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十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十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15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一、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必须

中国集体林森林资源流转在民间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家庭承包制的同时,集体林区推进的“均山到户”在中国民间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推进“四荒拍卖”时形成了一个小峰潮;新世纪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分山到户”森林资源流转作为激活林业的运行机制,更加得以彰显。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林地流转确权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27.37亿亩的71.3%。通过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林业社会生产力。

随着中国林业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森林资源流转一词彰显魅力,各地纷纷组建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做起林业产权的交易买卖,这将有力推动中国林业向产业化、资本化的发展,促进林业要素的市场流动,促进资本与林业产业的对接。

森林资源流转是市场经济行为,森林资源作为市场元素进入市场,是资本运营的结果。为了确保森林资源资产不流失,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是森林资源流转的必须,也只有靠这个市场中介组织来制衡。

二、中国现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资产评估主要分两大类,就是有形资产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自1989年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几十件部门规章,明确规定企业在发生改制重组、合资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租赁、资产转让、抵押担保、保险、拍卖出售、破产清算等经济行为时,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这些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资产评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5年中国正式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对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人员举办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具有一定执业经验的从业人员授予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

中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林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需要,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估范围的扩大,森林资源征占、抵押、保险评估成为评估的主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组织认定了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价格机构和人员。当前,中国真正的部级(甲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不超过5家,其中,甲级3家,乙级两家。从业人员仅1300多人;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批准的省级调查设计院和规划院具有评估资质的也只有70多家。各市县没有林业专业的评估的机构和人员,业务多数由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来完成;林业部门有资质的人员也是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放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具有从事非国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资格。有大的林业评估项目也都是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或大中院校来完成;地方评估项目主管部门安排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执行的是各省的征占林地补偿办法。这几年表现最突出的是林业的司法鉴定,都是聘林业专家出据鉴定报告。

三、当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在是有好经,无好庙和好僧,好的评估规范,没有部门去很好的监督运行和操作。

1.法规不规范是导致当前评估工作混乱局面的根源。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者眼里,只要拿到职业资格上岗证书,就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然而,众多国家机构的认证、地方上的认证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认证,让不少正在找工作的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一个机构颁发的证书才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呢?

难怪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同一项工作,两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发证。比如,由国家发改委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印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人才培训中心)颁发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职业资格和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验印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认证资格。

发改委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国家林业局依据是: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企[006]529号,第12条之规定:从事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并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参加,方可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评审认定。经认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进入专家库,并向社会公布。目前中国仅有6人,试问能组织完成中国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任务吗?

可以说,职业资格鉴定市场非常混乱。不仅仅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目前的执业资格五花八门,这个市场的确有些鱼龙混杂,早该整顿和规范了。

据了解,目前中国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多达数百种,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同性质的职业培训鉴定机构相互争夺,各种形式的证书充斥劳动力市场,让用人单位难辨真假。一些培训机构的设施非常简陋,一间房子、两部电话、三个人就是一个培训机构。而且这些培训班收费极高,如一项职业经理人培训只有3天的课程,可以进行全脱产学习或者业余时间授课,学费高达6000元。有的培训班则对资格申请者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有的连培训、考试程序都省略了,这些资格证书上还都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职业资格证书”的字样,有的还具备证书网上查询功能。

各行业及各部门都在抢占职业资格鉴定市场,各种培训、审批无序竞争,使得学校和学生无所适从。例如计算机领域,各种计算机资格证书达十八种之多。

职业资格认证市场的混乱局面源于目前相关机制不够规范,一些规范运行的机构与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宣传引导和激励,一些不规范的机构与行为又得不到应有的惩治与取消资格等处理。此外,部分技术标准滞后或缺乏,一方面容易造成大家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鉴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评估不规范是导致政府与群众矛盾的根源。由几个部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到现场看看,记一记,就似为评估的做法,是当前评估市场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按资产评估办法规定,当资产占有单位的资产被征用和占用时,要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依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补偿。

现实的评估在房屋占地的弊端是:有头脑的,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在原有的房前屋后,私搭乱建,没有任何批复手续,由于城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形成非法的纪实建筑;种植业的弊端是:农地做苗圃的,没有林业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多数是将农地擅自改变用途,忙目搞种植。

苗木成为某些人手中的“摇钱树”。当遇到要征占地时,它们被资产所有者急匆匆地,成捆地临时集中栽植在一块不大的“自留田地”里,成为人们要求补偿和获得补偿的依据。

上述情况,我们的评估人员确默认,将非法建筑合法化,给予登记,顶补偿面积。苗木查查数量,甚至不查,让资产户自报,有亲属关系将得到更多的虚假资产。就这样政府也远远达不到对资产所有者的补偿标准,由于老百姓不懂,而被政府吞占。苗木培育数量和标准,根本没有按林业行业的育苗技术规程来衡量育苗的操作程序和产苗标准,价格的随意性更大,有的苗木补偿是自身价值的上百倍。多数苗木在帮助居民完成了进行讨价还价,获得补偿的“筹码”使命后,它们的命运和去向依然还是那么的不明朗,南征北战,拿到异地再用。特别是珍贵稀有树种,由于没有市场价格,漫天要价,现在的红豆杉就被炒成了天价。据说辽宁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今年都到吉林来买“占地用苗”(林业新概念),过去一棵扦插苗一年生的价格在0.3元~0.5元,而现在达到1.8元~2元;南方的一棵雪松达十几万,银杏几千元,上万元不等。苗木补偿价值应进行市场采价和利用价格评估理论来计算而得。

现在是同样的环境,在不合法的情况下,干与不干,补偿是完全不一样,是导致群众因补偿不公而集体上访的根源之一。是造成群众与政府矛盾激化发生不该发生恶果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规范和完善资产评估制度,要严格界定补偿对象和标准,规划区内非法建筑坚决不能补偿。青苗补偿要似土地用途而定,没有林业部门的生产许可,林业苗木不能视为苗木进行补偿,农业的花卉苗木也要严格界定,决不能群众种什么补什么。

四、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的建议

我们从事资产评估工作多年,我们认为,改变混乱局面,国家应尽快确定评估机构的审批机关,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人员纳入正常职称的考入评聘制度。应尽快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管理办法。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同时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证书管理工作,杜绝违规购买和乱发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一种职业的建立,不能由某个部门、协会、机构随意认定,应纳入国家行政许可,政府部门只负责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与审核,行业协会因对行业业务熟悉,可参与制定出较为可行的资格标准及考试方法。劳动部门则要加快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从业人员资格应纳入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范畴。

1.尽快确定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的认定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章,第12条之规定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属于国家行政许可范畴,由国家发改委和各省物价局组织机构和评估人员认定实施工作。

森林资源资源的核查技术要求较高,建议评估外业核查由林业部门专业调查队来完成,并形成资产核查报告。评估的内业核算由专业的评估机构来完成。林业部门应作为森林资源资产核查过程实施的监管者,资产管理部门应作为评估机构评估核算过程的监管者。

农业经营管理站是市、县、乡、镇在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它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属于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的范畴,其机构性质、人员身份与工作职责不相适应。承担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职能,却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矛盾突出(以合代转,以价代评)。它在农村资产管理中到底是充当什么角色?应尽快有个说法。

2.要尽快完善和修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决不能出现一个项目十家评,十个样的结果。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3-0214-02

被称为“第三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放活了山林经营权,落实了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确保林地经营者的收益权,大大激活了民众对林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森林资源的潜力。森林资源转让、作价入股、合资合作造林、贷款抵押等林木交易活动越来越多,从而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应运而生。

1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

1.1理论储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于90年代中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福建林学院陈平留、陈伯贤和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永安等一批学者对南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研究和探索。1996年陈平留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著《森林资产评估》。

1.2实践探索

1995年原林业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基层工作者20多人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依据我国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规定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起草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技术文本,同年由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于1997年又颁布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至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真正作为一项新兴资产评估行业予以开展。为进一歩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行为,提高评估质量,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一些省、市、县也制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1]。

2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多头管理,体制未理顺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主要有2类:一类是由国资系统批准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它们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量少,未配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未得到林业部门认可。而根据原林业部及原国资局颁布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文及国资办发〔1997〕16号文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须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证确认;另一类是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于没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等问题,也未得到国资系统的批准。且在林业系统内部,国家林业局是由计资司负责组织资格考试,核发相应的证书和印章,而省级大多是林政处等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到地方则又出现国资部门与林业部门双重管理,因而评估中易出现多头管理,势必造成管理重叠与脱节的混乱局面。

2.2评估“两张皮”,职责难厘清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这样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具体操作中易出现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分拆、高评或重叠评估等不良现象,加之评估行业自身独立性不强,易导致理论上清晰事实上难厘清的评估“两张皮”。

2.3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一般的资产评估不同,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既涉及到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法学、管理学,又涉及到林学中的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目前,国资部门批准设立的评估机构,大都没有配备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专业人才;而林业部门认可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又没有配备一般资产评估所必须具有的经济学、财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因此,2类评估机构人员知识结构配制都不合理,均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的需求。

2.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评估人员是实施评估业务的主体,评估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是评估业的生命线,其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2]。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或缺乏林学知识,不懂森林资源特性,或对评估基本理论不十分了解,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操守能力较弱;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制观念淡薄,防患风险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评估操作规范和评估准则进行公正评估,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3

关键词:金寨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20-75-02

1金寨县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作为资产的作用不断扩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且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森林作为一项资产参与各项经济活动,首先就要求将其视作资本并以货币的形式进行量化,并与其它商品一样具有可比性,才能进入市场。为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作用尤为重要。

在森林资产作为资本参与各项经济活动中,对其资产进行评估是一项基础工作。林权所有人的森林资产在交易和抵押中,必须有一个货币化尺度进行评价。乡村林场等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评估是前置条件。《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其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时,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目前,金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完成,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出现了大量的林权流转与林权抵押担保业务,开展评估、规范评估已迫在眉睫。

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开展现状

金寨县是全省林地面积最大的县,林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发展林业经济,金寨县正在努力创新林业机制,积极开展林权配套改革。

2.1建立了林权管理服务网络成立了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提供林业产权信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交易、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林业科技、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建立乡镇林权管理服务站和村级林权服务点,逐步形成“村有信息员、乡镇有服务窗口、县有服务场所”三级联动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网络。

2.2积极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按照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金寨县林业局依托“金寨县林业勘察设计室”(森林调查设计丙级资质),筹建“金寨县森茂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选派有经验、有资质的林业工程师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有6人获得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颁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几年来,共完成了燕子河、古碑、天堂寨、花石等12个乡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25份,估值16000余万元,面积逾3000hm2。

2.3规范林权流转与抵押贷款程序金寨县有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有2万hm2,在办理林权转让的过程中,我们严格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三原则,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权变更,必须在村民代表会议决定转让后,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以出具的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公开拍卖,杜绝暗箱操作。而资产评估人员必须为所出具评估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承担责任。

在办理林权抵押过程中,金寨县专门印制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申请林权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出具能证明其资产所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有相应资质机构及人员出具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质押、抵押)合同,到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审核备案。林权管理服务中心重点审核其林权是否真实、评估价值是否适当、借款额度及期限是否适当,审核合格后核发《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同时,在抵押期限内,会同抵押权人,对所抵押(质押)的林权进行监督,确保贷款的安全。

3存在问题

3.1评估市场不规范目前社会上的评估机构较多,其评估对象多集中在工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森林资产的评估涉及较少,对森林资产的特征及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以及有时会为了争夺评估业务而顾及评估委托人的不当要求,导致评估价值背离实际价值太多。

3.2可参考的交易和抵押实例较少国家近几年才开始鼓励和支持林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应运而生,林权抵押、林权交易的实例较少,加上全县森林的实物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差很大,资产评估的影响因子太多,造成评估价值容易偏离市场价值。

3.3林业资产融资难一是林权抵押周期与林业生产周期不适应。林业生产周期较长,一般收获都在10a甚至20a之后,林权抵押贷款期限较短,以1~2a居多,与林业生产周期不相匹配,容易造成林业生产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二是评估及抵押金额少。一般来说,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而其评估值只体现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的物质产品的经济价值,金融机构再按评估价值打折放贷,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目前森林资源评估、流转、保险储备、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尚未完善,金融机构为避免出现贷款风险,对森林资产抵押贷款较为谨慎,或者觉得贷款难以掌控而不愿放贷。以上种种因素导致森林资产评估难以开展。

4加强金寨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对策

4.1搭好平台,为森林资产评估营造良好条件

4.1.1搭建林权管理平台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开展林权登记、林权流转、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抵押、森林保险等各项业务,同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金寨县实际,制定林权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抵押管理办法、林权争议仲裁办法等,为森林资源的资本化运营提供制度保障。

4.1.2搭建收储和交易平台成立森林资源收储和交易中心,同时为贷款提供担保。县财政拿出部分启动资金,对部分有意转让的林地,中心进行收储并及时交易信息、及时启动拍卖交易,最大限度地盘活森林资产。对于林权人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由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进行担保,一旦借款人违约,其森林资产便流向收储中心托管,通过拍卖交易后,偿还银行贷款,以消除银行的顾虑,突破林权抵押的瓶颈。

4.1.3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与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签订林权抵押担保协议,由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为其社员(会员)贷款提供担保。社员(会员)以其林权或其有权处分的财产做抵押与银行、信用社签订借款协议,借款人以其自身的其他财产向林业专业合作社(协会)提供反担保。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已经打破了原来封闭式的模式,森林资源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96年林业部(1998年改为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颁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起,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才逐步展开,直至目前还有不少地区相关的评估体系、评估标准还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的高职教育,如何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产及怎样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开展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基本要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过一些相关的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具体讲这些课程包括:森林调查、森林经理、森林经营、森林生态学、林业政策法规等相关课程,因此一般是在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为宜。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多样,我校实行的是“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到生产单位实习1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所占课时也有限,教学工作者必须对课程的核心、重点内容十分清楚,才能熟练、准确、高效地讲述该课程。笔者在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86节(包括1个星期的实习),周学时数为6,实训课的比重占总课时的50%以上。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内容安排

(一)教材的选择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目前没有专门的高职高专教材,在其他林业专业教材中略有相关知识的讲述,但不够详细,市场上也很难找到相关书籍。笔者在教学中曾采用中国林业出版设2002年4月出版的,由陈平留、刘健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的,由罗江滨、陈平留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两本书。

(二)理论知识内容的安排

以罗江滨、陈平留主编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为教材,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内容的安排见表1:

课程内容的安排以生产应用为出发点,着重讲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财务知识、林木资产评估和林地资产评估三大部分,其中相关财务知识是难点,学生比较难掌握,需要一些练习题加以巩固,而在林木和林地评估的理论教学中,评估方法的推倒是重点也是难点,应适当调整讲解速度进行讲解,如讲述收获现值法时,可以画一时间线段轴,分清各时间点的成本与收入,然后转为现值再做加减推倒得出公式,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涉及的学科较多,评估的项目也多种多样,目前在林业生产活动中主要分为林木评估和林地评估两大类,其他评估如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学生离校工作以后应用较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开设了以下实训项目,见表2。在课程实习的一周则按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中规定的要求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提供完整的图、表及报告。

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式、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的教学要与生产密切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因此结合生产是必需的。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教学中结合生产实际的途径有多种,笔者总结如下几点:一是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学习改课程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是来自农村,可以采用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上课讲解的例子,如果需要还可以在课后帮助他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在实习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木材交易市场、资产评估事务所调查收集所需的数据、了解行业特点及了解木材交易情况。三是利用校(下转第52页)(上接第23页)附属林场的独特优势,如在采用市场价倒算法评估成熟林林木价值这个实训项目时事先联系了解林场哪里的林木要砍伐,待做完实训后,将评估的结果与实际价值比较;在采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幼龄林林木价值时,让学生亲自参加林场的实际造林,然后再用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评估的准确性都可以有很大提高。

同时为让学生更注重实践环节的质量,在期末成绩中实训项目的成绩与期考的卷面分所占比重为4:6,还可向学校申请采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际操作考核代替笔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二)生产实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实例在采用的教材中有,为了让学生更加对改课程感兴趣,可以用本地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报告和相片作为例子(需注意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内容一般是保密的,例子应用时要对数据进行修改),学生也可以用例子作为模板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都可用于参考。在实训过程中也可按照学生的兴趣要求对目前流行的树种如速生桉树进行评估,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综合性强,技术性高、发展快并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学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教学工作者来说除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外,参加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实践中总结丰富的经验,教学中才能够抓住重点,解决难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门课。

【参考文献】

[1]陈平留,刘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5

摘要:本文是在分析现有GiS技术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用的基础上,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践需求出发,提出了以GiS技术为基础建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具体分析了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开发方式。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的建立将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GiS;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

1.引言

随着我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由于评估手段的技术研究方面仍比较落后,严重滞后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手段的技术研究是评估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成为评估技术研究的主要课题。由于森林资源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评估实践中涉及宗地分布地形图、小班资源数据、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如何通过一个方式将这些数据有机组合起来,生成评估工作所需要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即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引入GiS技术,建立以GiS技术为基础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用型的技术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可视化功能,但就具体的应用领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专业应用的需要。如果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模型与GiS有机结合,既充分利用GiS的数据管理能力和空间分析功能,又应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模型进行各项评估工作,无疑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本文在分析了前人对GiS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应用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并对基于GiS技术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

2.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学者对于GiS技术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用研究非常少,主要有这几种应用方式。学者于洋[1]利用arcGiS9.0软件,制作用材林各优势树种、各年龄面积分布图、各龄组资产分布图,用图形比较直接形象直观反映评估结果资产状况。这种研究是将GiS和用材林资产评估模型分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没有深度融合,仅仅停留在数据文件交换的水平上。张年生等学者[2]借助GiS的空间分析与显示功能,结合计算机程序的灵活计算功能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自动实现评估值的计算,为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这种系统设计思路的构想可移植性较差、设计还不够全面。

本文是在分析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实践具体需求的基础,利用GiS技术,构建设一个基于完全一体化的内嵌式结合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其基本方法是进行GiS的二次开发,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模块,构建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一体化的内嵌式结合系统不仅能进行数据之间的交换,更主要的是实现了内核一体化,在操作方式、功能模块方面可以进行内部无缝的链接,实现了整体的集成,如图1所示。

3.系统设计

3.1系统设计目标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开展的实际情况,系统目标主要是解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计算量大、评估结果与图面资料不够直观形象、项目管理松散等问。系统的目标为:①自动生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将采集的数据录入系统后,直接生产评估报告。如业务流程相关文档填写、评估过程以及各种形式的评估结果汇总表和各种直观的专题图等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

②输出评估结果明细表、评估结汇总表及对应专题图。

③力求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数据共享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比如可以在该系统基础,增加开发房地产估价、矿业权评估等模块,可以进一步形成一个基于GiS技术的资产评估系统软件,也可将该系统与RS软件系统等连接问题。

④能提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管理功能,比如数据更新、评估项目管理等内容。

3.2系统设计的结构

系统是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界面下,调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进行评估和信息查询。系统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模型库是将森林评估技术规范标准(DB35/t642—200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中的评估方法转变成评估模型,主要由林木资产评估模型、经济林资产评估模型、竹林资产评估模型、林地资产评估和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模型组成,共计5类资产29种具体方法。模型库是按一定组织结构形式存储多个模型的集合体,模型之间不仅可以相互独立,而且可以互相组合。

知识库存储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相关知识和经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的专家知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与评估有关的规范,如相关评估法律法规。②有关评估基础理论和方法:包括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公式计算方法等。③启发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师的指导下,通过学量的评估案例,间接地获取资产评估师的评估经验。知识库目的就针对评估对象,结合评估目的、收集资料情况及相关评估经验,确定合适的评估方法。

GiS辅助评估部分的功能除了实现GiS软件内部的分析显示查询的功能外,还需要利用GiS二次开发拓展其他的功能。

3.3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3]是用于描述、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程序系统,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建立、删除、修改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存储、检索、排序、统计等,现在应用较多的是关系数据库如microsoftofficeaccess2007、oracle9、SQLServer2000等。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5],其中对于空间数据库的操作可以通过使用GiS软件的控件开发进行,如mapobjects、arcGiS、arcobject。

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一般是评估对象对应1∶10000地形图,主要包括小班分布图、林相分布图、森林资源分布图、行政区划地形图等。图形数据的采集主要由地形图、行政图等地图扫描、配准、矢量化输入,并在arcGiS9.0中对其进行配准并通过数据分层、属性编码和空间索引设计,建立空间数据库。

属性数据主要有采集和更新得到,采集是通过样地调查数据和小班调查数据直接输入或将已存在其他数据文件经过格式转换读取,更新是利用已有的调查成果数据,如一类、二类、三类调查、专项调查数据库,根据变化情况,可对原有数据进行更新到评估时点数据。

3.4系统的功能设计

从总体来说,建立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既具有数据管理功能和事务管理功能一般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它必须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要求能够把模型库和数据库结合起来辅助评估人员完成评估工作,降低评估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减低评估人员的主观臆测性,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合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要能保证评估人员的能动参与和决策,即从评估开始到评估结果最终确定的整个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都参与其中,同时又要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评估人员做出判断和决策。同时,还应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开放性方面的要求。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作业特点和GiS特点,基于GiS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功能设计如图3所示。

4.系统开发

根据目前主流的GiS二次开发平台,本系统以eSRi公司的arcinfo为平台,运用arcobjects组件库和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Basic7.0进行开发,即VisualBasic7.0的应用程序中,利用ao直接将GiS功能嵌入其中,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数据库系统采用microsoftofficeaccess2007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将数据流向分成两组:一是利用ao控件开发管理和控制空间数据,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和分析;二是利用aDo组件技术访问属性数据库,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系统的开发结构如图4所示。

5.结束语

本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程序化、软件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评估结果计算准确性。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主要是小班数据、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地形图数据管理,评估操作流程管理、评定估算、评估报告生成、报表和专题图输出。本系统就是利用GiS技术强大的信息储存、管理、运算、动态管理及跟踪、图形显示、二次开发等功能,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初步构建基于GiS技术支持下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将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法。目前来看,理论是完全可行的,但真正实现工作量非常大,有待学者进一步研究开发。(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洋.基于GiS的梅城林场用材林资产评估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2]张年生,王国华,蒋共和.基于GiS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系统的设计[J].国土资源导刊,2009,05:64-65.

[3]胡宗庆,王李进.基于webGiS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信息系统[J].华东森林经理,2007,03:77-80.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6

abstract:thetransferofforestownershipistoshortenthecycleofforestmanagementandanimportantmeansofactiveforestryeconomy,butbecauseoftheintroductionoflawsandregulationsaboutthetransferofforestownershiplagged,transferofforestownershipisnotstandardized,andmostofthecollectiveassetsarelost.therelevantdepartmentsshouldformulat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toregulatethetransferofforestownershipaccordingtothelawsandregulations.

关键词:林权流转;流转;法律法规

Keywords:transferofforestownership;circulation;lawsandregulations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310-01

1辽宁省集体林权流转现状

据初步统计,辽宁省集体林权流转宗地数累计达28.6万宗,流转面积达1116.2万亩,流转林木蓄积量达4077.8万立方米,流转金额达58亿元。2010年,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辽宁省的清原、本溪两县列入国家林业局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全省林权抵押贷款面积231.8万亩,贷款金额达39.6亿元,其中农户抵押贷款面积193.4万亩,贷款金额达26.3亿元,涉及农户2.7万户。全省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28个,其中24个为发改委物价部门审批成立。有资质的评估师达307人,初步满足了全省森林资源流转价格评估需求。为了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2010年4月2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林业厅《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0〕17号),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

2辽宁省集体林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出台滞后,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1998年新修订的《森林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规定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或称林地使用权可以进行流转,截至目前为止,从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一部规范林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对林权流转缺乏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法律约束。

2.2有关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流转尽管有所规定,因无罚则难以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但对于发包方不按上述规定发包,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在林改前大量的暗箱操作留下的隐患难以解决。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2.3林权流转管理不规范。由于没有规范的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很大一部分林农流转时私下交易,不履行合同备案程序,林权转让不经过集体经济组织同意,也不及时到林业部门办理林权证变更登记,有的虽签订流转合同,但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和流转期限不明确;有的在流转时没有现场勘界,四至不清,面积不符,等等,造成一些违法的、不规范的流转,再加上林权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林农对政策的不了解和经济利益的驱使,致使大量的林地以转让的方式集中到个别林地经营大户手中。

2.4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辽宁省目前已建立40个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但有一些县区没有争取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机构没有正式批复,规格也没有达到副科级,人员也没有批编,资金来源不明确,服务中心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得不到保障,省林业厅虽然筹措了一部分资金,但对服务中心的长期运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造成在管理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不稳定,不利于林权管理服务职能的长期发挥。

2.5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一是管理职能不明确。2006年以前,遵循国务院的第412号令,评估机构由国家发改委归口管理,省归口物价主管部门管理。2007年国家林业局与财政部联合出台了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归口林业局和财政局管理,但是,关于评估师资格的确认、建立评估机构的程序等,一直都没有明确规定,使得这项工作处于盲目无序的工作状态,已建立的中介评估机构由于得不到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管理,评估队伍专业性差,出具的评估报告质量不高。二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资产评估,多为由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

3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林权流转。林权流转就是要实现林地、林木资源配置市场化,从而落实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因此必须制定和完善林权流转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办法,明确流转的原则、方式、程序、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罚则等。

3.2加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正确引导林权流转。要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建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机构长效机制,稳定工作人员队伍,加强组织培训,完善服务内容,把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列入财政一般预算。国家应加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把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资金扶持长态化,并建议把扶持资金纳入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完善服务中心办公软件方面的建设,建立规范的林权流转交易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引导林农依法合理交易。

3.3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科学指导林权流转。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要尽快畅通渠道,明确职能,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四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管理,提高评估质量。

3.4加强林权流转合同管理,监督完善林权流转。林权流转合同管理是林权流转管理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明确林权流转管理机构,明晰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避免职能交叉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充分、合理地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依法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和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机制,制定林权流转登记簿,做好流转合同登记备案,把林权流转合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确保林权流转规范、科学、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沈文星,吕祥熙.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7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林改工作高度重视。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6月8日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这是继20*年中央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中发[20*]9号)之后的又一个关于林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林业工作的总动员。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央10号文件精神,通过交流各地林改工作经验,进一步探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加快推进林改示范区工作。刚才*、*、*、诸暨、*等市县介绍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蓝晓光同志对他们的发言,作了非常好的小结,他们的改革措施比较有力,工作比较扎实,成效也比较明显,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谈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省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

今年年初,我们在*召开了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专题交流安排深化林改有关工作。会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林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林农期盼的焦点,也是林业发展新的切入点。各级政府已把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普遍加强了领导,全省各市、县都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机构。一些地方还采取有力措施贯彻*会议精神,如*市召开了由各县(市、区)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县长和林业局局长及市级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市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会议,认真部署配套改革任务。目前,*市各县(市)行动迅速,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市市委、市政府专门听取了林业局的深化林改工作汇报,分管副市长带领林业、人行、银监、保险、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到*、*等地专题调研金融部门如何支持林改工作,破解农村融资担保难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森林资源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绍兴市政府也组织了有关部门专门到*、*考察林改工作。

二是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森林资源流转、盘活森林资产、转变经营机制。继*市后,*市也出台了《*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市与有关金融机构联合下发《关于扎实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宁波、金华等市起草了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办法等政策文件。还有不少的县(市)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改革的有关政策文件。*市六个县(市、区)政府都已出台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诸暨等地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嵊州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出台了《林木保险条款》,*等一批县(市、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套改革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为推进我省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是各项改革举措扎实推进。随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省配套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最近,省林改办对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工作进行了一次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加强了林权登记管理工作,实现资源和林权证管理动态化、日常化、规范化。*市各县及*、*、*、*、诸暨等22个县(市)建立了林权管理机构,完善林业要素市场,规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程序。森林资源资产化程度不断提高、林农信贷已接近2亿,林木、林地流转面积已达305万亩。社会化服务体、林业专业合作社也正在迅速发展,到目前,全省已建立了836家林业专业合作社。从事山林托管经营的专业户达3.58万家。最近,我厅确定了*市和*、*、*、*、*、*等6个县(市)为我省省级林改示范区,正式启动林改示范区工作。

四是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既是林改的基础工作,也是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提高林权管理质量,规范山林地籍档案资料,建立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等都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委托浙江林学院开发了软件,6月初,林改示范区的市县率先行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云和、*、*、*等县迅速组织力量,安排经费,制定操作规程,确定重点乡(镇)、已初见成效。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10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对加快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贯彻中央10号文件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央文件深刻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确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制订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学习领会中央10号文件精神,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央文件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它有利于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破解“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明确了林改的总体目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深化改革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中央提出全国用5年时间完成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地区要集中时间进行配套改革。

三是规定了林地承包经营期限。中央文件规定林地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统一规定林地承包期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政策,充分表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给予农民承包经营林地林木的“定心丸”。

四是提出了实行商品林和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公益林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支持。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给予所有者或经营者合理补偿。公益林建设投资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按照事权划分,分别由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文件规定“对商品林,农民可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这里体现了三项政策的放开,一是只要不违背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对其林地要种什么、什么时间种、培育目标是什么等经营方向可以自主决定;二是只要不违背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可以选择单独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模式,享有生产经营自;三是木材作为商品,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卖、怎么卖、卖给谁。从政策赋予承包人的生产经营自,发包人和其他任何第三人都无权进行干涉。中央文件还提出公益林可以合理利用,可以开发林下种养业,开展景观旅游等。

五是强调要规范森林资源流转。针对中央文件前的承包和流转行为提出:合同规范的要维护、不规范的要完善、违法的要纠正。承包经营人可依法对山林流转,一是允许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了林权流转市场,有力推进森林资源经营向资产、资本经营转变,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减轻森林资源限额采伐的压力;二是设定“依法、自愿、有偿和不改变林地用途”作为必要的前提,有利于农民利益维护和林业发展,为依法公平交易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放开林权流转方式,只要法律没有禁止,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选择流转方式。

六是突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央十分重视对林农利益的保护,要求保障其收益权。提出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可实行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实产权。对未承包到农户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要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要保障公平交易,防止农民失山失地。

七是强调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要求各地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大力发展对林业的小额贷款。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对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是实现金融机构、农民、政府多赢的工作。金融机构主要研究解决林业信贷产品开发、林业信贷投放数量、林业信贷担保方式、信贷风险防范以及处分抵押物的法律问题等,进一步完善林业信贷办法;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林权抵押登记职能,在抵押期间不得批准采伐、不得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风险,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

八是提出扶持发展林业合作组织。要求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专业协会,充分发挥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作用。一是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公司+农户等组织。国家重点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对外为社员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林产品,对内为社员采购林业生产资料和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功能。所以,发展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要。前阶段,我到*了解了杨梅专业合作社。大家知道,杨梅的时间很短,保鲜困难。而专业合作社有保存的技术,他们把杨梅收储起来。这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千家万户,使农民的杨梅收益提高。二是林业专业协会,包括“防火、防盗、防病虫害”联防协会、科技协会、法律协会、信息协会、产业协会、花卉协会、种苗协会、造林协会等群众性联合组织,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事。同时,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制度和评估制度。

九是强化林业基础建设和建立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造林、管护等补贴制度。对防火、森防、种苗给予补贴。对森林抚育、珍贵树木等给予扶持,林改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适当补助。

十是强调加强林改工作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对领导干部、林改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基层林业工作机构建设,明确专门的林权管理机构。

三、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中央10号文件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快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机遇,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符合我省林业实际的各项改革措施,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调整规范林业经营方式,创新林业投融资体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步伐。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又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广大林农的长远利益、涉及林区的长治久安。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还没有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机构的,要积极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健全调整领导机构,负责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工作中做到队伍不散、责任不变,经费不少。各级林业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同时,要争取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履行职责、协作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当前各级林业部门要抓紧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中央10号文件精神,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文件精神和我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典型经验,抓紧编印中央10号文件宣讲材料,分期分批对林改骨干进行培训。

二是要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我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各地要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步伐,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我们要求在9月底之前,除舟山、嘉兴两市以外,其余9个市必须至少选择1个县(市、区)作为市级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试点县(市、区),并在年底前明确试点任务,开展实质性的贷款工作;已开展试点工作的市县,争取当年贷款规模有较大增长。

三是要及早谋划落实政策性林业保险工作。为解决林农“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政策性森林综合险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公益林、用材林、经济林、毛竹纳入保险对象,台风、雪灾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火灾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今后林农只要参加了政策性森林综合险,如果遭受了森林火灾、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林木损失,就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而且经济林、竹林的保费较低,林农自身只需交纳每亩1元钱左右,最高赔付额可以达到每亩500——800元。在这项工作上,省里下了很大的决心,也做了很多工作,一旦启动,各地要迅速行动,全力抓好落实。

四是要抓紧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服务对象是林业生产经营者,评估内容是森林资产,直接与林权抵押、林业保险相关联,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任务十分紧迫。各地要对照《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产权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评估专家和评估咨询人员这一人才资源,通过充实评估咨询人员来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机构,使我们现有具备丙级以上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资质的专业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额在100万元以下项目提供合法的评估咨询报告,解决当前量小、面广,直接面向中小农户的林权抵押业务评估需求。要通过现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评估专家的组合、挂靠等形式来组建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解决开展规模较大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的需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8

第一条为规范森林资源转让行为,保障森林资源转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森林资源,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森林种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以下五类: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森林资源转让,是指森林资源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将其可以依法转让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按照法定程序以有偿或者互换的方式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林地的所有权不得转让。

第五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取得权属证书的森林资源的转让及其管理活动。

依法征收、征用或者占用林地致使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发生转移的,不适用本条例。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转让的管理工作。国有森林资源的转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森林资源转让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森林资源转让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二)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三)自愿、平等、公开、合法;

(四)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

(五)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八条依照本条例转让取得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再转让。

第九条森林资源转让后,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的保护义务和责任同时转移。

第二章转让范围

第十条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资源不得转让:

(一)本条例第十条规定之外的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二)山林权属有争议或者不明晰的;

(三)没有权属证书的。

第三章转让管理

第十二条国有森林资源的转让应当依法采用拍卖、招标的方式并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

国有森林资源以外的其他森林资源的转让除可以采用拍卖、招标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森林资源的转让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权限,由转让人报经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国有森林资源的转让,由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转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已依法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资源需要流转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资源的转让,在报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前,还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第十四条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下列权限对转让森林资源的申请进行审核或者审批:

(一)面积500公顷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

(二)面积5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

(三)面积1000公顷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

第十五条转让人申请转让森林资源,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向负责审核或者审批该森林资源转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

(三)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及地形图、林种、树种、林龄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受让的森林资源用途说明;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转让共有或者合资、合作经营的森林资源的,还应当同时提交共有人或者合资、合作各方同意转让的书面意见。

转让国有森林资源的,还应当同时提交拟转让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报告。

转让集体森林资源的,还应当同时提交拟转让森林资源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同意集体森林资源转让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第十六条受理转让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转让的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在转让的森林资源所在地及相邻乡镇,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布告的形式予以公告,公告期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七条转让森林资源的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受理转让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或者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其中转让国有森林资源的,应当在审核同意后3个工作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转交审核材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审核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抄告同级林业主管部门。

对公告期内有异议的,由受理转让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后,再按前款规定办理;复核工作应当在公告期满后30日内完成。

第十八条以拍卖和招标方式转让森林资源的,按照有关拍卖、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转让森林资源必须签订转让合同。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转让合同应当报同意或者批准转让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国有森林资源的转让合同还应当报批准转让该森林资源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森林资源转让合同的内容由转让人和受让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人和受让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

(二)转让的森林资源的林地类型、坐落位置、面积及四至界线地形图、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等;

(三)转让价款和支付方式;

(四)转让期限及起止时间;

(五)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责任;

(六)合同期满时森林资源存量的补偿;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制订森林资源转让合同的示范文本,供森林资源转让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参考。

第二十一条受让人按照转让合同的规定支付转让金后,应当会同转让人向核发原森林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受让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用途,对转让的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护。

第二十三条森林、林木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的转让期限为15年至70年。

第二十四条受让人再行转让森林资源的,应当告知原转让人,并不得超过合同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原转让人的合法权益;剩余期限低于转让林种的生长周期或者一个轮伐期的,不得再转让。

第二十五条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转让,其转让金应当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为基准。

第二十六条国有森林资源的转让金应当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用于职工安置、清偿债务以及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管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有资产、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国有森林资源转让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转让后的森林资源由转让前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其森林、林木的采伐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采伐量纳入该县(市、区)的森林采伐限额。

第二十八条森林资源转让后应当进行更新造林的,受让人应当于当年或者次年内,按照管理该森林资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完成迹地更新造林,并通过该林业主管部门的造林质量验收和成林验收。

第二十九条转让期限届满时,森林资源郁闭成林的,其郁闭度不得低于0.6;未郁闭成林的新造林地,其造林合格率和成活率不得低于85%。

第四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三十条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转让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其他森林资源的转让是否进行资产评估,由转让人、受让人双方自行决定。

第三十一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当由依法成立的评估机构进行。

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必须具有3名以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十二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规程和办法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自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出具之日起满2年后转让的,应当重新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转让人转让森林资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办理森林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不准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转让森林资源的,其转让行为无效,责令限期改正。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未经批准转让森林资源的,其转让行为无效,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没收违法所得。

(三)弄虚作假,骗取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转让森林资源的,其转让行为无效,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四条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资源未经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而转让的,其转让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受让人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四项规定,擅自将林地改为非林地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改变林地面积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二)未按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完成迹地更新造林的,责令限期完成造林任务;逾期未完成的,可以处以应完成而未完成造林任务所需费用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转让期限届满时,森林资源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处以恢复该森林资源所需费用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弄虚作假、的,其评估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该评估机构处以收取的评估费用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从事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森林资源转让变更登记过程中,、、,对不具备转让条件的森林资源进行变更登记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9

关键词:林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底价;资产评估;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S750;F32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59-05

收稿日期:2012-10-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YJa630182)。

作者简介:蒋莹(198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业财务会计。email: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强流转管理以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保障公平交易,防止农民失山失地。”营林者的资产经营意识逐渐加强,林权有偿转让现象越来越普遍,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盘活了森林资源。随着中国林权交易所、南方林权交易、华东林权交易所、江南林权交易所等各地产权交易所的相继成立,林权交易在全国越来越频繁,林权交易平台建设和流转价格管理受到普遍重视。在林权交易市场内,不同的交易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流转价格,而价格是农民林权流转决策的关键。探究林权流转价格的形成方式,可以对健全林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规范林权交易行为提供新角度。

江西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业用地1073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42%。其中集体林873万hm2,占林业用地的814%。活立木蓄积量445亿m3,森林覆盖率631%。林业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2004年,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场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综合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针对江西省林权交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展开研究,可以对完善林业交易市场提供建议,为全国其它地区林权交易提供经验借鉴。

1林权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是江西省林业厅直属的全国第一家区域性林权交易所,于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交易所主要负责林地、林木产权交易信息、林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全省统一的网上林权交易系统,开展森林资源网上远程交易。南方林权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目前江西省境内已发展74个交易会员,每个会员单位可以在各自的交易中心组织交易。截至2012年5月,交易所通过交易会员已开展林地、林木交易1100多宗,成交面积为387万hm2,成交金额13亿多元,交易范围辐射周边20多个省市,成为全国第一家省级统一管理、辐射周边省市的区域易平台。林权交易所运行以来,全省林地林木价格大幅上涨,木材收购价平均上涨了2倍,毛竹价格平均上涨了3倍,林地林木流转价格翻了几番,部分林业大县的变化更为明显。

以奉新县为例,木竹收购价大幅提高,每支标准竹由林改前的4元提高到16元,木材均价由220元/m3提高到1000元/m3。截至2010年7月,奉新县已完成林权交易133宗,流转面积为4424hm2,交易金额12136万元。林权交易中心采取拍卖的方式,使林农的流转收益大大提高。如甘坊镇邓长林林场林权拍卖底价为110万元,成交价154万元,净增43万元;澡溪乡杨坪村山林经营权拍卖底价为88万元,成交价166万元,净增78万元。

铜鼓县毛竹价格由林改前的每根5元提高到现在的18元,杉木价格由130元/m3提高到1100元/m3,林地流转价格由每180元/hm2提高到1350元/hm2。截至2011年,全县共流转森林资源宗地3788宗,流转面积为38万hm2,交易金额505亿元,交易价格从平均4650元/hm2提高到22005元/hm2。其中林权交易中心共处理森林资源拍卖98宗,拍卖面积为64hm2,成交金额10111万元。

南方林权交易所及各县市林权交易中心的建立,拓展了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升值空间,通过规范流转,不仅提高了交易价格,保障了林农合法权益,而且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加快了林权流转市场化的进程。

2林权流转价格的形成方式

通过对南方林权交易所以及各地的林权交易中心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凡通过南方林权交易所及各地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流转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价格都是通过拍卖、招投标、协商或挂牌方式形成。

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6期蒋莹,等:江西省林权流转价格调查研究

21拍卖竞价

拍卖是设有保留价的增价竞拍,为吸引更多的竞价者,拍卖的起拍价一般稍低于保留价。竞买者在起拍价的基础上按规定的加价幅度加价,只要最后最高的出价不低于保留价,即宣布成交,包括现场拍卖和网上拍卖。

现场拍卖是传统的拍卖方式,需要拍卖师主持,拍卖开始后,竞价方举牌或口头报价,由现场录入人员录入报价系统。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拍卖师有权适时调整加价幅度。网上拍卖也称为网络竞价,是一种利用电子化手段,应用网络、视频、数据库和电子屏幕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拍卖活动。竞价人可以通过其它交易会员单位远程参与报价,也可以自行登录林业产权交易网站该项目的网上交易大厅参与报价。这种竞价方式解决了地域受限的问题,扩大了竞买范围,也降低了对拍卖师的依赖程度,能有效防范围标、恐吓等行为。

22招投标

在林权交易市场中,国有林场的出让通常采取招标的方式,按照设有保留价的“明标暗投”方式竞标。根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条例规定,国有林场进行森林资源转让时必须有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并以经省级林业部门核准的资产评估价为作价依据。因此,招标单位一般都将此资产评估价设为保留价。在竞标之前,竞标人需充分了解竞标标的采伐四至范围、实物数量等情况,以对竞价标的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竞标过程中,起标价予以公示,保留价密封。竞标者在自己的竞标单上填写竞标价,互不干扰,并当众递交主持人,全部递交完后,由主持人对投标人名称及价格进行唱标,并当众拆封公布保留价,不低于保留价的出价最高者为中标人。

相对于拍卖来说,招标对投标人是有资格限制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保护,避免国有森林资源的大量流失。

23协商定价

协商交易是普通农户之间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流转方式,当前,南方林权交易市场探索了一种场内协商定价模式,这种方式不同于普通的协商流转,而是借助林权交易中心的网上交易大厅,由多个竞买者参与,共同竞争。竞买方交易大厅界面下方设有“报价”、“不再报价”、“放弃”按键,转出方交易大厅界面下方设有“接受”、“不接受”、“请继续报价”按钮,供竞买方和转出方决策。所有报价和决策都录入报价系统,从竞买方开始报价起,竞买方和转出方之间就展开决策,大致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协商定价中竞买方与转出方的决策流程

Fig1Decision-makingprocessofbuyerandbiddersinpriceconsultation

在交易过程中,竞价方和转让方可进行协商定价。新兴的协商定价模式引用了市场竞争的机制,使更多的竞价者参与进来,克服了自发、隐性、无序的流转状态,人性化的协商使流转双方的效用得到提高,利益分配更趋于公平。

24挂牌出让

挂牌出让最初是出现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由出让人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林权交易市场将挂牌出让方式引用到林地上,是一种合理的尝试,利用网络系统运作,操作简便,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交易成本。与其他竞价方式一样,挂牌也设有最低交易价,在挂牌规定时限内,若其他交易条件符合,且报价高于最低交易价,即宣布成交。据统计,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平均价格分别为协议出让价格的432、603和334倍,持续时间较长,从这个角度讲,与招标和拍卖相比,挂牌出让的价格与起始价最为接近,在竞争不太激烈的环境中进行,有利于竞买者的理性报价。

目前,在南方林权交易市场中,网上挂牌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还处于测试阶段,真正的网上挂牌交易系统还没有正式启用。

不难发现,在林权交易市场中,不论是拍卖、投标、挂牌还是协商,所有的定价模式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在参与竞争之前,每个参与流转的标的都设有一个底价,又称保留价。保留价是林权流转价格形成的基础,过低的保留价可能导致低价成交,不利于转出方的利益,过高的保留价导致难以成交,带来较高的交易成本。

3底价的确定方法

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转让应当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其它森林资源的转让方式以及是否进行资产评估,可由转让方、受让方协定。

因此,当前林权交易市场中交易底价的确定并不统一,对于个人所有的林地转让一般都是委托当地林权交易中心或者林业部门评估,并出具评估咨询报告作为参考。

以江西省铜鼓县为例,截至2011年,铜鼓县林业局以县林业调查设计队为基础,对581起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估,评估值近72亿元。评估流程包括申报立项、资产清查、评定估算、审验确认4个阶段。

31林地资产评估

1)林地分级。为了便于操作、统一标准,在评估中采用林地位置、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等量化因子,将林地质量分级,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4]。

说明:以上所指的林地位置,是指小班中心与指定道路距离,土层和腐殖层厚度均指平均数。林地位置、土层厚度、腐殖层厚度3个评定条件缺一不可,有一条不符合,评定等级向下一级靠。

2)林地地价的估算。根据同龄林地估价公式,结合林地质量综合等级标准,计算出全县林地估价参考价。计算公式为:

3)经济林、果木林等资产评估参照毛竹林评估公式进行。

4林权流转价格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江西省林权交易情况来看,林权流转市场化得到了空前发展。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加快了林权流转市场化的进程,全省林地林木价格大幅上涨,但林权评估工作并不规范,很大部分的林权流转还呈现弱市场化现象,林权流转价格体系不完善,林业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手段仍有待加强,对于流转价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农户间协商交易较多,价格难以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形成

铜鼓县流转的3788宗案例中,仅有98宗通过林权交易中心进行拍卖交易,其他3690宗都是通过场外协商的方式流转,协议流转占据了当地流转案例的大多数,林权交易中心的拍卖、招投标交易方式并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同。

很多林农认为林权交易中心的流转程序太复杂,而且小规模林地在林权交易中心难以形成购买意向,因此通常都是自行寻找受让方或转出意向方协议流转。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先请当地的林权交易中心评估一个参考价,流转双方经过权衡并洽谈,并讨价还价一番,协商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价格,最后到当地产权交易中心登记。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民对林地的估价意识较弱,不到林权交易中心评估,而是农户之间自行商讨价格,私下成交。

相对于拍卖和招投标定价模式来说,协商价格不是通过自由竞争方式形成,不易反映出林地林木的真实价值,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易扰乱林权流转市场的秩序。

42缺乏科学的流转评估制度,价格评估机构缺失

根据《江西省关于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意见》第三十三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应当由依法成立的评估机构进行,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必须具有3名以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而实际情况与之相脱节,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规范的流转评估制度,全国范围内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少有,基层队伍中几乎没有专业的评估人员,林业评估部门资质不够,评估制度的缺失导致评估管理工作非常薄弱。

铜鼓县林业局以县林业调查设计队为基础,对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估,这些林业技术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明确界定,评估程序简单,评估结果面临很大的风险。

43评估方法的选择较为简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划分林地等级的评定指标只考虑林地位置和土壤肥力,在实际情况中,林地质量还受到地形、坡度、坡向等因素的影响。坡度按陡峭程度有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之分。坡度越陡,土壤蓄水能力越低,在重力作用下地表土易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坡向影响了日照的时数、强度,使林木的生长速度受到影响。

林地林木估价的方法较单一,以针叶林、阔叶林采用市场价倒算法为例,市场价倒算法没有考虑收益的折现,只适用于当年采伐的成熟龄林木资产的评估。但在实际经营中,很多经营单位在林木还没有成熟时就需要把林分流转出去,这些林木多数短时间内不宜采伐,市场价倒算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不同林龄的林木估价。

44完善的价格体系尚未建立,价格形成机制缺失

受区位因素、经营目标、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农民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林地资源的价格以极差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开展了林地分级分等工作,而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施,就导致没有可供参考的指导价格,在林权流转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流转价格体系自然就会混乱。林地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在市场上基本找不到同质的替代品,每一片林地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的表现特征,不同的林地质量,价格不同,不同的林业用途,价格也不一样,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林地价格标准。

5规范林权流转价格的对策和建议

51建立系统的林地市场价格机制,加强森林资源评估工作

我国林地市场的价格机制还未建立,影响了林权交易的正常运行。合理的林地市场价格机制应该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首先,要制定林地分等定级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林地分级定等工作,参照农业用地估价方法,构建农村林地估价指标体系,将坡位、坡向、地形等影响立地质量的因子一并考虑进去,确定不同等级的林地流转基准地价。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林权流转评估制度,规范市、县级等基层评估工作,在运用科学合理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简化评估程序,提高评估流程的可操作性。最后,要建立森林资源评估准入标准,定期组织评估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在评估过程中,对评估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要加以明确界定,坚决打击、的行为。

52积极培育林权交易市场,引导农民进场参与竞价

1)以省级林权交易所为基点,在各县市发展更多的交易会员,完善各省市林业网链接功能,进一步扩大林权交易市场规模;加强网上交易大厅升级改造,打造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以服务农民为宗旨,制定详细的林权流转流程图,为山区农民进场交易提供便利。

2)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交易中心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运用多种形式和多条渠道,持久、广泛地宣传。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橱窗;利用办好的橱窗、展示厅、电视、报纸及时准确林业信息;通过向客户发短信、印发信息资料、与农民沟通等形式,加深农户对林权交易中心的认可,引导农户到林权交易中心交易。

53规范林权交易市场,为市场竞价提供良好的环境

1)规范拍卖、招投标等各种竞价流程,对竞价全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存档统一管理。针对不同的的竞价方式,制定不同的流转程序以及与市场相适应的管理办法,防止炒卖林地,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2)全面推行流转合同管理制度,使用统一规范化的格式合同,确保依法形成流转关系,对流转合同、权属变更登记进行审查,严格杜绝代签,减少林权纠纷。

3)制定林权流转监督管理办法,对林权交易中心的交易过程进行监督,严格制止暗箱操作,控制腐败;坚决打击乱收费、乱罚款、乱压价的行为,切实制止垄断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使林权流转市场定价更加规范、合理。

6结语

江西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率先在全国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林业改革的一面旗帜。南方林权交易所交易方式的多样性,是对林权市场定价的探索,在对底价评估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合理的林权流转价格形成。鉴于江西省林权交易市场中价格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规范的林权流转机制,加强森林资源评估工作,充分发挥林权交易所的平台作用,引导林农进场交易,促进林权流转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娟,刘艳芳城市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中竞价人的理性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5(23):47

[2]江庆红,何凤群,张静电子竞价应与传统拍卖相融合[J]产权导刊,2009(10):66-67

[3]李卓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挂牌交易之浅见[J]民营科技,2012(5):11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篇10

[关键词]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5-0076-04

一、林权抵押贷款产生的背景

林权抵押贷款是随着我国以林权明晰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和深入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

1、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简要回顾和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1981年以来,一直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开展了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二是开展了以开发者取得稳定使用权的“四荒拍卖”;三是2003年以来开展的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内容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福建省是我国新一轮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个试点省份。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展开。

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概括地说,就是有效落实“四权”,配套改革跟进。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通过林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把林地的经营权落实到户、到人,明确林业产权,从而使山林有了实实在在的产权主体,并确立了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二是开展林权登记,发放林权证。通过对林权证上所涉及的山林的面积、四至、树种等相关内容加以核对、确认和登记,并将证书发放给林农,从而从法律上明确林农对山林的产权,确保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通过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建立统一、公平、高效的林权交易市场,畅通林业经营者的森林资产变现渠道,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四是深化林业配套改革,落实林业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

2、林权抵押贷款是伴随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产生的金融创新产品

正是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落实了“四权”,从而使林权得以明晰,并以林权证的形式从法律上明确了林业的产权归属。林农所持林权证拥有了对应的山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与收益权。林农“四权”的落实及林权改革后林权证的出现,为林权证持有人提供了有效的抵押物。这样,林权抵押贷款就应运而生。

所谓的林权抵押贷款是指贷款人按法定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所拥有的计量确认为森林资源资产的林权作为抵押物而发放的贷款。概念中的贷款人是指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林权是指以森林、林木和林地为客体的一项权利,凡是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的权利都可以归入林权这一范畴中,林权是一项财产权。林权在法律上是以林权证的形式表示的,林权抵押贷款实际运作中就表现为以林权证作为抵押物的贷款。

二、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运作模式

林权抵押贷款产生以来,全国各地在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运作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林农个体直接林权抵押贷款。林农个体直接以林权证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此方式主要适用农村信用社。主要作法为:拥有林权证的林农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书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并将有关资料送林权登记管理中心,经审核无误后核发林木他项权证,金融机构收到他项权证等有关资料后,依照合同发放贷款。

2、农户联保林权抵押贷款。农户以林权证为信用保证,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农村信用社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免评估、免担保林业联保贷款,其基本原则是“自愿联合、多户联保、定期还款、风险共担”。这是农村信用社结合农村信用村、镇的创建工作,借鉴农户信用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做法。

3、专业担保公司担保林权抵押贷款。林农以林权证向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由担保公司为林农提供担保贷款。主要做法是由林业生产经营大户或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成立民间担保公司,为林农提供贷款担保,林农以林权证向专业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4、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经营大户或林业企业林权抵押贷款。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经营大户或林业企业,以其拥有的林权证向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主要做法是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经营大户或林业企业以其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林权证的实体),经中介机构评估,并得到金融机构认可,按一般商业抵押贷款申请而获得的贷款。

5、林业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即采取林业协会、林农或林业中小企业按照“平等自愿、严格准入、互惠互利”的原则,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缴存一定的担保基金,金融部门按照担保基金的4至8倍对林农或林业企业发放贷款,林业部门承担抵押登记、森林资源监管工作。

6、信用基础上的林农小额贷款。拥有林权证的林农以其信用为前提条件,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发放的免评估、免担保的用于发展林业小额信用的贷款。

三、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风险形式及形成原因

1、抵押权虚置风险及形成原因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供抵押之物,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就其变卖所得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如果抵押物失去抵押权,这种情形就是抵押权虚置。在林权抵押贷款中抵押权虚置就是指设定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林权所代表的实体)失去抵押权。主要有以下几种:(1)抵押不登记,抵押无效。在不动产上设定抵押,世界各国均要求设立抵押登记。根据我国的《担保法》规定,登记是抵押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抵押合同不经登记不发生法律效力。在林权抵押贷款中,由于林权抵押贷款是新生事物,工作人员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各异,或许为林农节省融资成本,往往出现不登记的情况,这样虽然抵押合同已签订成立,但抵押合同并未生效,对抵押人没有任何约束力,贷款到期后银行也无法主张抵押权;(2)重复抵押。借款人将同一森林资源资产在多家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形成重复抵押的现象。

2、抵押物估值风险及形成原因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性资产,其价值评估较难,易造成抵押物估值风险。

资产评估包括评估技术和评估管理两个方面。就评估技术而言,森林资源资产估值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资产构成复杂,既包括林木,还包括林地;二是不同林种价值差异大,不同林龄的同一林种价值差异也很大;三是人工林与原始林价值不同,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等原因,其价值远远低于原始林;四是没有相应的交易市场或交易市场不规范,森林资源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五是资源性资产的价值具有自然增值性和生长的长周期性。但是,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较易缺乏林业相关知识,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机构人员又往往缺乏资产评估和财务会计知识,从而容易导致评估不当的风险。

另一方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不够规范,也导致抵押物估值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价值一般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易产生借款人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或借款人、信贷人员和评估机构三方串通作弊,人为提高抵押物价值的风险。例如,福建省建瓯市某竹业有限公司的林权实际价值仅30万元左右,评估值却达232万元,为实际价值的8倍。

3、抵押物价值保全风险及形成原因

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给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保全抵押物价值带来较大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森林资源经营管护过程中面临诸多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影响,诸如雪灾、冻害、火灾、水灾、泥石流、风灾、病虫害、污染等灾害,一旦发生往往都是毁灭性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造成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失控。二是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面临人为偷盗灭失的风险较高。林区一般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森林管理难度较大,加上部分人员法制观念淡漠,盗伐、滥伐林木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上两种情况,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很难实施有效监管,造成抵押物价值保全的风险。

4、抵押物处置变现风险及形成原因

林权抵押贷款合同到期后,如果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金融机构又不愿意展期,则需处置抵押物,使债权得以受偿。金融机构处置抵押物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林权流转变现;二是将木材砍伐后出售变现。而这两种途径都将面临风险。首先,对于林权流转变现而言,关键在于林权的流通性,也即林权流转市场的完善与否。但是,当前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林权流转市场,这极大地制约了森林资源资产交易,提高了林权抵押贷款中债务人违约时抵押物的变现风险。第二,就木材砍伐后出售变现而言,面临木材采伐指标问题。森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未经林业部门批准,金融、司法部门对抵押物均无权进行变卖处置。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木材砍伐指标非常紧张,目前在基层已经出现了因砍伐指标使用不当而引起纠纷的情况,砍伐指标向林权抵押贷款倾斜的政策目前还没有。这就有可能造成金融机构有林木却不能采伐的风险。

四、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潜在风险抑制了林权抵押贷款规模的扩大以及金融机构的参与热情。因而,为了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可持续开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1、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

林权抵押贷款涉及林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农办、发改委、财政部门、保监局、银监局等多个部门。只有相关部门步调一致,通力协作,建立联合风险防范机制,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目前各个部门对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认识程度不一,积极性也相差很大。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范工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可行的方式是成立跨部门领导小组,积极开展部门沟通,协调各方面共同起草有关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性意见,并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管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施效果。

2、规范林权的管理和评估,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林权的规范化管理和可靠的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降低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首先,林权登记中心要做好林权证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并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制度,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抵押权人(即接受林权抵押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以保障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创新木材采伐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放宽对私有林的采伐限制,使得经营者可以更灵活地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采伐,同时贷款逾期时,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抵押物的处置工作,对于符合采伐条件的可考虑优先安排采伐指标,促使抵押物的及时变现;三是建立健全林木收储中心制度,积极发挥收储中心作用,由有完整法律地位收储中心在对现有出险项目进行收储的基础上,拓宽林木收储中心业务,开展林木、林地的收储、抵押、担保业务,为农户和林业中小企业提供社会融资服务,提高林业贷款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水平,降低贷款风险;最后,要加快建立起规范的林权评估机制,包括林木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评估的专业队伍、评估的技术标准等一系列相关体系的建设,促进林权价值的确定、提高林权市场交易的计量可靠性。要建立完善各类林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切实加强对林权评估机构及其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在评估环节出现道德风险。对涉嫌林权抵押贷款诈骗或通过暗箱操作故意抬高林木评估价值骗取银行贷款的有关评估机构和人员,由相关部门予以行政或法律制裁。这是防范抵押物估值风险的有效保障措施。

3、健全完善林权流转体系,确保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

林权流转是林权抵押贷款可操作的前提,也是化解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途径。否则,林权不流,资金不活,贷款不转。健全完善林权的流转体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组织管理层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必要的工作协作小组,从人员组织、资金投入来确保工作的开展;其次,抓紧林权流转规范性政策文件的制订,努力使林权流转有章可循,操作规范;第三,政府要加大林权林木交易市场建设的投入;第四,通过建立县、乡、村为一体的互动互联网络,加强对林权流转服务与监管平台管理,使林权流转始终在“合法、自愿、公开、诚信”中良性运作,确保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二是具体的林权流转市场方式:可以依托现有林业服务中心,逐步建成类似于股票二级交易市场的林木交易市场,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交易。将需要流转处置的林权标的在林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林木交易市场无偿服务或收取少量服务费。在规定时间内无法成交的林权标的,经债权债务人协商由政策性林权收储中心按一定价值收储处置,有效维

护债权债务人利益。

4、建立林业风险补偿机制,分担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一是建立健全森林保险体系。相关部门应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办林木资产保险品种,如森林火灾险等,在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同拓展业务市场,分散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制度,有两种做法可供选择:一种是可参照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做法,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由受益于林业生态保护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负担。标准按年度贷款投放额的千分之五给予补偿,用于贷款出现的损失,基金由林业与金融部门共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另一种是由政府从育林基金、维检费等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补偿林权抵押贷款损失,对于重点林区的金融机构发放的符合政府要求林权贷款达到一定额度的,对沉淀的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5、金融机构要规范信贷行为,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部门在创新林权抵押贷款的同时,要规范信贷行为,提高贷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金融部门要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进行总结和研究,健全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抵押贷款发放程序;加快信贷人员林业知识培训,以适应新业务需要,把握好林权的可抵性调查,切忌盲从;建立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加大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跟踪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与林业等部门的紧密协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林业资产处置和防范不良信贷风险等方面的调控能力和处置力度,以确保林权抵押贷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