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0:13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1

【关键词】口腔保健;托幼机构;分级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5-02

儿童口腔保健是托幼机构保健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普遍认为乳牙要替换,家长和老师们的保健意识不足,导致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一直难于开展,或开展后效果不佳。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从2006年开始研究托幼机构的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管理方法,2010年基本形成适宜本地区开展的口腔保健工作模式,即分级管理模式。

1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

2006年根据我院对全市托幼机构的口腔检查结果显示,全市共93所托幼机构,其中开展口腔保健的只有21所,所开展的保健内容也只是氟离子透析。从2006年开始,口腔科开始接管口腔保健的工作后,逐步研究完善分级管理的模式。内容包括: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保健工作的常规开展,定期复评。

1.1托幼机构的评估分级主要根据实检率和患龋率将托幼机构初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实检率主要反映家长的保健意识水平及托幼机构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度与执行力度;患龋率主要反映龋病的流行程度,见表1。

1.2根据分级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口腔保健工作保健工作内容:①初级:宣教、体检。②中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防龋)。③高级:宣教、体检、预防(氟化物+窝沟封闭)、治疗等。

1.2.1宣教内容①每学年对新生家长普及基本的口腔保健常识。②对于中班的孩子教授鼓漱技能,对于中班孩子的家长讲授窝沟封闭的概念。③对于大班的孩子教授有效刷牙的技能,对大班孩子的家长讲授龋齿的治疗。④对于学前班孩子的家长讲授替牙的知识。

1.2.2体检内容初级的口腔保健,由儿童保健科的医师在进行六一体检时对龋齿初步检查;中级及高级的口腔保健由口腔科医师对龋齿、牙齿牙列发育、口腔黏膜病等进行专业的检查。

1.2.3预防中级保健的预防是应用氟化物进行龋齿预防,主要是氟化泡沫。高级保健的预防工作还包括在幼儿园内进行窝沟封闭。

1.2.4治疗开展高级口腔保健的托幼机构,我们会每半年在体检后将便携式牙椅搬到幼儿园,对简单的浅龋、中龋进行充填治疗。

1.3定期评估工作的效果及基本情况予以评级调整一般每2年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效果进行评估。首先根据统计的全园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口腔卫生指数等指标,分析保健工作的效果,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改善。其次再次评估托幼机构的基本情况,看其是否具备提高保健工作级别的条件,同时结合园长和保健医的意愿。

以上工作同时还配合“创建广西口腔健康幼儿园”的项目同时进行。对于保健工作认真、出色、有成效的幼儿园予以“口腔健康幼儿园”的称号,颁匾、给予一定的奖金。还有年终托幼机构的检查给予评优和奖励。通过以上两个途径来激励托幼机构的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

2模式的效果评估

通过六年的管理模式探讨,柳州市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不断提高,至2012年覆盖率达到52.8%,见表2。可见,根据不同等级的幼儿园开展不同内容的口腔保健工作,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接受,同时也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

一部分幼儿园从初级模式提高到中级模式,一部分幼儿园从中级模式提高到高级模式,患龋率、龋均、充填率均有了提高,见表3。这也反映了随着保健工作等级的提高,医疗机构在托幼机构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的增多,防龋治龋的方法多样而全面,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种方式的口腔保健,自然口腔保健工作的其效果也应该是越好的。

分级管理模式不仅对托幼机构的保健工作的规划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托幼机构能根据自身硬件软件等条件,相应开展适合的口腔保健工作;同时对各级医院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社区医院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能开展哪级的保健工作,负责管理哪些幼儿园都是挺有参考意义的。

3问题与展望

根据柳州市的情况,针对儿童保健需求层次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保健工作内容,这样的分级管理模式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进一步完善该管理模式,如在高级保健内容中开展龋齿高危人群的监测等新项目,使它能成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同时为社区医院、公立医院的职能划分提供参考。

虽然该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经济杠杆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尚不完善,部分托幼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

而且现在一些非儿童牙病专科的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对儿童牙病的诊疗水平低下也限制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以上的问题仍急需我们继续努力去解决。

总之,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络中,实施有效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是维护儿童口腔健康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需要各界仁人志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华,邓汉辉,李志辉,等.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

[2]杨少萍,张斌,杨蓉,等.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

[3]寇艳松,张运平,胡丽萍.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

[4]石启明,刘寿桃.深圳市社区口腔保健网络模式初探[J].临床和检验医学杂志,2006,5(8).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2

1.1一般资料

对某小学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00名小学生,其中三年级学生有34名,四年级学生有35名,五年级学生有31名。男同学有48名,女同学有52名,他们的年龄在8~12之间岁,平均为(10.69±1.25)岁。

1.2调查方法

(1)口腔保健知识、行为的调查:用问卷的形式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以及行为进行调查,其评估标准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饭前饭后洗手,饭后刷牙,每天刷牙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牙刷应该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因为这能够有效避免牙龈出血以及龋齿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局部细菌的滋生。(2)口腔检查方法:对全部儿童进行口腔体检,评估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监测标准,监测儿童进食前口腔的牙菌斑指数,然后对所有儿童的评估结果建立档案。

1.3健康教育内容

1.3.1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就是宣传口腔的基本知识,主要请专业的口腔医师为儿童进行讲解,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些基本概念,如儿童乳牙、恒牙的概念,还有牙齿的基本结构,以及牙齿有几种类型,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牙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应该着重向儿童介绍有关牙菌斑和龋齿的知识,明确告诉他们导致龋齿的主要病因就是细菌、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等。

1.3.2其次是指导儿童要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大量含有糖及淀粉的食用,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儿童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邹玲1,赛玉拉2(1.新疆阿拉山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博乐833418;2.新疆博州蒙医院口腔科,新疆博州833400)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口腔保健的作用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所小学中的小学生共100名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卫生疾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并对教育前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的了解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儿童普遍缺乏对口腔的知识,在经过为期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对口腔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其口腔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对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也能够纠正其错误保健习惯,从而显著提高口腔卫生状况,降低口腔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关键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1.180子牙菌斑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糖类和淀粉,他们会在结合后产生酸性物质,造成牙釉质的受损,并最终形成龋齿。此外,禁止儿童在睡前吃含糖较高以及淀粉的食物,因为在夜间这些食物残渣会腐蚀牙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控制食物的进食量,饭后坚持刷牙或者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淡盐水漱口,防止糖分以及淀粉积聚在牙齿上。此期儿童可以多食富含高纤维食物,例如瘦肉和水果蔬菜,因为这些食物能够清洁牙齿比如蔬菜以及瘦肉等,因为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对牙齿产生摩擦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1.3.3指导儿童学会使用正确方法刷牙:最先要大力宣传进行刷牙的目的,明确告诉儿童坚持刷牙能够去除牙菌斑,同时也能够保障个人口腔健康。最好使用小头软毛牙刷进行刷牙,因为这不但适合儿童口腔的大小,而且能够充分接触到孩子牙齿的周围,可以彻底对牙周进行清扫。牙膏的选择应该使用含氟牙膏并且定期更换品牌。坚持每天刷牙两次,采用竖刷法。

1.3.4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每隔半年去口腔医院检查一次口腔卫生,做到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实验中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比教育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状况,结果教育后儿童对于口腔知识的了解,口腔保健行为以及口腔疾病状况均大大优于教育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3

关键词:儿童龋齿危害防治对策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破坏消失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多发的口腔疾病,龋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组龋齿患病率是66%,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实现5岁儿童90%没有龋齿的目标相去甚远,儿童患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旨在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1.儿童龋齿的危害

1.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由于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咀嚼不充分,胃肠消化吸收减弱,影响儿童营养摄入,对颌面部和全身的生长造成影响。

1.2影响恒牙生长。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龋洞会越来越深,龋齿继发牙根尖周炎后,可以影响恒牙牙胚,造成恒牙的牙釉质发育障碍及正常萌出。如果乳牙因龋齿缺失,还会使恒牙间隙缩小,导致恒牙牙列不齐。

1.3损伤口腔黏膜。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造成口腔溃疡。

14引起疼痛及继发性感染。龋齿属于细菌性感染,一旦形成龋洞就会越变越大,其病灶就会损伤到牙髓,产生剧烈疼痛,严重时引起牙髓炎、牙根周围炎,甚至面部感染等。

1.5心理影响。多个乳牙发生龋坏时,可影响孩子正确发音和面部美观,同时龋齿还会引起口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2.儿童龋齿的原因

2.1致龋细菌和菌斑。口腔内细菌总类多、数量大,口腔内的温度、湿度、营养物质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儿童牙齿刚萌出时,牙的钙化程度低,表面不光滑且有许多微孔,这样的牙齿耐酸性差,细菌易附着在牙齿表面上形成菌斑而发生龋齿。

2.2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和龋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儿童牙齿咀嚼功能差,吃的多为精细质软食物,且其中又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同时,儿童零食中含糖量高,粘着性强,长期食用口腔内易发酵产酸,侵蚀牙齿而致龋齿。

2.3牙齿的结构、形态和位置。牙齿发育时期,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使牙齿发育和钙化不良,组织结构比较疏松,抗龋能力低,发病后发展也较快。牙齿的窝沟,邻接面由于排列拥挤、重叠、错位等原因造成的相互接触不良、牙颈部易嵌塞滞留食物,积聚菌斑,又不易清除,所以最容易患龋齿。

2.4口腔卫生差。睡前不刷牙,饭后、吃零食后不漱口,经常吃含糖食物,导致口腔环境恶化。

3.儿童龋齿的防治对策

儿童龋齿的发生是致龋菌、食物、牙齿的形态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牙齿龋病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小变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呈逐渐发展而加重的过程。从早期损坏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2],如能从小预防及时发现给予干预,就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保健知识水平、对儿童口腔卫生重视程度及卫生习惯的培养关系密切。

3.1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关注孩子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牙齿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齿牙龈的颜色正常、无出血、牙齿排列整齐。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走出对儿童龋齿认识的误区,即“乳牙坏了不用补”、“儿童牙小不用刷”、“儿童食物要精细”。因此儿童口腔保健要发挥家庭的优势和作用,从生活细节做起,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其一生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2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3岁以内儿童进食任何食物、甜饮料后均应用凉白开水漱口;3岁后开始教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为孩子准备儿童专用牙膏牙刷,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进食零食饮料后漱口的习惯。

3.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应提供平衡膳食,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才会有利于牙齿的发育。针对儿童喜吃甜食的特点,应掌握每天糖的摄入量不得超过15―25g,用糖的次数每天不超过两次,少喝碳酸饮料,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为孩子提供多样化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鼓励孩子多吃水果蔬菜,提高儿童的咀嚼能力。

3.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定期口腔检查1―2次,发现乳牙有龋齿斑要及时治疗,防止龋洞变大变深伤及牙根。

3.5通过氟化物、窝沟封闭、预防性填充的方法达到防龋目的。窝沟是牙后咬合面凹凸不平的凹陷部分,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在我国儿童与青少年中,后牙窝沟占牙齿龋病的80―90%。窝沟封闭是将液态树脂注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外面的致龋菌不能进入,从而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这是预防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氟化物是一种化学防龋的方法,将氟化物涂抹在牙齿表面,通过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和促进再矿化,有效预防牙齿光滑面及邻面龋病的发生。

4.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成为儿童致龋突出问题

尽管窝沟封闭和氟化物使用是预防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如果儿童不能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好预防,那么龋齿的发病率还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糖消耗量的增加,儿童龋齿率逐年上升。根据北京2010年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日常饮食结构和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率增高。

4.1主要表现在只有50%的孩子坚持每天早晚刷牙、35%一天只刷一次,2%不刷牙;在时间上,只有6%的孩子刷牙时间达到3分钟,66%的孩子在1分钟以下。

4.2饮食习惯上60%以上的儿童每天进食甜点、糖果、碳酸饮料的频率为1―2次,23.5%超过2次,65%的孩子在喝完碳酸饮料后没有漱口习惯,72%儿童睡前进食甜食或喝饮料,能做到睡前进食刷牙的仅占40%。

4.3不良口腔卫生直接导致儿童龋齿的发生。其中76%的龋齿开始发生在6岁之前,这说明幼儿口腔健康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一般都要等到深龋孩子牙痛难忍后才会引起家长的重视。

4.4儿童食物质软精细,导致儿童咀嚼功能下降,牙列不齐、颌骨发育不全,促使儿童口腔环境恶化,使龋齿进一步发展。

5.结语

由于受传统观念“牙疼不是病”的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儿童龋齿的形成时间长,儿童患龋齿主动就诊做填补的却少之又少,直到孩子牙痛难忍,才会就医。政府免费提供的窝沟封闭项目并没有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因此,目前我国防控龋齿的形势依然严峻,只有健全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口腔保健体系,加大口腔保健宣传力度,家长真正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儿童龋齿发病率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4

【关键词】龋齿;病因;龋齿预防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愈发的多样性与精确化,父母的溺爱,对儿童的纵容,使儿童养成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加之由于乳牙的解剖形态、矿化程度及所处环境等,儿童乳牙较恒牙更易龋坏。而乳牙的健康完整与正常脱落对于儿童的正常咀嚼、恒牙的健康萌出、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与此同时,完整健康的乳牙也将对儿童的心理降康产生极大地影响。故如何保护好儿童乳牙的健康完整及父母如何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是本文重点讨论内容。

一、儿童龋齿的概念、成因、特点、危害

龋齿俗称“蛀牙”,通常是由于细菌侵蚀牙齿造成牙齿表面颜色暗黄甚至发黑,如不及早预防和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将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颌骨炎等,最终导致牙周破坏,甚至牙齿丧失的严重后果。

儿童龋病在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上与成人相似,但由于乳牙的组织与解剖特点:抗酸性弱,釉质及牙本质薄;生理间隙、冠部的点隙与裂沟易成为菌斑和食物残渣滞留的地方。儿童的生长环境: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童所进食物愈发的精细,而父母对儿童的溺爱使得儿童过度的进食甜的,细腻的食物,粘着性强,附于牙面上后易于产酸而致龋齿的发生。加之不良的饮食喂养习惯:父母将食物碾碎,易于儿童的进食,睡前给儿童进食牛奶、甜点等;④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进食之后不进行漱口、刷牙,尤其是夜间睡眠之前,家长不注意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听之任之,使得乳牙易在致病菌的作用下更容易产生龋坏。

儿童乳牙产生龋齿的概率明显高于成人,发生的时间早,一旦发生龋齿后,由于乳牙的自身特点:釉质牙本质薄,矿化程度低,龋齿的进展速度快,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家长忽略,儿童龋齿很容易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等严重后果。而儿童龋齿常常为多发,龋坏的范围相对于成人来说更为广泛。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从生理还是心理,儿童龋齿的危害很多。如果有儿童过早的出现乳牙龋坏或者是部分缺损,对儿童正常的咀嚼能力以及其领骨的发育正常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时或导致恒牙出现异常发育的状况,于是对于预防儿童乳牙出现龋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龋齿的预防方法

目前,龋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口腔的健康完整。因此如何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健康宣教

对小儿及其家长开展关于口腔健康宣教活动或向其发放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单,主要内容涉及:家长应携小儿至少每3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均衡饮食、龋齿的诊断等相关常识;向孕妇普及幼儿口腔预防保健常识,主要包括乳牙的特点、作用及其意义,小儿龋齿的病因、防治措施、注意事项等内容,嘱怀孕期间应充分摄取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牛肉、蛋清等食品,多食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果蔬,并及时补钙,从而促进胎儿牙胚正常发育。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父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这些不同的年龄段,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均不可忽视。

(二)使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

尤其对于第一恒牙来说,预防龋病尤为重要。第一恒牙的萌出时期大约在6岁左右,此事儿童处于学龄前期,此时的儿童刷牙能力虽显著提高,但未完全掌握,加之此时的儿童自律性差,也偏爱软糯甜粘类的食物,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形成龋齿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恒牙在人的一生中发挥99%的咀嚼效能,对于牙合系统的稳定,咬合关系的正常,牙列的完整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其萌出后的6个月内进行窝沟封闭是保护它的最佳方法。我国于2008年起开始实施中西部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对7~9岁儿童的第一颗恒牙进行窝沟封闭,这正是国家对于儿童龋病预防重视的重要体现。

(三)相关人员

要根据儿童的喜好、饮食特点等为依据,为儿童制定饮食方案帮助儿童建立合理饮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案,使儿童的日常饮食搭配合理,达到促进儿童牙齿钙化的目的,以预防龋齿的发生。相关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帮助儿童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四)针对已经发生的龋齿

应当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分析龋齿原因,积极治疗龋坏,根据龋坏制备出相应的窝洞,并进行预防性的扩展,邻面扩至自洁区,主要采取充填、药物等治疗方法,充填材料应选择适当,医生规范操作,小儿应克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其家长还要预防其他龋齿的发生。对于口腔卫生较差而极度不愿意配合的儿童,在进行良好沟通,正确诱导为主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何种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涂漆等,可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总的来说,龋病的发生需要菌斑、环境、食物及时间四联因素的共同作用,儿童乳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防止龋病的发生需要家长、儿童、医生等的共同配合,从而提供给儿童良好的口腔环境及口腔习惯。

参考文献:

[1]魏芳.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4):5253

[2]沈益明.口腔综合保健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3,11(7):9192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5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23-02

龋齿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儿童龋齿俗称虫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近年调查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儿童龋齿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达国家龋齿发病率高达70%~90%。

学龄前儿童的乳牙龋病更以患龋率高、发病早、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乳牙承担着咀嚼发育等许多重要功能,而且是恒牙排列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龋齿可使牙齿缺损,出现疼痛,从而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继发性齿槽脓肿、牙髓炎、颌骨骨髓炎,或引起局部口腔粘膜组织等,如果不及时防治龋齿,会直接影响儿童恒牙的萌出,甚至会导致儿童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口腔牙颌畸形,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还会给儿童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儿童龋齿的防治刻不容缓。

1儿童龋齿发生原因分析

儿童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认为,龋齿的发生主要是由细菌繁殖、食物残留、唾液改变、儿童乳牙钙化程度低、抗酸性差、饮食含糖量高、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1.1口腔内细菌的作用

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及放线菌属乳杆菌等。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形成粘合物叫作牙菌斑,细菌借助牙菌斑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进而形成龋齿。

1.2饮食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食物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命活动的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可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1.3牙齿抗龋性低

龋病的发生与牙齿本身的抗龋力有关。牙齿发育过程中,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当营养缺乏如食物中含有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钙化不良,组织结构存在裂隙而又疏松,其抗菌、抗酸的能力降低,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同时牙列不齐可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于牙齿的缝隙处,并在此发酵、繁殖细菌,引成牙菌斑而导致龋齿发生。

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

1.4唾液的自净作用减弱

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在一般情况下唾液能自我清洗,减少细菌在口腔中的积聚,阻止牙菌斑在牙面的附着,还可以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牙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齿。

1.5遗传因素

有学者认为龋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即父母易患龋病的体质,有可能传给其子女,使其也易患龋病,但龋病的遗传与其他遗传相比,机率相对要低一些。

2儿童龋齿的预防

2.1加强卫生宣教,开展积极有效的防龋健康教育

医疗保健部门应向托幼机构和家长积极宣传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共同承担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教育、督促、指导任务。首先让家长明白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指导家长学会各种预防的方式方法。通过电视、网络、图书报刊等形式,让儿童认识龋齿的危害,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2.2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占致龋因素的第一位。刷牙是防龋的一个重要举措,家长要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牙刷,幼儿使用的牙刷毛束不超过2排,每排8~6束,毛质要软。注意培养儿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刷牙年龄早,每天刷牙次数多,就可以减少龋齿形成的机率。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要上下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这样就可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可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减少菌斑形成。不要横刷,横刷容易损伤牙龈,也刷不净牙缝里的残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母亲应在每次喂养后,家长应及时用纱布将食物残渣除干净,将食指用清洁的纱布包好,蘸温开水擦洗孩子的牙面,一到两岁时,家长可以用指套式牙刷或幼儿牙刷帮助刷牙。从两岁半开始可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3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会引起儿童牙釉发育不全和钙化不良,牙齿容易被酸腐蚀发生龋齿。小儿营养状况不好,如小儿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各种慢性病,特别是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小儿,由于牙齿缺乏钙质,牙齿结构疏松,更容易被乳酸侵蚀,形成龋齿。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恒牙胚的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应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教育孩子不偏食,多吃五谷杂粮和豆类,多吃鱼、肉、蛋类,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吃奶及奶制品,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抗龋齿能力。鼓励儿童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的韧性大的食物如粗粮,有助于发挥咀嚼功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唾液量,利于清洁牙面,减少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

2.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首先要求家长能了解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注意随时指导及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限制食物中蔗糖的含量,少吃甜度高的食品,尤其是黏性甜食,限制吃零食的习惯。当前口腔医学公认蔗糖是引起龋病的罪魁祸首。蔗糖有助于菌斑的形成,菌斑中的细菌可利用蔗糖发酵产酸腐蚀牙面。黏性甜食不容易被唾液和唇舌运动清除,在口腔停留的时间更长,更易发生龋齿病。避免两餐之间吃甜食(餐间吃糖致龋率更高),睡前不吃甜食,吃糖或甜食后应漱口。

2.5通过氟化法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含氟牙膏,可使口腔内保持较高的氟化水平,有利于预防龋病。但过量摄入氟元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氟中毒,因此儿童选取含氟牙膏时要谨慎。

2.6窝沟封闭

窝沟是后牙表面不规则的凹陷,对窄而深的窝沟,使用窝沟封闭剂,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乳磨牙的封闭时机,以3-4岁为宜。第一恒磨牙封闭时机,以6-9岁为宜。医学研究表明,窝沟封闭剂是预防龋齿的有效用具。当孩子牙齿萌出后,可去医院用窝沟封闭剂涂于牙面上面保护牙齿,材料固化后可长期保留在窝沟裂隙中,阻挡了细菌的侵蚀,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2.7定期做好口腔健康检查

儿童龋齿的预防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及时发现。由于儿童乳牙龋病发展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应从儿童入托体检开始,建立儿童健康卡片或口腔检查档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及时发现龋齿,尽早治疗,儿童口腔专家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同时接受口腔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而是一个人及全社会文明的标志。儿童口腔保健是整个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牙齿与口腔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口腔卫生习惯必须从儿童抓起。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龋齿的发生。龋齿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从每一个儿童做起,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的技巧,加强儿童保健和营养卫生,定期做口腔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病率。让儿童们都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身心健康、快乐的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德,马辉.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相关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29(2):82.

[2]狄桂兰.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1):2984-2985.

[3]黄继芳.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09,13(2):173-174.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及早期治疗的措施。方法:收治牙颌畸形患儿30例,其中有15例为前牙反颌,7例为牙间隙宽,4例为个别牙扭转错位,4例为前牙拥挤,现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牙颌畸形患儿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疗效满意度达到100%,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异常畸形情况。结论: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期纠正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普查,早期矫治牙颌畸形;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治疗,并普及保健知识。

关键词儿童牙颌畸形预防治疗

关键词儿童牙颌畸形预防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41

近年来,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儿童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本研究中,2011年1~10月收治牙颌畸形患儿30例,经过相应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近年来,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儿童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本研究中,2011年1~10月收治牙颌畸形患儿30例,经过相应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0月收治牙颌畸形患儿30例,其中有15例为前牙反颌,7例为牙间隙宽,4例为个别牙扭转错位,4例为前牙拥挤。见表1。

2011年1~10月收治牙颌畸形患儿30例,其中有15例为前牙反颌,7例为牙间隙宽,4例为个别牙扭转错位,4例为前牙拥挤。见表1。

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⑴胎儿因素[2]: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因为某类疾病或者子宫大小和胎位的变化等影响,会对胎儿产生异常压力,致使胎儿颜面部受压出现某种畸形;在胎儿生长过程中下颌突、上颌突、中腭突等融合、上下颌骨以及牙胚形成骨化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就会很容易导致多种或者某种发育障碍,甚至导致畸形。⑵乳牙和替牙期的局部障碍:①乳牙滞留:很容易出现萌出受阻或者萌出错位;②乳牙早失:乳牙对于儿童不光是咀嚼器官,同时在保持正常的颌间关系、保持牙弓的完整、促进颌骨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些原因导致乳牙早失,时间较长如果不进行处理和治疗的话,就可能造成程度不同的畸形。⑶不良的口腔习惯。在恒牙萌出的期间,萌牙部位牙龈会出现轻度的炎症,导致发痒的感觉,小儿喜欢用舌头舔,就容易形成前牙开颌;小儿可能会伴有吮指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上腭高拱,水平开颌;儿童的咬唇习惯,以咬下唇比较多见,就很容易使上牙向外倾斜生长。⑷全身性疾病和家族遗传等相关因素:类似传染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颜面肥大症等疾病,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儿的颜面部的发育。

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⑴胎儿因素[2]: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因为某类疾病或者子宫大小和胎位的变化等影响,会对胎儿产生异常压力,致使胎儿颜面部受压出现某种畸形;在胎儿生长过程中下颌突、上颌突、中腭突等融合、上下颌骨以及牙胚形成骨化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就会很容易导致多种或者某种发育障碍,甚至导致畸形。⑵乳牙和替牙期的局部障碍:①乳牙滞留:很容易出现萌出受阻或者萌出错位;②乳牙早失:乳牙对于儿童不光是咀嚼器官,同时在保持正常的颌间关系、保持牙弓的完整、促进颌骨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某些原因导致乳牙早失,时间较长如果不进行处理和治疗的话,就可能造成程度不同的畸形。⑶不良的口腔习惯。在恒牙萌出的期间,萌牙部位牙龈会出现轻度的炎症,导致发痒的感觉,小儿喜欢用舌头舔,就容易形成前牙开颌;小儿可能会伴有吮指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上腭高拱,水平开颌;儿童的咬唇习惯,以咬下唇比较多见,就很容易使上牙向外倾斜生长。⑷全身性疾病和家族遗传等相关因素:类似传染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内分泌因素、颜面肥大症等疾病,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儿的颜面部的发育。

矫正治疗方法:前牙反颌的最佳治疗年龄7岁左右[3],在儿童的上下中切牙萌出后,由于此时下颌骨没有充分的发育,下颌的前伸程度不是很明显,越早进行矫正治疗,其临床疗效就会越好;对于牙间隙宽的畸形,比较常见的是上颌中切牙间隙宽,其最佳矫治年龄7岁左右;对于个别牙扭转错位的畸形,可以在任何年龄实施矫正治疗;对于前牙拥挤的畸形中,最佳的矫正年龄应在前磨牙牙萌出之后,12岁左右,对其的矫正治疗不宜过早。

矫正治疗方法:前牙反颌的最佳治疗年龄7岁左右[3],在儿童的上下中切牙萌出后,由于此时下颌骨没有充分的发育,下颌的前伸程度不是很明显,越早进行矫正治疗,其临床疗效就会越好;对于牙间隙宽的畸形,比较常见的是上颌中切牙间隙宽,其最佳矫治年龄7岁左右;对于个别牙扭转错位的畸形,可以在任何年龄实施矫正治疗;对于前牙拥挤的畸形中,最佳的矫正年龄应在前磨牙牙萌出之后,12岁左右,对其的矫正治疗不宜过早。

结果

结果

30例牙颌畸形的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疗效满意度达到100.0%,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异常畸形情况。见表2。

30例牙颌畸形的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疗效满意度达到100.0%,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异常畸形情况。见表2。

讨论

讨论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

在儿童期,身体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过程中。当前牙反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前方,就会限制了上颌前部的发育,也阻碍上牙弓的发育,造成面骨发育不良,形成颜面畸形,妨碍发育;当牙齿拥挤时,较难进行清洁,即便是刷牙甚至洁牙,都很难清洁干净,而且,牙齿间相对比较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很容易为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创造条件,将会有损健康;前牙具有切割食物、辅助发音的功效,当前牙不整齐,上下牙齿对齐不佳时,就不同程度地削弱牙齿的食物切割能力,还会影响发音,不同程度地影响说话、唱歌;牙齿排列不整齐时,咬合时就容易造成创伤。如果反合、开合畸形相对比较严重时,患者的咀嚼功能就会有所下降,相应地增加其胃肠负担,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妨碍营养成分的吸收[4]。

在儿童期,身体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过程中。当前牙反合时,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前方,就会限制了上颌前部的发育,也阻碍上牙弓的发育,造成面骨发育不良,形成颜面畸形,妨碍发育;当牙齿拥挤时,较难进行清洁,即便是刷牙甚至洁牙,都很难清洁干净,而且,牙齿间相对比较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很容易为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创造条件,将会有损健康;前牙具有切割食物、辅助发音的功效,当前牙不整齐,上下牙齿对齐不佳时,就不同程度地削弱牙齿的食物切割能力,还会影响发音,不同程度地影响说话、唱歌;牙齿排列不整齐时,咬合时就容易造成创伤。如果反合、开合畸形相对比较严重时,患者的咀嚼功能就会有所下降,相应地增加其胃肠负担,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妨碍营养成分的吸收[4]。

因此,对儿童进行牙颌畸形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定期进行口腔普查,发现牙颌畸形患儿,早期给予矫正;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治疗,并普及保健知识,使家长和儿童都充分重视牙颌畸形和早期矫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期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严重的不良习惯,难以自行纠正,或者已经形成牙颌畸形的患儿,要及早进行矫正治疗[5]。

因此,对儿童进行牙颌畸形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定期进行口腔普查,发现牙颌畸形患儿,早期给予矫正;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治疗,并普及保健知识,使家长和儿童都充分重视牙颌畸形和早期矫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期及时纠正口腔不良习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严重的不良习惯,难以自行纠正,或者已经形成牙颌畸形的患儿,要及早进行矫正治疗[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吉爱红.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10):62-63.

1吉爱红.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10):62-63.

2陈新.浅析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23-124.

2陈新.浅析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23-124.

3吴迪.青岛市学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抬畸形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5(1):85-86.

3吴迪.青岛市学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抬畸形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5(1):85-86.

4邢牧.徐州市中小学生锗牙台畸形患病率的调查.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4(6):592-593.

4邢牧.徐州市中小学生锗牙台畸形患病率的调查.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4(6):592-593.

5李小英.口腔陋习造就儿童牙颌畸形.山西预防医学杂志,2008,5(3):205-206.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7

关键词:儿童龋齿;综合口腔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年满三周岁,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碍、口腔炎症、龋齿及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等症状,该项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本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将80例儿童以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儿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平均年龄为(4.3±1.6)岁,体重为:12.3~21.5kg,平均体重为(17.2±2.4)kg;观察组40例儿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范围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4.1±1.7)岁,体重为:12.1~21.7kg,平均体重为(17.4±2.5)kg,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0例儿童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引导儿童进行常规的防龋操作和引导儿童家属按照日常的护理习惯对儿童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40例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全面体检评估口腔情况,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对儿童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检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以及口腔龋齿状况。另外,护理人员还要详细向儿童家属进行询问,了解儿童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分析儿童龋齿产生的原因[3]。防龋操作过程护理,在防龋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采用无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对儿童口腔进行检查,在咬脱过程,需引导儿童低下头,用牙齿将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毕后半小时内不得进食水和食物,若儿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配合、乱动现象,护理人员还需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语言为其讲解防龋的重要性或为其播放欢快的音乐或动画片来转移其对操作不适的转移力量。并引导家属每半年带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及时发现其口腔问题。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儿童家属的健康教育,如为儿童家属发放口腔保健宣传手册或组织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等,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详细向家属讲解口腔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并介绍各类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对儿童构成的威胁。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儿童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并选择儿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儿童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比如以图片、动画的形式来提高儿童的配合度,并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护理,龋牙的发生与儿童偏食、喜爱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饮食习惯具有密切的关联,为此,护理人员需引导家属严格控制儿童的零食量,并引导其尽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饮和垃圾食品,对儿童的偏食不良习惯习及时纠正,同时,家长还要多鼓励儿童使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水产品、鲜奶类等具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⑤引导家属做好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监督工作,由于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需引导和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饭后及时漱口,每天至少刷牙两次,另外,家属还可以详细记录儿童的行为习惯,对于儿童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该耐心指导儿童纠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以及经护理干预后的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配合度评价标准为:完全配合: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欣然接受并积极配合;配合:儿童勉强完成防龋操作过程;不配合:儿童拒绝接受防龋操作或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哭闹现象,影响操作的正常进行,总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总例数×100%,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评价标准,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配合度对比观察组儿童对防龋操作过程的总配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儿童正确刷牙率、龋齿发生率及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对比观察组儿童(n=40)正确刷牙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n=40)正确刷牙率(72.5%),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儿童对相关保健知识掌握良好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儿童(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通过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教育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在教育前3组差异无显著性(f=1.03、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t=9.38~24.14,p<0.001),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07、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16.56、40.78,q=10.12~19.41,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差异无显著性(q=1.51、1.82,p>0.05)。结论 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教育可使这项工作有效、经济、广泛、持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农村人口;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effectofworkmodeonoralhealtheducationinchildreninhabitinginruralarea.

   methods thisstudyenrolled150childrenof12yearsoldofgrade6,threeclasses,fromaruralprimaryschool,whowereequallyrandomizedtothreegroupsas:modeeducation(me)group,doctor-education(dg)groupandblank-control(bc)group.theef-fectivenessofeducationwasevaluatedthroughacomparisonofunderstandingofknowledgeoforalhealthandformationoforalhealthbehaviourbetweenbeforeandaftertheeducationviaaquestionnaire. results beforeeducation,therewerenodifferencesbetweenthethreegroupsintermsofawarenessoforalhealthandoralhealthbehaviour(f=1.03,1.54;p>0.05).acomparisonbetweenbeforeandaftereducation,thedifferenceofmeanddggroupwassignificant(t=9.38-24.14,p<0.001),whilethatofbcgroup,notsignificant(t=0.07,0.38;p>0.05).aftereducation,thedifferencesbetweenme,deandbcgroupsweresignif-icant(f=116.56,40.78;q=10.12-19.41;p<0.01),butthedifferencesbetweenmeanddegroupswerenotsignificant(q=1.51,1.82;p>0.05). conclusion themodeeducationfororalhealthenablesthisprogramtobedevelopedeffectively,eco-nomically,extensively,andenduringly,whichwillfundamentallychangetheappearanceofdentalhygieneofruralchildreninourcountry.

   [keywords] ruralpopulation;child;mouth;healtheducation;workmode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资源有限,长期以来没有规范有效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持续开展,造成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本课题组总结多年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研发了一套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套模式的特点就是将一套成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交由幼儿园、学校老师,替代医生完成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这项工作可以科学、有效、长期、广泛开展,逐渐形成规范的教育模式。本研究对这套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实际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3个班学生共150人,均为12岁,分为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和空白对照组各50人。模式教育组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培训.

   1.2 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本模式健康教育教材针对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分为3~5岁、6~11岁、12~18岁3种版本,分别制作了教育幻灯、手册、展板、教案等材料,本研究使用12~18岁版本。其教育内容如下。①口腔生理知识:牙齿的解剖构造、恒牙介绍、口腔健康标准;②口腔疾病危害、治疗知识:龋病、牙周病、牙列畸形的病因、危害及治疗知识;③口腔疾病预防知识:刷牙方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牙线的使用,窝沟封闭,健康饮食及定期检查牙齿等知识;④儿童前牙外伤的紧急处理知识.

   1.3 口腔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学生在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前1d和教育后3个月用相同调查问卷测试.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及ppms1.5[1]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03,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性(t=25.14、15.83,p<0.001),而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t=0.07,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116.56,q=19.41、17.90,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51,p>0.05)。见表1.

   2.2 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在口腔健康教育前,3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养成情况差异无显著性(f=1.54,p>0.05)。教育前后比较,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11.30、9.38,p<0.001),而空白对照组调查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38,p>0.05)。教育后,模式教育组、医生教育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0.78,q=11.94、10.12,p<0.001),而模式教育组与医生教育组差异无显著性(q=1.82,p>0.05)。见表1.

   3 讨

论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以教育的手段向人们传授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与技术,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益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是实现人人参与并享有口腔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也是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2]。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增加了人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同时口腔保健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在本研究中,模式教育组和医生教育组在教育后无论是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是口

表1 口腔健康知晓情况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比较(n=50,-x±s)组别时间知识知晓率(χ/%)行为形成正确率(χ/%)空白对照组教育前23.25±16.9419.25±16.60教育后23.50±16.6820.25±16.51医生教育组教育前25.25±16.2718.25±14.77教育后 73.75±24.12*# 52.25±24.83*#模式教育组教育前20.50±16.5114.50±10.81教育后 78.00±17.96*# 58.00±24.71*#

与同组教育前比较,*t=9.38~24.14,p<0.001;与对照组教育后比较,f=116.56、40.78,#q=10.12~19.41,p<0.001.

   腔保健行为养成率都比教育前有了显著提高,证明该模式可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由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而持久的工作,其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可以在临床、学校、社区等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3]。与学校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4]。小学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养成期,小学生接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学校中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的意义[5]。本模式将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交由学校老师完成,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各项优势,解决了农村医疗保健资源不足的问题,使这项工作能持久广泛地开展.

   本模式的研究突出针对我国农村现状,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设施相对落后,所以在模式研发过程中,不仅制作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也制作了简易展板,使这项工作能在各种教育条件下实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的教育效果与专业医生所达到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为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9年,我们在青岛周边农村实验推广这种模式,通过当地教体局组织,对该区学校相关教师进行了培训,在后来的调查结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跟踪观察,以便更深入地研究本模式教育的远期效果.

   知-信-行理论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6]。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被我国所重视,但是这项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本课题组通过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使这项工作有希望科学、有效、广泛、持续开展,作为农村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1]周晓彬,纪新强,徐莉.ppms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2]马涛.口腔预防保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3]王祥才,张展堂.山东省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4]chapmana,copestakesj,duncank.anoralhealtheducationprogrammebasedonthenationalcurriculum[j].intjpaediatrdent,2006,16(1):40-44.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9

【关键词】儿童龋;患龋率;危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21-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解3~5岁儿童的患龋情况和影响因素,我们渝中区6所幼儿园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资料取材于2005年5月重庆市幼儿园体质监测中口腔健康检查,并将问卷调查交儿童家长填写,其中男410例,女385例;3岁237例,4岁289例,5岁269例。

1.2调查方法:全部检查工作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科的两名医师完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版《口腔健康调查标准》中有关的检查方法和器械对龋病进行诊断。口腔检查均采用平光口镜、探针等器械,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龋患人数,龋患牙数等进行填表,并将其分为了3岁、4岁、5岁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性问卷调查表,共发出调查问卷795份,回收795份,回收率100%。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儿童及其家长的一般情况,儿童喂养方式、饮食及口腔卫生习惯,双亲口腔保健知识。把设计好的问卷发给家长按要求填写,1周后回收。

2结果

2.1患龋情况:见表1。

2.2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情况:见表2。

2.3儿童龋危险因素:以问卷调查结果无龋儿童组(271例)为对照组,与龋患儿组(524例)进行比较:(1)在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以母亲是否受到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教育为界限)方面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儿童的饮食习惯、每日吃甜食及饮用含糖饮料次数小于或大于两次以上、偏食,以上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3)儿童刷牙的频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两组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儿童龋的危险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年龄、母亲受教育的程度、每天吃甜食及含糖饮料的次数、刷牙的频率呈反相关,见表3。

3讨论

3.1本次调查患龋率高于上海(59.53%)[1],高于成都乐山(38.86%),低于北京(79.92%)[2]。表明渝中区儿童龋患率在全国处在较高水平,儿童防龋工作远远不够,需要大力开展形式各样的防龋宣教,努力普及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

3.2儿童龋危险因素的分析:(1)年龄与儿童龋患率呈正相关,4岁后幼儿龋终止,而后磨牙龋呈上升趋势。(2)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低,吃零食次数多,每日刷牙次数少,母亲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低,儿童龋患龋率高,两者呈反相关。(3)每日吃甜食及饮用含糖饮料次数与儿童龋的患龋率呈正相关:吃甜食的频率增加,累积提高的菌斑的酸性,巩固了耐酸变形链球菌的主导地位,致使釉质脱矿。(4)刷牙的频率:婴幼儿龋的发生与每日刷牙的次数相关,应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5)氟化物的运用:我国4岁以下儿童普遍未用氟化物,常规的、小剂量的氟化物的运用均是防龋的有效方法。氟化物破坏细菌的代谢及功能,增加牙龈结构矿化能力。(6)偏食:偏食的儿童喜欢吃甜食,不爱吃蔬菜、肉类,这些因素均能促进龋齿的发生。

儿童口腔保健内容篇10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口腔疾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乃至整个机体健康。为了解龋齿患病及相关因素,为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作者对60名龋齿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了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4年7月在古交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20名,年龄在3到7岁,其中龋齿患儿60名为研究组,另6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进行。其中俩组中男女各一半;并在年龄、性别、体格发育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按儿童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习惯等自行设计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共9个问题(具体项目内容见下表)每个问题提供“是”和“否”2个答案,让受试着从中选择一个,答“是”计1分,答“否”计0分,每题都必须回答,由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每份问卷都有效,统计两组受试者每个项目得分,合计后列入表1。

1.3两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得分情况分析。

表1

项目对照组研究组p值

早晚刷牙5336

餐后漱口4828

喜吃甜食或含糖多的食品3250

睡前吃零食3451

使用含氟牙膏4219

VitD缺乏史2848

使用保健牙刷4435>0.05

定期检查牙齿4225

母亲及抚养人大专以上学历4820

2结果

龋齿儿童问卷调查结果问卷的9个项目除7项(使用保健牙刷)两组差异无显著外(p>0.05)其余致8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

3讨论

3.1多因素导致龋齿:龋齿是机体在内环境因素影响,在细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龋齿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并可引起全身疾患。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改变,龋齿发病也逐年增高。本调查显示:龋齿患儿与正常儿童在生活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本调查所设计的儿童生活方式问卷的9个项目,其中除7项无显著差异外,其余8项均有显著性(其中主要抚养人的文化水平高的孩子龋齿少)。提示预防龋齿的发生要做到:(1)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2)餐后漱口和睡前吃甜食对龋齿病的影响最大。儿童的食物含糖量高,易发酵产酸,更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发生龋齿。因此饭后漱口是防止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另外儿童的刷牙次数对龋齿的预防作用较明显,养成正确的刷牙姿势及早晚刷牙的好习惯。(3)适当增加牙齿的抗龋含氟量,如用氟化液漱口或用含氟牙膏。(4)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如发现有龋齿,应及时治疗,填充龋洞,以杜绝感染,预防龋齿引发其它疾病。(5)及时补充VitD缺乏。(6)母亲的文化程度于儿童乳牙龋患有密切的关系。母亲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正确指导幼儿口腔保健能力受限,言传身教影响面窄,其孩子的乳牙患龋率就高。

3.2健康教育在预防龋齿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龋齿的预防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应抓小、抓早,从母亲怀孕时抓起,保证孕妇足够的钙、磷、维生素D及必要的微量无素。尽量少食糖、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及含氟牙膏正确刷牙。预防保健机构要定期检查,指导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龋率,促进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