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01

财务预警案例篇1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预警

一、会计舞弊及预警信号的定义及特征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诈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频繁发生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极大地侵害了投资者的权益,并且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保持高度谨慎态度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能够发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征兆,另外,人类固有的一些特性,比如侥幸、疏忽大意等,注定大多数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会留下蛛丝马迹。这些痕迹会在会计记录以及财务报表中体现出异常,就是所谓的预警信号。实践表明,预警信号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和粉饰的有效方法。

财务报表粉饰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企业高管层往往牵涉其中;上下串通、内外勾结等群体舞弊司空见惯;通常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幌子(手法不想受贿和挪用资产那样裸的损害公司利益);造成的损害更具破坏性。

二、会计舞弊的预警信号

(一)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

1.管理层面过分热衷的维持或提升股票价格,表现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异常变动。英国海南公司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公众面对巨大财富的憧憬,冲垮了理性防线,忽视了该预警信号。

2.管理层面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选择和变换。例如2003年宝钢股份会计估计的变更,宝钢股份仅仅通过董事会决议就进行了重大会计估计变革,并且该项变革的档期应先数高达19.06亿元,该做法就是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3.高管层面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并且对这种提高声誉的活动乐此不疲。

(二)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

主要是通过企业在处理与管理企业、注册会计师等关系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这些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1.关联交易缺乏正当的理由。

2.关联方的发生重大关联交易。如经常在会计期末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当期的收入或利润主要来源于罕见的重大关联交易等等。

3.企业的经营模式缺乏独立性。如果原材料的采购和商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企业进行的,此时就要分析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关联企业的依赖程度,从而判定这一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利润来源状况,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部分来源于关联企业,此时该信号就要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4.企业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就是典型的案例,该公司舞弊过程先后更换了安信、普华永道和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

5.企业与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关系过于密切。

(三)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

1.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原野管理舞弊案就是典型的例子,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还有著名的郑百文管理舞弊案。这些案例都证明当收入和费用比例失调的时候要引起足够重视。

2.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的基础上;缺乏正当理由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增减值调整入账。琼民源管理舞弊案就证明了该信号也是舞弊的表现之一。

3.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盈利记录。东方锅炉管理舞弊案证明该表现也可能是舞弊的信号。“东方锅炉”在上市之前,就通过调整财务报表虚增利润,上市后,又在“利润截期”问题上大做手脚,创造连续3年稳定盈利,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

三、结论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在国际上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财务报表使用者期望上市公司管理层如实地提供财务报表显然不切合实际。相反,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表粉饰动机及惯用的粉饰手段,发现报表里显现出的预警信号,避免被误导才是上策。本文便是立足于已经发生的舞弊案件,对他们在财务报表中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进行了总结,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有限,所以并没有把全部的预警信号全部总结出来,但希望提出的这些预警信号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报表里面隐藏的舞弊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J].财会通讯,2004

[2]彭进军.《财务报表粉饰:识别与防范》.会计之友,2013

[3]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财务预警案例篇2

一、财务预警理论概述

(一)财务预警概念

企业的财务预警就是指财务失败预警,是利用各种可得到的数据,如以财务报表和经营计划中的信息为依据,再利用统计和财务会计的知识通过比率分析和模型使用等方法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推断,判断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二)财务预警主要模型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目前为止,财务预警模型经历了三代的发展和演进。

第一代财务预警模型为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第二代财务预警模型分为多元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和条件概率分析模型,条件概率分析模型又分为逻辑回归模型和概率回归模型。第三代财务预警模型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第三代人工神经网络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构建,但其本身理解起来比较复杂,要求较高的硬件条件,目前适用范围还不广泛。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模型的角度。缺少自己的独创性也未依据本国的实际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对模型进行调整。这种照搬照抄的数据和模型并不能很好的预测将要发生的财务危机也不能为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从指标选取角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的财务报表编制存在很大的弹性,其中的数据并不能够完全真实的反映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由此造成了报表数据的前后不一致对纵向对比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从判断标准角度。国外与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均不相同,对不同同类型的企业判断标准也不相同,而目前在各个领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判断。

从实际操作使用方面。许多公司并未根据本公司通过财务预警模型得出的数据调整未来发展方向和财务政策,使财务数据没有得到应有的用处而被闲置。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优化的对策建议

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从模型的角度。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自财务预警模型建立应用以来,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发展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财务预警模型,中国也应该在充分利用借鉴外国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从指标选取的角度。不仅要选取财务指标还应选取非财务指标。通过案例验证,许多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比财务指标更早的预测出了企业将会面临的风险和将要遭受的危机。

从判断标准角度。判断的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阿尔曼的Z分模型为例,在2008年,许多非St的企业Z值都有所下降,这是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故在这种年份,若一个企业的Z值稍稍低于0.9,对此企业是否存在破产威胁就不能仅仅依据这一个指标下结论。

从实际操作方面。应根据财务预警制定合理科学战略目标。如果企业的战略过于激进或者投资过于分散则会对财务及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财务预警研究的案例分析

在众多财务预警模型中,我们选取Z分模型来进行案例分析。Z分模型的主要内容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各变量计算方法为:

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股东权益合计-股本)/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场价值)/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阿尔特曼教授根据美国股市的情况将Z值的判定临界点设置为2675,将这个结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应适当调低Z值,根据以前文献研究将其定为09,即若上市公司的Z值小于09并伴随着下降的趋势则公司处于较为严重的财务困境中并可能面临退市。为了举例说明这一情况,我们选取了一家已连续两年亏损的公司St云网用Z分模型分析来说明情况。

我们选取*St云网2009~2014年度的财务报表进行Z评分模型的分析。

依据各个指标所代表的意义进行分析,X1在六年内连年下降,并在2014年达到负值则说明公司的流动性不容乐观。X2体现的是企业累积的利润,而这一指标也从2009年的0.7下降到了2014年的-0.8,这与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也是相吻合的。X3在2013年就变为负值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果很差,而在2014年云网想从早已成熟的互联网视频行业分一杯羹,进行了投资却惨遭失败。X4表明了股票下跌的幅度也略大。X5显示公司可用资产获得收入的能力也在下降甚至低于1,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方面十分不利。

财务预警案例篇3

【关键词】财务预警系统

一、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模型的意义

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它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其中,财务信息是预测企业风险强弱的关键信息,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来源,就是企业的各类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公开的报告。另一类是间接信息来源,就是利用已有的报告中的数据,进一步加工计算出的指标和比率等数值。

2、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变坏。

4、保健和借鉴。通过财务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财务预警系统的结构

财务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并经检测存在造假的迹象,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警,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三、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

首先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财务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参考文献】

[1]郭小金:“捕捉财务危机早期信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经济师》,2004.7

财务预警案例篇4

(一)尽职调查概述

尽职调查(DUeDiLiGenCe):国外称为“审慎性调查”,是指投资方、债权人等主体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协商一致后,对目标企业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活动。从范围分类上讲可具体细分为企业尽职调查和财务尽职调查。笔者主要探讨尽职调查中的风险关注、分析预警问题,因而调查的侧重点为财务尽职调查。

(二)财务尽职调查的重要作用

财务尽职调查是企业价值评估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财务尽职调查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现金流,可预测企业未来前景;通过财务尽职调查能够充分揭示被调查企业的财务风险或危机。

二、财务尽职调查风险关注

风险关注是财务尽职调查过程的前端基础工作,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须尽可能地将风险关注点全面化,从而切实保障利益有关方的利益,规避其经营管理风险。

(一)目标企业基本概况

财务尽职调查须包括了解目标企业全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东、投入资本的形式、性质、主营业务等;关注目标企业本部以及所有具控制权的公司,并对关联方作适当了解;对目标企业的组织、分工及管理制度进行了解,对目标内部控制初步评价。

(二)目标企业会计政策

财务尽职调查过程中须重点关注目标企业近三年审计报告,通过评价出具审计报告的事务所实力透视企业的严谨规范程度。重点了解审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信息,关注目标企业现行会计政策,了解近三年会计政策是否具有重大变化。将目标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横向比较,了解目标公司会计政策与同行业的差异,以及关注该差异是否可能造成的影响,且尽可能将该影响进行量化。

(三)目标企业报表风险关注

(1)损益表风险关注。财务尽职调查须重点关注损益表中的销售收入及成本。例如,近3~10年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产品结构变化趋势;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对损益的影响;关键成本因素及成本结构情况;企业主要费用、费用总额、费用水平趋势。对于损益表的风险分析,除了针对每个科目重点关注与核实,还需通过财务指标的测算对目标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判断分析。

(2)资产负债表风险关注。财务尽职调查须重点关注货币资金中的可用资金和冻结资金。关注应收款项是否被高估,并对近年应收款项变化趋势及原因进行分析,尤其对应收款项的账龄、逾期账款及坏账进行分析。关注存货分类及趋势变化;关注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发出商品,分析存货的滞销、残损带来的影响。查阅最近一次盘点记录,必要时进行现场盘点。关注对控股企业验证其投资比例及应占有的权益,了解参股企业投资资料,同时了解股权投资对象的背景及可控制力。关注了解债务人基本信息、借款性质、借款条件,是否正常偿还利息,是否可以豁免或债务重组。关注应付款项,将目标企业业务趋势与应付账款的趋势进行比较,并将历年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判断趋势匹配是否合理。对于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关注,除了针对每个科目重点核实,还需通过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的测算对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质量进行分析。

(3)现金流量表风险关注。企业总体现金流量是整个财务尽职调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企业实实在在获得的“真金白银”,能真实地代表一个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血液。

(四)目标企业表外项目风险关注

财务尽职调查有别于财务审计,在核实财务数据真实客观之余,更多的是判断评估目标企业真实价值。因此,财务尽职调查还需重点关注目标企业表外项目,并对此进行风险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重点应该了解目标企业是否对外进行了资产抵押,是否进行了票据贴现,是否存在未执行完毕的合同,是否存在未决诉讼等;还应关注了解目标企业的征信记录,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大小、票据保证金比例等。通过对目标企业表外项目的了解和关注,对与目标企业合作是否存在风险点作出合理的判断与评估。

三、财务尽职调查分析预警

分析预警是财务尽职调查的后端核心内容,财务尽职调查过程中,通过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能够为利益有关方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和支撑。

(一)分析预警基本方法

财务尽职调查分析预警的方法一般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方法、一般的计量分析、业务分析法和方案评价法。总体思路都是基于尽职调查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资料和数据,通过财务指标测算,计量分析测算判断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规范性;通过业务分析法、方案评价法判断与目标企业合作的发展前景与未来价值。

(二)分析预警基本思路

(1)目标企业财务指标分析预警。财务指标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将大量的报表数据经过加工,使其转换为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判断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水平。1)偿债能力分析预警。流动、速冻比率根据企业特点,结合资产结构,采用趋势分析法,流动比率一般为2,速动比率一般为1。已获利息倍数,以最近几年的最低指标为依据确定,采用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接近1或小于1预警。2)营运能力分析预警。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结合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判断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发生大幅度变化时,应当预警。3)盈利能力分析预警。正向预警指标如,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该类指标越大越有利,当该类指标大幅度下降或接近0时,应当预警。负向预警指标如销售成本率、费用率、销售税金比率等。该类指标越小越有利,当该类指标大幅度提高、达到或接近企业最大承受能力时,应当预警。4)现金流量分析预警。净收益营运指数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关系,当该指标大幅度或持续下降时,证明企业收益质量存在危险,应预警。

(2)目标企业表外财务特征分析预警。财务尽职调查风险预警指标不仅仅局限于表内财务指标数据,还需要从表外财务特征出发进行分析预警。目标企业表外财务特征预警主要表现在:财务预测持续不准确、公司大规模收购扩张、外界对本企业评级下调、目标企业到处筹措资金、财务报告不能按期报出、财务真实数据无法取得或数据不准确,缺乏可比性

财务预警案例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指标管理

国家的政策在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医院的管理制度也紧跟着发生变化,相应的改革措施也在不断的推进,财务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为此,其中的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医院作为一个非盈利的企业,不能进行负债经营和赤字预算,为此,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和经验,对医院财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同行中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一、医院财务的风险成因

医院作为一家非盈利的单位,本着自负盈亏,收支平衡的标准,在财务活动的范围内争取将各种难以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风险控制因素降到最低,降低医院的整体财政亏损,作为一个单位,医院的财政风险有几个重要的分支,主要包括筹资方面的风险,投资方面的风险,资金回收方面的风险以及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等。

医院财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其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个经济命脉,如果处理的不好直接导致医院的资金链断层,甚至更严重,为此,对于医院财务的风险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他的几个原因,具体如下:

(一)医院的内部因素

第一,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这种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警觉性,对于其中的财务决策失误不能很好的对待和认识。

第二,医院的内部监控机制不够完善,对于财务科室内部存在的漏洞和偏差不够注意。

第三,财务科室的风险管理没有合适的解决策略和方案。

(二)医院的外部因素

地方政策的管理和策略分析,医院作为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和变化,由此引起的政策风险不可估量;医院财务科室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在不正当的时机采用了不合适的筹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结果,使得医院的支付费用严重的高于社会的资本投入,得不偿失;国家推行技术改进,但是医院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意识,导致技术革新存在着风险;另一方面,是医院跟供应方之间造成信用风险投资,导致医院财务出现赤字等问题,极大的影响着医院的整个资金链。

二、医院财务科室的风险预防措施

(一)提高医院领导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的决策分析

医院的领导,不仅仅要提高医院治疗工作的管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自己也要涉入其中,将财务的报表,近期的财务状况了解清楚,将财务的风险降到最低,支持并督促医院财务的各级人员照章半数,保证医院的资金预算更加的合理,科学,资金链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二)医院财务资金管理水平要到位,强化资金管理准则

医院的财政管理好多时候都是财务主任决定,但是财务主任的事情比较繁杂,好多时候其中的细节或者某些环节不是很注重,这样的话,就容易出现资金管理水平不到位,极大的导致整个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财务科室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准则要明确,优胜略太,进行综合的管理和完善,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资金的成本和预算。

(三)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的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医院的成本预算要严格把握,尤其是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对其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层层把关,对于其中的存货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四)优化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

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发展和前进,尤其对于财务的发展,更是如此,适当的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其充电,会不断的提高其人员管理的整体素质,对于未来医院整体制度的管理建设具有很好的效果,财务人员的营私舞弊的作风会降低,财务报表也会更加的透明,财务风险会更低。

三、构建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医院的财务科室,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的提高和增强医院的管理,尤其是外来因素的干扰,不要一味的跟风,对于经济活动中那种潜在的风险系数和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对于医院的财务报表,预算指标系数以及其他的财务资料为主导依据,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比例系统的综合分析,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其中的风险系数。

医院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中,应该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具体的参考系数,加以管理和控制,同时,医院财务科室需要根据当前市场的行情和竞争力,对市场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加以改善,优化整个医院的现金流量。

医院财务的预警信息主要来源是医院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资料。资产负债表,资金变动情况统计表,现金流量表等,其中的相应技术指标包括:获利能力预警指标,偿还能力预警指标以及医院的整体发展能力的指标。医院负债经营预警指标体系,是决定和衡量财务风险水平的最高端的风险评估方法,其指标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泛,主要包括:获利能力,运营模式,未来的发展潜力,资产收益效果,收支余额,流动比率,资金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增长速率等等。

四、医院财务的风险管理策略

医院财务的管理,其目的主要是对财务内部出现的问题和隐患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综合衡量与分析财务的风险,最终将财务的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医院的财务正常运作。

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点:

1.提高财务管理风险认识。

2.转移财务风险系数。

3.根据医院财务的弊端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的财务工作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精明,对财务的细节非常了解的人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综合效力和发展。目前,医院对于接踵而至的医疗市场竞争力和大量的财务风险,医院财务的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的把握好和意识到医院内外存在的风险系数,对其加以处理和解决,密切关注和把握资金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构建合理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尽最大努力优化资本结构,将筹资成本降到最低,缩短资金的运转周期,保证医院财务工作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2]韩于羹.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1989.

[3]张鸣,张艳.财务困境预测的实证研究与评述[J].财经研究,2001(12).

财务预警案例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084-02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是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以企业的战略计划、财务数据、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有理论研究成果,将财务预警的指标和模型信息化,分析企业发生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原因并将其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和控制依据,实现计算机预警的分析系统。

一、eRp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eRp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但是在eRp的实施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近年来,很多的大企业、大财团一夜之间倒闭,严酷的现实再一次警示我们,财务风险无时无处不在,认识风险,进而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我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的最好方法。因为无论企业的条件多优越,所做的准备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是存在,财务风险更是不可避免。

因此,在eRp系统下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其日常财务运行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尽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危机,可避免或减少对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利影响。

二、eRp环境下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

防范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测与控制。因此在eRp环境下,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包括财务风险识别体系、财务风险监测体系以及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三个大的体系。

1.财务风险识别体系的构建。财务风险识别体系,主要是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基本数据信息,从定性的角度具体识别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确定警源。而这些风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带来的不利后果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即警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识别财务风险的根源,通过eRp系统的实施,进一步识别风险因素,关注一些关键因素的变动,平衡各种关系,从而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识别出来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各种非财务警兆进行定性评价并输出评价结果。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状况,选择财务风险的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的警兆显示体系,按照专家经验和企业实践对上述各项警兆进行评定,输出各定性警兆的详细情况及总体情况。

2.财务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财务风险监测体系主要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及现有研究成果与方法体系,通过企业财务指标的系统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测度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第一步的风险识别,应确定一批本企业特殊的、关键的风险控制指标,将这些指标与企业设定的指标警限值实时进行监控,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预警信号图。这样可以比较直观、及时地看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指标超出警限值,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行控制。财务风险监测体系主要是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因此,要求企业定期上报真实财务数据,并对企业上报的财务数据进行即时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则需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控制。

3.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要是建立一个预警信息系统排警对策数据库,一旦发出风险预警,则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自动采用相应对策。eRp系统是个动态的实时管理系统,因此预警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可以使预警人员在日常预警过程中对一些难以细化、没有标准的排警对策或者标准模糊的预警个案,实施模糊对待或者提交决策人员处理,同时对处理结果作为经验知识自动形成系统知识库的部分,以便日后处理相同或相似案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设计可以加入专家方案和预警案例,以使其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排警对策。

三、eRp环境下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能够发现并及时解决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实现动态调控,应付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但在构建该预警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键是要有配套的预警信息数据库。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无论是最初的信息收集,还是在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控制的过程中,都要用到预警信息数据库。对于收集到的信息,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信息库,用于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在进行风险监测时,要计算一定的指标数据并作对比,同时还要运用一定的模型进行测定,这些也要建立相关的指标数据库和模型数据库;最后在进行控制时,排警数据库的建立也是必然。没有了这些预警信息数据库,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就不现实,因此,在构建时一定要有一整套相配套的预警信息数据库。

2.灵活应用适时监测和跟踪监测。在财务风险监测过程中,主要是做到适时监测和跟踪监测。在eRp环境下,数据的动态处理非常重要,因此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适时监视,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采取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则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一些财务决策可能一时没有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却是公司以后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因此,这种长期的跟踪监控更加重要。

3.注意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在eRp环境下,企业通过参与供应链协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增强抵御产品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但同时也要面对供应链自身带来的威胁,供应链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供应链的风险传递效应及供应链的竞争本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需要管理的重要外部风险。

4.强调财务预警权的集中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明确。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权管理。但经营越是放权,就越需要财务预警权的高度集中,使管理层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企业整体的运作情况,既而做出最优决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企业管理制度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相适应,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预警系统发挥最大作用。

在eRp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其最终价值的体现还在于该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决策者及其利益相关者那里,并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eRp环境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在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快速调整供应链及营销策略,使企业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在同类企业中更具竞争力。

参与文献:

[1]冷炎,高丽丽,张庆华.eRp环境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2]牟会珍.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6).

财务预警案例篇7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内在属性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取代传统商务的最好注解。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估计:未来5年,美国商品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完成的份额将由2006年的35%一跃上升到70%左右;我国的情况与此类似,将由2006年的不到10%左右迅速上升到40%左右。在未来的10年,这一趋势将不断被刷新。可以预见,企业未来的商务模式非电子商务莫属。

但是,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为每一个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夹裹着种类繁多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表现最明显、后果最严重、最难掌控的风险之一。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企业除了抓住电子商务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有另一项工作,那就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功能完善的电子商务财务预警系统,这是电子商务能否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传统商务模式下财务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一)预警功能单一

传统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过滤筛选,找出反映企业财务健壮性、盈利性或成长性的指标,与事先设定的标准比较,以便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从理论上讲,上述思路在传统商务模式下是站得住脚的,有时可以起到风险警示和预报的作用。但在现代信息技术大量参与的电子商务环境下,这种预警思路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例如该类预警系统仅仅把几个指标的比较归为预警的全部功能,没有很好地在警前演化过程、警中表现方式、警后应对机制上做到三位一体、综合治理而日益显现出“有警不报、报而不准”的不适应性。

(二)预警机制僵化

预警机制是预警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保证。从财务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到警示信息的生成和提示应有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实现流程,共同组成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预警机制。在传统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制约,在财务信息的传递、处理和警示信息的生成方面,组织性和协调性不强,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常常不一致,导致财务预警和业务预警无法协同和共享。

(三)忽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整合

财务信息是企业管理信息的综合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危机、管理漏洞、发展隐患等危险信号首先表现在日常经营、投资行为、管理活动等诸多环节,然后通过企业的信息传导机制反映到财务预警系统中,这就是所谓的先有业务预警、后有财务预警的连贯逻辑。但是,传统商务模式下的财务预警系统往往“自成体系”,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aiS)一个子系统,仅仅利用会计信息而较少利用其他管理信息,这种脱离业务信息而发出的财务预警信号往往不够准确,其时效性也差,也很难捕捉到电子商务模式下瞬息万变的风险踪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后台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该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信息、销售信息、资金信息和商品信息等进行资源共享和功能集成,这为财务预警系统的数据采集拓宽了渠道,同时为预警功能的集成化发挥提供了可能。

(四)预警信号的可反应性不强

可反应性也叫可反馈性,是指对发生偏离信号的调整机制与矫正手段的综合实现。传统商务模式下具有单一提示功能的预警系统所发出的信号,因缺少危机动因信息、规避措施信息、决策支持信息而显得信息量不足,会使企业虽发现危机但束手无策,错失调整财务政策、经营策略以挽救企业的最佳时机。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财务预警系统的特征要求

上述分析表明,打破传统局限,挖掘预警新功能,建立全新的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财务预警系统是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新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思路。

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是依据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采集企业财务数据、经营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利用数学、统计等方法,结合相应的预警模型,对企业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财务异常、经营危机、物流隐患、结算风险、信息安全、投资偏差等风险信号做出尽可能及时的预报和警示,并给出规避或应对参考方案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与传统商务模式下的预警系统相比较,基于电子商务运行环境的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预警信息更加准确

传统企业建立起来的财务预警系统常会有这样的尴尬: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整理得到的财务数据、指标信息并没有得到真正应用,大量数据和信息被束之高阁,对企业日常经营的预警功能微乎其微,更谈不上对经营形势和发展前景的严密监控、准确诊断和及时排险等功能。

而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却有较强的预警准确性。原因如下:一方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经营环节被充分地编码并信息化,这些海量信息存储在庞大的后台系统中,这有助于提高预警系统所采集信息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所采集信息既包括会计数据(含财务信息)、业务数据,又包括对预警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其他信息,如经营规模、市场状态、结算、外汇、网络安全等微观层面的信息,同时也包括行业平均水平、企业发展阶段、国家扶持政策等宏观信息。另一方面,系统采用的预测和监控手段比较先进,包括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和模型的综合应用。因此,输出的预警信息更加客观、可靠,准确性更强。

(二)警示功能多样化

电子商务财务预警信息系统较传统预警系统有丰富的警示功能和手段,主要可分为警源监控功能、防警提示功能和排警支持功能三大模块。警源监控功能主要是指对覆盖整个企业经营业务层面的所有部位和环节设置监控点、确立预警临界、制定监控频率和警示信号传导路径。防警提示功能是指警源监控功能将日常监视到的异常信息传导过来,由该功能模块处理、分析,过滤掉失真和干扰信号、排除假警,最后将成熟和可核查且具有较强反应性的警示信息输出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发现问题,预示风险,但其本身不能化解风险,也就是说预警功能到此为止。但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和通信优势在企业应对危机的决策安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就是系统的排警支持功能,该功能通过对警示信号类型和性质的分析,结合企业经营性质、行业特点和成长周期等因素,提出应对危机的被选方案,供企业决策层参考,以便及时对企业的财务政策、战略走向等做出调整和修正,利用系统的反馈功能,做出可行的最终决策。

(三)财务业务预警协同化

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等信息的综合反映,业务上的不良预兆往往会在财务上先行得到反映,业务恶化的先期信号可以通过财务预警系统分布在各个经营环节上的监控点进行实时捕捉,因此,有效的财务预警必须有赖于有效的业务预警协同机制。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应能够实现财务预警与业务预警的协调和一致,高度重视业务上的不良征兆,在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前或事中介入,及时发现财务上和业务上的风险先兆。

(四)多元预警功能集成化

财务预警信息系统是企业理财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其信息来源和更新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同步格局,是一种多元预警的风险管理思路。这就要求预警功能和会计功能、财务功能、管理功能要实现信息共享、应用集成,避免预警系统“自成体系”,财务、业务“两张皮”,难以达到信息共享、功能互动的效果。而且集成化思路也体现了控制风险的系统思想,企业在控制化、解现时存在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和问题,应采取系统思想分步实施,综合治理。

(五)预警防控智能化

现代预警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日常预警过程中对一些难以量化、没有标准临界值或者指标标准模糊的预警个案,实施模糊对待或者提交决策人员处理,同时对处理结果作为经验知识自动形成系统知识库的一部分,以便日后遇到相同或相似案例后依据经验作出初步反应。预警防控智能化的预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预警信息库、预测模型库、预警指标库、预警标准库、预警对策库等。

1.预警信息库是原始警源信息向警示信息转换的结果,该数据库的来源包括交易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执行信息系统(eiS)、财务信息系统(FiS)等系统的输出信息。预警信息库是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对该库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与更新非常关键。

2.预测模型和方法库。预测模型包括:单变量模型、爱德华・阿尔曼的Z计分模型、日本开发银行的“利用经营指标进行企业风险评价的新尝试”、台湾的多元线型函数;预测方法包括:趋势预测、相关预测、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对偶发事件进行预测。

3.预警指标库。预警指标库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不同的预警指标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重点预警指标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真正、全面地反映企业所面临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的真实现状。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预警信息系统的关键核心之一。

4.预警标准库。预警标准是判别和评价财务风险、决定是否发出预警提示的临界标准。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定量预警标准、定性预警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标准、误警与漏警筛查标准。

5.预警对策库。预警对策库是事先准备好的在各种风险条件下的应急对策集合,预警信息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自动地采取相应的对策。预警对策库中的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预警系统警报发出时,企业可按照预控对策系统的提示,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去寻求更实用的、有效的实施方案。

三、重构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几点建议

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的人机系统,它紧贴电子商务的环境特征,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为企业理财和经营决策服务。构建预警信息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或会计信息系统(aiS)是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数据来源,没有与这些系统的数据接口和共享机制,预警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就不充分,预警系统不灵敏,功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企业应首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aiS)或者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之后才是财务预警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转。

(二)在重视方法、模型等定量方法的同时加强定性方法的使用

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和信息管理新技术的广泛使用,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达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对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三)重构预警信息系统与再造预警流程结合起来

现代财务预警信息系统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预警系统放到计算机上去执行,而是对传统系统的重新审视和流程再造,是对从警源监控、警情播报到辅助排警等一系列功能环节的整合和重构,是变传统预警的会计附属功能为独立执行预警、排警功能的管理子系统的质的飞跃。

财务预警案例篇8

向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历程在健康发展的内控体系环境下,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稳健增长,多年入选《财富》杂志评选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及世界品牌实验室评选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蝉联厦门年度最佳雇主称号。

二、案例分析与研究

从实践层面看,上文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厦门国贸在构建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历程,而从理论层面研究,笔者认为成功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持续梳理和完善

从上文可以看出,业务流程的梳理贯穿了三个发展阶段。公司坚持以我为主,借助外力的原则,通过人员访谈、专题研讨、沟通反馈、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归纳与总结,对业务进行诊断。流程诊断的步骤包括对现有流程进行调研、识别风险点和风险程度、描绘业务流程图、分析流程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完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内控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持续不断地对流程进行完善。

(二)以风险指标为预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所谓风险预警系统实际上是向各业务板块收集汇总相关的数据信息,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并评价各种风险指标偏离预警线的程度,向公司领导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对策的系统。厦门国贸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成立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领导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为各事业部业务骨干,负责研究公司的宏观环境和系统性风险,设计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和控制架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并在各业务板块设立联络人,负责在重大风险事项发生时第一时间通报工作小组成员,于日常经营中定期跟进,形成月报制度。其次,构建风险指标体系,提炼各项指标,设置预警区间。在设计风险指标时,着重于关键风险控制点,每个业务领域大概提炼5至7个风险指标。风险指标和预警区间均是工作小组在与业务一线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后,根据宏观环境、公司战略目标和实际业务情况进行设计的。并且风险指标和预警值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经营情况及时调整。最后,由工作小组成员于每月初将风险信息汇总上报风控委员会,报告内容包括监控风险指标是否超过预警值、相应的对策建议,并要求相关部门限期改善。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信息与沟通的质量

在eRp上线前,公司的贸易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是独立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不对称。而eRp系统上线后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减少决策风险。公司还在eRp项目二期开发了Bw(Businessinformation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以下简称Bw)分析系统和管理驾驶舱分析系统。Bw分析系统能够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业务处理连接起来,有利于对获利能力、资源占用、业务控制、费用检查等进行分析。而管理驾驶舱则构建公司特有的指标管理体系,其关键指标可从“汇总到明细”、“当前到历史”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和预测分析,并形象地通过各种图表及类似驾驶舱的仪表盘,将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各层级用户提供决策依据。这两个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加强对eRp系统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管理,有助于风险防范。例如图5就是管理驾驶舱系统中,利用图表直观展现付款未到货情况,提示逾期款项的金额和账龄,从而促进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款项管理,减少坏账风险。

(四)以实现全员控制为目标,形成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除了公司高层领导不断向员工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外,各层管理部门均通过自身工作不断向基层员工传达风险管理的理念。例如,风险管理部对业务部门的日常风险进行管理,对于逾期或保证金不足的合同,第一时间向业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督促业务人员及时催款、催货;经常开展风险警示会,以案例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又如,内控与审计部将日常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结合,实现内部控制工作常态化;注重事前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协助和辅导各业务板块制定流程规范和编写内控手册,组织各业务部门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工作;根据问责制度,在风险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审计,追查责任人和事件原因。公司还设立一些跨部门合作小组,例如上文提到的风险预警系统工作小组,还有制度梳理工作小组、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小组等。此外,公司在各业务板块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内控专员,对一些关键风险点进行把关。

三、结束语

财务预警案例篇9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涌现出来。这些企业充分发挥其人、财、物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但集团企业的管理并不是个别企业管理的简单相加,它需要企业集团在最高领导层的统一控制下,协同作战。集团企业的财务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各下属公司内部对自身财务的管理和控制;其二是集团企业总部对各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集团企业对财务的有效控制,以及如何化解财务危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集团企业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治理学、风险治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治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治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治理过程体系。

二、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集团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治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集团企业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的,从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出发,为我国集团企业提供一种危机预警治理新模式。

从实践上看,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治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治理,以提高集团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1.确定财务危机的等级

第一级,高度危险。企业已经陷入财务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补救;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其次,寻求过度时期的资产支援。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吸取教训,制定重整方案。

第二级,中度危险。此时企业显露出部分风险,这些风险开始对企业产生影响并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高度风险并使企业经营无法继续。面对中度危险,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其次,寻求过度时期的资产支援。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度难关;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吸取教训,制定重整方案。

第三级,低度风险。此时财务危机刚刚开始发作,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指标中,个别指标开始恶化。影响财务危机分析的一般有两个因素: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临界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应该实施应急的计划。这一阶段的预警分析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诊断机制。面对财务层面的危机信号,应探寻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真实根源。

第四级,警惕状态。此时风险不大,个别指标出现一些波动,有不安全的苗头。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关注这一状况,分析原因,考虑是否采取措施,制止这一状况的继续。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要做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为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这自然要求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地配备信息专业人员及软、硬件设备,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预警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多元逻辑(Logistic)模型

多元逻辑模型的目标是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据此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这一模型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Logistic模型假设了企业破产的概率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并假设Ln[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1-p)]=a+bx,推导可以得出p=exp(a+bx)/[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判别方法是首先根据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确定企业破产的Z值,然后推导出企业破产的条件概率。如果p值大于0.5,表明企业破产的概率比较大,可判定企业即将破产:如果p值低于0.5,表明企业财务正常的概率较大,可判定企业财务正常。Logistic模型的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3.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比率诊断表,该表是对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预先设置判断标准,然后计算这些财务比率的实际值,并将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以此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判定的方法。通过选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三大类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诊断:

运用财务比率诊断将企业实际指标与标准指标的比较,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诊断。该方法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辅助预警――非财务因素

对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除了使用财务指标外,还可以辅助使用一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这些非财务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弥补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缺陷和不足。财务预警分析中常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即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大小进行预警分析。具体说来,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较健全,而且执行比较到位,则单位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否则,财务风险较大。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投资审批程序的健全性及其落实情况;(2)岗位分离和制约制度执行情况;(3)财务分析是否及时专人报告;(4)项目责任制执行得好坏;(5)财务监督制度十分健全,执行情况如何。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公司理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5

[3]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治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樊行健:财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5]陈慧: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

财务预警案例篇10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具有以下作用:

(一)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二)预测性

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这样。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其原因。以便早日寻求解决对策。

(三)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和客户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问题。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企业的如筹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收付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事项进行评估。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以清楚了解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改变、环境发展前景等。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以了解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社会认可程度、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群在销售中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并对员工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如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重要经营指标不正常的增减变动,以了解这些事项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

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外生来源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例如,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引起整个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企业被迫作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金融企业巨额亏损乃至破产。内生来源是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例如,新产品开发不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盈利能力下降。此时研发新产品失败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来源。

(二)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预警信号。

1 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和构建评估指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尽量全面地选择各级各类指标,以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2)简洁性。选择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指标尽可能少,但信息量尽可能大,把全面性和简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评估时的多重共线或序列相关。(3)系统性。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因此,应使指标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指标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4)科学性,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指标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原则,选择含义准确、深刻且便于理解、计算及分析的指标,以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企业危机的本质和规律。

2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破产案证明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而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存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的核心应是建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这类指标更能反映出本质问题。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企业预警的主要指标。

利用现金流量表预示警情通常有四种方法,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机结合。对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及其中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如下: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指标。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指标主要衡量本年度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和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付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于偿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企业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是最安全的,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即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虽然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必要时都可以偿债,但它们都不属于经常性现金流量。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

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更明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支出的能力,更全面地衡量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企业除了考核以上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建立。(1)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预警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1)对预警活动深入分析,选择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立预警模型的结构,建立理论模型;2)收集样本数据,在选择时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根据选用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4)为了确定模型能否起到预警的作用,在最后一步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第一步。

(2)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是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X5

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

4 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财务风险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其中,早期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作。应急处理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发作期,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财务危机已经恶化,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做好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要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积极寻找抵押和担保贷款,万不得已时,实施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