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7:55

交通管理办法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港区,由钱江港区和内河港区的陆域和前沿水域组成。钱江港区是指自钱塘江航段内已建港区和规划港区;内河港区是指运河*市区段以及其他通航河段的已建港区和规划港区。

现有港区和规划港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第三条*市交通管理局是*港区管理的行政主管机关。*港务管理处(以下简称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本办法。

城建、规划、土管、水利、航管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范围协助搞好*港区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港区的规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水利等部门,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区总体布局以及港口资源,按照统筹兼顾、深水深用、综合利用、合理安排的原则制定。

第五条凡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需在*港区范围内进行水陆域工程建设的,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区规划,并在选址时事先征得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核发《港区使用许可证》。

第六条在港区范围内进行各类水域工程建设的,在向市规划管理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须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同意;涉及航道和防汛安全的,还须经航管部门和水利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按工程建设管理办理审批手续。

第七条在港区范围内进行陆域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在向市规划管理部门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须经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同意,再按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条申请使用*港区进行建设的单位必须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供下列文件和有关资料:

(一)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建设任务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使用港区的申请报告;

(三)城市规划部门的选点意见书;

(四)有关港区地段的地形图;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九条临时使用港区的单位,必须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申请,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核发《港区临时使用许可证》。

第十条经批准临时使用港区的,使用单位不准建造永久性设施。临时使用期限内,国家港口建设需要时,应无偿拆除。使用单位在使用期限终止时,应负责拆除有关临时建筑设施,并办理《港区临时使用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在港区范围内从事各种建设的单位,应严格按审核批准的范围建造设施,设施竣工后,建设或使用单位应将竣工平面图报送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凡获准使用港区的单位,应在取得《港区使用许可证》后的1年内,投入建设或使用。逾期不投入建设或使用的,应办理申请延期手续,延期时间为6个月。逾期不办理延期手续或延期已满仍不投入建设或使用的,由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注销其《港区使用许可证》。

第十三条港区使用单位终止使用或者改变使用范围的,应向水上交通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港区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使用功能,或转让、出租其使用范围。

第十五条因建设需要调整港区范围或拆迁其相应的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水上交通管理机构应对港区使用情况及在建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港管机构可视情节轻重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核准擅自占用港区进行工程建设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施工时擅自超出核准的范围或者擅自变更设施主要尺度结构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对责任方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改变港区使用范围的,责令其纠正,并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非法买卖、出租、转让港区场地或水域工程设施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十九条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交通管理办法篇2

一、提高对《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重要意义的认识,确保《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落到实处。水运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经济的运输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年8月25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内河水运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的发展目标。我省“中原经济区”已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经济区的重要功能,水路交通作为综合交通的组成部分,将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水路交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贯彻落实好《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对加强我市水路交通管理,维护水路交通秩序,保障水路交通运输安全、畅通,促进水路交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我市水路交通管理队伍建设,消除制约我市水路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学习活动。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领导重视关心支持水路交通管理事业、职能管理部门认真履行水路交通管理责任、水路交通从业人员遵章守纪合法经营、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水路交通管理的良好局面。

二、各级人民政府应认真履行在航道建设中的职责。内河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内河水运建设,并根据建设需要逐步扩大资金规模”的要求,加大投资力度。要重视卫河六级航道的调研、立项等开发建设工作,力争重现我市卫河航运事业往日的辉煌。黄河流经我市165公里,经过小浪底水库近几年的调水调砂,下游河床正在逐步形成,随着上游通航里程的加大和建设经验的积累,小浪底以下流域有望成为通航水域,要密切关注和加强调研,为将来的通航作好准备工作。

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水上交通管理责任。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乡、镇船舶和浮桥的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组织、督促、支持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协调解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级人民政府应与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船主签订四级船舶安全管理责任书;县(市)、区人民政府也应与有水域安全管理责任的水域管理责任单位签订水域安全管理责任书。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行政村和船主的船舶安全责任制;

(二)集会、节假日期间,组织有关人员协助维持水上安全生产秩序;

(三)负责非营运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落实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督促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只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水路运输经营单位、水路运输服务经营单位和港口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四、各有关部门应当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职责。与水运安全相关的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

(一)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通航水域运输船舶、渡口载客船舶、浮桥、水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安全统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消除安全隐患。

(二)农业(含渔政监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

(三)水行政主管部门、河务主管机关应当加强对非通航水域采砂船(含水上附属设施)以及系统内专门用于本行业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履行对浮桥的监督管理职责

(四)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运动船艇、漂流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

(五)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公园及园林区、卫河市区河段的管理单位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区域游览船舶的安全管理。

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分工在其管理船舶的显著位置喷涂用途标识。

五、落实海事管理机构的经费保障。《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路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和引导水路交通事业发展,并将水路交通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水路交通管理办法》的规定,将海事机构的水路交通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交通管理办法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以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更新交通管理理念,拓宽管理思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影响我市道路交通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加快构建与现代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格局。

二、工作目标

积极采取科学规划城市布局、优化路面交通组织、构建立体宣传教育格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公正、严格、人性化”执法有机结合、严查各类交通陋习等措施,建立健全城市交通发展长效机制,精细整合城市交通资源,努力形成市民文明交通素养有效提升、市区交通拥堵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秩序有效规范、重特大交通事故有效控制的良好局面,切实保障哈洽会、国庆节和党的十等重要时期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容量、高密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定期曝光典型交通违法行为,剖析交通事故案例,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和浓厚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让所有家庭和市民受到教育。

(二)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加大交通设施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公安交通智能指挥中心和智能交通建设;完善路网功能和城区基础交通设施,推进各类交通隐患的根源治理;科学规划城市交通布局,结合老城区改造,有计划地控制和迁移中心城区交通吸引源和发生源,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三)加强对主干街路、重点区域和营运车辆的监管。以二环路、东西大直街等市区主干路,中心商业区,隐患较多的高速公路、国省公路和乡村道路为重点治理区域,以校车、送子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公交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散装水泥罐车、旅游车、摩的港田车、残土车等车辆为重点整治对象,严厉打击酒后驾车、涉牌涉证、超员、超速、超载、机动车随意变道、非法营运、拼客宰客、非法占道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四)加强静态交通管理。迁移影响交通的摊区或市场,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泊位)、停车诱导系统,明确停车场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停车场资产运营管理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静态交通管理重点放在路面和政府有使用权且在国有土地上的公共停车空间,明确市区差别、计时收费的经营管理模式,恢复被私自挪用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减轻交通影响。

(五)加强机动车驾驶人教育管理。改进现行公安交通宣教民警工作制度,创新机动车驾驶人日常教育管理方式,做到便民服务与有效制约相结合,加强机动车驾驶人源头教育管理,严把驾驶人报考、培训和考试关;实行机动车驾驶人网格化管理,开展面对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进行驾驶证审验、补换证过程中,抽查一定比例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法规掌握程度和实际驾驶水平;对“交通陋习”行为人,采取协助维护交通秩序、读念交通法规、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的“站、念、看”办法,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六)加强交通症结治理。以周边区域多发交通拥堵的中小学校为治理重点,“一校一策”制定个性化缓堵方案,采取拓宽周边道路、规划停车泊位、整治商服占道、调整交通流量等方式,优化校园区域交通组织;加强施工运输车辆行业监管和业内驾驶人培训,在工程招标、人员资质等源头环节提高准入门槛,引导建立相对权威的行业协会组织,强化其自我管理约束功能;完善营运车辆及企业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执行营运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对客货运输车、送子车的行业监管,采取挂黄牌、停业整顿等措施,促使企业履行安全宣传教育监管职责,杜绝只收费、不管理、不服务现象。

(七)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更新车辆,增加车次,改善车容车貌。科学制定公交线网调整计划,亮化公交站台,优化线路管理,拓建公交港湾和终点站回车场,在有条件的道路规划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完好率、可达性、吸引力和分担率。

(八)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防控。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市、区县(市)、乡镇、村屯四级网格管理,发挥农村地区交警、农村派出所、农村监理三方合署办公的优势,全面排查整改市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市道路交通大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二)工作分工

1.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做好交通安全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制定《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开展交通大整治宣传工作方案》,指导全市“文明交通行动”,大力倡导全社会主动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守法驾驶、遵章出行的文明交通风尚,倡导市民摒弃交通陋习;二是协调省市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声、屏、报、网”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交通大整治活动工作动态,开展“告别交通陋习”大讨论及“我为交通献一策”等活动。加大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协调市电台、电视台及各县(市)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协调日报、新晚报开辟“交通大整治”专栏,协调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版,持续报道相关内容,定期播出公益广告,迅速形成浓厚舆论氛围;三是在市区主干街路的大型LeD显示屏上,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公益片及交通安全警句。

2.市监察局。依据《市行政问责规定》,对各有关单位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实施监督问责;对在责任区域发生有影响的交通事故或连续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

3.市直机关工委。加强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党员经常性教育内容,对严重违反交通法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4.市安监局。指导协调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督促道路隐患整改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市交通运输局。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城市出口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交通标识;二是加强对公交、出租、客运企业以及客货运输和送子车挂靠企业的行业监管及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坚决杜绝承包经营企业只收费、不管理、不服务的现象,全面提升公交和出租行业服务质量;三是进一步健全货运车辆及残土车行业协会管理机制,发挥其自我约束、自律发展作用;四是牵头对非法营运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净化运输市场秩序,加强送子车、旅游车行业管理,严厉打击套牌出租车;五是扶持公交企业发展,监督公交企业委派专人维护公交站点秩序,督促公交企业、民营联运线路做好公交车辆的维修保养,并配备清障车,及时拖拽故障车辆,减少交通影响。

6.市教育局。一是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健全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交通安全领导小组;二是针对特殊时期、特殊路段的交通特点,完善和执行错时上下学制度;三是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进行互动宣传,通过开展“交通民警进课堂”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及家长的文明交通意识,引导家长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学生,共同参与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维护;四是研究探索校车管理新模式。

7.市城管局。一是继续做好清冰雪工作,对新建路桥、坡路、主干街路进行巡查,及时清理路面残冰残雪,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二是科学安排环卫作业时间,强化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保障人员作业安全;三是加强对残土车的源头管控,严格审核车辆资质,规范核发残土准运证,与市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综治办等单位协作,尽早落实市建筑垃圾消纳场地选址工作。

8.市公安局承担的主要任务。一是组织公安交管局优化主干道、商业区、校园周边交通组织,合理实施管理措施,科学调整交通信号相序配时,增加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设施,确保交通畅通;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合理规划路内停车泊位,规范停车秩序,采取有效措施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行为;深化推进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等措施,不断提升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文明意识,印发《致广大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的一封信》,倡导守法驾车、安全出行;利用检车验证契机,重点加强对校车、残土车、长途客运车等车辆和驾驶人技能的审检;增设交通陋习整治点和交通安全宣传站,切实发挥协警及公安交通助理员的作用,对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等的交通违法行为予以上限处罚;充分发挥视频监控、高清卡口及移动摄录等智能交通设施的作用,强化单警装备,使其便于现场核查车辆、驾驶人信息,跟踪处罚超速、随意变更车道、逆向行驶、涉牌涉证、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公路、农村、城乡结合部及事故高发点段的巡逻管控力度,排查整改交通事故黑点黑段,通过定点执勤、巡控纠违、增设公路测速点等方式,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二是组织巡(特)警支队配合公安交管局开展夜间交通安全管控工作,在13处出城卡点,对7座以上客车进行登记检查,严厉查处客车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三是组织各区县(市)公安分局和刑侦支队加大对妨碍公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各部门的执法权益;四是组织各基层农村派出所开展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逐村逐户走访宣教、登记机动车及其驾驶人信息,掌握片区内机动车和驾驶人底数,督促农民群众依法办理牌证,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五是组织警务督察上路执勤,规范执法行为,树立良好的警务形象,加强队伍管理和教育,带头杜绝交通陋习,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六是配合相关部门,联勤打击非法营运、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并对有关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9.市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综治办。一是结合道路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等道路交通设施;二是改善交通事故黑点及交通事故高发区域的交通状况,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优化路网通行能力;三是加强预拌混凝土罐车行业管理和工地、残土车源头治理,研究制定根除残土车顽疾的有效措施;四是进一步挖掘城区停车资源,缓解停车压力。

10.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一是会同各区政府重点迁移或撤销影响道路通行的占道市场,做好商家、业户非法占道经营行为的规范和清理工作;二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残土车、货运车等重点车辆的日常监管工作。

11.市农委。一是加强农机车辆安全性能检验,配合公安部门从严查处农用运输车和农机作业车辆违法载人、牌证不全、灯光警示标志缺失、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等违法行为,避免隐患农用车辆上路行驶;二是在春播秋收期间,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进入田间地头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和农业机械管理规范,提高农民交通安全意识。

12.各区、县(市)政府。一是发挥主体管理职能,统筹开展本地区交通安全“宣、教、管”工作,组织所属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综合治理交通环境,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三方合署办公内容;二是加强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整改突出问题,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三是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和乡镇政府、村屯交通安全责任制,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对城市居民和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3.其他各有关部门。市物价监管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市编委办负责按照实际配额需求及市政府具体要求增加交通助理员编制;市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组织电台、电视台加大交通宣传报道力度,增加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的投放密度;市财政局负责有计划地增加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研究制定停车场经营收益资金使用政策规定;市政府法制办负责组织起草和审核《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条例》、《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不文明交通行为专项整治的通告》;团市委负责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人流密集地或交通违法、违章高发区域协勤,协助管理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秩序,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引导市民遵章守法、文明出行;市残联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对涉残违法车辆的治理,规劝残疾驾驶人主动放弃违法营运行为;市城司负责对政府具有使用权的停车场资源进行资本运作,通过融资贷款方式为智能交通管控系统项目筹集建设资金,制定、完善经营管理方案,促进收益最大化;拟请驻哈部队及武警部队不定期纠察驻军、武警车辆,清理违法使用军用牌照和武警牌照,并配合公安部门协管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工作方案和推进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整治推进阶段。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影响我市交通发展的各类问题进行源头治理、联合整治。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群策群力确保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巩固攻坚阶段。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继续发挥“声、屏、报、网”的作用,抓好舆论宣传。依托部门联动实施大范围、大兵团作战,强化对道路交通的日常管理。

(四)查摆提高阶段。各区、县(市)、各有关部门对前期工作进行自检自查、分析研判,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强化措施,推进交通大整治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检查验收阶段。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交通大整治活动进行督导考核,对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突出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迟缓、落实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员予以行政问责。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通大整治活动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现实需要,是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统一行动,协调配合,确保行动收到实效。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区、县(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交通大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并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实际情况,细化活动方案,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精心组织实施,强力推进落实。

(三)履行职责,密切联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做好份内、协助份外;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整合各方力量,联合采取整治行动,全力破解制约我市交通发展的瓶颈性难题。

交通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行为及对其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路水运工程,是指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公路、水运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拆除、加固等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从业单位,是指从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检验检测、安全评价等工作的单位。

第四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五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统一监管、分级负责。

交通部负责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但长江干流航道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由交通部设在长江干流的航务管理机构负责。

交通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设置的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能委托的事项除外。

依照本条规定承担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或者机构,统称为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权限制定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和技术标准;

(二)依法对公路水运工程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实施监督管理,组织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

(三)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制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四)建立公路水运工程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信用体系,作为交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对从业单位和人员实施安全生产动态管理;

(五)受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举报和投诉,依法对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和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依法组织或者参与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按照职责权限对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动态信息。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向交通部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报送事故信息;

(七)指导下级交通主管部门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八)组织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九)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章安全生产条件

第七条从业单位从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活动,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安全生产条件。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方可参加公路水运工程投标及施工。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等。

项目负责人,是指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公路水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负责人。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

第九条交通部负责组织公路水运工程一级及以上资质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公路水运工程二级及以下资质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第十条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考核分为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两部分。考核合格的,由交通部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颁发《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的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施工船舶作业人员、爆破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电工、焊工等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在工程中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式脚手架、滑模爬模、架桥机等自行式架设设施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使用承租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由承租单位、出租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验收合格后30日内,应向当地交通主管部门登记。

第十三条从业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章安全责任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应当确定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安全生产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由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安全生产情况的签字确认进行支付。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在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文件中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信用情况、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对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租赁、材料供应、检测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随意压缩合同规定的工期。

第十六条勘察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重视地质环境对安全的影响,提交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

勘察单位应当对有可能引发公路水运工程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勘察单位及勘察人员对勘察结论负责。

第十七条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安全生产隐患或者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当对其设计负责。

第十八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理,对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应当编制安全生产监理计划,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监理内容和方法等。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应当加强巡视检查。

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必要时,可下达施工暂停指令并向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

监理单位应当填报安全监理日志和监理月报。

第十九条为公路水运工程提供施工机械设备、设施和产品的单位,应确保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装置,提供有关安全操作的说明,保证其提供的机械设备和设施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所提供的机械设备、设施和产品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或者法定检验检测合格证明。对于尚无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备和设施,应当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能。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承担责任。

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及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公路水运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依法对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本条所称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是指公路水运工程每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的制度。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应当按照每5000万元施工合同额配备一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5000万元的至少配备一名。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应当立即制止。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在工程报价中应当包含安全生产费用,一般不得低于投标价的1%,且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

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一)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

(二)滑坡和高边坡处理;

(三)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基础及围堰工程;

(四)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等;

(五)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隧道、高瓦斯隧道、水底海底隧道等;

(六)水上工程中的打桩船作业、施工船作业、外海孤岛作业、边通航边施工作业等;

(七)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土浇注、爆破工程等;

(八)爆破工程;

(九)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支架、模板、便桥的架设与拆除;桥梁、码头的加固与拆除;

(十)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必要时,施工单位对前款所列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或者沿线各交叉口、施工起重机械、拌和场、临时用电设施、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以及孔洞口、隧道口、基坑边沿、脚手架、码头边沿、桥梁边沿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因施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原因造成工程停工的,所需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其他原因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医疗救助设施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第二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其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在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第二十八条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

第二十九条施工单位采购、租赁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应当具有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查验。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必须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建立相应的资料档案,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废。

第三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新进人员和作业人员进入新的施工现场或者转入新的岗位前,施工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考核。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三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应由施工单位支付。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

第三十二条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针对本工程项目特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事故发生地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地方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力量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要求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符合情况;

(二)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具备上岗资格情况;

(三)从业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四)从业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五)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履行职责情况;

(六)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七)其他应当监督检查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公路水运工程下列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现场驻地;

(二)施工作业点(面);

(三)危险品存放地;

(四)预制厂、半成品加工厂;

(五)非标施工设备组装厂。

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工程及施工作业环节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作出如下处理:

(一)从业单位存在安全管理问题需要整改的,以书面方式通知存在问题单位限期整改;

(二)从业单位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

(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者在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其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四)建设单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建设项目,暂停资金拨付;

(五)建设单位未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不得办理监督手续;逾期未改正的,责令该建设工程停止施工并通报批评。

被检查单位应当立即落实处理决定,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检查单位。责令停工的,应当经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第三十八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从业单位信用档案,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登录在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系统中。

第三十九条从业单位整改不力,多次整改仍然存在安全问题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其列入安全监督检点名单,登录在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系统中,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对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但拒绝整改或者整改效果不明显或者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等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部门通报,建议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向有关资质证书颁发部门建议降低资质等级。

第四十条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委托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机构对容易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工程项目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进行安全评价和监测。

交通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交通运输;办公室;管理方法;保障机制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之下,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走以提升系统协调能力为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改革势在必行。究其原因,

(1)这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特别是满足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

(2)这是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建立安全、高效、经济、协调、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3)交通对资源的占用、对环境的破坏及交通伤亡等要控制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实现资源、环境、交通的和谐统一。

在这种局势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办公室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办公室工作不应与室外交通运输工作脱节;另一方面,办公室工作还要推动交通运输工作正常发展,并给与其以指导。为了规范办公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达到责任到人的目的,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中枢机构”,办公室的管理尤为重要。

因此,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以下管理方法。

1)实现责任到人的办公理念,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装卸搬运5大类。所以,在办公中,分门别类责任到人是实现管理的重要方式,从而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使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不断趋于优化。在每一个运输机制下进行管理,既可以责任逐级有序下放,也不会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2)二是从各部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与要点及一些专项工作文件中提炼需要各部门负责的具体工作及进度要求;

3)三是根据历年工作经验以及政府上级或者现实需要总结出何时需要完成什么工作。

当然,管理艺术也尤为重要,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我们依旧要学习其他企业的管理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与奖励两方面,其中工作创新是核心。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工作中面临的任务问题都能通过硬件投入或软件改进得到解决。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敢于面对困难,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运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办公室工作,能极大地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具体体现在:

(1)工作设备创新。打造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平台能明显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如配置较为先进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刻录机、照相机、录像机、投影仪、录音笔、移动硬盘等。

(2)工作技能创新。办公室系统要不断提高网络运用水平,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运用QQ、e-mail等公共网络资源及自主开发的校园政务系统、手机短信平台、专业管理软件等专用资源,达到“无纸胜有纸,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3)工作思路创新。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敢于突破“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式,敢于克服唯书唯上、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不断寻求工作新思路,不断探索工作新方法,不断总结工作新经验,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4)工作知识创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办公室的设施设备必然会随之更新换代,工作手段也必然会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多学习其他部门及行业的优秀管理行为,积极组织参加行业的专业培训与交流,要建立集中学习与研讨的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5)工作方法创新。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既服务好领导,又服务好基层;处理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准确把握办公室工作的规律性、灵活性、前瞻性;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好传统、好做法的同时,不断在实际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轻为、抓大不放小;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激励机制是保障,具体体现在:

(1)物质激励。根据调查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年龄偏轻,有些甚至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没有积蓄,而结婚生子、人情往来、赡养父母、买房买车等一些实际问题都将接踵而来,这些都需要员工的工作收入来支撑。对员工的物质回报是对员工最基本的,也是最直接的激励。客观地讲,交通运输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交通运输行业中是属于素质较高、任务较重、贡献较大的群体,其收入整体上应处于中上水平。在办公室内部,收入的多少又应与具体岗位和工作质量挂钩,引导办公室工作人员勇挑重担,力创佳绩。

(2)荣誉激励。交通运输行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学历较高,绝大多数都具有本科学历,近年来,硕士、博士也大有人在,属于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身份使得他们非常看重单位、领导、同事对他们的理解、信任、表扬与肯定。如果在分配评奖评优指标时应对办公室有所倾斜,有条件的还可设立一些单项奖励;在设立兼职组织时,如服务质量考核小组,应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作为主要成员纳入,肯定其在业务上的权威和核心地位;在员工开展具体业务时,应给予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空间,鼓励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鼓励创新,允许在可控范围内出现失误。

(3)教育激励。交通运输行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非常看重自身知识的不断更新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集团应根据需要选派相关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方面的培训,提升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应提供机会让办公室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或经验交流,开阔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视野;应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甚至在集团内部建立科研基金,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研究能力;应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职攻读学位,予以报销部分费用,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

(4)成就激励。交通运输行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高,他们不仅仅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当作事业来追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办公室工作人员而言,成就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职位晋升,二是工作成绩。对于表现出色,工作突出的,集团应及时予以提拔;对员工负责的工作,集团应极力予以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员工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结束语:

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今天,办公室管理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从而在整体上使交通运输行业从单一的数量、规模、速度型变为速度、规模、效益相统一;从单纯重视交通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从资源粗放消耗型变为资源集约使用型;由各方式各自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向生态、环保、安全型转变。

参考文献

(1)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傅建华,韩文亮,黄文灼.上海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项润,高媛.中小企业竞争与发展.企业管理出版社

(4)温池洪,毕新华.中小企业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企业研究

交通管理办法篇6

为加强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总行制定了《证券交易营业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证券交易营业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证券交易营业部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证券交易营业部,是指依本暂行办法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金融机构设置的专门经营证券交易业务的对外营业场所。

非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证券交易营业部。

第三条  信托投资公司和综合性银行,以及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批准可以经营证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设置证券交易营业部,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状况良好。

二、有不少于人民币五百万元的证券营运资金。

三、有合格的业务人员。

四、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必要的交易设施。

第四条  金融机构设置证券交易营业部,要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人民银行分行提出申请,并填写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设立证券经营机构申请登记表》,由人民银行根据当地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设置情况进行审批。申请时,需持下列文件:

一、设置证券交易营业部的申请报告。

二、证券交易营业部的筹建方案。筹建方案须包括下列内容:所在地、证券营运资金数额、业务范围、主要业务人员人选及其资历。

三、证券营运资金验资证明。

四、证券交易营业部内部管理办法。

五、金融机构最近三年的年度业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

六、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证券业务的批文。

七、中国人民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全国性的金融机构设立证券交易营业部,由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审核,报总行审批。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和该机构的经营状况以及当地证券市场的需要,批准证券交易营业部经营下列业务的部分或全部。

一、发行各种有价证券。

二、自营和证券买卖。

三、支付和代收证券的本息红利。

四、证券的鉴证、登记过户。

五、证券代保管。

六、证券投资咨询。

七、其他证券业务。

证券交易营业部扩大证券业务经营范围,须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第六条  证券交易营业部自接到批准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未开业者,原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七条  设立证券交易营业部的金融机构应将下列变更情况告知原批准机关。

一、变更证券交易营业部的营业场所。

二、变更证券交易营业部的证券营运资金数额。

三、该金融机构的经营出现重大变故。

第八条  撤销证券交易营业部应在报经营业部原批准机关批准后,方可终止业务。

第九条  设立证券交易营业部的金融机构,应设置有关证券业务的会计科目,如实地反映证券交易营业部的业务经营状况,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按时报送证券业务报表。

第十条  证券交易营业部的证券库存总额(按当日市场挂牌价格计算)不得超过其营运资金总额。

第十一条  证券交易营业部的业务活动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

交通管理办法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印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在全市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强化人、车、路的源头管控,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促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迅速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阶段(2010年2月—5月)。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着重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机构、人员、场地、办公设施等,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内容为:

1.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要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责成一名分管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定一至两名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备案。对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实行分级培训,培训合格的,取得证书,持证上岗。

2.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司法助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并安排一至两名专职交通安全协管员,由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3.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机动车、驾驶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并将结果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由办公室责成拥有机动车30辆(包括单位职工自有车辆)以上或机动车驾驶员50名(包括单位职工家属)以上的单位,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并确定一至两名交通安全协管员,同时要健全相关信息沟通机制。

4.在行政村、社区设立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聘请治保主任、社区主任担任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备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辖区派出所或交警中队负责协助指导开展工作。

5.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指导督促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展基础性管理工作,建立一职三档五制度。一职即明确工作职责;三档即建立机动车基础档案,机动车驾驶员档案,机动车和驾驶员动态管理档案;五项制度即:《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机动车管理制度》、《机动车驾驶管理员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特点,建立其它相应工作制度。

(三)总结考评阶段(2010年6月—7月)。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将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完成情况,并进行通报。同时做好迎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考核验收工作。

三、工作机制及任务

(一)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局性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2.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认真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提出解决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措施;

3.督促检查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

4.审定和下达年度交通安全控制考核指标;

5.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6.组织、协调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7.指导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接受市安委会的组织、领导、协调,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警大队,负责本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性工作事务。

主要职责:

1.承担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日常工作,承办会议及安排重要活动;

2.监督检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决定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

3.具体组织安排交通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

4.参与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交通、城建、道路、规划,科技发展,资金投入等涉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

5.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对省、*市、市安委会下达的交通安全考核指标进行具体分解、细化,并组织对交通安全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7.指导协调交通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8.承担安委会涉及交通安全方面的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9.负责与各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协调制度;

10.承办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务。

(三)乡镇、街道办事处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上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的指示精神和部署要求,制定本级预防交通事故对策,科学论证、合理布建辖区交通安全规划的长期目标;

2.根据上级安排或工作需要,组织辖区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

3.监督、协调和考核有关职能部门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督促各交通安全管理机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

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创建符合当地社情的交通安全教育模式,促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其它法制教育并轨;

5.协调构建交通事故救援与急救系统,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预防特大交通事故方案和特大交通应急预案;

6.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建立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制定招募细则,广泛在全社会招募交通安全志愿者,并明确服务内容,指导志愿者队伍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管区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基础性工作档案;

2.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管区所辖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3.协助交警部门抓好管区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如事故报警、救助伤员、维护事故现场等;

4.对管区的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排查、建档,并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5.对涉及管区居民的交通事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处理;

6.协助管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办理车辆管理业务、驾驶证业务等相关事宜;

7.完成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事宜。

(六)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职责:

1.按照交通安全宣传“五进”的要求,发放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

2.全面掌握所辖机动车和驾驶员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清理登记无牌无证车辆和无证驾车人员,并督促无牌无证车辆上牌落户,督促无证驾驶人员参加培训考证;

3.定期组织驾驶员的安全学习教育,传达上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督促其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

4.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登记,并上报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

5.组织相关人员在重大活动、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劝说群众不乘坐拖拉机、低速汽车等不安全车辆,教育群众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违法驾驶等,对不听从劝阻的违法人员,要及时告知交警部门进行依法查处;

6.建立本辖区交通管理基础台帐。认真填写、统一制作的《机动车辆登记台帐》、《机动车驾驶员登记台帐》、《辖区无牌机动车排查统计表》、《辖区无证机动车驾驶员排查统计表》、《交通安全工作会议学习记录》、《交通安全宣传登记表》、《辖区事故隐患(黑点)排查整改情况登记》,及时掌握机动车和驾驶员变动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实际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落在实处,抓出成效。

(二)强化工作运行,建立管理机制。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下管一级”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结合省、*市要求建立《*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市交通安全管理举报奖励制度》、《*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专项督查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见附件)。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要严格结合四项工作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对前一阶段全市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批评和表彰,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和部署。

交通管理办法篇8

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行动,深入开展普通公路“双超”整治和货运源头装载治理,继续建设公路安保工程,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着力解决突出交通安全问题,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村(社区)的行政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排大隐患,整治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责任,使车辆装载及运输等管理更加规范,广大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交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死亡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坚决防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力争在全县道路交通综合整治深化巩固行动考核中进入前三名。

二、工作内容

(一)有序推进普通公路“双超”治理。

按照“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周密部署、平稳推进”的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联合协作机制,以货运车辆违法生产、销售和改(拼)装集中整治为切入点,以货物装载源头管理为抓手,以省县干线公路“双超”集中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普通公路各项治超工作落实。

1.完善机制,联合协作。进一步完善集中整治机制,乡交管办积极配合县上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经商科技、安全监管等部门成立的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制定普通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方案,以“把好四个关口、建立一个体系”为目标,严把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关,严把货运车辆生产销售关,严把货运车辆改(拼)装监督关,严把货运车辆检验关,建立形成源头监管点、治超检测站、卸载场、流动监测车互联互动、相互补充的治超监控网络体系,严厉打击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2.强化路面管控。一是联合执法,一站式查处。乡交管办配合由安监站、派出所、农服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形成部门联勤联动机制,对超限超载货运车辆实行一站式查处。对违法超限超载货运车辆逃避绕行较多的路段,充分利用流动检测车等有效手段强化路面管控,加强流动联合稽查和联合执法力度。二是严格标准,依法处罚。

(二)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

按照“消除存量、不添增量、动态排查”方针,大力整治公路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设施,依法强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乡交管办要全面完成我乡农村公路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并将隐患排查情况及整治意见汇总上报县整治办。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完成省上下达的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任务。继续加强道路交通重点危险路段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制定规划,进行治理,逐步实现乡道及以上公路(临水临崖高差3米以上的危险路段)安保工程全覆盖。对新建、改建的道路,交通运输、住建部门要严格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交通安全设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一律不得交工验收和通车运行。

(三)深入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政府主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为主线,以“强化管理,夯实基础,严格考评”为抓手,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县级人民政府负总责,乡人民政府主责主抓,乡交管办牵头,依托公安派出所,整合执勤执法力量,有效管控农村道路”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1.强化保障,落实措施,推进农村交管办建设。一是乡政府专款专用,保障交管办人员基本经费、装备经费、工作经费,扎实推进交管办建设。一是迅速调整完善交管办组成。明确由分管领导兼任交管办主任,派出所所长任交管办副主任,将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纳入交管办成员,配备三名专职交通安全管理员;各村聘请1—2名交通安全劝导员,纳入乡交管办序列。二是落实办公场所,配备相应装备。乡交管办专用办公室1间,配备电脑、照相机、彩色打印机各1台,停车检查牌2块,反光背心专兼职人员各1件。四是建立完善基础台账。乡交管办要完善本辖区机动车台账、驾驶员台账、道路台账、勤务台账、交通事故台账、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宣传台账并及时更新,祥实记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

2.高度重视,严格责任,促进工作措施落实。乡人民政府与各村、社区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明确农村道路交通执法、隐患排查与整治、交通设施完善等工作责任。乡交管办要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查纠发生在农村道路上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联合交通、农业、路政、运管、交管等部门,适时开展联合整治。要在行政村通往本乡的重点路口、重要路段和重点行政村村口设立劝导点,开展交通劝导工作。乡派出所要进一步推进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履行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务、执法职责、考核考评等方面内容,督促派出所履职尽责,配合乡交管办,切实加强本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四)整治重点突出问题。

1.交通秩序治理。由派出所牵头,集中攻坚力量,全力开展全乡及主干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以“严抓、严管、严处”为整治方针,重点打击乱停乱放、酒驾、无牌无证、超速超载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由交管办牵头,联合整治办、综治办、司法所对占道经营、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集中整治。

2.摩托车专项整治。乡交管办、派出所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大对摩托车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查纠无牌无证、超员超速等违法行为,依法逗硬处罚,形成对摩托车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有效预防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根据文游节的特点和交通需求,针对我乡的交通状况,着力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旅游节期间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五)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由乡安办牵头,联合其他相关办公室、大中型企业,结合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和大型活动以及整治工作转段等重要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利用本地主流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各乡乡政府、公安、交通运输、农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在本地主流媒体各类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宣传内容和信息。

3.深化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乡政府、交警中队、派出所、学校、多车单位等要针对重点驾驶人、中小学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党政办利用信息平台,发送各类安全提示信息。

三、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

各村(社区)根据各自目标任务和乡上实施意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二)集中整治。

各村(社区)及各有关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开展工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

继续巩固深化各项整治工作,并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建立长效机制。

(四)总结表扬。

乡交管办认真总结综合整治工作经验,建章立制,固化工作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同时,召开总结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交通管理办法篇9

一、领导重视,健全工作机构

为加大对我乡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我乡成立了“以乡长鲜军同志为组长,乡人大主席杜鹏程为副组长,党委委员张国尧、工作人员秦天禹、冯长春及派出所同志为成员”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各村(居)主任、文书为安全协管员,并按照达市府办函[2014]163号文件落实办公室,明确责任,落实经费,配齐4台电脑等办公设施及相关装备,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的顺利开展。

我乡对辖区内的机动车明确了责任人,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包车制度,认真落实“一对一”监管责任,严格实行“人盯人,人盯路,人盯车”,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每月召开一次防范交通事故会议,认真研究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各村(居)委会主任为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以各村(居)委员会为单位,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共签订道路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6份。

通过交管办、派出所及村(居)委会开展大量的道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消除我乡辖区内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辖区内农村公路危险路段6处。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今年以来,共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2次,简易处罚2起,坚决做到违法必处、违法必纠。加大对辖区内的农用车驾驶员的管理,利用各类交通事故图片及传单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大大的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加强了对辖区内私人汽车和各单位站所车辆的安全管理,对缺少年检、保险及车况差等不符合上路要求的车辆,我们尽量做到对其纠正,并要求其改正。

按照上级部门工作要求,我乡交管办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积极开展路检路查工作。工作过程中,对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驾驶的机动车驾驶员实行口头教育以及强制起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安全驾驶培训。今年以来,巡查各类机动车车辆1100余台(辆)次,违法违规驾驶率于去年同比有所下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有明显好转。

为提高我乡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乡交管办定期组织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参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培训,并印发《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员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群众防范意识,以会代训51次,悬挂横幅布标2幅,书写宣传标语14余,发放“珍爱生命,拒绝乘坐非法劳动车”1200余份,增强了群众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管理办法篇10

道路交通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稳定社会、保证经济健康发展、追求社会效益为目标的社会管理。作为窗口部门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需求。

一、公安交通管理中已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一)在车辆与驾驶员管理方面

车辆与驾驶员管理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对车辆及其驾驶人员进行检验、考核、登记、核发牌证,以及对车辆驾驶人员员进行教育管理的一项专门工作。车辆与驾驶员管理是公安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公安交通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由车管所负责。当前已采取的创新性措施主要有:

1.放宽了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条件。随着机动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残疾人驾驶机动车的需求已能够实现。在2010年4月1日实施的公安部111号令中,增加了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车型,放宽了听力残疾的、上肢残疾的、下肢残疾的3类残疾人申领驾驶证的范围①。

2.简化了摩托车驾驶证的申领程序。原来规定摩托车驾驶证考试时,“科目一”考完以后,10天以后才考“科目二”,20天以后才考“科目三”。现在已取消了这个时间间隔,同一天内可以把三个科目都考完。②

3.允许在暂住地申领摩托车驾驶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者越来越多,由于该人群普遍处于中低收入,因此其选择的代步工具(或运输工具)往往以摩托车为多,对在异地学摩托车的要求也比较多。为了避免城市务工人员由于异地不能申领摩托车驾驶证而无证驾驶,减轻这部分人员回原籍申领驾驶证等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公安部“十项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中,放宽了这一限制。

4.延长了提交体检证明的周期。按照原来的规定,持有大型客车、大型货车、中型客车和牵引车等大车驾驶证的驾驶人,每年要提交一次体检证明。自2009年7月1日开始,规定上述人员改为每两年提交一次体检证明。

5.增加了延期办理驾驶证业务的规定。规定如果驾驶人因为出国、服兵役等等情况,不能按时进行体检,或者是不能按时进行换证,这种情况可以向车管所申请延期办理业务,延期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3年。③

6.扩大了驾驶证业务代办的范围。原来规定只有驾驶证业务补证、换证的业务可以委托其他人来代办。而在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公安部“十项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中,扩大了业务代办的范围,包括提交体检证明、驾驶证注销、延期办理等业务,都可以代办。

7.提供了驾驶员由于疏忽而导致驾驶证被注销的法律救助。原来规定驾驶证因为没有按期提交体检证明,或者是没有按期换证一年以上的要注销驾驶证。在实际中,很多驾驶员往往并非故意不按期换证或提交体检证明,只是忘记了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收到车管所的有关提醒,而导致驾驶证被注销。驾驶证一旦被注销,需2年后才可以重新申请,这意味着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人员至少2年时间内没有了工作,很多群众反映代价太大。因此,在2009年7月1日实施的公安部“十项交通管理便民利民措施”中规定,由于上述原因驾驶证注销没有超过两年的,由驾驶员本人提出申请,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合格的,可以直接恢复原来的驾驶资格。

8.实行由汽车品牌专卖店(4S店)代办机动车注册登记。群众购车后即可现场办理登记、领取牌证,车辆管理所采取事后审核、归档核查和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地市级车辆管理所要实现50%以上的国产小型微型载客汽车注册登记业务由销售商代办。在农村地区推行摩托车“带牌销售”,要实现50%以上的摩托车注册登记业务由销售商代办。①为了落实公安部的要求,云南省在2010年底在全省推行摩托车“带牌销售”,购车者在半小时内即可完成购买摩托车的手续。

9.加大了服务网点建设的力度。在公安部“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措施”中,要求实现城区车驾管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实现所有县级车管所均可办理国产小型汽车登记业务,有条件的交警中队可以办理或代办摩托车登记业务。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的换证、补证,以及提交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等业务,由地(市)车辆管理所下放到县(市)车辆管理所。具备条件的交警中队可以受理或者办理部分业务。

10.实行车辆管理所“一窗式”综合服务,所有业务受理窗口均可以办理机动车和驾驶证业务。

11.定期组织民警下乡,为农民集中办理摩托车登记、检验及其驾驶证申领等业务。如:大理云龙县交警大队针对当地群众办理摩托车业务费时费力,极为不便的情况,抽调警力组成“流动车管所”,开展送考下乡活动,把考场前移到农村,变原来车管所的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让农民朋友在家门口便可考领摩托车驾驶证,为农民朋友申领摩托车驾驶证提供方便,受到群众好评。②

12.为规范驾驶员培训工作,云南省2011年在全省16个州市推广iC卡计时里程驾驶员培训管理。

(二)在违法处理方面

1.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交通违法业务,要求加快业务下放,强化农村地区交警队综合管理职能,要求有条件的交警中队办理交通违法处理业务。③

2.针对当前群众普遍反映的异地交通违法处理不便的问题,公安部“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措施”中要求,各地交警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协调,实现全省(区、市)范围内异地处理交通违法和缴纳罚款。推行在省际公路交界处设立交通违法处理站,方便外地驾驶人处理在本地发生的交通违法。

3.为方便群众办理交通违法业务,规定对交通技术监控资料记录的交通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在省、自治区范围内,自行选择违法行为发生地、发现地或者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4.为把交通管理工作延伸至农村,云南省于2011年在全省286个农村公安派出所建立内设交警中队。

(三)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方面

1.加大了对事故处理民警权力的限制与监督,增加程序的透明度。如:规定除简易程序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交警不得少于二人;增加了事故认定复核程序;对交警故意或者过失造成的认定事实错误,将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造成后果严重的,还应追究交管部门领导责任等等。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交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和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p#分页标题#e#

2.对交通事故自行协商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针对目前城市交通普遍堵塞的现状,对北京的“小事故快速处理模式”进行了借鉴,以缓解普遍出现的堵塞现象。根据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自《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于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的1年多时间里,事故当事人自行处理率已达75%以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道路拥堵比上一年度下降了60%。这表明,“小事故快速处理模式”已对北京市减少道路拥堵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规定: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财产损失事故,或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者行人发生财产损失事故的,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3.明确了交管部门的通知义务。要求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交警部门要直接介入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交管部门的通知义务有利于在伤员惨重的事故中让保险公司及时支付抢救费用,有助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有效地发挥作用。

4.全面推行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制度。要求5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要建立交通事故保险理赔中心,对轻微交通事故实行快速处理、快速理赔。要建设交通事故法庭、设立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方便群众及时申请法律救济。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1.实行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向车辆管理所传输机动车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信息,群众不必再到车辆管理所提交身体条件证明。

2.设立互联网和电话服务平台,实现选取机动车号牌号码、补换领机动车牌证和驾驶证、预约驾驶人考试、信息变更备案、处理交通违法等5项业务办理功能;实现机动车和驾驶证信息查询、交通违法情况查询、交通事故处理情况查询、业务办理咨询等4项信息查询功能;实现法律法规、办事流程、表格下载等3项警务公开功能。有条件的总队要建立全省(区、市)统一的互联网和电话服务平台。

3.在商业中心、社区、大型企业等场所或单位,设立交通管理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业务咨询、信息查询等服务,以及代办或者受理、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补证、换证、身体条件证明提交、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等业务。以上方法与措施的实施,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管理问题会日益突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科技应用,深化机制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思路

(一)进一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等领导对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

交通问题关乎民生,道路交通秩序和道路交通安全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形象,关乎社会稳定大局。交通管理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作为保障,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争取通过立法或省级政府规章形式,出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义务和责任。

(二)不断探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

1.仿照治安管理部门“社区民警”模式,设立“社区交警”。各交警大队(或交警中队)可以将辖区进行分片(段),指定由专人担任“社区交警”,并向辖区群众发放警民联系卡,注明民警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社区交警”负责接受群众对车辆、驾驶证相关信息查询;驾驶员的违法信息查询;车辆、驾驶证相关业务咨询;事故处理相关问题咨询;驾驶人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等。同时,“社区交警”还应对社区居民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解答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2.设立“交警超市”,方便群众办理车管业务。如:昆明市交警支队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选择2到3个社区,进行“交警超市”试点。届时,市民可以轻松地从“交警超市”中领取机动车落户、变更等表格,并完成一些简单的机动车手续变更等内容。同时,“交警超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对社区内的车辆、驾驶员进行管理。①

3.积极开展“开门评警”等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搞好警民互动。通过邀请辖区乡镇、学校、客运单位及多车单位等部门代表到交警队座谈,切实了解和掌握他们对交通管理和交警队伍的期盼和诉求。通过开设定期的交通文明访谈、交通热线咨询栏目等,开辟警民沟通渠道。通过大队领导下访、中队民警走访和执法办案回访活动,广泛收集意见,集中分析研判,有效整改落实,不断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4.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六进”要求,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切合实际、易于理解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真正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5.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共建和谐警民关系。通过网上公安局以及微博、QQ群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交流新平台,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改善警民关系;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进一步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6.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逐步建立网上车管所、网上交警队、网上办公服务大厅、网上宣传队等,推行网上办公,拓宽服务渠道。针对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情况,积极协调与交通运输、治安管理等部门的监控设备与资源的共享。加强交警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机动车、驾驶人与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的关联查询;建立“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业务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传真、手手机短信互联网、邮政快递等,为群众提供信息告知、业务咨询、代办业务等服务。

7.加强完善警力机制。进一步完善勤务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实行路段到人,责任明确,把警力投入到事故多发、违法多见的路段,切实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科学安排好傍晚、凌晨和双休日等特殊重点时段的路面勤务,保证巡逻密度和强度,确保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把好路面管控关。#p#分页标题#e#

8.积极探索推进“交、巡合一”的新型警务模式。一直以来,由于交警和治安巡警两个警种独立工作,交警对治安事件的处置受限,而巡警对道路交通也无管理权限,交巡警无法形成合力,是对有限警力的极大浪费。结合国际经验,一警多能是警务发展的新趋势。自重庆市2010年2月7日起实施交巡警合一改革以来,各地积极进行交巡警合并试点,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行“交巡合一”的新型警务模式,能够增强有限警力的复合型功能,在警力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使警力达到“1+1>2”的作用。交巡警合一,既能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又能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既能快速处警,又能避免重复出警,有效地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9.不断改革创新车辆与驾驶员管理工作。针对云南省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且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不识汉字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计算机考试系统。针对使用计算机考试有困难的群众,在考试人对相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熟悉的前提下,可以调整机动车驾驶证理论考试的方式,如:纸质试卷考试、口试等。另外,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在用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因车况不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与车辆检验机构沟通、协调,启用机动车“流动检测站”送检上门,为边远地区的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