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生态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9:43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1

一、关于“生态学”视野的几点解释

关于生态学,较为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朗弗布伦纳(Bronfenbrenner,U.)在康奈尔大学沿着巴克和赖特等人的研究路线继续前进,出版了专著《人类发展的生态学》。在布朗弗布伦纳看来,能动的正在成长的人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之间进行着渐进的相互的适应,在这一过程中,人同时受各种情景关系以及情景所处的更大环境的影响,而人类发展生态学就是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研究。

本文想要表达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生态学视野”,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模仿生态学中的一些思考方式来类比看待班集体的组成与发展,另一个是借鉴生态学中的一些原理来给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在生物学科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每一个生态系统都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每一种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产生联系;相同地点、相同时间的一群同种生物构成种群;所有的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这里,我想把班级与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进行类比来做探讨。

二、班级文化建设应该着眼各种小团体

在班级中,总存在着一些小团体,也有人称其为非正式群体。有时,人们更多地关注一些由“坏的”小孩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因为他们往往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破坏作用。其实,一些“好的”小孩,也有属于他们的非正式群体,但因为这些小团体没有与“班集体”这个老师心目中的正式群体发生冲突,因此也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其实人除了向师长、书籍学习外,还要向同伴学习,或者在同伴中找到归属感,所以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必然的。

个人以为,如果把一个班集体比作是群落,那么这里的非正式群体就可以看作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种群了。要引导或者管理好非正式群体,应该从源头上理清它的形成原因,从形成原因上入手分别对待。关于其形成,可以粗分为这样的情形:“棋逢对手,英雄相惜”型,在学习上能够互帮互助的一群人可以形成,或是篮球爱好者的一群人可以形成,或是好逸恶劳者的一群人也可以形成;“同是天涯沦落人”型,比如因为在一些事件中都处于不利地位,彼此安慰可以促成,还可能在一个班级中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形成,等等。简而言之,要形成非正式群体,他们一定是有“共同语言”的,也就是一定有着某种文化认同。

所以,非正式群体应该是学生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既然如此,老师一方面要承认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价值。也就是非正式群体,不能因为名称中的“非正式”就处于管理中的次要地位,反而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班级的职能管理中,班委会和团支部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看,非正式群体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因为他们客观存在,而又不像正式群体那样为班主任老师所直接引领或者说控制,所以,教师更应该留意这些群体的动向。

非正式群体的多样性是促进个性化发展的基础资源。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可以分属不同的群体,这在侧面成为学生个性化的体现,也成为成长过程中生命化的诉求。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还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次,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对核心成员的影响来干预非正式群体的走势,也可以在非正式群体发现“人才”,并培养其成为正式群体成员,意即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演替原理

小团体的现状,我们要重视,要分析,而形成这些小团体的原因、背景乃至发展方向则更需要我们重视。因为这些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式和侧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折射,甚至可以作为班主任对自我工作的评价依据。那么,究竟这些小团体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怎样的关系呢?这里,可以借鉴群落演替的概念来加以理解。

关于演替,举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例子。一块农田,在人的作用消失后,很快就会被杂草所替代,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灌木,只要水肥、阳光等条件适宜,这里还会出现高大的乔木。演替的结果是高大的乔木占据主导,低矮的灌木成为补充,在乔木和灌木的间隙则生长着各式杂草,动物们分别栖息在各自的场所。

由自然的演替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其一是演替的前提是“人的作用消失”。如果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主导作用缺失了,那样班级文化建设将完全按照学生自身的喜好走向新的秩序,这时就要看学生内部力量的对比了。正面积极的力量大,班级可以“无为而治”,负面消极的力量大,则班级发展可能混乱不堪。其二是比对自然演替的“草本”到“灌木”再到“乔木”的发展历程,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过程也是动态发展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彼此促进或抑制的相互作用。但总体而言,最后必然会出现一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力量,而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这一过程会呈现为阶梯状发展的态势。如此,也就要求班主任在引导班级文化建设时要思考班级文化的不同层次,并遵循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规律。比如,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制度文化的建立和执行则为精神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综合以上两点,明智的班主任还可以审时度势,适度“无为”,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的作用推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2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班级文化实际就是班级的精神,也就是班级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体系和价值追求。班级文化建设分静态文化建设和动态文化建设两部分,静态文化建设主要指物的方面建设,动态文化建设主要是指人的方面建设。两方面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一)静态文化建设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搞好静态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精心设计班级标语(班训)

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着重抓青少年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开学半个月之后,我让全班共同开动脑筋,针对班级目标和自身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经过班委的精心选择之后,选择了“求真、务实、创新”这一条,把它做成深红色隶书字体贴在教室后方黑板报上方作为班训,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为人要真诚,做事要有城信、务实,同时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创新并实现自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2.细心布置班级墙壁,力求让墙壁会“说话”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四幅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名句,从而营造学习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拼搏、进取。在教室左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是奖状区和学习园地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歌咏比赛三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每周班级流动红旗等),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利用学习园地,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沟通。教室卫生工具整齐地摆放,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在班级的墙上布置《班级记事》,不仅可以宣传集体的活动,还让学生在其中写出自己的感受或心语,以此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从而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班级常规管理评比始终名列前茅。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二)动态文化建设

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良好的班级动态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精髓。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素质,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头人,他的文化素养、个人魅力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一个班级的整体个性就是班主任个性的体现,看一个班级的综合素养就能了解班主任的文化素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然是全班同学的楷模,是班级的的灵魂,他的个人魅力将极大地影响班级的风气。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我,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较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和诚信教育。搞好动态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必须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

2.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

3.分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5.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智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只作点拨与指导。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3

企业行为文化与学生行为准则的建设对接,有助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个人行为方式的改善,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旅游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中职旅游专业要在班级内部加强实践文化的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契机,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走进旅游企业、深入旅游市场,在实践中对旅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纠纷解决等问题进行切身感受或模拟训练,让班级内部的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逐渐加深对职业岗位的感情认知和理性认识,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其次,中职旅游专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加深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以及旅游行业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之间的关系。例如,中职旅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走进旅游景区,组织旅游区生态环境调研或垃圾清理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加深对“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观念,实现学生行为准则与当前旅游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再次,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中提高对团队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样化班级团队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旅游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同步培养,从而使班级环境建设与企业环境的不断对接,让班级学生在近似企业的环境下不断改进个人的行为方式。

二、企业制度文化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接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健全中等职业规范、强化素质教育,教育部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中等职业教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这对中职学校的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将有助于中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但是,校企文化的建设对接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工作量大,只有将中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的制度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政府部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加强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对接效果。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引导作用,制定鼓励旅游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办法,并鼓励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及时熟悉企业的制度文化,汲取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精华,并应用到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另一方面,对于旅游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双方来说,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制度立校,文化治校,将旅游企业的制度文化逐步内化为班级规章制度,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制度文化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上的逐步渗透,往往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企业精神文化与班级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对接

在班级的“软文化”建设活动中,学生共同价值观念的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还要发自内心的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由此产生相应的旅游事业奉献精神。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旅游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价值观,在旅游工作岗位上要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积极为中国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当前很多旅行社企业却因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相应的不诚信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思想对中职旅游班级的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的生态旅游建设,不能过分强调短缺经济效益,而是要着眼于中国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以优秀旅游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教学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旅游意识和职业道德精神为主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对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岗位并实现良好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结语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精神文化

就像一个优秀的企业背后肯定有其优秀的企业文化,那么一个优秀的班级背后也肯定有其优秀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特色的主要特征,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师生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沉淀。它往往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以物质文化为硬件,行为文化为动态反映,制度文化为关键,精神文化为内核,四者相辅相成。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积极创建富有个性特点的班级文化,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因此,我在工作中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班级文化。本学期,在我的新班级中开展了系列建设活动,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我就以工作实证来论证如何精心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凸显班级特色。

一、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文化的硬件

所谓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也是班级文化的表层。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群策群力,立足于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突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1.美化教室环境,彰显班级特色。我特别重视教室美化,因为干净整洁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我是用装饰温馨的家的感觉来装扮教室。我们班同学说我们教室凸显田园风格。记得去年一开学,我们班教室墙重新从上到下粉刷了一遍,本学期开学又加工了一下,白白的墙壁一下子让人觉得光线也好起来,心情也好起来。卫生角上白色的栅栏,绿色的藤缠绕着,粉红色的海棉拖把排成一排,讲台上装粉笔的白色栅栏盒小巧玲珑,书架上木栅栏花盘上的粉红色花的使人有春天的感觉,垃圾筒换成白色的,倒垃圾方便多了。奖状太大占地多,我拍成照片,塑封好,阶梯状排列,奋进班温馨盒是一个小猪的盒子,里面有针线、橡皮擦、清凉油、创可贴、指甲剪、钉书钉等让同学们备用。班主任信箱,每个星期也总有同学们以写信的方式与我交流思想。贴在后面墙上的是“净、静、竞、进、精、敬”六个字。开学初一个家长就说,能做到这六个字,一个班级何愁不好?所以这六个字,也是我们班同学经常在班会课要求进行反思对照的班级共同目标。门口的非常漂亮的奋进班的班牌,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

2.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班级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如月考后的状元、榜眼、探花榜,还有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

3.成立班级图书馆,营造书香氛围。开学初每位同学捐一本书,并整齐地编号,让一位特别爱书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课外活动时间这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一角,我们与其挖空心思给学生讲事情,明道理,莫如给学生一本好书。

二、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文化的内核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5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幸福成长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明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中,不同的班级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水平。因此努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尚是空白,具体表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观念根深蒂固,唯升学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投入欠缺。以及教师、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淡薄,重专业轻素质的想法严重。因此,在中职学校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班级文化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涵义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学生既是生理上的人,又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都将受到集体文化的熏陶。同时,每个班级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必反作用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班级文化,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积极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精神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这种精神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自身特性的客观需求

中职生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潜在栋梁和建设者。

(二)培养合格中职生的客观要求

中职生要学习的不仅是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做人的素质是要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通过潜移默化才能百炼成钢。企业调研成果表明,一个中职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文化的高低,技能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品德素质如何,比如是否文明礼貌,是否诚信,工作态度、人生态度如何等。

(三)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

大量优秀班级成长的轨迹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辩证地依靠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幸福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让其成为班级的一个强大的凝聚核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宝。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可分三个层面理解: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桌椅摆放,墙报张贴等,最能直接体现班级的形象,影响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外部评价。2、介质文化:介质文化是夹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和道德习惯的建设上。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归宿,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实用性原则。

首先,建设一个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通过净化、绿化、美化后的教室环境建设,既可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其次,努力健全一个规范诚信的介质文化。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据,彰显班级特色。可以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周会总结、班干部定期会议、突发事件处理、卫生管理、值日生等制度。在规范的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体现可行性、可持续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再次,是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好技能和文化的同时通过坚持一日一字训练、每周一歌训练、成立文艺队、球队等业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净化他们的灵魂。让一个“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环境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积极打造一个奋发向上、高凝聚力的优秀精神文化团体。可以每天让学生记诵班级奋斗目标,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诗词等,充分利用读报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定期举行演讲、朗诵、歌咏、班会、兴趣小组、辩论赛、技能比赛、军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班级精神。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性精神环境和社会性参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

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价。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1、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2、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数。3、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指数。4、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熏陶塑造学生的人格取得的成效指标。5、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班级整体素质。

七、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1、主观方面: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素质较低。同时各中职学校在办学早期,软硬件设施与学生的要求还差一定的距离,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无人问津。

2、客观方面:人才培养和用人观念的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再加之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双差生。他们根本就不配合甚至理解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社会因素来说,部分用人单位考察挑选毕业生的标准就是学的什么专业,几年制的、开了什么专业课程,很少有人去了解该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用人高峰期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就家长而言,只要孩子能就业,拿高工资,这就是他们教育投资的目的。

八、班级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全员参与、辩证处理传统文化、中西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等原则。

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幸福成长的基石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打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在幸福中进行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受罪,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优秀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班级文化建设不愧为班级管理中的一枝独秀,它似一缕春光,让每位同学看到阳光灿烂;它似一泓清泉,让每位同学感觉温馨舒爽。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工作;文化建设;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谐校园

一、引言

学校除了教书,还要育人。特别是基础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集中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基地。班级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学习态度,在无形中影响和制约着每位成员的行为。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分子,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脱离学校文化,既受学校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学校文化。

二、明确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

一个被认可的班级文化需要班级成员精心建设,需要班主任的全方位引导,更需要班集体的全身心投入和共同参与,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主要策划者,除了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外,还要发动广大班级成员。班主任搭台,班级成员唱戏。班主任要具有时代的高度,从大的层面把控班级文化建设,要把时代的潮流和国家的发展糅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这样的班级文化就具有了时代的先进性,就会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班级文化建设是为服务广大班级成员而建设,为每位学生的成长而服务,为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服务。明确了这种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期间班主任要承担起掌舵人的角色。

三、完善班级物质环境,形成舒适的发展空间

班级物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硬件环境,相对于文化层面的环境,物质环境也会影响到每位班级成员。优雅的班级物质环境可以影响到每位成员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转化为学习效率。小学生班级物质环境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常常是班级少数人在参与,导致缺乏全体成员的参与,这种物质环境建设常常就是个性不足、共性有余。最后的结果是全校的班级硬件文化标准化、单一化,缺乏创意。笔者的体会是,可以让每位成员参与进来,让大家献言献策,发挥每位同学的创造力,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单一化的布置,另外,提高了广大班级成员的存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方式已经是一种班级集体活动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四、推广班级活动,创建宽松的学习空间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班集体,一定是注重班级活动的集体。班级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在广大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形成大家认可的某种准则,这是班级活动的目标之一。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活动中,让成员感到受集体的关爱、荣誉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长此以往,班级成员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默许的和共同认可的班级文化,友爱、包容、互助等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会深入每位成员心中,最后形成班级特有的行为文化。

五、健全班级制度,维护有序的生活空间

制度也可以称作规矩,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社会和国家层面,小到班级集体,没有大家认可和共同遵守的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班级制度主要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共同学习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成员一致认可的准则和纪律。而这种对班级成员由约束力的制度,其产生和形成过程要有民主性,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才能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在执行过程中才不会有障碍和困难,才能让每位班级成员自愿地去遵守,才能发挥每位同学的个体能动性。我为人人做贡献,人人为我做贡献,这样的班级制度才是班级文化的基石。

六、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综合社会文化、国家文化、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多元文化,是班级每位成员达成共识的一种价值观和道德约束。如果具体到一个细节,可以分为人生理想、价值观、国家意识、集体观、学风、班风、友谊观、法律意识等等。它是一个班级集体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广大同学思想价值的凝练。在具体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从班集体的价值观、精神面貌和荣辱观三个方面去开展。

七、结束语

小学教育具有承前启后作用,从先前的幼儿教育进入正式的课堂式教育,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意志品质的形成和思维与情感的完善的开端,对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以上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或者形式。目前学校层面文化建设开展得较多,而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不够广泛和充分,特别是从方式方法到具体的实践环境环节的探索还不够。有鉴于此,探索和发展一套适合当前小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

[2]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3]陈和娟.班主任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2006,6:189

[4]蒋华英.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J].山西教育,2006,7:21-22.

[5]徐剑英.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n].绍兴日报,2006-7-29.

[6]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28-29.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7

高校校园精品文化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以及物质和精神成果中所体现的文化形态。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实施方法都有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学习型班级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型班级来源于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所谓学习型班级是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善于获取、创造、提炼各方面有益知识,并以这些新知识、新见解、新理念为指导,通过“坚持不懈的自我超越”、“细水长流的心智改善”、“持之以恒的愿景累积”、“长期有效的团队学习”和“逐步奠定的系统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进而努力实现共同愿景的班级。学习型班级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可持续性发展,创设人人在学习、处处有学习、事事讲学习的氛围。

二、学习型班级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型班级的创建是一项长效工程。学习型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对象。良好的学风是学习型班级创建的核心,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班级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良好班风是良好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学风建设中除一直存在的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经历旁移等一些常规问题外,当前大学生学风表现出许多新的令人担忧的发展态势:(1)专业兴趣迷离。很多学生高考以后,对自己选择的专业缺乏了解,选择的随意性比较大,跟风选择性比较严重,未能正确策划自己的职业规划。入学以后,造成专业学习兴趣迷离或者厌恶情绪;(2)学习懈怠涉及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受大环境的影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的现象;(3)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很多学生因为学业成绩问题被留级甚至退学;(4)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的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5)干扰前移。以往四年级受就业影响整体学习纪律下降,现在不少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影响学习热情,有的甚至无心向学;(6)师生双向不满。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现在是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7)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影响,也有学校原因;既有常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不利影响。面对这些学风建设的新困惑,如何更加高效地构建学习型的班级就成为现代高校必须正确对待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8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势,并能取人之长,避己之短,进行文化“中和”,并构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文化的认知行为。

班级文化建设总体要求是:形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团结和谐、热情洋溢的“班级性格”。提倡以“迅猛―睿智”、“进取―执著”、“协作―自强”、“遵纪―敢闯”为核心的团队文化。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本文以南宁市第三中学为例,探讨以“文化自觉”观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2009年秋季开学伊始,年级把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要求各班充分发挥教室文化宣传的功能,积极稳妥打造高中第一步。提出三个核心:做人的核心――有爱心;做事的核心――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善于思考。并将这一有益尝试逐步推广。

一、优雅:班级物态文化的浸润方式

我们总在考虑如何更多地赋予班级环境更浓厚的文化色彩,使三中的每个学生都能被自己的班级文化所吸引、所熏陶。学生所处的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都在育人,可以使整个教室空间都充满育人的气息。该班同学将其所提出的“班级愿景”用最新颖的艺术字体书写出来并贴在黑板左侧最显眼的位置。这样一来学生们每天走进教室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愿景,畅想着美好的三年高中生活,其间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有的班级在黑板的上方挂上本班的标语“年轻无极限,厚积而薄发”、“今朝三中的树苗,明日祖国的栋梁”等;购置统一班服,并在班服上印上由学生自行设计的班级logo,增强了班级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这样所营造出来的整洁清新、充满美感、具有一定文化气息的氛围,使得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天地,成为建设勤学乐读、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的无声力量。

在考虑美感熏陶的同时还要关注“生态”环境。我们在教室这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和发掘可利用的空间,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烘托“文化生态圈”的氛围。如在教室前面靠近窗户的部位放上鱼缸养鱼,在讲台、教室门口等处摆放花卉,并由专人打理,既美化了环境,增添了生活情趣,又象征着班集体、学生犹如渐渐成长的动植物,需要我们共同去培育;如在教室某处设立图书角、阅报栏,既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又浓厚了教室的文化氛围,更通过有序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二、精致:班级行为文化的内在品质

1.细化管理形成习惯

制定班规,实施班级量化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可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的深化,是班级管理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层次更新的必然之路。它使每位同学都成为精致化质量观的追求者与精致化目标的实践者、创造者,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提升个体的价值追求、行为效果与班级的文化品位。

南宁三中高一年级各班班主任都引导了学生进行班级制度建设。以公开讨论、网络征集等形式形成了本班的《班级管理细则》、《高一X班班级公约》、《班委职责》、《值日生卫生安排表》、《宿舍舍员值日安排表》等。但这些常规的细则条例还不足以调动班级每一个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为此南宁三中高一年级有一个班还特别推出了《二日班主任临时约法》:每隔两日由本班班长随机挑选任何一位同学担任临时班主任,履行为期两天的班级管理职责。这样一来使得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有机会去体验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感受――换位体验或是换位思考。同时又将班级管理分为擦黑板、课间操、课堂纪律、早读、作业、教室外卫生、教室内卫生、眼保健操、课前3分钟、课间纪律等细部,每个细部有专人负责,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处理,处理不了的再上报给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带领大家协调处理。定期召集各细部负责人了解情况,听取班级精致化管理反馈,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2.持久训练保证效果

班级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种种波折。因此班级文化需要长期培植、长期训练、细心观察、认真引导。这是因为好风气要有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不可能立刻夯得牢实;好风气要有群众性,个别学生或几个学生的好作风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但这毕竟只是“苗头”,只有当这“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时,才能成为本班真正的优良班风。

南宁三中高一年级有位班主任曾经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件:我们班在提出“建设幸福指数最高班级”的班级愿景之初同学们都热烈欢迎,激情倍增。但过了半个月问题就出来了。班上违纪的现象并没有因为愿景的提出而明显减少,所谓“幸福指数最高”而同学们却并不感觉到特别的幸福。所以同学们开始怀疑,开始迷惘,开始抱怨,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尖锐地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自从我们提出‘幸福指数最高班级’之后,同学们事事讲幸福,时时要幸福,同学们之间是一团和气,班上纪律却是一团糟。老师,请告诉我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概念是什么?难道幸福就是一团和气,同学们在班上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吗?”我作为班主任却被这位同学问蒙了。于是我开始理性地思考这些问题,并以一位同学违纪的事例为教育契机召开了“幸福指数最高班级”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最后我们得到了答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态度――生活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幸福是一种感受――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班级的宽容。幸福不是一团和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它也有纪律也有制度。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也会有迷惘、彷徨、怀疑甚至是眼泪,但是在我们经历过迷惘、彷徨、怀疑和眼泪之后的成长和成熟才是我们最后的幸福,当我们离开三中走进大学走向工作之后仍然会时时想起曾经在班里的那些快乐时光、难忘的片段,不忘自己是个“三中人”,这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此后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从上述事例可以知道: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持之以恒,提高认识,经常研究本班班风发展动态与走向,及时采取措施,有意识、反复不断地训练全班成员的行为。行为的训练要根据既定的班风标准进行,即在行为训练前要将既定的班风标准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从本班实际出发,将这些行为规范一条一条地提出,一条一条地训练,一条一条地实施、落实和巩固。当班级中出现时冷时热的反复时,教师要处之泰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强化,通过检查、总结和传播,以及褒贬方式进行耐心教育,以纠正偏差,转变态度,引起合乎既定标准的正确行为,使优良班风在苦练与强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我们在教育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真情,体验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知情意行才能统一,规范教育贯彻始终,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三、互动:班级制度文化的生成与影响

1.制度建立发扬民主

制度的基础在于共同的“约定”,制度要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否则它始终只是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束缚”。所以,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我们可按空间范畴制订岗位责任制,如常务班长职责、班委会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值日班长职责、科代表职责、物品承包责任等。另一类是以时间为序的,制订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我们可按时间范畴制订各种常规,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等。班规班法既然是大家自己制订的,那么,每个人都要去遵守。违反班规班法一定要受到惩罚,而这惩罚绝对不是下个“保证”,或受一点训斥。违纪同学要积极地弥补自己的过失,用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行动清除过错,认识错误。召开一系列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观察中去认识,从认识中去升华,从升华中去成熟。

2.倡导规则加强执行

班级规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效力,使班级成员明了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班级成员的行为符合班级规则,就会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与赞扬;如果偏离或破坏了班级规则,就会受到大家的否定与批评,并依据班级规则而加以纠正。实践证明,及时而适宜地将一般性的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班级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可以避免班级混乱,维持班级良好的秩序;相反,如果教师不注意班级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班级秩序,就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以及时间的无益消耗和问题行为的产生。

积淀制度形成传统。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健全后,就需要将好的及时积淀下来。近年来,笔者通过努力尝试、实践,好的班级制度积淀下来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由班级学生讨论并制订出《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更有约束力和可行性。依“规”治班,全员管理,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此,我给每位学生设立了岗位,从而让他们对自己一天的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分工合作,创设优秀班集体。实行天天总结,形成反馈制度。每天有值日班级日志,在每天的教学前,对一天的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改正缺点、发扬优势。写好班级日志,创办班级博客,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搭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为了及时表扬先进,引导后进,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纠正行为和思想偏差,进行有计划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每周通过班级日志收集班级情况,在每周六班会课上进行评价,推出“上周光荣榜”,把行为偏差生公布在黑板一角,使这些学生及时改正缺点,不断上进,每月由小组组长进行互评工作,由班干部认定。

四、关怀:班级精神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1.爱心,凝聚攀登的力量

班级目标包括学习、纪律、道德、班风等内容,这些目标都可以用标语的形式写出来,或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或作为学生的座右铭张贴在学生的课桌上。目标是航道上的灯塔,引领船只到达理想的彼岸。我针对班级实际,和学生一起设计和营造和谐、自主、发展的班级文化。和谐:既是班级建设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班级环境、人际关系建设的目标。作为一个班级,力求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学习生活空间,反过来,又要求学生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自主:自己作主,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自己的发展设计个性化的计划。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学会学习、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独立生活、学会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让学生首先对班级建立认同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的形成。一般来说,现在最能调动学生们情感的就是大的体育竞赛活动,让他们从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班荣我荣的情感。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激励,给予前进的力量

选好班风建设切入口。班风建设标准复杂多样,不可能全面开花,必须选好切入口,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逐一达标。选好切入口,就是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比如当本班某项活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受到学校表彰和社会赞扬时;当全班80%以上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表现被全年级师生认定为上乘时;当本班在某次活动中失败得到批评与指责,需要卧薪尝胆、重整旗鼓时;当全班学生意气风发地迎接学校运动会和他们自己的新蕾艺术节以激励奋发图强时,等等,均可作为班风建设的最佳时机。其切入口可先选一项或两项,由弱到强,进而幅射和影响其他方面。比如有的是从本班优良风尚层层展开,最终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班风;有的是因本班多数学生喜欢打乒乓球,在组织乒乓球活动中发展优良班风;有的是由于本班学生爱好绘画和书法,班主任特聘专职、兼职教师进行辅导,其中不少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的还漂洋过海展出,班主任就从这里入手确立本班的优良班风,等等。

3.认同,充当同行的伴侣

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形成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因素。它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班级文化理念;动态文化;室内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06-01

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一年来,我班学生群策群力,主动参与班级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我班的文化品味。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班级文化理念的建设

1、班名:不是一般班

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听,但我班的学生非常喜欢它。大家都认为:我们的班级不要默默无闻,毫无活力和特色。

2、班级奋斗目标

争创校优秀班集体,月目标:争取流动红旗。争创校优秀班集体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人都在为我们的目标而奋斗。学习上我们刻苦努力,中午和放晚学后很多同学都自觉留在教室学习,我们认为勤奋可以改变命运。而且,我们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即使成绩最差的学生他也在不断的努力,因为他能感觉到大家对他的期待和鼓励。所以我班每次段考,月考或期考我班的总积分总拿第一名。纪律上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两读,两操,和仪容仪表方面我们班都成立了专门的检查成员,哪个学生做得不好检查成员都会及时的提醒,在全班同学全力配合下,我班两读,两操,和仪容仪表方面都做得很好,在整个年级上被扣的分数最少。课外活动我们也积极参加。

3、班训

要站就站排头,要争就争一流!班级口号:106班非同一般齐心协力共创奇迹。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求自己做得做好。

4、班徽

我班班徽用简洁的图画表现团结进取的精神。班徽上双手托起一个地球,地球上一条条白色的条纹代表哈达,说明106班的学生要做个受人尊重的人。地球中蓝色代表海洋,海洋中的7象帆船在海中航海,双手意味106班在向知识的海洋前进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同心协力,共同进步。球体上的一团火说明106要用青春点燃心中希望之火。我们的班徽就挂在教室的正前方,每当看到班徽时,同学们会不会忘记我们要团结,只有同心协力,奇迹才会出现。

5、班规

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积极举手敢发言,尊敬师长听教导勤奋好学争分秒,贵在自觉效率高课间休息不吵闹,下课书本准备好各门功课要学好,遵守纪律最重要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很重要出操整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穿戴整洁重仪表,做到文明有礼貌值日卫生勤打扫,按时离校关门窗

有了班规的约定,每个人都按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当学生犯错时,有时让他自己去读读班规比空洞的说教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加强室内文化的建设

精心布置班级室内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班级在布置室内环境时,贴上一些赏识、文明、学习、和谐等方面的名人佳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班风。

1、教室内

①前黑板正上方张贴班徽,②两侧墙壁张贴具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③教室后黑板为板报。

2、设置文化角

(1)位于前门后的墙上设置布告栏。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班约,时间表,日课表,班干部一览表等等。

(2)在后门的墙上设置其他又特色的宣传栏,展示班级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班级的各种学习成果,增进学生对班级的了解。

(3)室内悬挂体现班级特色的名言、师生寄语,增强班级文化气息。

(4)图书角。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受益终身,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

(5)成长足迹——谁是最亮的那颗星。对班上的每个同学从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个方面每天进行评比量化分,一周一评。

(6)你追我赶。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争。

三、动态文化建设

与静态文化相对应,动态文化是指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适时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课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热爱文化学习,经常参与文化活动。

2、上好每周的班会课。完成学校的要求,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

3、让学生多参加体育、文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生态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班级文化;战略规划;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33-01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平台,随着大数据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怎么可以还执着于如何将粉笔字写好,如何完善教学内容,如何加强班级管理?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如果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再不成长就太老了。

由于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企业,所以向企业学习管理模式是必经之路。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企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现代职业类学校的班级管理也都向企业管理的变革进行靠拢。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的好坏跟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接下来谈谈本人对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点愚见。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本人认为简单一点讲就是一个班级认同的核心精神观念及其外在表现。

职业类学校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讲,少了升学压力,所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来建设班级文化,因此职业类学校的班级文化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二、什么是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

职业类学校的班级文化跟企业文化是相接近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势。同样,班级文化也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精神,职业类学校的班级文化跟班级的专业和就业方向相关联,它体现了现代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势。

因此,班级文化的形成就成为了班级管理的主心骨。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学校班级文化该如何建设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受到了冲击,班级文化也随之改革。

首先,需要全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理念,这里的全体不仅仅指学生,还包括老师和家长。因为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光靠班主任包办就行的,需要大家分工协作,就像一个公司什么事都要Ceo来敲定的话,这个公司肯定发展不起来。

接着,根据目标对班级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就是对一个班级的管理发展等进行组织框架的设计、班级制度的制定和绩效管理的考核,为了共同目标的达成确保计划的可执行性。

1、组织构架。战略规划的初期,最重要的就是针对班级的专业设计组织构架,也就是班干部的框架。以前一个班级有很多班委,学习、体育、文娱、宣传等,其实多年实践下来,有些班委基本没事做。因此根据实践,本人认为适合职业学校班级的组织架构分成四个部门:一是理事部,由常务班长和值周班长组成,负责学习督促、班级纪律等事务。二是人事部,由团三委和体育委员组成,负责所有班级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例如团组织生活,班会,运动会,艺术节技能节等。三是后勤部,由劳动委员和生活委员组成,负责卫生、住宿和班费等工作。四是常务部,由全体家长和老师组成,负责学生在校期间所有活动的反馈和监督,同时也起到了改善学生教学管理质量的作用。

2、制度建设。当有了合适的组织架构后,班级制度的制定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根据组织设计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权力,是相互独立的。部门之间又相互联系,例如:班会由值周班长主持,所以必须和人事部一起策划活动方案,而各种活动的支出必须由生活部统计做账等。因此,合理的班级制度的建立,对于班级文化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

3、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的终极目的就是实施,执行力度是否合格将会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和文化的建设,因此需要对班级的每个成员和团队进行绩效考核。这里的团队包括了家长和老师,因为对于班级的长远发展来讲,除了学生的职责之外,老师和家长的责任也很重要。所以为了激励常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给个人激励还要给团队激励,而奖励的形式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制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绩效管理的参与度,还为班级战略规划的实现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随着整个规划的制定、实施、考核、奖惩,经过每个部门的协调整改,当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时,班级文化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自觉的把自己看做班级中的一员,把班级核心精神当作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