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8:18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问题;探讨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4-02

食品安全问题已被人们所重视,从国家到地方都成立了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也是解决民生工作的首要工作。现将笔者在日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提出解决对策。

1食品安全监督中所见问题

1.1餐饮服务人员的自身卫生问题尽管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但是餐饮服务人员的自身卫生问题仍存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有些服务员的指甲很长,在端菜的时候手指接触到入口食品;还有的服务员没有把头发完全置于工作帽内,顾客在吃饭时,时常吃到头发,从而引发投拆案件。

1.2盛装食品的容器卫生不达标进入饭店的后厨,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滨纷的塑料盆、塑料桶,里面盛装着直接入口的食品。在对他们的培训中三令五申的强调直接入口食品是不能用回收塑料容器盛装的,因为这些塑料制品卫生不达标,甚至致癌。但是这个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督中屡见不鲜,成为食品安全的隐患。

1.3散装食品的保质期限问题很多散装食品无包装、无厂家、无厂址,更无保质期限。这些散装食品因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很快变质,商家为减少损失,将已过期的,变质的食品卖给顾客,顾客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

2对食品安全中所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1对餐饮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餐饮服务人员的卫生意识,避免由于自身卫生问题,引发投诉案件。餐饮服务业内部进行自检自查,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2.2用卫生合格的容器盛装食品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用回收塑料制品直接入口的食品。有一些塑料制品不能看出是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外观上制作工艺粗糙,颜色暗、不透明,这些塑料制品是有毒的,餐饮业应禁止使用。

2.3散装食品进货时应索证在散装食品进货时应索要生产厂家的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并要该产品的批批检验合格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并且注意存放环境,确保在保质期内售完。

3食品安全监督中所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严把食品安全关,防患于未然。从餐饮服务人员的自身卫生问题做起,定期对餐饮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对服务环节加强监督,确保消费者吃了放心。

3.2提高对有毒容器的认知能力许多塑料容器是有毒的,餐饮业应禁止使用。特别是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容器,更是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元素,最好使用不锈钢制品容器盛装直接入口食品,让消费者吃了安心。

3.3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督建立健全进货索证制度,食品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防尘、防蝇、防鼠、防潮,过期变质的散装食品一律下架消毁,让百姓吃了开心。

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中重中之重,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关系到百姓的健康问题及生命安危,食品安全监督所见的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确保人民的安康。

参考文献:

[1]郑杰,试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2007.12(6)503-504。

[2]周宪堂,高群,孙晓辉,大连市散装食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公共杂志,2005.3.(6).342。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2

食品安全问题解析 

当前,我国较为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含四大问题:第一,农药过度使用,粮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大米及各个蔬菜在种植时因生长需求常常需要使用一定的农药及化肥等药剂,这些药剂若在使用时缺乏对剂量的控制,出现过度使用,则会导致食品受到大面积的污染,农药残留于蔬菜当中,并在日积月累下出现越来越多的农药残留物,给食品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亚硝酸盐是食品中的致癌物,而这也表示过度使用农药及药剂将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许多风险。第二,食品生产者缺乏法律意识,大多数食品生产商在生产食物时都未意识到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性问题,甚至有相关生产者出现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现象,使得食品的安全性令人担忧;第三,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当前我国大多数包装食品均会添加一定的食品添加剂,为的是提高食品的口感,同时也达到防腐的目的,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添加不同功效的添加剂,单有少数加工部门在使用添加剂时,并未按照食品添加标准来严格操作,对各色素、防腐剂等物质进行随意添加,使得食品安全缺乏保障。第四,添加非法物质,许多生产商为获得更多的利益,会采用吊白块、三聚氰胺等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当中,使得食品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 

免疫学检测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检测原理是通过抗体和抗原之间所产生的反应以及结合免疫技术来达到食品检测目的。这项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选择细菌,直接选取所需实验的细菌对象,操作过程无需对细菌实施分离操作,运用免疫法筛选细菌。免疫学方式并未有统一标准,这是由于抗体和抗原所产生的反应各不相同,总结目前我国较为常用的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法来看,其可包括免疫力检测试剂条、磁珠分离法、免疫酶技术等。免疫法的种类比较繁多,能满足不同类型食品的检测需求,并且,免疫法的检测精准度也十分高,在检测食品时,可利用对食品增菌而短时间内立即得出检测结果,同时,该技术最达到优势在于,抗体和抗原在短时间内就可产生出反应,检测效率较高。免疫磁珠分离检测是一项检测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该技术能浓缩食品微量细菌,从而快速对其菌群展开检测,对各个有害物质的危害性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这项技术对我国的食品检测环节带来了极大帮助,并为食品检测带来了更为可观的发展前景。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3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关于食品安全实践调查的心得体会2019食品心得体会(2篇)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知世事真”。这个暑假我们开展了实践调查活动,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们这次的课题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以前总是从书上和电视新闻中看到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比如:最近的xx事件、xxx事件等等。这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校园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的原故。我们对食品安全还是却乏应有的注意,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更应该多注意食品安全的。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才更应该去调查了解、学习。我们才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其实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看似安全的生活环境其实是多么的危险。没调查前我不知到街边的小摊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进货的,为什么这么便宜?不知道有些小餐馆为了方便厕所和厨房是想通的。不知道有些超市的熟食是草草打扫的有些都生了虫子.......

食品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做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更不用说广大的人民大众了。

通过这次的食品安全调查我们希望可以引起我们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注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同时经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我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为我们从学校迈入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过渡。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知识从来都是从实践得出的。

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2019食品心得体会(3篇)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可以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行,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xx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常委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食品安全法心得体会食品心得体会4篇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制定始于xx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修订《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这部法律可以说五年磨一剑。从xx年12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至今三年四审,堪称精雕细琢。食品安全法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行,它全方位构筑了食品安全法律屏障,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和过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改革开放的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食品卫生法(试行),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管进入了法治化轨道。在总结试行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食品卫生法于1995年正式颁布施行。对保证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一)为什么动议制定食品安全法?

食品卫生法实施十四年期间,正值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食品监管存在着“三大软肋”,一是食品标准不统一,不科学,有关食品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信息公布不规范、不统一,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二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不明确,不严格,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对违法企业和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红心咸鸭蛋”、“山西毒酒”、“致病福寿螺”,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次事件都是在媒体闹的沸沸扬扬后相关部门才开始轰轰烈烈的查处。特别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震惊海内外,造成近30万婴幼儿受到损害,5万余名婴幼儿需住院治疗,伤透了数十万家长的心,人们强烈要求杜绝,严惩这类违法行为。三是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明,导致存在监管的空白和漏洞,有利争着管,没利都不管,推诿扯皮。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进程。群众反映的社会难点,也是全体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连续多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议案数量一直高居前列,“尽快制定出台食品安全法”成为全体人大代表的共识。

xx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多名人大代表提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xx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会,江苏、安徽、河南等10多个代表团的445位代表分别联名提出14件议案,要求加快制定食品安全法或修改食品卫生法。

据统计,仅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就有30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因而顺应民心,采纳代表意见,也是立法初衷之一。

(二)为什么不是修改食品卫生法而是制定食品安全法?

到底是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还是修订已有的《食品卫生法》?从xx年7月开始这一争论三年未休。直到xx年12月,温--总理签署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锤定音”,宣告法律将以新的名称而不是《食品卫生法修订案》进入立法程序。

1、理念的提升:“食品安全事关公众健康,政府威望与国际形象”,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卫生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安全问题。

2、顺应国际立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相继制定出台的食品质量领域基本法都是以《食品安全法》命名的。最终,站在成果的基础上重建取代了仅仅是对漏洞和不足的“修修补补”。法律名称和法律规范范围果断改变的背后,是国家食品管理理念的提升。

(三)为什么制定食品安全法用了5年时间?

从xx年到xx年(立法阶段),国务院法制办进行了5次调研,举办了中美《食品安全法(草案)》论坛会,6次向各部委、地方政府征求意见。xx年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全国人大年度立法计划,xx年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定食品安全法。

从xx年到xx年(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进行了7次审议。xx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共征求到1万多条意见和建议,法律草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立法走向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按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的说法:《食品安全法》立法不容易!

它难就在立法的5个难点上:

1是体制“僵局”问题,争论集中在分段管理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在4次常委会审议和7次全国人大法律委逐条审议中一直延续。

草案一审稿中并未规定卫生部牵头监管,仅规定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食品安全事故中对病人的医疗救治和各级疾控中心负责事故调查。

草案二审稿中,对卫生、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给予了明确,但是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虽然明确由卫生部牵头监管,但各部门责任交叉依然比较突出,且行政级别相同,协调难度大。有的常委直言:“现行监管体制不改,食品的安全状况很难有大的改观”,一些常委提出,食品安全必须实行或者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负责;另一些常委则建议,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机构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食品安全。国务院根据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建议推迟原定的审议计划,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论证。最终食品安全法明确,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协调、指导监管工作。

2是食品安全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问题

农业部门和卫生部门分歧较大,特别是有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有关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的,以及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查处等方面由谁主导上,一直争论不休。

3是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的关系问题

质监部门和卫生部门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上,以及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上。

4是食品添加剂问题,有的提议废止使用食品添加剂,有的则提倡,各抒已见。

5是保健食品的问题:有的认为它不是常规食品,不应纳入本法,直到4审稿才纳进来。

(四)为什么食品安全法在4审时必定通过?

1、不能在体制“僵局”上纠缠不休

为了突破“僵局”,4审稿中增加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和“国院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规定,为将来进一步理顺体制留下伏笔。

2、必须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执法有据的问题。

3、指导地方政府实施体制改革。

4、在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召开前通过食品安全法,有利于统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有利于正确理解《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有利于推动《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二、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法共分十章、一百零四条,其涵盖的内容大大超过食品卫生法九章、五十七条。

(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分段监管”的体制,但有新的规定。

1、实行“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体制。”

分工负责:即授权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统一协调: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这六大职能,起到统一规范“分段监管”的作用。

2、明确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统一领导、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完善、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垂直的条条管理”服从于“地方的块块管理”。

3、为防止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各行其是、工作不衔接,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实行“无缝衔接”。

4、为了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运行更加顺畅,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5、食品安全法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作出调整

食品销售实习心得1000字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习心得

食品安全心得体会

基层食品卫生管理心得体会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验材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督局优化经济环境促进医药经济大发展经验材料

食品安全法培训心得

食品药监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汇报交流材料

食品药监局实施错时工休制度经验做法

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体会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

新食品安全法学习体会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4

【关键词】饮食卫生;健康;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s: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inlivingenvironmentincommunitiesofLuwan,Shanghaiandprovidetheusefulinformationtoprotectthehealthoftheresidents.methods:twohundredfamiliesfromtwocommunitiesinLuwanwerestratifiedradonsampledtoparticipateinthequestionnairesurveyabouttheexistingcircumstanceoflivingenvironment.Results:Smoking,cleaningofairconditioner,biologicalpollution,kitchenconditionhadsomeunhealthyrelatedfactors.Conclusions:thereweresomeriskfactorsinlivingenvironmentofLuwan,whichhadanadverseeffctonthehealth.

【Keywords】livingenvironment;health;theriskfactors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66-02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定位已经扩展到了许多方面,其中饮食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大众普遍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迫切需要改善的大问题,它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饮食来源、态度、认知、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行收集,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本区中1个社区的2个居委会的社区团队专业人员、每个居委会抽100户居民进行调查,获取基线情况。

1.2方法:采用多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每个居委按东、南、西、北中的地理位置各选20户居民。对象在房屋建设年代、房屋类型、周边环境、居住居民年龄构成和收入层次基本一致。通过培训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居民饮食主要卫生问题、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和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卫生状况(食物与饮水来源、食物储存方式、厨房清洁)、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1.3数据分析: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核对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1.1参与调查的对象半数为户主自己,占50.0%,41.0%是夫妻、子女或父母,9.0%是其他关系。调查对象均为常住和上海户籍。

2.1.2性别年龄分布:调查对象以女性居多,占68%。平均年龄为(63.24±11.88)岁。见表1。

2.1.3常住人口分布:71.5%的调查对象其家中常住人口为2-3人。见图1。

2.1.4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分别占37.5%和35.5%。职业状况中以离、退休为主,占80.5%。见图2。

2.1.5经济收入:调查对象半数以上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占56.5%。其次为2~5万元,占29%。见图3。

2.2食品来源与安全

2.2.1主食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路边固定摊和超市购买主食。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6%和40%。见图4。

2.2.2肉类来源:大多数家庭在肉类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和农贸市场,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49.5%和46%。见图5。

2.2.3蛋类来源:在蛋类食品方面多数家庭也选择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4%和42%。见图6。

2.2.4豆制品来源:大多数家庭对豆制品也选择在农贸

市场和超市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67%和32.5%。见图7。

2.2.5奶类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超市购买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在其他地点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5.5%和23.5%。见图8。

2.2.6蔬菜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占总调查对象的81%。见图9。

2.2.7关注食品安全:调查对象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93%的家庭都会关注食品的保质期,89%的家庭会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关注食品安全标志的家庭相对较少,还未到半数。见图10。

2.3饮水来源与安全

2.3.1饮水来源:此次调查没有发现居民饮用生水的情况,88%的家庭居民还是选择饮用开水,另外也有43%的家庭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见图11。

2.3.2饮水安全评价:大多数家庭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有小部分家庭认为不安全和不清楚。见图12。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在饮食来源及安全方面,总体来说近如人意。近年来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大幅增强,特别是诸多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曝光后,他们对于自身的饮食卫生状况更加关心,大都会选择正规的地点去购买食品。调查对象的六大类饮食来源总体以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为多数,尤其对于肉类、蛋类和奶类,这些食品大都需要低温储存,而且比较容易受各种细菌污染,存在的卫生隐患较多。大多数家庭在这些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为主,其次是农贸市场,他们大都对摊贩上的这些食品表示不放心,因此选择路边摊位购买的家庭很少。对于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家庭选择在其他地点(如送奶点)购买,因此加强对这些地点的卫生监管也很有必要。在主食的选择上,有半数的家庭选择路边的固定门店,这与居民主观认为主食的卫生问题相对较少,这些路边门店与居民家距离近,又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关。对于豆制品和蔬菜类,绝大多数居民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以前者为主。这与农贸市场的货源相对新鲜,种类居多,而超市内豆制品和蔬菜类食品相对种类较少,价格又偏高有关。调查发现各类食品除主食外选择路边摊位的家庭也有少数。特别是针对肉类、蛋类和奶类食品,路边摊位大多卫生意识淡漠,对于这些食品的运输、储存方面的卫生措施管理不严,存在诸多卫生问题。因此建议居民多考虑自身的健康问题,尽量去超市等有统一卫生监管的地点购买食品。在饮水卫生方面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未发现居民饮用过生水,多数居民以饮用开水为主,也有部分家庭选择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纯净水以桶装现制现售为主,部分水站在其加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卫生问题。尤其是后者尚无相关行政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在制水过程中,各环节消毒不严格,库存中不标识生产日期的桶装水过多,存放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大量细菌繁殖[1]。饮食卫生状况是涉及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今后工作中要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力度,依托社区平台进行社区动员、参与,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调查对象选择上,可能会存在选择性偏倚,因为被调查居民多数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因此对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影响。但通过对这部分人群的调查也反映出大众一些普遍的健康问题和对健康的认识等信息。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持这项工作,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展健康型城市的行动战略,宣传、改善居民饮食行为[2],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并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广、研究得更深入。

参考文献

[1]夏莉萍;林兵;徐敏;张逸彦;陈献华;刘燕,黄浦区现制现售纯净水卫生学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179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5

当《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之时,我们看到了第五十一条赫然增加了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法规。这一条涉及我国保健食品法律地位的法规是如何增加进去《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具体的信息见诸媒体。促成这一结果的过程有何隐秘之处?带着这一疑问,笔者采访了事件当中的核心人物,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咏。

张咏是笔者曾接触过的医药健康行业里最为年轻的一位协会秘书长。38岁的张秘书长总是精神饱满笑容和蔼,超过一米八的魁梧身材自生出一种持重干练的气魄。

2007年6月,张咏收到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份快件,这就是《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内部征询意见稿。出于对该法案的关注,张咏当天就对这份草案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研究,“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让我对保健品和保健食品这字眼特别的敏感,反复阅读过后确定当中没有任何提及,这让我当天晚上一直没有睡好。”为什么保健食品会在这其中被忽略掉呢?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张咏的心头,他向笔者阐述了当时心中的几个猜测:其一是国家打算取缔保健食品这一称号;其二是打算对保健食品单独立法;其三是真的被忽略掉了。在张咏发现这一问题的时候,距离该草案的正式还有接近4个月的时间。

《食品安全法(草案)》与之前的《食品卫生法》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动,张咏对在草案上找不到保健品或保健食品的字眼感到十分遗憾。第二天他对相关的资讯进行了进一步的收集了解,也给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监管处的谢副处长打了电话。此时的张咏只希望了解一个问题――保健食品究竟有没有其法律地位。谢处长当时也显得十分茫然,同样发现了这一问题的谢处长也正在开会研究当中。当晚,谢处长与局里的罗平华处长一起与张咏见面,对这个话题一直讨论到深夜。

广东省的保健企业在全国具有领先的地位,约40%的市场掌握在广东保健品企业手中。当草案出来之后,一些具有敏锐触觉的大企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7月初,张咏的电话就不停地响了起来,自药健字取消之后,把药和保健品分开管理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现在食品安全法里也看不到保健食品的踪影,这次大家都着急了。

几家大企业率先组织了讨论会议,张咏回忆道:“中山完美的总经理张旭辉、安利的生产总监许洪明、康富来的刘厂长相都约齐聚我们协会进行讨论。”这些企业都已经纷纷召开了紧急会议进行讨论,他们最大的担忧是政府可能想废除保健食品,取消国食健字号。

假如这一猜测是准确的,这对保健品行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保健品没有了法律地位,市场上不可以销售,工厂不可以开机生产,市场流通也是违法,所有的从业人员都意味着在从事违法之事”。当大家都很茫然的时候,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集合安利、雅芳、李锦记等企业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大家的意见都非常一致――绝对不能坐以待毙!“1000亿的保健品市场,意味着全国人均消费接近100元,这样的消费市场是相当突出的,这20年来保健品产业的发展也是其他很多行业无可比拟的,我们必须向立法部门反映意见,发出声音!”张咏在复述当时情景之时,流露出彷如当时同样着急和激动的神情。

这是一个漫长的讨论过程,张咏回忆,多次的会议研讨都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在多次的意见征询和讨论过后,最终由保健协会牵头形成了决议,企业集体签名后分送到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全国人大法工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姚厅长。张咏也亲自跟进了送交的情况,逐一与相关部门联系,“某年某月某日我向贵部门送来了文件,用的是什么样的信封,大概多厚,请问收到之后处理的情况怎么样……”细致的跟进送递情况。10月,当时中国保健协会征询了全国企业的意见之后在北京也召开了会议,并将全国的意见压缩成5页纸的文件,通过理事长张凤楼约见韩启德委员长。而张咏则率队中山完美张旭辉、安利许洪明、雅芳高寿康、太阳神、健康元的总经理等7人到中国保健协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我们每天像上班一样,静候委员长的接见。”张咏说道。

10月27日,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厅上,韩启德委员长与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颜江英接待了张咏一行人。张咏第一时间向委员长作出报告:“保健食品在全国的总量十分巨大,广东省占一年三四百亿的市场,像安利这种行业的旗帜每年纳税20多亿。希望委员长跟立法委的同志说一下,对保健食品网开一面,不要忘记了保健食品,不要忘记了保健企业在为全民医疗减少开支上所作出的贡献。”韩委员长听到后对张咏笑语:“这个事情我比你们更着急。收到信件之后就着手召集相关的同志开会了。”其后,韩启德、颜江英接见了张咏一行人,在一个多小时里,到会的企业和协会代表都积极的与委员长对话,反映行业里最真实的声音。

经过多番的沟通和反映,以及这次重要的会面。协会和企业的这种自发行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韩委员长把意见带到会上去,经过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审议,终于在第三次草案征询稿上增加了这对保健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条法律条文。这也意味着《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

回想整个历程,多次的聚会讨论张咏仍然历历在目,“在北京有一次自发的讨论会议有多达60家的企业主动赶赴参与”。张咏表示,在北京焦急等待韩委员长会见的时候是最深刻的,韩委员长的工作比较忙,结果等待了3天的时间才最终见面。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在外界看来也处理得甚为低调,张咏表示,中国保健协会的秘书长张凤楼所付出的努力是非常大的,“他是卫生部的老部长,跟全国人大法工委也比较熟悉,作为中国保健产业的掌门人,他个人对此事件也非常重视。他一直沿用了卫生部的严谨认真的作风,多次给大家开会时的讲话都非常中肯,建议企业不要在网上乱说话、不要面对媒体乱发牢骚、不要有偏激行为,认为我们要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语言途径跟相关部门去反映和沟通。这种方式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是处理得非常得当的。”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6

从染色花椒、毒生姜到镉大米、毒皮蛋,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摧毁着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公信力,因此,如何“重典”治乱将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食品违法惩处力度不够

“重典”治乱,是国务院总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整治思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曝光,5月6日、8日、31日,国务院三次常务会议上,都讲到食品安全问题,并明确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刘佩智介绍,现行《食品安全法》,基层执法部门和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是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此外,对网售网购食品等新的流通模式,现行《食品安全法》也存在监管空白。

召开研讨会征集修法意见

2009年6月颁布实施的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分段监管模式。然而现实中,“分段监管”演变成在食品许可和标准订立时“多头管理”,对食品安全事件“谁都不管”,备受公众质疑。因此,修订《食品安全法》变得非常紧迫。

就修订《食品安全法》一事,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了研讨会,征集法学、行政学、药学、食品工业领域多位专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执法者意见。按立法计划,《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力争今年年底完成。国家食药监总局已成立专门的部门,集中精力开展《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

部门回应“最严监管打打杀杀”

国务院法制办文教卫生司副司长李敬鹉说,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应该是科学的,执行应该是专业的。严格的监管,也是要基于风险的和基于法律原则的监管,基于中国实际的监管不能理解成最严格的制度就是打打杀杀、关门、停产。法律的修订应该基于科学、专业的、风险评估的法律原则。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刘佩智说,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无论是否要用严刑峻法,首先需要一个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保障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建工作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的重头戏就是地方监管体制的改革。

焦点1:能否增设严刑峻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瑞华说,食品安全需综合治理,法律是最后的手段。人人都是不合格食品的潜在受害者,但有些言论不完全符合法制或理性,如对违法者动辄重刑,动辄判死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要建立最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对消费者损害赔偿救济制度,同步修改《侵权责任法》。健全信誉制裁,把造假者信息输入身份证令其信誉扫地。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要改变食品行业现在失信成本低,违法收益高的现状。加大违法成本,让生产经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对守法行为进行激励和奖励。

焦点2:行政刑事处罚应有效衔接

陈瑞华说,修订《食品安全法》,要注意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制定合理的衔接标准。国内几乎每个行政机关都可以处罚本领域的行政违法行为,但跟犯罪标准存在衔接问题。衔接不上,起不到严厉打击制假的震慑效果;如果相反,随时随地进入司法程序,将导致法律滥用。

国家药典委副秘书长刘沛说,实践中,部门各自手段比较多,但合力不够。如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问题,因为证据的标准不同,食药监局内部安监司搜集的证据在稽查局不合格;稽查局送到公安部门的证据依然不合格,由此带来许多的问题。

焦点3:监管方式要让公众看得见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教学;渗透

一、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却不能让人满意,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连续不断:火腿在泡制过程中使用敌敌畏,劣质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儿死亡,水产品中存在甲醛,银耳用二氧化硫漂白,亚硝酸钠、苏丹红食品安全问题,瘦肉精中毒、毒大米、蔬菜中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今年白酒中的塑化剂

超标等问题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民以食为天”变成了“民以食为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公民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在我国的中小学生课程中没有开设专门的消费者教育课,只在与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中有少量消费知识的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少,同时食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可见,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1.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目前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合成材料》这一节里,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喜欢喝珍珠奶茶,那么在喝珍珠奶茶时,同学们将吃下什么物质,知道吗?然后向学生解释,其实,珍珠奶茶中,既没有奶,也没有茶,更没有珍珠。浓郁的奶香来自于奶精,奶精使奶茶变得香浓源自于奶精中一种名为“植脂末”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中含有砷、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患冠心病、肿瘤、哮喘等疾病的几率,幼儿更会变得智力低下。弹性十足的“珍珠”是在木薯淀粉中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塑料,所以,大家吃“珍珠”就等于在吃塑料。讲到这里,学生已经很想了解塑料到底是什么物质了,然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讲课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将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中,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既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科学态度,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

2.在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学科优势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化学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能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素养,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将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而高中化学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新课标中“化学与健康”是“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三个主题之一。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食品安全的素材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具有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途径

1.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好教材,选择恰当的课例就是要将食品安全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所选择的课例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实际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作为学习情境,来渗透食品安全教育。例如,在讲述“食品添加剂”时,让学生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功能,介绍食品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形形的添加剂,本来这是国家许可的,但是部分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生产中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有毒、有害物质。介绍生活中曝光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生产者:(1)用硫磺熏制生姜、银耳、胡萝卜等降低成本,追求利润。(2)用烧碱、双氧水、甲醛、吊白粉泡制海参、鲍鱼等水产品。(3)黑心豆腐窝点内苍蝇乱飞,到处是污水,有的豆腐中加入了国家禁用的四环素作防腐剂。(4)大量使用增白剂制作馒头,外观虽好看,长期食用极易使人体致畸、致癌。(5)病死的猪肉肉色发紫;凉皮、凉粉等食物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等。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触目惊心,学生明显地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将食品化学知识与教材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借用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社会热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甲醛啤酒、瘦肉精、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适当巧妙地把它们引入课堂教学,从事件存在的问题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例如,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致死多人,在讲述“常用消毒剂”的知识时,可介绍SaRS事件中使用的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在“甲醛”的教学中以此为教学背景,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为什么会有毒?”“我们将会怎么办?”让学生带着诸多疑问,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上查询、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是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外实验也是常用的有效手段,如进行“食盐中碘含量”的检测,“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陈化粮(含黄曲霉毒素)的鉴别等,使学生了解食品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鉴别常见食品的正确方法。在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在探究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开展“食话实说”专题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运用化学视角分析生活中出现的毒大米、毒火腿、毒香肠、毒药品、毒酒、毒肉、毒奶粉、毒包装等蕴含的化学知识,在讨论中了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做出评价和感想,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有毒食品对身体的危害,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为自己的食物系好“安全带”。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与少数食品企业利欲熏心不无关系,面对金钱和诚信,他们只重私利,信用缺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关爱生命的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开展校本教研,形成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食品安全校本课程

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教研活动,依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从研究物质的性质出发,使学生了解各类物质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减少危害造成损失的方法措施等,与日常中学化学教学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化学学科特色的食品安全教育课程。如在生活中的化学选修课中,编制“常见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常见水源污染及其预防”等专题教育,“路边摊小吃对中学生的影响”介绍路边摊小吃的制作流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卫生状况等,让学生关注饮食卫生与饮食习惯,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重点在渗透,关键在方法,教师要不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将生活中“活”的资料与课本中食品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和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对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养成科学的消费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丰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12):74-75.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8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这是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在开局之年要着力抓好的一件大事。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群众要求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声非常强烈,在今年人代会上代表提出这方面的议案和建议也很集中;二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人大要认真检查监督法律的实施情况。下面,着重讲三点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

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搞好这次执法检查,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次执法检查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吴邦国委员长也指出,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日益完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上海的“染色馒头”、广东的“墨汁粉条”、北京、重庆等地的苏丹红辣椒粉、沈阳的“毒豆芽”,还有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水果膨大剂、台湾塑化剂事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案件的发生骇人听闻,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从我市的情况看,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食品安全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这次执法检查,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消除食品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积极推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方位的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是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水平的需要。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突破期,总体上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不断拓展,食品安全问题应当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一直是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难点,监管效果不能尽如人意。《食品安全法》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为法律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开展这次执法检查,就是要更好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整改,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构建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从城市到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是坚持监督为民、履行人大职责的需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呼声一直不断。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目的是切实改进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让人民群众满意和放心。我省和各市、县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开展这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下旬向社会公布了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草案,并在第25次会议上进行了审议,进一步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促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因此,市人大常委会把这次执法检查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监督为民的思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人大工作与人民群众需求和人大代表的呼声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人大工作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全面部署,准确把握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

(一)这次执法检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监督法》、《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证食品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的,通过执法检查,推动《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督促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构建起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情况;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测检测体系,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情况;三是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监督企业落实保障食品安全措施的情况;四是依法开展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及时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情况;五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情况。

(三)执法检查的总体安排:这次执法检查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当地实际,对本辖区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作出部署。

这次执法检查共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准备部署阶段。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并印发执法检查方案,这项工作已完成。今天组织召开这个会议,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同时通过人大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执法检查的监督电话,动员全社会来参与开展这项工作。6月中下旬,围绕这次执法检查内容,组织执法检查组成员集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个阶段为自查自纠阶段。6月中旬-7月上旬,市政府及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食安办)、市贸粮局等部门开展自查自纠,于7月15日前将自查自纠情况书面报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三个阶段为执法检查阶段。7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执法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食品安全法》在我市贯彻实施情况。7月底,执法检查组汇总意见和建议,研究起草执法检查报告。

第四个阶段为审议评议阶段。8月中下旬,执法检查组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执法检查报告,市政府及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食安办)、市贸粮局等职能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作自查自纠报告,同时安排部分市人大代表对上述这6个部门作评议发言,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市人大代表对这些职能部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工作进行量化测评,并提出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

第五个阶段为整改提高阶段。9月至11月,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进行办理,在规定时限内,将办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书面汇报,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通报全体市人大代表。

三、精心组织,确保执法检查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进行

这次执法检查是全面检验各级政府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和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方式。各级人大、政府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的重要性,认真组织、协调好这次执法检查。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要切实担负起执法检查的重任,制定好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组织足够力量,有序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做到责任明确、推进有力,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金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投入执法检查工作。市和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接受执法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坚持自查自纠,边整边改,切实履行好各自的监管责任。金华日报社和金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要新闻媒体要根据这次执法检查的方案,研究制订宣传报道计划,积极整合力量,主动参与执法检查全过程,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辟专栏,全面详细地报道本次执法检查工作,并探索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执法检查提升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增强全社会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意识,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二)要认真把握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认真学习法律。《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等有关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进行了规范,在监管体制、监管依据、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监管信息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责任从食品标签制度、索票索证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召回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法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做到了然于胸,为开展好执法检查奠定知识基础。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寻求到对应之策,探究到化解之道。如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如何履行法定职责、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如何在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过程中,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保证食品安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上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严格自律;如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社会环境等等。在执法检查中要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企业,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执法检查深入开展。三是要完善执法检查方式。在执法检查中,除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现场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和暗访,以便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掌握情况。

(三)确保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9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中的缺陷及完善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局限性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我国乡镇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路径选择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吴恒.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J].http://zccw.info/report.

[3]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名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0.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篇10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我省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尚未落实到位,基层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够广泛深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等,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仍然任重道远。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我省“十三五”规划,并提出如下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一要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为契机,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应问责机制。调整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将抽检不合格或主动打击案件不再作为平安考核扣分内容,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强化监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食安办的定位和职责,充分发挥其牵头协调和督查考核的作用,完善部门协同监管工作机制,加强力量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形成监管合力。三要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基层监管站所标准化建设,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监管装备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推进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协管员、信息员的培训指导并适当提高工资补贴待遇,切实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四要加大财政投入,保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经费足额到位,增加检测种类,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批次和频率,增加抽检覆盖面;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建立第三方公共检测平台,研究开发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二、夯实基础,进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要积极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统一完善社会诚信系统,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做到企业信用与风险等级、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信用公示与信用结果应用“三结合”;实施“黑名单”管理办法,加大“黑名单”公布力度,倒逼企业落实第一责任人义务;加强行政约谈,签订责任承诺书,引导食品生产龙头企业、大中型超市、餐饮、农贸市场等特定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自律和行业规范。二要加快溯源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业生产地方标准修订,加强已建成的标准化基地的跟踪指导,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市场准入监管,通过自检、抽检、索证、备案等制度建立完善销售环节的安全屏障。尽快建立产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定期对农田土壤进行监测,同时开展灌溉用水和大气指标监测,确保农业产地环境质量安全。三要加快出台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的具体管理办法。加快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逐步解决“低、小、散、乱”问题,把食品产业做强做大。四要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继续巩固深化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设成果,健全校园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强化对统一配送食品的管理,推广使用安全塑料、铁质餐具,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的饮食条件。五要创新监管的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以监管数据为技术平台的监管方法,加强对互联网销售食品等新生业态食品的安全监管。

三、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一要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中有关行政拘留和重复违法行为处罚、提高行政罚款额度、强化刑事责任追究等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和通报大案要案,突出重大违法案件的惩治警示力度,形成集中打击、重典治乱的氛围。二要加强部门协作联动,认真落实《关于建立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协作机制意见》、《浙江省食品危害认定操作规程》等规定,注重行刑衔接,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涉嫌犯罪联动执法机制、抽检互报和案源互通制度等方式,推动形成部门密切合作、信息畅通、高效打击的执法监管协同机制。三要加强执法干部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执法力量配备,加大执法经费投入,支持利用先进科技装备执法,提高快速、准确执法能力。四要建立和完善与群众的互动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工作制度。加强投诉举报信息的相互沟通,推进食品安全举报受理资源的整合,确保及时受理、及时处置、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