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十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37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优质护理;盆底康复;促进;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5(c)-0150-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之为盆底障碍属于一种妇科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一般认为是由孕期和产时的异常情况如胎儿过大、羊水过多、孕妇体重增加过甚、产程过长、难产、阴道助产等,使盆底肌肉受损更加严重所致。患者盆底损伤情况不同,以及个人其初始肌肉收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时候患者Ⅰ类肌纤维收缩能力是比较好的,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其Ⅱ类肌纤维收缩能力也是比较好的,但是有些患者甚至无法识别出盆底肌肉的收缩[1]。而目前在临床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实施的盆底康复训练被证实对于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具有积极意义。而在该次研究中,选取了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盆底康复训练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进行了一定的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相关盆底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0例,患者的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0±0.75)岁,所有患者经检查证实无其他方面合并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接受的是常规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则是按照有关优质护理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经过统计学分析处理后证实,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的就是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基本的盆底功能训练。而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优质护理要求下的盆底功能训练,也就是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关要求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一对一的效果跟踪与评价。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方案,在实施干预的过程中注意促进患者积极的接受盆底康复检查和有关的治疗,并通过生物反馈等分方面的技术评估对患者的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以及纤维受损类型等进行评定[2]。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由盆底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情况和有关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观察、评定和进一步指导,由有关的医护人员嘱咐患者坚持接受治疗并在实施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等进行随访,对实施相关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盆底功能等进行比较、分析。

1.3观察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主要观察的指标包括坚持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比率(坚持康复训练和锻炼的患者人数/该组患者人数×100%)、盆底肌张力评分、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复发率等[3-4]。

1.4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的是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坚持盆底康复锻炼与盆底功能障碍复发的比率与人数比较

两组患者坚持盆底康复锻炼的比率与人数以及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复况的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3个月的相关护理干预后,接受了相关优质护理服务指导的观察组患者其坚持盆底功能康复锻炼的患者人数为32例,占到了该组总病例数的80.00%,这与对照组患者坚持康复锻炼的患者人数(25)、比率(62.50%)有了显著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5,p

2.2两组患者盆底肌张力评分情况的比较

实施相关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3个月后,接受相关的治疗与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其盆底动态的压力的平均值为(95.88±8.14)cmH2o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盆底动态压力评分(79.89±2.44)cmH2o,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2,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在盆底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佟玉静[5]在其研究中采用该类的护理模式对9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了护理,与同期接受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的患者相比,患者坚持盆底康复锻炼患者人数比率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p

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很好的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可以使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质量,保证治疗的效果等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7]。通过有关文献的和该次临床实践的研究,不难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于盆底康复工程的开展,提高广大妇女的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盆底康复锻炼的效果等都具有积极意义[8-9]。但是该次研究的相关样本数量较少,缺乏大样本的数据验证对于充分证实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的说服力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希望加大研究对象的样本数量,对该次研究的结果给予更为充分的验证。

[参考文献]

[1]杨丽霞,周宇凤,王晓阳.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2):104.

[2]王珂,魏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14-4416.

[3]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广州: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257.

[4]王新.孕妇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

[5]佟玉静.临床开展优质护理对盆底康复训练的促进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18):660-661.

[6]赵雪平.康复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体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2012:4.

[7]寇金玲,党丽君,冯秀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55-57.

[8]邬开会,沈国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x):134-135.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盆底肌肉肌力;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时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该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SUi及pop的发生与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功能受损有主要关系[1]。因此注重保护盆底结构、避免损伤、及时诊治、进行盆底训练与治疗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填写年龄、产次、既往史及此次分娩情况等。入选标准为产后42天以上,恶露干净,无阴道炎及泌尿系感染。入选时间为2010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随访至2010年9月。201例产后复查产妇,108例进入观察分析,盆底肌肉均小于Ⅲ级,治疗组50例,观察组58例,随访至产后6个月,治疗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8例。

1.2分组处理方法:两组均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进行盆底肌肉评估及pop-Q分度情况。治疗组于产后6周开始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治疗及训练,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每次20~30分,共10-15次。治疗后坚持使用阴道哑铃训练,1~2天1次,每次15分,并进行Kegel训练。

盆底肌力评估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仪阴道压力气囊,推进气体体积20ml。应用pop-Q分度[2]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特征:108例产后复查产妇,治疗组年龄为(31±4.82)岁,对照组年龄为(31.2±4.32)岁。锻炼组剖宫产率28%,对照组剖宫产率31%,治疗组新生儿体重质量为(3.12±0.83)kg,对照组新生儿体重质量为(3.14±0.79)kg。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盆底肌肉肌力情况:两组产后6周盆底肌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pop-Q分度情况:治疗组合对照组产后6周筛查及产后6个月随访,pop-Q分度均在Ⅱ度以内。见表2。产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pop-Q分度,0度和Ⅰ度分别为60%和31.2%;对照组pop-Q分度,0度和Ⅰ度分别为36%和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本文中盆底肌肉治疗是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并于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及kegel训练。既往研究表明初次就诊时有30%的产妇无法识别盆底肌肉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本文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产科医师指导,通过阴道触诊配合生物反馈,产妇首先学会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盆底肌肉治疗的目的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肌肉训练应遵循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不同类型的肌纤维采用不同频率和脉宽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唤起肌肉本体感受器,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及随意控制性,同时也避免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的收缩。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产后6周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中,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治疗组盆底肌肉收缩力明显提高,收缩时间变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产后早期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pop-Q的作用:产后盆底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因妊娠和分娩而受到影响,盆底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受到过度牵拉[3],这些影响可以造成盆底结构和功能上可逆或不可逆的改变。有研究显示,一些产科因素,如分娩次数的增加、第二产程的延长、胎儿体重质量偏大、产钳助产等均可导致盆底肌部分肌纤维及神经的损伤[4]。本文中盆底肌肉治疗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阴道锤训练和Kegel训练,对阴道前壁脱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随访至产后6个月,治疗组产后6个月pop-QⅠ度脱垂比例为31.2%,低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然盆底肌肉治疗可以改善阴道前壁脱垂。

参考文献

[1]郎景和.重视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女性生活质量.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63.

[2]彭其才,许成芳,吴玲玲,等.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训练治理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国使用医药,2010,2(4):41-42.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3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康复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加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持续时间,促进盆底肌力恢复,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训练治疗。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0000-02

[作者简介]卢俪潼(1977-),女,广西梧州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工作。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盆底功能退化和损伤是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着老年妇女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已成为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严重社会问题[1]。压力性尿失禁虽不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可引发精神抑郁、孤独以及心理障碍[2]。为研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该院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女性康复科就诊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阴部检查、盆底功能筛查情况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2.4±2.9)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为(6.2±1.8)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主动式训练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有意识地行肛提肌自主性收缩运动,逐渐增强患者的尿控能力。观察组采用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锻练患者的盆底肌肉,训练前叮嘱患者排除大小便,半卧于病床上,腹部贴极片,将探头置入阴道内,然后连通电源行电刺激,电流强度从0ma开始,然后慢慢增加至患者所能承受较大且不疼痛的刺激。电刺激后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耐心指导患者,使患者尽快能够自主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2次/周,25min/次,1个疗程11~15次。每次完成治疗后叮嘱患者保持肛门缩紧动作,持续4~6s/次,循环动作为10~15min,训练3次/d。然后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检测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使用盆底肌肉检查康复器检测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盆底肌力情况评价标准:0级:盆底肌肉收缩持续的时间为0s;Ⅰ级:收缩持续时间为1s;Ⅱ级:收缩持续时间为2s;Ⅲ级:收缩持续时间为3s;Ⅳ级:收缩持续时间为4s;Ⅴ级:持续时间>5s。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评价标准,治愈:盆底肌力恢复达到Ⅴ级;有效:盆底肌力恢复2级以上,但未达到Ⅴ级;无效:肌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护垫试验为阴性。进步:漏尿次数减少超过50%,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无效:尿失禁症状未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治愈+进步。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百分频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分析

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62.22%,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64.44%,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电刺激可有效刺激患者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由于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锻炼肌肉的肌力,避免肌肉发生萎缩,并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尽快恢复。电刺激治疗可以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从而加强控尿能力[3]。同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盆底肌肉治疗头,将盆底肌肉收缩的信息传递回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图像以及声学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指导患者正确自主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在进行仪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的收放程序,使患者及时了解正常盆底肌肉的活动状态,同时积极引导患者掌握盆底肌收缩运动的正确方法,在咳嗽、打喷嚏或者大笑的同时进行主动有力的盆底肌收缩训练,从而达到训练提肛肌的作用[4-5]。该组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采用主动式训练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2.22%),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从而充分肯定了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万红英[6]研究显示采用盆底康复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变患者的盆底神经,加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张力,为膀胱和尿道提供结构支撑,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与该组研究结果相符。黄晓玉等[7]报道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要比单纯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锻炼治疗效果要好,且具有操作简便以及风险低等诸多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需要坚持医院治疗与家庭自我锻炼相结合,医院治疗结束后应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正确盆底肌锻炼,以保证临床疗效。指导患者保持正确排尿姿势,调节好生物钟,增强盆底以及尿道周围收缩肌的收缩能力,改善膀胱内压力与膀胱颈以及尿道括约肌产生的尿道闭合压,逐渐增强患者对排尿的控制力,逐渐增加患者膀胱容纳更多的尿液[8]。

参考文献

[1]赵志芹,韩艳荣.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91.

[2]张晓蓉,邓雪云,陈世清.盆底康复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81-182.

[3]刘晓丽,仇杰,杨琳.水中分娩后产妇早期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191-192.

[4]胡艳梅.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7.

[5]杜树国.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水中分娩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41(1):103-105.

[6]万红英.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1c):57-58.

[7]黄晓玉,邓海英,熊俊,等.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5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9):102-103.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性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碍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与疗效指标: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a组: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B组:锻炼加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D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e组:锻炼组;F组:电刺激组;G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唤起肌肉知觉、肌肉与收缩、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时的训练,评价:发给产妇盆肌健康教育调查表,于产后对产妇盆肌康复知识、技巧的掌握、康复行为、影响产后的心理问题及自我康复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标准分好、中、差,分别给予2分、1分、0分。5项总分为10分,≥7分为良;5~6分为中;≤4分为差。②电刺激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观察):使用pHeniX仪器;检测主要指标: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评定每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③生物反馈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组间进行t检验。

   2结果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均有显着效果,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a组2131230000121215B组3151020001111314C组2141130000011712D组1131240001111413e组1131150000121611F组2141040001211610G组1151130000121512健康组00001713000013173讨论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损伤的影响绝大部分是可逆的,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系指应用物理的方法,通过患者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达到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及盆底功能康复,从而治疗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由此,产后尽早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

   所谓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pFR的意义有三: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亦可治疗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及盆腔疼痛等;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pFR的方法很多,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现代的。传统的盆底康复方法以凯格尔锻炼(Kegelexercise)为着称,始于19世纪40年代,系指有意识地对耻骨一尾骨肌群,即肛提肌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阴道及肛门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阴道“吞吮”力度,甚至被称为“爱肌锻炼”[1]。凯格尔锻炼还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环,使肌肉健壮富于弹性,预防萎缩无力。“膀胱训练”(Bladderdrill)要让患者学会抑制尿急(如交叉双腿并缩夹)而延迟排尿,记录饮水、排尿及功能训练,期望达到2.5~3h排尿1次。

   生物反馈法是用仪器直接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对Ⅰ和Ⅱ纤维收缩训练结合在一起[2]。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各种类型子宫托重新被使用。科普宣传及患者生活指导方面,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

   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需对病情全面分析,对治疗方法恰当选择,例如,可以将凯格尔锻炼作为一种女性健身运动;把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为轻中度尿失禁的治疗模式;petros甚至认为pFR可以没有禁忌证,不管症状轻重都可以施行,当然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学习pFR仍可巩固疗效,他认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率>50%。一组关于产后42d妇女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报告也表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大大减少。

   盆底康复需要妇科、产科、泌尿科、肛肠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诸多学科专家的共同研究与协作,法国建立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三级网的医疗诊治体系,我国正在进行试点,同时,公众教育与康复基本方法的普及也十分重要。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4参考文献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顺产;剖宫产;盆底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0-55-04

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ndrehabilitation

LianGCaihongwanGXianhuaSHenSongyanLiXiaoyanLiJunlingGenGXiaorui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ZhongmoumCHHospital,Zhongmou4514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linjuryandrehabilitation.methods356parturientwomenwhowerehospitalize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2toJune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mongthem,160werewithspontaneousdeliveryand196werewithselectivecesareansection.allofthemwerereceivedGlazerpelvicfloorsurfaceemGassessmentschemeforrehabilitation.Bladdercervicalmobility,pelvicfloordysfunction,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scoreandcontractiontimesofpelvicfloormusclein15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Bladdercervicalangleandbladdercervicalrotationdegreeofthecesareansec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spontaneousdelivery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pontaneousdelivery;Cesareansection;pelvicfloorfunction;Rehabilit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成为严重影响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25.8%~35.3%,其发生及发展与妊娠和分娩有关[1]。研究表明,阴道分娩可不同程度损伤肛提肌、会阴神经及盆内筋膜等盆腔支持组织,相比之下,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损伤较轻。有研究指出,选择性剖宫产可保护盆底功能[2]。本研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旨在筛查盆底疾病高危因素,进而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其中顺产160例,选择性剖宫产196例。顺产组年龄21~39岁,平均(26.81.8)岁,孕周35~43周,平均(40.13.2)周,初产妇135例,经产妇25例;剖宫产组年龄20~41岁,平均(27.02.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63.9)周,初产妇163例,经产妇3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糖尿病史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家族史。

1.2研究方法

1.2.1诊断标准器官脱垂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采用尿垫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尿失禁。

1.2.2评价方法(1)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3]对盆底肌力进行评分:毫无收缩记为0分;仅有抽动记为1分;仅有轻微收缩,未出现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2分;普通收缩,有轻度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3分;收缩正常,以手指向下按压可触及收缩感记为4分;收缩强力,有剧烈压迫手指感记为5分。(2)15s内收缩次数:产妇休息5min后嘱连续收缩15s,记录收缩次数。(3)采用会阴超声检测对膀胱颈角度(正常

1.2.3康复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4]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包括盆底肌功能训练及生物反馈。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产妇实行“一对一”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嘱产妇取平卧位,屈曲双腿,尽力收缩吸气持续5~10s,呼气时放松。每天训练3~5次,每次呼、吸气10~12次,训练末快速收缩3~5次,连续训练3个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指导产妇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缩及收缩骨盆底肌肉。每2d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明显低于顺产组膀胱颈角度,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组别n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度

顺产组16094.23±12.6727.06±10.12

剖宫产组19680.24±7.4316.43±4.56

t3.2869.872

p0.0350.000

2.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剖宫产组产后阴道脱垂发生率为32.14%,明显低于顺产组的71.8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

顺产组115(71.88)1(0.63)10(6.25)

剖宫产组63(32.14)1(0.51)9(4.59)

x255.6250.0210.479

p0.0000.8850.489

2.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组别盆底肌力评分15s收缩次数

顺产组2.0±0.12.9±0.2

剖宫产组3.5±0.24.2±0.4

t5.0262.624

p0.0000.038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妊娠及分娩可在导致孕产妇身体机能改变的同时引起盆底肌肉牵拉、受压、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属于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随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FD临床特征主要为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盆底肌力降低是导致pFD发生的重要原因。pFD虽不具备致命性,但它往往会成为患者的难言之隐,一旦延误疾病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肥胖、尿路感染、盆腔手术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等是pFD的高危因素。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阴道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重量的增加及子宫位置的变化,盆底支持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大,再加上激素水平的变化,盆底支撑结构减弱,易诱发盆腔脏器脱垂;子宫体积变大挤压膀肌,使尿道和膀肌的位置上升,由于受到压迫,膀肌的容积减少,易引发张力性尿失禁[6];经阴道分娩,尤其是产程异常时,盆底解剖结构可发生复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妊娠期抬头挤压可直接机械性损伤盆底,与此同时,盆底拉伸延长使其发生去神经改变,进而间接损害骨盆肌肉。孕妇产后患有pFD属正常现象,有些身体素质好、自我修复能力强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治而愈,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分娩对远期pFD产生的影响。因此,尽可能减少产后远期pFD发生,有效保护盆底功能是临床选择分娩方式的关键。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盆底肌力的恢复,其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盆地肌肉收缩能力,改善患者性生活[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对盆底肌进行康复治疗[8]。其中盆底肌肉的训练应遵循重复性、疲劳性及持续性等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采用不同方法训练不同类型的纤维。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来激活惰性肌群的训练方法叫做电刺激法[9],其通常要配合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能够模拟声音或视觉信号,判断肌肉活动是否异常,从而有利于产妇自主控制肌肉,达到更好的锻炼盆底肌肉的效果。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指导下对盆底支持结构进行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10]。为增加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及marinsff于1997年提出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进行康复治疗,手法按摩以提拿法按摩股薄肌、短收肌及大收肌,同时配合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按摩,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肌肉群自主收缩锻炼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增加神经功能及盆底肌肉肌力、弹性,促进盆底功能恢复[11]。

有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对pF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阴道分娩则是pFD的独立高危因素[12]。近年来,盆底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经阴道分娩导致的盆底组织结构改变及尿道移动度增加。本研究得到剖宫产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对盆底的损伤相对较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据资料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3]。盆底肌肉收缩在尿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收缩强度及持续时间。此外,本研究中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证明,不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其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盆底功能下降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给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顺产中,盆底功能的下降表现的更为明显,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产后进行合理的训练和治疗,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可得到明显提升,经过坚持不断的训练,就可实现盆底功能的完全康复,降低远期复发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产妇的盆底肌力状况也是影响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前盆底功能较低的产妇,需进行更多次的治疗[15]。因此,建议在产后早期就抓紧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避免子宫脱垂、障碍、张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改善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发现,产后妇女普遍缺乏需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意识,应加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产妇接受治疗的决心和对盆底功能的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比于顺产,选择性剖宫产更有助于减少产后pFD发生,对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方式。但无论哪种分娩方式,产后都需要积极进行盆底肌力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晓红.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169-173.

[2]于迎春,宋俊华,于凤.产科因索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91.

[3]曹庆瑛.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及盆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87-988.

[4]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5]李淑萍,李婕娜,王英红.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520-352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赖晓岚,陈茜,杨卫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情况及康复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28-30.

[7]胡孟彩,王锐,徐冬梅,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884-885.

[8]刘湘晖,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9]黄敬华,周蕾.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底肌肉的影响(附100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02-504.

[10]王燕翔,孙鹏,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1,32(7):887-889.

[11]赵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12-1014.

[12]张晓薇,曲坚.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0-592.

[13]曹江霞,周燕.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4-4506.

[14]王春秀.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3.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女性盆底;功能康复

多数女性在产后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或出现尿失禁、子宫脱落、性生活不满意等不良现象,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如分娩、盆腔脏器手术、性激素缺失、卵巢功能衰退等[1]。盆底功能障碍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护理对其进行干预。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产后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患者72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为显著地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护理的产后盆腔功能恢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愉快、子宫脱落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6例,观察组36例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2.5)岁,初产妇24例(66.7%),经产妇12例(33.3%),压力性尿失禁7例(19.4%),性生活不愉快27例(75%),子宫脱落2例(6.3%);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1.5)岁,初产妇28例(77.8%),经产妇8例(22.2%),压力性尿失禁10例(27.8%),性生活不愉快23例(63.9%),子宫脱落3例(8.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急慢性传染病或是妊娠合并症,在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上施以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有以下3种护理方式。

1.2.1饮食护理指导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产后多食用蔬菜、水果,健康饮食,严禁酒烟、饮用浓茶、咖啡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2.2盆底肌肉训练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需告知她们盆底受损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引导患者在分娩24h后开始产后开始肌肉训练操,主要是利用的收缩与阴道运动[1],为产后住院女性盆底肌肉增强韧性,使阴道恢复紧致。训练开始前,需使室内保有新鲜空气,注意调节室温,排空膀胱,训练开始时,产妇应仰躺,呼吸时要深而缓,吸气时先收缩而后收缩自己的尿道,让盆底肌肉有提升的感觉,收缩的时间应保持在5s/次左右,呼气时放松与尿道,训练持续时长常为通常为5min[2],3次/d,对操作正确的产妇应予以鼓励,对于动作不到位的患者,护士需要耐心的进行指导,训练时长需根据产妇的的回复情况循序渐进。

1.2.3心理护理患者会因尿失禁等症状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需消除患者顾虑,让其了解该疾病可被治愈,且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加速治愈速度,过大的心理负担将会影响其恢复情况,留下后遗症,医护人员需多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建立可被治愈的信心。

1.2.4日常护理叮嘱患者出院后,禁止做重活或是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蹲立、久坐、站立时间过长将会使腹压增加,孕妇在产后1个月之内需多休息,使大便保持畅通。还需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严禁盆浴,3个月内禁止发生等,保持生活环境洁净,以免在产乳期内出现感染。并嘱产妇在出院后40d内定期回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在产妇接受盆底功能护理3个月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盆底肌肉的张力等级、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愉快、子宫脱落等方面的状况。盆底肌的等级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恢复效果越好,其等级共分为0~5级[3]。

1.4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后,盆底肌肉的张力>3级29例(80.6%),盆底肌肉的张力≤3级7例(19.4%),压力性尿失禁改善5例(13.9%),性生活满意20例(55.6%)、子宫脱落恢复1例(2.7%);实验组36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上施以临床护理干预后,盆底肌肉的张力>3级32例(88.9%),盆底肌肉的张力≤3级4例(11.1%),压力性尿失禁改善9例(25%),性生活满意22例(61.1%)、子宫脱落恢复3例(8.3%)。实验组患者盆底恢复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据临床资料显示,在我国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人愈来愈多,且造成女性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她们缺少对该疾病的认识,大多女性认为盆底肌力有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对产后盆底功能出现障碍不重视。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盆底肌肉松弛、性生活出现障碍,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带来严重的负担,患者心理负担过重将影响其恢复情况,长期以往,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4]。

为了防治女性因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导致女性的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下降,我院对产后女性予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临床护理干预,对女性进行盆底相关知识普及,饮食护理、盆底肌肉训练、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等有效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

综上所述,对产后女性予以常规互利的基础上施以临床护理干预,可恢复女性盆底肌力,防治压力性尿失禁与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还能提高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女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盆地功能康复情况显著,护理效果令患者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小玲,陈琳.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46(11):1539+1549.

[2]梁晶心.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4,18(13):36-37.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7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康复疗效

盆底肌是位于封闭骨盆底的三层肌肉群,它能够托起盆底内脏以及维持会阴括约肌的弹性与强度,对于女性的分娩、泌尿以及生殖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盆底肌损伤、张力减弱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压力性尿失禁、生殖器官脱垂以及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其与家庭康复器训练治疗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产后盆底肌功能患者200例。将其者随机分成两组,且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同意,其中观察组中患者100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9.81±3.24)岁;对照组中患者100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9.84±3.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案为:首先选择合适的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患者将双手以及阴道哑铃清洗干净后采取蹲位或是仰卧位,然后将涂有适量专用导电膏的阴道哑铃插入阴道直至一指深度(哑铃大头一段朝前),尾部胶绳留在阴道外便于取出;收缩阴道肌肉并站立起来时,在哑铃不滑落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模拟以下逐级训练方式:下蹲、上下楼梯、搬重物以及咳嗽等,并根据自身训练情况不断更换哑铃,训练结束后将阴道哑铃清洗干净,擦干备用。要求训练频率为1次/d,15min/次,持续训练3个月。

观察组中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①阴道松弛电刺激,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脉宽350us频率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300s;第二阶段:脉宽250us频率10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5s;第三阶段:脉宽300us频率4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30s)30分钟,1次;②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us频率8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6s间隔6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us频率1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14s间隔6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min+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时间为10~15min,4次。③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us频率8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6s间隔6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us频率1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14s间隔6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min+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时间为10~15min,3次。④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us频率8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6s间隔6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us频率15Hz电流18~40ma刺激持续14s间隔6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min+整体盆底肌肉增强训练,时间10~15min,1次。以上治疗2次/w,隔2~3d1次,共10次。

1.3评价标准治疗结束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位均值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度进行测定分析;对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的夜尿、便秘以及尿失禁的情r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患者的年龄、检测指标等均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作数据的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级资料数据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比较,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疲劳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盆底肌电位均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并且其盆底肌纤维疲劳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夜尿、便秘以及尿失禁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与对照组中的患者没有很大的区别,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中患者出现夜尿以及尿失禁的患者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相比较家庭康复训练而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盆底肌电位情况、盆底肌疲劳度以及盆底肌的收缩力情况均明显优于采用家庭康复训练的患者;且患者出现夜尿以及尿失禁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峰,王惠芳,诸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7(07):650-652.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产后康复干预:盆底功能:影响

女性的盆底功能一般在生产之后,因为韧带要保持其子宫处于适当的位置,而且盆底肌肉会有大幅度的收缩等变化,还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会对阴道的紧缩程度有很大影响,这一系列原因所在就会使得女性在产后的盆底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往往就会造成阴道松弛,子宫脱落的风险,不但给产妇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性生活的质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产妇盆底功能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来增强其盆底功能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以在我院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的所有实施盆底康复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5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后康复干预护理手段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的所有实施盆底康复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50例,年龄在21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生产之后到进行试验的时间在40天到5个月之间,在所有150例产妇中有通过剖腹进行生产的有49例,通过阴道进行生产的有101例,对所有产妇进行调查和检查后发现,所有产妇的生产情况良好,都属于单胎,而且以前没有接受过阴道治疗和盆腔治疗,所有产妇在年龄,妊娠时间,生产方式等方面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的产妇进行产后的普通护理手段进行处理,而对于实验组则采取产后康复干预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对盆底进行适当的电刺激

对产妇的盆腔进行适当的电刺激来恢复阴道出肌肉的张弛能力。即用专门的阴道电击仪器插入产妇的阴道合适的地方,通过调整用电的频率和电流强弱来使产妇有轻微而且舒适的刺痛感觉,每隔4天进行一次,每次时间约为20分钟,连续治疗两个月。

1.2.2对盆底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护理

按摩之前首先要让产妇将尿液排空,然后将左腿弯曲自然躺在床上,保持上下放松的状态,医护人员分别选择产妇的长强穴和会阴穴进行按摩,按摩时要检查自己指甲的长度情况,不能刺伤产妇,还要进行消毒处理,按摩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有节奏,知道查复有部分酸胀但没用疼痛的感觉为止,每天按摩一次,每次每个穴位都按150下,连续进行两个月。

1.2.3其他盆底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要试着教会产妇进行其他的盆底康复动作,即训练前要将尿液排空,平躺在床上,上下保持全身心的放松,在吸气的过程中试着去紧缩,4秒之后放松,然后接着紧缩,如此往复,当然,这种康复训练方法开始很多产妇肯定很难去掌握,可以将目标逐渐增大,第一次做3次,以后慢慢增加,每天进行3次,连续训练两个月。这种训练可以让产妇在家中进行,医护人员要提醒产妇在进行吸气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腹部吸气带来的影响,更不能让腿部的肌肉参与其中,这样会使得训练的效果大大的降低。

1.3评价指标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处理后,在两个月之后,通过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所有产妇采用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其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的评价和比较。这些指标就包括产妇的盆底肌肉力量的康复情况以及盆底功能的恢复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对评价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t检验法来完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结果的比较。

2、结果

在对两组产妇进行适当处理后,经过两个月后,对其盆底肌肉力量的康复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结果发现;对照组中的产妇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平均为3秒,而实验组经过产后康复干预处理后,其阴道收缩的持续时间可以维持到6秒,实验组的阴道功能比对照组要好很多;在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在对照组中有45例产妇在子宫脱落、阴道出现松弛等盆底功能中存在问题,障碍比率达到了60.0%,而在实验组中有9例产妇在盆底功能方面存在问题,障碍比率仅为12.0%,这也说明,实验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整体恢复效果要比对照组好出很多,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干预前后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

干预前后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然后在女性完成生产后,身体的很多部位和其功能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例如阴道松弛、子宫脱落以及排尿失去控制等等很多后遗症,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但给女性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们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因此,对产后的盆底功能进行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恢复产妇盆底的功能就成了当前阶段在产妇的临床护理中继续解决的难题。

女性盆腔底部的肌肉在一定程度上就如弹簧,同时支撑着子宫、膀胱等重要的器官,还在控制排尿反射和提高阴道的紧缩程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女性在进行生产时,腹部的各种压力都会给盆腔独步的肌肉带来很重的负担,再加上分娩过程要在阴道中进行,所以对阴道的紧缩程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的种种原因往往会造成女性在生产之后的盆底功能有所缺失。在临床中发现,对产妇进行产后康复干预后,可以有效的恢复和增强其盆底功能。

盆底的电刺激主要是用特制的探头伸入产妇阴道中,对两侧的肌肉进行不同程度且适当的电刺激,来增强肌肉的兴奋程度,加速女性神经细胞和组织功能的完善。通过穴位按摩的护理手段可以打通产妇上下的经脉,这种方式不受场地和仪器条件的限制,在家也可进行。而其他盆底康复训练主要是对盆底的各部分肌肉进行有节奏的收缩,来增强肌肉的张力,紧缩阴道,还能在一定程度提高盆底神经的兴奋程度,有效回复盆底的各项功能。经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采用产后康复干预的护理方法对已紧缩产妇阴道,体改两次肌肉的兴奋程度有明显效果,同时也对恢复和增强盆底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以后的产后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

结语

本文通过以在我院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的所有实施盆底康复的产妇中随机选取15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后康复干预护理手段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经过大量研究表明,采用产后康复干预的护理手段对产妇的盆底功能进行完善和增强,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孝英.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202-203.

[2]白士玲,多玉华,吴云,韩津霞,刘步双.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2053-2054.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9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肌肉训练;生理反馈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4-0118-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6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大便失禁,是有分娩史妇女的常见疾病[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临床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此种疾病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会自动流出,主要是在缺少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尿道压力低于膀胱内压力导致尿液随意流失。对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盆底康复训练也可作为严重患者手术前后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对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压力尿失禁患者70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5)岁,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生育1胎的患者55例,生育2胎的患者10例,生育3胎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先向患者介绍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3]。患者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平卧于治疗床上,医务人员对患者外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的电极放入阴道适当位置,治疗程序由Bio生物反馈/Stim电刺激和Stim电刺激两种程序交替进行,电刺激治疗的低频电刺激可增强阴道和周围肌肉的收缩弹性,电刺激治疗的高频率电刺激可提高阴道较远处肌肉的收缩弹性。生物反馈治疗信息以屏幕动态画面波形显示,波形画面可引导患者根据节律配合进行盆底肌肉放松和收缩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周进行2~3次治疗,一个疗程治疗10~15次,患者共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下肢弯曲,然后进行放松和收缩动作,姿势类似于门诊内镜检查,动作类似于小便途中故意中断尿流的动作。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初次治疗每次收缩不小于3s,之后的肌肉收缩可延长到5s,然后放松肌肉,训练时间为20min,每天训练2~3次。根据两指尖在阴道中的感受评价训练是否有效,可根据患者每周门诊随访对之前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之后的训练强度和次数。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根据尿失禁的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治愈:患者尿失禁情况完全消失,尿液诱发试验显示为阴性,iCi-Q-SF评分为0~3分。好转:患者尿失禁情况有所改善,可参加日常体力劳动,在腹压突然升高时伴有尿液漏出现象,iCi-Q-SF评分为4~10分。无效:患者尿失禁情况未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iCi-Q-SF评分为11~21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该病多发于成年已经生育的女性,病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随之加重,虽然该病不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压力性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老龄妇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社会卫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在随后的分娩过程中,产程的延长、产钳的助产、会阴的撕裂均可导致盆底韧带、肛周肌肉及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4]。值得注意的是身体过于肥胖的女性在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随之下降,更加速了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松弛,使膀胱颈下移至尿道端,产生功能性尿道变短,在腹部受到突发压力后,尿道压力上升,就会有尿液流出。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尴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功能,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和稳定性。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作用于阴道的电极释放电作用,刺激阴道周围的肌肉收缩,用屏幕显示模拟信号反馈正常和异常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将患者感知不到的肌肉收缩转换为患者能够感知到的信号模式[5]。有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治疗可有效刺激患者盆底肌肉群,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尿失禁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在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肌肉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通过自主收缩和放松肛周肌肉群,可有效增强肛周肌肉较近和较远肌肉的弹性,并且可整体强化盆底肌肉群,提高逼尿肌弹性,提高尿道闭合压力。盆底肌肉群锻炼和在患者有意识的增强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从而增强盆底的支撑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提高逼尿肌对尿液的控制力。

文献[6]报道,采用生物反馈和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更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盆底联合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特别对于轻度患者的疗效更为明显,并且盆底联合康复治疗的操作较为简便,患者可自行进行盆底肌锻炼,对于患者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2]翦薇,李南,刘娟,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40-42.

[3]杜琳,邓雅静.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5.

[4]林梅清,古艳.经会阴3D超声探查对便秘的产后妇女盆底变化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32-35.

[5]陈勤艾.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22-123.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尿失禁;盆底肌功能

由于妊娠和分娩的特殊生理过程,产妇盆底肌肉、神经系统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之产程中机械性损伤,部分产妇产后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1]。我院探讨了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8月~2013年7月在自然分娩产妇112例纳入本研究,均为单胎妊娠。研究对象剔除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恶露不净、膀胱内压力异常、神经源性膀胱炎等患者。

根据住院号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56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63±2.75)岁;体重65~76kg,平均体重(70.36±3.12)kg;孕周37.5~41w,平均孕周(39.45±0.74)w;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21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56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8.15±2.63)岁;体重66~75kg,平均体重(70.57±3.35)kg;孕周37~41.5w,平均孕周(39.38±0.69)w;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2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产妇均接受盆底肌肉收缩训练、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指导产妇收紧、阴道肌肉,15min/次,3次/d。阴道放置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检测盆底肌肉活动。采用模拟视觉信号反馈提示盆底肌肉活动状态,使产妇获得正确有效的盆底锻炼。阴道内放置电极传递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的本体感受器,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反应,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增强控尿反射[2]。

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w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实验组产妇于产后4w接受盆底康复治疗。治疗后6个月,观察尿失禁发生率,并测定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t)等盆底肌肉功能指标[3]。

1.3评价指标采用尿垫试验诊断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后嘱产妇带上月经垫,大量饮水后进行慢跑、爬楼梯、抬重物等活动。30min后检查月经垫,如发生漏尿潮湿者认为发生压力性尿失禁[4]。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明显较低,VRp、VSp、t等指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3讨论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引起产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不断增大,盆底支撑结构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韧带、神经等结构受到过度牵拉,导致会阴撕裂、肛提肌损伤、神经损伤。巨大儿、羊水过多、产程过长、难产、阴道助产等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异常情况会加重盆底肌肉损伤,增加产后尿失禁的风险。如受损的盆底肌肉在产后未得到及时的恢复,给产妇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利影响[5]。

盆底肌肉收缩训练通过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改善盆底肌肉张力和收缩性,从而增强控尿能力,。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遵循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对肌纤维采用不同频率和脉宽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模块,唤起肌肉本体感受器,以增加盆底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随意控制性。电刺激还可加速神经轴突的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使肌纤维发生代偿性增生,并有助于促进盆底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6]。

VRp是指在无主动收缩盆底肌肉时的压力值,主要反映阴道的容受性和基础张力。VSp是指主动收缩盆底肌肉时的压力差值,主要反映盆底肌肉的收缩力。t是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主要反映阴道肌肉的收缩力和控制力。本研究中所有产妇均接受盆底肌肉收缩训练、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其中产后4w开始进行治疗者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产后6w开始治疗者,提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产后4w开始进行治疗者VRp、VSp、t等盆底肌肉功能指标明显高于产后6w开始治疗者,提示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上述结果提示自然分娩产妇在恶露干净,无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炎症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助于尽快恢复盆底肌肉功能,减少或避免发生尿失禁,促进产后恢复进程。

参考文献:

[1]罗静,谭广萍.100例足月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5):638~639.

[2]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5):7~8.

[3]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257.

[4]李淑玲,廖惠璇.盆底康复训练对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