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十篇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十篇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21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1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10min~28d。>28d转至儿科病房。

1.2方法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结果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2

【关键词】住院;疾病构成;儿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9-02

CasesanalysisofHospitalizedChildrenfromaCertainprovincialHospitalofYunnanprovinceduring2008-2010

GUoYa-nan,wUQian

1.Departmentofclinicalmedicine,DaliUniversity,Dali671000,China

2.KunmingChildren'sHospital,Yunnanprovince,Kunming65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learnedthechangesofdiseasespectrum,age,gender,ethnicdistribution,hospitalizationsandthedistributionoftherapeuticefficacyofhospitalizedchildrenfrompaediatricsofacertainprovincialhospitalofYunnanprovince.methods2945casesofhospitalizedchildreninpediatricsduring2008-2010wereanalysedbyretrospectivestatisticaltechnique.Resultsthenumberofhospitalizedchildrenwasincreasedyearbyyear.Respiratorydiseases,nervoussystemdiseases,digestivesystemdiseases,hematologicaldisordersandotherswereinthetopfivediseasesofhospitalizedchildrenfromtheperspectiveofdiseasespectrum.itaccountedforabout94.7%oftotalmedicalrecords.therearemoremalesthanfemalesinthehospitalizedchildrenandagedat0to1yearwereatmost.thehospitalizedchildrenfromHan,BaiandYinationalitiesweremorethanothers.Conclusionourobjectistofurtherenhancethejobaboutprevention,controlandhealthcareofchildhooddiseasesespeciallyforthethetopfivediseasesinordertoimprovethegenerallevelofthehealthandthequalityoflife.

【Keywords】Hospitalization;Diseaseconstitution;Children

疾病分类统计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内容[1]。通过对医院住院患者的主要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可了解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情况,为今后医院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医疗保健工作的普及、社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儿童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2],为了解云南省某省级医院儿科住院病例的构成情况,现对云南省某省级医院2008年-2010年儿科住院病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儿童疾病的防控和保健工作,提高患儿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搜集资料搜集该院2008年-2010年儿科住院患儿病例,选择出院诊断中的主要诊断,资料可靠,数据真实。

1.2整理资料所有出院诊断均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10分类原则进行疾病分类。

1.3分析资料数据录入采用excel,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08年-2010年该医院住院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733例增加到2010年的1239例,平均增长速度为23.0%。近三年该医院住院患儿总数为2945例。

2.1.1性别2008年-2010年累计住院总数2945例。其中男性患儿1734例,占58.88%;女性患儿1211例,占41.12%;男女性别比为1.43:1。

2.1.2年龄累计三年住院患儿的年龄范围在0-18岁之间。其中年龄在0-1岁之间的患儿最多,为1036例,占总住院患儿的35.18%;2-3岁530例,占18.00%;4-7岁674例,占22.89%;8-12岁567例,占19.25%;13-18岁138例,占4.69%。

2.1.3民族本次所有研究对象来自22个民族,其中汉族、白族和彝族居多,患者数分别为:1399例、1055例和342例;与所占比例分别为:47.50%、35.82%和11.61%。

2.22008年-2010年住院患儿疾病变化及构成情况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在近三年一致占据前五位,占总住院病例的94.7%。其中其他疾病主要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为主。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前五位的疾病基本保持不变,详细结果,见表1。

2.3住院患儿入院情况与治疗效果分布2008年-2010年2945例住院患者入院情况有一般、急诊和危重三类,其中2268例患者病情一般,占77.0%;504例为急诊患者,占17.1%;173例为危重病人,占5.9%。2945例住院患儿有1331例(45.2%)治愈,其中一般患者1052例,急诊患者228例,危重患者51例;有1535例(52.1%)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好转,其中1178例一般患者,265例急诊患者,92例危重患者;经治疗无效患者79例(2.7%),其中一般患者38例,急诊患者11例(死亡1例),危重患者30例(死亡3例),详细结果,见表2。

3分析

该医院是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以外的省属第四人民医院,属于省级综合性教学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3]。因其开诊时间历史较短,前来就诊患者人数相对其他综合医院人数较少。2008年-2010年该医院儿科住院患儿仅2945例,但这三年期间住院患儿呈现明显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733例增加到2010年的1239例,平均增长速度为23.0%。

婴儿的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一直以来是我国妇幼健康保健的重点[4]。本次调查发现年龄在0-1岁之间的患儿最多,这可能与婴儿在此时期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故容易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因此,有必要开展全面有效的婴儿健康教育保护,实施全面的婴儿健康计划,充分改善婴儿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问题,从而降低社会和家庭的婴儿疾病成本。其他年龄段患儿数量均等,但13-18岁最低,可能为该年龄偏大,患病后可能到其他科室就诊所致。另外该医院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地,尤其以白族居多,为白族自治州,故就诊患儿中白族患儿占较大部分。

从住院患儿的疾病谱来看,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在近三年一致占据前五位。这与林立等人调查不符[2]。呼吸系统疾病位居疾病谱第一位。由于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的自身特点,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占据疾病谱的重要位置[5]。本次调查发现肺炎患儿占呼吸系统疾病比例较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感染性疾病,在全球引起发病和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被列为第三位高危害疾病。因此要注意加强儿童肺炎的防控和保健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发现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数量较大,为422例,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他疾病主要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和早产儿为主。

参考文献

[1]吴倩希.昆明市2005年-2007年省、市级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0):87-90.

[2]林立,李昌崇,谢作楷.1998-2005年住院儿童病例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26-528.

[3]张明.关于医院领导班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3R):12-16.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3

[关键词]儿科患者;发病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a)-131-02

我院为珠三角镇级二级甲等医院,医疗预防辐射人口有一百万左右。为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对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06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出其特点,以期为儿科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064例住院患者。

1.2儿科疾病名称及分类

疾病名称及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标准。

1.3统计学分析

用excel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1例患儿同时患数种疾病时均按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2结果

2.1性别分布

见表1。

2.2季节分布

见表2。

2.3各年龄组患病情况及主要疾病构成

2.3.1各年龄组患病情况,见表3。

2.3.2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构成,见表4。

2.4各系统疾病病发病情况及主要疾病构成

2.4.1各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见表5。

2.4.216064例患儿各系统主要疾病构成,见表6。

2.5前5位疾病的发病情况

见表7。

2.6各年龄阶段的病死率

见表8。

3讨论

儿童疾病分类构成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科病种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不同因素的差异,儿童疾病构成的情况也有区别。

本次统计显示,3年来住院患儿中,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男∶女为1.79~1.95∶1。夏秋季发病患者数高于冬春季,这可能与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高温时间长、经济发达、空调使用率高、易受凉生病有关。

从表3可以看出,婴幼儿是住院的高峰年龄段。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而各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从表4可以看出,新生儿时期主要疾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肺炎。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小儿腹泻病。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传染病。本地区人口构成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文化程度偏低,产前、围生期保健和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致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从表5、6、7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48.82%),主要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7121例(7121/7842),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90.81%,这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以及此年龄段免疫学上的弱点等有关。第2位是消化系统疾病(23.65%),主要为小儿腹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但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能力低下,极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第3位是新生儿疾病(19.65%),主要是高胆红素血症和肺炎,说明本地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发区。虽然患者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表7中的5种疾病发病患者数约占儿科住院患者的90%,并且3年来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仍然是今后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

从表8可以看出,1岁以内的患儿是儿童住院的死亡高峰年龄段。儿童年病死率为0.12%~0.23%。我院儿科病死率低与基层医院一些危重患儿放弃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统计分析提示:①住院患儿男多于女,夏秋季发病率高于冬春季,重点要加强婴幼儿及围生儿的管理,对孩子的父母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居住环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家长早期识别疾病的能力,增强家庭保健意识,使疾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并且要按时预防接种,除计划免疫中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外,还应根据本地区流动人口量大、务工人员多的情况,扩大免疫计划及免疫实施监管;按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小儿腹泻病防治规划来进行病例管理,把降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腹泻病、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②住院患儿的病种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上,今后要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疑难及少见病的诊疗水平,使珠三角镇级二甲医院对于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雯,王锋,刘鹏,等.乌鲁木齐市儿科7年住院病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5):115-119.

[2]周敏,吴超,邓洪涛.1996-2006年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变迁及病死率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2):2310-2312.

[3]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8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49-551.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4

【关键词】家庭雾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07

在儿科门诊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了60%,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等。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雾化吸入,应用优势为起效快、疗效强及安全性高。为了探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家庭雾化治疗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12例,对其展开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2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均为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其中,男73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3±2.2)岁。112例患儿中,支气管哮喘26例,急性支气管炎23例,毛细支气管炎13例,肺炎50例。

1.2方法依照患儿发病程度及年龄的不同对其实行针对化的家庭雾化治疗方案,具体操作为:对患儿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家庭治疗方式,用药量为0.5~1.0mg/次,雾化用药1~2次/d。依照患儿的病情缓解而对药物做减量处理。

1.3观察指标对患儿治疗前后的RR、tpeF/te、ti、VpeF/Ve、te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研究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状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而R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其病变部位多为气管、肺部、支气管等[1]。轻度的疾病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障碍等;而重度表现则为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等。由于受到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此类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自身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其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均较弱,极易受到各类致病菌的侵入,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部分致病菌会经飞沫传播,给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可帮助进一步增强用药及时性及便利性,为患儿提供一种安全科学的治疗方式。家庭雾化治疗方案的优势:①吸入装置操作及给药方式简捷易行,患儿家属易于操作;②可有效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状况;③患儿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其治疗配合度较高,心理情绪较为平和稳定;④在疾病发作后,家属可及时对患儿实行科学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⑤节省家长反复来往医院的时间。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患儿气道的炎症状况及其高反应性,改善哮喘症状及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降低疾病致死率。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一种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其雾化吸入颗粒直径约为1~5?m,雾粒体积较小,极易被吸入至小气道、肺泡中。而且雾粒的含水量较多,可对患儿的呼吸道彻底湿化,消除掉其支气管痉挛,对痰液做稀释处理。与此同时,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水肿状况,治疗起效较快,效果较佳[3]。另外,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与口服激素治疗方式相比,可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使整个治疗安全且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而R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邬宇芬,袁姝华,殷勇,等.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6):631-633.

[2]殷勇,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14(9):898-900.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5

【关键词】郴州市;住院儿童;疾病分布

【中图分类号】R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6-02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0~16岁的儿童人数已经突破3亿,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9.42%[1]。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儿童患病的特点多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其许多特征规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因此动态研究儿童疾病谱有助于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现对郴州市202551例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住院儿童疾病分布特点,为儿童的预防保健、医疗资源配置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郴州市各级医院2008~2010年3年间的住院儿童病案,共202551人次。

1.2方法:将每份病案首页的出院第一诊断作为本次住院的疾病,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进行编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构成比、t检验、χ2检验,p

2结果

2.1住院儿童性别分布:本次调查收集的住院儿童资料共202551例,其中能有效地区分各年份的性别分布的共181753例,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年间男性患儿123075例,占总人数的67.72%;女性患儿58678例,占总人数的32.28%;男性远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1,但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2010年3年间,男女住院患儿比例逐年递减,从2008年的2.98:1减少至2010年2.06:1。

2.2住院儿童年龄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3年间,1岁及1岁以内的住院儿童最多,共112487人,占总人数的55.53%,符合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一般规律;3岁及3岁以内的住院儿童共151573人,占总住院儿童数的74.83%,4岁以后住院儿童数随年龄增大逐年减少。不同性别患儿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413,p=0.000)。

2.3季节分布:对202551例住院儿童病历分析,其中有效数据为197691例,数据显示1月份住院患儿最多,为26896例,占总住院例数13.6%;其次为5月份,住院例数为20800例,占10.5%;7月份位居第三,为20275例,占10.3%,10~12月3个月中住院患儿最少。

2.4住院儿童疾病系统、病种构成分布:2008年~2010年3年间抽样调查的郴州市各级医院共接收儿童住院病人202551例,疾病系统前10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93676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2%,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3694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2%,位居第3位的是新生儿疾病14147例,占总住院人数的7.0%,五官科类疾病共1166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8%,感染性系统疾病11530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6%,神经系统疾病7265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6%,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31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1%,普外科系统疾病4803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4%,泌尿系统疾病363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血液系统疾病2292例,占总住院病人数的1.1%。不同疾病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06,p=0.000)具体构成比详见(表4)。儿童住院疾病病种分布中,位于前3位的是: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3种疾病共9459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7%,手足口病位列病种构成的第8位,与2009年手足口病的爆发是相关联的,也反映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特点;疾病构成分布及住院儿童疾病系统排序与大部分研究报道是相符合的(详见表5)。

3讨论

通过对郴州市2008年~2010年3年间202551例0~16岁住院儿童情况的统计,基本上反应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一些规律、特点,同时也多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儿童疾病的发病情况。

3.1男女平等是儿童保健预防的良好开始:重男轻女是中国一严重的封建传统思想,3年间男性住院儿童大于女性住院儿童,说明多数家长在儿童患病及时给予治疗上,对于男性儿童的重视多以女性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3];要改善这个问题,在提高医疗环境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白男女都一样,真正的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正确公平的对待女性儿童,做到男女平等,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况。

3.2不断提高婴幼儿疾病的诊疗水平是防治儿童疾病的重点:从资料中可以发现,婴幼儿时期(0~3岁)是儿童疾病的高发时期,占总住院儿童总数的74.83%;婴幼儿应是儿童预防保健当中的重点监护人群,此阶段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还不稳定,容易被病毒侵入致疾病的发生;儿童年龄愈小,机体抵抗力越差,疾病发生概率就越高;不断提升医生的诊治水平,提高儿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现今儿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也是减轻儿童疾病的关键。

3.3做好不同季节对儿童疾病防范是降低儿童发病率的关键: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处于南岭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00m左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四季气候分明,一年四季温差变化不大,但一天内的温差较大。分析资料发现,不同月份患儿住院量不同,儿童住院人数主要集中在1、3~8月份,排前3位的分别是:1月13.6%;5月10.5%;7月10.3%。10、12月份住院患儿最少,分别为4.6%;4.8%。1月、5月刚好是两种气候的交界时间,气温的骤降或者突然回升,直接影响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儿童对突变环境的耐受性差,当温度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易引起疾病的爆发。7月份刚好是暑假刚刚开始,儿童放假在家,户外活动增多,室内外气温冷热交替大,一天内多次往返冷热环境中,也是致病的根源所在,再者,假期家长疏于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多发。

3.4掌握住院儿童疾病系统及病种顺位分布特点是防治儿童疾病的保证:在近三年时间内的202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疾病系统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5、6]。呼吸系统疾病占总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5%,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极易受空气影响,再者与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系统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的18.24%,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饮用后引起胃肠炎,引起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系统、五官科类、感染内疾病,各占6.98%、5.76%、5.64%。新生儿疾病的排序以早产儿多见为36.4%,新生儿窒息占23.1%,再者为新生儿硬肿症占8.5%;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排序:手足口病39.6%,败血症16.9%,麻疹8.3%。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系统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联,应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单病种疾病的排序中,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直居各年段发病的第1、2、3、4位,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一致[7]。说明加强肺炎的防治,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工作是一致的[8]。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儿童的疾病谱逐渐发生着改变。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住院疾病谱,有助于儿科医师及相关管理部门更细致地了解儿童疾病的规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遏制在疾病初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针对郴州市儿童住院病人的疾病谱变化情况,医院儿童疾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上,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相应的防治及宣教重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时、高效地指导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儿童病死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tzengGH.compromisesolutionbymCDmmethods:acompar-ativeanalysisofViKoRandtopSiS[J].eurJoperatRes,2004,156(2):445-455

[2]刘海一,何连德.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3]DeRoseLaurieF,maitreyiDasSaraRmillman.DoesFemalDisadvantagemeanLoweraccesstoFood.populationandDeview,2000,26(3):517-547

[4]李贵南,胡立清,王拥军.湖南省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季节分布特征[J].医学临床研究,2003(1):65

[5]周燕燕,李志辉,陈敏等.广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季节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35-36

[6]段玉清,邱杰,李维成,等.本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

[7]张敬,温登瑰,刘慧,等.本院1982~1997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1999,21(4):219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6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2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试验组气喘、咳嗽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治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布地奈德混悬液;呼吸系统疾病;小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9月诊治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24例,其中,肺炎患儿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4例,支气管炎患儿12例,喉炎1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关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65±1.85)岁,其中肺炎患儿2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6例,支气管炎患儿5例,喉炎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0例;对照组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龄(3.35±1.42)岁,其中肺炎患儿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例,支气管炎患儿4例,喉炎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12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肺炎分类以及其他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儿根据病情实施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痉等综合治疗。试验组患儿在综合治疗中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用完漱口,擦净面部,并以5d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3]。

1.3疗效评估方法:患儿接受治疗5d后咳嗽、发热、气喘和声音嘶哑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听诊肺部音消失,X线肺部阴影消失为治愈;患儿接受治疗5d后内热退,咳嗽、气喘和声音嘶哑等主要症状体征减轻,听诊肺部音减少,X线肺部阴影基本吸收为有效;患儿接受治疗5d后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X线肺部阴影未见改变为无效。对所有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住院时间,以及疗效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eXCeL数据库,t检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χ2检验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计数数据,以p

2结果

2.1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析:通过治疗,对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的分析发现,试验组在声音嘶哑、发热、气喘、咳嗽四方面的缓解或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2.2患儿观察指标和住院治疗时间分析:通过对患儿观察指标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试验组实验室观察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2.3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容易导致小儿气道受到损伤和发生炎性病变,出现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反映出临床表现。布地奈德混悬剂是新合成的非卤化肾上皮质腺素,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抗炎作用强,它可使微小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减轻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和降低各种过敏介质的活性,增强气道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反应性,能有效清除气道炎症,抑制炎症渗出水肿雾化吸入方式已经成为小儿哮喘治疗最佳方法[4]。可直接使药物迅速弥散到呼吸道发挥治疗作用,解除黏膜充血水肿,采用雾化吸入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全身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患儿依从性好等优点,尤适用于无法掌握其他吸入技术且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可广泛应用于一般医院,值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何樨,丁务高,陈景.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小儿肺炎87例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1024.

[3]关小萍,林艳.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9,30(7):1156.

[4]于忠霞,王小鹏,毕见好.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133.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7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hydrichloride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8

关键词婴幼儿保暖过度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反应致敏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春夏秋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喜欢将孩子紧紧“捂住”,婴幼儿童过度保暖的现象在漯河地区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婴幼儿过度保暖减少了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使机体的Ⅰ型免疫反应成熟受阻,ige的致敏性增加,导致婴幼儿童患病的风险增加。近年提出“卫生假说”。如果婴幼儿童早期暴露于周围环境及其他多种微生物环境,可促使机体Ⅰ型免疫反应成熟,降低ige敏感性[2]。减少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正常免疫反应的能力。现通过随机调查532例婴幼儿童保暖与免疫反应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患儿268例(病例组),男165例,女103例;年龄6个月~10岁,其中≤3岁146例,~7岁80例,~10岁42例,平均5.29±2.42岁。对照组264例均为常规体检健康婴幼儿,男138例,女126例;年龄6个月~10岁,其中≤3岁182例,~7岁68例,~10岁14例,平均4.40±2.6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婴幼儿童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婴幼儿童保暖、每年发病次数和健康情况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资料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问卷调查,50.37%婴幼儿有保暖过度史,其中77.6%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对照组为4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7,p<0.01),对照组12%曾有过一次呼吸道感染史,病例组86%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9.28,p<0.01)。保暖过度组患病率为45%,对照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18,p<0.01)。病例组iga、igG、CD4+、CD4+/CD8+较对照组均降低,CD8+、ige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婴幼儿过度保暖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虽然保暖是对婴幼儿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但随地区、气候而有差异,同时也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通过该调查发现保暖过度的婴幼儿患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的明显高于保暖适度和经常室外活动的婴幼儿,说明过度保暖与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过度保暖的婴幼儿减少了与多种微生物及其他环境的接触,使机体Ⅰ型免疫反应成熟度受到影响[3],当身体第一次接触某些病毒或细菌时,免疫系统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识别入侵的有机组织,并找到消灭它们的方法[4]。保暖过度减少了婴幼儿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正常的免疫反应功能低下,使免疫系统必须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消灭感染源[5],增加了后期的特应性的发生。所以,医者应加强宣教,指导家长合理保暖,让婴幼儿早期暴露于多种微生物及其他环境,可促进机体Ⅰ型免疫反应成熟[6],当人体第二次接触某些病毒或细菌时,免疫系统可以更迅速地识别入侵的有机组织,并立刻知道对抗它的方法[7]。所需的时间更短,也就能够更迅速地消灭感染源[8]。由于本调查受地域、气候、年龄等诸多因素影响避免不了误差的存在,以希在该方面进一步探讨,为婴幼儿童的保健和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茹凉,张卫平,吐尔逊娜依・玉山.儿童哮喘过敏原检测及临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6-27.

2范永琛.儿童哮床临类型和非过敏性哮喘[J].临床儿科,2005,23(1):11-14.

3徐佩如,李敏.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临床儿科志,2007,25(1):4-7.

4胡仪吉.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8,26(1):40-41.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6游金勇,王力宁.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广西中医药,2005,28(1):51-54.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9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4.25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73-01

新生儿呼吸道疾病通常症状较重,不及时治疗容易危及患儿生命,而通气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首选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正压通气方法是一种受到广泛好评的治疗方法[1]。本文观察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6日-2013年8月9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患儿234例,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分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吸入性肺炎组、感染性肺炎组和早产儿呼吸暂停组,nRDS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8)天;其中足月儿11例,早产儿41例;吸入性肺炎组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77例;感染性肺炎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9)天;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31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组患儿均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由美国泰科提供,在患儿夜间睡前,将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后,在患儿鼻处罩好,调节呼吸机压力,通畅开始选择低压,逐渐升高,让患儿可以更好的适应呼吸机,通过患儿自身情况,调节最适合患儿的压力指数。

1.3应用效果评定标准[2]

应用效果评定标准可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3种,痊愈:呼吸困难基本改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不需机械通气,原发病完全治愈或有明显好转;好转: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呼吸暂停消失,不需机械通气;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仍需机械通气,其中也包括放弃治疗及死亡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4组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

nRDS组总有效率100.00%,吸入性肺炎组总有效率96.91%,感染性肺炎组总有效率100.00%,早产儿呼吸暂停组总有效率100.00%,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患儿病程与痊愈率的相关性

病程1-3天的患儿111例,其中治愈105例,治愈率为94.59%;病程3-7天的患儿70例,其中治愈55例,治愈率为78.57%;病程7-28天的患儿53例,其中治愈40例,治愈率为75.47%;病程1-3天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病程>3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容易因为肺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肺容量,功能残气量较小引发呼气末肺泡萎陷,表现为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等,而早产儿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症[3]。同时新生儿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对抗病原菌入侵能力较差,因此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也成为了新生儿常见疾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以通气为主,机械通气法治疗此类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机械通气较大的副作用,较昂贵的价格,难以被患儿家属接受,不宜首选,而持续正压通气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好评。

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原则还是以扩张萎缩的肺泡为主,并且其特性保持了患儿吸气呼气均是正压状态,可使更多肺泡投入使用,提高了氧在肺泡中的弥散体积侧面提升了氧气利用率,氧合能力以及血流比值均可得到提升,较之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机械通气率,从而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一定的改善[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4类呼吸系统疾病,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均相当显著,但正压通气治疗越早使用,疗效越好,其原因可能由于病程较短的患儿呼吸系统损害程度较轻,特别是1-3天病程的患儿,治愈率高达94.59%,治愈率随着病程变长而递减。因此,根据本研究观察,正压通气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患儿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陈美艳.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9-160.

[2]祝华平,夏世文,胡永群,等.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改良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78-1080.

中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篇10

【关键词】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

在儿科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为一种在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出现在幼儿和学龄前的儿童群体中,且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给患儿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雾化吸入方法具有一定效果,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作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特从本院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74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51±1.04)岁;病程为3~6d,平均病程(4.43±1.01)d。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为4~7岁,平均年龄(5.03±1.11)岁;病程4~7d,平均病程(5.05±1.21)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入院后均采用补液吸氧、祛痰止咳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出现体温>38℃的患儿,应采用降温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2.1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astraZenecaptyLtd,批号为301846),1次/d,0.5~1.0ml/次。

1.2.2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雾化吸入万托林(西班牙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批号为J20110040),1次/d,0.5~1.0ml/次。

1.3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治疗前相比消失或是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出现减轻;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其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缺氧等临床症状同治疗前相比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儿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0%,对照组患儿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8.38%。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未出现气闭、气促、烦躁和胸闷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92%(7/37),其中,1例为气闭、1例为气促、3例为烦躁、2例为胸闷。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基于小儿呼吸系统中的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具有黏膜较为柔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和黏膜纤毛运动差等特点,因此,患儿在出现咳嗽症状时极易出现黏膜充血肿胀症状,使其呼吸道狭窄,影响患儿呼吸。针对该种现象,医护人员应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改善其呼吸状况。雾化吸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雾粒直径仅为1~5μm,便于被患儿肺泡和小气道吸入,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含水量,便于湿化患儿呼吸道,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使患儿健康成长[2]。万托林属于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药效持续时间可达4~6h。该药剂主要是作用在位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对患儿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提高作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7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万托林雾化吸入方法值得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丽.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