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十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十篇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30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系统预警指标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达到99%,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小企业对我国GDp贡献超过了60%,提供税收超过了50%,70%的进出口贸易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以及66%的专利发明和82%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是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的产业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但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经营风险意识淡薄,面对风险往往无法有效规避,破产风险巨大。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有必要分析和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体系,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给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公司资产和现金流的充足性是否有保障,即公司是否有充分的资产偿还债务,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它的操作费用。

1.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个方面。

1.1筹资风险

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1.2投资风险

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1.3收益分配风险

即因收益所得和分配而对资本价值及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留存收益、分配股息两个内容,其中留存收益在于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则为了满足股东扩大财产的要求,此两方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

2.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2.1客观性

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

2.2全面性

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2.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2.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

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意义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举措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作用:一是预测性。预测的任务有两个:(1)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测;(2)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可以实现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日常财务状况进行跟踪。二是参照性。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并通过财务数量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测算,使其成为对企业业绩进行判断的参照标准。三是灵敏性。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警示信息对客户管理和交易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解决企业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三、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问题

1.我国企业在使用预警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

简单借鉴国外成果与统计数据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完全适用我国企业。目前,国内企业对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大多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导致模型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方面比较弱。超过一半的企业采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其中近40%直接采用了Z值模型及Zeta模型。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自成体系不能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导致财务预警模型的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作为直面市场风险的企业,由于人员和技术缺乏等原因,导致已经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常常因为没有及时得到维护与更新而成为一个不起作用的空架子。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2.忽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整合

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危机、管理漏洞、发展隐患等危险信号首先表现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投资行为、管理活动等诸多环节,然后通过企业的信息传导机制反映到财务预警系统中,这就是所谓的先有业务预警,后有财务预警。目前,为数较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销售信息、资金信息、商品信息等实现了资源共享功能集成,这为财务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拓宽了渠道,预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传统财务预警系统往往“自成体系”,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aiS)一个子系统,仅仅利用会计信息而较少利用其他管理信息,这种脱离业务信息而发出的财务预警信号往往不够准确,其时效性也差。

四、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关键的指标体系

1.资本金结构预警指标

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投资者投入及负债经营,所以,有必要对资本金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预警指标有:

自有资本比率=权益资本总额/资产总额×100%(1)

其中:权益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该指标表明企业自有资本对其总资产的覆盖程度。它能反映企业独立性的大小,又能反映其承担风险的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财务杠杆比率=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2)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即一定的资本量可以推动多少的资产。杠杆率越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盈利可能就越多。该指标是评估企业经营效率和盈利潜力以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3)

由此指标可测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即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资本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外负债越多,资本使用效率越高,但财务风险也越大。

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净值/权益资本总额×100%(4)

该指标是指企业自用固定资产净值占资本金的比重。若企业若投入固定资产的资金过多,将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该比率应不超过30%。

财务杠杆系数=(1+长期债务/所有者权益)×(1-利息/息税前利润)(5)

该指标是衡量资本构成风险的指标,若系数大于1,则说明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即财务杠杆发生正效应;反之,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负效应。

2.资金运用效率预警指标

企业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的资金能否有效的运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也关系到企业的成长潜力,建立的监测指标有:

资产利用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6)

它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收入水平的指标,表明管理者利用资产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比率越大,资产的利用度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高。

资产收益率=实际利润/平均总资产×100%(7)

该指标是综合反映企业总体盈利水平的一组总量指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资产管理效果。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8)

该指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

3.偿债能力预警指标

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是为了了解企业经营的可靠程度和判断其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包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9)

该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能够在一个月内对银行借款的随时偿付能力。很显然,该比率越高,偿付能力越高。赚取债务本息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应偿付的本金+利息)(10)

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有多大的现金能力还本付息。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资本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11)

4.盈利能力预警指标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净收益的能力。它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净资产盈利能力。

企业利润率=实际利润/总营业收入×100%(12)

指标越高,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的比重越低;反之,则说明收入结构中成本比重较高。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00%(13)

该比率在1~2%时为良好;0.5~1%时为中等;大于2%为很高,此时需要注意过度风险。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本×100%(14)

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从盈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及资本运用效率的大小,而且决定了股东收益的多少并影响股价和股市行情。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15)

利润获现指数=营业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100%(16)

该指标反映本期的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比例,能衡量企业利润质量的高低。该指数越高,利润质量越好;反之则较差。

五、构建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途径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始终,让企业的决策者、经营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建立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

企业可专设风险控制机构,专门承担财务风险预警职能;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可以是兼职的,由企业责任人、企业内部具有相应管理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及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财务、审计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来承担,如财务部、审计部、监察部等。

2.加强财务信息的全面收集

财务信息的收集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财务资料和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相关数据及资料和外部市场、行业等相关数据及资料。这里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结论,以及发现的财务风险和防范、化解财务风险的对策。

3.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的分析能力

这主要是指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点、出现原因,风险的大小、类型,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及相应对策的体系。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非常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掉次要风险,而将关注点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便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措施。

4.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理

查明财务风险点,企业管理者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产生异常,管理者应尽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存在问题,分析成因,对症下药,避免财务危机。同时,企业要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实施企业内控制度,拟定科学的控制指标,抓好各个控制点。

5.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在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定量预测确实十分必要,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定量模型的重要性。有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表现出来。所以,在预测过程中,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在对量化的模型和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诸如客户满意度等非量化因素,来作定性的分析评价,比如当企业出现过度依赖贷款、过度大规模扩张、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企业股价急剧下降等情况,则预示着企业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只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地预报财务风险,把风险控制在萌芽阶段。结合对预警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参考文献

[1]侯宇.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4.

[2]雷浔.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一些问题[J].审计与理财,2012.06.

[3]宋琛宁.试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之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经济力量,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不断的涌现出各行业中小企业,但随着发展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的严峻。怎样有效应对这些困境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加强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及实施预警管理重要性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特征分析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风险的必然性及客观性,中小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不能彻底的消除,只能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应对降低风险损害的程度。另外还有着复杂性及全面性的特征,中小企业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全过程当中,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的复杂性也使得财务风险随之变得复杂。再者就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收益性及不确定性、差异性和激励性特征,其中的收益性特征主要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小收益越低。从这一方面来看,中小企业的收益性特征是和损失性特征并存的。

(二)中小企业实施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有着诸多薄弱之处,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样才能够使其在竞争当中获取最大的发展优势。在这一预警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指标就是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相关的指标。无论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者或者是投资者来说,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理论的研究都能够帮助其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从而准确的判断企业发展的走向,在风险的提前应对方面能够做足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及策略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原则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进行构建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就是灵敏性原则,也就是所选取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能够对财务风险的某一面进行反映,要充分的将相关指标和财务风险的相关程度得以考虑。另外就是简便性原则,要能够将本质问题得到反映即可,设定的各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要能尽量的做到好算易懂。再者就是动态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遵循这些相关原则能进一步的促进风险管理系统的科学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及策略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

从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风险现状来看。主要就是投资风险及筹资风险两者重要方面,其中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的目的没有明确,没能够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及规模经济,国外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对中小企业又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还有就是中小企业对投资活动的可行性预测的合理性还比较缺乏,忽视了长期效益最大化以及无形资产等。在筹资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由于负债筹资所带来的风险,筹资风险又可分为直接筹资风险和间接筹资风险两种,对中小企业来说其主要的外源筹资来自间接筹资,直接筹资相对不足,银行贷款作为中小企业主要的间接筹资聚到,会因为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导致中小企业面临间接筹资风险。利息保障的倍数低就使得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中小企业为能够继续维持生计,只能向民间借贷,这样就形成了以贷还贷的严重现象,使得财务风险不断加大。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策略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要能针对性的进行制定风险预警管理措施,首先就是要将风险防范观念进行有效树立,并强化风险预警意识。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要将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使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得以充分认识,在思想上的潜在危机意识要有清醒的认识和保持警惕性。

还要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核查制度,这样便于对企业内部实施全面的控制,堵塞可能出现的一些漏洞以及防范风险。同时也要能够成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应以独立董事及律师和内部的审计人员为主,在权力的行使上要和财务风险问题相配套实施,加强日常的资金管理,做好客户信用考察评价及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从投资风险管理的措施上主要是在投资决策时听取专业的意见,对项目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巩固主营业务的市场地位,发挥综合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而在筹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中,要学习筹资风险,也就是通过财务杠杆进行寻找最优化的资金比例结构,此次企业就需要随着利润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将财务杠杆效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再者是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建立全方位的内控体系。也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强化提升,风险预警模型的大不分数据是来源于财务会计数据,所以其数据的真实性是预警管理机制实施的基础。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增强财务人员专业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来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所以保障其财务的正常运行就较为关键。针对其中所出现的风险,要能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针对性的解决,使风险降到最低。受到篇幅限制,故不能进一步的深化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

参考文献:

[1]张昊.上市公司财务能力评价与企业管理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2)

[2]罗爽.小企业财务战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角度[J].会计之友,2014,(18)

[3]郝娇.试论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品牌(下半月),2013,(10)

[4]陈海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6)

[5]樊丽,陈友玲.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06)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风险分级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多种专业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风险分级法

公司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五个等级:无险、轻险、中险、大险、巨险。一般国际上用颜色来表示风险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红色表示高度警戒,黄色表示请充分关注,绿色表示完全正常,蓝色表示适当关注,紫色表示基本正常。这样当风险等级为巨警时,我们以红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重警时,我们可以以黄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中险时。我们以蓝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轻险时,我们以紫色信号灯来预警;当财务风险等级为无险时,我们以绿色信号灯来预警。a

下面我们将具体研究如何构建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往的研究中预警体系变量的选择很少涉及现金流量指标,但是,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其次,在中国盈余操纵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下,现金流量数据较之会计数据有更好的可信性。

1.新的财务指标一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为了便于分析现金流量的信息,先建立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一个是“现金盈利值”,另一个是“现金增加值”。

现金盈利值(cashearningvalue,Ce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所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十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现金增加值(cashaddedvalue,Ca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的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扣除分配股利付现的余额,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CeV与CaV是现金制下的财务指标,换句话说,现金盈利值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净利润;现金增加值则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2.财务综合预警指数测度系统的框架结构

公司理财以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所以资本劣化(或称蚀本)则是财务预警综合监测的内容,资本增值或增长应保持可持续性增长的态势,这就要求资本在周转、扩张和结构上都保持平衡和优化的态势,否则,将会出现警情。我们可以如下构建预警核心指标体系: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分为4个,一是经营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指标有两个,经营现金盈利率(CeV/nCFo),它反映企业现金盈利能力,一般应大100%,若小于100%,则表示有经营风险。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它反映企业平均总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若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有经营风险;二是投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现金盈利回收率(CaV/CeV)它反映当年最大追加投资的自筹现金支付能力,超过此限度,则应借款投资;三筹资风险综合指数,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权益乘数权益乘数越大,负债程度越高,筹资风险也越大,即资本结构劣化;四是财务风险综合指数权益现金增值率它综合反映资本的现金增值能力。若为负数表示资本的蚀本程度;指标为负数或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资本回报劣化值。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揭示的系统理论为:现金盈利(CeV)来源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CFo)来源于可动用的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来源于筹资中的权益资本权益资本的增长来源于现金增加值(CaV)的增长。因此,CaV是财务预警综合的核心指标。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如下:

1.经营预警综合指数,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经营现金盈利率=CeV/nCFo(X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2);辅助监测指标2个:应收账款周转率(X3),现金流入流出比(X4)。(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经营预警综合指数X=0.3X1+0.3X2+0.2X3+0.2X4。

2.投资预警综合指,其中核心监测指标1个:现金盈利留存率=CaV/CeV(Y1);辅助指标2个:经营现金比率(Y2),资产负债率(Y3),资本保值增值率(Y4)。投资预警综合指数Y=0.3Y1+0.3Y2+0.2Y3+0.2Y4。

3.筹资预警综合指数,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Z1

权益乘数=(Z1),监测指标3个,总资产报酬率(Z2),总资产净现率(Z3),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Z4)。筹资预警综合指数Z=0.3Z1+0.3Z2+0.2Z3+0.2Z4。

(注:CeV:现金盈利值,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平均总资产,CaV:现金增加值:平均净资产)

说明:在这里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确定,各预警综合指数的前2项指标选权数为0.3,后2项指标选权数为0.2。预警模型中的经营、投资、筹资三大块,权重为0.4,0.3,0.3。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包括三大块:一是经营预警综合指数;二是投资预警综合指数;三是筹资预警综合指数。而每一大块均包括核心监测指标与辅助监测指标两个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两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监测指标实际值-监测指标临界值)/监测指标临界值

(1)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模型=0.4X+0.3Y+0.3Z,其中X=0.3X1+0.3X2+0.2X3+0.2X4Y=0.3Y1+0.3Y2+0.2Y3+0.2Y4,Z=0.3Z1+0.3Z2+0.2Z3+0.2Z4。

(2)预警综合指数中的预警临界值测度

我们这里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我国it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他们的临界值,经营环节风险测度指标:经营现金盈利率(1.505)总资产现金回收率(0.123)应收账款周转率(4.65)现金流入流出比(1.195);筹资风险测度指标权益乘数(3.486)经营现金比率(0.202)资产负债率(0.624)投资风险测度指标现金盈利回收率(0.949)总资产报酬率(0.048)总资产净现率(0.122)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1.129)。

(3)预警综合指数((F)的警限设置

企业预警的F临界值取为0。根据F值的不同,我们得到了不同的警度,如下表

三、结束语

研究运用风险分级法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关键的两个方面是准确确定预警临界值和界定风险等级,这些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易志: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财会研究,2003年第13期

[2]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会计研究,2003年第11期

[3]于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工作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4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是以财务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企业财务风险的运动规律和产生原因,并对企业财务风险隐患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监测、识别、诊断与预控的理论与方法。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消除企业财务风险隐患,保证企业的财务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预警体系管理理论基础

预警理论的起源是伴随着对宏观经济预警的研究发展而来的。1950年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统计学家穆尔,主持了在19世纪30年代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的新的景气监测体系的建立工作。自20世纪60年代起,景气监测体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发达各国基本上都建立了类似宏观经济预警中心的专门机构,并且引入了预警调查方法,使监视预警体系信息得到拓展。目前对宏观经济的预警研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参加的专家、学者比较多,其准确性也比较高,己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控制部门所关注的对象。随着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对微观经济领域内也开展了一些预警研究。比如国内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理论与防范方法研究”、“企业集团预警体系的构想”、“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企业预警预控管理体系”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研究。预警管理理论不同于传统管理理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提出了企业危机、失败、失误等逆境现象是有规律的成因于企业顺境的研究思路;它采用新的理论概念体系和理论研究模式,在揭示企业预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体系地包括和归纳当代管理理论成果,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研究管理新学说。

二、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特征

1、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及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知识和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2、预测性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活动的前提,是确立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为预测对象,即最可能出现风险现象或对企业运行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活动环节与领域。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整埋、分类、存储、传播),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在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偏差发生的原因,以便早日寻求对策。

3、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及客户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策略

1、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设计

预警是根据系统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系统未来的不利事件或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预警系统则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设计则是利用预警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并进行风险防范的一种活动,即根据财务预测结果,判断企业财务是否处于风险之中,并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发出报警信号的一种形象方法。它通过科学的方法,事先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领导和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避免财务风险的威胁、转危为安。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对所研究的预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选择体系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预警理论和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间关系,确立预警体系的结构,建立理论体系;进行样本数据的收集,在选择时必须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可用性,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根据选用的理论体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体系的参数;为了确定体系能否起到预警的效果,在最后一步需要对对体系进行检验。检验通过,体系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需要重新进行第一步。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切,债务复杂。为了避免因一个企业财务风险而给另一个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必须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这一方面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使债权人真正保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害。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也就是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测报警系统。利用该体系,企业可以进行自检自纠,在风险出现征兆时就采取有力措施,以达到扭转形势、控制风险的目的。最终避免财务风险的真正发生。

2、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是美国理财专家altman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最早所建立的体系是综合5种财务比率,再予以量化而得出公司整体的财务信用分数。

本文选择采用风险预警体系的方法来进行财务危机预警。风险预警体系在研究变量的选择上,可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选取。风险预警体系有因素分析模型的影子,便于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找到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真正原因所在。通过风险预警体系系统我们可以确定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在明确了企业的当前经营状态之后,我们可以找到针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管理者应该采取何种经营措施。这种计分方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体系:

Z=1.2X1+1.4X2+3.3X3+0.6X4+0.99X5

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日益市场化、国际化,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与日俱增,因财务风险发作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申请破产清算的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因此,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风险日益关注。企业的衰落不仅会给投资者、金融机构带来较大损失,更有甚者,它会引发金融风险。历史情况表明,财务风险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这就使得财务风险预警具有可行性。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完善的预测方法,建立高精度的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化解和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威廉沙利文:预测原理[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架构;核心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然而与此同时却也面临着企业寿命往往过短的危机,这其中同大量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存在密切的关系,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发生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失去控制。因此为了促使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开展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相关中小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思考,据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相关的财务预警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财务预警运行体系。

一、概述

财务预警通常为利用财务分析的方式,以及财务报表等其他相关资料,进而对于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内容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并采用此类信息化与数据化的运行处理方式,能够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发现,并通过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将其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而将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所隐藏的经济问题,与相关的管理不足之处显示出来,并最终给予中小企业以相应的应对策略与可行性建议措施,以促使其能够正确的调整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差错,致使企业的决策能够达到最佳的合理优化,并能够加强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风险预防工作。

二、财务预警的功能

财务预警体系在中小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当中,对其财务风险管理的功能性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一)信息收集

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必须要获取到充足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作为开展相关风险分析的基础,此项活动内容始终贯穿于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活动的整个环节。利用收集同企业日常经营相关联的国家政策产业信息、相关的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企业自身的各种财务信息数据等内容通过相应的经济分析手段来实施相应财务预警工作。

(二)财务监测

要对于中小企业开展相关的财务预警体系建设,其必须要依赖于对中小企业日常生产及经营过程财务信息的全面掌握之上。利用财务预警体系当中的财务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的反映出中小企业实际的日常生产经营状况,进而以此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计划制定,不断改进其生产经营的工艺水准,将其可能会存在的生产经营问题进行及时的预测或发现。

(三)风险规避

财务预警系统其通常依据相关财务监测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与相应的生产工艺标准与经营目标策略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来对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相关的分析评价,进而通过寻找其中的问题所在,来给予相应针对性的调整措施,采用此种方式能够有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及时的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发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所在,一旦企业的某项重要财务指标出现了不正常的状况,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便会启动,给予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警示,使其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使风险降到最低。

三、财务预警运行体系

(一)分析体系

当相关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内容通过相应的选取之后,纳入到了相关的财务预警体系当中,企业首要应当对此类信息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与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应用,其作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核心关键,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通常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内容,一方面是预警指标,其通常能够对于财务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判别阀值,其通常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临界判定点,具体负责财务预警的警示启动。

(二)处理体系

财务预警的体系必须要依据相应的具体原因内容来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而后达到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实际掌控的范围当中。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处理之时必须要结合其企业自身的具体财务状况,运用现代的管理技术与方法,而后通过对于企业各个部门间的意见征询后,通过头脑风暴、集中讨论的形式来选取出最优的应对方案。

(三)职责体系

财务预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长久性特征,因此必须要依靠各部门间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之间通力配合才能够开展具体的实施才做。因而,财务预警体系理应建立起职责权利划分明确,具体的工作开展能够落实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能够确定相应的具体责任负责人,致使责任追查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进而再通过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机制逐步完善,加大执行力度。

四、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架构核心分析中,本文首先就对财务预警的具体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概述,进而就其所具备的信息收集、财务监测、风险规避等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并进而提出关于财务预警运行体系的分析体系、处理体系、职责体系等三项体系架构。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中小企业的财务预警给予一些参考、借鉴。

作者:寇明芳单位:青海省土地统征整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贺彩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的计算机管理[J].上海经济研究,2014(9).

[2]李君.中小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预警信息系统[J].财会月刊(综合版),2014(5).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研究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其问题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就现状来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并不健全,管理缺乏科学性,运营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脱节,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未将外部环境纳入考虑,这就导致在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状况较为复杂,变化十分突然,实施财务预警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不过较为倚重其数据分析以及计算的功能,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则缺乏关注,故而并未对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二)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清的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领导更加看重企业的生产及营销,而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或是仅仅关注于企业的利润变化,并未切实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对较差,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建立在财务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计信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就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即过于强调技术分析的客观性,并未站在主观角度进行探讨。最后则是技术分析的狭隘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资金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而企业资金变动则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反映,加强对于企业资金变动的研究,无疑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企业虽然十分重视企业资金的变化,但并未关注企业活动对于资金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认识

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首先就必须认识其重要性,企业领导务必积极转变自身认知,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着手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各项制度,通过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再者,企业领导班子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对于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以求切实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提高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科学性

首先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其基本原则囊括了市场敏感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等多个原则;其次,需积极拓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变量的范围,促进其合理性的提升;再者,慎重选择非财务目标的引进,在全面分析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其风险预测能力。最后,着手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及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两者予以结合。

(三)提高技术分析能力

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科学性的提升;其次,需着重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使其与企业当前发展的规划相一致,并做好人员的选拔及任用工作,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必须实现的目标。最后,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针对性。

(四)完善内部预警机制

积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预警机制,切实发挥预警系统功能,建立对策库,收集相关数据,确保在遭遇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预警多层感知器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工业企业从事的是工业性生产或劳务的经营活动,在国家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和第三企业的崛起,使得工业企业在投资融资甚至生产经营上都受到了较大的财务威胁,因此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财务预警,从而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预防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股东的权益和市场稳定。

首先在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树立里程碑的是Beaver(1966),他利用单变量对企业破产进行预测,局限性是对同一企业的风险进行预测时,选择的比率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美国学者edwardaltman在1968年提出了多元变量Z-score模型,突破了单变量的研究。之后学者们纷纷利用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进行研究,但在1980年学者ohlson首次采用Logistic方法预测财务风险。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理想。随后一些新的方法如:支持向量机、期权定价模型也被运用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分析中。我国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周首华、杨济华(1996)把现金流量指标引入到Z分数模型中,提出了新的模型――F分数模型。陈瑜(2000)运用二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研究。姜秀华、孙铮(2001)则运用Logistic建立回归判别模型。随后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采用了新的方法――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杨淑娥、黄礼,2005),模糊神经网络混合模型(梁杰,2006),遗传神经网络(蔡志岳、吴世农,2006),RBF神经网络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评价(刘磊、郭岩,2012)等。随着多学科的交流融合,也出现了其他的模型,如2015年蓝莎运用系统动力学对财务系统进行结构―功能模拟,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总体来看,多元判别分析、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是主要的预测方法,三者之中预测度最高的是人工神经网络,最差的是多元判别模型。目前文献对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较少,本文选取北京市工业企业与财务风险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并引入人工神经网络中相对完善、易于操作的多层次感知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二、数据样本的确定

(一)样本预警指标选取

本文研究对象是北京市45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企业,并通过csmar数据库收集2012―2014年这些公司的相关指标。选取的指标既包括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也涵盖了相关非财务指标,如股权集中度和独立董事比例,总计18项预警指标,如表1所示。

(二)财务风险划分

由于45家北京市工业企业被St特殊处理的情况较少,且标记为St发生在出现财务危机之后,很难对企业风险预警产生前瞻性影响,而且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在不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会由轻度财务危机转换为重度财务危机。所以本文将财务风险按照以下标准将其细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如果当年的净利润不为负时,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低风险;当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为负,则表明上市公司为中等财务风险水平;当年为第二次出现净利润为负时,则表明财务风险水平很高,归类为重大风险。根据上述标准,将2012―2014年45家公司共135个样本划分为三类,其中:低风险有120个,中等风险为10个,重大风险为5个。

三、实证检验

(一)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

在收集到以上45家工业上市公司近三年18项指标数据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间的量纲差异。在此基础上为判断135个样本数据是否能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先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为0.678,大于0.6,适合做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说明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显著性。

(二)主成分因子的提取

为了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更加有效的分析,需要减少变量的个数,分析2012―2014年共135个样本数据的18项预警指标,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成分因子,如表3所示。在特征值大于1时,共提取7个主成分因子,这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9%,能反映18个变量四分之三的信息。设主成分因子为Fi(i=1,2,…,7),做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可以进一步分析主成分Fi所代表的能力和它反映的有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

主成分因子F1中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营业净利率的比重较大,说明F1主要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F2中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所占的比重大,代表公司的发展能力;F3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比重较大,说明F3主要变现为偿债能力;F4中非财务指标的独立董事比例比重最大,则把公共因子看成股权结构因子;F5中总资产周转率的比重最大,代表整体营运能力;F6中综合杠杆的比重最大,反映了风险水平能力;F7中营运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指标所占的比重大,F7代表日常营运能力因子。这7个因子涉及到财务和非财务的相关信息,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财务风险的各种因素。

(三)mLp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结果

多层感知器(mLp)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模型,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它由三部分组成:一层为感知单元组成的输入层;一层为(或多层)计算节点的隐藏层;一层为计算节点的输出层。

本文运用SpSS软件,首先将七个主成分因子代表初始的18项指标,代入神经网络的多层感知器,作为协变量,风险程度作为因变量。其次在分区中,按照七比三的比例随机分配个案,即135个样本中70%作为训练变量,30%作为测试变量。其中训练变量中重大风险的样本为3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8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86个;测试变量中包含重大风险的样本2个,中等风险的样本数为2个,低风险的样本数为34个。然后在体系结构中,设置最低的隐藏层数为1,分批进行培训操作时,选择调整的共轭梯度对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可以输出RoC曲线分析准确性和特异性,判断对财务风险的预警能力。

mLp对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结果如表5所示,已预测与已观测的样本相比,在训练变量中,有三个样本其实属于重大风险,却预测为中等风险,准确率为0,中等风险和低风险全部预测准确,总体来看,训练变量的正确率为96.9%;在测试变量中,重大风险有2个在预测的中等风险水平中,总计的测试变量的准确率为94.7%。由此得出综合正确率为95.8%,其中低风险预测准确率为100%,说明多层感知器对低风险能较好的预测;误判均发生在将重大风险归类到中等风险,究其原因可能是重大风险与中等风险划分不明确,且在第一年出现净利润为负时,第二年要想转亏为盈的难度也很大,或者即使利润为正,为弥补去年差异最后的净利润数额也较小,这样造成重度风险和中度风险的差异不大,利用多层感知器预测时会产生偏差。

四、结论

为了使工业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预先的测定和防范,减少风险到来时企业的损失,本文根据45家北京市工业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工业企业财务风险展开评价研究。

首先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样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包含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风险水平、股权结构、整体和日常营运能力等七个指标,其中股权结构等经过量化的非财务指标引入有利于全面反映财务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多层感知器的神经网络技术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综合正确百分比较高,对中等风险的公司财务风险预测也较为准确,可以为工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借鉴信息。鉴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避免人工预测带来的主观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本文研究的不足是样本只限于北京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工业企业,样本量较少,特别是按标准划分后的重大风险和中等风险的公司数量较少,导致多层感知器训练不充分,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Z

参考文献:

[1]郭文伟,陈泽鹏,钟明.等.基于mLp神经网络构建小企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J].财会月刊,2013,(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8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距离判别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在获得极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整个世界的资源、信息以及市场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赢得全球化竞争的胜利,成为摆在我国企业界及学术界面前的难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整体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消费需求中,遭遇不可预测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几年以来,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因发生财务危机而导致了破产、清算和重组,其中不乏巨人、三株、爱多等著名企业。寻根溯源,其原因之一便是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机制,不能及时掌控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更谈不上及时采取措施扼杀财务危机于萌芽中了。因此,建立一个既可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又可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来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对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预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回顾

国外对与发达的资本市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早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静态模型研究方面,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然后是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查了反应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5年的预测能力。美国纽约大学altman在1968年首先创立了zeta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进行加权汇总后产生的总判别分式(称为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接下来,haldeman和narayanan(1977),collins(1980),plattaadplatt(1991)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建立了财务预警新模型—f分数模型(failurescoremodel)。ohlson(1980)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继ohlson之后,gentry,newboldandwhitford(1985),caseyandbartczak(1985),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方法进行研究。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1952)、tobin(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额度;friedman(1959)、nadiri(1969)、coates(1963)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1963)、whalen(1965)、alessi(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1994)联合模型。

国内财务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以静态研究为主,动态研究几乎没有。国内采用一元判定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不多,其中,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到1998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国内对多元线性判定的研究相对较多,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张玲(2000)选取深沪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家为构造样本(30家st,30家非st),60家为预测样本(21家st,39家非st)。国内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陈晓、陈治鸿(2000)、姜秀华(2001)关于logit模型的研究;程涛(2002)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和logit回归方法建立综合预警模型;台湾李俊毅(1999)的《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与类神经网络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式之研究》,徐淑芳(1999)运用多变量cusum时间序列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等。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预测企业潜在财务危机,即企业面临的风险的数学模型。构建这样一个模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明确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间的关系;二是既能承载企业财务危机信息又能被量化的载体的选择;三是财务危机判断标准的确定。下面就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危机预警是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组组成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营失败、商业失败、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等。预警是指事先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即潜在财务危机的数学模型。

(二)风险、财务危机、预警之间的关系

在瞬息万变和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里,经济环境和市场风云的突变往往很难被准确地预测,使得企业的各种经营和财务风险成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如果企业不能建立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及时预测企业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各种风险,必然导致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危机之中,最终面临破产的结局。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各类风险最直接,也是最终的表现形式,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下,企业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是最综合的经济信息,财务危机理所当然成为衡量和评判企业各种风险极度结果的标准。当然,风险永远存在,但风险未必就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只要企业高级管理层具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并有充分的抗衡风险能力和手段,就可能转危为安,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是一个企业管理者用以抗衡风险的管理工具。

(三)财务比率是财务危机信息的载体

本文选取财务比率作为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变量,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盲目扩张以及经营不善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最终通过各种敏感的财务指标反映出来。通过表3对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样本2002~2004年的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不难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的拉大,其中经营效率的差异性在2002~2004年这3年间始终明显,说明经营效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现在财务管理中将基本的财务比率分为经营效率、偿债能力、财务结构、盈利能力四个方面,而有些资料中将企业这些财务比率分为反映企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企业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财务结构方面的财务比率主要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因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分法的借鉴以及对数据实际分析结果的研究,将选取15个财务指标分为四个方面,即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三是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是一个数学模型,它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对数据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因此企业所有需要反映的财务状况均需量化,而财务比率正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量化,因此本文选择财务比率作为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变量。

(四)财务危机评判标准

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必须能够明确地区分什么样的企业算陷入财务危机,即企业经营失败了。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盈利都是其最终的目标,而生存又是盈利的基础。企业首先必须生存才有可能盈利,而仅能生存不能盈利的企业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说,影响企业生存和盈利的任何财务危机均可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而如何确定企业经营失败的标准恰恰是构建企业财务预警模型时,界定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准。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终的处理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再加上企业经营失败并不意味着就必然导致其破产和解散,所以实际上对企业经营失败的外在表象很难给出高度概括的描述。本文选择上市公司被st作为企业经营失败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准。

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运用

(一)确定研究对象

如何确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是财务预警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国外大多数的研究将企业破产作为确定进入财务困境的标志,但是破产作为企业整体经营失败的最终表现,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政治、法律和其它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在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家上市公司破产的案例,况且财务困境和企业破产之间的关系是概念的大小问题,所以在财务预警研究中可以确定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二)设计样本

样本的选择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最终的预测能力和适用性。本文st样本组选择2006年被st的生产制造类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财务资料;非st样本组选择2006年经营业绩比较突出的生产制造类a股上市公司。这样就选了59家st公司和60家非st上市公司,其中用30家st公司和30家非st作为预测样本组;用29家st公司和30家非st作为控制样本组。见表1。

(三)设计变量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符合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能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提供参考的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经过对以往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的考察,结合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5个预测变量。这15个预测变量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见表2。

(四)对样本数据的统计描述

本文首先分别对两个样本组st前3年,即企业2006年被st,选取2002~2004年的财务比率(为什么不选2005年的财务比率呢?因为上市公司2006年被st是因为2005年的“财务状况异常”)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检测所选取的变量在st组和非st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实这些变量在构造预测模型中的代表性。经过对15个变量的统计计算和t检验得到这15个变量统计描述及差异性检验结果。详见表3。

对表3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经营效率方面

2004年的x1、x2、x3、x4均通过了1%的t检验,说明中国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例(%)这四个财务指标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比较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t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差异越显著。对比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费用比例(%)这四个财务比率,三年的差异性均超过5%,说明这四个财务比率具有长期预测能力。从表3中能看出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是不断的提高,st上市公司比非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始终差,特别是费用比率居高不下,始终在50%以上。

2.偿债能力方面

2004年的x5、x6、x7、x8通过了5%的t检验,说明中国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偿债能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较2002~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t值能够看出,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这与上面的特点相似。但是,与企业经营效率不同的是,企业偿债能力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

3.盈利能力方面

2004年的x9、x10、x11通过了1%的t检验,说明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经营净利率、经营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表3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盈利能力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越不明显了。

4.成长能力方面

2004年的x12、x13、x14、x15通过了5%的t检验,说明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在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成长能力同样是离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近,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越显著;上市公司被st的时间越远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差异变得不明显了。

在对前面样本26个变量进行了统计描述和不同水平下的t检验的基础上,对样本组的经营管理状况、财务结构、成长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整体的变量组进行整体差异性的f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5。

对表5整体差异性检验的分析结论如下:通过分别对st与非st上市公司2004年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整体性差异和st与非st上市公司全部财务指标整体差异性进行5%的f检验,检验的结果是:st与非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财务指标的整体差异和st与非st上市公司全部财务指标的整体差异显著。

综合上面的分析和表3的数据,能够发现st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低、费用成本高、高负债且以流动负债为主是导致企业最终走向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非st上市公司拉大距离。因此,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之间的差异是最明显的,用2004年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也是判别能力最强的。

(五)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构建与判别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2006年被st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对应的非st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年的财务数据,运用距离判别分析法构造财务预警模型组。z1是预测企业整体危机的模型,z11是预测经营效率的模型,z12是预测企业偿债能力的模型,z13是预测企业盈利能力的模型,z14是预测企业成长能力的模型,具体模型见表6。

判别结果分析:根据距离判别分析原理将判别阀值设为0,大于0的判为st公司,小于0的判为非st公司。z1预测的是企业下一年的财务状况,也就是2004年预测2005年的财务状况是否会恶化及2006是否会被st,这一模型判别效果比较好,在60家预测样本中发生2例误判,回判准确率达到96.67%,而其它四个预警模型最低的回判准确率也在85%以上。接下来再看59家控制样本,最低的预测准确率同样在84%以上,这样的预测结果说明该模型组具有很高的判别准确率。由此可以证明,预测企业下一年是否会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模型组具有应用价值。判别结果见表7、表8。而用2002年和2003年的财务数据带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预测的结果准确率明显降低,只有预测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预警模型的准确率才能达到80%以上,这也符合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比较缓慢的特点。另外可以看出,预警模型组发生1类误判的概率明显高于发生2类误判的概率,这反映出非st公司上市公司应变能力好于st上市公司,反映出企业财务恶化需要一个过程。

(六)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的应用

在具体应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时,首先将相应的财务比率带入z1、z11、z12、z13、z14预警模型组,计算出这些预警模型的数值,判断企业整体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否存在风险,如果存在风险则进一步分析。分析如图1。

下面对财务危机分析图作进一步的解释:

本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债权人、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提供参考信息,先看如何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服务。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最关心的是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潜在的风险来源,本模型就是通过反映企业不同方面的预警模型探寻企业的风险来源。具体讲,先计算z1、z11、z12、z13、z14值,不论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z1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均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分析z11、z12、z13、z14值大于零的模型所对应的财务比率,找出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然后做出具体的决策,消除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至于z11、z12、z13、z14值为负的则不必分析其对应的财务比率。而除了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外的其它模型使用者,则先计算z1、z11、z12、z13、z14值,然后根据模型组的值的情况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做出决策。

四、结束语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具有良好的短期预测精度,可以用于企业下一年潜在财务危机的预测,同时运用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预警模型预测诱发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隐患。但是,本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除了经营效率预警模型外不能用于一年以上的预测,同时没有解决不同行业企业的差异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向德伟.论财务风险.会计研究,1994,(4):p21—25.

[2]姜明.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浅议.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6):p63—64.

[3]罗瑶琦.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综合治理.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p74—76.

[4]郭小金.捕捉财务危机早期信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经济师,2004,(7):p184—185.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财务预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在繁荣经济、体制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外合作、市场开拓、社会稳定、安排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民营企业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家族化经营现象严重、管理体制落后、财务风险意识很差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民营企业是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的,而广义的民营企业是指除国有和国有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企业以外的其他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包括内资民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而内资民营企业又有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城乡集体企业、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制的企业。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民营企业在一系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使财务收益与其预期财务成果产生差异。企业中的财务活动一般是指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资金分配等,相应的在各种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各异。

(一)融资风险

筹集资金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活动。因此融资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风险筹资等方式。因举债而使民营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就是筹资风险。风险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当、举债过度、筹资方式以及筹资时间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民营企业经营一旦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因此会出现因不能偿债而破产的情况。

(二)投资风险

民营企业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过大风险、企业领导者挪用资金风险、投资决策风险、信用政策风险等。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因素有国家经济政策、通货膨胀、证券市场等;主观原因有投资决策失误、长短期投资信用政策制度不合理、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外投资期望过高、对于投资缺乏科学预算、预测与可行性评价分析等。

(三)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民营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其常见的有现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领导者授权风险、领导风险等。这些都是因为领导者法人行为操守失真、企业经营管理薄弱、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风险意识薄弱、缺乏不断学习等原因所致。

(四)资金分配风险

在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以家族式或几个人合伙形成的,企业有了收益,在分配上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分配额度的多少,在生活中也往往如此,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留住人才,这就会产生收益资金分配不均的可能性;另外也会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偷逃税款、滥用资金等现象发生。

二、民营企业财务预警的现状分析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可以化解和规避风险,使损失减至最小。财务危机是指民营企业丧失支付能力,无力支付到期债务以及出现资不抵债的经济现象,包括运营失败、商业失败、技术性无力偿还、资不抵债、正式破产等。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尽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预警要求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指标的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即将呈现的问题,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出警示。在现阶段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财务预警意识淡薄

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的,在资金、技术、管理上无法与国有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其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和制约,其经营者只会考虑如何挣到眼前的利益,认为只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发展前途,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决策失误,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在民营企业中存在预算无法执行、可行性分析缺失、忽视长期利益、财务预警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民企根本就不设。

(二)财务预警理论研究较少

国外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财务预警进行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研究,尤其非常重视定量和实证的研究。而我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大多照搬国外的预警理论,主要是对国外财务预警模型的介绍和评价,之后也有一些学者开始提出一些预警的指标框架并开始引进国外的研究方法,并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其研究对象一般都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的,而专门对民营企业的财务预警方面的理论研究匮乏。

(三)财务预警方法陈旧

现阶段财务预警方法的运用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从财务风险演变的不同阶段来分析,包括潜伏期、表现期、恶化期、发作期,每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和征兆。而定量分析法主要是各种模型的运用,主要有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辨别法以及其他模型。在我国民营企业中无论对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方法的实证运用都比较少,即使有也是在运用现有的方法上进行简单分析、比较,深入完整的论证不多,单独适用于民营企业的预警方法少之又少。

(四)财务预警管理落后

民营企业最初的存在形式是家庭手工作坊、“夫妻店”,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主要投资者所有,其中家庭式企业更为普遍,管理模式单一。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范围的多样化,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错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大多并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专业化管理的教育,在企业中会出现管理层次不清、责权不明的现象,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较多采用经济的方法,如物质奖励、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等。管理方法单调难以在企业中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因此,民营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对财务预警的监控和执行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构建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现金管理不当,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普遍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存货核算不规范,成本管理严重恶化;财务制度缺失,内部控制薄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等。这些往往都是导致民营企业破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产生财务失败所致。因此,良好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控制是确保民营企业成功的关键,但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绝非易事,企业如果事先警示,未雨绸缪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构建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对于民营企业避免财务危机、防范财务风险、降低损失、提高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何民营企业都要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财务预警体系,从企业整体和综合财务指标的控制上,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和可能导致企业失败的各种因素,这是确保企业能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建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也是企业财务控制和管理最基本的职责。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系统、连续、综合、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管理水平,任何管理状况和管理活动均要通过财务活动来体现。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成熟的现代化民营企业来讲,建立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是一种必然。

四、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内容

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是指民营企业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组成的信息反馈网络,以加强财务监督和控制,从而确保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管理的运作体系。它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民营企业理财的有效方法和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内部信息者使用体系、外部信息者需求体系、定性体系和定量体系四个子系统。其中定性体系是由企业战略、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领导水平等组成;定量体系包括具体运用的各个比率和各种模型的实证分析;内部信息者使用体系主要由信息生成、信息转化、信息传递、信息监控等方面构成;外部信息者需求体系侧重于外部信息者如何利用民营企业对外公布的有限信息进行决策,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决策和信息反馈。

五、构建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民营企业有很多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用一般大中型企业风险的防范措施;在构建过程中应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这是预警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民营企业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使自己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经济主体,时刻要有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收益意识。除此之外,还应保证整个预警体系中信息的畅通、完整、及时和反馈,财务预警体系的最终价值体现在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价能迅速反馈到决策者那里,并使其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要能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不断完善信息管理、协调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预警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本身财务的相关管理,而且还要充分注意企业的其他管理,不仅如此,还要结合民营企业自身情况,充分结合民营企业的社会效益,综合全面地为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民营企业财务预警贯穿于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它是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的经营管理体系。真正的预警体系不仅能够给投资者风险提示,而且会给企业的管理层敲响警钟;不仅能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鸣,等.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黄文夫.民营在中国[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3]吕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6,(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篇10

(一)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概述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计算、统计、分析和监控为主要手段,设置相关财务预警指标,在企业经营中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动,对企业潜在或面临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可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立足于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和风险防范性的体系。从财务中的多个角度和财务项目的长短期期限,帮助企业营造良好的财务环境,保障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分配活动的运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预警的特点

1.风险预测性

财务预警的风险预测性是指对于企业周期性地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或者不稳定的事项做预测。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帮助国有企业明确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险水平,帮助企业处于“风险安全区域”。对于超过正常风险范围的国有企业,预测未来严重的险,以改善企业财务活动质量。

2.财务安全性

财务预警的财务安全性是指国有企业利用财务预警系统保证企业财务活动按照既定的财务计划进行,以满足企业的日常和未来生产需求。财务安全性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可靠性的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主要体现在协调和监控管理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企业关键业务活动及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或者失误率的大小。分析从财务预警系统反馈而来的信息,加强企业财务管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经营合理。

3.动态灵敏性

财务预警的动态灵敏性是指企业能够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动态、灵敏的获取相应财务、经营信息,以合理预示未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率。主要体现在动态性和灵敏性两个相应特性。一方面,国有企业能够动态地、开放式地不断更新企业相关信息,不断获取最新信息,减少与外部的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助于企业实施更有利于实际的财务方案和决策;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面对当前复杂的信息背景时,能够获取可靠的、相关的和及时的信息,紧跟外部市场发展方向和政策等改革步伐,帮助企业更为有效地去规避外部风险。下文将以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案例,分析国有企业中运用财务预警系统的益处,突出说明当前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预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三)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案例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8日,是一家以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化都市产业集团,主要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两大国有企业控股。光明食品集团在发展初期即注重对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基于“财务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财务控制是企业最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理念,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建立财务预警的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建立完善的、高效的财务预警分析平台,对重点关注指标进行分析展现。第二,建立完善的指标预警体系,通过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不同程度的亮灯规则,直观展现出集团关注指标的现状,为集团决策提供支持。第三,建立系统的财务风险情况解释体系,通过下级填写相关指标的解释说明和上级审批功能,方便集团及时掌握下级单位重点财务指标具体状况和特殊情况。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帮助企业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风险,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才能实现“弘扬光明精神、做响光明品牌、做强光明集团、做大光明食品”公司愿景,完成对海外的大额收购项目。

二、国有企业加强财务预警研究

(一)当前财务预警的主流方法

1.定性的财务预警方法

定性的财务预警方法,主要基于所需要得出的结果,对最终结果做出选择的一种判断方法。mCi,即多方综合调查法,是当前主流的定性财务预警方法。mCi主要是针对无法量化的因素而采取的概率估算的定性方法。主要过程为:对于不可量化的因素,通过多个专家分析、探讨,再反馈修正,再循环反复,直达达成一致评审意见。

2.定量的财务预警方法

定量的财务预警方法,是基于当前企业正在使用的模型及其相应的财务指标基础上设定风险警戒线,以判别企业在未来是否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方法。单变量模型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考察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多变量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单变量模型的不足,常见的多变量模型有Z-score模型和F分数模型。

(二)完善财务预警研究的对策

1.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国有企业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切记不可一味追求系统的全面性和完善性。既要满足国有企业日常经营财务预警需求,又要从成本角度考虑设计经济适用的财务预警体系。同时,对于企业的成本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成本和经营成本,更应该考虑综合成本的大小,在设计财务预警系统时,要综合性分析当前企业成本,对比财务预警系统应用前后综合成本的大小,以降低企业综合总成本,保障企业长期可持续良好发展。

2.及时更新企业财务和经营等相关信息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一个连续不断、开放式设计前中后期的财务处理。对此,国有企业对财务预警研究时,要加强对于国有企业财务和经营等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更新、扩张和积累财务预警所需的数据。对于陈旧的、过时的以及被证实为错误的信息要及时删除,以免导致决策的误导。同时要定期对财务预警系统进行修正和维护,保障信息的及时更新。对于经常性不能及时更新或者出问题的环节,要及时反馈、集体决策,分析问题原因,修正财务预警系统。

3.加强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政策和制度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背景的哲学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最终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结合实际,从理论出发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中回到理论中。这一循环返复的逻辑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对国有企业在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要构建系统地、有现实意义的财务预警系统,就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政策、制度,相互促进发展。例如,部分企业重视资产周转,则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要加强对资产周转和使用状况及其现金首付情况的分析研究;以赊销和代销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则应该加强对赊销或代销企业的信用调查,降低企业坏账风险,保障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率。

4.加快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强化监管效率

当前,会计电算化制度在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普遍运用。然而,在部分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以手工为主要手段的会计处理方式。这一方面使得企业本身经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又因为手工处理主观性更大,容易产生会计核算问题,给管理者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今后国有企业要加快计算机的普及运用,构建财务预警软件系统,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监管效率。同时,21世纪是互联网经济的时代,企业重视计算机技术在财务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及时收集和反馈内外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