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职业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2:08

社区职业教育篇1

关键词:美国社区;职业教育;考察

作者简介:李晓红(1968-),女,湖南新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17-02

一、社区学院的特点

美国社区学院开始于肯尼迪总统年代,旨在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方便和价廉的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州立大学某个部门或州政府所属部门开设,学制2年。目前美国社区学院每年招收100多万学生,包括国际学生,约占美国大学招生数的50%,其中60%是全日制在校生;除了正常招生教学以外,还提供短期技能培训、公共项目学习,包括英语、技能再培训、社会文化活动等。

社区学院提供优良的教学设施,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以做促学,对于语言程度较低的学生,入读社区学院能帮助其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能包括转学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五个组成部分。

1.转学教育为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做准备

社区学院为学生提供大学前两年的课程,社区学院与很多综合性大学有转学协议,包括一些名校。大学承认社区学院的学分,只要学生修满相应学分,就能转入四年制大学继续第三、第四年的课程,修满学分后即可得到学士学位,即社区学院具有转学教育的职能,这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一个特点。通过该渠道读大学,费用较低,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为其提供了一个转到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深造的机会,为想去名校但是某些条件又未达到名校要求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升学平台。

2.职业教育提供工作技能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证书

职业教育是社区学院教育的重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和专项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也为社区企业、工商业、行政管理、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培养适用人才。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特别强调实际技能训练,重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强调理论水平的高低。一般情况下,专业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60%左右,且由企业兼职实践教学负责,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到实际岗位参加生产劳动,实习期间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延续教育提供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机会

延续教育是社区学院提供的最具弹性和范围广的服务,如公益性活动、文化传播、宗教课程和活动等,包括开设个人兴趣班、社会补习班、员工培训班,教授如插花艺术、饮食烹饪、体育活动、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或汽车维修等,甚至信息技术培训、健康讲座或医疗急救等都一应俱全。另外,社区学院还开展学业辅导、职业辅导、个人就业辅导,替有意完成学位的学生传达信息、制定事业计划、经营承包、经济援助等服务,通过一切活动来丰富和满足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使社区内的民众只要想学习都能找到合适的场所。

4.补偿教育服务社会和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在美国,有许多人由于贫穷、被歧视、语言基础差、等原因,成年后没有获得用以竞争高技能工作所需的能力,缺乏进入技术日新月异的劳动力市场再就业的技能。而社区学院具备帮助和解决这种就业危机的条件和责任,即提供补偿教育。也提供启发教育即补习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水平,使他们具备符合参加大学本科程度课程学习的能力或获取工作所需的能力,提升技能,从而获得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5.社区教育培养基本的学习技能

社区学院设立的初衷就是为社区服务,为社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为本社区民众服务。为了依托社区经济而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社区学院都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主动为本社区提供具有本社区职业特点的技术培训,设计和提供能获取技能证书、帮助迅速就业的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很强,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实效。

三、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是其最大的特点。

1.灵活性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美国社区学院采取授予证书、文凭、副学士学位等不同的学籍处理方式,教学模式灵活机动,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可以在2年内修满学分,也可以在5年内修满学分,修满学分即可毕业;设有日校班、夜校班,周末班、非周末班,学生依照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有些课程还采用了循环制,每天从早到晚开设同一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上课时间。

(1)小班上课。社区学院都是小班教学,平均每班人数少于30人,方便教学互动,并且所有课程由专职教师或社会兼职教师教学,不会出现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助教上课的情况。教室除了有屏幕和白板外,桌子采用V形或U形排列摆放,尽量使每位学生与教师能够近距离直视,便于教学互动和课堂质量控制。

(2)授课内容紧扣社会和技术发展。上课使用的教材采用光盘加活页的形式,提倡教师自编教材,授课内容不受出版周期的影响,以便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3)授课过程中的互动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提问或集体测验,都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案,问题大多要求用选择性答案通过答题器去答题,学生们每人一个答题器,上课前由学生到指定地点领取。答题器是带编号的,这样既可以当考勤器,又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

(4)学历教育和认证教育相结合。学校设有很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学历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同时进行。例如美国河流学院汽车整形与美容专业,设有汽车整形和车身美容两个职业证书培训项目,学生考取任一个证书即可选择去就业,也可以继续参加培训考取第二个证书,更可以选择继续学习考取副学士学位;柴油发动机及其应用专业,可以考取柴油制造和柴油机修理两个职业证书,学生除了能学会柴油机维修技术外,还能学会用麦梗、玉米梗、甘蔗渣等各种植物制造柴油。

(5)与高中联合办学。社区学院的很多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项目可以来自工程实际,也可以采用模拟项目,方便理论实践一体化集中教学,专业基础和专业内容混合传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完相应课程,考试合格便可颁发相应的职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是我国目前探讨中高职衔接值得借鉴的地方。

2.个性化

社区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对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进行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不再接受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的模式是美国社区学院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例如,纽约城市大学科技学院专门为机电类专业学生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中心,该中心是依托一个700多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设备齐全、比较随意的环境中,可以感受到美国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视程度,感受到美国青年学生那种强烈的创新欲望。

(1)设计制作使用到的设备以中小型为主,品种非常齐全。例如:车床、铣床、切割机、砂轮机、抛光机、检测平台、焊接机等,较先进的有3D打印机(快速成型机)和高压水切割机。此外,还有工作台、资料柜、设计用电脑等。设计创新中心主要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室内空间里,通过设备设施的摆放设计,实现功能分区和小组隔离。

(2)设计制作项目选题多为较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作品,由多个专业的师生共同完成。例如,一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坦克,机械部分由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控制硬件部分由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控制软件部分由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设计制作,最后进行联合安装调试。较为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兴趣十足,在互助过程中学到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协作意识。

(3)利用业余时间接受中学生进入中心实施创新活动。创新中心有着严格的选题标准,并不因为参与者是中学生而过多地降低难度,为保证中学生能完成中等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作品,学院安排大学生指导中学生的日常活动,并指派导师指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形成导师带大学生、大学生带中学生的创新团队。

四、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思考

1.融入区域经济

高职院校要了解自身的特色,洞察自己的优势,科学定位,能够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应和满足所在区域各行业、企业及所在社区居民的学习需要,随着新领域、新需求的产生而产生或淘汰一些专业,跟随市场的变化而设置课程,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高职教育才能获得顽强的生命力。

2.打造品牌专业

一方面,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还需要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为社区服务的特点,专业开设领域要有针对性,而不应该全面开花;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应该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敏锐地洞察市场的变化,从而调整专业课程,使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具有灵活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3.开展国际交流

高职教育要面向世界,通过教师的国际交流、学生的国际交流、国际科研合作等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博采各国职业教育之长,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融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国高职教育为国际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可,这是有效推动高职教育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另外,可以在骨干院校建设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探索5年连贯制国际本科,即:国内1年,国外社区学院2年,发国内专科文凭和国外副学士学位证书,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转到综合性大学继续就读2年,拿国际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目前许多美国社区学院的招生目标已经瞄准了国际市场,部分学校已经在我国内地招生,所以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趋势。

五、结束语

社区学院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办学模式上的鲜明特色,使社区学院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其多样性的培养目标、灵活的教学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彦平.赴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宁夏教育科研,

2012,(2).

[2]姜光辉.美国社区学院的七大特色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

2009,(4).

社区职业教育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社区教育;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黑龙江省经济转型仍处于传统产业领域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的关键时期。

1.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

随着农业耕种的机械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民将走进城市工作,这部分农民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了增加他们的职业能力,适应城市就业岗位群的需求,急需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社区教育。

2.黑龙江是资源大省

黑龙江有大庆油田,有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和鹤岗四大煤城。目前,黑龙江省面临资源城市转型发展,大量工人需要再就业,如何让这些工人获取新技能、寻求新职业,不仅关系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稳定。因此,急需对再就业工人进行社区教育。

3.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高等教育所获知识技能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了用人单位省去培训环节能直接招募到所需人才。因此,急需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社区教育。

4.黑龙江省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正确的精神引领广大人民群众

文化教育、社区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培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人民精神饱满,积极向上。

二、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黑龙江省有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等二十余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有以下优势:(1)有健全的学校管理机构和符合要求的办学章程;(2)符合学校设置标准,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校舍、设施和设备;(3)有能够满足培养训练学生相应专业技能及岗位要求的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室;(4)教师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结构合理;(5)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

1.职业培训模式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各自专业优势、师资力量、教室和实训场所,组织培训班,为进城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服务。黑龙江省要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瞄准社会需求,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面向社会提供多形式的培训服务。

2.校企联合模式

黑龙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如今企业招工难,找来的工人还需要企业进行培训才能适应岗位需求。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为企业招工并培训,或者由企业招工、由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新入职的员工,省去企业招工、培训环节。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广泛开展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有利于黑龙江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黑龙江省企业的壮大发展,有利于黑龙江省经济的振兴发展。

3.开放场馆服务社区教育

体育场馆的开放有利于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会场礼堂的开放有利于社区居民举行文娱活动、知识竞赛、书画展示等活动。推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四、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冲突问题。笔者认为,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应保证学历教育的前提下开展社区教育。第二,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经费问题。笔者认为经费问题应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比如,政府为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再就业工人、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的应由政府出资;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培训,如果企业培训新员工,应由企业出资;如果是社区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场地的,可以由赞助商、广告商出资。第三,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自愿与强制性的问题。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应本着自愿还是政府强制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自愿为原则,以奖励促开展。同时,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民办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丁辉,任建华.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合作化办学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5).

[2]杜瑜.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3]纪军.社区教育的多维分析[J].教育探索,2003(1).

社区职业教育篇3

社区一词,虽然是个舶来品,但我们仍然可以用汉字拆字法来探究其本意。社为会意字,从礻、从土,意为祭祀、土地、土神,区,即为区域之意。

社区,从汉语言文化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有比较稳定的共同文化信仰与文化习俗的,民众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

一、社区学院与社区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可以说是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Juniorcollege)运动,该运动在当时为普遍民众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时的初级学院还不能承担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高等教育的使命,由于后来职业教育职能的迅速拓展,这才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高等教育;一百多年来社区教育在美国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美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社区高等教育的先驱者。

从现代社区一直到社区学院的形成过程来看:社区学院起点在大学之下,集多重目标于一身,涉及学术、职业教育、艺术生活休闲等领域,其主要功能就是职业培训;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还为提高社区民众的综合素质、丰富社区民众的的精神生活服务。

目前,一方面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学院,社区发展是社区学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另一方面,社区学院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应对不断变换的社区发展的需求。社会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社区组成的,离开了这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整个社会则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社区学院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著名学者成思危曾说:“经济决定我们的今天,科技决定我们的明天,而教育则决定我们的后天,”这个教育不仅仅是指普通的大中小学教育,也包括以社区学院为核心的社区教育。由此可见,社区学院在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二、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1.与社区融合,以社区性为导向。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无论教学、服务、就业或其它工作都以社区为中心,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基于区域经济的要求,从专业内容、课程设置与编制、教学活动开展等都与社区有着直接联系(课程具有极浓厚的地方色彩);以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为出发点,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就业情况为依据,直接面向本区域招收学员,鼓励学员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此外,还提供各类人群深造或是转业的教育和培训。例如,美国的许多社区大学都与所在区域的州立大学挂钩,社区大学的学分可以得到相应州立大学的认可。许多在社区大学学完两年规定的学分以后,就可以到对口的州立大学相关的专业就读,这样就大大地节省了学习的开支。

2.收费经济实惠

社区学院的学杂费用相当低廉,想就读的学生大都可以承受。低廉的教育成本使得各类人群消除经济顾虑都有同等机会接受教育。

3.招生制度和教学安排灵活

社区学院目的在于提供愿意继续进修的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实行的是开放性招生制度(open-doorpolicy)。因此,大部分社区学院的入学要求都非常宽松,学校全年、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随机、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课程。

4.注重实践性教学

社区学院在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比例为1:1,学员还须利用假期在企业里实习,并计学分;多数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本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程和管理人员。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产物,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各级各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人才需要不断地得到培养,他们需要技能训练,走的是职业教育终身化的道路。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在它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1.专业增设不合理,出现“两极”分化。

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基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各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的学校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有些学校为了招收更多学员,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顾市场供求规律增收学员,进而出现有些热门专业的学生过多造成毕业后就业难,而一些冷门专业的“门前冷清”导致企业对该类人才的急需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2.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因为优秀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都进入重点中学或大学学习,只有资质较低或是偏科,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他们学习能力欠佳,毅力较弱,有许多学生不会写信,不会计算,读不懂英文报纸,多数职业院校采用开放性招生政策:任何人只要年满18岁,无论性别、民族,也不管中学期间的成绩和品行如何,均可免试入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中等水平,这些学生素质普遍比前者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均衡,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责任心不够。

因为职业院校在校生素质参差不齐,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再则职业院校没有所谓的竞争压力,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教师在教学上放松了对自身的高要求、高标准,得过且过,教学质量较低,很难使学生的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又导致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则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形成的是一个恶性循环。

4.教学培训实践性环节不够

在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是1∶1,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比例数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很多学校虽设了一些实践课程,但是形同虚设,学生连实习场地在哪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参加实践活动。有些学校虽聘用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或师傅到现场指导和示范,但一个学期顶多两三次的学习实践课实际收效甚微。

四、总结和建议

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经验,结合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实践课和实践老师的比例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院校理论教学的教师远远超过实践教学的教师(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实践教学的教师),实践性课程太少,学校应在这方面加强,考虑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师的比重,各类职业学校可以到企业和社会上去聘请更多的实践性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可以采取目前我国个别地区引厂(车间)入校,引校(专业)入厂,以及松散的合作伙伴等三种模式

2.增加公共课程,提高教学要求。

和美国的社区学院一样,目前,我国少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应加大公共课程的比例,如: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课,要增加课时、增加学分,学生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必须补学、补考;同时提高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要求,务必让教师把重心放在教学上,不能过分降低自身的层次水平,这是保证办学质量的基础。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比,刺激教师竞争意识,不合格的教师应接受相应的处罚。

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性人才。

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努力使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加强对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努力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更多、更熟练的职业技能。

4.鼓励企业联合办学

社区职业教育篇4

关键词:社区职业培训;高职院校;拓展职能;社会化大职教

一、省、市、区(县)三级政府的注重点

1.应借鉴国外经验,高度重视并大力促进全社会大职教健康快速发展。政府的高度重视是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政府的投入与支持,才是一种实质的推动;政府的重视才能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对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要提供立法保障,社区教育的地位才能得到明确的定位。目前,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和滞后,我国社区教育还处于一个不规范的状态。辽宁省应及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法律法规,对职业技术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相关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以激发对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承诺和投入。社区教育的经费,应该是财政支持与广开渠道相结合,实施多渠道筹措经费,具有多通道性特点,但主要的是财政按国家要求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作为高职院校和社区学院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保障。地方政府应组建行业咨询组织,负责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院之间的关系,宣传政策,推荐企业需求和培训方向等。

2.应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抓好社区职业技术培训。国外的社区学院大都是一种以高等职业培训为主,集文化基础教育、社区文教服务及成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它在增加高等教育机会、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社区学院、社区学校面对的是社区各方、各界的呈立体式的教育需求,基本具备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非学历教育和普通补习教育等职能。职业技术培训应在当今各社区学院中占有很大比重,主修职业技术学科的学生应占全体社区学院学生的一半以上。社区学院办学就是要为中等教育系统输送出的大量希望升学者提供了廉价性、实用性高等培训的机会。因此,三级政府还应积极探索实现大学转学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3.政府应最大限度地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快速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在地方财力有限的今天,应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科学地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改造与再分配,以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的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引导职业教育培训向规模化、社会化发展。对陆续出现的一些盈余或闲置不用的教育资源,应尽快筹划转向社区教育,用以培植新的教育增长点。目前,我省的多数地区的社区教育的设施和设备还不充分、不完善,应把扩充和整顿社会教育设施作为社会教育行政上的一大要素来抓,可以进―步挖掘、利用社会力量,建立、发展、完善各种活动设施;在一些设施缺乏、无力建造社区教育专用设施的地区,可争取“假日开放”的形式,利用比较完备的中、高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使一些技能培训能在规范的据点内实施,以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效果。

4.社区教育管理机构要想法筹划、积极吸纳、多方调动社会教育力量。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是办好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从美国的经验看,社会知名人士、政府领导人的推动、社区教育观念的广泛宣传,以及社区教育成功典型的示范作用都能有力推进发展。社会各界对社区学院普遍予以关心和支持,各种基金会提供资助,由企业提供相关的教学设施等。社区教育的工作者队伍是专职、兼职和志愿志相结合,具有多结构性特点。其中,专职为骨干、兼职和志愿者为数量主体。政府也可以为当地高职院校增设专门编制,以便从高职院校选派教师和干部轮流到基层社区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协助办学机构从市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的培训技师等。

二、社区办学机构的转变点

1.要用社区教育的廉价性促进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化发展。发达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廉价性保障了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实现,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高专教育的费用相对来说还比较昂贵。社区学院或社区学校收费低廉,学生入学就近,且入学条件相对宽泛,学校还可以对学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计划,并容易寻求与小企业合作。多科性技术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低级水平收入者继续接受高级培训的需求而举办的。社区学院应普遍与当地中小企业签订合同,采取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人才,让学员在实习期间即可获得报酬,以解决个人的经济问题。因为主要是帮助待业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学习社会急需工种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再就业率,因此,技术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就是下岗谋业人员和待业青年,可以说囊括未经系统培训就业的劳务市场。其最根本的责任在于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开发的需要做出反映,使下岗谋业人员和待业青年掌握新技能或更新知识技术。

2.社区学院教育应把职业技术培训作为重头戏抓好。社区学院办学宗旨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主要应是帮助待业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学习社会急需工种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再就业率,职业技术培训也应是社区学院(教育中心)、社区学校的重点,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就要根据社区经济和社区居民谋生的需求而确定,办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主要在于针对性和适应性。即是适应社区工商业及其他行业人才需求。专业课程的设置建立在当地工商业需求、就业需求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加、更新专业和课程,以适应科学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员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或为在职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日本等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也先后发展了短期大学和面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专修学校,高职教育培训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并始终保持与其社会实际需求相吻合,我们应借鉴其经验。

3.社区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用学科要占据主导地位,并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从适应老年居民需求上课程内容要丰富多样,开设具有审美性乃至养闲性的课程,如音乐、美术欣赏、娱乐、保健等。但区县级社区学院(教育中心)、镇级社区学校的课程主要内容,还应根据社区、乡镇的经济状况、资源状况、职业结构设计、居民的教育需求等因素决定。既要开办以文化教育为目的的基础培训(如读、写、算),也要开办以培养某种专长和技能为目的的实用型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如职前、职后教育以及不断适应企业需求的就业和再就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开办的专业培训等;社会的职业类型不断增多,社区教育的技术含量也应不断加大。与社区、乡镇的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样性相关,社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课程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工农业应用技术、电工、钳工、汽车维修保养、计算机、财务会计等一直到旅游、服装剪裁、面点、烹饪、摄影、绘画、民间工艺等等职业选择型内容。在全域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的当前强化这些应用学科就更加重要。

4.要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和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条件。这支队伍不仅是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熟悉社区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长于组织各种社区职业技术实训活动。更应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多面的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进行教育和培训的研究、设计、传授和评估等工作。大量而优秀的兼职教师才能使社区学院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在师资来源上,高职院校除了专职教师外,还要大量聘用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的人来充当兼职教师,组成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投入到各种专业的教学中,如请企业经理教管理,律师教法律,会计师教财会等。这些兼职教师对于社区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实训指导来说也更为适宜。争取与这样的兼职师资队伍衔接,可能赋予社区教育以更大的行业适应力和更强的办学活力。

5.应积极建设开放的教育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社区自主建设教育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社区自主决定培训目标、计划、内容和教材、培训过程和质量,自主形成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自主发展社区教育的条件设施、自主制定社区教育的配套政策等等。但社区办学机构应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应当汲取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做为引擎提升社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水平的重点。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发展,在办学方面,高职院校已非常强调工学结合、理实一体,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色是:①实验实习条件好。如机械加工制造、汽车维修等大型实训场地,学生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而且动手时间往往比课堂时间还多。②实践教学的职业岗位模拟性强。如建有物流、旅游、老年养护等模拟实训室等等。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应借鉴这样的办学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可在周边建立多个“工商实习中心”,一方面可以供商业经济专业学生实习,一方面又可以与高职院校交互利用,从而达到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与高职院校的互补和双赢。

6.加强社区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紧密衔接。世界发达国家大都实施高职教育发展体系的多样化,高职教育主体是多元的。大都重视高职与各类教育的衔接,从而使高等教育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其衔接主要通过衔接协议和“技术准备”计划来实现。社区学院一般为两年制高等教育机构,为所在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任务是转学性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和工程硕士教育已经联通,正在研究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学院自主招收高职学院毕业生的政策措施。高职教育不仅与其普通高等教育密切联系,而且与中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紧密衔接,社区学院也应尽早为将来实现转学性教育打好基础。

三、地方高职院校的拓展点

1.地方高职院校应引领社区教育资源开拓的充分化。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盘活、整合和共享,要具有专业高度和行业规模的特点,充分达到技术、技能培训的最佳效果,因而社区教育对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需得到地方高职院校的帮助和携领。地方各高职院校都应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和服务社会的多角度考虑,积极主动打通各类教育资源使用和配置的界限,使双方教育资源都能得到共享和充分利用,为社区学员提供高质量、均衡化的成人教育和高水平、丰富多彩的职业技术培训的可利用资源。应积极开拓社区内外非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建立起一批面向校内外的系列化的教育共享资源互动互惠模式。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拓展了社区教育职能,能使得自身高一层次的兼有学术性和技术应用性特点得到发挥发散。

2.地方高职院校要重视引领社区教育重视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的整合。社区学院通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整合文化课程和职业课程,以使学生既再度提高文化学术基础,又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把文化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在加强文化学术课程与职业使用课程的整合方面应强调职业课程与文化学术课程的相互渗透,同时改变职业课程和文化学术课程的内容,把这两种课程变成一个连续的课程序列,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单个独立的课程门类,真正体现理实一体化特点。新职业教育论中曾指出,职业的整合应是垂直整合(技师,工程师,科学家),而不是水平整合(水管工人,木匠,电工),整合的课程应强调所有的工作领域,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各种职业是如何组织和相互关联的,才能拓宽学生各自的就业宽度。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与社会接轨才能探索解决好的课题。

3.地方高职院校要开展社区教育干部和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可增加以社区学院为主要对象、设置对应的专业和进修班,承担一些为社区学院培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双师型”师资的任务。从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等都需要提高,尤其是那些缺乏正规教学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在帮助社区办学机构建设高素质的社区教育专门队伍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也能将办学机制引向社会各行各业,促进内部职能部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增强学院整个教育系统的社会适应性。与其他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面向社区工作者开展信息技术与软件资源建设等培训,加之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众多应用专业的“双师型”师资优势,应该能探索出针对社区学院或社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充实社区教育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4.地方高职院校协助社区教育网络完善和手段信息化。随着社区内各种教育机构的组织网络日趋紧密,建立社区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信息库,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互联网,形成一个覆盖面宽、功能强、效率高、满足度大的社区终身教育网络任务紧要。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联络中介系统以完成各教育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加工。地方高职院校应结合城乡社区教育实验区发展规划,帮助进行社区内现代网络学校的建设实验,逐步建立社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新的社区教育的手段和载体,使社区教育机构建立起具有实体型、网络性特点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尤其是应把一些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各种课件推广给社区教育,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同时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这些对于边远、贫困地区尤为重要。

5.地方高职院校要引领社区教育评价逐渐向行业技能标准方向发展。随着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的不断建设发展,社区教育总体的评价标准、内部各要素的评价要求也应日趋提高。目前,国家要求高职教育须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行业提出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培养目标,评价标准也必是看是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与新科技密切结合。因此,在职业技术技能培训、考级标准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社区办学机构联手共同制定、相互参考评价才好。通过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以保障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市场调节、学校自主的运行机制。努力争取社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也符合统一的设置标准、统一的评价内容、统一的管理规范,以“统一”促进统筹,早日实现职业行业培养目标的“社会一致化”。

6.地方高职院校应牵头带动进行系统而深度的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研究。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成型,但对社区教育、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还差得远,且许多领域和问题还未及研究。今后需要将研究深化并拓宽。以大教育观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的学习化社会为目标,从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相统一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社区教育的基础理论,尤其是对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本质、要素、特征、结构、功能、目标的研究。开展社区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战略、评价体系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再研究,以及在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如何开展城市社区职业技术培训、农村职业技术社区培训、社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等各类各层次社区教育研究,还应开展高职学历教育与社区培训教育的比较研究等等,高职院校都应与社区教育等相关机构携手进行,共同开创我省社会化大职教的新境地。

参考文献:

[1]潘士君,周东.辽宁省社区教育调查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2]梁新潮,刘丹.国外社区教育的实践及启示[m].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31.

[3]肖化移.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4,(5):9.

社区职业教育篇5

关键词:社区学院;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教育创新

美国的社区学院是指最高可授予文、理科副学士文凭的一般公、私立两年制大学及技职院校,不包括地区职业学校、成人教育中心以及由国家贸易与技术学校协会认可的私人盈利商业贸易学院。美国社区学院协会资料显示,全美国目前共有社区学院1171所,共有在校学生1160万人,其中660万为学历教育的学生,500万为非学历教育的学生,美国大学生的45%是社区学院培养的。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区学院的前身初级学院产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根据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不断调整、发展和完善办学职能,被公认为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其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低廉的学费和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使之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被誉为“人民学院”,为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

教育职能的产生与发展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职业教育职能的萌芽和发生

早期初级学院的首要目标是发展与四年制大学前两年平行的转学课程,所以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初级学院的办学职能基本上是单一的转学教育,只有个别初级学院尝试开展了少数职业教育课程,但这无疑是以后社区学院职业化运动的先声。

1929~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使大量工人失业,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成为当务之急;而其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二战后联邦政府为确保世界霸主地位所做的种种努力,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州政府相继立法明确规定了初级学院的职业教育职能。1939年,美国初级学院协会成立了初级学院终结性教育委员会,确认职业教育为终结性教育的主要教学项目。不过,在该阶段初级学院的主导办学职能仍是转学教育,职业教育仍处于次要地位,主要为不愿转入四年制的学院毕业生提供终结性职业课程,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职业培训。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职业教育职能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较大的震动。在经济上,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方式开始转型,新管理制度被引进;在政治上,美苏冷战和民权运动高涨;加上60年代的婴儿潮和免费学校运动等诸多因素,促使美国高等教育走上了大众化的道路,大量公立社区学院纷纷建立。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教育法案》,大幅度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拨款,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范围,并要求职业教育依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根据市场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的确立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并成立全国社区学院顾问委员会指导职业教育发展。1968年制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修正案》则进一步强调了扩大接受职业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结合。职业教育逐渐成为社区学院的一项重要职能。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区学院开展了“生计教育”运动,主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发展,并将职业教育贯穿于个人终身发展。联邦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并继续通过制定法律支持其发展,各州社区学院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人数不断增加;原来由中学和其他机构负责的当地成人教育和中学后职业教育也改由社区学院承担,职业教育成为社区学院的主导办学职能,并为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20世纪90年代前,职业教育职能的强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迫于国际经济竞争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美国政府再次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拨款,其重点是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强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职工技术再培训方面的投入。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大力发展高中后职业教育,美国加强了高中段与高中后职业教育的贯通与衔接,把高中段二年的职业教育作为高中后职业教育的准备阶段。鉴于社区学院的办学特点,

美国将其作为实施“2+2”模式的重点。因此更加巩固了社区学院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职能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职业教育过分强调为就业做准备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学术教育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联邦政府和国会先后颁布了多部职业教育法案,资助开发技术预科课程,整合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增加与工作相关的经验和课程方案,并增加了各州管理的灵活性。

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及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学院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时期的美国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界的合作范围和深度,强调培养具有宽泛学术基础的人才,为个体提供谋求高工资、高技术职业的成套技能的训练,同时倡导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各州的社区学院通过设置相互联系的学科课程整合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学生获得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成功。职业教育此时已突破了原先劳动力培训的入门水平,广泛参与“高级技术教育计划”,巩固了社区学院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地位,更好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为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20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不断加强自我创新,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我国的职业教育又面临着重大挑战。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经验,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创新,改革和调整外部体制和内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高职院校的办学职能和能力。

(一)改革外部体制

办学体制的创新所有制的多元、经济成分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多元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单一主体的办学模式。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我国国情和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经验,我国应该积极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办学、集资办学、合作办学,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和国家、集体及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共同承担教育经费、共同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多主体、多层次教育投资格局。

办学形式的创新我国职业教育要谋求新的发展,在办学形式上也应有所突破和创新。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社区学院。但总体而言,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和规模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资金来源短缺、办学模式单一、毕业生就业状况不佳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法规,以保障社区学院的合法性;其次,必须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以保证社区学院定位的合理性;再次,社区学院要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学习目的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居民,以体现其教学服务的广泛性;最后,社区学院要通过企业参与教学与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和与社区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办学的开放性。

学校制度的创新我国目前实行的三级学位制度使得每年数十万专科、高职和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与学位无缘,不利于调动他们就学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进行改革,设置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副学士学位,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地位不高,与职业教育的终结性有很大关系。美国社区学院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获得一定基础课程学分后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并转入州内某所大学相关专业继续学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国家和地方以及高职院校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通过课程等方面改革,解决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衔接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

管理和督评制度的创新我国高等教育要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为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不断拓展和优化办学职能创造灵活的空间和良好的办学环境。为确保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政府应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监控,但是应改变以普通高校的标准来指导、考核高职院校的做法,从高职教育职业性、多样性的特点出发,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质量评价标准。

(二)完善内部机制

多方配合,共同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与政府、社区、企业以及用人单位之间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紧跟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积极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咨询,根据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办学效益。

开展转学教育试验,进行非学历教育,完善办学职能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与本地或本省的有关本科院校开展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合作与试验,为一些学生转入本科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此外,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面向当地居民,为那些希望接受各种非学历教育如证书教育的成人和在职人员提供服务,积极探索并实行弹性化的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办学形式,结合居民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加强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一般来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所面临的风险要高于接受学术教育的学生,要准确地预测某种专业的市场需求非常困难,即便就劳动力市场而言,受训工人与所从事的工作匹配的观念也已经有所改变。高职院校应该通过设置相互联系的课程来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使学生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水平都得到提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远程教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开展远程教育可降低费用,提高社区学院师资、设备的利用率,为社区学院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分布范围和密度有限,许多小县城和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虽然有接受高职教育的愿望,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开展远程教育就可以使他们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续润华.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

[3]李继星.美国的社区学院[J].高教探索,2002,(2).

[4]李继星.我国社区学院建设刍议[J].高教探索,2002,(3).

[5]杨近.美国社区学院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0,(8).

[6]殷翔文.社区学院——美国高等教育最具活力的一个办学层次[J].江苏高教,1998,(4).

[7]李红卫.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5).

[8]柳倩华.美国社区学院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02,10(上).

[9]周蓉蓉.关于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10]易红郡.美国社区学院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2,(3).

[11]朱元祥.美国社区学院之发展[J].教育与职业,1999,(2).

[12]吴雪萍,蒋新峰.美国社区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窥[J].教育与职业,2002,(2):57.

社区职业教育篇6

论文摘要:大力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最为迫切的要求。教育虚拟社区作为一种特殊的远程教育模式,它的特点和优势恰好可以满足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需求。论文根据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对教育虚拟社区有助于促进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中教育虚拟社区的构成,为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以及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现实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使农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之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依然不发达并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办教育,远程教育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就是借助远程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农民身上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全国各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一、农村实施远程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然而在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已经与农村建设需求不相协调。据调查,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仅有7.3年,与城市相差3年,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5%,初中文化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5%,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大约5%。如此之低的受教育程度使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在农村得到运用和推广,使广大农民没有能力接受新观念获取新信息参与市场竞争,而只能固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被动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及最为迫切的要求。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借助不同的学习媒体,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随意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满意高效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学习要求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学习,使教育从课堂和校园进入到社会和家庭,使人们接受教育更加快捷方便。当前,农村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从农村发展来看,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农忙、出外打工忙,精力分散,很难在特定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学习,广大农民希望能有办法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或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以覆盖面广、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教育服务的优势,成为在农村开展职业教育的正确选择。在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环境下,有利于与农业技能及外出务工相关技能的职业教学环境设计,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环境设计有利于农民学习主体的教学环境,并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农民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学习模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农民都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成长为具有探索新知识能力的新型人才。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更好地承担知识与科技的传播和转化任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农民获得知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一)各级政府及农民自身对远程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远程职业教育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远程化在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作用认识不足,对远程职业教育关心少,投入少;另一方面农民自身对远程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农民都已经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甚至主动去学习相应的种植、养殖等技术。但多数人更愿意面对培训教师,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忽视或很少利用远程教学设施进行学习。

(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关键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首先要解决教师问题。可是,由于从事农村职业教育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待遇得不到落实、学校兴衰不定、前途渺茫等原因,师资流失或隐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当前农村缺乏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应用远程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双师型”教师或优秀教师短缺,很难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有效支持服务。这无疑是振兴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潜在障碍。

(三)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不足

在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优质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尽管自2001年以来,国家投入专项经费,实施“现代远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项目”,集中优势专业人员、技术和资源,努力发挥“名师、名课”效应,开发了130多个职业教育一流媒体、网络课程和素材库,覆盖职业教育的18个专业门类;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与当地市场经济和社会有效需求脱节,教育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难以做到好学实用。

三、教育虚拟社区有助于促进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讨

(一)教育虚拟社区的特征与功能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学员的特点与需求相适应

教育虚拟社区是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它是指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之间进行专题研修、交互协作、资源共享,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的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从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教育虚拟社区集中代表了远程教育的优点与精华;教育虚拟社区的特征与功能恰好与远程教育学员的特点与需求相适应。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是能够实现便捷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享各种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等便民信息,交流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技能学习经验,互相促进。教育虚拟社区开放式、跨时空性、非排他性和网络化的特征,对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二)教育虚拟社区有利于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

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农村青年学生,也包括所有有劳动能力有学习意愿的各年龄层农民。传统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大多采取的是在电大或农广校各县级教学点利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机房中的硬件设备集中完成授课。对这些农民来说,一方面,农活繁忙,家庭负担重,难以抽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另一方面,这种集中学习还会带来一些额外的住宿及杂费花销,影响了农民参加远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教育虚拟社区基于的是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施教者只需把要传播的信息完全呈现到虚拟社区中来,而媒体是全天候的媒体,可以24小时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包括浏览信息资源、专家在线辅导答疑等,广大农村受教育者只要有学习的时间和动机就可以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但解决了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也使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而据调查,全国已有99%以上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人条件,其中96%的乡镇开通宽带。随着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借助网络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发家致富。

(三)教育虚拟社区的多层面整合功能与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资源需求相适应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成分十分多样,既有农林中专、农村职业高中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也有参与各级电大、农广校短期培训的农村学员,还有在农村从事最基层劳动的广大农民,成分庞杂,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虚拟社区能为广大学员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以便于远程教育学员获取知识。教育虚拟社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集成各种资源库,汇聚和碰撞各种思想,使价值观各异的社会成员充分交流与合作,远程教育资源库的结构主要分五部分:一是交互式视频直播课堂资源,二是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站资源,三是网上图书馆及电子图书,四是音像教材库资源,五是各种非数字化(纸质为主)资源。教育虚拟社区有效地整合各类型教育资源进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这种多层面的整合功能恰好与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资源需求相适应。在这种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和学员成分多样的格局环境下,各种优秀的社区资源、观点、思想、价值观的融合,就能作为一种能动的环境力量,多样、丰富、生动的情境感染力,作用于社区的成员,引导其成员的学习态度的养成,规范学员价值观的形成和有效地建构学员的价值体系。随着远程教育领域的办学者和研究者越来越积极关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以整合的优势大力推动远程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虚拟社区的这种整合功能,一方面可以为远程教育的这种发展趋向提供可行性基础,在实现的层面上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的资源、知识数据库,形成一个准专家系统的交互平台。

四、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中教育虚拟社区构成分析

社区职业教育篇7

[关键词]混合学习教育虚拟社区职业情境

[作者简介]陈丽婷(1979-),女,河南安阳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助理,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影视动漫。(浙江台州318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青年课题“基于CSCL机理和知识共享机制的云计算机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研究”(项目编号:126240642)和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基于CSCL机理和知识共享机制的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研究”(项目编号:Ja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61-03

一、前言

教育虚拟社区在国内发展至今,已有多种形式,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案例甚少。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和地方性的特点,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呢?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虚拟社区粉墨登场。本文讲述的高职教育虚拟社区更多强调混合学习方式的应用,即现实学习与虚拟学习的整合,让两种学习方式在虚拟社区平台上,彼此相互补充,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另外该社区的特色之处是职业教育的突显,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参与、实训基地资源建设等,让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的情境学习中较早地接触到企业实践专家和职业岗位信息,在虚拟社区的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或进行职业顶岗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

二、基于混合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社区模型研究

如图1所示,基于混合学习的高职教育虚拟社区模型从外到内主要包括资源、学生支持服务系统、基于知识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系统和学习监控与评价系统。

(一)资源

高职教育虚拟社区的资源主要指参与社区建设的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行业专家等资源,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熟悉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

1.合作企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者来说企业的加入至关重要,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就业导向的作用。合作企业促使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紧跟社会企业需求,各种学习活动和职业情境的设置都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基础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课后的社区学习活动中尽早接触企业和相关职业信息,提升就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

第二,学习者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合作企业的参与,使学生在社区学习中真实了解企业工作过程和企业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社区平台掌握学员学习情况,选定优秀学员,提早为企业自身培养人才。通过教育虚拟社区,学习者与相关企业行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增强了企业与学习者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2.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资源,社区中的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包括企业标准、规范、流程和管理,可以使学习者提前了解和准备生产性实践教学规范和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承担生产任务或对外技术服务,增强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

3.行业专家。行业专家多为企业一线的技术工人,参与教育虚拟社区的建设主要体现两方面功能。第一为答疑解惑,行业专家可以从实践技能方面提供有效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中无法接触到的知识;第二为深度沟通,学员与企业行业的一线专家进行深度沟通,掌握更多的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习者的专业发展能力。

(二)学生支持服务

学生支持服务是网络教育有的概念,是指网络教学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在线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①本文中的教育虚拟社区所讨论的学生支持服务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服务、交互服务、实践教学服务、职业情境的创设模块。

1.信息资源服务。信息资源服务是指教育虚拟社区研究学习者、组织学习者组织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最终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问题的服务。其实质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实现信息增值的过程。②

教育虚拟社区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考虑到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要求,可根据专业课程需求提供多方位的信息资源,包括诸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说明、典型工作任务资料等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也可提供专业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信息、相关企业、行业或服务部门的人才需求信息和教师及行业专家的联系方式等,帮助学习者在教育虚拟社区中获得更多的职业信息资源。第二,信息资源检索服务。主要提供资源检索和检索指南两类服务,资源检索允许学习者利用教育虚拟社区中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检索指南对学习者的资源检索过程及方法提供帮助,主要包括搜索技巧、检索策略推荐等。第三,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基于混合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社区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制个性化资源,依据不同阶段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资源的选择。第四,学习工具。为社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记录和沟通平台,如记事本、日志、常见问题答疑库、经验交流聊天室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第五,学习过程的追踪和记录。对社区中学习成员的浏览、访问、学习交互等参与度和积极性情况进行追踪和记录,帮助后期的学习监督与评价积累数据资料。

2.交互服务。师生的交流互动是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关键,通常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主要包括五个维度:专业指导、学习策略的指导、网络交互的促进、学习情感的支持以及职业情境的创设。③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将基于混合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交互分为界面操作交互、内容交互两种类型。

第一,操作界面交互是教育虚拟社区参与者交往的基础场所,因此社区操作界面的设计应易于操作、结构合理、导航清晰,符合人们的日常操作规范,以适应社区不同学习者的操作习惯。

第二,内容交互是教育虚拟社区教学设计的重点,是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应不断更新社区中的信息和资源,确保社区资源的实时性、有效性,增强交互主体的相互融合。④内容交互主要包含内容学习、反思学习、资源学习、课程作业四个模块。

内容学习是利用超文本形式组织的知识结构模块,该模块将教育虚拟社区的资源按类型、主题、学习环节、项目进行分类,社区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需求选择相应学习资源;反思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内容学习后,将心得想法、态度观点、遇到的问题等以本文的形式提交到社区交互平台上(论坛、协作团队、微博、聊天室等),查看来自同学教师的评价或帮助;资源学习提供了教师上课视频、教学案例、优秀的学生作品、项目制作素材库等资源,学习者在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进行学习;课程作业为学习者提供了巩固知识和学习迁移而设计的课程作业,课程作业包含讨论案例、分析实证等环节。

3.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其中的实践教学部分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而应该是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主要包括职业情境、实训项目、实训基地的信息和资源,是对真实场景中实训教学的预习深化和补充,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习者对实训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4.职业情境创设服务。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性,不仅体现在教育虚拟社区提供各种与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为学习者职业知识、技能的构建以及职业态度的养成创设恰当的职业情境。教育虚拟社区中创设职业情境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要以未来岗位群为基本方向创设问题情境;第二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了解各类相关知识与职业的联系;第三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第四,职业情境创设的手段要符合学生职业学习的认知规律。教育虚拟社区中的职业情境创设服务不仅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学生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均得以提高,也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在教育虚拟社区中得以有效应用。

(三)基于知识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系统

高等职业教育虚拟社区中基于知识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系统是指系统中社区成员将结合课堂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三种方式的混合为主要学习方式。系统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两种形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不足教学效果的补充和辅助,可共享的知识包括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和概念共享等。其学习路径如图2所示。

在社区学习中,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循环递进、彼此渗透,有教师、学生、领域(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形成了基于混合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教师传递的显性知识,在课后的教育虚拟社区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背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协作小组完全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设计由企业成员领导,带领学生完成模拟的真实项目制作,学习成员之间彼此熟悉、分工明确、相互支持、相互模仿,共同分享组内成员的隐性知识(如制作经验与技巧、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难题的能力等),并进行成员之间的学习评价和自我表现评价。在基于知识共享的混合式学习系统中,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被动知识接收者到教育虚拟社区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者,在虚拟学习社区平台上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和知识的共享。

(四)监控与评价系统

监控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专家团队提供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以及资源的监控与评价。通过监控与评价系统来激励社区中教师、学生和企业专家的贡献度,从而达到教育虚拟社区的良性循环。

1.专家团队学生支持服务的监控与评价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第一是可靠性,指专家团队是否能够完成所承诺的各种服务,如答疑、帮助学生寻找学习资料等;第二是有效性,指专家团队提供的各种服务是否被学生所用,是否对学习者的学习有所帮助和促进等;第三是亲和力,指专家团队是否能够为学员提供人性化服务,耐心、细心、认真地为社区学员提供真诚服务等。监控与评价可以采用学生在线评价、专家与学生的交互次数、学生对专家留言的访问量统计等方式进行。

2.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是针对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包括学习者提交作业情况、提问答疑情况、在协作小组发挥作用情况、提供教学资源服务情况等,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加以把握、判断和评定,提高学员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学习过程和效果评价包括社区成员对教育虚拟社区系统监控和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监控和评价、学习者对教师和行业专家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并做到及时反馈。

3.资源的监控与评价主要包括对合作企业、实践基地和行业专家的监控与评价。其中合作企业评价除了对企业资质的保证外、主要通过虚拟社区成员与合作企业的互动次数和评价来进行监控评价;实践基地主要是对基地实用性的评价,其中包括实践基地与社区职业情境的匹配度、学生参与的频繁度和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监控和评价;行业专家主要是指其贡献度评价,主要通过所答疑学生的数量、在社区的有效工作时间、学生对专家的认可度等指标进行监督评价。

监控与评价系统是为教育虚拟社区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不断完善社区构成要素,激励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教育虚拟社区的开发是为了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无论什么形式的教育虚拟社区,其目的都是为了丰富传统教学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知识。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社区的构建强调职业针对性,强调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的就业或职业发展能力。国内虚拟学习社区手段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刚起步,可供参考的案例也很少,我们对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也只是初步尝试。因此考察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其动态变化过程,尤其是怎样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企业、行业专家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虚拟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怎样在社区建设中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怎样将深化教育虚拟社区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不断尝试与实践中得到发展和解决。

[注释]

①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1.

②胡凡刚,刘敏.教育虚拟社区应用于远程职业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38.

社区职业教育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黄河金三角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30-04

一、三门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意义

三门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靠山西、西依陕西、东连洛阳、西接南阳,是连接豫晋陕三省的重要枢纽。自2008年实施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战略以来,三门峡获得迅猛发展,2011年三门峡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2.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7664元位列全省第二,是河南省西北部重要的经济大市。

三门峡交通便利,铁路方面有国家东西铁路大动脉郑西高速铁路以及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通过,公路方面既有连霍高速又有310国道穿越三门峡,是河南省西北部也是豫晋陕三省交界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门峡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藏达到6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类有50多种,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素以“黄(黄金)、白(铝矿)、黑(煤矿)”著称。同时三门峡有丰富的特产:灵宝苹果、大枣,仰韶酒,鹿茸等闻名全国。

三门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有利于河南省探索跨省际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涵盖东南、暨南、鲁西南、皖西北、鄂北、苏北等周边地区,三门峡处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有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推动跨省际合作建设中原经济区。

有利于河南省以及中西部交通建设。三门峡交通位置重要,而且近年来三门峡一直致力于构建“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体系,届时将大幅改善中西部的交通状况。

二、三门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

面对当前的发展机遇,三门峡提出了“三大战略定位”,即把三门峡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三大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三门峡具体提出了“四大一高”战略,即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大力推进“大交通”建设,增创区位环境新优势;大力推进“大商贸”建设,引领第三产业新发展;大力推进“大旅游”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支柱;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转型新突破。

三门峡应以建设中国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三门峡海关为契机力争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在建设“三纵四横”综合交通体系背景下努力建成河南省西北部以及中国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中心;以黄河景观为主线,努力打造旅游业,成为河南省新的旅游亮点城市;坚持发展高兴技术产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成为河南省西北部高新技术中心。

三、三门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三门峡是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实验区的交集地,在积极参与金三角区域协作的过程中三门峡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背景下,三门峡应充分利用金三角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各种政策,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一)发挥本身交通优势

《中原经济区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商丘、三门峡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形成沿陇海发展轴。三门峡目前正实施的“三纵四横”战略恰恰符合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要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趋势下,应争取各种有利政策大力推进“三纵四横”战略的建设,利用本身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本地的物流业、商贸旅游业等,并能争取更多的企业落户。

(二)发挥本身自然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料产业方面的要求,三门峡可以以此为指导,充分利用本地矿业资源,大力推动铝精深加工产业以及其他矿业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矿产业聚集,做大做强本地矿业。

(三)坚持突破行政界限

黄河金三角实验区已经进行了突破行政界限的尝试,这对中原经济区跨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三门峡地处三省交界处而且远离郑州、洛阳等经济中心,所以应该自己探索一条远离省中心的发展道路。突破行政界限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集群效应,三门峡应坚持突破行政界限的尝试,创造自己的发展环境。

四、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各式人才,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工具。特别是职业教育,更是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直接结合点,职业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各式各样的技能型人才。区域经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财物各方面的支持。而职业教育又从所在的区域得到办学的经费和各种资源,根据区域的产业结构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进行专业设置,生源大部分都来自本区域,毕业生大部分也都继续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教育内容和方式。从这一角度看,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那么,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职业教育有利于将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增加人才类型

劳动,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技能,是人类体力和智力的结合。每个人都有某种潜在的劳动能力,这都需要后天的发掘和提升,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受教育者的某一专业化的技能,并使其作为职业发展方向的途径[1]。职业教育直接将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育来实现的。

现代社会各种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也加速了各种新型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职业教育正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劳动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教育的目标。提升他们分析,解决各种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使得潜在的劳动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用人单位也对人才的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类型的增加以及各种要求的变化,都是职业教育相比其他教育类型而言可以优先做到的。

(二)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劳动力品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技术知识的传授,以及生产技能的训练。通过提高受教育者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运用能力,促进技术的革新。通过对受教育者职业道德,劳动态度,专业操守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提高,提升他们的素质,进而可以间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进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职业教育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分流,促进就业再就业

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关系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是就业型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其尽快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今世界以知识和通信为主要特征,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仅仅依靠资源这些先天的优势,而更多地是依靠技术的进步来推动经济的发展[2]。因此,人们的职业和岗位的变化就更加频繁,新的职业和产业领域不断出新,对劳动力的配置也在逐渐更新,这就需要劳动者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方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劳动者只有不断的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不断地培训和教育,劳动者的素质整体得到提升,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四)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充分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性的人。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并通过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培养,使人的智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它对于促进人的充分发展的作用最突出也最明显。每个人天资禀赋各不相同,在当今的条件下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以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来使得自己具备某些专业特长并有利于将来的工作[3]。通过职业教育的培训,不仅可以使人们已有的特长得以更好地培养和发挥,也可以对受教育者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自身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每个人几乎都拥有某种可以找得到工作的技能,这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极有利的。

五、三门峡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区域经济社会的不适应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性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应经成为一种共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1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达到1062.92亿元,较2010年增长12.8%。三门峡市若希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黄河金三角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多层次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因此,作为三门峡地区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就成为促进三门峡地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三门峡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该地区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大部分体现在相关的文件当中,对于实际操作层面中财政的支持力度并不大,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等等并得不到很好的支援。每年财政向学校建设方面的拨款(几乎没有)。还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招生量偏小,收费偏低,宣传成本颇高,经费的经营着实困难。

(二)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都被人们嗤之以鼻,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是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是“差生收容所”,其地位和声誉都比普通教育逊色不少,学生和家长大多数会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够与普通教育相提并论,职业院校培养不出高级白领,跨入了职业院校的大门就只能学习生产工作,一辈子低学历,低工资,低地位。

过于看重身份而忽视了技术这样的传统观念长期束缚着广大的家长以及学生,俗话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这样,人们就会认为只有享受了高等教育才能驾驭别人,而学习某种技能就只能受人领导[4]。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便对普通教育趋之若鹜,致使普通教育门前“车水马龙”而职业教育门前却“门可罗雀”,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办学条件不理想

目前学校虽然各项教学生活设施较为齐全,布局颇为合理、功能比较完善;已建成建筑、模具、数控、汽车、金工、电力、生物、化工、旅游、物流和应用电子、软件技术等校内实训基地109个(其中部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并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1个,还建有面积3000的体育训练馆和面积1万多的图书馆,馆藏图书100万余册。,然而校区总占地1200亩,但实际可利用的占地仅为400多亩。全校学生数18000余人,虽然另有2000亩新校区正在规划建设中,但市政府方面并没有相应的文件表示会有拨款来援助校区的搬迁以及建设,这对于学校以后的建设以及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四)教师结构不合理

目前学院拥有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5人,博士、硕士246人。然而,“双师型”教师数目仅为100余人,只占到了九分之一,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特别是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为了职业发展而选择职业教育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对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要在实践中领会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匮乏严重的阻碍了该院校的发展步伐。

六、三门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策略

(一)政府政策应有所倾斜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三门峡市区域经济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应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应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多层次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培训更是素质的培养,院校内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灵宝,卢氏等周围偏远贫困地区,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才能更顺利的发展经济,才能使得他们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性

1.学生应从自身兴趣爱好着手选择教育类型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职业岗位,并且这些岗位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也尽相同。因此,人才是分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不是说只有从事高精尖的科技工作者和各种专业人士才称得上人才,那些有着良好职业道德,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也是人才的一种。当今时代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少数的“精英”更多的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5]。

作为学生,应冲破传统狭隘观念的束缚,脚踏实地的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并不是说只有享受了普通高等教育才能出人头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自身兴趣以及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2.家长应转变观念

当今社会的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考上最好的大学,读硕士,读博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面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殊不知,这样片面的强调对于书面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高学历的过分追求,反过来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家长都是用心良苦,想让孩子以后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错,可是,若是全体学生都去报考本科院校,都去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那么我们社会的人才分类会出现断层,反过来,接受普通教育的人多而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少,物以稀为贵,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了更专业个性化的教育培训之后,就业也就更加容易。

因此,家长们应切实转变观念,从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条件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的随大流。

3.用人单位应该更看重学生的能力,而非学历和学校名气

学历是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一种体现,但学历与能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各种原因,每个人获得的教育机会并不均等,若用人单位只看重学历而轻视了能力的发掘,势必会使得一些有真才实学而没有高学历的人受到伤害,使得他们的技能被埋没,同时也使得一些拥有高学历的人凭借自己的高学历而沾沾自喜,而松懈。

企业在用人价值取向上不能过度的狭隘,那些攀比,虚荣,不计成本的使用高学历人才,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鉴别的作法是大错特错的。应当更加重视求职者现实技能的考核以及职业道德的评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选取适合的人才。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方案

1.推进校企合作

在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下,职业院校应发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人才特点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产学研一体的复合型职教体系建设,尽可能的发挥学习与实践的契合度,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最终实现区域发展,企业发展,学校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共赢。在2009年,由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内的11所中等职业学校,7所高等职业院校,130多家企事业单位,并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共同组建了河南省豫西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三门峡市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3.推进员工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不断涌现出新的职业或者岗位,这就要求当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转换角色的准备[6]。“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推动着我们迈向前进。因此,超越于特定职业技能之上的“基本技能”或“核心技能“也应该逐步归入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之内。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企业员工培训教育,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这样可以有效的完善企业员工的终身教育体系,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及带动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

(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合理调整教师结构,要对教师进行有重点的培训,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培训指导,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带头人。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新增教师编制应侧重于增加”双师型“教师的人数,促进良性用人机制。

2.完善教师的管理和培训

增加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实行先学习培训再上岗就业,考核上岗的劳动准入制度,培育良好职业道德,为在岗,转岗提供保障。还要进一步完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评价机制。做好教师专业学历与教授课程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捷.浅谈职业教育的地位及作用[J].当代医学,2009.

〔2〕孙伟国,曲春生.关于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3〕张苏里,航宇,王粤平.论职业教育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J].职教论坛,2009.

〔4〕巢淑娟,张贵明.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河南许昌市为例[J].电子世界,2012.

社区职业教育篇9

(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在角色定位、行业规范、队伍质量、管理运行等方面均不成熟。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具有相似的职业属性和内部需求,并且前者的专业化发展在各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因此,对于后者来说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参考范本。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23—02

基金项目:201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2B114。

收稿日期:2014—06—15

作者简介:王毅磊(1983—),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王鹏(1982—),男,山西太原人。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社区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将社区教育提升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社区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困难。其中,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立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视角,将社区教育工作者与普通教师进行类比,借鉴教师资格制度中相对完善的经验和措施,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一、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制度的借鉴依据和价值

(一)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外部特征类比

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具有相似的外部特征,两者的外部特征主要体现在工作性质方面,即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方面。首先,从工作方式来看,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都是从事教学工作,具有相近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两者都是出于教育或培训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特定人群传递某些知识或技能。其次,从服务对象来看,两者都是服务于受教育群体,即某些具有教育需求的人群。这些人群的学历层次、社会身份与具体需求虽然并不一致,但本质上都是出于学习的目的而集合在一起的。

(二)普通教师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内部需求类比

首先,两者具有相同的职业化需求。职业化指的是从其他社会领域内分化成为一项独立的工种,具有专门的素养、规范和技能等核心要素。职业化需要社会的认可,这是一种出于自尊心与自我认同感的需要,也是自我角色定位的重要关联因素。其次,两者具有同样的专业化需求。专业化是指为得到某一职业而学习某种专门的知识与技术,并掌握符合一定标准的专业能力的过程。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也是职业化之后的持续需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两项要求都是出于以自身建设为目的的内部需求。

教师职业化在国外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在国内却只有不到百年的短暂历史。尽管如此,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十年的重建,我国的教师职业化建设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运行管理系统,并且正在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快步前行。然而,社区教育刚刚起步,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在这样的状况下,现有的教师管理制度与体系完全可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首选借鉴范本。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略:基于教师资格制度的视角

(一)资格界定

当前,我国的教师资格分为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等七个层次。这些层次依据不同的授课对象与水平要求逐层递进。国家统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还明确地约束了持有人能够从事的专业领域或学科范围,如物理学、化学、语言文学、音乐学等。社区教育同样涉及非常广泛的范围,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的资格界定是规范行业标准与管理运行的基本前提。因此,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建设工作中,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服务领域、层次水平来确定不同的任教资格。

(二)准入制度

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公民若要在某种学校从事教师职业,必须首先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不同层次的教师资格对应着不同的条件与要求,其中主要包括身体条件、学历程度、专项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素。每项要求都包含多条具体的考核指标,这些条件要求与考核指标也随着教师资格层次的提升而相应地提高。因此,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向下兼容的,即在获得某个层次的教师资格后,即可在该层次及该层次以下的学校从事规定领域内的教学工作。鉴于此种情况,社区教育行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制度,其中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条例》及详细的实施办法。该资格制度应明确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资格类别与等级划分,并根据各个资格类别与等级制订相应的准入标准,如身体条件、学历程度、专项技术水平等,其中各项标准应由多项细致的考核指标组成。

(三)职前培养

要取得教师资格,需要经过专门的职前培养。这种专业化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方式、培养层次、培养机构、培养内容等四个要素。由于以上要素的特性,教师的职前培养属于学历教育。不同层次的教师资格对应着不同层次的职前培养要求,这些要求建立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学历层次、培养机构的层次、培养过程的方式方法等多个标准的基础上。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方式得当、层次合理、机构合格、过程规范的职前培养是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这方面的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在理论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直接利用师范院校的资源,以与培养普通教师相同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实践技能类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与师范院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利用一般院校培养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再对其进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知识与技能的专门培训,使之成为具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或者说,具有专业技术的教学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模式与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构建模式非常相似,都是根据不同专项的需求,将学科或技术的专业教育与师范类专门能力培养相结合,由此获得不同层次、具有不同专项特长的教学人才。

(四)职后发展

职后培训和职业发展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持续进行的方式。职后培训的要素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机构等方面;职业发展包括发展空间、发展路线、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元素。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后培训工作可以参考职前培养的经验和模式进行。在专业理论及技能提升方面,可以与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定期轮训、专题讲座、技术交流、体验实习等方式进行;在教学技能提升方面,可以与师范院校或普通高校合作,通过与专业理论及技能提升相似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鹏.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9).

[2]王鹏.社区教育专业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10(12).

[3]王毅磊.我国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社区职业教育篇10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职院校;社区教育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终身教育是指在人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提倡在一个人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时刻,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就教育本质而言,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是教育整体的两面,应该相互融合,高职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就功能而言,能够加强学校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教育与生活结合。同时,社区教育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如,使理论付诸实施、增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争取社会资源等。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互相补充。

一、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公认的现代大学三大职能。这是大学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地接纳社会赋予它的新职责,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劳动者素质和能力随着核心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相应地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不仅要承担起为“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的重任,还要开发新课程、研究新技术、传播新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和企业建立起融洽、共赢的关系,才能够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同时发展自己,从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社区教育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提高社区居民素质,推动各类教育发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与社会一体化。两者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融合性,也具有藕合的必要性,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是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2.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到1168所,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1%,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面临着招生、就业、教育内部的诸多压力。社会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必须切实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衔接与沟通,保持职业教育系统的开放性以增强其活力。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保证了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人群受教育的需求,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要求,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国社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社区教育认识还不充分,不清楚社区教育对于社区生活和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高职教育相对社区教育来说具有较为相似的教育目标,高职教育的介入能够满足离开正规教育尚未覆盖到的或受限教育弱势人群的教育需求。高职教育的介入能够弥补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的实效性不够、社区居民参与率不高、提供教育产品单一等明显缺陷,进一步整合了社区教育资源,满足了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的方式

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成熟的思考和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国内外皆有。以美国为例,1901年由芝加哥大学校长创办的第一个公立短期学院问世。其具有教育对象广泛、学习方式多样、学制灵活、课程设置丰富、实用性强等特点。目前,社区学院已经成为美国社区教育的主要依托,也成为功能多样化的综合教育机构,其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目的,以办在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为宗旨,承载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功能,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职教育要从以下方面介入社区教育:

1.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加强两大培训,服务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两大培训为返乡在乡农民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一是返乡在乡农民工培训。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积极实施返乡在乡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通过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学习形式,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实训场所、创业创新基地等的资源优势,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把职业学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部和劳动力资源库。通过职业培训增强其就业和再就业的本领,培训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不断提高两大培训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有效性。

2.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必须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基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提供各种培训教育资源,不断开发符合社区教育实际,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各种培训教育资源。通过建设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为社区教育注入源源活水,使社区教育走上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些资源的建设既可以由学校自建,但更多的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社区教育主要承担整合功能。

3.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社区教育的理论提高。高职院校相对社区学院来说理论基础相对较为扎实、丰富。高职教育结合三级社区教育的管理实践,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规律和运行模式,优势互补,如双方合作研究课题、项目等。

4.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让社区学院与各类高职院校合作,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承担着社区内的学历教育,满足社区居民提升学历的需求,把学历教育送进社区,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也拓宽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领域。

5.高职院校介入社区教育,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在推进社区教育中,笔者发现社区教育普遍存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专门技能不强等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高职教育介入社区教育,应该从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培训入手。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有关规定,充分发挥高职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培训、实地考察等形式,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整合开发校地两大资源,服务地方建设。两大资源分别是学校设备设施、学生资源和地方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设备设施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继续深化学校设备设施资源向社区定期定时免费开放活动,开放各级各类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实验实训场所、图书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实验室、多功能厅和会议室等。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师资优势,定期定时免费为社区百姓开展实用技术讲座,为构建社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主动服务。

三、结论

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并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和策略。欧盟已经发起了名为“莱昂纳多计划”和“达·芬奇计划”等职工培训和人才开发计划,逐渐把教育放在知识经济的中心,使正规教育和职工培训“双管齐下”。芬兰人用“昨天的面包不充饥”来形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认为随着知识创新的加快,许多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成为“昨天的面包”,对于新的创新要求来说,已不能“充饥”,所以,教育和学习都必须是终身的,这就对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只有不断发展提高,才能满足受教育者更高的要求。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高职教育自身也要走出校园,更好地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校地共赢。高职教育介入社区教育,也让社区教育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在社区服务和职业技术领域的不足,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只有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社区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也才能使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夏蓓.论高等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介入[J].中国高教研

究,2007,(2).

[2]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

2008,(10).

[3] 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