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学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6:54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1

一、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由于我国高师的音教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对考生的音乐技能要求上,并非像报考音乐院校声乐系那样,主要取决于考生的声乐条件和水平。因此,学生在声音上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并不是对他们进行取舍的惟一因素。所以,高师音教专业的学生,在声乐条件和素质上的参差不齐,形成了声乐教学的一大特征,并为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综观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声乐型他们主要以声乐技能考入高师的,在声音上具有的一定的条件,技能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或程度,形象和整体素质都不错。他们入学后的声乐学习,应作为音乐技能的“一专”,尽力向较高的层次去培养和发展。在声乐教学中,注重歌唱技能的发展,注重声乐艺术表现力的提高,使他们的声乐技能不仅能站稳和胜任中学音乐课的讲台,而且还具有超出讲台外的声乐演唱能力,并为他们在声乐上的继续学习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综合型他们主要以音乐的综合技能考入高师的,声乐、器乐、舞蹈都比较平衡,有一定的基础,但都不突出。在声乐上,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等原因,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明显优势。因此,他们的声乐培养层次,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多数学生需在原有综合技能的条件和基础上,除尽可能提高声乐技能外,还要使器乐或舞蹈等技能得以平衡发展,以胜任中学音乐教学的各项要求。

3.器乐舞蹈型他们主要以器乐、钢琴或舞蹈技能考入高师的,在声乐上几乎都是“白丁”,既没有声音也没有程度,有的甚至就会唱一两首歌,他们入学后,也并不指望在声乐上能有什么飞跃或发展,声乐在他们的音乐技能中,大多为“多能”的范畴。因此,对他们的声乐,不必给予过高的希望,能基本合乎中学音乐课的唱歌教学要求即可,让他们的音乐技能按其各自的条件得以充分的发展。

上述的分类,并不影响学生在以后学习中某一方面表现出的优势。但高师的声乐教学,在面对学生声音条件、声乐起点和音乐素质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的客观情况下,如果只按一个固定的标准、统一的要求来实施技能训练,显然陷入人才培养的误区,既不符合高师声乐教学的客观现实,也不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更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高师音教专业的声乐教学,有必要根据学生声乐条件和素质的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按条件分类,分层次培养”的策略,使学生的音乐技能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方向发展。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式样。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适用,关键在于声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的要求。对于不同条件的教学对象、不同规格的培养层次,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形式,反之,事倍功半,几分徒劳。上世纪末,我国高师对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使声乐个别课与声乐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本确立。最近,教育部新《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独唱、重唱、齐唱和合唱能力的要求,都为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一个以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为教学形式,以个别技能训练(独唱)、集体歌唱(重唱、合唱)能力的培养,以及声乐理论、声乐教学理论的掌握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为高师声乐模式的主体。即:声乐课(个别课+小组课)+合唱课+声乐理论课

1.声乐个别课又称声乐小课,它是以“一对一”形式来进行的一种声乐技能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技巧。由于声乐个别课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学中能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声音特点和艺术个性的发展。因此,它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几百年来,古今中外高等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都广泛采用独特的声乐教学形式,来进行个别的培养和造就,并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人声乐技巧和表演水平。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对教学对象的条件和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学成本也较高。

高师的声乐教学,同样需要这种个别课教学形式,但是,它不是惟一的形式,需要声乐集体课教学作为补充,并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整体。但是,高师的声乐个别课教学对于不同声音条件的学生来说,还具有不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声音条件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它是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具有“提高”的意义;而对于那些声音条件差的学生,它则是辅助形式,具有声乐教学的“普及”性。所以,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中的声乐个别课教学,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有阶段的实施。

2.声乐集体课教学在单位时间内,一位教师面对几个以上学生的理论教学或技能训练,可分为声乐小组课、合唱课和声乐理论大课三种形式:

声乐小组课,是学生人数约在4―10人为一组的声乐集体教学。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以集体歌唱、发声,并侧重以声乐技能共性为主的集体教学。对于高师音教专业的一部分学生,在前两年里适当采用这种集体声乐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培养学生在集体中把握自我或发展自我的歌唱能力;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浏览曲目和歌曲处理上提高效率;还有利于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的节约,减少了老师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复劳动。

以排练、观摩、教学实践为主的小组课,侧重于声乐教学实践和声乐检查,通过排练、观摩等教学实践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和创编的能力。教学中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内容的采用,能使高师的声乐教学更贴近基础音乐教学的需要,以及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合唱课,是一种多声部的群体歌唱形式。在高师音教专业的教学中,合唱课占有一定的比重。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歌唱技巧、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歌唱的协作精神、团结合作、组织能力、体验集体力量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师的声乐教学,不仅要注重个人独唱技能技巧的发展,而且还要重视个人歌唱技能在群体歌唱中的运用。积极参与合唱这种群体性的声乐艺术形式,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学校音乐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在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合作精神上得到提高。

声乐理论课,又称声乐理论大课。它是根据高师音教专业培养音乐师资的需要,以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以及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声乐教学的问题,拓宽学生在声乐教学理论上的知识面为目的而开设的纯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可包括发声的基本原理、歌唱生理及儿童嗓音保护、歌唱的咬字吐字、中小学唱歌教学法和童声训练基本理论等内容,以及声乐语言、歌唱心理、声乐表演、声乐学派、声乐美学、声乐名作、中外声乐发展历史等,以培养学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

一项调查表明,在上述的声乐集体教学中,合唱课和声乐理论课的实施,都容易取得共识和便于操作,而对声乐小组课的具体操作,却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声乐小组课,并提高小组课的教学质量,则成为我国探讨高师声乐模式的核心问题。

三、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要解决声乐小组的问题,关键在于科学和规范的操作。按上述根据学生声音条件和素质等实际情况,实行按条件分类、按层次培养的原则,以下的实施办法可供参考或探讨:

1.新生入学后,按学生的声乐条件与素质进行挑选,把大家认为具有声音条件的学生,平均分配给当年接收学生的声乐教师,作为声乐主修或选修层次的培养对象,并在前两年主要实施个别课教学。

2.其余学生作为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对象,并按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分配给这些教师,主要作为声乐普修层次培养。使每位教师的小组里,既有个别课也有小组课的学生。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个别课和集体课的学生进行调整,并形成竞争机制。

3.根据个别授课和小组授课的不同层次,学生在声乐考试内容上应有所区别。

4.个别授课和小组授课的学生,全部在前两年均开设合唱课,三年级后可以选修。

5.三年级后继续学习声乐的学生,全部实施声乐个别授课。可分主修和选修两个声乐层次,声乐技能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

6.声乐理论大课单列,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在三年级开设。授课教师可由专人或几位声乐教师按自己的理论所长,分章节承担。

7.制定声乐小组课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标准,鼓励教师积极实施小组课,有效利用和节约教学资源。

由于按学生的声音条件进行了分类,因此,在遵循上述声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两种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培养:

a类:声乐课(以个别课为主+小组课为铺)+合唱课(必修)+声乐理论课(必修)

这类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后,大都进入声乐主修或选修的层次。

B类:声乐课(以小组课为主+个别课为铺)+合唱课(必修)+声乐理论课(选修)

这类学生两年后,声乐大都结业了。

四、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的根本保障

高师的声乐教学,如何有效实施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模式,声乐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声乐集体教学能力的具备,是根本或重要的保障。

1.培养目标与教学形式的统一以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根据高师音教专业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学生技能与素质等实际情况,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形式上,构成的统一整体。声乐个别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声乐技能的主要途径;而声乐小组课是它的补充和延伸,以弥补声乐个别教学中集体歌唱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不足为目的;合唱课是根据基础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学第二课堂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歌唱实践能力、歌唱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声乐形式;声乐理论大课的教学,是按培养音乐师资的要求,以丰富学生声乐基本理论、掌握声乐教学基本理论为其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们形成了高师声乐教学中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互相制约又不能取代、互相弥补又缺一不可的一个教学整体。它们合理的设置和安排,既合乎培养音乐师资的目标,又顾及到学生音乐技能的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学生通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使自己的音乐技能、音乐知识、教学理论全方位的发展,以适应基础音乐教学工作的要求。因此,声乐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必然产物,也是高师声乐教学与非师范声乐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2.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统一在声乐个别课教学与声乐小组课教学的设计上,完全是根据学生在声乐条件和素质上不同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分类、分层次培养的。我们按学生的声音条件和素质,分为两种声乐类别,并按两套方案实施,既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有声音条件的学生,也没有放弃对每一个学生的声乐技能训练,是主客观统一的高度体现。

但是,实施声乐小组课不等于取代个别课。由于一个声乐小组学生都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因此,声乐个别课可以有针对有目的的安排,既可以在小组课中有目的的穿插,也可以单列。根据教学的需要,本周可以安排为小组授课,下周也可以安排为个别授课。

从客观上讲,声乐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周学时,比单一个别课课时有所增加,技能训练的内容,也比单一个别课的独唱更为丰富。重唱、小组唱、表演唱的介入,使学生的歌唱能力更符合全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进取意识方面讲,还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互相了解、互相观摩的机会,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进取意识。

3.“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高师音教专业学生音乐技能的多元化,决定了学生声音条件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决定了声乐教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还决定了对声乐教学“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不同表现。有观点认为:声乐小组课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我们用个别课的标准去衡量小组课的教学质量,那显然步入“学术性”的误区,因此,不同条件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形式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观。前面对高师声乐教学“普及”与“提高”意义的分析,正是“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声乐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对教学质量观的概括。对于那些有声音条件的学生,需要我们去培养、去展示、去体现我们的学术精神;而对于众多条件不怎么好的学生,明知他们的技能所长不在声乐上,却要用一个高标准去“逼”他们!因此,如何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使他们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能基本适应中学音乐教学的要求,是声乐教学“师范性”的客观反映。如果说前者是高师声乐教学“学术性”的话,那么,培养适应基础音乐教学和歌唱教学和学校歌咏活动的音乐师资,则是高师声乐教学“师范性”的体现,它们没有什么矛盾,也没有什么不统一。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2

〔关键词〕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音乐教学

声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声乐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1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是以学前专业声乐课程为核心,以现代教学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应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按一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学前声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利用和管理的“固化”合成,是能够支持多媒体交互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教师科研活动的信息资源的总称,是学前声乐课程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一、构建学前声乐课程数据库的价值

课程实施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前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建设学前声乐课程资源数据库具有以下价值:

(一)实现学前声乐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音乐课程数据库是传播音乐课程知识的载体,随着音乐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的推进,音乐课程资源建设规模、涉及面越来越大,这就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程教学,形成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增强音乐课程的示范性,也加大音乐课程的辐射面,扩大音乐课程的影响力。推进音乐课程数据库建设,会给音乐教学带来一场变革。

(二)促进学前声乐课程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音乐课程数据库建设能够从不同渠道全方位地将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汇集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多个备份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地方,还能确保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在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方面,保证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

(三)推进学前声乐教学的师生交流与互动。课程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的学习,是师生交流的好平台。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可帮助其打造特色课程,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更新理论与技能知识。通过资源库和其他教师共享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间的教学合作。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促进其自主学习,并能在资源库上进行技能训练,促进其职业成长。

(四)加强学前声乐教学和科研的协同与发展。教师通过音乐课程资源库,能及时了解声乐课程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新进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对声乐文化资源的运用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2建设学前声乐课程数据库,依托声乐课程教学重点,对各种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整理、存储,还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优越的环境和广阔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推动学前声乐教育研究向高层次、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建设的问题

目前制约学前声乐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因素很多。首先,声乐课程资源库建设经费支持不足。相当多院校的声乐课程建设,在资源平台上仅仅是开个课程网,网站上只挂少量课程标准、讲义、简单课件等传统教学文件素材和一些教学活动记录组合。其次,声乐教师不愿投人很大的精力。现有声乐课程资源库大多是以文本和图片为主,形式传统,结构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点击率也很低,实际价值很小,不能很好地体现网络资源的教学优势,也难以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再次,课程资源库大部分内容缺乏创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能实时与行业、企业发展对接,不能体现来自社会实践一线的工作过程,也不能从学生的学习、职业和创新能力来设计,课程资源库中可利用的有效资源不多。最后,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不足。因不能很好地体现学前教育岗位的国家或地方职业资格标准,不能与一线幼儿园很好对接,缺乏一线的实际案例和项目,所以课程资源库建设不能反映行业需求和动态,资源库建设质量难以提升。

三、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建设的项目重点

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的整体架构,要集合部级精品在线共享课程,汇集先进的课程设计思路、优秀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整合各类各级比赛项目、赛题,构建习题试题库。结合行业技术优势,建构项目案例库。从课程资源库的功能来细分,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基本资源库和拓展资源库两大类。

(一)学前声乐课程基本资源库。内容包含如下子库:1.学前音乐文献数据库,包含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谱例、文字和图表;2.学前音乐媒体数据库,包括各类演唱会、演奏会、音乐会、音乐剧等声乐、器乐音像资料,含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3.学前声乐教学法规数据库,包括学科教学大纲、教学评估方法和文件;4.学前音乐教学范例数据库,包括校内外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案例、优秀教案、音乐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学生优秀作业及讲评等资料;5.学前声乐教学参考数据库,包含学前声乐教学的软件、课件、考试题库和其他多媒体资料。试题库可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3

(二)学前声乐课程拓展资源库。内容包含如下子库:1.学前音乐教育人物库,包含古今中外音乐大师、学前音乐流派代表人物、学前声乐作曲家、演奏家以及音乐教育家的文献资料;2.学前音乐专题资料库,各种相关主题的科研数据资料、博(硕)士学位论文、学前声乐教育研究成果,重要文献、书籍等;3.学前声乐教育综合数据库,图书、报纸、电子期刊、专利文献等数据资源;4.学前声乐教育政策资料库,包括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

四、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一)调动各方力量开发资源库素材。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训内容和学习评价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从教师手中收集,教学软件可通过网络下载或购买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软件、常用软件等进行分类。激励学校、家长和幼儿园联合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家长、社区、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组织学生课外教学实践,开发音乐艺术活动资源,如组建音乐社团、进行文艺汇演,实地考察、采风,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素材,同时整理和总结实践成果等。

(二)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平台的推广与应用。从资源的入库、导航、检索、管理和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建设。引入能体现岗位群任职要求的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打造紧贴行业、技术全新的课程资源库。

构建主体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让校企之间、教师之间、校校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课程资源平台实现无障碍交流。搭建学前音乐展示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不同终端进入平台,学生自由进行课程学习,获取最新的技术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信息。为实现资源库共享,要建立公用域,域下建三类用户。1.公共用户:共享课程资源库。所有教师可匿名登录,浏览并下载其中所有资源,但不能上传和修改。2.管理用户:维护公共用户的资源。管理用户只有资源库管理员可以用,禁止非管理人员使用。3.个人用户:为每位老师建立自己的用户。每位老师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开放所有权限,教师个人可执行移动、复制、修改、上传、下载等所有操作。4

(三)争取各种力量推进课程资源库开发。要制定正确而清晰的音乐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将课程资源库进行汇总、整合后,上传到一个开放式的、专业的共享平台中,将资源库导入到校园网。对音乐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要积极申请课程资源库项目建设资金,使课程资源库建设得到充分的资金资助。同时,重视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数据库建设的人才培养,广开思路,探索多种有效收集信息资源的路径。

(四)健全资源库建设与维护的机制。成立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组,协同推进并维护好资源库,使之发挥最大作用。要加强对管理员的技术培训。调动声乐课程教师制作资源的积极性,组织声乐课程教师团队共同维护资源库,充实资源库,使之建设、维护和利用形成良性循环。要对学前声乐课程资源库定期更新。课程资源库更新主要是指增加、修改、删除资料的工作。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只有更新维护好了资源库,才是真正完成资源库的建设。(责任编辑:尹雨)

注释:

1刘玉龙.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

2徐慧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6)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3

    关键词:和声学 教学手段 数字化音序器软件硬件miDi多媒体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开始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运用,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冲击和替代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时、节资、实时、便捷等特点,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部分课程改“一对一”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大大缓解了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人们的欢迎。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和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以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平八、平五、声部交错、四部同向等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没有对音响的听觉感性认识,没有音响的优劣比较,思想上很难形成良好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下面分别从前提条件、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延续课堂等视角,介绍在《和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数字化”教学,以期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一、前提条件

    1.miDi协议

    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电缆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1981年,SequentialCircuit公司的DaveSmith首先提出通用乐器数字化接口的设想,1983年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大的电子乐器生产厂家共同制订了miDi明细规格,即miDi1.0DetailedSpecification,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miDi协议。此协议的提出,使得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之间能保持一定的硬件兼容性。

    miDi音乐,则是在miDi协议下,给一个或多个音源(电子乐器)传输一组指令性的数字信号,指挥这些音源发出的音响序列。miDi音乐的创作,即是这些指令性信号的书写。所以miDi音乐就象一些文本文件(tXt)一样,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的小。以前20张CD的音乐(waV),现在用一张软盘就能装得下。《和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谱例,miDi的出现使谱例——音响的转换,变得轻松自如。

    2.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的构建

    组建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a硬件

    电脑

    CpU(中央处理器)主频越来越高,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越来越快,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电脑普及率大为提升,使数字化音乐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了保障。

    miDi接口

    miDi设备中,有一到三个端口,它们分别是miDiin、miDiout和miDithru。miDiin接收其它设备发来的信息,miDiout发送本设备生成的miDi信息,miDithru将从miDiin接收来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台miDi设备上。miDi接口有专用的也有集成的。根据资金与设备的多少,可选择一进两出、两进两出……八进八出等型号,也可用miDi电缆,直接连接到多媒体电脑中的声卡上。

    miDi键盘

    miDi键盘是用于输入miDi信息的设备。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在编曲软件里用鼠标输入各种miDi信息,但实际上比miDi键盘要烦琐得多。假如资金允许,最好还是要配备miDi键盘。有miDi接口的普通电子琴,也可以作miDi键盘使用。新加坡Creative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miDi键盘非常适合于高师《和声学》课堂教学。

    音源

    音源是miDi音乐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资金条件,配置音源可以有如下方案:

    经济型:普通声卡+软音源(GigaSampler、Reality等)

    普通型:中高档声卡(附带有音源)(Creative公司LiVe系列声卡、YamaHa724、744等)

    专业型:专业外置音源(Roland公司的SC系列、YamaHa公司的mU系列价格适宜,功能强大,在国内广泛使用;更专业化的顶级音源有RolandJV-2080、akaiewi3020等;广州凯诺公司推出的DY系列民乐音源是民乐miDi音乐实现的保障)

    调音台、音箱、投影仪

    调音台、音箱主要用于示范演奏,投影仪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教具。在一个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中,调音台、投影仪各一,音箱一对就行了。此外,每生配备耳机一副用于个人作业试听。

    b.软件

    乐谱编辑:encore4.X、Finale、mw3等。

    miDi制作:Cakewalk9.X、CakewalkSonaRv1.31等。

    音频编辑:Cooledit、Soundforge等。

    课件制作:powerpoint等。

    批改作业:tonica等。

    二、课件制作

    1.文字录入

    录入相应章节内容。注意标题、要点、重点、难点的字体、字号、颜色等的选择与编辑。

    2.乐谱制作

    用乐谱编辑软件制作谱例。

    3.miDi编辑

    把乐谱制作软件生成的文件另存为miDi,用miDi制作软件重新读出,作精细编辑。

    4.文、谱、音、像多媒体混编

    把乐谱制作软件制成的乐谱,用抓图软件(如Snap等)实现乐谱——图片的转换(FinaLe本身具有乐谱——图片转换功能)。把乐谱图片插入课件。

    把miDi制作软件生成的miDi文件,以miDi(或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成waV,或转换为mp3)的形式插入到课件中。

    把相关视频文件插入到课件中。

    5.添加动画

    为课件中各种事件,添加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作最后综合编辑。

    三、课堂教学

    1.用powerpoint播放课件

    采用数字化的课件教学时,老师的粉笔变成了鼠标,烦琐的板书在这里也变成鼠标的轻轻点击。老师的教案不用再做第二次的抄写,学生就能轻松阅览教学内容。十年前的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今天变成了现实:老师带一张光盘来到教室,打开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本章节的标题经过渲染处理,象电影一样非常醒目地映入眼帘,许许多多的参考书被集成到一张光盘上,有内容的文字说明与语音讲解,有每个例子的影音实况,预先设计的播放效果,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按动课桌上的按扭,进行电子举手提问题。老师随意检查着学生的课堂作业,批改后轻触键盘发送给学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组织课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大的信息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又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有序而默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的活跃。

    2.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3.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4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非常抽象,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

条件。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与时间。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实施环境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得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

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即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2.为声乐大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5

数字音乐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更是社会的需求。数字音乐教学手段及其辅助教学手段已经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功能,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及其和音乐越来越密切的结合,数字音乐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非凡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数字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练习,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内容。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目前状况分析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能够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和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音乐教学的不适应新问题突出摘要:

1.旧的音乐教育观念严重滞后于数字音乐技术的发展目前状况。www.133229.Com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尚处于较为封闭和传统的音乐教育观念之中。电脑科技和音乐教育的结合还处于萌芽期或未成熟期,数字音乐技术的不成熟及其和音乐教育结合的不充分,使数字音乐技术只能把握在极少数专业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士手中,人们认为数字音乐属于文化市场范畴,纯属娱乐性、商业性的,无学术价值。利用数字音乐技术和音乐教育结合而改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因而各学校在经费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多表现得极为不积极,使得数字音乐技术一直不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发挥其巨大的功能。但在这期间,数字音乐技术在社会中却蓬勃发展并且日臻完善,逐步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由于社会市场的需求、时代的进步以及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音乐技术已达到高度成熟时期,高等艺术院校也在教育观念上逐步地认清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数字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地运用于现代音乐教育中,为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功能。

2.音乐教师电脑应用技术的不足和教育观念的落后。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要求。非凡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电脑技术的缺乏,业已成熟的数字音乐技术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音乐教育教师中懂得计算机知识的只占40%,懂得数字音乐技术的占20%以下,离实际教学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仍然缓慢,先进的数字音乐技术仍然得不到在音乐教育改革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3.高等音乐教育的目前状况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求。电脑时代的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平,中小学也都开设电脑课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数字音乐技术的运用、电子课件制作等)成为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许多中小学设有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师资的缺乏成为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4.数字音乐技术的专业教育滞后和社会需求。从模拟时代到今天的数字时代,从唱机时代到数字音乐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音乐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不可逆转之势。音像出版业、影视业、娱乐业、文化企事业单位、教学单位以及文化管理部门等对擅长数字音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内的数字音乐领在层次、规模、教学体系以及成果效益上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实际应用数字音乐技术的教学单位仅有不到40%。这不仅和目前的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也达不到教育部提出的要求。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其对音乐教育、创作、制作、表演和传播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字音乐人才,已成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共识。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实现了声乐教学直观化。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和学双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拟又轻易造成学生的依靠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得见。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

2.有效地拓展了声乐教学的新领域。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以拓展声乐教学。数字化教学使声乐课堂教学在课外得以延续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轻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假如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就可赋予课堂教学以延续性,学生在课后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楚,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

3.将风格音乐引入了声乐教学之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新问题以及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练习。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和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仅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练习。

4.为声乐大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传统的声乐教学多数是一对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各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的学校开始实行2~3人同时上课的办法授课,以缓解师资压力,但这样一来,教学时间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大大缩短,教师的授课内容也难免压缩,从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可使多数人同时接受某一个课题的教育,如声乐作品的处理、演唱表演等;声乐大课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为多看、多听、多练提供了条件。

三、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一)数字音乐课程及其课时设置规划

数字音乐课程不同和其他专业课程,根据其特征应分为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二者结合设置。理论大课以集体授课、改题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进行技法理论讲解,属于启发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授课方式。实践小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创造性。理论大课和实践小课相比,后者更为重要,因此,数字音乐又属于应用性学科。

1.办学模式。数字音乐应设置为阶梯式的两步周期课,为完成教学计划和保证教学质量,总课时为300节,即240节+60节(实验课),每周课时节为2+2或1+3(视具体情况而定)。

2.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实际、按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培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应着重强调实用性。

3.教学实验课程。数字音乐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这一特征决定了增设实验基地或实验室、布置实验课程成为课程布置的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该课程的关键。

(二)数字音乐教材的编写

1.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编写教材时应先注重数字音乐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虽然各单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他们共存在数字音乐学科中运行。如摘要:数字音乐的概念是以midi制作、编辑、合成的音乐称之为数字音乐。他包含内容有midi、音频、录音、音响、音像和电子音乐课件等单科技能的运用,同时又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等等,教材的编写应尽量完整、系统。

2.教材的实用性和实时操作步骤的循序渐进。编写教材时应根据我国音乐教育特征及社会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强调实用性,按照实时操作步骤,循序渐进地排列章节。

3.教材的精炼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教材和课堂的密切联系。编写教材时在文、图表达准确的基础上应是“宁少勿多、宁简勿繁”,文字要通俗易懂,图形要表达准确。要有个性、特征和创意,教材要给课堂授课留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教师即兴的教学灵感。

4.教材的动和静。编写教材时在章节和版面上应采用动和静相结合。这符合哲学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要使读者在学习中引发联想和再生思维,既适应课堂教学也适用于课外自修。

总之,“普及提高我国全民音乐素质,开拓、进取、振兴、发展中国音乐教育”是我们利用数字音乐技术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新时代对当代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新技术、新课题期待着我们去研发。我们有理由坚信,数字音乐技术一定会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普及,必将在深化音乐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民音乐素质中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摘要:

[1《电脑音乐课教学改革和探究》陈启云,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2《电脑网络时代的视唱练耳、乐理教学》赵易山、付妮,中心音乐学院作曲系。

[3《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周海宏,中心音乐学院。

[4《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庄曜,南京艺术学院。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6

(一)学生基础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很大的不同便在于他们入校前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有些甚至对音乐理论知识也一无所知,由于他们起点低,基础薄弱,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时常常会出现气息不够用,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现象。

(二)上课人数过多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主要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授课,每组学生大约20人左右。由于上课人数过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声乐课又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课程,在短短5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充分地理解与消化,教师也很难在一堂只有50分钟的课上充分顾及到每一位学生。

(三)授课形式单一

现行采取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集体授课为主,这种授课形式的弊端便是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是集体授课,老师必然以大多数学生为主,就会导致一部分好的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消”。长此以往,悟性较好学习上进的学生的声音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对声乐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授课形式需多样化,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改革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大多数声乐教师都反映学前教育的声乐课难上,难就难在如何上与如何上好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声乐课分组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如何分组?如何合理分组?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为三组,分别是“强化组”、“提高组”与“基础组”。“强化组”主要是针对声音条件较好,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巩固声音技巧,提高声音的灵巧度使他们能够完成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提高组”主要是针对声音条件一般,但是有良好的歌唱音准与乐感的学生所开设的。这一部分学生属于中坚力量,他们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之后,声音会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这一部分学生的潜力很大。“基础组”主要是针对音域较窄,气息较弱,音准不是很好的学生。把这一部分学生分为一个组,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他们不至于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由于每个人的声音都存在差异,天生的嗓音条件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很好,可以唱到两个八度,而有的学生连一个八度以内的声乐作品都很难完成。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条件好的学生可以接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使一部分条件不是很好又喜欢声乐并且希望学习到一些声音技巧的同学能够得到细致入微的辅导。这样的分组并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进度,不仅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声乐的兴趣,而且在课堂上老师有充分的精力去辅导,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与展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也就是因材施教。声乐学习不是枯燥的理论课学习,它需要同学们去展示去表演,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使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融入到学生的血液当中。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7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它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具有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特点。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是可行的,它将为声乐教学带来新局面。

[关键词]数字化/直观化/运用/拓展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高潮“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3.把舞台表演引入声乐教学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计算机上加载数码摄像头,即可将学生的演唱过程适时地录下播放,培养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8

一首完整的miDi音乐应该包括以下四大要素:1、旋律,旋律音色的选择与修改;2、低音,与四部和声一样,低音在miDi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求节奏相对简单;3、和声,主要起共鸣作用,常用音区为小字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c2:4、打击乐,打击乐节奏对旋律能起良好的烘托作用。数字化音乐作品的制作是一项带有主观创作性的工作,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的声音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怀。乐音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数字化音乐借助miDi音乐系统,可以把所有的乐器声部一轨一轨的录入电脑,自己担任作曲、指挥及“演奏员”,从而组成一个“交响乐队”或电声乐队。因此,融汇这些虚拟乐器音色的miDi制作软件,即电子音乐制作软件孕育而生,这些强大的音乐制作软件,可以非常逼真地制作出各种音效音乐而媲美于任何乐团。

二、数字化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运用

实行数字化音乐教学所应具备的相应参考硬件设备如下:1音频工作站:多媒体电脑、音频系统控制台、音频卡、键盘、延音大踏板等;2数字调音台;3监听设备:有源监听音箱、监听耳机、歌手监听耳机、耳机分配放大器:4录音话筒:人声电容话筒、电子管录音话筒、对讲话筒等:5周边设备:话筒前置放大器、立体声数字混响效果器等,此外,还应包括相应制作软件SonarXi正版软件、Cubase6等软件及相应附件,

(一)在声乐主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是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专业声乐教学课堂,它能使声音、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进行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包括下面硬件:主控机、监听音箱、液晶显示器、电容话筒、摄像机、音频调制器等。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为声乐专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功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可资源共享和教学协作。声乐教学辅助系统拥有专业声乐教材伴奏,曲目方面有完整的针对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的一万多首各国、各语种的歌曲,能实现教学课堂影音再现,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教学进程。通过课堂影音再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学生能发现自己学习的弊端及时修正,达到双贏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辅助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丰富的教学功能;2、多样化学习方式;3、简单快捷的操作,集录音、拍摄、KtV、音视频刻录于一体,所有功能集成一个遥控器上,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录入精品课程:4、完美的功能特色。支持USB输入,适用U盘、mp3、读卡器及CD、VCD、DVD等,支持同步复制,可连接电视按指定时间自动录制教学tV。声乐教学辅助系统丰富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及方式,并能及时更新,从而提升课堂绩效,达到资源共享,实时互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为声乐教学下一个新的定义。

(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课程是高师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其他理论基础课程乃至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主要使用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和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视唱练耳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声教学课中,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不易捕捉音响特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很好的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利用专业软件强大的乐谱编辑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和声教学。这样既可以通过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又可以利用乐谱编辑功能进行示范和改题。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易于瀲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得更加深刻。配器课程多局限于书面习作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

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技巧,有些人还试写了许多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的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配器习作输入计算机,通过?miDi系统来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配器法的教学质量。复调的写作技巧是繁复而严格的,仅就其中的纵横向可动对位来说,其可能性就十分多样,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双方常只选择其中基本的方法讲授和练习。但当教学转在计算机上进行时,探讨多种对位结合的可能性就变得十分简单易行,学生的写作(包括各声部的音色配置和乐谱打印在内)能瞬间完成,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增大了练习量并强化了学习效果。作曲课程在数字化音乐的环境下进行,作曲者有着无限的声音选择,其必须在聆听实际音响效果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完成作曲,音乐的直接制作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代了写总谱过程。既有音乐感情性很强的即兴性写作过程,又有对数字控制过程极为精密处理的理性成分,音乐创作的感性和理性范围双向扩大,因而,作曲者面临的是以处理声音为主而不是以处理乐谱为主的过程,所以,数字化音乐教学在本课程中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挥空间。

(三)在多媒体音乐课件中的运用

课件中的miDi音乐突破了纯音乐范畴,在保留音乐自身特点与规律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课件中的miDi音乐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的同时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素质。音乐能给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能冲击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气氛和情感的体验。课件若能配以适宜的音乐,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想象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既然音乐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那么在课件中注入音乐的元素毕可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效果。第二,课件中的miDi音乐是“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应用的手段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我在这里所说的注意,主要是指"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多媒体课件所运用的显示设备主要是电脑显示器或大屏幕,这些设备都带有辐射,若学生长时间的注视电脑画面或大屏幕会导致有疲劳、厌烦的心理,此时,我们可以在自己所运用的课件中加入适宜的音乐便可以调节、缓解学生疲劳的情绪。第三,课件里的miDi音乐是"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手段之一。“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人、事、物在有机体大脑中的反映。人是通过不同的分析器(眼、耳、口、鼻等)将获取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送给大脑从而获得记忆的。心理学家经过研宄表明:多种分析器共同活动的记忆效果优于单一分析活动的记忆效果。因为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的联系,有利于进行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果。第四,miDi音乐具有较强的可以控制性。miDi音乐的运行环境是电脑,并且是以数字信号来传输和储存的,所以在控制上就有易操作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9

关键词:声乐教学问题措施

一、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在教程上出现得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我们可以把这些不足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师资力量的欠缺

由于声乐教学起步比较晚,很多地方学校在声乐教师的人员配备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经常会出现几个班级共用一个声乐老师甚至整个学校都只有一个声乐老师的情况,并且很多声乐老师在专业方面的素养不够高,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授课,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扰,也难以对声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开始的重压到后来的敷衍了事,大大限制了他们在声乐领域上的进步和追求,声乐教学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它在教学体制中应该有的价值。

(二)教学设备的欠缺

不仅在师资力量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设备上也难以配备完整,学生只能盲目的跟着老师学习,如果老师对词曲的把握有偏差,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模仿演唱,不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卡带、cd都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唱对歌曲的展示,还能让他们享受到歌曲带给他们最真实的感受,避免它们对歌曲的错误理解,在词曲的解释上,也需要借助乐器来阐述,比如用古筝演奏,钢琴演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音准更加直接,比笼统的演唱教学表现的更加具体,所以在声乐教学上,完善设备也是非要重要的。

(三)教学重点的偏差

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演唱歌曲,却忽视了对词曲应用的讲解,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唱几十首甚至上百首歌曲,但他们依旧不懂得词曲是如何搭配的,更谈不上看着曲谱就知道怎么去唱一首新的歌曲,每首歌每一句的表达方式都是有所不同,它并不像很多论文一样平铺直叙,它需要借助升降调、转音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也需要借助节拍来把握歌曲的切入和停顿,如果不能学会这些,学生对词曲的应用和音准的把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明白声乐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初期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有些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家长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到声乐才能的培养,为之后的声乐学习埋下了沉重的伏笔,高校的声乐课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兴趣浓厚不一,老师也不能做到逐一针对教学,也限制了很多学生在声乐才能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结构单一

声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流行、通俗、美声、爵士、嘻哈、民谣等等,但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多以通俗乐为主,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层面就比较狭隘,也许学生可以通过cd、卡带等工具学会如何演唱流行、嘻哈歌曲,但并不了解每种声乐词曲结构有何不同,对于美声、爵士这两种声乐,如果没有专业的培养,就难以正确的表达它们的正确含义。所以老师应该拓宽声乐知识的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提高它们在声乐才能方面的素养。

二、针对声乐课堂教学改革面临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音乐课堂实现改革的核心环节。要想真正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高校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设计,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改的进程中来。此外,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得,也可以让班里的学习委员或音乐课代表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根据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既有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存在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弥补。首先,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多为教师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完备配套的教学硬件;其次,高校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多多进行教学心得交流,参加相关的教学讲座,在交流经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还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不定期地请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来校举办讲座,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完善硬件设备

一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与否,是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新的教学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教学硬件来作为辅助和支持,好让整个教学改革活动“锦上添花”。因此,要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校方需要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四)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高校可以m当增加音乐课程每周的课时数;其二,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任务,而不必担心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因此,这一尝试是大有裨益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事业。虽然在实际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但是通过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理论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定会在日后的进展中获得极大的突破。因此,有效的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为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平台。总之,在大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全面改革,是顺应当今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国家实行“人才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定会对日后高校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年3期.

声乐课教学课件篇10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体系构建

高专学前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针对学前教育的师资特点,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技能课程等四大当面。其中声乐课是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以后开展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学前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引导幼儿的音乐天性,使幼儿可以很好的领悟音乐,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既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培养一线能唱能教能创编的教师,又为其输送管理人才。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规划理念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念,培养职业素养以及对于音乐的艺术素养为发展方向,完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凭借课程的知识特点,实施科学教学模式方案,运用逐渐深入的教学理念把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得到统一,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上的灵活运用,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合一。例如启发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合理的有利运用,改善歌唱时的状态,得到科学专业的发声方法,这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体系构建的基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声乐理论以及声乐实践。声乐理论部分具有歌唱发声的基础原理、基础功能、基础方法、基础技巧等。因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还涉及到了嗓子的保养和口语发声的内容。教学实践部分根据声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幼儿的音域、儿童歌唱的发声与教唱;儿童歌曲、发声练习与练习曲、中外独唱歌曲、齐唱歌曲、合唱歌曲。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高专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构建打下良好的坚定基础。

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目标方向理念

构建顶尖师资队伍,构建顶尖实际训练条件,达到课程目的以及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歌唱时候的姿势,歌唱时候的气吸,歌唱时候的腔体以及位置等,都可以对声乐作品实行诠释。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欣赏生活并且喜爱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感,积极自主参加艺术活动,提高培养对艺术的敏感度。掌握一定简便的歌唱方式,提高学生声音的表现能力,例如情感和韵味的展现。能以不一样的声音形式开拓性的大胆展现自己的感情和体悟。在歌唱活动过程当中体验集体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在与他人一起合作的时候,能互相理解、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创作灵感与表现形式,多多欣赏不一样表现形式与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

三、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理念

(一)声乐课程基础

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前没有接受过相对正规声乐训练条件下而制定的,包含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理论基本知识,发声练习方法,儿童声乐良好的训练方式以及规范的唱歌姿势动作等,目的是通过相对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使学生可以发出清新自然,优美的歌唱声音。

(二)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演唱

对儿童的发声训练及儿童歌曲的演唱进行学习,其基本目的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到的发声方式进行演练,使其可以更加精准的对歌唱作品进行演唱,从领唱、齐唱等角度来调节自身的声音,将歌曲更好的表达出来,并且这也是当前学前声乐教育主要培训内容之一。

(三)儿歌表演唱

这样的表演方式是边进行表演边进行唱歌,独立自主的即兴编词、即兴演唱,用身体动作互相组合表现音乐体系的结构、情感以及内容,积极、熟练的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动态与人沟通。让学生学习更多乐器的使用方法,达到基本表演阶段。积极主动参与乐器的制作,辨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体验各种演奏方式中音色、音量、音乐感配置的表现模式,积极参与合作,大家一起设计演奏方案。比如在对《丢手绢》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进行表演唱歌时,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设备来搭建游戏场景,以游戏场景为寄托,让受众更好的了解儿歌表演唱歌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可以大胆地运用各种音乐的、非音乐性质的表达方式参与到欣赏活动当中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想象以及创造,提高体悟和表达音乐感情的能力,这是教学内容当中的难点。

(四)儿童歌曲的教唱

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让儿童学会唱儿童歌曲,能够积极组织和实施音乐课堂教学,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其他相关的知识课程是紧密结合的,充分理解结合了学生教学的认知特点,体现出紧贴就业的实际性。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里的学生声乐大多是零基础的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由于声音条件有限,音乐的根基又很薄弱,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例如:学生的音乐基本功很差,学习歌曲非常困难;声乐学习是依靠大量的课后训练练习,鉴于练习场地有所受限,很多学生课后不能够进行练习等。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生个人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通过识谱、音律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其日后学习效率。为了可以达到声乐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应对岗位能力,主要应用了教师授课以后自主的训练练习和社会实践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理论教学:其中包括技巧练习以及学唱声乐作品这两个部分。让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实践相结合,较全面完善的掌握本专业的学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带领和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与声乐课和声乐教学相关的视频、文本资料进行自学和研究。社会实践:强调艺术实践、舞台表演锻炼的重要性,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能力施展的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不定期让学生参加省市级各类声乐、合唱比赛;让声乐方面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校内建立声乐社团;去学校以外实习基地实行锻炼,学生们每年都要到幼儿园见实习,把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能技巧,运用到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和课堂教学中,在实训中发挥作用,学以致用。

四、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方法理念

遵循能力自身本位、课程岗位相融通、学了就好好利用的原则,以自身职业岗位技能作为基础核心,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不断加强深化课程进行改革。紧紧的围绕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提升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以及幼儿声乐课程本质的性质和地位,结合学生职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根据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确定声乐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为姊妹课程体系服务,积极加强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和对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理念,不仅为学生在学习姊妹学科的时候提供了基本知识,又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与自主创业、甚至一辈子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定基础。努力将教学、学习、做事一体化,完全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的理念,保证学生肯定既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又拥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变换理念,探究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素质职业教育型方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以及时间,积极指引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和利用,建立自主、灵活、积极的课程练习平台,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学习积极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丰富教学方式,是开拓学生的学习知识和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和开展学生的歌唱水平能力是声乐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任务。

五、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评价理念

(一)突出学习过程评价

结合师生课堂提问内容,学生自身业务能力,以及学生课后作业内容,声乐技术能力考核等方式,增加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次数,主要针对于表演和学习内容的评分。

(二)学生互评法

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对每个人演唱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声乐的能动性以及声乐教学方法的判断力。

(三)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价

指引学生实行学习方法的变换,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从事工作以后教导儿童的时候也更加得心应手。

(四)加强课程结束后的技能综合评价

在教育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重视考核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不仅仅只要求掌控高专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方面和基础知识方面,还能够具有很高的演唱水平等表演实践操作技能,且融合了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一体,对学生以后音乐才能的长期发展、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培养学生专业音乐素质,为学生以后开展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为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时霞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3).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

[3]虞永平.学前课程研究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4).

[4]徐浩.声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6).

[5]徐青.浅析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