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29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1

[关键词]红色旅游管理文化产业

“红色”作为单纯的颜色时,有流血、危险的象征性,兼具警示的作用,但在中国的本土环境下,往往象征着革命或政治觉悟。而当红色与旅游相结合时,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发生碰撞,产生出不一样的反响。红色旅游就是“红色”与旅游碰触的结果,并在“红色”与旅游文化彼此融合、相互切磋下一步步得到发展,他们的结合也将展现出一条不同于一般旅游文化产品的精彩历程。

一、红色旅游的提出及其主要内涵

“红色旅游”走的是一条实践先于理论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并没有“红色旅游”一词,对于革命圣地、纪念地也都称之为某某故居、某某纪念馆等,其活动最早起源于期间,主要是红卫兵刮起的瞻仰革命圣地热潮①。早期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人民对于革命先烈的“偶像”情结,怀着祟敬和感念的心情来参观革命圣地;二是革命圣地对于革命先烈的纪念,让中国人民铭记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②;三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做出传扬和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认为革命纪念地的功能不仅能够悦目,而且可以悦志③,从革命历史中接受经验,从烈士事迹中获得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人民最大的积极性④。一系列的发展优势促使“红色旅游”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红色旅游”的火爆局面,单单就韶山作为一代伟人故里,在前13年就接待国内游客67万人次;1980年以来,更是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猛增⑤;各种“红色旅游”专线也层出不穷,武夷山开辟了一条党史文化旅游专线⑥,湖南开辟“长沙-韶山-花明楼”经典红色线路;投资商的投资热情高涨,“热”也曾几度出现,再加上一些像是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出现,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红色旅游”的内涵几经拓展,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景点从事业接待型转向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经营,最终转变成现在的由政府投资的事业型单位,向大众免费开发的局面;二是红色旅游定义的资源时间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扩展到鸦片战争之后所有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这一拓展不仅是时间长度的简单延伸,更是红色资源主体的变化;三是红色旅游再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前进,而是与其他旅游文化产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红色旅游概念的讨论及其变化

红色旅游效益吸引着众多学者、经营商投入红色旅游研究中,致使红色旅游研究越发深入,概念认识更加透彻,并实现了几次阶段性的跨越。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⑧,其发展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因此,在对红色旅游概念进行界定时,主要以红色资源为根据。通过梳理总结以往关于红色旅游的定义,笔者采用四阶段分法,将红色旅游概念变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9-1999年)

虽然这一时期研究依然停留在历史文化游或是文物古迹游方面,理论上并没有真正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萌芽期。

(二)探索阶段(1999-2004年)

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这种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革命遗址为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开始将“红色”与“旅游”相结合,在1999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这一概念,并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红色旅游才开始真正进入学术研究。对红色旅游内涵的认识大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革命遗址、遗迹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资源的旅游活动,这种红色旅游的定义主要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类型,指出红色旅游是一种以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纪念物,主要是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进行区分;二是旅游目的是接受革命熏陶、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观点既强调了旅游资源类型,又提出了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对精神上的熏陶,对思想上的教育。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4-2011年)

红色旅游自提出以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红色旅游进行定义,最有权威的是2004年12月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界定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段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革命圣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吸引物,以放松身心、接受学习和教育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⑧。

(四)新型实验阶段(2011-至今)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界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为了使红色旅游以更完整的持续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及旅游学界对拓展红色旅游内涵、延伸红色旅游范围的呼吁,2011年3月在《2011-2015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红色旅游拓展为包括鸦片战争以来,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各个时期留下来的爱国主义纪念地、纪念物及其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学习、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而这一定义也扩大了红色旅游的时间范围,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道路。《纲要》同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红色旅游发展走入新型实验阶段。

三、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模式的讨论及其变化

自红色旅游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发展中,都展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建国以来,红色旅游就以其独特的政治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一度引起红色旅游地的火爆局面,也正因为红色旅游的兴旺,诱发各种经济上的需求和矛盾,但始终不能忽视的是红色旅游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色彩,以致激发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至今,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模式已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

(一)政治接待型(1949-1978年)

建国后,红色旅游概念虽没有完全提出,但却又处处透露出红色旅游的萌芽。这一时期,在党中央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和恢复国民经济、人民出于瞻仰、参观和学习的推动下,革命圣地、纪念地的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利用:1953年有下达了“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明确提出对革命文物进行征集、保护和展览;国务院也在1961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相应地,学术界对于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研究首先表现在修缮复原方面,认为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文件和依靠当年工作的同志的帮忙,征集原有遗物,按照当时的历史原状,恢复历史原貌。在实践发展中,这一时期的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接待工作是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事业型接待机构来完成,并没有植入经营的理念,经费由政府主管,主要负责旅游接待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也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接待工作;1964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在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旅游局,隶属各级政府的外事部门,负责各地的旅游接待;各地方政府通过对当地文物、遗址进行修缮、维护,并将其作为政治性接待的重要场所;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秉着对革命史实的兴趣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或者是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干部等。

(二)市场经营型(1978-200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红色旅游景区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实现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而在学术界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一些学者通过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提出要加快由政治接待型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因此,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总之,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引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

市场经营是有一定原因的,随着红色旅游潜在经济效益的挖掘,市场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各红色旅游景区在长期政府投资的不计经济效益的发展情况下,初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明显的市场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红色旅游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与其他旅游形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明显落于弱势,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学术界开始探讨红色旅游在市场运行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红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红色旅游地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积极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开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中都表明,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人文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革命遗志,纪念物等,还包括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因此,笔者认为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在资源上是有一定的重叠性的,对于这种红色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红色旅游,但称其为文化旅游也不为过⑩。再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资源强调的是动植物或地貌等主要景观的原生态,所以在进行参观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时,似乎也可以归类于生态旅游,只是旅游的落脚点有所不同,红色旅游体现的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扬,而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思维方式的表现,在进行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

而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形式,就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在市场化的运作条件下,这种需要更是展露无遗。第一,红色旅游资源是由革命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纪念遗迹、遗址等组成,而我国的革命战争遍及全中国,并且由于各种游击战、革命力量转移等战略的运用,一件革命遗迹往往遍布几个省市,例如长征就路经11个省份,因此,一个地方难以完整的展示整件革命事迹,这往往需要各个省市的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的诠释出来;第二,当所有的省市都处于政治接待阶段时,因为没有经济利益上的问题,所以各自接待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矛盾比较少。但是随着红色旅游市场化的运作,各省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各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将自己的获利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上,彼此之间的隔阂越加增大,长此以往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为了获得双赢,各省市间必须相互携手合作,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第三,市场化的引入,经营目的也随着转变,经营者希望通过投资获取利益,相邻省市之间由于红色资源比较相似能够抱成团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可以达到客源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互通,节省成本,获得利润。

(三)政府事业型(2008-至今)

2008年,在江西等省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区带来的巨大效益和学术界强烈的呼吁下,、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开始了中国红色旅游重新探讨事业型管理体制模式的道路。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不应该剥夺低收入者的权利,成为富人的专利,因此由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事业性经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两层含义,一是政府通过财政对红色旅游统筹全局的作用,二是红色旅游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发展。根据红色旅游景点涨价现状、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公共产品属性,认为红色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不应由公民来支付,应逐步实现对公众的免费开放。

四、红色旅游相关效应的讨论及其变化

伴随着红色旅游内涵的不断拓展,管理体制模式质的飞跃是相关效益的巨大变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从产生以来,它就不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红色旅游发展历程中,根据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红色旅游所追求的相关效益也随着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政治效益逐步演化为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效益并举,红色旅游充分彰显了自身的教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放活,进一步促进了红色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旅游演艺类产品在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纷纷涌现。延安、井冈山、韶山相继推出精彩的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井冈山》、《中国出了个》,将革命文化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开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局面。

以《中国出了个》为例,该实景演出由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引入合作企业打造,在结构上分为序加六个篇章加尾声共八部分。整个故事以重回韶山、走出韶山救亡启蒙、领导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事件为素材和线索,通过有机的整合和编排,反映主席在抗日救亡和建设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重要理论主张,展现他智勇双全定乾坤的伟人风范。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将山水实景、多媒体以及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以歌、舞、戏剧、杂技、水火特效等多种元素来展现,让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身临其境,甚至与表演互动。自2014年4月15日推出后,观众好评如潮,截止目前已演出近50场,接待观众数万人,成为了韶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也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的鲜活教材。

五、小结

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专项旅游产品,其发展道路必然不能按照一般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正因此红色旅游产品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注定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发展的实践中慢慢摸索着前进,红色旅游正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点点吸取经验获得发展。如今,红色旅游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社会各界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红色旅游已经走出固定思维的禁锢,在资源确定上更加精准,所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都可以称之为红色资源;在管理上更加关注本性,体现红色旅游的公共属性,逐步取消门票,实现事业型管理;在效益上更加注重全局,坚持以综合效益为主。在实践中,红色旅游已经成功形成了与其他旅游产品相互融合、跨区域相互协作、支撑整个旅游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注释:

①冉燕.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四川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②王冶秋.谈几点体会和几点意见-在全国省级地志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馆长会议上的发言[J].文物,1959,(1):10-12.

③郭康.革命纪念地转换旅游机制的研究―兼谈西柏坡革命纪念地旅游开发[J].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1994:81-86.

④伍木.办好更多的革命纪念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J].文物参考资料,1957,(5):9-10.

⑤卢道湖.韶山革命纪念地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刍议[J].经济地理,1988,(2):134-138.

⑥吴仁美.长汀县武夷山市开辟党史旅游专线[J].福建党史月刊,1992,(8):43.

⑦齐冬香.“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⑧雷召海.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5):101-105.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2

红色旅游促进和我国对红色文化的传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红色非物质遗产进行保护的行为,是国家大力倡议和支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也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红色旅游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组织作用,是红色旅游活动的维护者和组织者。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对既定的人力资源采取学习、教育、培训、管理的手段,进而实现对其的利用、塑造目的的过程。开发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是开展红色旅游的前提条件。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本篇文章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基本概述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概念。

笔者对各个研究学家所给出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红色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就是指对红色旅游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播的,并能够提供红色旅游发展所需要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类的总和。相关的研究学者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分为三类:核心人员,科研教育人员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不同于我们平常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当前所涉及到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在宏观上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通过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发展等途径和培训、教育、就业与使用、学习、规划与配置等手段,对其所具有的潜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发,比如说对人力资源的智力、体力、应急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行开发,来实现人力资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并达到对人力资源进行发掘和利用的目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比,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倾向于长线回报的投资。除此之外,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该按照红色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进行,以实现红色旅游行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红色旅游行业在传统旅游行业的基础上,又添加了政治性、文化性等特征,比普通的旅游行业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为了更全面的体现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更好的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参考旅游行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划分为现实和潜在两大类,具体划分的化可以分为五种:核心型人力资源、支撑型人力资源、依托型人力资源、支持型人力资源以及后备型人力资源。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特征。红色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不仅应该具备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的各种特征,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1群众性。

红色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红色旅游资源就在我们身边,革命与建设正在进行中。红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建在的革命前辈以及一些革命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国家对红色文化的倡导以及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开发条件,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群众基础。

2.2政治性。

红色旅游是红色工程的一部分,属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的一部分,是为了响应国家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策略而开展的,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在这一工程开展的过程中,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承担了推动者、组织者、建设者和维护者的作用,还起到了红色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政治特征要求在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思想教育,建立与之匹配的道德情怀。

2.3较强的知识性。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不仅要具有普通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管理、营销等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熟练的掌握红色地区的革命历史、建设历程、革命事迹等,并对革命精神具有一定高度的领悟。实际环境中,应该将这些知识点作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手段使其丰富化,并具有一定的渲染色彩,来感染参观红色文化的人们,促进其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领悟。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与其他行业的人力资源相比,需要强的知识性和技术性才能够完成任务。

2.4高度的兼容性。

中国在长达数十年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培养了不同专业,拥有不同技术的具有多样性的人才队伍。在政府对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倡导下,以及红色旅游文化对其他行业的促进下,这些具有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能够在对其本行业进行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在红色旅游行业中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多具有的高度兼容性不仅能够促进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还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5创新性。

红色旅游行业与普通的旅游行业相同,都是将游客作为其重点服务的对象,按照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针对游客对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事物的追求,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下,向游客提供具有新、奇、特、异等特点的倡议和功能产品,以达到增加红色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该要求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目前我国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文章提到过,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具体可以划分为五部分,我们主要这几个层面的角度出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

1.1从核心层、支撑层的角度出发

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红色旅游行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调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全国承接红色旅游的旅行社已经超过两万家,星级饭店大约10000家。红色景区当地也设立了接近200万家,红色旅游的相关就业人员大约在8000万人左右。这些数据表明了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好使比较快的,为红色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还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支撑层中培育核心型人力资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条件。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呈现了范围广、参与人数多、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涉及的知识面广、参与培训层次高、激励性强等特点。

1.2站在支持层角度上看

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社团、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动也比较的频繁,为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营造出比较和谐的环境,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从08年至今,各种以红色旅游和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存在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会,红色社区等团体,这些团体不断的走向专业化,这些团体通过方式比如说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吸引了大量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和崇拜者,向其传输了大量的红色知识,为红色旅游提高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1.3如果站在后备层的角度

全国范围内各大旅游院校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各大院校都为红色旅游人力资源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正在源源不断的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后备型人力资源。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各个学院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为红色旅游储备了一定的后备人才。比如说每年吉林师范大学都会开展为其一个月的红色文化节,以征稿或者主题晚会的形式面向全校的师生进行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或者部分重点大学也通过硕博论文的选题等形式培育了高级红色旅游研究和开发、管理的后备型人才,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开发规划。

相关人员缺少对红色旅游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因而缺少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统一的规划,又由于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在人才的选择、培训、开发过程中都缺少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开发,也影响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2.2缺少合理的培训系统。

由于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比较快,没有对红色旅游专业进行明确的定位。导致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重培训轻开发;重视技能提升,忽略道德教育;重视实践培训,忽视理论培训等现象。这些问题大大抑制了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导致人力资源结构上不合理,管理、技术、服务等人员在人数、年龄等比例上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尤其缺少高学历,国际化人才。

四、如何促进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

1.优化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构成结构。

首先应该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对全国红区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开发规划;其次,逐步对规划进行完善。合理的规划出人才开发的轻重点,实现技能与德育的双向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应该重视短期培训,还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开发。同时加强对开发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再其次,建设红色旅游人力资源数据可和信息平台,对红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包括红区的革命事迹、红色文化等,会同当地的教育部门等其他部门,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

2.提高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质量。

首先,促进人力资源培训的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参考市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培训的中心,不断对人资开发过程进行改革,培养更多优质的人才;其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培训的首要地位。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这就要求人资应该具有合格的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再其次,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对培训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之符合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求,对培训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着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培训手段应该区域多样化,促进人才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建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培训情况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培训的质量。

3.建立专业化的人资培训基地,加大对国际型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设立专门的旅游教育机构,定期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培养国际性旅游人才提供平台。

五、结语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3

【关键词】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红色旅游概述

(一)红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

1.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依托的是特殊的文物遗迹类旅游资源。

2.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说,“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

3.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产品开发策略就是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作为旅游产品的一个专项版块,红色旅游开发策略,即是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改造、包装、拓展功能、营销推广等为手段,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开发行为的总称。

(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据资料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都得到较大幅度的开发。特别是2008年至今,红色旅游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可喜局面。时至今日,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当然已非首创之举。在井冈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同时也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三方面的效益。

二、延安市红色旅游的资源与市场分析

(一)延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据统计,2004年延安市接待游客不到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余元;200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已达7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3亿元。2009年以来,延安市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接待游客1024.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53.8亿元人民币。2010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人民币。迄今为止,已建成两个省级旅游强县和14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大促进了延安市红色旅游水平的提升。

(二)延安市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条件分析

1.红色资源极其丰富

概括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可以用“两圣两黄”概括――革命圣地、民旅圣地和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陕西省有红色资源数量486个,而延安市就有360个,占据全省红色资源数量的74.1%。

2.黄土风情文化资源独具韵味

作为革命圣地和我省文化产业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延安既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又具有丰富的陕北高原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仅以安塞县而言,是全国著名的文化先进县,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剪纸之乡”、“腰鼓之乡”、“民歌之乡”,并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基础交通条件大有改观

基本形成了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纵横相接、航空快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客观条件。

三、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建议

(一)开发原则

1.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政府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者;市场是红色旅游的推动者。开发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必须在大力实施《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背景下,强化红色旅游在延安市旅游业中的主导地位,统筹红色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协调发展,由政府主导红色旅游开发的方向和方式,由市场规律来运作红色旅游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2.保护与开发并重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也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保存的价值十分重大。要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遵循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策略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精心谋划旅游项目

一方面将红色文化与红色资源有机融合,邀请党史研究专家、规划专家,以及各方面专业知名人士对延安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合理进行规划布置、翻建维护等,还原历史真实,营造红色环境,实现通过红色旅游资源对红色文化的外化。另一方面,充分汲取以往策划经验和不足,面向全世界邀请旅游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美学家、雕塑家、民俗学家等,策划包装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发项目,并要确保策划项目有市场、有收益、带动性强。

2.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就当前情况而言,首先要将宣传革命旧址与宣传延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延安精神作为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品牌,对品牌内涵及延伸做细致探索挖掘,对营销宣传形式做多层次思考实践,寄延安精神这个品牌内涵于延安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区这些红色资源之中,将“民族圣地、红色延安”的主题形象推向全国,从而提高延安精神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力与知名度。其次,要利用好一切有利的营销推广资源。要实现立体营销推广模式,实现多种传播媒介的相互补充,交相发力。再次,大力举办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继续广范围地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组织实施一批大型专题文化活动,大力支持各剧组拍摄宣传延安精神的革命影视片,鼓励编写出版延安红色旅游书籍等形式,多渠道增强延安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要本着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有收藏价值为核心的思想,面向全国征集延安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和设计,实行市场运作的方式,将延安红色旅游产品优势寓于特色商品之中,把红色旅游商品打造成特色品牌,销往全国,推向世界。

4.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形成规模发展良好局面

一是自觉把延安红色旅游放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大格局中去谋划、去开发。二是要与各大关联资源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把全国各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按照形象共塑、市场共促、信息共享的要求,发挥联合宣传促销的优势,着力提升红色旅游在全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力。三是深入研究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形势、政策体系,以及相关保障措施,通过完善相关税费优惠及政策扶持来鼓励红色旅游事业发展,为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网络营销策略

延安红色旅游要在延安旅游网中独辟专门页面,加大网络营销的方式培养客源,使旅游产品更加有趣、真实、生动,吸引更多的浏览者,提高知名度,稳步扩大客源市场。

四、结论

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延安市,理应遵循“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基本思路,发挥好红色旅游资源作用。只有认真研究旅游现状、把握发展方向、洞察营销理论、分析自身条件、找准市场定位、采取得力措施,才能实现延安红色旅游的更大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旅游风向标。

参考文献

[1]阳乾凤,张爱萍.红色旅游的教育和社会意义[J].探索与研究,2005(2).

[2]腾讯旅游.梦里延安红色旅游发展基本情况[eB/oL].2010-11-26..

作者简介: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4

【关键词】鄂豫边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科学发展

鄂豫边区被称为将军的摇篮,红军的故乡,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堪称绿色生态海洋。鄂豫边区指的是以传统的“大别山区”为核心的邻近区域,主要包括河南的信阳市和湖北的孝感市、黄冈市,是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如何加强区域合作,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促进该区域红色旅游科学发展,是促进该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再认识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必须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与全国其它红色旅游地区比较,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系列特征。

1、革命历史的厚重性。从辛亥革命开始这里就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创建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基地,大别山红旗不倒中心地等等,为该地区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遗迹,进而形成红色旅游资源体系。大量的革命遗存,折射出革命历史深深的厚重性。

2、红色资源的聚集性。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以新县为例,仅遗迹、遗址类革命文物就达90余处,革命纪念地365处。该县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等。中国十二个大将军县,这里有四处,湖北红安61人、湖北大悟37人、河南新县35人、湖北麻城26人。此处诞生了两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5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湖北红安被徐向前元帅题词概括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这在中国绝无仅有。

3、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性。产生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民舞、民间曲艺、民间文学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以红安县为例,该县仅民歌就有《送郎当红军》、《董必武回故乡》等200多首;还有民舞如《天足舞》、《大刀舞》、《绣山情》等40多个;有鼓书《王秀松大义灭亲》、快板剧《张南一豪气冲天》等曲艺节目20多曲。商城县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这种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成为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

4、革命事迹的可歌性。当革命处于高潮时,边区人民拥军参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当革命处于低潮时,边区人民的革命信念毫不动摇,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敌人洗劫后,边区许多城乡成为废墟。当年发动黄麻起义的七里区成了“无人区”,紫云区成了“死人区”。在这里,为了革命的胜利,仅黄安人民就奉献了14万生命,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2552名。许世友,这位新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七次参加敢死队,十二次负伤,从战士变成了将军。

5、红色旅游资源的伴生性。这里是大别山脉的中心区,从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矿山开发,保存着完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山地资源和众多的自然景观资源。灿若繁星的历史名人巨匠,留存了以佛教祖庭、东坡赤壁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历史景观,此外还有历史上的乡风民俗,如红军鞋、芒鞋、绣花鞋垫、竹簰等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伴随着绿色生态资源,革命战争遗存伴随着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伴随着淳厚的乡风民俗资源,又构成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另一大特色。

二、区域合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如此丰厚,具有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特色,但在全国大力倡导红色旅游的今天,这里的旅游产业发展依然缓慢,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行政区划切断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是在长期革命战争环境中,依托大别山区而形成的,本来是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在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下,完整的旅游资源被条块划分,行政隶属关系各异,带来发展思路的分歧,致使边区原本系统完整的红色旅游资源被人为的条块分割,缺乏统一规划和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区域协同发展不够,无法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体现。另外,以地方利益为前提的政策导向使雷同的旅游项目在区域内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相似的纪念馆、纪念塔几乎县县都有,甚至某些乡镇也建,不仅造成旅游资源和建设资源的极度浪费,也使区域旅游产品难以形成竞争合力。

2、跨区域大型旅游企业主体严重缺失。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没有政府的介入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合作就会失去必要的基础和条件。2008年的国内旅游交流会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联合打造的“魅力鄂豫皖,红色大别山”旅游产品集体向公众进行展示,但是只有政府倡导而没有旅游企业参与,区域合作难以深入持久,旅游产业也难以快速发展。旅游企业是旅游经济运行的主体,也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旅游企业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更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鄂豫边区旅游发展中,政府应着力扶持和培育旅游企业,特别是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积极鼓励参与区域旅游合作。而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旅游企业被边缘化,角色定位模糊,特别是缺乏跨区域的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区域合作。旅游市场主体的缺失,往往导致区域合作流于形式。

3、旅游产品单一,合作范围狭窄。红色旅游应与绿色自然风光旅游、特色农业旅游以及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而鄂豫边区的一些地区,对革命历史文化潜力挖掘不够,表现方法陈旧,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片面理解了“红色”概念,过分突出了政治色彩,未能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人红色旅游中,无法激起游客的兴趣。并且景点内容和表现形式雷同,导致恶性竞争。纪念碑、烈士雕像、伟人故居等这些具有红色旅游特征的景点,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休闲、体验、娱乐等设施及产品。因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单一,合作范围狭窄,更谈不上深度区域合作。

4、政出多门,缺乏统一规划。虽然鄂豫边区的当地政府早就提出要进行联合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但是合作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混乱。在一个行政范围内,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属民政部门管,有的则划归文化部门,有的旅游资源又划归旅游部门来管理,缺乏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再加上统一完整的红色旅游资源经行政区划纵向分割,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这样一来,如何开发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既缺乏统一规划,又没有进行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利用,更无法对外加强宣传力度,形成红色旅游品牌。一些曾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遗址(遗迹)至今世人知之甚少,比如位于信阳罗山县境内的著名革命历史纪念地“何家冲”,甚至连一部分本地人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吸引外地游客。

5、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展示手段单一落后。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其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缺乏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娱乐性、感染力、体验性不强。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静态展示为主,展示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多为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枯噪乏味,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一张桌子一条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的尴尬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更缺乏对区域内山林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深度开发,旅游者在游览这类景区(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少参与性的活动。因此,游客在此类景点的停留时间一般不长。

三、实现鄂豫边区红色旅游资源科学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以红带绿,以绿促红,进行整体科学规划。边区红色旅游要实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先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边区各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区域间和部门间的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结合边区红色旅游的特性和规律,全面制定出区域整体规划方案。集中建设,大力发展,策划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项目,突出鄂豫边区红色旅游的鲜明特色,打造统一的红色旅游精品。本文认为,以“风云大别山红绿总相宜”作为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定位是合乎实际的。要推行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的旅游开发策略,以“红”感召市场,以“绿”拓展市场,以体验型休闲度假引领市场,以文化助推旅游市场。

2、整合多种旅游资源,加强资源深度开发。本来鄂豫边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厚,红色旅游资源自身厚重、聚集,特别是伴随生态资源、森林资源、山地资源和众多的革命文化资源、民俗民风资源,是一座旅游资源宝库。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就是要求在进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时,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深度开发。这不仅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也是红色旅游特点所要求的。这是因为红色旅游的游客群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范围相对狭小,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般游客是不会把红色旅游作为首选目的地的。而且红色旅游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客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把红色旅游资源和其它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既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又可以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实现旅游规模效应。在进行多种旅游资源的整合时,要与边区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红色与绿色、教育与休闲、民俗与乡风、生态与人文、互动与体验等多种形式的结合。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5

[关键词]红色旅游;京九铁路;可持续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1-0068-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批准号:06bks035)

[作者简介]卢丽刚,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

黄三生,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江西南昌330013)

京九铁路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穿越省市区最多的一条铁路大动脉,总长度(包括津霸、武麻两条联络线)为2536公里,经过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以及香港等7省2市1特别行政区。京九铁路沿线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性条件。考察、研究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推动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www.133229.Com

一、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留下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资源数量的丰富性。从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跨度看,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数量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例如,北京有李大钊烈士陵园、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衡水有安平县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等。聊城有范筑先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荷泽有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曹县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处、大洋湖战役遗址、鲁西南战争遗址等。商丘有永城抗大四分校旧址、李馆地道战旧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鲁雨亭烈士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后勤机关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旧址、淮海战役陈官庄地区歼敌纪念馆暨烈士陵园、豫皖苏边区党委、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等。亳州有新兴镇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彭雪枫革命纪念馆、六一战斗纪念馆、亳州市烈士陵园碑林、辉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阜阳有“四九”烈士馆、“四九”烈士陵园、太和烈士纪念馆、“四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临泉魏野畴烈士陵园、临泉韦寨刘邓大军会师处等。黄冈有红安县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故居、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闻一多纪念馆、红安黄梅麻城团风蕲春英山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等。九江有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叶挺24师指挥部旧址、秋收起义红色旅游景区(在建)等。南昌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烈士墓、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八一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等。吉安有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等。赣州有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口;叶坪、沙洲坝、云石山三大革命旧址群;柏地战斗战场遗址;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赣粤边三年游击战纪念馆、新四军抗日集结出发地(池江改编)、兴国县将军纪念馆、将军园等。龙川的大革命时期革命旧址、紫金县苏区革命遗址群、阮啸仙烈士故居、烈士陵园、血田纪念碑、南拔燎兵工厂旧址、九连红色老区、中共后东特委机关与连纵司令部、和平淞沪抗日和平籍烈士纪念碑、塔岭烈士墓园等。惠州有叶挺纪念馆、叶挺故居、邓演达故居、东江纵队纪念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公园、高潭老区革命纪念堂等。深圳有东江纵队纪念馆、葵涌沙鱼涌北撤纪念亭、白石龙营救文化界人士旧址等。

(二)资源分布的差异性。为表述的方便,这里以长江为界,把长江以南的京九铁路段称为京九铁路南段,长江以北的京九铁路段称为京九铁路北段。差异性指的是京九铁路北段与南段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的时期不同。京九铁路北段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较少,绝大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旧址、遗址及遗迹;而京九铁路南段绝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于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址及遗迹仅有少数部分。党的创建、大革命、土地革命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如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将近有一半建立在长江以南地区,所以京九铁路南段1935年以前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对较多。抗日战争主要根据地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也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因此,京九铁路北段1935年以后形成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对较多。这种差异性使得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也可以避免游客形成“以点代线”的认识误区,即旅游了一个景区(点)就知道京九铁路沿线的其他景区(点);这种差异性也蕴涵着京九铁路北、南沿线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的必要性。

(三)资源层次的高品位性。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京九铁路沿线就有12个;在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京九铁路贯穿其中的有“湘赣闽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公布的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中,京九铁路沿线有完整的一条:南昌—吉安—井冈山,而在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精品线中赣州市占了四个地区。在《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列举重点打造的六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京九铁路沿线有“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井冈山—赣州—瑞金,还有“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武麻线)—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在《山东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初步规划建设的四个区域中,把以菏泽为中心的冀鲁豫边区放在重点打造区域的首位。京九铁路沿线还有众多的部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从具备的其他资源看,京九铁路沿线除了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十分迷人的绿色旅游资源,如衡水湖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庐山、三百山、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异常珍贵古色旅游资源八达岭长城、故宫、白鹿洞书院、文天祥纪念馆,还有聊城、商丘、亳州、九江、南昌、赣州等6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为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红色旅游要实现大的发展,必须整合区域内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将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有机组合起来,才能开发更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线路。从交通条件看,京九铁路本身是一条交通大动脉。第六次提速的实施,京九铁路的客运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保证充足的客源。从区位上看,京九铁路把10个省、市、特别行政区贯通起来,这种区位接近性有利于红色旅游开发的客源组织和线路组织。

二、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针对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的现状,要想把红色旅游市场做强、做大,把红色旅游市场推向全国,引向世界,必须加强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宣传推广,以扩大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

1.推进网上促销。制作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富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网页,建议建设“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网”网站,链接到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等主要网站以及港澳、广东、上海、北京等主要客源地的信息网上,把宣传促销的触角延伸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2.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为带动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相关部委和沿线各省市有责任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派遣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在沿线各地采风,进行宣传;宣传部门要通过编写、摄制与沿线各地相关的电视剧、创作文学作品来进行宣传;沿线各地赴主要客源地市场联合举行“京九沿线红色之旅”推介会。抓住全国有影响的重大节会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南昌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召开的机遇,加大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创造旅游亮点。

(二)创新思想观念,加快产业发展。当前,我国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并存,京九铁路沿线各地区能否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人们能否创新思想观念。观念支配行动,只有观念创新,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1.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市场化步伐。把红色旅游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资本的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香港、深圳作为资本中心的优势,采取面向国内外招标或投融资的办法,引进实力雄厚、旅游开发经验丰富的集团公司,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服务公司,按照政府做规划、做形象,企业做产品、做市场的思路,在严格执行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依法保护的基础上,推进旅游景区的市场化深度开发,解决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经营机制不活、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逐步打破政府经营旅游的传统机制。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注入运转灵活、服务周到的市场活力。

2.加快培育旅游产业链。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通过沿线各地政府规划、鼓励、支持、引导,市场运作、经营、配置、调节,推进与红色旅游相配套产业的发展。在依托招商引资新建城市星级宾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鼓励景区周边群众参与发展卫生舒适、独具特色的家庭招待所和餐饮业,开发“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丰富旅游的内容,增强红色旅游的地域特色。

(三)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服务素质。当前,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可否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认识,把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改善旅游业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工程来抓。

1.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旅游企业可与当地高校或北京、香港等地的一些重点院校合作办学,以培养后备人才。

2.抓紧在职人员专业培训,包括通过脱产、业余、自考、面授、函授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制订相应的机制,邀请旅游业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到旅游企业做讲座,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做顾问,或进行远程教育培训。

4.严格执行旅游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如导游必须通过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按资格等级确定薪金待遇,促使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

5.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有志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士加入服务队伍。

(四)加强区域合作,共创“京九”品牌。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态势。京九铁路沿线红色旅游要有竞争力,要有鲜明的主题形象,就必须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一个整体。

1.区域内合作。京九铁路沿线地区资源互补性特别明显,完全可以运用这种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携手打造“京九”红色旅游品牌,实现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推进区域合作。2004年,江西省旅游局联合北京、上海、福建、广东、河北、陕西等6省市共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并联合签署了《郑州宣言》,将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红色旅游”概念线路,开创了跨省“红色旅游”全国一盘棋的发展局面。

2.区域间合作。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毗邻京广、京沪、浙赣等铁路沿线地区,这些地区也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坚持以地方利益为基础,以政府协作为补充,以市场交易为基本合作方式,加强与这些地区主要客源地及周边著名景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采取灵活多变的空间组合战略,完善板块之间的整合与配套,通过联合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创建区域无障碍旅游区,实现旅游市场的扩展和旅游空间的延伸,共创“红色旅游”品牌。

(五)注重和谐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京九铁路沿线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应做到红色旅游与绿色、古色旅游乃至农家旅游、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形成组合优势、互补优势和整体优势。对红色旅游景点,要强调其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功能,要逐步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以吸引更多游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对绿色或古色景点,可强调市场竞争,突出其经济效益的一面,允许旅游企业采取各种灵活手段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此外,还要将“红色旅游”与观光、农业、民俗旅游、香港回归游、北京奥运游以及文明生态村建设、革命老区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巧妙组合红色、绿色、古色相结合和瞻仰访习、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相结合的多种复合型旅游产品,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更好地推进沿线革命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建平,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辨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革命老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3]王健,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4,(3).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6

[关键词]红色旅游功能可持续发展

在发扬革命先辈精神与作风的今天,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在当前得到很多关注。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在广大干群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既是一项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又是一项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

一、红色旅游的内涵

1.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圣地、革命纪念地以及革命精神是其主要的吸引物;二是在游览过程中要学习历史知识;三是红色旅游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我们认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红色旅游的特点

(1)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红色旅游从兴起到发展,无不表现出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教育广大群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使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红色旅游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通过特定历史文化知识与革命场景布置的有机组合,促使旅游者审美意识的升华,达到身心愉悦、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升华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红色旅游是一项特殊的文化旅游活动

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是为了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革命遗迹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游览过程中实现旅游者求知的欲望,使旅游者得到思想上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进而实现精神的升华。

(3)红色旅游的市场特点不同

由于红色旅游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且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在客源结构上明显表现出国内市场占比重很大,海外市场较少;职业构成上多集中于学生、干部、军人、各行业的模范等;旅游形式多采用团队,散客较少;而且目前多数是公费。另外,还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在重要的纪念日、重要纪念时段出现高峰,其他时间则是低谷。如在一年中,接待高潮则主要集中在两个“黄金周”和“五一”、“八一”这样的纪念日前后。

二、红色旅游的功能分析

1.政治功能

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文化的无形渗透,政治熏陶的减少,国民的观念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作为珍贵教材,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功能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区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对于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来说,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途径。不少的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有助于打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封锁的状态,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使其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

3.文化功能

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可以进一步构建忠诚爱国的民族情怀,培育不畏艰难的坚强信念和自主进取的创新精神,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提炼升华红色革命精神

1.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分析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资源以旅游产业的形式,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得以合理开发的结果。红色旅游就是要感受红色革命精神、感受红色文化带给我们思想、灵魂的冲击和洗礼,陶冶我们的情操,积累我们的智慧。无论是对中国人而言,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红色旅游资源本身就是历史,因为那场浩浩荡荡的、摧枯拉朽的中国革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正确的历史观来对待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向。

2.设计与完善红色旅游产品

要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就必须考虑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如发展桂林旅游资源,就应充分利用其他旅游资源来提升桂林红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还应根据桂林旅游资源的特点,发展红红结合、红俗结合的旅游产品。红红结合,是把红色旅游资源按照革命历史时间或革命历史事件整合起来开发,设计产品线路。红俗结合,是指红色旅游资源与民俗旅游资源结合开发,设计线路。

3.加强红色旅游商品的开发

红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应结合本地的物资资源,配合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开发红色系列食品、药品、酒饮、服装、鞋袜、箱包、玩具、装饰品以及书籍、书法、绘画等美术藏品。这方面韶山的经验值得桂林借鉴,韶山将毛家菜收集、整理,并将其向到韶山旅游的游客积极推销,除了现场吃还可以提着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加快薄弱区域的服务体系建设

红色旅游发展,首先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的建设。桂林应该在目前条件下,加快薄弱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才能方便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特别要加强连接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建设、区内旅游公路、步行道、纪念性设施及通讯、住宿、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并全面修缮遗址遗迹、更新陈列展示品。对一些旧的纪念馆、博物馆等景点重新规划、设计,更新陈列手段,引进现代声、光和电子技术,提高文物布展品位,生动地再现革命先辈的事迹和奋斗精神。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新建标志性建筑物和旅游集散中心,以方便游客游览。

总之,利用优势,克服劣势,变威胁为优势,做好深入挖掘资源内涵、完善产品结构、加快服务体系建设,这些都是今后红色旅游发展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宗尧.论“红色旅游”功能的多样性-兼论蒙阴县野店镇旅游业的综合开发[J].山东省农业光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2]方世敏,罗茜.打造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战略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3]吴振华.浅议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6).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7

关键词:红色旅游整合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红色旅游日益受到青睐。红色旅游是以我国现代革命史迹为主要资源,将现代革命史迹所在区域作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一方面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要构建产业化格局;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又要克服各种困难,满足多方面需要,打造旅游特色精品。二者之间迫切需要一种可行的“桥梁”进行承接。“整合”概念的产生恰逢其时,呼之欲出。

关于整合的功能

从旅游角度分析,整合功能是一种最重要的功能,它是实现旅游目标的手段。它存在于旅游研究、开发和发展的全过程当中。一般来说,整合功能就是一种媒介功能、一种优化功能、一种组合功能、一种保障功能,而其本质上,则是一种创新、一种旅游理念、行为和产业的创新。而这些对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作为媒介功能,整合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利益趋同性。它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游客对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满足连接起来,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筛选、主题的挖掘、产品的设计、景点的开发,来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作为优化功能,整合反映了同类事物内部之间重要性、代表性、基础性、全局性、关联性的差异,在比较与优胜劣汰中,它能够达到红色旅游实现途径的最有效选择,达到红色旅游目标的最佳定位、达到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组合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的同质化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共同的主题下,相近内容、相临地域的、同样具有典型开发价值的红色资源可以成为同一类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和开发应用的基础。

作为保障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如果说,红色旅游是一个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社会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那么,它可以确保红色旅游出精品、出品牌、出效益。

关于整合的目标

整合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宏观的统筹性、选择的多样性、数量的广博性、地域的宽泛性、效益的综合性、形象的鲜明性。

整合规划

红色旅游规划是红色旅游发展的龙头。整合规划,就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进行分级规划,分级负责,分步组织实施,着力打造重点红色旅游区、精品线路和经典景区,使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整合领导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功能独特、系统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地方较多,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整合资源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及相关资源极其丰富。从红色资源内部来说,不仅仅要整合物质资源,还要整合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不仅要对本地资源进行整合,还要推进所有红色景区的资源整合。从红色资源外部来说,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整合相关资源。

整合区域

发展红色旅游面对两个课题:一是如何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分属于不同行政单位管辖的革命老区,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价值,更好地发展老区经济。二是在2004年1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规定,相同主题的重大项目,原则上全国只建设一个的前提下,如何跨越若干行政区进行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

实践证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共同的发展思路应当是:进一步扫除影响旅游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省市多方跨域协调,跨区合作,打造“红色旅游链”,携手共创整体“红色”旅游品牌,走红色区域旅游联合之路,共同做大区域旅游蛋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共同发展。

整合效益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将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将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整合形象

红色旅游必须确立主题,树立形象。主题形象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过程中所积累、遗存下来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精髓和依据。突出旅游主题形象,能够反映自身特色,推动宣传促销,实现红色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张。

关于整合的任务

当前,整合红色旅游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整合”的角度,建设“五大工程”,即精品工程、配套工程、保护工程、宣传工程、产业工程。首先,在精品工程建设上,要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造“经典景区”入手,重点推出“精品线路”,着力培育“重点旅游区”,形成从全国到省和地级市的红色旅游发展的大网络和大格局。

在配套工程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综合改造现有各类配套基础设施,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使其满足日益增长的红色旅游配套需求。

在保护工程建设上,一要做好抢救工作。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和整理。二要做好保护性开发工作。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

在宣传工程建设上,主要是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四大媒体,合力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在产业工程建设上,要根据红色旅游的特点和要求,在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各方面积极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

关于整合的实施

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就是从五个层面上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宏观控制。首先,进行全国的总体规划编制。其次,进行区域性规划编制。再次,进行地区规划编制。省及省辖市要按照《纲要》确定的原则,制定富于本地特色的红色旅游规划。第四,进行保护规划编制。避免因计划不周造成建设性、利用性破坏。第五,做好专业规划衔接工作。特别注意协调好红色旅游与相关区域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物保护等规划的衔接。

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就是有组织计划、积极主动、持续不断、富有成效地推进红色旅游的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着眼和服务于全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要坚持多方参与的原则,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坚持重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革命文物保护和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推广。在对红色旅游进行宣传报道、系列推广活动的精心组织、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推介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组织得力、参与广泛、效果显著的推广体系。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就是实行统筹协调,形成综合优势,通过各级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各具特色的区域、线路和复合性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一要对遗迹、文物等革命史迹按照旅游发展规律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和旅游景点、线路和景区的重组;二要以井冈山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为核心,对在精神内涵上与之具有共性的革命精神进行归类、提炼和升华。三要把资源保护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整合相关旅游资源。突出抓好红色旅游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整合,形成红绿(生态旅游)结合、红黄(文物文化旅游)结合、红俗(民俗旅游)、红蓝(海滨旅游)结合,旅游区、旅游线、旅游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突出抓好景观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休闲与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

整合旅游要素资源。要完善旅游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项目,把旅游景点、旅游购物、旅行社及所有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产业链做宽、做长、做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区域联合

区域联合,就是要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第一,树立系统观念。把全国看成一个大系统,每个革命根据地所在区域为分支。统筹兼顾不同层级的区域旅游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区域内、区域间必须加强营销上的联合、宣传上的合作、旅游营销人员培训上的交流、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实现集聚效应。第二,必须成片连带发展。第三,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条块分割。

效益多盈

红色旅游的发展,将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事业。为此,要努力实现极大的政治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文化效益。

塑造整体品牌

塑造整体品牌,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确立主题概念。二是联手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三是共护共享红色旅游主题品牌。严格控制相同题材和内容的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庸俗化和过度商业化。同时,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项目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红色旅游的安全、质量、秩序和效益,防止以红色旅游的名义从事损害红色旅游形象的活动,保证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04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国内要闻版发表的《“红色旅游”激人奋起》

2.2004年5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发表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大潮》的文章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8

近年来,乡村旅游或者是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的重要场所之一。人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乡村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山山水水,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很多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古村落村貌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对于水域这一块,目前开发较好的景点还为数不多,尤其是在乡村就更少。

1研究理论及方法

1.1旅游资源的概念2002年,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2]。肖星在《旅游资源与开发》一书中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对旅游者的吸引向性、区域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3]。还有杨振之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以及旅游设施[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所有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和事物;也有学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力量吸引游客前来并获得经济效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体[5]。

1.2旅游?Y源的分类方法旅游资源分类是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期主要工作,只有在分类准确科学且适用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更加合理的评价,从而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关于旅游资源分类,旅游理论研究的初期工作已经开始,伴随着旅游开发开发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和专家因各自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我们在研究旅游资源时,选择一种合适的分类方法是一项必要工作。

1.3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是为了的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类后就是要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实际的评价,这是分类的价值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是为了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来支撑,避免克服在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时的盲目性,是为了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程度和远景的发展,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2研究区域概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地理位置????江景区位于六盘水市境内,距离六枝特区行政中心40km,六盘水市中心90km,301省道、水黄高速、六六高速、六镇高速、六毕高速,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景区的通达性和可入性。同时,景区的道路在不断扩建,改善了景区的交通位置,进而凸显景区的区位优势。景区源于司马迁史记“夜郎者,临????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江风景区包括:????江景区、回龙溪景区和溪耳景区,面积约259km2,总共112个景区。1995年,被评为贵州省风景名胜区,该区域平均海拔在600~2172m,这里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民族民风淳朴,人文历史文化悠久,是考古、观光、度假的理想圣地。

2.1.2自然优势研究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5℃,年均日照时间在1252h左右,降水量在1476mm左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矿物储备丰富,已经探明的煤炭量达33亿t,理论储量为180亿t左右,且水资源丰富,地表水量达51亿m3。

2.2社会经济状况2016年,全区着力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生态文明持久战和转型升级突围战,经济形势稳重有进、稳中向好。2016年预计生产总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13%。然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195.98亿元,同比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完成40.9亿元,同比增长13.1%;人均GDp完成33166元。2017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82.8亿元,同比增长13%,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7%、12.4%和16%。

3????江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就目前来说,我国相关学者在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时,无论是专项旅游资源调查,还是区域性旅游资源调查,主要依据是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本次六枝特区????将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依据任然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表1、表2)。

根据《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江景区的旅游资源极具特色,比如:浓郁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夜郎文化以及优美的水域风光。

4????江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4.1资源总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按照旅游资源属性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古迹和建筑、民族风情、水域风光、购物健身6大类、24种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分布集中,兼具独特的观赏价值、科普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整体资源环境质量十分优越。目前,????江景区已经开发的单体旅游项目有54项,在2016年,整个景区实现旅游收入90余万元,接待游客6000多人。还有在2017年的春节,整个景区到处充满节日的氛围,听山歌、品美食、看美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欣赏点。

4.2资源特色鲜明六枝特区是贵州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导区,贵州省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处于毕节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和结合部,从而看出本地区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在整个????江景区,所呈现的54个单体旅游项目中,红色旅游资源占30个,占比例为55.56%。虽然????江景区给游客的直观感觉可能是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这一类型,但是整个景区的主色调是红色旅游。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比如有:????古国、夜郎古国、梭戛长角苗风情、水落洞歪梳苗风情、????寨、祭王寨、大补王寨、小补王寨、阿女寨、木城村;子王坟、摩岩石刻、古驿道、石驿站、古城墙、郎岱古镇、茅口古镇。

4.3丰富????江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大力倡导和逐步改善革命圣地、陈列馆和纪念展览馆的内涵,将单一、传统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变为富有人性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展示、活场景展示。景点场景的设计应利用声、光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拓展展示的信息,尽量再现当年的实际情境,适当考虑旅游者参与性的内容。提高展馆的趣味性,贴近旅游者的生活,激发旅游者的动手动脑热情,吸引旅游者参与,使旅游者更乐于接受红色旅游的革命精神和文化精髓,形成独具一格的????江红色旅游品牌。

4.4突出生态资源,促进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可持续化发展道路以及原生态发展道路,是????江景区旅游发展战略自始至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理念。??柯江景区旅游发展的特色颇多,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文特色(包括红色旅游、古遗址、古建筑等),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必须坚定信念,集中打造鲜明的大特色。对于????江旅游来说,生态旅游是??柯江旅游的最大特色和景区开发的主要目的。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9

[关键词]红色旅游井冈山开发模式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井冈山作为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品位超群。全市分布着大量的革命胜迹、旧址和纪念物,拥有保持完好的革命旧址、遗址100多处,其中部级文保单位21处、省级文保单位14处,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

一、选择开发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时期,新的景点不断开发,而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关系到旅游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等系列全局性、长远性的考虑和安排,因此,笔者认为,井冈山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上,除遵循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井冈山的“特色”建设。“红色旅游”从形式上讲都是以革命历史、光荣传统、伟人足迹、英列遗迹等为资源背景发展起来的,这是红色旅游的同质性。但是,由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不同,各地“红色资源”形成的背景也不同,因此,从资源的形式和内涵的挖掘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这被称为“红色旅游”的异质性。既然如此,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应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行为出发,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社会条件以及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进行“特色”建设。

2.注重井冈山“层次”开发。井冈山应从深层次上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将利于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还可拓展旅游发展的途径。具体可从三个层面上做文章:(1)对区内同类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加强旅游线路的综合建设,增强区内资源的关联性和利用上的便捷性;(2)对区内不同类型的资源“个性”开发.虽然这类资源不具备面上的优势,但通过它的影响,加之与相临资源的互补性,足以使其与其他红色旅游共同形成旅游“套餐”,从而扩大区内旅游资源的规模。(3)区域间旅游资源的协调发展。各地旅游资源都有其特点,根据资源优势进行旅游职能划分,变区域优势为整体优势,这不仅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整合,而且还可以促进旅游群、带的形成。

3.注重井冈山“绿色”建设。生态保护与“绿色”建设是“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红色旅游地”应突出其清静、庄严、肃穆的特点,在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当地自然环境的原貌,严禁以景点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行为。区域环境建设旨在提高环境质量,为游客营造具有自然野趣的休闲条件,让参观游览者在心灵净化的同时,身体与精神上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开发模式的确定可为红色旅游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指明方向。目前,红色旅游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

1.传统的开发模式,即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体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开发以图片宣传、遗物的展示为主,可突出其真实性,不足之处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无法扩大其开发的规模和开展其他形式的旅游活动,目前以城市遗迹中的红色资源开发为代表,如上海的“一大”会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

2.体验旅游开发模式,即将目的地建设成为注重游客体验和参与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利用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资源优势,开发可供旅游者参与、体验的项目,强调游客的参与,以提高游客的兴趣,但不足之处是其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往往不高,吸引力不强,目前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以福建莆田、百色等为代表。

3.混合开发模式,即将前两种模式有机组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的观光型旅游项目,又注重体验参与型旅游项目的开发。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既有可开发的、价值高的遗物、遗迹等红色资源,又不受地域的限制,能有较大的空间来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不足之处是受人力、财力、技术、观念等制约,无法扩大其开发的规模,目前以延安等为代表。

根据井冈山旅游资源的状况,结合井冈山自身的特点,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开发应采用第三种模式,即将传统的观光讲解模式和体验式、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结合起来。(1)以纯观光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现代游客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2)由井冈山自身的条件所决定的,井冈山既有可供观光旅游的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又可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一些供游客体验、参与的旅游项目;(3)井冈山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纯观光旅游,目的单一,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少,势必影响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也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井冈山应选择第三种复合式的旅游开发模式。

红色旅游资源概念篇10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倡导的“红色旅游”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江西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把握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这一契机,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使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将从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江西红色旅游产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00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了(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并给老区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降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如何利用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品牌形象,树立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以红色旅游带动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是江西目前所面临的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客源市场的目标市场战略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按其不同的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这就叫做旅游市场细分。

对于江西而言,在市场客源来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红色旅游”由江西率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形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途径。为此,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开展非常重视,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江西应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原有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定位,大力促销江西红色旅游产品。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一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到瞄准国际市场。不应把红色旅游资源只看作是中国人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上,要注重挖掘其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派出旅游促销团奔赴国外进行旅游促销,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由面向特定群体到面向社会大众石红色旅游是由革命传统教育演变而来的,接受传统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员、学生和军人。如果红色旅游仍面向这些特定群体,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为此,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市场定位上,应当使红色旅游既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还要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银发市场”。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曾是一代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他们逐步进人了老年,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对“红色摇篮”情有独钟。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举行“访革命圣地,寻青春之梦”的旅游活动,吸引这批老年人来江西革命老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三、开发特色产品和整合优势资源的产品营销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消费动机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且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已大为减弱,因此江西也要克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打造江西红色旅游的精品,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意开发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资源特色和价值大小,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核心,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地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几条独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文化为主。江西省要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综合开发江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江西三色辉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绿色、古色等内容,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这样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四、树立红色旅游整体形象的形象营销战略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结束了依靠单一要素来吸引客源的阶段,进人到了主要依靠旅游地形象招徕客源的阶段。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产品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它又对潜在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都凭着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根据江西旅游资源条件、文脉特征和市场环境分析,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应突破现有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局限,挖掘和丰富江西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此,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应紧紧围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立体的江西旅游特色形象,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发掘潜在市场。

二是设计反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标志。在南昌或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物,并在全省主要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树立一块醒目的红色旅游宣传牌。

三是挖掘整理红色素材,自创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为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如《去安源》《红井水》《八角楼的灯光》等节目不仅可让游客一饱眼福,还传播了革命历史知识。

四是唱响一支代表江西旅游形象的歌曲,可从《请喝一杯茶》、《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歌曲中评选一首,或另征一首,由此大力宣扬红色旅游,宣传江西这个革命老区。

五是摄制一部反映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的历史片和风光片,应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及优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

六是编制精美的江西红色旅游宜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七是举办一次“红色之旅导游大赛”,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并从中确定一名为江西红色旅游形象大使,从而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江西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江西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塑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

1.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举行大型节会是打造品牌,提升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举办红色旅游产品展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高峰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把红色旅游做成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强化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2.突出江西“红色”旅游营销主题,进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江西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江西应当紧紧抓住这个“红色”的象征进行旅游品牌构建,“红色”是江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因而其品牌营销应始终以“红色”为核心,以“红色”为主线,突出江西旅游的“红色”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