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的手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22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1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过程中,直接融资方式发挥着重大作用。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直接融资在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充分认识到直接融资的现实意义,并明确直接融资的发展思路,能够加快直接融资的发展进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直接融资;现实意义;发展思路;金融体制

1、发展直接融资的宏观环境及客观条件

我国早期的金融运作过程,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求,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种融资形式,能够反映出资金从盈余部门向短缺部门的流动方式,这两种融资方式中,直接融资的特点是筹资速度,筹资金额大,但需要较为完善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直接融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金融市场上,也形成了短、中、长搭配合理的结构体系,企业建设债券的发展规模稳定提高,并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新型局面。我国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当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来决定,因此融资体制改革应当以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作为基础。但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并不完善,因此仍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我国目前的直接融资规模较小,需要长时期的大力发展,而我国资本市场的积极发展,也为我国直接融资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直接融资发展的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资金具有供应充足、增长潜力较大等特点,近些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以及居民手中现金的增加,随着资本运作方式的不断完善,存款分流到直接融资市场也更为普遍,因此我国直接融资的规模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并且我国加强了对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运用,也具备了引导居民资金从储蓄转为投资的能力。积极增加社会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能够充分保障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

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本市场具有较大需求,企业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想要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将会有更为强烈的资金需求,并且许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生产周期较长、需要长期资本投入等特点,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并不能只依靠内部资金积累,而企业获取信贷资金需要较多条件。因此资本市场需要发展直接融资方式,让直接融资方式具备相应的规模和完整结构,有效地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帮助企业快速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

2、发展直接融资的现实意义

2.1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也会出现新型的发展要求,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生产周期较慢,因此并不能依靠内部资金积累,来完成企业发展,而政府拨款和银行借贷的方式,则具有较多限制条件,金融中介的运作方式,并不能并不能快速的筹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为企业提升较大的融资空间,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提供保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2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促进许多新金融品种等发展,有利于为建立项目资金制度提供推行条件,并强化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和投资风险约束机制从而推进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融资渠道的完善。

2.3改善资金配置格局

我国早期的计划经济环境中,政府能够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对社会资金进行强行动员,而国家财政的发展方向垄断着全社会的资金配置功能,决定了社会资金的分配过程。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向个人与企业倾斜,政府组织资金和财政配置资金的能力开始下降,银行成为社会融资的重要方式。而直接融资方式能够优化社会资金配置,并提高社会资金的运作效率。更适合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直接融资作为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将更具重要意义。

2.4缓解企业负债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并且经济效益较低。严重的负债问题制约了这种企业的发展进程。而根据调差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国外企业的平均水平,根据我国的财政能力和宏观经济政策需求,降低企业负债率需要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让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的形式进行产业资本结构调整,从而将企业的债务转化成股权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5进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

通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基础可以发现,我国公众的投资意识较强但缺少相应的投资技能,投资工具的品种较为单一,并且规模较小。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缺乏强力的监管体系。发展直接融资能够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加强企业产权的约束和管理,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满足企业的资本需求,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3、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投资不足的需求,发展直接融资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的筹集水平。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许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也相应暴露出来,投资增幅偏低阻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我国投资增长因素主要是部分企业的整体效益不高,并没有较强的资金积累能力,而一部分企业的债务负担较重,并不具备良好的信誉。因此我国社会经济的投资需求较为强烈,发展直接融资,能够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多种投资形式,将社会存款余额转化为直接投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筹集建设资金。

4、直接融资的现状及政策思路

4.1直接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融资规模较小、融资品种较小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直接融资的进一步发展。群众的投资意识不强,国际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提高了居民直接融资意识,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投资意识方面仍具有较大差距。这主要是由于居民对于资金市场并不熟悉,没有充分的认识,群众缺少对于直接融资市场风险的了解,并不能在资金市场中,实现资产增值。而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并不能发挥出主管部门的整体优势,并出现许多部门直接相互矛盾的现象,导致资金效益外流,产权交易不规范,影响直接融资手段对资产存量的优化功能。

4.2直接融资的发展思路

我国直接融资方式发展的首要因素,应当是加强融资方式的体系建设,加强宏观调控手段,拓展社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运用直接融资手段,进行多渠道资金筹集,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大直接融资的工作力度,有效的监控金融形势,改善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减轻居民储蓄的增长压力,还应当加强上市企业的资信监督,保障社会公众的资金安全,从而促进直接融资的稳定发展。完善交易网络和信息系统,加强直接融资的基础和载体,强化资金市场,让交易中心更为规范,加强证券交易网络的影响力。积极组织直接融资的发行工作,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拓展直接融资的服务范围,在现有交易流通的基础上,规范产权交易,加强社会存量资产,促进直接融资的结构调整,为我国基本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经历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滞后,我国的资本市场又迎来了重要机遇,“新国九条”的,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直接融资将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并分散金融风险。

结语

近些年我国公司债券发展较快,并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企业的规范运作具有更高的需求,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的规范化,也将加强市场直接融资工作,进一步加快资金市场的繁荣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宗安;,王显晖.社会融资规模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度[J].改革,2014,(09):56-59

[2]冯晓健.简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J].债券,2014,(12):98-101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生命周期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业经济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在和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比重已经占到工业企业的90%以上。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大的拦路虎,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尤其是缺少固定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资金短缺是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缺失大环境分不开的,而这也是被融资方产生融资风险的根本所在。银行对企业的甄别能力有限,仅仅限于财务报表等可修饰的很表象的东西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信任企业的贷款申请,只有企业提供抵押品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他们的风险。

关于信息不对称,前人多有研究。庄晋财、程李梅(2012)认为企业的成长能力等隐性信息是银行所无法考察的,相应的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他们建议银行从企业家的素质、品格等方面考察隐性信息。信号传递理论的提出者Ross、Leland&pyle(1977)在“财务结构的确定:激励—信号路径”一书中指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银行信贷供给障碍的最主要原因。Berger,Udell(1998)也有类似观点: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银行更倾向于提供低利率下的低风险贷款,以及中小企业为获得资金不履行合同约定甚至长期借贷不还。对此,HelmutBester(1985)提出抵押信贷可有效控制银行风险,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从而均衡信贷配比。由此,笔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融资风险的关键点,控制了由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二、理论基础

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控制风险,平衡投资人的风险与收益。

2.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人有高潮低谷,企业也有跌宕起伏。起源于美国学者masonHaire(1959)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后期诸多学者的研究下逐渐丰富完善。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用以描述企业增长规律。

将其引用到金融上就衍生了企业金融生命周期理论。weston和Brigham将金融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并分别描述了各个阶段的资本结构:

我国学者陈晓红,刘剑(2006)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符合西方成熟国家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即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中小企业生命成长阶段的不同,呈现周期变化趋势。但是庄晋财、程李梅(2012)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现象,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成长与其融资意愿背离的路径。

三、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模式架构

1.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特点是:风险大、融资规模小。对这一阶段的融资风险控制政策,我们采取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的方法。通过个人出资,亲友借款将风险消化在企业内部,这是最常见的融资手段。还有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通过天使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加入将风险转移,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便是未来的高融资成本。

创业邦的2012天使投资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目前已渐成规模,对中国创业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而且投资收益非常不错,有一半以上回报在30%以上,18%的天使投资人回报率超过200%,一些明星企业的投资回报高达几十倍甚至100倍;著名天使投资人何伯权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天使投资有三点不同:一是没有专业的资讯平台告诉中国的创业者如何找天使投资;二是社会对天使投资的认可和尊重还不够,总体表现出的是对于资本的鄙薄;三是中国现在处于创业热情高、机会众多的时期,但是天使投资人数量还远远不够。

中国有句谚语叫背靠大树好乘凉。政府就是中小企业背后的那颗大树,政府有责任支持那些缺乏资金的高科技企业,为他们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通过初期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来给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政府投资可遍布企业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但是初创期的企业最为艰难,政府应对初创期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

初创期的企业融资虽然具有较大风险性,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小,且未来可收到较大的收益,这些会吸引天使投资人。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投入,此时的企业的融资风险可被有效控制。

2.成长期

成长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风险较大,融资收益较大,可融资手段较多。这一阶段企业已取得了部分发展,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开始显现,社会各界对此阶段的企业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且因为此阶段的企业已有部分可抵押品,可获得银行的短期借款。但是,可抵押品很有限,笔者认为,为有效控制成长期企业的金融风险,应采用多种融资手段,最大化转移企业风险。

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过少,银行贷款方面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占据90%以上。企业除利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以外,还可利用仓单质押、出口提单质押、国内保理、流动资产抵押等手段进行融资。仓单质押和保兑仓是银行开发的信贷产品,俗称融通仓。他们都是通过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有效回避风险。其原理是,生产企业将采购的产品作为质押品放入与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中,先期获得银行贷款。待企业将产品销售以后,销售收入直接打入银行账户作为还款。此种方式通过第三方的引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作为质押物来抵消银行风险,可有效补充企业的资金缺口。

除银行贷款,风险投资也可成为资金的来源。风险投资者的加入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提出改善建议,从各方面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风投资金不仅期限较长,且可更好的融入企业,是未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政策性补贴以及政府担保贷款也是成长期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部分高科技企业政府补贴每年可达几十万元。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也可为银行贷款分担大部分风险,引导优势企业的良好发展。

3.成熟期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资产有了一定规模,财务制度也较完备,资金回笼较快,具备了申请商业银行贷款的能力。所以成熟期企业的融资特点是债务融资比例上升。主要的风险控制措施除前两个阶段的所有措施以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分担。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用评级制度落后,信用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仍然存在。往往银行要求企业提供详细到繁杂的资料,甚至包括申请企业法人的婚姻状况、父母的生活状态等,以期通过这些调查来考察企业的隐性信息。且申请周期时间较长,企业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支持。

成熟期的企业就要更多的考虑融资成本与风险的问题。资金瓶颈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企业对于融资政策的选择也开始考虑更多方面。保守的公司管理层选择的融资手段可能是扩大留存收益比例,将风险进行内部消化。相反,激进型的管理者会选择更多的外源融资来扩大企业规模。

风险投资在这个阶段也可扩大投资规模来弥补企业资金缺口,股权融资也会成为一部分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总之,成熟期的企业风险控制手段丰富,资金缺口相对较窄。

四、政策建议

前文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风险控制融资模式,期望能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助力。但是融资环境的改善也势在必行。

1.商业银行贷款施行区别定价,放松管制

不管怎么控制风险、分散风险,银行贷款中银行都要承担一定风险。风险理应与收益是对等的,但是我国贷款利率是固定的,不能根据不同贷款对象施行不同利率。这就导致银行宁愿以较低利率向风险小的国企或者大型私企贷款而不愿以较高利率向中小企业贷款。只有区别定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信贷约束。

2.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打造流畅的信息交换平台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制度落后,银行在放贷时还要考察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不仅会加大银行的成本,也会对企业产生负担。我国有些地方企业每月要向统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三份报表,而且统计口径不一致。如果这些政府部门信息可以共享,银行在放贷时可以直接导入信息平台的报表,参考税局企业纳税情况,掌握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信息。如此,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效防止了道德风险的产生。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虽有中小板和创业板,但是审批手续繁琐,要求较高,可进入的企业较少。建议应完善产权交易市场,提高服务水平,切实促进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

4.变政府直接投入为引导基金,强化服务意识

我国政府对企业的资助力度不可谓不强,但是多为直接性政策性资金补贴。政策性补贴是国家对诸如高科技企业、商务示范企业等的专项补贴,这类补贴采取直接投入方式,不需企业承担任何成本,现实中,极易导致寻租的产生。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补贴,采用造假或者改变使用用途等方式骗取补贴资金,反而那些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建议政府补贴采取引导基金的方式,设立基金或者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本的进入,专门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贷款担保等活动。变直接投入为侧面资助,对于培育企业的积极性,防止寻租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助力。例如,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集聚区或者经济示范区。这些地方成立以后只是给企业提供土地的优惠政策,而后不闻不问。政府成立集聚区后,要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除可成立政府引导基金以外,还要搭建起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的桥梁,建立可共享的信息平台,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5.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典当行产业、发展融资租赁产业

前文已对风险投资进行论述,我国风险投资事业还有很大潜力,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各个阶段的融资都能提供帮助,发展风险投资事业是一项重要工作。另外,典当行、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具有传统融资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点,手续简单、速度快,可成为传统融资模式有效的补充。建议大力发展典当行、融资租赁等产业,全方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项目《贵州省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融资意愿背离分析》(项目号:12SSD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Ross.S.a.theDeterminationofFinancialStructure:theincentive-Signallingapproach[J].theBelljournalofeconomics,1977;2

[2]Berger,a.n.,Udell,G.F..theeconomicsofsmallbusinessfinance:therolesofprivateequityanddebtmarketsinthefinancialgrowthcycle[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8;22

[3]HelmutBestr.Screeningvs.RationinginCredit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5;75

[4]陈晓红,刘剑.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3

随着货币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的丰富和完善,融资手段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企业可选择的融资之道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各种直接融资的手段,大为丰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分离交易可转债,等等。与以前银行贷款一统天下相比,企业多渠道低成本融资成为可能,而较低的资金成本也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优势。在低成本融资方面,大企业往往有着规模优势、信誉优势和业务背景优势,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借力之道

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是上市的目的之一。然而,传统的股权融资审批程序复杂,带来股本增加,有可能稀释每股收益,很难成为常规的融资手段。“分离交易可转债”是证监会在2007年新推出的一个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产品,全称“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性质介于增发股票(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债权融资)之间,较好地回避了股本融资的困难和问题。其基本原理在于:在股票市场的景气周期里,投资者愿意对未来股价给出较高溢价,产品借力股票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以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同时赋予债券持有人在未来将持有的公司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换为该上市公司股票的权利。利用投资者对未来股票上涨可能带来的转股权收益预期,大大降低了债券的票面利率,给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低成本融资之道。通过不同转股价格水平的设定,可以决定产品“偏股”还是“偏债”,从而满足不同公司的需求。

2008年上半年,虽然美国次级债的问题已经隐隐浮出水面,但并未引起市场的重视。全球市场,包括中国,仍然处在经济较长期高速增长,供需两旺的一片繁荣之中。在金融领域,股票市场一路高歌,a股股指不断创下新高,财富效应使得全民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量似乎是“无限”的;在资金市场方面,信贷额度的宽松带来了充裕的流动性;债券市场的成长让企业债券融资成本降得很低,是一个非常好的筹集长期资金的时机。

虽然当时宝钢在资金总量上并无缺口,短期融资成本也很低(票据贴现成本在1.8%左右)。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期看,宝钢的负债中短期资金比重太高,若不调整,一旦资金市场出现波动,资金的稳定性会出现问题,资金成本也一定会大幅度上升,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在资金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候未雨绸缪,选择合适的手段,筹集长期低成本资金是明智之举。

当时a股股票市场和钢铁行业都处在景气周期中,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宝钢股份的最佳融资选择。2008年6月20日,宝钢公开发行了100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可转债期限为6年。因为赋予债券持有人在未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债券的票面利率仅为0.80%。在债券发行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股票市场大幅下跌,捆绑在债券上的转股权失去原有意义,宝钢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实质上变成了低成本的6年期债券,借力股票市场,实现了筹资人和投资人的双赢。

危中求机

中期票据是一个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直接融资手段,通过信用评级明确区别不同企业的信用等级,加上市场化操作,一直是受信誉好的大企业青睐的融资方式。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货币投放量大增。在危机的严冬中,2009年上半年出现了一个资金小阳春,资金市场明显表现出宽松状况,融资成本再度降低。考虑到成本较低的窗口期不会太长,宝钢此次选择发行审批程序简单陕捷的中期票据。2009年5月,金融危机陷入水深火热,宝钢成功发行了100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仅为3%。尽管目前中期票据仍是受大企业青睐的直接融资手段之一,但是融资成本再也没有回到当时的水平。

在金融危机即将来临前,以及在金融危机中,宝钢实施的200亿低成本直接融资,使公司长期低成本债务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为公司安全度过金融危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后危机时代,尤其是2011年至今的严厉金融紧缩中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顺“势”而为

在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出现稳定、持续单边升值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多次降息使美元利率再次降低至历史低点。这对宝钢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宝钢每年进12400呖吨铁矿石,全部用美元支付,考虑到外汇收支,每年存在大约50亿美元的外汇缺口。在资本管制条件下,外汇资金的筹集一直是融资的难点,外汇缺口往往通过人民币购汇来解决。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更灵敏的反应,将会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直接使用美元贷款,既可以享受美元贷款的低利率,还可以带来人民币升值的汇兑收益。从2009年开始,结合公司大量进口铁矿石的真实业务背景,宝钢开始大幅度增加美元贷款以及美元贸易融资,公司的美元负债保持在50亿美元左右,借款利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接近甚至超过此水平(2010年升值3%,2011年升值5.11%)。考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宝钢过去几年基本上以零成本,甚至负成本使用50多亿元美元资金,美元融资成为可以“赚钱”的融资方式。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融资渠道企业发展

一、引言

融资,从严格意义上讲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大做强自身的一种必要的货币手段,并与投资及资金运营以及分配构成财务管理的主体工作内容,它通过一定的资金渠道为企业募集所需资金的过程,是建立在经济主体良好的财务管理水平上的。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财务管理与融资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连带关系。

二、现阶段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市场形势下,大、中、小型企业都在积极地拓展经营渠道扩大经济生产,筹谋更长远更有效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融资成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有效最常用的一种资金准备模式,而且不同的融资途径为不同规模的企业带来了新的生存转机和发展机遇,为经济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循环机制。

(一)直接投资融资

直接投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筹集资金方式,它通常发生在企业筹建阶段,由资金拥有者把自有资金按一定的股权比例注入企业账下。直接投资融资的主体一般来说是企业的投资人、原始股东,对企业享有决策权、利益分配权、追加投资权。直接融资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时,通过对原始股权进行再分配的形式吸收新的股东,以此来实现筹集资金并修复企业原有资金链。直接融资操作起来比较繁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和精密的财务核算,对于紧急情况而言直接融资并不实用。

(二)银行贷款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是企业通过抵押、担保以及其他形式的银行贷款业务来实现资金周转,适用于各种企业形式。银行贷款融资的操作过程相对于直接融资来得简单、快捷,它主要是建立在企业信用、信誉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的,银行在实行贷款业务前需要全面考察目标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对企业提供的质押物进行核实、鉴定并估值,并对企业资产状况以及财务报表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正式启动贷款融资程序。

(三)商业信用贷款融资

商业信用是在购销过程中交易双方互相建立起来的信用形式,表现在商业信用贷款融资中是一种短期资金融资形式的质押凭证。常用的商业信用凭证有:合同形式的延期付款、远期票据条件下的延期付款,这两种方式所能争取的融资时间和资金极其有限,不过鉴于企业的商业信用状况,信用好的企业可以经常、灵活运用这种商业信用的方式,通过短期贷款实现短期资金的融资。

三、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工作现状与问题

企业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资金筹措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常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一个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国家外部政策和企业内部管理有关,特别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关系密切。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财务制度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管理形式化、模式化、实际操作性能差、管理松散;或者内容片面、只重视局部而忽视了整体,特别是预算工作和财务控制环节缺少应有的管理力度;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员工利益关照不够等等。此外,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实行家族管理模式,关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本身,而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企业管理中的后勤服务性工作,在财务制度、财务工作流程、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都流于表面形式,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混乱、毫无章法,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带来的潜在发展机遇。

(二)会计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企业信用缺失

会计管理体系是从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进化而来的,它是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会计工作模式,许多企业在理论层面上意识到会计管理体系的优质性,却并没有真正开始构建和执行会计管理体系的标准,仍存在着高管插手财务管理工作,干预正常的财务活动,客观造成企业内部的财务信用被破坏,并带来外部信用流失的连锁反应,无形中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融资进度带来了不必要的阻挠。

(三)财务管理监管不足.缺乏投资吸引力

目前大多数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不正当行为,包括内部的钱、账分家,两套账、两份报表的行为,也包括外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不合理经济行为审查、核算的松散,没有完整的事后监管和控制制度,在财务监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上人手不足,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活动出现脱节现象,不能互相关照。表现在企业投资环境和招商潜力上,即可信度不足。

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企业的融资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因此企业要拓展融资途径,需要同时强化对先进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含着:对财务管理内容的规范和完善、将实际经营状况与战略决策相结合、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完善监督机制等,同时还需要全面抓好人力资源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财务人员薪酬制度、晋升制度以及培训机制,加强财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品质管理,聚焦优质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融资拓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信用

会计管理体系是更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形成比较成熟的会计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把会计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管理目标,融入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运行中;其次要从多方面入手,简化工作流程,并以轮换制和分工制的岗位管理办法建立起监督、正当的财务管理气氛;然后是对会计管理的每项工作职责到人,使管理责权明确;最后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职能转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三)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与激励制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需要从规范化、标准化入手并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同时以正面激励为导向,构建健康、完善、有效的财务工作氛围,集中力量为企业寻找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如采用资金、项目、资源联盟或者融资证券化等新型的渠道来实现资金筹措。

五、结语

企业在健全的财务管理运作模式下,可以集中精力拓展融资途径,并重新配置内部资源、优化资金管理,将融资工作延伸到境外,与此同时,做好境内融资管理,以实用性、可操作性、安全性为标准制定体现企业经营和管理优势的融资方案,通过多渠道融资来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

(作者单位为华电煤业集团运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宗翠芹.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渠道问题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06):99.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5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手段创新现状

我国企业的社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信用担保不成熟、企业信息部对称、自身体制不健全、信用度低等原因造成了我国企业融资困难,本文就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实行融资手段的多元化,从而降低了我国企业融资的难度。

一、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手段缺乏而造成的。

1、企业直接融资难以实现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着缺陷

企业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其主要原因有(1)市场环境。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日趋严重主要是由于政府干预、地方保护、和惩治失信行为的法律法规等原因造成的。而我国也正处在体制的转轨时期,不少企业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动大、无形的资产很难量化主要是由于信用体系制度还很不完善,市场发育成熟度不高,监督机制又极其不健全,从而使得可抵押的资产少。银行很难收回企业违约的贷款本息。所以银行只能通过提高放贷条件,加强信贷管理,也就导致了惜贷行为较为常见。(2)企业自身原因。很多企业管理没有政策环境的支持和上市的条件。而且其经营决策随意性大,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业绩记录不完整、财务状况不公布或者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意公布财务状况等,企业难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由于缺乏上市的条件和政策环境的支持。

2、间接融资难以介入

(1)投资的风险高。由于后续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不健全,而担保机构自己很多又是自负盈亏的公司,所以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多为一次性投入。只能提高担保条件并严把担保业务办理才能减少风险。(2)企业自身不足。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其担保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以至于不能够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另外企业整体的可信度不高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规模、资产规模和获利能力不可观,产品竞争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3)市场环境。管理机制各不相同;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担保机构的分布很不平衡且呈现高度分散趋势;银行缺乏对企业风险的信息的充分了解,金融机构对大小型企业给予的贷款是不一样的。

3、企业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难以上市并进入股票市场

企业的规模直接限制其对上市的选择和股票发行额度。根据我国大多数企业就是企业这一实际国情,我国并没有发展适合企业融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民间投资供给与社会投资需求的长期的不均衡更是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因此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这一渠道。但由于其非法受到打压,所以也并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更无法对企业融资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二、目前企业的融资手段

目前,中国企业的融资手段主要有创业资本、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这三种方式。

1、创业资本

创业资本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基金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它是一个股权投资,主要用于新建高速成长和极具发展潜力企业的。创业资本是一种周期一般较长的的投资,如果结束投资则以推出企业上市或受雇兼并的方式才可以。上市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投资资本,也可以将投资股权转让给企业创立者或者其他投资者。

2、资本市场

对中国企业而言,a股市仍然是目前主要可以利用的市场。从1997年a股市场掀起了热潮以来,在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买壳和以红筹股方式上市。此外,香港推出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拓宽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渠道。

3、银行贷款

经营稳健、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是商业银行的理想贷款对象,而银行贷款的收益也只是固定的利息是由于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极大。在创始股东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的情况下,创业企业在风险和收益不兑现的情况下,将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外由于中国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它们的规模比较小,资产额也较低,所以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即使能够获得贷款,那成本也会相当的高。中国政府已采取措施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为推动企业和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融资手段的创新

1、方便实用的融资手段

(1)无形资产融资。许多企业由于拥有所占比重较大的无形资产,而希望能成为企业有效的融资途径。实践中,独辟蹊径者已经采用了这个无形资产融资的方法。

(2)票据融资。企业一种信用工具的产生过程就是票据的签发过程,票据能够实现骗局的汇兑以及信用的功能,并且能够通过流通进行转让,从而来完成企业的内部直接的融资。票据然后再经过贴现、再贴现,从而来完成票据的融资的这项功能,以此来完成企业中的一个间接融资。

(3)保险的融资。因为受到企业融资风险较高的缘故,因为银行在进行选择担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选择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大企业。同时又因为受到大企业对风险控制的要求的不断升高,和担保市场的渐渐成熟,使得大企业能够为其所作的贷款担保将越来越少。保险公司所推出的企业贷款保业的保险,从而对赔偿的比例进行了提升,从而来降低银行所要承担的一部分风险,增强银行向企业放贷的信心,也才促进了企业的融资。

(4)信托融资。当一些融资成本和操作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可以选择信托融资,它们的规模小,自身抵押投资产少。融资要考虑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中国企业在确定融资策略时要考虑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但忽视企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却过多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将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有着不利的影响。

2、多元化融资手段的一个取向

(l)认购的股票。向企业通过认购股票的形式进行资金的注入。企业的改革的最终的目标必定是企业资产的一个股份制的转变。银行能够将放入到企业的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企业发行的股票面额划股,再将同一额度的股票分给银行,然后再将银行的贷款利率转换成股息,在对股东进行一次股息要进行核算时的一个摊入的成本,再根据企业的效益以及市场股份价格从而来定出红利,能够让利益和风险共同进行分摊。

(2)认购债券。银行以债权人的身份对债务人进行融资的手段叫作认购债券。如何做到债券投资风险收益与流动性之间的平衡是债券投资者在投资时必须考虑的。由于银行本身的资金量就比较大,然后又灵活,所承担的各类经济投资的项目又比较繁多,所以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应当将企业的性质,竞争的能力,以及管理的水平等一系列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来找到一个最佳的风险收益点,从而来实现信贷资产的一个管理目标。

(3)投资联营,有单方的投资联营,也有另外一方进行经营多方投资的一方经营或者是双方各半等多种的方式。在具备了经营管理的能力的条件下面,银行应当可以适当的进行投资联营业务的开展,从而来促使银行向着多功能、高效益的方向进行发展,来实现信贷资产的资本化。

(4)作为信贷投资来说应当力保传统的业务,因为它能够在装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来完善对新业务开办的拾遗补缺,从而来形成一个能够以贷款业务为主的多种投资方式,从而能够让各类的多功能投资系统更加完全,从而来实现风险受抑且效益提高的经验战略目标。

四、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融资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依靠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同时也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再在不同时期依据当地的条件及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重点,才能彻底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9

[2]李伟著.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张元军.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因与对策.金融参考,2002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6

关键词:非法集资;立法缺陷;立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18-02

一、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规定

1993年沈太福案、1995年邓斌案之后,1997年刑法设立了“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三个罪名,基本建构起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框架。在司法实践中,主要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除此之外,还对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相关罪名起到“拾漏补遗”的作用。现行《刑法》中,用来规制非法集资的三个主要罪名分别规定在第176条、第179条和第199条,在刑法分则结构安排中分属于第3章第4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3章第5节的金融诈骗罪。三个罪名的规制对象和量刑幅度各有不同,共同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刑法制裁体系。

二、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缺陷

在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往往存在着与合法的民间借贷如何区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界定:一是对“社会公众”含义的界定。司法实践中经常以吸收存款对象的多寡作为判断标准,但往往导致该罪入罪门槛太低的问题。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应从集资对象是否具有不特定性或开放性方面来界定‘社会公众’的含义”,而不能仅仅因为集资对象人数众多就认定为“社会公众”,即认为向特定人群借款的,就构成民间借贷,向不特定人群借款的,就构成吸收公众存款。之所以强调集资对象的不特定性或开放性主要是因为往往如果对象特定,如仅针对亲友和单位内部员工集资,信息来源对称,风险也能提前预知,一旦亏本往往不会引发恶性。这种观点得到了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认同。二是对集资用途的界定。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或个人集资后,有的是将集资款用于从事非法的资本、货币经营,有的则是将集资款用于从事合法的商业、生产运营。刑法设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规制以经营资本、货币为目的的间接融资行为,而且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只有行为人将集资款用于从事非法的资本、货币经营时才可能侵犯这一客体。但是司法实践中,往往受到严惩非法集资观念的影响,司法实务部门常常将该罪的入罪门槛降低包括了直接融资行为,这是不恰当的。对此,相关司法解释予以了界定。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以集资诈骗罪定罪量刑的案件不少,那么如何区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呢?普遍认同两罪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2012年轰动一时的吴英案中,重要争议之一便是吴英的集资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法院认为“吴英用所集资金的400万元为自己买服饰,600万元请客吃饭,是肆意挥霍”,“吴英是在明知没有归还能力的情况下采取虚假宣传、欺骗等手段进行诈骗”,但是,吴英及其律师却认为吴英的本色集团拥有一系列实体经营店,其所借高利贷主要用于企业经营,而不存在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不是被突然抓捕,吴英有能力还贷”。我国目前的立法并没有对“非法占有目的”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依据除了一些基础证据之外主要是法官的经验和逻辑,这就往往导致将本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认定为集资诈骗行为。但是司法解释一直在试图为“非法占有目的”提供一个可操作性标准。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为例,它总结了之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规定了八种“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该司法解释与之前的解释相比有了很大进步,更加具体明确,区分了生产经营与非生产经营。

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非法集资的现状是,如果能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适用集资诈骗罪,反之则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种情况下,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较少,但是该罪却是刑法上唯一可以被用来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的直接融资手段的罪名,因此该罪应当被扩大适用。

三、非法集资犯罪的立法完善

(一)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综观我国处理集资案件活动的司法实践,将多数非法集资行为都归结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实际上是混淆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但是多数民间非法集资往往是集资者自己使用资金,更类似于直接融资模式。比如之前的“孙大午案”,这是吴英之前民间融资遭遇法律风险的典型。北京大学彭冰教授有观点认为“孙大午案其实是属于直接融资,大家信任他才给他钱,这个逻辑与间接融资的存款不同,后者要求更多的是安全。用间接融资的逻辑来处理直接融资的问题,就取缔了民间直接融资的空间”。

笔者认为,应当采用在集资案件类型化分析基础上进行区别对待的思路。对于间接融资,集资者只有通过成立具有特许资格的金融中介机构这一正常渠道才能使集资行为合法化,虽然金融机构特别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设立条件严格,对于民间集资者来说设立难度很大,但是,可以在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的法律框架内,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设计更多合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要。对于直接融资,仅就刑法制裁而言,应将多数非法直接融资适用“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而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回归处置非法间接融资的本意。一味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不仅不符合法律解释的逻辑和刑罚目的,而且会扩大本罪的适用范围,不利于为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预留空间。当然,对于直接融资的规制来说,仅仅依赖于刑法制裁是不行的,一方面要加强法律部门内部的配合,建立起民事、刑事和行政多层面的法律责任体系,另一方面更要积极探索金融制度层面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毕竟法律的调整是最后一道防线,轻易不应触及。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善

1.“社会公众”含义的进一步明确

前文所述,高法解释将亲友及单位内部人员排出公众范围,却并没有对亲友及其单位的具体含义作进一步的解释,只是给出了模糊抽象的概念,这仍会导致司法实践难以对此进行精确的认定。比如亲友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语境下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范畴,覆盖面过大,建议可将其改为“亲属”或者“亲人”,这样既能缩小范围使司法解释更具操作性,同时也更符合立法者防止本罪适用扩大化的本意。近年来,无论是最高检、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还是最高法《关于印发的通知》都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人数做了明确的规定,以对该罪的“社会公众”和“情节严重”有更为客观的量化标准,试图在司法实践中弥补立法层面的缺陷。

2.擅自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扩大适用

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结合这类犯罪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更为合适的规制手段应当是适用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而刑法上可以被用来规制非法集资活动的直接融资手段,只有第179条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因此应当扩大该条的适用范围。有观点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该罪适用不应当执着于载体形式,而应当包括所有非法集资安排。擅自发行的股票、公司、企业债券,无论如何标准化,其都不可能公开上市交易,只能私下转让。一味拘泥于出资凭证的标准化,限制了该罪的适用,且不适应实践发展。但是非法投资安排却可以涵括各种形式和手段的非法集资活动,扩大“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适用范围,从而以直接融资的模式来处理这类集资活动。其二,该罪适用范围应当仅仅局限于公开发行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虽然刑法中关于本罪的规定没有以公开发行为条件,但是本罪作为行政犯,应当以违反《证券法》为前提。现行《证券法》明确要求公开发行证券,而《证券法》188条规定的表述是“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可见本罪还应当包括变相公开发行的形式。

非法集资活动关涉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需要法律对其予以规范,甚至刑法的规制。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建构起了非法集资犯罪的刑事管制框架,但是仍存在不少需要完善之处,既要在区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模式的大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措施对非法集资行为予以规制,又要对现有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惩治犯罪,保护法益。

参考文献:

[1]孙国祥,魏昌东.经济刑法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顾肖荣.经济刑法(第八辑)[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

[3]彭冰.非法集资活动的刑法规制[J].清华法学,2009,(3).

[4]彭少辉.非法集资的刑法规制与金融对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2).

[5]李怀胜.民间融资的刑法制裁体系及其完善[J].法学论坛,2011,(3).

[6]黄韬.刑法完不成的任务-治理非法集资刑事司法实践的现实制度困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1).

[7]刘宪权.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J].法商研究,2012,

(4).

[8]肖世杰.从吴英案看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困局与改革路径[J].法学论坛.2012,(6).

[9]杨兴培,刘慧伟.论刑法介入民间金融活动的原则和界限[J].海峡法学,2012,(3).

[10]汪丽丽.债权类民间融资演化为犯罪的制度动因及其防范[J].法学论坛,2012,(3).

[11]韩轶.对我国刑罚目的之理性审视[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12]韩轶.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J].法商研究,2004,(4).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7

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其金融发展模式转向货币政策独立与资本自由流动相结合型,中国的金融业、金融市场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金融冲击。从以往各国的经验来看,不难找出使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作用的内部缺陷,这种缺陷实际上就是一国经济及金融的“结构性问题”。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内部缺陷的表现方面目前仍然较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要把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融入现代的国际金融体系,并在强大的外部冲击下,不至于使可能的系统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中国就必须分析和研究现存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采取稳健而有力度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应对。本文则主要就金融结构中较为重要的投融资结构部分进行探讨。

一、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投融资结构的基本影响及调整的目标

(一)金融市场开放的基本影响

首先,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投融资主体结构,投融资主体将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金融市场开放以后,受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对外国资本进入管制放松的影响,我国的投资主体必然会从国家财政为主体的单一体系向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多元化体制转变;在融资活动中,四大国有独资银行仍占有绝大比例,他们是信贷资金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是融资活动的主体。金融市场开放以后,随着外资银行以同等国民待遇身份的介入以及投资融资方式的改变,这些国有独资银行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赋予的分配资金职能将逐步丧失;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介入使国内企业的融资范围扩大,以市场原则选择融资的比例增加。

其次,金融市场开放将会对我国投融资的方向和流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外资银行的介入不仅仅使我国银行增加了竞争对手,而且也为我国银行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外资银行在确定投资和贷款方向时一般均以利润和效益为目标。因此,现阶段经营状况较差、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大中企业一般不会成为他们的投融资对象,经营效果较好的非国有经济更能受到外资银行的青睐。而国有银行,其国有信贷资产占总量近70%。这里,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过大也许还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国有经济经过改造尚未摆脱经营效益较差的困境,国有银行因贷款、融资对象产出效益低下而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市场法则的引导,国有银行在融资与贷款的方向上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将重点逐步转向产出率较高的行业和部门。第三,金融市场开放将影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直接金融比例会适当增加。

(二)投融资结构调整的基本取向

投融资结构的调整的方向应以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向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为基本原则。

1.建立以企业为基本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等因素,使得居民个人不可能成为社会投资的主体,而政府部门由于其处于监督者、调控者及政策、规则制定者的特殊地位,从而决定了政府部门也不可能成为基本的投资主体,特别是不能成为竞争性行业或经营性行业的投融资主体。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的主体,政府和私人的绝大部分市场和实质性投资都是通过企业实现的。

因此,我国多元化投资体系中只能是以企业作为基本的投资主体。为了发挥企业在社会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提高投融资的效益,就必须赋予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独立的法人主体应该拥有的自以及较为直接的投融资权力。同时,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结构的调整,不仅要建立以企业为基本主体的多元化体系,而且还要注重企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确定非国有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功能,带动投融资的市场化,形成竞争、有序、高效的市场氛围。

2.投融资方式多元化

投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基本内容,投融资主体为追求高效益低风险的资产组合,客观上需要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在现代国际投资理论中,无论是马尔柯维茨两参数投资组合理论还是威廉·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都明确地阐述了这样的一个基本道理:投资者只有在能够掌握足够多的投资工具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资产组合。因此,在金融市场开放的推动下,加快我国的金融创新,实现投融资方式多元化和较高的金融效率是必然的方向。

3.投融资结构的调整应当间接化

一个国家对其投融资结构的调整是采取政府直接控制还是采取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来进行,是由其经济、政治体制决定的。在我国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投融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并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对社会投融资活动的效益、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社会投融资活动中过多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融资活动的基本调节作用。尽管金融资源存在一定的市场失灵,但政府对其实施的调控也只能建立在宏观调控方面,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政策手段对社会投融资活动进行弹性调控,尽量避免和减少行政干预、计划调控。

二、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为适应GatS及wto的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针对投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投融资结构的调整,以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

(一)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基本作用,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融资领域及其与市场的投融资通道

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从参与市场的主体构成来看,既有外资机构也有中资机构,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非国有经济,他们之间存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我国的投融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可以是:首先应当把政府投资的范围基本确定在非竞争性的公益项目上,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缩小政府投资范围的同时还应转变政府对社会投融资活动的调控方式,减少直接控制和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真正投资主体;再有,在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方面,应当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范围,拓宽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在政策上积极引导、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竞争性项目和一些基础项目的投资,以促进有效竞争,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国有经济的存量重组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市场份额,提高间接融资效率,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行发展,创造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时存在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较多的投融资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最佳的交易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金融资源的交易条件。在我国具体的来说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通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完整性、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途径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金融效率。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这一进程: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积极培育能够适应开放型金融市场要求的微观交易主体;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的效率目标,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落实监管措施;加快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规范中介行为,提高中介效率;改变现行的以计划为主要特点的利率体系,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提高利率对经济运行调整的杠杆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主体,尤其是确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抑制恶性投机,提高投资效率。

在培育和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提高我国间接融资的效率亦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情况下,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当前,提高我国间接融资效率的途径应当是:深化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现代业务素质;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业务竞争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直接干预,为银行的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提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国有经济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

(三)改善政府对投融资的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

即便在金融市场放开的条件下,政府仍有必要采取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投融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但这种调控必须保证市场机制的基本调节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

在整体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应当以预测性、指导性的投资总量计划引导各类企业的投融资行为,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调节社会的信用总量。政府在退出竞争性项目投资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为投融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促进信息的公开传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投融资行为符合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律,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建立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

首先,从外部条件和政策方向上给予商业银行真正的经营自,包括补充资金的自、发展机构的自、贷款决定自以及融资方式的自,促进商业银行向主动型和市场化的投融资业务发展。其次,从银行的内部改革及经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提高业务发展的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出潜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充分适应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方式的需要;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跟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富有效益含义的经营领域的置换和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8

关键词:住房金融;抵押贷款;风险防范;银行;市场;融资

0.前言

当前我国的住房金融模式主要以商业银行和公积金为主的个人抵押的方式为主,这样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将住房金融行业扩大的客观的规模,使得房地产、金融和社会建设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在住房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住房金融发育不良,对于商业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市场手段应用不畅,住房金融的服务领域狭窄,这些都导致住房金融存在经营和违约风险的积累,如果出现经济上较大的波动或国际金融危机,极容易形成对住房金融的伤害,应该从进一步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出发,降低住房金融的经营风险,在完善住房金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提高住房金融管理来抵御风险的产生。

1.住房金融的概述

住房金融是一个产业概念,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金融和信用活动,当前住房金融主要是指为住房的建设和消费而进行的各种金融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是通过资金的筹集、结算和通融为手段的金融活动。住房金融是刺激住房消费、发展房地产行业、振兴经济的杠杆和支撑点,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住房金融发展历史上看,住房金融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的起始就是房地产界出现危机而渐次传递而最终导致的,因此,需要对住房金融的现状进行了解,化解住房金融的风险,进而实现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

2.住房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住房金融市场出现了发育滞后的问题

我国当前住房金融出现了一级市场主体的缺失,与发达国家相比,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社会富裕资金对于住房金融的投入较少,大部分的一级市场长期依赖于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在住房金融的品种上,可以直接用于投资和融资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匮乏,缺少证券上和债券商以及信托单位的支持;二级市场上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渠道不畅,导致开发商的经营成本变高,客观上提高了房地产价格,进而出现对住房金融的影响。

2.2住房金融领域出现由于狭窄的问题

一是,由于住房金融的主体是商业银行,在国家财政政策出现波动时极容易因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而不能为住房提供融资和贷款服务,将众多潜在的住房金融客户屏蔽在制度和规定之外。二是,在住房金融中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不畅,这不利于吸收社会资本来发展房地产行业,限制了住房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2.3住房金融调控手段不规范

当前,关于住房金融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存在着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实际问题,政府依赖行政方式对住房金融进行调控,根据近些年的实践表明,并没有对房地产价格带来稳定作用,反倒影响了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

3.住房金融的风险类型

3.1住房金融的经营风险

一是,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单位在办理住房金融业务时没有对贷款者进行严格的审查,使资质较差的群体得到住房金融极致,这会增加住房金融的经营上的风险。二是,当前市场信用体系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贷款者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导致住房金融风险的成倍增长。三是,“假按揭”现象频发,一些开发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通过假按揭的手段回收资金,将房地产风险传递给住房金融企业和单位。

4.住房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4.1完善住房金融一级市场

鼓励和扶持住房贷款的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职能,为房地产企业在股市和债市融资创造条件,加快向房地产证券化为主的直接权益融资模式过渡。

4.2开发住房金融二级市场

制定二级市场所需的各项法律法规,扩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范围和规模,强化政府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鼓励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和交易,以综合的方法促进二级市场良性发展。

4.3提升住房金融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提高对借款人借款资格和偿债能力的审查能力,防范住房信贷风险。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监控等标准化系统,使住房贷款业务更加标准化和程序化。

4.4丰富住房金融的调控手段

尽快制定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抵押贷款法,以规范抵押市场,完善与公积金、住房储蓄、住房融资税收、住房补贴等方面有关的住房金融法规。

结语:

综上所述,住房金融对于我国的经济结构、金融体系和社会认知属于新生的失误,在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蕴含着诸多的问题和障碍,特别在市场经济深化的同时住房金融的经营、融资和违约风险在逐步扩大,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形成对住房金融长期发展的负面影响。应该从住房金融的实际出发,在整个行业内高度重视各种风险的控制,以分散、转移和加强管理等手段防范风险的产生和积累,进而维护住房金融蓬勃发展的大局,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方便而全面的住房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9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不同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扩展和提升,但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中国民营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因素。民营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周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判断,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运作模式对民营企业的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的成长与企业内涵素质提高相结合的过程。资本运作作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丰要手段,也是企业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分散风险、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资本运作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其概念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降低风险、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的价值增值。资本运作是一系列将各种现有资本有效组合的动态活动。资本运营丰要涉及对企业所能控制的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组合、配置。所需要涉及的市场有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环境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了外部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本运作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

在金融危机下,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资本运作的概念认识上存在错误

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概念的起步和目的就是股市圈钱,为上市融资而融资。许多公司不是立足于自身产业的发展,而是片面追求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加大上市成本。而上市后,资金在自身产业没有投资机会,擅改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挪用募集资金炒股。

(四)资本运营脱离主业运作

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同步考虑缺乏,危及正在健康、有序发展中的实体产业。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靠炒卖股票来进行创收活动,结果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失败了,使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以资本运作为幌子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二级市场炒作制造概念。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实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而忽视企业的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三、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策略的运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阶段,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企业该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一)初创期策略

企业初创时期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同时这一阶段,企业的员工较少,组织结构单一,这时企业往往具有自己的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这一阶段,企业真正的投资一般为购置经营设备或购建厂房,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选择可行的投资项目,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论证和资金安排。

(二)成长阶段策略

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融资。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同时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其经销盈利已经开始能补偿它在创业初期所耗用的资金。企业的组织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方面日趋完善。金融界和商界已逐渐了解企业,并愿意投入资金。这一阶段已初步形成主导产品,注重用品牌去开拓市场,营造市场,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此时,由于债务资本的可能介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真正的投资行为可能集中在经营项目的扩建方面;此外,随着企业固定资本的增大投入,企业诸如存货、现金等其他流动资产会相应增加,做好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周转速度和效益也是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成熟期策略

直接融资的手段篇10

关键词:银行系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业务定位

一、银行系租赁公司的现状

金融租赁是二战后金融创新的产物。它已成为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融资方式,几乎渗透了所有行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租赁年报》统计,2003年,全球租赁总额达4616亿美元,美国、日本、德国分别以2040亿美元、621亿美元、398亿美元位居前三名,而我国仅为22亿美元,年租赁额不足美国的2%。从租赁业市场渗透率(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来看,美国达31.1%,加拿大20.2%,英国15.3%,德国9.8%,日本9.3%,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均在10%~20%之间,中国只有1%。美国租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30%,而我国仅为万分之三。由此可见,我国的租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总体增长。制约我国租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狭窄的资金来源渠道严重阻碍着租赁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共有两类金融租赁公司,一类是商务部批准筹建的,另一类由银监会批准筹建。商务部批准的租赁公司分为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和国内试点租赁公司两种,他们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仅为1千万美元;而申请国内试点租赁公司,只要企业经营三年以上没有亏损就可以申请,其在注册资金上也没有原则性的要求。银监会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资本金的准入门槛不高,但对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要求很高。银监会鼓励资产规模800亿以上的银行、大型设备制造商、境内外大型的租赁公司投资兴办金融租赁公司。

2008年2月,银监会了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这是我国自1997年要求商业银行退出金融租赁公司以后,首次明确商业银行可以进入金融租赁业。目前,经国务院批准试办金融租赁公司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具体名称、注册资本金等情况见下表)。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银行改制上市的完成,改革的重心也逐渐转移,银行开始向租赁、信托行业等更多业务领域扩展。

二、银行系租赁公司面临的困境

1.受宏观政策紧缩的影响,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目前我国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渠道主要有:资本金、向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发行债券和股票、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其中发行债券和股票由于国家对债券的发行控制较严,难以达到发行条件,即使能发行所利用的资金数量,时间也十分有限。至于股票上市就更难达到条件,况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租赁公司被批准发行股票;商业票据承兑实践已证明,是搞活资金流通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此项业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充分利用这种手段融资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见,资金来源的单一性无法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各金融租赁公司只能把同业拆借资金作为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不得不以短期资金支持租赁项目的长期占用,由于拆借资金成本较高,造成了许多租赁公司出现经营亏损,而且拆借资金受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影响较大,稳定性差。这也是租赁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和支付风险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表中看,以上银行系租赁公司中除了国银租赁,其他租赁公司资本金均未超过45亿元。面对像飞机融资等单一项目融资规模巨大的业务,注册资金二三十亿元的金融租赁公司显然“独木难支”。而在宏观调控、货币信贷步步紧缩的大背景下,即使背倚实力雄厚的银行股东,新生不久的金融租赁公司仍受资金来源的局限,为了克服这种局限,银行系租赁公司之间开展了所谓的战略合作,即试图以各自股东的交叉贷款来规避关联交易,从而扩大资金来源,摆脱资本金不足的困境,但这样做存在潜在的关联交易风险。

2.业务定位和盈利模式趋同。尽管从表中看,目前各家银行的业务定位看起来都是“1+n”的模式,但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商业银行本身的特点和金融租赁业务的特点和风险,都奔着飞机融资租赁而去。飞机租赁行业由于业务规模大、市场需求旺盛,不约而同地受到所有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追捧。然而,商用飞机的主要制造商空客、波音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在至少六七年之后,市场上的飞机几近无货可供。对于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来说,由于存在包括进口税收、货币兑换及飞机进口政策、繁琐的审批手续等不可逾越的制度、体制障碍,显然对其盈利不利。

3.相对于商务部监管下的飞机租赁公司,对于银行系租赁公司而言,更严格的监管,以及人才和经验的缺乏,都使其业务一时难以打开局面。

4.制度屏障。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副会长屈延凯介绍,中国飞机租赁市场近九成已被外资租赁公司垄断,与外资竞争对手相比,这几家租赁公司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比如起步较晚、缺乏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支持、法律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少等。

三、如何解决银行系租赁公司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