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十篇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十篇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7:35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1

*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于进一步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依法治省决定和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司发通[*)036号),就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盲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国,关键在法治,基础是教育。法制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整体布局中,并切实予以加强。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推进依法治教,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我省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削弱思想品德和政治法纪教育工作,有的学生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法制教育时间、课时落实不够,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各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出发,抓住机遇,真抓实干。要改变法制教育零打碎敲的局面,整体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和教师整体法律素质,使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师法律素质。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计划,并和普法办共同对各级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进行分期分级法制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管理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普法教育讲师团。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员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并把此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教委和省司法厅要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教材。力争从20*年起,中小学法制课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上岗证书由省教委和省司法厅统一制发。

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完善法制教育计划,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公民、政治课中加大法制教育份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法制教育,切实解决法制教育进课堂问题。教育内容要密切结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既要避免抽象,又能使学生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原理。

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育与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晚会、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征文和“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自学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法制实践中受教育。要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青年志愿者”、“大中学生社会实践”、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和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继续重视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聘请法制辅导员、建立法制学校、家长学校、警校共建、社区法制教育中心、结对帮教,开展社区教育等载体和制度,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三)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促进学校依法管理

大力宣传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规、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依法治校领导机构,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规范学生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为人师表。加大依法治校考核力度,使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力度。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突出问题,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2

今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五年,为贯彻落实《xx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工作实施意见》(xxxx〔2010〕2号),进一步抓好我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各项工作,做好各项准备迎接今年省、市检查组对我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检查验收,现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对我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检查验收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五五”普法依法治理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法治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机构落实,普法工作目标明确,抓落实。有计划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普法经费落实到位,积极征订普法学习资料。

3、组织开展干部师生学法活动,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学法用法考试,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4、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5、贯彻落实《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相应的意见或实施方案;聘有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组织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整治活动,积极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育人。

6、教职工自觉守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学校法制教育形式丰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三、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1、动员部署。3月,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和措施,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2、开展自查自检。3月至4月上旬,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按照本通知要求逐项自查自检,查缺补漏,抓紧完善。自查工作要在4月上旬前完成,并在自查自检的基础上,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写出总结报告,于4月10日前分别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和自查报告报市教育局办公室,并整理好“五五”普法相关资料、档案备查。

3、组织检查。4月至5月,市教育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检查验收组,赴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进行;同时做好迎接省于5月至6月派出的检查验收组的各项准备工作。

4、认真总结。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要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先进经验,逐级做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准备工作,届时按要求将拟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单及材料报市教育局办公室,市教育局将对推荐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报依法治市办公室。

四、基本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这次总结验收不仅是省、市对我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成果的检验,也是推动我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的各项工作。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社管局),市直学校要结合《验收指导标准》做出具体安排,把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头,保证各项任务有人

抓有人管。认真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3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4

我区现有青少年××余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在校中小学生××万人。自“四五”普法以来,我们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和同志关于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指示,将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培养造就新世纪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跨世纪工程来抓,作为消除不稳定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实现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立足长远,务实创新,全面推进,形成了党委总揽、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上的区属学校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在校中小学生刑事犯罪率由××年的千分之××降为××的千分之××,全区刑释解教青少年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我们的基本做法是:一、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经过多方努力,我区现已初步形成了由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法制教育网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多次听取汇报,明确提出要求,并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区各法制宣传主管部门一直把青少年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加强指导和协调。教育局把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综治部门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黄、赌、毒”等现象,着力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开展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网络初步形成。去年12月10日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综治办、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依治办、团区委、区妇联等6部门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思路,也使这一工作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

二、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已在我区各类学校广泛开展

近四年来,区依治办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各单位通力合作,相互支持,紧密配合,认真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是区教育战线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适时指导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法制教育方案,基本上做到了计划、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编写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律教材。各联校和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法律教育课程。二是法制副校长工作初步形成,今年四月下旬,由区综治办、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联合组成督查组,对法制副校长工作实行专治督查,下发了督查通报,同时由区依治办和区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法制副校长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三是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形式式样,社会反响较好。在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学校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四年来,全区各中小学校共开设法制专题讲座××多场次,发放宣传挂图××余幅。市××中、××中、××中、××中等学校基本保证了每个班有一幅法制宣传教育挂图。××中学为提高教育效果还邀请区依治办和区教育局领导进行现场指导。各乡镇、街道社区、居委相继采取了开设法制专栏,书写宣传标语,创办法制夜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来促进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如××街道办事处××居委就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节目表演,组织青少年到企业参观学习等活动,被评为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三、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如市××中,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开展法律知识演讲比赛,设立法制宣传专栏,进行反“__功”千人签名等活动,学生遵纪守规的风气明显增强,先后被评为“普法先进单位”、“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青少年学生对危害社会的各类行为辨别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如××××××。近四年以来随着法制教育的逐步深入,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积累逐渐增强,他们在增强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从而也为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和公民依法履行义务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法制副校长工作初见成效,社会反响较好

自××年组织法制副校长工作以来,区综治委和区依治办先后开展了三次大的督查活动,从督查的情况看,全区××所学校都有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这些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为我区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周边环境的改善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绝大部分法制副样长能认真履行职责,主动参与学校的有关工作,积极帮助指导制订依法治校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普法依法治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原××联校法制副校长××、××职中法制副校长××经常在学校附近夜巡,确保了学校的良好环境,得到了教方的好评。原××中法制副校长××不定期走访学校周边的居委、村委和村民,将周边矛盾纠纷排除在萌芽状态。××中法制副校长××主动为学校排忧解难,。二是绝大部分法制副校长经常深入学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讲座、征文、图片专栏、以案释法等法制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如原××小学法制副校长××精心备课,积极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讲座,全年授课达××余场次,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全省法制副校长先进个人。××联校、××联校,××小学等单位的法制副校长针对周边毒源多的情况,给学生讲授禁毒知识,指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给师生以很大的启示。三是绝大部份法制副校长能主动与各学校配合,积极发动各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四年以来共拆除学校周边非法建筑××处,查处非法经商××家,取缔或关闭电游室、网吧××个,录像厅××个,卡拉oK厅××个,桌球室××个,查处非法摊点××个,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起,查处非法摊点××个,,并对几个屡教不改、为非作歹之徒给予了治安拘留和劳教处理,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去年四月召开的全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会上,对市××中、××联校、××联校、××小学等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联校法制副校长××、××联校法制副校长××、××××联校法制副校长××、市××中法制副校长××等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全区形成了关注青少年法制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同志在前年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导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同志将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到了党委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党中央还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并列入了“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为搞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的形势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

1、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寄希望于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更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与培养,放在事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地位,放到我们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放在兴国强国的重大工程来理解和实施。

2、与时俱进,加强指导,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真正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区里将成立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小组,由区综治办、区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依治办、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单位组成,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开展工作,各学校也要与所在地党委政府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领导小组,完善有关工作制度,切实加强配合协调。定期通报和研究部署工作。

(2)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工作,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被聘任的法制副校长大都是政法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是领导干部,都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虽然不占学校编制,不拿学校工资,却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大家都象忠于自己的职责那样忠实于法制副校长工作;要象关爱自己的子女和同胞兄弟那样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象维护法律的尊严那样,维护好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具体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精心准备,结合实际讲好法制课。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以生动活泼通谷易懂的语言,寓教于乐,逐步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兴趣,确保每期和学校师生上法制课不少于二次。同时,要结合自身实践,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宣讲,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法律有一种威严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二是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使学校的管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要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协助学校制定依法治校章程,对学校原有的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规章制度要进行调整完善,努力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三是突出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努力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要摸清各学校周边环境,诸如“三室两厅”场所、违章建筑、小摊小贩等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治安隐患,及时与公安、工商、城管、国土、城建、文化、卫生等职能部门联系,协助他们处理好学校的治安问题,切实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四是要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在低年级学生中采取讲法制课、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在高年级学生中要采取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制意识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普法与依法治校相结合的形式与方法开展法制教育。组织辩论会、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违法犯罪,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以此来影响其家庭,营造好的法治环境。五是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外,法制副校长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学校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如针对学校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通过排查,及早发现苗头,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如果出现了突发事件,法制副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情法并用,及时进行处置或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进行。规范制度,是推进工作有序、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前几年,在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规范方面,我们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从整体上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和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抓紧制定或完善本地区、本单位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探索建立有关青少年学生法制素质测评,法制课质量评议,教师普法依法治教工作责任制,以及各种制度,区依治办将根据全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实际,协助教育局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不定期的督查走访。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估学校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工作好坏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及时向主管单位反映,并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因工作不负责任,相关问题不断发生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将法制副校长工作列入教育管理工作范畴,法制副校长定期参加各学校班子成员的工作会议,并享受适当的经济待遇。

4、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确保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度。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5

因此,法治建设应当从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开始,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法治化进程,那么,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在青少年中更好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初浅看法。

【关键词】法制社会依法行政普法教育

一、近年来由于多方原因,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特别是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普遍性问题:

首先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尽管各级领导都重视,但社会各界和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笔者所在市为例:团市委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努力,2010年12月3日至9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法制宣传周活动,通过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丰富多样、有针对性的法律宣传,在重点青少年群体中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但在实际运作中各有关职能部门缺乏共同支持配合,法制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法制宣传工作不能只靠普法宣传日那几天,而是一项长期不间断的工作。职能部门对法律教育工作的职责不明,缺乏统一协调的主管部门,无法各负其责,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导致对一些青少年,特别是社会闲散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教育出现真空,既没有抓到位,也缺少有效的方法。

其次学校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多数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对法制重视不够,笔者调研了本市迎宾小学、南河小学、十七中学、十四中学、四中(重点高中)等学校的课程安排,除部份学校开设的《德育》、《思想政治》课中有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到高中均无统一规范的法制教材及课程安排。二是中小学根本没有法学专业教师,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或政治课的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兼任,或者临时安排民警象征性的讲几课,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校园文化单调,学生多有厌学情绪,导致学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不良网络的侵害;四是部分学校教师对“问题”学生帮助教育不够,把后进生、双差生视为“包袱”、“害群之马”,置之不理,甚至孤立起来,助长了“问题”学生不良品行的发展;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一)、家庭是打造普法教育的基础

社会是由各个家庭组成的,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家庭成长占了主要时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早期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根本,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法制教育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都无法取代的,更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二)、党委、政府负总责,是普法教育的前提

团中央、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综治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曾经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因此各级领导更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法制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负责并层层落实,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的教育网络。切实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主管部门如各级法制办公室、司法局、各级团委、教育局等部门,由党委第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责任状。社会各界、各个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社会教育的框架体系,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政法、文化、教育、商务等主管部门要联合行动,综合执法,加大社会综合治理的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校周边的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尤其是网吧等场所,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该关的就关,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公共娱乐场所。共青团、工会、街道、等团体组织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法机关和共青团要积极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以学校教育为依托,培养知法、学法、用法、守法的好学生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课程设置中,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高教育水平,以法制教育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法制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密切学校同家长、社区的联系。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免疫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

第一、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该按照国家的“五五”普法规划,以教材为载体,把法制教育纳入课堂教育,采取生动的形式学习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处罚法》等。同志曾指出,“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而实施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会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只知读书,缺少理想和法制观念,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差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辍学现象增加,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能力,易引发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法治建设的根本。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掌握和帮助青少年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如:怎么样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问题等等。由学校组织播放法制教育电影、电视,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聘请有办案经验的公、检、法人员和律师举办法制讲座,深入浅出,以案析法,组织模拟法庭演练,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制作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墙报;与当地的公、检、法挂钩,参观监狱或者劳教所进行现场警示教育,旁听法院有关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配合司法行政主管部门上街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向家长印发宣传材料,与父母共学法,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充当小警察,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学习交通法的基本常识,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对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典型事例进行大力表扬,弘扬正气。

第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把责任切实落实到学校各级领导和师生。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把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落实到学校、班级、责任人,使各级领导有责任、教师人人身上有任务、学生有目标。还要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如专题教育制度、个别学生跟踪帮助制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度等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科学设置课程,做到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要努力实现法制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对任课教师实行专业培训。做到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法制教育质量。

第四、是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长期化、制度化。所有的好的制度都贵在坚持,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思想道德品质放在为首位,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学校老师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要真正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学校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又要更多的关爱落后学生。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之中。

总之,终上所述;青少年失足犯罪,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它不仅直接危害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开始的,学校要抓住青少年品德、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减少违法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法治化步伐的根本。建设法治社会任重而道远,不管是整体推进,还是循序渐进,青少年都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党政领导是前提,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依托,三者相辅相成,只有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把青少年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打牢,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南巡讲话

(2)2002年2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6

为深入了解我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现状,探索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省关工委和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了调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调研内容和方式,并制作印发了分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别针对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内容的两种调查问卷。2003年11月5日-12日,我们对洛阳、三门峡两市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开了调查,分别走访了汝阳县、灵宝市,深入到洛阳市涧西区城关镇第三中学、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第一小学等地,召开了有关工委、公、检、法、司、教、综治、共青团、妇联、街道社区、学校老师、学生、司法所等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4次,查看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情况

洛阳、三门峡两市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重点,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高度,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有益尝试,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增强。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洛阳、三门峡两市普遍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到当地依法治市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作为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当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年初有计划安排,年度中有检查督促,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此外,三门峡市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洛阳市在全市教育系统健全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法制工作机构;灵宝市县、乡、村及400多所学校全部成立了关工委组织,关心下一代组织机构达685个,参与工作的达3000余人,特别是灵宝市关工委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下设“一室三科三团一站”(办公室、学校工作科、法制教育科、社会青少年教育科、德育报告团、法制报告团、科技报告团、《关报》灵宝记者站)。同时,两市普遍为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抓基地,拓展工作阵地。“四五”普法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建立1—2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积极筹建,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涧西区在社区建设中,把社区有无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考核,全区已有65个社区建立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占社区总数的81%。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还开办家长法制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培训。三门峡市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9个,中学以上学校建成法制教育室685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通过参观、征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抓载体,创新形式。〖Ht〗充分发挥学校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绝大部分学校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基本上做到了“计划、教师、教材、课时”四落实。在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中,各地普遍采取了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让服刑劳教青少年现身说法、法律征文比赛、参观展览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公民道德规范进万家”、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农村青少年“三无两有”(无犯罪、无缀学、无不孝子女、青年有技术、少年有知识)等活动为载体,加大青少年法制宣传的力度。三门峡市把每年的11月份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月”,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都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四)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地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纷纷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汝阳县2003年6月以来,开展了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制定《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分宣传发动、排查治理、巩固总结三个步骤;对各中学实行综治目标管理,一票否决。明确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法制副校长为第二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把专项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学校开展“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大讨论和学生签名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并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整顿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场所。

(五)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Ht〗青少年工作涉及部门多,范围广,洛阳、三门峡两市注意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洛阳市组织共青团、综治、公、检、法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在侦查、检查、审查涉及青少年的案件中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特点,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严厉打击针对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做好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劳教、服刑的青少年进行改造、帮教;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积极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做好孤残儿童的收养登记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倡导文化、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净化青少年精神生活空间;发挥舆论、传媒优势,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大胆揭露、曝光侵害青少年权益的现象,并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效果显著。加强青少年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对青少年健康有影响的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督和服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制造、销售和经营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商品、文化制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雇佣童工的违法行为,监督用人单位执行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努力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三门峡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同有关单位的联系,促使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整顿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开展警校共建文明单位活动,强化刑释解教青少年安置帮教工作,全市共建失足青少年帮教小组167个,家长学校56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关工委组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洛阳市涧西区关工委调动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利用社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区、社区、学校关工组织协调一致,共同行动,利用假期,提出学校放假、社区开学,每学期放假之前,社区关工组织去各中小学把本社区的学生接回社区,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假期表现做好假期鉴定,开学时,再把社区内的学生送回学校。假期组织社区学生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法律知识,开展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等等,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活动,陶冶了情操,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法律意识的增强。灵宝市焦村镇万渡村关工委成员杨天资,自费购买科技、法制资料,创办了科技文化大院,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义务讲解科技、法制知

识,还走村串户,进行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戒赌,促进了该村治安状况的好转。

二、存在问题分析

各地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有待提升;三是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死角盲区,亟待加强;四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据三门峡市法院统计,2003年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6%,与去年同期27%相比,增长45个百分点;市公安局统计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增长62个百分点,受治安处罚的也略有上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青少年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有待提高。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

(一)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一些学生家长,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认识,少数部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能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依法治国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学校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调查问卷显示,目前学校对“双差生”嫌弃或歧视的占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教育观念的偏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必然反映在行动上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影响整体工作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凡是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其工作开展得就扎实有效;凡是认识缺失,工作就推拖应付,虚浮搞花架子。

(二)政策错位虽然近年来一直在强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现行各项政策导向迫使各类中小学校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法制课很难进入学校正式课堂。“四五”普法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对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要求“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但与教育部的规定产生冲突,根本不能进入教育系统制定的教学大纲,学习内容既然不在教学大纲目录,特别是中、小学,要做到“四落实”是不可能的,产生了法制课教材不统一,法制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致使法制课计划难落实,法制课时无保证。

(三)社会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诲淫诲盗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屡禁不止,都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产生不良影响。洛阳市的法制课教师提出5+2=0,学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挡不住两天周末社会家庭的消积影响;还有的讲10+1=0,学校十年教育,走上社会一年,就被社会丑恶现象拉下了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方法老化,针对性差对于在校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不少地方在加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法制文艺小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毕竟范围有限,活动时间有限,形不成长期效应,其效果也是短期的。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了相应的法制课教材,但出于学生减负的要求和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该教材无法进入学校,各地学校的法制课教学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形不成规模。各地大多采用集中授课,强制灌输的方法,尤其是初中、小学,不分年级,不分受教育对象,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内容,每学期或在开学或在结束之时举行一次大型法制讲座,几百甚至几千人集中听课,这种强制性的说教,大多缺乏趣味性,抹杀了法制课的针对性,令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际效果可想而知。社会青少年尤其是闲散的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绝大多数处于自发状态。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初中毕业辍学的青少年,既无工作单位,家庭管理又差,思想不定型,精力又充沛,是法制宣传教育的盲区,几乎谈不上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缀学及闲散的青少年犯罪率大大高于在校青少年学生,据灵宝市法院统计,在校生犯罪仅占全部青少年犯罪的9%,其余大多数为缀学的社会青少年,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滞后。

(五)措施棚架“一五”到“四五”普法,各地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比如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法制课教学讲评制度等等,都推动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甚至仅停留在文件里,挂在墙上,出现了制度棚架,不落实。调查问卷显示,认为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职能作用发挥一般的占被调查人员的28%,认为不起什么作用的占4%,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制副校长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十分理想。

(六)保障不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需要经济投入的工作,虽然涉及这一项工作的部门机构多,但有专项财政拨款的单位很少,即便有专门的财政经费,也往往少得可怜,与工作需要相比缺口太大。学校法制课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据了解,洛阳、三门峡两地的所有法制课教师中,无一人是学法律的。在我们召开的座谈会上法制课老师自己都说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法制课老师很难从法理上给予合理、正面的回答。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三、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整体作用,促进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精力旺盛、好奇心重等特点,进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彻底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优秀、生动、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抢占各类传媒阵地,引导青少年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作品和黄、黑、恶网吧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与其它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的结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到全民学法用法的总体规划中,用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良好表率激励青少年的学法积极性,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发展。第三,要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法律与道德规范有着天然的联系,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领会也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法律、道德、文化三者在内容、形式上都互为补充,互相衔接,搞好三者的结合,一举多得。第四,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仅要让青少年学法、用法、护法,更重要的是要让青少年守法、用法、护法,提高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与水平。各部门各类学校在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要总结现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模拟法庭、法律文艺小节目、法制手抄报等活动,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编写适合其生理心理特点的法制课教材,提高针对性;要把加强对“双差生”的帮助教育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光荣的教育观念。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7

根据浙江省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转发《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要求,为适应“十一五”期间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的普法工作,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发展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法治*”、“平安*”建设,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创建“平安、卫生、绿色、和谐校园”,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局机关(科室)工作人员、学校校长及广大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的教育法律意识和教育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全面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主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使法制宣传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培养各种层次的具有相应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二、*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的主要任务

1.紧紧围绕国家“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整顿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使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成为自觉行为。

2.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保障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的法律知识;学习宣传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学习宣传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的法律规定;学习宣传维护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校园安全、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律知识,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社会各界依法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能力。

3.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具备现代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法律素质的衡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全面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4.坚持普法与推进依法治教的实践相结合,大力开展依法治校。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理的制度与机制,健全符合法律原则与规定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形成符合法治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培养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和经验的总结、推广工作。

5.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系统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6.把法制教育同“平安校园”创建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同“禁毒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同“反”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同“行规”达标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普法与治理、普法与创建工作有机地结合一起。

三、*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的对象和基本要求

*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对象:教育局机关公务员、科室工作人员、学区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重点做好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教育执法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普法工作。

*县教育系统“五五”普法的要求: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是本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在总结“四五”普法青少年法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进学校”活动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学校法制教育要突出宪法教育,把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养成尊重宪法的意识和观念,作为基础性、根本性任务;要结合宪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要着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核心,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精神风尚。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需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自觉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观念,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保障人身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全面落实法制教育的教材、课程和师资,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法制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开展法制教育,同时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小学阶段应注重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高等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原则和重要内容,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2.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机关”活动,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法治原则、主要法律制度和行政、教育法律规范的理解与运用水平,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

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教育局机关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学习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法律作为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宣传栏、教育网络等阵地,建设机关法制学习资料信息平台,为公务员学法提供条件;建立和落实公务员学法制度,逐步实现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规范化;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把依法行政水平和效果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培养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

3.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学校事务的能力。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支部和校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法制教育要作为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的必修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要把学校依法治校的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重要指标。

要进一步推进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在教师提高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等培训中,要将法制教育列为必修课或者考核内容,围绕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专业法律知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意识和水平。利用暑期开展教师学法与师德培训、考试制度。

四、工作方法

1.点面结合,统览全局。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把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实际要求和阶段性的工作重点融入到“五五”普法教育中去,根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普法工作,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同时,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各项制度,防止形式主义,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调查研究,树立典型,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宣传当地教育系统开展法制教育和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要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提出要求,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3.形式多样,深入宣传。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教育工作的特点,在中小学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安排相应的普法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以及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搞好教育“五五”普法工作。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的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等,大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报道教育“五五”普法的典型经验及依法治教的进展情况,推动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读物、专题教育法制片、挂图等多种媒体的宣传教育资料,使法制教育形象生动、潜移默化。各类学校要利用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教科文卫法制司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全国普法办和教育部普法办审定的《安全伴我行》多媒体丛书及有关挂图。要按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在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坚持条块结合,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教育“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在工作中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普法工作与依法治教的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内容、方式上不断创新,普治兼顾,注重效果,整体推进。

五、工作步骤与安排

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下半年。各学区、直属学校和乡镇中小学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做好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至2010年,各学区、直属学校和乡镇中小学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各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县教育局将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班、研讨班、法制讲座,在校长、教师的培训中加大法制教育的内容,并将重点培训一批教育普法、执法的骨干,开展教育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县教育局将定期对教育“五五”普法情况进行检查。各地各类学校要根据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安排,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重点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各学区、直属学校要做好分年度总结检查工作,并于每年1月中旬前,将本学区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上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上报县教育局“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和教育一科)。

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各地各校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本地区、本学校教育“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做好查漏补缺和总结验收工作。县教育局将对各地各校教育“五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考核验收和评比。

六、组织领导与保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育“五五”普法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自觉接受同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加强与同级司法部门的联系;教育系统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抓好落实;上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教育部门及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监督。

2.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级教育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教育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8

一、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后,我校少先队总部认真贯彻《若干意见》精神,在全校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少先队的组织形式,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领悟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该活动以围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

一、是围绕“中国了不起”,让青少年寻找自己认为能体现中国了不起的一件事,寻找和发现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以走访相关部门(人物)、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小小评论员”、“回忆流金岁月”等主题队会。一方面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挖掘其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另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和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感受传统美德和时代风尚。

二、是围绕“中国人了不起”让少年儿童寻找心目中了不起的中国人,寻找和发现其身上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从防城的杰出历史名人到现代的各行业领域杰出人物身上,挖掘其蕴涵着的民族精神和优良品质,从身边熟悉的亲人、老师和各行业的普通劳动者身上,感受其优良品质和精神境界。

三、是围绕“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让青少年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从中体会应该怎样做一个中国人,从小立志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引导少年儿童通过“手拉手互助”等行动,在互相学习交流中体验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质,从开展生存训练的活动中,培养克服困难、自尊自信、顽强向上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围绕开展的体验活动,进行一次“体验成果展示”,引导帮助少年儿童将民族精神的内涵转变为容易理解与接受的道理,并深深渗透到当代少年儿童的头脑中,转化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准备。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全校的少先队员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历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历来就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了解和感受防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了解和感受家乡的人文风貌,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二、扎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工作:

防城镇三小少先队总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线,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维权力度,积极开展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实现了在校生犯罪零记录的良好局面,有效遏制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上升趋势。

1、整合社会力量,创造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环境。

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环境,多方联动,齐抓共管,采取多种措施,认真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一是成立了由高作慧校长任组长的预防和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实行综治成员单位包校制度,协助治理学校内外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净化周边环境;二是对干扰学校教学秩序、危害师生安全、腐蚀青少年思想意识等现象进行全面排查。排查中,对5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人员分别给予教育,对7名轻微违法的未成年人落实了常规措施,并通知家长严加管教,接受警示教育。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聘用一批政治素质好的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聘任城东派出所所长张家宪同志为我校“青少年维权岗”领导小组副组长),他们深入到学校进行法制宣讲,为全校队员上法制教育课,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党、团、队组织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三是组织开展“新世纪我能行——青少年自护教育”系列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教育活动,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是在革命烈士陵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开展革命烈士事迹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览活动。

3、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一是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机制。聘请6名同志作为未成年人教育兼职教师,建立了宣讲团、宣讲组、校外辅导员三级宣讲员队伍,实现了教育队伍正规化,思想教育经常化,信息教育网络化。二是规范了防范机制。对重点预防对象分层次实施“三帮一”防范措施(在校差生由学校、教师、同学三帮一,“问题少年”由学校、家庭、同学三帮一,社区闲散青少年基层团组织、家庭、职高教师三帮一)和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实行民警联系学校、巡防队定点定时对学校进行巡逻制度,学校建立治安室、配备保安员。

4、开展“扫黄”、“打非”禁毒工作,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我们学校作为广西区百所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活动联系点学校。学校每年都开展一次“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签字和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懂得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取得很好的效果。拒绝非法书刊进入校园,净化校园环境。学校严格按自治区教育厅审定的教材进行征订,拒绝一切到学校推销书刊的人员。开展“文明上网”的教育活动,认真做好校园网络清理整顿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工作,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发现学生进入网吧,及时进行引导教育,指出厉害关系,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很少发现有队员进入网吧现象。重视对犯错的少年儿童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学校领导成员每周都找一批“问题学生”谈心,和他们平等对话,耐心教导,并做好跟踪教育,直到学生改正错误为止。建立学区单位联系卡,经常与学区单位领导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反馈信息,如有问题,争取学区单位领导协助解决。学校全体领导和老师都与“问题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的“一帮一”活动,让有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教育引导。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9

从学校整体工作看,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重知识、轻品德、疏法制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2、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教育方式单一;3、法制教育与学校依法治校工作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4、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配合不够密切;5、法制教育的教研工作相对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校整体教育工作的实际,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校在法制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如下具体探索:

一、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建立校长负责的法制教育组织机构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战略目标。抓好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是确保科教兴国战略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进一步增强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政教工作领导同志具体负责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确立了我校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责任制。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制订并实施了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督导检查,且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二、制订规范,提升师德,发挥教师法制教育的引领示范作用

为了使教师能更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法制教育,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决定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八不准》等规定,定期召开全校师德建设工作会,要求全体教师按《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允许有斗殴和现象发生。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有效地推进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活动,综合治理,营造生动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我校法制教育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有关法律知识为基础,侧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交通、治安、禁毒和环保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另外,结合学生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安排一定课时的法制教育内容,每学期保证不少于4课时,并要求做到课时、教师、教材、效果的“四个落实”。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挂图、光盘;设立“法制宣传日”、“法制教育活动周”,模拟法庭、旁听庭审、办校园小报、举行法制讲座等。且将法制教育工作情况纳入中小学整体工作和教师绩效考评的内容,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实行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管理,落实帮教对象、帮教人员、帮教措施和帮教效果。

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总结篇10

    1社会治理与校园足球治理 

1.1社会治理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进,治理理论开始成为西方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话题。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和日益严峻的公共危机呼唤新的治理方式,以探寻公共事务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是在治理的基础上产生,是政府、市场、社会等诸行为者,通过协商、合作、互动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8]。社会治理理论是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包括主体结构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运行体系等。主体结构体系指政府、市场力量、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规避劣势,构建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制度体系包含法制、激励、协作三大基本制度。法制体系指社会治理的法律政策法规,把社会问题的解决纳入法治化轨道。激励制度體系可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协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协作制度体系可实现政府间、部门间、公私间的跨界协作,化解冲突和矛盾,在互动合作中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社会治理通过法律、行政、经济、道德、教育、协商、科技等方法体系,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等运行方式实现[9];各子体系之间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着社会治理的运转和效能。 

社会治理具有以下4方面特点:(1)社会治理兼顾“多元”,追求事务管理从国家垄断转向多中心、自主、互补的管理模式,强调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合法性,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打破单一主体垄断格局。(2)社会治理不是一些规则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延续性。(3)社会治理倡导“调和”。社会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实施政府间、部门间、公私间的跨界协作。(4)社会治理注重“互动”。社会治理强调上下互动、横向沟通、合作协商、确定认同等方式,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最终达成共识[10]。 

1.2校园足球治理的内涵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应是一个社会治理的过程。随着社会内外制度环境的变化,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的主体结构、制度、方法等要素也在不断地变化。从主体结构上看,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正从政府包揽一切的重负中逐渐解脱出来,开始形成多元治理主体的社会格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类社会主体的自主意识得以增强,为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市场等部门是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进步的基础。从制度体系上看,通过法制、激励、协作等制度,完善不同治理主体的顶层设计,强调不同治理主体的合法性。各级政府不断创新市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依法引导和培育青少年足球相关市场力量、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增强各类组织建设能力,激发社会活力。从方法体系上看,各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向社会组织和企业放权、分权,加快政社分开,鼓励社会依法自治和共治[11]。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营造竞争氛围,注重成本分析,讲求工作效率,提升服务精神,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则,使各参与主体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展开竞争,实现资源在社会不同部门及市场不同主体之间的优化配置。从运行体系上看,通过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等多种运行方式,构成社会协同发展的管理网络,转变政府职能,同时增强私营部门、社会组织的活力和自主性,在社会公正的基础上提高校园足球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在社会治理格局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责权,形成一种“有序参与、相互支持、共同协作”的和谐氛围和服务秩序。唯有如此,才能缓解现阶段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实现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才能满足青少年对足球运动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从而有效推进校园足球现代化治理进程。 

2青少年校园足球常见的发展模式 

2.1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青少年校园足球属于公益事业,政府掌握着丰厚的社会资源,对社会和市场力量天然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结合现阶段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市场、社会组织力量相对弱小的实际情况,所以从主体结构上看,政府在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中起主导作用。自2009年以来,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政府部门共同治理下,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初具规模。2015年,教育部认定862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8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2016年,教育部认定475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全国校足办还确定了4个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通过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和试验区,以点带面、全面辐射以带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程的建设。在制度体系上,校园足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逐渐完善法制、激励、协作体系建设;通过出台多项政策,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工程;通过遴选和评价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并给予经费投入,用于激励各级学校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通过政府间、部门间的跨界协作,利用体育部门教练员、场地资源丰富,而教育部门文化教育优势、财政部门资金优势等[12];通过多方联动协作,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力资源、场地设备、资金等保障工作。在方法体系上,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高效整合多部门社会资源,宏观调控各项工作。以保障青少年校园足球投入机制为例,由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统一下拨,省、市体育和教育部门按照1∶1给予资金配套。在运行体系上,各级政府高位推动,各级学校自上而下进行贯彻落实,使得校园足球在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快速发展。当前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是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模式。在该模式中,市场和社会组织在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过程中对国家的依赖性较强,很难进入到青少年校园足球决策制定的核心。 

2.2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政企协作模式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供给正在改变传统的政府垄断供给方式。随着校园足球战略性地位的提升,青少年校园足球需求量供不应求,青少年业余足球培训机构迎来了井喷增长。在主体结构上,市场部门应该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性要求促进青少年足球教育组织的发展,吸纳优秀专业足球师资,提供专业场地设施等,满足社会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制度体系上,政府发挥宏观调控、服务、监管等作用,先后颁布和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意见》等,逐渐形成培育和引导市场力量发展的制度环境[13-14]。在方法体系上,主要采用法律、经济、教育等方式,引导市场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明确允许营利性培训机构的存在,并以教育手段引导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动市场资源、缓解政府过重的财政压力。事实表明,企业不仅愿意参与校园足球场地建设,而且积极参与不同等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赛的赞助。政府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青少年校园足球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市场力量购买足球服务。在运行体系上,政府自上而下制定了市场进入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使得市场获得准入的可能。同时政府与市场通过横向互动,互相学习借鉴、互动合作,进而实现协同发展。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与中小学建立帮扶关系,校园足球师资海外引智计划等,都在青少年足球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模式是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积极探索和培育的发展模式之一,市场主体对国家的依赖性较弱,自主性逐渐增强,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的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发展。

     2.3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的政社合作模式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在主体结构上,社会组织是撬动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按照我国现行法规来划分,非营利体育社会组织包括体育社团、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和体育类基金[15]。体育社团如中国足球协会,对校园足球的政策制定和推广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而中国足球发展基金等体育类基金会也开始致力于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发展工作。在制度体系上,随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颁布,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发展。在方法体系上,主要采用经济、法律、协商等方式,形成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吸引社会资本投入。2015年中国足球发展基金资助5600万、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资助4000万,用于10个部级校园足球布局城市的发展与建设[16-17]。在运行体系上,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引导与培育。同时,体育社会组织在尝试突破学校界限,创新校园足球竞赛模式;联合业余足球俱乐部,探索社区公益学校;建立业余足球校园足球俱乐部,构建校园足球协会制度,使校园足球向校外拓展,将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各个青少年组织联动起来。政社合作模式是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使得社会组织对国家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自主性逐渐增强,还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共同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提质增效[18]。 

2.4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政企社合作模式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政企社合作模式是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理想模式。在主体结构上,不同治理主体保持相对独立和平等,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發挥市场、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治理格局,目前德国、日本、韩国校园足球已采取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模式。在制度体系上,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法制、激励、协作制度。一方面强化政府制定规则和进行监管的“掌舵”功能,加强政府对市场、社会的监管;另一方面政府向社会分权、放权,积极培育青少年足球市场、社会组织,同时避免出现政府“总揽一切”或“过度退让”两个极端。此外,还要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沟通,同时避免部门之间的交叉和重复。在方法体系上,德国通过制度、政策、经费等方面对校园足球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市场机构赞助校园足球,通过社会志愿活动服务政策鼓励社会组织进入校园足球[19]。日本通过引入市场和社会机制,从足协、企业以及社会得到的赞助完全可以应对球队日常的训练开销,可以全身心致力于校园足球开展工作[20]。在运行体系上,主要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互动等多维度的运行路径,各治理主体之间注重合作互动,强调协作治理。基于发达国家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发现校园足球发展应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参与合作的社会治理格局,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决策的制定,各治理主体通过积极协商和相互支撑来努力实现治理目标,形成“国家在行动、市场在行动、社会在行动”的社会治理体制。 

3当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主要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的模式,政企协作、政社合作模式还未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合作模式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主体结构参差不齐 

(1)政府还在扮演“全能型政府”角色,既是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资源配置者,也是各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安排者。政府以高位推动、行政手段对校园足球发展和改革进行掌控,一揽子行政管理,在校园足球增量改革中显得力不从心。虽然国家和省级单位增加对校园足球的投入,但校园足球开展软硬件单靠政府的行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于校园足球常态化开展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造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政府供给效率低下。(2)不同治理主体功能和边界混乱。政府职能不清晰、政府权力太大、政府管得太多,约束了市场和社会力量,无法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刚起步,很难实现正常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行,容易产生市场失范现象,而且企业缺乏竞争机制,管理模式陈旧,尚未形成规范的市场管理体系。同时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导致自主化程度较低,许多社会组织在人、财、物等方面高度依赖政府,造成政社不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发挥。学校足球俱乐部、社区足球俱乐部发育不成熟、基础薄弱,面临许多制度性困境。因此,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在校园足球发展中力量不对等、不平衡问题,成为当前校园足球有效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3)不同治理主体缺乏良性互动。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中,仍然是传统的单边关系,运行呈现自上而下的单向性和强制性特点,其科学性受到质疑,无法实现校园足球发展最佳的资源配置。 

3.2制度体系不完善 

(1)法制体系不完善。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青少年校园足球相关政策,是各级政府规范和指导有关主体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行为规则。但是,当前的政策体系中环境型政策过多,供给型政策相对不足,需求型政策严重缺乏,使得青少年校园足球很多政策无法实施,成为“口号式”政策。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方面涉及太少,直接影响到引入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1]。在立法上,与校园足球社会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参与校园足球的社会组织、企业资格的权利义务界限不清,法律法规监管不力。(2)激励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激励体系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并规范参与校园足球的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撒胡椒面”方式确立数量繁多的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但如何对各级特色学校建立绩效评价,准入、退出制度等很不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推广政府购买制度,然而缺乏青少年校园足球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缺乏承接主体准入机制,会造成利益寻租风险、损害社会公正等。(3)协作制度体系不完备。当前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中政府间、部门间、公私间的跨界协作体系并不完备,在职能、资源、信息、利益等方面不能满足多元治理主体的需求,造成各部门间的孤立现象。例如我国体育保险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政府尚未制定体育保险条例和学校体育保险条例等,学校体育保险发展稚嫩且不完善。然而,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对抗程度较高,意外运动伤害频发且社会风险高,急需完善学校体育保险条例。因此,在应对社会风险和安全处理中政府、社会、市场尚未形成联动协作,无法共同承担。

    3.3方法体系单一 

(1)当前青少校园足球发展和改革以行政手段、高位推动为主,通过制定政策、指示和规定等措施,以政府的行政权力解决问题,自上而下贯彻运行,带有浓郁的行政命令式的强制色彩,刚性管制过多,呈现单线平面化管理。(2)当前青少年校园足球缺乏互动平台,政府、企业、社会无法及时关注和追踪校园足球开展情况,难以与政府、企业、社会公开透明对接,比如很多足球特色学校并未常态化开设足球课程,也未组织校园足球日常训练工作,更没有建立不同年级的足球队。(3)一方面法治手段缺失,使得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出现异化和违规现象;另一方面受重智轻体的传统教育观念、应试教育之风的影响以及足球人才入学、升学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和家长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难以形成青少年校园足球广泛的公众参与基础。 

4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呈现出多种模式并存,政企社合作模式是一种目标模式,但这一过渡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哪种模式的校园足球都需要进行升级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环境。 

4.1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构建多元治理主体 

(1)由于发展校园足球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客观上要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需要打破政府一元治理思路,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合作的治理思路。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既有特殊的社会利益也有共同的公共需求,而市场是社会经济效益的代表,两者间存在共同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独特优势和社会组织、市场的特殊优势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校园足球整体的效应,还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既满足了个体的不同需求,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依赖。(2)不同治理主体的功能和边界不同。政府不仅要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社会治理新职能,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同时其他治理主体开始在参与校园足球的决策中发挥着配合作用,将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进行充分整合,促进校园足球公平公正地发展,提高治理效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通过协商和对话的方式促进校园足球发展问题的解决,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动力。(3)不同治理主体合作伙伴关系。青少年校园足球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强化政府、市场、社会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合作、协调机制,保障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畅通运行,实现各个部门责、权、利的有效划分与各司其职,运行过程也表现出一种政府与社会、社会与社会各层次的多边合作、协商关系。因此,校园足球治理主体结构最终将走向政企社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合作路径。 

4.2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构建包容性的制度体系 

(1)完善法制体系。政府要加强校园足球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税收优惠、社会捐赠、政府购买等政策,注重财务和税收优惠等间接调控手段在校园足球中的应用。国际上对于捐赠有减免、抵免、受益方案和指定方案等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甚至个人参与到校园足球发展的公益捐赠中。同时强化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等政策,提升政策精准度和可操作性。(2)健全激励措施。一方面,加强对各级足球特色学校、业余青少年俱乐部的指导和监管,设立专门第三方评价组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与管理办法,建立退出机制,将治理目标实现程度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健全市场、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完善市场、社会组织监督法规,对财产管理、社会监督、审计监督、违规处罚等建立市场和社会组织升级管理制度,制定多层级评估办法和标准,加强对市场、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3)完善协作体系。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作平台,实现不同治理主体共同利益最大化发展。以健全校园足球社会风险和应对体系为例,一方面构建多样化的矛盾化解机制,建立社会体育保险和商业体育保险,启动第三方权威伤害鉴定、监督、调解机构。另一方面健全社会风险的预警与评估机制,加强场馆安全条件、师资安全等培训,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提升校园足球中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预警能力。包容性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具有预期性、稳定性、协调性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有助于不同治理主体求同存异,保障青少年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4.3坚持综合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1)坚持行政和法律相结合,不仅对青少年校园足球实行宏观调控和高效管理,而且实现管控规制的治理方式向法制保障转变。强化法治理念,是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坚持道德和教育相结合,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能够积极推进学校体育的多元发展,充分挖掘校园足球自身的育人功能,挖掘校园足球中蕴含的永不言弃等人文素质,让“德治”和“自觉”成为校园足球良性运转的基因。(3)坚持“互联网+足球”的方法,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手段在校园足球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努力构建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治理技术手段,建立青少年校园足球信息化服务平台,解决校园足球在赛事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足球教学资源、教学教研、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难题,完成平台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对接,实现公开化、便捷化、即时化的更新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中集成、整合和优化作用,及时反映和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因此,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坚持综合治理,锻造青少年校园足球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内生纽带,从而提升校园足球的社会治理水平。 

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有序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社会治理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到的內容庞杂,必须坚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当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其发展模式多种并存,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社会治理任重道远。政府部门试图对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进行一系列调整,改变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纵向命令控制为特征的层级体制,在应对青少年校园足球问题时的能力不足,而主张加强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行动者对校园足球事业的共同参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治理的发展和深化。

参考文献: 

[1]钟秉枢.足球是圆的还是方的——中国足球发展与改革行业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42-43.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体群字[2009]54号.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Z].2009.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5-01-05].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4]周红云.社会治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教育部.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Z].2014. 

[6]国务院.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2014. 

[7]张延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08-110 

[8]陈家刚.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n].学习时报,2012-10-22(7). 

[9]陶希东.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全球经验与中国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17(1):67-68. 

[10]郭风英.国家治理进程中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化建构[J].新疆社科论坛,2014(5):29-32. 

[11]穆晓.社会治理新常态下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探讨——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5):560-564. 

[12]教育部.教体艺函[2015]47号.关于举办2015年第二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校长和体育骨干教师部级专项培训的通知[Z].2015. 

[13]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2014]96号.關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Z].2014. 

[14]教育部.教体艺[2015]6号.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Z].2015. 

[15]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6]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本级体彩公益金使用情况[eB/oL].(2016-06-29)[2017-01-05].http://news.xinhuanet. 

com/caipiao/2016-06/29/c_1119135184.htm. 

[17]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希望之星”少年足球训练营——点燃孩子们的足球梦[eB/oL].(2016-09-17)[2017-01-05]. 

https://ishuo.cn/doc/hacbhfqf.html. 

[18]徐伟宏,沈克印.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现实基础与策略——基于体育公共服务参与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7):26. 

[19]邱林.我国校园足球发展中政府职能定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6):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