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资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16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1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6

0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R到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

(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

(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

(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

(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

(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

(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2

关键词:高职大专;智慧校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35

0引言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国外便开展智慧校园探索,现已拥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了智能学生证,学生证包含无线传感器,可用来联网注册、上课考勤等。国内,以浙江大学为代表,对智慧校园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2010年,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蓝图,随后初步构建了智慧校园的框架,从此拉开我国智慧校园构建的序幕。目前,智慧校园已被看作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的新技术框架,除了浙江大学外,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也均已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然而,高职大专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χ腔坌t把芯俊⒔ㄉ杞度缓慢,且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问题

高职大专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缓慢,很多学校还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初级阶段,据调查,主要问题和不足体现在规划理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平台建设落后、系统应用残缺等方面。

1.1规划理念落后

绝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有关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势头喜人,但在数字校园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智慧校园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的学校则很少。这与学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不够有关,还与学校资金短缺、缺乏信息化专门人才等因素有关。

1.2基础设施薄弱

据调查了解,大多数高职大专院校存在办学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障学校运行,即使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方面投入也不会太多。造成学校未能购买高规格性能光纤、网线、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设施设备,数据中心建设也很落后,云计算设施根本没有,从而使得上网速度受限、数据安全性低、云计算技术无法使用。

1.3平台建设落后

统一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认证登录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在智慧校园中位置很重要。但是有些学校建设较为落后,既没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门户网站,也没有平台登录认证入口,更没有数据处理平台,这些影响了学校的形象,降低了信息数据传递的安全性,不利于海量数据的提取、加工和使用。

1.4系统应用残缺

校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为教学、学工、科研等管理人员提供极大方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是高校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职大专院校比较重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少学校愿意拿出经费组团开发或者购买软件系统,但是存在重复购买、系统之间不兼容的问题,比如今年购买一款教务管理系统,过几年因为平台更新不能使用等因素又重新换一款,不仅浪费资金,对熟悉和操作系统也非常不利;有些学校在不同公司购买系统,未能考虑平台及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结果导致学生、教务、科研、招生等系统不能兼容和嵌入平台使用。

2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议与对策

针对高职大专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

2.1科学规划布局

学校党委行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完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建设资金。在数字校园建设阶段要加强规划,立足长远,防止重复建设。

2.2完善基础设施

学校要本着节省资金、经久耐用、安全保障的原则,认真做好网络设施购买搭建、数据中心建设、云技术设施部署等工作。购买网络设施设备要采用招标的方式认真比选商家,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节省资金,保证网络传输速率和安全性;加强数据中心建设,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使用hadoopextract-transform-Load数据仓库技术(简称hadoopetL)对数据库数据存储、抽取、转换、加载等,保障数据中心安全稳定性。

2.3加强统一平台建设

重点做好学校门户网站、资源计划系统登录认证平台、数据处理平台等建设工作。门户网站要科学布局、功能齐全、运行速率快,如果有校园资源计划系统、

认证机制,则应将三者结合,将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嵌入到门户网站当中,登录资源计划系统平台,需经过用户注册、认证成功才能登陆,成功登陆资源计划系统后,即可享受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中的海量资源。数据处理平台是用来有效加工处理海量数据的,数据处理平台可采用Hive-Hadoop集群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数据处理结果存储在专用数据库中供系统和用户使用,采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供学校管理层决策。

2.4部署校园资源计划系统(CRp系统)

通过校园资源计划系统的部署运行,能实现校园资源的有效存储、管理、调配,比如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事务处理等;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排课、成绩输入、成绩查询等;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登记、查询、报废等;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可以登记、查询、汇总课题的申报等……根据高职大专院校的实际情况,校园资源计划系统一般包括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3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布局,弄清其技术框架,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实施智慧校园有关技术。以智慧校园构建为契机,使高职大专院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学校创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3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建设发展

前言:智慧校园,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对校园中人员以及资源的交互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各类资源、设施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应用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快速性,完成对于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

一、项目背景

在物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智慧校园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建设,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智慧校园的相关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认知,明确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以物联网为基础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升师生的参与度,确保智慧校园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从客户需求、建设目标、设计依据等方面,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客户需求

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校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总体的运行效益。因此,从客户角度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能够打破传统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于校园内部各类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目标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互通互联,逐步实现教学业务管理以及校园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

四、设计原则及依据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明确基本的设计原则,如信息的可靠性、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信息传输的灵活性等。想要实现智慧校园,需要关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异构网络之间的统一与融合,二是对于海量信息来源的处理、分析和提取,三是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强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四是明确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方案介绍

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感知层,其基本功能是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感知环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分布式算法,进行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对于校园内各类信息的智能化传输,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其主要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标签以及一卡通等,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型化的特征;二是传输层,其能够对校园网中的异构网络进行整合,如有线网、无线网和移动网等,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融合平台,提供各类业务所需的网络接口,以及更加可靠、更加高效的网络传输,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三是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对于各类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服务器存储系统架构,能够以更加灵活、更加多变的方式,满足多种应用系统存储架构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信息的存储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存在于服务层的服务器包括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服务器等[2];四是应用层,实现了对于各类面向用户的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融合,如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校园设备监管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人事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一卡通服务平台等,可以根据各个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定制,提升教学与管理的智慧化程度。

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校园方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如校园一卡通平台、校园安全系统平台、校园信息互动平台、无线信息化校园等,可以由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设计。

六、投资收益分析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是针对校园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一些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各种服务器、传感器、显示屏等,初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建设。

系统架构建设完成后,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加深其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网络学习方式,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由此所产生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3]。

就目前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推动高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其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管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

1引言

在信息化的教育方式与物联网的影响下,“智慧校园”被提出并逐渐开始实施,不过对智能校园进行建设与推广是非常复杂的,必须要先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各个方面搜集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对智能校园建设有足够的认知,找出智能校园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应用多视角理论体系来深度解析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智能校园建设的实践效果,使其能够在校园活动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进而使智慧校园得到更好的发展。

2智慧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2.1智慧校园的内涵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运用,使我国的学校管理与教学模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智慧校园”的建设也逐渐的普遍了起来。智慧校园就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学校的管理、教育和生活这几方面赋予智慧,进而使学校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使教师的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利。智慧校园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教育、生活相结合;给学校内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一个方便教育与学习的平台;合理的运用信息平台和智能环境,将学校网络与外界互联网链接,以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2.2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能够使学校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拉近了教师与同学们的距离,加强了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进一步实现了校园的智能化与现代化,使学校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管理,确保了在校教师与学生们的安全。

3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3.1优化教学方式及环境的要求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各界的人才也是变的极度缺乏,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人们对它的教育条件也是越来越重视,因此学校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条件,为学生与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抓紧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合理的应用现代化的物联网技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使教师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实现校园生活智慧化的要求

往昔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太过于单调,在生活中还很容易碰到一些麻烦,学生们在住校的时候非常的不便,进而导致学生们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使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提高师生在学校内的生活质量。

3.3促进校园管理高效化的要求

早先在对学校进行管理的时候,安全事故频发,给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现如今,随着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对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的提高了校园的安防能力,使在校师生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彻底改变以往校园的管理模式,使校园管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

4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在当下这个以网络为主的时代,合理运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加强教育工作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智能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使校园的智能化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4.1智慧校园的特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让很多学校发展成为了“智慧校园”,使校园内的生活与学习变得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智慧校园具体有以下特点:为许多教师以及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与教师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使信息资料与各方面知识能够得到共享;合理的运用计算机网络,将校园内的网络平台与外界的互联网平台链接在一起,使在校师生能够获取到外界一些有用的知识与教育资料。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学校得到更好的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校师生的生活以及教学质量。

4.2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作用

4.2.1实现学校的可视化智慧管理在智慧校园中,合理的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校园内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监控,对学校内的环境以及教室内的状况实行可视化的监管,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校园环境的可视化能够为校园管理工作提供帮助,使校园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确保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在学校内安装一些安保设施,比如能够感应校内人员声音、运动、光线以及温度的传感器,能够对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进行识别的设备等,将校内的一些安保设施接入网络,使校内各方面的情况能够得到智能化可视化的监测,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校内安全事故的发生。4.2.2构建智慧的教育教学环境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以及多媒体方面的技术水平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师生们经常在互联网上获取一些知识与教学资料,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不过也不能过分的依赖网络来进行学习与教育,过分的依赖网络资料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会变得非常的死板,给学生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现实资料与虚拟的资料相结合,实现互联网信息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互联,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网络知识的时候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4.2.3促进区域资源共享由于大多数学校内的实体教学材料有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资料缺失的情况,使教学不能顺利的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区域内的学校教学资料得到共享,让教师与学生能够享受到区域内多所学校的教育资源。

5结束语

国内学校要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就必须要建立起现代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并不断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对其进行改善。“智慧校园”在给学校与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安全隐私、资源控制、数据保护以及信息共享等等。因此,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发展不能够急于求成,要明确智慧校园的含义与作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瑞钰.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乔蕊,崔春英.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5

关键词:物联网;RFiD;wSn;应用框架;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114-03

校园信息化发展历经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等各阶段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目前和未来,校园正在进入智慧化建设阶段。智慧校园通过透彻的感知,高速的互联,面向服务的运算,实现更实时的控制,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制定更科学的决策,从而营造绿色、和谐、高效、舒适的校园环境。

1智慧校园建设的支撑技术

1.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指利用条码、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庞大网络系统[1]。关键技术涵盖物联网架构技术、统一标识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服务与算法、硬件、功率和能量存储、安全和隐私技术及标准等方面。

基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讨论:感知层负责通过对条码、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卡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进行信息采集,核心技术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传感网自组网技术;网络层负责完成对感知层所收集到的信息向数据中心的传递任务,通信网络包括有internet、wiFi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核心技术包括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应用层是构建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之上的应用系统,主要完成对网络层传输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智能决策和提供服务,核心技术有专家系统、云计算、api接口、GiS、eRp、垂直行业应用、系统集成、资源打包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

1)射频识别(RDiF)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也称电子标签技术[2]。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由天线、读写器、感应标签和相应的应用软件组成。

2)编码技术

物联网是全新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这需要从公共物联网的角度探讨物品的编码方法,使全球物品都纳入到统一的编码之中。编码技术包括epC、条形码、国家物品编码体系等[3]。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是新一代的产品编码体系,相对于可标识一类物品的条形码,epC可标识到同类物品中的每件单品,通过附着于需跟踪物品上的射频电子标签,可全球流通并对物品进行识别和读写,实现信息的传递。epC码中包括物品的一些基本信息及简要参考信息,可通过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实时获取epC码对应的物品详细信息。

3)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是物联网中采集信息和实现现实世界感知的重要设备,是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中感知层的基本条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wSn技术主要由传感器、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实现实时数据采集、监督、控制等功能。在实际应用项目开发中需考虑实用性,在设计wSn时,要充分考虑传感网中的传感器功耗、节点供电、节点寿命和节点失效等问题[4],选择最优可行的解决方案。

1.2云计算技术

在物联网中,从感知层采集了大量的数据,需要运用云计算技术,处理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智能分析,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云计算将数据存储于云上、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构筑于各种标准和协议之上,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得[5]。通过云计算模式可以帮助实现高效、动态、大规模扩展的计算处理能力。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又促进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第二大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建设虚拟实验室[6]。

2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框架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为师生构建的一个集教学、管理、科研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7]。主要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根据现代校园的智能化管理需求,综合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和西南大学的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和方案,该文提出了由五个层面构成的智慧校园系统总体应用框架,自上而下分别为:校园网统一信息门户、校园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智慧应用、公共支撑平台和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并且在各个层面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遵照统一的信息标准与规范,根据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考虑了应用系统需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努力使系统建设具有标准规范化,系列一体化,数据共享化,应用智能化,扩充可行化等特点。具体如图1所示。通过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8]的建设,最终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开放、协作、集成、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在校园中的运用将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一个逐步和长期的建设过程。

3.1建设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

智慧校园需要解决物和物、人和物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通讯与信息交互,无线的末端接入手段是必要条件。建立有线/无线双覆盖的网络环境,是实现泛在的感知信息接入和多源信息互联的前提,也是智慧校园的重要基础设施[9]。

3.2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和建设校园网统一信息门户

统一身份认证可以实现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为校园网各应用提供统一安全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网络单点登录或手机认证登录。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整合资源,减少学校在运行环境、维护人员等方面的重复投资,架设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方便应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有利于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与数据存储管理,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统一信息门户是将校内各类应用聚集展现与集成,应用内容管理,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个性化工作界面定制。

3.3建设统一校园卡应用系统

通过为师生手机上Sim卡贴上RFiD电子标签,由标签识别器(射线辐射传感器)读取师生用户手机Sim中嵌入的epC码信息,实现身份标识、身份认证与消费、考勤、图书借阅等功能,实现手机终端以及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融合,实现“一机在手,走遍校园”。如目前校园“翼机通”客户数量在不断增长。

3.4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智慧应用

采用多种传感器、传感器网络、RFiD、GpS、视频技术、智能物体等标识、定位、实时感知物理对象的状态并进行远程控管。如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现对图书的查询、定位、自动借还、书架智能导航和图书错架报警功能[10],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能力。如通过安装智能表,延伸接入网络,实现远程集抄和实施监控,建立用能设备的监控系统,建立校园路灯控制等,建设绿色校园。通过建立门禁系统、校园巡更和安全监控系统,实现智慧安防,建设平安校园。

3.5建设校园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坚持“以人为本”,打破部门界限,以师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为线索,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应用系统,并将教师和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有机衔接,实现数据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创造便捷、人性化的校园e生活。重构管理流程,打造一体化应用,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文档管理等一体化系统。用好沉淀数据,建设共享数据库,做好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科学的教学、科研、师生管理和财务和资产管理决策。

4结束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需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9]智慧校园不仅是实现物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实现人与物、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实时感知。因此,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数据融合,需要重视资源与应用的开发,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1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来提高校园的智能化程度,构建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新型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从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出发,实现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变革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应用和服务,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以及服务的实现进程,提高学校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让智慧校园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12-14.

[2]吴健.从m2m到物联网——智能化的未来[J].通讯世界,2009(11):15-17.

[3]张明会,孟印.物联网关键技术融合体系[J].物流科技,2012(2):92-95.

[4]徐喆,张军虎.物联网中的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瓶颈分析[J].物联网技术,2011(8).

[5]张克宏.云计算平台下物联网助力B2C电子商务的策略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2):491-493.

[6]李征,王璐.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5):48-50.

[7]杨志和.智慧校园的基础网络建设[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1,14(3):182-185.

[8]刘岚,翟鸿雁,陈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2012(7):175-176.

[9]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15-19.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6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云点名;智慧校园

数字校园概念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打造并启动了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计划”的大型科研项目。国内各高校大规模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基本都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以纯熟的计算机网络为中心技术的数字校园建设得以迅速展开。学生、教员、管理人员成为其主要构成和主要的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管理达成信息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创造了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校园。it是服务,Dt是体验[1],智慧化、人性化的智慧校园便成为了数字校园的进阶。

一、智慧校园来源、含义与特征

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智慧一词的释义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以人类大脑思维的方式为模本,校园也能模拟为一个智慧的运转体。在上个世纪末,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与以往关于智慧截然不同的“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学”主要的依据是唯物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成果,注重人机结合。“大成智慧”是在信息发展时代,对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界的重要构思。足以证明,早在上个世纪,人们就已经对“智慧”的环境展开了想象。而“智慧校园”也是时展、信息技术进步背景下的一个必然产物。2010年重庆邮电大学在一二五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充分利用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创造新的服务。“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设施、情景、资源以及社会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集成的一种智能的校园系统。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信息的连通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沟通方式提供高效迅速的交流渠道。智慧校园具有的特征有:环境多方感应、网络全面覆盖、大量数据支持、智能学习情境、师生人[2]。简而言之,智慧校园就是一个将师生与生活智能连接的平台。

二、智慧校园需要的技术

技术在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依靠多种技术从而才能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智慧化、灵活性的智慧化校园。移动互联技术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覆盖、流畅、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基础技术。社会网络技术提供了师生在虚拟环境中的活动情况等数据,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管理标准化。学习分析技术,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实现优化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学生记录平台,有助于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有危机预警等功能;还可为教育研究者提高研究效率提供数据支持;数据资源的组织与共享技术,使得学习环境下的资源具有资源共享性[3]。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有:规模巨大、虚拟化高、可靠性强、价格低廉等,因此,运用云计算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高校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师生可在虚拟化环境中学习,生活。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技术,将任何物品和互联相连,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商务智能,利用多维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用户数据,从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有效地帮助用户决策、判断与实施。

三、对智慧校园的分析和展望

在对于智慧校园的需求,我校已建立起“云点名”平台,“云点名”利用的是图像识别考勤技术,将图像处理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教师只需要一个手机和一套远程的图像识别软件,即可实现对学生进行考勤。如今,国内大多学校也已处于智慧校园发展的初步阶段。内容包括:全覆盖网络环境、节能监测系统、智能交通、平安校园等成为其规划项目[4]。在物联网连接的校园中将学习生活一体化。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本校校园信息管理库、教务在线平台、校园一卡通、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智能节电节水管理系统(根据室内明亮程度、温度、湿度等因素调节灯、热水器、空调这一系列电器的光亮及温度)等。基于服务对象的角度,智慧校园还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我们从以下的方面构造了未来智慧校园的蓝图。1、生活方面。智慧校园必定是积极向上的,通过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制定数据分析报告,有助于用户对日常生活的决策。根据分析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用户的生活进行个性化管理。诸如大学生们偏爱的健身方式,可以根据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起居制定一份人性化的报告,用户可以系统中获取详细的身体状况表和营养食谱根据报告进行合理的健身。智慧校园必定是平安便捷的。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全校覆盖的智能化、高透明的安全保障系统,以实现平安校园。其中包括校园智能安全管理系统以及校园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校园内及周边环境和对象的24小时检测与监控,实现防火、防盗等功能,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在智慧校园中,为重要的文件和物品贴上嵌入GpS定位标签的二维码,能够随时对物品进行定位处理,明确其具置以及所处环境,确保安全管理;对出入校园的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测,实现全透明的监管,这样,既能保障校园交通秩序,也能检测到有异常行为举动的可疑车辆。2、学习方面。学习是智慧校园的主题。学习分析是对学习者以及学习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可以通过交互文本分析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为老师的评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图书馆可以分析学生的借阅情况,挖掘个体特征进行推荐,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在教室中的每张桌子上贴上二维码进行物联化管理。移动互联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不在、稳定、安全的无线网络环境,可以覆盖到全校的各个角落,包括图书馆、食堂等地方,使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同学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观看学校的学术演讲、运动会、校园比赛等。

四、结束语

数字校园在多年的发展进步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仍缺乏有价值的应用,没有形成适合学生校园生活专用的生态群落。由此,人们对更加智能、更加富有创造力的智慧校园则有了更高的需求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化校园的发展进程。但是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接受容易使得校园智能化指日可待。现在的智慧校园还处于刚刚发育的雏形时段,仍有一大批的问题需要发现与解决,在资金、人力需求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付出。

参考文献:

[1]吴宇玲.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中的教学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2-01.

[2]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峰.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08-05.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智慧校园校园信息化

中等职业学校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宏观要求和规划引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资源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职业宣传的重要信息化平台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智慧校园设想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办公室场地等)、资源(如图书、信息资料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智能管理和工作效率,扩展传统的校园管理功能,最终实现管理和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进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的目的。数字化校园就是网络化的信息传输、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智能化的用户终端,以及智能应用的有机结合。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信息逐渐积累和智能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依赖数字技术的进步和网络化手段的大力提高,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校园一卡通”。所谓“校园一卡通”即在校园内,凡有现金、凭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应用均采用统一的应用卡来实现。卡本身也是一种身份识别的标志,并随着应用的发展有感应卡和射频卡等多种应用模式。校园一卡通管理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消费管理模式,为校园的管理带来了高效、快捷、方便与安全。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具有校园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部分功能。

二、智慧校园基础

随着校园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建设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让大多数中职学校感到前所未有压力,甚至对信息化建设感觉到迷茫。

要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基础系统的建设是基础,需要对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完成校园信息化网络的建设。

网络化建设自然成为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和载体,而且网络化建设设计的标准、规范、合理程度直接关系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另一方面,结合中职学校校园正在进行的统一身份认证、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miS和应用系统等建设,大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积累阶段,数据结构和信息标准可能很难统一,甚至无法被再利用。这些都要求信息化建设需要重新思考部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充分应用现在系统完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但这些系统建设的前提都应该围绕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共同的身份认证机制,能够顺利实现数据管理的集成与共享,使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建设进度,为系统间的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三、智慧校园规划与规范

智慧校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一般都遵从“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建设”原则,并重视技术与实现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讲,一般主要从如下方面规范进行分析和处理:

1.适应性与可行性

一方面,系统建设要考虑成本的适应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针对学校的现有规模和适度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和各功能环节都预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避免建设之初设计总容量不足或环节瓶颈作用限制未来的发展。同时兼顾在系统建设不断增加的同时,保持原系统的可用、适应性,避免系统建设的重复投入和整合风险。

2.经济性与实用性

无论在系统规划方面,还是在技术规范方面,数字校园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信息及时、数据准确、方便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在保证各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产品选型上选择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产品,在功能方面体现出实用的综合性及实用性,适合多种用途,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力争以最小的投资及最低的运行维护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成熟性与先进性

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应用和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的综合集成,充分考虑各种智能化成熟技术发展的趋势,不但要保证正在建设的系统是成熟、先进的,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适应技术的进度和发展要求。在系统设计方面既采用先进的理念、设计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注重系统综合的性能评价。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要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并能顺利的过度到下一代技术,避免技术进度造成的重复建设。

4.开放性与标准性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建设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以及信息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系统建设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标准性。开放系统的极大好处,在于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尽量减少对某个厂家技术和服务的依赖,尤其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降低了维修和管理费用,系统重新配置和技术升级换代,变的更加容易。数字校园管理系统的标准性使系统的建设可以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同时由于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添加应用系统和应用设备就变得十分容易,许多并不急需的非关键管理系统和应用设备可以暂缓购买,一方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系统的先进性得以长期保持;从而更有利于系统的智能升级和应用扩展。

5.稳定性与可靠性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建设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我们还要从其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及厂商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方面考虑,从而保证各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可靠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没有可靠性就失去了信息应有的价值;稳定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没有稳定性信息系统建设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6.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多指管理系统的稳定和运行安全,系统面对不同应用和不同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同时,系统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自动发现系统的故障并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与最小范围。另一方面,与安全性同时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信息的保密性,要能防止信息网络的信息被泄露或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破坏,防止删除、篡改以及系统的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7.兼容性和易维护性

中职校园信息化建设,跟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相比,整体基本属于起步阶段,但都对信息化管理的及时、准确、高效、方便、快捷有着同样的追求。同时,由于各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初期,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规范程度较低,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新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其兼容性和易维护性。兼容性实现了前期系统建设的顺利过度,而易维护性则对节约系统建设实现后的运行成本带来极大的方便,充分体现了资金利用的效率。

诚然,我们很难在任何一次系统建设中都兼顾到这些规划和规范,但充分利用现有稳定和成熟技术、选用成熟系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而且在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全面综合地把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最大化地为信息化管理服务。

四、建设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给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求中职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政策的指引下,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方中职教育发展迅速。由于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投入和政策支持,许多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投入中职学校使用,数据信息大都存储在建设方按规定的位置,中职学校本身很难方便地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

面对过去曾经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上努力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初,我们是否应该理性思考:

1.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多数中职学校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限制,学校自身投入已经十分有限,往往局限于常规资金周转利用,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一般只限于必要的基础管理要求,甚至没有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进行设计规范,常常因为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理解不到位而导致投资和收益不成比例,甚至影响部分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选择新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时,我们要充分分析现有信息系统对校园教学和运行管理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尽可能缩小对新系统建设的盲目性认同,比照现在市场成熟的系统产品,分析其对提高校园信息化管理效率的各个方面,全面认识新系统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性和合理性,最终综合评价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任何信息化系统在投入建设之前,通常都会对规划建设的必要性事先进行充分全面地分析和认证,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分析。

数字校园建设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其合理性分析也必然会影响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合理性通常需要考虑的方面有如下几个:

1)系统的成熟性。对一个成熟的系统,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和经验积累,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运行的结果,系统建设成功的可能性有保障。

2)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通常是我们对新系统建设的原动力,校园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关系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是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新系统的建设就必然要适应学校管理的基本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全员信息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资金使用的高效性。面对有限的资金投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一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尽可能避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的重复投入。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利用效率是衡量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力求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最高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是智慧校园永远的追求。

诚然,智慧校园的建设将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手段的发展而发展,这个过程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始终坚信,中职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最终会得以很好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宗平、朱洪波等《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数字校园运行维护技术体系建设浅析,张毅、高东怀等《中国教育信息化》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8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数字校园

0引言

物联网,顾名思义,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简称iot(internetofthings)。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把人与人的互联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它诞生开始就被认定是“下一个工业革命”,作为当今信息通信行业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术语。并以快速的发展态势不断渗透不断进入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实现着人们的梦想。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向童话般的智能世界。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等一系列崭新的概念扑面而来。

1物联网现状分析

2009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战略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保持同步,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从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一直到电信运营商的完整的产业链。2017年1月,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尽管物联网经历了2016年初的智能硬件行业遇冷,但今年的物联网行业将进入复苏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时代即将到来,这都为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2物联网让智慧校园不再是梦想

智慧校园是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可以说它是互联网时代数字校园的升级,二者密不可分。又有质的区别。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都是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都是致力于解决校园信息化的方案。二者的区别在于,数字校园强调的是统一的信息编码及通过单点登录提供系统授权后的服务。而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基础上将服务延伸及扩展到物。即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有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之后再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这样才能对数字化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楣芾碚吆褪ι按需提供学习、生活的智能化服务环境。简言之,如果说数字校园解放了手脚,那么智慧校园就是解放了大脑。智慧校园的智慧就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的。

物联网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涉及智能感知、网络通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处理等很多先进技术,简单概括物联网由三个层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下面我们来看是如何通过物联网的三个层实现智慧校园的。

2.1感知层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

感知层通过感应器、数码相机等设备实时持续获得人或物的精确信息。然后通过RFiD、条码、工业现场总线、蓝牙、红外等短距离传输技术传递数据。形象地说就像人的皮肤和五官是用于识别和感受物体的。智慧校园就是把感应器安装到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校门等处,通过物联网来普遍连接。目前国内物联网感知层发展状况不佳:一是负责数据采集的传感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对国外的依赖度较大,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二是负责数据传递的RFiD技术标准不一,造成不同公司的产品互不兼容。但这并没影响到物联网的发展速度。主要体现在校园一卡通、门禁车辆人员进出管理、后勤的教室宿舍用水、用电管理、校园绿化等等已经在国内各大中小学广泛使用。但这仅是智慧校园中一些可实现的智能模块。真正的智慧校园还只是一个愿景,只有完成了整个校园所有环节的智能化,让师生有效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验才是真正的智慧校园。

2.2网络层是进行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系统

网络层是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由于网络层承担着数据传输的重任,仍然依赖互联网、有线无线通信网等,并且有更高的质量要求。网络层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这归功于通信产业,大量铺设光纤的结果。另外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校园时期的基本平台建设和网络布局,能够做到有线网络和无线wiFi全覆盖。但还有一些院校由于受资金等一些条件限制无法完成理想的网络布局。纵观国内一些院校的普遍做法,有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形模式可以借鉴。即企业投资网络建设,运营之后,学生的上网费用校方和企业按比例分成,实现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校企共赢。对于网络建设有困难的学校可以考虑探讨这些新的解决模式。去年锦州医科大学就是在资金投入和学校搬迁重复建设的两难选择时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解决wiFi全覆盖的问题。今年在学校零投入的前提下全校师生已经开始享用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了。

2.3应用层是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最终给出智能的响应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即通过数据中心进行信息处理,相当于人的大脑。应用层与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基本完成了数字校园的基础建设,一些关键的应用系统已经运行多年,如财务系统、教务系统、学生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虽然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相对独立形成了“应用孤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系统间进行用户切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浪费数据资源。那么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一体化环境,就是要在应用层消除“应用孤岛”,以各种应用系统为载体,统一应用入口和服务界面,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整合,在基于大数据的前提下,做出决策分析,为学校构建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升级转换。

在智慧校园的概念提出之后,国内很多院校便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开始筹划、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从2015年开始,国内许多学校包括中小学校都从手机移动客户端人手,推出了“手机oa”“迎新离校”“消费查询”“手机图书馆”等功能模块,使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各类常用信息。体验高效、便捷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哪个教室有空位以便提前预订座位。或者去食堂之前查看当日的菜谱,以决定去哪个食堂用餐。再比如,利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教室温度,通过智能调控达到合适的温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者通过“手机图书馆”检索馆藏资源,续借、预约图书,可以阅读电子书刊、接收图书到期提醒信息、缴纳图书超期费用等等。国外大学也在不断尝试通过物联网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为学生办理智能学生证。智能学生证里有一个射频识别芯片,当学生走入教室上课时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自动注册,在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里就可以查看学生的出勤状态,便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校园作为知识与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把物联网逐步融人到校园的安全、教学、管理等场景,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将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7-0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众多的高新科技,互联网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许多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等。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管理理念,认真规划校园资源及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化校园也就成了各高职院校讨论的重点内容。

1智慧化校园

智慧化校园是指在现如今信息化的背景下,使环境、设备、社会及人相结合,从而构成的数字化的校园系统。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以信息化平台为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从技术方面分析智慧化校园,其主要是结合感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及学习系统相结合,从而创建的具有实时性、快捷性、智能型的高职院校。

建设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构成,比如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实现专业教学活动,而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则是建立教育平台及校园感知系统。以这三个技术为支撑点,高职院校才可以迈向信息化及智慧化的方向发展。【1】

智慧化校园与信息化校园是有一定的本质区别的,信息化校园主要是以信息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系列的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智慧化校园则不同,它是以数据信息为依据,它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及信息评价等等,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校园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构建集学生学习、探索、实时追踪及智能评价为一体的智慧化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此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创建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进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具备综合素养。【2】

2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

创建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所以与其他本科院校有所区别,这就使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个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技术及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建设人才、生产人才及服务人才等,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具有实用型及针对型的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的管理设置都较为简单,所以与本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具有一定的本质区别。在高职院校中的智慧化建设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就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打造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高职院校。那么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互动合作的特点,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就要为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使系统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学校与社会企业相互合作,能够有效体现出智慧化校园的特点,还能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开展效率。在校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实习教学,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还能吸纳更多的人才,一举两得,有效促进了校园和企业双方的合作进程。高职智慧化校园与企业相互合作,开辟了高职院校的另一发展途径,也为学生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另一发展空间。【3】

2.2具有网络互通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网络互通的特性。在构建教学与管理的系统中,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连接创造了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融入通讯技术,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在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之后,高职院校中的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了高速传输功能,也促进了智能化校园的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智能化校园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效提高了校园数据信息之间的网络互通性。为了能够使智慧化校园的网络互通性更加稳定,还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复,提高智慧化校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2.3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在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还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智慧化校园能够以原有数据信息内容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建模处理,然后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引入全新的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信息内容。另外,智慧化校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信息进行预测,以网络智能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献信息,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使高校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体现了智慧化校园的智能化特点。【5】

3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时候,有一大部分的生并没有感觉到与普通校园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只重视建设,没有对其合理的应用,这才使得信息化校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智慧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使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管理、图书管理等等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今后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开展,教学环境也会得到全面优化。在今后,智能化的高职教学将会变为虚拟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使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对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教w方式及作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率的专业教学课堂。【6】

3.2构建智慧化校园云系统

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今后的智慧化校园将会实现云模式校园系统,这也是目前智慧化校园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校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以智慧化校园为基础,从而丰富数据信息,促进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及管理服务的开展步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工程的开展。在智慧化校园中构建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是其发展的需求,在网络化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智慧化校园必然会有飞跃的进步,也为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3.3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

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也是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那么首先就要构建智慧校园平台。在虚拟化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教学服务将会全部以数据应用的形式呈现,教师能够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以应用教学软件为基础开展。教学软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可以使原本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学生也可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不仅仅是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还是我国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资源及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也会不断深入及丰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4结束语

通过以上描述,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其过程非常复杂。高职智慧化校园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正在发展及摸索的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对其重视,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及理念,对其创新和完善,以促进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光美.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5).

[2]刘斌.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2(22):29-30.

[3]朱迅,杨丽波.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24-26.

[4]鲁波.高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6):84-85.

[5]赖建书.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

智慧校园资产管理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08-0000-02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是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things)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使用智能接口并且无缝综合到信息网络中。

一、物联网的体系

通常来说,物联网的应用在高校需要在四个层面进行有效的整合,所谓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即物联网对于高校在这四个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整合,使物联网在实际上真正发挥智力支持的作用。

(一)感知和控制层:通过传感器和仪表等设备来获得相关信息,将环境、运行状态等信息适当的加工之后,由传输网关对数据进行传递;为达到控制资产、设备和运营的效果,本地的传递起接收网关在接受控制指令之后,把信息传递给控制器。在感知与控制层上,网关的接收与传递、信号的接受与处理、控制及感知器件的控制是最为关键的技术。

(二)网络层:网络层利用公网或是专网,将信息、数据或者指令,以无线或是有线的方式在感知和控制层以及应用层之间传输数据。为避免数据的丢失和延迟,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数据传输服务质量的好坏,极大程度取决于现有的期间用于传输工具的无线传感网络。

(三)平台服务层:感知层和网络层将数据一层层传递下来之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可靠的分析及处理。根据设备和应用需要的不同,数据处理的逻辑也不尽相同。数据处理包括有对数据进行过滤、对丢失的数据进行定位、将冗余的数据进行删除以及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模块将对高质量及融合后的数据做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之后分析模块则根据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把当前的物理环境和数据进行关联,评估当前系统运行的风险等级。分析模块根据预警规则,通过业务流程和整合模块,将具有风险等级的分析模块及时地传递给控制与通知系统。为了实现在即时感知基础上的业务控制,可利用仿真和优化方案,将系统进一步优化,做到最好的决策支持。

(四)应用服务层:根据高校业务的特殊性,可以再平台服务层上建立适应高校需要的物联网应用。例如:高校固定资产的状态监控与分析、高校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等等。物联网的交互界面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它虽是物―物相连的网络,但终究是人来操作。为不断地提升高校的运行效率、深化业务创新模式、降低业务运行成本,上述应用会以业务流程的方式,对感知层、网络层和平台层的服务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感知、分析和响应及时感知的一体化物联网运行模式。

二、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一)智慧校园建成之后,各管理部门的感知性进一步增强,比以往更多高质量数据不断汇聚。比如,更多性能更优的传感器,比如激光和红外线接收器、图像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等能够接受更多更大的数据。未来高校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内嵌iC芯片以及无线射频具备智能化物件将会不断增多,为精细化、科学化发展提供设备支持。

(二)在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校园,不断提高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将为决策者采取明智的行动提供智力支持。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更为智能化的算法,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智能,以此为依托而产生的更透彻感知的物联网,将创造出更有价值和洞察力的智能化数据分析。

(三)在智慧校园建成之后,高校信息管理系统将以全新的方式与物理世界互动和沟通,更为全面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比如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之间的信息获取、共享以及分析处理能够实现,通信和协调成为可能。

(四)智慧校园建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将校园内原有的各类独立系统进行合并,由校园服务器提供统一服务,对学校的各类资源实现统一的布局和管理,这样既杜绝了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又可以实现弹性管理,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五)智慧校园能够深化整个校园的信息平台管理能力,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更为便利。利用校园无线网络,终端用户可以将便携设备带到校园的每个地方,工作更为自由,无需受地点限制,数据共享更为便利,对校园信息和数据实现即时管理和处理。各部门数据的更新和共享,可统一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处理。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一)总体规划

(二)感知层建设

1.RFiD子网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特点是非接触式的全自动化识别,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中使用,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读取并获得数据。它有标签和阅读器两个主要的部件。根据读写信息的距离大小,可以将RFiD分为低频、中频、高频以及超高频四大类。基于各高校内已经广泛使用了校园卡,因此对于RFiD校园子网的建设,可以在校园卡的基础上,基于移动技术将手机Sim卡以及RFiD2.4GHz进行融合的方式。对于硬件基础较好的高校,工作人员和学生可以直接利用手机实现RFiD识别。RF-Sim卡是种手机智能卡,它可以实现一个代替身份识别的全方位服务平台,比如钱包、钥匙或是身份证之类的身份证明。其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中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同时无需更换手机。在现有手机上更换一张智能卡,就可以变成使用频率为2.4GHz的nFC手机,在5米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通信距离,单向支持100mbs/s的数据广播。在逻辑上,根据数据机制可以分为模拟mifareone逻辑加密卡以及标准的Sim功能。与手机物理连接之后,Sim卡部分便和普通的手机卡无异,用于正常的手机移动通讯以及鉴权。但是基于安全系数极高的RFiD内置软件则不同,可利用内置的微型RF模块与外部设备进行通讯。在这些技术基础上,将终端的应用模块嵌入到poS机内,通过RS232协议,终端结构与poS机进行数据传输;基于无线传输协议,RF-Sim卡和读卡模块进行通讯。为保证终端与后台通讯的即时性,通过tCp/ip协议,终端可与后台直接实现通信,这样可以直接免除工作的配置。

将RFiD子网纳入现有的校园网结构之中,通过校园网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相关应用。通过RFSim卡的使用,用户可直接实现手机一卡通,通过各种卡媒介的输入输出,数据可实现各种传输。

2.二维码子网

在校园机房设备管理、物质设备管理以及图书管理中,将会广泛应用到二维条码。二维条码是指其中的文字数值信息,在代码编制上采用与二进制所对应的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其中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二维方向的平面上,通过光电扫描设备加以读取和识别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图2为二维条码网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固定资产在全校均有显示,图书资源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楼;计算机机房则分布在各个实验楼内。为解决二维编码较为分散的问题,根据房间大小和楼层距离等技术指标的要求,数据采集基站可以将物品按需存放。

在校园应用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出库内部管理和货物配送四个环节中,二维条码将得到广泛应用。第一是入库管理,固定资产的存放信息和特征信息以二维条码标签得以识别,一同存放在数据库;第二是出库管理,出库时扫描二维码,确认其资产信息,无误后更改库存状态;第三是出库内部管理,库存盘点和出库备货都将用到二维条码。第四是货物配送,配送之前将配送资料由终端传输到目的地,挑选出物品并扫描其二维条码,确认配送完该物品之后,终端显示出相应提示,最后确认配送情况。

3.传感器子网

在拥有二维码以及RFiD这些识别工作,物联网可以将物品的关键信息存储在内,但是有时物品的信息可能或是以及发生了改变,可以传感器应该做出即时更新,检测物品中此时的即时信息,对物品实现正确识别。传感器之于物联网,就像人类的神经末梢一般,是感知外界变化的最核心元件,因此大规模传感器的配备,成为物联网完整构成的必备条件。

对于物品信息改变的识别,传感器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敏感性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无线网络传输中,传感器能够实现在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因此对于传感器未来的考虑,主要是从将非电信息进行转换之后,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和传输这几个方面。在本方案中,利用已经建成的校园网络以及wifi布点构建中距离和核心传输,将zigbee技术建设近距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类似于CDma和GSm网络,zigbee是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无线传输网络。

类似于移动网络基站,zigbee数据模块通讯距离支持无线扩展,标砖可以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甚至于达到几公里。它具有以下优点:

(1)功耗低:仅仅两节5号电池,使用时间就可达半年以上,发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仅仅为1毫瓦;

(2)成本低:无需专利使用费,初次使用成本控制在6美元以内;

(3)时延短:从休眠激活一直都通信所需要的时延都很短;

(4)网络容量大:254个从设备以及一个主设备,可以被完全容纳在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网络内。

(三)传输层建设

目前各高校已建立起的校园网,是传输层建设的基础。但为了便于物理网的管理更够涉及到每个角落,必须加快无线校园网建设的步伐,即加大移动服务的构建频率,无线传输通道的建设和zigbee路由器则构成了无线传输的通道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数据处理层建设

为使校园管理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之上,通过各种软件的融合利用,可以启动智慧校园的软件平台建设。智慧校园的软件平台建设中,有几种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身份的识别系统,包含校园、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宿舍一整套的门禁身份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和二维条码识别等,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考勤等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是校园内部的管理系统,高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很多方面,包含学生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后勤管理、固定资产等等,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架构,同时还要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未来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统一的高校私有云平台,把各部门的计算力整合起来,可以在很多细节上改进高校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整合移动信息化中心,通过手机、无线笔记本等可以为广大学生和工作人员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借阅书情况及时通知学生归还书籍,各个教室、机房等可以随时报告状态数据,校园内的任何消费都可以通过手机校园一卡通来支付,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物联网来进行各类资产的更新,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办公。

四、结语

物联网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物联网加强了人与物之间的关联,会极大提高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本文中,作者就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物联网的架构对于整个体系的搭建提出了建议,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改进和更新必将会成为高校工作的有力支撑,智慧校园会为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