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十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十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40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1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人生。每一位家长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业成绩。我认为,教育孩子首先要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良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那么,从哪几个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的存在形式就是生活,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生活习惯广义上就是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一种收发自如的自控能力,能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能清醒地分析自己所说所做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早起早睡、早七点吃饭下午一点午休的那种狭义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难在心理自控能力的养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多数孩子,都能正确地分辨,但是欠缺的就是自控能力。这个习惯的养成,一是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再一个就是需要一个强制的外力。这个强制的外力,并不是说要打孩子骂孩子,而是要给孩子定下规则,有奖有惩,如果按习惯约定去做了会怎么样;如果不按习惯做,又会如何;要一一兑现。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长。学校是个学习的地方,一个老师要管理那么多的孩子,要求是整齐划一的,很少有精力单独对一个孩子付出太多的时间,但这并不表示老师在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就无足轻重了。

相反,老师在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中起到的作用有时更大,特别是对一些年龄较大、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或是家庭受种种因素限制无法促进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作用更显得重要。我的外甥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父母经商,没时间天天照顾他,爷爷奶奶年龄大,没有能力管理照顾他,加之对学习成绩看重多些,对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视轻些,使他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例来说,每天回家,我都要给他补习功课,他在学校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吃零食或是加餐,第二件事就是去厕所,并且在厕所的时间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正常来说,要15~20分钟,他可是一点毛病没有,纯粹是一个生活习惯问题。早上如此,中午、晚上也是如此。我曾和他探讨这个问题,问他一天能有多少个60分钟,如果节省50分钟出来,能学多少东西。而他却一点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让他挤出所有时间学习,而是让他知道,该做什么时就要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就要改正。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良好的自控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

认知习惯也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其实认知习惯也包括学习习惯,也可以说认知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外延。孩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学习课本知识,这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在大自然中,看到他了解的东西或他不懂的东西,主动探索、学习和研究,这就是一个认知习惯。这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学习习惯的推广与丰富。正是这种习惯,决定了孩子学习表现、知识增长能力和知识面的广阔程度。但这些,并不是直观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分析程序深入分析测评才能作出比较。这是一种比学习成绩优秀更为珍贵的能力。这个习惯来源于生活,养成于日常,系统于学校,与父母、家庭、老师、学校密切相关。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较为抽象,也较难理解和阐述。我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感悟,加之对自己学校生涯的点滴回顾,总结出来,和大家商榷。对一个孩子来说,在家庭中生活,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习惯和认知习惯就覆盖了他生活的全部,为什么还在单独提出思维习惯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2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勤奋、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逊......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人,这将是每个家庭乃至是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未来社会日益纷繁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成就一番事业,都有关系到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的问题,本文通过学习和生活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兴趣;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好习惯主宰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当代,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学会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学习,归纳如下:

(1)培养学习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勤于思考,奠定思维能力。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看书,看电视,都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并且全家参与,对问题要全面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对所看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归纳。

(3)认清事物,善于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指导孩子观察时,认清事物,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培养孩子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素质。让孩子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心智积累同时参加的智力活动,它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4)打破常规,积极创造条件。专心学习,珍惜时间,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只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那怕非常粗略、简单;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和孩子交谈,激发孩子的思考

(5)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训练,激发儿童对书籍、报刊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儿童求知的各个愿望,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一切书籍和文章都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并给孩子创建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6)读写姿势,正确的读写姿势,一开始读书就要严格训练,坚持两三年,正确的习惯就养成了,保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眼睛,耳聪目明是学生用途学习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通过训练让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以保护视力,促进脊椎健康发育

(7)认真书写。正确书写姿势正确,包括笔姿和握笔姿势,折顺正确,包括笔顺规划和基本笔画书写,架结构正确,书写格式规范,文面整洁美观,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8)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读课上籍需要动笔,读课本要动笔,写读书笔记不要局限照抄上面,还可认写读后感。如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摘录名言,警句,日积月累会使你的生活和定出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9)预习,复习。预习做为课堂学习的准备环节,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事先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认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记忆方法,

(10)善于记忆、写日记、刻苦钻研、科学视听,安全上网收集信息。训练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并付诸实践,提高学习成绩,日记是人内心的独白,写日记是自己和自己的灵魂,这种交流帮助人感悟生活和促使人成长,许多文学家和科学家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刻苦钻研的好习惯使孩子在学习上能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科学视听、安全上网的好习惯。

除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孩子进行审美,爱美教育。

(1)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大自然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自觉地投身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列,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让美丽的大自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能为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使孩子长期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对人对事较乐观,积极、热情永远,保持逢过细向上的精神状态。

(2)爱音乐、常唱歌,听歌曲,爱美术爱画画,音乐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以愉悦人的身心,增进健康,帮助人们排除被动,忘却痛苦,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音乐可以治病,也可鼓舞人的士气,也可涣散军心等益处很多。养成勤画画的习惯,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儿童在画画中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3)爱名著勤习作,通过训练,使儿童养成爱名著勤习作的好习惯,让儿童在文学名著的艺术殿堂里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4)赞美他人,使儿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养成赞美他人的良好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完善自我,改正错误行为,使儿童懂得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父母的要想帮助孩子进步,必须先沟通和了解,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说说话,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早帮助改正,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觉意识,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觉积极改正以往不良习惯,逐步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总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3

洋洋上大班了,洋洋妈妈却忧虑起来,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可是对于目前幼儿园的一点点学习任务,洋洋就表现出马虎、丢三落四,这仅仅是漫长学习期的开始,不开一个好头,怎么能养成孩子学习细心的好习惯呢?其实,只要家长有心,这种弱点是可以改正的,也可以培养他们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选择合适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大班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形式与方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不少家长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定义为“认字”“计算”,于是要求孩子认字、做计算题等。须知,这样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的刺激最易产生疲倦,疲倦状态下的孩子是很难做到认真细致的。给大班孩子的学习内容应丰富多彩:语言、音乐、科学、画画……有讲有唱有画才能极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学具。有些心急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了解小学学习内容,给孩子买来学具全是黑压压的文字,孩子非常不感兴趣。我们知道,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因此,给孩子的学具也要遵循这一特点,逐渐过渡。开始阶段,给孩子学具应以色彩鲜艳的图画为主,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学具,并且其中的文字要大,数量不能太多,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只有等孩子的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即由具体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才可以摆脱图片,接受完全是文字的学具。

第三,学习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马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

第四,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其学习时间内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使其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对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减少马虎、不细心的行为。

第五,亲子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学习细心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故事内容,你一段我一段,其乐融融:在科学小实验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睁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实验的变化;在音乐欣赏中,一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亲子共同学习,孩子受益匪浅,家长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南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动力,家长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第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自己到他人,从家里到幼儿园,从昨天到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也有条理。另外,要培养孩子“检查”的习惯。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4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拥有电视和互联网的时代,小孩喜欢看电视,这很正常,但无休止无节制的看,则有害无益。看电视是一种学习,但是被动的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比如:孙悟空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说他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如果是看书,你可能会思考,怎么翻,向前向后向上.……等等想了很多,可以发挥你的想象,这是抽象思维。可电视一看,孙猴子就定型,就那么一回事,这是直观形象思维。再说,边看电视边吃饭,长此以往,养成坏习惯,干啥事都不专心,更别说学习了。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边做数学题边听音乐,效果比专心做题的差的多。对于长时间痴迷电视且什么都看的孩子,心理学家做过跟踪调查,这样的孩子人生态度消极,对人或事漠不关心,长大后表现平平。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确实关系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应善于从小事里发现大道理。

首先,让我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心理学上讲,a习惯+B习惯+C习惯=个性,好的个性是多个好习惯的总和,故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命运。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和事。一个从小养成了好习惯的人,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或者具有突出的成就。

教育学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陶行知语)。作为家长、老师,教是为了不教。试想:一个已养成了好习惯的孩子,还用你苦口婆心的教吗?至少不用多教、多说。换句话说,一个养成好习惯的孩子,就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些名人、伟人对习惯也很重视: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

另外,从实践经验看:(1)无数优秀杰出的人才皆源于小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2)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六个秘诀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近几年我县高考的优胜者,特别是我省的文科状元何文君就是良好习惯的最大受益者。(3)经调查中发现,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水平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

作为家长或老师,可能有这样一种认识,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时代,难教育。而我要说好教育,教育孩子教育什么?就是培养习惯,咱们应该认同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他说的没错,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那如何培养呢?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不荣忽视。学校是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做事的重要场所,更要重视。

2.应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家长,你是一个酒鬼、赌徒,想要孩子洁身自好,可能吗?要求孩子讲诚信,可作为教师却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能做到吗?

3.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不断提醒、坚持训练的过程,几天、几个星期、几个月都有可能,但好习惯一旦形成将受益终身。

4.树立目标,严格要求。教育孩子,首先要讲清道理,其次要严格要求。让其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会有什么害处。比如:我儿子能养成按时看电视、放学后先完成作业、不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习惯,就是这样教育的结果。不过有时要做到宽严相济,特殊情况特别对待。比如就孩子看电视来说,有时遇到好的节目,孩子不能立即摆脱诱惑,我们可以让他再持续几分钟,来个迂回来点艺术也是可以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5

从对这堂思品课的反复琢磨中,我对如何进行习惯培养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第一、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始

学生的品行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而学校是学生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思品、晨会、班会等课堂是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就目前来讲,只有思品课拥有系统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表上坚如磐石的课时安排,不得不说是最好的一块习惯培养的阵地。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习惯教育不在于告诉他们多少道理,记住多少规则,最重要的是运用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帮他们形成基本的做人道理和思考问题的取向。整堂课,我以“圆圆”、“盼盼”这两个人物为主线串起。将“圆圆”定位为一个衣着整洁、随手整理、文明用餐、彬彬有礼的女孩形象。她的出现既是塑造了一个榜样,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更愿意和这样的孩子亲近。而“盼盼”呢,则是一个典型的调皮、邋遢的男孩形象,坏习惯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他俩以新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整堂课中,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辨别好坏,再到帮助“盼盼”、获得进步,在此过程中和“盼盼”一起成长。从而让学生看到好习惯“作用大”,掌握一些好习惯“巧养成”的方法,以及形成“贵在坚持”的信念。

习惯培养还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和活动中去感悟、体验。因此,我加入了“小小提醒员”招聘会的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相互提醒的方式,养成好习惯。我设计了“课前准备提醒员”、“随手整理提醒员”、“健康生活提醒员”的岗位让学生来应聘。通过边应聘边练习的方法,既让学生知道怎么当“小小提醒员”,也让学生学会按照提醒员的要求去做,更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小小的习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就拿“健康生活提醒员”的职责来说,他要提醒大家课间勿忘喝水或是上厕所。这个提醒的内容看似很可笑,但却是学生经常忘记的、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些活动化、生活化的习惯培养方式适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征、思维水平,他们成了“积极的参与者”。这样的课堂既充满趣味,又能产生生实实在在的培养效果。

第二、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不断地正强化和及时地训练

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结果。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我在这堂课中,便是相机给予学生正强化或是及时的练习,使好习惯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1)好习惯多点赞

在一个集体中,有些习惯往往是大部分人已经拥有,小部分人尚在形成中。而作为老师可以利用群效应,正强化这些好习惯,让整个集体都拥有这个好习惯。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一个“为好习惯点赞”的方法,贯穿整节课。为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的、很多老师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好习惯大声点赞。调动学生内心的自豪感、成就感。

还没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们亲切交谈,并在交谈中发现他们身上的好习惯,比如说: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坐姿很端正……我及时表扬他们的好习惯,并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大大的“大拇指”贴,贴在黑板醒目处,为学生点赞……通过这样的正强化方式,让学生知道原来自己有很多已经养成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不难。

“为好习惯点赞”贯穿整堂课:当孩子真诚交流时,我会为他们的诚实勇敢点赞;当孩子们疏于倾听时,我会为那些始终专注的孩子点赞……“点赞”也成为一种课堂组织手段,在课堂上这种正能量会传递,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学生听讲非常专心,参与特别积极。

(2)好习惯随堂练

这节课,我还准备着重训练一个好习惯。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训练“随手整理”的习惯。现在的不少孩子由于家长护得多,导致他们不会整理,做事也没有条理。在门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送来的孩子忘带的文具、书本等;在教室里,经常可见书包乱扔、桌肚脏乱的现象……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觉得在课堂上训练“随手整理”的习惯尤为重要。

当“随手整理提醒员”提醒同学们:“要上体育课了,请大家整理课桌、塞好凳子、出去排队”时,我用手势示意大家照着提醒员说的去做。只两三秒,学生们都整理好了。我再让同学们观察整个教室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会发现,由于随手整理,教室非常整洁。整个过程,孩子们比较愉悦,动作又轻又快。最后,我加以点拨:提醒员,请你坚持提醒一周试试,你一定会发现小朋友的变化。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从课内走向课外,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的确,习惯培养在课内课外齐头并进,才能真正有效。因此,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都十分注重课后的延伸,每课结束后,我都向学生提出比较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要求,再加上父母的关注和配合,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孩子的好习惯。

在这堂课的尾声,我送给每位小朋友“便利贴”和“好习惯养成记录”。请大家在便利贴写下一个目前最希望自己养成的好习惯,贴在醒目的地方。回家以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督促自己坚持。做到了就在“好习惯养成记录”上画个笑脸。记录表上一共有四周的记录,如果能坚持四周每天都做到,那么这个好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6

关键词:幼儿;区角游戏;学习品质;养成教育;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区角游戏活动属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活动范畴,区角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过程中收获知识,充分得到快乐的活动体验。习惯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幼儿来说,习惯会成为他们的行为定势,而学习品质的养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

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学习品质

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依靠坚强的班集体,与家庭取得经常性的联系,创造良好学习行为的条件,提供良好的榜样,启发孩子们模仿。有意练习时,有明确的意义、目的与阶段要求,让幼儿体验到愉快并懂得成败的原因,促使学习行动方式在新的环境中发生积极的迁移。

观察力是人们发现问题和作出创造发明的首要步骤。首先要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调动幼儿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运用生活的语言吸引幼儿进行观察等等,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其次,要让观察变得有目的。并不是随意、盲目的观察,而是要有方式方法,可以是事物间的对比观察,也可以是从点到面,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或者是抓住某一点的观察等等。让幼儿在观察中体验到快乐、成功和满足感。最后要给予幼儿良好的观察条件。帮助幼儿开拓视野,当幼儿未观察到点的时候,教师不必急于向幼儿做出解释说明,告知答案,可以通过引导让幼儿再次仔细观察,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的支持,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例如:插塑积木一直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玩具,刚开始孩子们可能只是随意的摆弄,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成品组装图,那么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去模仿组装,而完成模仿组装必须要经过前期的大量观察与实践,这样无形中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

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认识客观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认识活动,是幼儿学习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作保证。同时,思维习惯是整个学习习惯的主干,各类学习习惯只有在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指导与参与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锻炼,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开拓思考问题的思路、思维方式、思维方向,即思维不禁于某一模式。例如,利用“小医院”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别扮演病人、医生和护士,孩子们会受到区域游戏中的道具所吸引,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争着去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摆弄来摆弄去。此时,教师可以作出相应的引导,巧妙地向孩子们提问:“医生是怎么为病人看病的?护士是怎么样服务病人的?病人是如何配合医生的询问的?”等等,在情境中,通过引起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尽情地建立记忆链接,发挥想象。

培养幼儿的学习常规习惯

所谓“学习常规”是指从事正常学习活动所必须实行的规则,是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要求。它是整个学习习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习常规的实行,对于克服孩子们学习中的盲从、随意、松懈等现象,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在学习中的疲劳,增进身心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为了让幼儿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习惯,如果仅仅依靠说教的形式,基本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可以利用图书角开展游戏活动:“从图书中寻找你最喜欢的故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会很快地投入到看书的行动中,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可是却没有持久性,往往看一会儿就走开了。教师可以交待看书的方法,要求孩子们每次到图书角去找故事,每拿起一本书,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书的内容等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比比谁看到的东西多等等,这样有点竞技的游戏会让幼儿看得更认真,更仔细。学习的持久性也加强了,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7

一、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做好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凭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同事、家长、学生多方合力,因此教师应当加强与同事、学生、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和任课教师经常沟通,了解学生每一段时间内在各方面的表现,共同督促学生进步,改掉不良的习惯。由于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方式一起来改正他们,取得的效果就很好。

其次,定期和学生沟通。经常找班干部、好学生、优生谈心,了解班级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召开主题讨论会,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再次,积极和家长沟通。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除了开家长会,还可以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开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认识到小学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或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平时可利用便捷的通讯和家长深入交流,并提出学校的建议与要求。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老师,喊我,喊我”“嗯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所以,我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听课习惯,我会时不时让孩子们重复我和同学的话,“刚刚王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刚刚某某同学是怎么回答的?”

四、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促进教师抓好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师生须密切配合,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学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培养的,坏习惯也不是不能改变的。教师要不断地引导、监督。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针对不同孩子情况进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评比,鼓励上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8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16-01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往往宽一些,理解能力强一些。反之,那些常年不读课外书的学生,知识面窄一些,理解能力弱一些。而兴趣则是通向阅读的向导,爱迪生正是因为对发明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才在日后发明了白炽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名垂青史。达芬奇正是因为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才在后来写成了《物种起源》这部奇书,奠定了其在生物界的翘楚地位。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精心挑选读物

在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初期,家长对给孩子阅读的书刊一定要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情节生动、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中外现代、当代童话,古今中外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科幻小说等。家长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读书内容,千万不能把书硬塞给孩子。

二、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读书氛围会为孩子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作为教师,在讲完课堂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他最近读过的好书,并用生动的语言大致介绍一下书中的内容,最后还要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有兴趣自己课外去找这本书来读一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和写作。

作为家长,由于孩子们通常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喜欢热闹,这也是孩子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所以要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家长不妨陪孩子一起来阅读一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其实这和孩子小时候要我们在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由我们指导着他来阅读。阅读时可以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我们在一旁对读音、断句、语调等加以指导就可以了。如果家长能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并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和他们一起开展阅读活动,将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要坚持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引导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讨论。这些都会慢慢地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自己主动找书来读了。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三、掌握阅读方法

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书,正确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老师和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遇到精彩的语句要记录和积累下来,使孩子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词汇,感受故事的情节,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

四、养成良好习惯

一是养成查阅的习惯。对于难以理解的生僻字词。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及时查阅工具书,以加强理解。二是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要做到边读边思,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三是养成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每读一本书,都要鼓励孩子把阅读心得以文字或其他的形式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让孩子充分体验读书的乐趣。

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应当努力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不断创新,尽力为他们开辟充满童趣的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授有效的读书方法,使其终身受益。通过阅读,不仅能够获得各种知识,而且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图书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参考文献

[1]张东敏.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学教育,2011,01:8-9.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9

关键词:思维习惯;“勤思好学”;智慧共享

一、引导小学生课堂中善于思考、反思

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反思则是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品质,为他们的以后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

1.在比较中思考,得出最佳方案

小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往往只满足于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容易使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我在教学中经常这样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你的想法好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学习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比较感悟各种算法的优点,并找出其中一些方法的不足,从而在头脑中建构起自己理解的、可接受的、喜欢的最佳方案。

例如,我在解决问题中探索算理时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小林买6包薯片和1瓶饮料需要多少钱?

(1)交流算法:

a.4×6=24(元);24+5=29(元)

B.4+4+4+4+4+4=24(元);24+5=29(元)

C.4×6+5=29(元)

D.4+4+4+4+4+4+5=29(元)

(2)分析讨论各种反思中的“4×6”“5”的含义,引出每种反思实质的一致性。

(3)通过分类引出C的独特性,得出算理,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加法。

(4)介绍脱式计算。

(5)练习算式:3×6+83+6×8

2.实现“智慧共享”――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发言、乐于倾听的习惯

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类学生上课非常活跃,举手积极,质疑同学的提问有深度,课后作业却因为贪玩,没有耐心,做得很烂,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不过一到考试,始终能得高分;另外有一类学生,上课听得很认真,从来不做小动作,很少举手,从不提问或质疑,课后作业做得端正整洁,正确率也较高,但一到检测,却经常比不过前一类学生。经过调查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后一类学生在课堂倾听中数学思维的效率不及前一类学生高。后来我发现:反馈交流要实现“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保护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巧设情境,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和学习习惯,以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没有思考的灌输式课堂倾听是被动的、肤浅的,学生的数学智慧是接受式的。相反的,带着“智慧共享”,善于思考,发言的课堂倾听是生动的,有效率的,是我们所追求的。

二、培养学生在新课结束后进行总结思考

教学时,每一节新课结束后,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从而整理、归纳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收获。培养孩子“勤思好学”,我可以给孩子们设置这样的自我提问:(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2)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3)我会运用所学知识吗?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时,在新课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我引导学生总结思考,学生得到如下感悟:(1)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整时,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2)我发现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3)画时针要画短一点,分针要画长一点。经常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思考,及时反馈,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新知识,及时质疑,找出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自我质疑等数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做错题后及时思考反馈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因此,学生每次做错题后,我会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课后我是这样做的: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对错题进行反思。内容包括: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认知缺陷,写出自己思路被卡的情况及原因,以防再错,从而养成善于对“错题”“不会错”反思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个坚持不懈漫长的过程,“勤思好学”是潜移默化的,有了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变得简单容易。我相信,每个孩子拥有“勤思好学”的好习惯,就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篇10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如果我们在高中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为了高考;如果我们在非数学系的在读大学生中作一个调查,问其学习数学的用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应付考试。应该说,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是一种“目标教学”。一方面,我们一直想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但学生高中毕业后如不攻读数学专业,就觉得数学除了高考拿分外别无它用;另一方面,我们的“类型十方法”的教学方式的确是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学生一旦碰到陌生的题型或者联系实际的问题却又不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它。大部分同学学了十二年的数学,却没有起码的数学思维,更不用说用创造性的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由此看来,中学数学教与学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人。

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建模意识呢?我觉得:

一、提高自身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二、数学建模教学与现行教材结合起来研究

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模型问题,如讲立体几何时可引入正方体模型或长方体模型把相关问题放入到这些模型中来解决;又如在解几中讲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引入两点间的距离模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则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要经常渗透建模意识,这样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可以从各类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去研究数学建模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的能力。

三、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它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例如教了正弦型函数后,可引导学生用模型函数y=asin(wx+Φ)写出物理中振动图象或交流图象的数学表达式。

四、把建模意识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统一起来。

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

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

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

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不是做题,而是做事。做题可以很单纯,把问题解决作为最终目标,而做事要复杂得多,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探索、发现、解决、总结、反思,从而使一类问题能有一半的解决方法,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数学建模理论,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素质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

好品质的培养从抓习惯做起崔大霞

(巩义市第五小学河南巩义451250)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成长有直接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小学阶段养成良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不良习惯,趁幼年时期纠正也不难。若到中学,再去纠正不良习惯,难度要大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对孩子身心健康还是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低年级学生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1、书本文具整理好。每晚做完作业,要求孩子自觉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家长代劳,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能会不知学习用品放在何处,避免出现翻遍书包找一件学习用品的情况。

2、自己事情自己做。要求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因为不放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帮忙做家务,要学会扫地、拖地、抹桌凳等。

3、教育孩子把大人给的钱储存起来,不乱花钱、不乱买零食、玩具、没有用途的东西,花哨的学具。

二、学生学习习惯常抓不懈

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不仅要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更应该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尤其应该抓住新生刚入学的黄金时期,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持之以恒的基本训练,训练的方法应本着"易做省时"、"简便易行"、"生动有趣"的原则,结合课堂教学和日常的教育活动进行,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把孩子搞得像是在受罪。

(一)、认知指导

一年级新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瞄准时机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追求进步的强有力动力。

1、我在教学中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

例如:我们要求孩子听到上课铃响,要快速、安静地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身体坐直、坐正,两腿自然分开(不得晃动),双脚平放在地,手放好,目视前方。

改编成:

上课铃声响,立即进课堂。

双唇紧紧闭,双脚平平放。

身体直直坐,眼睛向前望。

回答先站好,声音甜又亮。

手不动脚不晃,比一比谁最棒。

这样一来,规范琅琅上口,孩子易于记,才更易于指导实践。

例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过长,或许只有十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看黑板的要求编成:

(老师说)看黑板(学生就答)认真看

还有要求学生坐好时

(老师说)看谁坐的最端正(学生说)看我坐的最端正

例如:有些学生上课思想开小差儿,我会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所学的内容,在读之前,老师说:"小火车开起来,往哪儿开"同学们齐答:"往这儿开"。这样就很自然地达到了引起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目的。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拍一拍"、"点一点"提醒学生注意。

(二)、榜样示范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让学生模仿。模仿教师、模仿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日常工作中,我一方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学生的表率。一方面大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树立榜样。用设立"声音洪亮小标兵"、"课堂交往小专家"、"作业迅速小标兵"、"书写规范小标兵",发现学生的优点,具体细致地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使其他同学察觉到自己和榜样的相似性与差距,他们就更用心地观察学习。被评为"小标兵"的学生,我会送给他小礼品,哪怕奖品只值几毛钱,但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是不同的。从而会更大地激发其它同学向标兵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三)、行为演练

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我认为这时,班主任首先要帮助他们熟悉学校生活,适应新的环境。首先让新生认识学校的一日生活,进行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实际演练即实际演示练习,是新生尽快掌握一日生活常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日生活"是指新生在学校一天的生活。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从早晨到校,到预备铃响,为"早读阶段";一天中所有上课时间统称为"课堂阶段";每两个课堂之间称为"课间阶段";上午第四节课下课以后,到离校,称为"午放学阶段";中午进校,到预备铃响,为"午间阶段";第七节课下课,到离校,为"晚放学阶段"。以上六个阶段的各项规则、要求,称为"一日生活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