.2旅游者将享受旅游体验智能化

旅游者在出游前,会根据旅游者子平台方便地浏览旅游目的地的景区情况,主要包括门票与酒店、交通票预定等等,在出游前根据相关平台了解旅游交通的景区拥挤情况以及堵车情况,再根据旅游景区当前的仁慈承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是否调整原有的旅游计划。平台为游客提供最合适的建议,有助于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当旅游者进入景区后,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身份确认,能够快速取电子门票进入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游览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旅游景区的热点区域旅游人次、道路情况,例如卫生间与电瓶车地点、酒店与餐厅等。如遇突发事件通过电子平台提供的规避路线图,能够快速地离开现场。旅游者也可以通过终端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感受分享到旅游平台的相关区域,可以发表自己的出游感受,有助于其他旅游者进行参考。

2.3旅游企业应当实行精准化旅游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采用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利用企业平台快捷获取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防止信息资源出现浪费与过度消耗现象。根据旅游管理模型平台收集旅游者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过性别与年龄结构、出游时间与客源地、出游动机与消费偏好等等,根据大数据计算的结果,有效挖掘数据中蕴藏的服务价值,能够做到消费市场精准划分。再结合旅游市场的相关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营销结合优势,切实提高旅游营销水平。

2.4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化服务设施

智慧旅游与旅游景区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系统或者是景区内部的智能系统,对社区居民与周边的道路和娱乐设施进行实时的查询,了解娱乐设施的使用情况。居民可以确定自己什么时间去使用什么设施,同时社区居民的意愿与态度,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表达交流。政府旅游部门与相关企业皆可以通过此平台感知到旅游景区周围社区居民的情绪状态,从而予以针对性调整。

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应用平台构建

3.1重视大数据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要想有效发挥智慧旅游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充分应用大数据的云计算技术。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应当重视大数据平台的重要作用,并且以大数据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分析旅游景区的具体信息,有助于加快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开创智慧旅游发展新局面。

3.2加快构建高水平的旅游服务平台

政府应当鼓励旅游企业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企业,有效融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构建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者的流量监测与反馈,紧密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认知与公众参与

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政府应当进一步宣传智慧旅游的建设优势,切实提高公众的思想认知,从而加强对智慧旅游发展的支持度,也有助于为旅游者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智慧旅游运营体系,应当有效应用并整合原有的城市建设资源与现有成果,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市在智慧旅游运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通过整合旅游管理与服务力量,形成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智能时代背景篇8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家庭实现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及家居安全化的要求,在这种日益迫切的需求下延伸出来的智能家居系统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些要求。智能家居除了具有安全、便利、舒适、节能、娱乐性的功能外,还是一个集音频、视频、计算机功能、通信功能、家居自动化/控制/安全技术以及将所有不同的设备应用和功能互连于一体的系统,使我们的居家生活更为便利、灵活。

联电国际智能家居系统创新性地实现了对灯控、家电等家居设备的集中控制,全部实现无线控制,免除布线的麻烦和弊端,不管装修与否,均可便捷安装使用,不会受到布线的任何束缚。同时,采用学习型的红外基地台,强大的软件学习功能,可与各种家居设备实现无缝对接,对新购的家居设备,也可轻松纳电国际系统管理,十分方便,利用网络/pDa/手机,通过目前最先进的网络侦控摄像机,即可随时随地实现对家居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操控。下面,我们就以某独栋别墅项目为例,详细说明智能家居系统给我们带来的人性化、数字化的生活。

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别墅业主的要求,在别墅智能家居设计中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周界防盗及监控功能;

・全部房间的智能灯光控制;

・主要活动区域的背景音乐功能;

・一层客厅的电动窗帘控制;

・烟感及燃气泄露感应报警功能;

・家用净水,中央除尘,中央空调集成。

为实现上述功能,需用到下列系统设备:

1.周界防盗系统

・主动红外探测器对射,如果有人非法入侵则触发报警主机。

2.家居安防监控系统

・别墅四周实时监控―业主可以在任意指定房间对的情况进行监控。(需布线)

・室内安全―在厨房安装烟感及燃气泄露探测器,出现警情及时提醒业主。

・异常入侵―在窗户内侧安装幕帘探测器,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3.背景音乐系统

本套方案中,背景音乐系统能实现用户主要活动房间的音乐功能,同时能通过背景音乐系统做到每一个背景音乐点房间的电视能够共享收看DVD、数字电视机顶盒等节目源,还能通过电视察看电视监控的图像。

4.智能灯控系统

・调节灯光亮度 并让灯光慢慢亮起和慢慢关闭

・情境控制 场景 设定

・无线遥控 随时随地控制

・模组式设计 不需拉线 安装方便

5.家用净水系统

・有效滤除自来水中铁锈,残渣等各种污染物

・有效防止钙镁离子碳化形成水垢,但不会造成矿物质流失

・有效吸附水中纳米级杂质,去除氯气,并具杀菌消毒作用

・能耗低,后期维护费用低,环保节能

6.中央除尘系统

・使用中环保无二次污染,清洁过后无卫生死角

・使用时噪音小使用现场不产生气味,节省清洁成本缩短清洁时间

・主机所排放的气体是清洁的达到国际气体排放标准

有效杜绝粉尘、细菌、微生物对人们的侵害杜绝过敏源

・操作过程中现场无静电产生,清扫完毕后室内无悬浮物

7.中央空调系统

・高效节能,直流变频技术,负荷分散控制,室内26℃节能锁

・舒适,加速除霜,大风量,低噪音,夜间静音运转

・安装便利,设计灵活,自由度高

・运转可靠,不停机均油技术及智能回油技术,使用寿命长

设计概述

根据业主的需求在指定房间安装背景音乐系统,有些房间的背景音乐区域有重合部分,这样的区域使用一台音乐主机、多只音箱,既节约了成本,又会使操作更加简便,更使区域内的音乐系统和谐统一,将互相干扰的因素降到最低。同时,为便于分区控制,还可以为音箱加上单独控制开关,需要时打开,不用时关闭。

在灯控方面,根据业主的户型,电灯的分布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灯控方式有多种形式:遥控,面板集中控制,情景开关控制等,应用于不同的房间,不同的位置,达到最合理、灵活的操控效果。

方案配置说明

根据户型实际情况,对配置要点及实现功能描述如下:

地下一层

1.家庭室

家庭室是主人家庭娱乐和好友聚会的常用活动处所,此房间应有独立的背景音乐系统,和比较丰富的灯光场景控制功能:

朋友或家庭聚会可以选择娱乐场景:轻轻一触娱乐模式,电灯自动开启并将灯光调整到明亮的亮度,背景音乐开启,播放欢快的音乐。

谈话模式:酒吧灯光开启到舒适亮度,同时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谈话不再乏味.

2.储物间、设备间

红外感应控制照明,既节能又方便,充分体现时代感。过道、储物间是主人不会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可以安装感应装置达到人来灯亮,人走灯熄的效果;

3.Spa房及化妆间

这是主人放松身心,享受休闲时光的场所,所以除了智能灯光的应用,还要有背景音乐来营造舒适的氛围。两个房间共用一台音乐主机。

4.健身室及乒乓球室

这两个房间共用一台音乐主机,在主人健身或比赛时提供动感的音乐。

5.卧室

独立的背景音乐系统,具备定时开关机功能,可以伴您入睡或唤您起床。情景控制开关整合控制卧室的所有电灯,在您夜起时,可以开启壁灯亮度为10%,同时开启卫生间灯光,更方便您夜间走动。

6.灯光控制

院落中的灯光控制,可以由主人随意开启或关闭,也可以通过照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根据环境光线变化控制灯光开关。

7.花园背景音乐

业主有时会在别墅的花园中小憩,在休息区周围安装草地音箱,通过背景音乐主机控制。

二层、三层

这两层的房间主要是卧室、书房、卫生间、浴室等,灯光控制功能和一层的功能基本相同,而且还按照房间功能和面积设计了背景音乐系统。

智能时代背景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消防系统;广播系统

引言

今年来科技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应用在现代建筑中,智能一体化管理成为现代建筑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消防广播系统是智能一体化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案例具体阐述消防广播系统的设计。目前国内有很多从事智能消防广播系统工程的企业,其中以广州迪士普公司代表,成功开发了很多消防智能广播系统的产品。迪士普公司最具代表的产品为DSppa-maG智能媒体广播中心,该产品集中化程度高、工程完善,值得界内人事学习。该中心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其中,将背景音乐、消防紧急广播、定时管理功能结合在消防系统中,实现了建筑智能管理。另外,这套系统包含多种模块功能,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在使用上,本系统特点为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为系统的运转提供保障。下面,以一个具体案例来介绍智能建筑的消防广播设计过程。

1DSppa智能建筑消防广播系统达成的效果

(1)紧急广播优先;(2)全区域覆盖报警功能;(3)紧急情况下可插播预警广播;(4)消防控制功能为手动自动一体化,并在控制室内可以显示广播区域。

2智能建筑消防广播设计依据

每个行业设计都有所遵循的依据,智能建筑消防广播设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摘录)》(GB50116-98)。结合具体建筑的使用要求,经济要求提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使建筑的消防广播系统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的同时,在使用功能的各项指标上力求达到先进水平。为实现这一设计思路,需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2.1先进性和扩展性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已超出我们的预期。鉴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因此在消防广播系统设计时尽量使设计方案具备先进性和扩展性。新技术不断问世,新产品也随之呈现在人们眼前。因此,在消防广播系统设计时,首先应了解该系统的投资情况,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尽可能使该系统体现现代科技,尤其是先进的数字技术等,以保证该系统在尽可能长时间内保证先进,不被社会所淘汰。扩展性是指该系统可以预埋一些管线、预留出多种接口,为系统的后期功能扩展留下可操作性。这样首先可以使系统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其次还可以为甲方的后期升级节省开支。

2.2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消防广播系统中,广播系统不同于普通的音响系统,它较音响系统更为先进、更为复杂。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严格审查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施工过程要加强监督,这一系列的工作都要以高标准要求。待验收合格后,对于该系统测试过程中的全部资料及施工图纸等资料应一并交给甲方整理归档,以备后期维修维保工作需要。

2.3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共广播系统是消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使用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个消防系统的运转,它将直接影响整个智能建筑、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安全性及可靠性是该系统的设计目标之根源。在本例设计方案中,采用的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消防广播系统产品。在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铺设线路、安装设备等核心工作均严格把控,对于系统的调试工作也做到保证万无一失。在甲方后期运行工作上,对于专业操作人员严格选拔,加强业务培训,均满足消防广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对于该方案所选取的设备,也是选自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的企业,对于该系统的后期维修维保售后工作全力支持。

3设计思路与达成效果

整个建筑由16个分区组成,包括宾馆、酒店、KYV等功能,甲方要求消防广播系统要覆盖整个大楼。针对此情况,我们首先对建筑的施工图纸及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分区的依据进行分区。首先在大楼的经理办公室设置遥控话筒,经理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对整个大楼的各个分区进行语音通知。考虑分区的使用功能,以64平米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划分,每个单元设置一只天花喇叭。以人流量的大小进行区分,人流量较小的地方的天花喇叭为3w的功率,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天花喇叭功率为6w,保证满足功能的情况下减小用电损耗。大楼的消防紧急广播系统为手动与自动一体化的切换方式。(1)在正常情况下,喇叭作为正常音乐播放功能使用,在紧急情况下作为消防预警、找人信息广播功能使用。这时可以采用手动方式进行切换。(2)对于夜间等无人值守时间,可以将该系统以时间顺序进行设置,定时播放音乐或准点报时等内容。本大厦的消防广播切换原则是紧急情况下保证警报广播优先,因此在消防传感系统传递信号之后,广播系统立即停止之前的工作,切换到警报广播工作状态。DSppa智能化系统的消防切换包含以下集中切换方式。(1)全切:当大楼的任何一区域出现了火灾等紧急状况,事发的整个楼层广播系统将开始警报广播,同时未发生事故的楼层也将停止之前的背景音乐播放,开始播报预警内容。(2)局部切换:与全切不同的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是所有的楼层的广播系统都切换为警报广播,而是只有相邻楼层的广播系统切换为警报广播,而其他楼层的广播系统依然播放背景音乐等内容。这种切换方式的原理为涉事楼层的消防设备传感器的信号只传递到相关楼层,进而启动对广播设备的控制。而其余未收到信号的楼层则正常运行。

4消防广播与背景音响

(1)三线制若所有背景音响广播的功率不是很大,则可以采用三线制系统,背景广播和消防广播完全兼容,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消防广播采用总线制,由强电工种完成;弱电工种仅负责广播机房内的背景音响系统设计及将线路引到消防联动控制模块即可。该系统的优点:①线路简单,采用总线制,共用公共零线,整个广播干线系统只要三根线即可。②背景音响广播和消防广播完全兼容,节约设备投资。该系统的缺点:①系统不够灵活,背景音响必须一起广播。②消防广播没有设置的场所,如卫生间等处无法进行背景音响广播。③楼层不能进行调音及开关的操作。(2)多线制(与消防线分开)若大楼背景音响需要按楼层进行控制,背景广播仍由消防广播兼带,则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消防广播仍采用总线制,由强电工种完成;弱电工种负责将广播机房内的背景音响系统及线路引到消防联动控制模块即可。

5结语

一个建筑的消防广播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大楼的后期运行。在消防广播系统设计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在满足各项条文的条件下,配合其他专业施工,还应根据业主的具体要求,保证系统在今后尽可能长的时间内的先进性,力争将系统的性价比提至最高。

参考文献

[1]徐炀.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建[D].天津理工大学.2013

[2]徐克文.浅谈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控制系统功能及要求[J].科技信息.201(202)

[3]陈泽梅.浅谈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风.201(107)

智能时代背景篇10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

摘 要:全球化的背景蕴育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智库信息模型的建设带来了挑战。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智库信息模型,面对具体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多维度、为层次的数据分析,能直观的显示出各类问题的本质规律,挖掘事实真相,从过去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估测未来,为解决难题提供明确的总体思路,提高工作效率。高水平智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标志,智库信息模型背后的理论基础是智库信息模型进行实践的理论基石,理论指导实践,方能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智库信息模型。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智库;信息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79-02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彭宜斌(1977-),男,江西人,中国民航大学校办副主任,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当代高校智库体系的背景及现状

智库建设与高校密切相关。高校是各科精英与学科知识云集的地方。近年来,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高校的智库建设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3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了“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贡献。会后,国家领导人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的挑战、解决发展难题、达到人民期望,都极其需要强而有力的智库支持。

高水平智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标志。近年来,高校深入了解国家需求,积极建言献策,一批优秀成果及时转化为政府决策和政策。2008~2013年,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担了600余项国家部委的调研和培训任务,直接参与了《民事诉讼法》《食品安全法》等多部重要法律的起草和修订工作,累计有1600余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2013年,首批认定设立了1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文科有2个,各地各高校也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都为发挥智库作用、推进智库建设奠定了基础。高校智库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出谋划策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设的难题

我国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明显落后的时期,存在了诸多问题。虽然高校的研究机构众多,但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智库却在少数,智库建设水平良莠不齐,差距明显。研究零散,资源分散,缺乏系统性,通常以单一学科为主进行研究,缺乏多学科视角看待项目的意识和能力。高校智库独立性强,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学者的信息交流不强。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较为匮乏,对问题的理解不透彻,缺乏创新精神,高质量、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稀少。不能全面地联系实际情况考虑问题,难以迅速为领导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及思想。

基于大数据背景环境的智库信息模型建设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通过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政策措施。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等四个基本特征,更加考验了面对大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及能力,除此之外,数据储存的容量性、实效性、安全性等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也是对当前信息技术的一种巨大的考验。

三、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设的理论基础

全球化的背景蕴育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智库信息模型的建设带来了挑战。高校智库,即指隶属于大学的从事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是一种产生思想和知识的组织。大数据技术指在合理的时间将规模巨大的资料量进行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价值的信息,拥有了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我们从混沌时代走向澄明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智库信息模型,面对具体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多维度、为层次的数据分析,能直观的显示出各类问题的本质规律,挖掘事实真相,从过去的经验和未来趋势估测未来,为解决难题提供明确的总体思路,提高工作效率。高水平智库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显著标志,智库信息模型背后的理论基础是智库信息模型进行实践的理论基石,理论指导实践,方能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智库信息模型。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库信息模型的研究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四、大数据的背景环境对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设的启示

高校智库信息模型的建设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智库建设经验,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要充分体现高校智库的优势以及特点,打造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智库信息模型。

瞄准国家政策需求,明确研究方向。高校智库建设的总目标是推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高校智库建设应着眼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外交与国际问题、“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等八大领域,从中寻求关键点,提炼出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研究,积极为政府提供智库支持,从而服务社会大众。同时,高校应与政府部门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透彻了解各项重大决定,瞄准国家的需求,为国家当前问题出谋划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决策储备。经常报告、论文和书籍,不断提高智库的渗透力、影响力。

重视数据库建设,完善高校智库。高校智库的建设需重视大数据库的建设,包括社会及高校本身的数据库建设,将高校建校以来的各方面数据收集整理,使得高校数据库能持续保持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且包含各项基本的数据,由此形成清晰的信息模型。建立健全的数据库是智库完善建立的前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智库进行分析思考的理论依据。邀请学者根据所有的数据,进行季度分析,形成季度性的分析框架,定期,全面反映高校各方面的运行情况,从而为高校领导和当地政府了解高校运行情况、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高效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必然引起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高校需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类教育问题将鉴于数据和分析作出决策,并逐渐摆脱往日的经验和直觉。紧靠一个学科或者部门无法独立完成巨大的数据信息量的分析。一个问题的解决绝不仅仅依靠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众多学科相互沟通交融解决的。高校应树立跨学科、多部门、国际化协同合作的意识,促进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渗透,跳出单一教育视角,多进行跨学科研究,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发展,打破思维定式,加强创新意识,得出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汇聚一流人才,造就一流团队。研究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立的经验,包括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领域的人才。研究人员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拥有非常强的与人协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可由高校领导,高校学科专家,高校优秀学生组成,同时也可聘请研究机构专家、校外学科专家。定期召开高校发展研讨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专题探讨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学生教育质量和对外合作等方面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有目的性的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

五、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智库”信息模型建设的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汇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队伍,可以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人才支撑。高校有良好的学术的氛围,科学气息浓郁,学科门类齐全,便于迅速整合,从而解决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多个学科的问题。设施完备,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可以为智库开展政策研究、战略研究提供丰厚的学术支持,在智库信息模型的建设中增加了理论深度,提高了决策水平。高校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促进高校对外交流,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网络。高校智库不仅为科研和教育等社会机构提供智库服务,而且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相应的决策及咨询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了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文君.发挥高校优势,打造新型智库[J].教育与职业,2014,(第13期).

[2]卢江阳.浅议政策智库[J].才智,2014,(第15期).

[3]高振强.地方高校智库的属性及其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第3期).

[4]杜宝贵,隋立民,任立云.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第4期).

[5]黄群,何莉.社会系统视阈下高校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担当[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