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十篇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十篇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4:30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口腔科就诊的患者,男女所占比例相同。

1.2研究方法

这次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口腔疾病患者参与到此次调查中,以检测他们对于口腔健康观念和行为的认知程度,在完成问卷填报工作后对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做出检查。检查的过程是,让有经验的口腔医师在自然光下用新探针、平面口镜、牙周探针对调查对象采取检查工作。将参与调查的人与他们的检查结果都填进一个设计好的表格当中,以做出对比、评估,对这些数据做出分析。

1.3口腔卫生指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龈上牙石、软垢的情况,然后总结分析,再用尖探针查根面有无龈下牙石,着重检查6颗具有代表性的牙齿,16、26、11、31的唇颊面及34、46的舌面。将结果记录下来,用这些数据计算口腔卫生指数(oHi)。oHi是用来评判人们口腔卫生状况及口腔健康教育的依据。

1.4调查数据的判定标准

oHi值为0或1时判定为低值;oHi值达到2或3时判定为中值;oHi值达到4或5时判定为高值。

1.5调查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方式是采用SpSS中的χ2检验。

2研究调查的结果

将所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口腔教育前后的口腔卫生oHi值制作成表格,做出对照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在进行口腔卫生教育之后,这组的oHi有着显著的变化(χ2=103.40,p<0.01),而另一组对照组两次检查后的oHi值没有什么变化(χ2=2.59,p>0.05);对实验组进行口腔教育之后的第二次检查,相较于对照组,差别更加的明显(χ2=44.41,p<0.01)。

3对此次研究的讨论

(1)口腔保健是从属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口腔保健教育,目的是让人们从根本上自我产生一种保健意识,对自己口腔健康有所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行为,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医生除了为患者诊治病痛,还对患者普及口腔健康保健知识,开展一些口腔健康保健宣传活动,这样就能推动人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动,固化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对达到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病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这种情况屡有发生,但是牙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的一种常见疾病。龋齿在国际上也被纳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它与心血管病、癌症并驾齐驱的列为世界重点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牙周的健康也被世界卫生医疗组织评判人类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目前有40%的龋齿患者,牙周病更是超过了90%,但从这两项数据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目前口腔疾病的严峻情况。所以推广口腔自我保健意识,改善口腔保健行为,对于减少口腔疾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变医学服务模式,从治疗到预防,是我们这次调研报告的主要目的。

(2)从这次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问题,所有患者在选择何种护牙用品,使用的刷牙方法,刷牙的时间都有着非常多的错误。例如这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都有使用牙签的习惯,经常性的使用牙签会扩大牙齿之间的缝隙,这样食物残渣和污垢更加容易隐藏其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卫生隐患。这些患者使用的刷牙方式也都不太正确,牙膏等护牙用品的选用更是非常的随意。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常见多发的问题,在日后的口腔健康知识普及时,要着重的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护牙用品的选择,牙线、牙签的使用危害、正确的刷牙方式。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3(a)-0149-03

[abstract]objectivetogetknownoralhealthknowledgeandoralhygieneinBeijinggrass-rootscommunityresidents,carryoutoralhealtheducationontarget,andexploretheinterventionmethodappropriatetoimproveoralhealthlevelincommunityresidentsaimingatestablishinghealthylifestyleandchangingbadbehaviorsinfluencingonoralhealthamongresidents.methodsinmay2013,416residents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bycommunityrecruitment.theoralhealthknowledgeandoralhygienewereinvestigatedandoralhealtheducationactivitiesinmultipleformswereperformed.inoctober2013,thesamequestionnairewasdeliveredforinvestigation.theoutcomesfromthesetwoinvestigations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theaverageawarenessrateoforalhealthknowledgebeforeinterventionwas43.98%,and84.77%afterintervention,whichwasdisplayeda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oralhealthknowledge;oralhygienebehavior;investigation;intervention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1]。其中,龋病和牙周病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花费时间和经费也比较多[2]。因此倡导社区居民重视口腔卫生行为,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定期检查治疗,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全身健康。本文对永外管村社区416名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进行调查,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居委会组织招募416名常住居民,其中男197人,女219人,年龄19~92岁,平均年龄59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人(12.7%),高中/中专176人(42.3%),大专146人(35.1%),本科及以上41人(9.9%)。

1.2方法

2013年5~10月,采用社区招募的调查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416名永外管村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制订的口腔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吸烟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获取途径。干预前行基线调查,由接受统一培训的口腔医生及口腔专业护士以一对一当面访谈的方式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回收前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错误和漏项及时更正补填。基线调查后给每名居民发放口腔健康手册和健康包(牙刷、牙膏、牙线),在社区张贴大量的口腔健康宣传画,为社区居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3次,举办知识竞赛1次,通过电话、居委会集中咨询答疑和入户的方式了解居民的行为改变情况,并提供干预指导。终点调查时以同样的问卷和方式再次调查上述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率为96.39%。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对416名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调查中,在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由遗传决定和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等8个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在口腔卫生行为及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早晚刷牙及达标人数和每日进食含糖食品≥2次,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社区居民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关注,但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定期口腔检查和早期口腔治疗是非常必要的[3]。调查发现,干预前社区居民的口腔卫生不良行为显著,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知晓率低。由此可见,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任务还很繁重,选择合适的口腔健康教育方式很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提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

3.1增加居民的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口腔健康知识直接影响到口腔卫生行为,拥有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是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前提[4-5]。接受口腔保健干预前,社区居民获取口腔保健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而其他途径很少。丰富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仍是针对北京基层社区居民今后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举办口腔健康讲座、发放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以及对居民进行口腔健康面对面的指导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有效提高了居民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居民在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认识有了明显改善,口腔卫生状况也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社区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都是适宜和必要的。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预防龋病、牙周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3.2减少口腔健康不良行为

影响龋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差和食糖。本研究在口腔健康教育时,强调每天2次有效刷牙的重要性[6-7]和过度食用含糖量高、黏度大的食物或饮料容易引起龋病,其中每天多次摄取糖食的危害性最大,所以少次少量摄取糖食对维护牙齿健康是很重要且有益的[8]。餐后、食用零食后、饮用碳酸饮料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清洁口腔,降低龋齿产生的风险。调查显示,更多的居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开始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但部分有吸烟习惯的社区居民,干预前后并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这些吸烟的居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吸烟对口腔健康的危害,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意识到戒烟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9],让他们尽早尽快地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

3.3增强刷牙达标意识,提倡使用牙线,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牙菌斑是龋病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去除牙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刷牙达标和牙线的使用[10]。每天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分别刷牙一次,刷牙时间不宜过短,2~3min为宜,睡前刷牙更重要,养成刷牙后不再进食的好习惯。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提倡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除了每天有效刷牙外,还应提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使用牙线可去除牙齿邻面和根面菌斑,有效预防邻面龋和根面龋。本次调查显示,牙线的使用情况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有的居民觉得认真刷牙就够了,没必要用牙线;有的居民嫌麻烦;有的不会使用。有研究表明,采取合理、科学的口腔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的口腔卫生行为有明显的效果[11]。今后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还要着重给大家普及牙线如何使用及正确使用牙线的好处。

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能提高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水平。口腔健康教育目的是改善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必要的干预措施是提高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12-13]。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使居民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最终形成有益于口腔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应该以社区为基础,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社区支持环境,控制口腔疾病与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口腔保健能力,推广居民的自我口腔保健行动,让他们认识到正确的口腔卫生行为对预防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曹新明.上海中老年人龋齿等三大口腔疾病状况浅析[a]//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第四届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71-72.

[2]卫生部.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eB/oL].http://moh./mohbgt/s10331/200909/42791.shtml.

[3]张莉,段瑞平,戚春兰,等.云南省人群口腔卫生状况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0,8(2):125-127.

[4]梁翠云,郑臣浩,黄奇泰,等.佛山市敬老院304例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63-66.

[5]刘风雷,朱怀红.荆门市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认知状况及行为调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7):421-422.

[6]姜又红,刘延令,董大钧,等.自然人群龋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4,11(3):16-18.

[7]艺璇,张辉,侯玮,等.北京市35-44岁人群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与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2):639-643.

[8]岳松龄.食物・糖・营养素与龋病龋病学研究百年回顾和展望之一[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5,15(8):419-423.

[9]唐瑞平.口腔预防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0]王宇,侯玮,陈薇,等.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0,18(1):44-46.

[11]邢琰,陈长香,李丹,等.健康教育纠正小学生不良口腔行为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56.

[12]张文静,蒋勇.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1):77-80.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调查

为了解从化市新城小学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现状,探讨不同性别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和观念的差异,找出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行口腔健康促进和教育活动提供借鉴,笔者于2006年3~5月对广州市某小学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的问卷调查。

资料与方法

对象:采用按年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从化市新城小学抽取小学生共340例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收回有效问卷331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其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龄在11岁左右。

方法:采用经预调查、讨论修改后自行设计的“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与观念的问卷”。内容共19道题,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年级等),关于龋齿和牙周疾病的知识、关于口腔保健的知识和关于口腔保健的观念问题等。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讲解后,调查人员规范用语,统一标准,避免诱导性或提示性语言。以班为单位,在老师的配合下组织被调查学生集体在规定的时间(10~30分钟)内采取不记名方式自行填写,填写时不许相互讨论,问卷填写完毕后,由调查员统一回收,并当场检查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对问题答卷(如漏题,选择不明确)及时进行更正补充,以保证样本数量。问卷中未答1题及以上者或者基本情况缺1项及以上者或答卷全是空白或所有答案都一样者为无效问卷,不予统计。

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双录入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并校对,并对资料进行各变量统计描述、X2检验,p

结果

关于龋齿和牙周病的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见表1。

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见表2。

关于口腔健康观念的知晓率结果见表3。

讨论

(1)关于龋齿和牙周病的知识的知晓率远没有达到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规定。这可能是由于没有广泛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学生对细菌,甚至牙齿的结构缺陷与龋病和牙周病的关系认识不够,对六龄牙的概念和重要性也比较陌生。今后对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仍不能松懈,还应加强对细菌和牙齿结构缺陷与龋病和牙周病关系的宣教,使更多的学生对龋齿和牙周病的病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降低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

(2)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说明多数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知道应该每天刷牙,早晚2次,但却不清楚晚刷牙更重要,因此也就不能坚持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大多数学生知道选择怎样的牙刷,但知道含氟牙膏具有防龋作用的却占很少,而知道预防龋齿的最好方法的就更少了,甚至不了解什么是窝沟封闭。提示今后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而不再仅局限于大众知识的普及[1]。

(3)关于口腔健康观念的知晓率,较第2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所提高。人老掉牙是人们普通存在的错误观念,只要选择适当的口腔保健措施,达到牙龄与寿龄一致是可能的。牙齿的好坏和后天自身的保护也有很大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观念,以最终降低牙病的发病率。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对农七师各团场进行口腔健康抽样调查,对农七师各团场35~74岁居民随机选取,纳入标准为奎屯垦区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的人)。问卷为多项选择,现场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3.30%。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内容[1],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不解释题意,由参加者独立完成。答完问卷后逐个进行宣教。其内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数、时间、方式;选用何种牙刷;对牙刷的好处的认识;对龋齿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态度;就医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

统计方法:采用pe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结果

调查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表2。

讨论

在本次调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对口腔保健知识判断正确、全面的人数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断正确人数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全口清洁,回答正确人数仅31.10%、22.86%。说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很差;认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现象的仅占27.90%,说明传统观念是形成群体健康心理过程中较难突破关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调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的仅占19.90%、17.40%、11.80%。口腔中有烂牙、缺牙及时就诊、修复仅占23.60%、21.30%。说明正确口腔保健行为人数很低,还存在着有知识、无行为的现象。口腔保健知识是否能转化为行为是关键。口腔保健意识差,必须强化宣传牙病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及早治疗的行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不断重复,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响到人们保健行为的原因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口腔保健行为[3]。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讨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周晓玲,张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马力扬,李晓玲,雷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6

【摘要】目的:探讨洁牙习惯和牙症石的关系。方法:对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检查口腔牙洁石软垢牙渍菌斑发生情况,并分析牙石症发生和个人洁牙习惯的关系。结果:牙结石的形成与个人定期洁牙习惯成正比例。结论:患者对牙科服务的利用与他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增强广大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定期洁牙习惯是早期预防口腔常见疾病如牙周病等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牙石症;洁牙习惯

为普及和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了解部分人群中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本文作者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探讨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健康状况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南京市2005年1月~4月期间对工厂、机关、街道等808人次做问卷调查和口腔卫生检查。男453人,女355人,年龄22-74岁。按统计学原理,分析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

1.2调查者:参加调查人员均为口腔专业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口腔医生。调查前对专门设计的南京市牙防办口腔健康教育调查表格的每项内容进行过集中培训。

1.3调查方法:调查人员在简易牙科椅上,使用一次性口镜,镊子,牙科探针,按调查表要求进行检查,分项记录。

1.4统计: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人工统计。

2结果

2.1有关定期洁牙习惯调查结果,见表1。定期做一年一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占3.6%。一年两次洁牙者占1.2%。偶然洁牙者占25.8%。从未洁牙者占69.3%。

2.2接受定期洁牙意识调查结果,见表2。一年一次占55%。一年两次占8.4%。不能接受者占32.1%。

2.3口腔卫生检查结果,见表3。牙结石存在人群占64.5%,软垢占14.2%,牙渍菌斑占28%。

2.4健康教育从未获得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者占15.5%。得到口腔专业人员宣教者占17.9%。从大众媒体宣传获得者占75%。报告定期做口腔检查人群占2.8%。

3结论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把牙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保健轨道,加强群众口腔保健教育是关系到全民口腔卫生有重要课题。宣传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卫生工作者和大众媒体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一代一代人口腔卫生健康意识形成需要一代一代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1)定期做一年一次和一年两次由专业人员洁牙者分别占3.6%和1.2%。这部分人群对口腔卫生保健自我意识强,意识到定期洁牙可早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偶然洁牙者占25.8%,他们对口腔健康关注较弱,需通过教育宣传培养健康的卫生意识。从未洁牙者69.3%占人群的一半以上,这是个对自己口腔卫生状况不关心的群体。他反映出大多数人缺乏口腔卫生基础保健治疗意识和预防为主的观念。

(2)口腔卫生检查结果和口腔保健治疗习惯的因果关系是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保健宣传课题从人群中未洁牙人群占69.3%与患牙结石者64.5%,相近的比例说明,牙洁石发病率与未洁牙人群发生率相近。

(3)医务工作者要到基层单位去宣传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通过我们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接受定期洁牙一年一次者达55%,一年两次者达84%。无法接受者达32.1%。使从不洁牙的人群69.3%下降到32.1%,降低37.2%。这是牙病健康保健教育宣传产生的直接效应。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中老年人口腔卫生问卷调查口腔保健常发口腔病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334-0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口腔卫生健康已列为全身健康标准之一。为了解中老年的口腔健康状况,使口腔医疗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预防保健措施的加强,人口的平均寿命必然越来越长。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牙病的危害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它给中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痛苦。近些年来,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口腔医务工作者,必须针对中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保护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的任务。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在吉水县的中老年人做受检对象;共计50例,年龄40岁-65岁,其中男25例,女25例。

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问卷调查员由口腔专业人员担任,问卷调查员在口腔健康检查现场面对面询问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现场环境独立、安静、等侯问卷的受检者不在问卷现场。问卷调查员提问并记录、填表、受检者回答。受检者不解题意时,问卷调查员对其可做与患者一致的解释,但不诱导或暗示答案。

2结果根据中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行为中刷牙次数,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一支牙刷使用的时间平均为5.69个月。其中有饭后漱口习惯者占调查人数的88.7%。龋病和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病,但从患者对龋病和牙周病的调查结果来看,约25%-33%患者对这两类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医务工作者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这一项治疗牙周病的有效措施,这部分患者在农村中较多。牙龈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表现,除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外,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以利于牙病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3健康教育

3.1一般牙周健康的人一天刷牙1-2次即可。正确的刷牙方法应为水平颤动法(Bass法):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刷毛角度,把牙刷刷毛端放在直指龈沟的位置,刷毛约与牙长轴呈45o角。轻度加压勿使刷毛屈曲,轻度加压,刷毛端进入龈沟。颤动牙刷,以短距离拂刷;来回颤动牙刷,勿使毛端离开龈沟,至少颤动10次。重新放置牙刷,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注意重叠放置。重复拂刷,在上、下颌牙弓的唇、舌面的每个部位重复拂刷。刷前牙的舌面、腭侧面位置,将牙刷放在前牙舌、腭侧牙面,使刷毛垂直并指向和进入龈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不仅能去除菌斑和软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组织的角化程度,增强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的抵御能力,维持牙龈健康。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但达不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还可造成牙龈萎缩和楔状缺损。

3.2目前国内生产牙刷的刷毛多用细尼龙丝制作,有软、中、硬的规格,一般强调选用软毛牙刷。调查中近一半的中老年人选用硬毛牙刷,要大力推广使用软毛牙刷。

3.3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氟化水源和氟化物牙膏,这对龋病发生率的下降起了很大作用。但在我县还未应用氟化水源,应在社区进行宣传,由于中老年人患龋率高,应该开发中老年人适用的产品,例如含氟口香糖或者氟含片。

3.4中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普遍差,口腔疾病发展变化速度快,定期做口腔检查,不但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可接受口腔卫生指导及口腔健康教育,适当安排治疗与功能康复。特别是烟酒嗜好者更应如此,因为烟酒的刺激容易诱发口腔癌的发生。中老年人一般反应较为迟钝,尤其对早期口腔疾病反应不太敏感,直到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有了明显的症状才去就医,这样往往会给治疗带来困难,并贻误病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至少一年一次。

4讨论针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普遍存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开展各种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消除“人老就会掉牙”的旧观念,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对牙病早发现,早治疗等,提高中老年人自身的保健意识。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戒除烟酒嗜好,合理膳食、慎咬硬物、控制酸甜苦辣食物等,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7-277.

[2]初里楠,朱文昊,周红玲,等.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患龋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5,13(3):189.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8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三乡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

1.2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镜和5号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登记,龋病诊断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491人,患病率80.24%,龋均4.40,充填率几乎为0,刷牙及漱口习惯不良。主要情况见下表

表1 患龋率和充填率

表2 刷牙和漱口习惯

3讨论

3.1从结果分析看,我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远高于农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与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差距很大[2],且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6岁的儿童明显高于3-4岁的儿童,与李向东[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符合儿童牙病发展规律。

3.2 农村儿童龋病高发及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 龋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通常乳牙患龋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三岁后患病率上升较快,至5-6岁乳牙患病率达到高峰;乳牙较恒牙易患龋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极其环境等因素有关[5]。

3.2.2有研究表明,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与龋病密切相关【6】,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松软、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成了家庭和孩子们唾手可得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导致儿童偏食,进食蔬菜等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减少,牙齿的自洁作用降低,加上儿童家长没有很好的帮助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习惯,尤其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2.3 由于龋齿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上幼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忽视,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它迟早要换,没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颗牙齿龋患又不及时充填就会对口内其它牙齿造成危害,致使农村儿童牙病举高不下。

3.2.4 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治疗中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不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治疗次数多、家长对治疗费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对农村儿童龋病治疗率底有很大的影响。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口腔颌面运动创伤;运动护齿器;急救措施;口腔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5-0030-04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alizationof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intianjincollegestudents,providebaselinedatafororalhealtheducation.methodsthesurveyusedarandomsamplingmethod.thisquestionnaireof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involved720collegestudents.Results98.31%ofcollegestudentsunderstoodsportscouldcauseorofacialinjury.70.40%ofcollegestudentshadheardoforseenmouthguard.theratewashigherinmaleandseniorstudents.However,therespondentsknowalittleaboutthedetailedknowledgeofmouthguard.nobodywearsmouthguardwhentakingpartinsports.when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happen,70.08%ofcollegestudentschoosehospital.Butthefirst-aidmeasuresbeforehospitalwereknownveryfew.Conclusionmultiplewaysshouldbeusedtocomprehendknowledgeofpreventionandemergencymeasuresabout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inordertoimprovethecognitivelevel.

Keywords: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mouthguard;first-aidmeasures;oralhealtheducation

口腔颌面部运动创伤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口腔颌面部生理位置特殊,缺乏有效保护,运动时突然遭受意外创伤,导致口颌面软组织擦伤、挫伤、挫裂伤;牙齿折断、脱位;牙槽骨甚至颌骨骨折;颞合关节脱位等。造成疼痛、面容美观破坏、咀嚼张口功能障碍、经济上的超额负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体育运动可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锻炼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这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激烈的运动对抗中,彼此的碰撞和运动损伤是难免的。由此造成心理上的损伤,给康复、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大学生是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安全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与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2]。因此,要求运动医学工作者将运动创伤的防治提高到更全面和更精细的水平[3]。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评估大学生对运动致口颌面创伤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天津市6所高校各4个年级,每个年级30名全日制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过程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天津市大学生口颌面运动创伤防护知识》问卷依据相关文献设计[4-5]。

在体育理论课上,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个人访谈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是否知道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如何进行预防,如果发生后如何进行处置,获得防治知识的途径等。

1.2质量控制

选择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口腔医务人员接受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参加正式调查。调查者间统一调查标准,询问口径一致。

1.3统计分析

收回的有效问卷数据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720名学生接受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08份,有效率98.33%。

2.1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知晓情况

696名学生表示了解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包括口颌面软组织挫伤、牙齿外伤,牙槽骨甚至颌骨骨折。另外12名学生认为运动损伤仅包括:手指挫伤、踝扭伤、鼻出血等。

2.2预防体育运动致口颌面创伤的措施

运动护齿器,也称运动护牙套、口腔防护器、防护牙托等,可以在运动的时候保护牙齿,防止牙齿和口颌面部软、硬组织受到损伤。

受调查者对运动护齿器知晓情况。有70.40%受调查者490名学生表示听说过或见过。男性多于女性,高年级同学多于低年级,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比赛项目时了解(见表1~3)。

2.3发生口颌面运动创伤后处置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凸凹不平、加之无衣物防护,颌面部创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身体其它部位。其中,牙齿外伤又比软组织挫伤、骨折多发,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625名学生对发生口颌面运动创伤后处置流程有不同程度的了解。70.08%的学生会选择到医院就诊。有23.84%的同学会向体育教师、辅导员、校医求助。但对于院前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尽可能对全脱位牙齿进行清洁后即刻再植,却鲜有人知。71.84%选出恰当的牙脱落处理方式,仅24.80%学生选择牛奶作为脱落牙最佳存储介质。且仅48.32%的受调查者知晓最佳治疗时间小于30min。33.12%的同学知道学校附近哪里有日间及夜间口腔急诊的医院。发生轻微牙震荡仅有15.68%的大学生表示需要去医院检查(见表4~5)。

3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98.31%的大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可致口颌面创伤,70.40%的大学生听说过或见过运动护齿器。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热爱参加体育活动有关,男生多喜欢打篮球、踢足球、轮滑等一些较为激烈或刺激性的运动,而女生则较少从事这类运动[6]。低年级同学可能刚经历紧张的高中学习,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参与体育运动的增加、知识获取途径的增多,他们的知识也逐渐丰富。与姜红研究结果相似,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口腔健康行为均出现了随年级升高而提高趋势[7]。

大多数同学通过电视或网络观看比赛项目。尤其是拳击运动、nBa球赛比赛中,运动员都有佩戴运动护齿器。其次,在运动商城或网上购物渠道,有关于运动护齿器的简单介绍。据卫计委统计,中国口腔科医生和人口比例为1∶33000,远低于国际公认的合适的比例1∶2000。口腔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仅靠口腔医生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口腔健康教育来预防口腔疾病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广大人群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运动护齿器的种类、存储、使用寿命、适用人群等详细知识却知之甚少,并且表示没有人在运动中配戴。事实上中国运动员对口腔创伤的预防知识的了解也极其有限。马文莉调查显示,80.1%中国篮球运动员对防护牙托的认知度非常高,但仅有1人使用过定制式防护牙托,这与其他国家运动员防护牙托的使用数据相比极低[8]。因为,社会上运动损伤尤其是口颌面创伤及防护的宣传知识很少。

运动护齿器[9]最早于20世纪初被用于保护拳击手的牙齿不在比赛中受伤。当外界的力量作用到面颊部、口周时,口内佩戴的护齿器可以吸收并重新分配力量,它通过整体受力来减少单颗牙受力,将嘴唇、面颊及舌头的外伤、牙齿的外伤、颞下颌关节和颌骨的外伤几率极大地减低,并且可以降低外力对头和颈部的冲击,减少运动性脑震荡,从而来降低外伤风险。防护牙托在经济、体育发达国家中的使用相当普遍。在许多体育运动中对牙齿都可起到保护作用。

按照美国检测与材料协会的标准护齿器可以分为3类:成品护齿器(买来后直接放在口中使用)、预成护齿器(放在沸水中软化后,在口中咬合后冷却成形)和个别制作护齿器(先获得个体牙模后,由医院制作完成后才能佩戴使用)。定制式护齿器佩戴舒适,不影响呼吸、不影响说话,不会推挤牙齿而出现牙齿移动;与牙齿及牙床有良好的贴合性和固位性,在外力作用不会导致二次伤害;有一定的厚度,能覆盖所有易受伤区域,减少冲击力;佩戴后上下牙齿咬合时,能确保最大范围的上下牙齿接触关系,从而减少骨折的可能性。定制式护齿器是唯一经过欧美等众多国际权威专业机构认定具有真正防护作用的口腔护具。

护齿器适用于人体对抗性运动项目。根据年龄、运动类型、运动对抗程度、自身牙齿条件、个人喜好等不同情况而有各自的设计和要求。美国牙医协会建议从事高风险、强对抗的体育运动和游戏项目时最好使用护齿器。如拳击、篮球、足球、橄榄球、马术、滑雪等。护齿器需放在通风的盒子里,不要暴晒或放在温度高的地方。使用前和使用后充分冲洗或用牙刷和牙膏刷洗。如果磨耗较多应更换新的。

问卷调查显示,天津大学生了解口颌面运动创伤应急管理的知识水平并不高,与香港学者研究一致[10]。由于口颌面外伤的紧急性,外伤发生时学生或学校老师的反应及处理对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的一个举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外伤的预后[11]。发生整个牙齿脱落,应尽快找到牙齿,手捏牙冠,凉开水或自来水冲洗牙面脏东西,不要刷、刮牙根部,将牙齿回放到牙槽窝中;也可将牙齿泡在新鲜冷牛奶、生理盐水或含在口腔内,迅速到医院就诊。牙齿离开口腔的时间越短,再植成功可能性越大,最好在30min内治疗[4]。由于卫生知识和生活经验有限,大多数学生不重视的牙齿保健,发生轻微牙震荡也未到医院就诊检查。殊不知,由此导致牙齿隐裂或牙冠部分缺损髓腔距离外界很近,虽然短期没有明显疼痛,但这是一个慢性损伤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髓发生退行性变,对牙体硬组织的营养功能减弱,导致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齿劈裂、松动,无法保留[12]。

健康的牙齿是人享用一生的财富。修复一颗失去的牙可能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花费是运动护齿器的5~10倍。同时,有些患者还需承受软组织破损出血、骨折需手术治疗,甚至瘢痕影响美观、遗留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等功能障碍等巨大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患于未然就显得特别重要。锻炼者应采取一些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从而使体育锻炼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4结论

大学生对口腔颌面运动创伤的认知十分有限,相关知识的宣教尤为紧迫。很多国家都将学校视为促进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资源,如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健康教育,到大学以后健康教育更加完善,大大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而我国大学生健康教育起步晚,身心问题突出[13]。

建议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和需求,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口腔保健的相关知识[14]。因此,先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渠道大力开展口腔颌面运动创伤知识的普及教育。其次,对体育教师、辅导员、校医集中培训紧急救助训练。还可以利用选修课程、大学社团、讲座、海报等方式开展宣教[15],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口腔颌面运动创伤需要一级预防为主(没有发生疾病之前的各种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自我口腔保健、群体预防等),防治结合。高校大学生口腔健康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学生、高校教师、校医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石陆.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心理特征及康复[J].体育科技,2013,34(5):93-94.

[2]林燕荣.大学校园体育安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54-156.

[3]余婷婷.口腔颌面部运动创伤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5):451-455.

[4]americanacademyonpediatricDentistryClinicalaffairsCommittee;americanacademyonpediatricDentistryCouncilonClinicalaffairs.policyonpreventionofsports-relatedorofacialinjuries[J].pediatrDent,2009,30(7Suppl):58-60.

[5]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4):251-256.

[6]席俊明,张桂香,徐爱辉,等.158例大学生牙外伤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6):73-74.

[7]姜红.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8]wenlima.Basketballplayers'experienceofdentalinjuryandawarenessaboutmouthguardinChina[J].Denttraumatol,2008,24:430-434.

[9]贾珍,赵雯,任诚,等.防护牙托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22-123.

[10]YoungCecilia,wongKinYau,CheungLimK.aSurveyonHongKongSecondarySchoolStudents'KnowledgeofemergencymanagementofDentaltrauma[J].pLoSone,2014,9(1):1-7.

[11]mohammadal-obaida.KnowledgeandmanagementoftraumaticdentalinjuriesinagroupofSaudiprimaryschoolteacher[J].Denttraumatol,2010,26:338-341.

[12]王金川,周霞.135例牙隐裂的病因分析与临床治疗[J].重庆医学,2013,42(5):511-512.

[13]杨铁凡,金友,董桂兰,等.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医,2013,27(10):733-736.

[14]吴含,张晓雅,赵雪雪,等.大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2):274-275.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性篇10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一个告知、动员与帮助人们采纳和保持口腔保健实践与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社区居民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并倡导所需的环境改变以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