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1:55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1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就是维护城市无形资产,抓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民心工程”。随着城市建没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卫管理体制不顺。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大部分采用三级管理体制,环卫部门负责大街主路的环境卫生管理,街道办事处负责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管理,居民委员会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

(2)市民环卫意识有待提高。当前,由于城区市民的文明程度高低不同,公共卫生意识不强,占道经营、探头经商、流动销售、乱设摊点、乱扔垃圾、乱贴乱画,楼前楼后乱搭乱挂等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大型市场、偏僻巷道、车站更为突出;损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居民的身心健康。

(3)环卫管理责任不明。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4)城市规划不合理。大部分中小城市在旧城改造后和新区建设时,环卫基础设施没有同时规划建设,造成选址难、建设难。已经建成的设施既不配套,分布又不合理。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利益驱动,原有的公厕改装成了门店,城区公共厕所少。露天垃圾站点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污水遍地,影响市容观瞻。

(5)环卫队伍发展不平衡。大部分中小城市大街主路由环卫部门专业队伍管理,在管理上质量标准、要求、考核等方面比较完善规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清扫保洁队伍,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人力不足,投入不足,设施不足,致使背街小巷脏、乱、差的问题比较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

2解决对策

(1)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单靠一两个部门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环卫管理中,要注重加大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可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责任清,任务明,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力促城市清洁卫生。

(2)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市“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的画廊、公示板等载体,宣传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强化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3)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4)加大协管力度。在环卫管理中,要注重加大协调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建立疏堵结合机制,整顿市容市貌。对违规违章临时建设物要一律拆除;对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等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要及时遏制;对店前名称广告和户外广告要规范,统一制订标准。二是建立建管并用机制,整顿流动市场。对街头市场、马路市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整顿,有店的必须坐商归店,无店的个体经营户和个体摊贩必须进入市场,或按指定的地点进行交易,严禁出店经营、乱摆摊点、游散经营。三是建立封闭管理机制,整顿施工场地。所有临街的建筑工地都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实行封闭作业,所有的建筑材料不准堆放在临街面。各施工单位在办理建设手续前,必须签订建筑垃圾卫生的清运管理合同,并缴纳保证金。四是建立齐抓共管机制,整顿环境卫生。狠抓文明创建活动,搞好各单位机关卫生、家庭卫生的管理工作。

(5)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工作。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部分生活垃圾被直接填埋和处置,不仅生活垃圾中可利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基至成为疫病传播的发源地。因此,要把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纳入循环经济轨道,针对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全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转变垃圾末端处理为从源头抓起的全过程整治的认识,使之达到资源低消耗、高产出、低排放的目的。

总之,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关系到人民的安康乐业,要针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创建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

参考文献

[1]黄勤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02)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2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城市自然资源的短缺,自然环境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环境系统,为城市的良好发展提供生存空间、基本能源需求和物质支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城市建设的扩展,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面临诸多风险,如能源资源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不足、水资源面临危机等问题不断凸显;城市人居环境日益脆弱,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发展的初衷正一步一步地被侵蚀,城市居民的人居环境也逐渐地被破坏,城市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加剧;形象工程盛行等。面临如此多的环境管理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社会各群体的伦理素质与法律素质等,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发展是个复杂、全面,并具可持续内涵的历史过程,它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并兼具自身发展特色,正确处理好其内在关系,及自身发展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将有助于城市良性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狭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包括城市经济、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城市空间、城市化水平发展等多方面内涵;在广义范围内,城市发展将包括城市自然环境在内的整个城市环境的进步和提高。总体而言,政府应当引导城市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协调,不同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通过税收、行政命令等市场和非市场因素的差异化,改变了不同环境压力的产业获取资源成本的大小、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门槛的高低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形成不同的环境压力和环境需求的产业结构,进而改变城市的质量。

1,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此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系统中,政府必须着眼于社区这一重要的城市子系统,通过社区发展和建设来推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社区绿化建设;推行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省地型社区住宅和建筑。

二,提高城市社会各主体的伦理素质和法律素质

如果众人没有一种正义的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一种正义原则就不可能被接受一样,政府要想成功地完成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氛围和伦理素质。

1,政府发挥榜样作用,并积极引导建立生态性的城市伦理氛围

在城市良好伦理氛围塑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城市各主体环境伦理素养的培养,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或制定相关规定。首先,政府积极培养自身在城市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伦理修养,政府作为最大的环境伦理责任人,以及在社会中所具有的破窗效应,决定了政府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伦理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伦理修养:政府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树立审慎的伦理价值观;保持生态的镇静;树立行政公平、平等理念。其次,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伦理氛围。一方面,政府通过相关的城市社会规定确立伦理要求。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媒体、形象展示等直观而非强制的行政手段为城市环境伦理素养的形成制造空间氛围。

2,带动城市各主体塑造生态性的社会伦理氛围

城市社会是个大熔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个性,各主体有其自身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各不相同,但是反映在城市自然环境中,都有着共同的自然结果,即破坏城市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各种宣传和媒体措施,塑造积极的可持续性的城市社会伦理氛围。

首先,引导确立并稳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城市性的环境协同论要求城市各主体尊重和关心城市自然,采取个体主义的与整体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限制对城市自然的权力滥用。其次,树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并渐渐地规范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成为有效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简约的城市消费观,适度消耗的消费理念,崇尚绿色的消费理念,以及关注循环的消费理念,以期通过耗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来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防止把我们的生活废弃物导入城市自然系统;其次,重新定义幸福,确立新的幸福观;确立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分析;管理机制;应对措施

abstract:Sinceancienttimes,largeandmedium-sizedcityallareinseparablefromthecityplanninganddesign,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construction,manyruralpopulationintothecity,tothecity'seconomicdevelopment,but,atthesametime,alsotothepublicfacilitiesconstructioninthecityaddedaheavyburden,reasonablecityplanningtoimprovethisproblem.Cityplanningmanagementisanimportantworktopromot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ityeconomyandsociet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ityplanningcanbeimplementedsmoothly,andultimatelyaffectsthequalityoflifeforcitydwellers.theprocessofcityinourcountrygraduallyaccelerated,comeinathrongofnewproblemsofplanningmanagement.

Keywords:cityplanning;problemanalysis;managementmechanis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高度综合的性质。因此,城市管理必须采用系统方法,从全局、整体的高度来处理和解决局部、个别、具体的问题,使各种要素得到合理配置和系统的整体优化,从总体上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样,城市就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因此,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和要求,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这就要把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1、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

1.1土地资源没有的到有效且合理的利用

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是市民能够更好地生活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中居民的住房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必将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土地利用率低,使用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有几方面:①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城市的四周进行辐射,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将农村的大量耕地征用为工业用地和住房用地,表面上,农民得到了高额的补偿款,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但是,很多农民除了种地,并不掌握生存的其他技能,最终只能归于社会生活水平的底层,大量农田的丧失,致使生态平衡被打破,沙尘暴等自然危害直接冲向城市,与多年前围湖造地,湿地改造有异曲同工的效果。②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在结构上有很多利用不合理的现象,过分的注重城市的经济建设,而忽视甚至漠视其他土地的利用情况,城市中的人们每天只能看到水泥马路,高楼林立,却看不到小时候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居民的生活用地比例严重失调。这样的环境,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2、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上,应始终坚持“三关一跟踪”,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管理,有效地制止了违反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确保规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1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踏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做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2.2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规划设计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在建设方案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十分重视把好规划设计关,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①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对每一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强调要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来设计。

①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要求建设单位提交不同设计单位设计的多方案进行项目方案比选,有利于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水平。

①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2.3认真把好规划评审关

在规划管理中,对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和成片建设项目都按照技术规范组织严格的规划设计方案评审,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能在规划设计方案中真正得到落实,如住宅小区项目、公共绿地项目以及主干道街景项目,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都应组织专家和相关单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审,并提出评审修改意见,使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按照详规的要求,更趋于完善。

2.4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抓规划沿线: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施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4

一、创新城市管理“两轴”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传统城市管理体制中,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分散、责任不清,管理职能和监督考评职能都集中在同一职能部门,城市管理、监督考评职责不分,城市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考评机制不到位,管理处于开环控制状态,职能部门自己发现问题后自己来处理,问题越多工作量越大,由此导致一些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视而不见,城市管理效能低下。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监督,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整体情况无法进行系统、全面地掌握。

为解决掣肘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在日常运行“管理轴”的基础上创建“监督轴”,提出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监督考评体系的整体构想,建立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为决策主体、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为管理主体、各相关职能部门为评价主体、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乡镇)为实施主体的监督考评新模式,创新城市管理“两轴”体制。

“两轴”体制将环境建设管理工作的主体一分为二,使其责任明确,相互制约,起到了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其中,“监督轴”重新设计了高效、精细、动态、闭环结构的新流程。新流程包括七个环节,即:问题收集、台账建立、公开公示、问题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形成闭合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考评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区分类”原则,具体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个方面。内部评价是指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对各区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价;外部评价是由社会公众、媒体的评价,通过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并向社会公布。“两轴”模式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府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格局。

首都环境建设监督考评内容涵盖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和秩序环境等四个方面,具体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水环境、大气环境、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秩序、黑车黑摩的治理、废旧物品回收等工作内容,重点考核评价各成员单位在首都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效果和创新创优等方面的情况。

(一)考评框架和指标体系

按照“简明、科学、好用”的原则,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选取了能够覆盖十六区、可量化的指标,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在相关行业部门制定专项考评细则的基础上,形成了“1+2+9+n”指标框架体系。

“1”是指首都环境建设考评体系;“2”是指体系下包括综合考评和社会评价两部分,权重比例为8U2;“9”是指9项一级指标。其中:综合考评包括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环境、秩序环境、综合管理、重点任务、月检查七项内容。社会评价包括社会调查、热线统计两项内容;“n”是指75项二级及以下指标。

(二)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

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强化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从2011年起,开始考评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全市试行,逐步建立市、区两级检查考核机制和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管理体系,2012年制订了《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办法》(首环建[2012]8号),每年根据环境建设重点任务,修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制订《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综合检查方案》作为检查考评的主要依据,成为首都环境建设考评的制度保障。此外,指导各区政府结合实际建立环境自查、考评及“1+1+n”工作制度(各区政府每月至少召开1次环境建设工作协调督办会,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播放1次环境建设问题曝光片,每月各区环境建设分管领导带队拉练检查不少于1次),推动形成了市、区充分对接,有效联动的环境建设检查考评制度体系。

(三)运行机制和考评程序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顺利实施,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建立健全制度标准体系作为促进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检查考评工作与制度标准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了“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半年组织联合检查、年终实施综合考评”的工作机制。其中,“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主要依托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力量,以四大环境和环境建设阶段性工作重点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检查,发现环境建设问题,督促整改;“年终综合考评”考虑环境建设考评体系中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投入等各要素发展状况,既考评存量,突出客观绩效,又考评增量,体现管理进步度。

二、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问题,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检查是实施首都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措施,自2013年4月起,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执法协调办组织实施“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工作,至今历时三年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月检查结果每月上市政府常务会,并在北京日报等媒体、市政府大屏幕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外网网站进行公示,王安顺市长批示“精细化管理见的是内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各区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年让其养成一种习惯、文化”。

实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以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摸排环境建设的薄弱点,检查组走进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组织“月检查”36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现场抽检点位3718个,整治达标3006处,达标率80.85%。三年来,纳入市级台账问题29470处,当月处置完成25384处,处置率86.29%,当月未处置完成问题滚动纳入下月台账。参照市级检查模式,各区建立了自查机制。三年来,各区开展自查1.2万多次,解决了60多万个问题,大大改善了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村等薄弱地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质,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由突击运动式管理向常态式管理的迈进。公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年提升。2011年上半年,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2.1,到2015年年底,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为77.16,提升了5.06。检查考评机制发挥了有效的督促和激励作用。

三、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城市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已经不是仅仅追求政府各个“条块”自身工作的最优,而是追求整个社会相互配合的最优。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应充分加强社会各界的整合与联动,发挥城市管理的协调性、综合性和全局性特点,建立一个高效协调、运转和谐的衔接机制。国外的先进经验证明,现代城市管理要从社会面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公众参与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新加坡在城市管理中采取了各类手段,鼓励和调动民众参与;美国也以为居民服务为中心,使每个居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政府联系,使居民以城市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管理。

近年来,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利用检查考评手段,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工作:一是畅通环境问题发现渠道,建立健全公众举报机制,通过网络、报纸、城市环境热线、城市管理互动平台等途径,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二是建立健全公众满意度测评机制,扩大公众对环境建设满意度测评的内容和范围,完善公众满意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的对接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市民参与机制,组织开展了环境优美居住小区街巷胡同评选工作;四是研究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机制,组织指导各区开展城市环境志愿者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各级注册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总数已达4351个。其中:区级16个、街道级314个、社区级4021个,注册活动达到754562小时,宣传文明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市民的环境建设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群众、社区、部门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环境的氛围。

四、加强调查研究,“门前三包”工作出新亮点

“门前三包”制度是社会单位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前门大街管理委员会。1983年,北京市政府制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脏乱差”治理的若干规定》,向全市推广崇文区经验,要求全市所有机关、部队、企业、事业等单位及居民住户积极搞好“门前三包”;1985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京政发〔1985〕170号文件),用行政规章对“门前三包”工作予以了规范;1999年,北京市政府修订并重新颁布了《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多年来,这项制度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激发和增强了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成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随着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不断加快,“门前三包”的内容、责任范围等已跟不上现阶段城市管理的要求,各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具体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管理单位也不统一,各有各的特点,亟待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

通过对2013年4月以来的市级环境问题台账分析,截至到目前共有33040件,其中超过90%的环境问题和商户相关。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前三包”的作用,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将“门前三包”列入首都环境建设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每月在每个区抽取两条街巷胡同、十家商铺的“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从2013年9月起,全市共检查了5400多家商铺。在检查中,积极推广密云区挂牌公示“门前三包”责任制等经验做法,截至到目前,“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已基本覆盖十六区的建成区,有的区还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如海淀区出台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意见》,丰台区建立“群众参与、全民管理、执法保障”的“门前三包连片制”新模式,引导商户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五、新形势下环境建设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对策

(一)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度,加强考评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市要紧紧围绕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引领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聚焦于首都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城市环境建设,还应该充分关注京津、京冀、京津冀结合部的城市环境建设,引领京津冀城市环境提质升级。考评体系作为“监督轴”上的指针,怎样设置非常关键,下一步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统筹:一是充分考虑京津冀环境建设的整体提升,以及城乡二元统筹、古都风貌保护区与新城、中心城区与郊区、农村与城镇等区域的均衡发展;二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确定环境考评的框架体系、指标设置、权重分配、分值标准;三是加强环境建设部门的统筹协调力度,处理好“条”与“块”的关系,因地制宜考量各区和街(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和考评制度,使考评工作能够符合特大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能够体现京津冀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能够与各区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二)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注重检查考评落实的效度,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条块”分割、执法疲软、监督乏力等问题,顺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深刻把握检查考评与建设管理的互动发展规律,以检查推动管理,以考评服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市、区、街道三级检查运行模式,调动、发挥街道在辖区环境建设监督检查中的统筹作用;二是加强城市环境领域内日常行业检查、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等各项检查的统筹和规划;三是处理好市级统筹和基层执行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市级考评部门的统筹组织和综合协调,另一方面推动城市管理问题发现、解决实现“微循环”,力争通过加大检查考核,强化属地管理,推动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让属地管理的权与责有机统一起来,夯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增强属地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和统筹职能。

(三)提升考评管理的精度,实施差异化考核,精细化检查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和监督考评标准规范建设,通过环境建设检查考评、行业反馈、各区需求、群众反映、专家咨询等方式,不断探究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宜居城市发展定位,提出符合实际、前瞻性强的标准;二是结合首都功能区定位划分,强化不同区域的精细化检查、差异化考核,加大检查精细化力度和覆盖范围,着重对七类区域加强监督力度:市民生活区、进京第一印象区、人流重点聚集区域、京津冀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各区结合部、新兴城市化地区等;三是加强对重点环境项目、重大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保障的监督力度。“十三五”时期,北京将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军90周年、筹备2022年冬奥会等系列重大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将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活动环境保障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如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拓展考评参与的广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5

关键词:环境卫生;问题;方法

一、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问题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平原挖坑填埋,还有的就在市区内坑洼地带和废旧场所将垃圾堆积成山,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市的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解决办法: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各街道和村(居)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着眼长远,最大限度地减少乱扔乱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为后代造福。

二、城市环境卫生多头管理,结果造成管理真空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设立开发区、高新区等相继出现,各区域对环境卫生的管理标准不统一,环境卫生管理状况、管理效果也参差不齐。另外有房管部门、小区物业、农贸市场、夜市、广场、停车场、洗车场、绿地,河道等多部门、多头管理环境卫生现象。有的责任单位放任自流、管理不到位或不尽人意,有的对辖区卫生根本不管、不顾,造成部分区域垃圾遍地,塑料袋满天飞等脏乱现象,给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解决办法:由政府出面,理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监察网络,化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出台和下发相关文件,按规定吸收相关单位的环卫保洁资金,统一由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实行无缝隙保洁,责任清,任务明,减少漏洞,提高保洁管理水平,力促城市清洁卫生。

三、城市繁华地段的卫生保洁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都是白天保洁,夜间卫生无人问津,每个城区都有商业区、繁华路段和人员密集区。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晚间超市、夜市的购物人流甚至比白天还大,购物者利用晚上闲暇选择自己的商品,相应产生的垃圾杂物也在增加,若没人保洁,势必造成垃圾堆积和塑料袋随风飘移,只好等到第二天才能清扫保洁,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面貌。

解决办法:对于城市商业区、人流密集地段试行两班倒的保洁方法,白天有人管,晚上有人扫,这就需要增加保洁资金投入,增加保洁员数量。通过加大保洁时间和密度,最终达到清洁城市的目的。

四、垃圾容器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环境问题

城市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环卫事业的资金投入也不同。有的区环卫设施新颖完好,有的区垃圾容器陈旧、破损严重,数量不足,甚至产生清运不及时、箱外垃圾长期堆积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极易影响市容环境和百姓生活,影响招商引资和政治、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影响城市文明形象。

解决办法:垃圾容器属于单位内部并由单位、物业部门管理的,自行出资到环卫指定经销单位购买;属于环卫部门自身管理的,及时更换、更新或维修,对于使用的铁制容器及时油漆冲刷,使垃圾设施及收集点面貌一新,建立巡回保洁清洗队伍,使垃圾容器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对于垃圾容器数量不足的,及时增设垃圾容器,确保覆盖率,保证日产日清。

五、运输粘带和撒漏问题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运输撒漏是城市道路污染的重要问题。造成道路污染的原因有: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超载、封闭不严或设备破旧造成撒漏;建筑工地出入口因车轮碾压形成粘带等等。另外,夏季垃圾运输车辆的污水撒漏,雨污混合,污水增多,再加上积压车操作压缩后污水排放不及时,运输途中刹车造成大量污水晃出,臭气熏天,造成城区环境二次污染。

解决办法: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的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直至恢复原貌。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六、加大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洁的不平衡,乱扔乱倒形成的卫生死角,运输的撒漏等方面城市环卫问题时常可见,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各级领导对城市环境卫生都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卫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这就要求组织专业的环卫监察队伍,对城区进行日查、周查和月查,并及时提交检查汇总报告。

解决办法:环卫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作业规范和考核办法,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每周对城区环卫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反馈,督促整改和提高。每月对城区考核情况汇总报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中还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市区的发展要求,提出各城区加强环卫管理的局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考核中,监察队伍与城区环卫单位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发现的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下发,得到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本着为市民服务、不断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原则,根据不同季节,重点加强对不同内容的监管,冬季对清理积雪、煤灰污染,夏季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撒漏、垃圾箱(桶)污染、垃圾车污水撒漏、雨季流黄等方面的监管,对污水撒漏和垃圾死角、野垃圾场等环境问题及时拍下影像资料,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6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32-01

引言

众所周知,在经济建设飞黄腾达的同时,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复杂,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建设领域。城市环境建设主要涵盖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的垃圾以及城市的绿化等方面。因此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在注意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还有有效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有效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加快了原有的步伐。同时,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一个城市的建设是以环境工程作为衡量的标准的。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其中或多或少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污水处理问题、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以及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绿化问题。

(1)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污水处理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多数城市中,污水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径流污水。在这三个方面中,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商业区、家庭以及城市中一些卫生公共设施等,在这些地方会产生一些洗涤污水、粪便等,这些污水经过排水道流入到地下的污水区域。在对这类污水进行处理时主要的方法就是将其送到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污水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一定的循环使用特点。其次就是城市的工业废水,因为城市的工业产业是不相同的,所以城市中工业废水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工业废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同时还含有难以化解的污染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时需要一些更加科学的处理方法。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污水处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的落后,在处理污水时比较困难。因此导致了城市中的污水不能够及时的被处理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城市环境的建设。

(2)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的增加,促进了城市的生活消费,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垃圾。在城市中,生活垃圾主要有家庭中生活的垃圾、商场中的垃圾以及餐饮业方面的垃圾等。在大型的城市中,每天的生活垃圾可以达到几千吨,即使是一些比较小的城市也有着几百吨的生活垃圾,如果这些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将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的形象。在我国的城市中,对垃圾的处理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要么是将垃圾运到郊区进行掩埋,要么就是将其进行焚毁,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加大了投资和运行的成本,同时在垃圾中可以再利用的资源也被焚毁。此外,在我国焚烧厂的运行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城市生活垃圾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3)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绿化问题

城市中园林的建设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对于热污染的抑制也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城市中,土地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可以说的上是寸土寸金,因此使得城市中的土地都是以建筑为主,严重的忽略了绿化的情况。使得我国与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是比较落后的,导致了城市的绿化严重的不足,从而严重的制约了城市发展的脚步。

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的措施

1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和城市中的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为了能够有效的调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力量,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当中,在提高建设工作者对环境工程建设认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将社会中的力量团结一致,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工程建设。

1.1团结一心,共同建设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耗资非常大的工程,在对城市进行建设时,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鼓励社会中多元化的投资力量参与到其中来。尤其是在对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时,应该让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到其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城市以良性的状态运行,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1.2加大技术的发展

在城市中,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对其进行支持,在对污水和垃圾进行处理时,相关的部门应该对其进行监督,运用比较合理的方式方法。同时,还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对企业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该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使得各个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1.3政府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

在进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广泛,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争端,因此,政府应该及时进行制止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还有该加大相关部门的管理考核。在对城市环境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其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并且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

三、加强和改善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1)加强城市管理的规划,运用科学的规划来实现城市环境的管理。①加强城市绿化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建设是顺应当前城市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加强城市的综合治理。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机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耗能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优惠政策,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方面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2)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加大了对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投资规模,但是距离我们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离我们的目标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必须逐步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因此,在我国,城市对于环境的反应迟缓,往往都是在环境问题严重到相当大的地步的时候才开始采取措施,导致资源的消耗增大,如果能够提前预见和防范的话,可以节约资源并且取得更好的效果,环境监测是控制质量环境的前哨,发达国家都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我国也应该加快和加强但对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实现科学的管理。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城市环境管理的法律意识。环境立法是有效进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支配人类行为有两大势力一是道德的约束一是法律的制裁推行环境发展有三大政策第一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已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第二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第三是追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树立防治观念完善监督机制在城市环境管理别要重视发挥居民委员会的监督机制作用和新兴的社区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作用对一切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作坚决斗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污染愈加的严重,有效的处理城市中的污水和垃圾问题,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居民的环境,同时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各个城市应该加大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力度,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城市的环境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彬,侯宏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4):73-75.

[2]王连山,刘之烨,陈永飞,等.城市污水处理中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7

在进一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当今城市发展已呈现生态化和人文化趋势。“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等理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和潮流,反映了人们对良好城市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体现了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阶段的必然要求。那么,要实现城市发展的新跨越,提升城市的品位,做强城市经济,就必须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充分发挥自然与人文优势,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抓好城市管理。

目前,我区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环卫设施等市政建设全面铺开,并通过较高的起点规划来提高城市品位,使我区加速推进城市化战略得以实现。深刻变革城市自身的功能的同时,也感受到我区市容环卫等城市基础建设水平还普遍滞后,城市配套设施与我区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协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市容环卫工作,跟上我们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我认为需要注意城市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

一是需要正视管理观念上的误区。重建设轻管理,先建设后管理在各级政府非常普遍。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看重眼前利益,希望一投入立刻就能产出、就能变化。市容工作做不到,城市管理达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不需要。

二是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职能错位、缺位现象严重。管理职能不清晰,重叠现象较多,出现问题往往踢皮球,问题不了了之。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其中涵盖了市容、执法、市政、园林、工商、卫生、交通、房管、环保等多部门,任何部门的缺位都将导致城市管理这艘巨轮搁浅。

三是管理手段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目前,我们在城市管理上主要以宣传引导为主,没有采取约束市民不文明行为的惩罚措施。就市容工作而言,经常能够看到市民前面一直扔垃圾,环卫工人后面不停的扫。这样的素质,这样的情景,道路如何能扫干净,就算能扫干净,又如何能保持。在*、深圳等大城市,依然保留着对城市不文明行为的处罚,甚至在处罚的同时,还要受到来自周边人群的批评和指责,这就促使原本由经济处罚升级到精神层面的处罚,对人的撼动是巨大的,也是有效的,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有正视城市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良好的投资环境蕴涵着经济效益,改善市容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那么如何处理好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更好的为城市经济发展做贡献。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角色创新。

(一)树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的理念。过去总有人把抓城市管理和抓生产力对立起来,认为抓城市管理是花钱,影响生产,只有抓生产力才是挣钱。其实,一方面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基础设施营运效率,降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要肯花钱、会花钱。市容工作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的,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市民和前来投资经营的客商,优美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这两方面意义上说,少花钱、能省钱就是生产;肯花钱、会花钱就是发展。

(二)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市容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错落有致的店招店牌,给人直观的体现出城市品位和投资价值。我们着重在环卫系统中树立起一种服务理念:扫干净一条路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铺平一条道;清理掉一处卫生死角,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擦洗粉刷完一片垃圾广告,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打开一扇窗、敞开一扇门;清运了一车生活垃圾,就是为城市经济发展运走一车烦恼。充分将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贯穿市容环卫工作的全过程。

(三)树立安商扶商,服务客商的理念。单纯的政策倾向已不能满足客商的要求,当前各城市、各地区拼的就是服务,比的就是环境。我认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有能力满足企业和客商要求的服务链。市容部门建立以安定、服务企业客商为目的,以狠抓企业、园区周边环境卫生为基础,促进以市容环境为导向的产业服务链。坚持用一流的清扫保洁,优质的环境服务,打造企业、园区周边整洁优美的整体环境;从而建立宜商、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企业人员的心情愉悦指数,带动效率的提升;并转化为资本,为企业创造出可观的利润;进而推动企业在本地的后续投资。形成一条以市容环境为导向,造环境、促效率、变资本、再投资的产业服务链。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言,市容人有义务,为我区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四)树立系统管理的理念。市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有宏观管理系统、中观管理系统和微观管理系统,宏观管理系统负责城市市容环卫发展战略,中观管理系统负责城市市容环卫功能的完善与拓展,微观管理系统负责城市日常保洁和环卫基础设施的运转和效率。要树立系统管理意识,处理好城市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关系,做到宏观管理超前,中观管理规范,微观管理精细。

(五)树立管治结合的理念。要在市容管理中,寻找国家与社会的最佳合作方式,形成政府和群众一起齐抓共管,共建和谐的格局。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管理,消除城市市容管理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双陷阱,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二、制度创新。

城市管理因其处理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找寻方法和答案。通过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坚持新问题要有新思路要有新举措。坚持城市管理出新、谋新、创新。

目前我们大胆尝试,提出了以环卫一体化改革、优化劳动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推广星级道路考评,实施精品工程为依托,在全区打造出一批环卫质量过硬,市容市貌整洁宜人的道路和村,使我区环卫水平得到提升,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管理创新。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8

这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大会,是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反复酝酿后确定召开的专题大会,本来4月份就准备召开的,但是由于受突如其来非典的影响,才推迟到今天。这次大会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向影响城市管理的各类“顽症”和“陋习”宣战,把城市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共同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邛崃城市。刚才,明乾市长已对城市管理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和部署,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3月份,我们邛崃两个考察组随四川学习考察团赴深圳、宁波、厦门、福州等几个沿海城市进行学习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些城市,近几年来通过大规模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改观,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可见,城市管理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处区位劣势的邛崃来说,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应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花大力气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来邛崃才不久,就经常收到一些群众来信,他们对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和中肯的意见。每当看到这样的人民来信,我就如坐针毡,深感惭愧。如果说,城市建设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基础条件和经济实力的制约,建设上不去,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城市管理反映的是我们领导者的水平问题、能力问题,管理上不去,就是我们对社会的失职,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抓好城市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善待百姓的具体体现。我们每个干部,为官一任,不仅要致富一方,安定一方,还要文明一方。现在,老百姓吃饭讲营养,居住求宽敞,生活要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仅是口袋里多几个钱,桌子上多几个菜,还要有整体生活环境、生活空间的改善,从这一意义上讲,抓好城市管理,是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

其次,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指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市目前的现状决定了我们靠渐进式的常规发展是不行的,必须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区域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的必然要求,更是邛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应当看到,现在区域经济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经济总量的对比,而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主要是城市经济环境的竞争。工业靠品牌,城市靠品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家电、购服装,总是选择名牌产品,不仅觉得质量可靠,同时也体现了形象。同样,城市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诸多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环境是一个地区的“脸面”,是展示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是招商引资的“名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下大决心,花大气力,采取了一系列大动作,拓宽街道,打造五彩广场,启动城市新区建设等,目的也就是要通过对城市“脱胎换骨”的改造与建设,迅速改变邛崃形象,提升邛崃在招商引资中的竞争力。可是现在,城市管理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邛崃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成为前进道路中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在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任务重、压力大的形势下,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还对城市管理“情有独钟”?就是因为只有把城市管理抓上去,把环境做优、做美,对外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才能抢得发展的先机。特别是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开发热潮逐渐涌动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将会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成为资金、信息、人才汇聚的“洼地”,我们的城市环境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在新的机遇面前能否有作为,有大的作为。

第三,加强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促进城市“脱胎换骨”变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加强城市管理,不是在城市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更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着眼长远,按照中等城市发展的目标,对城市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在此次会上,我们具体定了一些整治内容,如街道立面整治、城市保洁、建绿地等,这是一些基本的整治内容。我们要从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不要局限于这一点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着眼于城市功能的增强,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和城市环境的根本改善。

二、正视现状,找准症结,下决心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市近年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市区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容环境监察,也开展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城市服务功能有所增强。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城市管理的顽症难以控制,城市“脏、乱、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环境脏。在一些城郊结合部、河道和次干道乱抛的生活废弃物、乱倒的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建筑垃圾乱倒现象尤为突出。二是秩序乱。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挂、占道经营、占道施工、骑门跨店等违章现象比较普遍,禁而不绝,反复回潮,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屡禁不止,抢道、占道现象十分突出。三是容貌差。乱贴乱画、乱设广告等问题仍然存在,城市“牛皮癣”久治不愈,只是在检查的时候临时应付一下。四是卫生质量低。水环境、大气环境、小区环境以及饮食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高。诸如此类,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反映十分强烈,影响了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严重损害了邛崃的对外开放形象。

这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固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主观努力不够。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市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居民的城市意识不强,公德意识较差,荣辱观念淡薄,陈规陋习较多,乱倒垃圾、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习以为常,恶意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形成了“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糟蹋”的尴尬局面。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从领导层面看,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城市工作,重城市建设、轻城市管理的倾向,没有认识到管好城市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没有处理好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市民层面看,不少人认为温饱问题、就业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哪有心思去搞环境建设,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没有认识到治脏就是治穷,没有意识到治理环境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三是设施配套不到位,城市功能不全。这几年,我市在城市建设上投入很大,城市的框架已经拉开,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经济实力还较为薄弱,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没有跟上去,特别是部分道路路面破损严重,排水设施不完善,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滞后,公共厕所的布局不合理、标准不高,城市绿化面积少、档次低,市民公共休闲场所缺乏。比如,我们新近投入使用的五彩广场,每天晚上人山人海,载歌载舞。这让我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政府为老百姓真正做了一件大实事,难过是有限的公共休闲场所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四是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推诿扯皮,导致管理上时常出现真空。“门前三包”、道路保洁、建筑垃圾统管统运等长效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甚至流于形式。一些专业执法队伍责任心不强,执法执纪不严,致使许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群众意见很大。

目前城市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市容环境卫生的状况,与邛崃营建“特色邛崃、生态邛崃、文化邛崃”,与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广大市民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愿望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警醒起来,正视问题,找准症结,抓住关键,痛下决心,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整治城市环境,迅速有效地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使城市整体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明显的改观,把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努力开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管理一个城市没有一点动真碰硬的精神,城市环境就管不好、治不好。城市管理中的许多顽症、通病,没有一点动真碰硬的精神,就达不到治理效果。我们要始终牢记,不得罪少数人,就会得罪多数人,我们干的是正义的事业、得民心的事业、光彩的事业,只要是多数人拥护和赞成的,就要理直气壮,不要退缩。要有一股虎劲,对那些得寸进尺、讨价还价、无理取闹的,既要文明执法,又要严格执法。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管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堵住“后门”。特别是对一些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实行严管重罚。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制定措施,围绕“三抓”,落实管理任务。一是抓“早”,城市管理一定要立足于工作早安排,问题早解决,对困难和问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回避矛盾和困难;二是抓“小”,城市管理无小事,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要防微杜渐,预防为主;三是抓“实”。抓城市管理工作,就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事,求实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具体小事。要将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三优一学”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活动以及畅通工程、“社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为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级工作落到实处,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负责指导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协调、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困难,验收、审定各职能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城市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日常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管理办公室一同对市级部门落实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职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

(二)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城市管理工作不能靠临时突击,要立足于长效管理,着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市级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认真抓好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市综管办和目标办要加强对各部门落实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和年度城市管理网络目标进展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办,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定期或不定期的日常化检查督促,强化目标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督促,强化对上级交办任务的检查督促。要坚决纠正制止有损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惩处破坏城市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舆论监督,市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要开设市容环境“曝光”专题栏目,重点“曝光”管理差的地段和行动不力的单位。要加强社会监督,市政市容管理局要设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热线电话,明确专人负责,实行24小时值班,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总之,要使城市管理的各个层面置身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能。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9

【关键词】园林管理;城市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园林绿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行园林绿化工作能帮助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园林管理工作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包括有管理体制问题、社会因素问题、经济原因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的发展。另外,当前国内园林管理工作没有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法,从而无法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1.分析当前城市化园林管理工作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开展城市化园林绿化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率,为城市居住环境增添生机,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随着城市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也逐渐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开展。

1.1园林绿化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相关管理措施

实际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没有制定统一、合理的管理体制,并且在景观规划工作过程中缺少科学规划、长期规划理念[1]。另外,管理工作中智能部分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协调、组织作用。景观设计规划中因为缺少长远、科学规划理念,导致实际开展城市园林规划工作时,出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情况与实际实施总量存在较大出入,从而出现城市某些园林区域绿地稀少情况。除此之外,因园林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智能部分不能发挥正常的协调、组织、指导作用,造成建筑、道路侵占园林绿化地块的情况。

1.2园林绿化问题及管理工作监督问题

园林绿化以及景观布局工作存在不协调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重视城市园林绿化,从而使城市园林绿化、道路绿化相对减少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行道路翻新重建、拓宽道路是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工作,其实改路改建也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但是实际改建工作中却存在很多毁林修路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导致这一问题出现原因是相关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另外,有些园林景观在规划、施工过程中只注重视觉上的大气、美观,不重视园林绿化质量,加上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园林景观施工,从而大大降低了绿化成活率。严重阻碍了城市园林建设发展,使园林绿化工作出现严重浪费情况。

1.3自然生态和城市绿化之间的问题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应立足于长远目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的城市环境,杜绝毁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城市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占用绿化地、绿化园林地的现象,从使城市绿化地不断减少,不利于建设绿化城市工作。另外,在绿化过程中也存在将名贵的成年树从其他地区移植到城市中进行种植,这种绿化方法虽然在开始阶段能获得较好的绿化效果,但是移植成树获得的成活率较低。所以,移植成树需要承担较大风险。为此,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绿色区域的实用功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大气。城市化园林管理工作中,相关职能部门应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从而不断满足广大民众对于城市绿化的需求。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科学指导方法,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合理布局不同的植物种植,并与当地生态环境相互协调。

改善城市进程中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分析

2.1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

园林管理、绿化工作应结合实际条件、广大民众需求来开展总体规划。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绿化工作实现规范化[2]。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年该城市需求、工作情况来制定绿化指标,对于绿地范围、结构以及绿化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布置。然后根据该绿化指标来进行园林绿化工作,严格根据绿化总体规划来完成工作,为广大民众提供城市绿化需求,帮助逐渐改善居住环境,并帮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结合城市发展、地理环境特点等,合理利用当地地形特点,充分将城市风格特色、文化风俗融入园林绿化设计工作中。

2.2合理布局城市化发展中的园林绿化

开展园林绿化过程中,应注意分清主次,使园林植物以多样化、层次化体现出来。可以多种植四季鲜花,确保人与生态和谐、生态与环境和谐。城市化绿化环境中应以坚持种植当地优良品种为主,在引进稀有植物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土壤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安全。另外,绿化过程中植物的种植密度应合理,实现乔木、花卉以及草、灌溉等多种植物合理、分层种植的模式,从而提高绿化质量。

2.3增加资本投入积极研究园林绿化新方案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占用了大量地块,从而使园林绿化空间也在逐渐减少。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探索新型绿化方案对于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非常重要,要求在有限的空间中实现绿化美化。因此,城市园林规划、绿化相关部门应增加资本投入,用于研究城市绿化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质量,改善广大民众的生活环境。

3.小结

综上所述,城市化园林绿化能帮助美化民众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指标,促进城市不断向着可持续化发展方向发展。城市化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应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来进行绿化,并且符合实际需求、经济、合理,应立足于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篇10

【关键词】城市环境;环境污染;问题;治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增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并且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并且已经超过了环境净化的承载范围。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环境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前些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秉承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得我国的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队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的原则和目的以及城市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这对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有显著地作用。

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与原则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不断加大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我们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是我们进行环境管理的手段。笔者结合切身经验对我们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不断发现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具体措施,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的原则是指导城市环境工作开展的框架。

1.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

不断提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是进行城市环境综合的根本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环境自我净化能力,促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我们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是不断美化、清洁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城市环环境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并且对经济建设也有着促进意义。优质的城市环境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而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所以,进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应该与经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1.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保证城市环境、经济建设以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遵循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并举的原则。除此之外,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学规律以及经济学规律,才能达到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在治理过程中应对城市环境进行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分析,然后使用教育、法制、行政、技术等综合手段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再次,在进行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对污染物为进行有效处理,有效利用环境净化功能。

二、综合整治中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环境极度恶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和恶化程度都在不断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破坏问题都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度具体的治理方针。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

2.1、大气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目前,我国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多数城市的pm2.5都是重度污染,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多数城市的大气污染问题都是以烟煤型污染,空气中有大量的悬浮物质,甚至有的城市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也过多、机动车尾气排放过度,城市大气环境亟待改善。

2.2、水体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进行水体环境的整治。近几年来,我国的水体环境污染程度也不断加剧,生活废水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高达几亿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逐步增多,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许多城市的浅层地表水已经被污染。

2.3、城市噪音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交通噪音、工业噪音、施工噪音都急需进行防治和控制。在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城市经济的发展。噪音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居民的睡眠和听力和精神状态。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原则和目的的介绍,并对城市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具体改善措施进行了阐述。

3.1、为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大气质量、水体质量以及噪音污染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逐步完善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制定完善的制度来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并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从根本上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第二,不断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耗结构,对采暖装置进行改善,进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第三,加强城市的交通管理,进行城市区域规划,来解决噪音污染问题;第四,城市应加大绿化面积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改善城市环境。

3.2、利用科学技术降低城市工业造成的污染

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第一,合理规划城市中的工业布局,降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数量,将污染性企业移到郊区和工业园;第二,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的地毯环保理念,并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来逐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推广使用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并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3.3、城市综合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不断学习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国家还应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严格监管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推广低碳节能理念。由于我国关于企业环保专项资金不足,因此对城市污染企业的管理不能做到全面。所以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应该合理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关系。不断引进污染物的处理技术,降低废物处理成本。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破坏问题都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进行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度具体的治理方针。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环境综合治理的原则、目标以及综合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水体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噪音污染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过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城市的环境和污染处理技术进行治理。

参考文献:

[1]何璇,包存宽.情景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以《太仓市城市环境规划》为例[J].四川环境,2013,01:118-123.

[2]尹德挺,王雪辉,苏杨.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作用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理论的视角[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01:99-103.

[3]姜峰.浅谈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途径[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3:21-22.

[4]张文明.生态文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主义诠释——《欧洲城市环境绿皮书》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2013,02: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