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6:17

生物教学方法篇1

关键字:中学生物;参与式;分层式;探究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43-01

生物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教学环境和器材的要求也比较高,精密的显微镜、解剖器材都较为昂贵,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学中,尤其一些农村地区,不仅设备较为落后,甚至在上课的过程中都不能满足人手一台的标准,只能通过老师演示出结果,学生轮流观看的教学方式,生物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因此教学环境的欠缺极大的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物的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的重要,如何在现在的教学水平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全面的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中学生物参与式教学法分析

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同为教学主体,增加了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参与式教学法的核心是交互,生物学科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实践性的,内容较为贴近实际的生活,因此参与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通过提供生物课程的教学大纲,学生自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及达到的目标,通过自我选择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以调整学习态度,达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将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参与生活来理解生物知识,在学习繁殖的过程中,可以提出有籽西瓜和无籽西瓜,青蛙蝌蚪等等生活中例子,来印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生物知识来进行分析,解读其中的奥秘,如此学生在参与到问题当中,产生疑惑时学习兴趣较浓厚,再通过知识的配套讲解,使得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

参与式教学法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来说,教师在备课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而学生自行设计的学习计划的能力并不成熟,因此参与式的教学法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参与式要经过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磨合和多次的实验之后,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将中学生物中的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难点内容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不大幅度增加教学强度的同时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二、中学生物分层式教学法分析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偏科,学习基础和成绩相差较大等现象都是教学常见的问题,而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调整生物统一学习下的难度,在课堂上要注重对于生物教学内容的把控,例如同一个生物的知识点,遗传基因,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首先是对于知识的简单识别和记忆,了解基因的概念和简单的遗传方法,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让其了解基因遗传产生的原因,再往后,就是对于遗传基因知识的简单运用,以及涉及到其他章节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法,能从根本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渐的提高生物技能。

分层法不仅仅可以针对课堂的施教过程,对于课后的联系布置也应该进行配套的分层处理,将课后的习题分成四个难度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生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组习题进练习,不仅能针对性的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起到加强记忆和运用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分层教学法中对于学生的分类问题是最为困难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尤其是处于两个层级中间的学生,有一定的归属困难,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应该对学生的学生情况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及时掌握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为准确的划分层级。

三、中学生物探究式教学法分析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的结论式教学,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是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记忆,而探究式教学法则很大程度的改善了被动学习的状况,以“为什么是”为教学的主线,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探究式的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跟从性,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更多的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来学习生物课程。

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主要分为寻找课题、选取课题、分组探究、出具报告、交流心得五个阶段,中学生物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园,了解动植物,从中寻找与生物学习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的课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选择,在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后,学生通过对生物教材的自学和理解,对课题进行分组的探讨,并将得出的结论形成报告,待课题研究结束后,每位小组的成员派代表进行阐述,各组之间对于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分析和交流,最终教师将研究的结果作一个总结,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梳理此次探究所学习到的知识点,以加深记忆。

中学生物的探究式教学法是开放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时间并不是学生探究的主要部分,学生在课外探究的过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探究式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生较多的课外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探究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获取新知识、在小组中任务的分配和完成、相互协作等能力,探究的过程使得生物知识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了具体的实例,提高了学生对于生物的认识性,从根本上改革了中学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胡兴国.系统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2.

[2]彭宇.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2.

生物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是师生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目的任务所使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中学生物学教学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具备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与各位共同探讨。

一、生物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一是实现生物教学内容、完成生物教学目的任务的必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都是一纸空文;二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朱熹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再好的教师、学生和课本,不采用一定的方法,想完成生物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三是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学方法的主导者是教师,落脚点是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说,教学方法就是效率,就是质量。

二、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其优越性集中表现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突出表现以下作用:

①是可使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生物学教学内容。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和迅速表现生物界各种生物及其现象。可以化远为近,不可亲自涉历的海底生物或原始森林,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化古为今,已逝而不可返的古生物或石炭纪植物景观,可使之重现学生眼前;可以化长为短,生物界长时间的生长、发育过程及进化历程,可缩短为数分钟、几小时全部呈现。几个月甚至数年的生物实验,如不同色粒的玉米杂交,其结果片刻即可见。书本上根本听不到的鸟鸣、虎吼,也能清晰听见。

②是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生物学知识。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可直观地揭示生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如消化,呼吸等生理作用,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蛋白质的合成,许多不易见或见不到的生物现象,都可用动画或特技摄影-一呈现。三是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还要求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

2、比较法教学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①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②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

③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

④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

⑤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3、联系教学法

①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放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引导他们解决问题、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科技、社会中的作用。反过来,社会科技又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②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教学中,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物理、化学和数学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模具教学,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确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学习生物学服务。

生物教学方法篇3

郭丽芬(1986.10.29),女,云南盈江,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也是当代科技领域的前沿学科。其中,初中生物课又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1]。这样的一门学科,对于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的初中学生,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诱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规律将知识系统化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列举了一些适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种种的原因生物学科在初中各门课程中处于劣势,俗称“副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于每个生物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要让学生产生向往上课的情感,并且在学习课文知识前就体验到生物课的新鲜、独特,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情绪准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一)讲授法,但是要巧设问题,以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介绍“遗传”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那么老师就可以问同学们:“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就可能会出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老师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绘图法,正确处理听课与笔记的关系

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与学生合作和交流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但是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喜欢大篇纯文本式的板书,他们厌倦这种板书方式。其实,有些板书可以加以图式,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八年级《真菌》这一节时,其中的大型真菌——蘑菇的结构是个重点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蘑菇的结构,然后分别标注各个结构的名称,或者是叫学生上讲台来标注,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节学生的视觉疲劳。

(三)多媒体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实验法,注重实验创新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验证而忽视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过多的验证性实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再现知识,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3]。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老师而言,也应该有相应的创新精神。

(五)影视法,培养学生自发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4]

生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看《人与自然》节目,其讲解以及拍摄真实,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不断地去了解生物,而不仅仅是在考试之前。不仅如此,老师还可以把好的影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三、改进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评价模式不同对被评价者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传统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同样评价模式也要改变,否则课改只能停留在表面。

四、认真及时地作好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行检验并及时记录,便于课后修改。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就要通过举例来说明,所举的例子是否恰当而且不失科学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一点教师也要思考。教学活动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备课时要准备一定的相关资料,辅助教学并应对学生的提问,备课资料准备的量和有效性同样要受到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教师所要进行的必要的反思。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会创造新的辉煌!(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晓红.浅谈初中生物教学[J].党史博采(理论),2005,(08)

[2]单凌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2):38-39

[3]郑向辉.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南方论刊,2007(S1):80-81

生物教学方法篇4

一、正确认识生物学科

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这一门学科,真正的了解到生物学习的具体意义所在,这门学科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重视计算的能力,而在于逐渐的刷新学生对于一些肉眼所看不见的具体结构或者看似常见的结构地进一步了解。例如细胞,大多数学生在没有学习生物之前可能对于细胞的认识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并不知道细胞由哪些具体结构组成,或者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差异以及生物体是由细胞怎样分裂成多个细胞的,这些都是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所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物这门课程是让学生高效学习生物的一种基础。

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之后,其中有很多学生暂时无法知道的知识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欲望,而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拥有兴趣,主动去学习生物会是老师进行生物教学的一大有力助手。

二、教学艺术性

(一)教学内容实际化

生物本就是距离学生实际相关最近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并不像其他的文字科目一样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心理,相反生物这门学科是让学生越学越觉得有趣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的知识可以与我们的实际相关的内容联合进行讲解,这样不会让学生对这个学科产生距离感;相反,会让学生觉得这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利于生物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教学语言艺术性

尽管生物这一门学科并不是那么的枯燥,但是引导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也需要老师在教学语言方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某些教学内容与一些幽默风趣的故事或者语言穿插起来给学生上课,这样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氛围以及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老师可以找一些课本书籍之外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因为有些学生如果提前预习了书本,那么在老师进行讲解时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重视程度会有所下降,但是在讲解课文内容知识时,同时穿插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课本知识的深度,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学生对于相应部分内容会了解得更加透彻,对于相应的习题也会更容易解答。

三、突出生物实验地位

生物實验是让学生能够观察整个生物变化过程的教学部分,而这部分教学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把学习的相关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具体应用,因此实验教学部分在生物教学中,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应该非常重视的内容。

而实验部分的内容因为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的限制,有些内容可能是无法进行的,这时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的实验,通过视频播放等方式给学生进行教学。因为在大多数生物教学中,老师单纯的靠口述来讲解部分内容,学生仍然会觉得老师所讲的内容很空洞,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部分的内容,把实际操作过程和要讲解的相关内容进行结合,这样学生能够更快的利用时间快速高效的掌握老师所教学的内容,当然,这只是老师在生物中进行高效教学的方法之一。

另外,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单纯的按照老师所讲的内容来接受知识,而是更加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每一个教育者教学真正目的。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老师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而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学生充分学习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能够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方向、多数量的思考问题,形成辐射性思维模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四、课后知识的重点巩固

虽然生物并不属于计算性科目,但是其生物内容的知识非常的细而多,所以对于学生在如何把握生物的相关知识上,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除了老师给学生进行链条式的复习与巩固外,还需要学生在课后下工夫对学习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巩固,才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记住这些知识去面对考试,所以老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习题可以是针对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老师可以筛选出教学内容的重点给学生进行出题与相应的考试测试,加深学生对难点,重点知识的掌握。

习题不一定在于量多,而是真正的能够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来逐渐领悟老师在教学中所讲的内容,从而真正的把握生物的某些具体过程是怎样演变发展的。学生弄清楚这些环节之后,可以根据这些方法在以后生物的进一步学习中更加融会贯通,发现生物不同层次间所存在的差异,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对比性后,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门学科的内容。

高效的给学生进行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学习,老师也应该不断的探究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形成师生双方的共同学习与进步,才是这个教学时代所真正需要的。面对知识的不断更新,讲究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吸收老师所讲的知识才说明的教学是真正成功的。

生物教学方法篇5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ri’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课堂气氛问题情境课外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中专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把生物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规律知识,弄清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掌握生物学知识,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本文简述了在生物教学的几种方法,几点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中专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全体中专生的观察和审视。同是,教师情感、情绪等表现,也很容易引起中专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保持精神饱满、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这样,可以唤起中专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愉悦、轻松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给学生列出学习提纲和自学内容,然后将生物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标注出来,再组织讨论和讲评,并通过提问、测验等方式记入平时成绩,督促中专生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首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情境需要学生形成和解决一组相互联系的子问题,而且可以使学习者从多个侧面来审视情境中的每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首先看到一种问题情境,他们要先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引导他们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然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在于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新问题,使之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矛盾冲突,一旦产生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那么,如何设计新问题呢?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

1、利用生物科技新知识、新动态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生物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一微生物、酶、细胞、基因,将逐渐发展成为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生物工程产业。现在没有多少科学能象生命科学这样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知识量成倍增加,新成果层出不穷,使得知识的更新越来快。比如现在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等获得成功并进行推广,究竟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没有害处?还有癌细胞为什么扩散的特别快?等等问题,促使学生想了解它们,研究他们。我们将这些熟点问题进行加工,创设为问题情境,激起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望,了解生物科技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生物科研工作中,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2、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研究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基础,因此,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实验教学,所以本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情境,使学生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三、运用情感,营造语言情境

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语言的独特作用,没有情感的语言就像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身体语言,有人曾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情感的信号功能:一个信号的表示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尽管这样一个公式未必百分之百科学,但它说明了声音、表情及身体动作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温柔委婉、铿锵有力、悲愤交加、机智风趣等强化情境,使师生共同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因物而喜,因物而悲,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绪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处于最佳状态,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四、课后检查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做笔记是让学生能梳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和补充课中的遗漏点,使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再次回放,达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但需避免学生将笔记记成教师上课的流水账,或教师板书的翻版。可强调先随教师的思路思考,而笔记本上先记下标题后,留出空白,待课后补充。课后的处理也不仅是补充遗落,还要有梳理和感悟。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中专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抽象而枯燥,不易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生动地表现所讲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生动、直观、形象的生物学课件表现所讲的内容,化深为浅,化静为动,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进位、转肽、移位的核糖体循环,如果直接用语言在黑板上描述,不易表达清楚,特别是转位过程的延伸因子eF-tu、eF-tS的作用,仅利用教材上的黑白图片很难理解,如果利用了多媒体的动态过程,加上教师的讲解,就会使整个合成过程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可见的生物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

六、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七、及时总结和反馈

生物教学方法篇7

1.生物课程在初中生心目中地位现状

生物在初中各科目中间,分值与理、化、地、政治一致,没有语、数、外占据的分值高,加上福建省高考科目文理分科的现状,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生物当做自己升学的基石。在各科目的学习时间占用上,语、数、外会明显蚕食生物课程的学习时间。特别是在课余时间的学习上,生物更加的边缘化。

2.生物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状

由于初中生物在总体初中科目中的地位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生物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老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理解学生传统的学习压力,并不会像语数外三门主科的作业量。在教学成绩方面,并没有语数外的竞争程度高,导致生物老师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现状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生物科目的教学改革来的更加不顺利。当前初中生物课堂,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照理论讲解,并没有将生物实验一并抓起来。师生角色依旧是师讲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生物探索。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初中生物在整体初中学习科目中的被边缘化,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生物学科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生物课堂的教学现状,列出来一些生物科目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正确找出建议措施做铺垫。

1.师生互动能力差

在我们生物教学课堂中,很少遇到师生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氛围缺乏活跃度。这也是由于生物知识不能纯理论教学有很大关系。师生的互动力度,是教学课堂效率的一项重要指示标。

2.生物课堂缺乏实践能力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在理论指示的背后必然存在现实可行性的实例或者事物,其实她要比其他科目来的更加真实。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定理和公式我们不能透彻的理解,只会掌握用途,但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知识细节。这点就是生物科学的实践因素。但在当前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生物老师还是学生,都缺乏这种实践能力。

3.初中生物课堂与生物实验脱节

在初中生物课本中,相对应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有相应的生物实验让我们得以验证生物理论。由于我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生物的实验设备在各个地区或者学校参差不齐,有很多中学几乎没有一间像样的生物实验室,很多学校即使拥有这些硬件实验设施,也几乎是存在于睡眠状态。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想脱节严重,这也影响了生物学科的教学效率。

三、多维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措施建议

通过我们分析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初中生物课堂占据的课时比例较小,课下时间缺乏保障。因此我们生物教学工作者,必须想办法把有限的生物课时时间充分的有效利用,提升初中生针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养成生物思维的习惯。

1.转换师生关系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要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性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牢固地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主体力量,从而形成自觉强烈的创新意向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2.教学过程开放

生物教学方法篇8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虽然很聪明,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对这些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后发现,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依旧是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不单单是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文化,而且也要懂得如何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是建立在感性的认识基础上,然后再学会如何去应用。所以高中生物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将课前、课中及课后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研究

(一)教师方面

在学习高中生物时,教师的地位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可以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很好地理解概念,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再进入课堂学习,就能够更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次学习,也可以再次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自主预习,这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引导学生预习,教师首先要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或是能以一定的目标去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所谓的预习就是简单地翻一翻课本,或是不带着问题读几遍课文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习惯,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并引导学生去分析它们的不同,然后再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最后在课堂上解决这些不懂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果把课前预习比作建筑的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建筑的主体。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老师讲,然后做笔记,被动地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这种方式得到了改善,它要求学生从传统的教师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模式转变为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从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学习。在兴趣方面,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故事等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课时,教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鼓励学生去探究,并能利用图示进一步展示对各类物质的通透性,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并学会举一反三。这种互动性的学习,不但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和判断所学知识,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结构,从而展现出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生物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包含的专业概念较广泛,学生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充分或者没有深入理解,是很难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和其间的联系的,从而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最终导致生物教学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实中的科学通常都是以一种概念的形式呈现,所以针对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下就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概念教学方法进行论述分析: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

1.课程中的生物概念体系较落后。

现有的概念教学内容,其课程体系大多较落后,无法适应最新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

(1)如今使用的生物概念在讲解方面很少能够真实反映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同时无法反映出生物知识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一些教师过分追求升学率,从而出现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技能的培养的局面。而且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是在理想化的状态下进行的,造成学生的思维过于狭窄,想象力也因此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和培养。

(3)和其他较多的科目相脱节,一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培养,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得概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教师的概念教学意识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教师通常都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对一些重点的概念进行讲解,同时在进行教学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对生物的概念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梳理等,所以就很难在理论的指导之下对概念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外,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如何识记、辨别及理解概念等方面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度不高。同时教师们大都认为所谓的概念只是书本上的几句话而已,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属于识记的范畴,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学生也认为概念不需要认真地体会和推理。

3.概念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概念教学大都停留在注入式和说文解字的形式层面,因此很多同学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的掌握水平仍然处于识记阶段。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一节时,其中的基因表达和密码子这两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基因的表达就是这节内容的总领纲要,而密码子则是这节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基因的表达这一概念根本没有重视,同时不对同学们及时地点出,只是对照书本念一下就完事了,导致学生只是简单地认识了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入理解并分析该概念中的具体涵义和作用。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引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方法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可以从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易于感知的生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遗传与变异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两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两句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生物现象?学生觉得有趣,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对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以逻辑概念为主的比较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两个或者多个相关的概念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某个方面的共同点和类似点,从而点出它们之间具有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生物概念的时候,由于各种概念之间所发生的复杂作用,导致出现了一种或者多种关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些概念时很容易就将两者的关系混淆。

例如“血液的凝固和凝集”、“保护色和警戒色”、“极核和极体”、“呼吸和呼吸作用”、“胚囊和囊胚”等,这些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为了防止和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两种相似概念的同时运用比较的方式对其进行区分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这些概念。

3.示错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故意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概念以错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此期待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以此加以改正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给学生一种警示作用,促使学生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加深印象,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人到了老年时期就不会再进行新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在受精卵时期能够达到最大的限度”、“细胞的分化是细胞内部遗传物质发生真实改变的结果”等一系列错误的信息。当这些信息被列举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展开教学活动,并暗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说明。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概念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加深对生物理论知识的记忆,并最终形成认知体系,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军龙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0,(11)。

生物教学方法篇10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探讨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生物知识充满兴趣,才能主动掌握更多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利用得好,可使学生热爱生物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细心钻研,反之,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勇气。对于生物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进行生物实验的方式增加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或者在班级内组成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生物知识竞赛等,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借助生物实验作为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显得单调乏味,抽象模糊的知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等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当中,应加以适当的实验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课堂,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料、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教材中有科学家访谈、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等资料,都是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不仅学生学到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了科学思想,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影响力,逐步学会了科学地思考和质疑。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实验为载体,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同时在生物科学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有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探讨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就是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和空间,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四、发挥实践教学对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

感知是形象思维的源泉,人们认识生物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主要通过视觉把所学生物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情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没有感知作基础,表象就不会产生,没有表象作材料,就谈不上形象思维。因此,要为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学中抓好以下几点:①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形成丰富表象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实验会留下深刻的表象,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验过程,从中获得生动形象的表象。②运用形象教具丰富学生的感觉,如模型、图片、挂图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广泛摄取表象,引导学生到自然界识别生物,调查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等。④从声像教材中摄取表象,声像教材的优势能唤起听觉和视觉的兴奋,促进左右脑协同工作,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作用,以达到对生物本质的认识。在施教中,我们提倡多种生物信息渗透,以便形成丰富多彩的表象。

五、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动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那活动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穿插在相关课堂教学中,为生物活动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条件。

六、利用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好生物

生物学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自然学科,在新世纪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妈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渐渐成为有文化公民必备的常识。其中“生命科学”、“转基闪工程”、“克隆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显示出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验证性实验及探究性实验非常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上述学习,学生主动获取有关生物体结构、功能及进化方面的理论知识。生物学与地理等学科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探索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乱伐森林与沙尘暴、雪尘暴肆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生关系的调查。