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市场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8:22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1

【关键词】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行业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在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上前行,随着国家的开发,基本建设的实施等,建筑行业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段长时间的较高水平。建筑行业的管理需要加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急需改善。

一、建筑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的建筑市场有着一定的法规,但是不具有完善性,部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首先是现行的法律和法规等对于一些挂靠、转包等的规定不够准确,没有具体的界限,其次是建设工程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建设的实施,不适应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反而使其受到制约;第三,建筑行业的规定有的部分过于原则,在实际操作上没有很好的可实施性;第四,管理规定的执行不够到位,对于职业人员应该要负担的责任和规定的处罚没有追究到位。

2、建筑市场不统一,没有全面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筑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很多时候都是多头管理的问题,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政府没有对于此形成一个很好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之间在对于市场的投资、招标、建设、查处等的管理上没有一个联动有效的管理机制;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行政干预过多,人为的进行建筑市场的分割,形成了不正当的竞争。

3、重视市场进入,忽视管理。

对于建筑市场进入的时候规定比较严格,但是督查的力度不够,在管理机制上不够完善,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监管的方式上缺乏有效性,审批之后监管比较薄弱,没有进行一个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管理,市场缺乏有力的清出,使得市场供大于求;监管的手段上也比较落后,系统开发滞后,数据库不齐全,无法实现对于项目管理的动态记录。

4、建设单位的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在有些方面行为不规范严重的制约了建筑市场的管理,部分的建设单位没有按照规范的建设程序进行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图、施工许可等问题都缺乏规范性,出现了肆意压工期,出现一定的质量和经济问题等对于建设项目造成影响,出现安全事故等;部分建设单位中存在着假招标、肢解发包工程等非法的行为,或者和设备供应商进行私下的合同签订等影响工程质量;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开工势必会造成影响,这样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危害工程建设的安全,导致管理上失衡。

5、出现转包、分包和靠挂现象。

这样的现象在建筑行业的施工中是很常见的,有些高资历的建筑企业在面临了建设单位比较苛刻的要求的时候出现了转包工程的现象,以此来减少建设的成本,提高产值;一些建筑企业在承包了工程之后为了降低成本,将工程转包给劳务企业,层层分包来赚取利润,施工现场出现失控的现象;建筑行业由于转包、违法分包等不正当的行为不能够及时落实资金问题,最后农民工将不能及时得到工资,造成很多的合同纠纷,引发事件,严重的扰乱了社会秩序。

二、促进建筑行业市场管理的措施.

1、完善法规制度建设,依法进行市场监管

依靠法制进行管理是建筑行业监管的根本。我们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的额法律和政策去进行法制性的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都是建筑法律法规中对于建筑市场监管的有效法律武器,起到了一个法律支撑的强大动力。各地方和区域也应该结合当地的市场状况进行长效机制的建设,完善地方的法规制度,做好专项治理中的法制化目标,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为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好的保证。

2、创新行业动态管理办法,更新市场准入清出机制

建筑市场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少清出得问题,造成了市场一度的供大于求,在市场管理的新机制中需要设置高校的监管办法,将市场更加秩序化,实现动态的准入清出制度,使得市场能够达到一个动态上的良好平衡,促进市场的优良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这样也大大的优化了市场环境。一是要加大清出的力度,在资质审核上加大要求,全面掌握建筑市场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工程项目的数据库,实现有效的监管,优化配置资源;二是加大和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制法;三是要建立资质动态监管结合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引导市场的依法诚信化合作,更加注重对于企业人员的诚信的考察。

3、加大资质标准的引导,促进高端骨干企业的发展

建筑行业需要加大对于资质标准的引用,加快转型升级,将建筑行业培养成为具有更多的骨干企业的市场,这也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在2007年就出台了关于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心的资质要求,这是对于行业的更新进生产力的要求,促进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开发创新能力,成为行业的先锋队伍,这样也是对于国家高端企业的培养,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维护其合法权益

目前的建筑市场由于农民工造成了市场混乱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方面需要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上进行改善,加大对其技术的训练,在岗培训、事实教育等,强化岗位的能力,保证技术上能够达到标准。另外还需要对于其思想素质上进行教育,培养其责任心,配合企业的管理。二是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上需要企业加大支持,保障其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基础条件,和城镇居民享有相同的创业就业的机会,打造一个新型的建筑行业工人队伍。

5、加大市场统一开放,强化大局意识

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是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地方性的建筑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全国性的发展造成了阻碍,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利益,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坚持市场的统一和开放,打破传统的束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地政府需要加强政策上的支持,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办法,为建筑行业建立自由合理的环境,有待于各部门去进行合作和协调,共同去研究策划,维护市场的秩序。

三、小结

建筑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需要加大对于建筑市场的管理,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压力。本文就几个主要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做出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建筑行业的管理机制的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中国巨大的建筑消费市场,对国外建筑企业包括建筑设计企业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政府承诺:加入wto后5年开始允许外商设立独资的设计企业。显然外国设计公司的进入,对我们直接了解国外工程设计咨询企业的经营机制和企业管理方法及市场运作机制和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必将促进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我们自身的水平和竟争力。但国外企业的进入,也将使我国建筑设计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并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提高设计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完善行业、企业的法规体系以适应加入wto后的需求,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差距(l)与国外先进设计水平之间的技术差距不可否认,和国外先进设计水平相比。我国建筑设计业总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为国外重视技术开发与技术的积累,并且在专业设置上国外一些大的建筑工程公司往往集设计、科研、施工于一体,从而形成了设计、施工对科研提出间题,科研为设计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和难题攻关这样一种技术开发、研究应用的互相支持、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而在我国建筑设计单位更多注重的是设计产业的经济效益,对本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诸如国际建筑的总体发展趋势、建筑绿色化、建筑材料革命化等根本性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够;对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应用不够、设计单位与科研单位相互独立、各自为阵,相互交融渗透不够。

(2)与国外先进设计水平相比设计思想、设计质量的差距。

就建筑设计的思想、理念和风格来说。我国总体建筑设计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建筑设计从业者专业性不强,总体文化修养、素质较差,同时也与自身学习及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有关。另外在设计的精度、功能的处理把握等质量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设计领域一直形成的低收费、短周期所致。相比之下中国的建筑师一直是在低收费、“赶”出图以及较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工作,而国外同行则是在相对优厚设计费的情况下从容创作。

(3)与国外先进设计企业相比外部环境的差距。

就建筑设计业市场运行机制看,发达国家多年来已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并建立了较高的信誉。因此其吸收业务的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要远远大于国内的建筑设计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国内行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培植力度不够。

(4)与国外先进设计公司相比机构体制的差距。

就目前国内建筑设计机构的模式看,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国有独资性质的大中型各级建筑设计院,它是我国建筑设计业的主体,其市场的占有份额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大中型建筑项目。相对来说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为:历史相对较长,有丰富的经验和一些好的传统,注重设计质量,强调功能。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根本问题还是体制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由上级任命,因此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业务重点往往会因领导人的经营观念、个人见解和兴趣的不同,有时甚至是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第二,我国现有体制下建筑设计单位的人事制度,实际上是将具有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自由职业者行政性的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创作。这种行政捆绑式的人事体制必然导致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尤其在加入wto后,外企优厚的待遇、灵活的机制,为国内建筑设计人员的外流,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在体制上存在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差距是:政府和行业的管理行为与国际做法不接轨;法律法规不健全,特别是建筑设计的招投标、承发包体系不健全,国外的设计机构和设计人员准入及在我国开展业务活动的法规不健全;执法监督力量薄弱、违法违规现象不及时有效处罚和纠正。执法水平不高;政府管理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问题。政府职能转移不能完全到位;行业协会不成熟,其作用和职能与国外行业协会有较大的距离。

总之,国内建筑市场还未形成国际通行的工程咨询业的服务形式,基于以上对我国现有建筑设计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2完全市场化后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我国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全面接受国际建筑业的挑战,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自己特点,加快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具体做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l)寻找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去思考,既要有危机感,也要有自信心。

2)体制改革的思路应从建立现代化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方面入手,真正形成一个能留住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级人才的机制。

3)突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单尸的设计业务为向业主提供多功能、全过程的服务,使企业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4)加强科研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改变以往生产经营的建筑设计企业为生产科研型的现代化企业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形成一套以人为本,系统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下的管理制度。另外,未来首先进入我国建筑业市场的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竞争间的主要市场是大型公共建筑和高档的商品楼建筑,而这一领域目前主要由我国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占据。所以为了应对国际化竞争,国有大型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的改革压力更大。而这类企业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加大企业的科研创新力度和提高“精品”的意识,对国内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来说,未来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的相互竞争,原来市场占有份额变小带来的压力,其解决问题的方向应该是改革生产经营模式的单一性,强化服务意识、延伸服务范围。

最后需说明的是在我国建筑企业全面国际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行为正向更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方向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资质管理,优化专业人员结构组合;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完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审慎资格互认,依法保护行业利益。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3

1.面临宏观经济调控与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建筑产品投资大、工期长的特殊性,决定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一般远高于其他产业。调控初期,建筑业往往是最先受到调控政策影响;调控结束,建筑业也是复苏最慢的产业之一。随着国内宏观调整政策的进一步加强,对以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业为主的建筑产业影响巨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多数建筑企业处于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建筑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浙江建筑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

2.面临扩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

浙江建筑企业长期以来只注重国内市场开发,“十一五”期间,浙江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4.2万亿元,其中国际市场约100亿美元,不足2%,“一条腿”走路的“短板”现象突出。随着国内建筑市场日趋饱和,一些重点骨干企业加快了开发国际建筑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建筑市场。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市场资源,才能有效地扩展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顺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3.国际建筑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全球建筑市场产值约7.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13.4%。据预测,全球建筑市场将以每年4.9%的速度增长,至2020年建筑市场产值将增至12.7万亿美元。浙江建筑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浙江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

1.资源优势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

建筑业企业竞争力是由建筑业企业的一系列特殊资源组合而形成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只有具备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在这四大竞争要素中,如果说浙江建筑企业尚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项目管理优势外,在人才、技术与创新方面就无任何优势可言,国际竞争能力较弱。从浙江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经验来看,目前最为稀缺的是人才资源,尤其缺乏能全面掌控海外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项目经理。

2.比较优势渐失,市场开发过度集中

调查显示,在浙江建筑企业最初拓展国际市场依靠的是劳动力和部分工业品价格优势,随着海外业主对国际承包商劳动力素质和工业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浙江建筑企业的比较优势渐失,企业综合竞争优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目前浙江建筑企业拓展的国际建筑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和中东地区,而在全球最大的传统工程承包市场欧美等发达国家,项目少,进入程度低。市场过度集中在竞争不太激烈的欠发达地区,正是企业面对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竞争力较弱的体现。

3.总承包项目少,产业附加值低

在项目层面,对浙江建筑企业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统计分析来看,普遍存在着工程小、分包多,总承包项目少的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分包模式以劳务分包为主,附加值高的技术、专业分包较少。产业链较短,不能有效地带动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产品的出口以及技术成熟、市场饱和的相关产业的转移。长此以往,难以培育出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和勘察、设计、监理配套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的外向型建筑企业。

4.初次进入市场难度大,企业经营风险高

建筑企业对于初次开拓国际市场普遍反映难度大,有的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国际目标市场,不惜以牺牲利润甚至亏本经营为代价,企业经营风险高。调查显示,初次市场进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建筑企业初来乍到,不为当地业主、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所熟悉,导致他们对外来企业信心不足;二是与当地工会不熟悉,难以雇佣到好的工人以及技术与管理人员;三是由于在当地没有项目运营背景,导致保函与保险方面的费用可能高于当地建筑企业;四是投诉风险大,如果出现合同纠纷,业主往往采用司法投诉的方法来解决。

三、浙江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

对于正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型的浙江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创新开拓国际建筑市场的经营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扩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浙江建筑企业根据海外目标市场的不同市场环境和企业的战略目标,采取了既有针对项目的短期经营模式,也有针对市场开发的长期经营模式。对112家有拓展国际建筑市场的企业调查显示,建筑企业刚进入时倾向于选择围绕项目展开的短期经营模式,然后逐步发展到针对市场开发的长期经营模式。首先从小项目或者当地中方业主的项目开始,积累经验和声誉,以期获得更多承揽大项目的机会;然后与当地建筑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或者组建战略联盟;最终以成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模式进行长期的目标市场开发。

1.当地经营模式

当地经营模式,是指拓展国际建筑市场的浙江建筑企业与当地商之间建立一种合同关系,利用商熟悉当地市场、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势,由商负责为进入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协助企业进行投标以及提供诸如法律咨询、政府批文等服务。参与调查的112家企业中,占27.7%的31家选择采用当地模式,一般都是针对某个工程项目,初次进入国际目标市场的建筑企业。当地模式的优点:一是帮助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商熟悉当地市场、专业性强的特点,帮助初次进入目标市场的建筑企业获得工程项目,顺利进入当地建筑市场;二是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依靠当地商提供的人才资源,可弥补初次进入当地市场的建筑企业缺乏相应人才的缺陷,建筑企业可把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工程项目上来。当地模式的缺点:一是企业前期投入较大,企业雇佣商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这种前期投入不确定性很大,如果不能获得工程项目,往往一无所获;二是选择商有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选择的商不一定都是合适的,商的信誉、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

2.合作开发经营模式

合作开发经营模式,是指浙江建筑企业与国际目标市场的当地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上进行合作开发,合作的双方一般具有优势互补的特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共享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资源,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本质上与当地经营模式一样,也是一种针对项目的短期经营方式。但是,与当地模式相比,合作开发经营模式更适用于规模较大,技术、管理更为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合作开发经营模式要求相互合作的建筑企业至少要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参与调查的112家企业中,有40家、占35.7%的企业选择合作开发经营模式。调查显示,国际建筑企业之所以愿意和浙江建筑企业进行合作,主要是看中浙江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方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优势。合作开发经营模式的优点:一是利用企业互补优势,增强合作体的竞争优势,同时两个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的运营,分摊了企业的风险;二是合作开发模式为浙江建筑企业提供了向国际建筑企业学习国际化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管理思维的机会;三是合作开发模式很好地发挥了浙江建筑企业低成本、高效率运行工期紧、技术难、管理复杂工程的能力。合作开发经营模式的缺点是,合作开发主要停留在项目的施工环节,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企业利润偏低。

3.战略联盟经营模式

战略联盟经营模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浙江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战略联盟经营模式,主要以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各方把各自的优势资源投入到合资企业中,从而使其发挥单独一家企业所不能发挥的效益。少数企业采用特许经营、研究与开发协议等方式进行。因此,战略联盟经营模式是一种企业层面的、长期性的合作关系,是基于联盟各方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参与调查的112家企业中,有28家、占25%的企业选择战略联盟经营模式。战略联盟经营模式优点:一是通过与当地建筑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规避进入新市场的壁垒,能快速有效地进入新兴市场;二是合作层次高,联盟是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全方位的融合,更适合对市场的长期开发;三是战略联盟是一种强强联合,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能力。战略联盟经营模式的缺点是,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两个企业组成联盟,在运营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如果资源整合不好,反而会减弱企业竞争力。

4.独资经营模式

独资经营模式,是指由拓展国际目标市场的企业单独投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直接投资方式,海外项目的运营完全由企业独立运作,同时承担项目的全部风险并获得所有利润。参与调查的112家企业中,有13家、占11.6%的企业会选择独资经营模式,是所有模式中占比最小的。独资经营模式一般采用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独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等方式。独资经营模式对企业要求较高,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特级资质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不愿受制于人,更青睐这种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的独资经营模式。独资经营模式突出的优点是,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独享利润。独资经营模式的缺点是,投资较大,风险较高。适用于具有资源优势,着眼于市场长期开发为目的的建筑企业。

四、浙江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策略

1.发挥比较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初期,要发挥浙江建筑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项目管理优势,以及劳动力和部分工业品的价格优势;在项目的选择上,不能不切实际地贪大求全,要从小到大,稳健发展,先获得项目运营经验、建立企业信誉,逐步扩大当地市场份额。

2.创新项目运营模式,深入拓展目标市场

建筑企业成功进入国际目标市场后,要以项目为核心,市场为导向,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大力发展Bt(建设—转让)、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项目运营模式。通过项目总承包,拉长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培养与建立一批能和国际建筑企业抗衡的,具有国际通行工程项目经验的工程承包商体系和工程咨询服务体系。

3.细分目标市场,拓展国际高端市场

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细分国际市场,认真研究市场竞争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目标市场。企业既可选择东南亚、非洲、中东地区等传统市场,也可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在全球最大、利润最高的北美、欧洲等工程承包市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同台竞争,在产业链的最高端攫取更大的利润。

4.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4

建筑业在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不仅要为社会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配套设施,而且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大的就业容量。据估算,每增加10万平方米建安工程量,可直接间接增加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1.67元产值。因此,建筑业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xx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xx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xx年度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xx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xx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3、拓展大市场,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市场是建筑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充分认识到有市场才有任务,有任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要坚持巩固与开拓并重的原则,牢牢扎根沪、杭传统市场,并发挥这些市场的幅射和集聚作用,开拓周边市场,尤其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退民进”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专门力量,派遣优秀队伍和项目经理去拓展市场。充分借助省厅驻武汉、西安等地办事处的力量,疏通当地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能忽视开拓境外市场,帮助一二家企业争取获得外经权。二要狠抓质量管理,为谋取更大市场夯实基础。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继续保持“信誉开路、牌子立足、质量创优”的好传统,创造条件争创国优,打响**建筑业的品牌。三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在因特网上注册企业域名,利用网络空间打响企业牌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注册“建筑之乡”网站,印制建筑业宣传册等方式来整体推进**建筑业,并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给建筑业留有一席之地,为建筑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四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要求企业知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谁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加快发展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因此,我区建筑企业要加大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传统行业与高科技术的结合,从而改造传统行业,做足做好“钢结构基地”落户**和“中国花木城”两篇文章。建筑科技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惜重金引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抓好“回归工程”,要给回归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多支持和服务,在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和地位。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项目经理队伍,防止新的流失。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5

【关键词】建筑市场;管理措施;探讨

我国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加快了脚步,随之而产生的就是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健全。完善和健全的建筑市场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建筑行业的工程质量,有利于提高建筑投资的效益,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境况而言,建筑行业的发展仍被诸多问题困扰着,其中建筑市场的管理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诸如市场管理中的管理混乱、人员繁杂、监督不当等。因此,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是建筑行业的必须之措施,探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对策对建筑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筑市场的现状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建筑行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深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影响、束缚,必然导致改革开放以后建筑行业的市场的规范管理落后于与其他行业的市场管理水平。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也急剧增加,但是与之发展相对应的政策引导、管理制度、法律条款并未协调发展。因此,目前建筑市场中恶意竞争的企业屡次出现,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次不齐,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高低不一,建筑企业产值高但产能低,等等,这些不良现象会严重损害行业的形象,延误建筑市场的发展脚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负面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建筑市场中的突出问题

上文提到我国的建筑市场的发展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过程中,虽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仍存在大量的问题,管理水平仍很落后,下面笔者按照三个方面对建筑市场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简要的总结。

2.1建筑市场主体方面

建筑市场主体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建设单位的法律意识差,经常出现无视法定工程建设程序的行为,诸如无节制的缩短工期、压缩工程造价,拖欠工人工资等。(2)施工单位不正当处理工程的转包,出现违法分包,不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极容易造成工程安全质量隐患。(3)建立单位的监理人员工作不认真、不到位,专业素质低,极容易造成工程项目工程质量低下。(4)建筑工程从事人员出现诚信问题,出现出租资质、资格的不良现象。

2.2建筑市场监管部门方面

建筑市场监管部门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建筑市场中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其监管的工作不到位(2)建筑市场尚未建立健全的行业法规,当下的一些法规早已不适合如今的行业发展。(3)注册职业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不具体。

2.3建筑市场环境方面

建筑市场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建筑市场的供需问题非常的不协调,恶性竞争的行为时常发生。(2)建筑市场的诚信体制不健全,亟待完善。(3)建筑市场的市场分割问题仍在可见。

3、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对策

3.1提高市场监管的力度,规范市场招投标的环境

建筑行业中工程项目的招标与投标是关系其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招投标是企业工程项目开始运行的第一步,只有规范有序的招投标环境才能使建筑市场的和谐与稳定得到基本保证。因此,加强建筑市场管理首先就要提高市场监管的力度,规范市场招投标的环境。这里包括重视与加强市场中评估专家的管理、考核,重视与加强建筑市场中招投标的监管力度,完善和健全市场中的交易程序、监督体制,创造良性适宜的交易环境。与此同时,还要规范和健全招标机构的准入管理市场活动、市场行为、招标环境。对于招标或是招标人,其务必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定程序依法组织实施招标活动,确保投标人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无不良行为的证明文件。

3.2市场建设行为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行

建筑市场中的建设行为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行。如若建筑企业一旦出现类似其企业行为不符合法定的建设程序、其尚未具有开工条件、其所承担建设的工程项目并未得到规定的建设资金等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为其办理施工或开工的许可手续;对于其中建筑企业出现其企业行为不符合法定建设程序的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其的管理和查处的力度,严格遏制其不履行法定程序的行为;对于建筑市场中的诸如政府重点工程、引资工程这样的工程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为其建设手续的办理提供周到、快捷、方便的服务,这是因为这些建筑工程项目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过程中以及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运作过程中在关于遵循法定程序办事方面都具有优秀的表率作用。

3.3建筑企业的资质与资格要严格执行动态监管

对于建筑行业中企业的资质与资格要严格执行动态监管,如建筑企业在包括招投标、建设施工、送检等在内一切建设环节中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则建设主管部门要对违法违规企业采取要立案查处、限期整改、记入其的不良行为并将记录公示等管理;对于违法违纪较为严重的企业,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其进行资质监督检查和专项稽查,并责令其在资质内所做出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同时限制其再次承接新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建筑企业的资质与资格要严格执行动态监管过程中,对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对其资质、资格依法进行降低、撤销或是吊销。

3.4提高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严厉处理转分包的市场行为

建筑行业中的转包、分包严重影响其的发展,提高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就是遏制转、分包行为的有利对策。对于提高提高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要从完善建筑行业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约束市场的活动与行为、严格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加强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市场的诚信体制等方面入手;对于转包、分包的违法操作企业,在该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资支付等环节出现问题的,一律依法责令其暂停施工或是吊销其施工资质。

3.5建立健全市场的诚信体制

严格要求建筑行业中的企业在从事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坚持所从事的工程项目由建筑业主管部门所启动,坚持工程项目市场运作合理,坚持工程项目信息共享,坚持工程项目权威,如此坚持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基本原则才能更好的刺激、提高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建筑业主管部门监管建筑市场中的行为是否遵循“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失信必惩、保障有力”的原则,进而为建筑市场创造出诚信的运作环境。建立健全建筑市场中的信用评价体系,并确保其得到贯彻实施运行,进而对诚信的市场行为进行表彰,对失信的市场行为进行惩戒,与此同时,逐渐丰富信用评价体系中对失信行为的举报、警示的管理。如此,在法律规范约束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大前提下,建立健全市场的诚信体制,提高市场中诚信经营的行为,严厉大力违法失信的市场行为,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4、结束语

建筑市场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中,其管理项目之多、管理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巨,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建筑市场的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长期规范。此外,还要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对策探讨,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引导、管理制度、法律条款,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等,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提供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6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96家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万从业人员。20*年,全市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5亿元,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实现税收1.85亿元,建筑农民工从外地带回工资近5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建筑业在体制、机制、规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有明显差距。各级各部门、各建筑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全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素质,实现全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以上;企业外出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65%以上。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建筑业发展活力

(一)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民营化、集团化为方向,支持民营资本受让国有和集体产权,鼓励股权适度集中,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土地、房产、车船等变更费用,实行规费减免政策。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实行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办法,争取在3年内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级资质企业1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5家以上,培育出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企业。重点支持我市现有专业承包企业(钢结构、幕墙、装饰装修、防腐保温、防水等专业公司)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努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大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建筑业技术进步要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广泛推广应用建设部十项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要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建筑,鼓励采用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禁止使用淘汰产品。要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提高工业化生产比重和施工机械化水平,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发展劳务分包企业。要加快调整全行业建筑队伍组织结构,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鼓励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劳务分包企业从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合法分包劳务作业工程时,其营业税由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代扣代缴,劳务分包企业应持完税证明向税务机关申请营业税抵免。

四、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

(一)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我市辖区内的院校要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大力培养高级技工人才。要建立建筑业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建筑业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涉外建筑经济人才。各建筑业企业要建立人才培训基金,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款专用,确保企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项目经理(建造师)的管理,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项目部和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我市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人事、劳动部门会同建工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方式考核评估后,根据其实际水平直接评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优先推荐申报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建筑业企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五、大力实施“外出兴业”战略

“外出兴业”是我市建筑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做大做强建筑业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以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为手段,积极开拓外埠市场。采取跨产业、跨行业联合,加快资源的整合,形成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实现成建制、大规模外出施工、劳务输出的新局面。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企业外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对外出施工队伍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在为外出企业提供资信证明、协调关系、培训人员方面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要建立建筑业企业“外出兴业”激励政策,对外出施工业绩突出的企业,在评先树优和资质升级、增项时优先考虑,并利用好招标投标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外出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让外出施工企业得到实惠。

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施工合同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对企业的业绩考评,对信誉优良、业绩显著的企业给予适度的激励政策。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鉴证失信、违法劳务分包、非法劳动用工等行为,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为总抓手,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和加强工程监理,改革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巡查,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鼓励企业多创“*班奖”、“泰山杯”等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管理,在工程概算中计提安全生产相关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的督导检查,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严格依法查处,鼓励企业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四)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加强装饰市场监管,逐步实行装饰产品市场准入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提升装饰行业“工厂化”、“集成化”生产水平。推行装饰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有毒有害装饰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规范家庭装修市场秩序,培育发展家庭装修有形市场和装饰产品超市,推行家庭装修“一条龙”服务。严格家庭装修企业管理,对无资质承揽家庭装修工程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五)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率的测算与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枣庄市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起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维护建筑业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逐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和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全市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筑业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改、经贸、外经贸、财政、税务、金融、物价、工商、国土资源、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制订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建筑业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建筑业“树品牌、拓市场、扩影响”打好基础。

(二)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贷款和出具担保函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承揽重大项目提供方便。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优、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应适当增加授信额度,解决其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工程担保市场和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中小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承接业务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转变职能。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利有制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定期调度、考评各镇街、各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分析、解决,推动全市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八、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奖励政策

(一)对“夺杯创优”企业的奖励。凡滕州市建筑业企业独立承包创“*班奖”、“国优工程”奖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10万元;独立设计创部级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奖励设计企业5万元、3万元、1万元;获部级工法的,奖励企业3万元;获部级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奖、QC成果奖的,奖励施工企业3万元;独立承包创省级优质工程(如泰山杯)、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样板)工地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2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励企业1万元;同一工程获得同一性质、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级别奖励。

(二)对资质升级企业的奖励。对一级建筑业企业升级为特级建筑业企业的,奖励10万元。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7

我国建筑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额度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建筑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据统计,2016年,我国建筑市场成交金额超过2.6万亿元,成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建筑工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化,建筑体系结构改造面临全新调整,建筑工程市场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对建筑工程企业运营机制提出了严格要求。未来,建筑合同管理体制将成为重点对象,如何从合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机遇,是现代建筑市场改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随着建筑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隐患,为经济体制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都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合同管理风险及成因

(一)技术支撑问题

建筑合同管理技术条件不足,对合同管理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限制了合同管理数字化发展水平,这些都是限制行业改造难度的关键。面对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筑企业尚未构建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不同类型合同项目失去了创新管理平台,这必然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发展进程。建筑工程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工程市场化方式,很受人们的关注,在建筑工程市场化市场的逐渐扩大下,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城市作为著名的建筑工程市场化城市,而且用户很多,有一定的市场潜力。要综合分析项目合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城市建筑工程市场化发展的效果。

(二)产业配套问题

现有建筑行业模式相对落后,产业规划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导致合同管理体制达不到预期状态,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合同管理机制与产业配套模式不符合,限制了各种类型的项目体系,这些都会影响城市建筑行业改革与发展。例如,相同城市地区的合同方案中,对建筑质量标准及要求不一样,这些都限制了区域性的产业发展,不利于整个企业合同编制与实施。再如,建筑工程发展必须要建立“共享式”的网络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资源融合,合同项目无法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各类型合同内容编写与调整,无法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目标。

(三)合同人才问题

人力资源缺乏时代,企业更重视人力资源评估及需求,这些都会影响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现有人才结构机制,合同编写与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为合同管理与改造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由于合同编制体系与调整需求,现有人才资源无法达到合同管理标准,也限制了合同内部条款实施与应用,这些都降低了项目管理与控制的难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地区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引进机制不健全、规模化产业结构不协调等,这些都是限制城市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建筑企业合同分析控制的对策

(一)“建筑企业”目标市场及定位

第一,分级管理,提升合同层次。建筑工程合同要从不同角度开展管理,按照分级管理思想实施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合同改造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但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需要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检验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管理机制的协调性,维持整个项目运行稳定。基于目标市场定位与控制引导下,项目管理机制要考虑风险系数,以不同类型的建筑体系为中心,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方案,促进合同条款编制与运行的一体化。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合同项目,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及战略调整要求,共同打造全面性的风险控制流程。第二,专业维护团队,个性化服务。公司客户维护的前提是准确计量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公司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一般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三种。预期损失是指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公司风险损失的统计平均值,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可预见的平均损失。它是公司的经营成本而不是风险,通过拨备和产品定价进行预防。上市公司市场合同具有多变性、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市场合同改造需要考虑的问题。此次研究,对建筑合同管理市场合同战略调整提供指导方向,为市场合同调整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重点强化市场合同风险防范及控制,为上市公司经营改造提供了指导,以市场合同为基础完善客户议价体系,与客户实现共同成长。

(二)“建筑企业”产品策略

第一,主动合同理念。客户合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概述性理论,应在客观条件下建立有效的建筑企业合同模式。企业走市场化转型之路,并不是某个阶段对经营管理提出的要求,而是整个行业未来革新建设的必然趋势。城市地区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对象,必须要紧随时代潮流,挖掘建筑工程市场化转型潜在的价值意义,为市场化建设与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与改进。信息科技是建筑工程市场化发展的根基,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经营模式的优化发展,带动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设定主动合同管理模式,也是对产业经济改造的新要求,有助于实现企业规划与发展目标。第二,合同考评理念。不同项目在市场中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如何定位项目属性,能够指导合同管理的科学开展,为建筑工程公司创造丰厚的收益。属性定位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交通、环境、需求等,才能编制出一套完整的市场合同方案。建筑工程开发全过程中,市场调研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也是直接向开发商反馈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比如,价格同等条件下,需要调查客户对项目环境、格局、空间等方面的需求,抓住项目推广优势,才能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形象推广是项目定位、市场调研之后的环节,也是合同管理的终端,直接与客户面对面地展开合同活动。

四、结语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8

一年来,我县建筑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大关,完成增加值12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7.19%,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并第二次荣获了__省“建筑之乡”的称号;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县属建筑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建筑企业的结构体系更加完善,__集团等一批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三是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批新的市场,经营方式从劳务承包发展到工程总承包,经营范围更加多元化;四是工程创优能力得到新提高,文明工地创建成绩显著,优质工程比上年明显增多,建筑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建筑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建筑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全力推进我县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的转变,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做强建筑业发展的龙头。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培育发展建筑企业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做大做强长安集团、汉中集团等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优势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强强联合、资质升级,争取多组建几个建筑企业大集团,打造铜山建筑业发展的“航空母舰”。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在多元化发展上求拓展。在稳定土建施工的同时,积极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企业发展战略,大力拓展市政基础工程、道路桥梁、装饰装璜、防腐保温、设备安装、园林绿化等新领域,逐步涉足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改变单一经营的格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型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坚持走专业化协作、小而精、小而专的道路,主动和产业龙头企业搞好协作配套,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要做大建筑业发展的市场。近几年来,我县建筑行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有效巩固了传统市场,开辟了新兴市场,促进了全县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纵观建筑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今年拓展我县建筑业新市场、实现建筑业发展新跨越,面临着前所未的机遇。国家(来源:文秘站)将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等战略,承办奥运会、世博会和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我县新城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我县建筑业发展提高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建筑企业要抢抓机遇,把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作为实施建筑强县战略的核心措施来抓。主动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建筑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合作途径、合作内容,通过合资合作和联合投标承包等方式,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做响建筑工程的品牌。应该说,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树起了一批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提高了我县建筑业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建筑界,最有说服力的除了资质外,就是品牌和形象工程。因此,在新开辟的市场和竞争力较强的市场,我们一定要善于研究,有重点的投放人力、投放精力、投放资金,把品牌工程做好,这将会使我们长期受益。如何做好品牌工程,我想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规模大、有影响的项目要组织重点攻关。对在一个地区有影响、有特色,对一个系统单位举足轻重的工程,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要组织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二是要组织优势力量施工。项目拿到手后,如果不能做好,不但不能树形象,而且还会砸牌子,因此,工程的质量、安全、速度一定要保证。三是要加强项目配套管理。一个工程施工质量再好,但如果施工现场一塌糊涂,配套管理跟不上,也会影响信誉,因此要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树立企业形象。四是要善于推介宣传。要加强品牌工程的包装策划,对外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建筑企业的知名度。

四要做好建筑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县建管局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大对非法承包、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三无工程”的监管力度,维护规范好建筑市场秩序。要尽快建立健全建设手续联办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的行为,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报建、招投标、合同鉴证、施工图审查、质量监督制度、安全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手续,对违反操作程序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诚信度的考核考评,逐步从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过渡。要积极推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评价,强化行业自律,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清出机制,严把准入和清出两道关口,以惩戒失信行为为抓手,对失信企业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资格等措施,促进建筑市场秩序的持续好转。要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我县特点的行业管理体系,对建筑行业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工作职责。引导各级建筑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积极发挥职能,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权益。

五要做优建筑业发展的环境。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和提高,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职责,将建筑业发展纳入重要日程,认真研究解决建筑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建筑业重点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建筑业工作,分管同志要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各管理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深入基层和企业,建立健全与企业的沟通协商机制,切实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形成有利于建筑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为民、利民、便民的良好形象。二要落实好扶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措施,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认真抓好落实。三要全面加强建筑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四要积极维护建筑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巩固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成果基础上,各镇、县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长效管理政策措施,防止产生新的拖欠,从源头上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要认真抓好建筑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查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9

[关键词]建筑产业竞争力竞争力提升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建筑业在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装备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市场逐渐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国建筑业将面临国外实力雄厚的建筑企业的竞争,这对中国的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更为剧烈的冲击。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切实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紧迫性

我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两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占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加入wto以后,我国建筑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2007年3月,建设部、商务部联合《外商投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外商可在建设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和工程造价咨询等三领域,设立中外合资经营建设工程服务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建设工程服务企业和外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因此,根据入世协定进入我国建筑市场的外资承包商,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工艺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势必会对我国本土建筑企业形成竞争压力。

其次是如何扩大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压力。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推动了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2000年~2005年国际建筑市场平均盈利率为7.3%,较国内市场高出约0.6%。因此,在国际建筑市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的环境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势必会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然而,我国建筑企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因此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生产效率不高

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85倍,是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20%,其劳动生产率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在国内,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不及工业的三分之一。2003中国建筑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仅为11892元/人,中建总公司作为中国建筑业的排头兵也只有近30万元/人的水平。而日本Shimizu公司(清水建设)为109万美元/人,美国HalliburtonKBR公司为33万美元/人,瑞典SKanSKa公司为24万美元/人。

2.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力不强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的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入榜企业的国际竞争地位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一方面,就整体产业的发展速度而言,中国承包商没有完全胜出,2007年我国承包商总营业额占225家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就单个承包公司的竞争力而言,虽然我国上榜企业数目有数十家,仅次于美国公司的数量,但是我国上榜企业营业额的总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很低。此外,从2007年上榜企业的排名情况来看,除了少数以交通、水利水电主营业务的公司如中交集团、中建总公司、中水电等少数几家企业的排名有较大幅度提升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企业的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还任重而道远。

资料来源: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06

从表可以看出,就国际工程的承揽情况和各国承包商划分国际市场状况而言,我国承包商占据较大份额的市场为非洲和亚洲市场,由于上述市场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市场特性为基础设施份额较大,高技术含量工程较少,可见,我国建筑产业国际化过程属于基本“输出型”,即从输出劳务开始一直到输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人员和一般资金资本,因此,从本质上还未达到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型”。而要实现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化跨越发展,必须要从“输出型”向“市场型”转变发展。

四、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提升途径

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整体产业的宏观调整与微观建筑企业自身实力的加强。

1.优化产业机构,提高市场准入

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培育出一批具有科研、设计、施工、咨询服务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利用规模优势集约资金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承包能力,促使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使其做精做专做强。努力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施工企业为主体,以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相分离的良性产业结构链。

2.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推动先进技术的扩散

对于占从业人数主体的农民工人员,应努力对其进行建筑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对于高学历从业人员,应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与研究,科研机构与高校应积极参与,建设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对于已经研发成功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积极的加以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定期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推广目录,为施工企业选取与采用新技术工艺指引好方向,从而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用技术保持我国在成本上的优势。

3.积极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首先,建立国内市场专业化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建筑企业应该“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对于国际市场,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应实施服务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承包工程,其经营业务的范围扩展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由目前的单一服务功能,发展为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服务的、有相当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

其次,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二是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三是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开发、投标、采购等一系列活动。各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层逐步的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的近期目标,并为企业在未来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远程化管理奠定基础。

最后,导入CiS(CompanyidentitySystem)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现代设计理论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理论的整体运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传达给社会和公众,从而达到塑造企业的个性,显示企业的精神,使社会及公众产生认同感,在市场竞争中谋取有利地位和有效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tianjiXu,RobertL.K.tiong,DevelopmentmodelforCompetitiveConstructionindustry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J.Constr.eng.manage.July,2005

[2]李立新:建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

建筑业市场发展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也日益显现,中国的建筑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并充满活力的市场。呼和浩特市作为一个正处在发展“少年期”的首府城市,由于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求量增加,建筑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呼市建筑业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经济的推进。本文将在结合呼和浩特市建筑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并提出建筑业发展的原则及对策。

一、呼和浩特市建筑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呼和浩特市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截止2012年9月底呼和浩特市共有建筑业企业427家,其中总承包企业142家(一级15家、二级38家、三级95家);专业承包企业156家(一级6家、二级30家、三级114家、不分等级6家);劳务企业93家;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企业36家。从总体分析,总承包序列12项资质中,除了港口与航道、通信工程,专业承包除了港口与海岸、通航建筑、水上交通管制等区内建筑工程涉及较少的资质外,基本涵盖了呼市建设工程所需的施工资质。

呼和浩特市建筑企业注册资本金在2亿元以上的5家,l亿元以上的10家,5000万元以上的28家,1000万元以上的80家,500万元以上的87家;在职人员(指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中从事管理和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1000人以上的企业32家,500人以上的企业52家;近两年年上缴营业税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7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2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

(二)呼和浩特市建筑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地区建筑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呼和浩特市建筑业发展虽然较快,呼和浩特地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却远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如果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则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逐渐显露了出来,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1、建筑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建筑业企业在本地区实现产值远远少于外来施工企业的产值。本地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小,在高端市场几无立足之地,其市场竞争力可见一斑。目前呼市地区无一家特级总承包企业,尚有的一级企业从总承包实力上讲都不强,无论从资金、人才还是技术设备与外地的大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无法参与竞争。

2、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领域狭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

除建筑主业外,很少进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其他领域的横向拓展,发展空间受到局限,很难做大做强。

3、建筑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企业普遍人才不足,素质偏低

在呼和浩特市十万建筑大军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一万多人,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劳务人员不到四千人。大量劳务人员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不高,复合型管理人才紧缺。

三、发展呼和浩特市建筑业的具体对策

面对目前呼市地区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建筑业发展大局,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建筑业企业的实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呼市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升呼市建筑业企业开拓建筑市场的能力,提高队伍素质,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行业管理,实现建筑业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采取有效措施,壮大企业队伍,增强竞争能力

呼市建筑业企业的现状是规模小、资质低、实力弱,要改变这种状态:一是要扩大企业规模,除发展主业外还要向其他领域、其它行业拓展,克服资金困难,采取联合的办法增强企业实力。二是提升企业级别,实行企业强强联合,支持和鼓励一级企业组建特级总承包企业;鼓励和引导二、三级企业组建一级企业。逐步实现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的过渡,向勘察、施工、设计一体化方向发展。集中财力、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形成以少数大型企业为龙头、相当数量的一级企业为骨干的建筑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打破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被外进施工企业垄断的局面。

大力推进专业化、小型化企业的发展。要通过资质引导、市场准入、政策扶持,积极推动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鼓励其围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定点定向、密切合作、相对稳定的协作关系。

努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加快建筑劳动市场建设,逐步将国有企业分离人员和城镇、农村建筑劳动力纳入统一的建筑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规定,使其尽快在不同等级的劳务分包企业层次上就位。

(二)提高企业素质,推进科技进步

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形成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下力气解决好项目经理向建造师过渡的问题,提高项目经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