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24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1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0-01

1算术法,分层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第一层,会算法:会算法即要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这里,基本的计算方法不单单是指九九乘法表和各种简单的公式,还要让学生探索其他精妙的计算方法,例如在让学生计算10*10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总结出先计算1*1,然后将被乘数和乘数从个位开始的所有0添加到1的后面,即可得到结果。通过算法讲述和简便算法的总结,教师就可以通可以进一步拓展,尝试让学生解决100*10,100*100,100*1000...等式子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步骤,并能以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外显能力。

第二层,明算理:明算理即要让学生明白计算的原理。当然,小学数学基本上都是比较简单的,其计算原理归根结底还是基本的九九乘法表,因此,教师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将九九乘法表烂熟于心,当学生熟记了九九乘法表之后,第二步就是验证九九乘法表的正确性,也就是让学生求证,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以各种方法验证其正确性,最后将验证方法汇总整理到笔记本上,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不断的验证不同公式的正确性,就可以反复的让他们调用自己的思维外显能力,达到熟练掌握思维外显能力的层次。

第三层,加难度:小学生在会算法中感受到思维外显能力,进而又在明算理中熟练掌握思维外显能力,之后,就需要让学生不断练习,将算法和算理结合在一起,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算术题。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极限,不断的激发自身潜能,就会在反复的演算中发现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思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对于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会越来越熟练,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水平,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会习惯性的将思维外显能力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总之,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算术题,是分层次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思维导图法,分步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第一步,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并通过记笔记的形式,不断提高其思维外显能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思维外显能力作为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作用很大。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有意识的利用思维导图不断的引导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并以课堂笔记的形式让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思路,长此以往,小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其思维外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第二步,应用思维导图构建错题集,使其对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由熟练过渡到习惯:古语云“温故而知新”,新时代下,思维导图在“温故”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使学生的复习效果更加明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属于自己的错题集,这样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学生整理e题的时间,还能将错题集以最精炼,最好记的形式落实到纸上,此过程就如同记笔记一样,可以将小学生的思路一遍一遍的具象化,让小学生在不断重复中熟练的掌握思维外显能力。

第三步,利用思维导图突出学习重难点,使其对思维外显能力的掌握由习惯过渡到自然:教学重难点的特点往往是难以理解的或是难以记忆的,此时,如果小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突出重难点,不仅可以深化其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更会在理解和记忆的曲折过程中不断的产生新的思维方式,就能不断的利用思维外显能力将思维具象化,最终,小学生不仅掌握了重难点,更能进一步深化其思维外显能力,由习惯而成自然,真正的将思维外显能力融合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

通过利用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可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思维的具象化效果,配合随堂笔记,可以在短时间建立起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极大的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外显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合理的利用的各种方法,就一定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具象化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自己则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主动的引导他们的具象化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他们抽象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所承担的教学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大,广大教学教师应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积极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2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教学;观察;临床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5)30-0119-03

applicationfor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thinkingmethodinimprovingtheabilityofmedicalstudents'clinicalpractice

DUYueliang1wUZhuyu2

1.Departmentofnephr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LuohemedicalCollege,Luohe462000,China;2.DepartmentofRespirator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LuohemedicalCollege,Luohe462000,China

[abstract]astothemedicalstudentsfromthecampustotheclinical,notonlylearningenvironmentchanges,alsoitmeansthetransitionoftherole.intheprocessofgrowingupasaqualifiedclinician,itisanimportanttopictoimprovetheabilityofmedicalstudents'clinicalpractice.moreover,thetrainingofmedical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isvitaltopromotetheirclinicalpracticeability.thispaperdiscussestheobservation-reflection-reading-comparativethinkingmethodinaroleinclinicalteaching.

[Keywords]medicalstudents;Clinicalthinking;Clinicalteaching;observation;Clinicalpracticeability

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对临床往往充满新鲜感,却容易困惑于复杂的临床疾病表现,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无法准确地应用到临床,他们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临床实习是从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也是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做为一名医学院校高校教师,在每年的医学生临床教学中,都在为能让他们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努力。临床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临床知识及基本临床思维能力,完成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2]。临床思维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条件[3]。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接触患者、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师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进入临床教学必须较早得到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4]。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感悟,总结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临床思维教学方法,即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与同道探讨。

1正确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产生

1.1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

人类认识事物的正确思维建立在客观现象之上,首先是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口,然后在观察基础之上进行思考,结合相关理论经验,得出初步想法,然后付之实践,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对照,评价对错得失,然后总结经验,循环式前进。

1.2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缺失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工作繁复庸杂,患者病情往往瞬息万变,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正确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临床,更不能正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更谈不上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1.3临床思维的概念

欲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思想。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临床思维是医生认识疾病的过程[5],正确的临床思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所获得的感性资料如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加以分析综合,最终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过程[6]。

1.4临床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及个人心得

一般来说,临床思维的基础有三个要素: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思维方法[7]。其中,正确的思维方法无疑是极重要的。所以,要让医学生成为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授予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显得尤为必要。结合近年来的临床教学经历及以上认识,本人总结认为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内容解析

从观察临床现象入手,进而思考现象间的联系,结合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得出初步结论(诊断),再回到床边,解释临床现象,对照自己的诊疗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循环,这就是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2.1独立认真的观察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基础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外在属性和各事物间外在联系的行为。观察现象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必由之路。“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观察是正确思维的基础,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对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准确及时的观察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是发现临床问题的主要途径[8],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重在视触叩听。特别强调观察必须是医学生自己亲历而为,否则可能是盲目的。在临床教学活动中,要非常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独立分析的临床思维[9]。

2.2科学思维方式是关键

思维是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表述有高度抽象性事物,借助语言和文字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求精、去伪存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临床思维是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多种逻辑思维的结合。医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领域。临床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反映疾病的思维方式[10],临床思维必须遵循相应的逻辑规律[11]。临床常用的思维方式还有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等,强调综合性、全局性、整体性、可能性等观念,抓住主要矛盾。这些都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思考方法。

2.3阅读是知识经验的源泉

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12],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助于丰富和补充知识,拓宽思路,开卷有益,对医学生来说更能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只看病,不读书,犹如航海没有指南针,是盲目的;只看书,不看病,犹如在海上漂浮,没有目的。

2.4对照是临床诊疗的标尺

对照自己诊疗的对与错,了解药效及疾病转归,把临床实践与临床理论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及学习,不断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而努力。这一过程的重复,就是认识疾病、积累经验、提高水平、增进能力的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切实贯彻了人类认识论的精髓,并在临床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教学应用

3.1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科学指导作用

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渗透到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13]。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指导医学生迅速融入临床工作,提高个人临床诊疗水平均起到很好的作用。

3.2临床教学应用举例。

在讲授肾病综合征一节,本人从一例患者的诊断入手,生动而详细地给同学们讲解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应用,不仅让大家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习了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且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探索兴趣。举例如下:在门诊遇到一位双下肢及眼睑水肿的患者,初步检查尿蛋白(+++),考虑为肾脏疾病,但不能确定是肾炎还是肾病综合征。进一步抽血化验,检查血浆白蛋白等,结果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脂升高,初步符合三高一低表现,诊断考虑肾病综合征。收入院后查患者24h尿蛋白定量4g/d,进一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阅读相关文献发现,肾病综合征有原发、继发之分,并且肾脏病理类型各有不同,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及进行肾活检。接下来就对患者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查,排除继发因素,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再次结合文献,这种类型肾病的治疗可以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下一步就是与家属沟通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定期复查。

3.3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显著教学效果

经过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讲解,一个疾病的诊疗过程得到完整正确的展现,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学到了正确的思维模式,既掌握了临床诊疗能力,也为以后的医学事业注入了良性发展动力。

4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推广意义

4.1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14]。这是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临床教学中的主要环节[15],也是帮助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的教学途径。

4.2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临床及教学推广价值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效果,逻辑思维清晰,概念简单易学,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有突出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应用中,一方面易于医学生学习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在临床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值得行业内大力推广。

4.3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迫切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临床思维的培养在教科书中很少提及,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欠佳,医学知识与临床诊疗脱节,目前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优秀临床思维能力和高尚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重视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在临床教学中传授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使医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所以,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迫在眉睫。

综上,高等医学教育中关于医学生临床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存在诸多矛盾的问题,临床教学是医学生由一名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关键一环[16]。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鉴别一个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判断一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恰又是这一环节最为薄弱,致使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难以完成从一个医学院校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17]。因此,临床思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要将临床思维培养和考核贯穿临床教学各个阶段,通过师资培训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如何培养临床思维是更关键的问题,方法很重要,本文的研究成果能给临床教学带来卓有成效的改变。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正确培养,特别是对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的大力推广应用,能切实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造就高水平的现代医生。

[参考文献]

[1]彭奕华,许红雁.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104-105,114.

[2]黄利川.探讨医学生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56-1057.

[3]范慧,徐援.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与提高[J].中国病案,2012,13(3):58-60.

[4]许静,范群铭,徐晓璐,等.如何培养临床医学院学生的临床思维[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95-396.

[5]邓毅,吴元庆,初亭.注重医学生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85-86.

[6]郭丹杰.长学制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4):35-37.

[7]刘春枫.正确诊断就诊者所患疾病临床思维方法之管见[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39-240.

[8]果磊,娄人树,苏琦霞,等.临床研究生观察性研究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291-1293.

[9]肖卫东,陈炜,杨桦.逻辑教学在八年制普通外科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88-389.

[10]胡静雯,李骐含.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2):22-23.

[11]杨海力.诊断的思维逻辑与结构化表达[J].淮海医药,2012,30(6):560-561.

[12]陈清,范谦,李婧.临床实习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中国病案,2012,13(12):41-42.

[13]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412-414.

[14]杨波,王丽炳,彭泳涵,等.实习医生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67-1268.

[15]陈文韩,郭剑虹,陈锦生,等.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3):118-120.

[16]彭侃夫,吴雄飞.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2009,38(2):227-228.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思维能力;建议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考纲要求,高中英语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应试教学,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变得懒惰、迟钝,不愿意自己思考而是仅仅追求一个答案,让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并且新思维能力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高中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什么是新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能力,它包括很多方面,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判断能力等。英语学习中的新思维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学习方法,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用更加敏捷的思维去学习英语语言。英语学习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后天的教育对思维能力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二、如何培养英语学习新思维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学习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求知,激发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趣味性的方式,不局限于老师的口述和书本的浏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等设施;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可以多拓展课外知识,找到与高中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述,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思维,不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其次,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实行“小组加分制”或是“个人积分制”,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参与度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整合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2.创新英语教学,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英语比教授给学生零散的英语知识更加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并不是把零散的英语单词、语法知识一一传授,让学生生搬硬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创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利用这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优秀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简单地听老师讲课,而是要自己思考、分析与运用老师所讲的方法。平常可以让学生多听英文歌曲和看英语视频,让学生找到快乐学习的方法,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在教导学生新单词时,除了对单词的意思和读音进行反复讲解,还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通过音标判断读音,把单词放在例句中猜测词意,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求知欲,这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

3.英语交际情景的创设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多进行英语交际的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Roleplay”游戏、英语对话练习等,营造英语学习的活跃氛围,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积极思考。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多交流,教师要做好启发和点拨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者”。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要进行英语的口语交际不但需要对英语单词意义、用法的充分理解,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整合语言,这些都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分析问题,通过对比、完善,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同时又能够学习其他人优秀的思考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高中英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新思维能力列入课程目标中,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思维发散的空间,不断拓宽学生思维,还要不断改革教育方式,在新理念、新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准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概括、分析得出关于该事物的准确结论的能力[1]。当前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解题思路受到局限,不能够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理性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其他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水平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受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对数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深入了解,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响应的思路,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数学学科内容复杂,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并且从学习内容上来说,缺乏系统性,无法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迅速得到答案,并且举一反三,运用多种方法和思路来解决。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实现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要求[2]。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将会极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培养自主思维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新课标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

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运用科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造成学习信心上的挫折;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枯燥无趣,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即将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兴趣。例如在研究长方形的性质时,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作图的方式,连接长方形的对角线。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直接三角形。这时候教师通过归纳总结之前学过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不难推出长方形的性质,即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切相等;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样通过已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从而得出答案。另外,在讲解答案时,教师要在答案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视问题设置,引入多种方法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在课堂上的问题设置,问题设置的合理,学生才会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入逻辑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归纳演绎法、比较对照法、抽象概括法、综合分析法等。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归纳演绎法推理出来。将两个全等三角形组成平行四边形,由于全等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对角和对边分别相等的性质。另外一些运算规律如四则运算,也可以用这些逻辑方法推理出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志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师用),2010,(12):60.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5

关键词:党校;法学教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

“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是党的十报告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代社会,法治作为一个社会理想的治理方式,其体现在:一是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二是要靠领导者和全社会成员的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特别是后者,它是法治的目标和归宿。党的十以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强调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尤为显著。为此,党的十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键在人,而各级领导干部在我国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的思维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领导干部有没有法治思维直接决定着他们能不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水平的高低同样决定着他们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力度和速度。

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基本要件

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养成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必须按照思维模式的形成规律,从影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入手,多管齐下,建立长效机制。

1.掌握法律知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掌握必要法律知识是领导干部培养法治思维的最基本要求。党的十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依法行政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领导干部应掌握的法律知识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要求学习掌握作为普通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律知识,诸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及诉讼法等,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和法规。因此,领导干部要更多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学会运用法治方式调控和管理经济事务,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2.加强法治学习

法治的基础是法律,法治思维更是基于法律意识而产生的。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离不开法律意识的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学法而懂法、守法、用法,明确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掌握基本法理原则,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才能形成法治思维,才能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做到自觉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政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这是时代赋予领导干部的责任,更是人民群众的需求。

3.注重法治实践

领导干部养成法治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实际运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实践可以使法治思维得到检验,得到巩固。因此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做到心中有法,遇事用法,把法治思维作为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基准性思维,增强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二、党校加强法治思维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应首先从教育入手,使其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意义及必要性,从而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在教育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校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阵地,是开展党性锻炼和能力培养的熔炉。这些规定和要求体现了党校办学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特色。较之其他类型的培训,党校学习无论是培训目的还是培训内容,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教育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党校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

此外,党校教育的核心是政治培训、党性培训、素质和能力培训。在能力培训中就应该包括法治思维能力的培训。现阶段,全国的党校系统都开设有法学课程,党校学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法律专业的学员很少,如何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党校的法治教育尤为重要。新时期,党中央对法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党校教育也应该进一步的提升法治教育,尤其是法治思维能力的教育。应该加强各级党校法律方面的集中授课或者法律的专题班次。这种法律方面的专题班次对于学员的法治思维的形成,必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开设多种形式、不同内容的法律专题班次,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三、党校法治思维培养的具体举措

1.在教学目标制订上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党的十提出的新要求。理念是思维形成的基础,并对思维方式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党校法学教育更是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法治思想。

党校法学教育通过专题课设置,要达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让领导干部掌握什么是法治思维。第二,让领导干部理解为什么要提高法治思维。第三,让领导干部知道怎么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只有这样,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植根于领导干部心中,并在长期积淀中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认同。

2.在教学内容设置上

党校法学教育的内容设置上,应该着力培养领导干部五种法治思维。

一是宪法法律至上思维。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国共产程》在总纲中也明确指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宪法法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行使任何公权力都不得超越宪法与法律。

二是合法性思维。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不论是决策、执行,还是解决矛盾、争议,必须首先自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做合不合法?怎么做才合法?始终绷紧“合法是一切行为的底线”这根弦。具体来说,应当从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五个方面随时审视其行为是否合法。如果领导干部在行为过程中发现违反,应当及时主动改正。

三是程序性思维。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对程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依法按程序办事繁琐、成本高、时间长,远不如行政命令直接、快捷、低成本。但法治实践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通过公正的程序才能接近公正的实体。英美国家有句著名的法谚,“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所以法治思维应当包含程序性思维,程序性思维强调凡事都要先想到程序,领导干部作出某一决策,实施某一行为,其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应符合法定程序和正当程序的要求,违反程序同样构成违法。

四是契约性思维。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时刻离不开合同,合同就是契约,因而法治思维还应当包含契约性思维。西方法治国家中的人们,将契约关系置于人情关系之上,将契约视为当事人间的法律。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写到“契约是缩小的法律,法律是放大的契约”。领导干部在现代行政管理中采用自愿性的行政合同来实现行政目标,其效果远远胜于通过强制性命令的方式。除此之外,领导干部对行政相对人、当事人间达成的合法合同必须认可和尊重。

五是责任性思维。责任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依法履行其职责,不得随意放弃、不得不当行使其职权,否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性思维,让领导干部时刻意识到,权力行使都会带来责任和后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

3.在教学方式运用上

党校的法治思维教学必须结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教什么”的问题。坚持理论创新,是党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学习原有马克思理论基础上,对于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应当与本地改革发展的最新实践结合起来,推进教学内容单元化、教学单元特色化、特色单元系列化,用身边生动的实践做教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讲透,坚定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怎么教”的问题。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问题导向,建立教学计划从需求调研中生成、教学专题从实践调研中生成的机制;教师要在精讲、精学、精读上下功夫,在讲“管用”、讲“发展”、讲“创新”上下功夫。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根据专题课内容的需要,遵循党校法学教学的规律,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它的优势,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讲法学理论用讲授式分条理讲清楚即可。为了把理论讲得鲜活也可以把社会热点问题的法律观察、典型案例的法律分析穿插其中,讲授式加案例式配合绝妙。对于可辨性的法学问题不妨采用互动式,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三是“怎么办”的问题。教研能力如何提高,怎么提高?到基层去实践,在实践中调研,是我们培养专业队伍的主要抓手。每个党校教师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学科方向,选择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重点,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每人撰写调研报告。只有深入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去,党校教师的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素质才能提高,学风才能养成。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思维能力是指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否则,思维能力不可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它们反映了思维的不同方面和特征,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手段。

首先,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及思维活动的深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在思维过程中有较高的逻辑水平,善于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善于深入的思考问题,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思维的这种深刻性对解题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其次,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学生对事物的敏锐程度。敏锐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解题中反映的情况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分析,锻炼学生思维的敏锐程度,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

此外,数学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此,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面的。

再次,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中职数学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鉴别。

最后,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检查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上。要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中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它们的合理性如何,效果如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习中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原因何在。

二、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在中职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思维能力培养又所依托。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是基础。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

在中职数学练习中,要细致观察,认真审题,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符号、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

此外,还应加强综合、分析、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思考和逆向应用公式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等。

三、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教材内容的丰富内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内容是否有趣,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及挖掘程度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教学情境,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可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开展激烈竞争、铺衬幽默环节、设计数学实验等。这些情境的设置,可使数学概念的引入和展开合情合理,定理、公式的推证情趣盎然。这些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看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将难点分散,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当分解,分散难点,减缓坡度,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学习和思维。

3.积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指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实践证明,大量的创新思维主要指“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多元化地思考,在探索与求异中发现和创新。

1)一题多变式:伽利略曾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似性、相关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和练习题的教育作用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2.)一题多解式:在教学中,对同一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使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而且更能激发灵感,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提高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3)多题一解式: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陷入无穷的数学题海中而不能自拔,但实际上许多数学问题都具有共性。如果对这些数学题不断总结、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跳出数学题海,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大幅度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2]郭思乐,喻伟.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席振伟.数学的思维方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4]王仲春.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5]郭士宽.在数学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05期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7

关键词:创新思维;阅读;培养

传统的小学汉语文教学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以及能力的培养。而对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对创新思维的能力的运用。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学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经过研究实践发现,在小学教育中,汉语文阅读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小学阶段,加强阅读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革新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而对于阅读课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由教师进行阅读讲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所以要将阅读教学的模式进行革新,增加汉语文阅读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地阅读,并在汉语文阅读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中,穿插小学生喜爱的故事来进行对比讲解。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中,每一次面对“大灰狼”制造的危机和麻烦,喜羊羊总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帮助同伴摆脱危险。通过这样的故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于喜羊羊的办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主动地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高思维能力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因为教师的教学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重要性,不了解提出问题对学习的帮助作用。很多教师在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时,没有足够重视,从而不能很好地对待“质疑”。学生的疑问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所以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且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再做回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到四季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四季变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然后进行全班的讨论,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而我国的教育理念,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没有认识到相对于分数,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更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改变,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所以在小学汉语文阅读课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进行教学,利用视觉色彩上的刺激,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讲朝阳时,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朝阳图片,来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朝阳的魅力,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述自己心目中朝阳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针对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进行创新是教育继续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阅读式培养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最关键的是,在教学中对创新教育观念的运用。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汉语文阅读课堂中,不断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入新的教学元素,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8

【关键词】创设情景有效训练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代数学教学,愈来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数学能力的最基本要素,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摸索体会。

一、在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善于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关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第一册《课堂练习》第52思考题:往下应该怎样画?这种题学生初次见面,一时难以理清思绪,因此,困难较大。在教学时,我注意设计几个问题,一边引导学生仔细现察,一边在关键处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如依次提问:“这是什么图?它是由几种颜色的三角形组成的?,”“这些白三角形和黑三角形是怎样摆的?有没有发生变化?什么三角形没有变?什么三角形变了?是怎样变的?”教师演示摆三角形后,又间:“这样摆三角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一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使他们不仅对“往下应怎样画?”这个问题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现规律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一年级学生缺乏可逆性思维能力,不善于打破常规,不断调整思维角度,看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对学生需要加强逆向思维训练。例如:第一册第8页“多些少些”书上的题目是:不要数,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先出示图:然后提同:“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当学生回答小鸡比小鸭多后,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转换角度思考,帮助他们从逆向开拓思路,反问:“小鸡比小鸭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鸭比小鸡少),再出示图,让学生看图说出“苹果比梨少”然后反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梨比苹果多)以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渐提高,就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的实物的比较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比较了。例如:“8比7多几”学生因在头脑中建立了互逆概念,就能联想到“7比8少几”。

填一填1+=22-=1

2+=34-=2

0+=45-=5

学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想:“1和l组成2,”所以方框里填l,反过来用数的分解来想:2可以分成1和1,所议方框填1。还可以根据加法来想:部分+部分=整体,1+1=2,所以方框里填l,反过来用减法来想:整体-部分=部分,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2减1=l这样能使学生解题方法更灵活。由此可见,平时注意加强逆向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很有益的。

三、加强综合训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综合训练,主要是指把前面学过的几种思维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的一种练习方法。例如:我在教第一册第46页“10的加法和减法”时,在复习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左手拿6个白圆片,右手拿4个蓝圆片,间:“共有几个圆片?”(一共有10个)你是怎么想的?(因为4和6合起来是10)接着提问:“现在老师有10个圆片,送给同学6个,还剩几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整体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了。)然后,再出示第47页钢笔图,说盒子里有7支钢笔,再补上几支是10支?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把原来的一部分和补上的部分合起来也用加法算。7+()=10,再把10支钢笔右边3支用虚线圈起来,问:“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那么盒子里还剩几支钢笔呢?”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从整体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明确数学知识内部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并且逐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全面地思考问题。

四、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注意教给其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其善思、会思。

1.教给从“条件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顺向思维的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习惯于顺向思维,但这种顺向思考多是笼统的、表面的、习惯性的。因此,要提高顺向思维能力,还要注意教给学生从条件到问题的思维方法。

2.教给从“问题条件”思考问题的方法,初步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学生掌握了“条件问题”的思维方法,就必然形成了这种方法的思维定式,再接受由“问题条件”的思维方法就会有困难。因此,在培养学生顺向思维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219—01

一、注重培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二、学会数学方法,促进思维发展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意思维品质培养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

四、思维培养多途径,激发思维积极性

(一)找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突破口。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

(三)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积极性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51-01

1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阻碍

1.1学生对于问题缺乏思考过程

数学的理论性以及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对于问题可以多思考多研究。然而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热气和积极性,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对于教学的整体知识架构也模糊不清,无法了解课堂知识的侧重点,对于做错的题目又没有一个及时的归纳总结,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无法得到发展,数学成绩很难使自己满意。

1.2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缺少训练

为了应对高考,平常的数学教学中的训练大部分都是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而进行的训练,只是让学生盲目掌握了解解题的方法,但对整个问题却缺乏一个完整的分析思考过程。虽然短期内可能能够适应考试的要求,可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却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1.3对学生思维上的差异采取忽视态度

由于先天自身资质的差异以及后天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间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各有不同,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有的老师为了避免麻烦,尽快完成教学进度,对于接收较慢的学生采取放任态度,极大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整体放低教学的要求,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提高。无论哪种方法,都造成课堂教学的不足,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数学的知识是死的,但思维的实际运用却是活的,数学教学方式是不一定的,但对思维的作用却是肯定的,思维的培养是建立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知识的不断吸收消化,对思维能力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而数学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提高,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数学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全面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开发提升,增强学生自身对于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让学生们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以此带来更高的创造价值。

3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3.1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

数学老师可以根据所要教导的知识点建立完善科学的课堂数学教学体系,通过向学生解释基本概念,再辅以例题,让学生发现明白知识点在题目当中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掌握解题的流程,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对一系列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对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掌握。

3.2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讲解

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解决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们可能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引导,让学生利用其他的知识点对问题再次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样,由于方法的不同,方法的简易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可能学生花了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思考,但解题的思路却更加简便,老师这时就承担起一个辅助的角色,让学生能发现数学题目解题思路的多样性,经过对比选择最适合的解题方法,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对各种解题思路可以有一个大致掌握,对思维的训练和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益处。

3.3对同一道题目的样式采取多样变化

数学题目是唯一的,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这道题展开新的变化,例如: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类比,为新的问题创下一个新的情境,或者可以在旧问题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延伸,展开对新的知识点的探究,例外还能通过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创设一个符合模型的情境,以此展开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通过对一个题目的不停延伸,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4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氛围

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同样重要。根据心理研究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而每个人的思维潜力也是无穷的,而我们要做的则是对思维的科学开发与挖掘,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根据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大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路径,将不同的思维进行吸收改良,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老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民主思维氛围的创建者,有了好的思考氛围,才能有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3.5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数学题目和数学知识点都太过抽象,很可能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降低。只有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才能发挥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最大作用。老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知识,设定相应的题目,运用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题目去引发学生思考,在疑问和解答之中,让学生渐渐融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当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内心可以得到一种满足,然后又会进行新的探索,新的问题便又会产生,以此循环往复,思维在一种积极感兴趣的心态下得到极大程度上的训练。

4结语

数学教学作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训练方式和途径,不仅仅要求的是学生书本知识点上的掌握,而且学生整体的思维架构的建立,更是对于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数学对于学生思维的重视越来越深,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需求决定了市场,而市场也同样影响着需求,就像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浅谈作用,探究作法,本文对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整体培养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0.

[2]赵春霄.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