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十篇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十篇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16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常见骨折之一,主要发病原因是青壮年多由于强大暴力所致,老年人多是由于骨质疏松,外伤后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多需要长期卧床,在卧床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现总结性回顾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长春市中医院住院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67.25岁。2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行动力髋内固定,7例行人髋关节置换,3例行三枚空心钉固定,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方法

1.2.1运动康复措施

1.2.1.1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早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退肿胀,提高肌力,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①麻醉消退后即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开始踝泵练习,通过小腿肌肉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回流。这种练习可以促进患肢血液的流通,预防肿胀及深静脉血栓。②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练习,每日要大于300次。③术后3d应开始Cpm练习(2次/d,30min/次),练习后即刻冰敷30min。

1.2.1.2初期:(2~4周)

初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及提高肌力。①开始直腿抬高练习(10~20次/组,1~2组/d)。②在无或微痛及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开始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0~20次/组,1~2组/d),动作要缓慢、用力,屈膝屈髋要达到最大限度,保持10s后缓慢伸直。③继续加大Cpm练习角度,若骨折处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达90°。④在保护下,开始下地扶拐行走,患腿可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

1.2.1.3中期:(5周~3个月)

中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强化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通过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可以逐步尝试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①负重及平衡练习: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的前提下,开始负重及平衡练习。根据骨折愈合的程度,可在平板称上让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2/3体重、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至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②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抱膝屈髋位逐渐缩短足跟与臀部之间的距离,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③开始蹬车有氧练习,逐渐由轻负荷至大负荷,并逐渐减低座位的高度。④加强腿部肌力练习,包括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抗阻屈膝、抗阻伸膝练习。⑤提踵练习。

1.2.1.4后期:(4~6个月)

后期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若骨折完全愈合,并足够牢固,即可开始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①随着肌力的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②跨步练习,包括前后、侧向跨步练习。③患侧单腿蹲起练习,动作要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

1.2.2专科护理①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康复。要关心体贴患者,对急躁、发脾气或心灰意冷、抑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分散注意力,在允许的范围内参加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等。②饮食护理。患者受伤或手术后短时期内,食欲会受到影响,老年、体质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可能更明显。饮食应注重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多吃一些辣椒、西红柿、青菜、包菜、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台。③二便护理。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卧床一段时间,要帮助患者应学用大小便盆排便。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必要时服用通便药物,如麻仁丸、番泻叶等。长期卧床易发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可适当多饮水以利于利尿。④护理。患者体息时宜适当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踝关节高于膝关节,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避免外旋内收,仰卧时在两大腿之间置软枕。⑤个人卫生护理。卧床时,除每日冼脸、刷牙外,还应定期洗头,保持身体清洁舒适。洗澡不便,可改为擦浴。衬衣裤要经常更换,保持皮肤清洁。伤肢穿裤子不方便,脚趾血液供应差,寒冷季节可缝制棉脚套保护。⑥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练习深呼吸,用力咳嗽,痰咯不出时,可拍打背部进行协助防止坠积性肺炎;要经常翻身,防止骨骼突起处长期受压而发红、糜烂、形成褥疮,必要时,在骶尾部、脚后跟等处放置气垫或棉圈;如果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要把患腿垫高,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脑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2结果

功能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组42例患者均给予适当的的康复训练,通过训练预防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经电话或上门随访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或部分生活自理。

3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者,其发病机制多是以骨质疏松为基础的疾病,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低下,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减少,小肠吸收钙的能力减弱等原因,致使骨形成缓慢造成骨质疏松症[2]。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卧床时间3~12周,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作者认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3,4]。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4.

[2]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5):233.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损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措施。[方法]针对膝关节周围不同的损伤程度、不同的手术方式、不同的内固定器材及不同的个体,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法。[结果]随访108例经该方法锻炼的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2~28个月,平均20个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占92.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后早期实施综合性康复措施可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损伤;康复

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运动量大的重要关节,结构复杂。因此,膝关节周围骨折及损伤后选择好的治疗方法及康复手段,是骨科一项重要的探索内容。回顾本科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108例,经相应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18~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5例,摔伤15例,砸伤8例;股骨下段骨折34例,髌骨骨折32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其中多发性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11例,开放粉碎性骨折7例,膝关节损伤3例。

2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功能康复措施

2.1固定期间的锻炼

固定期间预防膝关节僵硬的有效锻炼是患膝肌肉等长收缩[1]。目的是消除疼痛,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及炎性反应,保持肌张力,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此期可适当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扶他林片剂、双氯氛酸钠栓剂等。固定当天疼痛减轻后或手术即日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康复锻炼。特别是早期股四头肌有效的等长收缩锻炼,是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早期康复的手段。股四头肌是伸膝装置的动力部分,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扩张部有着重要稳定和平衡的作用[2]。其观察护理要点:熟悉病情,了解内固定器性能,观察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下肢外固定物是否牢固,有无石膏、夹板及牵引压迫并发症;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制定膝关节功能康复计划及目标,组织实施、评定疗效。

2.1.1屈膝肌的锻炼仰卧,患肢下放软枕、大腿后群肌收缩,足跟向下压,先轻压再逐渐加大压力,然后再减轻压力,即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2伸膝肌的锻炼仰卧两腿放枕上,收紧股四头肌,使膝部向下压,轻重轻,反复训练,20次/组,每日3~4组。

2.1.3膝关节以外的肌肉关节运动踝、趾关节屈伸防小腿前、后肌群的萎缩,也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经常抬臀防压疮;上肢支撑躯体或借助拉环抬起上身,练深呼吸等预防其它部位肌肉的萎缩、关节僵硬及呼吸道并发症。

2.1.4Cpm运用骨折手术固定牢固无外固定者、关节软骨损伤切除术后、关节松解术后,可早期行Cpm训练,痛苦小、消肿快,是防治关节疾病,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避免关节软骨僵硬、粘连致活动度受限的良好方法,使损伤的关节迅速愈合。Cpm训练实施方法,可根据病情,调节不同的活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时间,以关节活动在无痛范围内运动为原则[2]。一般术后早期Cpm应用宜缓慢、小范围、长时间持续被动活动关节;恢复以后和炎症缓解以后,可酌情增大关节活动范围,缩短持续时间,加快运动速度,直至过渡到主动训练。(1)Cpm运动角度:开始角度控制在20°~30°,逐渐加大角度,2周后在Cpm机上活动范围伸达0°,屈达100°~120°[3];(2)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3)Cpm持续时间:一般术后1~3d开始,持续时间2~4周,术后第1周,宜24h连续进行,仪器工作1~2h后停10min;以后根据情况缩短为每日持续12、8、4h或Bid,每次1~2h。

2.2外固定解除后的锻炼

外固定解除后可进行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训练[1]。目的是获得正常关节活动范围,逐渐获得最大肌力,并能提高耐力,强度以患者每次不感到过度的疲劳和损伤为宜。

2.2.1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方法:(1)足沿墙下滑训练:患者于墙垂直仰卧,屈髋90°,足底垫毛巾放在墙上,在重力作用下足缓缓下滑,患膝被动屈曲,至有牵张感为止。可双足交叉,健足在上,将患足下推,也可将健足置患足下支托患足,下滑到一定程度将其托起;(2)仰卧,健足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至有牵张感为止;(3)俯卧,健踝前交叉,将患侧足轻轻向臀部拉靠;(4)股四头肌牵张训练:健腿站立,伸直躯干,屈患膝同侧手握患侧足,并轻轻向臀部提拉,增加股四头肌柔软度使髋关节能屈曲达0°,膝关节能屈曲达135°[1]。

转贴于

2.2.2增加膝关节伸展度训练由于膝关节经固定后常挛缩于基本伸直位,也由于生活与劳动中常要求能充分下蹲,因此在功能锻炼时,患者往往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活动范围练习,而忽视伸膝活动范围的练习,更容易忽视伸膝肌的练习,致膝关节不稳定,增加步行困难,且易引起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改变[2]。锻炼方法:(1)仰卧,健肢伸直,患肢髋屈90°,双手环抱于患肢股后方,慢慢伸膝使足指向天花板,目的是增加大腿后群肌的柔软度,使屈髋达90°,伸膝达0°[2]。每个动作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20次/组,每天3~4组;(2)俯卧,健踝后交叉,轻轻推直患膝,至膝部有牵张感,维持5~10s后放松,重复做20次/组,每天3~4组。

2.2.3患肢下地负重三步走[4],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初次负重量。第一步:以双拐、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侧的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负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完全负重。

2.2.4增加肌力,续行股四头肌、大腿后群肌的等长收缩。增加训练膝伸与屈肌的肌力,各20次/组,每天3~4组。方法:(1)背靠墙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前,胫骨与地面垂直,慢慢下蹲至膝屈曲45°~60°后返回站立,此训练目的是使膝伸、屈肌肌力增加;(2)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向外分膝蹲,使双膝均向前外侧屈曲,半蹲后返回站立,目的也是练习屈伸膝肌力;(3)直腿抬高增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平躺床上,伸直膝关节并抬腿,臀部不离床,足跟离床面25cm左右,坚持1min,然后慢慢放下,坚持时间越长越好。当每次重复20次练习很轻松且每次坚持1min以上,可在踝关节上加沙袋,继续练习负重下的直腿抬高,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重量可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

2.3肢体负重适应性训练,此期为恢复阶段,由于膝关节是承重的主要关节,关节活动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后,可定时、定地点练骑自行车、慢跑等以适应将来正常运动。

3功能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3.1详细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向病人反复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3.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3.3康复锻炼运动量以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

3.4应高度重视、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指导病人先练健肢,能正确掌握方法后再练患肢,确保安全及疗效,避免损伤。如:股骨下1/3骨折的下肢内收活动及胫腓骨骨折后小腿内、外旋活动[6]。又如髌骨骨折有暴力直接致伤,也可能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牵拉所致。在治疗中均需固定膝关节,不能过早地收缩股四头肌,难免出现膝关节僵硬[2],解除固定后应严格制定膝关节康复计划并实施。主动、被动结合,同时配以中草药薰洗,舒筋活血,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3.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如下肢主要是负重,步行能力。

3.6任何锻炼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有轻微的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

3.7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过度疲劳,不能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剧痛,局部浮肿,提示运动过量。

3.8锻炼应制定个体化计划、措施,并实施、检查,多与医生沟通,确保医护观点、措施一致;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无不良反应,功能康复有无进展等,随时评估并记录。

4结果

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收治不同程度膝关节周围损伤手术患者108例,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5],经12~28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防,优82例,约占75.9%;良18例,约占16.7%;可5例,约占4.6%;差3例,约占2.8%;总优良率占92.6%。

5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关键在于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的膝关节功能恢复[6]。下肢的损伤:如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需要长时间固定膝关节。若固定时间过长,固定期间未进行有效的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锻炼不充分,必致膝关节僵硬[2]。治疗是用于逆转原始的疾病程序,而康复护理则集中于功能锻炼与恢复。它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止残疾的发生[1]。有效的康复手段是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护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康复的疗效。功能恢复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应医护密切配合,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怕痛和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的解释,患者全部积极配合。

早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膝关节软骨面的生理机能,因为关节软骨营养依靠滑液运送,同时还要受到压力才能吸收,以减少关节积液,促进消肿,防止粘连,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早活动、早下床能增强病人的信心和自理生活能力。恢复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医护人员协助、指导康复锻炼,加深了医护患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有积极促进康复的作用。

早期Cpm锻炼加强了关节诸肌群的收缩,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改善了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防止了静脉血栓形成。林亚君报道术后3d内Cpm锻炼终止角度

锻炼应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影响下一次锻炼为主。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程度、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法及运动量,按要达到的目标来设计运动处方。根据个体化锻炼的情况积极、科学地进行有效指导,讲清原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随时修订康复护理措施及运动处方,达到设定的目标—让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廖瑛.骨科患者康复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47-50.

[2]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87.

[3]战民庆,高振湖,牟宁科,等.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a1型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03-1104.

[4]金芳.骨科临床实用护理[m].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5-57.

[5]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275.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3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对51例(58肢)患者术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本组病例经平均1年的随诊,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使用交琐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等特点。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粉碎性;骨折固定术,内;康复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recoveryexerciseoncomminutedfemoralfractureafteremploying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methods:employedeffectiveandpromptguidanceofrecoveryexerciseto51patients(58legs)aftersurgery.results:oneyearfollow-upshowedthatallpatientsgainedboneunionandgoodfunctionofkneejoint.conclusion:treatmentwithinterlockingintramedullarynailforcomminutedfemoralfracturecanmakestablefixationandfastrecoveryofkneejointfunction.

[keywords]femoralfracture;fracture,comminuted;fracturefixation,internal;recoverynursing

股骨干属于人体的长管壮骨,按骨折的部位不同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各部位骨折因肌肉牵拉和暴力不同而发生不同的畸形,如成角、短缩和旋转畸形,对膝关节功能损害较大,血肿容易使股中间肌粘连,造成严重的膝关节活动障碍。www.133229.Com早期开始股四头肌和髌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交锁髓内钉技术在长管骨骨折的治疗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远端锁钉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骨折重叠,旋转移位,从而扩大了髓内钉的使用范围[1],我科自2001年1月~2007年1月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5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1例(58肢),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16~74岁,平均39.4岁。闭合性骨折46肢,开放性骨折12肢。致伤原因:交通伤32例,坠落伤17例,摔伤2例。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按ao分类[2],b型44肢,c型14肢。受伤距手术时间6h~17d,平均6.2d。

1.2康复锻炼

1.2.1术后早期(0~7d)增强肌肉力量的练习:术后置患肢于舒适的位置,并保持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15~30度左右,有利于血液回流和肢体消肿,患肢局部冷敷以减少出血和切口疼痛。麻醉过后,在患肢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踝关节的背伸趾屈和环绕活动,股四头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及健侧肢体的直腿抬高练习,通过健侧活动带动患肢的肌肉收缩练习,每一动作持续5~6s后放松,反复练习,每组20~30次,每天3~4组。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以主动锻炼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它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做功能力和耐力,同时做双侧踝关节的环绕和内、外翻运动,每组重复20~30次,每天3~4组。并指导家属行患肢小腿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

增进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第3天拍片复查无异常后,除继续加强前面的功能锻炼外,可做髋、膝关节的被动或主动屈伸活动,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方法:(1)患者仰卧,患肢足跟帖在床上向臀部滑动,使膝关节屈曲要小于30度,在此位置上保持5~5s,如此反复15~20次,膝下垫一软枕,使膝部抬高15~20度。(2)仰卧使患肢脚趾上翘,将膝部用力下压同时绷紧大腿肌肉,抬高患肢离开床面。慢慢抬起,轻轻放下,由于切口疼痛、害怕、紧张等原因,开始患者不敢进行主动练习,医护人员可站在患侧协助,一手握住患肢的足跟部,另一手轻拖患肢的蝈窝部,协助患者伸膝,逐渐抬高患肢,停留5~6s再缓慢放下,反复数次后,可让患者自行锻炼,15~20次/组,4~5组/d,从抬高5~10度开始逐渐增加,由被动到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使股四头肌和蝈绳肌的肌力增强,有利于增加患侧髋部和膝部的力量。

1.2.2术后中期(7~14d)此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消失,经过切口局部换药,静脉抗生素的应用,大部分伤口可良好愈合而拆线,此期可在床上增加髋、膝关节的屈伸以及髋关节的内收、外展锻炼,先进行健侧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后,再进行患肢的练习,每日4~5组,每组20~30次,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也可使患者坐于床边,双下肢悬垂于床旁,健踝交叉放在患踝前方,健足将患足轻轻往后压靠近臀部方向,直到患膝有牵张感为止,然后再将患踝放在健踝的前方,利用健足将患足慢慢地抬起,使患膝处于伸直位,如此反复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此训练的目的是增加膝的屈曲度。另外,还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由家人协助或拄双拐下地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患肢尽量不负重,主动伸屈膝关节、踝关节,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为行走做准备。术后第10天可利用双腋拐患肢不负重进行行走训练,先迈健侧下肢,用健侧下肢负重,然后利用双拐移动向前行走,患侧下肢不负重,以次锻炼健侧下肢的顺应性和灵活性。

1.2.3术后晚期(术后2~12w)除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外,指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负重过度,此期要特别注意许多患者因股骨不痛,患肢负重良好,即过早开始负重活动而造成并发症的出现。一般术后6w可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负重要小,不应超过体重的10%,行走频率、速度、步伐及距离要均匀,先练习平地行走,每次30~40min,每天4~5次,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上、下楼梯训练。术后2~3个月x线检查骨痂出现后开始逐渐增加负重量。完全负重应该在术后3~6个月,经x线检查骨性愈合后进行,患者由部分负重过度到全负重,并进行肌力的锻炼和膝关节的抗阻力锻炼,促进骨痂的塑性,使之符合生物力学,注意活动适度,以免造成新的骨折或髓内针的疲劳断裂。髓内钉的取出取决于骨断类型、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愈合情况、是否出现过并发症等,一般术后1~2年取钉后患肢部分负重1~2个月,避免有暴力动作,如无不适逐渐开始完全负重。2结果

本组患者51例(58肢)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24个月,1例锁钉断裂,主要因患者不听劝阻,过早负重引起,术后出现短暂性静脉栓塞1例,经应用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加强锻炼后治愈。膝关节活动度小于60度1例,因合并有同侧胫腓骨骨折功能锻炼时有恐惧心理,锻炼时间较晚所致;其余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了正常范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3]评定标准:优43例(49肢);良5例(6肢);可2例(2肢);差1例(1肢);优良率达98.7%。

3讨论

带锁髓内钉采用中轴线固定,无弯曲应力,远近锁钉的应用,纠正了骨折的旋转移位和短缩移位抗扭转力强,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和部分负重等优点[4]。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可使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而早期的肌肉静力性收缩运动可促进关节周围的静脉和淋巴水肿消退,防止关节软骨的退变达到减轻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避免制动带来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也避免关节僵硬后的锻炼对骨折端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方法,能够减少骨折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云钦,冯水云,梁再跃,等.三种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316317.

2tomas.p.rued(瑞士),williamm.murphy(英国).主编,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周肇平.主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股骨髁上骨折;关节镜辅助;髓内钉固定;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14-83-02

股骨髁上骨折[1]是临床常见骨折,分屈曲型和伸直型。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科采用关节镜辅助髓内钉闭合穿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62岁,平均34.6岁。左侧7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单纯股骨髁上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屈曲型16例,伸直型2例。其中3例屈曲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法复位及简单外固定后恢复正常。受伤机制: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3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伤后7~12d,平均9d实施手术,血管危象经处理恢复正常后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后,伤侧大腿近侧上消毒止血带,窝下放置圆枕使膝关节保持在30°屈曲位;首先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牵引小腿使骨折复位,然后经膝关节标准前内侧关节镜入路找到髁间窝正中前方髓内钉理想入口,即后交叉韧带附着点前方0.5~1.0cm,垂直切开皮肤、髌韧带2~3cm,使用开髓器在关节镜直视下开髓、扩髓后,选择长短、粗细合适髓内钉插入髓腔,钉尾应与滑车沟关节面平行或者在股骨远端缩进1~2mm。C型臂X光机透视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安装导向器,按照先远端后近端顺序安装锁钉,再在关节镜直视下安装钉尾封帽螺钉。手术完毕缝合切口。

2护理

康复护理前评估及制定计划要了解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个体特征文化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选择功能锻炼方式。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关节镜手术的简要过程及较传统手术比较的种种优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能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同时详细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必要性,使其对术后锻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取得密切配合。

2.1.2肢体护理股四头肌是运动及稳定膝关节最重要的肌肉,功能锻炼主要是教会患者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术前3d开始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指导患者锻炼肢体肌肉力量的方法、时间及次数,向患者讲明锻炼的重要性,防止术后发生肌肉萎缩,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2.1.3皮肤护理术前一定要规律饮食,不吃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抓伤、碰伤,避免蚊虫叮咬,如有皮肤发痒、红肿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术前皮肤准备范围要大,由足尖至大腿上半部2/3处,修剪趾甲。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此期锻炼的目的是控制肢体肿胀,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肌肉张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常规应用抗血栓的药物。手术后将患膝下垫软枕抬高5°~10°,膝关节伸直呈外展中立位,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情况下确保患者舒适,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康复锻炼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

2.2.2康复护理手术次日患膝疼痛缓解后即可开始功能锻炼。

(1)踝关节进行有节奏的屈伸和转动运动,转动的方法是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

(2)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膝的功能状态,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练习终末伸膝锻炼膝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的顺序循序渐进,锻炼原则为次数由少到多、锻炼时间由短到长、强度逐渐增强。

(3)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24h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增强肌力,防止肌萎缩,方法为患者平卧,足尖朝上,用力伸膝,绷紧大腿肌肉,持续5~10s,然后放松肌肉,收缩、放松为1次,术后1~3d每小时行20次,以后每3天增加10次/h,直至50次/h,有效指标是髌骨有向上运动的动作;术后24h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及绳肌的肌力,有利于增强患膝的稳定性。

(4)膝关节被动锻炼:膝关节的被动锻炼主要通过Cpm机进行,锻炼时的疼痛,会明显降低康复训练的效果。术前运用合理的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增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2]。早期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较易恢复,使用Cpm在防止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水肿、粘连变性、挛缩方面有显著作用[3]。方法:对于10例单纯股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3d开始应用Cpm机每天1h连续被动练习,起始角度为10°~20°,终止角度为20°~40°,在2min内完成一个来回,以后逐步增加活动度,每日增加5°~10°,但要速度缓慢,屈曲度不超过60°。在创口愈合、主动活动膝关节无疼痛时即可停止。

(5)出院指导:术后14d拆线出院。出院前帮助患者制定康复功能锻炼计划,指导并教会患者及家属训练方法[4]。进行不负重拄拐锻炼,患者拄双拐,用双腋窝撑住杖,先迈健侧下肢,用健测下肢负重,然后利用拐杖移动向前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避免摔倒和外伤。6~12周拍摄X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能负重锻炼,禁止剧烈活动,以防意外摔倒。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等可在术后4~6个月进行。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应注意健肢的锻炼,以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期间注意合理的营养摄入,减轻或控制体重的增加;睡眠时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定期复查。

3结果

3.1股骨髁上骨折愈合情况

术后随访6~11个月,平均8.6个月,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

3.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HSS评分[5],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其中优85~100分,良70~84分,可60~69分,差

3.3随访

本组随访16例,优14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4.4%。

4护理体会

关节镜辅助下髓内钉闭合穿针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不仅创伤小,且直视下开髓点精确,可减少并发症,恢复快,效果肯定,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该类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加强对患者康复知识的宣教,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肢肌力的恢复、关节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96.

[2]张伟明,陆廷仁,王颖.心理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3]王兆霞,李峥.持续性被动运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运动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28-30.

[4]周敏萍,范宗权,林玉英,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91.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5

由于医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寿命已普遍延长,老年人口数也因此相应增加,髋关节疾病是困扰老年人生活处理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精湛的手术技术,只有结合完善的术后康复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应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1]。在为老年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首先做好术前的护理,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色、量等,注意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康复护理所遵循的原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通过26例患者的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术后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详细的出院指导,使人工髋关节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12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6例,均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女20例,年龄68~85岁,19例跌伤致股骨颈骨折,7例车祸致股骨颈骨折。

方法及效果: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及时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18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1例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护理

一般护理:术前进行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养饱和度、血糖等,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伤口疼痛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术后,保持引流通畅,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持续负压,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以及血块堵塞,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术后4~6小时内引流量>300ml,色呈鲜红或短时间引流量较多,伴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止血、输血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表情,睡眠以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度及水肿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伤口处放置引流管,避免术后血肿的发生,24~48小时内将其拔除。

护理:患者术后不应一成不变,主要取决于手术中所安置的人工臼杯前倾角与假体柄前倾角的相互关系而决定患者[2],因此,术后需与手术医生交流,了解术中安置的人工髋关节位置,这对术后正确的护理有重要的意义[3]。

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踝、膝关节活动训练,鼓励患者行踝、膝关节屈伸2~3次,5分钟/次。②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屈伸关节,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下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3秒,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踝关节,3~4次/日,每次重复5遍。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每2小时练习一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通过本阶段的锻炼基本消除患肢肿胀,患侧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动作。③术后第4~7天,屈伸髋、膝关节练习,患者可以自主髋、膝关节屈伸,使脚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主要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当股四头肌足够强时,可开始练习直腿抬高试验,大腿前方肌肉绷紧,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重复练习直到感觉大腿肌肉有点儿疲劳,为患者下床锻炼做准备,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陪护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从健侧移坐至床边,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沿站立,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直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抬头挺胸,保持上身直立,拉伸屈髋肌群,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拉伸髋关节内收肌30次/组。每天3组。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④术后第8~14天,训练到患者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可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拐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杖过渡到单拐杖到弃拐杖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床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一般术后2周出院休养,但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必须指导患者坚持在家训练,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分钟,指导患者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跷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髋关节,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负担,属患者术后1、3、6个月来医院复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通常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手术”,之所以有

这种说法,是因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成型术是患者一次特殊的身体体质考验。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地位尤为突出,它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社会知识,术后的功能锻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功能恢复是治疗与护理的终极目的,通过规范的功能练习,患者的功能大多有满意的恢复,基本能完成日常生活并照顾自己。这一过程繁锁而艰苦,需要护士具有很好的耐心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体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病等发病率逐渐增高,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地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行走功能。由于髋关节部位特殊,关节置换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和专业的康复指导。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缩短了疗程,有效地杜绝了并发症,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3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术者,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60.5岁,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2例;骨水泥型25例,生物型7例。

1.2方法患者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合并症待全身情况稳定符合手术指针后择期手术。在持硬麻或全麻下行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向其说明手术的目的、疗效和相关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护理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护理和康复训练。医生、护士应与患者多沟通,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锻炼,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是:患者平卧于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戒烟2周,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常规备皮、皮试、做好术前各项检查,遵医嘱术前用药,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术前导尿等。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基础护理。术后伤口放置负压引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2搬动患肢或使用便盆时,要注意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术前早期尽量避免翻身,必要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

2.2.3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老年患者应注意预防褥疮发生,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每2—4小时一次,保持床面整洁、干燥、无渣屑。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痰,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做雾化吸入以预防肺部感染。患者仰卧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用软枕固定在两腿之间,穿防旋鞋,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应注意循环系统并发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栓塞性静脉炎及深静脉血栓的征象,观察患肢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2.3术后康复护理

2.3.1在院康复护理术后抬高患肢外展15—300中立位,麻醉清醒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被动活动,10次/分,一次做10—20分钟,一天分6次做,早期应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的机会,同时可教病人深呼吸练习。

术后第1天病床摇升至300,做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联合的等长收缩运动,收缩维持10秒,放松5秒,10个/组,3—5组/次,3次/日,以保持肌肉张力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开始屈髋屈膝,早期髋活动范围250,膝为400(术后3—5天内屈曲2次/组,4组/日),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和患者耐受程度鼓励患者,逐步增加活动次数。

术后第2天病床摇升至600,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由起初的被动向主动加辅助到完全主动过渡。患腿辅助直腿抬高练习,增加静脉回流,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并将病床摇升至900,进行坐位练习。坐位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使髋关节疲劳。患者还可以坐于床边,双手后撑,主动伸直髋关节,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前部10个/组,3—5组/次。

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在第3、4天可开始进行坐位到立位的训练。方法是:病人双手拉住床上支架,使整个人移至健侧床边,重心在健侧,健腿屈曲用力蹬床,健肘撑床,同时保持患腿外展位(后外侧切口防止内旋内收,前外侧切口防止过度外展外旋)坐起,然后通过双拐支撑站起(非骨髓泥的不能负重,骨髓泥的可以负重)。方法是:患者双手扶着椅子靠背,轻微后伸患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和挛缩的屈髋肌群而后后伸健侧下肢,重心逐步向前侧的患肢移动。每天坚持以上的锻炼,并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

手术第5、6天后患肢步行基本不负重,患腿先开步,重心前移,人的重量分布在拐杖和健腿,健腿跟上。如果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骨组织长入假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个稳定的界面环境,过早下地负重,使假体与骨之间因相对活动而产生纤维性假膜。因此术后负重情况一般为6周但须经医生看片之后决定是否负重行走。

全髋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后3—6月不能做髋关节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及髋关节过度屈曲等动作(如患腿放在健腿上等),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做到“三不”:即不坐矮的凳子或软的沙发;不跷“二郎腿”;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弯腰,以免发生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2.3.2出院康复指导全髋置换术后回家应循序渐进的加大运动量进行肌肉力量的练习和关节活动度,(1)股四头肌方法:坐位双腿下垂,在踝关节处加一沙袋(重量为2.5—5公斤)进行伸屈膝练习,缓慢伸膝和屈膝练习,150次/组,6组/日,以后逐渐加运动量,(2)髋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不负重站立位进行大腿后伸的动作(也在踝关节处加一沙袋2.5—5公斤)150次/组,6组/日。(3)外展肌群练习方法为:外展30—350,维持10秒,做30—50个/组,6组/日,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关节活动度方法:平躺在床上进行主动的屈伸膝关节。

三个月之后的锻炼主要是以上所讲的肌肉力量的练习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0,避免突然下蹲运动和较激烈的运动。一般术后6个月后可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下蹲。以后应注意保护关节,避免跑、跳等冲击运动(如打篮球、慢跑、跳舞等),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游泳等。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要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完全康复后每年复查1次,复查内容包括髋关节正侧位片、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如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应随时就诊。

3结果

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获随防,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生活自理。

4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而术后系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明显提高了疗效。特别是对老年卧床病人杜绝了常见的并发症,缩短了疗程,减少卧床时间,使患者及早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功能训练

股骨颈骨折是骨外科常见病,约占全身骨折3%~4%,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股骨颈骨折伤情多较重,约80%为移位性骨折,治疗难度大,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后者恢复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恢复困难、预后多不佳,骨折不愈合率可达5%~10%、股骨头坏死率约30%,存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生命质量严重受损,股骨颈骨折已成为致老年人残障的重要病因之一[2]。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疗效肯定,安全性基本能够得到保证,成功率较高。康复训练是股骨颈骨折术后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尚无规范的康复路径,一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是一种适应骨折愈合生理阶段、患者恢复情况、患者康复训练耐受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关于股骨颈骨折术后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研究较少,此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5月,医院骨外科与康复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均手术治疗,且手术均获得成功;③未合并其它类型严重骨折;④无原发性认知、运动障碍,如痴呆、卒中后偏瘫;⑤可耐受康复训练,未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⑥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56~84岁、平均(74.8±4.0)岁。Garden分型:Ⅰ型1例、Ⅱ型11例、Ⅲ型64例、Ⅳ型6例。手术类型:复位钢板内固定术28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20例,髋关节置换术36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1例。家庭支持情况:全力支持52例、一般31例。合并症情况:高血压23例、糖尿病8例、肥胖19例、营养不良20例。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纳入常规组与阶段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情况、营养状况、家庭支持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治疗护理,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口服补血理气方剂,同时加强术后早期病情监护,落实基本的常规宣教、并发症防治护理、伤口引流护理、敷料更换等。

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特别关注院内康复训练,有完整的院内康复训练表,但对于出院患者,仅进行出院前指导,不进行跟踪式的院外治疗。

院内康复训练主要路径:①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持续24h以上,开展安排康复训练,先进行下肢、上肢小关节训练,如活动踝部、足趾活动,伸展上肢进行股四头肌伸缩训练,10min/次,或至有劳累感,每次至少间隔5min,上举训练8次/组,早中晚各1组,同时对膝盖进行按摩以舒经活络;②术后次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主要训练下肢小腿、上肢,3次/d,早中晚各一次,10~20次/组,若条件合适,开始直腿抬高训练;③术后第2~3d,待患者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持续训练,膝关节训练早期活动度不大于15°,以患者耐受为准,逐渐增加至90°,一般每日增加10°左右,10组每次,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④术后4~8日,若伤口愈合较好,可在扶持下进行下床活动;⑤术后2周可进行协调性、步态训练,适度负重训练。

阶段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落实院内康复训练,还强化院外康复训练,进行跟踪指导。所有训练,均有专业的康复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通过制定,据患者实际情况,讨论通过,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合理适度、安全可靠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踝部锻炼、股四头肌舒缩锻炼、深呼吸锻炼、直腿抬高训练、下床锻炼、负重训练、特殊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肺功能训练。一般路径为:①术后1周:肌力训练、4次/d,髋部屈曲训练、4次/d;②术后第2周,增加髋外展、内收训练,10~20组/次,2-4次/d,注意控制关节活动范围,若条件合适进行负重行走训练,行走时应先迈患肢、避免内外八字步;③术后3-12周,增加耐力与肌力训练,扩大髋关节训练角度范围,强化负重步行训练,每天至少30min行走锻炼,一般在术后6周独立行走。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训练开展情况、患者感受,每隔1个月返院复查1次,评估骨愈合情况、肌力与耐力恢复情况。肺部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早期缩唇呼吸、后期歌咏训练、床上腹式呼吸训练、晚期上肢有氧训练,若患者不耐受,也可不进行有氧训练。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出院时、6个月,以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下肢活动功能评分,以髋关节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以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2]。统计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例,如骨不连、股骨头坏死、下肢静脉血栓、骨折后遗症、褥疮、积坠性肺炎、内固定松动、髓内感染等。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功能评价

6个月后,阶段住Fma、髋关节功能、aDL评分高于出院时、同期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出院时与6个月后常规组与阶段组Fma、髋关节功能、aDL评分对比(X±s)

注:与出院时相比,*p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阶段组骨折延期愈合率、骨折后遗症发生率、并发症合计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常规组与阶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注:与常规组相比,*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已能得到基本保障,术后院内康复训练也逐渐得到医院重视,部分医院开始落实院内康复训练路径管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需注意的是,骨折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术后康复期间长,院内康复训练落实不易,出院后仍长期卧床者并不鲜见,患者因此出现肺功能下降、下肢微循环障碍等病理表现,甚至可并发积坠性肺炎、褥疮,加重营养不良症状表现,影响骨愈合、肌力恢复[3-5]。阶段性康复训练,在院内康复训练基础上,还提供系统的院外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显示,阶段组下肢功能、髋关节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更显著,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术后并发率显著下降。持续的阶段性康复训练优势主要为:①提高了术后康复训练安全性,避免继发性损伤[4];②提高康复训练科学性,可在据患者耐受、恢复情况,尽可能在保障安全前提下,提升康复训练水平,增进康复训练效果;③适应了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弥补了院内康复不易开展之不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保障康复训练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月驹.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22-31.

[2]朱燕宾.京津唐地区13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4:22-25.

[3]董昌海.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9):16-18.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训练;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3-01骨质疏松、老年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导致的股骨颈断裂都被称为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内因骨强度下降,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有的甚至消失,股骨颈的生物力学结构削弱,再加上老年人髋部周围的肌群退变,对于应力反应降低,在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很大的外力冲击也会发生骨折,发病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或纵轴方向有叩击痛,骨折部位肿胀,且会发生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上主要有外固定、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方法,有资料显示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康复训练内容和特点,本组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5)岁,其中27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高血压,具体骨折分型:28例患者头颈型骨折,22例患者经颈型骨折,10例患者基底型骨折。手术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1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33例患者进行螺纹钉内固定治疗,10例患者进行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术治疗。

1.2康复训练方法

1.2.1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为手术治疗创造了积极条件,护理人员需督促患者保证充分的休息,骨折部位进行牵引或皮牵引,注意牵引时力道适中,防止对患者患处的再损伤,注意皮牵引的力道不要超过5千克,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决定,一般维持在体质量的1/7,悬空牵引重锤,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和滑脱,定期观察患者的牵引情况,并对异常情况进行纠正和调整,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生成。

1.2.2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患者卧床时取平卧位,为防止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患者头部可略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通畅,两腿之间可以放入软枕,保持患肢的中立位,适当外展一定度数,并穿防外旋鞋,防止关节畸形或假体脱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肌力状态进行被动运动,在患者发病3天后即可对患者进行按摩等被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的掌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增加重复按摩的次数。在拔除引流管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收缩和舒张患者的四头肌,每天3次,每次持续30分钟,根据患者的最大耐力调整训练量和次数,在不引起患者疼痛的情况下协助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主动或被动训练时,训练量和时间逐渐增加,具体增加强度根据患者的自身耐力决定。为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患者的恢复,训练量需要逐渐增加,康复训练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常规指标,分析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应用康复器协助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自行进行抬腿联系,提高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运动。2结果

经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后,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方式。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多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疏松,再加上生理代谢的原因在轻微的外部创伤下也有可能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患者髋部有明显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不能站立和走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诊治,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本组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进行了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因为老年患者听力及反应能力可能比较迟缓,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保持认真倾听的态度,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在增强训练强度前亲切询问患者的感觉,分析其最大耐受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认可患者的进步,并告知患者的恢复情况,言语鼓励患者恢复肢体功能的信心,争取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行移动,为防止褥疮的生成,护理人员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护理。术后患者大都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再加上长期不运动,肠胃功能退化,容易发生便秘,因此护理人员需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在保持充分营养支持的情况下合理应用药物辅助治疗,防止血压增高等症状的发生。经过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后,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杨学萍,仇春梅,张丽华,姜翠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159-161.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护理干预;髋关节置换;功能锻练

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摔倒后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在骨科属较大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往往比较重视手术,而忽略患肢的功能锻练,其实对于骨科患者的预后,手术后的功能锻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位骨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熟练掌握肢体的功能锻练方法并认识其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掌握及练习。[1]本研究就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42例,年龄42-92岁,平均年龄75.15岁,病因分类:41例为股骨颈骨折,1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坏死,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泌尿系统疾病8例,其他7例。

1.2方法功能锻练的方法主要为股四头肌腱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期固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粘连、髌骨及膝周软组织粘连、挛缩、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强直等。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可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2]

1.3结果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2护理

2.1心理护理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肢体的康复锻炼缺乏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锻练的意义,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鼓励家属多帮助患者,配合患者做好患肢的功能锻练,争取早日康复。

2.2肢体功能锻炼指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术后1-2d):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臀肌收缩运动;髌骨推移运动。第二阶段(术后3-5d):屈髋、屈膝运动,屈髋90度)。股四头肌锻炼方法:病人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跟稍离床即可。根据肌力大小,可在腿上加上适当的重量。抬腿时要慢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一下(3-5分钟)再放下来,然后再抬,这样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度。每2小时一次,5-10分钟/次。术后24小时即“崩劲”,然后抬腿练习股四头肌。[3]3讨论

许多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为手术后就行了,没有认识到肢体功能锻练的重要性,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如果没有做好功能锻练将会导致的后果。一般髋关节置换患者以老年人多见,常合并其他疾病,加上手术后疼痛,患者往往对肢体的功能锻练不配合,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练时,应以耐心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并协助其进行锻炼,时刻关注患者的锻炼进度及随时调整锻炼时间[4],每天督促患者练习,检查患者对肢体功能练习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多鼓励表扬,增强患者自信。本文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患肢功能锻练,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付玉萍,刘姗姗,谢红艳,等.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2-23.

[2]蒋冬梅,冯梅,罗灿辉等.股骨颈骨折知识宣教.病人健康教育指导,1998,4月第1版:162-165.

腿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篇10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复位和固定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前提和基础,但最终的治疗效果却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否则,即使骨折能够愈合,患者得到的也只能是失去功能的肢体。下面我们就选取几种最常见的骨折,教给大家一些康复锻炼的方法。

锁骨骨折

愈合期这一时期是指骨折经骨科处理后,到愈合前(拆除固定物前)的时期。此时活动较少,首先要保持科学的姿势,要求睡眠时在木板床上仰卧,两肩之间垫高,保持中间高、两肩低的“肩外展后伸位”。此外,要多做深呼吸,多活动躯干和下肢,并勤做握拳、伸指、分开手指、腕部屈伸、肘部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步增加用力程度。

到了第二周,就可以增加捏小球,对抗阻力屈伸腕部等运动。到第三周,还可以增加仰卧位,头与双肘做支撑的挺胸练习。

恢复期外固定物去除后即进入此期。拆除固定物后的头两天,可将患肢用颈腕悬吊带挂在胸前,除继续上述练习外,还可增加站立位向患肢侧屈,做肩部的前后摆动,努力增加摆动幅度。第三至第四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类型,治疗上常采取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住院时间相对短暂,在家的康复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院后8周内,可做:①双侧大腿肌肉的舒缩运动(有意识地收缩、放松肌肉),15~20次为一组。②屈伸、旋转双侧踝关节,10次为一组。③抬高臀部运动。利用床上吊环,屈曲健膝关节,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在牵引下抬高臀部,5次为一组。抬高时要求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倾斜,抬离床面15~30度。

出院4周后,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可扶双拐下地练习行走。上楼时健肢先上,拐随其后;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平卧,下肢伸直抬高)和单腿站立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

手术3个月以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行走(但应避免外出或长距离行走),并可从事日常较轻的家务劳动。为防止关节脱位,应做到“三不”、“五避免”:不可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突然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6~8周内避免性生活,避免在不平整或很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患的脊柱损伤之一,由于骨折多数比较稳定,可用保守治疗。康复锻炼在伤后1~2天即可进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五点支撑法”。

具体做法是: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图1);患者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时后伸,呈一弧形(图2)。

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患者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和骨骼脱钙。在伤后3个月内,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

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同时做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比如,可骑坐在体操凳上将脊柱向各方向弯曲,适当配合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

编辑/张宇zhangyu@cpcw.com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