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12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1

1、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简析

(1)生产总量大,外资比例高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并不是强国。2004年全国各汽车企业拥有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汽车工业总产值高达到11000多亿元人民币。根据以上数据来计算,我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汽车产业中则包含了50%以上的合资企业,由此来看我国本土品牌汽车的销售总额不及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2)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

1998年,我国整车生产企业为115家,2004年中为119家,算上2004年的几起并购案,现在整车生产企业数量仍然在100家以上,为期不短的国内汽车企业并购整合并没有出现让人惊喜的进展,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几乎等于美、日、欧所有汽车企业数量之和,产量却不及这些国家一个大企业的产量,“散、乱、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难题。

(3)区域市场封闭,抑制销量增长

目前我国市场缺乏积极有效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违背市场竞争规律,错误的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封闭的区域市场直接限制了非本地企业生产汽车的使用率。这种人为的分割市场、胡乱收费和繁杂的购车手续抑制了个人购车的积极性,限制了汽车需求增长。此外,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种类、产品价格、营销模式、市场开发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4)零部件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目前,我国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在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规模的比例中占不到30%。因为地方、部门、企业各自为阵,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未能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结构,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总之,我国的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2、应对当前问题的策略

(1)重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百余家汽车企业中,有很多企业的生产能力相近、产品类型相似、技术水平相当、竞争力不相上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要实施企业间并购重组的可行性很小,因此可以先采取相对松散的联合方式,例如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项目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类型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合资、控股等高层次的联合。

(2)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研发能力强大的企业,那么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就只能作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附庸。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我国汽车工业完整的开发能力,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建议政府,将汽车研究开发基金单独列入政府预算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每年确定详细的支持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配。尤其要鼎力支持我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的汽车品牌。

(3)紧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步伐

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在上一轮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坐失了发展的机遇,如果现在还不彻底革新观念,转换思路,就会再次坐失这一轮的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机遇,仍将无法参与到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中。因而,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要紧跟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步伐,不能再次掉队了。

3、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汽车价格仍有降低的趋势由于目前汽车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汽车产量大于销量的现实,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零部件体系逐渐完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塑料、电子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加上大量新车超低价上市,新老车型竞争更加激烈,多样化选择使消费者观望心态增强。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价格下降的压力。

(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从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可以看出,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仍然处在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追赶期,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仍将紧追国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牢牢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清醒审视自己的技术实力,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3)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上升

据统计,2006年1至10月乘用车自主品牌累计销售近1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006年上半年最畅销的15个轿车品牌中,三分之一是自主品牌。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以51.3%的增长率领先于合资品牌36.3%的增长率,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接近25%,个别月份甚至接近30%。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它表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4)汽车消费将呈现辐射状扩张趋势

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目前国内汽车业已进入成长期,率先买车的是最高收入群体,此时中心城市增长会很快。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向次高收入群体辐射,比如二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等。再往后,增长的中心还会向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辐射。而且每个靠后层级的消费人群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前一个层级,这无疑会给汽车消费需求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

(5)自主品牌汽车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特点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尤其是对收入不高、讲究实用的内地中小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村消费者而言,自主品牌汽车无疑是他们消费的首选。由于没有外资伙伴的限制,自主品牌企业可以充分地享有海外市场,扩大产品的出口,尽管这些企业目前在海外的销量还不大,但可以预见今后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会逐步显现。同时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庞大的本土市场需求、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日趋完善等有利因素,都将推动着国内汽车市场朝着自主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摘要: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状况,找出影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汽车金融;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1引言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已有百年历史,论文在消费信贷方面已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在贷款主体、风险管理水平、市场秩序等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落后现状,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改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从而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2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特点

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外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以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为研究背景,得出了其消费信贷的特点。

2.1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多样化

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汽车金融公司、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在汽车融资销售方面,以美国为例,汽车金融公司占39%,银行占26%,其他机构占35%。在国外,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优势已逐步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取代,因为其他机构相较于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它们更多的是与汽车公司的利益紧密相关,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银行往往出于风险的考虑,会逐步收缩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相反,其他机构由于与汽车公司的利益休戚相关,不但不会减少信贷规模,还会以零利率的汽车贷款换取汽车销售的增长。其次,在经营的专业化程度方面,其他机构也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优势。风险控制、业务营运等方面,其他金融机构都形成了一套独立和标准的业务系统,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2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全面

随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剧,毕业论文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应消费者的要求,设立了产品咨询、融资、租赁、保险、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新车抵押和旧车处理等领域,从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汽车生产销售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卡,使其在保险、维修、燃油的同时也享受了低利率透支的待遇。在美国,客户不仅可以获得汽车贷款服务,也可销售各种形式的汽车租赁服务。

2.3风险管理比较完善

目前,国外在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不仅降低了信贷的风险,而且也扩大了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从而促进了汽车销售的增长。为降低汽车信贷的风险,国外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汽车信贷社会服务体系: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抵押登为了降低汽车消费信贷违约所带来的风险,往往会要求保险公司开办履约保证保险[2]。然而,保险公司这时既要承担车贷保险的风险,又要承担道德风险,巨大的风险则是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这种情况下,银行极有可能失去有效保障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从而延缓了汽车销售速度。

3.4法律制度不健全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尽管《贷款通则》、《担保法》针对消费信贷有一些介绍,但还没有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成套的法规。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无章可循,而且一旦借款人违约,会出现耗时耗力、执行难的局面。相对于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尽管受到现行《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的保护,但是与上述法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完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4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对策分析

(1)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应该打破银行一家独汽车市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有关统计显示,从发达大的现状,当然单纯采用国外的措施(商业银行退出大部分市场份额,让汽车专业金融公司占居主导地位)也是不明智的。我国应根据现实国情采取适当可行的方法。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打开市场,利用银行资金充足的优势,把资金贷给汽车金融公司,由汽车金融公司做贷款零售,银行与其共同分享利益。在汽车信贷服务质量方面,应尽量涵盖汽车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开展购车储蓄、融资租赁、汽车消费保险、信用卡、汽车旅游信贷等业务[3]。这些举措不仅推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汽车销售的迅猛发展。

(2)汽车消费信贷必须建立在以个人信用管理为业务核心的基础之上,要具备一套完整的、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技术和办法,从而保障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信用管理体系应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贷前的工作主要是针对个人资信水平、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调查与评价;贷中的工作主要是个人信用状况监控,观察是否及时的偿还贷款,财产状况有无重大变故等;贷后工作则是对个人信用风险处置,并对其结果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车贷险的风险广泛复杂,单凭保险公司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而由于贷款银行的业务比较多,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较少,其力量也是不足的,所以更科学的方法是加强多方合作。贷款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三者形成一个联盟,共同拟订合作协议,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这样就可以借助银行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人员的专业、经销商的担保,减少风险,化解危机,维护汽车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4]。

(4)应进一步建立与汽车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使得银行和保险公司在贷款人发生违约行为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英语论文健全的法律制度应该对个人的信用制度、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消费者的还款行为的监控责任也应进行明确。

5结语

汽车消费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可以调节汽车供求矛盾,而且可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内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而言,我国己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对于有效地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泉,卞江生.论保证保险[J].保险研究,2004(5):1-6.

[2]吴勇.浅谈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J].重型汽车,2004(3):1-4.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3

广东省的产业呈现出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发展,而以汽车产业为代表的重工业的发展则成为广东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珠三角汽车产业是广东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珠三角汽车产业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对珠三角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接着对珠三角汽车产业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影响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思路。

【关键词】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现状及建议;竞争力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大调整时期,汽车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但由于汽车产业起步晚,尽管发展迅速,但国际竞争力较弱。在这种背景下,使得我国传统汽车技术产业沉淀的资产相对较少,所以技术转换成本较发达汽车生产国低。目前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且维持高速增长,具备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条件。因此,抓住机遇,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将有利于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从产业集群的视角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广州轻工化的完成,重工产业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而且根据广州产业的发展规划需要和重工业市场发展的需求,汽车产业必将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珠三角以广州为中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量占据全国市场总量大约1/4这是珠三角发展汽车产业的客观优势。因此,对珠三角汽车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展开研究,不仅为促进我国汽车整体产业发展寻求重要推动力,也是为进一步增强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珠三角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其展开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将为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基本认识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概况及一般问题

广州市汽车制造业随着广州丰田、广州丰田、东风乘用车、等项目的建设和扩张以及广汽现代合作生产商用车项目的开展,目前形成了以北部的广州花都汽车城、南部的南沙国际汽车城和东部开发区汽车生产基地为主导的集群化共同促进发展模式。从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看,其最初的发展可主要归结为市场引导的结果,由企业自发完成,属于外资带动型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生命力。

在经营方式上,一方面,各中小企业根据处于核心地位的大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各种零部件、配件或者某项单一服务;另一方面,各企业又完成自身所具有的独立生产运作,在完成两方面的业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广州汽车产业形成了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这种局面易于稳固已经形成的汽车产业市场,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促进汽车产业集群的稳步增长。

在产品结构上,产品结构逐步完善。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市场已经形成了包括轿车、客车、摩托车、卡车以及各种汽车零部件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结构比较齐全,发展形势比较稳定。完整的产品结构既充实了汽车产业市场,又促进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由于广州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具体到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上,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空间分布分散,普遍存在全而不精的状况。目前珠三角各类汽车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合资与否都是全面生产性,各自拥有大量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全而不精的特点。

2.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规模偏小。这个与珠三角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这一历史原因相关。目前,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日产乘用车有限公司是广州市规模最大的汽车厂家,虽然已经奠定了起了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格局,但是这些产业集群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相比在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和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小差距。

三、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因素分析

(一)产业集群

概括起来,产业集群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集聚现象明显,产业集群是对应于一定的区域而言的,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第二,生产产品专一,产业集群聚集在一起要生产具体的产品,且地方优势明显,如诸暨大唐的袜业、河北清河的羊绒业等;第三,企业间分工明确,单个集群企业内部一体化程度低,大量的企业在集群中只做产品作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第四,产业链的相对完整性。第五,企业关系网络化。企业数量足够多,竞争与合作并存。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因素分析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压力迫使珠三角汽车产业提升竞争力。从广东的历史发展背景来看,其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压力巨大。但随着广东经济实力的提高,迫使其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这也是其发展方向与动力。

第二,政府引导为珠三角的发展提供了积极帮助。在确立了大力发展重工业的背景下,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一致认为珠三角是发展汽车产业、石化产业的优良地区,正是在这个判断之下,省市政府一致为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在政策、环境、人才、资金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大力推动珠三角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

第三,广东省内汽车需求量大,对汽车产业有强劲的拉动效应。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发挥沿海优势经济迅速攀升,在交通方面珠三角已经发展成为交通网络中心枢纽;在消费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的巨大消费市场;在投资方面,省内已经形成内外资竞相投资省内的局面,这些因素都将大力促进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因此,总而言之,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成为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珠三角是跨国企业在我国南方投资的战略要地。珠三角已成为继长三角之后的第一大跨国企业巨头的投资重地。长三角的优势地位已被欧美企业占领,因此,以珠三角为投资阵地,将是日资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对发挥珠三角汽车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投资优势有重大意义。

四、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现状

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呈现以下四大状态,总的来看产业区域布局日以合理。广州目前建设的三大汽车生产基地有三个。

1、黄埔基地。核心企业是由广汽集团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资组建的广州本田汽车公司。

2、花都基地。花都汽车产业基地位于花都区,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北接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举足轻重,花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后,已发展成为广东三大汽车板块的榜首。

3、南沙基地。南沙汽车产业以广州丰田整车项目为龙头,现已形成了一座壮观的汽车工业城。目前已经形成了东部、北部和南部共同跟进的局面。东部的开发区、增城、黄埔在内的东部汽车零部件工业区打开了东部零部件产业迅猛发展的局面,也使得东部成为广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北部属于典型的外资带动型,在花都汽车城的带动下,众多零部件企业在北部投资,并且开办了众多的零部件企业。

(二)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1、日系跨国汽车企业占主要地位。在目前的国内汽车产业竞争中,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独特的优势,对内三大日系企业相互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竞争态势,对外则可以协调一致对外。与此同时,其他零部件企业产业增强了其配套发展功能,进一步增强了其集约发展优势。

2、以市场导向为主。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属于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努力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地方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市场的配置功能和导向功能以及企业的自主性,尊重市场发展规律;而政府则主要是制定合理的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存在问题的改进思路

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但是与长三角的发展形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经过研究,本文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本土化与从外引进的关系处理不当。截至目前,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担当主角的仍然是外资企业,上世纪90年代是日本本田,后来是东风日产和日本本田,以及现在开始进入的韩国现代也发挥着主要角色。外资企业入驻珠三角,不仅促进了汽车整车行业的大力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客观上推动了珠三角的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外资企业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掌握着支配权,控制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核心技术。然而,在长三角、东北等其他汽车产业区,在其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国产企业借鉴其经验和技术快速的提升了自身地研发水平,逐渐的摆正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最终都重新掌握着区域汽车的支配权,居于骨干地位。由此可以看出,长三角等地的汽车产业在集群化发展过程中较好的解决了本土化与外来汽车产业的互动问题。鉴于此,发展历程相似的珠三角汽车产业却面临着本土与引进的支配权限的归属困境。

2、引进外资后的创新能力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曾对中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现状做过分析,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有两大怪圈:一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二是,“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珠三角汽车产业的发展对引进技术的依赖非常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珠三角许多本土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其发展要求低,存在于“生存”层面,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步伐缓慢,意识淡薄。二是,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对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术的开发创新积极性不够。与国内其他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比较而言,我国珠三角汽车企业产业在自我品牌保护、自主研发技术提升意识上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蔡斌.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动因、集群现状及存在问题[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02

[2]梁达.汽车成为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第一引擎[n].上海证券报,20091214

[3]卢小平.广州汽车:后来居上[J].大经贸,2007(3)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4

从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总结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趋势,为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子技术;汽车;发展趋势

引言

汽车电子技术是指汽车电路、电器等的运作、维修上使用电子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类需求,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应用电子技术,使汽车产业逐渐向多样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电子技术运用到汽车行业中也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仍处于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的状态,且产业结构单一,电子技术较为落后[1]。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中国汽车电子技术进一步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电子技术在汽车各系统中的应用

2.1电子技术与车身控制系统

车身控制系统在汽车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包括空调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防盗控制系统、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等。车身控制系统中安全控制气囊是保证车内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电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运用到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在某汽车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中,运用了传感器、监控系统、触发系统、电源储备等相关电子技术,当汽车受到撞击后,传感器能感受撞击信号,并将信号传递到触发系统,再传递到监控系统,触发安全气囊弹出。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该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整体运作时间缩短到0.03s,使人员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2.2电子技术与动力控制系统

汽车动力系统是汽车正常运行的保障。速度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是动力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某汽车在动力控制系统中运用了电子技术,使该汽车的动力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在速度控制系统中,该汽车通过eCU技术控制汽车速度,使汽车速度随时保持在理想范围,性能保持最佳状态,速度控制更加精准化。在电子控制系统中,电子技术主要运用在电子点火、喷油、排气等方面。在电子点火中,在驾驶员操作下,电子技术能使点火装置自主点火、调节点火角度、大小等,从而促使点火保持最佳状态。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该汽车已将无分电器点火系统运用到点火装置中,有效减少了电磁对点火状况的影响。电子技术使汽车操作过程更加简便、安全。

2.3电子技术与底盘控制系统

汽车的底盘控制系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转向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轮胎监测系统等。某品牌汽车在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转向系统中运用电子技术,有效提高了底盘控制系统运作效果。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促进汽车从运作状态转为静止状态的系统,其能有效减少汽车发生轮胎抱死引起的制动。该汽车将电子技术运用到防抱死制动系统中,有效促进汽车滑动率增加到15%,促进汽车安全停止,减少事故发生[2]。在电子转向系统中,该汽车运用电子技术控制转向,其不仅有效提高了转向作用力,还能减少转向重量、体积,促进汽车灵活转向。

2.4电子技术与多媒体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信息系统成为汽车中不可缺少的部位。某品牌汽车将电子技术融入到报警系统、导航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相关多媒体系统中。报警系统使得汽车在行进中出现意外状况时,能及时报警,提高行进安全性。导航系统中运用电子技术,使得驾驶员能获得最优路线。驾驶员信息系统中运用电子技术能促进相关部门检查时及时获取驾驶员信息。

3电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3.1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指使用遥控技术,指挥汽车行进。随着当前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汽车自动驾驶也成为当前汽车研究的重点方向。2012年5月,工程师赛巴斯•蒂安•特伦等人已经研制成功自动驾驶技术,并获得自动驾驶许可证[3]。但其自动驾驶技术属于低速驾驶,自动驾驶技术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3.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使用传感器感知周边事物状况,另一种是使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状态。在车身前端安装传感器,利用微波、雷达等装置自动检测车辆距离,以便控制汽车距离处于安全范围。当前方汽车出现刹车时,传感系统将自动切断节气门,使得汽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减速,保持安全距离,当前方汽车加速时,传感系统能自动开启节气门,促进汽车加速。若驾驶人员自行控制刹车或节气门时,传感系统将停止工作[4]。将此类传感系统装设在汽车前端能促进汽车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装设在汽车尾端能在提示驾驶员及时了解后方超车状况。使用传感系统感知驾驶员状态时,使用传感器监视驾驶员头部、眼睛等相关部位,综合分析驾驶员操作状态,根据相关设置分析驾驶员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状况,当存在异常状况时,传感器系统能发出警报,并关闭发动机,保证安全驾驶。

4结语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性能、安全性逐渐提升,更能满足社会需求。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不断加强电子技术的运用,使汽车技术逐步向自动化、多样化、高性能、高稳定性、可靠性等方向发展,推动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

作者:李建涛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J].电子制作,2014(2):249.

[2]王瑜.关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4(6):95.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5

摘要本文应用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和中国汽车产业2008年、2009年的数据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状况,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绝大部分企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生产分散、市场分割、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市场需求不足是规模经济不佳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济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集中度

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年最高,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呈良好表现。2009年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汽车工业是一致认为的最为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汽车业的生产规模和长期平均成本呈很强的相关性。那么,我国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成的同时,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如何呢?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f(x)段;邹田(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0.58,2009年的集中度=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五)充分发掘农村市场的潜力,扩大产销规模

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对汽车需求提高;另一方面,家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对汽车的需求;再则,国家积极鼓励汽车下乡。因此,农村市场非常有潜力,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中国国产汽车相对于外国汽车来说在农村市场更有优势:首先是价格优势,价格和质量仍然是影响农民购车选择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更熟悉农村市场;再次是渠道优势,许多中国汽车厂商一定程度上拥有农村市渠道。汽车产业要充分把握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市场占有率,从而为提高产销量、形成规模经济找到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邹田.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及启示.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8).

[2]杨志明,钱世超.国内外汽车企业规模经济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S2).

[3]何元贵,张捷,陈健.影响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4).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使用寿命最佳使用状况环境效益技术管理

引言

汽车运用工程中的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属于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包括了汽车选配、使用、维检修、改造与改装以及更新、报废等过程所使用到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措施。我国的汽车每年的销量都在增长,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此,必须加强汽车的使用与技术管理,确保汽车能够在市场上稳定运行,保证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一、汽车使用、技术管理

汽车运用工程中,车辆使用与技术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当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汽车使用能耗和污染,确保汽车能够安全、正常运行,从而实现汽车使用的长久寿命,以此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车辆在使用阶段,主要是考虑将车辆使用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由此,汽车企业需要对各项汽车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从而加强汽车技术的管理,优化汽车性能,使得汽车性能得到体现,延长汽车使用年限。在常规中,汽车使用和技术管理一般是对车辆的车况进行监测,检测零件磨损情况,记录汽车性能各项指标,并分析研究,找出和总结相应的问题、规律、原因,从而得出解决对策、措施、方案与技术手段,管理好汽车技术。

汽车站运行使用过程中,如何将其寿命延到最长,而所使用的耗费最低,汽车固有性能能够最佳发挥,主要集中在四个部分,即汽车的“管、用、养、修”。对于汽车技术性能指标来讲,主要涉及到的是汽车的设计与制造程序。对汽车技术进行管理,能提高汽车各种性能得到提高和有效发挥,实现汽车整个使用过程的效益,对于使用过程中的汽车,需要对其进行先进的检测与诊断,分析车况,做好汽车的相关变化的状况记录,有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汽车的良好使用状况,这就能实现汽车使用及管理的任务。此外,汽车的各类各项性能指标及其具体变化,对于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汽车运用工程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不仅属于汽车运用工程,也属于运输管理中的内容,主要是对汽车的正常运输工作进行全程监测及管理。

二、汽车运用工程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的汽车运输业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成为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其运输优势在于其机动、灵活,能对客运量以及货运量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中短途运输采取汽车来运输,这就不需要对货物进行多次倒装,有利于运输效率的提高。当前我国的运输方式也在多样化发展,使得汽车中运输中占到了重要的比重,初步形成了汽车运输产业链。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都得到了提升,然而大众对汽车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汽车的诊断与检测技术得到了提高,这有利于提高汽车使用寿命。而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促进了汽车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在车辆运输中,已经实现了运输装卸的机械化发展,从而有利于汽车运输的现代化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了相关的文件与技术规范,从政策方面支持汽车应用工程学科的发展,并使得汽车技术标准化,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工程的发展。汽车逐渐在家庭中普及,各地的高速公路也得到了较好的建设运营,这促进了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在新时期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

三、汽车运行条件

汽车的使用需要相关一些硬件条件设施做好基础保障。首先,在道路方面,等级越高的道路具备了越好的路面质量,从而也就也有利于汽车的运营效率,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保障汽车安全行驶。良好的道路为汽车行驶速度提供了保障,减少汽车零部件运行损耗。由此,道路条件影响了汽车技术性能。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汽车性能有影响,恶劣的气候会使得汽车性能下降。由于气候的影响,车辆的结构、技术性能需要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温度有影响的是车辆的系、冷却系、起动系等关键部件技术,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汽车制造商从气候影响因素方面收集到多个数据资料,从而研究出汽车结构、技术性能方面的新技术,确保汽车对温度变化有良好的适应性。

由于运输对象有不同的特征以及任务要求,例如货物密度、形状以及属性等,由此要根据货物条件来选择运输车型以及组织运营方式,例如货物的运输量、季节性等。

四、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之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

由于气候条件、道路运输条件都会对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带来影响,由此,提高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就可以使得汽车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得到相应的提高。汽车作为运输企业的重要“资产”,这一资产的使用情况、使用寿命、利用效率都关系到运输企业的投入成本,由此,需要定期为汽车进行检修、维护,能及时发现解决汽车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汽车能正常运输,减少成本投入,不耽误企业的整体运营,为企业创造利益。对于“汽车资产”需要进行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坚决不出现因为调配混乱造成的资源闲置浪费。通过对汽车的使用管理,能有效提升汽车的使用效率,提升汽车运用管理的经济效益。

此外,加强对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还能提升汽车使用的社会环境效益。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会对汽车运输中的各种联系及其原因进行研究分解,从而对汽车的使用与技术管理的实质性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当前的汽车运输产业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汽车运输中的能源的高度耗费、交通堵塞、尾气排放等社会环境问题越演越烈,使得汽车制造商以及运输企业都要加强汽车的使用及技术管理,以此来减少汽车使用中产生的尾气污染物,减低汽车使用能耗,使得汽车的发展和使用的关系能得到平衡。

结语

综述,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重视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已经环境效益,通过加强汽车使用及技术管理来提高汽车利用率,促进汽车行业发展走低能耗环保发展之路,减少其运行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提升整体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汽车检测检测技术维修检测站

一、引言

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只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检测技术还停留在表面。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成为了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和试验的一门技术,人们依靠这一技术可以对汽车进行不解体的检测,既安全又方便。加之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与日俱增。进入70年代后,相继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各国也相继建立起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推进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二、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1.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6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汽车的检测技术,当时仅仅是为了满足汽车维修的需求,主要进行了发动机气量检测仪和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还处于研究的初步阶段。7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交通部研发了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推动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大发展。80年代,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有了大发展,汽车检测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交通部主持研发了汽车制动试验台、速度试验台、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尤其在“六五”期间,我国开始重点推广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我国汽车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检测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为保证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就必须要加强汽车的技术管理,发挥汽车设备的检测功能,积极筹建起汽车检测站,主要以汽车的安全为检测内容。自80年代兴建汽车检测站以来,公安部在交通部建设汽车检测站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推广,形成了庞大的全国汽车检测网。自90年代以来,交通部出台《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后,在全国掀起了建设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高潮。与此同时,汽车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到1997年,全国已经建立汽车综合检测站近千家,我国已经能自己生产全套的汽车检测设备。

2.国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5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形成了以故障诊断为主的检测技术和生产设备,用于汽车的检测与维修。60年代,国外的汽车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技术。7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根据美国的排放标准,加大了对尾气排放的限制,并在检测方法上有所改善,对试验规范的要求也普遍提高。80年代,国外的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已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工业发达的国家有一套合理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汽车的状况是否良好。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和排放性能的检测,因此,在汽车的检测技术上逐渐向“智能化”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检测的自动化。

三、我国汽车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

1.汽车检测站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行政干预的情况。大部分的检测站是由交通运管部门投资建设的,这就造成了汽车检测站的检测项目不全,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可导致个别地区综合性能检测站忽视汽车检测过程中的核心工作。

2.检测标准有待于完善。目前,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还有待加强,鉴于当前的状况,可以从正面、侧面、翻滚等进行检测。但是我国却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完善汽车检测标准体系的构建。

3.汽车检测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体制断层。若要进行体制改革,就要与交通部门脱钩,成立起独立法人的检测站。但是在检测站的后续投入上,只能有检测站自己负责,检测站是否具有改造的能力及技术更新的能力,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四、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汽车检测设备趋于智能化。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外采用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设备具有智能化功能。而我国的设备功能较为落后,需要进口国外先进的智能化检测设备。通过对故障的及时检测,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安全、方便的帮助维修人员排除故障。

2.汽车检测技术趋于规范化。一般来说,我国的汽车检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重视硬件技术而忽视对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等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因此,我国要想赶上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就必须实现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完善汽车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评定细则。

3.汽车检测管理趋于网络化。我国的汽车检测站大部分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但每个检测站的检测水平仍高低不同,因此,今后的汽车检测应实现真正的网络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汽车性能检测的广域网,确保人们及时的了解全国汽车检测情况。

4.汽车检测系统趋于综合化。采用计算机控制车检系统,将速度表、噪音、前照灯等七个检测功能综合在一个测功机上。主控计算机在控制检测设备的自动程序之外,还要进行车档管理、工时计算及维修结算等,这样的系统已经发展至第三代。

五、高科技的汽车检测设备给企业带来的有利因素

1.从国际汽车检测行业来看,汽车的故障检测设备已经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汽车检测行业已崭露头角,各种汽车检测的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网上答疑、网上查阅资料、网上购买检测书籍等都成为了汽车检测行业的基本内容。因此,要求从事汽车检测工业的专业人员要熟练的掌握电脑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解决汽车的故障。

2.我国采用电脑管理的起步比较晚,汽车检测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在竞争中取胜。在国外的发达国家,汽车检测企业普遍采用电脑管理,然而我国利用电脑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对汽车检测企业来说,利用电脑管理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会使企业活动一目了然,自动建立客户档案,便于管理。

在社会需求的牵引及政策法规的推动下,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检测技术也越来越重视。总之,今后的汽车检测技术必将趋于智能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慧松周颖《关于汽车检测技术的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01年10月.

[2]张静于佩全朱明哲《论汽车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年9月.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汽车维修;行业特征;检测手段

一、引言

现代汽车是集机电一体化的各种总成、部件、系统、装置于一身的高速度、高智能、高性能的陆地交通运输工具,随着使用行驶里程的不断增加,其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因此,通过汽车维护来达到保持车辆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及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恢复其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拟对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二、汽车的检测诊断

车辆的检测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情况下,判明汽车或各种总成部件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技术。它可以客观和正确地评价汽车各种总成和机构的技术状况,并可以测定能够反映车辆主要技术状态的特征参数。

车辆检测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的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动力性(车速、加速性能、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转矩和供给系统、点为系统状况等),经济性(燃油消耗量)及噪声和废气排发状况等。

根据汽车检测项目和检测技术标准的差别,汽车检测可分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安全性能检测和汽车二级维护检测。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凡是能对车辆进行全部或多种性能检测的,统称为综合性能检测。其由经认定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根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建立的运输业车辆检测制度,对动输车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其检测项目和内容由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和GBl8565-200l《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来确定,依据的检测技术标准主要有: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和Jt/t199―19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等。

2.汽车安全性能检测

汽车安全性能检测以涉及汽车行驶安全和环保的项目为主要检测内容。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受公安机关车管部门委托,对民用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时,执行国标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以检查车辆整车及各总成、系统的技术状况是否能满足有关运行安全的技术要求。

3.汽车二级维护检测

汽车二级维护的检测是依据国标《技术规范》规定的二级维护检测项目,对车辆进行维护前的检测。其主要检测内容如下:发动机功率、气缸压力、汽车排放污染物、三效催化转化装置的作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汽车传动系统的技术状况、汽车前照灯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确定以消除汽车故障为目的的二级维护作业,恢复汽车的正常技术状态。汽车二级维护检测的技术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原厂有关汽车使用性能级结构参数的推荐标准。

三、汽车的维护与分级作业

车辆维护必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并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指导原则,即车辆维护必须遵照《技术规范》、《规程》规定的车辆行驶里程或间隔时间,按期强制执行,并且在各级维护作业中遵循维护分级和作业范围的有关规定,确保维护质量。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部件发生故障时必须解体外,不得对其进行解体。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1.日常维护

主要以清洁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汽车驾驶员负责执行。日常维护是每个驾驶员为保持车辆正常工作状况而应进行的经常性工作。

2.一级维护

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坚固为作业的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其是由汽车维修企业专业人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一级维护是车辆经过较长行驶里程后,对汽车的安全部件进行全面检视的维护。

3.二级维护

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车辆的转向节、转向节臂、制动蹄片、悬架(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其是由维修企业专业人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这是因为汽车经过更长里程行驶后,必须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比较全面检查和调整,以维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和尾气排放达到实际使用要求。每年当汽车进入夏、冬季运行时,应进行季节性维护,更换油(脂),一般可结合车辆二级维护一起进行。

由《技术规范》附录a《规程》规定的汽车二级维护合理维护周期、车辆维护作业深度和技术要求,是建立在零件的磨损规律、可靠性工程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基础之上,参考各车型维修手册及相关技术资料,并对每一种车型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和验证工作,进行优化类比之后加以确定的。首批的主要车型涵盖了目前国内在用车辆中保有量较大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车型,分为轿车(其中包括一汽奥迪a6、红旗、上海桑塔纳、上海帕萨特B5、上海克、广州本田雅阁等),货车(其中包括解放、东风、斯太尔、跃进、福田轻卡、江西五十铃等),客车(其中包括凯斯鲍尔、沃尔沃、宇通、黄海、金龙、南京依维柯等)共有47个车系,适用于150余个车型。各汽车维修企业都必须严格按国标规定贯彻执行。

四、汽车检测与维护的发展趋势

1.现代手段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尝试将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维修业中去,以实现把汽车维修业推向现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预示着汽车维修革命的到来,这种革命的到来会让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维修服务意识不断根深蒂固,他们也将会切身体会到先进维修手段的运用所造就的是“高端服务”,这种服务将势必成为汽车维修行业将来竞争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基于强势维修手段下的维修体系应该包含良好的维修服务、售前服务及售后服务,缺一不可。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加强维修人员的服务意识,也将有助于提高整个维修行业的运行效率,特别是有助于建立快捷,方便的客户维修信息和维修档案;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和科学准确的维修经营数据。

2.维修人才的积极培养

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修人才是关键,任何离开或忽视了人自身发展的因素去寻求企业内部的所谓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除了要求维修人员参加日常的维修培训外,使他们通过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体系来提高他们的维修水平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诚然,我国曾经有类似于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从业人员的认证考核,且早在本世纪初期就大约有十几万人通过鉴定并取得资格证书,但是原有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没有充分体现现代汽车技术的闪光点和发展趋势,因此考虑新的适合汽车维修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以及考试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同时,现在的职业技能鉴定是全科式的,几乎和汽车设计,制造,维修有关联的所有科目都得掌握,根据现代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做汽车维修的专才显然不够,特别是随着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以往对维修人员考核中比较弱化的项目,如汽车配件和估损以及维修企业管理,在现代维修业发展形势下显得格外重要,将它们加入对维修人员的考试行列应该是趋势。

事实上通过有关机构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行业内人士对这这考核项目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我们认为,汽修考核应该涵盖目前汽车技术最新的发展要求,体现规范的诊断思路和操作流程,对于考试合格人员应统一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订的证书,以确保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教育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汽车服务业薪酬现状对策

1引言

佛山市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汽车需求仍然供不应求,目前佛山市已有4家整车生产厂,分别是福迪汽车、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粤海汽车、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厂;并拥有完整的生产、销售、售后的体系。佛山已经成为全国汽车业的一个重要聚集地。本文以“佛山汽车服务业员工的薪酬调研”为主题,对佛山五区汽车服务行业薪酬现状等方面的情况展开调研,探讨薪酬现状存在问题,为本地政府、企业以及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2薪酬调查现状及问题

2.1员工平均工资水平较高,但并不稳定,且收入差距较大

通过调研发现,一般汽车服务业员工的基本工资是600-1000元。汽车服务业员工的工资=低基本工资+高业绩工资,可见业绩工资在汽车服务业员工薪酬中占较大比例。然而员工的业绩会受到淡季与旺季的影响,导致员工工资不稳定且起伏较大。汽车服务企业应帮助员工降低销售淡季的薪酬窘况,注重员工工资的平衡与稳定。

2.2薪酬内部结构不合理,薪酬提升空间小

据调研,员工的工资主要以业绩工资为主。员工的基本工资较低,使员工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单一的以业绩工资为主的形式既不利于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现行薪酬制度较为落后,薪酬提升空间没有得到充分的扩张,薪酬提升空间小,不利于企业的更新进步,也不利于员工生活水平的提升。企业应调整基本工资与业绩工资之间的平衡,健全薪酬制度,与时俱进,才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使企业具有足够的活力。

2.3汽车服务业员工对薪酬不满意成为离职的主要因素

调研发现,佛山汽车服务业员工离职的原因与薪酬制度息息相关。汽车服务业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对薪酬制度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基本工资较低、奖金与福利与自身额外付出(例如加班)不对等。企业应该尽力满足员工对于薪酬方面的基本需求,只有保障了员工对于工资的基本需求,员工才会更加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周边甚至企业的活力,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薪酬制度的信任感,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

2.4薪酬制度与员工工作态度呈正相关

研究发现佛山汽车服务行业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程度较低。首先,现实施的以业绩工资为主的薪酬制度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因子,但目前存在较高比例企业的业绩薪酬与员工的付出不对等,且薪酬制度在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职位阶层薪酬差异较大(例如:实习生与正式员工、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薪酬制度较为单一等等问题导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不足。企业应在现行的薪酬制度基础上,更加肯定、注重员工的付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缩小各职位阶层之间的差异,使其更加精准、全面。

2.5薪酬所得与员工自我效能评价不匹配

据调查,有较大一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与所获得的薪酬回报存在不对等,其普遍存在的想法是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但收入却不匹配,例如实习期的员工薪酬工资过低,级别越低员工的工作量越高但薪酬越低。这无疑会增添员工的不满度以及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保持,长久以往便会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对员工奉献的肯定,从员工来讲要树立“先苦后甜”、清楚认识自己的想法,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

2.6薪酬制度中福利项目少,缺乏吸引力

通过研究表明,汽车服务业员工对福利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年终奖少,节假日福利少,医疗、住房、交通等补贴保险制度不健全。服务业对于其他行业较为特殊(例如: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恰逢节假日周末高峰),但在这个相对特殊的服务行业中,福利项目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汽车服务业对其他从业人员来说也缺乏吸引力。企业应多关注员工的诉求,满足员工“双因素激励理论”中的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

2.7员工休假少,加班未能得到相应的报酬

通过研究表明,员工除春节假期之外,其他的国家法定假期都不能修满且不安排调休,甚至于不能得到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工作享有三倍工资的待遇。汽车服务业员工的假期时间一般安排在其他行业的工作时间内(和家属空闲时间有所冲突),且一般不会超过两天。但薪酬却未能对此做出合理的报酬,直接导致了员工的积极性下降。

3对策建议

3.1对政府的建议:政策适当倾斜予以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汽车服务业的投资,完善汽车服务业薪酬制度,积极完善分配制度,利用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对于企业,政府也要加强薪酬合理性引导,健全和完善分配体系。经对比调查结果佛山五大区的区域薪酬存在较大差别,例如顺德、南海薪酬待遇总体比三水高明优越很多。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调控,致力于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好保证人才的合理流通。另外,薪酬涨幅与社会生活成本涨幅不匹配,随着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但是汽车服务业薪酬的涨幅(底薪)却不明显,给员工带来较大的生活和社会压力。

3.2对企业的建议:完善企业薪酬体制,简化奖励机制,丰富薪酬项目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汽车服务企业应将目光放远,致力于专业人才的企业归属感培养,而在允许范围内增加薪酬项目,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企业应充分完善薪酬体制,使员工在持久的工作中能有更高的工作热情,在员工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拥有良性的竞争关系。有利于企业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更能够表现出自身蓬勃的活力。只有一个最新、最健全的薪酬制度,才能使企业在当前商业环境中不被淘汰。

3.3对员工的建议:提升服务技巧,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工作专业化

为了汽车服务行业更好地发展,员工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服务水平与技能水平的学习,不断去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身为一名员工就要时刻为所在企业争取利益,同时,企业所需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需求的人。因此多多积累平时的工作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尤其是服务行业,职员更应该端正自己态度,积极的面对、处理工作中所面临的种种挫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最终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以及收获更多的回报。

参考文献

[1]赤建,龚平,童小蕾,人本管理下汽车销售行业薪酬制度优化研究――基于长沙汽车销售行业的问卷调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5(4):15-19.

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7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异军突起。同时,由于车辆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其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维修行业在由过去传统的经营模式向市场经济运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在市场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市场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省市汽车维修市场各企业的大量调研,分析了当前国内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加快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汽车维修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汽车维修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市场机制明显完善,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维修质量明显提高:

多年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三检制度、质量保证期制度、出厂合格证制度等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了维修质量保障能力,从采购、入库、出库各个环节规范了配件使用管理,明显提高了行业整体维修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汽车维修企业普遍落实了服务公示制度,全面公开了维修工作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承诺、技术操作规程、监督举报电话,增强了维修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实行了用户跟踪回访制度,服务态度更加人性化,更有亲和力;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以适应国内外各种车型的维修需求;许多地方建立市省级维修救援网络,满足了用户的救援需求;近年涌现的快修服务,进一步迎合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要求。

二、汽车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汽车维修服务质量规范体系尚不完善,维修服务收费欺诈现象普遍。

汽车维修需要更加透明,需要规范服务的内容和流程。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汽车维修服务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一些地方虽然作了一定的尝试,初步建立了包括客户接待、进厂检验、合同签订、维修作业、竣工检验、结算交车及客户回访等内容的制度,对促进汽车维修作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还不够具体和全面。全国大多数省市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仍处于原生状态。汽车维修4S店有生产厂家统一制定的包括进厂接待、维护作业、结算交车、客户回访等服务规范,但仅对本厂品牌有约束力,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很大,也不够全面;其他二类企业,特别是三类企业,根本就没有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的意识,更谈不上建立相应的维修服务规范。当前,部分维修企业没有树立与客户共赢的经营理念,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用户利益,不公布或公布与实际执行不一致的收费标准,甚至虚报作业项目和价格,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在汽车维修过程中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把没问题说成有问题,或在车辆零件上偷梁换柱获取不正当利益,在价格上没有固定的标准,常常随意抬高工时价。

(二)汽车维修的法规体系落后于市场发展。

《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只对使用假冒伪劣配件承修车辆、承修已报废车辆、擅自改装车辆和不签发或签发虚假竣工出厂合格证的严重违法行为确立了退市规定,但对市场存在的已经不符合开业条件、超范围经营、不执行质量保证期制度或质量检验制度以及不按标准规范承修车辆又拒不整改等严重违章行为和诚信缺失行为等却没有设立相应的退市规定,造成管理部门具体执行困难,严重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不利于优化市场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对行政许可、经营行为、维修质量、人员培训等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且制定了一些禁止性规定,但是对不履行责任和义务或者违反禁止性条款的行为却没有设置对应的罚则,如:规定应该执行竣工检验制度和质量保证期制度,但企业没有履行该义务,而规定只有警告和责令改正的处罚,处罚力度不够;对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应达到40%以上的规定,维修企业不执行也没有相应的罚则。

(三)汽车维修管理能力落后于行业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普遍对维修市场管理缺乏深入的研究,不注重对政策、法规、标准的学习,管理理念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微观轻宏观、重许可轻监管、重管产业经济与管理理轻服务、重处罚轻维权的现象,特别是县级管理部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国只有极少数地市设置有独立的机动车维修管理机构,配备有专门的维修行业管理队伍,大部分地市是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内设维修管理科(室),或与车辆技术管理放在一起,或与驾驶员培训管理放在一起,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市场、驾培、车辆技术等管理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放弃了对其的监督管理,致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无证营业、超范围经营、质量无保证等违规违章现象得不到有效监管。

三、结语

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超过了13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对整个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只有找到制约因素,正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毕业于哈密铁二中,汽车司机,高中学历,任职于中铁二十一局电务电化公司新疆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进.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兵工学报,2009,30(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