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十篇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十篇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8:21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家长在用具体的物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时,应该提出要求,要求其通过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而不能只满足他们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特点。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常抱有很高的积极性,家长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巧妙的引导,以利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向孩子提出明确的目的。

要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能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要利用孩子所接触的各种事物,练习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小动物时,不是罗列一大堆动物的名字,让孩子知道动物的名称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分析,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孩子看到小鸡时,会对小鸡的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毛茸茸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小鸡的身体特征如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和细长的腿脚,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小鸡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还可对小鸡和小鸭等其他动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抽象和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了动物的一些本质特征,头脑中就不是杂乱的、无序的动物名称,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家长应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具体事物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所接触的各种材料、通过孩子直接的操作和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如在数数教育中,通过点数实物,孩子开始真正理解数的含义,而只是口头上会数数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理解数。单纯的说教和书面知识的学习,因孩子的理解有限,所以学习效果一般不好。

利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现场教学,看到树木就让孩子观察树的叶子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枝的疏密程度,明白太阳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让孩子比较它与别的树的区别,明白不同种类的树木对阳光湿度的要求,对气候的选择,等等,再讲树的分类,用笔画出树的形象,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树的样子。所有这些都是在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只要耐心引导启发,让你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能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善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2

思维训练的时候做点训练题,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你在生活中是个喜欢做逻辑思维训练题的人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训练题目,希望能帮到你。

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一、某岛上有三个奇怪的村庄,甲村的人从来不说谎,乙村的人从来不讲实话,丙村的人一句实话跟着一句谎话,一句谎话跟着一句实话,并且开始的一句是实话还是谎话没有准。有一天,张三、李四和王五到岛上观光,碰到两个导游,他们都说对方是丙村的。

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第三”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那么两个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说话。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另一条通向小镇。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答案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第一题;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2.若两人都是乙村的,他们说的都是假话,则三人排名:李,王,张;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

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两导游可能都来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

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第二题:很简单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怎么回答?”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3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如何通过学习数学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数学学习如何找对方法?1、数学学习的2个层面

对于做数学题,我觉得,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解决。

(1)数学思维能力

这取决于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对题目类型的见识,以及主动性的探究。思维能力强的标识有二:一是喜欢钻研难题;二是对于碰到的难题能比较快的想出解法。

这部分是需要“创造性”的。不好“培养”,也就是传说中的天赋的部分。但其实就学校学习的内容而言,范围毕竟有限,只要见得足够多,也是能解决的。不是非拼“天赋”不可。

小学时就上数学思维班的孩子,一般这方面都会比较强。

(2)工程能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数学技能)

做一道题,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设及到很多的细节,一个细节的错误,会导致全盘的错误。对人而言,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概率问题。要发展一套严谨的、工程化的解题过程,把审题(对已知和未知条件的充分分析)、计算、作图所有这些操作都尽量的标准化、规范化、最优化,才能避免低级错误。

这部分需要人能够做到像机器一样,精确、严格。

由于这部分工作相对刻板,而且更依赖于习惯养成,很多孩子没有学到。

一般好的老师会在课堂上示范,但是很少有老师好到一点一点地去规范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一般最多也就是纠正卷面上能看到的不良行为),毕竟这太个性化,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看到“心平气和心和”帖子中说初一数学老师规范她家孩子数学操作的描写,我很羡慕她的孩子能碰到那么好的老师(来自老师方面的要求比家长说更有效)。

很多孩子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好。表现就是:简单题错误比较多,“粗心”。(当然,心理紧张因素也会造成“粗心”,例如前面说的,“慌”)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会更加看重第一个层面,觉得这代表“聪明”;而轻视第二个层面,觉得这只是低层次的劳动,“不是我不会,而是我不想,只要我想,我就能做到”(其实远非如此,如果没有熟练到成为习惯,到做题时,根本就没机会去想)

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题目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两个层面的相互牵制就越强。实际解题时,需要“工程能力”步步为营的推进,也需要“思维能力”突破关键点。

就当前应试而言,显然把简单题的分抓牢更有效率。也就是提高“工程能力”、改进解题过程更有效。

2、数学考试的2个策略

前天晚上看到孩子在做数学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很奇怪。问他为何不做“压轴题”?他解释说,“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分不多,又费力,还不如先把填空题和选择题练熟一点。”当时觉得他的这个想法有问题,但问题在哪却有点模糊,于是忍着没和他争论,且让他先练着再说。

昨天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孩子的数学老师。老师支持我的意见,认为基础题有作业就够了,自己练,还是应该重点练压轴题,这是有“畏难情绪”。“畏难情绪”这个词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前天写周末日志的时候,就特别的写到,我注意到孩子做作业都是按照化学-物理-语文-数学的顺序来写的,当时就感到这个顺序表现了某种问题,但并没有归纳成型,现在看来,就是老师说的这个“畏难情绪”了。

仔细考虑后,我觉得这里实际上存在两个层面的策略:

(1)考试策略。

就考试而言,每一分的代价是不一样的,总体而言,试卷上基础题占分比例高,所需代价小;难题占分比例低,所需代价大。

前几次周测,就是太想满分,想为最后一题多留点时间,导致前面的基础题做得比较毛糙,最后难题得分了,简单题却到处起火。

所以考试的时候,做到“基础题不失分”比“挑战难题”更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放弃难题的勇气,“不慌不忙”的把基础题做到位。

(2)练习策略

从练习的角度而言,心理学认为在“邻近区”进行挑战性的练习,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数学而言,在基础题部分进行练习,实际上是起不到提高能力的作用的;应该要做自己感觉稍微有点难,但经过努力又能解决的题,才能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对我家孩子而言,压轴题就正好是这样的题。

所以平时练习需要重点练习“难题”,逐步的把“难题”变成自己的“简单题”,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孩子的观点,是模糊了“考试策略”和“练习策略”,因此是不合适的。有了老师的意见加持,和上面比较清晰的想法,昨晚跟孩子谈了谈,很顺利的说服了他。准备以后每天做1、2道压轴题。

二、至于文科,思维导图如何帮助记忆?以前在论坛中讨论,受到一位家长意见的触动,“历史的学习,我不看你的计划,让孩子合上书本,能写出什么?”,就开始跟孩子一块进行了一项“大工程”。

为了做到“合上书本,能写出东西”来,我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尽量的抓住骨干。所以找了个思维导图软件,跟孩子把历史课本从头到尾的过了一遍,基本上每天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耗时大约1小时。开始时比较慢一些,我和孩子都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好。3个单元之后我慢慢找到了感觉,5个单元后孩子慢慢找到了感觉。

最后的做法,就是逐句的分析课本,看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然后整理到思维导图上。整理过程中,发现孩子存在下述主要问题:

1、分不清重点。

有些很无关痛痒的举例论证的例子,孩子把它当做了重要的“史实”;而有些很重要的观点性的表述,孩子却忽视了。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很多意义什么的,背的很溜——当然这也是需要的——但是却没有跟相应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

3、看书、背书和做题有点脱节。

整理完后,又根据孩子的课堂笔记,把老师讲课的逻辑结构整合进去。从笔记看,老师补充了不少答题很重要的标准说法,对于材料的详略处理跟我们自己整的也有较大差异,老师的重点更突出。整个整理累计花了约10个小时。

虽然类似的大纲在孩子的教辅书、习题册上都有,但是自己从原始文本整理出来,效果还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一个整理,我觉得非常有用处。对于孩子应该如何阅读课本,如何把课本和老师的讲课相结合等都非常有用。应该是能提高孩子的看书、听课效率的。可惜做得有点晚,现在的课程节凑已经无法继续整理另外几册了,等体育和实验考完,不知道会不会能找到时间。

目前只是整理完就暂时搁置了,还没有按这个方式进行记忆和复述练习。可见的收获是,孩子开始用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其他科目的知识了。有点遗憾没有早点教他这样做。在此也感谢那位家长的提醒(虽然当时并非针对我)。

三、思维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重要?前几天在论坛中的一个其他家长写的帖子,有家长善意的提出了批评,认为孩子在课业上投入的时间过度了,恐怕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会毁了孩子的”。

因为我的孩子和作者孩子情况很相似,无论是成绩还是学习状态。看到那位的家长的批评,后来又得知他/她的孩子在时间少得多的情况下成绩更好,不禁让我思考了很久。

其实班里存在个别特别优秀的孩子,遥遥领先;另外存在相当多的孩子,他们虽然努力不比最优秀的孩子差,但却只是在二线沉浮。这后面应该是存在深刻的原因的。

从那位家长的后续评论“历史的学习,我不看你的计划,让孩子合上书本,能写出什么?英语试卷你做多少套,花多少时间去总结了,你的所谓的错题有没知识点是一样的,是知识面不够、词汇量不足还是重复性、习惯性错误?

学习必须要刷题,但每份卷子我们学到了什么?”中,可以看到ta家孩子做得很好。这些方面作为家长我也不是不知道,初一暑假还专门教过他思维导图的画法。对于试卷分析、作业错题分析,也经常在孩子做过之后,我再帮他做一遍,帮助他分析自己的分析的不足。但F这方面的能力总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班里一位最近一年进步巨大的孩子,从老师表扬所推荐的他的考后总结看,也能看到他的思维层次比较高。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环境有效创造

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只有让幼儿真正学会说话,把他们的愿望用流利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有效和小朋友们交往,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和引导。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对幼儿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双手,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嘴巴,解放幼儿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培养呢?我们必须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表达语言的主要方法是模仿,因此,他们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父母、小朋友所使用的语言,便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言语范例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发音正确和标准,用词确切,口语清楚,表达通顺,而且要适合幼儿的特点,更要努力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孩子们思维发展和感情表达,从而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通过有效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

幼儿语言表达,要与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紧密相连。通过多种感官有效感知,进而获得周围的体验和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展和内容的加深,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因此,我们要注意幼儿语言交际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我们要立足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条件、丰富语言内容,在语言活动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发展他们的语言。春天,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实验园里,种植一些豆角、花生。花生挖出后,可在里面种萝卜等,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大大的豆荚”、“绿油油的叶子”。冬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欣赏美丽的雪景,孩子们可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它们是一片片的。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欣赏四周各处的雪景,并且可以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美丽的白雪像什么呀?”孩子们根据生活观察描绘白雪和欣赏雪景,同时有效丰富孩子们的词汇。春天,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种植,让他们亲自动手,从中体会更深刻的感受。带孩子们一起松土、种植、浇灌……在做每一项活动时,都要边做边讲,使孩子们知道这种活动叫什么,进而不断丰富词汇。我们还可以选几种不同的种子,让孩子们观察,进而找出它们的不同。孩子们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小球……”出苗后,孩子们观察得会更仔细,表达兴趣也会更浓厚。通过种植和观察花草,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而且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美。这样孩子们生活内容丰富了,表达思路也开阔了,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语言表达能力得以丰富和发展。

二、语言教育活动中,积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语言在孩子们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构建新思维,没有语言思维就无法开展,而思维的成果又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是同步进行的,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提高的过程,而思维的提高又大大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当前,大多数幼儿园语言教育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式是靠“听”和模仿“说”,但对于如何运用语言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考虑的并不多。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孩子们运用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上,不仅让他们具有模仿能力,还要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表达新的体验,进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综合教育手段的有效运用。例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可以让孩子们用折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手工,每个孩子做一套动物角色如青蛙、蝌蚪、鹅、乌龟等,并要求孩子们边表演边讲故事。这样既可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又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要让幼儿学得积极、快乐,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三、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思维

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通常以完成教学大纲为目的,为了上课而上课,普遍采用简单的临摹或者变相模仿等教学方式方法,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在美术课上除了简单的绘画几乎没有任何收获,许多学生都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而已。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小学生在美术课上真正有所收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喜爱美术课、享受美术课

首先,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对6—12岁年龄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掌握,这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理。让他们喜欢美术课。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自我意识强烈,有非常强的好奇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不愿意听从老师的管教,随意性比较强。所以低年级的美术课可以用轻松的形式展开,让孩子们充分喜爱美术课、享受美术课。其次,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尊重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有好奇心,才有求知的欲望,他们自由的、不受约束的行为对他们自身未来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堂的乐趣,才能够逐渐地用心去学,老师才有可能去培养他们。老师应该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各个美术作品的最直观、最鲜明的形象,引起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引导、启发、示范等,才能使小学生真正地用心去观察美术、喜欢美术,才能使他们在长大后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规律和深刻内涵。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诱发学生创造新思维和心灵放飞的起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的应在相互尊重、民主、自由的气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用标准的“像不像、干净整齐”的准则来评判学生。另外。还要及时的表扬在作品创作中有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让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浓厚的创新学习的气氛。在作品创作中。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面对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老师一定不要批评,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蓝色的太阳、长满鲜花的树、交通阻塞的情况下飞着去上学的孩子等等。老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们的每一丝创造灵感,给学生创造自由翱翔的海洋。为每个学生提供成长和成功的希望和机会。

三、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联想

联想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应扼制学生的联想,而应当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联想能力,认识自己的创造能力,建立起创新思维的信心与勇气,通过联想慢慢的获得出色的个性化构思。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将“教”学生转变为帮助学生“悟”,这种建立在学生本身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和主动寻找而进行学习的方法,能极好的活化学生思维。

例如,在引导学生创作《春天印象》时,虽然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会积累很多关于春天的影物、人物,但当学生在进行具体创作时,却很难将这些东西应用到创作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如何构思、如何取舍、如何组织画面等方面人手,而不要过多的设计具体构图,这样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思路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人与生俱来就充满着对艺术的热爱,而死板的美术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厌恶,甚至影响其一生。创新思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在未经激发之前以一种隐藏的形式出现。每个孩子的身体内都潜藏着各具特色的创新思维,好奇心潜藏在每个小学生的内心,需要遇到老师的激发才会培养起来。小学的美术课堂要以孩子们为主体,让他们多多练习、多多发表意见,老师则作为辅助者,这样会逐渐建立孩子们对美术的自信心和热情,他们才有心思去听老师的讲课内容。

很多老师习惯于美术教学的“老师+黑板+课本”.片面的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老师范画,学生临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老师也要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已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在网络、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上好美术课,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展示课件。将一些染纸作品展示给小学生,利用丰富的色彩、灵动的形象吸引学生。学生看完之后就会想着它们是如何做出来的,都有了尝试的欲望。创新思维就会被逐渐建立起来。孩子们的思维被多媒体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吸引。一边进行好奇的思考,一边就会积极动手制作,手、脑并用对于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很有益处,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会在此过程中逐渐有所提升。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创作实践

实践,是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了实践就不会有心理和精神的源泉,更不会有能力与智力的源泉。换一句话,智力和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操作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心想、手做、耳听、眼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们参加制作黑板报、设计景点、编辑校报、布置教室、设计校徽的活动。还可以将美术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给家人和同学制作节日贺卡或者是生日贺卡,让学生们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尽情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发展,更深入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与审美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与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重中之重。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巧妙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们的创作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基础。让他们热爱美术、热爱创新,这样才能使美术课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翔.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6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启发学生。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无法对陌生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如果撇开学生的立场,完全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述,那么将回到“满堂灌”的时代。学生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谐的状态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在旧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从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觉得新的知识是自己在观察思考中获得的,而不是对老师言论的复制粘贴。其次,数学经常与图像,符号,实物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智力发展阶段对图像,实物的认知记忆程度远远高于对数字,文字的理解记忆。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老师用一些相对实际的物体来反映数学的理性思维。小棒,积木,数学模型将是很不错的选择。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7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展的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的社会,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而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人才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提出:“创造活动不但对科尔基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们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各国都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作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予以高度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从小抓起。

二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不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我试图通过语言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注意选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特点

我按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如何让培养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选择有仿编、续编、改编、创编成分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促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如:改编故事《聪明的司马光》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木块、绳子、救生圈、水管等材料,让孩子尝试改编故事结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尝试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又如:讲述活动《我拼出了什么》中,幼儿通过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搭拼、想象,并将所拼的图画编成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表达的能力。

2.设计提问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我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如在谈话活动中《假如我是孙悟空》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们马上就进入角色,思维活跃起来。有得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个隐形人,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宇宙飞船,带人们到天上去旅行。”……看!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和有创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中,我问幼儿:“小河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小朋友,你有什么长处呢?你可以怎样做?”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一,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仿编、续编、改变活动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的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8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教学方法;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根据教育学家们的最新科学教育理念阐述:当今社会的教学过程要取缔之前旧时代的由老师们单方面进行知识输出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思维能力的成长。就培养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公式的灵活运用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一方面,孩子们在学习新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思维模式加以内化。例如:类比法,递推法,建系法等等。而另一方面,通过对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孩子们在运用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捷径和方法。所以,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切不可固执的认为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思维能力。数学的知识的传授只是客观上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养成提供了一些有利因素,还需要老师让孩子们养成灵活运用这些有利因素的习惯,在制定阶段性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辅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养成。那么,如何有步骤的在小学二年级时期的日常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形成思维能力,本人将提供以下几个方法进行参考。

第一,在二年级的时期,帮助孩子们养成思维能力要体现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综观二年级数学课本的目录,包含加减乘除等初步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初步角的表达等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就可以帮助二年级的孩子们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例如:通过对角的认识,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模式。通过对角度大小的比较,能够锻炼孩子们的比较思维能力。而乘法口诀的记忆,又能够锻炼到学生的综合和概括总结能力等等。在这些新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孩子们走向死记硬背的死穴里,脱离数学的本身的特征,从二年级从开始形成用学习文科的方法学习数学,这对孩子们日后的学习是大为不利。

第二,二年级数学老师们要着重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贯彻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里面。包含日常的新章节教学,复习工作,作业布置里。在多个环节里,对二年级学生采取潜移默化的引导,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思维锻炼。比如:在教授两位数之间的退位减法运算时,比如教师出一题“28-19=?”让孩子们出思考,不但要求孩子们算出结果,还要让学生们说出思路。尤其是学生们的计算结果出错时,让学生们说出思路,能够帮助学生们加强对“退位”这个概念的理解。然后在通过类似的题目的训练,减少错误直到能够快速的算出正确的答案,强化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敏性。而在复习两位数乘法的运算的章节时,教师要首先确定学生完整的记下口诀表,可以引导学生去概括口诀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概论能力。还要耐心的指导孩子们进位的点,十位的乘法的积所书写的正确部分,最后引导孩子们归纳出运算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穿插在环节里,不是一整堂课都用来进行思维锻炼,这会延缓课程进度,也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第三,大家都很清楚,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尚且是以形象化思维模式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模糊。因此,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利用实物和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让孩子找出相似的部分,发现本质,从而强化孩子们的理解。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像”的单元学习时,老师可以带一些生活中的立体物品。比如牙膏盒,牛奶喝让学生去观察他与长方体的相似之处。水管、瓶盖与圆柱体的相似之处。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去摸一摸这些生活用品,说出他们的特征,然后在忽略图案画出一个大概的模型即抽象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从而根据之前观察的特征对长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总结。从而在这个实物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孩子们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本领。其次还可以穿插生活中常见的事件,例如在除法的学习过程中,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可以问学生,老师手里有30根粉笔,平均的分给第一小组(第一小组8人)请问每个人分到几根,还剩几根,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一根一根的分发,从而得出答案。使得平面化的抽象的数学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逐步渐进的将知识融入进去,从而完成让孩子们由形象化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二、作业的布置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能够巩固孩子们学习成果,强化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题目的设置要从易到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开发,简单的题目可以就使用课后的习题,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较为容易。但是,教材的题目偏少,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练习的需求。所以,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在设题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判断题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判断能力,简答题,锻炼孩子们的形象化思维能力,应用题,训练孩子们的综合逻辑思考能力。

通过对孩子思维模式的现状和培养的原因出发进行初步的探索,再通过教学过程的合理引导,结合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和循序渐进和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强化孩子们的思维模式的训练,从而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培养大批的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9

志中书艺工作室,创办于1990年。现有教学场地160多平方米,分教室、习作展示厅、活动室。坐落于浙江省桐乡市梧桐镇邵家桥。自创办至今,来学习者甚多。现有学员百余。

二、指导教师简介

指导教师:何志中,号水乡一夫,男,汉族,1956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市崇德镇。在全国重大书法大赛中表现出色。2002年,在第二届pHe国际中小学幼儿美术书法大赛中,获美术教学成就一等奖,2003年在“首届中华八百小书家”评选中,获优秀书法导师奖。2005年,获《青少年书法》创刊20周年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教育成果奖。在“书法报・首届全国少年儿童书法大赛”中,被专家授予“少儿书法教学家”称号。少儿书作先后入编《中华八百小书家》《中国青少年书法家大典》等书法集。

三、教育特色

根据多年的少儿书法教学的实践,本工作室按少儿年龄段分为三个时期施教。即8岁以下为启蒙期,8岁至10岁为培养期,10岁以上为提高期(注:按虚岁7岁入学,4年为例。)。

1.启蒙期:变枯燥为乐趣

在这个年龄段,我以为不宜进行写实期内容的辅导。要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联想,在联想中丰富,还孩子一个游戏空间。

考古论证,艺术起源于游戏。图形,对少儿来说是最敏感的。利用象形文这一生动而有趣的文字,结合故事形式,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艺术潜质和完善孩子的综合素质。在这段训练过程中,孩子不仅能掌握到认知书艺的基本用笔技能,还能亲身体验到画图的乐趣。在课程设置上,以单一笔法的象形文为例,“比一比谁的图形最棒”,“看一看谁的笔法最多、最准”。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使孩子们在认知实践中逐步提高。

2.培养期:实施个性化临写

很多家长没留意,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机,也是最能创作出纯粹的童心书作时期。

在临写过程中,孩子将自身所知的笔法、墨法、章法无所顾忌地抒发在宣纸上,似乎总想自己来组织经营字构与章法。(见临作。)当看到一幅幅表达出孩子们那种发自内心、天真无邪,无视成人世界游戏规则的鲜活的言语后,我想,这应该是孩子们潜藏创造欲的表现,也是少儿书作之所以有别于成人书作的根源。少儿书作的最大特色是各尽字之真态。这是孩子临作成长的真实反映,作为辅导老师我们应在孩子临作的表现的基础上,或在表现形式上,帮助他们寻求适合自己表现的形式,或在结构、用笔上引其深化。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艺术成果。评价少儿书作,不一定以“像”为标准。但是一幅完整的少儿书作,需要有纯粹的童心流露、具有完整的章法和对笔墨纸的运用能力。

3.提高期:注重理性与感性能力的协调发展

这个时期少儿正处在“理性和逻辑世界”中,以形象思维能力的发掘为动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很重要。

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篇10

探究议题一:如何保证合作学习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我以为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关键。内容应该是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争议性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一定是学生感兴趣、愿意探讨的内容。

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册《称象》一课时。我进行思维拓展训练问:谁还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教室里寂寂无声,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一时没有了主意。此时,爱动脑筋的小姑娘刘妍君缓缓地举起手来:老师。我认为称石头太麻烦。还需要人搬来搬去,如果把石头换成人会更方便。孩子们似乎茅塞顿开。被我称为小天才的杨林青不甘示弱:我觉得用人代替石头称大象的重量结果会不准,如果差一两斤再上人岂不超重了?所以,用大人加小石头替换大象的重量结果会更准确。大家点头称是。心悦诚服。聪明的李雨晨风每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并不认同此观点:我觉得曹冲的办法更好,因为石头比人更重,称重量的时候会少称几次,比较简单,而且石头有大有小。称得也更准确,所以我认为还是曹冲的办法好。

我很欣慰有几个聪明孩子会进发出如此智慧的火花,立即组织小组讨论:你认为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沸腾起来。现场激烈的争论在“七、八、九”的口令中结束,孩子们达成统一认识,“大人+小石头=大象”的办法简单省力,最好。这是全班智慧的结晶,是基于前三位同学想法之上提炼出的精粹,我不禁为之拍案叫绝。这一现象引发我的思索:先前的沉寂为什么会变化为现在的热烈辩论?如何调动思维不活跃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事实证明,由思维活跃的学生先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交由全体学生讨论评议,以此刺激群体思维,效果显著。最关键的还在于讨论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愿意探讨的。通过群体讨论孩子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孩子们也从中享受到学习和思维的乐趣。

紧接着。我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感悟:经过讨论,你有什么收获和认识?李郅歆:我知道了以后遇到问题要找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杨林青:遇到问题一条路走不通,要换一条路,拐个弯可能就会成功。王子睿:我觉得要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不管他是大人还是小孩,只要对就要按他的办法去做。我想,这节课的讨论学习给孩子们的收获不仅仅是学懂了课文,认识了曹冲,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播下了积极有效解决问题意识的种子,我为之感到欣慰。

探究议题二:如何提高并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及其连续性?

教学《称象》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弄清曹冲称象的过程:分工画出曹冲称象的流程图;按流程顺序讲一讲自己所画的图,组员评议并修正错误。此时组长责任重大,既要组织大家学习讨论称象过程又要协调分工、组织评议,自己还要参与其中。组员更需各司其职,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当然,这种读、画的理解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真正感受到曹冲的智慧,此时的合作学习可谓高效。因此,在小组学习时,我们更应当注重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的学习的方式。这样的合作学习就不会成为虚设的课堂装饰,此外。前两名完成的小组可以上台展示的评价手段也促使所有学生积极紧张有序地学习合作,保持了此次合作学习连续而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