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十篇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8:40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08-01

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口比例也在不断的上升,产业结构、人居环境、就业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加快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国外思想不断的涌入我国社会,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群众在不经过任何考虑之下就盲目的接受各种新思潮,这类现象如果不加以规范和管理,势必会引起社会动乱,这对我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以此确保我国各项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满足人们在新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必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反之,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又会拉动物质文明建设的飞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已经远远的超越了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我国为了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脚步,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导致二者的发展不同步。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同步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会致使经济发展滞后,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次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会致使人们在思想上出现很多不利因素,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速度,保持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步,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服务。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另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稳定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关系。首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对建设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其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能够消除人们思想中的不和谐因素,净化社会发展的氛围,提高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以及公众意识,加强合作,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奋斗。

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落实基层公共文化的队伍建设

落实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基层公共文化的效率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可以在社会上公开聘请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加入基层文化站,也可以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养,提升其文化素质。再者,则可以鼓励基层民众积极参与或是组织文艺社团,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

影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质量的关键除了队伍建设以外,还有经费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的影响。各级财政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经费投入,成立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以及基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另外,精力投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用心做好文化建设工作,认真落实文化建设措施,只有保证足够的精力投入才能确保各项基层公共文化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起来。

(三)丰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形式

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不能单以一种文化活动形式开展建设活动,而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活动,这样才能激发基层民众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开展民间工艺展示、中老年字画展、文化节、饮食文艺、歌舞文化等等。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活动,激发各个年龄段、各个团体的参与热情,促进基层民众之间的交流,以此扩大文化建设活动的影响力,这是提高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这才是发展之道。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75-01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如何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来加强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并实现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且设施完备的最终目的,这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可有效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是人们在职业以外,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而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社区、村委会、街道级的群众文化工作与活动,对于实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强群众与政府间的密切联系,还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在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这是各个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化产品的越来越丰富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获取效益的途径,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与深化,文化已不可能单独脱离而实现发展,而是摒弃传统抽象作用并与经济融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特经济魅力,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通过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增强新农村农民的各项技能与本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与思想认知,让他们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结合农业产业与市场经济来推动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进农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新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品味与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有感情的人文关怀下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养成勤俭爱国、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引导他们转变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加强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实现。另外,农民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文化活动传递的法制教育与政策教育知识,农民丰富了对富民政策信息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充分提高民主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切身利益,通过行使自己的民利来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助于新农村“管理民主”的实现。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实现“村容整洁”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是农民,而农民群众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者与参与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目的,通过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文化活动来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与创造意识,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而且帮助农民群众更深一步了解与认识卫生常识、疾病传播及预防知识等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循环利用、科学种田等科普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养,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培养具有良好卫生意识的新型农民,实现真正的“村容整洁”。

二、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实现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而促进新农村健康快速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促进新农村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并推进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以及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与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建立专门的文化协调组织机构,通过加强领导来强化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起文化活动举办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努力开创与构建新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格局,通过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宏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起所有可参与建设的团体、机构或个人,创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新格局。(2)在产业化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并培育新农村群众文化市场,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已有设施、设备与人才,有目的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将文化、科学、经济等通过创新方式结合起来,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综合提高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与水平。(3)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视度,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区域中心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合理纳入城镇建设总规划范围内,利用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广播、文化中心及图书馆等建立农村文化网络,通过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另外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投入,将文化建设的支出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科学、合理的的文化活动能积极开展,进而才能起到良好地效果,综合提高新农村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目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落实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推动农村基层民主与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还有效强化了村容整洁目的,实现农民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总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文化素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建设方面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可以说,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相当重要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岩.群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华章,2009(16).

[2]冉江平.发展群众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J].新重庆,2006(07).

[3]陆敏.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探讨[J].才智,2009(29).

[4]李晓伟.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重要性;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文化建设场所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提高,追求精神文明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齐全,因此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郊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首先,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由于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较大的宽阔场地,而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基本上以露天广场、空旷院落为主,虽然能进行舞蹈训练、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但是对于阅读、下棋等类型的活动则很难开展。其次,由于活动场地少,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往往很难吸引周围基础群众踊跃参加文化活动。

(二)基层文化工作者专业能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文化工作者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其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娱乐性,成为了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关键。但是从当前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整体工作状况看,专业素质偏低、组织策划积极性不高、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受到基层群众的投诉和不满。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活动组织观念,不了解基层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要,还是以传统的活动方法进行活动策划,因此很难符合当代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

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采用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的方式渗透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出文化的教育意义,让基层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位置,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内容的同时,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文化建设思想认识,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

各个城市社区、乡镇、村落的领导需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国家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在思想认识上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作为社区、乡镇和村落公共服务管理的重点项目,以与时俱进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具有开拓创新性的战略举措,意识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加大管理和干预力度,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示,不断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实现基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项目安排在重要的决策项目之列。各个基层单位把各项文化建设任务纳入本地区财政专项经费调度范围,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各个基层单位领导人员加大与本地区文化馆、文化站以及风景名胜管理处的联系,保证可以取得较为全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和相对准确的文化内涵保障。

(二)多措并举,建立专业化的群众文化队伍

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是保证基础群众文化建设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组织活动方式多样的现代化基层文化工作团队,成为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建立起这样一支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相关的基层文化活动负责领导要加强对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视程度,并在工作运行范围内,适时的开展队伍培训,有针对性的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先进的活动组织技能,丰富他们的活动开展经验,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其次,建立其配套的培训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效率,保证培训工作的最优化开展。

(三)从实际出发,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

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整合何种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实现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多元化。主要的文化项目可以包括计划生育、体育锻炼、教育、青少年儿童板块、各个艺术门类(戏曲、影视等)、老年人活动区、广播等,实现综合性的文化建设。另外,还可以一站多用,共建共享,节约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和质量,以最低廉的成本收货最大的文化效益。还可以借鉴外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典范和经验,加强与外地文化项目建设的交流与互动,丰富自身的文化层次。以文化项目的建设带动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群众性文化建设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需求主体和消费主体,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建设和群众关联较为密切的文化项目,促进实现群众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审美化的生活和充满文化生机的人生。让文化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在具体的文化建设项目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传统文化、习俗、民风等)设计出贴近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活动项目。让文化服务于群众,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基层群众文化设施进行管理,建立咨询网站,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利用数字电视、信箱、网络远程教育和网上公共文化资源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段志芳.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J].青春岁月,2014(08):19-21.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性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基层文化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1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指街道、社区一级的群众文化活动及群众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建设是指基层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1基层文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活动开展也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发展比较慢。长期以来,基层地区,尤其是广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活动形式简单乏味已经严重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

1.2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严重的问题。虽然财政投入在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领导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基层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基层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地区几乎没有文化设施。

1.3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基层文化建设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基层群众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闭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基层群众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导致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2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2.1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日趋增多,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要着力推进的工作。因地制宜的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端正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保证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要再接再厉,加强学习,努力减少或消除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

2.2多措并举,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繁荣基层文化的主要途径。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人民群众为服务主体,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要把改善和健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作为繁荣基层文化的前提,下大力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阵地。新时期,基础建设已为广大地区建立了更多的文化休闲场所与文化宣传的阵地,构建了基层公共文化传播的平台,也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已经成为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文化素质,丰富业余生活的必要途径。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各类人员都有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三是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各种民俗活动、传统文化活动。四是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巩固阵地,是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要制定科学完备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文化艺术精英人才投身基层、服务基层、建功基层。五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3做好结合,为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一是把政府要求和群众需求相结合,层层细化举措,落实责任,为基层文化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把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各方面的力度,同时还要坚持发动社会各层面力量,由政府搭设平台,调动社会力量,让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中去,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广泛度。三是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基层文化水平。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要依靠一些固定的基础设施,比如图书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室等等,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硬件设备.群众文化很难顺利展开。但是,没有多样化的群众活动,所有这些设备和器材都是一种摆设,因此要把软硬件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比如种植能手、五好家庭、孝敬父母标兵等等类似的活动,这样既促进了家庭和谐发展,也有效提升了整体地区的精神文明风貌。四是把传统文化弘扬和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我们要通过弘扬先进文化,扶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保证。在清华百年校庆和“七一讲话”中,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传承与创新文化的新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党的十又强调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切地认识到高校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引入文化建设的理念,加快塑造具有新时期高校特色的文化体系,是当前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新课题。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组织文化建设是所有社会组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组织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离不开组织文化,尤其是在高校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站在组织文化的视角,以“组织文化”建设为导向、契机和依托来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和辐射作用,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研究现状

1979年,美国学者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组织文化研究》,pondy&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上《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这标志着全球组织文化研究的开端。随后,美国《商业周刊》、《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对组织文化进行专题讨论。自此,学术界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组织文化亦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管理等各领域的实践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我国理论界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非常多,大多从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制度等各方面展开。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主要集中在: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等。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都是浅尝辄止,较少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党的十报告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单独论述,现有关于党的文化建设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以及党自身的文化建设问题。关于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特别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问题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精神文化建设,既有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与政府、企业等精神文化建设不同而具有个性的一面,即特别强调要培育大学精神。

(二)基本概念界定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定条件下党组织成员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精神风貌等群体意识的总和及其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和成员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种兼具校园文化和党组织特征的特殊文化类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以全局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的辩证思维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党员和党组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组织只有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性、满足党员发展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性和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只有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和保护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容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师生党员。它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把师生党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其凝聚作用;它通过传授思想文化,帮助师生党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其引导作用;它通过传播精神文化,把文明内化到师生党员的灵魂中,发挥其辐射作用;它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队伍、制度等建设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以心理文化建设为关键,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有序;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时代特征。

(一)表层的物质文化

这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如党旗、党徽、党员活动中心、培训设施、图书资料等。它们构成了党组织文化的具体表象物件,往往可以投射出党组织的管理理念、价值观、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内涵。

(二)浅层的行为文化

这是党组织及其成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党组织的各种会议、组织生活、党课、主题教育活动等,也包括师生党员日常的学习和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党组织的理念、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文化特征,也是党组织精神、目标的动态反映。

(三)中层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制度和惯例,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制度层包括党组织的各种制度规章、组织构成,以及党组织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等等。这一层的文化是基层党组织文化中规范党组织运行和支部成员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从领导制度、组织体系、管理规章等方面的设置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

(四)深层的心理文化

这是党组织成员对政党的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及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师生党员在参与党组织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情感认同和对组织的归属意识。它包括组织目标、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和组织哲学等。

(五)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这是党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指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执政理念等在基层党组织中的具体反映和运用,是师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如图所示: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对高校的发展与广大师生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构建党组织的精神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指导师生党员,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使其在学习、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着眼于党的纲领和政策理念的传播贯彻,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党组织成员应树立全局至上的观念和个体的社会性观念。建立公共学习平台,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要增强党员学习的主体性,把提高学习力放到战略地位的高度上,始终增强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个意识;拓宽视野,加强知识和信息的共享,通过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党组织内外“头脑风暴法”讨论、党组织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建立党组织知识库,取长补短,提高党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以提高组织认同为着力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心理文化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contrac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基里斯(argyris)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党组织文化中的心理契约即表现为“党组织成员期望基层党组织提供什么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与“基层党组织期望党组织成员提供什么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形成期望互动,体现了“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满足党员发展需求”两者的辩证统一,并对党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的、直接的整合、导向和激励功能。对组织的认同,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其他组织的有益经验,提高师生党员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党组织对师生党员的吸引力。

(三)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规范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不仅仅是规则的建立,还包括制度所体现的理念及对制度的尊重和内化。建立营造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涉及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度的制定,具体而言是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有人本导向。要以发挥师生党员主体性、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确立制定制度的根本宗旨,通过民主管理渠道,让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制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的实现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创优争先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动。并且要在制度的普通适应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党组织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使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的行为习惯和自觉意识。

(四)以党员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构建党组织行为文化

在党组织建设中,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这条主线,积极构建起党组织的行为文化。党员的先进性从个体方面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每一个党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始终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走在历史和时代的前列,充分发挥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开辟党员权利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公平开放的讨论氛围,建立党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策的机制,增强党员行使权利的主动性。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党组织文化取得的成绩及时传递给每一个组织成员。以规范监督体系为保障,建立党员发展群众监督机制和党内事务群众建议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实施党情通报,维护群众知情权。加强实践,通过党员实践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党员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无疑具有增强党员发展能力和身份意识的双重效果。

(五)以服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全面发展为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激励和保障功能,构建党组织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组织文化建设的表层,是组织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它以物化的形态展现文化的基本特质,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基础。高校党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应该以服务支部建设和党员全面发展为宗旨,扩大党组织的影响范围。在校园环境的综合建设中,把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网络建设等纳入整体的建设规划中,使得党组织的建设有物质载体;另一方面,党组织应该注重标识、徽章等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彰显党组织的组织形象特色。

参考文献:

[1]高晓钟.论高校党组织基层文化建设的价值及其构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顾南宁,林慧,张晓红.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彭海.组织文化视域中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J].思想理论研究,2010,5

[4]陈全新.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基层党建[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6

首先,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帮助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其次,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物质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在不断地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在十报告中,就特别强调“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于群众。”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乡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活动的经费不足,导致文化设施的基础建设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乡镇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阻碍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二)人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作为偏远乡镇的农民,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比较闭塞,接收不到城市多元化先进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村民思想保守,不愿意学习一些比较开放性的文化;同时,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在认识层面上不够重视,没有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滞后。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面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政府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

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看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当的领导方针和政策,运用战略的眼光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领导工作人员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及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思维和领导能力进行考察,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及建设形式等。同时注意引导群众认识到进行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训,激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拓群众的视野,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以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进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化的建设是属于上层建筑层面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对当地的人口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合理修建体育器材、教育设施、图书馆、老年活动区以及青少年板块等,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进行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当地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提高群众对基层群众建设的认识,进而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要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进行协调,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思想上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

(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将文化生活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依靠群众发展文化的同时确保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所以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积累,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场所,同时,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的文化建设活动当中来。比如在元宵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时,在当地的集会上融入一些文化性的内容,将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要丰富文化的形式,开阔群众的文化视野,可以举行一些有奖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对群众进行技术的培训,提高群众的专业技术。

四、结语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7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是一项难度大、时间长、要求高的基本工作。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要大力宣传、积极推广科学理论知识,充分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基层群众自身科学素养,以此推进社会文明向前发展。丰富基层文化内容,使其同时具有先进性与广泛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基层群众思想教育,从而促使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仍然较为单一,文化产品供给匮乏,加上开展的文化活动程序均较为复杂,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参与热情,导致基层文化建设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另外,现在的文化活动越来越过于形式化,严重缺乏引导性与亲民性,导致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反而增加了基层群众与群众文化的距离。

2、文化队伍建设薄弱

当前我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仍然较为薄弱,缺乏相应的主骨干与文化氛围,且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高;大多数文化队伍中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一些文化队伍的情况可谓是名存实亡,很难有新鲜血液注入。

3、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资金投入力度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所获取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如果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只会是一句空谈。由于不同地区间出现的经济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对于基层群众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力度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其各类配置不完善,相关活动经费欠缺,进而文化活动也就无法顺利开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及发展方向

1、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吸引基层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的对象就是广大群众,基层文化建设所获取的效果取决于群众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因此,基层文化建设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以基层群众的要求为出发点,从而吸引广大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群众文化建设中来。(2)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队伍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执行者,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在队伍中配备多方面的文艺骨干,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并聘请专家讲师,大力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以此提高文化队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各大专业院校的联系,从中吸取新鲜血液,保持文化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3)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一是政府应对当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采取设立专项经费的措施,并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以此确保经费用到实处。二是政府应积极调动和号召各类社会力量,道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利害关系,寻求这些社会力量的积极配合。例如采取投资合建、募捐等方式来筹集经费,以此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经费欠缺的问题。

2、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方向

(1)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积极的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同时对于越来越多外国文化的流入,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开放胸襟和科学精神对待外国文化,并始终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的独立、独特性,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在我国原有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2)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宽容态度,和谐社会的构建应是多方面共同进行,而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当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从而不断创造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和谐文化。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农村;基层;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好农村文化工作,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生动体现。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工作,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什么是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下,基层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活跃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娱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手段。

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民建设小康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2.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工作下移到基层的主要体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影响农村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整体而言,我国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1)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2)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3)在专业人员上有所缺席.毫无疑问,看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化站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4)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5)在管理体制上有所缺位。(在客观上镇一级领导对基层文化站的人、财、物,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行使权,业务主管部门对基层文化站的业务活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4.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4.1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广大农民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再次要因地制宜抓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努力争取领导对文化的重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4.2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才是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乡镇文化中心和村农家书屋、图书室等文化场所的功能作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求知、求娱的愿望。

4.3创新方式,着力兴文化

现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文化活动,不仅是为了娱乐,还希望从中学到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和强身健美等。因此,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形式要从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改变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造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受基层群众欢迎的新方式,提高基层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4.4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5充分发挥辅导和培训作用,重视培养人才

辅导、培训,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群众中有各种业余文化艺术团体,有不少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业余时间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但是水平相对较低。“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稳步前进”,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这一方针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特别是当地党委的领导。但是,目前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并未能在这些政策的重视支持下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些农村缺乏甚至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黄色的、黑色的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使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因此,作为一级文化部门在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服务中,要深入实际,细致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农村文化建设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

5.结束语

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对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社会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必将阻碍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曾秀艳.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探析[J].青春岁月,2011,(18).

[2]钟艳.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探究[J].群文天地,2011,(14).

[3]胡玲玲.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群文天地,2011,(06).

[4]郑金侠.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群文天地,2011,(09).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9

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组织文化建设是所有社会组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组织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离不开组织文化,尤其是在高校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站在组织文化的视角,以“组织文化”建设为导向、契机和依托来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来说具有特殊的价值。本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创新和辐射作用,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建设水平。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涵

(一)研究现状

1979年,美国学者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组织文化研究》,pondy&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上《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这标志着全球组织文化研究的开端。随后,美国《商业周刊》、《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对组织文化进行专题讨论。自此,学术界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逐渐深入,组织文化亦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管理等各领域的实践中。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我国理论界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非常多,大多从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制度等各方面展开。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主要集中在: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及其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等。对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和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都是浅尝辄止,较少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和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单独论述,现有关于党的文化建设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以及党自身的文化建设问题。关于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特别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问题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兴起。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精神文化建设,既有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与政府、企业等精神文化建设不同而具有个性的一面,即特别强调要培育大学精神。

(二)基本概念界定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定条件下党组织成员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及以此为核心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精神风貌等群体意识的总和及其在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和成员行为方式、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一种兼具校园文化和党组织特征的特殊文化类型。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以全局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的辩证思维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党员和党组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组织只有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性、满足党员发展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性和发挥作用的主动性;只有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和保护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内容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高校的师生党员。它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把师生党员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其凝聚作用;它通过传授思想文化,帮助师生党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发挥其引导作用;它通过传播精神文化,把文明内化到师生党员的灵魂中,发挥其辐射作用;它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队伍、制度等建设与先进文化的融合,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以心理文化建设为关键,体现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和谐有序;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时代特征。

(一)表层的物质文化

这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是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如党旗、党徽、党员活动中心、培训设施、图书资料等。它们构成了党组织文化的具体表象物件,往往可以投射出党组织的管理理念、价值观、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内涵。

(二)浅层的行为文化

这是党组织及其成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党组织的各种会议、组织生活、党课、主题教育活动等,也包括师生党员日常的学习和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也反映了党组织的理念、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模式等文化特征,也是党组织精神、目标的动态反映。

(三)中层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制度和惯例,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制度层包括党组织的各种制度规章、组织构成,以及党组织的一些特殊典礼、仪式,等等。这一层的文化是基层党组织文化中规范党组织运行和支部成员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从领导制度、组织体系、管理规章等方面的设置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

(四)深层的心理文化

这是党组织成员对政党的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及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师生党员在参与党组织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情感认同和对组织的归属意识。它包括组织目标、组织精神、组织风气、组织道德和组织哲学等。

(五)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这是党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指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纲领路线、执政理念等在基层党组织中的具体反映和运用,是师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如图所示: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对高校的发展与广大师生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导向功能,构建党组织的精神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指导师生党员,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使其在学习、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着眼于党的纲领和政策理念的传播贯彻,有着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党组织成员应树立全局至上的观念和个体的社会性观念。建立公共学习平台,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要增强党员学习的主体性,把提高学习力放到战略地位的高度上,始终增强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个意识;拓宽视野,加强知识和信息的共享,通过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党组织内外“头脑风暴法”讨论、党组织之间的横向纵向交流、建立党组织知识库,取长补短,提高党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以提高组织认同为着力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心理文化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contrac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阿基里斯(argyris)1960年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探讨了工人与工头之间一种隐性及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关系,并称之为“心理工作契约”。党组织文化中的心理契约即表现为“党组织成员期望基层党组织提供什么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与“基层党组织期望党组织成员提供什么来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形成期望互动,体现了“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满足党员发展需求”两者的辩证统一,并对党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的、直接的整合、导向和激励功能。对组织的认同,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其他组织的有益经验,提高师生党员对于党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党组织对师生党员的吸引力。

(三)以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规范功能,构建党组织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不仅仅是规则的建立,还包括制度所体现的理念及对制度的尊重和内化。建立营造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涉及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度的制定,具体而言是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有人本导向。要以发挥师生党员主体性、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确立制定制度的根本宗旨,通过民主管理渠道,让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制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的制度规范,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的实现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创优争先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动。并且要在制度的普通适应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党组织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使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党员的行为习惯和自觉意识。

(四)以党员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文化的辐射功能,构建党组织行为文化

在党组织建设中,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这条主线,积极构建起党组织的行为文化。党员的先进性从个体方面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每一个党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每一个党员始终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前列,走在历史和时代的前列,充分发挥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开辟党员权利的多种实现形式,建立公平开放的讨论氛围,建立党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决策的机制,增强党员行使权利的主动性。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将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党组织文化取得的成绩及时传递给每一个组织成员。以规范监督体系为保障,建立党员发展群众监督机制和党内事务群众建议机制,推进党务公开,实施党情通报,维护群众知情权。加强实践,通过党员实践服务,在服务中体现党员的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无疑具有增强党员发展能力和身份意识的双重效果。

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基层文化;意义;关系;途径

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基层贯彻落实。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凝聚人、激励人、感召人、塑造人,是提高基层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干部职工队伍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只有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体现时代特色、富有创造性的基层文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基层管理升级,促进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实现社区和谐发展。

建设基层文化是融合社区与居民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是影响和带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基层文化的创建与开展,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享受文明、享受生活”的共建共享文化理念,形成社区与居民共同愿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建设基层文化是保持基层队伍和谐稳定的可靠保证。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机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给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文化的力量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保持基层队伍和谐稳定。

二、建设基层文化应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基层文化建设也是同样如此,这是基层文化共性的一面。同时基层单位由于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思路、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无形中形成了不同的管理风格,这是基层文化个性的一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突出自身特点,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作为共性,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在观念形态、制度行为、物质形态等文化方面,整体推进,全面构建。作为个性,要求基层在学习先进基层单位管理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愿景目标和职工队伍的实际,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层团队精神为重点,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体现自身特色,让职工易于认同,自觉执行,增强基层文化的生命力。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只有继承优良传统,企业文化才能保持延续性,为职工群众所认同。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企业原有文化传统可能与新的形势需要不相适应,只有及时修正和完善,才能反映企业文化时代特点,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因此,建设基层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先进的基层文化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挖掘自身文化底蕴,继承自身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基层实际,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价值观不断创新,积极引导基层人员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基层文化既根基牢固,又体现时代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法和态度作风对基层职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主导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创建方向。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又是“习惯”文化,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得到职工的高度认同,并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所形成的氛围才是企业文化。基层领导要掌握好新的管理理念,担当基层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准确把握现代管理理念和基层文化建设的要领,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积累、总结、提炼既有本单位优良传统又有时代特征的基层文化理念和团队精神。同时,要发挥基层职工的主体作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活动载体,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到基层文化创建活动中来,使所提炼出的管理理念、团队精神能更好地引起职工的共鸣,容易被职工理解和接受。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育引导,营造基层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应在激发动力、营造气氛上做文章。首先,要教育和引导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使基层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基层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其次,要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创建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基层干部到一些基层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直接感受基层文化对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第三,要通过宣讲,利用网络、简报、黑板报,组织知识竞赛,办班培训等形式,组织基层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理论知识,宣传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经验,增强干部职工建设基层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建设活动,将广大职工吸引到基层文化建设中来,切实形成基层文化人人懂、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加大投入,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高回报率。搞好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舍得投入。一方面,要加大人才投入,要重视选拔选好、培养好、使用好基层干部,把基层文化建设的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物质投入,完善统一使用基层文化识别系统,改善基层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增强基层干部职工以队为家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