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绿色建筑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5:47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环保;发展探讨

引言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用途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对资源的利用也越拉越大。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重视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实际应用。2005年,我国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并且对绿色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控制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规范。世界范围现在正在组建全球联合性质的低碳减排工程,希望各国联合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建筑行业要能正在做到节能减排,就必须从能源根本上着手,降低能源消耗,研究并选用可再生、无公害能源。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突破,每年举办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的同时,也搭建了引进技术、合作研究、协同开发的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核心图示如下:

图一:绿色建筑的核心概念示意图

绿色建筑要求两个全面性,空间上的全面性: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时间上的全面性: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创建舒适的人居环境,对自然资源的最少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最少影响,从价值上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关注整体的平衡:既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又须兼顾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不能牺牲一方换取另一方。

2、适宜性原则。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对象、建设时间等均不同。必须对具体建筑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行个案处理。

3、系统性原则。绿色建筑是由多层次的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统一体,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集成,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与统一。

三、绿色建筑技术中的各方面

1、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在在不断的进步,传统建筑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物质和放射性材料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近年来,智能化和生态化建筑材料慢慢的融入到现在建筑应用之中,这必将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材料能够根据内部的承载能力及外部作用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智能化材料还具有类似于生物的自我生长、新陈代谢的功能,对破坏或受到伤害的部位进行自我修复。当建筑物解体的时候,材料本身还可重复使用,减少建筑垃圾。这类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自我诊断、预告破坏和自我调节等功能已有初步成果。生态建筑材料也在研究之中,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来自于生态环境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的主要特征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循环利用。作为生态环境材料一个重要分支,按其含义生态建筑材料应指在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要求设计生产的建筑材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绿

建筑在设计方案的因素包括,建筑对外部环境的回应、结构体系的选择,护结构设计,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系统的选择等,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创造节材、节能、环保、高效、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建筑造型及围护结构形式对建筑物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等。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会造成建筑能耗的巨大差别,因此建筑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居住性、环保性、经济性方面找到有机的结合点。

3、建筑绿色节能设备的选择。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资源一直为绿色建筑所青睐,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电能将极大地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能源系统采用无污染的太阳能设备,可以在建筑物顶部或者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将其作为建筑物护墙的一部分,从而一举双得,比如一个每年可输送电能10万度的太阳能能源设备,按照寿命25年计算,期间可提供260度左右的电能,替代火力发电设备,相当于累计节约标准煤960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30顿。由此可见利用太阳能设备的巨大优越性,目前虽然太阳能设备在建筑行业正在加大应用范围,但是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在对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成本降低上仍要加大研发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有利于人类千秋万代的战略发展策略上。

总结

绿色建筑技术在最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一项长久工程,要体现出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发展对于物质、能源、信息、文化的需求,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文明能够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东业,侯永强.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绿色建筑体系[j].山西建筑.2005(20)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talkingabouttheapplicationofBuildingenergySavingand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modernarchitecture

ZhaoLi-bing,tianRui,ZhangYi

(Qingdao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instituteGroupCo.,LtdQingdaoShandong266003)

【abstract】Buildingenergyefficiency,referstothebuildingmaterialsproduction,constructionandconstructionofbuildingsandtheuseoftheprocesstomeetthesameneedsortoachievethesamepurposeundertheconditions,asmuchaspossibletoreduceenergyconsumption,buildingenergyefficiency,theuseofbuildingenergyefficiencydesignstandardsforevaluation;greenbuildingReferstotheuseofenergyintheconstructionperiod,land,water,materials,indoorenvironmentandpropertymanagementtoprovidepeoplewithahealthyandefficientuseofspace.thispaper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andfuturedevelopmentofenergyinChina,andputsforwardhowtoimprovetheenergyefficiency,newenergyandnewtechnologythroughbuildingplanning,design,envelopeandequipment.

【Keywords】Greenbuilding;energysaving;Design

1.l展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每年有将近20亿平方米的城乡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其中90%以上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目前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大,增速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将逐渐超过工业、交通成为用能的重点行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来看,预计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将超过40%,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以建设节能型建筑为导向,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2.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1建筑选址及平面布局。

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建筑节能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建筑师从建筑物选址布局、功能分区、建筑物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物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夏冬季风主导方向、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研究,以提高节能效果。比如在方案设计平面布置中,连廊的形式、开间进深的尺度、建筑层高、体形系数等,对建筑的直接能耗有较大影响。设计中也同时应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气候特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光照,雨水,绿化,地形等),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以尽量减少建筑对设备的依赖,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1]。

2.2建筑外维护结构保温。

(1)在建筑的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30%,屋面结构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10%,门窗传热约占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25%。因此做好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措施不仅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需要,也是建筑的节能要求。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选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但是单通过墙体一般难于满足建筑节能需要,我们通常选用适当的外墙保温材料以大幅度提高热工性能。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保温复合墙体。外墙保温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冬季有效的阻止室内热量流失,也可以在夏季有效的避免太阳光辐射导致室内温度上升,因此可以有效的减轻人工设备的负荷,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技术措施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太阳对建筑物的辐射作用,屋面所受的影响最大,屋面常采取的技术措施是采用保温材料进行隔热,这种方法简单便捷,造价低。

(2)根据防水材料与保温材料的位置关系,屋面做法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正置式屋面因防水层在上方,容易受到气温热胀冷缩的影响和日光紫外线的影响而产生老化、开裂,对屋面的防水很不利。

(3)倒置式屋面是指保温层位于防水层上方的保温屋面,因防水层在保温层下部,避免了热胀冷缩以及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开裂和老化。屋面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也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2]。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调整住宅窗墙比、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设置“温度阻尼区”等方式来提高门窗的节能效率。

2.3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尽可能进行自然采光、优化自然通风设计,多方位的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完善,科学系统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一般性建筑中大约50%的能耗用于通过采暖、供冷通风和采光来创造舒适的人工室内环境。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有为供给空气处理设备冷量和热量的冷热源能耗,如压缩式制冷机耗电,以及为给房间送风和输送空调循环水,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两个方面。因此减少冷热源的能耗是综合性系统节能的关键,通常可采用合理降低系统设计负荷以及控制新风量与降低室内温湿度设计标准来达到目的。

2.4太能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一旦太阳能成为被广泛利用的能源,它将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问题,同时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应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建筑技术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起着统领、协调各专业的作用,将其它专业、工种、技术协调配合起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美的生态建筑体系。应用太阳能技术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利用集热器、管道、风机等设备来收集太阳能,并通过热媒将热量输送至建筑物内,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高,也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可用于集中采暖、热水供应。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不需要专门的集热器、热交换器、水泵等设备,只是单纯的通过建筑自身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适当的选用建筑材料,巧妙处理建筑的空间和形体,合理的建筑构造措施等设计手段使建筑物自然地应用太阳能,比如通过通过减小体形系数来减少建筑的散热量,通过增加南向面积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调整阳光房、露台与主体建筑的布置关系来达到冬季保温,夏季防暑降温的效果等[3]。

2.5雨水收集和中水系统的利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满足非传统水源利用率有一定的要求,非传统水源主要是指雨水,生活用水回收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景观、绿化、冲厕等。绿色建筑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道路、绿地三种汇流介质,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收集技术和雨水渗透技术两类。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当结合所在区域总体水资源和水环境规划,采取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将不同用途的供水分为直饮水、生活用水、生活杂用水三类。除利用市政供水外,应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回收后使用。

2.6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也不断发展,在建筑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我们应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实际的项目,合理的应用。建筑工程中对新材料的应用主要有空心砖、地暖专用管、复合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有节能技术、节水技术、节地技术等。

3.结束语

随着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居住生活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建筑师应该在追求建筑效果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加强绿色建筑理念,关注节能设计,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材料的知识,研究建筑节能设计,促进绿色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浅谈[J].黄正东,黄丽程.河南建材.2015(04).

[2]建筑节能对建筑设计发展的影响分析[J].黎贞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4).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现状问题策略

引言:

随着绿色建材和产品的生产认证,高性能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研究、权威的绿色建筑标准、法规、规范的建立,以及评估体系的进步提高和完善,使得绿色建筑投资费用降低,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增加,尤其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帮助了绿色建筑更加广泛的发展。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业由黑色产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业中的具体体现,是世界建筑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一、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尚属推广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技术尚未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应用实践有待进一步引导。

1、缺乏建设以及推广手段

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多数为官方建筑,在民用建筑方面还是很少应用。很多地方的官员在开发绿色建筑时,常会因为诸多困难而退缩,过多地考虑到眼前利益,从而影响到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要想真正地实现绿色建筑顺利开展,首先要转变政府官员以及开发商的思想观念,建立绿色建筑意识;其次要构建完善、科学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手段,促进绿色节能建筑顺利开展。

2、绿色建筑技术尚未成熟

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研究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关的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研发技术相对西方国家还是较为落后,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为施工增加了小小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开发商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产品,但是,这些势必会造成建筑成本大幅度增长,中国的消费市场很难承受,因此很难大面积推广。

3、绿色建筑新材料价格高

由于初期投资比一般建筑投资要高,所以致使以此投资商在绿色建筑的施工建设中偷工减料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节能目标。实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建筑节能达到60%时,其造价仅增加6个左右的百分点,但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建筑无论是在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明显优越于传统建筑。

4、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涉及广泛,是确保绿色建筑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目前,我国在这方而尚处于初期阶段,相关的法律文件以及技术支撑尚不完善。在系统设立之初,主要是鼓励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新技术的制定与推广。但是,由于在节能资源开发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例如:太阳能发电等。相关的激励政策没有配套完成,从而使得多种节能、环保能源处于低水平的利用阶段。当前,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建筑物是否满足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特征,是否采取了合适的生态技术措施,并将评价的重点放到了监督和考察方面。

二、绿色建筑技术要点

绿色建筑技术大致可分为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主动式节能技术。最初,人们在被动技术上做了很多突破,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两个方面目前都具有极大的发展和成果。

1、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以非机械电气设备干预手段实现建筑能耗降低的节能技术,具体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朝向的合理布置、遮阳的设置、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技术、有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开口设计等实现建筑需要的采暖、空调、通风等能耗的降低。它主要涉及到建筑规划(选址、朝向、绿化、体型)、材料(如结构、墙体、门窗、屋顶与地面等)、建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日照、遮阳、立体绿化等)。维护结构的更新换代是其中一个重点。

2、主动式建筑节能技术

主动式技术指通过机械设备干预手段为建筑提供采暖空调通风等舒适环境控制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则指在主动式技术中以优化的设备系统设计、高效的设备选用实现节能的技术。其代表性的有光电幕墙(建筑物产生能源的新概念)、建筑设备节能(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湖水源热泵、冰蓄能、LeD照明等)、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热)。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控制、低温辐射技术等

三、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措施

1、统筹建筑方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

统筹建筑方与其他相关方的关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建筑方与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具体建筑施工单位以及负责监理的单位的关系,以形成一套立体有效的管理系统。将来自这些关系方的管理人员编制到这一套立体的管理体系中,以实现全方位的管理。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绿色施工意识的现象,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相应的绿色建筑施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以提升整体的绿色施工意识。另外应该正确引导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科学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使其管理行为和施工行为规范化,将绿色建筑技术落切实落实到位。

2、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是为今后的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规范和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在遵循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相关的环保认证来指导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并在结合具体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这套施工管理制度的顺利和严格执行,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吸引和培养人才,组成一支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队伍,并定期开展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和提高管理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绩效考评来保证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对于违规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予严肃的处理。

3、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

要解决任何矛盾都应该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因此在进行施工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对建筑施工人员给以重视,着重对其进行强化管理,坚决杜绝违反绿色建筑技术操作的行为的产生。通过进一步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点还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对管理目标的进一步明确。

3.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在管理方式上应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和要求,与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满足当前节能环保的要求。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从施工材料和资源的节约、施工能源节约、施工现场环境控制等方面入手。将施工的各个环节融入资源节约和环节保护观,以保证施工管理的绿色化。另外还应该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使施工技术往绿色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的降低,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小结:

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低碳环保、生态文明的意识使得现代的建筑企业倾向于推广和使用绿色建筑技术。完善绿色建筑技术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对于普及推广绿色建筑技术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原则;优化;结合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不仅能够在施工中保护环境,达到生态施工的目的,提升建筑的绿色技术应用水平,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求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绿色建筑技术预计实现的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1整体美化原则

绿色建筑是响应当前生态绿色的施工技术的政策,打造出来的具有舒适宜居性的生态建筑。整体美化的原则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逐渐变化,在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基础上,建筑的整体要有审美的效果,如图1。图1美丽的建筑图景达到美观,符合大众的审美。其次,在人们审美观念逐渐变化的当下,结合绿色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的美化由于自然的和谐统一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建设的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靠近山水的环境可以打造成田园小区等,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减少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国家的政策号召,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合理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对材料和空间等加以利用,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水、空气污染等,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升建筑的升级改造效率。

1.3资源再生原则

资源再生原则的应用更多地是指建筑内部装修的应用,比如在室内装饰装修的设计中,遵循资源再生的原则,一些能够通过在加工可以使用的材料尽量使用,来代替新材料的应用,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1.4少量化原则

少量化原则首先可以应用在建筑内部的装饰装修上,比如一些年轻人选择的装修风格是及其简易的风格,用少量的装修建材达到简易时尚的装修装饰效果,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加宽敞,摒弃了传统复杂的装修风格,有助于节省资源的同时,又能够减少装修的成本,一举两得。其次,少量化的原则应用在建筑施工上,在保障使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源,比如当下流行的装配式使用方式,用料节约,成本支出低,建筑质量高。因此,少量化原则也是绿色建筑技术施工的指导性原则之一。

2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

2.1水资源循环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小,且南北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越来越珍贵。建筑设计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首先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建筑具备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功能。比如建筑的内部可以修建一个蓄水池,选择雨水进行收集,设计雨水的供水装置,将雨水简单净化后可以作为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比如冲刷卫生间等,如果建筑内部有小的景观特色,雨水可以用来做观赏用水,大大提升了雨水的利用效率,使得建筑物具有水循环利用的功能,提升了建筑物的宜居性。

2.2绿色节能暖通技术

在建筑中安装暖通设备是建筑功能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保障建筑物具有通暖的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使得暖通建设具有绿色节能性,首先体现在设计方案上,比如建筑物可以提升对自然风的利用效率来节约资源,自然风对人类的呼吸系统有益,建筑的格局最好设计成南北通透的格局,这样有利于自然风的对流,提高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即使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行程南北通透的格局,也可以利用后期对建筑物的改造来实现,比如改变窗户或者门的位置是实现。其次暖通的绿色节能还体现在施工方面,按照绿色节能施工的相关要求,做好建筑内部的保温工作,选用可再生的[摘要]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时保温材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最后,绿色节能暖通技术的应用,可以选择使用暖通空调,具有变频技术的暖通空调比较节能,保障建筑物温度的同时又有美观的效果,对于绿色节能设计来说,建筑暖通空调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2.3自然资源的应用

大自然馈赠人类的资源数不胜数,比如风能、太阳能、雨水等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就会实现绿色节能、降耗减排的作用。比如利用太阳能可以发电、集热,用来生产和生活,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电量的使用,减少污染,节能降耗;通过设计或者改造建筑物的格局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照资源,代替室内照明资源的利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减少煤矿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利用降雨储存进行代替部分生活用水,或者利用降雨进行浇灌植物或者农作物,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利用大自然馈赠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资源,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真正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4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

室内设计或者装饰装修的方案制定要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即可再生、污染小、有助于人体的健康的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当前建筑施工中中空玻璃的使用就有很大的环保优势,相比较于传统的玻璃,中空玻璃具有保温、隔热、透射可见光的绝对优势,而且其对于红外线的反射率高,隔音效果好,是当前建筑施工中玻璃类中良好的选择。再比如室内灯具的选用多种多样,设计者应该注重绿色理念的应用,选用不含汞的节能型灯具,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白光LeD灯具,相关数据显示,白光LeD灯具不含有汞因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白光LeD灯具的能耗是普通灯具的十分之一,而且使用年限长,内部结构非常简单,拆装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如果后期使用年限到期,厂家还可以回收,避免产生垃圾。室内装饰装修中墙面壁纸的选用尽量选择污染小、异味小的天然纤维的壁纸,或者pVC材料的壁纸,环保好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地面的装修中,也尽量选用环保建材,比如地砖尽量选用不含污染元素的材料,不建议选用地毯,其既不好清理,材料也非可再生,如果成本允许的话尽量选用纯天然的材料,比如天然石材,减小污染的同时有益于人体健康。

3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3.1绿色理念的优化与结合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融入绿色理念,应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施工技术,才能提升建筑施工的水平。首先,我们应该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将国外绿色施工技术与我们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绿色理念也是动态发展的。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领域比较广阔,各个领域之间存在联系,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绿色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与结合,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进一步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3.2气候相宜的优化与结合

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南北方差异明显,为了使建筑物能够更好地满足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同时借助南北方气候的特点,为了使建筑物发挥本身的特性,更应该具体气候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实现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化。首先,要对建筑物需要适应的不同的气候的能力了解清楚,比如,南方的气候多降雨,建筑物的屋顶应该设计成人字形的形状,或者建筑高悬地面,避免暴雨的侵袭,保持建筑物的干燥,比如南方的著名建筑―吊脚楼,如图2。图2吊脚楼建筑图北方的气候特点多暴雪、气温低,例如东北的建筑就应该设计暖炕或者地暖,以此来应对东北地区严寒的天气特点。同时,对于建筑材料也要采取优化措施,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建材,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其次,在制度管理规范方面,关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应该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绿色施工技术的要点,才能进一步确保建筑的施工质量。

3.3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首先考虑应用绿色可再生资源,比如前文提到过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对生态环境的另一种保护。同时,当今时代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保障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化与结合,使绿色建筑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中,切实保障绿色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

4结语

经济的发展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是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亟解决重要问题,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是当今时展的需要。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顺应当前发展的趋势,响应环境保护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指出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以及讨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措施,旨在促进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切实保障绿色建筑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荀欢欢.环保节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筑,2019,16(15):14-15.

[2]刘晓彤.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2019,36(4):94-96.

[3]韦玮,黄燕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居舍,2019(2):101.

[4]徐金冰.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实施要点与设计原则[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46.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二、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

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绿色建筑技术性日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也更加注重社会性。一方面,绿色建筑技术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面不断拓展,而且由原先更多关注护结构本身的设计转变为技术与建筑整体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开始融入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社会性元素,不再单纯强调技术,而是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要素整合形成了完整体系。

三、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从选址到格局、从朝向到风向、从平面到外向、从间距到界面、从单体到群体,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贪大求洋,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违背绿色建筑追求高效、适用的原则;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发展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大部分存在能耗高的缺陷,区域适宜性差。此外,现行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不够,相应的绿色建筑节能生态设计体系尚未成熟,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人才,设计能力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绿色建筑设计要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适宜性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工艺手段与新技术产品组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结合,低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与创造本土化的适应性绿色技术。此外,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多种技术耦合作用效果集中体现。要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促进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四、绿色建筑的展望

发展绿色建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结合地域性和建筑技术的适用性。根据各地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而且要考虑绿色建筑各单项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集成性,突出绿色建筑整体的综合性能和效益。针对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1.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原则,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开展技术研究。针对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低能耗大型建筑技术、高效集中供热热源和输配系统技术、高效热泵采暖制冷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2.编制绿色建筑有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目录,促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立体绿化、底层架空、透水型铺地材料、太阳能空调、节能隔音门窗、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

3.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性标准以及根据不同绿色要素设定的专用标准,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专用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专用标准、环境保护专用标准、室内环境质量专用标准等。这些标准既要从各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起到指导和考核作用,又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6

关键词: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建筑技术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理念的综合考虑,两种建筑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对比较这两者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更加注重自然与地域文化的因素,当然,这两者的概念和具体要求也有着相互的渗透,而这些都是现代建筑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发展

绿色建筑概念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中的定义为:在建

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总的来说,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提倡了利用本土材料、利用地域气候条件、利用新能源、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等可持续的思想。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的继承者,延续了他们的共同心声,确有这自己更为鲜明的主题和全面性。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机构(BRe)作为学术机构了《绿色评估手册》(BReeam),作为最早的绿色建筑倡导者,提出了具体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成立并制定《能源与环境设计导向》(LeeD),并且发展到了市场经济机制的程度,培训出了很多职业绿色建筑评估师。1998年由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发起的“98绿色建筑挑战”有美国、英国等14国参与,组建了世界绿色建筑组织(wGBC),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强大后盾[2]。

我国近些年来也跟随国际建筑潮流,重视发展绿色建筑,这对于我国能源消耗大国和政策规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大的意义。

2.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建筑

“乡土”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国内的或者本土的。其发展是一个有机过程,涵盖了社会的整体。他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特定的民族与文化群体以及独特的历史时期与传统紧密相关。所谓地域性建筑,是指在设计中运用地方形式和地方材料创造与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技术经济条件等相适应的特色建筑[3]。地域建筑的设计注重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地域自然气候。

可以说,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建筑有着异同点。相同的是两者都是历史文化和地方气候传统民族等因素的不断传承发展出来的建筑,不同的是,地域性建筑的关注尺度更大,是针对于大气候的建筑来讲,而乡土建筑的关注尺度相对比较小,市针对于微气候来谈的。不管怎么说,乡土建筑和地域性建筑都是继承文化文脉、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3.适应地域特点的绿色建筑

随着世界化的趋同,世界各地的地域性建筑受到形式和文化上的冲击,甚至有些拥有

地域特色的建筑正在消失和没落,这不得不呼唤我们关注和改善这种状况。地域化被全球化所代替,出现建筑国际化的现象,有文脉地域性的村镇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遗传,而现代化城市没有根据地理气候和文脉,去建造全球化的现代符号建筑。此外,只保护地域性建筑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人们对建筑的居住和使用品质的提高、全球化现代建筑技术的冲击,我们渴望把绿色建筑技术和地域性建筑的融合,这样才能做到传统的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和继承。

4.发展地域适应性绿色建筑的要点

4.1气候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影响建筑的气候和地形因素被考虑为建筑如何存在于“此时此地”的问题[4]。地域性的重要差异来自于自然气候因素和地理地形的因素。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也凸显了本质上是一种气候适应性的建筑,人类长期活动经验证明,建筑原本就要适应气候。在我国,湖南湘西地区属山地地形,地表潮湿,吊脚楼建筑架空的底层既通风防潮,又避暑防寒;徽派建筑依山建屋、傍水结村,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形成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的地域微气候;在北方,黄土高坡的窑洞,主要以宁夏南部、陕北地区、山西都有传统的窑洞居住点,大多建造在山坡上的,结合地形,窑洞居住环境可以说是冬暖夏凉。

4.2文化、文脉因素的影响

传统建筑技术具有地方传统文化和美学的内涵。诺伯格在《现代建筑之根源》一书中提出“新地域主义”的概念,他认为:“任何一种建筑语言都应该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只有表现出真实的,具有根源感的内质,建筑材得以存在”发展地域性绿色建筑,就要深入到地方人民的文化、文脉中,从民居、传统建筑中找出绿色建筑技术创新的思源,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地域文化的创新性使得地域性建筑成为现代和传统的有机结合,更是地域性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融合剂。

4.3经济成本因素

发展绿色建筑,特别是将绿色建筑与地域性建筑相结合,更适合我们发展中国家实践和实施。此时此刻,我们要打破绿色建筑就是高技术的建筑,高成本的建筑的观点。经济方面,经济落后,人口技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不适合以来化石能源、人工温度调节的现代建筑技术,而应该改良和发展利用地方自然能源的传统建筑技术的策略。

4.4现代绿色建筑技术与地域建筑的融合

地域建筑保留自己的传统建造技艺和艺术表现,但是面对全球化现代国际建筑的洗礼,地域性建筑收到冲击,想要继续保留和发展自身民族特色和适宜本土建筑的方式方法,就必须选择走融入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的道路,否则就成为了穿着传统建筑衣服的现代建筑的傀儡。在我国地域性建筑实践过程中,传统的复兴、符号的借用以及里面的拼贴往往被认为是地方性建筑的标签,其中很少有对地方性气候、地方技术或者地方建筑文化的生层次认知。

4.5社会认知、政策、法规的因素

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刚刚起步十几年,还在借鉴国外的绿色建筑体系,忽略了建筑地域化的绿色技术发展,没有发掘和应用传统的地域建筑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把现有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到地域建筑中。通过以上文字的阐述,我们不得不说,当今我们还是对绿色建筑没有大力推广和发展,更没有把现代绿色建筑应用到地域建筑中,这需要政府的宣传和引导,给企业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上的补贴和支持。

4.6乡土建筑师的经验

现代建筑师为了甲方和企业的要求,在设计中偏向于注重开发商的需求。大多数甲方、建筑师都不是使用者,而是利益方,很少注重和关心绿色建筑的发展。而乡土建筑师大多是自发建造、自己使用的群体,他们对乡土建筑和地域建筑有着更好的理解,他们更能够代表着绿色建筑发展的心声。发展绿色建筑与地域化建筑的融合,就要发掘拥有地域文化的乡土建筑师,这样才能传承和发展地域建筑的艺术表达和建造技艺。

5.小结

展望未来,只有发展绿色建筑才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的正确道路,也是提供人类舒

适生活的正确方法,当然,绿色建筑只有在特定的地域中才能有他的鲜活的生命力。让绿色技术和绿色理念在有传承性的地域性建筑中融合,创造出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才是我们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赖明.建筑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绿色建筑[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p9

[2]仇铭华.绿色建筑风暴——观2008年20届加拿大国际绿色建筑论坛暨展览会有感[J].建筑施工,2009(2):150~151,154.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7

 

关键词:我国建筑技术现状 绿色建筑 建筑发展策略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需建立在人类对能源不断消耗利用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1]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 

1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的走上了绿色建筑的尝试之路。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技术规则、评估体系及评估规范陆续的出台,不但给绿色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000万m2发展到“九五”末期的5000万m2,到2000年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2.6万m2,并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3]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3]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并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除过自己在不停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年我国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2]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百分之十。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在逐步的赶超国际绿色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能引领绿色潮流,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到顶尖水平,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方各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设计出最好的绿色技术。 

2.1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4]: 

2.1.1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法杖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4] 

2.1.2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2.1.3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2.1.4我们应当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

[1] [2] 

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能源对于大量使用机械空调以及人工照明的老式建筑就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资源的高耗,是直接导致能源稀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大气污染的创造者。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就行我国北方的窑洞,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度,室内温度却仍然保持在度左右的舒适气温。所以,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照明可有太阳光来提供,采暖从人体或者办公设备中获得。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格格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随着信息、自动化、新能源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都将得到有力的运用,例如建筑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照明等需要的能源等。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发展策略;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式大家都很关注,对建筑领域来讲,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重大,也很艰巨。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的绿色建筑将成为破解资源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估计,与常规建筑相比,典型的绿色建筑耗电要减少32%,总能耗减少36%[1]。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绿色建筑在发达国家已达成共识。但我国绿色建筑的步伐却姗姗来迟,2006年6月1日正式实施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8月正式公布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志”。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绿色建筑方面的模式和方法在实践中显示出突出成效,但是,单纯将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进我国,不可能解决我国在建筑方面的环保问题。我们必须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现状设计出既有经济效益,又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的发展策略。

1绿色建筑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2]。

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绿色建筑的选址、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等资源,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的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2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不但给予绿色建筑明确定义,而且对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原有分散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统一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框架之下,使绿色建筑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目标更明确、体系更集成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图1),汇集了国内外104家产、学、研联合体,涉及12个交叉学科,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力争达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具有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通过对所实施的技术体系进行跟踪实测,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后续应用研究,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已被打造成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和教育示范基地[3]。

图1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实景

在开展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也正在全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和成型产品,每年举办的“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绿色建材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应用实例的同时,也搭建了引进技术、合作研究、协同开发的交流平台。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绿色建筑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具有显著的规模和经济优势,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4]。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3.1发展绿色建筑就要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适时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绿色标准评估体系及地方绿色标准评估细则,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管理,绿色建筑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适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的现代绿色科技成就,根据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强调优化组合建筑的功能结构,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新型人类聚居环境和建筑体系。它具有满足整体生活需求、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节能节地、文脉延续等特征,既是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绿色建筑生产方式,也是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绿色生活方式。

3.2调整技术路线,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区别于传统建筑技术体系的独立、单一和割裂,具有复合、多维度、相互联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二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三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技术综合系统。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兼顾城市整体和建筑单体,兼顾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还要从时间维度上兼顾到各个阶段的技术集成。

3.3转变经济理念。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而将生态环境置之不理,当时的经济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的恶意报复,而后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后退。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应面对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影响技术发挥效用的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4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首次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随着社会能源和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加,人类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业首当其冲迎来一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的革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主流。1996年,“绿色建筑体系研究”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21世纪以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方面的规范、文件,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国家康居示范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正在积极开展适合自己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深圳市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中心办公楼、水立方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将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后续研发的平台[5]。

当前,中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大约是气候相近国家的3倍,自然通风、资源回用技术还未成熟,更重要的是未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我国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使绿色建筑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百姓积极参加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健康的需求市场,以此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评估标准,从根源上控制伪绿色建筑的存在空间;第三,深化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如绿色环保材料、绿化配置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约资源和能源,控制生产成本;第四,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技术。

5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可以预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民居中蕴含的零耗能绿色建筑精髓并加以提炼,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低能耗、无污染绿色建筑是现阶段建筑业的工作重心。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设计理念将不断完善、丰富。

参考文献:

[1]GB/t绿色建筑评价标准[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1

[2]杨友为.建筑与环境之协调[J].山西建筑,2004,30(4):1-2.

[3]陈威平.建筑与景观[J].山西建筑,2005,31(6):24-25.

[4]肖元真,顾风惠,王菊英: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财政,2007.2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 技术拼贴 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8537(2011)06-0172-00

wolfcjangSachs曾说:世界不再会按照意识形态分成“左”、“右”,而是分成接受生态限制的人和不接受的人。气候和环境问题已经逐步被城市设计师和建筑师深刻认识,“可持续”成为设计师所必须坚持的新底线。

现在大量的书籍、文章、作品介绍都在宣扬生态问题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大的变革,这让我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那也是个被预期的“大变革”。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建筑思想因几十年的断裂而一片空白,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来势汹汹,国内建筑师因对其人文、社会背景解读肤浅而消化不良。结果在中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最终几乎沦落为符号的拼贴,当时的“符号拼贴”主要可划分为两类;一类直接照搬西方符号的拼贴,一类试图有所突破,用中国的传统符号拼贴。本意是延续文脉、为城市奉献人性化的细节,但因无文脉可呼应、细节失去尺度,后现代在中国只是演出了一场张牙舞爪的形式秀。

20年后,绿色建筑又轰轰烈烈登场了。这一次,政府是强力推手,在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下,以规定加鼓励(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绿色建筑迅速成为“显学”。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一种形式风格是中性的,绿色建筑一出生就“政治正确”,更容易变成标签、口号,最终很有走入“技术拼贴”的危险,和建筑文化层面、形式层面完全割裂。

因为“拼贴”是最简单的。

西方社会,在后现代主义建筑出现的同时,还有“高技派”,和“后现代主义建筑”一起,在面临现代主义的困境时分别向过去和未来求助。二者均试图对现代主义校正,但都落于风格的转变,很难为现代建筑开辟出新路。在后现代和高技派喧嚣的时候,以alvaroSiza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却仍坚持对功能、空间、行为关系这些现代主义建筑根本议题的探索,在现代主义的根基上开花结果,形成一种理性、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现代主义,经过20多年的时间,生命力愈发蓬勃,被社会及评论界广泛地接受。正如RobertVenturi所说,“后现代主义和它反对的运动一样是排外的”。奇历史作为模仿的集锦、缺乏文脉和内容,最终自己也只能成了历史的一个断裂带。

符号和技术,表征不同,但背后的危机有可类比性。

现在世界范围主流的建筑大师、设计公司,都在作品中对绿色有所响应但他们的设计思想未见得有什么变化,其中一部分也就是把技术贴上,而原来的“高技派”大师们正好延续他们的技术崇拜,如Glennmurcutt这样的地方主义,虽可敬可贵,但在全球化大潮面前显得可以启迪、无法参照。现在大肆宣传的绿色建筑,仍未能为建筑指引清晰的变革之路。

在中国,甚至还出现了这样一种糟糕的状况,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差”的设计,妄图通过“染绿”,获得在另一种价值体系中的褒奖,实际上有一些已经得逞了。“绿色”成了一套话语权力,但又提供不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是时候把“绿色”纳入整体的建筑文化语境中去思考了。从技术的角度,新建的建筑已经能够做到对环境影响非常小,但为什么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造价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就是“割裂”的存在,在社会和文化的层面没有介入,而只有产生文化的影响,才能对环境问题带来根本影响。

“绿色”只有有机地融入建筑思想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必须认识到它绝对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社会、文化问题,否则,“绿色”很难进入建筑思想。

我们看早期现代主义大师,LouisKahn是自然光的热情倡导者,甚至坚持每个房间都要有自然光,光、人性、场地和功能一起构成了他的建筑思想,气候是LeCorbusier做设计的前提,他善于重新发现建筑的传统方式,重新定义了人类、环境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在《生态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列举了三个主题,传统、技术、城市提出将传统和技术对立是一个错误的逻辑,一种更准确的方式是尽力去发现它们在何处会合、重叠。

“后现代”和“绿色建筑”在中国更容易产生拼贴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个潮流不是我们自发的,我们是跟潮者。在西方,人文科学、环境科学、艺术和建筑学之间的地带向来成果丰厚,而建筑学的理论基本上都是从这些上游领域衍生出来的,归本溯源总能摸到根基。比如“可持续”这个概念,发轫于生态学家,然后引起社会、人文的讨论和思考,整个城市都面临着调整,从而才波及到建筑行业。而我国社会人文研究和建筑基本上是各说各话,甚至在建筑行业内,先行动的都不是设计行业的牵头专业――建筑师,而是技术专家,研究及规则的制定也是先从技术开始,出现唯技术论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反过来说,对于处于宏大叙事中的中国建筑师,“环境”恐怕不能算作他们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工具的身份和角色使得建筑师大多处于两种处境,一是业主或政府没有绿色的诉求,有这个觉悟和理想的建筑师,大多因为未将“绿色”纳入其整体设计观念,以堆砌和拼贴技术为“绿色”途径,“绿色”的努力会受制于造价的问题,二是业主或政府一旦考虑了绿色,首先向建筑师要求的就是一个技术集成式的作品,他们要的是被“标识”、被“示范”的绿色。如果说,建筑的“被关注度“是现在中国建筑师的最大目标,那么“绿色”也被安排服务于这个目标。

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策略

1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不但给予绿色建筑明确定义,而且对于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智能、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原有分散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统一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框架之下,使绿色建筑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目标更明确、体系更集成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2004年,建成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汇集了国内外104家产、学、研联合体,涉及l2个交叉学科,集成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力争达到“综合能耗为普通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具有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通过对所实施的技术体系进行跟踪实测(表1),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后续应用研究,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已被打造成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平台和教育示范基地。

绿色建筑的推广不仅对于传统建筑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的落后产业进行技术更新、产品换代,与建筑行业一起迈向绿色产业的新时代。绿色建筑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具有显著的规模和经济优势.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

表1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所采用的技术体系

2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瓶颈问题

(1)引进技术还需本土化。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发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和定型产品,如何引进国外技术并转化为适宜本土的技术,同时利用国产材料降低成本,可在国内大量生产并推广应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除了引进技术和产品,国外的绿色建筑扶持政策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都已相对成熟,我国在借鉴经验的同时,也应密切结合本国国情和体制特色,制定适宜的、本土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章。

(2)亟待降低技术成本。以“绿色地产”为卖点的一系列高端楼盘和部分投资巨大的示范项目将大众引入“绿色”即“生态”、“生态”即“贵族”的误区。绿色建筑因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必然增加初期的投资和成本,以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为例,其建筑面积造价为4603元/m2,比同类型普通办公楼高出约1400多元,成本增长率接近50%,这些超额投资预计需22.3年才能收回。高科技含量、高成本投入、长期缓释型回报都使绿色建筑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开发商、消费者难见即时利益,自然不愿意为此买单,成本高昂必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产业化水平低。虽然对节能、节材及环保等关键产品的需求迫切,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且适应市场机制的环保经济产业链,许多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行业,如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还较低,由于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施工队伍,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没有应用经验,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完成度。国外绿色建筑产业化程度较高,以既有建筑改造行业为例,瑞典有1500多家节能改造公司,他们首先评估待改造房屋,然后向银行贷款进行改造,改造后用节约能源节省下来的费用偿还贷款,7~10年后,住户即可开始享受改造后的成果。这种由节能改造公司推动改造的方法大大优于由政府出资并组织进行改造的方式,同时对节能改造行业给予减免税务和低息贷款等措施,大大促进了改造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因此,我国应尽快提高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整体水平,依靠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技术更新换代。

(4)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博弈。“衡量绿色建筑技术优劣的首要标准,是看其在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上的贡献度,而不是仅关心其对自然环境依赖度的绝对降低值[2]。”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对于资源的利用率,大量的技术叠加未必能达到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的最佳,往往增加成本的同时反而降低了综合效益。一味地在绿色建筑中应用多项技术而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率,而不顾及投资和开发以及使用上的经济效率,只能背离建设绿色建筑的最初目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如何选择技术、集成和优化多项技术也同等重要,因此,对于技术系统化、集成化和技术优选等研究的进程也决定着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3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策略

结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面临的具体困难,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定位应更加明确,适时地转变技术理念、调整技术路线、拓宽研究方向。都将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3.1转变技术理念

(1)环境观。恩格斯曾说:“人类不能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每次胜利之后都是自然的报复。”技术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工具,人同自然的关系一直被技术至上的思想所左右,科学技术一直是为人类向自然索取而服务。“以人为本”被误解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但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以人为本”将转向“以自然为本”,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保证自然的生态利益才能保证人类生存的根本利益,因此,对技术的理解必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更多的技术应用将会把生态效益置于首位。

(2)能源观。2006年我国房屋建筑总面积为395亿m2,总商品能源消耗约5.63亿t标准煤,占当年社会总能耗的23.1%[3],而1996年建筑总商品能源消耗为2.43亿t标准煤,l0年时间增加了1.3倍。2006年底,全国政协调研组就建筑节能问题提交的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9.1亿t标准煤的水平。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体系是架构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思想之上,其中又以“节能”为目前绿色建筑推进工作中的突破口。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的具体目标是“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十一五’后期建筑节能1.1亿t标准煤”[4]。我国建筑能耗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降低建筑行业能耗将是整个节能减排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适时转变能源观念,从传统的节约思想――节流,转向可再生思路――开源,只有开发新的替代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3)经济观。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为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而将生态环境置之不理,当时的经济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的恶意报复,而后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后退。绿色建筑技术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本身,而应面对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影响技术发挥效用的种种因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谋求共同利益、和谐发展,才能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3.2调整技术路线

(1)构建多维度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区别于传统建筑技术体系的独立、单一和割裂,具有复合、多维度、相互联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绿色建筑作为城市中的单体模块分配给它的功能配置;二是绿色建筑个体内部的技术集成系统;三是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构建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中的技术综合系统。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组成要兼顾城市整体和建筑单体,兼顾建筑内部的不同专业技术系统,还要从时间维度上兼顾到各个阶段的技术集成。

(2)走集成优化路线。技术组织方式也面临着变革,传统的技术路线割裂而封闭,而绿色建筑技术要求组织模式模块化、系统化、整体化,只有技术优化才能使各项技术发挥最大作用,达到最佳效果。“技术集成度是最大限度发挥各种技术优势的关键所在”[2]。孤立地提高系统各部分的效率,反而易使整个系统效率降低;不分主次的一一满足功能需求,没有技术进行优选,多项技术的简单叠加,也容易造成系统冲突和成本增加。因此,引入“整合设计”思想、注重技术集成与优化,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功效。

(3)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在较小的区域内,利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煤层气等新能源实现冷、热、电三联供的装置。连同其配套装置共同构成的集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优势在于根据用户的能量需求特点,利用一系列满足环保要求、适合就地生产的能源供给方式,按需供能,在用户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面对用能高峰期和突发灾害应对能力较差,同时在能源传输上也存在着巨大浪费。以采暖供能为例,我国北方地区建筑物冬季采暖消耗的能源达1.3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达1.9亿t,So2约300多万t,烟尘30多万t,如果采用建筑物小规模联供技术,相对于目前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技术相比,污染物排放较少,有助于改善目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3拓宽研究方向

(1)引进技术本土化。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是短期内迅速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有效途径。但引进技术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才能适应本国国情。绿色建筑技术是基于当地气候条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其本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深入研究如何将引进技术本土化,有益于采用地方材料来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技术能效,更加有利于在地方迅速推广技术。

(2)适宜性技术开发。适宜性技术是依据地域自身条件地限制,针对地方资源、自然气候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地域文化传统,将现代技术有选择的与地方传统技术结合起来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是其最主要的特征。适宜性技术既不主张依赖高技术。也不主张只采用低技术,只需符合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建造方式,选取适宜的、有效的、适度的技术。开发适宜性技术是引进绿色建筑技术本土化的主要方法,同时也是全球化与现代技术对于地域性的回应。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