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十篇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十篇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5:04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1

一、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税赋政策

回顾战后台湾税制发展,以及多次重要的税赋改革,可以看出台湾当局因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赋税政策的运用,发挥产业扶助、科技发展、人才培育、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功能,进而促进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促进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维持经济稳定增长以及增进所得分配公平的目的。

以下针对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实施的主要租税政策作简要的回顾:

1、进口替代时期(1960年以前)。1949年退居台湾的当局,在岛内推行温和的政策,并通过高关税与进口管制措施扶植岛内产业发展。1951年6月,当局颁布实施“台湾省内‘中央’及地方各项税捐稽征条例”;于1955年12月修正为“所得税法”,将原先的各种所得分类课税改为个人综合所得税与营利事业所得税两大类,使税制更具弹性。但也造成营业盈余重复课税问题,影响岛内的投资意愿。1960年,台湾当局出台“奖励投资条例”,可视为重要的税制改革措施,即以赋税减免方式促进经济发展,降低租税对投资、储蓄行为的扭曲。此阶段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15%。

2、出口扩张时期(1961至1970年)。这期间,台湾经济由内向型发展转为外向型。依据“奖励投资条例”,对营利事业给予5年免税、纳税限额、外销免税、减免关税与印花税,并为了促进资本形成,还对储蓄存款免税。1968年3月,台湾“行政院”下辖设立了“赋税改革委员会”,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综合所得税税率、开征赠与税、调整关税税率等,以增强税制弹性,减少遗产税逃漏现象等。此阶段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68%。

3、加速公共建设时期(1971至1980年间)。为了克服公共建设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台湾当局在“奖励投资条例”给予营利事业的前期奖励之外,另给予4年免税及加速折旧的租税优惠;1973年对个人持有证券未满1年的证券交易所得免税;1977年提高股利免税额至新台币8000元,1999年免税额再提高到12000元;1980年增订投资抵减税额。此阶段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01%。

4、台湾经济自由化、国际化与促进产业升级时期(1981至1990年间)。此阶段台湾当局开始降低关税税率等多方面的税制改革与调整,产业政策转以扶植策略性工业。1986年开始陆续降低营利事业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税率,并于4月起实施加值型营业税;1989年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但因对股市的冲击旋即于1990年又停征;大幅降低综合所得税税率,出台“促进产业升级条例”。

5、财政恶化、经济增长趋缓、政策动荡时期(1991至2000年)。1991年推动“六年建设计划”、十大新兴工业等,大幅调整综合所得税税率级差,最高税率由50%降至40%;1993年推动“振兴经济方案”;1995年又提出“亚太营运中心”没想;1998年实施“两税合一”,对企业保留盈余不再施如前述的优惠课税。此阶段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52%。

6、执政时期(2001~2007年)。台湾的财政收入因景气变化及各项赋税减免措施等影响无法保持高增长,以致台湾当局的财政状况更趋恶化。2001年,当局成立“财政改革委员会”,试图从扩大税基、调整租税结构、适度凋高营业税税率、凋降遗产及赠与税税率、取消不合时宜的租税减免与货物税课税项目、废除印花税及删除不菲的娱乐税课税项目、全面检讨土地税课税方式即以资本利得课税等方面进行税制改革,并于2003年4月22日交由“行政院”核定后执行,每两年检讨一次,但预期目标未能达成。期间,2002年台湾必须进行加入wto后的税制测整,当局为提振经济而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2005年调降土地增值税税率。在财政困窘以及社会强烈要求公平正义的压力下,反而使并非“财政改革方案”项目的“最低税负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立法”,于2006年开始实施。整体而言,由于专业部门所提出的财税改革计划期程过长,又面临政权轮替的问题,不仅各项财税改革未见功效,所谓“2011年平衡财政”的目标也成为泡影。此阶段年均经济增长率仅3,84%。

二、台湾的税收制度简析

目前,台湾实行的是复合型税收制度,其税制结构由“国税”(即所谓的“中央税”)、“直辖市税”及“县(市)税”三部分组成。税种中属于“国税”的有:所得税(综合所得税、营利事业所得税)、遗产及赠与税、关税、营业税、货物税、烟酒税、证券交易税、期货交易税和矿区税;属于地方级税收的有:土地税(包括地价税、田赋、土地增值税)、房屋税、使用牌照税、契税、印花税、娱乐税和特别税课。

在台湾税制中,最主要的税种是所得税、营业税、货物税、土地税和关税,这五大税种的收入之和约占台湾税收总额的80%左右。所得税是比重最大的税种,为个人综合所得税与营利事业所得税并行课征。主要税目结构变动情况参见表1。

赋税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税收的计算决定于税率与税基二因素。一般而言,经济的发展会适度地反映在税基的扩大。因此,只要税率不变,随着经济增长,赋税收入应当随之而增加。赋税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增加率的关联效果一般以“税收所得弹性系数”来表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所得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示其税收收入的增加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赋税负担率就会逐渐提高;反之,则赋税负担率会下降。据估算,台湾1964年至1980年间的税收所得弹性为1.119;1981年至1990年间为1.052;1991年至2001年间则为0.524。可见税收所得弹性系数持续下降,甚至在20世纪的后lo年间下降了几乎一半左右,显示台湾的税收制度与台当局的政策在此期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近10余年来,台湾的赋税总额逐年减少,突出的问题分析如下:

1、国民赋税负担率逐年递减。从赋税负担率(即赋税收入占Gnp比率)来看,1990年度台湾的赋税负担率为20.1%,之后不断下降至2002年的12.4%,近年维持在13%左右,低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或地区平均27%的水平。参见表2。

所谓经常性收入是指扣除出售股票及其它财产收入后的一般收入(主要是赋税收入),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税负收入一般占GDp比重都在30%以上,北欧甚至达60%;imF

选样的29个国家或地区中,以中国大陆最低也有15%。而台湾地区的赋税负担率平均仅13.6%,已是世界最低水平。影响的关键因素是税基不完整,“只要哪里有免税优惠,就会有人往那里规划”,以致台湾整体上呈现出愈赚钱者实质缴税率愈低的怪现象。如2007年上市获利排名前1000大企业的实质有效税率统计显示,由于“促进产业升级条例”的漏洞,前50大企业的实质有效税率只有10.4%,前51到100大的指标为12.5%,而510大到i{XX}大的的实质有效税率却达到15.1%。以2006年为例,岛内综合所得税的收入来源中,近800万受雇员工的薪资所得的税收所占比率高达73.5%,股利所得的税收所占比率为12%,而财产交易所得的税收仅占0.2%。

2、租税减免浮滥,税式支出(即各项减免税政策)不断扩大。如1960年开始的“奖励投资条例”,以及后续的“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均是以租税减免方式来疏解高税率所带来的税负压力,在“高税率、多减免”之下,迄今,租税减免措施仍难以调整。据统计指出,40余年来,岛内利用租税优化奖励特定企业损失的税收计有10000亿元(新台币,下同)左右;以租税减免最大来源的“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为例,1993年度减免税额只有59亿元,1997年度升达214亿元,2001年度则高达653亿元。近几年,当局曾为了“拼经济”,更不断扩大减税范围,以致赋税收入占GDp比例降至13%左右,却要承担占GDp比例超过20%的财政支出,因此入不敷出成为常态。税收不足,财源窘迫,财政超贷严重,2000-2008年台湾的赋税依存度(即赋税收入占财政支出比率)状况即可彰明:2001―2004年财政支出依赖赋税收入平均不足55%;200.5―2008年略有改善,但平均亦仅达68.8%。参见表3。

3、税负分配不公平。整体观察,台湾当局所采取的赋税减免措施,获益者大多数为岛内所得较高的人,而高所得者适用之所得税税率较高,因此所得愈高者所享受免税的利益愈大,显然有悖于税负的公平原则,且助长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岛内资本利得增长,但实质薪资所得却是负增长,以致所得分配更恶化,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根据台湾“财政部财税资料中心”的最新统计,以台湾537万综合所得税申报户分为2()个等分计算,2007年台湾最富有的s%的平均所得为428万余元,而位于最底层5%的平均所得只有6.9万余元,两者相差62倍,创历史新高,而1998年这项指标是32倍,不到10年时间就恶化到这一程度。

台湾社会贫富两极化,即富人愈富而穷人愈穷,主要原因是政策偏差导致租税不公:一是台湾最大宗的资本利得并未纳入课税,这是造成租税不公与所得分配恶化的重要原因;二是不当的减税政策,主要是富人得利,穷人却得不到好处,势必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三是近年来台湾当局主要通过社会福利进行社会所得重分配,而漠视租税的所得重分配效果。

1998年1月1日起,台湾当局实施“两税合一”的所得税制,大幅调降了营利所得的税负,虽然同时缩小营利事业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税率间的差距,在所得税法中增列“公司盈余未作分配者,应就每一年度未分配盈余加征10%营利事业所得税”的规定,使未分配盈余税负提高至32.5%,缩小与综合所得税40%最高边际税率间的差距。但“两税合一”所得税制实施迄今,台湾陷入一个租税僵化的困局――有钱人不满高税率,穷人不满当局实际上收不到有钱人的税,回头压力全在薪资所得者身上。作为最重要的税种,所得税收入的下降对台湾总体赋税收入的影响可想而知。在财政支出刚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不断减少直接排挤经济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如台湾社会安全经费占GDpkh例已由2001年的6.5%降到2007年的5.25%,教育科学文化经费占GDp~p,例也由1992年高峰的6.2%降到2007年的4.4%,多项应对社会老年化与少子化的新措施都因缺乏资金而难以施行。

三、税制改革与财政稳定

赋税的功能不仅限于财政收入的取得,促进经济发展与平衡财富分配也是它的重要作用。早期,台湾财政困难,以赋税争取财政收入的成分比较浓厚。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当局的财经幕僚曾对台湾经济情况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认识到为了促进经济“自力而快速地发展”,必须突破“低所得、低储蓄、低投资、低所得……”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必须扩大经济规模,才能摆脱贫困进入富裕。1960年,台湾当局的“投资奖励条例”给予投资者有利可图的机会,就是运用赋税减免来促进资本形成,即牺牲财政收入来鼓励投资及储蓄。据统计,1961至1970年,台湾当局因奖励投资而减免的各项税捐约为66.68亿元,相当于各项税收实征数的14.8%。此外,台湾当局以关税、货物税记账或退税的办法来达到降低出口成本、提高本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刺激投资、促进经济成长。有资料显示,1955年至1970年,岛内产品获准退税的金额高达234.7亿余元,相当于各项税收实征数的25.8%。自实施这些激励投资与出口的政策以来,台湾对外贸易迅速展开,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基本实现了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目标。简言之,台湾的工业化进程克服了许多困难与问题,适时适当的财税政策当为要素之一,但在利用租税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台湾社会也付出相当的代价,留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困难与新问题。

1、税制有欠健全,租税减免浮滥。租税减免项目过多,税基侵蚀严重是造成税收所得弹性偏低等税制结构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租税减免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工具,在台湾已实施近50年,且台湾当局总是倾向以便宜办事的方式来处理税制不健全问题。据统计,至2002年,台湾的各类减免税法共计有74种,造成课税税基严重侵蚀。台湾社会舆论关注的一些课税争议,大都与金融商品或科技产业发展有关,备受争议的包括投资抵减扣除、证券交易所得免税、利息所得扣除、捐赠特别扣除额等优惠或减免税政策。譬如证券交易所得免税成为高所得者最常使用的避税项目,他们利用税法漏洞,将其它应税所得转变成证交所得。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减免税政策非但没有达到刺激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功效,反而成为高所得者避税的温床。而高所得者同时又是移动性大的要素拥有者,更是企业的经营者,台当局如何针对高所得者课税也就成为一项相当棘手的问题。

2、税负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更趋恶化。目前,台湾的税负分配,主要是由工薪阶级来承担,资本所得往往免税或轻税,因为一大堆减免税措施都是对高所得者有利。台湾当局并不能凭借租税政策来维持量能课税的原则,要求富人多负责任,其结果就是所得分配更加不均,社会低所得者的境况更趋恶化。从表4的资料反映出,岛内500多万户的五等分位高低家庭平均所得差距,在2000年为10.18倍,2003年升到10.91倍,2004年再扩大为11.4倍。而真实的恶化情况可能更高于上述数据,因为台湾“财政部”统计是根据所得税法而来,在所得税法中有很多不计入税基的所得,如海外所得、买卖土地的资本利得、买卖有价证券的交易所得、军人与中小学教师的所得都不用申报;股票股利和员工分红配股都只用面额l0元来计算,所以高所得家庭申报的所得比其实际收入偏低很多;而全台湾约有250万户到300万户家庭收入低于扣除额和免税额合计没有达到起征点也不必报税,所以真正的低所得家庭也没有在统计之列,故表中低所得组的所得部分则有偏高的情形。

此外,课税的所得重分配贡献效果持续降低,税制公平性备受社会质疑。根据台湾“主计处”的调查资料,以2004年为例,台湾当局课税的重分配效果大约仅占社会福利支出的十分之一。税基流失,富人减免税太多,而工薪阶级税负太重,导致台湾税制在水平面与垂直面都不公平,这种情况若持续恶化下去,势必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2

关键词:纳税筹划平台减轻税负理财效益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在遵守、尊重所在国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旨在实现纳税最小化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的谋划与对策其实质是节税。但作为纳税筹划本身而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行为如何为企业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以合理运用是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筹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2,优惠平台的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是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而产生的,符合国家税法的制定意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筹划法。即给予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以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某些生产性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则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2)临界点筹划法。一是价格和产量的数值确定在什么位置以寻找最佳节税临界点,使企业获利最大;二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有一个临界点问题,这个临界点可用来作为是否转移的参考依据。(3)人的流动筹划法。包括个人改变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变其居所两个方面的筹划,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干脆将现在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挂靠筹划法。指企业或个人原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经过一定的策划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也能符合优惠条件,如本来不是科研单位或科研所需要的进口仪器设备,通过和某些科研机构联合,披上科研机构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业享受减免税。

只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就有纳税人对其进行利用。在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因为不知道而错失良机。(2)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应尽量利用,没有条件或某些条件不符合的,要创造条件利用。(3)应尽量保持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争取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批准,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3,漏洞平台的运用

漏洞平台是以漏洞的存在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或空白之处(1)机构设置与配合以及税收地域管辖是相对漏洞较多的领域。如我国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增值税属于共享税,由国家税务系统进行征收,但地方税务系统往往捷足先登,将纳税人定格为营业税纳税人,这是一个税收结构设置与配合上的空白;(2)机构所在地的判定标准是依注册地、还是管理中心或经营地存在不确定的地方(3)税法总纲虽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办法。如电子商务的研究近几年刚兴起,这方面的税收问题是个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这些空白,大规模地发展网上电子交易,从而省去大量税款。

利用漏洞平台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财会人才,只有专业化人员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进行筹划;二是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只依据税法而不考虑征管方面的具体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会太高;三是要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没有严格财会纪律便没有严肃的财会秩序混乱的财务状况显然无法作为筹划的实际参考另外又因为利用税法漏洞和空白一样具有隐蔽性,一次公开的利用往往会导致以后利用途径被堵死‘四是同样要进行风险—收益的分析。

4弹性平台的运用

有税收,便少不了税率:有税率,便难以避免税率幅度的存在。弹性平台筹划主要集中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上。在资源税的弹性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由于税额因矿产资源的优惠悬殊而跨度巨大,这就为利用税额幅度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如原油税额为每吨8元一30元,黑色金属原矿竟然达到了每吨2元一30元,有色金属原矿更达到了每吨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纳税人想办法在跨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低切入点。

在运用弹性平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弹性平台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虑到征税方,因为弹性平台的筹划要达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实现税率低,税负轻、优惠多惩罚小,损失相对较少的目的。

5规避平台的运用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3

关键词:新经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当前劳动力素质较低,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结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形势不断影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必须要将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一、新经济下中小企业的现状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二、新经济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盗恳彩怯邢薜模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三、如何优化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

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

在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还需完善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四、结束语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差强人意,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缓慢,更多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不足,所以现在需要国家抓紧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再配合政府的资金扶持,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做到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叶志东.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

[3]庄家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1.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4

一、纳税绮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筹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

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2.优惠平台的运用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是伴随着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而产生的,符合国家税法的制定意图,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引导。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利用筹划法。即给予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以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国家对某些生产性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地改变生产经营范围,使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获得税收上的好处。(2)临界点筹划法。一是价格和产量的数值确定在什么位置以寻找最佳节税临界点,使企业获利最大;二是企业和个人所得税都有一个临界点问题,这个临界点可用来作为是否转移的参考依据。(3)人的流动筹划法。包括个人改变其居所和公司法人改变其居所两个方面的筹划。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或者选择在优惠地区注册或干脆将现在不太景气的生产转移到优惠地区,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挂靠筹划法。指企业或个人原本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但经过一定的策划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行业。使自己也能符合优惠条件。如本来不是科研单位或科研所需要的进口仪器设备。通过和某些科研机构联合。披上科研机构的合法外衣。使自己企业享受减免税。

只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就有纳税人对其进行利用。在利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获取税收优惠以免自己本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却因为不知道而错失良机。(2)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应尽量利用,没有条件或某些条件不符合的,要创造条件利用。(3)应尽量保持和税务机关的关系。争取税务机关的承认。再好的方案。没有税务机关的批准。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经济利益。

3.漏洞平台的运用

漏洞平台是以漏洞的存在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税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或空白之处:(1)机构设置与配合以及税收地域管辖是相对漏洞较多的领域。如我国营业税属于地方税种。增值税属于共享税,由国家税务系统进行征收,但地方税务系统往往捷足先登,将纳税人定格为营业税纳税人,这是一个税收结构设置与配合上的空白。(2)机构所在地的判定标准是依注册地、还是管理中心或经营地存在不确定的地方。(3)税法总纲虽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操作办法,如电子商务的研究近几年刚兴起。这方面的税收问题是个很大的空白,公司就可利用这些空白,大规模地发展网上电子交易,从而省去大量税款。

利用漏洞平台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财会人才。只有专业化人员才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参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进行筹划。二是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只依据税法而不考虑征管方面的具体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功的可能性肯定不会太高。三是要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没有严格财会纪律便没有严肃的财会秩序,混乱的财务状况显然无法作为筹划的实际参考。另外又因为利用税法漏洞和空白一样具有隐蔽性,一次公开的利用往往会导致以后利用途径被堵死。四是同样要进行风险—收益的分析。

4弹性平台的运用

有税收,便少不了税率;有税率,便难以避免税率幅度的存在。弹性平台筹划主要集中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等税种上。在资源税的弹性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主要是各类矿产资源。由于税额因矿产资源的优惠悬殊而跨度巨大。这就为利用税额幅度进行筹划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如原油税额为每吨8元一30元,黑色金属原矿竟然达到了每吨2元一30元,有色金属原矿更达到了每吨0.4元一30元幅度水平。纳税人想办法在跨度允许的范围内寻找最低切入点。

在运用弹性平台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弹性平台的可操作性大小判定要充分考虑到征税方,因为弹性平台的筹划要达到目的,需要“因人制宜”。二是在幅度中找到最佳切入点。实现税率低,税负轻、优惠多惩罚小,损失相对较少的目的。

5规避平台的运用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5

关键词招商优惠政策间断―平衡理论

一、从62号文到25号文的转变

2014年11月27日,国发〔2014〕62号文,要求对地方政府、各部委制定的税收、非税收入、财政支出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2015年5月10日,国发〔2015〕25号文,明确国家统一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要逐项落实到位。从62号文到25号文出台仅经过了短短164天,政策的风格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政策导向相悖的变化?通过解读这两个文件出台背后的深意,能有助了解这一变化的原因,也有助于厘清其转变的过程,从而把握未来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的走向。

二、间断―平衡理论模型

(1)理论内涵。间断―平衡模型是研究政策非渐进性变迁的重要模型。政策过程通常都具有稳定性,期间会产生许多微调现象,但一般都会呈现线性的变化。然而偶尔也会出现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迁,使得政策出现停滞和间断这类非线性的变化。鲍姆加特勒和琼斯提出“间断―平衡模型”就是用于解释在政策实践中的此类现象,为长期政策稳定过程中伴有偶尔急剧变迁提供了解释框架。

(2)理论分析框架。鲍姆加特勒和琼斯将问题界定和议程设置作为政策变迁研究的起点。制度结构和观念对政策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制度结构和支持该结构的观念,共同维持政策的平衡。当制度结构和观念发生变化时,政策平衡被打破,政策间断发生。制度结构影响政策的议程设置,而观念则关系到对问题的界定。问题界定和议程设置相联系,对问题的界定直接影响该问题能否进入公共议程。鲍姆加特勒和琼斯用问题界定和议程设置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解释政策的非线性变迁。

三、分析与论证

(1)问题界定:两个文件出台的政策图景。62号文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而制订出台的。目的是在于全面清理并规范我国地方政府,各级部委为吸引企业投资,发展经济而实施的各种税收、非税或财政支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件中多处出现了“严格”、“严禁”、“坚决”等字眼,政策的行文措辞到实际内容都可谓强硬,体现了中央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布局中既往粗放式发展路径加以规范的决心。言简意赅不到400字的《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即25号文明确针对62号文所涉及的内容,分别从过去已出台政策、以后新出台政策和正在开展的专项清理工作的时间点上留出了缓冲空间。62号文的一刀切,让所有跟招商有关的各方面都很纠结。25号文出台,让各地看到还有缓冲的余地,文件中出现了“稳妥”、“过渡期”、“不溯及既往”等相对温和的用词。25号文出台背景也应和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为了经济平稳发展的需要,逐步有序、分类调整原有优惠措施,使其对地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成了25号文出台的重要因素。

(2)议程设置:文件出台的政策场域和政策议程变化。62号文和25号文都是由国务院,由于是涉及财政优惠政策的清理与执行,因而牵头部门都是财政部。62号文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财政部审核汇总后专题请示国务院。各地实际操作中,基本都是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工作的布置指导、统筹协调和审核汇总,同时会同税务部门牵头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审核。政府其他委办局负责落实各自条线区块的政策核查。事实上,这恰恰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政策场域,囊括了从国务院到各职能委办局、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进而可能影响政策议程设置,也为后来25号文叫停62号文提供了政策非线性变迁的可能性。今年上半年,从地方到中央,各种类型的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或是招商研讨中,政府经济部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见面最热的话题就是62号文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抱怨政策简单粗暴不考虑实际工作难处;一方面苦恼于如何与企业和投资者沟通,把政策对经济工作的不利影响减小。与此同时,随着媒体对政策的报道宣传,企业对这一政策也做出了反应,很多地区出现了外资撤资、企业缩小投资规模产能转移的情况。这些变化也很快直接反映到统计数据中,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仅为7.0%,比去年同期低了0.5个百分点,利用外资金额更是大幅下降30.9%。基层的情况和呼声以及现实经济数据的下滑无疑引起了高层的关注。被广泛讨论的政策问题在子系统政治中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引起了宏观政治中政策制定者的注意,政策问题由子系统进入宏观政治。

(3)问题界定与议程设置的相互作用及政策间断―平衡变迁。在62号文出台以前,我国对各地的投资刺激措施基本都采用默许的方式。62号文是对以往较为宽容的地方投资刺激措施的一次全方位清理。该政策出台前,政府高层并没有政策吹风或是收紧以往鼓励政策的征兆或预警,政策内容本身又十分强硬。所以其伊始,围绕其的几乎就都是负面的政策图景。政策图景会对问题的界定产生影响,政策图景的变化将引起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该政策的实施引发基层的质疑,人们对这一政策系统能否有效解决问题持消极态度,采用批评式动员,推动其进入宏观政治。而此时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这一图景占据了主导地位,原有的政策平衡被打破。最终使得25号文出台取代了62号文。25号文出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稳增长和促发展的需要。由于相对人性化地将不同类型的优惠政策区别处理。在文件以后,地方政府有了明确的执行口径,企业投资者对投资政策环境的信心也逐步恢复,此前对62号文的质疑得到缓解,各地的经济招商局面有所好转。可以预见,这一符合当下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又能对以往招商引资乱象加以规范的政策文件很可能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招商优惠政策的总基调,相关政策变迁可能会进入相对平衡期。

四、结论

62号文的出台是一种对以往各地资源分配偏执与失衡的纠错,但这一纠错的政策尚存诸多不足,因而出台了25号文对其纠偏,如此才会出现近期我国招商优惠政策的非线性变化。总体而言,未来我国对投资优惠措施的总体态度将会是审慎的宽容态度,在稳定经济的前提下逐步将各地的投资优惠政策法治化、规范化将是大势所趋。

(作者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作者简介:殷梦瑜(1986―),女,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mpa研究生1班。]

参考文献

[1]顾建光,王树文.公共政策分析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保罗・a・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杨涛.间断―平衡模型:长期政策变迁的非线性解释[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6

 

关键词:纳税筹划 平台 减轻税负 理财效益

   纳税筹划亦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义务人在遵守、尊重所在国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义务人的权利,旨在实现纳税最小化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时的谋划与对策其实质是节税。但作为纳税筹划本身而言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片面的行为如何为企业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加以合理运用是企业财务决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纳税绮划平台的构建原则

   纳税筹划平台是企业理财过程中税务筹划的基础和操作空间。目前常用的有价格平台、优惠平台、漏洞平台、弹性平台和规避平台。要成功构建纳税筹划平台.必须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筹划方法并且要符合以下原则:

   1.政策主导

   纳税筹划是对税收政策的积极利用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由税收政策主导税收的筹划活动。离开税收政策谈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空谈不顾税收政策导向开展纳税筹划必定一事无成。试想面对高污染、高能耗、长线产业、夕阳产业、换代产品以及其他税收上实行限制政策的产业、产品税收筹划又能有多少作为,

   2.合法有效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节税行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应当合法至少不违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然的违法偷税行为比较容易辨别,而对税法已有反避税规定的避税行为应视同偷税处理则认识不清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正确认识并划清与违法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筹划。同时开展纳税筹划要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效益。在税收利益上既要考虑节税带来的直接效益也要考虑减少或免除处罚带来的间接利益:既要考虑纳税筹划的直接成本也要考虑纳税筹划方案比较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3.切实可行

   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加之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的主客观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在纳税筹划方面找不到万能、现成的通用方案每个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地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开展有的放矢的纳税筹划活动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应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在操作上行得通

   4.全面权衡

   决定现代企业整体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不能为筹划而筹划而应从企业的社会形象、发展战略、预期效果、成功机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权衡。

  二、纳税绮划平台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颐

   纳税筹划始终贯穿于财务决策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和财务核算等过程中正确运用纳税筹划平台.科学地进行纳税筹划以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价格平台的运用

   价格平台的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及买卖双方均有权力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所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价格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是自愿的别人就无权干涉这是一种合法行为。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商品交易的筹划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利润或收入以实现从整体上减轻税收负担。如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低税率的关联企业销售产品时,有意压低产品的售价,将利润转移到关联企业《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筹划。通过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购销价格进而影响产品成本来实现纳税筹划.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零部件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其获得较高的利润《3)利用提供劳务的筹划。通过高作价或低作价甚至不作价的方式收取劳务费用.从而使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根据需要进行转移和纳税筹划哪一方有利便向哪一方转移最终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f4)利用无形资产的筹划。通过无形资产特许使用费转让定价以此调节其利润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有些企业将本企业的生产配方、生产工艺技术、商标或特许权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一些关联企业,其报酬不通过技术转让收入核算,而是从对方的企业留利中获取好处;(5)利用租赁业务的筹划。通常有利用自定租金来转移利润、利用机器设备先卖后租用、利用不同国家不同的折旧政策等而进行纳税筹划

   价格平台作为各种筹划平台之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纳税人在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运用价格平台进行纳税筹划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设立一些辅助的机构或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安排这种安排是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费用的,在纳税人生产经营还不具备一定规模时筹划所能产生的效益不一定会很大。二是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如果纳税人确定的价格明显不合理.税务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而言.税务机关调整的价格比正常价格略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纳税人不幸被调整不仅没有筹划效益.还会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还包括进行筹划所花费的成本。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为了避免运用一种方法效果不太明显以及价格波动太大的弊端,纳税人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筹划。这样.每种方法转移一部分利润.运用的次数多了.只要安排合理.也就能达到满意的经济效果。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7

关键词:霍尔果斯;边境合作;政策分析

一、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发展定位

霍尔果斯贸易区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内担当着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经济支撑的物质基础,对外连接中亚各国和俄罗斯地区,贯通了东亚、中亚各地的经济发展脉络,打开了我国向西发展和交流的发展大门。经过国家领导人之间达成战略发展协议的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开创了东中亚国家和地区和平合作、经济交流发展的先河,形成了以边境合作打造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的贸易区域,力图打造以新疆为重力支撑的国际物流港、商业交流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交通枢纽等多个综合立方体,为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二、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的优惠政策与国内四大自贸区的比较

(一)税收

四大自贸区:研究完善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研究完善适用于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的税收制度。其中,广东自贸区还有在税收服务方面提供随身易电子办税服务、全天易自助办税服务、开票易电子发票服务。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减免。对进入合作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和自用设备,视同货物出口,实行增值税退(免)税政策。对由中方境内进人中心的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除外)建设物资和中心内设施自用设备,视同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二)跨境融资

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二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力度。三是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四是加快推进金融创新。

(三)海关政策

一是进出口优惠政策。二是关税优惠政策。三是进出中方区域管理。中方区域与境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转关进出的货物,按照保税货物监管的相关规定实施监管。境外货物入区保税;货物出区进入境内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

三、四大自贸区相关优惠政策对比

(一)政府支持方面

四大自贸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审管职能分离。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放审批权限。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施备案制管理,支持企业及个人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政府对开发区建设、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财政补助和贴息。政府土地利用编制向开发区倾斜。

(二)税收政策方面

四大自贸区:研究完善促进投资和贸易的税收政策。研究完善适用于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的税收制度。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对由中方境内进人中心的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除外)建设物资和中心内设施自用设备,视同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三)金融政策方面

四大自贸区:一是优化银行管理。二是放开民营资本。三是扩大金融开放水平。四是推进租赁业务制度创新。五是放开境外投资与理财。六是创建面向国际的市场平台。七是开展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二是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力度。三是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四是加快推进金融创新。

四、利用霍尔果斯优惠政策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一)引进落实四大贸易区优惠政策

国家给予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财政、金融贷款融资等方面,在其他贸易区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应用实例。鉴于新疆地处内陆深处,地域广袤,与其他贸易区相比,信息流通相对滞后,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管理的区域特色,国家对于霍尔果斯贸易区的园区优惠政策各项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地,导致目前的政策实施现状依旧停留在建设初期的角色。所以,对于霍尔果斯贸易区管理政府来说,要以政府为主导,根据口岸经济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置专项管理和政策研发小组,协调当地海关、工商、财政、税收、边境管理等相关系统,形成贸易区管理合力,夯实贸易区优惠政策落地实施基础。

(二)提升贸易区管理水平,放活地方发展

自主贸易区的最大特色在于最大程度的调动和流通市场上的流动资源,提升经济投入产出比。尽管新疆在地理区域方面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周边接壤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但既然建立了霍尔果斯国家经济开发区和贸易区,地方管理政府就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角度,要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实施力度,最大程度简政放权,活跃市场。同时要充分整合优化兵团和地方政府管理的执行方式,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整体整体管理能效。

(三)加大贸易区税收优惠力度,提升便利服务水皮

霍尔果斯贸易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主要面对中亚和俄罗斯国家和地区,受众区域相对受到区域限制,对于中亚国家来说,通过新疆贸易区与中国开展贸易交流也只是他们对外贸易的一小部分。同时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更多的建立在国家主导层面上,内部的经济流动要素、促进经济竞争的要素较少,所以贸易区内形成规模效应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新疆贸易区管理政府要连同国家一起,继续加大税收、财政优惠力度,继续优化贸易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和海关检验检疫技术,提升便民服务水皮,推进霍尔果斯开发区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创新外币管理新模式

利率是市场化是推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改革的重要举措。霍尔果斯贸易区,连接中国、中亚各国和俄罗斯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尽管交易区域较小,但涉及多国交易需求,同时园区内又没有统一的货币结算中心,所以在交易结算环节存在流程冗余、效率低下的初级现象。因此,结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行模式,在霍尔果斯贸易区内加快推行利率市场化,放开货币兑换方式和兑换比例,放宽个人对个人外币兑换管制。依靠多种金融管理工具,进一步放宽外币现钞管理政策,同时建立国内外银行域内深度合作,扩大合作银行储蓄卡、信用开使用深度和广度,逐步建立贸易区内采购本外币快捷采购结算平台,创新本外币管理新模式。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8

(一)国家沿边开放政策

为提高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水平,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针对沿边地区特点的开放政策,其中边境贸易优惠政策构成了我国沿边开放政策的主体内容。1.边境贸易优惠政策。边境小额贸易税收优惠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家对沿边地区实施的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实施进口税收减半征收政策(1996~2008年)和以专项转移支付办法代替进口税收减半征收政策(2008年至今)。具体内容如下:1996~2008年。199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定口岸进口的商品除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和烟、酒、化妆品等商品外,1996~1998年,减半征收进口关税和产品税;1998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继续实行“两减半”政策。2008年至今。2008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指出,自2008年11月1日起采取专项转移支付办法替代此前边境小额贸易进口税收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的政策,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专项用于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能力建设。边民互市优惠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不断提高沿边边民互市进口商品免税金额。1996年,《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边民互市进口的商品,不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免征进口税,超过人民币1000元的,对超过部分按国家税法征收进口关税和产品税。1998年,《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提高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进口免税额度至3000元;2008年,《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再次将免税额度提高至8000元。2.支持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为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对其进行有偿、无偿、贷款贴息;设立援外合资合作基金;建立对外承包工程风险保函贷款贴息等。3.口岸建设优惠政策。2009年3月31日,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边境维护和管理,其中包括边境一类口岸运转、通关条件改善、边贸仓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4.人民币结算退税政策。2010年3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边境地区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准予退(免)税试点的通知》,规定以一般贸易或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从陆地指定口岸出口到接壤毗邻国家的货物,并采取银行转账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可享受应退税额全额出口退税政策,明确限定可享受政策的口岸。2010年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了境外结算的区域和扩大了贸易方式,提出实行试点企业备案管理制度。

(二)国家对云南沿边开放颁布的优惠政策

1.云南省人民币结算准予退税试点。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试行退(免)税的通知》,决定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结算退税政策自2004年1月1日起在云南进行试点。试点第一阶段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执行70%退税率。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试行退(免)税的补充通知》,决定从2004年10月1日起,对云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以人民币银行转账方式结算的,应退税额由以前的退付70%,上调为100%退付;对以现金方式结算的,仍维持按应退税额40%退付的规定。自2004年10月1日起至第二阶段执行100%退税率。2.国家支持云南省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政策。2011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并分别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与产业政策等方面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见表1)。

(三)云南省沿边开放相关配套政策

为加快沿边对外开放,云南省自2000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关于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扶持政策措施的意见》(2005),采取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资金支持方式,专项支持到境外投资办厂,到境外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各类活动,对境外企业实行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境外投资经营,中方分得的税后利润,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至2010年,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减按15%的税率计征企业所得税。第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2008),提出扩大开放的工作重点,其中针对边境贸易提出了提升边境贸易水平的要求,提出用好用足国家边境贸易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双减半”政策。探索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园区的新模式,建设一批边民互市示范点,扩大与相邻国家边民的贸易往来。第三,《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年1月),提出云南将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提升对外经贸水平,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内经济合作;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2012年2月),提出努力构建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以周边国家为基础,积极推动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加快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若干意见》(2012年6月),明确提出要下放4个审批权限、出台15个支持政策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独立的管委会制度且拥有独立财权等,要使9个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政策和投资洼地”。此外,云南省还颁布了以下一系列政策支持沿边开放工作,见表2:

二、云南省沿边开放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9

在台湾税法理论中,税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法,是指立法院通过的有关稽征各种税捐的法律。如税捐稽征法、所得税法等;广义的税法,除狭义的税法外,还包括基于税法授权而定的行政规章、行政解释、司法判解及国际间租税协定等(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本文论及的台湾土地税法从广义。台湾所有税目划分三大类(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1)“国税”。包括所得税、遗产及赠与税、关税、货物税、证券交易税、矿区税。(2)“省(市)税”。包括营业税、印花税、使用牌照税、港工捐。(3)“县(市)税”。包括地价税、田赋、土地增值税、房屋税、契税、屠宰税、娱乐税、教育捐。土地税以土地为征税对象,主要包括地价税、田赋及土地增值税等三种税,为“省级”之地方税(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关于土地税收的法律法规有《土地法》(第四编:土地税)、《土地法施行法》(第四编:土地税)、《土地税法》、《平均地权条例》、《土地税减免规则》等,几乎履盖了土地市场的各个环节,有力配合了台湾土地政策的推行。

依据台湾土地税收的法律法规,在台湾,涉及土地的税赋共计有:地价税、田赋、土地增值税、空地税、荒地税、契税、工程受益费、遗产税、赠与税、财产交易所得税及印花税等(注:(台)陈铭福著《房地产税法实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1年5月版,第8页。)。

1、地价税。地价税是台湾最基本的土地税,是按土地价格征收的一种税。在台湾,有些土地规定有地价,有些土地尚未规定地价,而地价税只对已规定地价的土地征收。但规定地价土地并不都征收地价税,如都市土地依都市计划编为农业区及保护区,限作农业用地使用时征收田赋。这在《土地税法》第22条与《平均地权条例》第22条中有详细规定。为征收地价税,台湾各地有专门的地价评议委员会负责评议有关地价事宜,并制定有《地价评议委员会组织规程》。地价税纳税义务人一般是土地所有权人,土地出典时是典权人,政府放领土地的是承领人,以及承垦政府土地的人。若土地所有权属于公有或公同共有者,以管理机关或管理人为纳税义务人。若为分别共有者,地价税以共有人各按其应有部分为纳税义务人。另外,在特殊情形下由土地使用人代缴(注:(台)《土地税法》,第4条。)。地价税运用累进税率及加征空地税的方法来调整土地分配,促进土地利用。它们是:(1)一般累进税率,共七级。未超过累进起点地价时按基本税率千分之十五征税;超过累进起点地价在百分之五百以上者,以每超过百分之五百为一级距,每一级距内各就其超过部分,逐级加征千分之十,以加至最高税率千分之七十为止(注:(台)《土地税法》第16条,(台)《平均地权条例》第19条。)。(2)优惠税率。对自用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保留地、公有土地采优惠税率(注:(台)《土地税法》第17、18、19、20条。)。(3)加重征收。对超过期限未建筑使用的私用空地加征空地税(注:(台)《土地税法》第21条。)。另外,对地价税、田赋、土地增值税的减免事项台湾制定有专门的《土地税减免规则》。

2、田赋。台湾田赋制度的存在,已有长久的历史,在以后相当时期,仍将继续存在。台湾为使税法完整,人民查阅便利,乃将田赋之征收,订入土地税法,正式定为土地税之一项目(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田赋系指土地作农业用地使用期间征收的一种赋税。征收田赋之土地一般是非都市土地,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限作农业用途使用,一是未规定地价。但都市土地(一般规定有地价)也有征收田赋之情形(注:(台)《土地税法》第22条。)。田赋纳税义务人与地价税相同,另在特殊情形下,土地使用人为代缴义务人(注:(台)《土地税法》第4条。)。田赋税率按征收稻谷土地,不产稻谷土地、出租耕地、废耕土地而有不同的征收办法,主要有实物征收和折征代金。废耕私有荒地逾期未复耕的,要按原税额加征一至三倍的荒地税(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

3、土地增值税。已规定地价之土地,于土地所有权移转时,其移转现值减除原规定地价或前次移转时申报之现值,再减除土地所有人为改良土地已支付之工程受益费、土地重划费用等全部费用后,就其余额,亦即土地自然涨价部分,课征土地增值税。政府出售之公有土地、因继承移转之私有土地、及私有土地赠与政府供公共使用者,均免予课征。纳税义务人是:土地有偿移转时,以原所有人为纳税义务人;土地无偿移转时,以取得土地所有权人为纳税义务人;土地设定典权时,以出典人为纳税义务人。土地增值税税率有一般累进税率(共三档:40%、50%、60%)、自用住宅优惠税率、改良利用优惠税率(改良荒地与重划土地)、被征收土地优惠税率、另行购买土地退还原缴土地增值税及土地投机加重税率(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

4、其它土地税。空地税,顾名思义即是对空地课税,亦即对于空地,除了课征地价税之外,另行课征空地税。所谓空地,系指已完成道路、排水及电力设施,于有自来水地区并完成自来水系统,而仍未依法建筑,或虽建筑使用,而其建筑改良物价值不及所占基地申报地价百分之十,且经直辖市或县(市)政府认定应予增建、改建或重建之私有建筑用地。应征空地税的土地,按该土地应纳地价税基本税率加征二至五倍的空地税。荒地税,顾名思义即是对荒地课税,亦即对于荒地,除了课征地价税(田赋)之外,另行课征荒地税。所谓荒地,指凡编为农业或其它直接生产用地,未依法使用者,为荒地。应征荒地税之土地,按该土地应纳田赋基本税额加征三倍之荒地税。另外,台湾还开征工程受益费、遗产税、赠与税,契税等。

二、台湾土地税立法的特点

基于以上台湾土地税立法的基本内容及根据台湾现行土地税法体系,台湾土地税立法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政府统一立法,权威性高。在台湾,土地税收立法同一般国家的发展模式一样,起初都散见于《土地法》、《土地法施行法》、《平均地权条例》、《田赋征收条例》等十余种法规中,法令纷歧繁复,对于征纳均甚不便,而且容易引起流弊。为使税法推行土地政策与行政法规相分离,有利征收,便利纳税,台湾于1977年将十余种法规中有关土地税的规定,整合成为一部完整而统一的《土地税法》。

2、法律条文精巧细致,可操作性强。台湾除有统一的土地税法外,还有《平均地权条例》、《土地税减免规则》等,涵盖了土地市场的各个环节。法律条款周全细致,但又不失精简,不仅有利于居民纳税,也方便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

3、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显著。如空地税,对能建筑土地,限期不使用则要征收空地税,即加征2~5倍的地价税基本税额。如此高的税负使土地所有权人要么尽早使用土地,要么转让给有能力利用土地的人,从而杜绝出现“晒地”现象。又如《土地税法》第38条规定:“私有荒地或空地,……经改良、利用或建筑使用而移转所有权者,就其应纳土地增值税额减征百分之二十。”即对改良土地的行为给予鼓励。这些规定加强了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使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

4、土地税法的社会政策性显著。台湾土地税法在体现其土地政策方面自不待言,台湾土地政策的成功推行其土地税法功不可没。在台湾,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存量土地寥寥无几,可开发增量土地日渐稀少,导致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另外,在土地私有制度下土地占用的垄断排它性,势必使土地向富者集中,而贫者将失去更多土地。基于此,为推行“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注:(台)王文甲著《土地政策》,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78年9月修正版,第61~73页。),基于税收的职能因素,台湾非常注重通过税收来调节人地关系的失调现象。如地价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目的便在于实施平均地权政策(注:(台)高永长著《现行税法概要》,三民书局印行,1981年9月版,第3~4页,第4~7页,第349页,第351页,第367~368页,第351页。)。

5、土地税法与土地法及相关法律相衔接。台湾的《土地法》第四编为土地税,《土地法施行法》第四编为土地税,土地税法是土地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统一而相互衔接配套的土地制度体系不仅有利于税务征管,方便居民纳税,而且有利于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管理,有利于推行土地政策。

三、台湾的土地税立法给大陆的启示

在现阶段,我国土地税法的总体状况与土地市场的发展要求显得很不适应,已不能发挥税收应有的功能,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导向不力,并连带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健全我国土地税立法已势在必行。虽然大陆与台湾实行的是不同性质的土地制度,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完善大陆土地税立法时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更快更好的完善大陆的土地税立法。

总的来说,台湾的土地税立法给我们以下启示:

1、统一土地税收立法,提高立法规格。现行的三部土地税法,即《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是由国务院颁行的典型的行政管理法规。一方面,立法分散,层次低,权威性不高;另一方面,条文过“粗”,涵盖不足,可操作性差。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做法,我们应考虑由全国人大制定一部统一的“土地税法”。该部法律要对我国现行的土地税法及相关规范性法律进行整合重构,依循地产市场运行过程和市场行为,结合我国的土地国情,科学地设置税种税率。法律条文应“宜细不宜粗”,增强可操作性。

2、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在制定《土地税法》或完善现行《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时,充分贯彻税收效益原则,强化税收的经济职能。这也是国家在调控土地市场方面由直接干预为主间接调控为辅向间接调控为主直接干预为辅转变的现实需要。如要开征空地税,促进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人尽早开发土地,或将土地(使用权)移转给有能力开发的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土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3、在制定《土地税法》的同时要完善具体税种法。现行土地税种法存在诸多不足,如土地增值税,由于设计不当,增值额计算不科学(注:《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4、6条。),调节力度有限。又如耕地占用税实行幅度税率,其最高档税率仅为10元每平方米(注:《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5条。),其保护耕地资源的作用已大为削弱。

平台经济相关税收政策篇10

[关键词]物流业;税收政策;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B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物流业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为加大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力,现在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支持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物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仍显不足,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步伐。

一、物流业发展及其相关税收政策的现状

(一)物流业发展现状

当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各行各业都有物流存在的痕迹,不知不觉中物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准。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7.6万亿元,全国货运量450.2亿吨,快递业务量206亿件。物流业在吸纳就业、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物流成本从占GDp20%降低到16%,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然相对较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更是有显著差距。虽然我国当代物流业已经取得了跨越性进步,但发展速度依然落后于发达的欧美地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对当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与物流相关的税收政策

我国物流业被划分运输和服务两种类型,并按照这两个类别所对应的不同税目、不同等级税率上缴增值税。物流业各环节涉及到的税种较多,各个环节的增值税税率等级各不相同。现行物流业的相关税收政策主要有:2016年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2015年出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针对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有一项,即2015年8月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随着物流业的逐步发展,物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导致的物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逐渐凸显,我国政府对于物流业的发展缺少相关政策的引导和鼓励,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步伐。

二、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问题

(一)物流企业的税负重

当前,对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营改增之后,装卸搬运和货物运输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比征收的营业税税率高出8%;现行物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过高,已经达到25%,而且内资物流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外资物流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相比要高出9%,并且“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内资物流企业也不具备享受资格,对于合并交纳企业所得税内资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也不能享受;而对于物流企业税负较重的房产税问题,缺少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显示了我国现代物流业不能很好的享受到税收政策的支持,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减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物流业的发展,更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我国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帮扶与鼓励。

(二)没有形成关于现代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目前,由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分布散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物流业的相关纳税人并不能有针对性的了解各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将能够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用到确实有用的地方,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进而导致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对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削减的作用,不能切实地实现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实施的目的,没有用尽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影响了相关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不能得到更全面的实施,并且无法真正充分地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三)单调的税收优惠方式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税收优惠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形式是我国税收优惠的状态。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降低税率征收和“免征”这种既简单又直接的方式。对投资抵免、亏损弥补等减少税基从而产生税前优惠的优惠方式采用较少。因此,物流企业不能享受到全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当局偏重于税后环节优惠,针对税前环节的优惠政策较少,尤其是注重创新物流技术,改造物流设备的物流企业在税前的研发投资没有任何的税收政策支持,不利于调动物流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更不能带动物流行业往绿色物流方向发展。

三、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关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性建议

(一)加大支持物流业的力度,采取税收优惠措施

与其他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相比,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显得滞后许多,他们不仅把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而且也是税收优惠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之一。早在2008年德国就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为15%,成为较低税率的佼佼者之一,进而促进了德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文明海外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捆绑了整个荷兰的经济命脉,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由其所创造的;为了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者涌入荷兰,他们不惜一切,甚至采取了利益竞争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在所有权转让、股权和股息的资本收益方面,只要达到要求的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法国为吸引各国优秀的物流人才,针对非本国职工,提出减免部分或全部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韩国的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更是诱人,只要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所得税达到标准规模的,就可以享受三年免税和两年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新加坡针对物流业的征收方式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因为货物劳务税具有增值税的性质,征税的过程当中有效地规避了全额征税中的营业税存在的问题;美国华州政府从1997年开始就对于仓储物流业以及物流业建设的谷仓或仓库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只要容量达到标准的(容量高于100万蒲式耳、谷仓容量或建筑面积不低于20万平方英尺),就可以依照法律程序享受免征使用税和销售税的优惠政策。同时提出,对于后期仓储物流企业的扩张以及物流企业改扩建的问题,只要容量或面积满足上述标准的,同样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待遇。

结合以上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应该在出台或制定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的物流税收优惠政策;物流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不仅要相应地降低物流业所得税税率,还要合理规划物流业的税收抵扣政策,同时要继续完善物流业的营改增方案,解决营改增后出现的个别税负过高的问题。对于物流用地涉及到的房产税需要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相关税收减免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物流业税收优惠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关于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实时更新,为了使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相应地税收优惠政策,也为了纳税人能及时详细的了解到有关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我国政府应该进行归纳,整理有关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像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一样明确界定物流业的相关概念。明确规定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首要地位,并给予高度重视。新加坡的物流业之所以能够伫立于世界榜首,原因之一就是新加坡有针对性地为鼓励物流业的发展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实行“核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计划”,欢迎各个国家的国际知名物流公司把新加坡作为物流中心,只要满足新加坡政府核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标准,就能享受货物劳务出口零税率,物流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或从保税仓库进取货物就免征货物劳务税。我国可以将新加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计划应用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去,建立一套完备的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通过整顿、合并和改善我国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对物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查缺补漏,尽快的完善我国物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使税收优惠政策真正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特性,避免出现税收优惠政策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三)改良税收优惠方式,扩大税收优惠范围

西方发达国家为鼓励物流业的优先发展,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荷兰物流业的科研费用不仅可以税前列支而且物流技术转让费也可以得到减免,物流企业实行的相关税收协定,有利于减免各项扣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马来西亚对物流企业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进口其他国家先进物流设备标准的,就可以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申请免征销售税和进口关税。对于新建立的综合性物流公司,可以享受收入的70%免征所得税,但不是无止境的,限期5年。泰国对物流企业进口设备也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8年的免征关税和公司所得税优厚待遇。

我国应结合荷兰、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验,政府对于现代物流企业在进口先进物流设备和研发物流技术等方面增加更多的税前优惠政策,采取“两条腿”并举的税收优惠政策,即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同时进行,在直接减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间接减免的作用,大力改良物流业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方式。在降低税率、加成折旧和延期纳税等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投资抵免、亏损弥补和加成摊销等方式的税收优惠。在物流企业经营成果上,把年度减免转变成针对进口先进设备、研发物流技术的减免,注重现代物流企业在成立初期和经营过程中的税收优惠,降低物流企业起步阶段的投资和经营风险。我国可以告别单一的税收优惠方式,全面实行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并举的方式,通过降低物流企业成本和减轻税负等方面来增加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促进物流业发展,就要加大用地等政策支持,结合营改增创新税收扶持,使税收政策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适当的调整,提高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让其逐步转变为主导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助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小红.“营改增”试点背景下煤炭贸易及物流业的税收政策问题分析[J].财经界,2014(9):252,259

[2]王瑜敏,徐宣建,周晓斌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财税政策研究――以乐清市为例[J].科技与企业,2015(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