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十篇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十篇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9:46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1

论述了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强调了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1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达成内部目标值,制定相关的条款制度用一系列手段措施来减少经济风险和问题的出现,保证会计信息的记录准确性和财产的相对安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如图1所示。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是对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基础,影响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内部因素综合起来便是内部环境。包括单位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相关政策、内部审计等。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包括的行政业务往来,涉及到了财务工作的各项业务和岗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如图2所示。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也逐渐增多。自2008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民生投入预算与执行数都实现了翻翻,年均增长率高达27%,并且连续多年超过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数。“十一五”时期,我国公共事业的财政总支出金额达到31.9万亿元,其中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支出达到1.49万亿元,教育4.45万亿元,文化560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3.33万亿元,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合计10509.9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1%。正因为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的数额不断增加,所以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提高和完善内部控制水平,有利于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根据需求进行资金管理,合理分配资源,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调控好财政支出,优化目前管理方案推进财政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基本目标是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和操作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效益。由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贯穿事业单位的所有活动组织的举措,建立和完善必须具备全面型原则、重要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3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的问题

3.1领导重视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领导对于内部控制了解不深入,不明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认为财务工作就是账本齐全,记账良好就可以了,忽略了完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的管理。事业单位由于人员聘用机制易导致人员工作懒散,工作业务水平不达标便去接收工作,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需要很大的提升。在湖南省安乡县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2013年、2014年的财务大检查中,发现所查141个行政事业单位有85个单位有违纪行为,违纪面达60%,深入研究违纪事项,该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的现实浮出水面,突出表现在财会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岗位设置不科学,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编写不齐全或不及时,会计人员素质低,据查,县直单位共配备财会人员136人,其中有16人无证上岗。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只有领导予以重视,提升财务人员能力才可以更好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3.2资产管理不规范,导致流失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普遍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重视采购而忽略了后续的管理工作。采购之后登记在册不完善,盘点制度很少实施,很容易便导致了几次交替管理后资产的丢失。责任人落实不到位,没有相关资产遗失处理问题,使得即便登记在册的物品也找到不实际资产。每年审计工作中,都会发现各种资产流失的现象。有的事业单位账目不细致,分类账目基本不建立也增加了规范管理资产的难度。记录相关的资产管理时,错误记录,遗漏记录导致账不符实。很多账目上的资产难以根据实物进行对比解释,有些事业单位基本资产发生的变化和转移但是不办理手续,例如某项工程支出仍属于往来账户或因为资料信息不全而没有进行决算,而近购及建造的固定资产可能会没有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目中,就会导致帐实不一。

3.3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损失现有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账目处置的很随意,在监管的处理上很粗糙。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在进行原始凭证规定时,内容不完善,导致对于凭证的审批不严格,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报载,审计部门对某进出口贸易局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通过深入审查,发现了该局的一个下属机构作假,用大头小尾的方式开具发票,隐瞒并私扣收入161万元,私设“小金库”套取现金发放劳务费的严重违纪问题。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某市乡中心小学校长刘某、总务主任兼出纳李某,采取收取服务性收费和各类回扣不入账等手段,从乡会计核算中心套取公款20余万元,由胡某保管。该款一部分用于发放村小学老师的奖金福利等开支外,余款由刘某、李某分别得贪污金额为1万余元。还存在财务相关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基础工作较弱,导致岗位责任制度并不明确、印鉴保管方面等问题。

4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方法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过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讲话确定了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新办法,虽还只是在实行阶段,不过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是在会议上进行了明确的指出,在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进行管理上面必须加强对内部权力的制约和公开性,只有把权力等到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才能减少腐败的出现。通过了对的要求,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其中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各项指标都是进行一定规定,共颁布了条纹六章六十五条。又进一步的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进行了规范和优化。这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又开始一个新的步伐,开始对内部的腐败进行进一步的杜绝。

4.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控制力度首先加强管理者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导地位,让各级负责人积极学习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条例,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互内部牵制,明确各自岗位的工作责任,互相督促和监督,设立各自的权限进行平衡牵制。例如采购,不应该仅仅由单人或者单部门进行参与,至少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这样彼此监督会减少错误和贪污现象的出现,使内部控制落实良好,保证信息完善资产安全。企业管理存在一定的优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在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使要充分发挥财政和审计的共同作用,协调部门配合,发挥控制和保证能力。

4.2增强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安全性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必须增强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其安全运行。首先要各方面对于资产管理的认识,明确其重要地位,保证公共资产的合理分配。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健全资产管理工作,记录完好账目往来,明确资产实际情况。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分单位的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制度,保证每笔资产心中有数,账目可查,实际可循。理顺产权关系,强化对非经营性和经营性资产之间产权转换的管理,大力加强约束和监督力度。

4.3增加会计基础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根据合理的人员分配岗位设定,增加会计基础工作能力,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和业务方面的知识教育,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调动人员的基础工作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让各岗位人员明确自己的业务要求,进行匹配需求规范操作。其次要注意绩效考评工作,提升考核的力度,明确奖惩,以提升基础工作能力为目的,促进规范工作,进行有奖有罚。事业单位各部门还应该强化核算工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特性,使工作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事业单位对于银行账户和现金的管理工作需要增强,严格控制内挪用,非法转移资产,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及时清理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

4.4创立有效创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除了按照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度下进行实施外,还应该根据各单位自身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创新和研究,制定出各位合理的内部控制,提高其管理水平。实际实行过程中,人员针对实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优劣,进行综合评述,可上交相关的书面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抓住重点,实际研究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不断总结和创新,进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梳理健全相关业务流程,保证内部控制的稳步发展。只有综合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才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5实行全员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水平管理水平的实施基本是人员,只有对全员进行规范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更好的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在规定明确岗位职务的前提下,多进行辅导和培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人员思想认知和意识思维,自发主动的去学习增强业务能力。由于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相关的事业单位应该讲人员集中进行定期培训,提供学习专业能力和教育的相关课程,给予学习计划帮助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素质水平,积累工作经验。另外除了提供相关的提升素质水平课程之外,还需要进行奖惩措施的制度建立,可以用来监督和提升人员的工作质量,规范管理好事业单位人员的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成宇晖.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0,(09).

[2]马元琴,易旺宏.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的几点建议[J].大众科技,2010,(03).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2

一、石油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升财务反馈信息的准确性

在石油企业中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模式,可以实现财务口径的统一,规范财务报表内容,明确资金流行,实现财务管理“留痕化”处理,提升信息透明与管理水平。通过同步财务管理信息,实现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可以保障上下游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通过打造综合性的集中财务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各项财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石油企业经营的综合稳定性,预防财务管理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综合水平。

(二)通过财务管理推动石油企业提质增效

在石油企业中采取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推动石油企业提质增效,推动石油企业主营业务的发展。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通过财务管理整合信息,也能准确反映行业发展动态,找准发展方向,整合信息与资金的利用效率[2]。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事关经营全局,通过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能力,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与效率,优化管理流程,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为经营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指引。

(三)强化石油企业抗风险能力

石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挑战,同时由于企业体量较大,也需要处理日常经营风险。通过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可以实现石油企业资金的统一调度与结算,对债务规模进行有效控制,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反馈与交流机制,提升石油企业抵御宏观与微观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石油企业构建财务集中管理控制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控制机制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将管理环节和管理流程都放到制度的“笼子”之内,可以有效保障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安全,强化财务集中管理与内部控制。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集中化程度,要从基础制度入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单位内部的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和权力,避免多头管理和制度交错问题出现,通过明确并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指引,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通过捋顺财务管理和单位业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从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大局着眼,将内部控制提升到单位整体层面,进一步强化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底,明确岗位责任和岗位职责,强化管理监督,从内部操作来说,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风险防控标准,遵守内部的工作章程,提升自身工作精细化程度,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降到最低,提升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安全度和真实度[3]。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的透明监管,保证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注意对高风险工作节点的防控,监测日常操作流程,尽可能减小运营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发展。

(二)形成完整统一的财务信息收集系统

构建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体系,要建立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体系,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多种路径、多种方式获取有效信息,汲取财务资料,为企业宏观经营和规划提供科学、高效的数据信息依据,减小企业风险,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减小企业经营风险。首先,要注重财务原始信息的统一收集,因为原始信息尚未经过二次处理,能比较客观的还原石油企业经营的真实经营状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要引导各部门及时报送信息,加强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同时要注意收集外部信息,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外部信息都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整合多样信息,最终做出合理判断[4]。此外,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手段,善于利用“大数据”整合理念与处理方式,提升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三)打造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统一集中管理与控制,必须提升思想认识水平,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首先应该对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化顶层设计、转变思路、强化理念。在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强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明确责任,优化流程,从全局角度出发,审视财务管理问题。要转变过去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方式,提升财务管理精细化程度,从思想观念入手,强化精细化管理落实,从而构建高效的管理制约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5]。在促进石油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与控制过程中,针对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保障财务核算的规范化运行。首先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另外,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财务工作的能力,从而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3

【关键词】企业内控要素问题

引言

企业内控工作是由企业内部全员参与,通过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协调开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内控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企业内控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素分析

1.1内部环境的构建。企业内部环境作为开展内控工作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正常管理的基础。内部环境构建主要包括内部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内部审计、员工管理以及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等几方面内容。

1.2企业风险管理。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并控制企业在发展经营以及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风险,通过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科学化。

1.3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根据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保证内控工作目标的实现。

1.4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应用,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以及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1.5内部监督考核。内部监督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控制措施进行监督考核,并对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调整优化内部控制措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2.我国企业内控工作开展问题分析

2.1对于企业内控制度认识不全面。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方式认识不足,导致企业内控体系与工作方式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决策者认为内控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企业内控需要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构建,企业内控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2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内控管理难度。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转变,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重点。然而信息化虽然能够及时准确的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但是同时受到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企业信息资料极易受到病毒侵染、非法使用下载或者外部纂改而遭到损坏,直接导致企业因为信息失真影响管理决策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难度,对于企业内控开展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企业内控规章制度以及措施贯彻力度不足。部分企业虽然针对企业内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但是制度的制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而且没有紧随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完善,导致难以贯彻实施。此外,企业在内控方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部分企业管理决策人员由于认识不足,甚至抵制内控工作的开展实施,导致企业内控形式化严重,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实施。

2.4企业内控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水平低。企业内控工作内容要求从事企业内控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财务预算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监督管理经验。但是由于企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导致同时具有监管与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缺乏,制约了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企业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措施研究

3.1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认识水平,深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意识。保证企业内控工作顺利开展,应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于内控工作的认识,促进内控工作制度与措施的落实。首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树立内控观念,明确企业内控工作开展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在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对于保护企业资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通过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企业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完善企业内控工作管理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企业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及时完善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控工作对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同时,企业应该针对内控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机构组织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强化审计工作,避免企业内控工作由于外部干扰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3.3构建高效的内控人才队伍,强化企业内控工作人员教育。企业应当结合自身规模,采取设置专门的内控管理队伍或者是由财务管理部门设置兼职内控工作人员的方式,建立与企业情况相适应的内控工作队伍,实现企业内控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同时,企业加强内部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教育,保证其能力能够适应内控工作的开展。或者是采取在企业内部挑选业务能力强、综合理论知识全面具有较强职业道德感的工作人员,参与企业内控工作,以保证企业内控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控水平。

3.4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内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保证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取建立单独的子系统的形式,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关系系统,重点侧重于管理数据的收集以及应用,而对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则可以建立重点针对会计数据信息的管理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也可以有效保证信息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结构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3.5提升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控制管理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企业内控工作成效的关键。对于风险管理控制应当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通过构建全面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

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与生存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应当全面认识内部控制理念,总结分析自身问题,推行制度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控工作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安娜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期刊论文]-当代经济2010(20).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4

进一步夯实预算管理软硬件基础,扎实推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做好成本费用标准定额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重点控制易受外部价格因素影响、标准不确定、数量波动较大、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费用,将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做好预算执行分析与评价工作,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责任,强化预算硬约束;积极实施预算管理软件,为预算管理上水平搭建先进的信息平台。

严格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动企业资产管理上水平。认真执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操作,严格落实省级公司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资产使用管理效率;以行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为契机,切实强化资产动态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强化对多元化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积极参与多元化企业管理审计、落实多元化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多元化经营管理评价工作,加强对所属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监管,促进多元化企业规范运作、效益提升。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全面提升财务监管工作水平。继续健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企业资金内控制度,积极实施行业资金监管软件,进一步提升资金监管水平。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5

摘要本文就煤矿会计如何构建内控风险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展开探讨。对提升煤矿企业会计、财务工作水平,预防不良风险因素影响,提升安全生产运行效能,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煤矿会计内部风险管理

完善煤矿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基础管控

煤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风险体制的完善建设,有利于强化煤矿单位风险预控能力,提升安全生产建设水平。主体基于会计信息、管理控制手段、综合措施方式与科学流程促进经营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伴随我国较多煤矿单位会计内控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发展,其体系框架日益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基础管控能力水平的逐步提升。

1.完善煤矿内部财务机构建设

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发展经营方针与持续提升目标,应借助有效途径方式获取价值化会计、财务信息资源,进而做出良好科学的管控决策。因此,煤矿企业应促进会计内控体系优质建设,实现会计控制综合目标。管理层应更新经营理念,意识到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应杜绝短期行为,创建良好的内控机制与工作环境,成立财务工作机构,由矿长与党委书记出任组长、纪委领导与企业会计师担任副组长,共同组建会计内部控制领导机构小组,强化风险基础管控。

2.创建煤矿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

为强化煤矿企业全面预算控制管理,推行精细化管控,应科学创建煤矿会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令各项管理,事后阶段全面研究、及时整改的动态实时管理目标,营造最佳成本效果。煤矿企业应依据相关会计内部控制规范标准,遵循自身实际,秉承法制化、合理性、科学适应性、经济性原则,创建优质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与企业相符的管理制度,并形成具体管理办法。应主体涵盖对资金费用的内控方案、专项经费的管理策略、往来款项的规范结算管理方案、风险效益抵押经费的控制等事项。还应包括各类手续票据流通规范要求、费用成本风险控制、报销体制、人才聘用、劳动管理、报酬下发与综合评价办法、劳保用品发放管理制度、矿井职工待遇、采购物资用品、支付款项流程、工程项目经营建设方案、合同履约管控等综合体制。应确保煤矿会计内控风险体系的完善全面,令各项会计、财务工作有据可依、流程规范、科学标准,降低违法风险行为,营造法制化、规范化风险管理工作环境。

二、正确树立煤矿会计内部风险管理目标,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煤矿会计内控风险体制的规划、履行与考核评估受到人员主体因素的综合影响,也就是说内控执行者及管理对象对内控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应树立正确的内控风险目标,强化团队建设,令企业全员树立风险管控意识,发挥主人翁精神,方能真正创设良好的煤矿单位文化环境,形成优质会计内部风险管理氛围。首先,煤矿单位应强化会计内部风险管理教育,提升企业全员主观能动性。单位管理层与中层员工应发挥率先典范作用,科学掌握会计法标准并在煤矿单位内部全面落实贯彻相关制度要求,完善企业现代化体制建设,开展预防控制与安全管控,提升煤矿资产综合安全效益、优化会计信息整体水平质量,令其发挥核心优质作用。同时应通过广泛舆论宣传、动员、竞技比拼、奖惩激励等丰富活动扩充教育途径渠道,优化实践管理效果。再者,煤矿企业应对专项岗位人员,例如供应物资岗位、会计核算、管理销售人员进行风险管理专项培训,通过技术培养、知识传授、结构更新,令他们提升贯彻落实会计法规与企业会计内部风险控制规范制度的自觉性,创建企业法制化发展建设氛围。煤矿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宣传培训,令员工树立优化会计信息水平、保障财务资产综合安全、强化风险管理、科学贯彻相关规章体制法规的科学目标,进而预防管理死角,杜绝违规舞弊行为,及时预防处理安全隐患。

强化财务内部风险管控,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为确保财务会计内控风险体制的科学执行,应促进业务控制流程的合理规范制定与科学履行,进行相应权责范畴的协调分配,并制定有效的互相制约管理机制,会计信息快速反馈传递体系,确保企业财务机构第一时间出具价值化经营管理信息,有效杜绝会计实践阶段中的偏差错误现象标。煤矿经营管理阶段中销售部门、财务机构与供应单位是核心关键,应促进其业务的有效互联与持续健康运转。因此煤矿企业应创立内部风险监控与相互制约机制,成立专项督导小组,引入定期检验与不定期核查、监督经济业务等实践方式,快速挖掘评估煤矿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进而做到良好的优化与更新管理。同时,煤矿企业应制定审批授权财务风险管控体制,令矿区各队、不同科室与企业员工在进行经济业务实践中的行为职权得到良好监督控制。对于没有通过审批授权的机构部门以及个人,均不应令其从事经济业务办理,进而为良好的风险管控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经营生产规划方案,煤矿企业应每月召开预算控制以及经营分析会议,还应对内部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管控,预防对企业现金、各项资源存货的不良触及与介入,进而通过资产风险管控提升各项资源的综合安全水平。应通过资产、库存定期核查、账目核对、账物评估、督导监控、风险审核,优化资源内控实践行为,实现账物相符、科学经营管理目标。实践管理中还应统筹应用硬性管控与软性管理手段,硬性管理应全面发挥各类刚性制度标准的规范效能以及实践约束力。例如盘查物资体制、对账结算规范等。在软性管理阶段中则应通过文化氛围打造、理念引导、道德意识培养、精神素养建设优化管控效果。例如通过矿风建设、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与风险管理观念培养、行为准则约束,提升员工主人翁精神意识,营造企业优质文化氛围。

推行风险预警控制,促进煤矿优质建设发展

1.实施全过程风险管控

为优化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效果,应树立全过程控制理念,强化事前管理、事中监督与事后验收分析,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会计实践行为的法制化。应定期开展月度、季度以及年度报表披露,并通过企业职代会面向全体员工公布财务会计状况水平、各项经费应用状况,令员工清楚经费去向,发挥参与监督管理权力。同时在煤矿单位生产、销售、供应各个进程中应引入制约管理条例制度,促进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督,树立防范为主的前期控制目标,强化风险管理。应在强化会计核算管理的同时,对各个工作岗位、经营业务、会计工作展开周期循环检验,发现风险隐患应及时整改、整顿,降低不良影响并杜绝安全事故的扩大化发展。应基于职工代表大会、纪检机构与内审部门为综合控制基础,充分激发评估监督委员会、监察机构综合职能作用,树立以纠正为核心的事后管控目标,杜绝风险隐患事故的再次发生。

2.提升煤矿风险预警效能

对煤矿企业高层人员应强化职务监管、规范约束,促进其规范履行薪酬风险责任体制,即促进企业预算控制与管理层薪酬资金的有效联系,令管理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升防腐拒变能力,科学遵守各项法律规范,履行岗位职能标准、预期实现年度预算目标,进而合理兑现相应薪酬标准。同时,煤矿企业应科学推行风险绩效安全管理抵押体制,将会计内控规范同薪酬管理体制有效集成,优化内部风险管理效果。另外煤矿企业应创建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由于个人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风险事项,令煤矿企业蒙受了经济财产损失、员工生命安全遭到威胁,则应对其追究相应法律及经济责任,做到严惩管理。煤矿会计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中,员工不仅是被监督管控的主体目标,同时也是实施监督管理的执行者,因此煤矿企业应完善员工岗位责任主体目标,将各项具体财务标准分拨至下属单位与各级岗位人员基层,基于具体考核成绩、评估结果,实施合理的精神物质激励与岗位责任追究综合管理。应基于审计内部监督尽早发掘会计内控体系中包含的不良隐患问题,存在的管理漏洞,进而结合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营造企业有章可循、违规惩处、追究责任、全面整改的良好发展管理氛围,真正激发内部会计体系核心价值,并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目标。

结语

总之,基于煤矿会计内部风险管理重要性,我们只有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树立安全预防目标,才能真正提升煤矿风险预警效能,确保预期经营管理目标的良好实现,并促进煤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承吉.煤矿安全内控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中国内部审计.2007(1).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6

(一)管理会计

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处理企业经济信息,以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能够实现经营目标的计划,以及为达到各项目标所进行的决策。尽管国内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但是对于管理会计“侧重于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侧重于责任中心的部分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1]中,所表现出的控制、规划、组织、评价、预测、决策职能,以及通过提供企业内部决策相关性信息,并参与企业治理来实现管理会计价值的认识基本统一。管理会计早期是基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受到管理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滋养,进而其方法不断丰富,职能不断延展,目标不断提升,从以成本控制为主要功能、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的执行性管理会计发展到注重预测、决策与责任考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决策性管理会计,目前正进入以适应环境变化、支持企业战略管理为特征,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新阶段。

(二)内部控制

:请记住我站域名美国CoCo委员会在1992年提出、1994年修改认可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2008年5月22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所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经济的发展而完善。内部控制最早的提出和应用主要是基于会计控制而形成的,因此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等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内部控制概念亦获得发展,不再局限于会计控制范畴,并逐步结构化成若干要素,这一变化促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一项需要企业内部多个层级组织乃致外部力量协作保证的系统工程。

(三)管理会计依存于内部控制

现实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些企业的管理会计高度发展,却没有相应地重视和健全内部控制。因为这样的管理会计,缺乏内部控制为其提供的生存环境。从理论上分析,这种依存关系源自管理会计对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依赖,还会受到内部控制所提供的企业治理基础的重大影响。内部控制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过程中,有效地支持了管理会计相关性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并表现出其支持作用的不可或缺性。作为合法、公允的财务报表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在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真实完整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信息和数据,为管理会计进一步加工生成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数据提供了依据或佐证。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信息价值,但是相关性要以可靠性为前提,当会计信息质量中的首要特征及基础性特征即可靠性受到挑战时,相关性的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管理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程度和效果依存于企业治理基础,且后者表现出对管理会计作用的重大影响。良好的企业治理基础内在要求管理会计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司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需要根据管理会计信息全面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进而作出相关决策。

二、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落地”洞察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关系从依存步入耦合

(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落地”概述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时间表。这意味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实施之日起,还需要在企业完成一项“落地”过程,实现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已经形成的控制无缝隙对接。根据我国财政部的《我国上市公司2012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纳入实施范围的“各实施企业高度重视、严格实施,组建工作机构、编制

实施方案、梳理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实施自我评价,并配合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国内大中企业已经基本完成对照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梳理其原有控制,进行修补和完善工作,并朝着进一步细化控制措施、使其与企业发展目标和环境相契合的方向迈进”[2]。(二)内控规范“落地”

增加了内控设计与运行压力,突出表现为内控信息披露压力根据我国财政部2012年2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说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具有强制性,相关配套指引则属于指导性和示范性文件。然而,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规定以原则性要求居多,实质上起到强制约束作用的控制规定主要来自具有解释与配套功能的应用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于兼顾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即涵盖了内部控制所有重大方面和事项,同时又由于缺乏标准统一的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严格划一的评价过程基准,从而为拟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生成、加工、整理、反馈等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随着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企业的日益增加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纵深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决策必将越来越重要,该报告正在和必将成为他们了解和监督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依据之一。”[3]这迫使企业“要努力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可信度与信息价值”[3],以满足内部控制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三)会计部门在参与内控设计与运行中实现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

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落地”这一特殊事件驱动下,企业会计部门由于其参与内部控制的便利和优势,常常被赋予内控设计与运行、内控信息披露压力的主要承担者的地位,成为内部控制规范“落地”的主要责任部门,即使企业有专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委员会,其核心成员亦主要来自会计部门。于是,会计部门的临时工作职责因为内部控制要“落地”而大幅增加,从内部控制设计、再设计,到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报告,再到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处处都需要会计部门的参与。在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基于风险敞口的界定,除了基于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目标提出会计控制建议,还可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高度提出改善意见,而后者体现的是管理会计职能。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企业会计部门通过日常会计审核、定期财产清查、执行预算管理、接受内外部审计等工作环节获取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并分析其性质和影响,还可“为内部控制过程中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提供理论和方法”[4],并以内部报告等形式向内部审计部门报告信息,从而发挥管理会计职能。因此,作为管理会计发展依存条件的内部控制,在其规范“落地”后形成的工作压力,增加了会计参与内部控制的需求,会计部门在参与内部控制“落地”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与角色,逐渐发展和强化了其管理会计职能,并形成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反哺作用。从依存关系到反哺作用,密切了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联系,或可称之为二者的耦合性。

三、依托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建议

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在发展中需要互相汲取发展资源与能力,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持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性,决不能顾此失彼。实际上,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这种相互依存、彼此获取所需发展资源的耦合性有时候会遇到各种挑战。这里基于企业治理水平与管理会计专业能力常常构成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发生耦合的主要障碍的判断,用高与低分别与会计和控制相搭配(高即高水平,低即低水平),将企业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成四种情形,并提出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的建议。

(一)高会计、高控制

是指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都属于较高的水平。这种情况在如今优秀的上市公司中尤为多见,此类企业已然具备了本文所主张的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耦合的基础和特征。企业应当持续加强公司治理正能量建设,“为适应公司治理内在化,企业有必要在维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告管理会计信息,并接受外部监督”[5];应当持续加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学习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特别是要努力提升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以不断夯实和巩固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基础,保持内部控制建设与管理会计发展的协同效应。

(二)高会计、低控制

是指管理会计高水平,内部控制低水平。这种情况在实务领域基本不可能发生或持续,因为低水平的内部控制无法保证高水平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条件和治理基础。

(三)低会计、高控制

是指管理会计低水平,内部控制高水平。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计划经济色彩仍然较浓的国企,或股权较集中的股份公司,此类企业急需加强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专业能力建设,企业治理层也应转变观念,居安思危,致力于推动管理会计发展,着手改变管理会计信息生成和利用环境,以促进其管理会计进步,与内部控制形成有效耦合与协同发展。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7

关键词:水利施工;施工问题;积极控制;监督管理;规范标准

1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模块的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模块中,展开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把握好各个施工要素的关系,否则必然影响施工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工程效益的提升,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体系的健全,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按照国家的相关施工规范,展开积极施工,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进行管理的严格控制,进行决策的科学化应用,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开展。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是必要的,其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受到内外施工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一系列的质量控制问题,这需要针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展开应对策略的控制,保证施工模块中这些因素的积极监督及其管理,从根本上解决工程的质量问题,切实提升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通过长期实践得知,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的自身质量责任意识,如果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不能保证自身施工技术的提升,就难免会出现工作过程中设计方案变更情况、施工费用进展情况,其工作条件也是比较差的,如果施工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就有必要展开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模块的优化,进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为了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人员自身质量意识的提升是必要的,这不需要进行施工进度的过分强调,而是要保证质量的整体安全性,解决其过低的质量控制意识,保证质量模块及其进度模块的控制,实现水利工程整体成本模块的优化。

在现阶段施工控制过程中,不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依旧普遍存在,这些管理队伍的内部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素质及其质量管理素质,导致其质量模块、费用模块、进度模块等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目前来说,我国很多水利工作的管理体系及其施工体系是不健全的,比如施工人员过低的技术技能,由于其施工水平的过于地下,也不利于水利施工的积极控制,从而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比如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为了进行成本的节约,通常进行不合格的管理工作,比如雇佣一系列的管理观念缺乏的管理人员,这些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影响了施工质量的提升,导致其工程质量过低,从而影响了施工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现阶段施工工作中,设计方案的随意变更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水利施工工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相关人员的失误,常常导致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的更改,影响其有效的优化设计,不利于正确道路的开展,不利于其施工顺序的良好控制。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施工费用紧张以及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施工费用紧张是水利施工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困难,由于费用的紧张,经常导致使用的设备质量不过关,材料不合格,影响施工质量,另外工作条件差也是一大难题。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

为了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施工需要,进行水利工程施工难题的解决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全,有效提升施工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保证监理体系的健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作模块的控制,进行质量环节及其进度环节的协调,实现采购材料合格率及其成本投资模块的协调。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一旦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都要进行追究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对质量问题进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对施工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类似的质量问题再次发生。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落实责任制对于加强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工作模块的协调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的优化,保证管理人员及其施工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这需要展开定期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行管理培训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当下的科学管理工作。这也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行技术专家的积极培训,实现其正常工作。对于施工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技术水平,经常聘请技术专家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管理者、作业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不同单位的相关人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提升共同进步,有利于提升施工水平。

在监理工作模块中,需要满足水利工程的监理目标,展开进度的控制,保证料物计划、进度计划等协调,进行其控制体系的健全,落实好当下的监理工作需要,展开各个工作模块的质量标准的优化,进行质量检查模块、评定模块及其程序验收模块等的协调。对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抓好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不能把控制点仅仅设到验收这最后一关,必须对每个工序、每个环节实施控制,从人员到材料再到施工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把关。

在水利工程工作模块中,进行质量环节及其进度环节的控制是必要的,这需要实现水利工程施工效益的提升,保证其进度的积极控制,切实提升其应用质量,按照进度的需要,展开施工,保证质量模块及其进度模块的协调,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展开施工工程的安排控制。

通过对水利工程采购材料合格率的优化,有利于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这需要进行材料采购体系的健全,进行质量关节的控制,避免其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进行所有进库材料的积极检查,按照相关的规范需要,进行抽样检验,保证其工程质量的整体控制,实现工程规模的优化。质量控制总是最重要的,加强质量控制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水利工程施工也是如此,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水利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对这些因素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就加剧了水利工程质量工作开展的严峻性,毕竟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工作模块的协调,进行水利工程的积极建设。施工单位和基层管理部门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加强对参与施工的各部门单位的约束,以便实现保质争优的目标。

3结束语

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案的更新,更有利于当下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控制,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田惠珍,潘晓燕,云江普,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1(2):32-35.

[2]谢坚.浅谈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5):85-88.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8

【关键词】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措施;概况;问题;监督;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为达到经营效率提升的目的,组织对各种资源的充分获取及利用,为实现管理目标,在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与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与程序。作为一种管理控制,内部控制是足足策略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供水企业的职责,其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供水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新经济形势下,如何合理规划大规模投入固定资产,如何提升企业经济利润都成为了供水企业避免面对的问题。基于此,应加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供水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况

在企业管理领域控制论的运用形成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控制论内经济控制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其通过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等科学方式对各个组织内部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利用控制论理念、原则与方式对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控制过程加以分析,根据控制目的不同,内部控制可分为两个方面:财务控制和管理控制。财务控制是指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及财务活动合法性的相关控制。

按照相应程序实施内部控制,该控制程序需要一定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等。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企业因成本制约,无法进行优质内部控制的制度。合理的制度,需对设计经济、执行效益型进行充分考虑,才能实现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供水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国家已形成包含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效果。其原因如下:

(1)多种监督功能标准不统一,管理分散,监督主体间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

(2)各种监督无法遵循既定目标实施,部分企业、部门以预算、创收平衡为目的,导致监督弱化情况的大量出现;

(3)执业环境不规范、业务竞争不正当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到位,无法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在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下,供水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化并没有形成,无法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导致监督机制弱化。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供水企业没有建设覆盖全员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无法向企业所有业务领域进行全面渗透。因此不能对财务会计信息、各级管理部门绩效进行正确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所有业务部门、人员,在业务经营中形成的互相影响、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在供水企业财务内控中,其经济业务包含5个环节:授权、审批、执行、记录与复核,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但供水企业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资产控制等方面存在极大问题,如业务流程各个环节连接不紧密,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同时财务会计系统与企业内控环境、程序也存在无法相互联系的情况,致使内部控制文件形同虚设。同时,供水企业内部控制中,财会人员存在业务能力不足的现象,该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真实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3.管理层风险意识差

供水企业经营管理中,为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需做好预防与控制各类风险的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方式。内部控制可有效评估企业风险,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加强控制。由供水企业发展现状来讲,其风险意识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企业管理层,严重缺乏防范风险的管理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不仅与内部控制具有密切关系,还对管理层风险意识提升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在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能力,对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辨别、分析、防范与控制。

三、处理供水企业财务内控的有效措施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内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供水企业必须准确分析产品需求、技术发展态势通过财务内控方法的选用,可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准确处理,并提高其时效性。为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科学化、系统化,要求供水企业必须树立正确地加大监督力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素质及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供水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加大监督力度

供水企业通过规范内部经济活动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才能对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可对内部控制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并能改善供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内部审计作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其能够全面检测、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各项内容,如会计审核、预算等。同时,内部审计应结合政府、社会等审计力量,加大监督力度,提升企业发展目标。

2.以会计控制为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严格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供水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进行符合企业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具具备良好的执行效果,需选取授权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与内部审计监督等方式。并根据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求对资金、成本费用与权力使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自身情况结合加强会计控制。在发展、完善内部控制中,会计控制具有独立性与不可替代功能。因供水企业的特殊性,会计核算选取的方式为集中核算,也就是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在划分职责时,应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如财会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等。明确分工、责任落实为财务机构内部分工的主要特点。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中,要求出纳不能进行会计账目检查、会计账目登记与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的兼任。同时出纳会计库存现金应通过经营负责人、会计进行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账目。同时,需有在根本上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根据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由会计人员进行企业财务审核,确保各项经济业务入账的准确性。

3.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

作为供水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工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章及自身管理能力,进行财会人员的合理配置,确保其配置数量的合理性及业务素质符合内部控制需求,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4.强化供水企业整体风险意识

利用风险预警、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等方式,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为提升供水企业整体风险意识,必须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对业务流程与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先培养财会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其风险管理理念;其次,在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内明确各主体承担的责任,对责任意识加以强化,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方式。最后对所有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有效提升,对内部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加以抵制,以此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有效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水企业财务内控工作也逐步完善。财会核算及管理作为会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否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为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在充分了解其相关含义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内容,并找出相应措施,以此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耿云江.理论与实务联动,共同推动中国内控体系贯彻实施――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观点述要[J].会计研究.2011(02).

[2]杨志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0(10).

[3]宋绍清,张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0).

[4]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2009(09).

[5]刘灿辉,苏华.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抗御能力[J].黑龙江金融.2008(07).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9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科学化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医药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水平层次仍旧比较低,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管理决策职能发挥不充分,难以有效满足医药企业自身扩张和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内部控制也是医药企业强化自身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管理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伴随着管理实践而进行的。正是基于此,医药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财务管理职能,完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推动医药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二、医药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提升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建设,完善财务信息披露、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医药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能够增强管理者对相关的投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更好地保护相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优化整合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添加相关的实践性管理内容。医药企业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管理改革,适应市场化管理要求。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防控。医药企业应当积极创新和改革财务管理模式,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因素正不断增加,所处的管理运营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使得医药企业随时都可能面临风险,影响自身的运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程序或制度来有效识别和防范管理风险,有效提升医药企业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强调的重点是风险管控和预防。医药企业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医药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及科学运用,保证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切实保障医药企业目标和效益的有效落实。

强化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增强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医药企业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正是基于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重要现实意义,医药企业应当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的重心,完善财务管理职能,提升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质量。

首先,强化医药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基础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结合库存,进行库存原材料管理,在保证原材料供应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积压,避免资金过度占用。有效降低自身的经营管理成本,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对医药材料的动态化管理,依据业务情况和实际消耗情况来进行定额管控。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及时反馈医药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收入状况、管理效率以及风险系数等情况,并实现企业内管理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将收入系统、成本系统以及物资系统、人事系统等相关系统的信息数据指标进行关联整合,控制药品的购置、储存、调配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的发生,提升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需要提升工作管理效率,强化职能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绩效。

其次,完善医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对企业内部核算以及各项资金往来账项进行科学分析和考评,尤其是对于相关的大额账项及时进行追踪和账龄的分析,从源头上杜绝坏账的发生,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真实、可靠。医药企业要想实现核算财务向管理财务的转变,需要相关财务人员严格按照医药行业的规范,坚决杜绝管理人员渎职、失职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医药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强化资金管控。

再次,强化自身内部控制,完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离不开企业内所有职工的参与以及企业风险文化的培养。在实施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医药企业管理者及职工都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职工具有强烈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并不断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及氛围,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框架,积极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追溯企业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自身生产管理特点,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操作流程和规范,及时发现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医药企业管理层需要切实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管理责任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篇10

关键词:非常规油藏开发技术阶梯提升

纯梁采油厂通过“一体化”运行,应用“系统节点”精细管理模式对非常规水平井实施运行和现场管理全过程的节点分解,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做法,完善制度,为致密砂岩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剖析非常规井开发全过程关键节点,为“阶梯式优化提升”找准潜力点

樊154p1井是胜利油田第一口非常规试验井,该井于2011年1月30日开钻,钻井周期81天,建井周期102天;钻井搬家、组织井场道路维修、转罐、压裂,历时15天。从钻井到放喷合计用时127天,钻井、压裂费用达3657万元。樊154p1完井后,采油厂结合提速提效工作对该井每个施工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进行潜力再挖掘,措施再优化。建井周期、压裂前准备是导致用时过多主要因素,而利用国外技术、完井工具和邀请国外专家指导导致单井费用偏高。

采油厂联合钻井公司、钻井院、采油院、井下作业公司等单位,对建井周期、投产运行等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并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措施,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工具自主设计,进一步降低了单井投资。

二、推进开发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关键技术能力“阶梯式优化提升”

以提高单井经济可采储量为目标,实现地质、钻井、压裂、生产一体化优化,施工单位设计伊始全程介入,将常规单向接力式设计优化为各专业多向优化设计,水平井段长度、裂缝间距、井距得到有效优化,钻井、完井、压裂等技术得到有效提升,成功钻非常规井15口,投产13口,建井周期从樊154p1井的103天下降到了F116p1井的48天。

1、设计优化。通过樊154p1、樊154p2井分析认为,随着水平段增加,末端压裂规模逐渐减小,裂缝控制储量降低,钻速下降,钻井难度及成本增加。另外,水平井井筒内存在压降损失和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过长的水平段反而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为获得较高产能的水平段长度,同时避免裂缝干扰,通过开展致密油水平井渗流规律研究,樊154块逐步优化水平井段长度控制在1000-1400米,百米水平段自喷稳定累油贡献值呈逐步上升趋势。

2、钻井优化。根据钻进方式、动力钻具寿命、工序衔接等影响因素,相继采用LanDmaRK等软件优化剖面设计,利用裸眼减摩降扭工具降低摩阻和扭矩,优选钻头和泥浆体系,减少因仪器原因起下钻次数,开展钻具组合力学分析,优化双扶正器尺寸,提高复合钻进比例,由85%提高至94%,实现水平段单趟钻进尺最大化。

樊154p2创中石化小井眼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纪录,实现了小井眼稳斜钻具单次入井进尺507.12m,最高日进尺144.87m,累积进尺1081.56m,水平段机械钻速6.1m/h,是樊154p1井的1.71倍;樊154p4井单趟钻平均进尺达476m,采用进口复合片pDC钻头+高压喷射18-22mpa,直井段机械钻速38.4m/h,是樊154p1井3.5倍;直井段1趟钻完成,定向段2趟钻完成,水平段2趟钻完成;平均螺杆工作时间达131小时,进尺581m,比樊154p2第一只螺杆工作时间长64.2h,进尺多钻213m;通过加强工序衔接,简化测固井质量环节,中完仅7.6天,比樊154p2节约9天,创中石化非常规裸眼水平井井钻井周期、建井周期最短的两项新纪录,提速效果明显。

3、完井优化。针对致密油的特点,按照“边引进学习,边应用提升,边自主研发”的思路,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潮流,开展了技术引进、攻关和试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樊154p3起实现了长井段裸眼水平井自主设计、自主施工技术突破,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自有工具及技术服务费用约为国外公司的3/4。自有技术应用后,外方工具及技术服务费用下降了20%,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樊116块成功实施了套管固井完井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完井工艺,为下步非常规井注水开发提供了保障。

4、“井工厂”模式优化。“井工厂”即一个井场钻多口油井,以工厂模式进行流程生产,是降低非常规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樊116、樊154区块形成了一台2井、一台3井的“井工厂”模式。实现了钻机整拖、钻井液重复利用、管线集中输水和整体压裂。压裂、送桥塞及射孔交替施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边施工、边现场配液及补液,每组罐群60个罐,减少储液量,减少占地;水源井供水与现场储水相结合,满足压裂用水需求。提高时效15%,单井总投资下降17.9%。有效降低了管理、操作成本,管理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体现出了规模化效益。

三、推进投产运行管理优化,实现关键运行效率“阶梯式优化提升”

樊154-1HF投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有些工作量可以交叉进行。剖析投产非常规井运行环节影响因素,制定单井技术负责人、单井写实、六个关键环节技术交底和专家把关等制度,固化了超前、统筹、控制、高效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许多费时费力的关键施工环节由以前的“串联时间安排”转变为“并联时间安排”,该同时施工的尽量同时施工,在确保非常规油井顺利投产的同时,投产运行天数从樊154-1HF井的35天缩短到了F116-1HF井的18天,提速提效十分明显。

1、超前运行,强化协调。常规井钻前施工时以井口和进井道路为基准,对井场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明确泥浆池、施工区域、设施摆放的具置,为压裂施工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钻井施工中建立钻井、地质、工艺、工农、地面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解决制约钻井进度的问题,保证钻井的快速运行。完井期间与井下压裂大队联合现场办公,编制压裂井场布置图、排出压裂运行表,提前落实压裂临时占地、上电等工作,提高施工效率。由于非常规井压裂后关井时间较短(4-6小时),需提前准备压裂放喷工作,主要做法是在井场或相邻井场提前上好40m3高架罐,协调好维修人员,压裂车组撤离后,在关井时间内及时连接好井口自喷流程,以保证压裂液及时返排。

2、控制细节,充分准备。由主要领导干部专门负责现场的组织协调事宜,对现场的施工设施摆放、地面配套布局、施工区域照明、压裂管汇保温、施工用电负荷、井场道路整修、现场安保、施工安全、后勤保障、车辆行驶路线及停放等细节进行精确控制。

3、统筹组织,加强运行。通过深入分析施工投产过程,将钻井搬家至投产放喷阶段细化为14个环节,制定出非常规井的投产运行实施计划表,明确各运行环节的实施时间、工作内容、责任人、完成期限,按照运行计划表严格检查落实,有效提高非常规井的运行速度。

4、优化方案,精细提效。樊154-1HF配液用水全部用罐车拉运方式,供水周期11天,工期长、运输工作量大,费用高,严重影响了压裂施工进度。鉴于该环节存在的问题,对配液用水方案优化为利用集输管线输送方式,樊154-2HF井配液用水6900方,仅用5天时间,后期投产非常规井也都利用了此方案,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总结备水经验,确定了先钻水源井后安排F154-8HF、-9HF、-10HF“井工厂”钻机搬上的方案,同步铺设地面集输管线,保证F154-8HF、-9HF、-10HF压裂用水需要。

四、推进生产管理制度创新,实现关键管理水平“阶梯式优化提升”

创新管理和精细管理是保证非常规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非常规油井压裂规模大、资料录取密集等问题,以“非常规手段管理非常规井”为指导思想,横向上创新统筹“一体化”运行管理,纵向上应用“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超前制控关键节点,全面探索非常规致密砂岩采油开发规律和配套技术,总结提炼《非常规井采油三字经》等管理方法,劳动生产率从樊154-1HF井的11人/口降低到了F116-1HF井的4人/口,实现了非常规油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压裂液返排优化提升。非常规井压裂后4-6小时内需要进行放喷,返排压裂液,总结樊154块非常规井排液见油规律,排液到四分之一时开始见油花,排液到三分之一时开始见油,二分之一含水降到正常水平,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累排液计算即可预测到含水下降程度,节约了车辆高密度送样和化验员24小时值班;后期投产非常规井,在樊154-7HF井设置临时值班点,含水稳定后直接倒入流程生产,由原先的4-5名干部职工管理1口非常规井提升到2名职工管理6口,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大幅度节约了倒油费用,开发效益明显提高。

2、自喷管理优化提升。多级压裂水平井划分为4个渗流阶段:裂缝内线性流、近裂缝流动、裂缝间流动和裂缝外拟径向流。油井压力大于10mpa时,采用7mm油嘴放喷;压力10-5mpa时,采用9mm油嘴放喷;即保证了压裂液残液及时排出,避免油层污染和储层稳定,也确保了返排液稳定。

3、机采生产优化提升。油井转抽生产后进入机采生产阶段,主要是合理供排关系和做好井筒管理。合理供排关系,重点是要摸索出最佳平衡点,优化泵挂、冲程、冲次,通过动液面稳定确保井筒稳定、出液稳定。需要在实践不断摸索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以实现非常规油井的管理增效和最优化生产的目的。

五、综合效果评价

(一)经济效益

樊154块投产非常规井13口,平均单井日油稳定在10吨以上,正常井平均自喷230天。水平井平均单井产量是直井的7倍,实现了特低渗浊积岩储量有效动用。

通过各环节优化,非常规单井投资已控制在6000万元以内。根据实际产量及模拟,樊154块单井当年产量在0.51万吨、10年单井累油可达到2.0万吨左右,初期投资按照10年期全部折旧,原油价格按照4800元/吨计算(2012年),已实现效益开发。随着开发成本的进一步控制,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F154-1HF井当年经济效益为:以采油厂变动成本节约额及原油产量为依据,按照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计算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ep:按pCp方法计算的相关多因素的合成效益;

①单井原油生产0.51万吨,经济效益为0.51万吨*4800元/吨=2448万元

②电费、运费、材料费、修理费等成本性费用90.0万元

③当年投资折旧635万元(初期投资6349万元,按照10年期折旧)

④非本成果效益260.0万元

⑤成果实施费80.0万元

因此,单井当年经济效益为:

ep=2448.0-90.0-635.0-260.0-80.0=1383.0万元,结合下表能够看出,非常规油藏开发整体效益较为可观。

(二)社会效益

1、形成了非常规油藏开发技术规范。通过不断摸索开发运行规律,制定了中石化第一部非常规通用技术规范,实现了地质、钻井、压裂、生产一体化优化,施工单位设计伊始全程介入。

2、形成了非常规井运行管理规范。通过运用“系统节点”精细化管理模式并不断总结现场管理经验,形成了以“一体化”设计理念和管理为纲,建立健全了项目运行管理和实施机构;制定了项目运行“系统节点”图,实施了系统节点控制,保障了单井施工质量。

3、形成了非常规井生产管理规范。一是“三四五”工作法。建立了以“全、准、细”为核心的资料录取分析制度,做好“三项工作”、建立“四本台账”、坚持“五个一制度”,做到“全”面覆盖整个生产过程,“准”确到每一个时间点,“细”致到每一个数据。

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12年57%)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发展非常规油气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路径。通过“阶梯式优化提升”管理走低成本战略,非常规油藏开发将有大规模发展,为实现采油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