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3:02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1

1落实“三到”,体现自身价值

上班提前到病房,早晨上班时提前到病房,护士长可以了解很多情况,如夜班护士工作完成情况,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弥补,有利于护士长对一天工作的安排。

中午提前到,可以及时了解掌握中午病人的治疗护理情况以及有无午间护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抢救病人及时到现场,遇到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护士长要及时赶到现场,组织协调护士配合好医师的抢救。抢救时护士长及时到现场,对护士是一种精神支持,使护士感到放心,同时可以激发护士潜在的工作能力。

有纠纷时立刻到现场,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病人的防护意识增加,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护士长在发生纠纷时及时赶到,并尽量使纠纷消失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护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抓好三个重点,提高护理质量

重点病人重点护理,将危重病人的护理、手术病人的准备,新生儿,意识不清以及老年患者作为重点病人,重点观察,及时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带领护士进行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方法,抓好落实,并进行行之有效的督促,护士长要随时抽查各班的工作完成情况,对于完成较好的护士给予表扬,对于完成不好的护士提醒其改正。

对新护士要重点培养,选择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业务技术过硬的护士进行带教,培养年轻护士良好的工作作风及精湛的业务技能,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对工作粗疏,马马虎虎的护士进行重点观察、重点监督,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找出原因,指出改进方向,保证工作的有效安全,重点工作重点落实。

3做好“三防”,保证护理安全

防止危重病人并发症,病人出现皮肤压伤,是护理工作的失误,护士在工作中,除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的皮肤情况,促进病人舒适。

防止医疗纠纷,从服务态度抓起,服务态度的好坏可以体现护士的素质,让每位护士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病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好的行为让病人放心,不好的病人让病人担心,平时注意培养护士的严肃性,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有了热情就能认真的对待工作,认真完成工作。

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落实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三查八对”制度要落到实处,落实了制度,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病人,护士长要随时检查护士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重视“三新”,培养学习型护士

新的护理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护士长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护士长的理念影响到护士的更新,护士长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注意掌握学习护理工作的新动向,有条件要外出参观学习,了解护理学科发展动态,发现新的东西要及时组织护士学习,及时带领护士更新护理理念。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2

论文摘要:社会需要什么标准的护理人才,以及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护理人才一直是困绕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问题。尤其是对民族地区院校而言,优化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在分析我区护理本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目前护理本科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应培养什么标准的护理本科人才等问题进行探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医学教育模式及卫生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工作日益成为医学教育界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课题。无论是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而对医学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民族地区护理本科人才的教育事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高等护理人才的现状,明确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探索民族地区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创造适合于民族地区的特色的本科护理模式已经成为医学类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民族地区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决定着该地区医学类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护理本科教育的基本现状,结合国内外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经验,提出适合于本地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在正确认识现状,注重机制完善,明确培养方法与内容,加强模式构建等方面尽快适应多元化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模式轨道。

1.1学制设置过长

五年制护理本科,因学制过长,重复课程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医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模式,特别是医学基础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特别是民族地区护理工作的特点。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重点院校护理本科已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而目前国内有些院校仍实行五年学制。

1.2教学方法有待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完成教与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总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且教学方法单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信息,缺乏引导学生根据地区特点和民族习俗进行研究和讨论,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因此重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强调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交替进行,把握地域和民族特点,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研讨式学习方法,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民族地区护理本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1.3课程体系有待改善

近年来,针对我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许多院校在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在教学模式、课程结构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国内外护理专业体系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生物医学模式、生命周期模式、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等。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整体性,生命周期模式、人体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后三种模式在师资培养和教材的编写上要求高、难度大。另外,由于我国高等护理长期停办,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予以恢复,但是护理教育本科专业在教育形式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医学基础课程设置多而全,可以说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压缩和翻版,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更谈不上结合地区和民族特点。

1.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护理师资队伍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和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相对较少,多数教师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学训练。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床课程教学往往以临床医生为主,讲授的内容总是以疾病的治疗为重点,忽视了人的整体护理,特别是忽视了民俗民风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在护理的内容上往往是一带而过,以致教学内容与护理结合不紧密。

1.5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存在问题

民族的特点和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培养目标与社会卫生保健系统需求不相适应[1],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二是以传统医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与护理专业需求不相符合,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基础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较大,而人文、社会等学科内容明显不足,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三是护理专业课的教学特色不明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以医学诊断为主线,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重点,护理内容少,教材建设滞后;四是教学组织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主要为“灌入式”,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的护理本科教育尚未形成体现地方特色、结合区域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

2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育能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过硬的基本技能,能否开发其再学习、再发展的潜能就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各国在对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模式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教学模式。所以突出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教育;重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渠道,在护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是十分必要的。

2.1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方向,也是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对社会需求和新形势下护理本科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成的解析,将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确立,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和预防保健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力争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人、做事、做学问共同提高。2.2突出民族特色和专业特点

根据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结合整体护理观及现代医学模式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特点,加强伦理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专业课程的交叉力度,开设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选修课,如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回族文化专题等,体现护理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专业和民族特点,使学生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民俗等各个方面整体地认识人的健康,理解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帮助人满足健康需求。

2.3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

课程就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调整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反映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趋势,充分体现民族地区的护理特点,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医学模式转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强化目标培养,重视素质教育,对课程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和合理的调整。

2.4改革学科结构,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改革学科结构,删减原有课程中不适合的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和融通,发挥课程群体整体效益的同时,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加大专业课比例。根据学科发展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增设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学等必修课程,护理专业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要明显增加,形成以预防保健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并充分体现民族和地域特点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注重能力培养

根据护理学发展趋势和新世纪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打破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以诊断治疗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建立“以人为本,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人的整体性;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强调病情观察和判断、紧急情况处理、危重症监护、健康指导和教育的重要性。护理的重点在于解决人的健康问题,将护理技术操作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得以统一,从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1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在提倡教师精讲教学内容、合理规定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不同的临床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提供有力依据。通过让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的综合能力,为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处理临床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演讲、角色扮演、患者访谈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3.2建立模拟训练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积极改善教学实验条件,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建立多媒体教室、基础护理技能训练室、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室、重症监护室等护理技能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实验系统,现代化护理训练模型、设备和器械,实现教学手段的形象化、智能化、多样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通过规范化的训练,熟练操作技能,增强动手能力。

3.3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因此,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带教计划,指导学生按照护理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对分管的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指导学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收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掌握正规的护理操作,提高专科护理技能;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3.4改革临床实习教学检查形式

为了保证临床实习质量,改革传统的“师生座谈会”的实习教学检查方式,采取教学查房、技能演示汇报与师生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全面检查实习中教与学的质量。教学查房、技能汇报采取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选取学生在实习中护理的典型病例,使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问诊、体检,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护理操作,实施健康教育。教学检查中,提倡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有效促进各教学医院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5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内、外、妇、儿等学科之间重复内容较多,为了避免学科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节约时间,可在各学科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以护理专业为单位的集体备课。不同课程共同涉及的内容,应相对集中讲授。如:气胸病人的护理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均有讲授,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病情观察重点一样,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求也一致,可以安排由内科护理学老师重点讲授。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3

我院做为卫生部开展基础护理六家试点之一,既是一种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与责任。基础护理到底是什么?…做为一名临床护士,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试点工作中,在平日的实际护理工作中,让我对它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基础护理,学科角度的定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技术和护理艺术,为人们生老病死这一生命现象的全过程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服务。而我的理解,从简单而实用的语言来讲,就是除了医生干的大事,其他的相对而言也就是基础的护理了,包括病人不能自理的日常生活,维持昏迷病人的身体机能需要等等,基本卫生,基本生命体征,病情的观察,为了协助医生的手术做的准备工作等等。

一名监护室的护士,本人做为一名护士。一名监护室的男护士,觉得基础护理在科室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在这一理念提出之时,科就一直在做这些最基本的护理,提出让我这些护理更规律、更有计划,更明晰了为了将基础护理的试点工作做实、做细,3月,又试行分层护理来完善和推动基础护理工作。依据我科收治患者和护士排班的特点,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排班,主管护士,执行护士,助理护士,三层护士层层管理,层层相扣,既分工明晰,又相互合作。eicu实行的无陪护病房管理,护士排班实行12小时制。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患者的一切都由护士去做,本来就因为病情的危重让家属非常担心,若是因为一些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没有到位而让患者家属更加的焦虑,对我失去了信任,这样就使我护患关系更加紧张。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科每天轮流为他床上擦浴,洗头,随时修剪胡须、指甲,保持患者的干净,每2~3小时为病人翻身,叩背,协助患者进餐…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沟通困难的患者我还准备小黑板、特殊的呼叫器”等以便护患之间的沟通,面对这些特殊的病人,12小时工作下来让你忙碌而又充实,更需我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和热心”点滴付出,都得到家属和患者的充分认可,今年科室的护理满意度较去年有明显的提升,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所做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重要和必要。通过基础护理的实施和分层护理的辅助实施,体会是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还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时巩固了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

自己对基础护理的开展、实施感触颇深:科室从科主任到护士长,做为一名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再到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争创优质服务活动,能够成为医院首批优质服务试点病房,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也感受到这种压力对我工作的推动和鼓舞。许多护士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是个大学毕业生,怎么能给病人整理床铺、洗头、洗脸,甚至伺候大小便呢?那可是保姆干的活,让不是大材小用了吗?其实不然,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病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需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诊疗效果和危重病人的救治。举个例子,如果因为未做好床单位的整洁而使患者产生褥疮,未做好会阴护理使患者尿路感染等等…这些,都让我心有触动,于心不安,不仅如此,重症监护病房,做好基础护理更是至关重要。

我们工作着,收获了快乐;我们辛苦着,收获了心安,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我们的漫漫职业道路上,通过辛勤的努力,奉献爱心,让我们的护理工作越走越远!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4

        1加强带教老师的自身修养,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习的启蒙者和指导者,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往往对护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术,工作中应注意形象,态度认真、作风严谨,具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的能力。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带教老师注重树立护生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使之能够把主动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的宗旨,做到用心、用情为病人服务。加强护生的事业心、责任心、纪律性、思想品德及协作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1]

        2如何良好的教学关系

        护理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生普遍年龄在19-22岁之间,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工作压力思想准备不充分,容易产生紧张、自卑、厌学,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给予护生生活及工作上的指导,理解、信任他们,能提高护生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能力。[3]那么如何消除护生紧张、自卑、厌学感呢?

        2.1紧张 护生到科室时要尽快消除她们的恐惧和陌生感。带教老师要有饱满的精神,平常的心态迎接护生,持友好接纳的态度对其做自我介绍,带领其熟悉环境,介绍各班工作内容。使护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随时请教老师。尽量避免老师发号施令,由学生跑腿的情况出现。在操作成功或失误的时候,带教老师都应给予关心,指导护生放松,鼓励护生,增强其自信心,共同找出失误原因,及时改正。

        2.2护生自卑的心理主要是没有满足尊重的需要,所以带教老师要以激励的方式去鼓励和支持学生,切忌在病人面前训斥护生。否则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自己的职业有所怀疑,认为不能胜任。

        2.3病人或教师的态度不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些护生误认为实习只需要掌握好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老师应多提问、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护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不定期组织小讲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肯定护生的优点,有助于提高其自信心和上进心。

        3如何带教

        3.1尊重新生,增强其自信心  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会使护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她们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对自己没有信心,说话做事唯恐不当。

带教老师首先应尊重新生,态度应温和谦虚,要使护生明白,临床工作时间长了工作会更熟练、更有经验,要在无形中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对工作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为开展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为人师表,严格带教,以身作则作为带教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带教老师要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操作规范、技术精良,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查对制度"。护理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学生开始实习,从零做起,老师怎么教、怎样做,她们完全模仿,所以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强大的责任感,切实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和业务技术指导工作,保证实习计划如期完成。

        3.3教人先教心  带教老师首先要解决学生紧张心理,让学生熟悉各科环境,工作中急救药品固定地方,用后及时补充归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剂量、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做到快、轻、稳、准,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质量。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应详细讲解各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要求,针对学生专业的性质,向学生提出实习重点和目标,进行不同的带教方法。

        3.4 示范、勤讲、观察、实践、解疑、再实践 采用老师示范,护生观察,护生实践。[2]老师观察、师生讨论、护生再实践的方法。示范:带教老师要示范性实际操作,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床旁教学,对一些难诊断、易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带教老师应反复讲解,对一些复杂的护理操作和难度大的技术操作,要手把手的教,让学生多实际操作,坚持放手不放眼的指导原则,有计划有安排的逐项进行护理技能的指导训练,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护理计划。临床带教不仅是让实习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她们的多方位思维,使其能独立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及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带教老师不仅要护生在工作中做到多动脑、多动手、口勤、脚勤,还要引导护生按护理程序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勤讲:随时随地结合临床讲课重点,强调认真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培养她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及书写能力。实践:带教老师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进行基本功强化训练,巩固和运用指导护理实践。平时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技术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及掌握情况,再有重点有目的地针对性辅导,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解疑:提问与解疑是实习带教中常用的方法,一些简单问题,随问随答,但对疑难复杂的先让学生翻阅资料,找出答案,而在实际工作中疾病则表现错综复杂,应将其共性与个性分类,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要求学生多提疑难问题,带教老师针对重点,进行综合讲解与解疑。然后让护生进行实践。

        3.5 强化基础护理观念 有些护生在进行基础护理时走马观花,转一圈病房就出来,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纠正护生错误的观念。使护生在得到病人认可时获得满足感,更加积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病人心理、生活需要。

        3.6晨间提问或定期组织护理查房 老师和护生共同参与,根据病情及病人知情同意权可以床边或另择地点进行,先由责任区护士和跟班护生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其他护生相应补充。[4]然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老师对护生们的分析做出评价,可根据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问护生,加深护士对疾病的认识,护理查房不仅有助于增加护生的与感,也锻炼了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肖美莲,陶新陆,丁四清  临床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科护理2010年2月第2期上旬版 

[2]郑建梅 护理带教的方法和体会 中原医刊2003年6月第30卷第11期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5

课程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多观察

n勤思考

n多请教

n重理解

n积极讨论

n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15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6

同理心指个体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如同体验自身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1],是护士具备护理能力的一个条件,而且被认为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质,受到国内外护理界的关注,成为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2]。在护生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对护生同理心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其动态变化,探索提高同理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为护生将来应对临床环境打好基础。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护士学校护生318人,均为女性,年龄20.0岁±0.6岁。其中临床实习护生83人,在校学生235人;学生干部211人,非学生干部107人;独生子女143人,非独生子女175人;家住农村者167人,家住城镇者151人。1.2研究方法采用吴静吉修订的人际反应性指针(iRi-C)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3]。问卷分成4个维度,共22题,即观点取替、同情关怀、幻想力和身心忧急。量表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系数为0.84,4个维度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80,0.78,0.85和0.74。量表的4个维度相隔1周重测信度分别为0.77、0.80、0.82和0.70。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护生人际关系指针问卷评分(见表1)3讨论3.1不同年级护生的人际反应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护生的同理心存在差异。2年级护生与1年级护生相比,在“观点取替”“幻想力”和“身心忧急”3方面评分较高。原因可能与课程设置不同有关。1年级护生主要学习基础课程,而2年级护生开始学习临床课程,老师多采用“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病案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护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护士角色对病人的情感体验,以同理心去了解病人的所思所想,因而具有更多的同情与温暖的情绪反应。此外,研究发现,3年级护生在“身心忧急”得分高于1年级,1年级护生由于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低于3年级护生,对他人的情绪反应不够敏感,而3年级护生经过学校临床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同情心得到了提高,只是实习环境中的临床实践影响了同情心的充分运用或表达。2年级和1年级护生“同情关怀”作者评分高于3年级护生,说明在校护生比实习护生具有更强的同情心和感受他人情绪反应的能力。这与Shapiro[4]研究医学生的同理心在医学教育之后呈下降趋势结果相一致。苦恼、担忧、偏见和缺乏自信都会限制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生体验同理的可能性[5]。实习护生在病房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由于病房情景比课堂教学情景更复杂,如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中自身沟通不充分,工作繁忙造成的疲溃感,护理技术不熟练所致的挫折感等负性情绪,皆会影响她们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不能充分理解和分担病人在住院中的各种心理负荷。Gardnor指出,在职业转化为专业的过程中,医学已逐渐淡化了其慈善和关怀的中心思想,而将治疗和科技作为形成专业的基础。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学校文化还是医疗环境中都形成了“强调技术、忽略人文关怀”的氛围。医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学习、成长,往往容易导致人文素养不高,尤其是同理心的缺失[6]。由此提示,尽管护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了应有的专业素质,如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等,但仅凭在临床课程中培养护生同理心是远不够的。3.2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生的人际反应特点在不同人口学特征方面,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居住城镇与乡村护生在“身心忧急”维度存在差异(p<0.05)。非独生女和农村护生得分高于独生女和城市护生,说明非独生女和农村护生在情绪状态的洞察与情绪反应上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被关怀的需要,产生“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别人会对我怎么样”等想法,更容易产生同理心。非独生子女学生多来自乡村,家庭结构大部分为主干家庭,在与兄弟姐妹相处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及同情心。农村护生中很多同学初中时就住校,独立生活常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危急情景,使护生体验到理解、同情、体谅和关怀他人的重要性,同理心得以培养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学生干部与非干部护生在同理心4个维度方面无差异。而魏源[3]对当代大学生同理心特点的研究指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幻想力”“同情关怀”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学校里,学生干部经常与同学和老师接触交往,乐于为他人服务,因而在挫折或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感受对方的心情,并尝试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均为女生有关,也可能与不同研究对学生干部界定不一致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4小结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人文科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各个医学院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把人文精神放在重要位置,而同理心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应将同理心的学习作为一个专业必修课,使护生认识到培养同理心与掌握专业知识一样重要。除了需要教师运用同理心教学,使护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得同理心外,还应结合护理心理学的学习,如团体心理咨询、学习会谈技巧,察觉自己的偏见和恐惧,通过增加自我意识、积极倾听、尊重和对差异的接纳,以及通过训练护生的敏感性,从而促进、提升对病人的同理心。在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对护生同理心变化追踪,及时发现影响实习护生同理心的因素,对实习护生的各种负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并在临床实践中强化护生同理心表达的技巧,让护生体验对病人实施关怀护理后获得正性情感,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能力,在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搭起一座良好人际关系的双向桥梁,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景[7]。医院方面,在评定护生实习成绩时,应把同理心的应用作为考评项目,改变护理技术至上的观念。对于在校护生,尤其是独生女和城镇护生,应指导她们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同理能力,如在生活中体察自己对生活琐事的感受;鼓励护生与同学、朋友、亲戚、家人尤其是同宿舍的同学一起练习表达和倾听技巧;还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训练敏感性和想象能力等,从而提高护生同理能力。综上所述,重视护生同理心的测量与分析,针对不同特点的护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同理心培训,是今后护理教育努力的方向和值得研究的课题。#p#分页标题#e#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7

关键词:pBL带教法;精神科护生;不良心态

护生实习期间,或多或少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心理状态,都将不可避免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实习效果[1],部分护生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有偏见,缺乏精神科相关知识与技能,对专科实习目的及时间安排认识不同[2],因此部分精神科护生持有敷衍、厌恶、松懈、恐惧等常见不良心态[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先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本研究用pBL教学法调整精神科护生常见不良心态,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10月内精神科护生88例,男生2例,女生86人,年龄18~22岁,随机分为两组,pBL组、传统组各44例,相同带教老师带教。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pBL带教组由带教老师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病情介绍,护生分4人一组,结合《精神科护理学》理论进行讨论分析护理要点、拟定护理计划并由带教老师审核。在护理实施中,由带教老师将护理难点、重点以问题的形式让护生讨论,在带教老师的陪同下将护理操作完成,操作完成后再由带教老师设立思考题,由护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并总结;传统组由带教老师将护理工作重点,注意事项,难点直接讲给护生,并带领护生完成护理操作。

1.2.2评价方法采用问卷测评法,问卷内容共40题,共设4个下位量表,即恐惧心态(10项),敷衍心态(10项),厌恶心态(10项),松懈心态(10项),每项按4等级评分,分别计3、2、1、0分。两组在实习前后向每人同时发放和收回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习前不良心态比较见表1。4种不良心态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生实习后不良心态比较见表2。4种不良心态两组比较均p

2.3从表1和表2综合分析得出:pBL带教法对精神科护生不良心态正性影响明显优于传统带教法。

3讨论

3.1pBL对精神科护生松懈心态的影响传统带教时,护生认为护理人员值班就是盯着患者不做"傻事",发发药,喂喂饭,带教老师指导一下就会了,再做就熟了,认为没有什么深奥的技巧[1]。pBL教学时,先让护生见习带教老师工作,再由护生们4人一组分析其中的重难点,再拟定护理计划、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值班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然后由带教老师审核及指导,最后才让护生实践,这就大大减轻了精神科护生松懈心态。

3.2pBL对精神科护生厌恶心态的影响面对精神病患者,我们护理内容更多的是生活护理,传统带教时,大多护生只感觉自己在做一些繁琐无技术含量的体力活,所以会产生一种厌恶心态,而用pBL带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体就是让护生先动脑再动手,把小事做到更好,在做小事的同时又积累经验,再讨论总结,同时有效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4],大大减轻了精神科护生做生活护理就等同体力活的观念,也就减轻了精神科护生的厌恶心态。

3.3pBL对精神科护生敷衍心态的影响实习是护生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大多护生都想尽快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可精神科技术性操作少于其它科室,传统带教法带教就使部分护生认为在精神科是浪费时间,并表现为得过且过,以敷衍心态来学习。pBL法带教,能增强护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还可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让护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3],并不会让护生感到"无事可做,做的事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大大降低了精神科护生敷衍的心态。

3.4pBL对精神科护生恐惧心态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护生很少接触过精神病患者,对精神病认知不够,从而产生恐惧心态。pBL带教法通过分组、团队讨论能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促进实践技能的掌握[5],从根本上消除精神科护生恐惧的心态。

参考文献:

[1]赵贤玲.护生精神科实习的心态分析和指导[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97-2598.

[2]关平,李亚华,李辉.精神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工作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51-252.

[3]王爱平,代颖.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6,11(22):1-3.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8

【关键词】外科;护理管理;体会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广泛,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得到了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给病人提供最优良的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为医务人员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当前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外科护理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情,其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护理差错、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做好外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教育。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加强责任感。一个合格的护士首先是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和责任心的人,护士面对的,是生理或(和)心理不健康的患者,他们需要护士爱心温暖,细心的护理、耐心的解释、真心的关爱和尊重。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会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2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长期医疗护理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是消除差错和纠纷的措施,更是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必须重视制度的落实。工作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级护理制度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科室人人讲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使制度深入人心,一切护理操作按常规制度办,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作风。

3注重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加深,对健康的需求增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同时,护理工作的范畴在扩大,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护理知识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如临床上的各种护理操作,输液、导尿、下胃管、灌肠、病情观察、各种管道的处置,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和护理,无一不体现护理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无一不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护士在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

4加强护理管理的安全意识

外科许多急危重病人,护理工作繁多且难度大,而且一些新来的护士的临床护理经验不足,难免会出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护理管理人员本身要有事前的安全意识,针对护理人员出现的一般性错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而对于突发性的安全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护理管理者应该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薄弱环节,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其次,深化护理安全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安全条例与规范,学习安全知识,让护理人员明确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这方面可通过一些护理过程中的事例进行,来增强安全教育的可信性和深刻性。再次,开展必要的护理安全考核。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情况进行经常性考核与检查,这里主要针对护理职责与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那些在护理工作执行较差应该进行有原则性的批评,并帮助他从错误中总结教训,及时纠正,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也供他人借鉴。通过对护理工作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达到增强护理安全的目的。

5加强护患沟通,注重人文关怀

护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工作中,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一切护理措施及操作要使患者或(和)家属知情同意,要落实告知义务,注意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从入院时的介绍到出院时的指导,甚至出院后的随访,沟通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一切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加强沟通和交流,沟通中,注意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和信息的反馈,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增进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密切了关系,减少了误会和冲突,从而减少和杜绝了纠纷的发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标准也随之改变,健康是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健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现代医学已经从治愈医学转变为照顾医学,衡量医学的标准不在是单纯的治愈率,而是患者对医院的综合的满意度。为此,医院制定了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在服务上,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时刻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安危放在心上,以患者的利益为重,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使整个护理过程充满了关爱和尊重。医务人员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注人的感觉和情绪,不仅治疗了生理疾病,还注重了心理护理,解决心理问题,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6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力度

健全质量控制体制,充分发挥护理管理的职能作用,加强节假日星期天的查房,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以避免和减少不安全因素。

7合理配置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充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超负荷的t作常使护理人员不适应,长期疲劳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构成医院的不安全的因素,同时损伤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护理的人性化。因此,要按需调配,合理安排班次,如节假日,应据患者的数量、病情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人员,注意新老护士和能力强弱的搭配。另外,可根据t作需要实行弹性排班,以保证护理质量。

8分析护士压力源,积极寻找对策

外科的特殊环境和高风险工作氛围及其超负荷的工作,使护士客观需要与客观反应之间难以平衡而出现了心理变化和心理压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护士在交谈交往中流露负性情绪,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应采取正面灌输的方法,利用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教育,转变自身修养,做好岗前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提高合同护士薪金待遇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要维持高水平的工作质量,只有好的制度,优化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关键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骨干队伍。要人人参与安全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优点和潜能,将科室的要求和目标变成每个人的工作准则和方向,使维护护理安全成为每个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欣怡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失误.华北国防医药,2005.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9

关键词社区护理护理质量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4-0030-03

社区卫生服务以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以人们的健康为目标,将卫生服务落实到社区、家庭、个人。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普通市民,能够帮助一般患者解决就近看病、健康管理的问题。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的模式也在不断转变,社会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

笔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护理工作已有15年,亲历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进程,与社区居民有比较多的联系和沟通,对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准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探索,讨论如下。

1了解居民健康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了解居民护理需求

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护理需求,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

1)细致预检,掌握就诊信息

预检是医疗护理服务的前沿,是医院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第一道门,是提高门诊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关口。如果能够详细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就诊信息,就能够第一时间做好护理工作和就诊前的准备,如给患者准确发放挂号小票,告知当日能够治疗的项目和下次治疗的时间选择,这样无疑能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就诊心情[2]。

2)利用健康档案做好重点人群护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对象中,老人、妇女、儿童占了很大比例,因此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护理需求。社区护士应当熟悉社区诊断及患者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根据社区主要疾病危险因素和慢性病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对于0~6岁儿童,为降低儿童对于医护人员的恐惧,我们护理部特意把儿保护士的服装改为温馨的粉色,还特意设置了卡通图片及玩具,并对不畏惧打针的孩子给予奖励,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对育龄期妇女重点是传播优生优育和常见妇女病的防治知识[3],如举办“素质,健康,生殖保健咨询”讲座,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并宣传相关知识。落实产后访视,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对高龄老人实行优先治疗、优先检查,预检护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挂号、代配药,对社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开设居家舒缓疗护病床,提供临终关怀服务[4]。

1.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微笑服务微笑可以使人觉得亲切,消除陌生感,患者咨询时态度要诚恳,并且要耐心倾听,细致询问,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感,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沟通过程中还要正确使用称呼,称呼是沟通的开始,一个亲切、礼貌得体的称呼可以拉近护士和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为以后的良好沟通奠定基础。

2)耐心倾听当遇到年老、动作迟缓、语言不流利、听力欠佳的患者时要耐心倾听,这不仅是出于对患者的关注、关怀和尊重,也有利于观察病情、正确判断和正确分析,避免因此而发生的护患纠纷。

3)礼貌用语“请”字在先、“谢”字在后,微笑甜一点,仪表真一点,言语暖一点,问候多一点。

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预检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部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精神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困扰,言行缺乏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持冷静、不必过多解释,也不反驳患者,而应该对其表示理解,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用言行塑造自己健康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对方,以达到优质服务的目的。

5)开展健康宣教在各个候诊室设立了不同内容的宣传栏,每个候诊大厅全天候滚动播出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录像。定期在门诊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护士对患者的各种提问总是有问必答。通过健康宣教不仅能增强居民的防病知识,对疾病的转归有了科学的预期,而且增强了护患关系,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

2提高护士素质和更新观念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更新护理观念。

2.1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既包括预防,又包括医疗护理服务。全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具有的基本护理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各专科的护理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水准的重要途径[5]。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中专学历的要求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除逐步引进大专、本科毕业的护士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有一定实践经验、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使他们不断充实医疗护理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的转变。

所有新分配的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先集中进行医德医风、专业思想及院规教育,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经考试合格后转入临床;护理部每月举行1次护理业务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学会举办的每月1次的护理学术讲座;选送护士长及表现优秀的护士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护理学习班;邀请三级医院有经验的专家为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在培训中引入整体护理的理念,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目标是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培训开设了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等等课程,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水平。

2.2转变观念,将患者尊严放在重要位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如果能把尊重患者尊严也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之中,那么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产生全新的意义。护理人员应首先做到从思想上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探索护理概念转变的真谛。社区护理工作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各种医疗服务首先要得到患者的同意和理解,注重护理服务的各种细微之处。包括加强护理巡回,尽我所能为患者提供方便,用热情的服务为患者解除病痛。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

3发展居家护理,将服务延伸到家庭

以社区为范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对象,以妇、儿、老、残、慢性病为重点,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发展方向[6]。

近几年来,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就是要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不仅仅是不生病、少生病,还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因此社区护士有必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居民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和综合性的社区护理服务。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共同商议、探讨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计划,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家属的疑虑。在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中,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都需要发挥各自的角色优势,达到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现已不仅满足于有病治病,更需要得到疾病预防、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因此,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也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四大重点之一。

4探索心理护理,提高社区护理水平

4.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社区门诊患者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且老年人情绪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老年人人格变化较多,表现为比较顽固,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业的追溯之中;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8]。

4.2探索心理护理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社区卫生服务应不仅仅涉及疾病的治疗,更应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9]。

1)学会倾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利导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注视加上轻柔的举止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可使用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

3)尊重老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至深的本质在于渴望获得尊重。”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认可,因此改善护患关系的窍门就是恰如其分地对别人表示尊重。对他们称呼要用职称或尊称,细心观察老年人的经历、特长、爱好,必要时可以此作为初始交谈的切入点[10]。

4)社会支持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经常性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社区老年患者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老年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诗甫.如何提高社区整体护理素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1(18):3915-3915.

[2]许秀兰,李学华.国内外社区健康教育与社区护理简介[J].天津护理,2000,8(6):300-302.

[3]李春玉,戴蕴威.社区护士的护理活动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30-232.

[4]张俊.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保健的促进作用几点思考[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1):497-497.

[5]朱华兴.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J].当代医学,2012,18(29):28-29.

[6]程建红,张清华,陈国英,等.社区护理人才需求预测及规划性培养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6):535-536.

[7]尚少梅,侯淑肖,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的内涵与外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28-30.

[8]易景娜,陈利群.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及其发展问题[J].中国护理管理护理学杂志,2011,26(24):81-83.

[9]盛凤珠,林丽珠,李冰,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社区全科护士的角色和工作技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40-341.

护理心理学重点篇10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56-04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了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开始独立于临床医学,护理工作者和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患关系的变化,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实用型、能力型护理人才迫在眉睫。目前,护理教育的对象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90后”大学生,他们个性、自我、好奇、叛逆、现代,热衷于手机、QQ、微信等自媒体,对书本的兴趣减少,对他们的教学应与时代同步,与生活相融[1]。面对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和社会对护理的高要求,护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以建构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正影响着学校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也就是用最适合的方法教给学生最需要、最关注的东西,旨在使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充分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护理学是尤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学科,因此,如何培养人才并保证培养质量,以满足公众和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笔者拟以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和改革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发挥指导作用。

一、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现况分析

21世纪医学护理发展的方向是社区护理。我国的卫生保健系统正在从以医院为中心向以社区为中心转变,越来越多的护士将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3]。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社区护理教学的发展,国内护理院校纷纷开始建设并逐步完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但在以下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一)实践基地方面

一方面,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起步不久,处于发展期,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能成为合格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更少。有的护理院校虽然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但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几乎是空白[4],说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硬件”不硬。另一方面,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没有明确、要求没有统一、实践条件相差很大,不能很好地完成社区护理实践目标。再者,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含糊、教学内容各不相同,缺少统一标准进行教学质量控制。

(二)带教师资方面

社^护理实践带教人员缺乏、师资培养和优化不够,说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软件”偏软。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对社区护理学的认识不到位,被简单地认为是医院临床护理的延伸;对社区护理学科重视不够,部分院校未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或未设置专门的社区护理学科,社区护理学专业教师少,社区护理理论讲授教师往往由临床护理教师兼任,表现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已成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教师资虽然有社区护理经验,但普遍存在从业时间短、学历低、理论知识薄弱、没有受过专门教育训练、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等问题[5],带教教师需完成繁重的社区护理日常工作,鲜有时间带教,因而不能很好地胜任社区护理实践带教工作。

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创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挖掘和优化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资源,改革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改革

(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备受人们的批评,而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特教育理念,在美国的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6]。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育教学活动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高等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学界的基本理论问题,虽然至今尚无一致意见,但无论何时,高等教育必须担负传承文化、培育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7]。笔者拟借鉴美国盛行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大要素“情境”“协作”“教师”进行社区护理实践改革探讨。

1.要素一:情境

情境就是有效学习环境,是有助于学习的软、硬件设施[6]。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情境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社区实践基地建设,包括实践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如大楼、图书馆、社区实践环境、社区文化等有效学习环境的建设。

2.要素二:协作

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协作可以是社区和教师的协作、社区和护生的协作、教师和护生的协作、护生和护生的协作等。协作学习是指围绕教学目标,护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在一定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通过讨论、合作等方法完成小组共同目标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可以在多个环节进行,如社区健康评估、社区调研、参与健康体检、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等社区实践活动的协调配合。具体做法如下:教师了解护生现有学习状况后,按“互补互助、协调融洽”原则将班级分成一定规模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社区实践教学活动,如实践任务的分工、小组讨论的组织、实践经验的分享等。学习小组间是竞争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教师对各小组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点评并记录。护生通过实践体验、思考,促进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这种团队协作的实践活动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要素三:教师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信任,教师作为朋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实践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根据护生的兴趣和特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实践安排,以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切实解决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护生获取知识、增强技能。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情境、协作、教师”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三要素模式。为了更好地运作三要素模式,要相对应地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实施“建点、搭台、扩队”等策略,以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护理实践教学改革。

1.建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倡导创设有效学习环境,即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是建设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基地。以护生所在地理位置为中心,按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由学校或学院出面裼叛窕础条件较好、“六位一体”功能较到位的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践基地;学校与社区实践基地签订教学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书,确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落实教学计划,同时遵循pDCa管理机制(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8],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优胜劣汰。二是建设基于学校的社区护理实验室。建立社区护理实验室:腾出一间房、挪进一张床、摆入一瓶花,建设一个温馨的家庭模拟病房,进行家庭访视模拟实践教学。三是在学校附近单独或与地方政府联合创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于社区群众,建立高标准社区护理实践基地。

2.搭台

为实现协作学习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协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讲清协作学习目的、具体要求,师生协作、学生之间协作,护生人人参与护理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护生获得成功体验。因此,为便于协作学习,应鼓励“90后”护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如qq、微信)集图文、音视频以及多人群聊等功能,为协作学习搭建沟通平台,提供支架工具,发挥“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支持护生的学习。

3.扩队

扩充壮大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要保证以协作形式进入社区实践的各项教学内容的落实,每个护生都有同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各种社区护理活动,因此需要聘请更多的社区护士参与护生的实践指导。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的前提。在教师队伍数量上得到满足后,还需注重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培养形成具备社区护理、教学、科研多种能力的“学校―社区”联合型教师队伍:既站得了讲台、又能深入社区;把社区护理作为科研方向,实践社区、研究社区、探索社区,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研究中发现规律,在探索中开辟方向,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理论教学与社区实践紧密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带教,在课堂中引导护生、在实践中指导护生,诠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学校―社区”联合型护理教师培训的内容及预期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教学理念。以护生为主体,以护生的需求为中心教学理念。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注重护生社区护理能力养成。

三是掌握教学过程。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和学各自为活动与发展的主体。包括教师的“三定”:评定护生现有水平及护生的需求和能力,确定护生参加社区护理实践目标,拟定教学任务及方法;护生的“三主”:学习任务的主角(自主学习),学习小组的主人(护生分组及组内角色分配),社区护理实践的主体(协作学习下的护理实践)。

四是聚焦教学方法。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如社区咨询、健康体检、家庭访视、健康教育、社区急症和灾害急救护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护理等。为满足不同层次护生的要求,社区护理实践教育要探索以护生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实战训练式或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以护生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社区问题为基础、以社区科研项目为依托,项目引领内容、问题激发兴趣,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在锻炼中成熟,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语言传递信息式教学法。如讨论式教学,分实践前、实践中、实践后的讨论。在讨论式教学中了解护生在实践中的困惑、解决护生在实践中的困难、分享护生在实践中的成果,学有余力的护生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护生,使学习较困难的护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增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3)直接感知式教学法。利用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立体化教学方式获取间接经验。护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按照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是注重教学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由于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内容多、时间短,部分实践内容只能观摩未能亲自实践,所以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评价方式要灵活,要实施“三结合”评价:注重知识、态度和技能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护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护生自评或互评、教师、利益方(如社区病人)多元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护生自评或互评),如图1所示。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主体是护生,情境、协作、教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三大要素,创设有利于护生建构有意义的情境是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师生协作、学生之间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掌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聚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做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评价,并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方能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成名.mooC视阈下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2):120-121.

[2]王桂云.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护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4):66-68.

[3]李娜.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5.

[4]唐莹,陈正英,戴爱平.我国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2010(2):68-69.

[5]陈正英,楚婷,向红.护理教学路径在社区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0B):2613-2614.

[6]胡海涛.中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