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15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1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19-03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ergonomicsassociation)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简言之,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人、机械和环境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2]。在现在的全球化竞争中,以解决人的“安全、高效、舒适、省力”问题和人、机器、环境相互协调为目的的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在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的能力[3],为学生在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一、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人机工程学教材均面向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教材编写者大都考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背景知识、就业方向以及在本专业内部人机工程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例如,工业设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性产品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人机工程在工业设计专业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弱化理论。现行教材中出现的案例在工程设计等专业较为常用,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农业机械设计相关内容在人机工程学教材中很少体现。因此,学生在使用教材时感觉到“人机工程学”这门课和其他课程无法很好地联系和衔接,在以后工作中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帮助不大,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的动力。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这个教学“中心”学习到本课程的概念、理论,并学会在实际设计中使用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人机工程学课程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4-6],教学过程中以教材的知识讲授为重点,忽略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奇怪现象。在实际人机工程学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但事实上仅仅是将板书内容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教学内容依然是教材上的内容,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这样的结果致使学生被动接受,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内容,压抑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出现负面情绪,直接导致课程的内容不能被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偏离了教学目标。

3.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人机工程学课程考核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以理论知识为考核目标,以闭卷考试为考核手段,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临考前几天把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而这种短时间记忆很快又被遗忘。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无法检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达不到构建科学理论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能力这一重要教学目标。

二、“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1.教学内容建设。人机工程学涉及人、机械和工作环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还必须广泛学习生理学、心理学、人机解剖学、人体测量学、人体运动学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建设要求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整合,突出人机工程学在农机产品设计的应用,删减部分工业设计等内容,增加具有农业机械特点的设计案例。因此教学任务重,各部分跨度大,重难点多。本课程的突出难点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突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又要体现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最新研究应用情况。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应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链。课程教学中以农业机械设计为主线,着重讲述人体测量数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其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尽可能地阐明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另外,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方法不断涌现,而且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包括农业机械产品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人机工程学的最新文献动态,了解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与其他院系、研究机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本学科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建设。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实训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课程重要概念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人机工程学基础概念理解,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案例教学,分析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产品的应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机工程学在本学科中的应用途径和未来方向,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视频、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和大课堂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动态检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某些章节之后,组织对某些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学生的讨论、作业、设计等进行评价、辅导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其他专业的资源和校外合作企业,结合优秀实例进行讲解,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意构思,养成团队协作意识,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风。这样通过教、学、练、交流、验证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人机工程学。

3.实验教学建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最重要环节,也是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应基于人机工程学学科特点,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理论方法并运用于实际设计中为目的,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应课题。本课程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社会实践调研两方面完成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主要包括人体静态特征尺寸测量与分析、人体动态特征尺寸测量与分析、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座椅、显示装置及操纵装置人机学设计、农机机械化安全人机学设计等。社会实践调研主要需要深入到市场、田间、农村一线,调研并分析现有农业机械装备在人机工程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建设,完善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的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方案体系。

4.考核体系建设。考核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要剔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必须首先改革以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单一考核体系,建立一种注重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多维考核体系。根据课程中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综合应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例如收集文献资料、观察人机工程学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在每一章结束后设计一个小课程设计,小课程设计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运用。在期末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大课程设计,大课程设计需要学生融合本课程所学重要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多种设计方法,个人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包括文献、调研、设计图纸和最后答辩。

三、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7,8]。利用优秀的教学团队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对人机工程学的教程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丰富课程内容,协调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最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人机工程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以外,也是其他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补充,因此可以联合其他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专业课程教师群,共同建设人机工程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建立公平高效的团队运行和激励机制,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吸引更多青年教师加入到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队伍。

本文分析了传统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作者多年在人机工程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实践,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总结探索出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方面需要改革的方向,具体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实验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今后的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及教学任务安排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应用人机工程学[D].上海:东华大学,2006.

[2]阮宝湘.工业设计人机工程[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

[3]廖晓梅,钟世禄.“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2):76-78.

[4]韩雅丽.本科教学模式创新及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7,(2):120-121.

[5]陈静莲.“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5.

[6]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36):71-75.

[7]许崇波,等.基因工程教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07-111.

[8]俞祖华,等.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8,(25):90-96.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2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analyzesthebackgroundoftalenteducationin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explainstheguidingideologytocultivateinnovativeagriculturaltalent,thencombinesthecharacteristicsofagriculturalmachinerymajorinHainanUniversityandpresentsthemodeloftrinityappliedintotalenteducation.Finallyitprovidesthedetailedpracticalschemeoftalentcultivationmodel.

关键词:农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Keywords:agriculturalmachinery;trinity;modeof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24-02

0引言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农机化)专业是我国高校农业工程领域的一个传统专业[1]。目前,由于不同学校面向区域、自然环境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对农业机械的应用与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机化专业发展模式。但作为人才培养的农机化专业,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亦有很多类同之处,本科专业的人才定位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2~3],所不同的是,各高校为了体现特色和各自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不同,在“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之前加上诸如“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机械化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设计、制造、运用、评价及营销等方面能力,素质优良、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性、应用型”等限定性定语,界定了所培养学生的能力侧重点。长期以来,各高校为我国的农业及其它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农机人才,为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海南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农机化再度成为富有时代特色的热门学科[4]。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形成了“技术上狭窄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重工轻农”等理念,出现了专业萎缩,报考生源锐减等现象,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培养新形势下能够迎接新的挑战的农机科技人才,是摆在农机化本科教育领域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在总结几十年农机专业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海南大学的专业特色,围绕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总目标,提出目标层次逐渐递进的“三位一体”的塔形培养模式研究,真正实现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培养要求。

1“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内容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体系=基础阶段+专业理论+综合训练”专业培养模式。模式中,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初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理论阶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放在学生应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基本的实践技能,综合训练阶段则强化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农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在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区域农业特色与农业机械匹配的对应关系;二是利用大机械平台,建立机械工程与农业机械课程体系对接通道;三是与时总结、与时俱进和与时资源,将科研成果及总结,并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另外其它学科资源也应及时溶合到本专业学科中来,扩充本专业学科。

2.1基础阶段本阶段应重点培养农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大一时重点突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械制图》、《大学物理》、外语水平、计算机基本能力及相应的文理学科知识的交融贯通,还应开设更多的全校性选修课以满足更广大同学的需要,从不同方向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阶段应对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更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为后面专业理论学习的阶段铺下良好的基石。大二、大三时,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其中有《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此学科的兴趣,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把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融为一体,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思想。

2.2专业理论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程模式要向综合大学看齐,突出其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功能,选修课程模块要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要融入前沿知识,体现学科的综合交叉,突出其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功能[5]。

学习本专业特有的特色专业课,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运用管理学,掌握CaD技术,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初步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设计和经营管理、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广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3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阶段需要把前两个阶段知识运用于此,通过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创新设计,通过创新原理、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方式,使学生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得到很好的锻炼[6]。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课程体系可以随之调整,该专业培养目标基于机、电两个主线为该专业培养方向,机械方面主要以产品设计过程为主线,面向产品设计过程环节,又把机与电相互结合起来,做到既对立又统一。加强学生对软件技术和实践的学习,通过不断探寻新事物,多参加学校的机械实践活动,观摩实验,参与专业讲座,用于开发自己,或者多动手参与案例的开发,增加实习时间,参与企业的实践学习,试着动手创作机械化设施。

3农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海南大学农机化学科200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学科建设,使得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农机化人才的重点。海南大学农机化学科于2008年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钻研兴趣。力求新的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教育思想。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现代制造技术和pro/e等应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建设按“先基础,后专业”的建设原则,《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向省级精品课程发展。

除了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各种统编教材,为反映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教研室老师结合国内外最新理论,先后自编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农业机械专业英语》、《农机新技术》等教材,该系列新教材更能反映本专业的特色和发展动向,更加符合现代农机化专业教育的要求。

3.3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的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尽早投入到生产、科研、社会实际中去,近年来,在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如“传统机械加工的金工实习基地”、“先进制造实习基地”、“农业机械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合作,已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的生产实习基地设在海南金鹿拖拉机厂、海南机械一厂、营根机械厂、海南齿轮厂等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增强了服务农机化事业的决心。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可进行为期10周的实习,主要实训项目有车工、铣工、钳工、磨工、焊接、数控加工技术、数控铣、数控车、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和电火花穿孔。通过示教、示范、实际加工和综合创新制作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课程实验环节上增加了创新设计、农业机械虚拟样机仿真设计、农业机械造型设计、机械精度综合设计等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比例达到90%以上。

3.4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每学年都会聘请国内、外农机化领域的教授、专家进行讲学,通过面向学生举办农业机械学科发展专题系列学术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该学科学术前沿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奠定基础;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的兴趣。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尽量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以接触实际工程设计进行“实战”训练。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创新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

4结束语

通过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验项目的加强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使培养体系更能体现海南大学的特色,而且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全国性的力学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等科技竞赛活动中,该专业的学生都获得了奖项。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因此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本科就业率达到98%以上。今后在办学中,继续坚持特色,强化优势,以农业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适应现代设计制造一体化学方法测的学科综合运用能理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牛盾.把握重点,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中国农机化,2000,(2):2-3.

[2]徐凤英,区颖刚,马瑞峻,陈震.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农机化研究,2003,(1):227-228.

[3]张桃林.农机化发展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农机质量与监督,2010,(1):7-9.

[4]陈云,慧.中国农业机械化二十一世纪发展初探.农机化研究,2000,(3):6-10.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3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机制和新模式;坚持以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坚持以创新专业服务组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新型股份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机械化试验示范带动为抓手,大力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全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积极引进适合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的先进机具,通过市场运作、政策引导、项目支撑和示范带动,引导大中小微农机具协调发展,注重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粮食机械与经济作物机械、常规机械与高性能机械的协同推进。通过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改造,新型农机化股份合作组织的建设,加快合作组织先进农机具装备配套进程,引导建立一批具有规模性、规范性、特色鲜明、辐射力强,具备农机化全程作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特色的稻油茶生产基地。

(二)推进项目区全程机械化作业。针对全区稻油种植与收获机械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大轻便、耐用、低耗等中小型直播机械与联合收割机推广力度,推进稻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结合市稻油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在等镇,选择水源条件好、灌溉设施配套、建1000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确保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新突破;在等3个镇街,新建1000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社,提升全程机械化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组织开展好机耕、机插、机收、机械运输、跨区作业等作业服务,大力推行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通过订单作业、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有效形式,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壮大合作社的经济实力。

(三)加快园区农业机械化示范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金龙绿色蔬菜示范园区、大安标准茶园、宝峰循环蚕业示范园区等园区项目建设,围绕水果、园艺、设施蔬菜、标准茶叶、规模养殖、农产品保鲜、冷藏、加工等特色产业资源,大力推进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加快高效特色产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

(四)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模式。依托农机协会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创新农机化社会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租赁等中介服务市场。健全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培育1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信誉良好的部级农机化专业示范合作社;发展和改造10个农机股份合作组织,30户农机化大户。探索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新模式,建立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逐步有序地引导农民实施“八统一”生产模式(品种、播期、机插、行距、行向、施肥、植保、机收),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五)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生产制造、教学科研、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我区汽油机、发电机、水泵、耕整机、农用三轮车等农机企业发展,促使更多“造”农机产品进入市的农机推广重点和购置补贴目录。积极引进品牌农机制造工业企业,鼓励、引导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工业发展。

(六)强化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平安农机”示范建设为载体,健全农机安全监理制度,建立农机安全考核机制,明确农机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农机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继续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方式,科学设置农机监理机构,规范管理安全监管人员,努力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配合完善农机安全生产互助保险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互助保险组织,确保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执法程序化,装备现代化。加快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库(棚)建设用地、维护保养、维修站(点)用地要给予积极支持,并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网络信息、媒体宣传等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市场、农机企业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机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每年从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重点扶持新农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并逐年增加。在安排“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有关农机科技项目时,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扶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完善经销商管理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强化监管。

(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免征农机作业、农机具维修服务企业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的车辆通行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农田排涝、灌溉、蔬菜种植、茶叶种植、水产养殖、现代化或专业禽、畜养殖业等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将机耕道路、机电提灌设施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统一规划实施。支持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机具停放库棚,涉及用地按农业用地对待。建立农机用油保障机制,在农业生产重要季节,农机用油应给予优先、优质、优惠。

(三)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大力发展农机小额信贷,对机具库棚建设、维修设备购置、购置农机具、承包经营土地、购买化肥、种子、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提供便捷的贷款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可以房产、机具设备等作为抵押,或采取合作社互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形式进行担保抵押贷款;采用政府贴息方式,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通过贷款购买先进适用农机;积极推进农机具政策性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经办机构不得拒保或者变相拒保。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4

(一)到2015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栽植机械保有量分别达到1.5万台、1万台和700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初步建成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大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插秧机,提高育秧水平。每个县区每年至少选择2个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到2015年,全市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

(三)加强小麦高产攻关试验示范活动。围绕提高小麦播种质量,重点推广应用精少量机播、化肥深施、机开沟等技术。到2015年,寿县、霍邱县小麦机播率达到85%以上,其他各县区实现较大提高。

(四)加大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做好油菜机播、机收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油菜主产区开展试验示范,到2015年,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积极推进机械化深耕深松。到2015年,全市耕地实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六)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重点支持引导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谷物烘干作业。

三、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七)建立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为补充,多种组织形式并存、高效便捷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提升能力的原则,优先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全市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400个。引导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和服务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开发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积极争取省级扶持资金的同时,在全市创建5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以维修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为重点,建设一批市、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补充的农业机械维修示范网点。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积极培育农机销售、经营、作业、维修、中介、租赁等市场,创建农机服务品牌。建立农机用油应急预案和反应机制,切实保障重要农时农机作业和救灾用油。

四、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应用

(八)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实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首席专家负责制、科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和主推技术制。推广深耕深松、播种施肥镇压、联合收获等机械化增产增收技术,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水稻栽植等机械化资源节约技术和以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为代表的机械化环保技术,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建设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和茬口,提高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

(九)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构建以县区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为骨干、生产企业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将农机作业和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根据作业需要,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实现技术培训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全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五、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十)提升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能力。稳定农机化管理、推广、监理、培训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市、县区、乡镇推广体系。

(十一)强化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监管。建立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使用监管能力。到2015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达到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标准。

(十二)规范农机作业、维修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跟踪调查。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完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网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行为。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资金监管。大力支持农机富民工程提升行动。市、县区财政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保障开展购机补贴工作所需经费。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

(十四)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免征农业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拖拉机、捕捞和养殖渔船车船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整车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十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安全使用监管、试验示范、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专用车辆,试验检测、事故处理、宣传教育培训等设备配置和机耕道路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并安排相应项目。在规划用地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保养条件。

(十六)增强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强与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的金融支持政策。增加对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推进大中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工程;问题;对策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今后我国农业发展也必将受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农机工程的健康发展又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尤其在农机工程迅猛发展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更要居安思危,及时总结和发现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并积极寻找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一、农机工程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难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应该心系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应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迎难而上。笔者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工程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1.农机工程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农机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机工程机械化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地区在实际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表现出,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不够,而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又偏多的情况。这一情况在开展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大中型农业机械不够用,而小型农业机械又闲置下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存在相关机械的配套设备少的情况。还有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比较特殊的山区机械化发展问题。山区受到其地形和地貌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固有的老旧的思想,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低于其他地区,农机工程发展也相对缓慢。

2.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一直以来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在农业专项的资金当中,农机发展所占的资金比例较少,有些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机发展资金。再者,对于一些大型农机设备与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中,国家也没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其研究力度与方向受到了影响与制约。

二、当前农机工程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

总结了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笔者总结解决当前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1.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工程,普及农机使用常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了避免因农机工程应用不利而影响农业生产,建议开展农机工程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发展方案。要对当地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分析当地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类型及数量,合理知道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才能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才能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针对比较特殊的山区要加大农机工程发展力度,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人们思想水平,同样也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开展适合山区特殊地形地貌的农机工程。

2.加大农机工程的资金和政策倾斜,保证农机工程顺利开展

农机工程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机工程成效显著,在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伴随着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机工程开展显然要投入更大的力度,为了及时解决和满足这一需求,增加农机工程的资金投入是十分关键的。建议要应对农机工程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财政支出,并设置出专项的财政Y金,使农机工程的薄弱环节得以完善与发展;应对农机设备与技术的研究予以政策支持,使农机化、机械化的水平得以提升。在农机工程发展的过程当中,还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以满足农机工程健康发展为原则即可。

三、结语

因此及时解决农机工程发展存在的难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农机工程的发展力度,使农机设备与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使我国农机工程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机工程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6

“十一五”期间,围绕玉米、马铃薯、水稻、硒砂瓜等产业发展和冬麦、玉米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共建设自治区级农机化示范县6个、农机化示范园区51个、县级自建园区90个,示范面积达到了10.67万hm。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县3个、以玉米、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2个、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27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冬麦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3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5个。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了100%,园区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标准化作业服务,促进了作物连片、统种、统管、农业新技术的配套组合示范。2011年,宁夏自治区在前几年开展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园区建设面积,巩固园区建设效果。目前,全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总数达到7个,示范园区67个,园区示范辐射面积达到12.27万hm。其中示范县示范面积9.56万hmz,示范园区建设面积2.71万hm。目前,园区呈现出了农机、农艺、畜牧项目叠加建设的可喜局面,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种植观念。

二、取得的成效

在农机化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全区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2010年底,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较“十五”末提高了14%,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薄弱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

宁夏自治区通过加大玉米、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示范园区内机具补贴比例,强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普及应用,关键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0年全区重点建设了3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平罗县、同心县、彭阳县),示范面积2.78万hmz;2个以玉米和水稻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综合机械化示范县(灵武市、贺兰县),示范面积1.63万hmz(其中玉米机械化示范区0.82hm:);1个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县(西吉县),示范面积2万hm。同时建设了27个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15个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和5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面积分别达到0.28万hmZ,o.25万hm、0.03万hmz。园区内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均达到100%,其他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在80%以上。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2010年,全区玉米机收水平达到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0%,全区玉米收获机数量由园区建设前的52台增加到目前的457台;全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水平达到了30%,比园区建设前提高了22%,全区马铃薯种植机数量和收获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196台、274台增长到815台、1o44台;全区设施微耕机、卷帘机、保温被、喷雾器等机械快速增长,微耕机、卷帘机数量分别由园区建设前的400台、500台增长到现在7000台、3.5万台。

2.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明显加快

依托农机化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平台,“十一五”期间,宁夏自治区重点推广了10项技术:一是在全区示范推广了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化学除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二是在玉米种植大县示范推广了以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为主要内容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三是在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四是在引黄灌区推广了以水稻育秧、插秧为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五是在中部干旱带以南示范推广了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六是示范推广了以机械化免少耕播种技术为主的灌区冬麦机械化种植技术;七是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示范推广了以机械耕整地、机械卷帘、保温、灭虫等为主的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八是示范推广了以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为主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九是示范推广了以牧草、青饲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为主的优质牧草机械化收获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十是示范推广枸杞植保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目前,灌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70%,其中机械化插秧水平达到30%,水稻机收水平稳定在95%以上;全区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已超过2.67万hm,其中,冬麦收获后免耕播种青饲玉米0.53万hmz,麦收后免耕复种豆类0.13万hm2,冬麦免耕种植超过2万hm;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3.带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增长,土地规模化流转、标准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

园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承担建设任务,在园区内提供“一条龙”机械作业服务,有效地带动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据统计,园区建设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8家。园区建设的第一年(2008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95家。到2010年,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35家,其中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9家,采用土地流转形式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面积超过0.67万hm,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制定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从马铃薯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与传统种植相比,出苗率提高了16%,同期苗均高出5cm。采用机械化标准作业种植的马铃薯行距一致性可达到98%,断条率、空穴率、重种率分别降低到7%、3%、2%。从玉米机械化示范园区试验情况看,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粒距合格指数达到80%以上,重播、漏播率分别降低到15%、2%。

4.农机化示范推广工作氛围明显好转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各地积极整合资金开展园区建设,到2010年,除国家和自治区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全区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示范园区试点建设相关投入3000多万元(包括种子、化肥补贴等)。灵武市级财政除各类补贴投入外,还拿出110万元,用于农机化示范县机具累加补贴,对本市农业产业化关键环节生产机具及现代农业项目区大型机具在自治区补贴30%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10%。平罗县财政拿出65万元作为农机化示范县建设资金,将农机化示范县建设纳入县政府考核范围,重点推广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中部干旱带贫困地区同心县在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30万元,作为玉米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支持资金,以每o.067hmz补助1o元的补贴标准专项用于园区核心示范区机播补助。南部贫困山区彭阳县财政投入20万元用于示范园区作业费补贴。各地建设的农机化示范园区均不同程度地安排了种子、化肥补贴、测土配方和秸秆饲料青贮等项目资金,使农机、农艺和畜牧技术组装配套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8年以来,自治区领导多次视察农机化示范园区或出席在农机化示范园区举行的机械化现场演示会,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5.农民节本增收幅度进一步加大

通过对示范区试验数据分析,在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环节,与传统人畜力作业相比,机械化种植效率是人畜力种植的10倍以上,机械化种植可使每0.067hmz节本80元左右。在玉米机械化种植方面,示范园区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使作物增产幅度达到15%,机械化精量播种比人工种植0.067hmz节约30元,每台精量播种机工作效率为4.67hm2/d,是人工种植的35倍。在设施农业生产方面,利用机械在设施温棚进行耕、耙、起垄、覆膜、播种、植保等项作业,一栋大棚一茬作物可节约人工8个,可以置换出2/3的种菜能手。同时,园区建设依托服务组织,提供“一条龙”作业服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发挥了增产增收的保障作用。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超前谋划,确保园区建设成效

为了确保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顺利进行,自治区成立了全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园区建设专家组成员及各自工作职责。各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承担单位分别成立了由分管副县(市、区)长任组长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由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园区实施小组。园区建设初期,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逐一认真审定各县(市、区)上报的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下发园区建设方案批复,明确园区建设内容、规模和保障措施,为农机化示范县、示范园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园区建设中期,组织中期检查验收,在年终由自治区农机局和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联合组成专家组对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年终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年终评优和下一年安排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2.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强力推进园区机械化

作业服务上台阶、上水平、上规模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从提高园区规模化生产程度和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和水平人手,着力提高园区建设质量和建设层次。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采取“整村推进、连片种植”标准化种植模式。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每个区县共建的农机化示范园区或示范县的核心示范区都依托12个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承建。充分发挥了农机合作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灵活、机械配套率高、服务功能强、作业质量高等优势,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收获,努力实现园区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都制定了机务和作业管理规定、资产财务管理办法、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从农机合作社(公司)运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效果良好,特别是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有能力购买高档农机,可随时承接大型现场会的演示和展示,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起到了农机推广机构和农民不可替代的作用。

3.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1)先后制定了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通过性能测试明确了适宜推广机型在主要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全体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包点包片蹲点指导机械化生产,并将包点包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优的重要指标,确保各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

(2)要求各承建单位,专门组织由农机、农艺、畜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对园区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监测,并根据气候、苗情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提出正确的田间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园区建设作业规范和产出效益。

(3)各地按照园区建设类别和示范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示范,充分展示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优越性。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机化生产技术普及率

在农机化示范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示范县(园区)建设单位普遍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在农作物生长关键环节,要求各地在园区内组织召开农机现场演示会扩大宣传效果。2010年又进一步了这项工作力度,区站先后在贺兰县、同心县、彭阳县、西吉县、泾源县等地组织召开了全区规模的农机化生产现场演示会6次,在西吉县、永宁县组织召开了“首届六盘山——龙平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和“首届黄河——同德杯水稻机械化收获技能大赛”共2次,在全区和各市、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l2期,培训农机推广人员、农机操作手123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200份。2010年各县区在园区召开县、市级现场会57场(次),举办培训班157期,培训人员20449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目前,以机械化技术为主的水稻生产在全区已经全面普及。南部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在成为小麦生产的主体技术。在灌区冬麦北移的应用效果已逐步显现,免耕播种技术已被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认可,正向冬麦生产的主导技术转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收技术已经加快普及。

5.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积极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008年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以来,在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农机农艺融合问题。园区建设成立的专家指导小组中明确要求农艺专家参与,并制定农艺种植指导方案,要求农艺种植模式要适应机械化作业。现场演示会邀请农艺专家参与,现场讲解农机种植技术要点,邀请农艺专家培训讲课。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并形成定期会商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求各地积极营造农机农艺融合良好氛围,宣传农机农艺融合先进典型,通过多年努力农艺种植模式正在向着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方向发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自治区农牧厅的正确领导、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园区各承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宁夏自治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环节机械化得到了有效突破,但是园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园区建设缺少有效投入,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机具进行补贴,技术推广缺少经费支持,试验示范缺少装备支撑,影响示范推广效果和园区建设质量;二是园区建设虽然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资金、政策引导、搞活机制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园区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三是园区内单一环节作业向全程标准化作业领域推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的打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宁夏自治区将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机化投入力度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按照“面上工作园区化”和“园区建设常态化”的总体思路,寻求更多资金支持,加强技术集成、突破创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努力提升建设档次,力争使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各项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标杆,真正发挥示范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在巩固建设“十一五”期间园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建设面积;

二是拓展园区建设覆盖面,园区建设功能定位由单一耕种收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方向拓展。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方向拓展;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烟草生产;管理对策

1烟草生产机械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遵义烟草近年来加大对于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并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来满足机械化耕作,全面引进打孔器、中耕培土机、起垄机、旋耕机、覆膜机、拖拉机以及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等农业机械,逐步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运作,而且农机具的升级换代速度之快,也是其他农业产业不能比拟的。烟草合作社也相应承担起了农机具的运行管理及专业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开展农业机械管理、维修和维护工作,更提供农业机械田间服务,并收取合理费用。以凤冈烟草为例,虽然修建了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对农机实施集中管理、展示新型农机,并且提供农业机械演示和维修等服务,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收费标准、维修维护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

2农机具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

农机具在烟叶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标准。由于传统的烟叶种植依靠简单工具和手工来完成,再加上烟农土地资源分散分布,烟农只能够零星分散种植,单纯依靠烟农自己的力量来应对烟叶工序多和工种繁琐的要求,从本质上制约了烟农的经济收入以及烟叶生产的水平,更导致烟叶生产参差不齐。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应用农机具,能够使烟农从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的环境里很好地解脱出来。特别是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的大量使用,使原本需要多种农机具以及需要多次作业完成的工作一次完成,而且还能有效解决覆膜过程中压膜技术难题以及标准不高的问题,实现机械一次下田完成全项作业,真正起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作用。以完成一亩烟地的旋耕、起垄、覆膜为例,人工操作需要24h,加上耕牛费用,成本约需330元;使用单独的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操作需要3.5h,运行成本约需70元;使用旋耕起垄覆膜一体机运行成本约需30元(详见表1,人工按10元/h,耕牛按90元/天,机械用油按10元/小时计算成本)。综上所述,使用一体机比传统人工操作耕作1亩地节约成本300元,遵义市常年烟叶生产面积4.1333万hm2,机械化操作按70%计算,田间耕作便可节约成本1.3亿多元。

3合作社对烟草农机运行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1)加大推广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力度。当前形势下,烟叶种植农场主、专业户、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土地整理区域以及烟叶主产区是烟草农机重点的推广对象,因此合作社要加强宣传,优化农机配置结构,减少农机购置的盲目性。及时引入新型的烟草专用机械,例如拔秆机、精准施肥机、移栽机,还要加强试验和示范,对于实用性强的农机具要全面引进,大力推广。要加强对机耕手的培训,通过和政府的农机部门通力协作,与农机经销商或者机械生产厂家进行联系,开展好培训工作,保证农业机械的有效使用以及安全,从本质上发挥农机作业的功效。针对烟农在使用农机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例如机械化调试作业、使用需求、操作方式、刀具配置等问题,必须要加强总结和调研,并且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厂家合作研发集旋耕、起垄、施肥、覆膜、移栽等为一体的中型机械,促进农具产品及时更新换代。

(2)大力提供烟叶生产农机专业化服务深度。合作社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树立典型,加强服务和指导工作,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带动遵义烟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对引导过程进行示范,这一过程也是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的过程。伴随着当前遵义烟草合作社逐渐推广烟草农机专业化服务,市场需求被逐渐扩展、培育以及挖掘,例如培土、整地、起垄以及植保等。降低烟农在农机配备和选择过程中的盲目性,针对市场需求,为烟农提供更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从本质上推动遵义烟草农机专业化服务。通过提供烟叶生产农机专业化服务,纵观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全市生产主体约为27130余个,其中,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专业户占据主要部分,比例约为79%,这三种主体的种植面积约为3.2667万hm2,占总种植面积80%。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明显提升了遵义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和生产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化服务要为实现遵义市烟叶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做到带动效果明显、服务能力强。

(3)全面完善农机具运行管理制度。合作社要不断完善农机运行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和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为烟农提供更好的服务。①建立完整的服务收费标准,在服务半径以内,分环节确定合理的取费标准,分植保、旋耕、深耕、旋耕起垄、旋耕起垄覆膜,以及机耕手工资待遇标准。②建立完整的农机维修养护制度,合作社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机具进行定期保养,及时维修。③建立出入台账,对每台农机具进行编号铭牌,全程跟踪其外出使用期间的运行状况。④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持证上岗,责任落实到人,签订责任书。五是制定应急预案措施。

(4)逐渐增强烟草农机服务综合农业的广度。烟草机械化要引领农业机械化发展,烟草合作社必须要建立起综合、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将机械化服务扩展到常规农业生产,建设综合性的服务模式,要承担起水稻种植、玉米种植、蔬菜种植等常规农业机械化操作的任务,为现代化农业生产作出贡献。

4结语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8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加快实施“率先对接长珠闽,争创*崛起示范县”的步伐,现就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土地综合产出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为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从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二、明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本目标和重点

基本目标是:至*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81万千瓦,年均增长15%,水稻的耕、插(抛)、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75%、30%、60%,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到*年,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业机械装备柜架,基本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多样性需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是抓好“五大工程”的实施:

一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重点攻克水稻生产中的“机械栽种”难题,稳步发展“机械烘干”技术,引进优质的半喂合收割机,着力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二是果业生产机械化工程,以机械化开发、管理为起点,积极引进推广果园节水灌溉、植保、采摘,分级包装、保鲜、深加工机械化技术;

三是养殖业生产机械化工程,以牧草收获、粉碎、青贮和饲料加工拌和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推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的机械化,加快畜禽、水产等机械化发展,促进我县灰鹅、生猪、水产的品质、规模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工程,重点发展果蔬、畜禽和水产等农产品保鲜、干燥、储运、精(深)加工等产后处理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是生态环保机械化工程,按照“绿色、安全、无公害”的环保要求,大力发展高性能植保机械、新型节水灌溉等机具和设备,抓好农作物桔杆综合利用等适用技术的推广。

三、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实施“科教兴机”战略。以实施绿色证书和农民机手培训工程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全面开展农机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农机大户的技术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作用,大力培训农机专业化人才。现有在职农机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定向培训、职业教育等各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善管理的农机干部队伍,专业精、业务强的技术骨干队伍,懂技能、善经营的农机操作手队伍。

二是加强农机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创新农机服务模式。要大力扶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促进农机股份制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的发展,着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积极发展农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利益,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整合农机资源,组合农机作业项目,优化农机资源、盘活农机存量、充分发挥农机的使用效益。

三是加强农机依法行政工作。要切实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执法监督,严格依法行政。县农机部门要认真履行农机安全监理职能,做好对各类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联合收割机、耕整机、挖掘机、推土机以及各类固定作业机械等的注册登记,并做好安全技术检验,核发牌证及驾驶(操作)人员考试考核、核发驾驶(操作)证和年度审验工作,实施对农业机械的全面监督管理,大力开展以安全生产为重点的农机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四、加大扶持力度,创优农机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投入。要稳定和增加公益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保护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资产,保障和提高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报酬。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9

[关键词]加快农业机械化思考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江苏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表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推进“两个率先”和“三化同步”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通过学习,结合工作调研,现就盐都区如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思考如下。

一、盐都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区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二、三产业较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而农业生产仍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小规模生产为主体,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根据当前农村实际情况,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据2010年盐都农机化发展的调研情况,我区农机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农机装备水平增长较快,但结构不合理

从农业机械发展的数量看,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46.26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44台,小型拖拉机5836台,水稻插秧机337台,秸秆还田机械1242台,机动植保机械6616台,各类排灌机械8542台,各类收割机械1435台,各类播种机械3724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553台,渔业机械4713台,喷滴灌设备923台,饲料加工机械760台,农用运输车1471辆,各类配套农机具7756台套。农机装备的数量比五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粮食烘干机、畜禽粪便处理机、清淤机、田园管理机械及特色农业机械才刚刚起步,拖拉机、植保机械、收割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在结构上需要优化,分布也不均衡。

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不平衡

由于农机装备的不断增加,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5.97%。全区机耕水平已达100%;机播水平只有56.3%(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27.6%,是较薄弱的环节,三麦机播水平为85%);机械灌溉率达100%;机植保水平达到100%;机械收获水平达87.6%(其中三麦机收为95%,水稻机收为92%,油菜、玉米机收水平较低)。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为38.5%(其中麦秸秆还田45%,稻秸秆还田32%)。可见,水稻机插秧是瓶颈,2010年只有9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3.农机服务水平稳中有升,但创新措施不够

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通过农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满足了农、林、牧、渔等产业发展中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各类农机作业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到2010年年底全区共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23个,其中专业协会7个,专业服务公司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合作服务组织成员达908人,固定资产达1894万元,拥有各类机具数量2579台套,2010年服务农户14970户,涉及135个村,取得经济效益8904.2万元,其中纯收入3864万元。但这些服务组织中能独立进行实体运作,并且开展一定辅助的为数不多,真正开展农机作业一条龙服务的更少,主要原因是,个体公司经济薄弱,面对产业和农户的服务需求显得力不从心。专业协会曾经在基层农机作业服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无法提高、与农户关系松散、政府支持逐渐减少等原因,服务呈减少趋势,作用明显弱化。专业合作社近年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政策引导、法律保障、农民需求,但据我们调查,仍有1/3没有发挥作用,1/3与农户的关系不够紧密,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用地、机具维修、人员技术提高等困扰合作社发展的问题,需要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举措,才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二、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根据盐都农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在加快推进农机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需要我们研究对策和措施。

1.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与发展先进农业装备存在突出矛盾

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容纳不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力购置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的农机具。机动喷雾器的功效比背负式喷雾器高10多倍,但是很多农民买不起,即使买后利用率也不高。工厂化育秧比传统的露地育秧优越,但是靠分散的单个家庭却难以做到。从全国总体上说,家庭经营虽然适合中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但从生产力水平更高程度发展的需要看,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发展现代农业装备需要我们想办法把家庭经营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上来,如何在保持家庭经营优点的情况下,利用高性能农机装备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困难重重。

2.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

在机具推广类型和数量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械少;粮食生产机械多,其他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业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我区有相当数量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是八、九十年代购买的小型老旧机具,有的甚至是七十年代买的,存在严重“超期服役”现象,这些机具还霸占了相当大的作业市场,使得报废更新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得多,作业水平高,有的乡镇机具推广少,作业水平低。而农机服务能力相差更大。主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配套设施不健全,表现在一些道路桥梁不适应大、中型机械通过;三是种植结构差异,有的地方以水产养殖为主,有的以种植业为主。

4.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全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八五”期间,实现了三麦种植机械化,“九五”期间重点推广了机械收割技术,“十五”期间重点研究水稻机械化种植问题,“十一五”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以来,机插秧面积增长不快,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受水稻直播的影响,农民只考虑到眼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发展;二是以前只注重宣传育秧技术和机插秧如何省工节本,没有很好研究栽后苗情管理以及施肥、施药、大田后期管理技术,造成了机插秧的优越性不明显;三是能够承担育秧和机插秧一条龙作业的合作组织发展不快,农民自己想搞,但顾虑较多。

5.大型机械和高性能特色机具维修难

随着农机化的发展,全区大、中型及高性能农业机械不断投入作业,保有量年年增加,三包期内出现各种故障问题厂方可以帮助解决,但过了三包服务期的农业机械维修相当困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农忙期间,个别机手能为一个小故障耽误几天时间。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缺少懂技术的专业维修人员;二是乡镇上买不到高性能机械配件;三是农机维修点少,维修服务质量差。大型机械和高性能特色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6.农机投入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国家虽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投资的热情,机具增长也较快,但对为农民服务的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农民培训和农机管理使用者的技术业务能力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地方政府对农机的投入更少,机具的更新和优化、农机作业的扶持等往往被忽视。有些乡镇体制不健全,管理队伍不稳,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影响了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对今后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思考和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针对我区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利用农机合作组织来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难点问题;通过政府扶持促进旧机具的淘汰更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创新模式、引导扶持农机维修产业的壮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进水稻机插秧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1.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首先要加快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农机公益性管理人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三位一体”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加快农机化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又适应我区当前农业经营模式的有效途径。一是强化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争取区政府出台加快农机化发展意见,将农机工作摆上位置,列入考核内容,使乡镇领导重视,稳定公益性人员队伍,促使农机一条线人员能正常开展工作。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在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应用上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二是培植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是促进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农机合作社建设当成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快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有机找活难、有活无机干”的难题,提高机具使用率,增加农机户的收入,带动农机化的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农机管理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必须坚持满足需求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要重点针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又迫切需要帮助的内容开展服务,如统一机械耕作、收获解决农户资金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统一植保、机械化育秧解决农户技术低、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增加服务的覆盖面,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作用。三是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在每个乡镇都要建立三级以上的农机维修网点。争取项目,强化投入,建设高性能农机具修理中心,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的同时,区级财政也要配套扶持,真正做到全区的高性能农机具大修不出区,小修不出镇,切实解决用机户修理难的问题。总之,加快推进以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化、社会化,通过耕作、机插秧、机械化植保、收获的统一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生产者可以花钱买服务,农户可以安心于专业化生产管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化分工。

2.加快推进农机化的发展,必须要关注农机、农艺技术上相结合的问题

我国土地广阔,地形复杂,各地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及作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注意农机化与农业科学、耕作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发展农机化创造条件,那么农机化程度就很难提高。我们应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协同攻关,制定互相适应的农机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形成农机和农艺相协调的良性机制,重点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瓶颈技术。一是研究推广机插秧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快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农机农艺结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各自的技术,应该坚持农机和农艺技术都要不断进步,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不是独立进行,而是结合发展,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农机、农艺技术各自本身的发展,而在于二者在发展中要相互适应并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机插时的农艺要求和栽后大田管理技术是影响机插秧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组织农业专家考察苗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并总结出一套适合盐都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然后通过技术培训,使插秧机手能够了解和掌握机插秧过程中的农艺要求,不断完善技术服务,构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保障体系。二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只有把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并使二者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的。盐都的蔬菜大棚作业机械、高效渔业机械、适合温室大棚的物理农业装备等等都很缺乏,我们应借助高效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来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引进示范推广与盐都农艺措施相适应的农业机械。三是通过农机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重点研究秸秆还田后的技术措施,使这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好事变好。成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宣讲团,分赴各镇,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培训班,使村组干部、农机人员通过观摩多媒体演示,倾听专家讲解,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要求、作业方式及秸秆还田后机插秧移栽和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

3.加快推进农机化的发展,关键是利用好各级政府对农机的扶持政策

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篇10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方向;要求;对策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就菏泽市而言,2007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仅3个,2008年发展到43个,2009年则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山东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会议以后,农民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热情日益高涨。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55个,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的目标。为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应充分认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把握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总体要求,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1]。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1.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菏泽市农机化的发展经历了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是从1984年在中央允许农民购置农机具以后,农民就开始购置一些小型农机具以替代人畜力开展作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到1996年,全市大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发展到70万~80万台,使农业生产中的耕种收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小型机械为主,基本是户户种地,家家购机,自购自用,主要是以使机具替代人畜力作业,目的是减轻劳动强度。在这个阶段是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第2个阶段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日益高涨。在农村首先富起来的农民,纷纷购置大型农机具,农机化事业得到迅猛快速发展,全市大型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农机大户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购机户主要是以组织机械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收入。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也促进了大型农机具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大型拖拉机达到3.6万台以上,大型联合收割机超过1.6万台,农机专业户达12.5万个,其中农机大户达1.5万户,农机服务产业化收入达30多亿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机化综合水平,主要农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购买农机具是为了给别人作业,通过开展作业服务赚取更多的利润,增加收入。农机服务产业化随之形成。第3个阶段也就是从目前开始,通过农机统一服务,土地逐步向农机合作社流转,形成多种形式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逐步通过农机作业服务转向开展土地经营,形成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是大户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整合和优化农机资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高机械利用率,提高农机经营效益。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农机统一服务,逐步参与土地流转,最终实现集约化经营,将逐步从农机专业服务转向土地经营形成粮食生产合作社。

1.2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机化水平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要措施

目前,菏泽市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农机化发展已进入高级阶段。进入农机化高级阶段,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必须推进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粮食作物各个生产环节及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不是靠单户单机能够完成的。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高、服务功能全、规模化作业水平高、服务质量好和信誉度高,在激烈的作业市场竞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能满足耕种收作业的服务;也可提供浇水、植保和农产品初加工全过程作业服务,不仅能提高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而且能推动全过程机械化,是农机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必然选择。目前,全市25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市40%的作业面积,实行规模化作业面积达5.67万hm2以上,开展机械植保、浇水灌溉和田间管理作业面积达2万hm2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1.3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只有通过全面快速提高农机化水平,才能够解放生产力,才能把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增加收入。在不改变生产责任制的情况下,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家庭经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开展合同订单作业、代耕代种作业,实行土地托管、土地租赁承包等,达到区域化种植、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的目的,促进土地有偿流转,实现规模化作业效益。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既能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2]。

2发展方向与总体要求

2.1正确把握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发展方向

建设农机化的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时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坚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方面下功夫。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只有坚持这一发展方向,才能引领农村农民的发展潮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才有生命力。

2.2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五化”要求和需要实现的3个转变

一是建设标准化。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坚持一定的标准,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建设和发展。首先要依法工商注册登记,建设配齐配套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要根据合作社的规模和发展前景来确定。库房建设要标准化,办公设施要现代化,配件仓库、维修车间设备要齐全。各类配套机具齐全,能承担耕种收管作业服务。二是经营企业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就要坚持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首先产权关系明晰,合作社内部股份、产权责任、权力义务要明确,不能含糊。其次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组织农机合作社经营,要讲效益、讲核算。最后是服务要讲质量讲信誉。只有坚持做到这几个方面,合作社才能有生命力。三是管理规范化。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和合作社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长负责制的运行机制。其次是建立健全财务、机具、安全生产、人员等各项管理制度,并要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内部要明确分工,职责清晰。四是作业规模化。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要向规模化发展,只有坚持规模化作业,才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质量,合作社才有经济效益。在当前机械作业服务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探索作业的规模化,才能推动农业向集约化转变。五是生产科技化。农机生产要坚持科技化。首先要使用适用、先进、环保、节能、可靠的农业生产机械。其次是提高农机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生产水平,大力推广使用节本增效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机积极性。通过实行“五化”要求,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趋于管理规范、程序完善,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效益。

当前,正处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起步阶段,要想建设规范、标准、有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努力实现3个转变:一是从农机大户流动式、即时性作业向固定式作业转变。目前,开展的农机跨区作业多数采取流动式即时性的作业交易。这种方式在前几年大型机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对提高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促进全国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型农业机械发展速度较快,作业市场也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若再无计划无目的地流动作业,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也会使农民盲目地购买机械,造成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机械组织起来,先签作业订单、作业合同,再有计划地组织作业,由流动式作业变为固定式作业形式,减少机械盲目外出作业和转移费用以及农民盲目购机,有效地配置农机资源,从而可有效增加机手收入。二是从分散、零星作业向规模化作业转变。目前,机械作业地块分散零星,是造成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对农民签订作业合同和订单,积少成多,以达到规模化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可积极推广土地托管和土地承包等方式,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形成规模开展作业。只有达到土地规模化作业和集约化经营,才能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经济效益也就会相应增加。例如,牡丹区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外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定价,统一调度作业,避免了机械盲目无序转移和农机户之间恶性竞争。就小麦免耕播种而言,1台80拖拉机带免耕播种机仅播种3.33hm2/d左右,通过合作社改变耕种方式,实行统一服务,统一供种,播种可以提高到8hm2/d左右。通过本地作业和组织农机跨区作业,每台农机具可增收15%~30%。且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中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覆盖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技术,作业成本可比分散传统种植方式降低225元/hm2左右,可增产小麦5%~10%。东明县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规模化作业,统一供种、供肥,可节约作业成本855元/hm2左右[2]。三是从农作物主要环节生产机械化向农作物全过程机械化转变。农机大户开展作业由于服务功能不全,只能进行一些耕种收作业服务。而农机专业合作社集合了各种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其服务功能,在耕种收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向机械植保、灌溉、田间管理、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拓展。这样一方面拓展了服务,增加了效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全过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多数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转移到非农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例如巨野县大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曹楼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植保和统一浇水,可节约成本300元/hm2左右。

3发展对策

3.1领导推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它符合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尽管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凭借独特的组织优势、灵活的机制和广泛的适应性,显示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农机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农机部门要把合作社建设列入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切实抓出成效。积极给党委、政府做好参谋,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来抓,整合农村各项政策资源,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4]。

3.2政策促动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是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办成的,它离不开财政、土管、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部门的支持,各级农机部门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在资金、场地、登记、税收、贷款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得到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扶持和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在补贴机械种类上,根据全市农机化发展实际与合作社开展作业需求,放宽补贴类型。对争取到的农业项目和上级农机科技创新项目都优先安排合作社承担。对达到“五化”要求的合作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库房建设或作业费进行补贴。并且为合作社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信息,并在技术指导、跨区作业及挂牌办证等方面提供优惠便捷服务,调动农民组建或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3.3市场驱动

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求发展,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创新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给社员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要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从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环节向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延伸,从农机作业服务向土地流转经营和生资、技术、信息服务延伸,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其自身发展的活力,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的能力,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又好又快发展。

3.4典型带动

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走典型带动的路子。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并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及时推广。

4参考文献

[1]吴明录,张建,姜爱敏.沛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0(3):15-17.

[2]魏粉霞,段世勇.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j].山东农机化,201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